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

《本事經》七卷

 《本事經》

《本事經》卷第一

──唐玄奘譯──

       〈一法品第一之一〉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我觀世間。無別一法覆障群生。馳騁流轉生死長途。如無明蓋。所以者何。世間群生。由無明蓋所覆障故。馳騁流轉生死長途。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修起慧明。破無明蓋。出貪愛網。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無別有一法  覆障諸群生  馳流生死途  如無明蓋者 

        無明大愚闇  由斯久流轉  彼此有往來  昇沈高下趣 

        若破無明蓋  解脫貪愛網  不處生死流  以無彼因故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我觀世間。無別一法繫縛群生。馳騁流轉生死長途。如貪愛結。所以者何。世間群生。由貪愛結所繫縛故。馳騁流轉生死長途。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修瑩慧刀斷貪愛結。破大闇聚。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無別有一法  繫縛諸群生  馳流生死途  如貪愛結者 

        貪愛大繫縛  由斯久流轉  彼此有往來  昇沈高下趣 

        若斷貪愛縛  破大黑闇聚  不處生死流  以無彼因故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一有情。於一劫中流轉生死。所受身骨。假使有能積聚下爛。其聚高廣。如王舍城毘補羅山。況彼有情無初後際。馳騁流轉生死長途。所受身骨而可測量。所以者何。苾芻當知。我說有情於四聖諦。不了知故。不照見故。不現觀故。不通達故。不審察故。馳騁流轉生死長途。受諸骨身。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於四聖諦。了知照見。現觀通達。審察究竟。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一有情一劫  受身骨不爛  其聚量高廣  如毘補羅山 

        況無初後際  久流轉生死  所受諸骨身  其量而可測 

        受是大苦聚  由不見聖諦  故應修妙智  正觀四真實 

        所謂苦聖諦  苦因及苦滅  能滅苦苦因  八支真聖道 

        此補特伽羅  極七有流轉  定斷一切結  能盡諸苦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我以佛眼遍觀世間。諸有業果皆緣心意。一類有情心意所使。行如是行履如是道。身壞命終如捨重擔。墮諸惡趣生地獄中。所以者何。彼諸有情心意染污。由此為因。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地獄中。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一類諸有情  心意起染污  我今當為汝  記別其所生 

        彼身壞命終  如捨於重擔  必墮諸惡趣  生於地獄中 

        應知惡慧者  由心意染污  因斯染污故  當生地獄中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我以佛眼遍觀世間。諸有業果皆緣心意。一類有情。心意所使。行如是行履如是道。身壞命終如捐重擔。昇諸善趣生於天中。所以者何。彼諸有情心意清淨。由此為因。身壞命終昇諸善趣。生天界中。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一類諸有情  心意起清淨  我今當為汝  記別其所生 

        彼身壞命終  如捐於重擔  必昇諸善趣  生於天界中 

        應知善慧者  由心意清淨  因斯清淨故  當生天界中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一切有情皆由自業。業為伴侶。業為生門。業為眷屬。業為依趣。業能分定。一切有情下中上品。是故汝等應當善知。諸業自性諸業因緣。諸業品類諸業異熟。諸業盡滅趣業滅道。因緣資具。苾芻汝等如我所說。應正了知。云何應知諸業自性。業自性者。謂或思業。或思已業。如是應知諸業自性。既正了知業自性已。云何應知諸業因緣業因緣者。謂諸貪愛如是。應知諸業因緣。既正了知諸業自性業因緣已。云何應知諸業品類。業品類者。謂別品類業。趣地獄身別品類業。趣傍生身別品類業。趣鬼界身別品類業。趣阿素洛界身別品類業。趣人界身別品類業。趣天界身。如是應知諸業品類。既正了知諸業自性諸業。因緣業品類已。

        云何應知諸業異熟。業異熟者。謂於此生造作諸業。即此生中能感諸有。或受未受。如是應知諸業異熟。既正了知諸業自性諸業因緣。諸業品類業異熟已。云何應知諸業盡滅。業盡滅者。謂愛滅故諸業盡滅。如是應知諸業盡滅。既正了知諸業自性。諸業因緣諸業品類。諸業異熟業盡滅已。云何應知趣業滅道因緣資具。趣業滅道因緣資具者。謂八支聖道。即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如是應知趣業滅道因緣資具。

        苾芻當知。諸有沙門或婆羅門。若能正知諸業自性。諸業因緣諸業品類。諸業異熟諸業盡滅。趣業滅道。因緣資具。即能信我法毘奈耶。若能信我法毘奈耶。即能入我法毘奈耶。若能入我法毘奈耶。即能達我法毘奈耶。修行梵行若能達我法毘奈耶。修行梵行即能究竟。正盡諸業。所以者何。是諸沙門或婆羅門。既正了知諸業自性。諸業因緣。諸業品類。諸業異熟。諸業盡滅。趣業滅道。因緣資具已。即於諸業能厭離滅。究竟解脫得善解脫。既善解脫即能獨立。既能獨立即具善修。既具善修。彼身壞已。法爾無有一切施設。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世間諸有情  居前中後際  皆屬於自業  業為其伴侶 

        業為彼生門  業為其眷屬  業為所依趣  業能定三品 

        隨業彼彼生  不定如輪轉  或處天人中  或居四惡趣 

        世間諸有情  皆隨業力轉  非國財妻子  隨從往餘生 

        彼於命終時  所有皆頓捨  獨隨業而往  故皆由自業 

        當來諸有情  雖受如是業  若能依佛教  正信而出家 

        彼於愚癡類  無師開導中  名能善修行  不愚正法者 

        故汝等苾芻  精勤勿放逸  應善知諸業  相續正修行 

        為盡業自性  及業因緣等  修八支聖道  速令得圓滿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間所有惡不善法。於生起時。諸不善品諸不善類。一切皆由意為前導。所以者何。意生起已。惡不善法皆隨後生。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諸不善法生  為因能感苦  皆意為前導  與煩惱俱生 

        意為前導法  意尊意所使  由意有染污  故有說有行 

        苦隨此而生  如輪因手轉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間所有白淨善法。於生起時善品善類。一切皆由意為前導。所以者何。意生起已。白淨善法皆隨後生。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諸淨善法生  為因能感樂  皆意為前導  與善法俱生 

        意為前導法  意尊意所使  由意有清淨  故有說有行 

        樂隨此而生  如影隨形轉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一法。於生起時。與多眾生。為不利益為不安樂。引諸世間天人大眾。作無義利。感大苦果。云何一法。是謂破僧。所以者何。苾芻當知。僧若破壞。一切大眾互興諍論。遞相訶責遞相陵蔑。遞相罵辱遞相毀呰。遞相怨嫌遞相惱觸。遞相反戾遞相誹謗。遞相棄捨。當於爾時。一切世間。未敬信者轉不敬信。已敬信者還不敬信。苾芻當知。如是名為世有一法。於生起時。與多眾生。為不利益為不安樂。引諸世間天人大眾。作無義利。感大苦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世有一法生  能起無量惡  所謂僧破壞  愚癡者隨喜 

        能破壞僧苦  破壞眾亦苦  僧和合令壞  經劫無間苦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一法。於生起時。與多眾生。為大利益為大安樂。引諸世間天人大眾。作大義利感大樂果。云何一法。是謂僧和。所以者何。苾芻當知。僧若和合。一切大眾互無諍論。不相訶責不相陵蔑。不相罵辱不相毀呰。不相怨嫌不相惱觸。不相反戾不相誹謗。不相棄捨。當於爾時。一切世間。未敬信者便生敬信。已敬信者轉增敬信。苾芻當知。如是名為世有一法。於生起時。與多眾生。為大利益為大安樂。引諸世間天人大眾。作大義利感大樂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世有一法生  能起無量福  所謂僧和合  慧利者隨喜 

        能和合僧樂  和合眾亦樂  僧破壞令和  經劫受天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間有情。一結斷時。餘一切結皆亦隨斷。云何一結。是謂我慢。所以者何。諸所有結細中麁品。一切皆以我慢為根。從我慢生我慢所長。是故。我慢一結斷時。餘一切結皆亦隨斷。譬如世間樓觀中心。普為樓觀。眾分依止。中心若墜餘亦隨墮。如是我慢。諸結所依。我慢若斷餘亦隨滅。若諸苾芻已斷我慢。當知即是已斷餘結。若諸苾芻已斷餘結。當知即是已盡苦邊。已修正智。心善解脫慧善解脫。無復後有。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如樓觀中心  眾分所依止  中心若墜墮  餘分皆墮落 

        如是我慢結  眾結之所依  我慢結斷時  諸結皆隨滅 

        苾芻斷我慢  餘結悉隨斷  餘結既已斷  即得盡苦邊 

        既得盡苦邊  名已修正智  心慧善解脫  後有畢竟無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一法。若善修習。善多修習。攝持二利。令至圓滿。謂現法利令至圓滿。及後法利令至圓滿。能成現法利益安樂。能成後法利益安樂。能成現後利益安樂。云何一法。謂於所修諸善法中。修不放逸。所以者何。若於所修諸善法中。於不放逸能善修習。善多修習。便能攝持二種義利令至圓滿。廣說乃至能成現後利益安樂。是名一法。若善修習。善多修習。攝持二利。廣說乃至能成現後利益安樂。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諸有多聞人  能捨貪財位  勤修不放逸  證常樂涅槃 

        智人無放逸  能攝持二利  謂現法當來  俱令至圓滿 

        諸有善能成  現後俱利樂  前後眾賢聖  皆稱為智人

 

  重攝前經嗢拕南曰。

        蓋結劫兩心  業二意前行  僧破及僧和  斷慢修不逸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一法。謂是於貪。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貪染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永斷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貪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貪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一法。謂是於瞋。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瞋染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永斷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瞋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瞋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一法。謂是於癡。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癡染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永斷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癡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癡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一法。謂是於覆。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覆染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永斷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覆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覆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一法。謂是於惱。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惱染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永斷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惱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惱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一法。謂是於忿。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忿染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永斷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忿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忿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一法。謂是於恨。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恨染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永斷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恨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恨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一法。謂是於嫉。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嫉染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永斷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嫉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嫉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一法。謂是於慳。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慳染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永斷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慳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慳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一法。謂是於耽。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耽染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永斷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耽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耽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一法。謂是於慢。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慢染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永斷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慢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慢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一法。謂是於害。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害染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永斷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永斷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害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害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重攝前經嗢拕南曰。

        貪欲瞋恚癡  覆藏惱及忿  怨恨嫉與慳  耽嗜慢將害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為一法。謂是念佛。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不念佛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常念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能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不念佛故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念於佛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為一法。謂是念法。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不念法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常念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能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不念法故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念於法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為一法。謂是念聖眾。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不念聖眾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常念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能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不念聖眾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念於聖眾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為一法。謂是念戒。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不念戒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常念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能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不念戒故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念於戒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為一法。謂是念施。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不念施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常念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能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不念施故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念於施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為一法。謂是念天。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不念天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常念如是一法。我說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能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不念天故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念於天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世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為一法。謂是念休息。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不念休息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常念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能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不念休息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念於休息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為一法。謂是念安般。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不念安般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常念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能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不念安般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念於安般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為一法。謂是念身。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不念身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常念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能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不念身故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念於身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永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云何為一法。謂是念死。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由不念死故。數數還來墮諸惡趣。受生死苦。若能常念如是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不復還來生此世間。是故我說。若諸有情能念一法。我證彼定得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有情  由不念死故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念於死者  定得不還果  不來生此間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本事經》    

《本事經》卷第二

──唐玄奘譯──

        〈一法品第一之二〉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貪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貪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貪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貪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貪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偈言。


        若於貪未知  彼去涅槃遠  於貪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貪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貪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瞋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瞋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瞋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瞋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瞋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於瞋未知  彼去涅槃遠  於瞋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瞋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瞋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癡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癡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癡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癡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癡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於癡未知  彼去涅槃遠  於癡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癡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癡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覆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覆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覆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覆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覆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於覆未知  彼去涅槃遠  於覆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覆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覆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惱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惱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惱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惱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惱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於惱未知  彼去涅槃遠  於惱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惱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惱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忿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忿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忿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忿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忿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於忿未知  彼去涅槃遠  於忿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忿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忿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恨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恨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恨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恨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恨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於恨未知  彼去涅槃遠  於恨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恨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恨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嫉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嫉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嫉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嫉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嫉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於嫉未知  彼去涅槃遠  於嫉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嫉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嫉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慳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慳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慳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慳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慳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於慳未知  彼去涅槃遠  於慳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慳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慳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耽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耽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耽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耽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耽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於耽未知  彼去涅槃遠  於耽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耽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耽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慢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慢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慢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慢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慢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於慢未知  彼去涅槃遠  於慢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慢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慢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於害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害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於害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害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是故。於害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上義而說頌曰。


        若於害未知  彼去涅槃遠  於害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害之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若能正了知  永斷此害者  得上沙門果  畢竟不受生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於一切未如實知。未正遍知未能永斷。彼於自心未離一切故。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能等覺不能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於一切已如實知。已正遍知已能永斷。彼於自心已離一切故。即能通達即能遍知。即能等覺即能涅槃。即能證得無上安樂。故於一切應如實知。應正遍知應求永斷。於佛法中當修梵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若一切未知  彼去涅槃遠  一切已知者  去涅槃不遙 

        我觀諸有情  由一切所染  還來墮惡趣  受生死輪迴

 

  重攝前經嗢拕南曰。

        食恚及愚癡  覆藏惱忿恨  嫉慳與耽嗜  慢害將一切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一切修習福業事中。慈心解脫最為第一。所以者何。慈心解脫威德熾盛。映蔽一切諸福業事。以彼諸事所有威德。欲比所修慈心解脫。十六分中亦不及一。苾芻當知。譬如小大諸國王中。轉輪聖王最為第一。所以者何。轉輪聖王威德熾盛。映蔽一切小大諸王。以彼諸王所有威德。比轉輪王。十六分中亦不及一。諸福業事亦復如是。欲比所修慈心解脫。十六分中亦不及一。又如小大諸星之中。其滿月輪最為第一。所以者何。是滿月輪威光熾盛。映蔽一切小大諸星。以彼諸星所有威光。比滿月輪。十六分中亦不及一。諸福業事亦復如是。欲比所修慈心解脫。十六分中亦不及一。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一切福業事  比慈心解脫  於十六分中  亦不能及一 

        於一有情所  能修慈善心  其福尚無邊  何況於一切 

        諸有大國王  威伏於大地  世間祠施會  一切無不為 

        如是祠施福  比所修慈心  於十六分中  亦不能及一 

        如轉輪聖帝  威德蔽諸王  亦如滿月輪  其光映諸宿 

        如是諸所修  一切福業事  皆為慈善心  威德之所覆 

        修慈心解脫  若人若非人  一切諸有情  皆不能為害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我觀世間無別一法。為諸有學未得心者。希求無上安樂果時。作外強緣如善知識。所以者何。彼諸有情。因善知識所求皆遂。謂斷眾惡修習諸善。得無雜染真淨之身。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世間  無別有一法  學未得心者  求無上果時 

        為作外強緣  如彼善知識  親近善知識  所求無不成 

        恭敬受其教  無放逸奉行  速證於涅槃  離怖常安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我觀世間無別一法。為諸有學未得心者。希求無上安樂果時。作內強緣如正作意。所以者何。彼諸有情。因正作意所求皆遂。謂斷眾惡修習諸善。得無雜染真淨之身。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世間  無別有一法  學未得心者  求無上果時 

        為作內強緣  如彼正作意  修習正作意  所求無不成 

        如理審觀察  無放逸修行  速證於涅槃  離怖常安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能知惠施。所感果報明了現前。如我知者。必無慳悋纏染其心。設彼唯有所食一摶。要分施他然後自食。以不知故。為諸慳悋纏染其心。雖有無量飲食財寶。而不施他唯自食用。所以者何。惠施果報生人天中。無量往返受諸快樂。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世間諸有情  若了知惠施  能感大果報  明見似如來 

        其心必不為  慳悋所纏染  唯有食一摶  而亦能分施 

        由不知施果  明見似如來  雖有多財食  慳悋不能捨 

        若於凡聖田  三時心喜施  感人天果報  往返量無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能知犯戒。所感果報明了現前。如我知者。行住坐臥皆不能安。言笑飲食都無思念。其心驚惶狂亂吐血。身形萎悴如被刈蘆。以不知故安然無畏。所以者何。諸犯戒罪能感惡趣。增上猛利諸苦果報。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世間諸有情  若了知犯戒  能感苦果報  明見似如來 

        四威儀不安  不思言笑等  心驚狂吐血  身悴如刈蘆 

        由不知犯戒  能感惡趣苦  明見似如來  安然不驚懼 

        諸有犯戒人  定墮於惡趣  受增上猛利  苦果報無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能知持戒。所感果報明了現前。如我知者。彼於自身深生厭離。欣樂當來堅持禁戒。以不知故。樂著自身毀犯禁戒。所以者何。諸持戒。能感善趣。增上猛利諸樂果報。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世間諸有情  若了知持戒  能感樂果報  明見似如來 

        便於不淨身  深能生厭離  求當來勝果  堅守淨尸羅 

        由不知持戒  能感善趣樂  明見似如來  故毀犯淨戒 

        諸有持戒人  得生於善趣  受天諸妙樂  證無上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知而妄語。無慚無愧無改悔心。我說彼於惡不善業無不能造。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知而故妄語  無慚愧悔心  如是諸有情  無惡而不造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有情知而妄語。深生慚愧有改悔心。我說彼於白淨善法無不能造。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知而故妄語  有慚愧悔心  如是諸有情  無善而不造 

        精勤不放逸  如說正修行  得無上涅槃  永離諸怖畏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一最勝補特伽羅。彼於世間若不出現。無量有情退失聖慧。云何為一補特伽羅。所謂如來應正等覺。所以者何。若諸如來應正等覺不現世間。無能宣說修聖慧法。故諸有情退失聖慧。苾芻當知。諸有退失親友財位。名小退失。退失聖慧。名大退失。所以者何。若諸有情退失聖慧。於現法中多諸憂苦。無喜樂住。有災有患有惱有燒。及於當來長夜受苦。及受種種猛利災害。增長血滴。常遊死路。數墮地獄餓鬼傍生阿素洛趣。數受人天生死憂苦。所以者何。由彼有情。於其聖慧。未能隨覺未能通達。故於六趣生死輪迴。若諸有情。證得聖慧。便能出離正盡苦邊。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修習聖慧。令不退失。我當云何於諸聖慧隨覺通達。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如來不出現  世間諸有情  無救無歸依  皆退失聖慧 

        失親友財位  是名小退失  若失真聖慧  是名大退失 

        我觀諸世間  失無上聖慧  輪轉於生死  受諸名色身 

        彼於現法中  有苦無上樂  於當來長夜  久生死輪迴 

        若欲求聖慧  正盡眾苦邊  當願諸如來  數出現於世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一最勝補特伽羅。彼於世間若出現者。無量有情增長聖慧。云何為一補特伽羅。所謂如來應正等覺。所以者何。若諸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有能宣說修聖慧法。令諸有情增長聖慧。苾芻當知。諸有增長親友財位。名小增長。增長聖慧。名大增長。所以者何。若諸有情增長聖慧。於現法中。多諸喜樂無憂苦住。無災無患無惱無燒。不於當來長夜受苦。不受種種猛利災害。不增血滴。不遊死路。不墮地獄餓鬼傍生阿素洛趣。不受人天生死憂苦。所以者何。由彼有情。於其聖慧。已能隨覺已能通達。不於六趣生死輪迴。若諸有情。未增聖慧。無能出離正盡苦邊。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修習聖慧令其增長。我當云何於諸聖慧隨覺通達。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如來若出現  世間諸有情  有救有歸依  皆增長聖慧 

        得親友財位  是名小增長  若得真聖慧  是名大增長 

        我觀諸世間  得無上聖慧  不流轉生死  定取於涅槃 

        彼於現法中  離苦常安樂  於當來長夜  離生死輪迴 

        若欲增聖慧  正盡眾苦邊  當願佛世尊  長久住於世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一法。於生長時。令諸有情愚癡增益顛倒堅固。垢穢隨增惡趣成滿。與多眾生為不利益。為不安樂。令諸世間人天大眾。無義無利。增長憂苦。云何一法。所謂邪見。所以者何。由邪見故。令諸有情愚癡增益。顛倒堅固垢穢隨增。惡趣成滿。與多眾生為不利益。為不安樂。令諸世間人天大眾。無義無利增長憂苦。如是名為世有一法。於生長時。令諸有情愚癡增益。廣說乃至。令諸世間人天大眾。無義無利增長憂苦。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邪見生長時  令愚癡增益  及顛倒堅固  諸垢穢隨增 

        成滿諸惡趣  為無利樂等  邪見害愚夫  如火燒眾物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一法。於生長時。令諸有情愚癡損減。顛倒除滅淨法隨增。脫諸惡趣善趣成滿。與多眾生為大利益。為大安樂。令諸世間人天大眾。有義有利增長喜樂。云何一法。所謂正見。所以者何。由正見故。令諸有情愚癡損減。顛倒除滅淨法隨增。脫諸惡趣善趣成滿。與多眾生為大利益。為大安樂。令諸世間人天大眾。有義有利增長喜樂。如是名為世有一法。於生長時。令諸有情愚癡損減。廣說乃至。令諸世間人天大眾。有義有利增長喜樂。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正見生長時  令愚癡損減  及顛倒除滅  諸淨法隨增 

        脫惡滿善趣  為有利樂等  正見現在前  速證涅槃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我觀世間無別一法。速疾迴轉猶如其心。所以者何。是心於境速疾迴轉。世出世間無可為喻。汝等應取如是心相。善取相已應善思惟。善思惟已應善觀察。善觀察已應善安住。善安住已。若不覺有內貪欲纏。汝等復應審諦觀察。我今為有內貪欲纏而不覺耶。我今為無內貪欲纏而不覺耶。審觀察已。復應作意。思惟隨一可愛境相。如是作意。思惟隨一可愛相時。若心隨順趣向喜樂可愛境相。當知此心。隨順諸欲違背出離。汝等爾時應自覺了。我今猶有內貪欲纏而不能覺。非為無有。我今未斷五欲貪纏。所證與前未有差別。我今猶未證所修果。譬如有人於駛流水。牽重船筏逆上而行。此人爾時多用功力。若暫懈慢。便順下流如是汝等。思惟隨一可愛相時。若心隨順趣向喜樂可愛境相。當知此心。隨順諸欲違背出離。汝等爾時應自覺了。我今猶有內貪欲纏而不能覺。非為無有。我今未斷五欲貪纏。所證與前未有差別。我今猶未證所修果。汝等作意。思惟隨一可愛相時。若心隨順趣向憙樂。出離之相。當知此心隨順出離。違背諸欲。汝等爾時。應自覺了。我今無有內貪欲纏。非彼猶有而不能覺。我今已斷五欲貪纏。所證與前已有差別。我今已能證所修果。如以筋羽投置火中。便即焦卷而不舒緩。如是汝等。思惟隨一可愛相時。若心隨順趣向憙樂出離之相。當知此心。隨順出離違背諸欲。汝等爾時應自覺了。我今無有內貪欲纏。非彼猶有而不能覺。我今已斷五欲貪纏。所證與前已有差別。我今已能證所修果。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善轉自心。令其調伏。違背諸欲隨順出離。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無別有一法  性躁動如心  難調御難防  大仙之所說 

        譬如有智人  以火等眾具  調直於利箭  令遠有所中 

        如是諸苾芻  應善學方便  調直於心性  令速證涅槃

 

  重攝前經嗢拕南曰。

        修慈修二緣  施犯戒持戒  二妄二聖慧  邪見正見心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本事經》    

《本事經》卷第三

──唐玄奘譯── 

        〈二法品第二之一〉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成就二分。於現法中多諸憂苦。無喜樂住有災有患。有惱有燒有罪有責。為諸有情同梵行者之所訶毀。身壞命終生諸惡趣。云何為二。一於根門。不能守護。二於飲食。不善知量。諸有苾芻成就此二。於現法中多諸憂苦。無喜樂住有災有患。有惱有燒有罪有責。為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訶毀。身壞命終生諸惡趣。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若不能守護  眼等六根門  飲食不知量  成不信懈怠 

        彼於現法中  身心多受苦  及有災有患  有惱有燒然 

        行住與坐臥  若覺若夢中  由彼二因緣  恒有罪有責 

        居聚落空閑  眾中及靜處  有智常訶責  當生惡趣中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成就二分。於現法中多諸喜樂。無憂苦住無災無患。無惱無燒無罪無責。為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稱讚。身壞命終生諸善趣。云何為二。一於根門。能自守護。二於飲食。能善知量。諸有苾芻成就此二。於現法中多諸喜樂。無憂苦住無災無患。無惱無燒無罪無責。為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稱讚。身壞命終生諸善趣。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若自能守護  眼等六根門  飲食善知量  成就信精進 

        彼於現法中  身心多受樂  及無災無患  無惱無燒然 

        行住與坐臥  若覺若夢中  由彼二因緣  恒無罪無責 

        居聚落空閑  眾中及靜處  有智常稱讚  當生善趣中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種法能生焦惱。云何為二。謂有一類補特伽羅。唯造眾惡唯作凶狂。唯起雜穢不修眾善。不習調柔不救怖畏。彼於後時。身嬰重疾遍體發生增上猛利。嚴切苦受。楚毒垂終不可醫療。受此苦時呻吟怨歎。作是念言。我從昔來唯造眾惡。唯作凶狂唯起雜穢。本修眾善。不習調柔不救怖畏。若諸有情唯造眾惡。唯作凶狂唯起雜穢。不修眾善。不習調柔不救怖畏。彼之所趣我定當往。彼由唯造眾惡等故。心生焦惱。及以不修眾善等故。心生焦惱。如是名為有二種法。能生焦惱。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有二法能生  愚者心焦惱  謂唯作罪業  及不修福因 

        後遭病苦時  呻吟而怨歎  恨有罪無福  心悔惱焦然 

        有罪無福人  所生諸惡趣  我亦當隨往  決定無有疑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種法心不焦惱。云何為二。謂有一類補特伽羅。唯修眾善唯習調柔。唯救怖畏不造眾惡。不作凶狂不起雜穢。彼於後時。身嬰重疾。遍體發生增上猛利。嚴切苦受。楚毒垂終不可醫療。受此苦時。雖有呻吟而無怨歎。作是念言我從昔來。唯修眾善唯習調柔。唯救怖畏不造眾惡。不作凶狂不起雜穢。若諸有情唯修眾善唯習調柔。唯救怖畏不造眾惡。不作凶狂不起雜穢。彼之所趣我定當往。彼由唯修眾善等故。心不焦惱。及以不造眾惡等故。心不焦惱。如是名為有二種法。心不焦惱。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有二法能生  智者心歡喜  謂唯修福業  及不作罪因 

        後遭病苦時  呻吟無怨歎  慶有福無罪  不悔惱焦然 

        有福無罪人  所生諸善趣  我亦當隨往  決定無有疑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為汝略說二速通行。云何為二。一者樂行。二者苦行。謂由樂行證彼速通。及由苦行證彼速通。所修加行無澁難故。所得諸根皆猛利故。是則名為樂速通行。所修加行有澁難故。所得諸根皆猛利故。是則名為苦速通行。是名略說二速通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今為汝略說  二種速通行  謂樂行苦行  因斯證速通 

        無澁難加行  有猛利諸根  由是大仙尊  名樂速通行 

        有澁難加行  有猛利諸根  由是大仙尊  名苦速通行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為汝略說二遲通行。云何為二。一者樂行。二者苦行。謂由樂行證彼遲通。及由苦行證彼遲通。所修加行無澁難故。所得諸根皆羸鈍故。是則名為樂遲通行。所修加行有澁難故。所得諸根皆羸鈍故。是則名為苦遲通行。是名略說。二遲通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今為汝略說  二種遲通行  謂樂行苦行  因此證遲通 

        無澁難加行  有羸鈍諸根  由是大仙尊  名樂遲通行 

        有澁難加行  有羸鈍諸根  由是大仙尊  名苦遲通行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二法。不能發生白淨善法。設已發生不能決定。設已決定不能圓滿。彼於如是白淨善法。能為障礙能作衰損能生憂悔。身壞命終如棄重擔。墮於地獄受諸劇苦。云何為二。一者惡戒。二者惡見。諸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如是所說二法。定不能生白淨善法。設復已生不能決定。廣說乃至。身壞命終如棄重擔。墮於地獄受諸劇苦。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若成就二法  謂惡戒惡見  彼人終不能  生白淨善法 

        雖生而不定  設定不圓滿  於白淨善法  能衰損障礙 

        彼臨命終時  有憂悔悲惱  如棄捨重擔  定生地獄中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二法。定能發生白淨善法。若先已生能令決定。若先已定能令圓滿。彼於如是白淨善法。不為障礙不作衰損不生憂悔。身壞命終如棄重擔。生天趣中受諸快樂。云何為二。一者善戒。二者善見。諸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如是所說二法。決定能生白淨善法。若先已生能令決定。廣說乃至。身壞命終如棄重擔。生天趣中受諸快樂。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若成就二法  謂善戒善見  彼人終定能  生白淨善法 

        若生而決定  決定必圓滿  於白淨善法  不衰損障礙 

        彼臨命終時  無憂悔悲惱  如棄捨重擔  定生天趣中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二法。臨命終時能生憂悔。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地獄中。云何為二。謂作不作。云何為作。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是名為作。云何不作。謂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是名不作。諸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如是所說二法。臨命終時能生憂悔。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地獄中。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諸有愚癡人  作三種惡行  不作三妙行  引餘過令生 

        彼臨命終時  決定有憂悔  死墮諸惡趣  生於地獄中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二法。臨命終時不生憂悔。身壞命終。昇於善趣生天界中。云何為二。謂作不作。云何為作。謂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是名為作。云何不作。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是名不作。諸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如是所說二法。臨命終時不生憂悔。身壞命終昇於善趣生天界中。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諸有智慧人  作三種妙行  不作三惡行  引餘德令生 

        彼臨命終時  決定無憂悔  死昇諸善趣  生於天界中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妙智。應修令生。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能超愁歎。能滅憂苦能會正理。能獲甘露能證涅槃。云何為二。一者法智。二者類智。法智生時便能無倒。遍知有為。於有為法既遍知已。便能令彼感後有因不得生起增長廣大。類智生時。便能如實斷滅無明。滅無明故便無戲論。無戲論故便無尋伺。無尋伺故便無樂欲。無樂欲故便無愛憎。無愛憎故便無慳嫉。無慳嫉故便無種種執持刀杖。違害鬪諍互相罵辱。不真實語。相離間語諸雜穢語。及餘無量惡不善法。無彼諸惡不善法故。感後有業便不增長。感後有業不增長故。諸業滅盡。業滅盡故眾苦滅盡。苦滅盡故生死路絕。此路絕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名為有二妙智。應修令生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能超愁歎能滅憂苦。能會正理能獲甘露。能證涅槃。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有二種妙智  應修習令生  能得未得等  謂法智類智 

        若法智生時  遍知有為法  便能令後有  因不生不增 

        若類智生時  無明便斷滅  由此展轉法  絕生死輪迴 

        自知我生盡  及梵行已立  所作皆已辦  更不受後有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妙智應正尋思。應善稱量應審觀察。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能超愁歎。能滅憂苦能會正理。能獲甘露能證涅槃。云何為二。謂世間智及出世智。世間智者。謂於色蘊能正了知。此為色蘊。於受想行及識蘊中。亦復如是。於其地界。能正了知此為地界。於水火風及空識界。亦復如是。於其眼界。能正了知。此為眼界。於其色界及眼識界。亦復如是。於其耳界。能正了知此為耳界。於其聲界及耳識界。亦復如是。於其鼻界。能正了知此為鼻界。於其香界及鼻識界。亦復如是。於其舌界。能正了知此為舌界。於其味界及舌識界。亦復如是。於其身界。能正了知此為身界。於其觸界及身識界。亦復如是。於其意界。能正了知此為意界。於其法界及意識界。亦復如是。於如此等世俗法中。如是如是。如實了知。智見通慧現觀等覺。周遍照了名世間智。

        諸聖弟子。於此所說世間智中。應正尋思。應善稱量應審觀察。此世間智正修習時。為能令生生法有情永脫生不。為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脫老不。病法死法愁法歎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亦復如是。既審察已。能正了知此世間智。正修習時。不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脫於生。不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脫於老。病法死法愁法歎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亦復如是。所以者何。此世間智非賢聖法。非能永出非趣涅槃。非能永厭非能永離。非能永滅非能永寂。非真通慧非正等覺。不證涅槃。是感生法。是感老法病法死法愁法歎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彼於如是。尋思稱量。審觀察時。於世間法住怖畏想。於出世法住安靜想。以於世間生怖畏故。都無執受。無執受故不生渴愛。不渴愛故。便自內證究竟涅槃。證涅槃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名於此世間智中應正尋思應善稱量應審觀察。出世智者。謂於一切蘊界處中能正了知。如是諸法。是無常性。苦性病性癰性箭性。惱性害性怖性熱性。壞性滅性災性橫性。有疫癘性。虛性偽性空性妄性。無實我性。難保信性。於如是等諸法性中。如實了知。智見通慧。現觀等覺。周遍照了名出世智。

        諸聖弟子。於此所說出世智中。應正尋思應善稱量應審觀察。此出世智。正修習時。為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脫生不。為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脫老不。病法死法愁法歎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亦復如是。既審察已。能正了知此出世智。正修習時。定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脫於生。定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脫於老。病法死法愁法歎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亦復如是。所以者何。此出世智是賢聖法。是能永出是趣涅槃。是能永厭是能永離。是能永滅是能永寂。是真通慧。是正等覺能證涅槃。非感生法非感老法。病法死法愁法歎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彼於如是尋思稱量審觀察時。於出世法生珍寶想。於世間法生下賤想。以於出世生珍寶故。便生歡喜。生歡喜故其心安適。心安適故身得輕安。身輕安故便受悅樂。受悅樂故心得寂定。心寂定故能實知見。實知見故能深厭背。深厭背故能正離欲。正離欲故能得解脫。得解脫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名於此出世智中。應正尋思應善稱量應審觀察。如是名為有二妙智。應正尋思應善稱量應審觀察。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能超愁歎。能滅憂苦能會正理。能獲甘露能證涅槃。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有二種妙智  知者應尋思  謂世出世間  能正盡眾苦 

        應觀世間智  發生怖畏想  都無有執受  展轉證涅槃 

        應觀出世智  發生珍寶想  由此生歡喜  便得身輕安 

        輕安故悅樂  悅樂故心定  由心得定故  便能生覺支 

        覺支觀聖諦  永斷諸疑網  無疑無所取  永脫眾苦邊

 

  重攝前經嗢柁南曰。

        二根二焦惱  二行二戒見  二作及不作  二智有二種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為欲矯誑諸眾生故。為求名譽遠所聞故。為求利養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若有苾芻為通達故為遍知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諸苾芻。為通達故為遍知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實通所通達。知所遍知既能如實。通所通達知所遍知。便能如實斷所應斷。修所應修證所應證。既能如實斷修證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若有為通達故。為遍知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為矯誑名譽  利養及恭敬  非真修梵行  是虛妄出家 

        為通達遍知  速證最上義  是真修梵行  非虛妄出家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為欲矯誑諸眾生故。為求名譽遠所聞故。為求利養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若有苾芻為律儀故。為正斷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諸苾芻。為律儀故為正斷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實守護六根。不虧禁戒及能速證最上正斷。既能如實守護六根。不虧禁戒及能速證最上正斷。便能如實斷所應斷。修所應修證所應證。既能如實斷修證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若有為律儀故。為正斷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為矯誑名譽  利養及恭敬  非真修梵行  是虛妄出家 

        為正斷律儀  速證最上義  是真修梵行  非虛妄出家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為欲矯誑諸眾生故。為求名譽遠所聞故。為求利養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若有苾芻為求厭背。為求離欲而出家者。是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諸苾芻為厭背故。為離欲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實厭背離欲。既離欲已便得解脫。既解脫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若有為厭背故。為離欲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實。於如來所修行梵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為矯誑名譽  利養及恭敬  非真修梵行  是虛妄出家 

        為厭背離欲  速證最上義  是真修梵行  非虛妄出家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所說法門略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於惡應正了知。二者於惡應深厭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略說如是二種法門。所以者何。諸修行者。於諸惡法應正了知。既於惡法。正了知已便能厭背。既厭背已便能離欲。既離欲已便得解脫。得解脫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行者。永斷諸愛及眾結縛。無倒現觀。正盡苦邊。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當知諸如來  應正等覺者  哀愍眾生故  說二種法門 

        於眾惡正知  及厭背離欲  心解脫自在  正盡眾苦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種法。若修若習。若多修習能斷二法。云何二法。若修若習。若多修習能斷二法。謂不淨觀及慈悲觀。能斷貪欲及與瞋恚。所以者何。一切已貪現貪當貪。皆由作意思惟淨相。一切已瞋現瞋當瞋。皆由作意思惟怨相。一切已斷現斷當斷所有貪欲。皆由作意修不淨觀。一切已斷現斷當斷所有瞋恚。皆由作意修慈悲觀。於不淨觀若修若習。若多修習。決定能斷一切貪欲。於慈悲觀。若修若習若多修習。決定能斷一切瞋恚。若欲決定斷貪欲者。當勤精進修不淨觀若欲決定斷瞋恚者。當勤精進修慈悲觀。修不淨觀無有貪欲。而不能斷修慈悲觀。無有瞋恚而不能斷。如是名為有二種法。若修若習。若多修習能斷二法。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修習多修習  二法斷二法  謂不淨慈悲  斷貪欲瞋恚 

        是故有智者  當觀自饒益  修不淨慈悲  斷貪欲瞋恚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其涅槃界。略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有餘依涅槃界。二者無餘依涅槃界。云何名為有餘依涅槃界。謂諸苾芻得阿羅漢。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已捨重擔。已證自義已盡有結。已正解了心善解脫。已得遍知宿行為緣。所感諸根猶相續住。雖成諸根。現觸種種好醜境界。而能厭捨。無所執著。不為愛恚纏繞其心。愛恚等結皆永斷故。彼於諸色求欲見時。雖復以眼觀於諸色。而不發起貪瞋癡等。雖復有眼及好醜色。而無貪欲亦無瞋恚。所以者何。愛恚等結皆永斷故。彼於諸聲求欲聞時。雖復以耳聽於諸聲。而不發起貪瞋癡等。雖復有耳及好醜聲。而無貪欲亦無瞋恚。所以者何。愛恚等結皆永斷故。彼於諸香求欲嗅時。雖復以鼻嗅於諸香。而不發起貪瞋癡等。雖復有鼻及好醜香。而無貪欲亦無瞋恚。所以者何。愛恚等結皆永斷故。彼於諸味求欲甞時。雖復以舌甞於諸味。而不發起貪瞋癡等。雖復有舌及好醜味。而無貪欲亦無瞋恚。所以者何。愛恚等結皆永斷故。彼於諸觸求欲覺時。雖復以身覺於諸觸。而不發起貪瞋癡等。雖復有身及好醜觸。而無貪欲亦無瞋恚。所以者何。愛恚等結皆永斷故。彼於諸法求欲知時。雖復以意知於諸法。而不發起貪瞋癡等。離諸貪欲證得究竟寂滅涅槃。作是思惟。世尊。為彼怖畏諸有阿賴耶者。恒為斷見所繫縛者。令知業果無失壞故。所說正法。現見應時。易見饒益。智者內證一切世間真實對治。謂能除滅憍慢渴愛害阿賴耶。斷諸徑路證真空性。離諸貪欲。證得究竟寂滅涅槃。如是名為有慧眼者。能正觀察。如是名為由二纏故。令諸天人。一類怯劣一類勇猛。有慧眼者能正觀察。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由二纏所纏  令諸天人眾  一類有怯劣  一類有勇猛 

        有慧眼聲聞  能如實觀察  能除慢厭離  究竟證涅槃 

        復如實了知  佛所說正法  能滅斷常見  及二愛無餘 

        有慧眼龍王  能普雨法雨  滅諸煩惱焰  令證大清涼

*   *   *   *   *   *   *

        《本事經卷第三》-〈挍正後序

  此一卷經宋鄉則同。同有四十三段。丹本唯有十八段耳。多少如是不同文義。始終逈異如何去取。今撿宋鄉本經有四大錯。丹有二事以知其正。何則此卷品名既是二法。則應始終唯說二法。而宋鄉本經四十三段皆是一法。則名義不相當。是一錯也。又。宋鄉本卷初二段及第三段前六行文。則是諸本初卷三幅。心義經一段十二行耳。宋鄉於此三重重寫。是二錯也。第三段中一類有情已下。即是諸本初卷七幅。破僧經一段十七行耳。宋鄉於此重重寫之。其乃至於四十一重。是三錯也。其卷末頌云。貪欲瞋恚癡。覆藏及惱忿。不恨嫉與慳。耽嗜慢將害者。即是諸本第二卷九幅結經頌。正云貪恚及愚癡。覆藏惱忿恨。嫉慳與貪嗜。慢害將一切。之小訛變耳。宋鄉於此閑重寫之。是四錯也。故知大錯耳。今此丹本十八段經始從成就二分。終至二果二纏。皆是二法即與品目名義相當。是一正也。又。按諸本第四卷中七幅有結頌云。為通達律儀。厭知不淨果。纏覺悟宴坐。愧所作尋求者。則結十二經為一頌。其覺悟已下五經。即是諸本萬四卷卷初五經。其纏經果經已上七經。即是丹本此卷卷末七經耳。則列結相應。是二正也。餘本則非。故今取此丹本為正云。

*   *   *   *   *   *   *

  雖復有意及好醜法。而無貪欲亦無瞋恚。所以者何。愛恚等結皆永斷故。乃至其身相續住世。未般涅槃。常為天人瞻仰禮拜恭敬供養。是名有餘依涅槃界。云何名為無餘依涅槃界。謂諸苾芻得阿羅漢。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已捨重擔。已證自義已盡有結。已正解了。已善解脫已得遍知。彼於今時。一切所受無引因故。不復希望皆永盡滅。畢竟寂靜究竟清涼。隱沒不現。惟由清淨。無戲論體。如是清淨無戲論體。不可謂有不可謂無。不可謂彼亦有亦無。不可謂彼非有非無。惟可說為不可施設究竟涅槃。是名無餘依涅槃界。苾芻當知。如是名為略有二種涅槃之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漏盡心解脫  任持最後身  名有餘涅槃  諸行猶相續 

        諸所受皆滅  寂靜永清涼  名無餘涅槃  眾戲論皆息 

        此二涅槃界  最上無等倫  謂現法當來  寂靜常安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由二纏故。令諸天人。一類怯劣。一類勇猛。有慧眼者能正觀察。云何二纏。謂有見纏無有見纏。云何天人一類怯劣謂有天人。愛有樂有欣有喜有。為滅有故。說正法時。不能恭敬攝耳聽受。亦復不能住奉教心。不能隨順。修如實見。惟生怯劣退轉驚怖。我等爾時當何所有。我等爾時當如何有。如是天人一類怯劣。云何天人一類勇猛。謂有天人。怖有厭有。欣求無有。彼彼苦法。所逼切故。攝受執著。如是如是。諸惡見趣。作是念言。我若斷壞隱沒不現。爾時。乃名寂靜微妙。如是天人一類猛盛。云何名為有慧眼者。能正觀察。謂聖聲聞。如實觀察既觀察已。不於如實而生憍慢。不依如實而生憍慢。不因如實而生憍慢。不恃如實而生憍慢。如實見已便生厭背。既厭背已便能離欲。既離欲已便得解脫。得解脫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作是思惟。世尊為彼喜樂諸有阿賴耶者。恒為常見所繫縛者。令滅有故。所說正法。微細甚深難見難悟。寂靜勝妙。非諸尋思所行境界。是諸審諦慧者。所證一切世間。真實對治。謂能除滅憍慢渴愛害阿賴耶。斷諸徑路。證真空性。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本事經》

《本事經》卷第四

──唐玄奘譯──

        〈二法品第二之二〉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減省睡眠。具念正知。心常安住。悅豫清淨。於諸善法。善觀時宜而正修習。如是苾芻。減省睡眠。具念正知。心常安住。悅豫清淨。於諸善法。善觀時宜而正修習。於二果中隨證一果。謂於現法。或證有餘依涅槃界。或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覺悟能聞法  修行得勝果  耽著於睡眠  都無有所得 

        減省睡眠者  具正念正知  善安住其心  常悅豫清淨 

        於諸善法中  知時宜修習  能究竟超越  生老病死苦 

        是故應勤修  減省睡眠法  常委觀寂靜  得二果無疑 

        或斷下分結  證得不還果  或斷上分結  度生老病死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於空閑處常樂宴坐。勤修內心奢摩他定。不離靜慮。成就明淨毘鉢舍那。守護自心令無散亂。於諸善法修集無厭。如是苾芻。於二果中。我說定能隨證一果。謂於現法。或證有餘依涅槃界。或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樂空閑宴坐  具正念正知  善安住其心  離虛妄分別 

        善防護自心  速斷無明闇  及諸欲煩惱  無憂悔歸真 

        常寂定其心  具正念靜慮  無所執解脫  永盡諸有貪 

        常樂不放逸  見放逸生怖  諸見能永斷  速證般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無慚無愧。彼人決定不能通達不能遍知。不證等覺不證涅槃。不能證得無上安樂。若有苾芻有慚有愧。彼人決定。能得通達能得遍知。能證等覺能證涅槃。能證究竟無上安樂。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無慚無愧者  懈怠不精進  多惛沈睡眠  去結盡為遠 

        有慚有愧者  常無有放逸  樂靜慮深定  去涅槃不遙 

        彼能斷眾結  及生老病死  速證三菩提  得無上安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諸出家者略有二種。所應作事若能正作。得所未得。觸所未觸證所未證。能超愁歎能滅憂苦。能觸如理。能得甘露能證涅槃。云何為二。一者靜慮。二者聽說。云何靜慮。謂諸苾芻。遠離諸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具足安住最初靜慮。尋伺靜息內淨一趣。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具足安住第二靜慮。離喜住捨正念正知。身受快樂眾聖所說。有捨有念安住快樂。具足安住第三靜慮。斷苦斷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具足安住第四靜慮。云何聽說。謂諸苾芻於佛所說。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滿清白梵行之法。所謂契經應頌記別伽他自說本事本生及與方廣未曾有法。於如是法。受誦聽習令其通利。宣暢解釋。是名聽說。如是名為諸出家者。略有二種。所應作事若能正作。得所未得觸所未觸證所未證。能超愁歎能滅憂苦能觸如理。能得甘露能證涅槃。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出家有二種  正所應作事  謂靜慮聽說  速證於涅槃 

        靜慮慧為因  慧必由靜慮  有靜慮有慧  速證於涅槃 

        百千瘂羊僧  無慧修靜慮  設經百千歲  無一得涅槃 

        勤修智慧人  樂聽法說法  歛念須臾頃  能速證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尋求有二更無第三。云何為二。謂聖尋求。非聖尋求。云何名為非聖尋求。謂有一類。已有老法尋求老法。已有病法尋求病法。已有死法尋求死法。已有愁法尋求愁法。已有染法尋求染法。

        云何老法。所謂妻子奴婢僕使。象馬牛羊鷄猪田宅。金銀財穀是名老法。如是老法。是諸有情生死苦本。愚夫異生。於此守護染愛耽著。由此不能解脫生死。故名老法。云何病法。所謂妻子奴婢僕使。廣說乃至。由此不能解脫生死故名病法。云何死法。所謂妻子奴婢僕使廣說乃至。由此不能解脫生死。故名死法。云何愁法。所謂妻子奴婢僕使。廣說乃至。由此不能解脫生死。故名愁法。

        云何染法。所謂妻子奴婢僕使。象馬牛羊鷄猪田宅金銀財穀。是名染法。如是染法。是諸有情生死苦本。愚夫異生。於此守護染愛耽著。由此不能解脫生死。故名染法。若有於此愛樂尋求。當知是名非聖尋求。如是尋求。如來終不稱揚讚歎。唯勸導之令知捨離。何緣如是非聖尋求。如來終不稱揚讚歎。唯勸導之令知捨離。由此尋求非賢聖法。非能出離非趣涅槃。非厭非離非滅非靜。非得通慧非成等覺。非證涅槃。由此尋求。能引一切生老病死愁歎憂苦諸熱惱法。是故如是非聖尋求。如來終不稱揚讚歎。唯勸導之令知捨離。

        云何名為是聖尋求。謂有一類。已有老法。能自了知我有老法。能如實知老法過患。尋求畢竟。無老無上安樂涅槃。已有病法。能自了知我有病法。能如實知病法過患。尋求畢竟。無病無上安樂涅槃。已有死法。能自了知我有死法。能如實知死法過患。尋求畢竟。無死無上安樂涅槃。已有愁法。能自了知我有愁法。能如實知愁法過患。尋求畢竟。無愁無上安樂涅槃。已有染法。能自了知我有染法。能如實知染法過患。尋求畢竟。無染無上安樂涅槃。如是名為是聖尋求。如是尋求。一切如來稱揚讚歎。

        何緣如是是聖尋求。一切如來稱揚讚歎。由此尋求是賢聖法。能永出離能趣涅槃。能厭能離能滅能靜。能得通慧能成等覺。能證涅槃。由此尋求。能超一切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生死熱惱。是故如是是聖尋求。一切如來稱揚讚歎。如是名為尋求。有二更無第三。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遠離如是非聖尋求修行。如是是聖尋求。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一切有情類  有二種尋求  更無有第三  謂聖與非聖 

        不知老病死  愁染法過患  希求深愛著  名非聖尋求 

        此增長眾苦  出離未為期  從生復至生  或高或下趣 

        善知老病死  愁染法過患  希求彼寂滅  名真聖尋求 

        此損減眾苦  速證於涅槃  永安樂清涼  常無漏無怖 

        彼非聖尋求  諸佛所呵毀  是生死根本  智者當遠離 

        此真聖尋求  諸佛所稱讚  是趣涅槃道  有智者應修 


  重攝前經嗢拕南曰。

        為通達律儀  厭知不淨界  經覺悟宴坐  愧所作尋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略有二種白淨善法。能護世間。云何為二。謂慚與愧。若無此二白淨善法。世間有情皆成穢雜。猶如牛羊鷄猪狗等。不識父母兄弟姊妹。不識軌範親教導師似導師等。由有此二白淨善法。世間有情離諸穢雜。非如牛羊鷄猪狗等。了知父母兄弟姊妹。了知軌範親教導師似導師等。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成就如是二種最勝。第一慚愧白淨善法。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二白淨善法  能護諸世間  令不失人天  謂慚及與愧 

        若無此二法  都不識尊卑  穢雜似牛羊  鷄猪狗等類 

        由有此二法  能了別尊卑  非如牛羊等  行諸雜穢事 

        諸有智慧人  成就二白法  常守人天趣  終不墮三塗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我為如來應正等覺。未成佛時居菩薩位。多分安住二種尋思。云何為二。一者如來居菩薩位。多分安住不害尋思欣喜悅樂。如是安住不害尋思欣喜悅樂。是名第一多分尋思。由住如是修習行迹。於諸有情都無捐害。由此尋思。證得無量圓滿梵住。二者如來居菩薩位。多分安住。永斷尋思欣喜悅樂。如是安住永斷尋思欣喜悅樂。是名第二多分尋思。由住如是修習行迹。於不善法能正永斷。由此尋思。證得善根圓滿勝道。我於爾時。安住如是二種尋思。精進勇猛。乃至自身一切血肉悉皆枯竭。唯餘身肉骨筋皮纏裹。亦不放逸。乃至未知未見未得未解未證。所應知見得解證法。於其中間住不放逸。精進勇猛曾無懈廢。由不放逸。精進勇猛無懈廢故。速證無上正等菩提。速證無上清涼涅槃。速證無上一切智見。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安住不害欣喜悅樂多分尋思。安住永斷欣喜悅樂多分尋思。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佛為菩薩時  多安住二法  謂不害永斷  欣喜悅樂思 

        不害諸有情  修慈悲喜捨  證無量梵住  圓滿不為難 

        永斷不善法  一切煩惱纏  證得諸善根  圓滿殊勝道 

        常精進勇猛  無放逸而住  證無上菩提  清涼涅槃等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剎帝利等。多有所作。謂施汝等。如法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房舍資具。汝等苾芻多有所作。謂能為彼宣說正法。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滿清白梵行之法。由此俱能解脫生法老病死法。愁歎憂苦熱惱之法。汝等與彼力輪法輪。展轉相依。於如來所勤修梵行。速至無上般涅槃城。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出家與居家  展轉互相依  由力法二輪  速至涅槃樂 

        出家依在俗  得如法資具  在俗依出家  獲微妙正法 

        二眾互相依  受人天快樂  度生老病死  至清涼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依住尸羅能修二法。云何為二。謂奢摩他毘鉢舍那。謂修行者。依住尸羅修奢摩他。既修如是奢摩他已。修心令滿。為何事故修習其心。修習心者。為斷貪故。諸修行者依住尸羅。精勤修習毘鉢舍那。既修如是毘鉢舍那已。修慧令滿。為何事故修習其慧。修習慧者為斷癡故。貪染污心令不解脫。癡染污慧令不明照。若永離貪心善解脫。若永離癡慧善解脫。若於如是二種解脫。已能正知見得觸證。我說彼為心善解脫慧善解脫。獨一修習最上丈夫諸聖弟子。正證如是心解脫者。若他罵詈訶責輕弄毀辱等時。不由此緣發生種種不忍不信害恨等心。所以者何。以能照見他罵詈等。於彼有罪於已無損。諸聖弟子。正證如是心解脫者。若他讚美恭敬禮拜供養等時。不由此緣發生種種歡喜踊躍悅豫等心。所以者何。以能照見他讚美等。於彼有福於己無益。若能如是。名於世法得心平等。無慼無欣安隱自在。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依住尸羅修奢摩他毘鉢舍那。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依住淨尸羅  修無罪止觀  密護根及意  證甘露涅槃 

        修止令心調  心調離貪欲  離欲證解脫  證解脫心平 

        修觀令慧明  慧明滅癡闇  滅闇證解脫  證解心平等 

        故汝等苾芻  精進勿放逸  常依住尸羅  修無罪止觀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修學勝利。於如來所修行梵行。慧為上首。解脫堅固念最尊勝。若有成就修學勝利。於如來所修行梵行。慧為上首。解脫堅固念最尊勝。彼終不為味著色貪纏擾其心。亦復不為味著聲香味觸法貪纏擾其心。心不為貪所纏擾故。無隨味著色相貌識。無隨味著聲香味觸法相貌識。於二果中隨證一果。謂於現法。證有餘依般涅槃界。或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修學勝利人  依佛修梵行  慧為其上首  及懈脫堅牢 

        念最居尊勝  二果隨證一  謂現法涅槃  及永不還果 

        由慧為上首  貪不擾其心  無隨色等緣  相貌所生識 

        學勝利圓滿  生勝定上慧  盡生老死邊  證有餘依界 

        故汝等苾芻  應勤修戒定  生微妙勝慧  盡生老病死 

        住我法律中  能無放逸者  定壞魔軍力  永盡眾苦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一切世間惡不善法。皆以無明為其前導。而得生長以無慚愧。為其後助而不損減。所以者何。諸趣有生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一切皆用無明為根而得生長。既生長已。依之復能生起一切惡不善法。惡法既生由無慚愧。都無悔變。無悔變故而不損減。一切世間善清淨法。皆以慧明為其前導而得生長。以慚與愧為其後助而不損減。所以者何。明處其前慚愧為後。能永斷滅。諸趣有生生老病死。能超一切。愁歎憂苦熱惱等法。能觸如理。能得甘露能證涅槃。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永斷無明。發起慧明永斷一切。諸趣有生生老病死。永超一切愁歎憂苦熱惱等法。觸於如理。得於甘露證於涅槃。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此世及後生  生老病死等  貪愛等煩惱  皆無明為根 

        無明為大愚  令久處生死  此世與他世  高下趣往還 

        最初有無明  最後無慚愧  生長諸惡法  墮眾惡趣中 

        故應勤精進  離貪愛愚癡  發起智慧明  斷生死苦本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憐愍世間出興於世。為欲永斷除捨二法。轉於賢聖無上法輪。一切世間。所有沙門或婆羅門天魔梵等。曾未有能如法轉者。云何二法。一者無明。二者有愛。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憐愍世間出興於世。皆為永斷。除捨此二。轉於賢聖無上法輪。廣說乃至曾未有能如法轉者。若能永斷除捨一切所有無明及諸有愛。令其永盡無有遺餘。便能永斷一切煩惱諸雜染法。是則名為出諸坑塹。越諸垣牆。破諸關鍵摧伊師迦。是真賢聖是正法幢。是大沙門是婆羅門。是真聰慧是真沐浴。是真智者是真調順。至調順地名世福田。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無上正等覺  商主世間尊  大雄大丈夫  拔眾毒箭者 

        哀愍諸世間  為斷除二法  謂無明有愛  轉無上法輪 

        是苦是苦因  是眾苦永滅  是八支聖道  趣滅苦涅槃 

       智者聞斯法  信解等堅牢  達諸法正真  斷無明有愛 

        無明有愛除  諸雜染皆滅  至善調順地  名世良福田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苦事最為難忍。一剃鬚髮。二常乞求。所以者何。世間怨嫌興呪詛者。作是願言。願彼貧窮。剃除鬚髮服故弊衣。手持瓦器。從家至家行乞自活。諸有淨信善男子等。受持此法而出家者。非為王賊債主怖畏之所逼切。非恐不活而捨居家。但為超度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但為滅除純大苦蘊。我諸弟子。求如是事正信出家。為利自他受持此法。或有如是而出家已。未經幾時。則便寬慢放逸懈怠。下劣精進。亡失正念無有正知。心亂不定。縱任諸根多欲貪著。心懷瞋忿愚鈍無知。耽染諸欲。虛妄思惟毀諸禁戒。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內朽順流。如穢蝸螺貝音狗行。覆藏己惡詐現自善。或就種種惡不善法。譬如有人。從闇入闇。從坑墮坑。從怨至怨。我說如是癡出家人亦復如是。又如有木。兩頭火燃中塗糞穢。若在聚落及與空閑。皆無復用。我說如是癡出家人亦復如是。失在家法。復非沙門世出世間。皆無勝分。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出家而破戒  二俱無所成  謂失在家儀  及壞沙門法 

        寧吞熱鐵丸  洋銅而灌口  不受人信施  而毀犯尸羅 

        諸毀犯尸羅  無悔無慚愧  多受人信施  定當生地獄 

        諸有智慧人  應堅持淨戒  勿受人信施  而毀犯尸羅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二種補特伽羅。攝受增益。惡趣地獄。惡不善法。云何二種補特伽羅。一者一類補特伽羅。毀犯淨戒。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內朽順流。如穢蝸螺貝音狗行。覆藏己惡。詐現自善。如朽隧級。無所復用。唯增惡趣。二者一類補特伽羅於具淨戒。無所毀犯。精進修行。清白梵行。有德苾芻。以諸無根。非梵行法。誹謗毀辱。令失威光。如是二種補特伽羅。攝受增益。惡趣地獄。惡不善法。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二補特伽羅  生長惡趣業  謂毀犯淨戒  及誹謗賢良 

        如是二種人  俱名為下賤  現在人所鄙  受苦在當來 

        是故諸苾芻  常應不放逸  受持清淨戒  勿毀謗他人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二種補特伽羅。恩深難報。云何為二。所謂父母。假使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擔母。盡其壽量曾無暫捨。供給衣食病緣醫藥。種種所須。猶未能報父母深恩。所以者何。父母於子恩極深重。所謂產生慈心乳哺。洗拭將養令其長大。供給種種資身眾具。教示世間所有儀式。心常欲令離苦得樂。曾無暫捨如影隨形。父母於子既有如是。所說深恩。當云何報。若彼父母。於佛法僧無清淨信。其子方便。示現勸導讚勵慶慰。令生淨信。若彼父母無清淨戒。其子方便示現勸導。讚勵慶慰。令其受持清淨禁戒。若彼父母無有多聞。其子方便。示現勸導讚勵慶慰。令其聽聞諸佛正法。若彼父母。為性慳貪不樂布施。其子方便。示現勸導讚勵慶慰。令行布施。若彼父母。為性闇鈍無有勝慧。其子方便。示現勸導讚勵慶慰。令修勝慧。其子如是。乃名真實報父母恩。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二補特伽羅  恩深重難報  所謂父及母  能生長世間 

        假使以兩肩  盡壽荷父母  常供養恭敬  猶未為報恩 

        父母於世間  能生育教導  慈心求利樂  如彼影隨形 

        若父母先無  信戒聞捨慧  子令其修習  名真實報恩 

        恭敬給所須  唯現世安樂  令修信戒等  究竟證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二種無欺誑法。云何為二。謂業與智。若諸有情已集諸業。其異熟果若未現前。終不盡滅。若諸有情已生諸智。一切煩惱若未永除。終不捨離。如是名為世有二種無欺誑法。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二無欺誑法  諸佛共所談  謂已集已生  諸業及諸智 

        異熟果未生  諸業終不滅  煩惱若未盡  智終不捨離 

        業是生死因  智為滅惑本  是故應修智  永盡眾苦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二種補特伽羅。應深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云何為二。所謂父母。若諸有情於其父母。深心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生無量福。諸有智人咸共稱歎。聲譽普聞處眾無畏。後不焦惱無悔。命終身壞死後昇諸善趣。生於天中。何緣有情應於父母。深心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父母於子有深重恩。所謂產生慈心乳哺。洗拭將養令其長大。供給種種資身眾具。教示世間所有儀式。心常欲令離苦得樂。曾無暫捨如影隨形。是故。父母應深敬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若諸有情。敬愛父母親近而住。父母於其深心慈愍。除無益事授有益事。制止眾惡勸修眾善。為其娉娶貞良妻室。有時賜與珍寶財穀。世間天人咸共稱歎。恭敬供養。親近加護令無衰惱。是故有情於其父母。應深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諸有樂福人  應尊重父母  禮拜修供養  敬愛親近居 

        世間聰慧人  恭敬於父母  恒時修供養  常生歡喜心 

        父母於世間  恩深重難報  除無益制惡  授利勸修善 

        與妻室資財  慈心常覆護  是故修供養  無量福聚生 

        現得勝名聞  咸供養恭敬  死生天善趣  受妙樂無窮 

        欲得生天人  受五欲妙樂  猶如天帝釋  當供養父母 


  重攝前經嗢拕南曰。

        善尋輪戒學  無明慧斷除  苦毀謗報恩  無欺誑父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本事經》

《本事經》卷第五

──唐玄奘譯──

        〈二法品第二之三〉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施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財施。二者法施。云何財施。謂有一類補特伽羅。能施種種美妙飲食。香鬘衣乘房舍臥具。資產燈明病緣醫藥。捨如是等分布惠他。名為財施。云何法施。謂廣為他宣說正法。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滿清白梵行之法。令諸有情聞已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諸熱惱法。是名法施。於此財法二種施中。法施最上勝妙第一。譬如世間從牛出乳。從乳出酪酪出生酥。從此生酥出於熟酥。復從熟酥出於醍醐。於是種種牛諸味中。醍醐最上勝妙第一。如是財法二種施中。法施最上勝妙第一。於法施中。能無顛倒行法施者。唯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於二種施中  法施為第一  能行法施者  善逝最為尊 

受財施田中  如來為第一  行財施不定  受法施眾生 

財施令眾生  得世安隱樂  法施令受者  究竟證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祠祀有二。云何為二。一財祠祀。二法祠祀。財祠祀者。謂有一類補特伽羅。祠祀種種美妙飲食。香鬘衣乘房舍臥具。資產燈明。如是等類。名財祠祀。法祠祀者。謂能祠祀契經應頌記別伽他自說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法。以無量門如理宣說。施設建立分別開示。名法祠祀。於此財法二祠祀中。法祠最上勝妙第一。譬如世間從牛出乳。從乳出酪酪出生酥。從此生酥出於熟酥。復從熟酥出於醍醐。於是種種牛諸味中。醍醐最上勝妙第一。如是財法二祠祀中。法祠最上勝妙第一。於法祠中能無顛倒。行法祠者。唯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於二種祠中  法祠為第一  能行法祠者  善逝最為尊 

        受財祀田中  如來為第一  行財祀不定  受法祀眾生 

        財祀令眾生  得世安隱樂  法祠令受者  究竟證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諸修行者。同集會時應作二事。一者法言。二者宴默。由法言故審知有德。審知德故便深敬信。深敬信故便往詣彼。往詣彼故親近供事。親供事故求聞正法。求聞法故攝耳不亂。耳不亂故聽聞正法。聞正法故於法通利。法通利故能記持法。記持法故能觀察義。觀察義時堪能於法。審諦思惟堪能於法。審諦思時便生欲樂。生欲樂已便得勢力。得勢力已便能稱量。由稱量故便能決擇。能決擇故。於諦隨覺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由宴默故心便寂定。清淨鮮白無有瑕釁。離隨煩惱調順堪任。安住不動堪能引發。能引發故如實了知。如實知故便能厭背。能厭背故便能離欲。既離欲已便得解脫。得解脫已便自了知。我已解脫。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汝等苾芻應說上法。應了上法。若能如是。乃名真實攝受仙幢。非眾集會戲論語言。能正了知諸法實相。能斷諸漏能證涅槃。我常集會宣說上法。了知上法。故名第一。攝受仙幢。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行者集會時  應修作二事  謂寂然宴默  及說正法言 

        由說正法言  及寂然宴默  知諸法實相  究竟證涅槃 

        汝等當苾芻  若說了上法  乃得名真實  攝受大仙幢 

        我常處眾中  宣說照了法  是故名第一  攝受大仙幢 

        若依正法幢  能說能修行  定速脫生死  至究竟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苾芻於言說時。非理作意起欲尋思。起恚尋思起害尋思。如是苾芻。名多惡者行慢緩者。趣向多惡為方便故。於斷於離棄捨善軛。放逸懈怠下劣精進。亡失正念有不正知。不定心亂。縱任諸根無出離見。不知出離如實正慧。趣向惡魔惡不善法。為諸惡魔惡不善法之所摧伏。增長一切惡不善法。若諸苾芻。於宴默時非理作意。廣說乃至。增長一切惡不善法。如是苾芻。為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訶毀。我亦於彼常不稱讚。如是苾芻。雖得出家受具足戒。而名惡慧樂有癡人。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方便斷除。非理作意。方便修習如理作意。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言說宴默時  縱諸根造惡  不奉行我教  是愚昧癡人 

        故汝等苾芻  應修不放逸  離非理作意  當如理思惟 

        汝等若正勤  語默無放逸  不久度生死  證無上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苾芻於言說時。如理作意出離尋思。無恚尋思無害尋思。如是苾芻。名多善者無慢緩者。趣向多善為方便故。於斷於離不捨善軛。離諸放逸勇猛精進。正念正知心定無亂。密護諸根有出離見。能知出離。如實正慧。棄背惡魔惡不善法。摧伏惡魔惡不善法。損減一切惡不善法。若諸苾芻。於宴默時如理作意。廣說乃至。損減一切惡不善法。如是苾芻。為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稱讚。我亦於彼恒常稱讚。如是苾芻。名真出家受具足戒。有大智慧。不樂諸有。名不癡人。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方便修習。如理作意。方便斷除非理作意。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言說宴默時  不縱根造惡  能奉行我教  是聰慧智人 

        修出離尋思  及無恚無害  有出離正見  於如實能知 

        能摧伏惡魔  諸惡不善法  永斷諸煩惱  證究竟涅槃 

        故汝等苾芻  應修不放逸  當如理作意  離非理思惟 

        汝等若正勤  語默無放逸  不久度生死  證無上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學苾芻有二種力。云何為二。謂思擇力及修習力。云何苾芻有思擇力。所謂一類有學苾芻。受用種種衣服飲食房舍臥具病緣醫藥資生具時。皆善思擇。非不思擇而便受用。於所未得衣服飲食房舍臥具病緣醫藥諸資生具。不甚希求於所已得衣服飲食房舍臥具病緣醫藥諸資生具。不深耽著。堪能忍受寒熱飢渴。風日蚊虻蛇蝎等觸。堪能忍受。他所毀謗罵辱等言。堪能忍受身內所生。猛利辛楚酸疼難忍。奪命臨終難治苦受。堪能忍受。一切世間極難忍事。能善思擇諸身語意三種惡行。能照現法生法後法。不可愛樂苦異熟果。作是思惟。我今定當斷身語意三種惡行。我今定當修身語意三種妙行。能正了知三種惡行所有過患。復正了知三種妙行所有功德。既正知已。勤斷勤修惡行妙行。修治自身令其清淨。離諸罪法。如是名為有學苾芻初思擇力。云何苾芻有修習力。所謂一類有學苾芻所得憶念。一切皆與覺支相順而不相違。所得擇法及精進喜輕安定捨一切。皆與覺支相順而不相違。修念覺支。皆依止厭皆依止離皆依止滅。迴向於捨。修習擇法及精進喜輕安定捨覺支。皆依止厭皆依止離皆依止滅。迴向於捨。如是名為有學苾芻後修習力。是名有學苾芻二力。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諸有學苾芻  略有二種力  思擇及修習  能伏惡魔軍 

        見惡過能斷  知妙德能修  能忍受思惟  是名思擇力 

        依止厭離滅  及迴向於捨  而修七覺支  是名修習力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由二種法盡滅故死。云何二法。一業。二壽。由業盡故及壽盡故。決定命終。若時有業爾時有壽。若時有壽爾時有業。所以者何。如是二法。恒常和合。無不和合如是二法。不可施設分析離散。此時有業彼時有壽。此時有壽彼時有業。若有其業即有其壽。若有其壽即有其業。若無其業即無其壽。若無其壽即無其業。譬如燃燈生焰發明。若有其焰即有其明。若有其明即有其焰。若無其焰即無其明。若無其明即無其焰。業壽亦爾。若有其業即有其壽。若有其壽即有其業。若無其業即無其壽。若無其壽即無其業。如是二法。盡滅故死。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二法恒相隨  謂業及與壽  業有壽亦有  業無壽亦無 

        壽業未消亡  有情終不死  壽業若盡滅  含識死無疑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種行。世間眾生皆共造作。云何為二。一者能感短壽之行。二者能感長壽之行。云何能感短壽之行。謂有一類補特伽羅。常樂殺生為性兇暴。血塗其手傷害物命。無有慚羞無有慈愍。於諸眾生常行殺害。乃至殺害折脚蟻子。是名能感短壽之行。云何能感長壽之行。謂有一類補特伽羅。遠離殺生棄捨殺具。慚羞慈愍。於諸眾生常不殺害。乃至不害折脚蟻子。是名能感長壽之行。如是名為有二種行。世間眾生皆共造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世間諸有情  略有二種行  由二行差別  感壽有短長 

        謂常樂殺生  兇暴血塗手  無慚羞慈愍  感短壽無疑 

        常樂離殺生  棄捨諸殺具  有慚羞慈愍  感長壽無疑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由二行相應取心相。云何為二。一者名為所緣行相。二者名為作意行相。所有一切。已取現取當取心相。皆由如是二種行相。汝等苾芻。由二行相。應當正勤善取心相。取心相已應善作意。善作意已應善觀察。善觀察已應善安住。善安住已應同地界。正勤修習無量無損。應同水界火界風界。正勤修習。無量無損。苾芻當知。譬如地界。若於其中。安置糞穢洟唾膿血如是等類。淨不淨物雖置其中。而其地界。曾無違順欣慼高下。如是安心應同地界。正勤修習無量無損。既同地界。正勤修習無量無損。雖遇種種違順眾緣。而心都無分別計著。終不由此差別因緣。其心高下。又如水界火界風界。若於其中。安置糞穢洟唾膿血如是等類淨不淨物。雖置其中。而其水界火界風界。曾無違順欣慼高下。如是安心。應同水界火界風界。正勤修習無量無損。既同水界火界風界。正勤修習無量無損。雖遇種種違順眾緣。而心都無分別計著。終不由此差別因緣。其心高下由此定故。於有識身及外一切所緣相中。我我所執。見慢隨眠。善伏善斷。於彼二種。其心超越離一切相。寂靜安樂得善解脫。所有一切。心善解脫慧善解脫。皆於其中我我所執。見慢隨眠善伏善斷。於彼二種。其心超越離一切相。寂靜安隱得善解脫。於其所得利譽稱樂。其心不欣。於其所遭衰毀譏苦。其心不慼。是名超過世間八法。其心平等。猶如世間地水火風。世間八法所不能染。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難調躁動心  遠行無第二  能正勤取相  是謂世聰明 

        善取心相已  復作意觀察  正念住其心  勤修同四界 

        如是正安住  能棄捨諸欲  於世八法中  名善巧無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種法。雖共乖違未甞和合。然於其中無缺無間。云何為二。謂生與死。譬如世間光明影闇。雖共乖違未甞和合。然於其中無缺無間。光明發時影闇便沒。影闇起時光明便謝。生死亦爾。恒共乖違未甞和合。然於其中無缺無間。生法有時死法便沒。死法有時生法便謝。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如光明影闇  雖恒共乖違  然於二法中  未曾有間缺 

        生死亦如是  雖恒共乖違  然於二法中  未曾有間缺 

        無明根所生  愛水所滋潤  纔死生便續  中無間缺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死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不調伏死。二者調伏死。云何名為不調伏死。謂諸愚夫無聞異生。未能親覲正見善士。未能了知善士之法。於善士法未自調順彼隨觀見。色即是我色屬於我。色在我中我在色中。彼隨觀見。受即是我受屬於我。受在我中我在受中。彼隨觀見。想即是我想屬於我。想在我中我在想中。彼隨觀見。行即是我行屬於我。行在我中我在行中。彼隨觀見。識即是我識屬於我。識在我中我在識中。眼見色已。執取其相執取隨好。由是因緣。於其眼根。不能正念防守而住發起貪憂。便有無量惡不善法。隨心流漏不可堰塞。於其眼根。不能防守。縱蕩眼根行諸境界。貪著色味纏擾其心。緣此貪故。受長夜苦受猛利苦受匱乏苦。增血鑊身增空曠路。無量往返生那落迦傍生鬼界及阿素洛人天趣中。受諸劇苦。皆由眼根不調伏故。如是或時。耳聞聲已鼻嗅香已。舌甞味已身覺觸已。意了法已。執取其相執取隨好。由是因緣。於其意根。不能正念防守而住。發生貪憂。便有無量惡不善法。隨心流漏不可堰塞。於其意根不能防守。縱蕩意根。行諸境界貪著法味。纏擾其心。緣此貪故。受長夜苦。受猛利苦。受匱乏苦。增血鑊身增空曠路。無量往返生那落迦傍生鬼界及阿素洛人天趣中。受諸劇苦。皆由意根不調伏故。如是名為不調伏死。

        云何名為調伏而死。謂諸賢聖多聞弟子。已能親覲正見善士。已能了知善士之法。於善士法。已自調順不隨觀見。色即是我色屬於我。色在我中我在色中。不隨觀見。受即是我受屬於我。受在我中我在受中。不隨觀見。想即是我想屬於我。想在我中我在想中。不隨觀見。行即是我行屬於我。行在我中我在行中。不隨觀見。識即是我識屬於我。識在我中我在識中。眼見色已。不執其相不執隨好。由是因緣。於其眼根善能正念。防守而住不起貪憂。所有無量惡不善法。隨心流漏皆能堰塞。於其眼根。善能防守不縱眼根。行諸境界。不貪色味纏擾其心。不緣此貪受長夜苦受猛利苦受匱乏苦增血鑊身增空曠路。不復往返生那落迦傍生鬼界及阿素洛人天趣中受諸劇苦。皆由眼根善調伏故。如是或時。耳聞聲已鼻嗅香已。舌甞味已身覺觸已。意了法已。不執其相不執隨好。由是因緣。於其意根。善能正念防守而住。不起貪憂所有無量惡不善法。隨心流漏皆能堰塞。於其意根。善能防守不縱意根。行諸境界不貪法味。纏擾其心。不緣此貪受長夜苦受猛利苦受匱乏苦增血鑊身增空曠路。不復往返生那落迦傍生鬼界及阿素洛人天趣中受諸劇苦。皆由意根善調伏故。如是名為調伏而死。苾芻當知。不調伏死。沈沒無量生死苦海。調伏而死。超度無量生死苦海。是名二死。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略說諸有情  死法有二種  調伏不調伏  更無有第三 

        若不調伏死  定於諸趣中  受諸苦輪迴  經無量往返 

        調伏而死者  終不墮惡趣  於人天趣中  能永盡眾苦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一切諸法略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雜染。二者清淨。應正觀察由一法生。所以者何。若於一法能正守護。則於一切能正守護。若於一法不能守護。則於一切不能守護。云何一法。謂眾生心。若有於心不能守護。則不能護身語意業。若不能護身語意業。是人即為身語意業皆悉敗壞。身語意業皆敗壞故。其心即有擾濁垢穢。心有擾濁及垢穢者。能正了知自利樂事他利樂事俱利樂事。無有是處。能正了知善言說義惡言說義。無有是處。能證一切勝上人法真聖智見。亦無是處。

        所以者何。心有擾濁及垢穢故。譬如世間所有臺觀。若一中心不善覆蔽。則椽梁壁皆被淋漏。以椽梁壁被淋漏故。皆悉敗壞。又如世間隣近村邑聚落池沼。擾濁垢穢。有明眼人。住其岸上作意觀察。其中所有。螺蛤龜魚礫石等類。行住普側極難可見。所以者何。水有擾濁及垢穢故。如是眾生。若有於心不能守護。則不能護身語意業。若不能護身語意業。是人即為身語意業皆悉敗壞。身語意業皆敗壞故。其心即有擾濁垢穢。心有擾濁及垢穢者。能正了知自利樂事他利樂事俱利樂事。無有是處。能正了知善言說義惡言說義。無有是處。能證一切勝上人法真聖智見。亦無是處。

        所以者何。心有擾濁及垢穢故。若有於心能善守護。則能善護身語意業。若能善護身語意業。是人即為身語意業皆不敗壞。身語意業不敗壞故。其心即無擾濁垢穢。心無擾濁及垢穢者。能正了知自利樂事他利樂事俱利樂事。期有是處。能正了知善言說義惡言說義。斯有是處。能證一切勝上人法真聖智見。斯有是處。所以者何。心無擾濁及垢穢故。譬如世間所有臺觀。若一中心極善覆蔽。則椽梁壁皆無淋漏。以椽梁壁無淋漏故。皆不敗壞。

        又如世間遠離村邑聚落池沼。無有擾濁及諸垢穢。有明眼人。住其岸上作意觀察。其中所有。螺蛤龜魚礫石等類。行住普側極易可見。所以者何。水無擾濁及垢穢故。如是眾生。若有於心能善守護。則能善護身語意業。若能善護身語意業。是人即為身語意業皆不敗壞。身語意業不敗壞故。其心即無擾濁垢穢。心無擾濁及垢穢者。能正了知自利樂事他利樂事俱利樂事。斯有是處。能正了知善言說義惡言說義。斯有是處。能證一切勝上人法真聖智見。斯有是處。所以者何。心無擾濁及垢穢故。苾芻當知。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淨故有情清淨。是故雜染清淨二法。皆依止心。從心所起。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若不護於心  隨順於諸欲  恒馳散放逸  一切無不為 

        若善護於心  不隨順諸欲  無馳散放逸  一切皆防護 

        世間聰慧人  能防身語意  令不造諸惡  名真健丈夫

 

  復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種見。令諸有情展轉相違互為怨害。云何為二。所謂有見及無有見。諸有沙門或婆羅門。攝受有見。習行有見。耽著有見。與諸愛樂無有見者。展轉相違互為怨害。稱讚有見。最為第一。諸有沙門或婆羅門。攝無有見。習無有見。著無有見。與其愛樂諸有見者。展轉相違互為怨害。讚無有見。最為第一。若有沙門或婆羅門。於此二見。諸集滅味過患出離。不以正慧如實了知。我說彼人名無智見。有貪瞋癡。有違有害無慧無明。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不能解脫生死眾苦。若有沙門或婆羅門。於此二見。諸集滅味過患出離。能以正慧如實了知。我說彼人名有智見。無貪瞋癡無違無害。有慧有明。定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定能解脫生死大苦。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世間由二見  展轉互相違  彼此作怨讎  謂見有無有 

        諸有於此見  愛樂不能捨  是謂愚癡人  恒毀他自讚 

        若不知此見  集滅味患出  見毒箭所傷  無明闇所覆 

        具足貪瞋癡  無智見明慧  定不能解脫  生老病死等 

        若能知此見  集滅味患出  見毒箭不傷  破無明黑闇 

        遠離貪瞋癡  具智見明慧  決定能解脫  生老病死等

 

  復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正見。應諦尋思稱量觀察。若諦尋思稱量觀察。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能超愁歎。能滅憂苦能得如理。能觸甘露能證涅槃。云何為二。所謂一切世間正見。出世正見。云何名為世間正見。謂有一類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決定有施。有受有祠。有善惡業有異熟果。有此世間有彼世間。有父有母。有諸有情化生種類。於其世間。有諸沙門婆羅門等。正至正行於此世間及彼世間。自然通達。作證領受。如是名為世間正見。諸聖弟子。於此所說世間正見。應諦尋思稱量觀察。依此所說世間正見。能令眾生畢竟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不諦觀察已。便正了知。依此所說世間正見。不令眾生畢竟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所以者何。如是所說世間正見。非真聖見非出離見。非能究竟證涅槃見。非厭非離非滅非靜。不證通慧。非成等覺非得涅槃。而能感得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如是知已。於世間法生怖畏想。於出世法生安靜想。以於世間生怖畏故。都無執受無執受故。無所希求無希求故。於內證得究竟涅槃。如是證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汝等於此所說世間正見。應諦尋思稱量觀察。

        云何名為出世正見。謂知苦智。知苦集智。知苦滅智。知能趣向苦滅道智。如是名為出世正見。諸聖弟子。於此所說出世正見。應諦尋思稱量觀察。依此所說出世正見。能令眾生畢竟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不諦觀察已。便正了知。依此所說出世正見。能令眾生畢竟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所以者何。如是所說出世正見。是真聖見是出離見。是能究竟證涅槃見。能厭能離能滅能靜。能證通慧。能成等覺能得涅槃。能超一切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熱惱等法。如是知已。於出世法生珍寶想。於世間法生下賤想。於出世法生珍寶想故。便生歡喜。生歡喜故其心安適。心安適故身得輕安。身輕安故便受悅樂。受悅樂故心得寂定。心寂定故能實知見。實知見故能深厭背。深厭背故能正離欲。正離欲故能得解脫。得解脫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汝等。於此所說出世正見。應諦尋思稱量觀察。如是名為二種正見。應諦尋思稱量觀察。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能超愁歎能滅憂苦。能得如理。能觸甘露。能證涅槃。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正見有二種  世間出世間  智者諦尋思  能正盡眾苦 

        諦思於世間  便生怖畏想  由無執受等  究竟證涅槃 

        諦思出世間  便生珍寶想  歡喜心安適  從此獲輕安 

        輕安故受樂  樂故心寂定  心定生覺支  知見四如實 

        見實斷諸疑  疑除無所取  解脫一切苦  證無上涅槃

 

  重攝前經嗢拕南曰。

        施祠與集會  如不如學終  行相相違死  染淨及二見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本事經》

《本事經》卷第六

──唐玄奘譯── 

        〈三法品第三之一〉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諸有情界互相親近。不相乖違。諸劣勝解種類有情。與劣勝解種類有情。更相親近。參染承事。諸妙勝解種類有情。與妙勝解種類有情。更相親近。參染承事。在過去世。諸有情界已相親愛。不相乖違。諸劣勝解種類有情。與劣勝解種類有情。已相親近。參染承事。諸妙勝解種類有情。與妙勝解種類有情。已相親近。參染承事。在未來世。諸有情界當相親愛。不相乖違。諸劣勝解種類有情。與劣勝解種類有情。當相親近。參染承事。諸妙勝解種類有情。與妙勝解種類有情。當相親近。參染承事。在現在世。諸有情界現相親愛。不相乖違。諸劣勝解種類有情。與劣勝解種類有情。現相親近。參染承事。諸妙勝解種類有情。與妙勝解種類有情。現相親近。參染承事。是故尊者解憍陳如。與其同類有六十人。恒集同修阿練若行。摩訶迦葉。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杜多妙行。其舍利子。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大智慧行。大目乾連。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大神通行。拘瑟祉羅。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無礙解行。其滿慈子。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說正法行。迦多衍那。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辯釋經行。尊者善現。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無諍住行。纈麗伐多。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諸靜慮行。其優波離。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持律之行。物力士子。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為僧敷設臥具等行。尊者不滅。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同修集淨天眼行。尊者阿難。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集樂多聞行。其羅怙羅。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樂持戒行。童子迦葉。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巧辯說行。其劫比拏。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教誡教授大苾芻行。尊者難陀。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教誡教授苾芻尼行。優波西那。與其同類有無量人。恒集同修具威儀行。妍美難陀。與其同類有六十人。恒集同修端嚴之行。愚人天授。與其同類有六十人。恒集同修勃逆惡行。是故當知。諸有情界互相親近。不相乖違。諸劣勝解種類有情。與劣勝解種類有情。更相親近。參染承事。諸妙勝解種類有情。與妙勝解種類有情。更相親近。參染承事。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如草木叢林  亦如風火等  物各以類聚  有情界亦然 

        愚者狎於愚  智者親於智  體知朋侶別  應親有智人 

        如凭破浮囊  必沈於大海  親近怠慢者  定失智光明 

        故應捨怠慢  樂栖止空閑  親近有智人  速能殄眾苦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三因三緣能感後有。云何為三。所謂無明未永斷故。愛未棄故。業未息故。由是因緣能感後有。所以者何。業為良田識為種子。愛為溉灌。無明無智無了無見之所覆蔽。識便安住。欲有色有無色有處。欲最為下色為其中。無色為妙。若欲界業感異熟果。不現在前。不可施設。此為欲有。由欲界業感異熟果。正現在前故可施設。此為欲有。當於爾時。業為良田識為種子。愛為溉灌。無明無智無了無見之所覆蔽。識便安住下欲有處。若色界業感異熟果。不現在前不可施設。此為色有。由色界業感異熟果。正現在前故可施設。此為色有。當於爾時。業為良田識為種子。愛為溉灌。無明無智無了無見之所覆蔽。識便安住。中色有處。若無色業感異熟果。不現在前不可施設。為無色有。由無色業感異熟果。正現在前故可施設。為無色有。當於爾時。業為良田識為種子。愛為溉灌。無明無智無了無見之所覆蔽。識便安住。妙無色處。

        苾芻當知。由遠離故出離欲有。由無色故出離色有。由永滅故出離一切。有為有起思慮緣生。汝等苾芻。應以正慧如實隨觀。出離欲有。應以正慧如實隨觀。出離色有及無色有。云何汝等。應以正慧如實隨觀。出離欲有。謂離諸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具足安住。最初靜慮。能以正慧如實隨觀。其中諸色受想行識。如是法性。皆是無常皆是其苦。如病如癰如中毒箭。有惱有害。有怖有猜。有怨有敵。迅速敗壞。多諸疾疫多諸災橫。虛偽不實。離散無我不可保信。如是。汝等應以正慧如實隨觀。出離欲有。

        云何汝等應以正慧如實隨觀。出離色有。謂正超過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復思惟種種異想。具足安住。無邊虛空。空無邊處。能以正慧如實隨觀。其中所有受想行識。如是法性。皆是無常皆是其苦。如病如癰如中毒箭。有惱有害有怖有猜。有怨有敵。迅速敗壞多諸疾疫。多諸災橫虛偽不實。離散無我。不可保信。如是。汝等應以正慧如實隨觀。出離色有。

        云何汝等應以正慧如實隨觀。出無色有謂正了知。是為寂靜是為微妙。謂離憍慢息諸渴愛。滅阿賴耶斷諸徑路。空無所得愛盡離欲。寂滅涅槃。如是。汝等應以正慧如實隨觀。出無色有。若能如是。以其正慧如實隨觀。出離三有。便於欲有色無色有。能深厭背。深厭背故能正離欲。正離欲故能得解脫。得解脫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以正慧隨觀  三界出離相  能止息諸行  得最上涅槃 

        已解脫諸漏  善修習瑜伽  任持最後身  降伏魔所使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三因三緣。令諸有情希求利養生多過患。云何為三。一者貪欲為因為緣。令諸有情希求利養生多過患。二者耽著為因為緣。令諸有情希求利養生多過患。三者受用不見過患為因為緣。令諸有情希求利養生多過患。汝等苾芻。不應起此三因三緣希求利養生多過患。有諸苾芻。具此所說三因三緣。往施主家求勝利養。或時其家忽遽無賴。見已慼然默不敬問。不起承迎不延就座。不共談論。彼見此相。便起念言。此施主家。恒相敬待。誰所詭侫。頓使其然。由此因緣。便於彼所。不忍不悅起恚害心。或發身語惡不善業。因斯墜墮諸惡趣中。受不愛果。

        苾芻當知。我觀世間諸有情類。或由利養擾亂其心。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地獄中。受不愛果。我觀世間諸有情類。或由衰損擾亂其心。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地獄中。受不愛果。我觀世間諸有情類。或由利養及以衰損。擾亂其心。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地獄中。受不愛果。所以者何。愚癡凡夫。被諸利養先破其膜。既破膜已復破其皮。既破皮已復破其肉。既破肉已復斷筋脈。斷筋脈已復破其骨。既破骨已復傷髓腦。然後方住。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不被利養擾亂其心。我當云何不被衰損擾亂其心。我當云何不被利養及以衰損擾亂其心。獨處空閑勤修聖行。速證無上常樂涅槃。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由三種因緣  希求諸利養  壞種種功德  及退失人天 

        諸有聰明人  遇利養衰損  其心善安定  不動如山王 

        常靜慮安然  正觀諸法義  修深細智見  證常樂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欲界勝生略有三種。於彼雖成極大福聚。而受諸欲生死輪迴。不能出離。所以者何。彼勝生處。是欲所行境界地故。云何為三。一欲住天欲界勝生。二樂化天欲界勝生。三他化天欲界勝生。如是三種欲界勝生。於彼雖成極大福聚。而受諸欲。生死輪迴不能出離。所以者何。彼勝生處。是欲所行境界地故。我聖弟子。於此三種欲界勝生。如實隨觀有諸過患。故於欲界深生厭背。生厭背故能正離欲。正離欲故能得解脫。得解脫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欲界三勝生  恒受諸欲樂  謂欲住樂化  他化自在天 

        生如是三處  雖成就大福  而生死輪迴  不能生上地 

        於此諸欲中  若能知過患  捨人天等趣  證無上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諸惡苾芻。成就三法而似驢鳴。云何為三。謂有一類諸惡苾芻。無敬無承無慚無愧。懈怠忘念。如是一類諸惡苾芻。具足成就如是三法而似驢鳴。謂實無德而隨僧眾。唱如是言。具壽當知。我亦是真沙門釋子。然此一類諸惡苾芻。無有增上戒定慧學。如餘清淨真苾芻僧而隨僧眾。唱如是言。具壽當知。我亦是真沙門釋子。如世有驢隨牛群後。高聲唱言。我亦是牛宜相顧待。然此驢身頭耳蹄喙毛色音聲。皆與牛別而隨牛後。高聲唱言。我亦是牛宜相顧待。如是一類諸惡苾芻。實無其德而隨僧眾。唱如是言。具壽當知。我亦是真沙門釋子。然此一類諸惡苾芻。依止村城聚落而住。日初分時。整理裳服執持衣鉢。往入村城聚落乞食。不能護持身語意業。不住正念不守諸根。詣於淨信諸施主家。為利養故身處下座。為居高座白衣說法。我說此類諸惡苾芻所有言說。皆似驢鳴。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剃髮服染衣  手執持應器  實無戒定慧  而自號沙門 

        如世間有驢  與牛形相異  而逐牛群後  自號是真牛 

        如是惡苾芻  成無敬等法  雖常廁清眾  而不證菩提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學有三種。若能於中離諸放逸。晝夜精勤絕諸緣務。獨處空閑無倒修學。未生諸漏令永不生。已生諸漏令永盡滅。云何為三。一者增上戒學。二者增上心學。三者增上慧學。何等名為增上戒學。謂諸苾芻具淨尸羅。安住守護別解脫戒。軌範所行無不圓滿。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具能受學所應學處。成就清淨身語二業。成就淨命成就淨見。如是名為增上戒學。何等名為增上心學。謂諸苾芻。能正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具足安住最初靜慮。廣說乃至。具足安住第四靜慮。如是名為增上心學。何等名為增上慧學。謂諸苾芻如實了知。是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及能趣苦滅道聖諦。如是名為增上慧學。如是三學。若能於中離諸放逸。晝夜精勤絕諸緣務。獨處空閑無倒修學。未生諸漏令永不生。已生諸漏令永盡滅。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戒心慧學三  智者應修學  勤精進常安  密禁守諸根 

        晝夜處空閑  絕世諸緣務  勤修戒心慧  如救自頭燃 

        名學聖學處  至所學後邊  脫所脫無遺  成清淨妙智 

        得不動解脫  已永斷諸漏  盡生死苦邊  後有更無有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學有三種。若有勤修。不空無果必至究竟。能得甘露能證涅槃。云何為三。一者增上戒學。二者增上心學。三者增上慧學。何等名為增上戒學。謂諸苾芻尊重尸羅戒為增上。不重等持定非增上。不重般若慧非增上。彼於少小所學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離。所以者何。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不深慚愧。定能隨順清淨梵行。定能成辦清淨梵行。於諸學處。能住尸羅能住所學。彼人定能永盡三結。證預流果得無墮法。定趣菩提。極於七返人天往來。盡諸苦際。如是名為增上戒學。何等名為增上心學。謂諸苾芻。尊重尸羅戒為增上。尊重等持定為增上。不重般若慧非增上。彼於少小所學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離。所以者何。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不深慚愧。定能隨順清淨梵行。定能成辦清淨梵行。於諸學處能住等持。能住所學。彼定能盡五下分結。證不還果得不還法。當受化生於彼世間。當般涅槃。如是名為增上心學。

        何等名為增上慧學。謂諸苾芻尊重尸羅戒為增上。尊重等持定為增上。尊重般若慧為增上。彼於少小所學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離。所以者何。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不深慚愧。定能隨順清淨梵行。定能成辦清淨梵行。於諸學處。能住般若能住所學。彼人定能永盡諸漏。得真無漏。心善解脫慧善解脫。於現法中具足安住。自證通慧能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名為增上慧學。若有於此所說三學勤修學者。我說必定不空無果。必至究竟能得甘露。能證涅槃。如是名為學有三種。若有勤修不空無果。必至究竟能得甘露。能得涅槃。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勤修增上戒  住戒住所學  能永盡三結  定證預流果 

        勤修增上心  住定住所學  能盡五下結  定證不還果 

        勤修增上慧  住慧住所學  能盡一切結  定證無生果 

        三學不唐捐  必證第一義  故尊重三學  達法性無疑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學有三種。若少分修得少分果。若圓滿修得圓滿果。云何為三。一者增上戒學。二者增上心學。三者增上慧學。何等名為增上戒學。謂諸苾芻尊重尸羅戒為增上。不重等持定非增上。不重般若慧非增上。彼於少小所學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離。所以者何。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不深慚愧。定能隨順清淨梵行。定能成辦清淨梵行。於諸學處。能住尸羅能住所學。彼人定能永盡三結。證預流果得無墮法。定趣菩提。極於七返人天往來。盡諸苦際。或復有能令其欲界貪恚微薄。證一來果。一來此間盡諸苦際。如是名為增上戒學。何等名為增上心學。謂諸苾芻。尊重尸羅戒為增上。尊重等持定為增上。不重般若慧非增上。彼於少小所學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離。所以者何。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刺學處。不深慚愧。定能隨順清淨梵行。定能成辦清淨梵行。於諸學處。能住等持能住所學。彼定能盡五下分結。證不還果得不還法。當受化生於彼世間。當般涅槃。如是名為增上心學。何等名為增上慧學。謂諸苾芻。尊重尸羅戒為增上。尊重等持定為增上。尊重般若慧為增上。彼於少小所學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離。所以者何。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不深慚愧。定能隨順清淨梵行。定能成辦清淨梵行。於諸學處。能住般若能住所學。彼人定能永盡諸漏。得真無漏。心善解脫慧善解脫。於現法中。具足安住。自證通慧能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名為增上慧學。如是名為學有三種。若少分修得少分果。若圓滿修得圓滿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多住尊重戒  名於少分修  常精進熾然  便得少分果 

        多住尊重定  名於少分修  常精進熾然  亦得少分果 

        多住尊重慧  名於圓滿修  常精進熾然  便得圓滿果 

        少分圓滿修  各得同類果  知如是勝劣  應捨分修圓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學有三種。若正修習。令諸有情成下中上賢聖差別。云何為三。一者增上戒學。二者增上心學。三者增上慧學。何等名為增上戒學。謂諸苾芻尊重尸羅戒為增上。不重等持定非增上。不重般若慧非增上。彼於少小所學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離。所以者何。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不深慚愧。定能隨順清淨梵行。定能成辦清淨梵行。於諸學處能住尸羅能住所學。彼人定能永盡三結。證預流果得無墮法。定趣菩提。極於七返人天往來。或成家家。或一來果或成一間。如是名為增上戒學。

        何等名為增上心學。謂諸苾芻尊重尸羅戒為增上。尊重等持定為增上。不重般若慧非增上。彼於少小所學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離。所以者何。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不深慚愧。定能隨順清淨梵行。定能成辦清淨梵行。於諸學處。能住等持能住所學。彼定能盡五下分結。證不還果得不還法。當受化生於彼世間。當般涅槃。或成中般或成生般。或有行般或無行般。或成上流趣色究竟。或趣非想非非想處而般涅槃。如是名為增上心學。

        何等名為增上慧學。謂諸苾芻尊重尸羅戒為增上。尊重等持定為增上。尊重般若慧為增上。彼於少小所學戒中。微有所犯即能出離。所以者何。我說彼人終不毀犯所制學處。不深慚愧。定能隨順清淨梵行。定能成辦清淨梵行。於諸學處。能住般若能住所學。彼人定能永盡諸漏。得真無漏。心善解脫慧善解脫。於現法中具足安住。自證通慧。能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名為增上慧學。如是名為學有三種。若正修習。令諸有情成下中上賢聖差別。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隨學因勢力  常精進熾然  下中上品修  隨得果差別 

        謂下精進修  還成下品果  中修得中果  上修亦復然 

        既知三品修  所得果差別  故應捨中下  宜遵上品修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諸苾芻。具調善戒具調善法具調善慧。彼於我法毘柰耶中。已具修行。名最上士。云何苾芻具調善戒。謂諸苾芻具淨尸羅。安住守護別解脫戒。軌範所行無不圓滿。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具能受學。所應學處。成就清淨身語二業。成就淨命成就淨見。是名苾芻具調善戒。既具如是調善戒已。云何苾芻具調善法。謂諸苾芻。勤修七種菩提分法。具足安住。是名苾芻具調善法。既具如是調善尸羅調善法已。云何苾芻具調善慧。謂諸苾芻。永盡諸漏得真無漏。心善解脫慧善解脫。於現法中具足安住。自證通慧。能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名苾芻具調善慧。如是名為若有苾芻具調善戒。具調善法具調善慧。彼於我法毘柰耶中。已具修行。名最上士。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若身語意思  離諸惡不善  名具調善戒  有慚愧苾芻 

        若能善修行  七菩提分法  名具調善法  有妙定苾芻 

        若能正了知  自永盡諸漏  名具調善慧  真無漏苾芻 

        若具三調善  威德世難思  若已具修行  最上聰明士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諸有苾芻成就三分。應知是人於淨尸羅已得圓滿。於究竟位已得圓滿。於修梵行已得圓滿。已能窮至梵行後邊。云何為三。謂有苾芻。成就無學戒定慧蘊。是名苾芻成就三分。應知是人於淨尸羅已得圓滿。於究竟位已得圓滿。於修梵行已得圓滿。已能窮至梵行後邊。若諸苾芻。於淨尸羅已得圓滿。於究竟位已得圓滿。於修梵行已得圓滿。已能窮至梵行後邊。應知是人。必不樂居村城聚落房舍臥具。亦不樂與諸苾芻眾苾芻尼眾。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勤策男等。同一園林。喧雜而住。應知是人成就第一寂靜心法。獨守空閑依四依住。離諸垢穢內守真實。棄捨所求無染分別。不為世法之所塗染。譬如世間嗢鉢羅花拘牟陀花。鉢特摩花奔陀利花。依水而生依水而長。雖從水出。而不為水之所染著。是人亦爾。依世間生依世間長。雖現世間而不為諸世法所染。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無學三分成  尸羅究竟位  修梵行圓滿  至梵行後邊 

        如是苾芻眾  得最上瑜伽  永盡諸苦邊  證無上安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希求三種樂事。應於淨戒不缺不穿不穢不雜。於淨尸羅應起上品。欲勤精進終無懈廢。云何為三。一者希求名譽樂事。應於淨戒不缺不穿不穢不雜。於淨尸羅應起上品。欲勤精進終無懈廢。二者希求利養樂事。應於淨戒不缺不穿不穢不雜。於淨尸羅應起上品。欲勤精進終無懈廢。三者希求生天樂事。應於淨戒不缺不穿不穢不雜。於淨尸羅應起上品。欲勤精進終無懈廢。是名希求三種樂事。應於淨戒不缺不穿不穢不雜。於淨尸羅應起上品。欲勤精進終無懈廢。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為求三種樂  智者護尸羅  謂世尚名譽  利養生天樂 

        觀如是勝樂  智者護尸羅  當遠惡親知  如避嶮惡道 

        雖不造眾惡  而親近惡人  如以吉祥茅  裹臭爛魚肉 

        親所不應親  狎所不應狎  如持鮮淨物  投糞穢深坑 

        世間樂淨人  常懼穢塗染  有智者亦爾  深怖惡親知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三種香。唯順風熏不能逆風。云何為三。一者根香。二者莖香。三者花香。如是三種。唯順風熏不能逆風。汝等苾芻勿作是念。更無餘香。或順風熏或逆風熏。或復順逆皆悉能熏。所以者何。我佛法中。有一妙香。能順風熏能逆風熏。能順逆熏。天上人中皆聞芬馥。世間賢聖。無不珍愛何等名為我佛法中。有一妙香。能順風熏能逆風熏。能順逆熏。天上人中皆聞芬馥。世間賢聖無不珍愛。所謂戒香。由此戒香。能順風熏能逆風熏。能順逆熏。天上人中。皆聞芬馥。世間賢聖無不珍愛。如是名為我佛法中。有一妙香。能順風熏能逆風熏。能順逆熏。天上人中皆聞芬馥。世間賢聖無不珍愛。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世間諸所有  根莖花等香  皆不逆風熏  以勢力微故 

        唯我佛法中  有一妙香類  順風逆風等  無不普皆熏 

        天上及人中  諸世間賢聖  一切皆珍愛  所謂淨戒香 

        若能於此香  無放逸而住  生無倒定慧  永盡眾苦邊

 

  重攝前經嗢拕南曰。

        同界感後有  求利及欲生  惡說似驢鳴  四學與四戒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本事經》

《本事經》卷第七

──唐玄奘譯──

        〈三法品第三之二〉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於此世間子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等子。二者勝子。三者劣子。云何等子。謂有一類父母。具戒成調善法。能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離飲諸酒生放逸處。子亦具戒成調善法。能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離飲諸酒生放逸處。是名等子。云何勝子。謂有一類父母。犯戒成諸惡法。樂行殺生行不與取。行欲邪行行虛誑語。行飲諸酒生放逸處。子能持戒。成調善法。能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離飲諸酒生放逸處。是名勝子。云何劣子。謂有一類父母。具戒成調善法。能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離飲諸酒生放逸處。其子犯戒成諸惡法。樂行殺生行不與取。行欲邪行行虛誑語。行飲諸酒生放逸處。是名劣子。如是名為於此世間子有三種。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世間聰慧人  欣樂等勝子  不欣樂劣子  勿損壞家門 

        應知三子中  一劣二為勝  佛正覺而說  諸賢聖亦然 

        二俱信尸羅  聰慧無慳悋  如晴夜滿月  處眾曜威光 

        應親近供養  諸佛所稱揚  遠離諸垢塵  所行無怖畏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尊重正法愛樂正法。欣正法樂。精進修行愛樂法行。如是苾芻。隨念正法。常樂永斷貪不善根。無貪善根修令圓滿。常樂永斷瞋不善根。無瞋善根修令圓滿。常樂永斷癡不善根。無癡善根修令圓滿。修三善根。得圓滿已修四念住。亦令圓滿修四念住。得圓滿已修四正斷。亦令圓滿修四正斷。得圓滿已修四神足。亦令圓滿修四神足。得圓滿已修習五根。亦令圓滿修習五根。得圓滿已修習五力。亦令圓滿修習五力。得圓滿已修七覺支。亦令圓滿修七覺支。得圓滿已修八聖道支。亦令圓滿修八聖道支。得圓滿已。明及解脫皆得圓滿。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尊重法樂法  欣法樂法行  於法常隨念  能不退正法 

        法念修善業  不念行惡行  行法定能招  此世他世樂 

        法護行法人  如雨時大傘  行法獲法利  定不墜三塗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間略有三種尋思。有學苾芻。未得心者欣求無上安樂法時。能令退失。云何為三。一者親里相應尋思。二者利養相應尋思。三者妬勝相應尋思。如是略說三種尋思。有學苾芻未得心者。欣求無上安樂法時。能令退失。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不起親里相應尋思。不起利養相應尋思。不起妬勝相應尋思。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依耽嗜尋思  略說有三種  學求無上樂  為障必無疑 

        依親里相應  利養及妬勝  去大樂大淨  結盡甚為遙 

        捨親屬利養  及妬勝尋思  攝止觀勤修  速能盡眾苦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略有三法。有學苾芻未得心者。欣求無上安樂法時。能令退失。云何為三。一者苾芻喜樂事業。貪愛事業耽著事業。二者苾芻喜樂談話。貪愛談話耽著談話。三者苾芻喜樂睡眠。貪愛睡眠耽著睡眠。如是三法。有學苾芻未得心者。欣求無上安樂法時。能令退失。是故汝等應如是學。我當云何不樂事業。不愛事業不著事業。我當云何不樂談話。不愛談話不著談話。我當云何不樂睡眠。不愛睡眠不著睡眠。汝等苾芻應如是學。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求無上果時  有三法令退  樂愛著事業  談話及睡眠 

        有學諸苾芻  若具此三法  終不能證得  最勝三菩提 

        若欲求速證  最勝三菩提  應少事話眠  正勤修止觀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三種法。和合現前能令淨信。諸善男子生無量福。云何為三。一者淨信。和合現前。能令淨信諸善男子生無量福。二者施物和合現前。能令淨信。諸善男子生無量福。三者福田和合現前。能令淨信諸善男子生無量福。是名三法。和合現前。能令淨信諸善男子生無量福。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三法合現前  能生無量福  謂淨信施物  及真淨福田 

        具慧具尸羅  善調伏三毒  修沙門梵行  名真淨福田 

        具慧具淨信  手持如法財  奉施良福田  必當獲大果 

        身四威儀中  於三寶四諦  正順無瑕穢  名為淨信心 

        於諸惠施中  法施為最勝  淨心演正法  諸佛所稱譽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諸有智者。應以三種不堅之法貿易三堅。云何為三。一者應以不堅之財。貿易堅財。二者應以不堅之身。貿易堅身。三者應以不堅之命。貿易堅命。云何應以不堅之財貿易堅財。謂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如法精勤。勞役手足竭力流汗。所獲珍財應自供身。奉上父母。賑給妻子奴婢僕使朋友眷屬。晝夜集會歡娛受樂。而遇沙門或婆羅門。具淨尸羅成調善法。勤修梵行除去憍逸。忍辱柔和履正直路。棄諸邪道趣涅槃城。以淨信心歡喜恭敬。如應如時持用布施。遠求無上安樂涅槃。或希當來人天樂果。是名應以不堅之財貿易堅財。

        云何應以不堅之身貿易堅身。謂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成就正見。能離殺生。究竟圓滿。無犯清淨離不與取。究竟圓滿。無犯清淨離欲邪行。究竟圓滿。無犯清淨離虛誑語。究竟圓滿。無犯清淨離飲諸酒。生放逸處。究竟圓滿。無犯清淨。如是等類。是名應以不堅之身貿易堅身。云何應以不堅之命貿易堅命。謂我法中。諸聖弟子如實了知。是為苦諦。如實了知是苦集諦。如實了知是苦滅諦。如實了知。是能趣向苦滅道諦。是名應以不堅之命貿易堅命。如是名為諸有智者應以三種不堅之法貿易三堅。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如世有智人  以賤而貿貴  正見者亦爾  以不堅易堅 

        知此財身命  不淨不堅牢  求清淨堅牢  世出世間樂 

        天上財身命  是世淨堅牢  證常樂涅槃  是真淨堅法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根有三種。其性甚深顯了甚深。其性難見顯了難見。云何為三。一者未知當知根。二者知根。三者具知根。何等名為未知當知根。謂我法中諸聖弟子。於未見知諸苦聖諦。為見為知發生樂欲。策勵精進攝心持心。於未見知苦集聖諦。為見為知發生樂欲。策勵精進攝心持心。於未見知苦滅聖諦。為見為知發生樂欲。策勵精進攝心持心。於未見知能趣苦滅真道聖諦。為見為知發生樂欲。策勵精進攝心持心。是名未知當知根。

        何等名為知根。謂我法中。諸聖弟子如實了知。是苦聖諦。是苦集聖諦。是苦滅聖諦。是能趣苦滅真道聖諦。是名知根。何等名為具知根。謂我法中。諸聖弟子諸漏已盡。得真無漏。心善解脫慧善解脫。能正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名具知根。如是名為根有三種。其性甚深顯了甚深。其性難見顯了難見。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於我正法中  聖弟子有學  順修正直路  是名第一根 

        正知苦聖諦  及苦集苦滅  能趣苦滅道  是名第二根 

        第三根當知  諸漏皆永盡  證得真無漏  心慧善解脫 

         知我生已盡  及梵行已立  所作皆已辦  不受後有身 

        身心常寂靜  善攝護諸根  任持最後身  降伏魔所使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略有三種補特伽羅。為義利故應當親近。云何為三。一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劣戒劣定劣慧。二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等戒等定等慧。三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勝戒勝定勝慧。諸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劣戒劣定劣慧。為何義利應當親近。謂於此類補特伽羅。無所希求。唯深悲愍勸令勝進。為此義利應當親近。諸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等戒等定等慧。為何義利應當親近。謂於此類補特伽羅。作是思惟。彼當為我說相似戒。我當為彼說相似戒。更互聽聞。令得相續多有所作。作是思惟。彼當為我說相似定。我當為彼說相似定。更互聽聞。令得相續多有所作。作是思惟。彼當為我說相似慧。我當為彼說相似慧。更互聽聞。令得相續多有所作。為此義利應當親近。諸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勝戒勝定勝慧。為何義利應當親近。謂於此類補特伽羅。作是思惟。我當依彼所有戒蘊。若未圓滿修令圓滿。若已圓滿。內攝正念堅固任持。作是思惟。我當依彼所有定蘊。若未圓滿修令圓滿。若已圓滿。內攝正念堅固任持。作是思惟。我當依彼所有慧蘊。若未圓滿修令圓滿。若已圓滿。內攝正念堅固任持。為此義利應當親近。如是名為略有三種補特伽羅。應當親近。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親劣為慈悲  親等為相益  親勝為已德  圓滿或堅持 

        親下士德劣  親中士德中  親上士德勝  故應親上士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應於其身住不淨觀。應於其息住隨息念。應於諸行住無常觀苦無我觀。若能於身住不淨觀。便於淨界當斷貪欲。若能於息住隨息念。便能斷外尋思障品。若能於行住無常觀苦無我觀。便於諸有能斷有愛。斷有愛故。便於世間無所執受。無執受故便無怖畏。無怖畏故。便自內證究竟涅槃。證涅槃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於身觀不淨  於息住隨念  觀諸行無常  及與苦無我 

        達諸行性空  得最勝寂靜  愛盡無執受  證究竟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諸有情身。常為三種勇健怨賊隨逐切害。云何為三。一者衰老勇健怨賊。二者疾病勇健怨賊。三者無常勇健怨賊。如是三種勇健怨賊。常隨切害諸有情身。有情身中略有三法。一者壽命。二者煖氣。三者心識。如是三法。遠離身時名為死沒。臭穢屍骸棄在塚間。無所復用。所以者何。是身虛偽諸法合成。其中勝者謂壽煖識。而此諸法依因緣生。無常無強無堅無力。迅速滅壞。老病死賊常隨不捨。而諸愚夫無明所覆。寶愛耽著無厭捨心。我聖弟子。能於如是假合成身。如實知見多諸過患。便於一切內外身中。能深厭背。深厭背故能離貪欲。離貪欲故便得解脫。得解脫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一切有情身  三怨賊隨害  所謂老病死  曾無暫捨時 

        眾法合成身  虛偽無堅實  若捨壽煖識  棄之於塚間 

        愚夫無所知  常寶愛耽著  賢聖有智見  厭之踰糞坑 

        修無漏聖道  斷三賊因緣  證常樂涅槃  永解脫三賊 

        世間有智者  當深厭自身  求常樂涅槃  精勤勿放逸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諸福業事略有三種。應修應習應多修習。云何為三。一者施福業事。二者戒福業事。三者修福業事。何等名為施福業事。謂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能施種種飲食餚饍香鬘衣服車乘臥具堂宇室宅燈燭庭燎諸資生具。如是名為施福業事。何等名為戒福業事。謂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能離殺生。究竟圓滿。無犯清淨離不與取。究竟圓滿。無犯清淨離欲邪行。究竟圓滿。無犯清淨離虛誑語。究竟圓滿。無犯清淨。離飲諸酒生放逸處。究竟圓滿。無犯清淨。如是名為戒福業事。

        云何名為修福業事。謂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修慈俱心。遍滿一方具足安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方維。一切世界。悉皆遍滿具足安住。令慈俱心廣大無量。無怨無害遍滿而住。修悲俱心遍滿一方。具足安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方維。一切世界。悉皆遍滿具足安住。令悲俱心廣大無量。無怨無害遍滿而住。修喜俱心遍滿一方。具足安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方維。一切世界。悉皆遍滿具足安住。令喜俱心廣大無量。無怨無害遍滿而住。修捨俱心遍滿一方。具足安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上下方維。一切世界。悉皆遍滿具足安住。令捨俱心廣大無量。無怨無害遍滿而住。如是名為修福業事。於此所說三福業事。應修應習應多修習。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有三法應修  應習多修習  能得三種樂  所謂施戒修 

        修施感多財  修戒得長壽  修慈悲喜捨  當生清淨天 

        世間有智人  欲求殊勝樂  應修此三福  定當得無疑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世間最勝略有三種。云何為三。一於一切施設有情。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及與非想非非想中。佛為最勝。所謂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若於佛所起淨信心。於諸信中最為第一。如是淨信。所感果報。於天人中最為第一。二於一切施設法門。世出世間。為無為等諸法門中。涅槃最勝。諸離憍慢息諸渴愛。滅阿賴耶斷諸徑路。愛盡離欲寂靜涅槃。若於如是涅槃法中。起淨信心。於諸信中最為第一。如是淨信所感果報。於天人中最為第一。三於一切施設徒眾。朋侶邑義諸集會中。佛聖弟子。僧為最勝。謂四向四果八補特伽羅。諸有情中為真為妙。為最第一。應奉延請。恭敬供養稱揚讚歎。不悋身財。是諸世間。人天等眾無上福田。若於如是賢聖僧中。起淨信心。於諸信中最為第一。如是淨心所感果報。於天人中最為第一。如是名為三種最勝。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最勝有三種  所謂佛法僧  依生淨信心  能見最勝法 

        依佛生淨信  知兩足中尊  證無上菩提  天人等應供 

        依法生淨信  知離欲中尊  證無上涅槃  寂靜常安樂 

        依僧生淨信  知諸眾中尊  證無上福田  天人等應供 

        施最勝良田  生最勝功德  感最勝安樂  壽色力名聞 

        供養最勝人  修行最勝法  得最勝安樂  天上或人中 

        施三寶福田  名最勝施者  所在常安樂  後當證涅槃 


  重攝前經嗢拕南曰。

        子尊重二學  福堅根補羅  不淨等及怨  福業事最勝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三大師出現世間。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哀愍世間天人大眾。令得無量義利安樂。云何為三。所謂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出現世間。為諸眾生開闡正法。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示現純滿清白梵行。謂是苦諦。是苦集諦是苦滅諦。是能趣向苦滅道諦。如是名為第一大師出現世間。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哀愍世間天人大眾。令得無量義利安樂。復有如來應正等覺無學弟子。是阿羅漢。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辨棄諸重擔。得自義利盡諸有結。已正奉行如來聖教。已得解脫已證遍知。出現世間。為諸眾生開闡正法。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示現純滿清白梵行。謂是苦諦。是苦集諦是苦滅諦。是能趣向苦滅道諦。如是名為第二大師出現世間。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哀愍世間天人大眾。令得無量義利安樂。

         復有如來應正等覺有學弟子。具修梵行具正多聞。所謂正聞契經應頌記別伽陀無問自說本事本生方廣希法。善知其義出現世間。為諸眾生開闡正法。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示現純滿清白梵行。謂是苦諦。是苦集諦是苦滅諦。是能趣向苦滅道諦。如是名為第三大師出現世間。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哀愍世間天人大眾。令得無量義利安樂。如是名為有三大師出現世間。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哀愍世間天人大眾。令得無量義利安樂。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有三種大師  若出現於世  能利益安樂  天人等世間 

        一者謂如來  二無學弟子  三有學弟子  具淨戒多聞 

        如是三大師  天人等應供  能宣說正法  廣開甘露門 

        令無量眾生  永盡諸有結  解脫生死苦  證常樂涅槃 

        譬如善導師  能示人善道  正順而行者  得安樂無疑 

        如是三大師  示眾生四諦  修行無放逸  定超生死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三時中。諸天集會歡喜詳議。更相勸勵來降人間。云何為三。謂我弟子。或少資財或多資財。或少眷屬或多眷屬。或姓尊貴或姓卑微。初發淨信厭背家法。欣樂出家。爾時。諸天歡喜集會。咸相謂言。天仙當知。今佛弟子。與惡魔軍將興戰諍。我等宜應帥諸天眾往降人間。冥加祐助增彼信心。令無障難。作是語已。來降人間。作所應作。如是名為第一時中諸天集會。歡喜詳議更相勸勵。來降人間。

        又。我弟子剃除鬚髮。被服袈裟以正信心。棄捨家法出趣非家。與諸苾芻同修和敬。安住守護別解脫戒。軌範所行無不圓滿。於微少罪見大怖畏。受學一切所應學處。成就清淨身語意業。成就淨命成就淨見。爾時。諸天歡喜集會。咸相謂言。天仙當知。今佛弟子。與惡魔軍正興戰諍。我等宜應帥諸天眾往降人間。冥加祐助增彼威力令勝魔軍。作是語已。來降人間作所應作。如是名為第二時中。諸天集會歡喜詳議。更相勸勵來降人間。

        又。我弟子諸漏永盡。證真無漏。心善解脫慧善解脫。於現法中自證通慧。具足安住能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爾時。諸天歡喜集會。咸相謂言。天仙當知。今佛弟子。與惡魔軍已興戰諍。已斷魔首已碎魔軍。已自稱言。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我等宜應帥諸天眾持妙香花。往降人間。禮拜供養稱揚讚歎。請說正法。度脫己身生老病死。作是語已。來降人間作所應作。如是名為第三時中。諸天集會歡喜詳議。更相勸勵來降人間。苾芻當知。若有國土城邑聚落。有淨信心求出家者。有剃鬚髮正出家者。有出家已諸漏盡者。於彼國土城邑等中。諸大天仙及善神等皆來降下。勤加守護令其豐樂。風雨順時無諸疾疫。其中眾生慈心相向。同修善業。現在當來長夜安隱。速證無上常樂涅槃。如是名為有三時中。諸天集會歡喜詳議。更相勸勵來降人間。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諸天於三時  歡喜共集會  詳議相勸帥  來降於人間 

        最初求出家  第二剃鬚髮  第三漏永盡  摧伏諸魔軍 

        諸天見出家  能永盡諸漏  咸恭敬供養  如是讚頌言 

        歸命殊勝人  歸命最上士  歸命摧魔眾  獲得大名聞 

        諸天歡喜心  祐助修供養  希求剃鬚髮  漏盡證無生 

        是故應正勤  繫念樂靜慮  勇猛無放逸  摧伏諸魔軍 

        於佛法律中  正信出家者  能解脫諸漏  永盡眾苦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略有三事天勝於人。云何為三。一者長壽。二者端嚴。三者快樂。如是三事天勝於人。百千萬倍不可稱計。所以者何。如此人間五十年量。當彼天上四天王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數至三十以為一月。積十二月以為一年。以如是年。四天王天壽量五百。當於人間九百萬歲如此人間一百年量。當彼天上三十三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數至三十以為一月。積十二月以為一年。以如是年。三十三天壽量千歲。當於人間三千六百萬歲。如此人間二百年量。當彼天上夜摩天中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數至三十以為一月。積十二月以為一年。以如是年。夜摩天中壽量二千歲。當於人間一億四千四百萬歲。如此人間四百年量。當彼天上覩史多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數至三十以為一月。積十二月以為一年。以如是年。覩史多天壽量四千。當於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歲。如此人間八百年量。當彼天上樂變化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數至三十以為一月。積十二月以為一年。以如是年。樂變化天壽量八千。當於人間二十三億四百萬歲。如此人間千六百年。當彼天上他化自在天一日一夜。如是日夜。數至三十以為一月。積十二月以為一年。以如是年。他化自在天壽量一萬有六千歲。當於人間九十二億一千六百萬歲。如是名為諸天長壽。諸天端嚴諸天快樂。人間所有不可為喻。如是諸天三種勝事。一切皆是無常無恒。不可保信。變壞之法。死力所吞。繫屬於死。彼諸天眾臨命終時。有餘天眾來詣其所。教授教誡言。諸天仙當願汝等往生善趣。生善趣已獲得善利。得善利已有所成辦。此中諸天。往何善趣。得何善利何所成辦。謂彼諸天。既命終已。來生人中得人同分。名往善趣。至人趣已。於佛所說法毘柰耶獲得正信。名得善利。如是正信。增長廣大根深堅固。世間沙門或婆羅門。諸天魔梵。無能如法引令退轉。故名成辦。由成辦故。於佛法中多有所作。謂淨信心。出家受戒。修奢摩他毘鉢舍那。觀四聖諦永斷諸漏。證得涅槃。盡苦邊際。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諸天三事勝  長壽端嚴樂  人中與挍量  算數甚難及 

        如是三勝事  非常亦非恒  難保變壞法  死魔力所繫 

        天將捨命時  餘天集其所  善教授教誡  令生歡喜心 

        當願汝天仙  往生於善趣  得預人同分  生中國聰明 

        於佛法律中  獲得於正信  增長根堅固  邪教不能轉 

        身語意惡行  能方便棄捨  彼所生過失  亦能方便除 

        多修身語意  三殊勝善業  如理正思惟  令無量廣大 

        修諸福業事  謂施戒多聞  於佛正法中  出家修梵行 

        正信修法行  恒忍辱柔和  或生天人中  或證涅槃樂 

        如是諸天仙  來教誡教授  將捨命天眾  如母愍於子 

        諸天常發願  善趣轉增益  令阿素洛等  退散永無增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註]:  

「本事」指佛陀所說自身在過去世為菩薩時所行之事。亦稱爲本生、因緣等。是「十二部經」(十二分教) 之一的「闍多伽」(Jātaka「本生經」)。

*   *   *   *   *   *   * 

[法語法句]:

*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不現世間。無能宣說修聖慧法。故諸有情退失聖慧。

* 苾芻斷我慢。餘結悉隨斷。餘結既已斷。即得盡苦邊。既得盡苦邊。名已修正智。心慧善解脫。後有畢竟無。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