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3日 星期一

《雜寶藏經》十卷

《雜寶藏經》

──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

《雜寶藏經》卷第一

        (一)〈十奢王緣〉

  昔人壽萬歲時。有一王號曰十奢。王閻浮提。王大夫人生育一子。名曰羅摩。第二夫人有一子。名曰羅漫。羅摩太子有大勇武。那羅延力兼有扇羅。聞聲見形。皆能加害無能當者。時。第三夫人生一子。名婆羅陀。第四夫人生一子。字滅怨惡。第三夫人王甚愛敬。而語之言。我今於爾。所有財寶都無悋惜。若有所須隨爾所願。夫人對言。我無所求。後有情願當更啟白。時。王遇患。命在危惙。即立太子羅摩代己為王。以帛結髮頭著天冠。儀容軌則如王者法。時。小夫人瞻視王病。小得瘳差。自恃如此。見於羅摩紹其父位。心生嫉妬。尋啟於王求索先願。願以我子為王。廢於羅摩。王聞是語。譬如人噎既不得咽。又不得吐。正欲廢長。已立為王。正欲不廢。先許其願。然十奢王。從少已來未曾違信。又。王者之法。法無二語。不負前言。思惟是已。即廢羅摩。奪其衣冠。時。弟羅漫語其兄言。兄有勇力。兼有扇羅。何以不用。受斯耻辱。兄答弟言。違父之願不名孝子。然今此母雖不生我。我父敬待亦如我母。弟婆羅陀極為和順。實無異意。如我今者。雖有大力扇羅。寧可於父母及弟。所不應作而欲加害。弟聞其言。即便默然。

        時。十奢王即徙二子遠置深山。經十二年乃聽還國。羅摩兄弟即奉父勅。心無結恨。拜辭父母遠入深山。時。婆羅陀先在他國。尋召還國。以用為王。然婆羅陀素與二兄。和睦恭順深存敬讓。既還國已。父王已崩。方知己母妄興廢立。遠擯二兄。嫌所生母所為非理。不向拜跪。語己母言。母之所為何期勃逆。便為燒滅我之門戶。向大母拜。恭敬孝順倍勝於常。時。婆羅陀即將軍眾至彼山際。留眾在後。身自獨往。當弟來時。羅漫語兄言。先恒稱弟婆羅陀義讓恭順。今日將兵來。欲誅伐我之兄弟。兄語婆羅陀言。弟今何為將此軍眾。弟白兄言。恐涉道路逢於賊難。故將兵眾用自防衛。更無餘意。願兄還國統理國政。兄答弟言。先受父命遠徙來此。我今云何輒得還返。若專輒者。不名仁子孝親之義。如是慇懃苦求不已。兄意礭然執志彌固。弟知兄意終不可迴。尋即從兄索得革屣。惆悵懊惱。齎還歸國。統攝國政。常置革屣於御坐上。日夕朝拜問訊之義。如兄無異。亦常遣人到彼山中。數數請兄。然其二兄以父先勅十二年還。年限未滿。至孝盡忠不敢違命。其後漸漸年歲已滿。知弟慇懃屢遣信召。又知敬屣如己無異。感弟情至。遂便還國。

        既至國已。弟還讓位而與於兄。兄復讓言。父先與弟。我不宜取。弟復讓言。兄為嫡長。負荷父業。正應是兄。如是展轉互相推讓。兄不獲已遂還為王。兄弟敦穆風化大行。道之所被黎元蒙賴。忠孝所加。人思自勸奉事孝敬。婆羅陀母雖造大惡。都無怨心。以此忠孝因緣故。風雨以時五穀豐熟。人無疾疫。閻浮提內。一切人民熾盛豐滿。十倍於常。

*   *   *   *   *   *   *  

        (二)〈王子以肉濟父母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爾時。阿難著衣持鉢。入城乞食。見一小兒有盲父母。乞索得食。好者供養父母。麁者便自食之。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小兒者甚為希有。乞得好食用奉父母。擇麤惡者而自食之。佛言。此未為難。我過去世中。供養父母乃極為難。阿難白佛言。世尊。過去之世。供養父母其事云何。佛言。乃往過去。有大國王統領國土。王有六子。各領一國。時。有一大臣名羅睺求。計謀興軍。殺彼大王及其五子。其第六小子。先有鬼神來語之言。汝父大王及諸五兄。悉為大臣羅睺求之所殺害。次欲到汝。王子聞已即還家中。婦見王子顏色憂悴。不與常同。而問夫言。汝何以爾。夫答婦言。男子之事不得語汝。婦言。王子。我今與汝生死共同。有何急緩而不見語。夫答婦言。適有鬼神來語我言。汝父大王及與五兄。悉為他殺。次來到汝。以是憂懼莫知所適。夫婦作計。即共將兒逃奔他國。持七日糧。計應達到。惶怖所致錯從曲道。行經十日猶不達到。糧食乏盡困餓垂死。

        王子思惟。三人併命。苦痛特劇。寧殺一人存二人命。即便拔劍欲得殺婦。兒顧見父。合掌白言。願父今者莫殺我母。寧殺我身以代母命。父用兒語欲殺其子。子復白言。莫斷我命。若斷我命肉則臭爛。不得久停。或恐其母不得前達。不斷我命。須臾削割。日日稍食。未到人村。餘在身肉唯有三臠。子白父母。此肉二臠父母食之。餘有一臠還用與我。擲兒放地。父母前進。

        時。釋提桓因宮殿震動。便即觀之是何因緣。見此小兒作希有事。即化作餓狼來從索肉。小兒思惟。我食此肉亦當命盡。不食亦死。便捨此肉而與餓狼。釋提桓因即化作人。語小兒言。汝今割肉與汝父母。生悔心不。答言。不悔。天言。汝今苦惱。誰當信汝不生悔心。小兒於是即出實言。我若不生悔心。身肉還生平復如故。若有悔者。於是即死。作此言已。身體平復與本無異。釋提桓因。即將其子并其父母。使得一處。見彼國王心大悲喜。愍其至孝。嘆未曾有。即給軍眾還復本國。釋提桓因即漸擁護。作閻浮提王。

        爾時。小兒。我身是也。爾時父母。今日父母是也。佛言。非但今日讚嘆慈孝。於無量劫常亦讚嘆。諸比丘白佛言。世尊。過去世中。供養父母其事云何。佛言。昔迦尸國王土界之中。有一大山。中有仙人名睒摩迦。父母年老而眼俱盲。常取好菓鮮花美水。以養父母。安置閑靜無怖畏處。凡有所作。舉動行止先白父母。白父母已便取水去。時。梵摩達王遊獵而行。見鹿飲水。挽弓射之。藥箭誤中睒摩迦身。被毒箭已。高聲唱言。一箭殺三人。斯痛何酷。其王聞其聲。尋以弓箭投之於地。便即往看。誰作此言。我聞此山中有仙人。名睒摩迦。慈仁孝順養盲父母。舉世稱嘆。汝今非睒摩迦也。答言。我即是也。而白王言。今我此身不計苦痛。但憂父母年老目冥。從今飢困。無人供養耳。王復問言。汝盲父母今在何許。睒摩迦指示王言。在彼草屋中。王即至盲父母所。睒摩迦父時語婦言。我眼瞤動。將非我孝子睒摩迦有衰患不。婦復語夫。我乳亦惕惕而動。將非我子有不祥事不。時。盲父母聞王行聲索索。心生恐怖。非我子行。為是誰也。王到其前。唱言作禮。盲父母言。我眼無所見。為是誰禮。答言。我是迦尸國王。時。盲父母命王言坐。我子若在。當以好華菓奉上於王。我子朝往取水。遲晚久待不來。王便悲泣而說偈言。

        我為斯國王  遊獵於此山  但欲射禽獸  不覺中害人 

        我今捨王位  來事盲父母  與汝子無異  慎莫生憂苦

  盲父母以偈答王曰。

        我子慈孝順  天上人中無  王雖見憐愍  何得如我子 

        王當見憐愍  願將示子處  得在兒左右  并命意分足

  於是。王將盲父母往至睒摩迦邊。既至兒所。搥胸懊惱號咷而言。我子慈仁孝順無比。天神地神山神樹神。河神池神諸神。說偈而言。

        釋梵天世王  云何不佐助  我之孝順子  使見如此苦 

        深感我孝子  而速救濟命

  時。釋提桓因宮殿震動。以天耳聞盲父母悲惻語聲。即從天下往到其所。而語睒摩迦言。汝於王所生惡心也。答言。實無惡心。釋提桓因言。誰當信汝無惡心也。睒摩迦答言。我於王所有惡心者。毒遍身中即爾命終。若我於王無惡心者。毒箭當出身瘡便愈。即如其言。毒箭自出。平復如故。王大歡喜。踊躍無量。便出教令普告國內。當修慈仁孝事父母。睒摩迦從昔已來。慈仁孝順供養父母。欲知爾時盲父者。今淨飯王是。爾時盲母者。摩耶夫人是。睒摩迦者。今我身是。迦尸國王。舍利弗是。時。釋提桓因。摩訶迦葉是。

*   *   *   *   *   *   *  

        (三)〈鸚鵡子供養盲父母緣〉

  佛在王舍城。告諸比丘言。有二邪行。如似拍毱速墮地獄。云何為二。一者不供養父母。二者於父母所。作諸不善。有二正行。如似拍毱速生天上。云何為二。一者供養父母。二者於父母所作眾善行。諸比丘言。希有。世尊。如來極能讚嘆父母。佛言。非但今日。於過去世。雪山之中有一鸚鵡。父母都盲。常取好花菓先奉父母。爾時。有一田主。初種穀時而作願言。所種之穀。要與眾生而共噉食。時。鸚鵡子以彼田主先有施心。即常於田採取稻穀。以供父母。是時。田主按行苗行。見諸虫鳥揃穀穗處。瞋恚懊惱。便設羅網捕得鸚鵡。鸚鵡子言。田主先有好心。施物無悋。由是之故。故我敢來採取稻穀。如何今者而見網捕。且田者如母。種子如父。實語如子。田主如王。擁護由己。作是語已。田主歡喜。問鸚鵡言。汝取此穀竟復為誰。鸚鵡答言。有盲父母願以奉之。田主答言。自今已後。常於此取。勿復疑難。佛言。鸚鵡樂多菓種。田者亦然。爾時。鸚鵡我身是也。爾時。田主舍利弗是。爾時。盲父淨飯王是。爾時。盲母摩耶是也。

*   *   *   *   *   *   *  

        (四)〈棄老國緣〉

  佛在舍衛國。爾時。世尊而作是言。恭敬宿老有大利益。未曾聞事而得聞解。名稱遠達智者所敬。諸比丘言。如來世尊。而常讚嘆恭敬父母耆長宿老。佛言。不但今日。我於過去無量劫中。恒恭敬父母耆長宿老。諸比丘白佛言。過去恭敬。其事云何。

        佛言。過去久遠。有國名棄老。彼國土中有老人者。皆遠驅棄。有一大臣。其父年老。依如國法應在駈遣。大臣孝順心所不忍。乃深掘地作一密屋。置父著中。隨時孝養。

        爾時。天神捉持二蛇。著王殿上。而作是言。若別雄雌汝國得安。若不別者。汝身及國。七日之後悉當覆滅。王聞是已。心懷懊惱。即與群臣參議斯事。各自陳謝稱不能別。即募國界。誰能別者厚加爵賞。大臣歸家往問其父。父答子言。此事易別。以細軟物停蛇著上。其躁擾者當知是雄。住不動者當知是雌。即如其言。果別雄雌。

        天神復問言。誰於睡者名之為覺。誰於覺者名之為睡。王與群臣。復不能辯。復募國界無能解者。大臣問父。此是何言。父言。此名學人。於諸凡夫名為覺者。於諸羅漢名之為睡。即如其言以答。

        天神又復問言。此大白象有幾斤兩。群臣共議。無能知者。亦募國內復不能知。大臣問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畫水齊船深淺幾許。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沒齊畫則知斤兩。即以此智以答。

        天神又復問言。以一掬水多於大海。誰能知之。群臣共議又不能解。又遍募問都無知者。大臣問父。此是何語。父言。此語易解。若有人能信心清淨。以一掬水。施於佛僧及以父母困厄病人。以此功德。數千萬劫受福無窮。海水極多不過一劫。推此言之。一掬之水。百千萬倍多於大海。即以此言。用答天神。

        天神復化作餓人。連骸拄骨而來問言。世頗有人飢窮瘦苦劇於我不。群臣思量復不能答。臣復以狀往問於父。父即答言。世間有人。慳貪嫉妬不信三寶。不能供養父母師長。將來之世。墮餓鬼中百千萬歲。不聞水穀之名。身如太山腹如大谷。咽如細針髮如錐刀。纏身至脚。舉動之時支節火然。如此之人。劇汝飢苦百千萬倍。即以斯言用答天神。

        天神又復化作一人。手脚杻械項復著鎖。身中火出舉體燋爛。而又問言。世頗有人苦劇我不。君臣率爾無知答者。大臣復問其父。父即答言。世間有人。不孝父母逆害師長。叛於夫主誹謗三尊。將來之世墮於地獄。刀山劍樹。火車爐炭。陷河沸屎。刀道火道。如是眾苦。無量無邊不可計數。以此方之。劇汝困苦百千萬倍。即如其言以答天神。

        天神又化作一女人。端政瓌瑋踰於世人。而又問言。世間頗有端政之人如我者不。君臣默然無能答者。臣復問父。父時答言。世間有人。信敬三寶孝順父母。好施忍辱精進持戒。得生天上端政殊特。過於汝身百千萬倍。以此方之。如瞎獼猴。又以此言以答天神。

        天神又以一真檀木方直正等。又復問言。何者是頭。君臣智力無能答者。臣又問父。父答言易知。擲著水中。根者必沈尾者必舉。即以其言用答天神。

        天神又以二白騲馬形色無異。而復問言。誰母誰子。君臣亦復無能答者。復問其父。父答言。與草令食。若是母者必推草與子。如是所問悉皆答之。天神歡喜。大遺國王珍琦財寶。而語王言。汝今國土我當擁護。令諸外敵不能侵害。王聞是已極大踊悅。而問臣言。為是自知有人教汝。賴汝才智國土獲安。既得珍寶又許擁護。是汝之力。臣答王言。非臣之智。願施無畏乃敢具陳。王言。設汝今有萬死之罪。猶尚不問況小罪過。臣白王言。國有制令不聽養老。臣有老父不忍遣棄。冒犯王法藏著地中。臣來應答盡是父智。非臣之力。唯願大王。一切國土還聽養老。王即嘆美。心生喜悅。奉養臣父尊以為師。濟我國家一切人命。如此利益非我所知。即便宣令普告天下。不聽棄老。仰令孝養。其有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當加大罪。

        爾時。父者我身是也。爾時。臣者舍利弗是。爾時。王者阿闍世是。爾時。天神阿難是也。

*   *   *   *   *   *   *  

        (五)〈佛於忉利天上為母摩耶說法緣〉

  佛在舍衛國。告諸比丘言。我今欲往忉利天上。夏坐安居為母說法。汝諸比丘。誰樂去者當隨我去。作是語已。即往忉利天上。在一樹下夏坐安居。為母摩耶及無量諸天說法。皆獲見諦。還閻浮提。諸比丘言。希有。世尊能為其母。九十日中住忉利天。佛言。非但今日。我過去時。亦曾為母拔苦惱事。時。諸比丘而白佛言。過去所為其事云何。佛言。往昔久遠。雪山之邊有獼猴王。領五百獼猴。時。一獵師張網圍捕。獼猴王言。汝等今日慎勿恐怖。我當為汝破壞彼網。汝諸獼猴悉隨我出。即時破網皆得解脫。有一老獼猴。擔兒脚跌墮於深坑。獼猴王覓母不知所在。見一深坑往到邊看。見母在下。語諸獼猴。各自勵力共我出母。時。諸獼猴互相捉尾乃至坑下。挽母得出離於苦難。況我今日拔母苦難。爾時。拔免深坑之難。今復拔母三惡道難。佛告諸比丘。拔濟父母有大功德。我由拔母。世世無難。自致成佛。以是義故。諸比丘等。各應孝順供養父母。

*   *   *   *   *   *   *  

        (六)〈佛說往昔母迦旦遮羅緣〉

  佛時遊行到居荷羅國。便於中路一樹下坐。有一老母名迦旦遮羅。繫屬於人。井上汲水。佛語阿難。往索水來。阿難承佛勅。即往索水。爾時。老母聞佛索水。自擔盥往既到佛所。放盥著地。直往抱佛。阿難欲遮。佛言莫遮。此老母者。五百生中曾為我母。愛心未盡。是以抱我。若當遮者。沸血從面門出而即命終。既得抱佛。鳴其手足在一面立。佛語阿難。往喚其主。其主來至頭面禮佛。却住而立。佛語主言。放此老母使得出家。若出家者當得羅漢。主便即放。佛告阿難。付波闍波提比丘尼。使度出家。不久即得阿羅漢道。比丘尼中。善解契經最為第一。諸比丘疑怪。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繫屬於他。復以何緣得阿羅漢。佛言。迦葉佛時出家學道。以是因故。得阿羅漢。當於爾時。為徒眾主。罵諸賢聖勝尼為婢。以此因緣。今屬於他。五百生中恒為我母。慳貪嫉妬遮我布施。以是因緣。常生貧賤。非但今日拔其貧賤。諸比丘言。不審於過去世。拔濟貧賤。其事云何。佛言。過去世時。波羅捺國有一貧家。母子共活。兒恒傭作以供養母。得少錢財。且支旦夕。爾時。其子即白母言。我今欲與諸賈客等。遠行商估。其母然可。於是發去。兒發去後。賊來破家。劫掠錢財。并駈老母異處出賣。兒既來還。推覓其母。即知處所。多齎錢財勉贖其母。即於本國而為生活。資財滿足倍勝於前。

        爾時母者。今迦旦遮羅是。爾時兒者。我身是也。我當爾時。已拔母苦。

*   *   *   *   *   *   *  

        (七)〈慈童女緣〉

  昔佛在王舍城。告諸比丘。於父母所。少作供養獲福無量。少作不順獲罪無量。諸比丘白佛言。世尊。罪福之報。其事云何。佛言。我於過去久遠世時。波羅奈國有長者子。名慈童女。其父早喪。錢財用盡。役力賣薪。日得兩錢奉養老母。方計轉勝。日得四錢以供於母。遂復漸差。日得八錢供養於母。轉為眾人之所體信。遠近投趣。獲利轉多。日十六錢奉給於母。眾人見其聰明福德。而勸之言。汝父在時。常入海採寶。汝今何為不入海也。聞是語已而白母言。我父在時恒作何業。母言。汝父在時入海取寶。便白母言。我父若當入海採寶。我今何故不復入海。母見其子慈仁孝順。謂不能去。戲語之言汝亦可去。得母此語。謂呼已定。便計伴侶欲入海去。莊嚴既竟。辭母欲去。母即語言。我唯一子。當待我死。何由放汝。兒答母言。先若不許不敢正意。母已許我。那得復遮。望以此身立信而死。許他已定。不復得住。母見子意正。前抱脚哭而作是言。不待我死。何由得去。兒便決意。自掣手出脚。絕母數十根髮。母畏兒得罪。即放使去。共諸商賈遂入於海。達到寶渚多取珍寶。與諸同伴。便還發引。

        時。有二道。一是水道。一是陸道。眾人皆言從陸道去。即從陸道。時。彼國法。賊來劫奪。若得商主。諸商人物皆入於賊。不得商主。雖獲財物。商主來還。盡歸財物。以是之故。是慈童女。恒出營別宿。商人早起。來迎取之。一夜大風。商人卒起。忘不迎取。商主於後即不得伴。不識途徑。見有一山便往至上。遙見有城。紺琉璃色。飢渴困乏疾走向之。爾時。城中有四玉女擎如意寶珠。作倡伎樂而共來迎。四萬歲中受大快樂。於是自然厭離心生。便欲捨去。諸玉女言。閻浮提人甚無反復。共我生活經四萬歲。云何一旦捨我而去。不顧其言。便復前行。見頗梨城。有八玉女擎八如意珠。亦作伎樂而來迎之。八萬歲中極大歡樂。生厭惡心。復捨遠去。至白銀城。有十六玉女擎十六如意珠。如前來迎。十六萬歲受大快樂。亦復捨去。至黃金城。有三十二玉女擎三十二如意珠。如前來迎。又三十二萬歲受大快樂。亦欲捨去。諸玉女言。汝前後所住常得好處。自此已去更無好處。不如即住。聞是語已。而自念言。諸玉女等戀慕我故。作是語耳。若當前進必有好處。即便捨去。遙見鐵城。心生疑怪。而作是念言。外雖是鐵內為極好。漸漸前進並近於城。亦無玉女來迎之者。復作念言。城中甚似極大快樂。是故不及來迎於我。轉轉前進。遂入鐵城。門關已下中有一人頭戴火輪。捨此火輪。著於童女頭上。即便出去。慈童女問獄卒言。我戴此輪。何時可脫。答言。世間有人。作其罪福。如汝所作。入海採寶。經歷諸城。久近如。然後當來代汝受罪。此鐵輪者。終不墮地。慈童女問言。我作何福復作何罪。答言。汝昔於閻浮提。日以二錢供養於母。故得琉璃城。四如意珠及四玉女。四萬歲中受其快樂。四錢供養母故。得頗梨城。八如意珠八玉女等。八萬歲中受諸快樂。八錢供養母故。得白銀城。十六如意珠十六玉女。十六萬歲受於快樂。十六錢供養母故。得黃金城。三十二如意珠三十二玉女。三十二萬歲受大快樂。以絕母髮故。今得戴鐵火輪。不曾墮地。有人代汝乃可得脫。又問言。今此獄中。頗有受罪如我比不。答言。百千無量不可稱計。聞是語已。即自思惟。我終不免。願使一切應受苦者盡集我身。作是念已。鐵輪即墮地。慈童女語獄卒言。汝道此輪不曾有墮。今何以墮。獄卒瞋忿。即以鐵叉打童女頭。尋便命終。生兜術陀天。

        欲知爾時慈童女者。即我身是。諸比丘當知。於父母所。少作不善獲大苦報。少作供養得福無量。當作是學。應勤盡心奉養父母。

*   *   *   *   *   *   *  

        (八)〈蓮華夫人緣〉

  佛在舍衛國。告諸比丘。若於父母若復於佛及弟子。所起瞋恚心此人為墮黑繩地獄。受苦無量。無有邊際。諸比丘問佛言。世尊。敬重父母。若於父母。不生敬重。作少不善。其事云何。佛言。過去久遠無量世時。雪山邊有一仙人。名提婆延。是婆羅門種。婆羅門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羅門。常石上行小便。有精氣流墮石宕。有一雌鹿來舐小便處。即便有娠。日月滿足。來詣仙人窟下生一女子。華裹其身從母胎出。端正殊妙。仙人知是己女。便取畜養。漸漸長大。既能行來。脚蹈地處皆蓮華出。婆羅門法。夜恒宿火。偶值一夜火滅無有。走至他家欲從乞火。他人見其跡跡有蓮華。而便語言。遶我舍七匝。我與汝火。即遶七匝。得火還歸。值烏提延王遊獵。見彼人舍有七重蓮華。怪而問之。爾舍所以有此蓮華。即答王言。山中梵志女來乞火。彼女足下生此蓮華。尋其脚跡到仙人所。王見是女端正殊妙。語仙人言。與我此女。便即與之。而語王言。當生五百王子。遂立為夫人。五百婇女中最為上首。王大夫人甚妬鹿女。而作是言。王今愛重。若生五百子。倍當敬之。其後不久生五百卵。盛著篋中。時。大夫人捉五百麵段。以代卵處。即以此篋。封蓋記識擲恒河中。王問夫人言。為生何物。答言。純生麵段。王言。仙人妄語。即下夫人職。更不見王。時。薩躭菩王在於下流。與諸婇女遊戲河邊。見此篋來。而作是言。此篋屬我。諸婇女言。王今取篋。我等當取篋中所有。遣人取篋。五百夫人各與一卵。卵自開敷。中有童子。面目端正。養育長大。各皆有大力士之力。竪五百力士幢。烏提延王。從薩躭菩王常索貢獻。薩躭菩王。聞索貢獻。愁憂不樂。諸子白言。何以愁惱。王言。今我處世。為他所陵。諸子問言。為誰所陵。王言。烏提延王。而常隨我責索貢獻。諸子白言。一切閻浮提王。欲索貢獻。我等能使貢獻於王。王以何故與他貢獻。五百力士。遂將軍眾伐烏提延王。烏提延王恐怖而言。一力士尚不可當。何況五百力士。便募國中能却此敵。又復思憶。彼仙人者或能解知。作諸方便。往到仙人所。語仙人言。國有大難何由攘却。答言。有怨敵也。王言。薩躭菩王有五百力士。皆將軍眾欲來伐我。我今乃至。無是力士與彼作對。知何方計。得却彼敵。仙人答言。汝可還求蓮華夫人。彼能却敵。王言。彼云何能却。仙人答言。此五百力士皆是汝子。蓮華夫人之所生也。汝大夫人心懷憎嫉。擲彼蓮華所生之子。著河水中。薩躭菩王。於河水下頭接得養育。使令長大。王今以蓮華夫人。乘大象上著軍陣前。彼自然當服。即如仙人言。還來懺謝蓮華夫人。共懺謝已莊嚴夫人。著好衣服乘大白象。著軍陣前。五百力士舉弓欲射。手自然直不得屈申。生大驚愕。仙人飛來。於虛空中語諸力士。慎勿舉手。莫生惡心。若生惡心皆墮地獄。此王及夫人汝之父母。母即按乳。一乳作二百五十岐。皆入諸子口中。即向父母懺悔。自生慚愧。皆得辟支佛。二王亦自然開悟。亦得辟支佛。

        爾時。仙人即我身是。我於爾時遮彼諸子。使於父母不生惡心。得辟支佛。我今亦復讚歎供養老父母之德也。

*   *   *   *   *   *   *  

        (九)〈鹿女夫人緣〉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告諸比丘。有二種法。能使於人疾得人天。至涅盤樂。有二種法。能使於人速墮三惡。受大苦惱。何等二法。能使於人疾得人天至涅盤樂。佛言。一者供養父母。二者供養賢聖。云何二法。速墮三惡受大苦惱。佛言。一者於父母所。作諸不善。二者於賢聖所。亦作不善。諸比丘白佛言。世尊。速成善惡其事云何。佛告諸比丘。過去久遠無量世時。有國名波羅奈。國中有山名曰仙山。時。有梵志在彼山住。大小便利恒於石上。後有精氣墮小行處。雌鹿來舐。即便有娠。日月滿足。來至仙人所。生一女子。端正殊妙。唯脚似鹿。梵志取之養育長成。梵志之法恒奉事火。使火不絕。此女宿火。小不用意使令火滅。此女恐怖。畏梵志瞋。有餘梵志離此住處。一拘屢者(秦言五里)。此女速疾。往彼梵志而求乞火。梵志見其跡。跡有蓮華。要此女言遶我舍七匝。當與汝火。若出去時亦遶七匝。莫行本跡。異道而還。即如其言。取火而去。

        時。梵豫國王出行遊獵。見彼梵志。遶舍周匝十四重蓮華。復見二道有兩行蓮華怪其所以。問梵志言。都無水池。云何有此妙好蓮華。答言。彼仙住處有一女。來從我乞火。此女足跡皆生蓮華。我便要之。若欲得火遶舍七匝。將去之時亦復七匝。是以有此周匝蓮華。王尋華跡。至梵志所。從索女看。見其端正甚適悅意。即從梵志求索此女。梵志即與王。王即立為第二夫人。此女少小仙人養育。受性端直。不解婦女妖 之事。後時有娠。相師占言。當生千子。王大夫人聞此語已。心生妬忌。漸作計校。恩厚招喻鹿女夫人左右侍從。饒與錢財珍寶。爾時。鹿女日月滿足。便生千葉蓮華。欲生之時。大夫人以物瞞眼。不聽自看。捉臭爛馬肺承著其下。取千葉蓮華。盛著檻裏擲於河中。還為解眼而語之言。看汝所生。唯見一段臭爛馬肺。王遣人問。為生何物。而答王言。唯生臭爛馬肺之物。時。大夫人而語王言。王喜到惑。此畜生所生。仙人所養。生此不祥臭穢之物。王大夫人。即便退其夫人之職。不復聽見。

        時。烏耆延王將諸徒從夫人婇女。下流遊戲。見黃雲蓋。從河上流隨水而來。王作是念。此雲蓋下必有神物。遣人往看。於黃雲下見有一檻。即便接取。開而看之。見千葉蓮華。一葉有一小兒。取之養育。以漸長大。各皆有大力士之力。烏耆延王。歲常貢獻梵豫王。集諸獻物遣使欲去。諸子問言。欲作何等。時。王答言。欲貢獻彼梵豫國王。諸子各言。若有一子。猶望能伏天下使來貢獻。況有我等千子。而當獻他。千子即時將諸軍眾。降伏諸國。次第來到梵豫王國。王聞軍至。募其國中。誰能攘却如此之敵。都無有人能攘却者。第二夫人來受募言。我能却之。問言。云何得攘却之。夫人答言。但為我作百丈之臺。我坐其上必能攘却。作臺已竟。第二夫人在上而坐。爾時。千子欲舉弓射。自然手不能舉。夫人語言。汝慎莫舉手向於父母。我是汝母。千子問言。何以為驗得知我母。答言。我若按乳。一乳有五百岐各入汝口。是汝之母。若當不爾非是汝母。即時兩手按乳。一乳之中有五百岐。入千子口中。其餘軍眾無有得者。千子降伏。向父母懺悔。諸子於是和合。二國無復怨讎。自相勸率。以五百子與親父母。以五百子與養父母。時。二國王分閻浮提。各畜五百子。

        佛言。欲知彼時千子者。賢劫千佛是也。爾時。嫉妬夫人瞞他目者。交鱗瞽目龍是。爾時。父者。白淨王是。爾時。母者。摩耶夫人是。

        諸比丘白佛言。此女有何因緣生鹿腹中。足下生蓮華。復有何因緣為王夫人。佛言。此女過去世時。生貧賤家。母子二人田中鋤穀。見一辟支佛持鉢乞食。母語女言。我欲家中取我食分與是快士。女言。亦取我分并與母即歸家。取母子二人食分。來與辟支佛。女取草採華。為之敷草坐。散華著上請辟支佛坐。女怪母遲。上一高處遙望其母。已見其母。而語母言。何不急疾。鹿驟而來。母既至已。嫌母遲故。尋作恨言。我生在母邊。不如鹿邊生也。母即以二分食與辟支佛。餘殘母子共食。辟支佛食訖。擲鉢著虛空中。尋逐飛去到虛空中。作十八變。時。母歡喜。即發誓願。使我將來恒生聖子。如今聖人。以是業緣。後生五百子皆得辟支佛。一作養母一作所生母。以語母鹿驟對言因緣。生鹿腹中。脚似鹿甲。以採華散辟支佛故。跡中一百華生。以敷草故。常得為王夫人。其母後身作梵豫王。其女後身作蓮華夫人。由是業緣。後生賢劫千聖。以誓願力常生賢聖。諸比丘。聞是語已。歡喜奉行。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雜寶藏經》

──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

《雜寶藏經》卷第二

        (一O)〈六牙白象緣〉

  昔舍衛國有一大長者。生一女子自識宿命。初生能語。而作是言。不善所作不孝所作。無慚所作惡害所作。背恩所作。作此語已。默然而止。此女生時有大福德。即為立字名之為賢。漸漸長大。極敬袈裟。以恭敬袈裟因緣。出家作比丘尼。不到佛邊。精勤修習即得羅漢。悔不至佛邊。便往佛所向佛懺悔。佛言。我於彼時已受懺悔。諸比丘疑怪問佛。此賢比丘尼。何以故從出家以來不見佛。今日得見佛懺悔。有何因緣。佛即為說因緣。昔日有六牙白象。多諸群眾。此白象有二婦。一名賢。二名善賢。林中遊行偶值蓮花。意欲與賢。善賢奪去。賢見奪華生嫉妬心。彼象愛於善賢而不愛我。時。彼山中有佛塔。賢常採花供養。即發願言。我生人中自識宿命。并拔此白象牙。取即上山頭自撲而死。

        尋生毘提醯王家作女。自知宿命。年既長大。與梵摩達王為婦。念其宿怨。語梵摩達言。與我象牙作床者。我能活耳。若不爾者。我不能活。梵摩達王即募獵者。若有能得象牙來者。當與百兩金。即時。獵師詐被袈袈。挾弓毒箭往至象所。時。象婦善賢見獵師已。即語象王。彼有人來。象王問言。著何衣服。答言。身著袈裟。象王言。袈裟中必當有善無有惡也。獵師於是遂便得近。以毒箭射。善賢語其夫。汝言。袈裟中有善無惡。云何如此。答言。非袈裟過。乃是心中煩惱過也。善賢即欲害彼獵師。象王種種慰喻說法。不聽令害。又復。畏五百群象必殺此獵師。藏著歧間。五百群象皆遣遠去。問獵師言。汝須何物而射於我。答言。我無所須。梵摩達王募索汝牙。故來欲取。象言疾取。答言。不敢自取。如是慈悲覆育於我。我若自手取。手當爛墮。白象即時向大樹所。自拔牙出。以鼻絞捉。發願而與。以牙布施。願我將來。拔一切眾生三毒之牙。獵師取牙。便與梵摩達王。爾時。夫人得此牙已。便生悔心。而作是言。我今云何取此賢勝淨戒之牙。大修功德而發誓言。願使彼將來得成佛時。於彼法中出家學道。得阿羅漢。汝等當知。爾時。白象者我身是也。爾時。獵師者提婆達多是也。爾時。賢者今比丘尼是也。爾時。善賢者耶輸陀羅比丘尼是也。

*   *   *   *   *   *   *  

        (一一)〈兔自燒身供養大仙緣〉

  舍衛國有一長者子。於佛法中出家。常樂親里眷屬。不樂欲與道人共事。亦不樂於讀經行道。佛勅此比丘。使向阿練若處。精懃修習得阿羅漢。六通具足。諸比丘疑怪而白佛言。世尊出世甚奇甚特。如是長者子。能安立使得阿練若處。得阿羅漢道。具六神通。佛告諸比丘。非但今日能得安立。乃於往昔已曾安立。諸比丘白佛言。不審世尊。過去安立。其事云何。

        佛告諸比丘。過去之時。有一仙人在山林間。時世大旱。山中菓蓏根莖枝葉。悉皆枯乾。爾時。仙人共兔親善。而語兔言。我今欲入聚落乞食。兔言莫去。當與汝食。於是兔便自拾薪聚。又語仙人。必受我食。天當降雨。汝三日住。華菓還出便可採食。莫趣人間。作是語已。即大然火投身著中。仙人見已。作是思惟。此兔慈仁。我之善伴。為我食故能捨身命。實是難事。時。彼仙人生大苦惱。即取食之。菩薩為此難行苦行。釋提桓因宮殿震動。而自念言。今以何因緣宮殿震動。觀察知是兔能為難事。感其所為。即便降雨。仙人遂住。還食菓蓏。爾時。修習得五神通。欲知爾時五通仙者。今比丘是。爾時兔者。今我身是也。我捨身故。使彼仙人住阿練若處獲五神通。況我今日。不能令此比丘遠離眷屬。住阿練若處。得阿羅漢獲六神通。

*   *   *   *   *   *   *  

        (一二)〈善惡獼猴緣〉

  佛在王舍城。諸比丘白佛言。世尊。依止提婆達多。常得苦惱。依止如來世尊者。現得安樂。後生善處。得解脫道。佛告比丘言。非但今日。乃往過去時。有二獼猴。各有五百眷屬。值迦尸王子遊獵圍將欲至。一善獼猴語一惡獼猴言。我等今渡此河。可得免難。惡獼猴言。我不能渡。善獼猴語諸獼猴言。毘多羅樹枝桿極長。即挽樹枝。渡五百眷屬。惡獼猴眷屬以不渡故。即為王子之所獲得。爾時。善獼猴者。我身是也。爾時。惡獼猴者。提婆達多是。所將眷屬爾時苦惱。今依止者亦復如是。爾時依止我者長夜受樂。現得名稱供養。將來得人天解脫。爾時依止提婆達多者。長夜受衰苦。現身得惡名稱。人不供養。將來墮三惡道。是故。諸比丘。應當遠離惡知識。親近善知識。善知識者。長夜與人安隱快樂。以是之故。應當親近善知識。惡知識應當遠離。所以者何。惡知識者能燒燋然。今世後世。眾苦集聚。

*   *   *   *   *   *   *  

        (一三)〈佛以智水滅三火緣〉

  有國名南方山。佛欲往彼國。於中路至一聚落宿。值彼聚落造作吉會。飲酒醉亂。不覺火起燒此聚落。諸人驚怕靡知所趣。各相謂言。我等唯依憑佛。可免火難。便白佛言。世尊。願見救濟。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三火。貪欲瞋怒愚癡之火。我以智水滅此三火。此言若實。此火當滅。作是語已。火即時滅。諸人歡喜。信重於佛。佛為說法。得須陀洹道。諸比丘疑怪。世尊出世甚奇甚特。為此村落作大利益。聚落火滅心垢亦滅。佛言。非但今日為作利益。於過去世。亦曾為彼諸人作大利益。諸比丘問言。不審世尊過去利益。其事云何。佛言。過去之世。雪山一面有大竹林。多諸鳥獸依彼林住。有一鸚鵡名歡喜首。彼時林中。風吹兩竹共相揩磨。其間火出。燒彼竹林。鳥獸恐怖。無歸依處。爾時。鸚鵡深生悲心。憐彼鳥獸。捉翅到水以灑火上。悲心精懃故。感帝釋宮令大震動。釋提桓因以天眼觀。有何因緣我宮殿動。乃見世間。有一鸚鵡心懷大悲。欲救濟火。盡其身力不能滅火。釋提桓因。即向鸚鵡所而語之言。此林廣大數千萬里。汝之翅羽。所取之水不過數滴。何以能滅如此大火。鸚鵡答言。我心弘曠。精懃不懈必當滅火。若盡此身不能滅者。更受來身誓必滅之。釋提桓因感其志意。為降大雨。火即得滅。爾時。鸚鵡今我身是也。爾時。林中諸鳥獸者。今大聚落人民是也。我於爾時。為滅彼火使其得安。今亦滅火令彼得安。又問復以何緣得見諦道。佛言。此諸人民。迦葉佛時受持五戒。由是因緣。今得見諦。獲須陀洹道。

*   *   *   *   *   *   *  

        (一四)〈波羅奈國有一長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告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養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釋在家中者。能孝養父母。即是帝釋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養父母。當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養父母。便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闍梨在家中者。但供養父母。即是阿闍梨在其家中。若欲供養諸賢聖及佛。若供養父母。諸賢聖及佛即在家中。諸比丘言。如來世尊極為希有。恭敬父母。佛言。非但今日極為希有恭敬父母。於過去世。亦曾希有恭敬父母。比丘問言。過去恭敬其事云何。

        佛言。往昔波羅奈國。有一貧人唯生一子。然此一子多有兒息。其家貧窮。時世飢儉。以其父母生埋地中。養活兒子。隣比問言。汝父母為何所在。答言。我父母年老會當至死。我便埋之。以父母食分。欲養兒子使得長大。第二家聞。謂此是理。如此展轉遍波羅奈國。即以為法。復有一長者亦生一子。此子聞之以為非是。即作是念。當作何方便。却此非法。遂白父言。父今可應遠行學讀。使知經論。其父便去。少得學讀。而便還家年轉老大。子為掘地作好屋舍。以父著中。與好飲食。作是思惟。誰當共我除此非法。天神現身而語之言。我今與汝以為伴侶。

        天神疏紙問王四事。若能解此疏上事者。為汝擁護。若不解者。却後七日。當破王頭令作七分。四種問者。一者何物是第一財。二者何物最為樂。三者何物味中勝。四者何物壽最長。牓著王門上。國王得已。促問國中誰解此者。若有解者。欲求何事皆滿所願。長者子取此文書。解其義言。信為第一財。正法最為樂。實語第一味。智慧命第一。解此義已。還著王門頭。天神見已心大歡喜。王亦大歡喜。王問長者子言。誰教汝此語。答言。我父教我。王言。汝父安在。長者子言。願王施無畏。我父實老。違國法故藏著地中。願聽臣所說。大王。父母恩重。猶如天地。懷抱十月。推乾去濕。乳哺養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見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擔父。右肩擔母。行至百年復種種供養。猶不能報父母之恩。時。王問言。汝欲求何等。答言。更無所求。唯願大王去此惡法。王可其言。宣下國內。若有不孝於父母者。當重治其罪。欲知爾時長者子。今我身是也。我於爾時。為彼一國除去惡法。成就孝順之法。以此因緣自致成佛。是以今日。亦復讚嘆孝順之法也。

*   *   *   *   *   *   *  

        (一五)〈迦尸國王白香象養盲父母并和二國緣〉

  昔佛在舍衛國。告諸比丘言。有八種人。應決定施不復生疑。父母以佛及弟子。遠來之人。遠去之人。病人看病者。諸比丘白佛言。如來世尊。甚奇甚特。於父母所常讚嘆恭敬。佛言。我非但今日。過去已來。恒尊重恭敬。諸比丘問言。尊重讚嘆。其事云何。

        佛言。過去久遠有二國王。一是迦尸國王。二是比提醯國王。比提醯王有大香象。以香象力。摧伏迦尸王軍。迦尸王作是念言。我今云何當得香象。摧伏比提醯王軍。時。有人言。我見山中有一白香象。王聞此已。即便募言。誰能得彼香象者。我當重賞。有人應募。多集軍眾往取彼象。象思惟言。若我遠去。父母盲老。不如調順往至王所。爾時眾人便將香象。向於王邊。王大歡喜。為作好屋。氍氀毾㲪敷著其下。與諸伎女。彈琴鼓瑟以娛樂之。與象飲食。不肯食之。時。守象人來白王言。象不肯食。王自向象所。上古畜生皆能人語。王問象言。汝何故不食。象答言。我有父母年老眼盲。無與水草者。父母不食我云何食。象白王言。我欲去者。王諸軍眾無能遮我。但以父母盲老。順王來耳。王今見聽還去。供養終其年壽。自當還來。王聞此語極大歡喜。我等便是人頭之象。此象乃是象頭之人。先迦尸國人惡賤父母。無恭敬心。因此象故。王即宣令一切國內。若不孝養恭敬父母者。當與大罪。尋即放象還父母所。供養父母隨壽長短。父母喪亡。還來王所。王得白象。甚大歡喜。即時莊嚴。欲伐彼國。象語王言。莫與鬪諍。凡鬪諍法多所傷害。王言。彼欺凌我。象言。聽我使往。令彼怨敵不敢欺侮。王言。汝若去者。或能不還。答言。無能遮我使不還者。象即於是往彼國中。比提醯王聞象來至。極大歡喜。自出往迎。既見象已而語之言。即住我國。象白王言。不得即住。我立身以來。不違言誓。先許彼王。當還其國。汝二國王。應除怨惡自安其國。豈不快乎。即說偈言。

        得勝增長怨  負則益憂苦  不諍勝負者  其樂最第一 

  爾時。此象說此偈已。即還迦尸國。從是以後。二國和好。爾時迦尸國王。今波斯匿王是。比提醯王。阿闍世王是。爾時白象。今我身是也。由我爾時孝養父母故。令多眾生亦孝養父母。爾時能使二國和好。今日亦爾。

*   *   *   *   *   *   *  

        (一六)〈波羅奈國弟微諫兄遂徹承相勸王教化天下緣〉

  昔者。世尊語諸比丘。當知往昔波羅奈國。有不善法。流行於世。父年六十。與著敷屢使守門戶。爾時。有兄弟二人。兄語弟言。汝與父敷屢。使令守門。屋中唯一敷屢。小弟便截半與父。而白父言。大兄與父。非我所與。大兄教父使守門。兄語弟言。何不盡與敷屢。截半與之。弟答言。適有一敷屢。不截半與。後更何處得。兄問言。更欲與誰。弟言。豈可得不留與兄耶。兄言。何以與我。弟言。汝當年老。汝子亦當安汝置於門中。兄聞此語驚愕曰。我亦當如是耶。弟言。誰當代兄。便語兄言。如此惡法宜共除捨。兄弟相將共至輔相所。以此言論向輔相說。輔相答言實爾。我等亦共有老。輔相啟王。王可此語。宣令國界。孝養父母斷先非法。不聽更爾。

*   *   *   *   *   *   *  

        (一七)〈梵摩達夫人妬忌傷子法護緣〉

  佛在王舍城。語提婆達多言。我恒深心慈念於汝。及身口意於汝無惡。今可共懺。提婆達多罵詈而去。諸比丘言。云何如來慈心若此。提婆達多反更惡罵。佛言。非但今日。於過去時。波羅奈國。有王名梵摩達。夫人名不善意。有子法護。聰明慈仁。就師教學。時。梵摩王將諸婇女。於園苑中而行。遊戲安樂。以飲殘酒。送與夫人。夫人瞋恚而作是言。我寧刺法護咽中。取血而飲。不飲此酒。王聞是語。瞋恚而言。學中喚法護來。法護來已。欲割其咽。子白父言。我無過罪。王唯有一子。何為殺我。王言。我不殺汝。汝母意耳。能白汝母。懺悔令彼歡喜。終不殺汝。兒即向母。懺悔而作是言。唯有我一子。亦無過罪。何為殺我。母不受悔便刺兒咽。與血使飲。

        佛言。爾時。父王拘迦離是也。彼時母者。提婆達多是。彼時子者。我身是也。我於爾時都無惡心。不受我悔。今日亦爾。不受我悔。我於爾時雖為所殺。都無一念瞋恨之心。況於今日。而當忿恚有惡心也。

*   *   *   *   *   *   *  

        (一八)〈駝驃比丘被謗緣〉

  昔有比丘名曰駝驃。有大力士力。出家精勤。得阿羅漢。威德具足。恒營僧事五指出光。而賦眾僧種種敷具。由是佛說。營事第一彌多比丘。自薄福德。當次會處。飲食麤惡。乃反恚言。若此駝驃。料理僧事。我終不得好食自活。當設方便。彌多有姊。作比丘尼。往共相教謗於駝驃。乃至滿三。駝驃厭惡。即昇虛空作十八變。入火光三昧。於虛空中如火焰滅。無有屍骸。誹謗貪嫉。能使賢聖猶尚滅身。況復凡夫。是以智者。當慎誹謗莫輕言說。時。諸比丘即便問佛。駝驃比丘有何因緣。而被誹謗。復以何因緣。得是大力。復以何因緣。逮得羅漢。

        佛言。過去世時。人壽二萬歲時。有佛名曰迦葉。爾時。迦葉佛法中。有年少比丘。面目端正顏色美妙。彼年少比丘。乞食未還。有一少婦惑著是色。看此比丘眼不捨離。駝驃比丘時為食監。會見此婦隨逐比丘。目不暫捨。即便謗言。此女必與彼比丘通。由是因緣。墮三惡道。受苦無量。乃至今日餘殃不盡。猶被誹謗。又以過去迦葉佛時。出家學道。今得羅漢。以其過去經營僧事。驢馱米麵。溺於深泥。即能挽出。緣是之故。得力士力。

*   *   *   *   *   *   *  

        (一九)〈離越被謗緣〉

  昔罽賓國。有離越阿羅漢山中坐禪。有一人失牛。追逐蹤跡。徑至其所。爾時。離越煮草染衣。衣自然變作牛皮。染汁變成為血。所煮染草變成牛肉。所持鉢盂變成牛頭。牛主見已。即捉收縛。將詣於王。王即付獄中。經十二年。恒為獄監。飼馬除糞。離越弟子。得羅漢者有五百人。觀覓其師。不知所在。業緣欲盡。有一弟子。見師乃在罽賓獄中。即來告王。我師離越。在王獄中。願為斷理。王即遣人就獄檢校。王人至獄。唯見有人威色憔悴。鬚髮極長而為獄監。飼馬除糞。還白王言。獄中都無沙門道士。唯有獄卒比丘。弟子復白王言。願但設教。諸有比丘悉聽出獄。王即宣令諸有道人。悉皆出獄。尊者離越。於其獄。鬚髮自落。袈裟著身。踊在虛空作十八變。王見是事。歎未曾有。五體投地。白尊者言。願受我懺悔即時來下。受王懺悔。王即問言。以何業緣。在於獄中受苦經年。尊者答言。我於往昔。亦曾失牛。隨逐蹤跡。經一山中。見辟支佛獨處坐禪。即便誣謗至一日一夜。以是因緣。墮落三塗。苦毒無量。餘殃不盡。至得羅漢。猶被誹謗。

*   *   *   *   *   *   *  

        (二O)〈波斯匿王醜女賴提緣〉

  昔波斯匿王有女。名曰賴提。有十八醜都不似人。見皆恐怕。時。波斯匿王募於國中。其有族姓長者之子窮寒孤獨者。仰使將來。爾時。市邊有長者子。孤獨單己。乞索自活。募人見之。將來詣王。王將此人入於後園。而約勅言。吾生一女。形貌醜惡不中示人。今欲妻卿。可得爾不。時。長者子白王言。王所約勅。假使是狗猶尚不辭。何況王女而不可也。王尋妻之。為立宮室。約勅長者子言。此女形醜慎莫示人。出則鎖門入則閉戶。以為常則。有諸長者子共為親友。飲醼遊戲。每於會日。諸長者子婦皆來集會。唯此王女獨自不來。於是諸人共作要言。後日更會仰將婦來。有不來者重讁財物。遂復作會。貧長者子猶故如前。不將婦來。諸人便共重加讁罰。貧長者子敬受其罰。諸人已復共作要言。明日更會不將婦來。復當重罰。如是被罰乃至二三。亦不將來詣於會所。貧長者子後到家中。語其婦言。我數坐汝為人所罰。婦言何故。夫言。諸人有要飲會之日。盡仰將婦詣於會所。我被王勅。不聽將汝以示外人。故數被罰。婦聞此語甚大慚愧。深自悼慨。晝夜念佛。於是後日更設醼會。夫復獨去。婦於室內。倍加懇惻。而發願言。如來出世多所利益。我今罪惡。獨不蒙潤。佛感其心至。從地踊出。始見佛髮敬重歡喜。已髮即異變成好髮。次見佛額。漸覩眉目耳鼻身口。隨所見已。歡喜轉深。其身即變。醜惡都盡。貌同諸天。諸長者子密共議言。王女所以不來會者。必當端正異於常人。或當絕醜。是故不來。我等今當勸其夫酒令無覺知。解取鑰匙。開門往看。即飲使醉。解取鑰匙相將共往。開門看之。見此王女端正無雙。便還閉門詣於本處。爾時。其夫猶故未寤。還以鑰匙。繫著腰下。其夫覺已。尋還向家。開門見婦端正殊異。怪而問之。汝何天神女處我屋宅。婦言。我是君婦賴提。夫怪而問之所以卒爾。婦時答言。我聞君數坐我被罰。心生慚愧。懇惻念佛。尋見如來從地踊出。見已歡喜。身體變好。貧長者子極大歡喜。尋入白王。王女身體自然變好。今求見王。王聞歡喜。尋即喚看。見已歡喜。情甚疑怪。將詣佛所而白佛言。世尊。此女何緣生於深宮。身體醜惡人見驚怪。復以何因。今卒變好。佛告王言。乃往過去有辟支佛。日日乞食。到一長者門前。時。長者女持食施辟支佛。見辟支佛身體麤惡。而作是言。此人醜惡。形如魚皮。髮如馬尾。爾時。長者女者今王女是。施食因緣生於深宮。毀呰辟支佛故。身體醜惡。生慚愧懇惻心故。而得見我。歡喜心故。身體變好。爾時。眾會聞佛所說。恭敬作禮歡喜奉行。

*   *   *   *   *   *   *  

        (二一)〈波斯匿王女善光緣〉

  昔。波斯匿王有一女。名曰善光。聰明端正。父母憐愍舉宮愛敬。父語女言。汝因我力舉宮愛敬。女答父言。我有業力。不因父王如是三問。答亦如前。王時瞋忿。今當試汝有自業力。無自業力。約勅左右。於此城中。覓一最下貧窮乞人。時。奉王教尋便推覓。得一窮下。將來詣王。王即以女善光付與窮人。王語女言。若汝自有業力。不假我者。從今以往。事驗可知。女猶答言。我有業力。即共窮人。相將出去。問其夫言。汝先有父母不。窮人答言。我父先舍衛城中第一長者。父母居家。都以死盡。無所依怙。是以窮乏。善光問言。汝今頗知故宅處不。答言。知處。垣室毀壞遂有空地。善光便即與夫相將往故舍所。周歷按行。隨其行處其地自陷。地中伏藏自然發出。即以珍寶雇人作舍。未盈一月。宮室屋宅都悉成就。宮人妓女充滿其中。奴婢僕使不可稱計。王卒憶念我女善光。云何生活。有人答言。宮室錢財不減於王。王言。佛語真實。自作善惡自受其報。王女即日。遣其夫主往請於王。王即受請。見其家內氍毺毾[毛+登]。莊嚴舍宅踰於王宮。王見此已。歎未曾有。此女自知語皆真實。而作是言。我自作此業。自受其報。王往問佛。此女先世作何福業。得生王家。身有光明。佛答王言。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毘婆尸。彼時有王名曰盤頭。王有第一夫人。毘婆尸佛入涅盤後。盤頭王以佛舍利起七寶塔。王第一夫人。以天冠拂飾。著毘婆尸佛像頂上。以天冠中如意珠。著於棖頭。光明照世。因發願言。使我將來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榮豪貴。莫墮三惡八難之處。

  爾時。王第一夫人者。今善光是。迦葉佛時。復以餚饍供養迦葉如來及四大聲聞。夫主遮斷。婦勸請言。莫斷絕我。我今以請。使得充足。夫還聽婦。供養得訖。爾時夫者。今日夫是。爾時婦者。今日婦是。夫以爾時遮婦之故。恒常貧窮。以還聽故。要因其婦得大富貴。無其婦時。後還貧賤。善惡業追未曾違錯。王聞佛所說。深達行業。不自矜大。深生信悟。歡喜而去。

*   *   *   *   *   *   *  

        (二二)〈昔王子兄弟二人被驅出國緣〉

  昔有王子兄弟二人。被驅出國到曠路中。糧食都盡。弟即殺婦。分肉與其兄嫂使食。兄得此肉藏弃不噉。自割脚肉。夫婦共食。弟婦肉盡。欲得殺嫂。兄言莫殺。以先藏肉還與弟食。既過曠野。到神仙住處。採取華菓以自供食。弟後病亡。唯兄獨在。是時。王子見一被刖無手足人。生慈悲心。採取菓實活彼刖人。王子為人少於欲事。採華菓去。其婦在後與刖人通。已有私情。深嫉其夫。於一日中逐夫採華。至河岸邊而語夫言。取樹頭華菓。夫語婦言。下有深河或當墮落。婦言。以索繫腰。我當挽索小近岸邊。婦排其夫墮著河中。以慈善力。墮水漂去而不沒死。於河下流。有國王崩。彼國相師推求國中。誰應為王。遙見水上有黃雲蓋。相師占已。黃雲蓋下必有神人。遣人水中而往迎接。立以為王。王之舊婦。擔彼刖人展轉乞索。到王子國。國人皆稱。有一好婦擔一刖壻。恭承孝順。乃聞於王。王聞是已。即遣人喚。來到殿前。王問婦言。此刖人者實是爾夫不。答言。實是。王時語言。識我不也。答言。不識。王言。汝識某甲不。識向王看。然後慚愧。王故慈心。遣人養活。佛言。欲知王者。即我身是。爾時婦者。旃遮婆羅門女帶木杆謗我者是也。爾時刖手足者。提婆達多是。

*   *   *   *   *   *   *  

        (二三)〈須達長者婦供養佛獲報緣〉

  昔佛在世。須達長者最後貧苦。財物都盡。客作傭力得三斗米。炊作飲食。時。炊已訖。值阿那律來從乞食。須達之婦即取其鉢。盛滿飯與。後須菩提。摩訶迦葉。大目揵連。舍利弗等次第來乞。其婦悉亦各取其鉢。盛飯施與。末後世尊自來乞食。亦與滿鉢。於是須達。在外行還。從婦索食。婦答夫言。其若尊者阿那律來。汝當自食施於尊者。答言。寧自不食。當施尊者。若復迦葉大目揵連須菩提舍利弗等乃至佛來。汝當云何。答言。寧自不食盡以施與。婦語夫言。朝來諸聖盡來索食。所有之食盡用施之。夫語婦言。我等罪盡。福德應生。即發庫中。穀帛飲食。悉皆充滿。用盡復生。

*   *   *   *   *   *   *  

        (二四)〈娑羅那比丘為惡生王所苦惱緣〉

  昔優填王子。名曰娑羅那。心樂佛法。出家學道頭陀苦行。山林樹下坐禪繫念。時。惡生王將諸婇女。巡行遊觀。至於此林頓駕憩息。即便睡眠。諸婇女等以王眠故。即共遊戲。於一樹下。見有比丘坐禪念定。往至其所。禮敬問訊。爾時。比丘為其說法。王後尋覺。求覓婇女。遙見樹下。有一比丘顏貌端正。其年壯美。諸婇女等在前聽法。即往問言。汝得阿羅漢不。答言。不得。得阿那含不。答言。不得。得斯陀含不。答言。不得。得須陀洹不。答言。不得。得不淨觀不。答言。不得。王便大瞋。作是言曰。汝都無所得。云何以此生死凡夫。與諸婇女共一處坐。即捉撾打。遍身傷壞。諸婇女言。此比丘無過。王轉增瞋恚。又見被打。皆啼哭懊惱。王倍瞋劇。是時。比丘心自念言。過去諸佛。能忍辱故獲無上道。又復過去忍辱仙人。被他刖耳鼻手足。猶尚能忍。況我今日。身形固完而當不忍。如此思惟。默然忍受。受打已竟。舉體疼痛。轉轉增劇不堪其苦。復作是念。我若在俗是國王子。當紹王位。兵眾勢力不減彼王。今日以我出家單獨。便見欺打。深生懊惱。即欲罷道還歸於家。即向和上迦旃延所。辭欲還俗。和上答言。汝今身體新打疼痛。且待明日。小住止息。然後乃去。時。娑羅那受教即宿。於其夜半。尊者迦旃延便為現夢。使娑羅那自見己身。罷道歸家。父王已崩即紹王位。大集四兵伐惡生王。既至彼國。列陣共戰為彼所敗。兵眾破喪身被囚執。時。惡生王得娑羅那已。遣人持刀將欲殺去。時。娑羅那極大怖畏。即生心念。願見和上。雖為他殺不以為恨。其時和上應念知心。執錫持鉢欲行乞食。於其前現而語之言。子我常種種為汝說法。鬪諍求勝終不可得。不用我教。知可如何。答和上言。今若救濟弟子之命更不敢。爾時。迦旃延為娑羅那語王人言。願小停住。聽我啟王救其生命。作是語已。便向王所。其後王人不肯待住。遂將殺去。臨欲下刀。心中驚怖失聲而覺。覺即。具以所夢見事。往白和上。和上答言。生死鬪戰都無有勝。所以者何。夫鬪戰法。以殘他為勝。殘害之道。現在愚情。用快其意。將來之世。墮於三塗受苦無量。若其不如為他所害。喪失己身。殃延眾庶。增他重罪。令陷地獄。更相殘殺。冤家不息。輪轉五道。無有終竟。反覆尋之。何補身瘡拷楚之痛。汝今欲離生死怖懼鞭打痛者。當自觀身以息怨謗。所以者何。是身者眾苦之本。飢渴寒熱生老病死。蚊虻毒獸之所侵害。如是諸怨眾多無量。汝不能報。何獨欲報惡生王也。欲滅怨者當滅煩惱。煩惱之怨害無量身。世怨雖重正害一身。煩惱之怨害善法身。世怨雖酷正害有漏。臭穢之身由是觀之。怨害之起煩惱為根。汝今不伐煩惱之賊。云何乃欲伐惡生王也。如是種種為其說法。時。娑羅那聞此語已。心開意解。獲須陀洹。深樂大法。倍加精進。未久行道得阿羅漢。

*   *   *   *   *   *   *  

        (二五)〈內官贖所犍牛得男根緣〉

  昔乾陀衛國。有一屠兒。將五百頭小牛盡欲刑犍。時。有內官以金錢贖牛。作群放去。以是因緣。現身即得男根具足。還到王家。遣人通白。某甲在外。王言。是我家人。自恣而行。未曾通白。今何故爾。王時即喚問其所以。答王言曰。向見屠兒。將五百頭小牛而欲刑治。臣即贖放。以是因緣身體得具。故不敢入。王聞喜愕。深於佛法生信敬心。夫以華報。所感如此。況其果報。豈可量也。

*   *   *   *   *   *   *  

        (二六)〈二內官諍道理緣〉

  昔波斯匿王。於臥眠中聞二內官共諍道理。一作是言。我依王活。一人答言。我無所依。自業力活。王聞此已。情可於彼依王活者而欲賞之。即遣直人。語夫人言。我今當使一人往者重與錢財衣服瓔珞。於是尋遣依王活者。持己所飲餘殘之酒。以與夫人。爾時。此人持酒出戶。鼻中血出。不得前進。會復值彼自業活者。即倩持酒。往與夫人。夫人見已。憶王之言。賜其錢財衣服瓔珞。還於王前。王見此人。深生怪惑。即便喚彼依王活者。而問之言。我使汝去云何不去。答言。我出戶外。卒得衂鼻。竟不堪任。即便倩彼。持王殘酒。以與夫人。王時歎言。我今乃知佛語為實。自作其業自受其報。不可奪也。由是觀之。善惡報應行業所致。非天非王之所能與。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雜寶藏經》

──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

《雜寶藏經》卷第三

        (二七)〈兄弟二人俱出家緣〉

  往昔之世。有兄弟二人。心樂佛法出家學道。其兄精懃。集眾善法修阿練行。未久之頃得羅漢道。其弟聰明。學問博識誦三藏經。後為輔相請作門師。多與財錢。委使營造僧房塔寺。時。三藏法師受其財物。將人經地為造塔寺。基剎端嚴堂宇瑩麗。制作之意妙絕工匠。輔相見已倍生信敬。供養供給。觸事無乏。三藏比丘見其心好。即作是念。寺廟訖成。俱須眾僧安置寺上。當語輔相使請我兄。作是念已。語輔相言。我有一兄。在於彼處捨家入道。懃心精進修阿練行。檀越今可請著寺上。輔相答言。師所約勅。但是比丘不敢違逆。況復師兄是阿練也。即便遣人慇懃往請。既來到已。輔相見其精懃用行。倍加供養。其後輔相以一妙㲲價直千萬。以與於彼阿練比丘。阿練比丘不肯受之。慇懃強與然後乃受。而作是念。我弟營事當須財物。即以與之。輔相後時。以一麤㲲用與三藏。三藏得已。深生瞋恚。又於後日。輔相更以一張妙㲲直千萬錢。與兄阿練。其兄既得復以與弟。其弟見已倍懷嫉妬。即持此㲲往至輔相愛敬女所。而語之言。汝父輔相先看我厚。今彼比丘至止已來。不知以何幻惑汝父。今於我薄。與汝此㲲。汝可持向輔相之前。縫以為衣。若其問者。汝可答言。父所愛重。阿練若者捉以與我。輔相必定瞋不共語。女語三藏言。我父今厚敬彼比丘。如愛眼睛亦如明珠。云何卒當而到謗毀。三藏復言。汝若不爾。與汝永斷。女人又答。何故太卒。當更方宜。情不能已。便受此於其父前。裁以為衣。爾時。輔相見㲲即識而作念言。彼比丘者甚大惡人。得我之㲲。不自供給。反以誑惑小兒婦女。於是後日阿練若來。不復出迎。顏色變異。時此。比丘見輔相爾。心自思惟。必有異人毀謗於我。使彼爾耳。即昇空中作十八變。輔相見已。深懷敬服。即與其婦禮足懺悔。恭敬情濃。倍於常日。即驅三藏及其己女。悉令出國。

        佛言。爾時三藏。我身是。以謗他故。於無量劫受大苦惱。乃至今日。為孫他利之所毀謗。爾時此女。由謗聖故。現被驅出。窮困乞活。是以世人。於一切事應當明察。莫輕誹謗用招咎罰。

*   *   *   *   *   *   *

        (二八)〈仇伽離謗舍利弗等緣〉

  昔有尊者舍利弗目連。遊諸聚落。到瓦師所。值天大雨。即於中宿。會值窰中先時有一牧牛之女。在後深處。而聲聞人不入定時。無異凡夫。故不知見。彼牧牛女見舍利弗目連其容端政。心中惑著。便失不淨。尊者舍利弗目連從瓦窰出。仇伽離善於形相。觀人顏色。知作欲相不作欲相。見牧牛女在後而出。其女顏色有成欲相。不知彼女自生惑著而失不淨。即便謗言。尊者舍利弗目連婬牧牛女。向諸比丘。廣說是事。時。諸比丘即便三諫。莫謗尊者舍利弗目連。時。仇伽離心生瞋嫉。倍更忿盛。有一長者名曰婆伽。尊者舍利弗目連為說法要。得阿那含。命終生梵天上。即稱名為婆伽梵。時。婆迦梵遙於天上。知仇伽離謗尊者舍利弗目連。即便來下至仇伽離房中。仇伽離問言。汝是阿誰。答言。我是婆伽梵。為何事來。梵言。我以天耳。聞汝謗尊者舍利弗目連。汝莫說尊者等有如此事。如是三諫。諫之不止。反作是言。汝婆伽梵言得阿那含。阿那含者名為不還。何以來至我邊。若如是者。佛語亦虛。梵言。不還者。謂不還欲界受生。時。仇伽離於其身上即生惡瘡。從頭至足大小如豆。往至佛所而白佛言。云何舍利弗目連婬牧牛女。佛復諫言。汝莫說是舍利弗目連是事。聞佛此語。倍生瞋恚。時。惡疱瘡轉大如奈。第二又以此事而白於佛。佛復諫言。莫說此事。疱瘡轉大如拳。第三不止。其疱轉大如瓠。身體壯熱。入冷池中。能令氷池甚大沸熱。疱瘡盡潰。即時命終墮摩訶優波地獄。

        爾時。比丘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尊者舍利弗目連等為他重謗。佛言。過去劫時。舍利弗目連等曾為凡夫。見辟支佛出瓦師窰中。亦有牧牛女從後而出。即便謗言。彼比丘者。必與此女共為交通。由是業緣。墮三惡道中受無量苦。今雖得聖。先緣不盡。猶被誹謗。當知聲聞人。不能為眾生作大善知識。所以者何。若舍利弗目連。為仇伽離現少神足。仇伽離必免地獄。不為現故。使仇伽離墮於地獄。如此之事。佛作是說。是菩薩人如鳩留孫佛時。有一仙人名曰定光。共五百仙人。在於山林中草窟裏住。時。有婦人偶行在此。值天降雨風寒理極。無避雨處。即向定光仙所寄宿一夜。明日出去。諸仙人見之。即便謗言。此定光仙必共彼女行不淨行。爾時。定光知彼心念。恐其誹謗墮於地獄。即昇虛空高七多羅樹。作十八變。諸仙人見已而作是言。身能離地四指。無有婬欲。何況定光昇虛空中。有大神變而有欲事。我等云何。於清淨人而起誹謗。時。五百仙人。即五體投地曲躬懺悔。緣是之故。得免重罪。當知菩薩有大方便。真是眾生善知識。佛言。爾時定光仙人者。今彌勒是也。爾時五百仙人者。今長老等五百比丘是也。

*   *   *   *   *   *   *

        (二九)〈龍王偈緣〉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往至佛所。惡口罵詈。阿難聞已極生瞋恚。驅提婆達多令出去。而語之曰。汝若更來。我能使汝得大苦惱。諸比丘見已。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常於提婆達多生慈愍心。而提婆達多於如來所恒懷惡心。阿難瞋恚即驅使去。

        佛言。非但今日。於過去世亦曾如此。昔於迦尸國。時。有龍王兄弟二人。一名大達。二名優婆大達。恒雨甘雨。使其國內草木滋長。五穀成熟。畜生飲水。皆得肥壯。牛羊蕃息。時。彼國王多殺牛羊。至於龍所而祠於龍。龍即現身而語王言。我既不食。何用殺生。而祠我為數語不改。兄弟相將遂避此處。更到一小龍住處。名屯度脾。屯度脾龍晝夜瞋恚。惡口罵詈。大達語言。汝莫瞋恚。比爾還去優婆大達。極大忿怒而語之言。唯汝小龍常食蝦蟇。我若吐氣。吹汝眷屬皆使消滅。大達語弟。莫作瞋恚。我等今當還向本處。迦尸國王渴仰我等。迦尸國王作是言曰。二龍若來。隨其所須。以乳酪祀更不殺生。龍王聞已。即還本處。於是大達而作是偈言。

        盡共合和至心聽  極善清淨心數法  菩薩本緣所說事  今佛顯現故昔偈 

        天中之天三佛陀  如來在世諸比丘  更出惡言相譏毀  大悲見聞如此言 

        集比丘僧作是說  諸比丘依我出家  非法之事不應作  汝等各各作麤語 

        更相誹謗自毀害  汝不聞知求菩提  修集慈忍難苦行  汝等若欲依佛法 

        應當奉行六和敬  智者善聽學佛道  為欲利益安眾生  普於一切不惱害 

        修行若聞應遠惡  出家之人起忿諍  猶如氷水出於火  我於過去作龍王 

        兄弟有二同處住  若欲隨順出家法  應斷瞋諍合道行  第一兄名為大達 

        第二者名優婆達  俱不殺生持淨戒  有大威德厭龍形  恒向善趣求作人 

        若見沙門婆羅門  修持淨戒又多聞  變形供養常親近  八日十四十五日 

        受持八戒撿心意  捨己住處詣他方  有龍名曰屯度脾  見我二龍大威德 

        知己不如生嫉恚  恒以惡口而罵詈  膖頷腫口氣麤出  瞋怒心盛身脹大 

        出是惡聲而謗言  幻惑諂偽見侵逼  聞此下賤惡龍罵  優波大達極瞋恚 

        請求其兄大達言  以此惡語而見毀  恒食蝦蟇水際住  如此賤物敢見罵 

        若在水中惱水性  若在陸地惱害人  聞惡欲忍難可堪  今當除滅身眷屬 

        一切皆毀還本處  大力龍王聞弟言  所說妙偈智者讚  若於一宿住止處 

        少得供給而安眠  不應於彼生惡念  知恩報恩聖所讚  若息樹下少蔭涼 

        不毀枝葉及花菓  若於親厚少作惡  是人終始不見樂  一飡之惠以惡報 

        是不知恩行惡人  善菓不生復消滅  如林被燒而燋兀  後還生長復如故 

        背恩之人善不生  若養惡人百種供  終不念恩必報怨  譬如仙人象依住 

        生子即死仙養活  長大狂逸殺仙人  樹木屋宇盡蹋壞  惡人背恩亦如是 

        心意輕躁不暫停  譬如洄澓中有樹  不修親友無返復  如似白 甄叔染 

        若欲報怨應加善  不應以惡而毀害  智者報怨皆以慈  擔負天地及山海 

        此擔乃輕背恩重  一切眾生平等慈  是為第一最勝樂  如渡河津安隱過 

        慈等二樂亦如是  不害親友是快樂  滅除憍慢亦是樂  內無德行外憍逸 

        實無有知生憍慢  好與強諍親惡友  名稱損減得惡聲  孤小老者及病人 

        新失富貴羸劣者  貧窮無財失國主  單己苦厄無所依  於上種種困厄者 

        不生憐愍不名仁  若至他國無眷屬  得眾惡罵忍為快  能遮眾惡鬪諍息 

        寧在他國人不識  不在己邦眾所輕  若於異國得恭敬  皆來親附不瞋諍 

        即是己國親眷屬  世間富貴樂甚少  衰滅苦惱甚眾多  若見眾生皆退失 

        制不由己默然樂  怨敵力勝自羸弱  親友既少無所怙  自察如是默然樂 

        非法人所貪且慳  不信無慚不受言  於彼惡所默然樂  瞋恚甚多殘害惡 

        好加苦毒於眾生  如此人邊默然樂  不信強梁喜自高  得逆諂偽詐幻惑 

        於如此人默然樂  破戒兇惡無慮忍  恒作非法無信行  於此人所默然樂 

        妄語無愧好兩舌  邪見惡口或綺語  傲慢自高深計我  極大慳貪懷嫉妬 

        於此人所默然樂  若於他處不知己  亦無識別種性行  不應自高生憍慢 

        至餘國界而停住  衣食仰人不自在  若得毀罵皆應忍  他界寄住仰衣食 

        若為基業欲快樂  亦應如上生忍辱  若住他界仰衣食  乃至下賤來輕己 

        諸是智者宜忍受  在他界住惡知友  愚小同處下賤人  智者自隱如覆火 

        猶如熾火猛風吹  炎著林野皆焚燒  瞋恚如火燒自他  此名極惡之毀害 

        瞋恚欲心智者除  若修慈等瞋漸滅  未曾共住輙親善  恒近惡者是癡人 

        不察其過輙棄捨  作如上事非智者  若無愚小智不顯  如鳥折翅不能飛 

        智者無愚亦如是  以多愚小及無智  不能覺了智有力  以是義故諸賢哲 

        博識多聞得樂住  智者得利心不高  失利不下無愚癡  所解義理稱實說 

        諸有所言為遮惡  安樂利益故宣辯  為令必解說是語  智者聞事不卒行 

        思惟籌量論其實  明了其理而後行  是名自利亦利他  智者終不為身命 

        造作惡業無理事  不以苦樂違正法  終不為己捨正行  智者不慳無嫉恚 

        亦不嚴惡無愚癡  危害垂至不恐怖  終不為利讒搆人  亦不威猛不怯弱 

        又不下劣正處中  如此諸事智者相  威猛生嫌懦他輕  去其兩邊處中行 

        或時默然如瘂者  或時言教如王者  或時作寒猶如雪  或時現熱如熾火 

        或現高大如須彌  或時現卑如臥草  或時顯現猛如王  或時寂滅如解脫 

        或時能忍飢渴苦  或時堪忍苦樂事  於諸財寶如糞穢  自在能調諸瞋恚 

        或時安樂縱伎樂  或時恐怖猶如鹿  或時威猛如虎狼  觀時非時力無力 

        能觀富貴及衰滅  忍不可忍是真忍  忍者應忍是常忍  於羸弱者亦應忍 

        富貴強盛常謙忍  不可忍忍是名忍  嫌恨者所不嫌恨  於瞋人中常心淨 

        見人為惡自不作  忍勝己者名怖忍  忍等己者畏鬪諍  忍下劣者名盛忍 

        惡罵誹謗愚不忍  如似兩石著眼中  能受惡罵重誹謗  智者能忍花雨象 

        若於惡罵重誹謗  明智能忍於慧眼  猶如降雨於大石  石無損壞不消滅 

        惡言善語苦樂事  智者能忍亦如石  若以實事見罵辱  此人實語不足瞋 

        若以虛事而罵辱  彼自欺誑如狂言  智者解了俱不瞋  若為財寶及諸利 

        忍受苦樂惡罵謗  若能不為財寶利  設得百千諸珍寶  猶應速疾離惡人 

        樹枝被斫不應拔  人心已離不可親  便從異道遠避去  可親友者滿世間 

        先敬後慢而輕毀  亦無恭敬不讚歎  如似白鵠輕飛去  智者遠愚速應離 

        好樂鬪諍懷諂曲  喜見他過作兩舌  妄言惡口亦綺語  輕賤毀辱諸眾生 

        更出痛言入心髓  不護身業口與意  智者遠離至他方  嫉妬惡人無善心 

        見他利樂及名稱  心生熱惱大苦毒  言語善濡意極惡  唯智能遠至他方 

        人樂惡欲貪利養  諂曲要取無慚愧  內不清淨外亦然  智者速遠至他方 

        若人無有恭恪心  憍慢所懷無教法  自謂智者實愚癡  慧者遠離至他方 

        此處飲食得臥具  并諸衣被憑活路  應當擁護念其恩  猶如慈母救一子 

        愛能生長一切苦  先當斷愛而離瞋  悉能將人至惡趣  自高憍慢亦應捨 

        富貴親友貧賤離  如此之友當速遠  若為一家捨一人  若為一村捨一家 

        若為一國捨一村  若為己身捨天下  若為正法捨己身  若為一指捨現財 

        若為身命捨四支  若為正法捨一切  正法如蓋能遮雨  修行法者法擁護 

        行法力故斷惡趣  如春盛熱得蔭涼  修行法者亦復然  與諸賢智趣向俱 

        多得財利不為喜  若失重寶不為憂  不常懃苦求乞索  是名堅實大丈夫 

        施他財寶甚歡喜  世間過惡速捨離  安立己身深於海  是名雄健勝丈夫 

        若解義理眾事巧  為人柔軟共行樂  諸人歎說善丈夫  優波大達作是言 

        我今於兄倍信敬  假使遭苦極困厄  終不復作諸惡事  若死若活得財產 

        及失財產不造惡  兄今當知我奉事  願以持戒而取死  不以犯戒而取生 

        何故應當為一生  而可放逸作惡行  生死之中莫放逸  我於生死作不善 

        遭值惡友造非法  得遇善友以斷除  佛入宿命知了說  告諸比丘是本偈 

        爾時大達是我身  優波大達是阿難  當知爾時屯度脾  即是提婆達多身 

        比丘當知作是學  是名集法總攝說  宜廣慎行應恭敬  諸比丘僧修是法

*   *   *   *   *   *   * 

        (三O)〈提婆達多欲毀傷佛因緣〉

  佛在王舍城。告提婆達多言。汝莫於如來生過患心。自取減損。得不安事。自受其苦。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達多於如來所常生惡心。世尊長夜慈心憐愍。柔軟共語。佛言。不但今日。乃往過去。迦尸之國波羅奈城。有大龍王名為瞻蔔。常降時雨。使穀成熟。十四日十五日時。化作人形。受持五戒布施聽法。時。南天竺國有呪師來竪箭結呪。取瞻蔔龍王。時。天神語迦尸王言。有呪師將瞻蔔龍王去迦尸國。王即出軍眾而往逐之。彼婆羅門便復結呪。使王軍眾都不能動。王大出錢財贖取龍王。婆羅門第二更來呪取龍王。諸龍眷屬興雲降雨。雷電霹靂。欲殺婆羅門。龍王慈心語諸龍眾。莫害彼命。善好慰喻。令彼還去第三復來。時。諸龍等即欲殺之。龍王遮護不聽令殺。即放使去。爾時龍王。今我身是也。爾時呪師者。提婆達多是也。我為龍時尚能慈心。數數救濟。況於今日而當不慈。

*   *   *   *   *   *   *

        (三一)〈共命鳥緣〉

  佛在王舍城。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提婆達多是如來弟。云何常欲怨害於佛。佛言。不但今日。昔雪山中有鳥名為共命。一身二頭。一頭常食美菓。欲使身得安隱。一頭便生嫉妬之心。而作是言。彼常云何食好美菓。我不曾得。即取毒菓食之。使二頭俱死。欲知爾時食甘菓者。我身是也。爾時食毒菓者。提婆達多是。昔時與我共有一身。猶生惡心。今作我弟。亦復如是。

*   *   *   *   *   *   *

        (三二)〈白鵝王緣〉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推山壓佛。放護財象欲蹋於佛。惡名流布。提婆達多於眾人前。向佛懺悔。嗚如來足。無眾人時。於比丘中惡口罵佛。諸人皆言。提婆達多向佛懺悔。心極調順。無故得此惡名流布。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達多甚能諂偽。於眾人前調順向佛。於屏處時惡心罵佛。佛言。不但今日。乃往過去時。有蓮花池。多有水鳥在中而住。時。有鸛雀在於池中。徐步舉脚。諸鳥皆言。此鳥善行。威儀庠序。不惱水性。時。有白鵝而說偈言。

        舉脚而徐步  音聲極柔軟  欺誑於世間  誰不知諂詭

  鸛雀語言。何為作此語。來共作親善。白鵝答言。我知汝諂詭。終不親善。汝欲知爾時鵝王。即我身是也。爾時鸛雀。提婆達多是。

*   *   *   *   *   *   *

        (三三)〈大龜因緣〉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心常懷惡。欲害世尊。乃雇五百善射婆羅門。使持弓箭詣世尊所。挽弓射佛。所射之箭。變成拘物頭華分陀利華。波頭摩華優鉢羅華。五百婆羅門見是神變。皆大怖畏。即捨弓箭禮佛懺悔。在一面坐。佛為說法。皆得須陀洹道。復白佛言。願聽我等出家學道。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體。重為說法。得阿羅漢道。諸比丘白佛言。世尊神力甚為希有。提婆達多常欲害佛。然佛恒生大慈。

        佛言。非但今日。於過去時。波羅奈國有一商主。名不識恩。共五百賈客入海採寶。得寶還返。到迴淵處。遇水羅剎而捉其船。不能得前。眾商人等極大驚怖。皆共唱言。天神地神日月諸神。誰能慈愍。濟我厄也。有一大龜背廣一里。心生悲愍來向船所。負載眾人即得渡海。時。龜小睡不識恩者。欲以大石打龜頭殺。諸商人言。我等蒙龜濟難活命。殺之不祥。不識恩也。不識恩曰。我停飢急誰問爾恩。輙便殺龜而食其肉。即日夜中。有大群象蹋殺眾人。爾時大龜。我身是也。爾時不識恩者。提婆達多是。五百商人者。五百婆羅門出家學得道者是。我於往昔濟彼厄難。今復拔其生死之患。

*   *   *   *   *   *   *

        (三四)〈二輔相詭媾緣〉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作種種因緣。欲得殺佛。然不能得。時。南天竺國有婆羅門來。善知呪術。和合毒藥。提婆達多於婆羅門所。即合毒藥以散佛上。風吹此藥反墮己頭上。即便悶絕躃地欲死。醫不能治。阿難白佛言。世尊。提婆達多被毒欲死。佛憐愍故為說實語。我從菩薩成佛已來。於提婆達多常生慈悲。無惡心者。提婆達多毒自當滅。作是語已。毒即消滅。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達多恒起惡心於如來所。如來云何猶故活之。

        佛言。非但今日惡心向我。過去亦爾。時問佛言。惡心於佛其事云何。佛言。過去之世。迦尸國中有波羅奈城。有二輔相。一名斯那。二名惡意。斯那常順法行。惡意恒作惡事。好為詭媾而語王言。斯那欲作逆事。王即收閉。諸天善神於虛空中。出聲而言。如此賢人實無過罪。云何拘繫。諸龍爾時亦作是語。群臣人民亦作是語。王便放之。第二惡意劫王庫藏。著斯那舍。王亦不信。而語之言。汝憎嫉於彼。橫作此事。王言。捉此惡意付與斯那。仰使斷之。斯那即教惡意。向王懺悔。惡意自知有罪。便走向毘提醯王所。作一寶篋盛二惡蛇。見毒具足。令毘提醯王遣使送與彼國。國王并及斯那二人共看。莫示餘人。王見寶篋極以嚴飾。心大歡喜。即喚斯那欲共發看。斯那答言。遠來之物不得自看。遠來菓食不得即食。何以故。彼有惡人。或能以惡來見中傷。王言。我必欲看。慇懃三諫王不用語。復白王言。不用臣語。王自看之。臣不能看。王即發看。兩眼盲冥不見於物。斯那憂苦。愁悴欲死。遣人四出遍歷諸國。遠覓良藥。既得好藥以治王眼。平復如故。爾時王者。舍利弗是也。爾時斯那。我身是也。爾時惡意。提婆達多是。

*   *   *   *   *   *   *

        (三五)〈山鷄王緣〉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往至佛所。而作是言。如來今者可閑靜住。以此大眾付囑於我。佛言。食唾癡人。我尚不以諸大眾等。付囑舍利弗目犍連。云何乃當付囑於汝。提婆達多瞋罵而去。諸比丘言。世尊。提婆達多。欲作種種苦惱於佛。又多方便欺誑如來。

        佛言。不但今日。於過去世。雪山之側有山鷄王。多將鷄眾而隨從之。鷄冠極赤身體甚白。語諸鷄言。汝等遠離城邑聚落。莫為人民之所噉食。我等多諸怨嫉。好自慎護。時。聚落中有一猫子。聞彼有鷄便往趣之。在於樹下徐行低視。而語鷄言。我為汝婦。汝為我夫。而汝身形端正可愛。頭上冠赤身體俱白。我相承事安隱快樂。鷄說偈言。

        猫子黃眼愚小物  觸事懷害欲噉食  不見有畜如此婦  而得壽命安隱者

  爾時鷄者。我身是也。爾時猫者。提婆達多是。昔於過去欲誘誑我。今日亦復欲誘誑我。

*   *   *   *   *   *   *

        (三六)〈吉利鳥緣〉

  佛在王舍城。爾時。提婆達多作是念言。佛有五百青衣鬼神恒常侍衛。佛有十力百千那羅延。所不能及。我今不能得害。當還奉事。觀其要脉而傷害之。乃可得殺。便於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眾之中。向佛懺悔。而作是念。受我懺悔得作方便。不受我悔。足使如來惡名流布。便白佛言。世尊。受我懺悔。我欲於彼閑靜之處自修其志。佛言。法無諂誑。諸諂誑者無有法也。外道六師皆言。提婆達多好向佛懺悔。佛不受懺悔。諸比丘言。提婆達多諂曲向佛。

        佛言。非但今日。過去久遠。波羅奈國有王名梵摩達。作制斷殺。時。有獵師著仙人衣服。殺諸鹿鳥。人無知者。有吉利鳥語諸人言。此大惡人。雖著仙人衣實是獵師。常行殺害而人不知。眾人皆信吉利鳥。實如其言。爾時吉利鳥者。我身是也。爾時獵師者。提婆達多是。爾時王者。舍利弗是也。

*   *   *   *   *   *   *

        (三七)〈老仙緣〉

  佛在王舍城。爾時。阿闍世王為提婆達多日送五百釜飯。多得利養。諸比丘皆白世尊言。阿闍世王日為提婆達多送五百釜飯。佛言。比丘莫羨提婆達多得利養事。即說偈言。

        芭蕉生實枯  蘆竹葦亦然  駏驉懷妊死  騾䮫亦復然 

        愚貪利養害  智者所嗤笑

  說是偈已。告諸比丘言。提婆達多非但今日。為利養所害。誹謗於我。過去亦爾。比丘問佛言。過去之事。其義云何。

        佛言。往昔波羅奈國。仙山之中有二仙人。其一老者。獲五神通。其一壯者。竟無所得。時。老仙人即以神力。往欝單越。取成熟粳米而來共食之。復至閻浮樹。取閻浮提菓亦來共食。到忉利天。取天須陀味來共食之。少仙人見是已。心生悕仰。白老者言。願教授我修五神通。老仙人言。若有好心。得五神通必有利益。若無好心反為惡害。猶懃啟請。唯願教我。時。老仙人便教五通。尋即獲得。既得五神通。於眾人前現種種神足。於是已後。大得名稱利養。乃於老者生嫉妬心。處處誹謗。即退失神足。諸人聞已。作是言曰。老仙人者宿舊有德。是壯仙人橫生誹謗。便皆瞋之。城門下遮不聽使入。便失利養。欲知爾時老仙人者。我身是也。爾時壯仙人者提婆達多是也。

*   *   *   *   *   *   *

        (三八)〈二估客因緣〉

  佛在王舍城。爾時。諸比丘等用佛語者。皆得涅槃天人之道。用提婆達多語者。悉墮地獄受大苦惱。

        佛言。非但今日奉我教者。得大利益。用提婆達多語。獲於大苦。往昔亦爾。過去之世有二賈客。俱將五百商人到曠野中。有夜叉鬼化作年少。著好衣服頭戴花鬘。彈琴而行。語賈客言。不疲極也。載是水草竟何用為。近在前頭有好水草。從我去來當示汝道。一賈客主。尋用其言。我等今棄所載水草。便即輕行在前而去。一賈客言。我等今者不見水草。慎莫擲棄。前棄水草者渴旱死盡。不棄之者達到所在。爾時不棄水草者。我身是。棄水草者。提婆達多是也。

*   *   *   *   *   *   *

        (三九)〈八天次第問法緣〉

  昔佛在世。於夜分中。忽有八天。次第而來至世尊所。其初來者。容貌端政。光照一里。有十天女以為眷屬。來詣佛所。至心頂禮。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以修福得受天身。五欲自娛快獲安樂。於時。此天即白佛言。世尊。我雖生處天上。心常憂苦。所以者何。以我先身修行之時。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雖為忠孝心生恭敬。然於其所。不能慇懃恭敬禮拜迎來送去。以是業緣。果報實少不如餘天。以不如故。自責修行不能滿足。

        復有一天。容貌身光及其眷屬。十倍勝前。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生天上快得安樂。天白佛言。世尊。我雖生處天上。亦常憂苦。所以者何。以我前世修行之時。雖於父母師長所。沙門婆羅門生忠孝心。恭敬禮拜。然而不能為施床坐熅 敷具。以是業緣。今獲果報不如餘天。以不如故。自責修因不能滿足。

        復有一天。形貌光明及以眷屬。十倍勝前。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樂。天白佛言。我雖生處天宮。常懷憂惱。所以者何。以我前身。雖復善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忠孝恭敬禮拜為施床敷。然於其所。不能廣設餚饍飲食以用供養。以是業緣。今得果報不如餘天。以不如故。心自悔責修因不具。是故憂惱。

        復有一天。容貌光明及其眷屬。十倍勝前。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樂。天白佛言。我雖生天心常憂惱。所以者何。以我過去。雖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忠孝恭敬禮拜。為施敷具及以飲食。然不聽法。以是因緣。今獲果報不如餘天。以不如故常自剋責修因不滿。是故憂惱。

        次復一天。身色光明及其眷屬。十倍勝前。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樂。天白佛言。我雖生天。心常憂惱。所以者何。以我前世。雖復於君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能忠孝恭敬禮拜。敷具飲食。而聽於法而不解義。以不解故。今獲果報不如餘天。以不如故。心常悔責修因不滿。是故憂惱。

        次有一天。身色光明及其眷屬。十倍勝前。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樂。天白佛言。我雖生處天堂。心常憂惱。所以者何。以我前世修行之時。雖能於君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忠孝恭敬禮拜。敷具飲食。聽法解義。然復不能如說修行。以是業緣。今獲果報不如餘天。以不如故。深自悔責修因不滿。是故憂惱。

        次有一天。容貌光明及其眷屬。十倍勝前。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樂。天白佛言。我於今日。得生天宮。五欲自娛。所須之物應念輙至。真實快樂。無諸憂惱。所以者何。以我前世修因之時。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忠孝恭敬禮拜。敷具飲食。聽法能解其義。如說修行。以是因緣受天果報。身形端正光明殊妙。眷屬眾多勝餘諸天。以修此行故。得果滿足。以滿足故。得最勝果報。勝果報故。一切諸天無有及者。以無及者。心得快樂也。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雜寶藏經》

──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

《雜寶藏經》卷第四

        (四O)〈貧人以麨團施現獲報緣〉

  昔有一人。居家貧窮。為人肆力得麨六升。齎持歸家養育妻息。會於中路見一道人。執鉢捉錫行求乞食。即生心念。彼沙門者。形貌端政威儀庠序。甚可恭敬。得施一食不亦快乎。爾時。道人知其心念。隨逐貧人至一水邊。貧人即便語道人言。我今有麨。意欲相施。頗能食不。道人答言。唯得而已。即於水邊。為其敷衣令道人坐。和一升麨。用為一團而以與之。作是念言。若此道人。是淨持戒得道人。使我現作一小國王。道人得麨。語貧人言。何以極少何以極小。此人謂此道人大食。復和一升。用作一團與而願言。若此道人是淨持戒得道之人。使我得作二小國王。道人復言。何以極少何以極小。貧人念言。唯是道人。極似多食與如許麨。猶嫌少小。然我已請事須供給。復和二升麨。用為一團而以與之。又作念言。若此道人是淨持戒得道人者。使我現得領四小國王。道人復言。何以極少何以極小。餘有二升。盡和作團以與道人。又作願言。今此道人若是清淨持戒人者。使我得作波羅奈國王。領四小國。獲見諦道道人得麨。故嫌少小。貧人白言。唯願且食。若不足者。當脫衣裳貿取飲食。共相供給。道人即食。唯盡一升。餘還歸主。貧人問言。尊者先嫌麨極少小。如今云何。食不令盡。道人答言。汝初與我一團麨時。正求作一小國王故。是以我言汝心願少。第二團麨。正願得作二小國王。是以我言汝願少小。第三團麨。正求得作四小國王。是以我言汝心願小。第四團麨。正求作波羅奈國王。領四小國。使我後得見諦道果。是以我言汝願少小。不以不足而慊少小。爾時。貧人自生疑念。使我現得王五國者。此事不小。恐無實耳。又復思惟。能知我心必是聖人。是大福田。不應誑我。道人知已。即擲其鉢著虛空中。隨後飛去。化作大身滿於虛空。又化作小猶如微塵。以一身作無量身。以無量身合為一身。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履水如地履地如水。作十八變。語貧人言。好發大願莫有疑慮。即隱身去。時。此貧人向波羅奈城。而於道中見一輔相。輔相見已。諦視形相而語之言。汝非某甲子耶。答言。我是。問言。何以襤褸乃至爾也。答言。少失恃怙。居家喪盡無人見看。是以困苦襤褸如此。輔相即啟波羅奈王。王之所親某甲之子。今在門外極為窮悴。王尋有勅。令使將前問其委曲。知是所親。王即告言。好親近我。慎莫遠離。却後七日。王病命終。諸臣謀言。王無繼嗣。唯此窮子是王所親。宜共推舉作波羅奈王。統領四國。然後虐暴。先彼道人。於虛空中當王殿前。結加趺坐。而語之言。汝昔發願求得見諦。今日云何乃造眾惡。與本乖違。又復為王說種種法。王聞法已。悔先作惡。改過慚愧。精專行道。得須陀洹。

*   *   *   *   *   *   *

        (四一)〈貧女以兩錢布施即獲報緣〉

  昔晝闇山中多諸賢聖。隱居眾僧。諸方國土。聞彼山名供養者眾。有一長者。將諸眷屬往送供養。有一貧窮乞索女人。作是念言。今諸長者送供詣山。必欲作會。我當往乞。便向山中。既到山已。見向長者。設種種饌供養眾僧。私自思惟。彼人先世修福。今日富貴。今復重作功德將勝。我先世不作。今世貧苦。今若不作未來轉劇。思惟此已。啼哭不樂。又自念言。我曾糞中拾得兩錢。恒常寶惜。以俟乞索不如意時。當貿飲食用自存活。今當持以布施眾僧。分一二日不得飲食。終不能死。伺僧食訖。捉此兩錢即便布施。

        彼山僧法。人有施者。維那僧前立為呪願。當於爾時。上座不聽維那呪願。自為呪願。諸下坐等深生慊心。而作此念。得彼乞女兩枚小錢。上座自輕。為其呪願。如常見錢。何以不爾。上座尋時留半分食與此女人。諸人見上座多與人。人多與此。女時得重擔飲食。極大歡喜。我適布施。今以得報。即擔飲食還出山去。到一樹下眠臥止息。

        會值王大夫人亡來七日。王遣使者按行國界。誰有福德應為夫人。相師占言。此黃雲蓋下必有賢人。即共相將至彼樹下。見彼女人。顏色潤澤有福德相。樹為曲蔭光影不移。相師言。此女人福德。堪為夫人。即以香湯沐浴。與夫人衣服。不大不小與身相稱。千乘萬騎。左右導從將來至宮。王見歡喜。心生敬重。如是數時。私自念言。我所以得是富福緣以施錢故。令彼眾僧。便為於我有大重恩。即白王言。我先斯賤。王見拔擢。得為人次。聽我報彼眾僧之恩。王言隨意。

        夫人即時車載飲食及以珍寶。往到彼山施僧。食訖以寶布施。上座不起。遣維那呪願。不自呪願。王夫人言。我昔兩錢為我呪願。今車載珍寶不為我呪願。諸年少比丘。皆慊上坐。先貧女人。以兩錢布施為其呪願。今王夫人。車載珍寶不為呪願。為老耄耶。爾時。上座即為王夫人。演說正法。語言夫人。心念慊我。先以兩錢施時。為我呪願。今車載珍寶。不為呪願。我佛法中。不貴珍寶。唯貴善心。夫人先施兩錢之時。善心極勝。後施珍寶。吾我貢高。是以我今不與呪願。年少道人亦莫慊我。汝當深解出家之心。諸年少道人各自慚愧。皆得須陀洹道。王夫人聽法。慚愧歡喜。亦得須陀洹道。聽法已訖。作禮而去、

*   *   *   *   *   *   *

        (四二)〈乾陀衛國畫師罽那設食獲報緣〉

  昔乾陀衛國有一畫師。名曰罽那。三年客作。得三十兩金。欲還歸家。而見他作般遮于瑟。問維那言。一日作會。可用幾許。維那答言。用三十兩金。得一日會。即自念言。由我先身不種福業故受此報。傭力自活。今遭福田。云何不作。即語維那。請為弟子。鳴椎集僧。我欲設會。設會已訖。踊躍歡喜。即便歸家。

        既到家已。其婦問言。三年客作。錢財所在。其夫答言。我所得財。今已舉著堅牢藏中。婦時問言。堅牢之藏。今在何許。夫言。乃在僧中。婦時慊責。即集親里。縛其夫主。詣斷事人而作是言。我之母子。貧窮辛苦。無衣無食。而我夫主。得財餘用。不擔來歸。請詰所以。時斷事人。問其夫言。何以爾也。答言。我身如電光不久照曜。亦如朝露須臾則滅。由是恐懼。深自念言。緣我前身不作福業。今遭窮苦。衣食困乏。故因見彼弗迦羅城中作般遮會。眾僧清淨。心生歡喜。敬信內發。即問維那。得幾許物供一日食。維那答言。得三十兩金。可得供一日。我三年中作所得物。即與維那。使為眾僧作一日食。時。斷事人聞是語已。心生歡喜。憐愍其人。脫己衣服瓔珞及以鞍馬并諸乘具。悉施罽那。即分一村落而賞封之。華報如此。其果在後。

*   *   *   *   *   *   *

        (四三)〈罽夷羅夫婦自賣設會現獲報緣〉

  昔有一人名罽夷羅。夫婦二人貧窮理極。傭賃自活。見他長者悉往寺中。作大施會。來歸家中共婦止宿。頭枕婦臂。自思惟言。由我前身不作福故。今日貧窮。如彼長者。先身作福今亦作福。我今無福。將來之世唯轉苦劇。作是念已。涕泣不樂。淚墮婦臂。婦問夫言。何以落淚。答言。見他修福常得快樂。自鄙貧賤無以修福。是以落淚。婦言。落淚何益。可以我身賣與他人取財作福。夫言。若當相賣。我身如何得自存活。婦言。若恐不活不見出者。我今與君俱共自賣。而修功德。於是夫婦便共相將。至一富家而語之言。今我夫婦。以此賤身請貿金錢。主人問言。欲得幾錢。答言。欲得十金錢。主人言。今與汝錢。却後七日不得償我。以汝夫婦即為奴婢。言契以定。齎錢往詣。至彼塔寺施設作會。夫婦二人自共搗米。相勸勵言。今日我等得自出力而造福業。後屬他家。豈從意也。於是晝夜懃辦會具。到六日頭。垂欲作會。值彼國主亦欲作會。來共諍日。眾僧皆言。以受窮者終不得移。國主聞已。作是言曰。彼何小人。敢能與我共諍會日。即遣人語罽羅。汝避我日。罽羅答言。實不相避。如是三反。執辭如初。王怪所以。自至僧坊。語彼人言。汝今何以不後日作。共我諍日。答言。唯一日自在。後屬他家不復得作。王即問言。何以不得。自賣者言。自惟先身不作福業。今日窮苦。今若不作恐後轉苦。感念此事。唯自賣身。以貿金錢用作功德。欲斷此苦。至七日後。無財償他即作奴婢。今以六日。明日便滿。以是之故。分死諍日。王聞是語。深生憐愍。歎未曾有。汝真解悟貧窮之苦。能以不堅之身易於堅身。不堅之財易於堅財。不堅之命易於堅命。即聽設會。王以己身并及夫人衣服瓔珞。脫與罽羅夫婦。割十聚落與作福封。夫能至心。修福德者現得華報。猶尚如是。況其將來。獲果報也。由此觀之。一切世人。欲得免苦。當懃修福。何足縱情懈怠放逸。

*   *   *   *   *   *   *

        (四四)〈沙彌救蟻子水災得長命報緣〉

  昔者。有一羅漢道人。畜一沙彌。知此沙彌却後七日必當命終。與假歸家。至七日頭。勅使還來。沙彌辭師。即便歸去。於其道中。見眾蟻子隨水漂流。命將欲絕。生慈悲心。自脫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蟻子置高燥處。遂悉得活。至七日頭。還歸師所。師甚怪之。尋即入定。以天眼觀。知其更無餘福得爾。以救蟻子因緣之故。七日不死。得延命長。

*   *   *   *   *   *   *

        (四五)〈乾陀衛國王治故塔寺得延命緣〉

  昔乾陀衛國。有一國主。有一明相師占王。却後七日必當命終。出遊獵行。見一故塔。毀敗崩壞。即令群臣共修治之。修治已訖。歡喜還宮。七日安隱。相師見過七日。怪其所以。問王言。作何功德。答言。更無所作。唯有一破塔。以埿補治。由治塔故。功德如是。

*   *   *   *   *   *   *

        (四六)〈比丘補寺壁孔獲延命報緣〉

  昔有比丘。死時將至。會有外道婆羅門見相。是比丘知七日後必當命終。時。此比丘因入僧坊。見壁有孔。即便團泥而補塞之。緣此福故。增其壽命。得過七日。婆羅門見。怪其所以而問之言。汝修何福。比丘答言。我無所修。唯於昨日。入僧房中見壁有孔。補治而已。婆羅門歎言。是僧福田。最為深重。能使應死比丘續命延壽。

*   *   *   *   *   *   *

        (四七)〈長者子見佛求長命緣〉

  昔佛在世。於一長者子。年五六歲。相師占之。福德具足。唯有短壽命。將至外道六師所。望求長壽。瞋彼六師都無有能與長壽法。將至佛所。白佛言。此子短壽。唯願世尊與其長壽。佛言。無有是法能與長壽。重白佛言。願示方便。佛時教言。汝到城門下。見人出者。為之作禮。入者亦禮。時。有一鬼神化作婆羅門身。欲來入城。小兒向禮。鬼呪願言。使汝長壽。此鬼乃是殺小兒鬼。但鬼神之法。不得二語。以許長壽。更不得殺。以其如是謙忍恭敬。得延壽命。

*   *   *   *   *   *   *

        (四八)〈長者子客作設會獲現報緣〉

  昔佛在世時。有長者子早喪父母。孤窮伶俜。客作自活。聞有人說忉利天上。極為快樂。又聞他說供養佛僧。必得往生。即問他言。用幾許物。可得供佛及以眾僧。時。人語言用三十兩金。可得作會。便來向市。求客作處。市邊有一大富長者。雇其客作。長者問言。汝今能作何事。答言。是作皆能三年客作。索幾許物。答言。索三十兩金。長者聞其事事皆能。即雇使作。為人端直。金銀銅鐵種種肆上。得利倍常。日月以滿。從彼長者索作價金。長者問言。汝今得金。用作何事。答言。我欲供養佛僧。長者語言。我今佐汝。及以種種瓫器米麵。與汝作食。汝但請佛及以眾僧。即詣僧房。請佛及僧。佛使眾僧皆受其請。佛住自房。眾僧皆受彼長者子請。正值節日。眾人皆送種種飲食。往與眾僧。眾僧食飽。到長者舍。時。長者子手自行食。上座言少著。次第皆言少著。至訖下行。時。長者子啼哭懊惱。辛苦三年。設此飲食。望眾僧食。僧不為食。我求生天。必不得生。往至佛邊。白佛言。眾僧不食我供。而我所願必當不得。佛言。少食以不。答言。皆悉少食。佛言。假使不食。汝願必成。況復少食而不成也。童子歡喜。還來飲食。彼時眾僧食訖即還。時。有五百賈客。入海來還入城。募索飲食。時世飢饉。無有與者。有人語言。彼長者子今日設會。必有飲食。時。長者子聞有賈客。歡喜與食。五百賈客皆得充足。一切將從。悉亦飽滿。最下賈客。解一珠與直萬兩金。最上頭者。解一珠與直十萬兩金。五百賈客。人與一珠。與一銅盔。與此長者子而不敢取。往走問佛。佛言。此是華報。但取無苦。後必生天。不足恐懼。主人長者更無男兒。唯有一女。即與童子。如是家業遂大熾盛。舍衛城中最為第一。長者命終。波斯匿王聞其聰明智見。以其家業悉乞與之。華報如是。其果在後。

*   *   *   *   *   *   *

        (四九)〈弗那施佛鉢食獲現報緣〉

  昔佛在世。有梵志兄弟五人。一名耶奢。二名無垢。三名憍梵波提。四名蘇馱夷。四兄入山學道。得五神通。其最小弟名曰弗那。見佛乞食。盛好白淨飯。滿鉢施佛。爾時。弗那恒以耕種為業。時耕種訖。還歸于家。後於一日。出到田中。見其田中所生苗稼。變成金禾。皆長數尺。收刈已盡。還生如初。國王聞之亦來收刈。不能得盡。如是一切。諸來取者皆不能盡。兄等念言。我弟弗那為得生活。為貧苦耶。尋共來看。見弟福業踰於國王。便語弟言。汝先貧窮。云何卒富。答言。我見瞿曇。施一鉢飯。得如是報。四兄聞已。歡喜踊躍。又語弟言。爾今為我作歡喜團。我等四人。各持一團。供養瞿曇。願求生天。不聽其法不用解脫。於是各擔歡喜團。往至佛所。大兄捉一團著佛鉢中。佛言。諸行無常。第二復以歡喜團著佛鉢中。佛作是語。是生滅法。第三復以歡喜之團著佛鉢裏。佛作是語。生滅滅已。第四復以歡喜之團著佛鉢中。佛作是語。寂滅為樂。即還歸家。至寂靜處。共相問言。汝聞何語。第一兄言。我聞諸行無常。次者復聞是生滅法。又次者聞生滅滅已。第四者聞寂滅為樂。兄弟四人。各思此偈得阿那含。皆來佛所。求為出家。得阿羅漢道。

*   *   *   *   *   *   *

        (五O)〈大愛道施佛金縷織成衣并穿珠師緣〉

  昔佛在世。大愛道為佛作金縷織成衣。齎來上佛。佛即語言。用施眾僧。大愛道言。我以乳餔長養世尊。自作此衣。故來奉佛。必望如來為我受之。云何方言與眾僧也。佛言。欲使姨母得大功德。所以者何。眾僧福田廣大無邊。是故勸爾。若隨我語。已供養佛。時大愛道。即持此衣往到僧中。從上座行。無敢取者。次到彌勒。彌勒受衣。即著入城乞食。彌勒身有三十二相。紫磨金色。既到城裏。眾人競看。無與食者。有一穿珠師。見諸人等無與食者。即前跪請。將至家中。與彌勒食。彌勒食訖。時。穿珠師以一小座。敷彌勒前求欲聽法。彌勒有四辯才力。即便為說種種妙法。時。穿珠師願樂聽聞。無有厭足。先有長者將欲嫁女。雇穿珠師穿一寶珠。與錢十萬。當此之時。彼嫁女家。遣人索珠。時。穿珠師聽法情濃。不暇為穿。即答之言。且可小待須叟之頃。已復來索。乃至三返猶故不得。彼長者瞋。合其珠錢還來奪去。穿珠師婦瞋其夫言。更無業也。須臾穿珠得十萬利。云何聽此道人美說。其夫聞已。意中恨恨。

        爾時。彌勒知其恨恨。即問之言。汝能隨我至寺以不。答言。我能。即隨彌勒往僧坊中。問上座言。有人得金滿十萬斤。何如歡喜聽人說法。憍陳如言。假使有人得金十萬。不如有人以一鉢食施持戒者。況能信心須臾聽法復勝於彼百千萬倍。於是又問第二上座。上座答言。設復有人得十萬車金。亦不如以一鉢之食施持戒者。況復聽法歡喜。經於時節。又復問於第三上座。上座答言。若有人得十萬舍金。亦復不如施持戒人一鉢之食。況復聽法。又問第四上座。上座答言。若其有得十萬國金。亦復不如施持戒人一鉢之食。況復聽法。百千萬倍。如是次問乃至阿那律。阿那律言。有人得滿四天下金。猶故不如施持戒人一鉢之食。況復聽法。彌勒答言。尊者說言有施比丘一鉢之食。乃至勝得滿四天下金。云何如是。尊者答言。以自身為證。憶念往昔九十億劫。有一長者有其二子。一名利吒。二名阿利吒。恒告之言。高者亦墮常者亦盡。夫生有死。合會有離。長者得病。臨命終時。約勅兒子慎莫分居。譬如一絲不能繫象。多集諸絲。象不能絕。兄弟並立。亦如多絲。時。彼長者囑誡子竟。氣絕命終。以父勅故。兄弟共活。極相敬念。後為弟娶婦生活未幾。而此弟婦語其夫言。汝如彼奴。所以者何。錢財用度。應當人客。皆由汝兄汝今唯得衣食而已。非奴如何。數作此語。爾時。夫婦心生變異。求兄分居。兄語弟言。汝不憶父臨終之言。猶不自改。數求分居。兄見弟意。正便與分居。一切所有皆中半分。弟之夫婦年少遊逸。用度奢侈。未經幾時。貧窮困匱。來從兄乞。其兄爾時與錢十萬。得去未久。以復用盡而更來索。如是六返。皆與十萬。至第七返。兄便責數。汝不念父臨終之言。求於分異。不能乃心生活。數來索物。今更與汝十萬之錢。從今已往。不好生活。重復來索更不與汝。得是苦語。夫婦二人用心生活。以漸得富。兄錢財喪失。以漸貧窮。來從弟乞。其弟乃至不讓兄食。而作是言。謂兄常富亦復貧耶。我昔從汝。有所乞索。苦切見責。今日何故。來從我索。兄聞此已。極生憂惱。自作念言。同生兄弟猶尚如此。況於外人。厭惡生死。遂不還家。入山學道。精懃苦行得辟支佛。

        其弟後亦以漸貧窮。遭世飢饉。賣薪自活。時。辟支佛入城乞食。竟無所得。空鉢還出。時賣薪人見辟支佛空鉢出城。即以賣薪所得稗麨。而欲與之。語辟支佛言。尊者能食麤惡食不。答言。不問好惡。趣得支身。時。賣薪人即便授與。辟支佛受而食之。食訖之後。飛騰虛空作十八變。即還所止。時。賣薪人後更取薪。道見一兔。以杖撩之。變成死人。卒起而來抱取薪人項。彼取薪人。種種方便。欲推令去。不能得離。脫衣雇人。使挽却之。亦不得離。展轉至闇。負來向家。既到家中。死人自解墮在於地。作真金人。時。賣薪人。即便截却金人之頭。頭尋還生。却其手脚。手脚還生。須臾之間。金頭金手滿其屋裏。積為大𧂐。隣比告官。此貧窮人。屋裏自然有此金𧂐。王聞遣使往覆撿之。即到屋裏。純見爛臭死人手頭其人自捉金頭。來以上王。便是真金。王大歡喜。此是福人。即封聚落。從是命終生第二天。為天帝釋。下生人中。為轉輪聖王。天王人王。九十一劫不曾斷絕。今最後身。生於釋種。初生之日。四十里中伏藏珍寶。自然踊出。後漸長大。兄釋摩男。父母偏愛。阿那律母欲試諸兒。時遣語無食。阿那律言。但擔無食來。即與空器。時空器中。百味飯食自然盈滿。設以四天下金。用為乳晡。不足一劫。況九十一劫。常受快樂。所以我今得此自然飲食。適由先身施此一鉢之食。今得此報。上至諸佛下至梵天。淨持戒者。皆名持戒。時。穿珠師聞是語已。心大歡喜。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雜寶藏經》

──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

《雜寶藏經》卷第五

        (五一)〈天女本以華鬘供養迦葉佛塔緣〉

  爾時。釋提桓因從佛聞法。得須陀洹。即還天上集諸天眾。讚佛法僧。時。有天女頭戴華鬘。華鬘光明甚大晃曜。共諸天眾來集善法堂上。諸天之眾見是天女。生希有心。釋提桓因即便說偈。問天女言。

         汝作何福業  身如融真金  光色如蓮花  而有大威德  

        身出妙光明  面若開敷華  金色晃然照  以何業行得  

        願為我說之

        爾時。天女說偈答言。

        我昔以華鬘  奉迦葉佛塔  今生於天上 獲是勝功德  

        生在於天中  報得金色身

  釋提桓因重復說偈而讚嘆言

        甚奇功德田  耘除諸穢惡  如是少種子 得天勝果報  

        誰當不供養  恭敬真金聚 誰不供養佛  上妙功德田  

        其目甚脩廣 猶如青蓮花  汝能興供養  無上第一尊 

        作少功德業  而獲如此容

  爾時。天女即從天下執持華蓋。來至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而還天上。諸比丘等怪其所以。即問佛言。世尊。今此天女作何功德。獲此天身。端政殊特。佛言。往古之時。以種種華鬘供養迦葉佛塔。以是因緣今獲此果。

*   *   *   *   *   *   *

         (五二)〈天女本以蓮華供養迦葉佛塔緣〉

  爾時。復有一天女。頭上華鬘光明晃曜。共諸天眾來集善法堂上。時。諸天眾見是天女。生希有心。時。天帝釋以偈問曰。

        汝昔作何福  身如真金聚  光色如蓮花  而有大威德  

        身出微妙光  面如開敷花 光明甚煒煒  以何業行得  

        唯願為我說

  天女即便說偈答言。

        我昔以蓮花  供養迦葉塔  今日值世尊  得是勝功德  

        生處於天上  得是金色報

  釋提桓因重以偈讚。

        甚奇功德田  滅除諸穢惡  殖因者甚少  獲得勝果報 

        誰不樂供養  恭敬真金聚  誰不供養佛  上妙勝福田 

        目廣脩而長  其喻青蓮華  汝昔能興供  第一最勝尊 

        作妙福德業  獲得如此報

  爾時。天女即從天下執持華蓋。來到佛所。聽佛說法。得法眼淨。還於天上。時。諸比丘即問佛言。此女往昔作何行業。得報如是。佛言。過去之時。以妙蓮華供養迦葉佛塔。故獲勝果。今見道跡也。

*   *   *   *   *   *   *

        (五三)〈天女受持八戒齋生天緣〉

  爾時。復有一天女。受持八齋生於天上。得端政報。光顏威相。與眾超異。時。共諸天集善法堂上。諸天見已生希有心。釋提桓因以偈而問。

        汝昔作何業  身如真金山  光顏甚煒煒  色如淨蓮花 

        得是勝威德  身出大妙光  以何業行獲  願為我說之

  天女爾時說偈答言

        昔於迦葉佛  受持八戒齋  今得生天中  獲是端政報

  釋提桓因重以偈讚。

        奇哉功德田  能生勝妙報  昔少修微因  而得生天上 

        如此勝福聚  誰當不供養  如是最勝尊  誰當不恭敬 

        諸有聞是者  宜應大歡喜  欲求生天者  應當持淨戒

  爾時。此天持好華蓋。來至佛所。佛為說法。得見諦道。時。諸比丘即問佛言。此天往昔作何福業。得生天中而獲聖果。佛言。昔為人時。於迦葉佛所受持八齋。由是善行生於天上而見道迹。

*   *   *   *   *   *   *

        (五四)〈天女本以然燈供養生天緣〉

  爾時。王舍城頻婆娑羅王。於佛法中得道。獲不壞信。常以燈明供養於佛。後提婆達多與阿闍世王作惡知識。欲害佛法。是以。國土怖畏。不復然燈供養。有一女人以習常故。於僧自恣日。佛經行道頭。然燈供養。阿闍世王聞極大瞋恚。即以劍輪斬腰而殺。命終得生三十三天摩尼焰宮殿中。乘此宮殿至善法堂。帝釋以偈問曰。

        汝昔作何業  身如聚真金  而有大威德  容貌甚光明 

  天女即時以偈答言。

        三界之真濟  三有之大燈  至心眼觀佛  相好莊嚴身 

        法中之最勝  為之然明燈  燈然以滅闇  佛燈滅眾惡 

        見燈如日光  真實生信心  覩燈明熾盛  歡喜而禮佛

  說此偈已。來至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即還天上。比丘問佛。以何因緣生於天宮。佛言。昔在人間。於僧自恣日。佛經行道頭然燈供養。阿闍世王斬其腰殺。以是善因。命終之後得生天中。重於我邊聞法信解。得須陀洹道。

*   *   *   *   *   *   *

         (五五)〈天女本以乘車見佛歡喜避道緣〉

  爾時。佛在舍衛國。入城乞食。有一童女乘車遊戲。欲向園中。道逢如來。廻車避道。生歡喜心。其後命終生三十三天。往集善法堂。釋提桓因以偈問言。

        汝昔作何行  身色如真金  光顏甚煒煒  猶若優鉢羅 

        得是勝威德  而生於天中  願今為我說  何由而得之

  天女即時以偈答曰。

        我見佛入城  廻車而避道  歡喜生敬信  命終得生天

  說此偈已。來向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即還天宮。比丘問言。以何業緣生此天中。佛言。昔於人間迴車避我。今得生天。重於我所。聞法信受證須陀洹果。

*   *   *   *   *   *   *

        (五六)〈天女本以華散佛化成華蓋緣〉

  爾時。舍衛國有一女子。於節日中採阿恕伽華。還入城來。遇值佛出。即以此華散於佛上。化成華蓋。歡喜踊躍。生敬信心。於是命終生於三十三天。即乘宮殿至善法堂。帝釋以偈問言。

        汝昔作何業  得來生天中  身如真金色  威德甚光明 

        以何業行獲  願為我說之

  天女即以偈答言。

        昔於閻浮提  取阿恕伽花  還值於如來  即以供養佛 

        歡喜生敬重  命終得生天 

  說是偈已。來向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便還天上。比丘問言。此天女者以何因緣。得受天身。佛言。昔在人中。出城取阿恕伽花。還來值我。即以華供養。發歡喜心。乘此善業命終生天。重於我所聞法得悟。證須陀洹。

*   *   *   *   *   *   *

        (五七)〈舍利弗摩提供養佛塔緣〉

  頻婆娑羅王已得見諦。數至佛所禮拜問訊。時。宮中婦女不得日日來到佛邊。王以佛髮宮中起塔。宮中之人經常供養。頻婆娑羅王崩。提婆達多共阿闍世王。同情相厚。生誹謗心。不聽宮中供養此塔。有一宮人名舍利弗摩提。以僧自恣日。憶本所習。即以香花供養此塔。時。阿闍世王嫌其供養佛塔。用鑽鑽殺。命終得生三十三天。乘天宮殿集善法堂。帝釋以偈而問。

        汝昔作何福  而得生天中  威德甚光明  猶如真金色 

        作何業行獲  願為我說之

  天女以偈而答之曰。

        我昔在人中  歡喜恭敬心  以諸好香華  供養於佛塔 

        而為阿闍世  以鑽鑽殺我  命終得生天  受此極快樂

  說是偈已。來向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即還天宮。比丘問言。以何因緣生此天中。佛言。本於人間。曾以華香供養佛塔。由是善業。今得天身。重從我所聞法而悟。證須陀洹。

*   *   *   *   *   *   *

        (五八)〈長者夫婦造作浮圖生天緣〉

  舍衛國有一長者。作浮圖僧坊。長者得病。命終生三十三天。婦追憶夫。愁憂苦惱。以追憶故。修治浮圖及與僧坊。如夫在時。夫在天上自觀察言。我以何緣生此天上。知以造作塔寺功德。是故得來。自見定是天身。心生歡喜。常念塔寺。以天眼觀所作塔寺。今誰料理。即見其婦。晝夜憶夫憂愁苦惱。以其夫故。修治塔寺夫作念言。我婦於我大有功德。我今應當往至其所。問訊安慰。從天上沒。即到婦邊而語之言。汝大憂愁。念於我也。婦言。汝為是誰。勸諫於我。答言。我是汝夫。以作僧坊塔寺因緣。得生天上三十三天。見汝精懃修治塔寺。故來汝所。婦言。來前與我交會。夫言。人身臭穢不復可近。欲為我妻者。但懃供養佛及比丘僧。命終之後。生我天宮。以汝為妻。婦用夫語。供養佛僧。作眾功德。發願生天。其後命終即生彼天宮。夫婦相將。共至佛邊。佛為說法。得須陀洹。諸比丘等驚怪所以。便問何業緣故。得生此天。佛言。昔在人中。作浮圖僧坊。供養佛僧。由是功德今得生天。

*   *   *   *   *   *   *

        (五九)〈長者夫婦信敬禮佛生天緣〉

  王舍城中有一長者。日日往至佛所。其婦生疑而作念言。將不與他私通。日日恒去。便問夫言。日日恒向何處來還。夫答婦言。佛邊去來。問言。佛為好醜能勝汝也。而恒至邊。夫即為婦嘆說佛之種種功德。爾時。其婦聞佛功德。心生歡喜。即乘車往。既至佛所。爾時。佛邊有諸王大臣。逼塞左右。不能得前。遙為佛作禮即還入城。其後捨壽生三十三天。便自念言。得佛恩重。一禮功德使我生天。即從天下往至佛邊。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比丘問言。以何因緣得生此天。佛言。昔在人中為我作禮。以一禮功德。命終生天。

*   *   *   *   *   *   *

        (六O)〈外道婆羅門女學佛弟子作齋生天緣〉

  爾時。舍衛國有佛諸弟子。女人作邑會。數數往至佛邊。徒伴之中有一婆羅門女。邪見不信。不曾受齋持戒。見諸女人共聚齋食。問言。汝等今作何等吉會。與汝親厚而不命我。諸女答言。我等作齋。婆羅門女言。今非月六日又非十二日。為誰法作齋。諸女言。我作佛齋。婆羅門女言。汝作佛齋。得何功德。答言。得生天解脫婆羅門女。貪飲食故。受水作齋食。後與好美漿。婆羅門齋法。不飲不食。佛齋之法。食好食飲美漿。此齋甚易。生信樂歡喜。却後壽盡得生天上。來向佛邊。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比丘問言。以何因緣生於天中。佛言。昔在人間。見諸女等聚集作齋。隨喜作齋。由是善業得來生天。

*   *   *   *   *   *   *

        (六一)〈貧女人以㲲施須達生天緣〉

  爾時。須達長者作是思惟。生我家者。命終之後無墮惡道。何以故。我盡教以淨法故。貧窮困苦。信與不信。我今亦當教以善法。使供養佛僧。於是具以上事。啟波斯匿王。王便擊鼓鳴鈴。却後七日。須達長者。欲勸化乞索供養三寶。一切人民各各隨喜。多少布施。至七日頭。須達長者。從諸人等勸化乞索。有一貧女。辛苦求價唯得一㲲。以覆身體。見須達乞即便施與。須達得已。奇其所能。便以錢財穀帛衣食。恣意所欲供給。貧女其後壽盡命終。生於天上。來至佛邊。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比丘問言。今此天女。以何因緣生於天上。佛言。昔在人中。值須達長者教化乞索。心生歡喜。即以所著白 布施須達。由是善業得生天上。重於我邊。聞法信解。獲須陀洹。

*   *   *   *   *   *   *

        (六二)〈長者女不信三寶父以金錢雇令受持五戒生天緣〉

  爾時。舍衛國中有一長者。名曰弗奢。生二女子。一者出家。精進用行得阿羅漢。一者邪見。誹謗不信。父時語此不信之女。汝今歸依於佛。我當雇汝千枚金錢。乃至歸依法僧。受持五戒。當與八千金錢。於是便受五戒。不久之頃。命終生天。來向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比丘問言。此天女者以何業行。得生於天。佛言。本於人間。貪父金錢歸於三寶。受持五戒。由是因緣今得生天。重於我所。聞法得道。

*   *   *   *   *   *   *

        (六三)〈女因掃地見佛生歡喜生天緣〉

  南天竺法。家有童女必使早起。淨掃庭中門戶左右。有長者女。早起掃地。會值如來於門前過。見生歡喜。注意看佛。壽命短促即終生天。夫生天者。法有三念。自思惟言。本是何身。自知人身。今生何處定知是天。昔作何業來生於此。知由見佛歡喜善業。得此果報。感佛重恩。來供養佛。佛為說法。得須陀洹。諸比丘言。以何因緣。令此女人生天得道。佛言。昔在人中。早起掃地。值佛過門。見生喜心。由是善業生於天上。又於我所。聞法證道。

*   *   *   *   *   *   *

        (六四)〈長者造舍請佛供養以舍布施生天緣〉

  王舍城有大長者。新造屋舍。請佛供養。即以布施而白佛言。世尊。自今已後。入城之時洗手洗鉢。恒常來此。其後壽盡生於天上。乘天宮殿。來詣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比丘白言。以何因緣得生於天。佛言。昔在人中。造新屋舍請佛布施。由是善業上生天宮。遂於我邊。聞法得道。

*   *   *   *   *   *   *

        (六五)〈婦以甘蔗施羅漢生天緣〉

  昔舍衛國。有羅漢比丘入城乞食。次到壓甘蔗家。其家兒婦。以一麤大甘蔗著比丘鉢中。姑見瞋之。便捉杖打遇著腰脈。即時命終得生忉利天。而作女身。所處宮殿純是甘蔗。諸天之眾集善法堂。時。彼天女亦集此堂。帝釋以偈而問言。

        汝昔作何業  而得妙色身  光明色無比  猶如鎔金聚

  天女以偈答言。

        我昔在人中  以少甘蔗施  今得大果報  於諸天眾中  

        光明甚暉赫

*   *   *   *   *   *   *

        (六六)〈女人以香塗佛足生天緣〉

  昔舍衛城中有一女人。坐地磨香。值佛入城。女見佛身。生歡喜心。以所磨香塗佛脚上。其後命終得生天中。身香遠聞徹四千里。便往集於善法堂上。帝釋以偈而問言。

        汝昔作何福  身出微妙香  生在於天中  光色如鎔金

  天女即以偈答言。

        我以上妙香  供養最勝尊  得無等威德  生三十三天 

        而受大快樂  身出眾妙香  聞於百由旬  諸得聞香者 

        悉得大利益

  即時。天女向世尊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道。而還天上。諸比丘問言。昔作何福得生天中。身若此香。佛言由此天女。昔在人間。以香塗我足。以是因緣。命終生天受此果報。

*   *   *   *   *   *   *

        (六七)〈須達長者婢歸依三寶生天緣〉

  爾時。舍衛國須達長者。以十萬兩金雇人使歸依佛。時。有一婢聞長者語。即歸依佛。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於是往集善法堂上。帝釋以偈而問言。

        汝宿有何福  得生於天中  光明色微妙  今為我說之

  天女以偈答言。

        三界之堅勝  能拔生死苦  三界之真濟  斷除三垢結 

        我昔歸依佛  并及於法僧  以是因緣故  而獲此果報

  說是偈已。來至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道。比丘問言。以何業緣受是果報。佛言。昔於人中歸依佛故。今得生天。值我說法。得須陀洹。

*   *   *   *   *   *   *

        (六八)〈貧女從佛乞食生天緣〉

  昔舍衛國城中。有一女人貧窮困苦。常於道頭乞索自活。轉轉經久。一切人民無看視者。佛遇行見。往到其所。從佛乞食。憐愍貧女困餓欲死。即勅阿難。使與其食。時。此貧女得食歡喜。後便命終。生於天上。感佛往恩。來供養佛。佛為說法。得須陀洹。諸比丘問佛言。今此天女。以何因緣得生天上。佛言。此天女者。昔在人間困餓垂死。佛使阿難與食。既得食已。心生歡喜。乘是善根。命終生此天宮。重於我所。聞法得道。

*   *   *   *   *   *   *

        (六九)〈長者婢為主送食值佛即施獲報生天緣〉

  舍衛國中有長者子。共諸長者子遊戲園中。欲去之時。語其家內。為我送食。其家於後遣婢送食。婢到門外。遇見於佛。即以其食供養如來。還復歸家。取食更送。亦於路中見舍利弗目犍連等。即復與之。第三取食與長者子。長者子食竟。自來還歸。語其婦言。今日送食何為極晚。婦答之言。今日三過為君送食。何故遲晚。便喚婢問。汝朝三過取食與誰。婢時答言。第一送食。值佛即施。第二送食。見舍利弗目連等。復以與之。第三取食。始與大家。大家聞已極大瞋恚。以杖而打。即時命終。生於天上。初生天時具作三念。一者自念。我今生在何處。自知生天。二者自念。從何處終而來生天。知從人道中生於天上。三者自念。乘何等業緣而得生天。知由施食獲此果報。便來佛所。供養恭敬。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比丘問佛。今此天女。以何因緣生於天上。佛言。本於人中作長者婢。為長者子送食。值佛如來。即以施佛。大家瞋恚以杖打殺。乘是業緣。命終生天。又於我所。聞法證道。

*   *   *   *   *   *   *

        (七O)〈長者為佛造講堂獲報生天緣〉

  爾時。王舍城頻婆娑羅王。為佛造作浮圖僧房。有一長者。亦欲為佛作好房屋。不能得地。便於如來經行之處。造一講堂。堂開四門。後時命終生於天上。乘天宮殿。來供養佛。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比丘問言。今此天子。以何業緣得生天宮。佛言。本在人中。造佛講堂。由是善因命終生天。來至我所感恩供養。重聞說法。獲須陀洹。

*   *   *   *   *   *   *

        (七一)〈長者見王造塔亦復造塔獲報生天緣〉

  爾時。耆闍崛山南天竺有一長者。見頻婆娑羅王為佛作好浮圖僧坊。亦請如來。為造浮圖僧房住處。其後命終生於天上。來至佛所。報恩供養。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比丘問言。此天子往日。以何因緣得生天宮。佛言。昔在人中。見王起塔心生隨喜。便請如來造立浮圖。由此善業。得生天上。又於我所聞法信悟。證須陀洹。

*   *   *   *   *   *   *

        (七二)〈賈客造舍供養佛獲報生天緣〉

  爾時。舍衛國有一賈客。遠行商賈。身死不還。母養其子。其子長大。復欲遠去。祖母語言。汝父遠去身死不還。汝莫遠去。當於近處。在市坐肆。即奉其勅。便於市中作於估肆。而作念言。此城人民悉皆請佛。我今新造舍已。亦當請於如來。便往請佛。佛來至已。而白佛言。我以此舍供養如來。自今已後。入城之時。洗手洗鉢。恒向我舍。其後命終。便生天上。來至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比丘問言。此天昔日。以何業因緣得生天上。佛言。本為人時。新作肆舍。請佛著中。乘此善業今生於天。又於我所聞法獲報。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雜寶藏經》

──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

《雜寶藏經》卷第六

        (七三)〈帝釋問事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王舍城南。有婆羅門聚落。名庵婆羅林。此聚落北毘提醯山石窟之中。爾時。帝釋聞佛在彼。即告槃闍識企犍闥婆王子言。摩竭提國婆羅門聚落。名庵婆羅林。此聚落北有毘提醯山。世尊在中。今與汝等可共詣彼。槃闍識企犍闥婆王子答言。唯然。此事最善。歡喜樂聞。即挾琉璃琴。從於帝釋往於佛所。爾時。諸天聞帝釋共犍闥婆王子等欲往佛所。各自莊嚴。隨從帝釋於天上沒。即至毘提醯山。爾時。山中光明照曜。近彼仙人皆謂火光。帝釋即告犍闥婆王子言。此處清淨遠離諸惡。阿練若處安隱坐禪。當今佛邊多饒尊勝。諸天側塞滿其左右。我等今者。云何而得奉見世尊。帝釋即告犍闥婆王子。汝可為我往向佛所通我等意。欲得覲問。犍闥婆王子受教即往。不遠不近。瞻仰尊顏。援琴而彈使佛得聞。作偈頌曰。

        欲心生戀著  如象沒淤泥  亦如象醉狂  非鉤之所制 

        譬如阿羅漢  戀慕於妙法  亦如我貪色  恭敬禮其父 

        由生貴勝處  情倍生愛樂

        極能生長我之愛  如似熱汗遇涼風  亦如極渴得冷飲  汝之容體甚可嬉 

        猶如羅漢愛樂法  亦如病者得好藥  如彼飢者得美食  疾以清涼滅我熱 

        今我貪尚欲馳奔  如捉我心不得去

  佛言。善哉。般闍識企。今作此聲。絃管相諧。汝於近遠而造歌頌。即白佛言。我於往時遇一賢女。名修利婆折斯。是犍闥婆王珍浮樓女。摩多羅天子名識騫稚。先求彼女。我時悅愛。即於其所而說斯偈。我今佛前重說本偈。帝釋念言。佛以從定覺。今與般闍識企言說。帝釋復語企言。汝今稱我名。頂禮佛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飲食調適。氣力安樂。無諸惡不。安樂住不。即報言諾。受帝釋教。重詣佛所稱帝釋名。即禮佛足。以帝釋語問訊世尊。佛言。帝釋及諸天皆安樂不。重白佛言。世尊。帝釋及三十三天。欲得見佛。聽來見不。佛言。今正是時。帝釋及三十三天聞佛教已。即至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當何處坐。佛言。坐此座上。白佛言。此窟極小天眾極多。作是語已。見石窟廣博。佛威神力多所容受。        帝釋即禮佛足。在前而坐。白佛言。我於長夜常欲見佛。欲得聞法。我於往時。佛在舍衛國入火光三昧。當於爾時。有毘沙門侍女名步闍拔提。步闍拔提合掌向佛。我時語彼毘沙門侍女言。佛今在定。我不敢亂。為我頂禮世尊之足。稱我問訊。彼女以帝釋語。禮拜問訊。佛語帝釋言。我於爾時聞汝輩聲。不久從定而起。帝釋白佛言。我昔從宿舊所聞。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出現世間。諸天眾增長。阿須倫眾減少。今日我親自生天。諸天眾增長。阿須倫減少。我今見佛弟子得生天上者。三事勝於諸天。壽命勝。光色勝。名勝。時。具毘耶寶女生忉利天。先是佛弟子。為帝釋作子。名渠或天子。復有三比丘。於佛前修行梵行。心未離欲。身壞命終。生[卓+乚]闥婆家。日日三時。為諸天作使。渠或天子見是三人而作給使。即言。我心不憘不忍。我昔先在於人中時。而彼三人恒至我家受我供養。今日為諸天給使。我不忍見。此三天者。本是佛之聲聞弟子。我本為人時。受我恭敬供養飲食衣服。今日下賤。汝等從佛口聞法。為佛所開解。云何生此鄙陋之處。我先奉事供養於汝。而我從佛聞法修施。我信因緣。故今為帝釋子。有大威德。勢力自在。諸天皆名我為渠或。汝得佛勝法。云何不能懃心修行。生此賤處。我今不忍見此惡事。如是之事我不喜見。云何同一法中。生此下賤。是佛弟子所不應生處。渠或天子作是譏論。此三人等深自慚愧。生厭惡心。合掌語渠或言。如天子所說。實是我過。今當除斷如此欲惡。即懃精進。修於定慧。三人念瞿曇之法。見欲過患。即斷慾結。譬如大象絕於羈靽。斷其貪慾。亦復如是。

        帝釋并一商那天及餘諸天眾。護世四天王。皆來就此座。此三斷慾者。即於諸天前飛騰虛空中。帝釋白佛言。此三人為得何法。能作此種種神變。來見世尊。欲問彼所得。佛言。此三人既捨彼處。得生於梵世。唯願世尊為我說彼生梵天法。善哉。賢帝釋。分別問所疑。時。佛作是念。帝釋無諂偽。真實問所疑。不為惱亂我。若汝之所問。我當分別說。

        帝釋問。是何結使。能繫縛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摩睺羅伽。佛時答曰。貪嫉二結使繫縛人天阿修羅乾闥婆等。并與一切類。皆為貪嫉自縛。此事實爾。天中天。貪嫉因緣能縛一切。我今從佛聞解此義。疑網即除。深生歡喜。更問餘義。貪嫉因何而生。何因何緣得生貪嫉。何因緣生何因緣滅。憍尸迦。貪嫉因憎愛生。憎愛為緣。有憎愛必有貪嫉。無憎愛貪嫉則滅。實爾。天中天。我今從佛聞解此義。疑網即除。深生歡喜。更問餘義。愛憎何因緣生何因緣滅。答言。愛憎從慾而生。無慾則滅。實爾。天中天。我從佛聞信解此義。疑網即除。深生歡喜。更問餘義。欲從何因生。何緣增長云何得滅。佛言。欲因覺生。緣覺觀增長。有覺觀則有慾。無覺觀欲則滅。實爾。天中天。我今從佛聞解此義。疑網即除。深生歡喜。更問餘義。覺觀因何而生。何緣增長云何而滅。覺觀從調戲生。緣調戲增長。無調戲覺觀則滅。實爾。天中天。我今從佛聞解此義。疑網即除。深生歡喜。更問餘義。調戲因何生長。云何而滅調戲。佛告憍尸迦。欲滅調戲。當修八正道。正見。正業。正語。正命。正方便。正思惟。正念。正定。帝釋聞已。白佛言。實爾。天中天。調戲實由八正道而滅。我今從佛得聞此義。疑網即除。帝釋歡喜。復問餘義。欲滅調戲。能修八正道。此八正道。比丘復因何法而得增長。佛言。復有三法。一者欲。二者正懃。三者多習攝心。帝釋言。實爾。天中天。我等聞此義。疑網即除。比丘能修行正道分。實自因此三事增長。聞已歡喜。

        帝釋復問。比丘欲滅調戲。當學幾法。佛言。當學三法。當學增盛戒心。當學增盛定心。當學增盛智慧心。帝釋聞已。實爾。天中天。我聞此義。疑網得除。踊躍歡喜。復問餘義。欲滅調戲。當解幾義。我聞佛言。當解六義。一眼識色。二耳識聲。三鼻識香。四舌識味。五身識細滑。六意識諸法。帝釋聞已。實爾。天中天。我聞此義疑網得除。歡喜踊躍。復問餘義。一切眾生。皆同一貪一欲一向一趣。佛言。帝釋。一切眾生。亦不一貪一欲一向一趣。眾生無量。世界無量。意欲趣向。殊別不同。各執所見。帝釋聞已。實爾。天中天。我聞此義。疑網得除。歡喜踊躍。更問餘義。一切沙門婆羅門。盡得一究竟。不得一無垢。不得一究竟梵行不。佛言。一切沙門婆羅門。不能盡得一究竟一無垢。亦不得一究竟梵行。若有沙門婆羅門。得無上斷滅愛結解脫。得政解脫者。此乃盡得一究竟一無垢一究竟梵行。如佛所說。無上斷滅愛結解脫。得正解脫者。此乃盡得一究竟一無垢一究竟梵行。今從佛聞便解此義。得了此法。得度疑彼岸。得拔諸見毒箭。已除我見。心不退轉。

        說是經時。帝釋及八萬四千諸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佛言。憍尸迦。汝頗曾以此問。問沙門婆羅門不。世尊。我憶昔時。曾共諸天。集善法堂。問於諸天。有佛出世未。諸天各言。未有佛出。諸天聞佛未出於世。各自罷散。諸大威德天。福盡命終。我時恐怖。見有沙門婆羅門在閑靜處。便到其所。彼沙門婆羅門問我是誰。我言。是帝釋。我不禮彼。彼逆禮我。我亦未問彼。彼問於我。知其無智。是故。我不歸依於彼。我今從此歸依於佛。為佛弟子即說偈言。

        我先常懷疑  意想不滿足  長夜求智者  分別如是疑 

        推覔於如來  見諸閑靜處  沙門婆羅門  意謂是世尊 

        即往到其所  禮敬而問訊  我作是問言  云何修正道 

        彼諸沙門等  不解道非道  我今覩世尊  疑網悉皆斷 

        今日便有佛  世間大論師  破壞降魔怨  盡煩惱最勝 

        世尊出於世  希有無與等  於諸天梵眾  無有如佛者

  世尊。我得須陀洹。婆伽婆。我得須陀洹。世尊告言。善哉善哉。憍尸迦。若汝不放逸。當得斯陀含。佛語帝釋。汝於何處得是不壞信。帝釋白言。我於是處世尊邊得。我即於此更得天壽命。唯願覺了憶持此事。帝釋言。世尊。我今作是念。得生人中豪貴之處。眾事備足。即於其中。捨俗出家趣向聖道。若得涅槃。甚為大好。若不得者。生淨居天。

        爾時。帝釋集諸天眾。尋即告言。我於三時供養梵天。自今已後。止不為此。當於三時供養世尊。爾時。帝釋告般闍識企乾闥婆子言。汝今於我其恩甚重。汝能覺悟佛世尊故。使我得見聞於深法。我還天上。當以珍浮樓女賢修利婆折斯。為汝作妻。復當使卿代其父處。作乾闥婆王。

        爾時。帝釋將諸天眾。遶佛三匝。却行而去。至於靜處。皆三稱言南無佛陀。便還天上。帝釋去不久。梵天王作是念言。帝釋已去。我今當往至佛所。如似壯士屈申臂頃。即至佛所。禮佛足已。在一面坐。梵天光明遍照毘提醯山。爾時。梵天即說偈言。

        多所利益  顯現此義  舍脂彼地  磨伽婆  周匝皆賢  能作問難  娑婆

  重說帝釋所問。即還天上。佛於晨朝告諸比丘言。梵天王昨日來至我所。說上偈已。即還天上。佛說是語已。諸比丘歡喜。敬禮佛足而去。

*   *   *   *   *   *   *

        (七四)〈度阿若憍陳如等說往日緣〉

  佛在王舍城。說法度阿若憍陳如。釋提桓因頻婆莎羅王。各將八萬四千眾。而悉得道。諸比丘疑怪。各有爾許人。拔三惡道。佛言。非但今日。於往昔時。亦曾濟拔。諸比丘言。過去濟拔。其事云何。佛言。過去世時。有諸商賈人入海採寶。還來中路。於大曠野值一蟒蛇。其身舉高六拘樓舍。遶諸商賈。四邊周匝。無出入處。時。諸商人極懷驚怖。各皆唱言。天神地神。有慈悲者。拔濟我等。時。有白象共師子為伴。師子跳往壞蟒蛇腦。令諸商人得脫大難。爾時。蟒蛇便以口中毒氣。害於師子及以白象。命猶未斷。賈客語言。汝濟拔我。欲求何願。答言。唯求作佛度一切人。諸商人言。汝若得佛。願我等輩。最在初會聞法得道。師子白象即便命終。商人燒之。以骨起塔。佛言。欲知爾時師子者。我身是也。爾時白象者。舍利弗是也。爾時商主。憍陳如帝釋頻婆莎羅王是。爾時諸商眾者。今得道諸天人是也。

*   *   *   *   *   *   *

        (七五)〈差摩子患目歸依三寶得眼淨緣〉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釋氏園。爾時。車頭城中有釋種。名曰差摩。淨信於佛。淨信於法。淨信於僧。歸依於佛。歸依於法。歸依於僧。一向於佛。一向於法。一向於僧。於佛無疑。於法無疑。於僧無疑。於苦諦無疑。於集諦無疑。於滅諦無疑。於道諦無疑。以得見諦。獲得道果。如須陀洹所知見事。悉得知見。於三菩提。不過期限。必定得之。

        差摩釋子以患眼故。有種種色。不得見之。差摩釋子即念世尊。南無與眼者。南無與明者。南無除闇者。南無執炬者。南無婆伽婆。南無善逝。佛以淨天耳過於人耳。聞其音聲。語阿難言。汝去今以章句。擁護差摩釋。為作救作守作牧。滅除災患。為四眾作利作益作安樂住。爾時。世尊為差摩釋說淨眼修多羅。多折他施利彌利棄利醯醯多。以此淨眼呪。使差摩釋眼得清淨。眼瞙得除。若是風翳若是熱翳。若是冷翳若是等分翳。莫燒莫煮。莫腫莫痛。莫痒莫流淚。戒實苦行實。仙實天實。藥實呪句實。因緣實苦實。習實滅實道實。阿羅漢實辟支佛實。菩薩實。如是稱差摩釋名。餘人亦如是稱名。便得眼淨。得眼淨已。使闇除使瞙除。若是風翳若熱翳。若是冷翳若等分翳。莫燒莫煮。莫腫莫痛。莫痒莫流淚。阿難。如是章句。如是六佛世尊。我今第七。亦作是說。四天王亦說是呪。帝釋亦說。梵王并諸梵眾亦隨歡喜。阿難。我不見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門眾。若婆羅門眾。若人若天。三說是章句。若翳若闇。若膜若腫。若眼青若眼中瑕出。若是天作若是龍作。若夜叉作若阿修羅作。若究槃茶作或餓鬼作。或毘舍作或毒所作。或惡呪作或蠱道作。或毘陀羅呪作。或是惡星作。或諸宿作。阿難。即到為差摩釋。三說是呪眼淨如本。得見諸色。以此呪隨稱人名字。如差摩釋。皆得除闇除膜風熱冷及等分。莫燒莫煮莫腫莫痛莫痒莫流淚。南無婆伽婆。南無多陀阿伽陀阿羅呵三藐三佛陀。菩薩以此神呪章句。一切皆得吉成。諸梵隨喜娑呵。

*   *   *   *   *   *   *

        (七六)〈七種施因緣〉

  佛說有七種施。不損財物。獲大果報。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視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不以惡眼。名為眼施。捨身受身。得清淨眼。未來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報。二和顏悅色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不顰蹙惡色。捨身受身得端正色。未來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報。三名言辭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出柔軟語。非麤惡言。捨身受身。得言語辯了。所可言說為人信受。未來成佛。得四辯才。是名第三果報。四名身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起迎禮拜。是名身施。捨身受身得端政身。長大之身人所敬身。未來成佛。身如尼拘陀樹。無見頂者。是名第四果報。五名心施。雖以上事供養。心不和善。不名為施。善心和善。深生供養。是名心施。捨身受身。得明了心。不癡狂心。未來成佛。得一切種智心。是名心施第五果報。六名床座施。若見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為敷床座令坐。乃至自以已所自坐。請使令坐。捨身受身。常得尊貴七寶床座。未來成佛。得師子法座。是名第六果報。七名房舍施。前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使屋舍之中得行來坐臥。即名房舍施。捨身受身。得自然宮殿舍宅。未來成佛。得諸禪屋宅。是名第七果報。是名七施。雖不損財物。獲大果報。

*   *   *   *   *   *   *

        (七七)〈迦步王國天旱浴佛得雨緣〉

  若種少善於良福田。後必獲報。如往古昔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爾時有王。名曰迦步。統領閻浮提內八萬四千國土。王有二萬夫人。然無子息。禱祀神祇。經歷多年。最大夫人。而生太子。字曰栴檀。為轉輪王。領四天下。厭惡出家。得成正覺。時彼國中。諸相師等咸言。大旱應十二年。作何方計。攘却此災。尋共議言。我等今者。應造金 。置于市上。盛滿香水。以用浴佛。分布香水。而起塔廟。可得除災。即請如來。香水澡浴。分取世尊洗浴之餘。作八萬四千寶瓶。分與八萬四千諸國。仰造塔廟。供養作福。以造塔廟作福因緣。天即大雨。五穀豐熟。人民安樂。時有一人。見是塔廟。心生歡喜。即以一把華。散于塔上。獲大善報。佛言。我以佛眼。觀彼久遠。栴檀如來。香水塔廟。受彼化者。皆久成佛。入於涅槃。一把華施者。我身是也。以我往日有是因緣。今於末後。自致成佛。是故行者。應當懃心作諸功德。莫於小善生下劣想。

*   *   *   *   *   *   *

        (七八)〈長者請舍利弗摩訶羅緣〉

  昔舍衛城中有大長者。其家巨富。財寶無量。常於僧次而請沙門就家供養。爾時。僧次次舍利弗及摩訶羅。至長者家。長者見已。甚大歡喜。當于時日。入海估客大獲珍寶。安隱歸家。時。彼國王分賜聚落。封與長者。其妻懷妊。復生男兒。諸歡慶事同時集會。舍利弗等既入其家。受長者供。飯食已訖。長者行水。在尊者前敷小床座。舍利弗呪願而言。今日良時得好報。財利樂事一切集。踊躍歡喜心悅樂。信心踊發念十力。如似今日後常然。長者爾時聞呪願已。心大歡喜。即以上妙好㲲二張施舍利弗。然摩訶羅獨不施與。時。摩訶羅還寺惆悵。作是念言。今舍利弗所以得者。正由呪願適長者意。故獲是施。我今應當求是呪願。即語舍利弗言。向者呪願。願授與我。即答之言。此呪願者不可常用。有可用時。有不可用時。摩訶羅慇懃求請。願必授我。舍利弗不免其意。即授呪願。既蒙教授。尋即讀誦。極令通利。作是思惟。我當何時。次第及我得為上座。用此呪願。

        時。因僧次到長者家。得作上座。時。彼長者估客入海。亡失珍寶。長者之婦遭羅官事。兒復死喪。而摩訶羅說本呪願。言後常然。爾時。長者既聞是語。心懷忿恚。尋即駈打推令出門。被瞋打已。情甚懊惱。即入王田胡麻地中。蹋踐胡麻。苗稼摧折。守胡麻者瞋其如是。復加鞭打。極令勞辱。時。摩訶羅重被打已。過問打者言。我有何見打乃爾。時。守麻者具說踐蹋胡麻之狀示其道處。涉路前進。未經幾里。值他刈麥。積而為𧂐。時。彼俗法。遶𧂐右旋。施設飲食。以求豐壤。若左旋者。以為不吉。時。摩訶羅遶𧂐左旋。麥主忿之。復加打棒。時。摩訶羅復問之言。我有何罪。橫加打棒。麥主答言。汝遶麥𧂐。何不右旋。呪言多入。違我法故。是以打汝即示其道。小復前行。逢有葬埋。遶他塚壙。如向麥𧂐。呪願之言。多入多入。喪主忿之。復捉撾打。而語之言。汝見死者。應當愍之。言自今已後。更莫如是。云何返言多入多入。摩訶羅言。自今已後。當如汝語。又復前行。見他嫁娶。如送塟者之所教言。自今已後。莫復如是。時。嫁娶者。瞋其如是。復加笞打。乃至頭破。遂復前進。被打狂走。值他捕鴈。驚怖慞惶。觸他羅網。由是之故驚散他鴈。獵師瞋恚。復捉榜打。時。摩訶羅被打困熟。語獵師言。我從直道行。數被躓頓精神失錯。行步躁疾。觸君羅網。願見寬放。令我前進。獵師答言。汝極麤踈。侜[亻+張]乃爾。何不安徐匍匐而行。即前著道。如獵師語。匍匐而行。復於道中遇浣衣者。見其肘行。謂欲偷衣。即時徵捉。復加打棒。時。摩訶羅既遭困急。具陳上事。得蒙放捨。至於祇桓。語諸比丘。我於先日。誦舍利弗呪願。得大苦惱。自說被打膚體毀破。幾失身命。諸比丘將摩訶羅。詣於佛邊。具說其人被打因由。

        佛言。此摩訶羅。不但今日有是因緣。乃至昔時。有國王女遭遇疾患。太史占之。須詣塚間為其解除。時。國王女即將導從。往詣塚間。于時道行有二估客。見國王女侍從嚴餝。心懷懼畏。走至塚間。其一人者。即為王女侍從之人割截耳鼻。其一人者。得急驚怖死尸中伏。詐現死相。爾時。王女將欲解除。選新死人膚未爛者。坐上澡浴。以療所患。時。遣人看正值估客。以手觸之。其體尚[日+而/而]。謂為新死。即以芥末塗身。在上洗浴。芥末辛氣入估客鼻。雖然自持。不能禁制。即便大啑欻然而起。時。侍從者謂起屍鬼。或能為我作諸災疫。閉門拒逆。王女得急急捉不放。于時估客以實告言。我實非鬼。王女即時與彼估客。俱往詣城。喚開城門。具陳情實。時。女父國王雖聞其言。猶懷不信。莊嚴兵仗。啟門就看方知非鬼。時。父王言。女人之體形不再現。即以其女而用妻之。估客歡喜。慶遇無量。

        佛言。爾時估客得王女者。舍利弗是。割截耳鼻者。摩訶羅是。宿緣如此。非但今日。自今已後。諸比丘等若欲說法呪願。當解時宜。應修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憂悲喜樂。宜知是時及以非時。不得妄說。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雜寶藏經》

──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

《雜寶藏經》卷第七

        (七九)〈婆羅門以如意珠施佛出家得道緣〉

  佛在舍衛國。爾時。南天竺有一婆羅門。善別如意珠。持一如意珠。從南天竺至東天竺。遍諸國土無能別者。如是次第至舍衛國。到波斯匿王所。而作是言。誰能分別識此珠者。波斯匿王集諸群臣。一切智人無有識者。波斯匿王共至佛邊。佛語婆羅門言。汝識珠名字不。知珠生出處不。知珠力耐不。答言。不知。佛言。此珠磨竭大魚腦中出。魚身長二十八萬里。此珠名曰金剛堅也。有第一力。耐使一切被毒之人見悉消滅。又見光觸身亦復消毒。第二力者。熱病之人見則除愈。光觸其身亦復得差。第三力者。人有無量百千怨家。捉此珠者悉得親善。

        時。婆羅門聞此語已。甚用歡喜。如來真實一切智人。即以此珠奉上於佛。而求出家。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為說法要即得羅漢。

        諸比丘言。如來善能分別此珠。復能說法。使得道證。佛言。非但今日。過去亦爾。昔迦尸國仙人山中。有五通仙。時。有婆羅門持一樹葉。問仙人言。此何樹葉。仙人答言。此樹名金頂。若人被毒。垂命欲死。此樹下坐即得消滅。熱病之人。依此樹者亦復得除。以此樹葉觸人身者。所有毒氣及與熱病。悉皆得除。婆羅門歡喜。求與仙人而作弟子。修習其法。亦得五通。

        爾時五通仙人者。我身是也。爾時持樹葉婆羅門者。今此婆羅門是也。我於爾時。教其使得具五神通。今亦免其生死之難。獲阿羅漢。

*   *   *   *   *   *   *

        (八O)〈十力迦葉以實言止佛足血緣〉

  爾時。如來被迦陀羅刺。刺其脚足血出不止。以種種藥塗不能得差。諸阿羅漢。於香山中取藥塗治。亦復不降。十力迦葉至世尊所。作是言曰。若佛如來。於一切眾生有平等心。於羅睺羅提婆達多等無有異者。脚血應止。即時血止。瘡亦平復。比丘歎言。種種妙藥塗治不止。迦葉實言血則尋止。

        佛言。非但今日。過去世時亦復如是。昔有一婆羅門。生一子名曰無害。而白父言。田中行時莫害眾生。父告子言。汝欲作仙人也。生活之法云何避虫。子言。我今望得現世安樂後世安樂。不用我語。用是活為。即向毒龍泉邊而坐。欲求取死。世有毒龍。見之害人。時。婆羅門子即見毒龍。毒遍身體。命即欲斷。父時憂惱。不知兒處。尋即求覓。見兒欲死。父到兒所而作是言。我子從來無害心者。此毒應消。作是語已毒氣即消。平復如故。

        爾時父者。十力迦葉是也。爾時子者。我身是也。於過去世中。能作實語。消除我病。於今現世。亦以實言而愈我病。

*   *   *   *   *   *   *

        (八一)〈佛在菩提樹下魔王波旬欲來惱佛緣〉

  昔如來在菩提樹下。惡魔波旬。將八十憶眾欲來壞佛。至如來所而作是言。瞿曇。汝獨一身何能坐此。急可起去。若不去者。我捉汝脚擲著海外。佛言。我觀世間無能擲我著海外者。汝於前身。但曾作一寺。受一日八戒。施辟支佛一鉢之食。故生六天為大魔王。而我乃於三阿僧祇劫廣修功德。一阿僧祇劫。我曾供養無量諸佛。第二第三阿僧祇劫亦復如是。供養聲聞緣覺之人。不可計數。一切大地無有針許非我身骨。魔言。瞿曇。汝道我昔。一日持戒施辟支佛食。信有真實。我亦自知。汝亦知我。汝自噵者。誰為證知。佛以手指地言。此地證我。作是語時。一切大地六種震動。地神即從金剛際出。合掌白佛言。我為作證。有此地來我恒在中。世尊所說真實不虛。佛語波旬。汝今先能動此澡瓶。然後可能擲我海外。爾時。波旬及八十億眾。不能令動。魔王軍眾顛倒自墮。破壞星散。諸比丘言。波旬長夜惱亂如來。而不得勝。

        佛言。非但今日。過去亦爾。昔迦尸國仙人山中。有五通仙。教化波羅奈城中諸年少輩。皆度出家。使修仙道。爾時。城神極大瞋恚。語仙人言。汝若入城更度人者。我捉汝脚擲於海外。彼仙人捉一澡瓶。語城神言。先動此瓶。然後擲我。盡其神力不能得動。慚愧歸伏。爾時仙人。我身是也。爾時城神。波旬是也。

*   *   *   *   *   *   *

        (八二)〈佛為諸比丘說利養災患緣〉

  爾時。如來在舍衛國。厭患利養。有一深林名貪莊嚴。逃避利養。往至林中。林中有寺。時。一羅漢名那弋迦。作此寺主。佛至彼林。到後日中。有諸人等持衣供養。滿於林中。作是言曰。我不用利養。而此利養常逐我後。有萬二千比丘亦至彼處。佛語諸比丘。利養者是大災害。能作障難。乃至羅漢亦為利養之所障難。比丘問言。能作何障。佛言。利養之害。破皮破肉。破骨破髓。云何為破。破持戒之皮。禪定之肉。智慧之骨。微妙善心之髓。萬二千比丘齊畜三衣六物。作阿練若。不受餘物。佛即讚歎。善哉善哉。能作阿練若法。我之此法是少欲法。非是多欲。是知足法。非不知足。是樂靜法。非樂憒閙。是精進法。非懈怠法。是正念法。非邪念法。是定心法。非亂心法。是智慧法。非愚癡法。

        時。諸比丘聞說此語。皆得阿羅漢。諸比丘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言。非適今日。過去亦爾。昔迦尸國有輔相名曰夜叉。夜叉之子名夜兒達多。深覺非常。出家學仙。諸仙多欲。皆諍菓草。夜兒達多為欲令彼少欲之故。捨其濡草。取彼鞭草。捨此甘菓。取彼酢菓。捨己新菓。取他陳菓。捨取菓已。即得五通。萬二千仙人見其如此。便學少欲。不復多求。亦皆得五通。夜兒達多漸作方便。教化諸仙。命終之後生不用處。

       爾時達多。我身是也。爾時萬二千仙人。今萬二千比丘是也。

*   *   *   *   *   *   *

        (八三)〈賊臨被殺遙見佛歡喜而生天緣〉

  爾時。舍衛國波斯匿王。擊鼓唱令而作是言。若作賊者。捉得當殺。時。有一人捉賊將來。王便遣人將出殺去。在於城外。會於道中逢見如來。心生歡喜。至於殺處。即伏王法。尋得生天。具修三念。知已由是垂殺之時。見佛歡喜命終生天。感佛恩德。來下供養。佛為說法。得須陀洹。

        比丘問言。以何業緣生於天宮。佛言。昔在人中為王所殺。臨死之時。見佛歡喜。乘此善因生彼天宮。重於我所聞法解悟。證須陀洹。

*   *   *   *   *   *   *

        (八四)〈刖手足人感念佛恩而得生天緣〉

  昔舍衛國。有人犯於王法截其手足。擲著道頭。佛行見之。即往到邊而問言曰。汝於今日。以何為苦。刖人答言。我最苦餓。即勅阿難。使與彼食。其刖人命終生天。感佛厚恩。來下供養。佛為說法。得須陀洹。

        比丘問言。以何業行生於天上。佛言。昔在人中。被刖手足擲於道頭。佛到其所勅與其食。心生歡喜。命終生天。重於我所。聞法得道。

*   *   *   *   *   *   *

        (八五)〈長者以好蜜漿供養行人得生天緣〉

  昔舍衛國有一長者。於祇洹林求空閑地。欲造房舍。須達長者。遍已作竟無復空處。便於祇洹大門之中。以好淨水。用種種蜜種種之麨作漿。供給一切行人。九十日後。佛亦受之。於是命終生於天上。有大威德。乘天宮殿。來供養佛。佛為說法。得須陀洹。

        比丘問言。以何業行得生天上。威德如此。佛言。本為人時。於祇洹門。作種種漿施與一切。佛亦自受。以是因緣。生於天上。又於我所。聞法得道。

*   *   *   *   *   *   *

        (八六)〈波斯匿王遣人請佛由為王使生天緣〉

  昔舍衛國波斯匿王須達長者。久不見佛。心生渴仰。於夏坐後。遣使請佛。使至佛所。恭敬白佛言。王與長者欲見如來。唯願世尊。乘此車上往到舍衛。佛言。我不用車。自有神足。雖作是語。為其得福。當於車上空中而行。使便在前。而告於王及以長者。王與長者躬自出迎。使亦與王還來見佛。命終生於天上。即乘寶車來至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

        比丘問言。以何因緣生於天宮。乘此寶車。佛言。昔在人中。為王所使。到於佛所。奉車使乘。由是業緣。今得生天。恒駕寶車。重於我邊。聞法得悟。證須陀洹。

*   *   *   *   *   *   *

        (八七)〈波斯匿王勸化乞索時有貧人以 施王得生天緣〉

  昔舍衛國波斯匿王作是言曰。須達長者。尚能勸化一切人民。作諸福業。我今亦當為眾生故。教導乞索。令其得福。於是行化。處處乞索。時。有一人貧窮多乏。唯有一㲲。即便持施波斯匿王。王得㲲已。轉以奉佛。其後貧人命終生天。感佛大恩。而來供養。佛為說法。獲須陀洹。

        比丘問言。昔作何業生於彼天。佛言。在人中時。值王勸化。即以白㲲而布施之。乘此善因。今得生天。遂於我所。聞法證果。

*   *   *   *   *   *   *

        (八八)〈兄常勸弟奉修三寶弟不敬信兄得生天緣〉

  昔舍衛國有兄弟二人。而第一者。奉修佛法。第二之者。事富蘭那。兄常勸弟使事三寶。弟不隨順。恒共鬪諍。情不和合各便分活。第一者供養於佛。後遂命終生於天上。即來佛所。報恩供養。佛為說法。得須陀洹。

        比丘問言。昔為何業生此天宮。佛言。往在人中。心樂正法奉修三寶。以是福因。今得生天。又於我所。聞法信解。而證道果。

*   *   *   *   *   *   *

        (八九)〈父聞子得道歡喜即得生天緣〉

  昔舍衛國有兄弟二人。恒喜鬪諍。更相怨惡。便共詣王。欲求斷決。道中值佛。佛為說法。得阿羅漢道。父聞其子遇佛得道。心生歡喜。遂即命終生於天上。來至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

        比丘問言。往作何業今得生天。佛言。昔在人中。聞我為其子等說法得道。踊躍歡喜。命終生天。重於我所聞法信解。而證道果。

*   *   *   *   *   *   *

        (九O)〈子為其父所逼出家生天緣〉

  昔舍衛國有人。使子出家事佛。佛即度之。恒使掃地。不堪辛苦罷道還俗。其父語言。汝但出家。從今已後代汝掃地。父即共子。往彼祇洹精舍。兒見精舍其中清淨。心生歡喜。便作是言。我寧殺身出家掃地。不復還俗。其後命終生於天上。即來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

比丘問言。以何業緣生於天上。佛言。往在人中。不堪辛苦欲還於家。其父不聽。代其使役。強驅出家。遂便歡喜。命終生天。又於我所。聞法得道。

*   *   *   *   *   *   *

        (九一)〈羅漢祇夜多驅惡龍入海緣!〉

  昔有尊者阿羅漢。字祇夜多。佛時去世。七百年後。出罽賓國。時。罽賓國有一惡龍王。名阿利那。數作災害惱諸賢聖。國土人民悉皆患之。時。有二千阿羅漢。各盡神力驅遣此龍。令出國界。其中有百羅漢。以神通動地。又有五百人。放大光明。復有五百人。入禪定經行。諸人各各盡其神力。不能使動。時。尊者祇夜多。最後往至到龍池所。三彈指言。龍汝今出去。不得此住。龍即出去。不敢停住。爾時。二千羅漢語尊者言。我與尊者俱得漏盡。解脫法身悉皆平等。而我等各各盡其神力。不能令動。尊者云何以三彈指。令阿利那龍遠入大海耶。時。尊者答言。我凡夫已來。受持禁戒至突吉羅。等心護持。如四重無異。今諸人等。所以不能動此龍者。神力不同。故不能動。

        時。尊者祇夜多。與諸弟子向北天竺。道中見一烏。仰而微笑。弟子白言。不審尊者何緣微笑。願說其意。尊者答言。時至當說。於是前行到石室城。既到城門。慘然變色。食時已至入城乞食。既得食已。還出城門。復慘然變色。諸弟子等長跪白言。不審向者。何緣微笑。復慘然變色。

        時。尊者祇夜多答諸弟子言。我於往昔九十一劫。毘婆尸佛入涅槃後。作長者子。爾時。求欲出家。父母不聽。而語子言。我家業事重。汝若出家。誰繼後嗣。吾當為汝取婦。產一子胤。聽汝出家。即便為娶。既娶婦已。復求出家。父母復言。若生一息。聽汝出家。其後不久。生一男兒。兒已能語。復白父母言。願尊先許聽我出家。爾時。父母恐違前言。密教乳母語孫兒言。汝父若欲出家去時。汝當在門而捉父言。既生育我。今欲捨我出家去耶。若欲去者。願父今殺我。然後當去。其父即時慘然情變。而語子言。我今當住。不復更去。由是之故流浪生死。我以道眼觀察宿命。天上人中及三惡道。相值甚難。相值甚難。

        今乃一見向一烏者。即是彼時孫兒也。我向所以慘然變色者。我於城邊見餓鬼子。而語我言。我在此城邊已七十年。我母為我入城求食。未曾一得來。我今飢渴。甚大困厄。願尊者入城。見我母者。願為我語。速看我來。時。我入城見餓鬼母。而語之言。汝兒在外飢渴甚危。思欲相見。時。餓鬼母而報之言。我來入城七十餘年。我自薄福。加我新產。飢羸無力。雖有膿血涕涶糞穢不淨之食。諸大力者於先持去。我不能得。最後得一口不淨。欲持出門與子分食。門中復有諸大力鬼。復不聽出。惟願尊者。慈愍將我使母子相見。食此不淨。時。尊者即將餓鬼母。得出城門。母子相見。分食不淨。

        爾時。尊者問此鬼言。汝於此住為以幾時。時。鬼答言。我見此城七返成壞。時。尊者歎言。餓鬼壽長。甚為大苦。時。諸弟子聞說此語。皆厭患生死即得道迹。

*   *   *   *   *   *   *

        (九二)〈二比丘見祇夜多得生天緣〉

  時。南天竺有二比丘。聞祇夜多有大威德。來向罽賓。到其住處。道由樹下。見一比丘形體甚悴。竈前然火。彼二比丘而問之言。汝識尊者祇夜多不。答言。我識。彼比丘言。今在何處。語言。在上第三窟中。彼二比丘即便上山。往到窟所。見向然火比丘。時。二比丘疑怪所以。比丘言。尚有如此名德。何憂不能。於先來此。時。一比丘即求決疑。而問之言。尊者有如此威德。自然火為。尊者答言。我念往昔生死之苦。若我頭手脚可然之者。猶為眾僧而用然火。況復然薪。

        時。二比丘即便問言。不審往昔生死之苦。其事云何。願欲聞之。尊者答言。我念往昔五百世中。生於狗中。常困飢渴。唯於二時得自飽滿。一值醉人酒吐在地。得安樂飽。二值夫婦二人共為生活。夫便向田。婦住後作食。時。彼婦人事緣小出。我時即入。盜彼飯食。值彼食器口小。初雖得入頭。後難得出。雖得一飽。然受辛苦。夫從田還。即便剪頭在於器中。時。二比丘聞其說法。厭惡生死。得須陀洹。

*   *   *   *   *   *   *

        (九三)〈月氏國王見阿羅漢祇夜多緣〉

  月氏國有王。名栴檀罽尼吒。聞罽賓國尊者阿羅漢。字祇夜多。有大名稱。思欲相見。即自躬駕。與諸臣從往造彼國。於其中路。心竊生念。我今為王王於天下。一切人民靡不敬伏。自非有大德者。何能堪任受我供養。作是念已。遂便前進。徑詣彼國。有人告尊者祇夜多言。月氏國王名栴檀罽尼吒。與諸臣從遠來相見。唯願尊者。整其衣服共相待接。時。尊者答言。我聞佛語。出家之人道尊俗表。唯德是務。豈以服飾出迎接乎。遂便靜默端坐不出。於是。月氏國王往其住處。見尊者祇夜多。覩其威德倍生敬信。即前稽首。却住一面。

        時。尊者欲唾。月氏國王不覺前進授唾器。時。尊者祇夜多即語王言。貧道今者未堪為王作福田也。胡為躬自抂屈神駕。時。月氏王深生慚愧。我向者竊生微念。以知我心。自非神德何能爾也。於尊者所重生恭敬。時。尊者祇夜多。即便為王略說教法。王來時道好。去如來時。王聞教已便即還國。至其中路。群臣怨言。我等遠從大王往至彼國。竟無所聞。然空還國。

        時。月氏王報群臣言。卿今責我無所得也。向時尊者為我說法。王來時道好。去如來時。卿等不解此耶。以我往昔。持戒布施修造僧坊。造立塔寺種種功德。以殖王種。今享斯位。今復修福。廣積眾善。當來之世必重受福。故誡我言。王來時道好。去如來時。群臣聞已。稽首謝言。臣等斯下智慧愚淺。竊生妄解。謂所行來道。大王神德妙契言旨。積德所種。故享斯國位。群臣歡喜。言已而退。

*   *   *   *   *   *   *

        (九四)〈月氏國王與三智臣作善親友緣〉

  時。月氏國有王名栴檀罽尼吒。與三智人以為親友。第一名馬鳴菩薩。第二大臣字摩吒羅。第三良醫字遮羅迦。如此三人。王所親善。待遇隆厚。進止左右。馬鳴菩薩而白王言。當用我語者。使王來生之世。常與善俱。永離諸難。長辭惡趣。第二大臣復白王言。王若用臣密語。不漏泄者。四海之內都可剋獲。第三良醫復白王言。大王若能用臣語者。使王一身之中終不橫死。百味隨心調適無患。王如其言。未曾微病。於是王用大臣之言。軍威所擬靡不摧伏。四海之內三方已定。唯有東方未來歸伏。即便嚴軍欲往討罰。先遣諸胡及諸白象。於先導首王從後引。欲至蔥嶺。越度關嶮。先所乘象馬不肯前進。王甚驚怪。而語馬言。我前後乘汝征伐。三方已定。汝今云何不肯進路。時。大臣白言。臣先所啟。莫泄密語。今王漏泄命將不遠。如大臣言。王即自知定死不久。是王前後征伐。殺三億餘人。自知將來罪重必受無疑。心生怖懼。便即懺悔。修檀持戒造立僧房。供養眾僧。四事不乏。修諸功德精懃不惓。

        時。有諸臣自相謂言。王廣作諸罪殺戮無道。今雖作福何益往咎。時。王聞之。將欲解其疑意。即作方便。勅語臣下。汝當然一大鑊。七日七夜使令極沸。莫得斷絕。王便以一指鐶。擲於鑊中。命向諸臣。仰卿鑊中得此鐶來。臣白王言。願更以餘罪而就於死。此鐶叵得。王語臣言。頗有方便可得取不。時。臣答言。下止其火上投冷水。以此方便不傷人手。可取之耳。王答言。我先作惡。喻彼熱鑊。今修諸善。慚愧懺悔更不為惡。胡為不滅。三塗可止。人天可得。即時解悟。群臣聞已。靡不歡喜。智人之言不可不用。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雜寶藏經》

──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

《雜寶藏經》卷第八

        (九五)〈拘尸彌國輔相夫婦惡心於佛佛即化導得須陀洹緣〉

  佛在拘尸彌國。有輔相婆羅門。為人狂暴動不以道。其婦邪諂亦復無異。夫勅婦言。瞿曇沙門在此國界。若其來者閉門莫開。於一日中。如來忽然在其屋中。婆羅門婦。見已默然都不與語。佛便說言。汝婆羅門愚癡邪見。不信三寶。婦聞此語極大瞋恚。自絕瓔珞。著垢膩衣在地而坐。夫從外來。問言。何以爾耶。答言。瞿曇沙門罵辱於我。作如是言。汝婆羅門邪見不信。夫言。且待明日。明日開門以待佛來。於後日中。佛現出其家。婆羅門即捉利劍而斫於佛。不能得著。見佛在虛空中。便自慚愧。五體投地而白佛言。唯願世尊。來下受我懺悔。佛即來下受其懺悔。為說法要。夫婦俱得須陀洹道。

        時。諸比丘聞佛降化如是惡人。各作此言。世尊出世。甚奇甚特。佛告比丘言。非但今日。過去之時亦曾調伏。比丘白言。不審過去調伏云何。佛言。昔迦尸國有王。名為惡受。極作非法。苦惱百姓殘賊無道。四遠賈客。珍琦勝物皆稅奪取。不酬其直。由是之故。國中寶物遂至大貴。諸人稱傳惡名流布。爾時。有鸚鵡王在於林中。聞行路人說王之惡。即自思念。我雖是鳥。尚知其非。今當詣彼為說善道。彼王若聞我語。必作是言。彼鳥之王猶有善言。奈何人王。為彼譏責。儻能改修。尋即高飛至王園中。迴翔下降在一樹上。值王夫人入園遊觀。于時。鸚鵡鼓翼嚶鳴。而語之言。王今暴虐無道之甚。殘害萬民毒及鳥獸。含氣嗷嗷人畜憤結。呼嗟之音周聞天下。夫人荷剋與王無異。民之父母豈應如是。夫人聞已。瞋毒熾盛。此何小鳥罵我溢口。遣人伺捕。爾時。鸚鵡不驚不畏。入捕者手。夫人得之。即用與王。

        王語鸚鵡。何以罵我。鸚鵡答言。說王非法。乃欲相益不敢罵也。時。王問言。有何非法。答言。有七事非法。能危王身。問言。何等為七。答言。一者耽荒女色。不務貞正。二者嗜酒醉亂。不恤國事。三者貪著碁博。不修禮教。四者遊獵殺生。都無慈心。五者好出惡言。初無善語。六者賦役謫罰。倍加常則。七者不以義理。劫奪民財。有此七事能危王身。又有三事傾敗王國。王復問言。何謂三事。答言。一者親近邪佞。諂惡之人。二者不附賢聖。不受忠言。三者好伐他國。不養人民。此三不除。傾敗之期非旦則夕。夫為王者。率土歸仰。王當如橋濟渡萬民。王當如秤親疎皆平。王當如道不違聖蹤。王者如日普照世間。王者如月與物清涼。王如父母恩育慈矜。王者如天覆蓋一切。王者如地載養萬物。王者如火。為諸萬民燒除惡患。王者如水潤澤四方。應如過去轉輪聖王。以十善道教化眾生。

        王聞其言。深自慚愧。鸚鵡之言至誠至款。我為人王所行無道。請遵其教。奉以為師。受修正行。爾時。國內風教既行。惡名消滅。夫人臣佐皆生忠敬。一切人民無不歡喜。譬如牛王渡水。導者既正從者亦正。

        爾時鸚鵡。我身是也。爾時迦尸國王惡受。今輔相是也。爾時夫人。輔相夫人是也。

*   *   *   *   *   *   *

        (九六)〈佛弟難陀為佛所逼出家得道緣〉

  佛在迦比羅衛國。入城乞食。到難陀舍。會值難陀與婦作粧香塗眉間。聞佛門中。欲出外看。婦共要言。出看如來。使我額上粧未乾頃便還入來。難陀即出。見佛作禮。取鉢向舍。盛食奉佛。佛不為取。過與阿難。阿難亦不為取。阿難語言。汝從誰得鉢。還與本處。於是持鉢。逐佛至尼拘屢精舍。佛即勅剃師與難陀剃髮。難陀不肯。怒拳而語剃髮人言。迦毘羅衛一切人民。汝今盡可剃其髮也。佛問剃髮者。何以不剃。答言。畏故不敢為剃。佛共阿難。自至其邊。難陀畏故。不敢不剃。雖得剃髮。恒欲還家。佛常將行。不能得去。後於一日。次守房舍而自歡喜。今真得便可還家去。待佛眾僧都去之後。我當還家。佛入城後。作是念言。當為汲水令滿澡瓶。然後還歸。尋時汲水。一瓶適滿一瓶復翻。如是經時不能滿瓶。便作是言。俱不可滿。使諸比丘來還自汲。我今但著瓶屋中而棄之去。即閉房門。適閉一扇。一扇復開。適閉一戶。一戶復開。更作是念。俱不可閉。且置而去。縱使失諸比丘衣物。我饒財寶足有可償。即出僧房。而自思惟。佛必從此來。我則從彼異道而去。

        佛知其意。亦異道來。遙見佛來。大樹後藏。樹神舉樹在虛空中。露地而立。佛見難陀。將還精舍而問之言。汝念婦耶。答言。實念。即將難陀向阿那波那山上。又問難陀。汝婦端政不。答言。端政。山中有一老瞎獼猴。又復問言。汝婦孫陀利。面首端政何如此獼猴也。難陀懊惱。便作念言。我婦端政人中少雙。佛今何故。以我之婦比此獼猴。佛復將至忉利天上。遍諸天宮而共觀看。見諸天子與諸天女。共相娛樂。見一宮中有五百天女。無有天子。來還問佛。佛言。汝自往問。難陀往問言。諸宮殿中盡有天子。此中何以獨無天子。天女答言。閻浮提內佛弟難陀。佛逼使出家。以出家因緣。命終當生於此天宮為我天子。難陀答言。即我身是。便欲即住。天女語言。我等是天。汝今是人。還捨人壽更生此間。便可得住。便還佛所。以如上事具白世尊。佛語難陀。汝婦端政何如天女。難陀答言。比彼天女。如瞎獼猴比於我婦。佛將難陀還閻浮提。難陀為生天故。懃加持戒。阿難爾時為說偈言。

        譬如羝羊鬪  將前而更却  汝為欲持戒  其事亦如是

  佛將難陀復至地獄。見諸鑊湯悉皆煮人。唯見一鑊炊沸空停。怪其所以而來問佛。佛告之言。汝自往問。難陀即往。問獄卒言。諸鑊盡皆煮治罪人。此鑊何故空無所煮。答言。閻浮提內。有如來弟名為難陀。以出家功德當得生天。以欲罷道因緣之故。天壽命終墮此地獄。是故我今炊鑊而待。難陀恐怖。畏獄卒留。即作是言。南無佛陀。唯願擁護。將我還至閻浮提內。佛語難陀。汝懃持戒修汝天福。難陀答言。不用生天。唯願我不墮此地獄。佛為說法。一七日中成阿羅漢。

        諸比丘歎言。世尊出世。甚奇甚特。佛言。非但今日。乃往過去亦復如是。諸比丘言。過去亦爾。其事云何。請為我說。佛言。昔迦尸國王名曰滿面。比提希國有一婬女。端政殊妙。爾時。二國常相怨嫉。傍有佞臣。向迦尸王歎說彼國有婬女端政世所希有。王聞是語。心生惑著。遣使從索。彼國不與。重遣使語求暫相見。四五日間還當發遣。時。彼國王約勅婬女。汝之姿態。所有伎能好悉具備。使迦尸王惑著於汝。須臾之間不能遠離。即遣令去。經四五日。尋復喚言。欲設大祀。須得此女暫還放來。後當更遣。迦尸王即遣歸還。大祀已訖。遣使還索。答言。明日當遣。既至明日。亦復不遣。如是妄語。經歷多日。王心惑著。單將數人欲往彼國。諸臣勸諫。不肯受用。

        時。仙人山中有獼猴王。聰明博達。多有所知。其婦適死。取一雌獼猴。諸獼猴眾皆共瞋呵。此婬獼猴眾所共有。何緣獨當。時。獼猴王。將雌獼猴走入迦尸國。投於王所。諸獼猴眾皆共追逐。既到城內。發屋壞牆不可料理。迦尸國王語獼猴王言。汝今何不以雌獼猴。還諸獼猴。獼猴王言。我婦死去。更復無婦。王今云何欲使我歸。王語之言。今汝獼猴破亂我國。那得不歸。獼猴王言。此事不好耶。王答言。不好。如是再三。王故言不好。獼猴王言。汝宮中有八萬四千夫人。汝不愛樂。欲至敵國追逐婬女。我今無婦。唯取此一。汝言不好。一切萬姓視汝而活。為一婬女云何捐棄。大王當知。婬欲之事樂少苦多。猶如逆風而執熾炬。愚者不放。必見燒害。欲為不淨如彼屎聚。欲現外形。薄皮所覆。欲無返復。如屎塗毒蛇。欲如怨賊。詐親附人。欲如假借。必當還歸。欲為可惡。如廁生華。欲如疥瘡。而向於火爬之轉劇。欲如狗嚙枯骨。涎唾共合。謂為有味。脣齒破盡不知厭足。欲如渴人飲於鹹水。逾增其渴。欲如段肉。眾鳥競逐。欲如魚獸。貪味至死。其患甚大。

        爾時獼猴王者。我身是也。爾時王者。難陀是也。爾時婬女者。孫陀利是也。我於爾時。欲淤泥中拔出難陀。今亦拔其生死之苦。

*   *   *   *   *   *   *

        (九七)〈大力士化曠野群賊緣〉

  爾時。佛在王舍城。於王舍城毘舍離二國中間。有五百群賊。頻婆娑羅王慈仁寬善。以恩法治世。不害物命。即出募言。誰能往化五百群盜。使不作賊。當重爵賞。時。有一力士來應王募。往彼曠野。綏化群賊。即能令其不復作賊。既能調伏作大城池。而安置之。漸漸聚集。多人依附。遂成大國。其國人民各作是言。我等今者。蒙大力士養育之恩。便共聚集。作是言要。從今已後新取婦者。先奉力士。即到力士所。語力士言。我等作要新取婦者。奉上力士。為二事故。一者欲得好子使似力士。二者以報力士之恩。力士答言。何用是為。眾人慇懃即從其意。

        唯行此法漸經多時。有一女人不樂此事。於眾人前裸立小便。眾皆呵言。汝無慚愧。云何婦女在眾人前而立小便。女人答言。女人還在女前而裸小便。有何等恥。一國都是女人。唯大力士是男子耳。若於彼前應當慚愧。於汝等前有何羞恥。從是眾人轉相語言。此女所說。正是道理。

        時。舍利弗目連共將五百弟子。經曠野中過。力士知之。請二尊者并五百弟子。安置止宿供給衣食。過三日後。國中人民。聚集作會飲酒過醉。詳共圍遶大力士舍。以火焚燒。力士問言。何故如是。眾人答曰。婦女初嫁都經由汝。我等是人。不忍此事。故來燒汝。力士答言。我先不肯。汝等強爾。諸人不聽。便燒使死。垂欲命終。發誓願言。持我供養舍利弗目連功德因緣。生此曠野中。作大力鬼神。滅諸人等。作是語已。其命即斷。便於曠野作化生鬼。放大毒氣。多殺人眾。往至中間。有智之人共求鬼言。汝今自殺無量人民。食肉不盡。唐使臭爛。願聽我等。殺諸牛馬。日以一人供給於汝。於是國中皆共拔籌。人當一日。如是次第。到一長者拔須陀羅。須陀羅生一男兒。福德端政次應鬼食。長者念言。如來出世。拔濟一切苦惱眾生。唯願世尊救護我子今日之厄。

        佛在王舍城。知長者心。即便來向曠野鬼神宮殿中坐。曠野鬼神來見世尊。極大瞋恚。而語佛言。沙門出去。佛便出去。鬼適入宮。佛復還入。如是三返。至第四過。佛不為出。鬼作此言。若不出者。使汝心顛倒。當捉汝脚擲恒河裏。佛語之言。我不見世間若天魔梵有能捉我作如是者。曠野鬼言。如是如是。如來聽我使問四事。當為我說。一者誰能渡駛流。二者誰能渡大海。三者誰能捨諸苦。四者誰能得清淨。佛即答言。信能渡駛流。不放逸者能渡大海。精進能捨苦。智慧能得清淨。聞是語已。即歸依佛。為佛弟子。手捉小兒著佛鉢中。遂名小兒為曠野手。漸漸長大。佛為說法。得阿那含道。

        諸比丘言。世尊出世。甚為希有。如此大惡曠野鬼神。佛能降伏。作優婆塞。佛言。非但今日。過去世時。亦復曾於迦尸國比提醯國二國中間。有大曠野。有惡鬼名沙吒盧。斷絕道路。一切人民無得過者。有一商主名曰師子。將五百商人。欲過此路。諸人恐怖。畏不可過。商主語言。慎莫怖畏。但從我後。於是前行到於鬼所。而語鬼言。汝不聞我名耶。答言。我聞汝名。故來欲戰。問言。汝何所能。即捉弓箭而射是鬼。五百放箭皆沒鬼腹。弓刀器仗亦入鬼腹。直前拳打拳復入去。以右手託右手亦著。以右脚蹹右脚亦著。以左脚蹹左脚亦著。又以頭打。頭亦復著。鬼作偈言。

        汝以手脚及與頭  一切諸物悉以著  餘人何物而不著。商主說偈而答言。

        我今手足及以頭  一切財錢及刀仗  唯有精進不著汝  精進若當不休息 

        與汝鬪諍終不廢  我今精進不休息  終不於汝生怖畏 

  時。鬼答言。今為汝等故。五百賈客盡皆放去。爾時師子。我身是也。爾時沙吒盧。曠野鬼是也。

*   *   *   *   *   *   *

        (九八)〈輔相聞法離欲緣〉

  佛在王舍城。頻婆娑羅有大輔相。數共其王往至佛所。而聽如來說離欲法。後於婦所不大往返。婦生惡心。推求毒藥著飲食中。請佛欲與。夫覺其婦有懷惡意。從索飲食。婦不肯與。更與異食。佛已來至。夫白佛言。此食不可食。佛言。何以不可食。答言。有毒。佛言世間有毒。不過三毒。我尚消除。有何小毒能中傷我。佛即食其食。都無有異。時。輔相婦便生信心。佛為說法。夫婦二人得須陀洹道。諸比丘等歎未曾有。

        佛言。非但今日。於過去世亦曾化彼。昔迦尸國王。有一智臣名比圖醯。常以道法輔相國王。及諸群臣悉使修善。時。有龍王名曰明相。數數往來比圖醯所。聽受法言。亦於其婦往返希簡。龍婦瞋恚。而作是言。得比圖醯心祀火。得血而飲。然後可活。時。有夜叉鬼。與此龍王并及其婦。往返親善。聞龍婦語。便即答言。我能得之。於龍婦邊擔如意珠。現作賈客。往詣迦尸國。至於王邊共王樗蒲。賭如意珠。王以國土庫藏比圖醯等。復作一分。以對其珠。夜叉得勝。求不用其國土庫藏。單取比圖醯。以珠與王。王問比圖醯。為欲去不。答言。欲去。夜叉將去。比圖醯問夜叉言。索我來者有何意故。夜叉不答。如是慇懃。更問不已。便語之言。龍王夫人欲得汝心。以祀於火。欲得汝血而用飲之。比圖醯言。若其殺我。擔心血去。一切之人心血一種。知是誰許。汝今莫殺我。為將我去。須我心者。欲得我智。須我血者。欲得我法。聞此語已。夜叉心念。實是智人。即將至龍所。龍見歡喜。即為說法。龍王夫婦及諸眷屬。生敬信心。盡受五戒。并夜叉眾亦受五戒。

        爾時閻浮提龍與夜叉。大齎珍寶送比圖醯。比圖醯得是珍寶。用上於王并與人民。於是。閻浮提人及龍鬼。受持五戒。修行十善。

        爾時比圖醯者。我身是也。爾時明相龍王者。善見輔相是也。爾時龍婦者。輔相婦是也。爾時王者。舍利弗是也。爾時夜叉者。目連是也。

*   *   *   *   *   *   *

        (九九)〈尼乾子投火聚為佛所度緣〉

  佛在舍衛國。爾時。如來降化外道邪見六師。及其眷屬悉使破盡。五百尼乾作是念言。我等徒眾都破散盡。不如燒身早就後世。即集薪草便欲燒身。如來大悲。欲拔彼苦。使火不然。佛在其邊入火光三昧。諸尼乾子見大火聚。心生歡喜。而作是言。我等不須然火。皆共投中。既到火裏。身體清涼極大快樂。見佛在中。倍復慶悅。求欲出家。佛言。善來比丘。鬚髮已落法服在身。佛為說法。得阿羅漢。

        諸比丘言。希有。世尊。乃能拔此尼乾子等自燒之苦。使得羅漢。佛言。非但今日。往昔之時。舍衛國中有五百賈客。入海採寶。時有商主名比舍佉。將諸商眾順風而往。即到寶所。集著船上。諸賈客輩貪取珍寶。船上極重。時。比舍佉語諸商賈言。莫重著寶。喪汝身命。時。諸賈客不用其言。寧共寶死。不能減却。商主即以船寶投著水中。上諸賈客。著已船上。是諸寶船都沒於海。海神見是商主能捨珍寶救諸商賈。心生歡喜。取是商主所棄珍寶。擔飛在前。既得出海。以還商主。諸商人言。我等何為。不於寶所即自并命。見是苦惱。時。比舍佉深生悲愍。所得珍寶悉亦分與。便修外道出家之法。得五神通。諸商人言。如此大士不貪財寶。自修其志得大利益。我等應學。各捨珍寶。向仙人所修習其法。皆獲五通。

        爾時比舍佉者。我身是也。爾時五百賈客。五百尼乾子是。

*   *   *   *   *   *   *

        (一OO)〈五百白鴈聽法生天緣〉

  佛在舍衛國。爾時。般遮羅國以五百白鴈。獻波斯匿王。波斯匿王送著祇桓精舍。眾僧食時。人人乞食。鴈見僧聚。來在前立。佛以一音說法。眾生各得隨類受解。當時群鴈亦解佛語。聞法歡喜。鳴聲相和。還於池水。後毛羽轉長。飛至餘處。獵師以網都覆殺之。當網著時。一鴈作聲。諸鴈皆和。謂聽法時聲。乘是善心生忉利天。生天之法。法有三念。一者念本所從來。二者念定生何處。三者念先作何業。得來生天。便自思惟。自見宿因。更無餘善。唯佛僧邊聽法。作是念已。五百天子即時來下。在如來邊。佛為說法。悉得須陀洹。波斯匿王遇到佛所。常見五百鴈羅列佛前。是日不見。便問佛言。此中諸鴈回何處去。佛言。欲見諸鴈耶。王言欲見。佛言先鴈飛去他處。為獵師所殺。命終生天。今此五百諸天子等。著好天冠端政殊特者是。今日聽法。皆得須陀洹。王問佛言。此諸群鴈。以何業緣墮於畜生。命終生天。今日得道。

        佛言。昔迦葉佛時。五百女人盡共受戒。用心不堅。毀所受戒。犯戒因緣墮畜生中。作此鴈身。以受戒故。得值如來。聞法獲道。以鴈身中聽法因緣。生於天上。

*   *   *   *   *   *   *

        (一O一)〈提婆達多放護財醉象欲害佛緣〉

  佛在王舍城。爾時。提婆達多放護財醉象欲得害佛。五百羅漢皆飛虛空。唯有阿難。獨在佛後。佛時舉右手。護財白象。見五百師子。象時恐怖。即便調順。五百比丘盡棄佛去。唯有阿難在於佛後。

        佛言。非但今日。過去亦爾。昔迦尸國有五百鴈。共為群侶。爾時。鴈王名曰賴吒。鴈王有臣名曰素摩。時。此鴈王為獵者捕得。五百群鴈皆棄飛去。唯有素摩隨逐不捨。語獵師言。請放我王。我於今日以身代之。獵師不聽。遂以鴈王獻梵摩曜王。王問鴈王。為安隱不。鴈王答言。蒙王大恩。得王清水又得好草。以活性命。得常平安在國土住。唯願大王放一切鴈。使無所畏。五百群鴈在王殿上。空中作聲。時。王問言。此是何鴈。鴈王答言。是我眷屬。王即施無畏。內外宣令不聽殺鴈。鴈王白王言。今當以正法治國。世間無常。如四方山。譬如東方大山。上無邊際。一時來至。南西北方亦復如是。磨碎世間。一切眾生。及與人鬼悉皆微滅。無可逃避無可恃怙。不可救濟。當於爾時。何所恃賴。惟念如是。宜應慈心普育一切。修行正法。作諸功德。大王當知。一切富貴。皆為衰滅之所摧碎。四方而至。為歸喪失。一切強壯。又有諸病從四方來。破滅強健。一切壯年。有病羸山從四方來。破壞壯年。一切有命。有大死山四方而來。壞滅生命。如是四山。一切共有。天龍人鬼有生之類。無得免者。以此義故。常修慈心懃行正法。若能爾者。死時不悔。心不悔故。得生善處。必遇賢聖。得遇賢聖。得脫生死。

        王問素摩。何以默然。素摩答言。今鴈王人王。二王共語。若當參言非是儀禮。便無上下恭恪之心。王言。實是希有。汝為鴈身。能行如是忠臣之節。人所不及。能以身命代於鴈王。又復謙順。不參言說。如汝鴈王。君臣之義。世所希有。悉與金錏瑕。約其頭際。以好白絹。著鴈王首。而發遣之言曰。往時為我說善法。即便放去。

  爾時鴈王。我身是也。爾時素摩。阿難是也。爾時人王。我父王淨飯王是也。爾時獵師。提婆達多是。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雜寶藏經》

──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

《雜寶藏經》卷第九

        (一O二)〈迦栴延為惡生王解八夢緣〉

  昔。惡生王為行殘暴。無悲愍心。邪見熾盛。如來大悲。遣諸弟子遍化諸國。迦栴延者。即是惡生王國婆羅門種。佛尋遣迦栴延還化其國王并及人民。時。尊者迦栴延受佛教已。尋還本國。時。惡生王不覩正真。奉事邪道。常於晨朝不欲見人。先拜天祠。時。迦栴延將欲開化惡生王故。於清朝早起。化作異人。狀如遠使。形貌端政。到王門中。當王見時。還服本形作沙門像。王於道士剃髮之人。特復憎惡。王大恚言。汝今定死。尋便遣人。將迦栴延垂欲加害。迦栴延白王言。我有何過乃欲見害。王復語言。汝剃髮人。見者不吉。是以今者欲殺於汝。尊者迦栴延即答之言。今不吉者。乃在於我不在於王。所以者何。王雖見我。都無損減。我見於王。王欲見殺。以此推之。言不吉者正在於我。王素聰明。聞其語已。即領其意。放迦栴延。不興惡心。密遣二人尋逐其後。觀其住止。食何飲食。見迦栴延坐於樹下。乞食而食。若得食時。分與二人。有小餘殘瀉著河中。二人既還。王即問尊者住處及以飲食。二人如上所見。具白於王。王於後日而請尊者迦栴延。與麤澁飲食。遣人問言。而今此食稱適意不。尊者答言。食之勢力便以充足。後與上味細食。復遣人問言。可適以不。答言。食之勢力便為充足。後王問尊者言。我所施食。不問麤細皆言充足。此事何謂也。尊者迦栴延即答王言。夫身口者。譬如於竈。栴檀亦燒糞穢亦燒。身口亦爾。食無麤細。飽足為限。即說偈言。

        此身猶如車  好惡無所擇  香油及臭脂  等同於調利

  王聞其語。深知大德。便以麤細之食與婆羅門。諸婆羅門初得麤食。咸皆忿恚。作色罵詈。後與細食。歡喜讚嘆。王見婆羅門等於飲食中心生喜怒。於迦栴延倍生信敬。

        爾時。尊者有外生女。先在城外住婆羅門聚落。甚有好髮。以安居時至。心懷供養。剪己髮賣。得五百金錢。請迦栴延夏坐供養。尊者迦栴延。夏安居訖。還至城中。時。惡生王宮門之中。卒有死雉。如轉輪王所食之雉。而惡生王即欲食之。時。一智臣白於王言。然此雉者。不宜便食。應先試之。王用其言。時。即遣人割小臠以用與狗。狗得肉已。貪著肉味。合舌俱食。遂至于死。又復割少肉。用試一人。人食肉已。亦著滋味。遂至自噉其手而死。王見是已。深生怖畏。聞有人言。而此肉者。唯轉輪聖王。有無漏智得道之人乃可食之。即便遣人調和美食。送與尊者迦栴延。時。迦栴延食是食已。身體便安。王於後日遣人伺看。見迦栴延顏色和悅。倍勝於常。時。王聞已深生奇特。益加尊重。輕賤外道諸婆羅門等。

        王問迦栴延言。尊者此夏何處安居。今方來耶。尊者具說。以外生女賣髮貿錢供養眾僧。王聞是語而作是言。我宮中人。極美髮者。然直銅錢不過數枚。今言彼女之髮直五百金錢者。彼之女人美髮非常。容儀必妙。即問其女父母姓名。尋遣使人。往至於彼親見女身。姿貌超絕。果如所量。王即遣使將娉為婦。而彼女家大索寶物城邑聚落。王復思惟。若與彼者。女來之時還當屬我。即便與之。納為夫人。初迎之日舉國欣慶。咸稱大吉。於其後日復放大赦。即號為尸婆具沙夫人。王甚悅敬。後生太子。字喬婆羅。

        時。王於寢夢見八事。一頭上火然。二兩蛇絞腰。三細鐵網纏身。四見二赤魚吞其雙足。五有四白鵠飛來向王。六血泥中行泥沒其腋。七登大白山。八鸛雀[尸/湮]頭。於夢寤已。以為不祥。愁憂慘悴。尋即往問諸婆羅門。婆羅門聞王此夢。素嫌於王。兼嫉尊者。因王此夢言。大王不吉。若不禳厭禍及王身。王聞其語信以為然。益增憂惱即問之言。若禳厭時。當須何物。諸婆羅門言。所須用者王所珍愛。我若說者王必不能。時。王答言。此夢甚惡。但恐大禍殃及我身。除我以外。餘無所惜。請為我說所須之物。諸婆羅門等。見其慇懃。知其心至。即語王言。所可用者。此夢有八。要須八種可得禳災。一殺王所敬夫人尸婆具沙。二殺王所愛太子喬婆羅。三殺輔相大臣。四殺王所有烏臣。五殺王一日能行三千里象。六殺王一日能行三千里駝。七殺王良馬。八殺禿頭迦栴延。却後七日。若殺此八。聚集其血。入中而行。可得消災。王聞其言。以己命重。即便許可。還至宮中愁憂懊惱。夫人問王。何故如是。王答夫人。具陳說上不祥之夢。并道婆羅門禳夢所須。夫人聞已而作是言。但使王身平安無患。妾之賤身豈足道耶。即白王言。却後七日我歸當死。聽我往彼尊者迦栴延所。六日之中受齋聽法。王言不得。汝若至彼或語其實。彼若知者捨我飛去。夫人慇懃。王不能免。即便聽往。

        夫人到彼尊者所已。禮拜問訊。遂經三日。尊者怪問。王之夫人。未曾至此經停信宿。何故今者不同於常。夫人具說王之惡夢。却後七日。當殺我等用禳災患。餘命未幾。故來聽法。因向尊者說王所夢。尊者迦栴延言。此夢甚吉。當有歡慶。不足為憂。頭上火然者。寶主之國。當有天冠直十萬兩金。來貢於王。正為斯夢。夫人心急七日向滿。為王所害。懼其來晚問尊者言。何時來到。尊者答言。今日晡時必當來至。兩蛇絞腰者。月支國王當獻雙劍價直十萬兩金。日入當至。細鐵網纏身者。大秦國王當獻珠瓔珞價直十萬兩金。後明晨當至。赤魚吞足者。師子王國當獻毘琉璃寶屐價直十萬兩金。後日食時當至。四白鵠來者。跋耆國王當獻金寶車。後日日中當至。血泥中者。安息國王當獻鹿毛欽婆價直十萬兩金。後日日昳當至。登太白山者。曠野國王當獻大象。後日晡時當至。鸛雀[尸/湮]頭者。王與夫人當有私密之事。事至後日自當知之。

        果如尊者所言。期限既至。諸國所獻一切皆到。王大歡喜。尸婆具沙夫人先有天冠。重著寶主國所獻天冠。王因交戲脫尸婆具沙夫人。所著一重天冠。著金鬘夫人頭上。時。尸婆具沙夫人。瞋恚而言。若有惡事我先當之。今得天冠。與彼而著。尋以酪器擲王頭上。王頭盡污。王大瞋忿。拔劍欲斫夫人。夫人畏王走入房中。即閉房戶。王不得前。王尋自悟。尊者占夢云有私密。正此是耳。

        王與夫人尋至尊者迦栴延所。具論上來。信於非法惡邪之言。幾於尊者妻子大臣所愛之物。行大惡事。今蒙尊者演說真實。開示盲冥。得覩正道。離於惡事。即請尊者敬奉供養。驅諸婆羅門等。遠其國界。即問尊者。有何因緣。如此諸國。各以所珍奉獻於我。尊者答言。乃往過去九十一劫。爾時。有佛名毘婆尸。彼佛出時。有一國名曰槃頭。王之太子信樂精進。至彼佛所供養禮拜。即以所著天冠。寶劍。瓔珞。大象。寶車。欽婆羅衣。用上彼佛。緣是福慶。生生尊貴。所欲珍寶。不求自至。王聞是已。於三寶所。深生敬信。作禮還宮。

*   *   *   *   *   *   *

        (一O三)〈金猫因緣〉

  昔。惡生王遊觀林苑。園中堂上見一金猫。從東北角入西南角。王即遣人。尋復發掘得一銅瓮。瓮受三斛。滿中金錢。漸漸深掘。復獲一瓮。如是次第得三重瓮。各受三斛。漸復傍掘亦得銅瓮。轉掘不已。滿五里中。盡得銅瓮盛滿金錢。時。惡生王深生奇怪。即詣尊者迦栴延所。即向尊者。具論得錢所由因緣。我適輙欲用。將無災患於我及國人耶。尊者答言。此王宿因所獲福報。但用無苦。王即問言。不審往因。其事云何。

        尊者答言。諦聽諦聽。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毘婆尸佛遺法之中。爾時。有諸比丘。於四衢道頭施大高座。置鉢在上。而作是言。誰有世人能於堅牢藏中舉錢財者。若入此藏。水不能漂火不能燒。王不能奪賊不能劫。時。有貧人先因賣薪。適得三錢。聞此語已。生歡喜心。即以此錢重著鉢中。誠心發願。去舍五里。當還家時步步歡喜。既到其門。向勸化處至心發願。然後入舍。尊者言。爾時貧人。今王是也。以因往昔三錢施緣。世世尊貴。常得如是三重錢瓮。緣五里中步步歡喜。恒於五里有此金錢。王聞宿緣。歡喜而去。

*   *   *   *   *   *   *

        (一O四)〈惡生王得五百鉢緣〉

  昔。惡生王住欝禪延城。時。守門者晨朝開門。門外忽然有五百乘車。各載寶鉢盛滿金粟。皆有印封題言。此鉢與惡生王。時。守門者告白王言。外有寶鉢。題鉢言與王。不審今者為當取不。王自思惟。此寶忽至。或是不祥。我若取者。將不為我家國災害。作是念已。即往詣尊者迦栴延所。而問之言。今晨開門忽見寶鉢。其上印題云與惡生王。未知吉凶。為可取不。尊者答言。是王宿福果報。但取勿疑。王白尊者。我於往因。修何功德而致此報。尊者答言。汝於昔日九十一劫。仙人山中有一辟支佛。值雨脚跌。即破瓦鉢。時。辟支佛詣瓦師家。從乞瓦鉢。瓦師尋以五器。皆盛滿水歡喜施與。辟支佛得已。擲鉢空中。踊身騰虛作十八變。瓦師妻子并買瓦者。見此神變。咸皆踊悅歡喜無量。爾時瓦師者。王身是也。爾時婦者。尸婆具沙夫人是也。爾時兒者。喬波羅太子是。爾時買瓦者。輔相富盧闚是也。買瓦婦者。輔相婦是。

        王復問言。不審此鉢。為自然出。為有從來。尊者答言。而此鉢者非自然有。從恒河水龍宮中來。何以知之。乃往過去。羅摩王舅婆羅門。修清淨行。在恒河側。時。羅摩王日以寶鉢送食與舅。婆羅門法。器不重用。食竟棄鉢於彼恒河中。盲龍收取寶鉢。盛滿金粟。著己宮中。如是所棄日日漸多。由是獲得五百車鉢。盲龍命終。又無兒子賞領此鉢。天帝知王往昔施鉢因緣。故用遺王。王聞是語。尋取寶鉢以用作福。廣修布施供養三寶。從此因緣。後生善處。

*   *   *   *   *   *   *

        (一O五)〈求毘摩天望得大富緣〉

  昔有兄弟二人。家計貧困。兄常日夕。精懃禮拜求毘摩天。望得大富。而遣其弟耕田種殖。如是求請。經歷多時。時。毘摩天化作其弟。至其兄邊。兄瞋弟言。何不墾殖。來此何為。時。弟答言。兄在天寺晝夜祈請。望得大富。弟於今日亦欲効兄。齋戒求願望獲大富。兄語弟言。卿不耕田下於種子。財[殸/米]豐有。何由可獲。弟答兄言。實以種故而收獲耶。兄不能報。於是毘摩天還復天像。而語之言。今我之力。正可助汝。及於今日修行布施。然後可富。而汝往因不修布施。故使貧窮。今雖日夜精懃求我富饒財寶。將何可獲。如菴婆羅樹。若於冬時。雖復奉事百千天神欲求於菓。菓不可得。汝亦如是。先不修因。而於我所欲求大富。亦不可得。菓若熟時。不求自得。而說偈言。

        福業如菓熟  不以祠祀得  人乘持戒車  後得至天上 

        定智如滅  得至於無為  一切由行得  求天何所為

*   *   *   *   *   *   *

        (一O六)〈鬼子母失子緣〉

  鬼子母者。是老鬼神王般闍迦妻。有子一萬。皆有大力士之力。其最小子字嬪伽羅。此鬼子母兇妖暴虐。殺人兒子以自噉食。人民患之。仰告世尊。世尊爾時即取其子嬪伽羅。盛著鉢底。時。鬼子母周遍天下。七日之中推求不得。愁憂懊惱。傳聞他言。云佛世尊有一切智。即至佛所。問兒所在。時。佛答言。汝有萬子。唯失一子。何故苦惱愁憂。而推覓耶。世間人民。或有一子或五三子。而汝殺害。鬼子母白佛言。我今若得嬪伽羅者。終更不殺世人之子。佛即使鬼子母見嬪伽羅在於鉢下。盡其神力。不能得取。還求於佛。佛言。汝今若能受三歸五戒。盡壽不殺。當還汝子。鬼子母即如佛勅。受於三歸及以五戒。受持已訖。即還其子。佛言。汝好持戒。汝是迦葉佛時。羯膩王第七小女。大作功德。以不持戒故受是鬼形。

*   *   *   *   *   *   *

        (一O七)〈天祀主緣〉

  昔日有一婆羅門。事摩室天。晝夜奉事。天即問言。汝求何等。婆羅門言。我今求作此天祀主。天言。彼有群牛。汝問最在前行者。即如天語。往問彼牛。汝今何以為苦為樂。牛即答言。極為大苦。刺刺兩肋。柴戾脊破。駕挽車載。重無休息。時。復問言。汝以何緣受是牛形。牛答之言。我是彼天祀主。自恣極意。用天祀物。命終作牛。受是苦惱。聞是語已。即還天所。天即問言。汝今欲得作天主不。婆羅門言。我覩此事實不敢作。天言。人行善惡。自得其報。婆羅門悔過。即修諸善。

*   *   *   *   *   *   *

        (一O八)〈祀樹神緣〉

  昔有老公。其家巨富。而此老公思得肉食。詭作方便。指田頭樹。語諸子言。今我家業所以諧富。由此樹神恩福故爾。今日汝等。宜可群中取羊以用祭祠。時。諸子等承父教勅。尋即殺羊禱賽此樹。即於樹下立天祠舍。其父後時。壽盡命終。行業所追。還生己家羊群之中。時值諸子欲祀樹神。便取一羊。遇得其父。將欲殺之。羊便咽咽笑而言曰。而此樹者有何神靈。我於往時。為思肉故妄使汝祀。皆共汝等同食此肉。今償殃罪。獨先當之。時。有羅漢遇到乞食。見其亡父受於羊身。即借主人道眼。令自觀察。乃知是父。心懷懊惱。即壞樹神。悔過修福。不復殺生。

*   *   *   *   *   *   *

        (一O九)〈婦女厭欲出家緣〉

  昔有一婦女。端政殊妙。於外道法中出家修道。時。人問言。顏貌如是應當在俗。何故出家。女人答言。如我今日。非不端政。但以小來厭惡婬欲。今故出家。我在家時。以端政故早蒙分處。早生男兒。兒遂長大。端政無比。轉覺羸損。如似病者。我即問兒病之由狀。兒不肯道。為問不止。兒不獲已。而語母言。我正不道。恐命不全。正欲具道。無顏之甚。即語母言。我欲得母以私情欲。以不得故。是以病耳。母即語言。自古以來。何有此事。復自念言。我若不從。兒或能死。今寧違理以存兒命。即便喚兒。欲從兒意。兒將上床。地即劈裂。我子即時生身陷入。我即驚怖。以手挽兒。捉得兒髮。而我兒髮。今日猶故在我懷中。感切是事。是故出家。

*   *   *   *   *   *   *

        (一一O)〈不孝子受苦報緣〉

  昔迦默國鳩陀扇村中。有一老母。唯有一子。其子勃逆不修仁孝。以瞋母故。舉手向母。適打一下。即日出行。遇逢於賊斬其一臂。不孝之罪。尋即現報。苦痛如是。後地獄苦。不可稱計。

*   *   *   *   *   *   *

        (一一一)〈難陀王與那伽斯那共論緣〉

  昔難陀王。聰明博通事無不練。以己所知謂無詶敵。因問群臣。頗有智慧聰辯之人。諮詢疑事。能對我不。時。有一臣。家先供養一老比丘。履行清淨。然不廣學。即談於王。王問之言。夫得道者。為在家得。為出家得乎。時。老比丘即答之曰。二俱得道。王復問言。若二俱得。何用出家。彼老比丘即便默然。不知何對。

        時。難陀王轉復憍慢。時。諸臣等即白王言。那伽斯那聰慧絕倫。今在山中。王於爾時欲試之故。即遣使人。齎一瓶酥。湛然盈滿。王意以為我智滿足。誰復有能加益於我。那伽斯那獲其酥已。即解其意。於弟子中。撿針五百。用刺酥中。酥亦不溢。尋遣歸王。王既獲已。即知其意。尋遣使請那伽斯那。即赴王命。那伽斯那身體長大。將諸徒眾。在中特出。王心驕豪。詭因遊獵。路次相逢。見其姝長。即自搖指異道而去。竟不共語。默欲非之。一切長者都無所知。時。那伽斯那。尋以己指而自指胸言。而我獨知。難陀王將延入宮。即鑿小屋。戶極令卑下。望使斯那曲躬向伏。然此斯那知欲陷己。即自却入。不受其屈。時。難陀王即設飲食。與麤食數種食。食五三匙。便言己足。後與細美。方乃復食。

        王復問言。向云己足。何故今者猶故復食。斯那答言。我向足麤。未足於細。即語王言。今者王殿上可盡集人令滿其上。尋即喚人充塞遍滿。更無容處。王在後來。將欲上殿。諸人畏故。盡皆懾伏。其中轉寬。乃容多人。斯那爾時即語王言。麤飯如民。細者如王。民見於王。誰不避路。

        王復問言。出家在家。何者得道。斯那答言。二俱得道。王復問言。若俱得道。何必出家。斯那答言。譬如去此三千餘里。若遣少健。乘馬齎糧。捉於器仗。得速達不。王答言。得。斯那復言。若遣老人乘於瘦馬。復無糧食。為可達不。王言。縱令齎糧。由恐不達。況無糧也。斯那言。出家得道。喻如少壯。在家得道。如彼老人。

        王復問言。今我欲問身中之事。我為常無常。隨我意答。斯那返問。如王宮中。有菴婆羅樹上菓。為甜為醋。王言。如我宮中。都無此樹。云何問我菓之甜醋。斯那言。我今亦爾。一切五陰。既自無我。云何問我常以無常。

        時。王復問。一切地獄。刀劍解形分散處處。其命猶存。實有此不。斯那答言。譬如女人。噉食餅肉瓜菜。飲食悉皆消化。至於懷妊。歌羅羅時。猶如微塵。云何轉大而不消化。王言此是業力。斯那答言。彼地獄中亦是業力。命根得存。

        王復問言。日之在上。其體是一。何以夏時極熱。冬時極寒。夏則日長。冬則日短。斯那答言。須彌山有上下道。日於夏時。行於上道。路遠行遲。照于金山。是故長而暑熱。日於冬時。行於下道。路近行速。照大海水。是故短而極寒。

*   *   *   *   *   *   *

        (一一二)〈不孝婦欲害其姑反殺其夫緣〉

  昔有一婦。稟性佷戾。不順禮度。每所云為。常與姑反。得姑瞋責。恒懷不分。瞋心轉盛。規欲殺姑。後作方計。教其夫主自殺其母。其夫愚癡。即用婦語。便將其母至曠野中。縛結手足。將欲加害。罪逆之甚。感徹上天。雲霧四合為下霹靂。霹殺其兒。母即還家。其婦開門。謂是夫主。問言殺未。姑答已殺。至於明日。方知夫死。不孝之罪。現報如是。後入地獄。受苦無量。

*   *   *   *   *   *   *

        (一一三)〈波羅奈王聞塚間喚緣〉

  凡一切法。於可求處。若以方便可得。若不可求。雖欲強得。都不可獲。譬如壓沙責油攢冰求酥。既不可得。徒自勞苦。如昔波羅奈國。有王名梵譽。常於夜半。聞塚間喚聲。喚言、咄王咄王。如是一夜三聞其聲。王聞異聲情甚驚怕。音聲不絕。經歷多時。王集諸婆羅門太史相師。而與議言。我常於夜。耳聞塚間喚我之聲。我常恐懼。怖不敢應。諸人答言。彼塚墓間。必有妖物作是音聲。今宜遣使有膽勇者詣塚往看。王即募人。若有夜能至塚間者。吾當賞賜五百金錢。

        時。有一人煢獨無父。家甚貧寒。有大膽力。即便應募。身著鉀冑手捉刀杖。夜至塚間。聞喚王聲。即便㖑言。叱汝是誰。答言。我是貝耳伏藏。語募人言。汝健丈夫。我於夜常喚彼王。彼王若當應和於我。我欲往至其庫藏中。然彼王怯。未曾應我。而我今者。將從有七。明日清晨當至汝家。募人問言。明日來時。我當以何事共相承迎。貝耳答言。汝但灑掃舍內。除去糞穢。香華嚴飾。極令清淨。蒱桃麨漿酥乳之糜。各盛八器。有八道人。當以杖打上座頭。語言入角。如是次第。盡駈入角。募人知已。即便還家。從王請取五百金錢。用俟供設。王問之言。彼音聲者。為是何物。募人詭答言。是鬼魅。

        受募之人聞貝耳言。私懷歡喜。請剃髮師以自莊嚴。至明日已。供設備具。有八道人來就其食。飲食既訖。打上座頭。駈令入角。即變作金錢一 。以次駈入。作金八。時。剃髮師在門孔中。見其得寶。默自念言。我解此法。試効為之。便於後時。備具如前。請八道人。設食已訖。閉門遮戶打上座頭。望同前者獲珍寶聚。然此道人。頭破血瀝沾污床座。駈令入角。得急失糞。次第七人。皆被打棒。宛轉于地。中有一人氣力盛壯。即時掣手。突出至外。揚聲大叫。云某主人。欲害我等。時。彼國王遣人往視。即捉主人。具問事狀。時。剃髮師具以上事而白於王。王尋遣人。到募人舍。看其金寶。正欲稅奪。化為毒蛇。變為火聚。王即語言。此是汝福。世間凡愚亦復如是。具有精進。受持八戒。獲善果報。漸行八正。得無漏果。便欲效他。受持八戒。內無誠信。悕求利樂。既無善果。反獲殃咎。如彼愚人。等無差別。

*   *   *   *   *   *   *

        (一一四)〈老比丘得四果緣〉

  佛法寬廣。濟度無涯。至心求道。無不獲果。乃至戲笑。福不唐捐。如往昔時。有老比丘年已朽邁。神情昏塞。見諸年少比丘。種種說法。聞說四果。心生羨尚。語少比丘言。汝等聰慧。願以四果以用與我。諸年少比丘。嗤而語言。我有四果。須得好食然後相與。時。老比丘聞其此語。歡喜發中。即解欽婆用貿所須。尋即施設種種餚饍。請少比丘求乞四果。諸少比丘食其食已。更相指摩弄老比丘。語言。大德。汝在此舍一角頭坐。當與爾果。時。老比丘聞已歡喜。如語而坐。諸少比丘。即以皮毱打其頭上。而語之言。此是須陀洹果。老比丘聞已。繫念不散。即獲初果。諸少比丘復弄之言。向爾雖得須陀洹果。然其故有七生七死。更移一角。次當與爾斯陀含果。時。老比丘獲初果故。心轉增進。即復移坐。諸少比丘。復以毱打頭而語之言。與爾二果。時。老比丘益加專念。即證二果。諸少比丘復弄之言。汝今已得斯陀含果。猶有往來生死之難。汝更移坐。我當與爾阿那含果。時。老比丘如言移坐。諸少比丘復以毱打。而語之言。我今與爾第三之果。時。老比丘聞已歡喜。倍加至心。即時復證阿那含果。諸少比丘復弄之言。汝今已得不還之果。然故於色無色界。受有漏身。無常遷壞。念念是苦。汝更移坐。次當與爾阿羅漢果。時。老比丘如語移坐。諸少比丘復以皮毱撩打其頭。而語之言。我今與爾彼第四果。時。老比丘一心思惟。即證羅漢。得四果已。甚大歡喜。設諸餚饍種種香花。請少比丘。報其恩德。與少比丘共論道品無漏功德。諸少比丘發言滯塞。時。老比丘方語之言。我已證得羅漢果已。諸少比丘聞其此言。咸皆謝悔先戲弄罪。是故。行人宜應念善。乃至戲弄。猶獲實報。況至心也。

*   *   *   *   *   *   *

        (一一五)〈女人至誠得道果緣〉

  若人求道。要在精誠。精誠相感。能獲道果。如往昔時。有一女人。聰明智慧。深信三寶。常於僧次。請一比丘就舍供養。時。有一老比丘次到其舍。年老根鈍素無知曉。時。彼女人齋食已訖。求老比丘為我說法。獨敷一座。閉目靜默。時。老比丘自知愚闇。不知說法。伺其泯眼棄走還寺。然此女人。至心思惟有為之法。無常苦空不得自在。深心觀察即獲初果。既得果已。求老比丘欲報其恩。此老比丘審己無知。棄他走避。倍更慚恥。復棄藏避。而此女人苦求不已。方自出現。女人於時。具論上來蒙得道果。故齎供養用報大恩。時。老比丘以慚愧故。深自剋責。即復獲果。是故。行者應當至心。若至心者。所求必獲。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雜寶藏經》

──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

《雜寶藏經》卷第十

        (一一六)〈優陀羨王緣〉

  昔。優陀羨王住盧留城。聰明解達。有大智慧。其一夫人名曰有相。姿容奇特。兼有德行。王甚愛敬。情最寵厚。時。彼國法。諸為王者不自彈琴。爾時。夫人恃已愛寵。而白王言。願為彈琴。我為王舞。王不免意。取琴而彈。夫人即舉手而舞。王素善相。見夫人舞。覩其死相。尋即捨琴慘然長歎。夫人即白王言。如我今者。受王恩寵。敢於曲室求王彈琴。我自起舞用共為樂。有何不適。放琴而歎。願王莫隱。而見告語。時。王答言。我之長歎。非爾婦人之所可聞。夫人白言。我今奉王至誠無二。若有不理。宜應告勅。慇懃不已。王以實答。我之於爾。豈容有異。爾向起舞死相外現。計其餘命不過七日。由是之故。捨琴而歎。夫人聞已甚懷憂懼。即白王言。如王所說。命不云遠。我聞石室比丘尼說。若能信心出家一日。必得生天。由是之故。我欲出家。願王聽許。得及道次。

        時。王情重恩愛不息。語夫人言。至六日頭。乃當聽爾出家入道。不相免意。遂至六日。王語夫人。爾有善心求欲出家。若得生天。必來見我。我乃聽爾得使出家。作是誓已。夫人許可。便得出家受八戒齋。即於其日多飲石蜜漿。腹中絞結至七日晨。即便命終。乘是善緣得生天上。即生三念。一念憶本為是何身。二念本緣修何功德。三念現今定是天身。作是念已。具知本緣并與王誓。以先誓故。來詣王所。

        爾時。光明遍滿王宮。時。王問言。今此光瑞。為是誰耶。願見告示。時。天答言。我是王婦有相夫人。王聞是語。願來就坐。天答之言。如我今者。觀王臭穢不可親近。我以先誓。故來見王。王聞是已心即開悟。而作是言。今彼天者本是我婦。由有善心求索入道。出家一日尋即命終。由是功德而得生天。神志高遠。而見鄙賤。我今何故而不出家。我曾聞說。天一爪甲直閻浮提。況我一國。何足貪惜。作是語已。立子王軍用嗣王位。出家學道得阿羅漢。

        爾時。王軍王統臨國已。信用讒佞不恤國事。優陀羨王愍念其子并及國人。欲來教化勸令修善。時。王軍王聞父將至。踊悅無量。欲勅一切於路往迎。時。諸佞臣畏懼被遣。即白王言。如王今者。首戴天冠坐師子座。師子之座法無再坐。若迎父王還復王位。必殺於王。王若立者。須害父王。時。王軍王心懷憂愕。疑惑轉生。勸諫不已。遂作惡意。募栴陀羅往殺其父。

        時。栴陀羅既受募已。到父王所。頭面頂禮而白之言。我之昔來。亦受恩遇於父王所。實無逆心。而今被遣來殺父王。若不加害必受誅罸。父王答言。我今來者欲化爾王。豈可愛身使爾被誅。便引項令長十餘丈。語栴陀羅。隨爾斫截。時。栴陀羅極力斫之。刀不能傷。父王愍故。而借神力語栴陀羅。爾今為我往語爾王。爾今殺父。復害羅漢。作二逆罪。好加懺悔。可得輕罪。

        時。栴陀羅既受勅已。舉刀復斫。斬父王首。齎向其國。時。王軍王見父頭已。顏色不變。知父得道不貪王位。悔情既生。心懷懊惱。啼哭悶絕良久乃蘇。問栴陀羅。父王所說。時。栴陀羅以父王勅而白於王。爾既殺父。復害羅漢。作是二逆。須好懺悔。聞是語已倍增斷絕。而作是言。今我父王得羅漢道。有何貪國。而使我殺父。時。彼佞臣懼王加害。而白王言。世界之中何有羅漢。王信空語用自苦惱。時。王答言。今我父頭死來多日。顏色不變。自非得道。何由有是。又。我父時大臣婆咥師優波咥師。普皆出家。得羅漢道。種種神變我等所見。於此涅槃。收骨造塔如今現在。云何噵無。佞臣答言。世幻呪術。及以藥力亦能神變。彼二臣者。非是羅漢比。更數日。示王證驗。作是語已。便於塔所。造作二孔各置一猫。於塔養食。喚言咥師出。猫出食肉。語令還去。還入於孔。如是教之。猫便調伏。而白王言。今王欲見咥師等耶。願往共看。

        王即命駕往至塔所。時。彼佞人便喚咥師出來。猫即出孔。語令還去。猫便入孔。王既見已迷心遂盛。任意所作。不信罪福。時。王出軍遊戲廻還。於其路次而見尊者迦栴延。端坐靜處。坐禪入定。時。王見之便生惡心。手自把土用坌尊者。語左右言。爾等為我各各以土坌迦栴延。于時土聚。遂沒尊者。有一大臣信心三寶。於後而至。聞見斯事。極大懊惱。即為尊者除去其土。復語諸人。有念我者而除此土。爾時。尊者坐琉璃寶窟。神儀鮮澤。無污坌色。大臣歡喜。頭面禮足白尊者言。今王無道。作是惡逆。善惡必報。何得無患。尊者答言。却後七日。天當雨土滿其城內。積為土山。王及人民盡皆覆滅。大臣聞已心懷憂惱。即以白王。又自設計造作地道。出向城外。七日既滿。天雨香華珍寶衣服。於其城內無不歡喜。佞臣白王。而今此瑞皆由王德。無智之人反生誹謗。云當雨土。而獲珍寶。如此誑惑。前後非一。惡緣之後聞有善瑞。皆來雲集。

        時。城四門冥緣力故。盡下鐵關。逃隱無地。天便雨土。滿城山積。而彼大臣共有心者。地道而出。向尊者所而白之言。感惟此城一日覆沒。雨土成山。君民并命。先有何緣同受此害。爾時。尊者語大臣言。諦聽諦聽。當為爾說。乃往過去若干劫。時。於其國內。有長者女住於樓上。清朝洒掃。除棄掃糞置比丘頭。不知懺悔。會得好夫。爾時。諸女而問女言。爾作何緣得此良匹。時。女答言。更無異事。由我掃樓坌比丘頭。由是之故。值遇好壻。諸女聞已。謂如其言競共聚土。用坌比丘。由是業緣。普受斯報。

        作是語已。共功德天向花氏城。自昔以來。盧留城而與彼城迭互盛衰。此國既滅。彼城復盛。由是之故。而尊者等向花氏城。好音聲長者於其界首。供養尊者。爾時。長者素自殷富。尊者到家。財寶豐溢。殊勝於前。既至城已。尊者迦栴延而白佛言。好音聲長者。有何因緣有好音聲。巨富無量財寶盈溢。

        佛言。乃往過去。有一長者日日遣人。請五百辟支佛。就家設食。而彼使人常將狗往。會有事緣不得往請。狗依時節。獨詣僧坊。向僧而吠。時。辟支佛等而作是言。俗內多事。脫能過忘。向狗來吠。以喚我等。即便相將。詣長者家。爾時。長者甚大歡喜。如法供養。爾時長者。我身是也。爾時使人。阿那律是。爾時狗者。好音長者是。由是之故。世世好聲而多財寶。是故。智者應於福田所懃力供養。

*   *   *   *   *   *   *

        (一一七)〈羅睺羅因緣〉

  我昔曾聞。佛初出家夜。佛子羅睺羅始入于胎。悉達菩薩六年苦行。於菩提樹下降伏四魔。除諸陰蓋豁然大悟。成無上道。具足十力四無所畏。成就十八不共之法。具四辯才。悉於諸度得到彼岸。解了一切諸佛之法。過諸聲聞緣覺之上。於初成道夜生羅睺羅。舉宮婇女。咸皆慚恥。生大憂惱。而作是言。怪哉大惡耶輸陀羅。不慮是非。輕有所作。不自愛慎。令我舉宮都被染污。悉達菩薩久已出家。而於今者卒生此子。甚為恥辱。

        時。有釋女名曰電光。是耶輸陀羅姨母之女。椎胸拍髀。瞋恚呵罵耶輸陀羅。汝於尊長所親。何以自損。悉達太子出家學道。已經六年。生此小兒甚為非時。從誰而得。爾無慚愧。辱我種族。不數種族。不護惡名。悉達菩薩有大功德。名稱遠聞。汝今云何不護惜彼。而方恥辱。淨飯王當于爾時。在樓閣上見此大地六種震動。奇異相現。白淨王見是相已。謂菩薩死。憂箭入心生大苦惱。而作是言。我子戒香充塞四遠。相好莊嚴如蓮花鬘。今為死日之所乾枯。戒深固根。慚愧枝葉。名譽之香。大悲厚蔭。我子如樹。為死象所蹋。大如金山。眾寶莊嚴。我子金山王。相好莊嚴身。為無常金剛杵之所碎壞。猶如大海滿中眾寶。如摩竭魚擾亂海水。我子大海亦復如是。為死摩竭魚之所擾惱。猶如滿月。眾星圍繞。我子如是無量功德。相好莊嚴。今為無常羅睺羅所吞。我種從大丈夫。丈夫盧越真淨。如是等王。相續至此。今日將不斷絕我種耶。特望我子為轉輪聖王。或成佛道。而於今者。寧可死耶。設失我子。憂愁憔悴。命必不全。冀其出家法服持鉢。敷演甘露。如此種種諸事。必不得見。以憶子故。種種愁思思惟是。時。聞子宮中舉聲大哭。王倍驚怖。謂太子死。問前走使女言。是何哭聲。將非我子死耶。女白王言。太子不死。耶輸陀羅今產一子。舉宮慚愧。是以哭耳。王聞是語。倍增憂惱。發聲大哭。揚聲大喚。唱言怪哉。極為醜辱。我子出家以經六年。云何今日而方生子。時。彼國法。擊鼓一下一切軍集。九萬九千諸釋悉會。即喚耶輸陀羅。

        時。耶輸陀羅著白淨衣。抱兒在懷。都不驚怕。面小有垢。於親黨中抱兒而立。時。執杖釋作色瞋忿。罵耶輸陀羅。叱爾凡鄙。可愧之甚。辱我種族。有何面目我等前立。有釋名毘紐天。是耶輸陀羅舅。語耶輸陀羅。凡鄙嬰愚。無過於爾。舅於種族宜好實語。竟為何處而得此子。耶輸陀羅都無慚恥。正直而言。從彼出家釋種名曰悉達。我從彼邊而得此子。悅頭檀王聞是語已。瞋恚而言。不護所生便作異語。若實若虛。諸釋所知。我子悉達本在家時。聞有五欲耳尚不聽。況當有欲而生於子。如斯之言深為鄙媟。從誰得子。毀辱我等。實是諂曲。非正直法。我子悉達昔在家時。及眾珍寶餚饍。都無染著。況今苦行。日食麻米。以此謗毀。淨飯王極大瞋恚。問諸釋言。今當云何苦毒殺害。復有釋言。如我意者。當作火坑。擲置火中。使其母子都無遺餘。諸人皆言。此事最良。

        即掘火坑。以佉陀羅木積於坑中。以火焚之。即將耶輸陀羅至火坑邊。時。耶輸陀羅見火坑已。方大驚怖。譬如野鹿。獨在圍中四向顧望。無可恃怙。耶輸陀羅便自呵責。既自無罪受斯禍患。遍觀諸釋。無救己者。抱兒長嘆。念菩薩言。汝有慈悲憐愍一切。天龍鬼神咸敬於汝。今我母子薄於祐助。無過受苦。云何菩薩不見留意。何故不救我之母子今日危厄。諸天善神無憶我者。菩薩昔日處眾釋中。猶如滿月在於眾星。而於今者更不一見。即時向佛方所。一心敬禮。復拜諸釋。合掌向火而說實語。我此兒者。實不從他而有斯子。若實不虛。猶六年在我胎中者。火當消滅。終不燒害我之母子。作是語已即入火中。而此火坑變為水池。自見己身處蓮花上。都無恐怖。顏色和悅。合掌向諸釋言。若我虛妄應即燋死。以今此兒實菩薩子。以我實語。得免火患。

        復有釋言。視其形相不驚不畏。以此推之必知是實。復有釋言。而此火坑變為清池。以是驗之知其無過。時。諸釋等將耶輸陀羅還歸宮中。倍加恭敬讚嘆。為索乳母供事其子。猶如生時等無有異。祖白淨王愛重深厚。不見羅睺羅終不能食。若憶菩薩。抱羅睺羅用解愁念。

        略而言之。滿六年已。白淨王渴仰於佛。遣往請佛。佛憐愍故。還歸本國來到釋宮。佛變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如佛身。光相無異。耶輸陀羅語羅睺羅。誰是汝父。往到其邊。時。羅睺羅禮佛已訖。正在如來左足邊立。如來即以無量劫中所修功德相輪之手。摩羅睺羅頂。時。諸釋等咸作是念。佛今猶有愛私之心。佛知諸釋心之所念。即說偈言。

        我於生眷屬  及以所生子  無有偏愛心  但以手摩頂 

        我盡諸結使  愛憎永除盡  汝等勿懷疑  於子生猶預 

        此亦當出家  重為我法子  略言其功德  出家學真道 

        當成阿羅漢

 *   *   *   *   *   *   *

        (一一八)〈老婆羅門問諂偽緣〉

  一切狡猾諂偽詐惑。外狀似直。內懷姦欺。是故。智者應察真偽。如往昔時有婆羅門。其年既老。娉娶少婦。婦嫌夫老。傍婬不已。欲心既著。誑夫設會。請諸少壯婆羅門等。夫疑有姦不肯延致。時。彼少婦設種種計。用惑其夫老婆羅門前婦之子。墜於火中。爾時。少婦眼看使墮。而不捉取。婆羅門言。兒今墜火。何故不捉。婦即答言。我自少來唯近己夫。不曾捉他其餘男子。云何卒欲令我捉此男子小兒。老婆羅門聞是語已。謂如其言信明婦故。便於其家而設大會。集婆羅門。爾時。少婦便共交通。老婆羅門聞是事已。心懷忿恨。即取寶物盛裹衣裓。棄婦而去。離舍既遠。於其路中見一婆羅門。便共為伴。於其日暮一處共宿。至明清旦。復共前行。離主人舍漸漸欲遠。彼婆羅門。語老婆羅門言。於昨宿處。有一草葉著我衣裳。我自少以來。無侵世物。葉著衣來我甚為愧。欲還草葉歸彼主人。爾並停住待我往還。老婆羅門聞是語已。深信其言倍生愛敬。許當住待。彼婆羅門。詐捉草葉欲還主人。未遠之間入一溝壑。偃腹而臥良久乃還。云以草葉還主人竟。老婆羅門信以為然。倍增愛重。老婆羅門時因便利。洗大小便。即以寶物而用寄之。此人尋後。齎其珍寶便棄走去。老婆羅門見偷己物。嘆惋彼人。又自感傷。憂愁懊惱。惆悵進路。

        小復前行。憩一樹下。見一鸛雀口中銜草。語諸鳥言。我等應當共相憐愍。集會一處而共住止。爾時。諸鳥皆信其言。而來聚集。時。此鸛雀伺眾鳥等一切行後。就他巢窠啄卵飲汁。殺他子食。諸鳥將至。更復銜草。眾鳥既還。見有此事咸皆瞋責。而此鸛雀拒言我不。時。諸鳥輩知其諂欺。悉捨而去。於此樹下。更經少時。見一外道出家之人。身服納衣安行徐步。去去眾生。老婆羅門而問之言。何以並行。口唱去去。外道答言。我出家人憐愍一切。畏傷蟲蟻。是故爾耳。時。婆羅門見其出家口吐此言。深生篤信。即時尋逐。往至其家。於其暮宿語婆羅門。我須閑靜以自修心。爾止別屋於彼而臥。時。婆羅門憙聞行道。心懷慶悅。至夜後分。但聞作樂歌舞之聲。便出看之。乃見出家外道住室。有一地孔。中出婦女與共交通。若女人舞。外道彈琴。若外道舞。女人彈琴。見此事已而自念言。天下萬物。不問人獸。無一可信者。說偈言曰。

        不捉他男子  以草還主人  鸛雀詐銜草  外道畏傷虫 

        如是諂偽語  都無可信者

  爾時。國內有一長者。居家巨富。多諸珍寶。於其一夜多失財物。時。王聞已。問長者言有誰來去。致令亡失。長者白王。初無姦雜而與往返。唯一婆羅門長共出入。清身潔己不犯世物。草葉著衣猶還其主。自此己外更無異人。王聞是已。攝婆羅門而詰問之。

        爾時。長者往白王言。彼人淨行。世之無比。如何一旦而被拘執。寧失財物。願王放捨。時。王答言。我昔曾聞。有如是比外詐清淨內懷姦惡。爾勿憂惱。聽我覈實。作是語已。即便撿究。辭窮理屈。依實伏首。是故。智者處世如鏡。善別真偽。為世導師。

*   *   *   *   *   *   *

        (一一九)〈婆羅門婦欲害姑緣〉

  昔有婆羅門。其婦少壯。姿容艷美欲情深重。志存婬蕩。以有姑在不得遂意。密作姦謀欲傷害姑。詐為孝養以惑夫意。朝夕恪懃供給無乏。其夫歡喜。謂其婦言。爾今供給得為孝婦。我母投老得爾之力。婦答夫言。今我世供資養無幾。若得天供是為願足。頗有妙法可生天不。夫答婦言。婆羅門法。投巖赴火五熱炙身。行如是事便得生天。婦答夫言。若有是法。姑可生天受自然供。何必孜孜受世供養。作是語已。夫信其言。便於野田作大火坑。多積薪柴極令然熾。乃於坑上而設大會。扶將老母。招集親黨。婆羅門眾盡詣會所。鼓樂絃歌。盡歡竟日。賓客既散。獨共母住。夫婦將母詣火坑所。推母投坑不顧而走。時。火坑中有一小隥。母墮隥上。竟不墜火。母尋出坑。日已逼闇。按來時跡欲還向家。路經叢林。所在陰黑。畏懼虎狼羅剎鬼等。攀上卑樹以避所畏。會值賊人多偷財寶。群黨相隨在樹下息。老母畏懼怖不敢動。不能自制於樹上欬。賊聞欬聲謂是惡鬼。捨棄財物各皆散走。既至天明。老母泰然。無所畏懼。便即下樹選取財寶。香瓔珠璣金釧耳璫真奇雜物。滿負向家。夫婦見母。愕然驚懼。謂是起尸鬼。不敢來近。母即語言。我死生天多獲財寶。而語婦言。香瓔珠璣金釧耳璫。是汝父母姑姨姊妹用來與汝。由吾老弱不能多負。語汝使來。恣意當與。婦聞姑語欣然歡喜。求如姑法投身火坑。而白夫言。老姑今者。緣投火坑得此財寶。由其力弱不能多負。若我去者必定多得。夫如其言。為作火坑投身燋爛。於即永沒。爾時。諸天而說偈言。

        夫人於尊所  不應生惡意  如婦欲害姑  反自焚滅身

*   *   *   *   *   *   *

        (一二O)〈烏梟報怨緣〉

  昔有烏梟。共相怨憎。烏待晝日。知梟無見。踏殺群梟噉食其肉。梟便於夜。知烏眼闇。復啄群烏。開穿其腸亦復噉食。畏晝畏夜。無有竟已。時。群烏中有一智烏。語眾烏言。已為怨憎不可救解。終相誅滅勢不兩全。宜作方便殄滅諸梟。然後我等可得歡樂。若其不爾。終為所敗。眾烏答言。如汝所說。當作何方得滅讎賊。智烏答言。爾等眾烏但共啄我。拔我毛羽啄破我頭。我當設計要令殄滅。即如其言。燋悴形容。向梟穴外而自悲鳴。梟聞聲已便出語言。今爾何故破傷頭腦。毛羽毀落。來至我所。悲聲極苦。欲何所說。烏語梟言。眾烏讐我不得生活。故來相投。以避怨惡。時。梟憐愍欲存養畜。眾梟皆言。此是怨家不可親近。何緣養畜。以長怨敵。時。梟答言。今以困苦來見投造。一身孤單竟何能為。遂便畜養。給與殘肉。日月轉久。毛羽平復。烏詐歡喜。微作方計。銜乾樹枝并諸草木。著梟穴中。似如報恩。梟語烏言。何用是為。烏即答言。孔穴之中純是冷石。用此草木以御風寒。梟以為爾。默然不答。而烏於是。即求守孔穴。詐給使令。用報恩養。時會暴雪寒氣猛盛。眾梟率爾來集孔中。烏得其便。尋生歡喜。銜牧牛火用燒梟孔。眾梟一時於是殄滅。爾時。諸天說偈言曰。

 諸有宿嫌處  不應生體信 如烏詐託善  焚滅眾梟身

*   *   *   *   *   *   * 

        (一二一)〈婢共羊鬪緣〉

  昔有一婢。稟性廉謹。常為主人曲熬麥豆。時。主人家有一羯羝伺空逐便噉食麥豆。斗量折損。為主所瞋。信已不取。皆由羊噉。緣是之故。婢常因嫌。每以杖捶。用打羯羝。羝亦含怒。來觝觸婢。如此相犯。前後非一。婢因一日空手取火。羊見無杖。直來觸婢。婢緣急故。用所取火。著羊脊上。羊得火熱。所在觸突。焚燒村人。延及山野。于時山中五百獼猴。火來熾盛。不及避走。即皆一時被火燒死。諸天見已。而說偈言。

瞋恚鬪諍間  不應於中止  羝羊共婢鬪  村人獼猴死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註]:

《雜寶藏經》屬「阿含藏」系統。漢譯本最早由元魏吉迦夜與曇曜二人共譯,全經共計有十卷(亦有八卷或十三卷者)。

《雜寶藏經》系輯錄關於佛陀、佛弟子,以及佛陀入滅後的種種事緣,共有一百廿一章因緣,其中大部分是與佛陀有關的故事。全經的內涵主要為阿含藏教派思想,藉由因緣譬喻的寓言故事來闡示佛教的因果輪迴思想,其中特別強調孝養、施捨、教化等諸種原始佛教的道德觀,是研究原始佛教教義及輪迴觀念不可缺少的經典。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