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9日 星期三

《正法念處經》七十卷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實。然則修促共盡。小大同期。而金字絲編。緗交素篆。分途列道。門張戶設。既昧斷惑之境。未接息言之路。詎能探神測妙。苞總無邊。有聖將應。靈因曠遠。志遺髮膚。施單城國。及繁星駐彩。夕馬騰空。出四門以結念。處三夜而圓果。十力在己。八解俱照。智兼一切。慈洽萬方。既而法吼傍震。甘露降灑。鷲山祗樹之下。鹿苑連河之地。眾出恒沙。徒繁林竹。反窮迷于升極。啟重昏于鐙炬。雖鵠林興慕。檀薪已然。教義不忘。風聲逾被。壽陵仰丹素之工。清臺寫金玉之質。水骨流暉。園閭加等。遺契餘旨。薄傳前載。幽宗絕唱。方備茲辰。使持節大將軍領中書監攝吏部尚書京畿大都督渤海王世子高公。道風虛邁。神衿峻遠。負日月于中衢。擊雷霆于上路。德表生民。作舟梁于夷夏。器含群物。制天淵于廟堂。殊流共委。酌而不竭。異軫同騖。仰以知歸。黃扉南闢。鈴閤東啟。則有高士通才。幽人偉器。懱其漢爵之重。鄙其南岳之游。曳裾高步自得門下。俱申前趣之禮。竝應却行之眷。蓋以書奏多方。術呈異等。或披卷而止。或一貫獨得。每留神釋典。洞叩玄門。以夫照壁瀉瓶。遺文必舉。非徒九部。寧止十二。逷矣西方。路超百宿。精力苦心。不憚重繭。故能法藏流行。異聞俱湊。爰有舍城妙說。時將感通。法螺良藥。響授斯在。從善業之本。極身念之際。標品有七。明義者五。至如違俗絕世。託想菩提。眷彼天人。深嗟鬼畜。鑒茲因果。冥心是緣。篤誠修行。又悟前旨。載懷依仰。形殊理一。大覺下臨。昭然獨曉。四攝六通。網羅群智。贊揚妙德。事屬斯文。直以風殊俗舛。詞翰乖絕。傾耳注目。隔若山河。將恐靈教有虧。玄旨多墜。有婆羅門人瞿曇流支。比丘曇林僧昉等。竝鉤深索隱。言通理接。延居第館。四事無違。乃譯明茲典。名正法念處。起自興和。歲陽玄默。終于武定淵獻之季。條流積廣。合七十卷。微言不昧。弘之在我。大崇覺典。尅宣靈迹。此乃濟四部于法橋。刷六塵于定水。心殷業重。無德而言。雖龍樹不追。馬鳴日遠。申法尊道。夫豈異昔。所以緇素擊節。雅俗傾首。義有存焉。永法三界云爾。

*   *   *   *   *   *   *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一

        〈十善業道品第一〉

  歸命一切諸佛菩薩!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遊那羅陀婆羅門村。爾時。慧命舍利弗於晨朝時。共眾多比丘入王舍城各各行乞。

        爾時。眾多比丘離慧命舍利弗而行乞食。遂爾往到遮羅迦波離婆闍迦外道所已。共相問訊。彼此歡喜說法語論。迭互相問。彼遮羅迦波離婆闍迦外道問諸比丘言。汝之釋迦沙門瞿曇說如是法。欲為不善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於他欲者亦不隨喜。我亦如是說。彼身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於他欲者亦不隨喜。汝之釋迦沙門瞿曇。說彼口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不隨喜他。我亦如是說。彼口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不隨喜他。汝之釋迦沙門瞿曇。說彼意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不隨喜他。我亦如是說。彼意業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不隨喜他。汝之釋迦沙門瞿曇。如是法律為有何異。何意何勝。若汝釋迦沙門瞿曇。如是法律與我何異。而汝釋迦沙門瞿曇。自說我是一切智人。彼遮羅迦波離婆闍迦外道如是問已。彼諸比丘新出家故。於比丘法未能善解。心不隨喜。是故不答。爾時。眾多比丘既乞食已。離慧命舍利弗各各皆到那羅陀村。食訖已住。爾時。慧命舍利弗亦乞食已。同共往到那羅陀村。爾時。眾多比丘往到慧命舍利弗所。具說如上。

  爾時。慧命舍利弗語眾多比丘言。若我慧命共汝相隨王舍城內。同四出巷同三角巷。即共汝等到遮羅迦波離婆闍迦外道所者。我則能以正法破之。然我在於異四出巷。異三角巷而行乞食。故我如是不聞彼難。彼遮羅迦波離婆闍迦外道。前所問難。世尊普眼。諸業果報一切現知。今在此處最為尊勝。一切外道見則降伏。為諸聲聞諸優婆塞諸天人等。善說一切業果報法。去此不遠汝可往問。彼當為汝善說一切業果報法。若天魔梵世間沙門婆羅門等所不能說。唯有如來能為汝說。我於彼法未善通達。唯有世尊第一善解業果報法。能為汝說。爾時。眾多比丘向世尊所。

  爾時。世尊依晝時法。如須彌山自光網焰。如晝日明如夜中月。如月清涼如陂池清。甚深如海。安住不動如須彌山。心無所畏如師子王。一切眾生之所歸依。猶如父母大悲熏心。一切眾生唯一上親。慈悲喜捨為依止處。以三十七大菩提分勝妙之法莊嚴其身。一切眾生清淨眼觀無有厭足。勝日月光釋迦王子偈言。


        世尊廣普眼  無三垢淨眼  能巧說二諦  善知三種苦 

        如是佛世尊  已修二種修  現證於道果  滅諦智具足 

        遠離三界眼  而說異三界  知十八界諦  觀知解脫諦 

        十八功德眾  自功德相應  解脫九繫縛  具足十種力 

        成就四無畏  亦成就大悲  大悲心深潤  成就三念處

 

  爾時。眾多比丘既見世尊。整服一肩如法叉跪。右膝著地禮世尊足。退在一面。正威儀住低頭斂容。爾時。眾多比丘推一比丘往近世尊。復更頂禮世尊足已。白言。世尊。我於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而行乞食。如上所說。次第乃至共彼外道遮羅迦波離婆闍迦問難語說。彼問身業口業意業。皆如上說。

  爾時。世尊先觀察已。然後為說。爾時。世尊為彼比丘那羅陀村諸婆羅門而說法言。汝諸比丘。我所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法應具足。清淨鮮白。梵行開顯。所謂正法念處法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為汝說。諸比丘言。如是世尊。彼諸比丘於世尊所。至心諦聽。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如是說言。諸比丘。何者正法念處法門。所謂法見法。非法見非法。常念彼處心不生疑。憙樂聞法。供養長宿。彼知身業口業意業。業果生滅不顛倒見。不行異法。諸比丘。身業三種。所謂殺生偷盜邪婬。云何殺生。於他眾生生眾生想。起殺害心斷其命根。得成殺生。彼有三種。謂上中下。所言上者。殺羅漢等墮阿鼻獄。所言中者。殺住道人。所言下者。殺不善人及殺畜生。又復三種。所謂過去未來現在。又復三種。所謂貪作瞋作癡作。彼貪作者。所謂獵等。彼瞋作者。所謂下性。彼癡作者。外道齋等。又復三種。所謂自作他教二作。有五因緣。雖是殺生無殺罪業。所謂道行無心傷殺蠕蟻等命。若擲鐵等。無心殺生而斷物命。醫師治病為利益故。與病者藥因藥命斷。醫無惡心。父母慈心。為治故打。因打命終。燃火虫入。無心殺虫。虫入火死。如是五種。雖斷生命不得殺罪。又復更有三種殺生。所謂教他自作二作。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偷盜成就滿足。云何偷盜得果報少。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他物他攝。自意盜取。如是偷盜。成就滿足若是王法。為饒益尊父母病人。緣覺羅漢。阿那含人斯陀含人須陀洹等。若為病急若為飢急。彼為饒益。如是偷盜。得果報少。盜業不具。又復。偷盜得果報少。謂偷盜已專心懺悔。既懺悔已後更不作。遮他偷盜。教不盜戒。示其善道。令住善法。遠離偷盜。如是盜業不具足滿。何業具足。若人偷盜。彼偷盜人若誑惑他。屏處思量。作欺誑事。斗秤治物。作惡業行。如是種種此業具足。云何成業。若他攝物。知已盜取。如是成業。何業具足。作已隨喜。樂行多作。向他讚說。又復。教他善戒者盜。此業具足。如是三業。具足不減。餘偷盜業。得果報少而不決定。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邪婬。此邪婬人。若於自妻非道而行。或於他妻道非道行。若於他作心生隨喜。若設方便強教他作。是名邪婬。云何邪婬得果報少。若邪婬已專心懺悔。不隨喜他。遮他邪婬。示其善道。彼邪婬業不具足滿。離邪婬意。修行善戒。如是邪婬。得果報少。不決定受。如是三種身不善業。得果報少。果報輕軟。如是外道遮羅迦波離波闍迦所不能知。非其境界。并天世間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諸天人等所不能知。除我聲聞從我聞故。知業果報。更無教者。

  又。修行者知業果報。云何口業惡不善行。口業四種。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如是四種。何者妄語。自思惟已。然後於他作不實語。若作呪誓。若在王前若王等前。妄語言說令他衰惱。或打或縛或令輸物。彼成妄語如是滿足。成妄語業地獄中受。復有口業名為兩舌。於和合者共作業者。破壞語說。如是語者。成就兩舌。云何此語得果報少。破壞語已心中生悔。我愚癡故。作如是說。專心懺悔。亦遮他人作破壞語。示其善道。業不具足。此業不重。云何此業不具足滿。此破壞語。或以煩惱或以酒醉。心異分別。向他異說。此業不足。

        云何名為業道相應成破壞語。若以惡心破壞於他。隨喜讚嘆。如是名為業道相應成破壞語。云何此業決定成就破壞語說。作已隨喜。復教他作。隨喜讚說。喜樂貪著不離於心。常懷惡心。他人所避不可往返。為他毀呰不生羞恥。無慚無愧不能自知。如是名為破壞語業。

        又。修行者觀察業集。云何名為惡口業行。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如是惡口能生熱惱。聞不悅耳。不忍他惡。令異人信。若重若輕。戲笑瞋心。得無量報無量種報。彼重惡口墮於地獄。彼輕惡口不決定受。如是名為第三口業。彼業具足相應之義。如前所說。

  又。修行者知業報法。云何名為第四口業。無義綺語。前後相違。不相應說。不決定受決定如餘。如是名為第四口業。

  又。修行者觀業報法。云何意業。意業幾種。彼見聞知意業三種。貪瞋邪見。何者為貪。若見他人富者財物。心生希望。欲得彼物。是意貪業。復次意業。若見他人富者財物。心生惡嫉。是意嫉業。若生邪見生顛倒見。是邪見業。彼有二種。謂失不信。云何不信。彼人心謂無施無祀。無齋無會。無有善業無不善業。無業果報。廣則無量。云何為失。彼人心謂一切苦樂皆是天作。非業果報。如是二種。名為邪見。

        又。修行者觀業報法。云何三種身口意業。如是十種。樂行多作。彼決定受。此義云何。何者業果於現世受。何者業果於生世受。何者業果於餘世受。復於世間何處何生。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身業殺生。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命則短促。若因貪心獵等殺生。彼人則生猪鹿雉雞迦賓闍羅如是等中。獵師圍兵之所殺害。乃至作魚。鈎釣所殺。彼前作業。相似因緣。常在生死。若生人中命則短促。設得生天不得好處。多有鐵畏。速為他殺。殺生之報有下中上。偈言。


        有於藏中死  有生已命終  有能行則亡  有能走便卒

 

  彼殺生者此業成就。勢力果報。謂地獄受。若現在受。若餘殘受。

  又。修行者觀業果報。云何偷盜樂行多作。報有三種。謂地獄受。若現在受若餘殘受。彼偷盜業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則常貧窮。若得財物。畏王水火劫賊因緣。具足失奪。不曾得樂。彼偷盜業得如是等三種果報。

  又。修行者觀業果報。云何邪婬樂行多作得三種果。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若彼邪婬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餘殘果報。妻不隨順。若得二根世間所惡。彼如是等三種身業。三種果報。非彼外道遮羅迦波離婆闍迦之所能解。廣說身業則有無量。皆不能解。何以故。彼以癡法熏其心故。唯我能解。我實不見餘人能解。更無有人能見如是業果報法。如我見者。若我弟子修行法者。以從我聞。是故能解。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口業。口業幾種。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口業四種。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若彼妄語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一切眾生不信其語。諸善眾會善長者眾。剎利等眾。及妻子等不信其語。口常爛臭。齒亦不好。面皮無色。一切世人妄語枉謗。常生怖畏。親友兄弟知識不固。一切所作不得果利。於一切人不得饒益。如是妄語。是不可愛。非是可樂非是可意。成就如是不善業果。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名為第二口業樂行多作成就果報。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如是兩舌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若聾若瘂口常爛臭。無人信語眾人所笑。面色不好不住一處。心動不定常行惡行。如是名為兩舌業報。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名為第三口業樂行多作成就業果。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如是惡口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處處皆畏一切人所。皆得衰惱無人安慰。於自妻子不得愛語。猶如野鹿畏一切人。遠善知識近惡知識。是名惡口三種果報。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綺語樂行多作。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若彼綺語樂行多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一切不愛。王舍怨家兄弟親家。輕弄嫌賤。此是綺語口業果報。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意業。三種不善。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若彼貪心。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雖有財物。則為王賊及水火等無理橫失。恒常貧窮。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瞋心。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彼見聞知或天眼見。瞋心意業。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則生邊地夷人之中。常畏鐵處常怖魄處。墮嶮岸處。彼人之心不曾安隱。常被誹謗。常得如是多種眾惡。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邪見。樂行多作意不善業。彼見聞知或天眼見。邪見意業樂行多作。墮於阿鼻地獄等中受一切苦。若墮畜生。於無量世百千萬億億數轉生。餓鬼境界亦復如是。若生人中。如法所說。自種性業。善業道行。不依法行。於上世來父祖種性。千倍下劣。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更復思法。深細觀察。云何如是十不善法。流轉生死世間地獄餓鬼畜生。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云何殺生。云何樂行。云何多作。謂殺生者。此殺生人近惡知識。若惡知識近住之人。與彼相隨喜樂彼人。相隨遊戲共行共宿。於彼生信。謂有功德。隨彼所作亦與同行。彼人如是近惡知識。彼殺生人近殺生者。則以種種殺生因緣教令殺生。或外道齋或屠獵等。如貪味者說殺生事。如怨家者說殺生事。如賊貪物說殺生事。如鬪戰者說殺生事。如貪名者說殺生利。彼人聞已心則生信。亦隨順行。憙樂殺生。如是喜樂。既殺生已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不可愛著。心不樂處。一切善人訾毀之處。以此因故。若生人中命則短促。如是殺生。近惡知識以為種子。

  云何樂行彼不善人。既殺生已憙樂歡喜。心意分別。見殺功德。如是分別則有多種。斷他命已不生懊悔。讚說言善。心不放捨。轉復更作教他人作。既教他已。說彼殺生種種功德。異異因緣。如前所說。如是名為樂行殺生。云何多作。此殺生已。如前行說。近惡知識習作殺生。多造殺具作危嶮處。作圍毒箭集養狗等。養殺生鳥近旃陀羅。造鬪戰具鎧鉀刀杖。及以䂎鉾鬪戰之輪。種種器仗。諸殺生具。如是一切皆悉攝取。如是惡人多作殺生。以是因緣。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受極苦惱殺生之業。有下中上。受苦報時亦下中上。既作業已。如是不得不受果報如是如是。自作惡業自得惡報。若黠慧人。捨惡行善。彼世間中。如是殺生。樂行多作。

  云何偷盜樂行多作。云何樂行多作。盜已墮於地獄。此惡戒人。性自偷盜。近惡知識。若惡知識近住之人與彼相隨。則行偷盜。有下中上。何者為下。謂王法等。如前所說。何者為中。非福田所偷盜彼物。此盜為中。何者為上。佛法僧物微少偷盜。是則為上。彼佛法僧。若盜僧物佛法能淨。盜佛法物僧不能淨。若盜眾僧現食用物。墮大地獄。頭面在下。若取屬僧所常食物。則墮無間阿鼻地獄。寬廣闇等。以重福田。微少偷盜。以有心念。樂行多作。彼少偷盜。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復懺悔。不生隨喜。心中生悔。彼不定受。若偷盜人。無量方便而行偷盜。以如是故名為偷盜。

  云何樂行偷盜他物。得已歡喜。與賊相隨心以為樂。既得財物。作衣食已。心生歡喜。讚其功德。教他偷盜。教已讚說。如是名為樂行偷盜。

  云何多作。既偷盜已。多作床敷臥具氈被。食噉餅肉。衣服莊嚴。婬女娛樂。樗蒲博戲。心生喜悅。我今快樂。一切樂中偷盜為最。以此因緣。我豐床敷臥具飲食。衣服莊嚴婬女樗蒲。第一勝樂。我今常當作偷盜行。令我後時增長富樂。如前所說。如是如是。多行偷盜。決定於彼地獄中受。

  云何邪婬樂行多作。此邪婬人。心不觀察。婬欲覆蔽。若人先世婬欲處來。所謂鴛鴦迦賓闍羅孔雀。鸚鵡魚雉鷃鳥阿修羅等。如是處來。於此中生。常與多欲不善知識相隨共行。如是二分。喜樂婬欲。心不觀察心不厭足。不離欲心不觀察行。隨有欲處往到其所。以欲處來。此欲處生喜行婬欲。故不觀察婬欲所覆。如是邪婬不善之人。觸染勢力。彼彼憙樂。如是邪婬。復更如是。心喜樂行。樂行如是邪婬惡觸。

  云何樂行如是邪婬。雖不常行而常憙樂。心意分別。更於餘處。心不憙樂如婬欲者。如是樂行邪婬境界。

  云何多作。愚癡凡夫。心不觀察。邪婬覆蔽。他復為說邪婬功德第一勝樂。所謂婬欲。言為此事非是不善。復教多人憙樂婬欲。如是邪婬。愚癡凡夫憙樂多作。如是三種身不善業。口業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何者妄語。所謂自心先自作誑。然後誑他如是妄語。自他成誑。又彼妄語五因緣發。所謂瞋貪邪法所攝。欲心怖畏。

  云何瞋心而發妄語。若於王前。或大眾中長者眾中。若善知識怨家諍鬪。饒益知識衰惱怨家。是故妄語。云何貪心而發妄語。見他財物方便欲取。是故妄語。云何邪法所攝妄語。如婆羅門法中所說。饒益尊故。饒益牛故。畏自死故。為取婦故。如是妄語。皆不得罪。如是之人。邪法攝語。如是妄語。是愚癡人邪見攝語。此語堅重。於地獄受。是故乃至失命因緣。不應妄語。此妄語者。能為地獄第一種子。言為取婦妄語無罪。是欲心發亦是邪法。云何怖畏而發妄語。何處怖畏。為彼饒益。是故妄語。起如是心。若不妄語。彼則於我多不饒益。彼人畏死。是故妄語。彼五因緣愚癡之人。作妄語說。如是一切皆住癡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何等人  起一妄語法  則不畏他世  無惡不造作 

        若人生世間  口中有大斧  若以斫自他  口中惡語出 

        如是應實語  不應斫他人  雖無乞求者  應當多少與 

        此三種行者  捨身則生天 


  若如是者。一切因緣。一切所作莫妄語說。於他妄語心莫隨喜。亦不隨逐妄語者行。莫共同坐。若妄語人共行坐者。他人見之亦謂妄語。如是若與垢業之人共相隨者。則樂垢業。若與彼人共行坐等。雖無垢業。他謂垢業。若如是者。應觀察法。惡知識者勿與相隨。此惡知識。於生死中最堅繫縛。則墮地獄畜生餓鬼。所謂隨逐惡知識行。若善知識相隨行者。則得解脫。廣則無量。此中如是略說妄語。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兩舌。兩舌幾種。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兩舌者。多於和合人起破壞意。口中語說。兩舌二種。自作教他。教他者怨家。若似怨家所遣破壞。汝破彼人。是他因緣。有他不遣。自作破壞。令他衰惱。又復云何瞋因緣故。於他不愛。與他人惡口說惡語。聞者不愛。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惡口。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惡口者。貪瞋癡發。一切愚癡凡夫之人。常行不離。如是惡口有無量種。無量攀緣無量因緣。無量心發無量果報。此語能破無量善行。此語能與一切人惡。世間如怨。善人不近人所不信。此語如毒。如是惡口惡道因緣。是垢言語正梵行人。捨離不行。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黠慧離惡口  正語憙樂行  如是美語人  則近涅槃住 

        常說善妙語  捨離垢惡語  垢惡語污人  能令到地獄 

        垢語所污人  彼人則無善  惡如師子蛇  彼不得生天 

        一切善語人  能善安慰他  諸世間所愛  後世則生天 

        若人不惡語  捨離於諂曲  雖人行如天  彼人善應禮 

        實語常行忍  直心不諂曲  不惱於他人  彼建立法幢 

        人命不久住  猶如拍手聲  人身不如法  愚癡空過世 

        何人不自愛  何人不樂樂  若人作惡業  不行自愛因 

        妻子及財物  知識兄弟等  皆悉不相隨  唯有善惡業 

        善業不善業  常與相隨行  如鳥行空中  影隨常不離 

        如人乏資糧  道行則受苦  不作善業者  彼眾生亦然 

        如具資糧者  道行則安樂  眾生亦如是  作福善處行 

        久時遠行人  平安得還歸  諸親友知識  見之皆歡喜 

        作福者亦爾  此死他處生  所作諸福德  如親等見喜 

        如是作福德  和集資未來  福德於他世  則得善住處 

        福德天所讚  若人平等行  此身不可毀  未來則生天 

        觀如是處已  黠慧者學戒  得聖見具足  善行得寂靜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觀察第四不善業道。綺語口業。云何綺語。綺語幾種。前後語言不相應說。故名綺語。心輕速轉。前後語言相應而說。亦名綺語。從慢心起。自輕因緣。令人不信。即於現身是惡道生。一切世間輕毀之因。無所饒益。垢語綺語。如是第四垢語口業。非善業道。勿作綺語亦莫隨喜。不應受行。若綺語者則非善人。

  意不善者。貪瞋邪見。云何為貪。他所攝物。自心分別欲得彼物。非正觀察。彼人如是。愛樂他物於他所有。無因無分而自擾惱。望得彼物。故名意貪。不善業道。非是可愛非是可樂。所得果報。非意相應。非寂靜意。非是安樂。愚癡之人。虛妄生貪。他物叵得。虛妄分別。生貪味著。心意動轉。常生悕望。心樂欲取。見他財物。自得苦惱。故名為貪。如是意地第一貪心不善業道。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名瞋意地第二不善業道。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於他前人。無有因緣。起瞋惡意。又復於他。若貧若富。無有因緣而見他已。意地起發重惡瞋心。以瞋因緣於地獄受。善法穀等。既成熟已。瞋心如雹。壞善穀等。唯正智眼。對治彼闇。瞋心如火燒一切戒。瞋則色變是惡色因。瞋如大斧能斫法橋。住在心中如怨入舍。此世他世心一正行。瞋能壞破。捨彼瞋心。慈是對治。及四聖諦苦集滅道。行地獄行。瞋為上使。唯有善人聖聲聞人。聞法義人乃能捨離。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邪見正法障礙。一切惡見。心之黑闇。彼見聞知或天眼見。無始以來行邪見因。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故名黑闇。樂邪見者。正道障礙。如刀火毒嶮岸惡處。唯有一切愚癡之人。貪著樂行。以顛倒見。故名邪見。彼有二種。一信邪因。二心不信業果報法。信邪因者。作如是知。身等樂苦。皆是天作。非業果報。於業果報心不信者。謂無施等。是名邪見。如是十種不善業道不饒益業。一切皆以邪見為本。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

        〈十善業道品之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如是十善業道對治修行漏無漏業。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以此因緣。世間中縛善法盡滅。所謂縛因不善業道。善是佛因是解脫因。所言善者。謂離殺生。攝取世間一切眾生。施與不畏。於現在世人所讚歎。面色諸根端正美妙。得長命業。若不殺者。則為羅剎鳩槃茶等一切惡鬼。能殺人者及餘惡人能殺人者。於夜闇中擁護彼人。諸天常隨觀察擁護。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受妙果報。若勤精進。願下中上三種菩提。隨願皆得。彼人若願聲聞菩提。得阿羅漢入於涅槃。彼人若願緣覺菩提。得辟支佛。如是若願無上菩提。得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一切諸法命為根本。人皆護命。不殺生者。則施其命。若施命者施一切樂。第一施者所謂施命。如是思惟生天之因。最勝戒者。所謂施命。若願染愛境界勝樂。不殺為因。彼人則生若梵若魔若帝釋王。彼人若願生人中勝。得轉輪王七寶具足王四天下。若願大身阿修羅者。捨身得為阿修羅王。彼人若願大身夜叉。得夜叉王。此不殺生最為大業正法種子。行於生死。唯不殺生為歸為救。入生死闇不殺為燈。不殺生者名曰慈悲。正念思惟不殺生善。心常生喜。若遮他殺。他不可遮。則是行捨。彼人如是行四梵行以熏身心。不殺善根。不可思議。最為真實。何等何等。種種諸願。如是如是。隨願皆得。譬如世間善巧金師得好真金。如是如是隨所欲作。彼金如是隨意造作種種莊嚴。若作瓶等。若作人像。若作佛像。如是如是。不殺生者。不缺不穿不孔不虛。如是如是。隨願皆得。隨何等人。如是不殺則近涅槃。彼人常共善知識行。彼人則是善器眾生。善能攝取自他福德。彼人則是世間福田。不行地獄餓鬼畜生。此善行人成就善法。一切所得皆悉堅固。無有王賊水火等畏。皆自食用。人中尊貴他不能勝。法具足故。是故智者不應殺生。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不盜則得善法。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不偷盜者出大貪網。彼人現在善人所信。若王王等一切皆信。若於王眾若長者眾。若剎利眾若沙門眾婆羅門眾。一切皆信。憐愛愍念信受其語。所有財物一切堅固。不失不壞無能劫奪。王賊水火諸畏皆離。不須方便。財物易得。得財物已。如法食用。於持戒人行道之人諸福田中皆能捨施。若世間中所應用處皆悉能與。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若願出世。若梵若魔若帝釋王若轉輪王。王四天下七寶具足。隨願皆得。若樂持戒則得菩提。如前所說。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邪婬捨離得果。彼見聞知或天眼見。離邪婬人。善業道行。見如是法。善人所讚一切所信。非婦女中心不生慮。若王王等一切皆信。所有妻妾無能侵奪。隨順供養不違其意。設有衰損妻妾不嫌。心無妬忌不生外心。一切世間人所見之。如母姊妹。不為世人之所罵辱。不邪婬者得如是婦。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如前所說。彼天退已餘天子生。若邪婬者。欲退未退。彼天女中。餘天子生。時彼天女。即於現前與餘天子共相隨逐娛樂戲笑。彼欲退天。既見天女與餘天子共相隨逐娛樂戲笑。妬心羂縛墮於地獄。如是邪婬。樂行多作則為大失。隨何等人能離邪婬。攝大善道是涅槃器。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一切不善對治。捨離妄語。大善分攝。現得果報。彼見聞知或天眼見。離妄語者。諸世間人。或有眼見或有耳聞。一切皆信。設復貧窮無財物者。一切世人供養如王。如眾星中光明之月。一切人中。實語之人光明亦爾。一切寶中。實語寶勝。欲度生死。一切船中。實語船勝。若欲出離一切惡行。實語離勝。一切燈中。實語燈勝。一切惡道善將導中。實語導勝。一切世間受用物中。實語物勝。一切治病諸藥草中。實語藥勝。一切奮迅諸勢力中。實語力勝。一切歸中。實語歸勝。一切知識。實語為勝。若人攝取實語財物。則於世間不曾惡行。不墮貧窮與天比近。數數往來。何處何處。隨彼所生常為男子。生勝種姓。一切憐愛。信受其語。彼人不為無色夜叉毘舍遮等之所能殺。行他國土多有床敷。設有病痛藥食具足。無心思念一切皆得。一切世間第一勝樂。皆悉得之。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最長命處。大神通處最高勝處。若願白淨無漏勝道。則得涅槃。如前所說。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遠離兩舌惡業。善業道行。現在未來。得業果報。彼見聞知或天眼見。離兩舌人。於現在世受業果報。知識親友。兄弟妻子奴婢作使。如是等人皆悉堅固。無人能壞。王及怨家惡兄弟等。不能破壞。若無財物。亦不捨離。設值時儉。若行曠野山中嶮處。皆悉不捨。常樂不離。若有他人種種方便說破壞語。雖聞不受。王於彼人好心堅固。水賊刀怨不能令畏。以離兩舌不善業故。如是捨離兩舌功德。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於天眾中。多有天女之所圍遶。常共相隨愛念娛樂。彼天女身。妙鬘散香塗治。莊嚴第一天女。常生歡喜。若捨兩舌願淨無漏。彼人則得無漏禪道。到於涅槃。如前所說。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世間不善業道惡口捨離。於現在世得業果報。後何處生。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捨離惡口。見勝妙色。真實人信。一切世人皆樂往返。滑語軟語。於一切人皆悉安慰。不令有怖。一切世人遙遠見之。皆往近赴。多善知識。設無財物。於一念頃。令一切人恭敬如奴。若於前世惡業所致。得衰惱者。人不捨離。一切財物皆悉易得。此人無有怨家王水刀火等畏。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既生彼已。滑語利益。要略省語。因相應語。得如是語。得大神通得勝妙體。若願出道坐禪樂行無漏之法。彼人則得三種菩提。如前所說。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世間不善業道綺語捨離。於現在世得善業報。後何處生。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捨離綺語。即於現身世間敬重。善人所念。前後語言不相違反。一切世人愛其語說。無人恐嚇求其過者。善語正語世所尊重。少語軟語令人易解。法相應語。不麁獷語有深因語。皆有理趣。於法不違。一切世間見者尊重。資財寶物皆悉牢固。受用稱意。於無德者說有功德。彼無德者說其功德。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既生彼已諸天敬愛。有大神通受天富樂。不可具說。若願淨白無漏禪樂。三種菩提隨所求得。如前所說。

  如是三種身不善業。如是四種口不善業。次第捨離乃至涅槃。彼善業因世所稱讚。次得生天。後得涅槃。彼身口業實業果報。修行法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如是觀察如實知見。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意地善業道行。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意業三種。貪瞋邪見。不善對治。現在受樂。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若厭生死。彼人無餘涅槃界入。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離貪不善業道得善業果。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離貪者。於現在世。一切財物及珍寶等。皆悉豐饒。無人侵奪。若王王等尚不起心。何況復有偷盜劫奪。若有因緣漏失財物。他人得者。彼則如親。還送歸之。彼人常富財物不離。常不為他之所破壞。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既生彼已。天阿修羅共相鬪諍。彼阿修羅無能勝者。不可殺害。無能令怖不畏他人。一切天子皆悉愛樂。心生憐愍。有不可說。可愛聲觸色味香食。若願出世淨白無漏禪定道果。三種菩提隨願而得。如前所說。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離瞋不善業道得善業果。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離瞋者。於現在世業行果報。豐財大富。一切愛念心意憐愍。第一嶮隘怖畏惡處。無能得便。王畏賊畏墮嶮岸畏。水畏火畏諂曲等畏。無量諸畏隘處等畏。皆悉遠離。一切世人第一愛念。一切惡人亦生愛念。一切善人。如子兄弟極生愛念。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得大神通得勝妙體。常得一切可愛妙聲觸味香色。隨心受用。有歡喜園。勝妙樹林寶間錯輦。於大林中。天婇女眾之所圍遶。一切餘天不能起發。若身口意令其怖者。百千天子。心意憐愍親近愛念。帝釋天王愛念憐愍。天阿修羅共鬪諍時。不生怯弱離怖畏心。若願出離煩惱諸垢出世間道。彼如是處天世間退。生於人中為轉輪王。如是往返經無量世。王四天下七寶具足。所謂女寶。彼女寶身作栴檀香。口中常出優鉢羅香。身觸細軟如迦陵伽觸。迦陵伽者海渚中鳥。彼觸勢力。若觸人身則無疲乏。遠離飢渴憂悲苦惱。彼渚上人得彼觸力。女寶亦爾。若轉輪王。若見若觸皆受快樂。寒時身溫。熱時涼冷。如是觸力非餘人得。離瞋善業。順行勢力。一切男人見此女寶。心善分別。如母姊妹。一心於王。於王敬重。專心於王。常與樂行。遠離五種婦女過失。謂不貞良異男子行。妬心惡貪。樂惡處欲。夫亡命住。如是女寶。復有五種功德相應。五者所謂隨夫意轉。多生男子種姓不劣。喜樂好人不生妬心。夫共餘女娛樂行時。不生妬心。復有三種大勝婦女功德相應。謂不多語。心不邪見。夫若不在。不樂聲觸諸味香等。心意不動。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如是勝妙女寶之食。唯轉輪王乃得之耳。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捨離多垢瞋心。得轉輪王善業果報。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捨離瞋他惡不善業。餘殘善業。得轉輪王第二寶食。所謂珠寶。此有八種功德具足。謂夜闇中作善光明。如秋滿月遠離雲翳。如是珠寶能於闇中光明遍照滿百由旬。復於晝時日熱可患。放冷光明。除熱清涼。如是珠寶第一功德。又復。珠寶第二功德。若行曠野無水之處兵眾渴乏。能令多有八分相應清淨水流。除一切渴。如是珠寶第二功德。又復。珠寶第三功德。若轉輪王憶念水時。如是珠寶隨王意流。如是珠寶第三功德。又復。珠寶第四功德。如是珠寶具有八楞。彼一一楞放種種色。青黃赤白紫頗梨色。如是珠寶第四功德。又復。珠寶第五功德。彼珠寶力。百由旬內人皆離病。心行正直。一切所欲。如業相似。非不得果。如是珠寶第五功德。又復。珠寶第六功德。以彼珠寶之勢力故。令彼惡龍不降惡雨。如是珠寶第六功德。又復。珠寶第七功德。於無水處。嶮岸曠野無樹草處。是珠能令多有樹木。池水蓮花叢林青草。皆悉具足。如是珠寶第七功德。又復。珠寶第八功德。珠寶力故。無人橫死不盡壽者。能令畜生不相殺害。不相憎嫉。相憎嫉者謂蛇鼠狼。如是八種勝大功德具足相應。彼轉輪王離瞋善業所得果報。滿足千子。皆悉勇健人中第一。勝妙身色。能壞他軍。隨轉輪王心意轉行。端正可憙。如法善人。隨順法行。與轉輪王種姓相似。一切聚落大眾會處。皆悉敬愛。讚其心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離瞋善業修行。得轉輪王。第三輪寶出於世間。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之輪寶有五功德相應具足。所謂千輻。其體皆是閻浮檀金。廣五由旬。如第二日。照明世間。如是輪寶最初功德。又復。輪寶第二功德。行無障礙。飛空而去。一日能行百千由旬。又復。輪寶第三功德。謂隨王意。於何方處憶念欲行。若瞿陀尼。若弗婆提。若欝單越。四天王處。於彼彼處。彼千輻輪飛空而往。輪寶力故。能令四兵象馬車步皆悉相隨飛空而去。又復。輪寶第四功德。若有不臣轉輪王者。彼金輪寶王與相隨。能令降伏。又復。輪寶第五功德。彼金輪寶無能為敵。若王王等見即降伏。皆以法力。輪王隨逐。故能使爾。如是輪寶五種功德具足相應。如是已說第三大寶。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離瞋。善業修行。得轉輪王。第四象寶出於世間。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此轉輪王修行法人。隨順法行得調順象。第一調順。能勝他城。七支柱地。所謂四足。尾根牙等。如是七分。皆悉柱地。若有如是七種相者。彼象大力。勝餘弱象一千倍力。斷則柔軟。色白如雪。如帝釋王伊羅槃那。自餘諸象。聞氣即伏。不敢正看。三處能鬪所謂水處。陸地空中。能速疾行。於一日中。遶閻浮提能行三匝。彼象調順。以一縷綖。繫咽牽行。若轉輪王乘行之時。彼象調順。與王心同。若轉輪王欲何處行。則不須教速至彼處。平正均行不震不掉。行步詳審身不動搖。次第舉足。不躑不驟亦不怒力。種種善行。小兒見之不生怖畏。四出道巷。若重屋上。到彼處行。婦女能捉手得摩之。若鬪戰時甚能勇惡。行則調順綖繫不越。如是輪王大龍象寶。是轉輪王十善道中。行一業道種子所得。何況具足和合修行十善業道得。如是順法修行法者。以天眼見彼轉輪王第四象寶。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輪王得彼馬寶。彼馬寶者。有何功德和合相應。彼見聞知或天眼見。馬寶如鵝拘物頭花。如是淨色。普身皆有天旋等相以為莊嚴。是第一相。量色形等。眾相相應。第一調順。於一日中。遶閻浮提能行三匝。而身不乏。如是輪王得此第五功德馬寶。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轉輪王得主兵寶。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主兵寶有何功德。所謂輪王憶念思惟。不待教勅而知王意。隨王所須皆悉能辦。遠離非法。依正法行。時方所須。稱王意辦不苦不惱。依正法取。如王意念隨心所須。一切所作不違法義。隨王境界所須所作。皆能成辦。如是輪王離瞋善業。得主兵寶。恒常修行十善業道。利益一切世間眾生猶如父母。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輪王得彼第七主藏大臣富長者寶。彼長者寶有何功德。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主藏臣寶。屬轉輪王。何者功德。能以金剛及因陀羅青色寶珠摩迦羅多。及牟瑳羅迦羅婆等種種妙寶。一切坑澗深山幽谷。險岸惡處。不平之處悉能令滿。不待王勅而寶不盡。何況金銀。此長者寶第一比泥。不誑不諂不熱惱他。一切見者清涼愛念。如是輪王富長者寶。如是輪王七寶具足。王四天下。能與龍眾天眾同坐天處。有二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帝釋天王分座而坐。如是七種妙寶具足。得轉輪王。又復。更有相似七寶劣前七寶。所謂劍寶皮寶床寶林寶殿寶衣寶履寶。彼轉輪王劍相似寶。有何功德。若有國土起拒逆心。如是劍寶疾走而去。一切國土見劍即伏。不殺一人。如是劍寶。有此功德。不罰不殺。一切國土自然降伏。如是第一劍寶功德。

  云何輪王得彼第二皮相似寶。彼第二寶有何功德。彼皮寶者海中而生。彼既生已商人得之。將來上王。彼寶功德。廣五由旬。長十由旬。海龍之皮。水雨不爛。風不能動。火不能燒。能却寒熱。寒時能溫熱時能涼。何處何處輪王行時。隨王軍眾。彼主兵寶之所將行。能以為屋。悉能容受王及軍眾。一一隔別。妻婦不雜。各不相見。其色鮮白如日光明。如是第二皮寶功德。云何輪王。得彼第三床相似寶。彼第三寶有何功德。彼床寶者。柔軟細滑。坐上則凹起則還平。若坐其上。禪念思惟。於解脫中得寂靜心。若坐彼床。心念欲事即得離欲。如是次第。瞋癡亦爾。即彼床上。出小禪屋。諸有婦女。雖復於王極生染心。見此床寶心則無染。如是第三床寶功德。

  云何輪王得彼第四林相似寶。彼第四寶有何功德。若王憶念林中遊戲。往彼林中。彼林功德。王善業力。如天世間歡喜林中。出生花菓。賒居尼鳥。蓮花池流於彼濟口。天歌婇女戲笑歌舞。一切天女悉來集會。彼王如天。一切五欲功德相應。於彼林中婦女相隨。娛樂遊行。善業力故。彼修行者。一切觀察。如是第四林寶功德。

  云何輪王得彼第五殿相似寶。彼第五寶有何功德。謂轉輪王在彼殿中夜偃臥時。欲見月者。則有星月於殿中現。見已眼樂。謂之是珠。天女詠歌。聞則無憂。樂眠安睡。睡已善夢。見妙樂事。寒時則有溫風所吹。熱時則有涼冷觸樂。夜有三分。二分則睡。第三分時。離睡而起。受行法樂。如是第五功德殿寶。彼轉輪王報得受用。

  何者衣寶。有何功德。縷成緻密第一柔軟。垢所不污。王既著已。則無寒熱飢渴痟瘦疲倦之極。火不能燒刀不能割。如是第六衣寶功德。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轉輪聖王云何得彼第七功德履相似寶。彼第七寶有何功德。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履相似寶。王若著之。水行若陸。若遊行時則詳徐。涉若百由旬。亦能行去。不損威儀而身不乏。如是輪王具足七寶。復有如是相似七寶。隨心食用。四天下處及二天處。是王所食滿足千子。皆悉勇健能破他軍。彼轉輪王。是一切人所應敬重。離瞋善業。得如是樂。十善業道之餘勢也。

  又。行修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如是一切世間無始以來幽冥黑闇邪見為種。一切結使皆亦如是。又復云何。捨離邪見。修行正見。而得解脫世間生死。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修行者。隨順正法觀察法行。若捨邪見修習正見。一切結使不饒益法皆悉斷滅。則得涅槃。遠離生死。離邪見人五根不障。如是善人憙樂正法。如是最初聞佛功德觀於生死五道之中。種種苦惱。觀彼五處極大怖畏。天中則有放逸之苦。後退時苦。人中則有農作等苦。地獄之中他惱害苦。於餓鬼中飢渴惱苦。於畜生中相噉食苦。如是五處。一一散說。則無量種。如是觀已。則於生死起厭離心。猶如光明。通達正法生出家心。生此心故善法流出。若人和合既生是心。彼地夜叉歡喜讚歎。身毛皆竪。生如是心。此善男子。如是名字如是種姓。發心欲斷無始世來貪瞋癡等。為欲破壞魔之境界。不樂煩惱染欲境界。心不喜樂欲染心愛。又離邪見。彼善男子有出家心。恒常如是樂修多作。近善知識樂聞正法。常清淨心。禮拜佛法善淨寂靜。身業口意業。彼人如是寂靜口意。是善行人。彼地夜叉知已歡喜。生如是心。此善男子善心淨心。不樂在家所有舍宅如罩如籠。心不喜樂。無始貪欲瞋恚愚癡。於魔境界不生喜樂。不樂欲愛。欲共魔戰。欲斷煩惱。

  又復如是。彼善男子如是觀察生死苦已。出家之心轉轉增上。遠離殺生偷盜邪婬飲酒妄語。具足受持優婆塞戒。彼地夜叉見如是已。轉復歡喜。次第上聞虛空夜叉。作如是言。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正信如是堪能出家。欲剃鬚髮欲被法衣。正信出家。減損魔分長正法朋。斷魔繫縛斷貪瞋癡。一切使結邪見為本。出世涅槃正見為本。隨順正法觀一切法。而修行者最初如是。讚歎正見。不嫌不毀不賤不惡。亦教他人令住正見。不讚邪見。嫌賤毀惡。常說邪見正見相對二業果報。不令眾生住於邪見。一切世間愚癡凡夫根本繫縛。所謂邪見。一切眾生以邪見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彼善男子捨離邪見。具足當得無量善法。

        又復如是。彼善男子觀察居家無量苦惱逼迫繫縛。既觀察已。生厭離心。樂欲出家欲共魔戰。如是正士。彼地夜叉知已歡喜。轉復上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向四天王。歡喜心說。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如是正信堪能出家。欲剃鬚髮欲被法衣。正信出家。減損魔分長正法朋。四大天王如是聞已。心生歡喜。

  如是正士聞正法已。厭離欲垢。彼善男子恭敬和上聖聲聞已。剃除鬚髮被服袈裟。受波羅提木叉戒已。彼地夜叉虛空夜叉。知已歡喜。向四天王說如是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捨離邪見修正見業。如法正行。剃除鬚髮被服法衣。受波羅提木叉戒已。一切世間不饒益處。居家隘迮。妻子愛毒皆已捨離。正信出家。在家心業一切捨離。欲共魔戰欲斷無明。時四大王聞已歡喜。既歡喜已。向四天王如是說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捨離邪見修行正見。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某甲比丘受為弟子。彼天聞已心歡喜曰。魔分損減正法朋長。彼四大王既如是說。四天王聞如是歡喜。

  又復如是。彼善男子。乃至塵許惡不善法。見則深畏。能忍不作。心行正直。不樂多語不修禮家。不共往返不近惡友。多人聚集憒閙之處。無心欲見。不往惡眾。不往多人集戲之處。不貪美味大器多食。親友善知識。不數往見。於境界中常正念行。常勤精進。如法飲食。如法處行。勤斷魔縛勤修正見。如是善人。利益一切世間眾生。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不殺眾生  慈心常行忍  於眾生如父  彼能觀世間 

        捨離於偷盜  黠慧常攝根  身業常行善  能度諸有惡 

        乃至畫婦女  眼尚不欲觀  破欲堅明慧  故名得解脫 

        觀金土平等  離愁憂正行  煩惱蛇不嚙  彼得無量樂 

        利衰心平等  得失意亦然  苦樂心不異  故名為比丘 

        不見怨親異  攝根不放逸  不為境界傷  故名婆羅門 

        見境界如毒  勇離如避怨  彼涅槃不遠  正遍知所說 

        如實見生滅  正見心不貪  心不動如山  彼解脫生死 

        栴檀餘草等  美惡食心平  袈裟絹布等  彼愛不能縛 

        不貪著利養  知足草為敷  見利養如火  如是乃名見 

        外境界愛河  之所不能漂  諦知自業果  佛說是比丘 

        已過事不憂  不希望未來  現得依法行  彼不污心意 

        若不壞法意  常於法中住  則不行生死  彼白法具足 

        若人以智火  燒心中煩惱  境界如僮僕  彼人則無苦 

        若人根寂靜  根不得自在  心不著色等  離煩惱如佛 

        若人能制根  五根不自在  色等不能劫  離煩惱寂滅 

        若人心愛念  有忍者亦然  見者心惺悟  彼如月牟尼 

        若樂住空閑  不樂重樓觀  樂樹下露地  得名乞比丘 

        勇寂調善智  如實知苦樂  必到無上處  永離諸憂愁 

        憐愍淳直心  一切時修禪  勝負心平等  如是修得諦

 

  離邪見故。得如是法。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人捨離邪見。修行正見離疑惑心。如是次第修無漏禪。彼地夜叉虛空夜叉。至四大王。見聞歡喜。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四大王。彼四天王到帝釋所。如是說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正信出家善戒正行。無礙樂說辯才相應。常正憶念乃至少罪。深生怖畏。減損魔分。長正法朋。彼四王等向帝釋王如是說已。帝釋天王如是聞已。心大歡喜。三十三天帝釋王眾。皆共歡喜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

        〈生死品第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比丘次第捨漏。初捨不善法。次修行善法。正觀思惟。修心正住。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比丘初如是觀。根塵相對。迭相因緣。一切世界。無始以來生死輪轉。彼如是觀。此生因緣。境界大海皆悉無我。唯有內心境界因緣。世間流轉。如是最初修遠離行離憒閙處。樂空閑處阿蘭若處。山野林中稻穰𧂐等。樹下露地塚間處住。則能繫縛心之猨猴。以修習故。心則寂靜。不樂聚落歌舞戲笑憒閙之處。亦不樂見長幼婦女。不樂多語。有二犍尼皆壞梵行。一是婬女。二多言說。皆悉捨離。既捨離已心一寂靜。彼人之心能如是住。

        云何正觀。初觀何法。彼人初心。如是觀察十八意行。能起善根。起不善根。起無記根。何等十八。所謂比丘正觀察意。眼見色已。若喜意染。得不善報。若起憂意離染欲意。則得善報。若起捨意得無記報。又復。如是耳聞聲已。若喜意染。得不善報。若起憂意離染欲意。則得善報。若起捨意。得無記報。又復。如是鼻聞香已。若喜意染。得不善報。若起憂意離染欲意。則得善報。若起捨意。得無記報。又復。如是舌知味已。若喜意染。得不善報。若起憂意離染欲意。則得善報。若起捨意。得無記報。又復。如是身覺觸已。若喜意染。得不善報。若起憂意離染欲意。則得善報。若起捨意。得無記報。又復。如是意知法已。若喜意染。得不善報。若起憂意離染欲意。則得善報。若起捨意。得無記報。以如是等十八意行三報因緣。世間生退。若彼比丘如是觀察十八意行。得上初地。彼地夜叉見如是已。轉復歡喜。次第傳聞虛空夜叉。彼地夜叉虛空夜叉。彼二夜叉向四大王歡喜心說。彼四大王向四天王歡喜說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既出家已。離憒閙處在寂靜處。今復觀察十八意行。已證彼法。彼四大王如是說已。四天王聞轉復增上歡喜心曰。魔分損減。正法朋長。彼四天王如是復向三十三天帝釋天王歡喜說言。閻浮提中。次第乃至某善男子。某甲種姓名字某甲。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正信出家。離憒閙處乃至塚間。如法觀察十八意行。已證彼法。如法正住。彼四天王向帝釋王如是說已。彼憍尸迦三十三天帝釋王聞心大歡喜。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如是比丘已如法觀十八意行。得初地已。後復更證何者異地。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復次第觀察四家。四者所謂慧家諦家捨家出家。云何比丘住於慧家。謂彼比丘如是觀察自身正法。如是如實分分善知。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何者地界。地界二種。一內二外。何者為內。身中所有諸分名內。是內有覺。彼何者覺。與皮肉等和合則覺。所謂髮毛爪齒等根。堅澁所攝。入內名覺。彼復何者。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脈骨髓脾腎心肺。涕唾等處。生藏熟藏。小腸大腸肚胃頭腦。如是身中一切內分。堅澁有覺。名內地界。何者名為外地界耶。所有外地。堅澁不覺。名外地界。若內地界。若外地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觀此地界。無有作者無有受者。非無因緣。無常無樂無我無淨。比丘如是觀察慧家則得解脫。一切非我。亦無我所亦無所我。如是地界如實正知。如實見已。心得離欲。如是比丘則於慧家而得解脫。何者水界。水界二種。一內二外。何者為內。所有水數皆水界相。所謂爛相。體中津潤。涕淚涎唾腦血脂汁。凝脂髓膽小便汗等。如是身中。有內水數。覺分所攝。名內水界。何者名為外水界耶。諸外水數濕潤所攝。所謂不覺。不覺所攝。以不覺故。名外水界。若外水界若內水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觀此水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水界。如實正知。如實見已。心得離欲。如是比丘住於慧家。何者火界。火界二種。一內二外。何者為內。身內所有種種分分。若火火攝。是內有覺。所謂身煖而不燒燃。所謂能消。何者能消。謂噉飲食得味正樂。迴轉消化。如是身中內及內分。若火火攝。是內有覺。名內火界。何者名為外火界耶。所有一切外火火數。若煖煖攝不覺所攝。以不覺故。名外火界。若內火界若外火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觀此火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火界。如實正知。如實見已心得離欲。如是火界。非有作者非有受者。何者風界。風界二種。一內二外。何者為內。身中所有若內內分。風數所攝。若輕輕動。覺分所攝。彼復何者。謂上行風。若下行風。若傍行風。若產等風。若如針刺。如刀所斫。邪分別風。有旋轉風。如是等風有八十種。動如虫行。如是等風如是八十。於八十處分分行風。如是身內。分分處處風數所攝。輕動成熟有覺所攝。名內風界。何者名為外風界耶。所有外風。輕動數攝和合無覺。名外風界。若內風界若外風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觀此風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風界。無有作者無有受者。如是如是。如實正知。如實見已。心得離欲。如是比丘證於慧家。

  何者名為虛空界耶。虛空界者亦有二種。一內二外。何者為內。謂此身中所有內分。內分虛空。虛空所攝。有覺知處。不普不遍。色動轉處。飲食眾味。轉下消化。開張之處。又咽喉中耳中眼中。鼻中虛空舌處虛空。口內等空。口中舌動行處虛空。此等名為內虛空界。何者名為外虛空界。所有虛空。覺處不攝。不一切滿不一切遍。所謂樹枝條葉間空。一切窟中諸所有空。山谷河澗。如是等中所有虛空。若外孔穴。如是名為外虛空界。若內色中攝虛空界。若外色中攝虛空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觀此空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如是。觀虛空界。如實正知。如實見已。心得離欲。如是觀已。則不放逸。此虛空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無有作者。無有受者。如是知已。心得離欲。

  何者識界。謂十二入。內外和合。眼識見物。意識了別。如是耳鼻舌身意識。如是識界。意是根本。皆意識知。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行法意在前  意有力速疾  先意動轉已  則能說能行 

        抖擻諸惡業  則能知退生  諦知業果報  則得不死處 

        能制一切根  樂利益眾生  諸根調寂靜  是安隱比丘 

        乘駕六根輦  能殺欲心怨  勇智行蘭若  能到寂靜處 

        阿蘭若知足  臥地心安隱  能抖擻惡法  如風散重雲 

        身業口業善  喜樂行善行  諦見行恭敬  能破壞魔軍 

        欲等不能縛  心善而不貪  多有慈悲意  出道住比丘 

        境界是縛因  若不愛色等  彼至勝寂靜  到不苦惱處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如是思惟。比丘觀察十八意行。成就初地。諦知六界得第二地。復念何法得第三地。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如實諦知。五受根故得第三地。云何諦知樂受欲生。彼如實知。如是次第知苦受生知喜受生。知憂受生知捨受生。有樂皆知。知觸因緣而生樂受。知樂受已。彼如實知我知樂受。若彼比丘知觸因緣而生樂受。於樂受觸不生貪樂。知樂受觸。生樂受已則樂受滅。彼樂受滅。則如實知我樂受滅。彼如是念。我苦受生因緣而生。彼知苦受如樂受生。彼如是知。如說樂受觸緣生等。此苦受中。如是廣說。

        云何比丘知於喜受。共觸因緣生於喜受。云何比丘知於憂受。共觸因緣生於憂受。若隨順觀彼喜受已。喜受則滅。見其滅已離喜受欲。若我喜受初生則滅。見其滅已。如實知受心得離欲。如是憂受。如是廣說。捨亦如是。彼如是知得第三地。彼地夜叉知已歡喜。次第上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聞四大王。彼四大王聞四天王。彼四天王向憍尸迦帝釋王說。閻浮提中。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正信出家得第三地。欲共魔戰減損魔分。長正法朋。彼既聞已轉復歡喜。彼憍尸迦帝釋天王即乘大象。其象名曰堙羅槃那。從大神通第一天眾到炎摩天。歡喜說言。閻浮提中次第乃至某善男子。廣說乃至得第三地。欲共魔戰損減魔分。長正法朋。彼炎摩天從帝釋王如是聞已。轉復歡喜。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比丘得第三地。次第更修得第四地。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比丘欲得第四地者。如是觀察。以觸因緣我樂受生。若彼樂因。樂因緣滅。寂靜失沒則無樂受。以觸因緣我苦受生。如是捨離苦觸苦受苦集苦等。諸苦因緣。彼如是知觸因緣受。我受念念。共觸而生因觸而生。彼於樂受心不生喜。不生喜樂不讚彼受。亦不多作不生味著。如是苦受不能逼迮。不惱不亂。如是行捨。憶念正知。如是三受自餘諸心。皆悉無染。一切捨離。如是捨者清淨鮮白。彼比丘如是心念。我今此捨。如是清淨如是鮮白。我今云何得虛空處。彼人如是悕望欲得虛空處行。如彼處心我云何得。我已證捨究竟堅固。我今此捨畢竟喜樂。常攝不離。我以此捨取虛空處。

        又。我此捨如是清淨如是鮮白。用取識處無所有處。用取非想非非想處。我悕彼處。如是正行。彼人如是正行非想非非想處。作如是念。我今此捨依於彼處。如彼處法令我得之。我以此捨憙樂彼處。用取彼處。正行非想非非想處。譬如世間善巧金師。若其弟子以生色金置於火中。以筒吹之。以手執鉗並㧌並吹。極令善調。彼生色金。調柔真淨光色明好。隨所須用。一切造作皆可讚歎。一切方土隨所至處。無說過者。磨之無垢。不雜不澁。第一柔軟。所作皆妙。光明淨勝映蔽餘寶。然此巧師若其弟子。知彼真金善巧能治。知是真寶。如是知已。隨所憶念欲作何等。令見之者皆生歡喜。即以作鈴若莊嚴身。若不見處若眼見處。若作耳鐺用莊嚴耳。若作瓔珞用莊嚴咽。若以莊嚴供養經論。若作指環。環有印文用莊嚴指。若作金鬘。若作髻冠以莊嚴髻。何處何處用以莊嚴。彼彼如是相應善成。如是有智善戒比丘生如是心。我今此捨如是清淨。如是鮮白如是正行。取虛空處我則相應。我依此捨繫念彼處。憙樂彼處用取彼處。我以此捨行虛空處。如是識處無所有處。如是非想非非想處。如是憶念。我今此捨。云何得常不動不壞。不念念滅。彼思惟已。次復攀緣四無色處。彼捨非常非是無常。非動不動。非常無常。彼如是知。彼虛空處。如是識處無所有處。如是非想非非想處。緣於彼處非常無常。則於彼處心不憙樂。知不寂靜無常動轉。彼復觀受。知受欲生。知受生已知受欲滅。知受滅已知眼觸生。如是次第知耳觸生。知鼻觸生。知舌身意觸受之生。彼既如是證知受已。復於此受更深觀察。眼觸生受。欲生已生。及此受住我悉知之。知我受滅。欲滅已滅。

  又復。知我耳觸生受。我眼觸受。已滅已沒已厭已棄。更不復來。此受滅已。次第復觀耳觸生受。緣苦緣樂。不苦不樂。耳觸生受。如是如是。隨順觀察。如是知已。則於耳受不生喜樂。知彼受已離欲解脫。

  耳觸生受如是滅已。觀鼻生受。知鼻生受。鼻觸因緣我此受生。樂緣生樂苦緣生苦。不苦不樂因緣。故生不苦不樂。如是如是。隨順觀察鼻觸生受。如實正知。受則滅沒。知受滅沒。彼既滅已。知鼻緣生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我若後時鼻緣生受。如是觀察。亦如是生。生已復滅。

  彼既滅已觀舌生受。後時生受亦有三種。如前所說。次第乃至觀意生受亦有三種。彼既如是如實知受。得第四地。勤發精進欲脫魔縛。彼地夜叉知已歡喜。如是復向虛空夜叉歡喜心說。虛空夜叉向四大王亦如是說。彼四大王向四天王亦如是說。彼四天王向帝釋王亦如是說。彼帝釋王向炎摩天如是說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持戒精勤。如是次第如實知受。得第四地。如我今者向天所說。魔分損減正法朋長。彼炎摩天見帝釋王乘彼白象堙羅槃那。彼炎摩天如是見已心生歡喜。向帝釋王如是說言。汝今帝釋。閻浮提人隨順法行。能生愛念是汝所應。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捨魔縛已。觀察捨受。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比丘如是諦觀察受。眼識因緣生不善受。彼受欲起第二善緣。不善受滅善受得生。彼記緣滅記受則滅。無記受生。如是次第耳觸生受。鼻觸生受舌觸生受。身觸生受意觸生受。如是知受。善法滿足煩惱微薄。彼如是修。復細觀受。彼觀法受。法受共障。如燈光明日光能障。如是二受。障亦如是。善受既生障不善受。應如是知。譬如燈明。第二燈明不能相障。又思量受。若以何受共何等受。畢竟相障。彼見善受。共不善受畢竟相障。譬如燈明。星宿光明二不相障。       

  又。彼比丘思量觀察。何受何受。何者何者如是能壞。彼如是觀無漏緣受壞漏緣受。譬如火光能障雪光。又。何者受何者受勝。如是復起如是觀察。彼不善受。障於善受。後時復起。譬如晝日覆月光明。彼月光明。於夜闇中無能障覆。

        又。彼比丘正思量受。多受和合。一受能障勝彼多受。觀彼多受是世間受。彼一受者。是出世間無漏心受。此受為勝能障漏受。譬如夜中眾多星宿。一月光明能障眾星。

        又。彼比丘隨順觀察。彼微細受。何者多受。謂眼耳鼻舌身所起。此是漏受。何者善發。彼觀世間有漏受多。復非無漏。世間無力。如夜闇中星宿光明。於有月時不能善照。

        又。彼比丘觀察彼受。我此受者幾許時住。彼觀我受生滅相住。譬如電光。

        又。彼比丘如是觀察。此義云何。眼受因緣生鼻受不。彼正觀察。意根攀緣。其受則壞一切根受。譬如牛馬駝驢水牛各各壞相。非一因緣。如是如是。五根所起。無始以來。憙樂攀緣非一境界。壞相境界境界根壞。譬如牛馬駝驢猪等。彼比丘如是觀受。得微細智。彼比丘能於彼智。樂修多作。觀樂受已。隨順觀受。隨順觀盡。如是憶念。我此受者。眼耳鼻舌身意所起。生從何來滅何所至。彼比丘隨順觀察。見受盡滅。思惟道理。如是觀已。則知眼受生無處來滅無所至。我此眼受。本無今有已有還無。我此眼者無有來處。如海中水滅無所至。如河下行到於大海。我此眼受。本無今有已有還無。因緣而生。耳鼻舌身意受皆爾。譬如陶師若其弟子。因輪泥團人功勢力。緣水緣杖而生於瓶。如是瓶者。非有處來滅無所至。而此瓶者因緣而生。如是如是。因眼緣色。緣明緣空。緣於憶念而生眼受。所謂苦樂不苦不樂。猶如彼瓶。若好因緣則生好瓶。若惡因緣則生惡瓶。如是如是。若緣善緣生善眼受。耳鼻舌身意等皆爾。若合善受。次第順行則到涅槃。若不善因緣。不善眼受生緣欲瞋癡。於生死中墮於地獄畜生餓鬼惡道境界。彼比丘一切所有善行善果。隨順縛思觀察彼受。無所依止。非有作者。非有因起。非無因起。亦非聚集。非常非色。非不念念。非顛倒法。

        比丘如是見此受陰則滅有愛。共憙樂生。垢惡之愛一切生死皆見無常。則於出道樂修多作。彼比丘如是修已。一切結斷遠離諸使。何者為結。所謂愛結障礙結。無明結見結。生結慢結。斷此諸結。何者為使。謂欲染使及有染使。見使障礙使。慢使無明使。思量結疑結妬結嫉結疑使。以此因緣。三有流轉。行於三地。輪轉三惡。三時隨行。於三品中隨三受熏。隨三生轉生死因緣。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覺知如是眼之因緣。彼如是觀。眼者何因何緣而生。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業為眼因。眼因業生。如是轉行。譬如世間尼居陀子。從子出生尼居陀樹。樹復生子。因緣繫縛。如是如是。知因業生業復轉生。若生則有老死憂悲啼哭苦惱。如是業因愛羂所縛。一切愚癡凡夫之人生死海中。如是輪轉。以此因緣。一切愛想。若不作業。以無業故則無有愛。以無愛故則無有受。彼因緣者。譬如炷爐油火因緣則有燈焰。念念出生。比丘如是觀察受因。諦觀業因。業法業力生一切受。爐者喻身。油者喻根。炷者喻受。欲瞋癡火。念念生焰喻念念智。明喻智慧。彼修行者。如是見知一切三界皆有此受。譬如金師若其弟子。得好真金則能造成妙莊嚴具。如是如是。彼巧作師喻修行者。彼真金者喻善攀緣。若善攀緣則有善業。得涅槃道。不善攀緣得不善業。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諦知因與緣  決定微細義  喜樂解脫流  愛所不能使 

        眾生隨業流  一切業中生  業果繫縛已  有中隘處行 

        若離不善業  常憙樂善業  如是修行者  如無垢月光 

        彼能燒惡業  如火焚乾草  三界之光明  解脫諸惡法 

        若人悕解脫  心不樂生死  生死不能縛  如鳥飛虛空 

        諦知受所從  善知受果報  則得於解脫  彼諦知三界 

        苦樂不能動  善惡不經心  見世間如焰  彼修者普愛 

        意常不錯謬  恒樂於法行  心樂比丘法  如是名比丘 

        不樂數見親  樂見於善人  出家離舍垢  如是名比丘 

        寂靜於諸根  不貪著境界  行視一尋地  如是名比丘 

        不行他罵家  一向不販賣  不樂四出巷  如是名比丘 

        不樂觀歌舞  不樂饒人處  樂住於塚間  如是名比丘 

        唯取當日食  不取明日食  食二分便罷  如是名比丘 

        捨離妙好服  憙樂塵土衣  食行俱相應  如是名比丘 

        若不作世業  不望世業果  不苦求所須  如是名比丘 

        解脫於欲瞋  捨離癡心泥  惡法不能污  如是名比丘 

        已過一切結  捨離一切使  解脫一切縛  如是名比丘 

        遊八分聖道  趣向涅槃城  離惡意煩惱  如是名比丘 

        堅意寂靜根  捨離欲淤泥  常一意正住  如是名比丘 

        若已得地智  寂靜心諦見  知諸地善惡  如是名比丘 

        漏法無漏法  皆因緣而生  一切種種知  如是名比丘 

        正直修梵行  寂靜離懈怠  早起淨恭敬  如是名比丘 

        樂修於定慧  復樂於四禪  亦樂阿蘭若  如是名比丘 

        如鳥飛虛空  影則常相隨  若意順正法  如是名比丘 

        能殺諸煩惱  平等善意觀  善知出入息  如是名比丘 

        若能次第知  諦見所修法  善知道非道  如是名比丘 

        得樂心不喜  遇苦則不憂  憂喜心平等  如是名比丘 

        若諦知老死  天修羅禮敬  知眾生善惡  如是名比丘 

        衣鉢常知足  不聚積財寶  少欲而梵行  如是名比丘 

        一食而離垢  不貪著諸味  能捨於利養  如是名比丘 

        行捨心悲心  捨離妬嫉惡  已燒一切過  如是名比丘

 

  彼比丘內心思惟。隨順正法。如是觀受。既觀受已。得微細智。更深觀察眼觸生受。攀緣順行。如是觀眼第二攀緣。相與共滅。我眼觸受攀緣已滅。聲共攀緣。我生愛受。若不愛受生。心莫共滅。彼比丘以不愁繩。繫縛彼心在攀緣柱。彼受滅已。彼聲攀緣共耳受滅。鼻緣於香而生鼻受。彼比丘復觀鼻受。如是思惟。我鼻共香而生鼻受。若善不善。若記無記。我此鼻受。心莫共滅。彼比丘若觀心壞。如是攀緣。數數習行。修取調心。善法熏心。無漏善法。爾時不動。舌攀緣味。此之攀緣。若善不善。若記無記。彼比丘證攀緣已。次觀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如是觀已。思惟憶念。我此心者為壞不壞。又復觀察彼味攀緣所生之受。能破壞心。如是觀已。以不愁繩繫縛彼心。在攀緣柱。如行修取。心若如是。舌受味愛所不能劫。

        又。彼比丘觀彼身觸。如是身觸。共彼觸受縛攀緣柱。若善不善。若記無記。觀彼觸受。若心動壞。復以縛於攀緣柱已。而調伏之。不復破壞。

  又。彼比丘次觀察意。意縛法受。若善不善。若記無記。見受意壞。彼比丘以不愁繩繫縛彼心。在攀緣柱而調伏之。則不破壞。彼比丘觀六境界身入受已。諦知五受。得不盡處。彼以智燈觀眼觸受。覺何者受。彼觀意識。緣生此受。意縛心取。一切世間愚癡凡夫。以分別火而自燒燃。此無受者。唯行聚生唯行聚滅。因緣所縛。眼觸生受隨順觀已。隨順而行。彼不能取。心不動轉。不死不亂。

        又。彼比丘觀察耳受。何者耳受。誰覺此受。彼見意識。隨順繫縛。如此耳受。意共繫縛。依止彼意。此無作者亦無受者。因緣而生。如是耳受。非有作者非有受者。唯有行聚因緣勢力。若生若滅。

        又。彼比丘觀察鼻受。誰覺此受。彼觀察受。意識共縛。攀緣彼意。依止彼意。因彼因緣隨順而生。唯有行聚。非有作者非有受者。相續轉縛。觀鼻受已。離於受者。

  又。彼比丘次觀舌受。誰覺舌受。觀察此受。意識繫縛。如是舌受。依止彼意。彼縛攀緣。彼因緣生。非有作者非有受者。更無別物。唯有行聚因緣力生。

        又。彼比丘觀身觸受。誰覺此受。此何誰受。如是觀察意識繫縛。如此身受。非有作者非有受者。更無別物。唯有行聚因緣力轉。

  又。彼比丘觀察意受。誰覺意受。觀察意受。意緣於法而生意識。三和合觸。觸共受生。譬如種種無量香物。眾多和合則生善香。此善香生。非是一因。此亦如是因緣和合。生一切受。非有作者非有受者。譬如莖葉鬚馞等緣。蓮華名生。彼非一因。如是依眼。緣色緣空。緣念緣明。生眼觸受。依眼而生。如是受者。不從一生非一物生。非一合生非一相生。非聚集生。非應化生。彼比丘如是如是。諦求此受如是如是。生白淨法。如甘蔗汁器中火煎。彼初離垢名頗尼多。次第二煎。則漸微重名曰巨呂。更第三煎。其色則白名白石蜜。此甘蔗汁。如是如是煎復更煎。離垢漸重。乃至色白。比丘如是緣器智火。以煎相續心甘蔗汁。初始禪觀如頗尼多。次復第二則如巨呂。次復第三如白石蜜。如是比丘心相續法。以智火煎。則成無漏鮮白之法。離垢不雜。出世法生。出於生死。鮮白離垢。猶如洗衣。

  又。彼比丘更以異法微細觀受。眼觸生受有麁有細。垢重不輕與癡相隨。某眾生受。彼某甲受。勝故能壞。餘殘少在。彼不依止。如是耳受鼻受舌受。身受意受。彼比丘如是修已。受觀成就。魔軍欲壞。彼地夜叉轉復歡喜。如是上聞虛空夜叉。彼地夜叉虛空夜叉聞四大王。彼地夜叉虛空夜叉。彼四大王聞四天王。彼地夜叉虛空夜叉及四大王并四天王。向帝釋說。時。帝釋王即乘白象堙羅槃那。向炎摩天歡喜心說。具足如前。彼炎摩天聞帝釋說。心生歡喜。以種種色天寶妙鬘莊嚴之具香莊嚴身。乘種種乘。可愛聲觸味色香等種種可愛。不可說樂心大歡喜。炎摩天眾向兜率天四萬由旬。七寶殿舍勝妙光明種種宮室。意分別城一萬由旬。名無漏樂菩薩坊巷。彌勒世尊住在彼處。有諸菩薩五百人俱。彼炎摩天到世尊所。心大歡喜。正天衣服在於一肩。右膝著地合掌禮已。合掌於額而作是言。天今當知。閻浮提中業地之處。依閻浮提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持戒修行。恭敬尊長。獲得第四求無漏善。諦見受地。破壞魔眾。堅牢善作正法橋梁。開顯白法。令彼魔分無有威力。天朋增長有大勢力。如我今者向天所說。彌勒世尊如是聞已。向炎摩天如是說言。天朋有力。魔分劣弱。正法朋長。煩惱縛緩。魔軍戰動。我聞歡喜。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

        〈生死品之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彼比丘受陰地分。略如六天之所知見。又復。云何得第五地。又。彼比丘已諦見受彼六天眾。既作業已。觀想陰相分別思量。何者地中。我共彼想行於白法。正思惟已。一分中行。觀察彼想行白法相。初如是法。分分善知。云何緣於有見有對。生不可見無對之想。彼比丘更廣觀想。彼想攀緣十一種色。所謂長短方圓三角團及青黃赤白紫等。

  依彼長相則起長想。如是世間。愚癡少智無邊生死。業果退生愛離寒熱。飢渴之患為他作使。若奴僕等迭互相食。如是和集虛妄不實。一切所有不饒益事。如是無量不可堪忍。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一切所作。身口意起。作苦惱業以為莊嚴。虛妄誑詐。愚癡凡夫恒常如是。人中則有農作等苦。迭相欺誑。斗秤不平言訟諍鬪。治生求利參承王等。入海遠行。種種鬪諍田作放牧。生夷人中喜生邪見。根不具足。離聞正法。生無佛處無善因緣。雖得無難。心常憙樂飲酒婬盜貪欲瞋恚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如是之人是長生死。緣彼長相則起長想。

  又復。天中長生死相。緣彼相想。如是天中。不得境界喜樂境界。聲味色香貪欲瞋癡。種種放逸習近婦女。歡喜園中種雜莊嚴。寶間宮殿。樹林水池有妙蓮花。遊戲快樂天諸花香。種種味食。舞食遊行貪著喜樂。天栴檀末若散若塗。曼陀羅花。天歌音聲心生憙樂。離於正法是長生死。若生天中有如是事。緣彼長相則生長想。

  又復。餓鬼長生死相。緣彼相想。惡業行故。飢渴乏瘦雨火墮身。咽則如針。脇狀山巖。如空破瓮。以妬嫉故。以刀劍等迭相斫割。在黑闇處墮墜嶮岸。疾走往趣河渠陂池。閻魔羅人手執刀杖。若利[金+賏/隻]等斫打斲之。受大苦惱食人唾吐。是等惡食無量百千。不可堪忍受種種苦。眼中淚出。頭髮蓬亂覆身蓋面。有百千虫周遍其體。擔負惡身饒一切病。長行生死。常有鐵鳥。爪嘴火燃攫啄其眼。口如燒樹。迭互相食。於三十六百千億數。爾許由旬曠野中行。無主無導。飢渴所逼。其身火燃入黑闇處。如是餓鬼。邪見所誑離聞正法。是長生死緣彼相想。

        又復。畜生迭互相食。非理婬欲。不知所應。若生水中水中而行。心燥常飢常畏他取。黿龜慳獸及水獺等。魚則堤彌堤彌宜羅。有名瓮魚金毘羅魚。那迦羅魚名大口魚。蛤蠡等虫。常一切時大者食小。常畏網等遮障而取。又陸地行。麞鹿水牛猪象牛馬。驢及犛牛麋熊犀等。種種苦縛刀刃所殺。有病老死。迭相惱害百千苦惱。如空中行。烏鳥獯狐鵝及孔雀。鸜鵒鷄雉鳩鴿水鴈。青鳥護澤百舌鸛雀。命命他養。是等諸鳥如是無量。復有異鳥。殺縛飢渴迭相食噉。寒熱苦惱之所逼切。如是畜生。水陸空行三處皆畏。是長生死緣彼相想。如活地獄黑繩地獄。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呌喚地獄焦熱地獄。大焦熱地獄阿鼻地獄。第一苦惱不可思議。無量百千畏火刀等。墮諸惡池。身分血洋。入刀葉林入大火中。墮在灰河。行火燃地受火燒苦。堅䩕相似無量種惡。苦惱所逼不可忍耐。如是地獄。是長生死緣彼相想。彼比丘慧聚觀察。彼見有對。緣彼長色業果因緣。緣於四諦。觀察眾生種種諸行百千由旬。如是道行。分分思量觀察因緣。厭離生死。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分分思量觀彼短相。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比丘欲動魔軍。云何分分思量觀察短生死相。受戒頭陀精勤布施。持戒智行恭敬尊長。直心歡喜。如是正見敬重父母。見佛聞法恭敬供養。不諂曲行不慢不誑。近善知識守信正行。直心起業嚴身口意。如是之人。生死則短緣彼相想。若生天中則有放逸。歡喜園中。間錯寶輦種種樹林。水池蓮花。有好栴檀勝妙瓔珞。莊嚴端正。有劫波樹河流泉林。遊食快樂。捨如是樂受持禁戒。飲食遊行。如是種種禪思讀誦。樂見善人教他讀誦。捨施調順。正行梵行。寂靜諸根少語樂法。如法飲食。若天如是生死則短。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種種諸苦惱  飢渴口焦乾  火炎燒其身  如被燒枯樹 

        彼苦不可數  若一念靜根  暫依佛法僧  彼人生死短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常怖畏撾打  若雨及寒熱  迭互相食噉  如是等眾苦 

        彼苦不可數  若一念靜心  暫依佛法僧  畜生生死短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在活黑繩合  叫喚大叫喚  阿鼻等地獄  種種極苦逼 

        彼苦不可數  能於一念中  寂靜心取戒  地獄生死短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彼比丘如是思惟生死短相。何者四楞。彼正觀察。欝單越人於一切物無我所心。決定上行。彼人如是四楞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圓地獄畜生餓鬼等中。無智輪轉非自心行。是圓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三角。若人行善不善無記種種雜業。地獄天人諸處雜生。彼不善業生地獄中。善業天中。雜業人中。若行三業。於三處生。如是名為三角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團。四大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化樂他化自在。業相似生。於天中退復生天中。於人中退復生人中。非難處地。是團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何者是青。不善業攝。地獄之人入闇地獄。是青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何者是黃。黃色業攝。生餓鬼中互相加惡。迭共破壞。如是餓鬼是黃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赤。赤業所攝生畜生中。迭相食血。於血生愛。是赤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白。白色業攝生於天中。彼人白業。善道寶價買天人生。天欲退時。餘天語言。汝善道去人世界中。人中欲死。親友知識妻子啼哭。淚出覆面而作是言。甚可愛愍。今捨我去當好處生。生於人中。如是天人是白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彼比丘如是思惟。既得人身。若不行善。修施戒智。彼人自誑。流轉地獄畜生餓鬼曠野中行。如是愚癡凡夫之人。具足聚集如是業道。彼比丘諦觀察受。觀察想陰。攀緣而行。諦見諦求。因眼緣色而生眼識三和合觸。修多作想。歷別觀察。見色好惡。若近若遠若長若短。若方若圓若白三角。是色形相。歷別觀察。彼諸相想。觀想因緣。觀陰界入。因緣相想。歷別觀察。若惡業報分分正證。因相應緣。覺因相應。然後捨離。若有利益若不利益。各各異相。知過去想。我於此業。已得善報已得惡報。如前所說。如是知想。若有想者猶須憶念。彼憶念者。緣彼想生。如燈光明。因燈緣燈。因緣於燈故有光明。如是如是。因想緣想。以想勢力故有憶念。彼比丘得第五地。

        比丘如是知想觸已。於彼天樂不生貪樂。於地獄苦不生怖畏。彼平等見。想如真金。彼想比丘破如是想。異法觀想。解脫彼想。復觀餘人虛妄不實。我今觀察。何因何緣何因緣想。彼觀察想。因緣和合生如是想。若因緣滅彼想則滅。如彼月珠。譬如月珠緣月緣珠。則清水生。想亦如是。因緣而生。如是想者非無因緣。非有作者非有受者。非自然生。比丘如是諦觀想陰。彼既如是諦觀想已。諦知生滅。復微細觀。如河激流。想亦如是。善想生已。餘因緣力轉為不善。不善想生。餘因緣力轉為善想。彼心猿猴。初始破壞。無記為記。彼觀樂想。不生貪樂。無漏樂中生於樂想。樂中苦想。如是知樂。云何而見。善陰界入若生若滅。不喜樂受。不樂想滅。不取想滅。然後行生。非住非滅。心不悕望。識生住滅。比丘如是諦知此陰。是故不住魔之境界。貪欲瞋癡所不能縛。無有常樂淨我等見。無明不能於生死中。以色聲香味觸愛羂之所繫縛。不失憶念。彼憶念生能盡諸漏。能到涅槃。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何等比丘  親近懈怠人  不常勤精進  如是非比丘 

        若不樂床敷  佛說是比丘  若意樂懈怠  彼不應善法 

        煩惱根唯一  所謂懈怠是  若有一懈怠  彼人不得法 

        非唯有法服  而得名比丘  若無讀誦心  無禪無漏盡 

        唯有比丘形  如是非比丘  但憙林中遊  不樂道境界 

        貪意樂酒色  如是非比丘  若能絕魔縛  復能斷惡業 

        佛說彼比丘  不妄食僧食  寧食蛇毒菵  及以洋銅等 

        終不破禁戒  而食僧飲食  如是則不應  食所不應食 

        若食煩惱者  則是地獄人  若人捨煩惱  如蛇窟中出 

        彼比丘應食  非樂見婦女  以自身為質  而心憙樂惡 

        此人污僧寶  云何是比丘  若貪愛利養  喜樂於境界 

        見婦女生染  非道非俗人  若能燒煩惱  如火焚樹林 

        名善婆羅門  不貪著飲食  常樂行聚落  憙數數洗浴 

        愚癡誑自他  悉沒於道法  靜心空閑處  常行禪不捨 

        得名婆羅門  入善道境界  好處阿蘭若  非其人不住 

        離欲人能止  悲憙樂欲者  若憙多言語  愛樂於境界 

        不向涅槃城  不生不死處  近王極美食  常飲酒憙瞋 

        唯名字比丘  妄語誑檀越  若詐說方便  數到王門所 

        衰惱他俗人  損敗空閑者  若人捨妻子  而依寂靜林 

        猶有係戀意  如吐已還食 


  彼比丘此過寂靜。諦觀諸陰。如實諦見。勤修解脫。諮問尊長。若道非道。諦知見故。八分聖道。求解脫城常勤行道。平等正見心無垢染。其心寂靜。於所行道樂修多作。彼比丘如是善法無漏業道。和合修行。減損魔眾。長正法朋。彼地夜叉如是知已。轉復上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次第復向四大王說。彼四大王乃至炎摩兜率陀天。彌勒世尊如前所說。兜率陀處有一菩薩。極大歡喜。向化應天如是說言。閻浮提中某善男子。剃除鬚髮被服法衣。如前所說。彼化應天。轉復歡喜。如前所說。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得第五地。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觀十色入。十者所謂眼入色入耳入聲入鼻入香入舌入味入身入觸入。云何觀察此十色入。眼入因緣色入因緣。我此想生。彼如是觀。以眼因緣色因緣故而生眼識。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彼比丘若受知受。若思知思若想知想。如此色長如此色短。此色可愛此不可愛。此色可見此不可見。此色有對此色無對。如是乃至。此意名色有十一種。如是分別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知彼眼觸。生受想思。彼義云何。覺知名受。受知時節是名想義。是名意轉。此等法生。有異異相有異異體。異義則如十大地法。如是異相是思異相。念慧解脫。受想思觸。欲進三昧。此一攀緣。有異異相。如是受想如是想相。有異非一。譬如日光。一緣異體。如是如是。異自體受異自體思。諦知眼觸生受想思。彼正觀察眼如是空。無物不堅。比丘如是實見彼眼。諦知於道。遠離邪見。正見現前。彼捨如是共癡濁行。不淨眼想不真實想。諦觀此眼。唯是肉摶。脂膿血淚不淨物合。如是知已。則能斷欲彼於此眼知無常已。則見無常。彼知此眼唯有肉摶在骨匡已。心得離欲。復知此眼筋纏縛已。知此眼入。自他迭互。各不相應。此物不堅。一切無我。

  以要言之。如是眼者。唯是苦物。既觀知已。離眼入欲。既觀眼入。如是知已。次復觀色。如是色者。有愛不愛。是無記法。不實分別。此有何堅。何淨何常何我何樂。如是觀色。思惟知已。知一切色皆悉無堅。唯有分別。此色如是。有愛不愛。此愛不愛。體不可得。此唯世間若愛若憎分別攝取。若愛若憎。如是憶念。

        又。彼比丘既如是觀眼色入已。觀耳聲入。彼觀察聲云何而生。根塵相對而生此聲。彼如是觀。以耳因緣。念因緣故。而生耳識。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知觸共彼受想思生若以知觸共思而生。覺知思想。所謂長相遠等因緣。得聞其聲厚麁細業。若愛不愛。彼比丘知如是聲。思知想知。分分思量。以意識知。思知受知。憶念思量。彼耳聲入。思量簡擇。然後覺知如是聲者非有自體。無愛不愛唯有分別。此聲如是有愛不愛。如是聲者。非有自體非常非物。破壞不堅。無樂無我亦無我所。唯貪瞋癡愛不愛聲。如是正觀聲耳入已。若聞聲時。則不迷惑。不生憙樂。不取不著。不謂有堅。如是觀察。耳聲入已不樂耳識離耳識欲。耳識非我。我非耳識。觸受想思皆亦如是。

        又。彼比丘觀鼻香入。以鼻因緣。以香因緣。念因緣故而生鼻識。若近若遠。若愛不愛。若香若臭。風和合來。因風而聞。鼻為內入香為外入。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知彼相已。如是觀察鼻香入相。知內觸相。則知觸相。思相平等。於如是法。一相攀緣。異因緣用。異者所謂有異異相。有異異體。異相則如十大地法。如前所說。此一切法。如是異相。非是一相一因緣作。彼比丘如是諦知彼鼻香入。如是諦求。此如是物。有何物堅。有何物常。何物不壞。此入無常苦空無我。彼人如是知鼻香入一切非我。非是我所。如是正知。唯有分別此鼻香入。如是唯縛。愚癡凡夫。非黠慧者。比丘如是一種觀察。

  又。彼比丘觀舌味入。彼念等緣而生舌識。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彼隨順覺名為受相。知是想相。對是觸相想是思相。想緣於相。彼如是法。各各自相。復平等相。異因緣生。如是一切共成一事。譬如因筒因鉗因糠因水因瓫。金師因緣作一指環。若作手釧。如是法者非一相成。此舌味入亦復如是。

        又。彼比丘諦觀舌入及以味入。如是觀已。彼舌味入無有少法。常樂我淨。一切種種深細思惟。不得一法。如是如是。一相相應。彼於舌入味入離染。一切眾生沈沒此海。憙樂味海迭相障礙。是故。復於人天地獄畜生餓鬼五道大海。如是繫縛。比丘如是於舌味入。雖欲解脫。舌入非我我非舌入。非常非物亦非不動。非不破壞。非舌味入。比丘如是得離染欲。

        又。彼比丘觀身觸入。身觸因緣而生身識。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如前所說。眼根入等。此身觸入。應如是知。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比丘如是觀察十色入已。觀察法入。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法入中攝三種法。謂數緣滅非數緣滅。及以虛空所有無法皆法入攝。如是觀已。彼虛空者亦是法入。數緣滅者。此法名智。無量種種證已。順行數緣。作已證斷煩惱。令彼煩惱盡滅。失壞一切無漏非數緣者。彼非數緣名智非受。非知非覺又亦非疑。餘人之識有百千生。一切皆失眼耳鼻舌身意等識。彼已破壞不復更生。如是名為非數緣滅。此非數緣第三虛空。知此三法。不生是常。非三世攝。此非今生。亦非已生又非當生。

        又。彼比丘法入二種。各各分別。謂色無色。所言色者。謂十色入。云何眼識。非見非對。見對見色。如是耳識。非見非對。云何取聲。如是鼻識。非見非對。云何取香。如是舌識。非見非對。云何取味。如是身識。非見非對。云何取觸。云何如是。彼外五入。此內五入。非見非對。與彼見對。云何相得。彼比丘如是觀察。眼識生時。二種攀緣。乃至意識皆有二種。如是識生。如印印物。彼不似印。印軟物堅。則不能印。印堅物軟。印則文生。如是如是。識非見對。緣取見對一切法中。第三印生。不相似物。不相似生。如是諸法。不相似物。不相似生。是初居致。第二居致。二法相似。還相似生。所謂白縷生成白衣。第三居致。二不相應。不相應生。如燧火生。木之與火不相應見。第四居致。見從稀物而生稠物。如乳生酪。乳稀酪稠。彼法如是。則不相應。如是如是不相似法。謂眼識等。異因異緣。眼識等生。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樂覺知法  在林而行禪  正覺知諦相  則得無上處 

        常樂行慈心  勤於法境界  諦知於身相  則名真比丘 

        若人正觀察  欲恚不能壞  彼得言比丘  異此非比丘 

        愍一切眾生  捨一切貪戀  解脫一切縛  則名真比丘 

        若人調御心  境界不能壞  無垢如真金  名知足比丘 

        若人愛不愛  不垢污心意  當知彼行善  捨離一切過 

        威儀不可嫌  法行調諸根  勇猛清淨意  如是名比丘 

        若人常喜樂  知諸論中義  不貪著飲食  名寂意比丘 

        林行阿蘭若  塚間草為敷  若以此為樂  如是名比丘 

        諦知罪業過  善達諸業果  深識因與緣  是離惡比丘 

        破生死曠野  壞惡調諸根  復能善知友  名寂意比丘 

        於譽心不喜  毀訾心不憂  如大海之深  是修行比丘 

        堅意隱他惡  不餐軟滑語  時語善恭敬  名寂靜比丘 

        知欲界業因  亦知色界因  無色亦諦知  是知論比丘 

        不喜世俗語  常樂斷諸過  於境界如毒  佛說是比丘 

        若人欲如泥  意常如是行  黠慧開心意  解脫生死縛 

        若人禪誦業  遠離於懈怠  利益諸眾生  名蘭若比丘 

        若能答問難  辯才調諸根  當知是法師  不爾如草等 

        若身行意行  一切不疲倦  僧所有事業  一切皆能作 

        而不求財物  不為富樂名  唯利益僧意  解脫一切縛 

        持戒不悕天  亦不求名利  持戒為涅槃  是寂靜比丘 

        常捨離眾惡  但樂行善行  不近惡知識  是佛法比丘 

        常以慈修心  恭敬質直意  學句不缺者  去涅槃不遠 

        常畏老病死  不悕樂世間  修禪不放逸  去涅槃不遠 

        若人以無常  自他空無我  修禪上上智  去涅槃不遠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得五地已。得第六地。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比丘解四居致。此法云何有相似。因得相似果。不相似因不相似果。因不相似果不相似。有半相似半不相似。云何名為有相似因得相似果。譬如稻因還生於稻。如是如是。內相似者。善業相似。如是得果。謂天人中是初居致。云何名為不相似因不相似果。譬如甜乳而生酢酪。不可愛樂。如是如是。內不相似。謂於此世愛染聲觸味色香等。而得地獄不可愛果不可樂果。猶如酢酪。第二居致。云何名為因不相似果不相似。譬如青等。合生異色。色不相似。如是如是。內不相似。謂業果報皆不相似。非其業果。所謂邪見。外道齋法。殺羊悕天而墮地獄。第三居致。云何名為有半相似半不相似。譬如白縷以成白衣。縷細衣麁。是不相似。如是如是。內半相似半不相似。細不善業。得大地獄不善麁報。第四居致。

  又。彼比丘思惟觀已。不取業果。更復思惟。觀異業果。於有中行。猶如輪轉。有四居致。有業未到。眾人共作而能逼惱。此初居致。有業已到方能逼惱。第二居致有業若到。若其未到皆能逼惱。第三居致。有業非到亦非未到。第四居致。有業未到。眾人共作。能逼惱者。如世間法。星雖未到國土得殃。若出世間。眼識未到業海能逼。所謂欲心憂悲等逼。此初居致。有業已到方能逼者。如世間法。火到乃燒。刀至方割。若出世間。不善業到。地獄畜生餓鬼逼惱。第二居致。有業若到若其未到能逼惱者。如世間法。呪毒勢力。若到未到悉能逼惱。若出世間。人欲死時。有悕望相未到地獄第三居致。有業非到非未到者。譬如世間種種藥子。非到生力非未到生。若出世間。亦復如是。羅漢比丘決定受業。量如須彌。彼阿羅漢若入涅槃若未涅槃。此業不能逼阿羅漢。第四居致。

  有業現受而非生受。此初居致。有業生受而非現受。第二居致。有業生受亦現世受。第三居致。有非現受亦非生受。第四居致。何業現受而非生受。若世間者。如犯王法。王法與罰。此業現受而非生受出世間者。修行布施善人所讚。此業現受非他世受。此初居致。何業生受而非現受。若世間者。入火得火。世世間者。此世行善若行不善。異世得果。此可現見。第二居致。何業生受亦現世受。若世間者。所謂現受。生世亦受。出世間者亦復如是。第三居致。何業非現亦非生受。若世間者。如不語戒不語布施。出世間者。謂無記業。非現世受非生世受第四居致。

  彼比丘。如是一廂處坐如是觀察。無量種枝業果報羅網。遍滿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之中。如是見已。隨順法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比丘。知業果報。謂知此業。知此業果。知善不善。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成就口惡行。成就意惡行。毀謗賢聖。邪見所攝。彼人以是業因緣故。身壞命終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墮餓鬼。若有眾生成就身善行。成就口善行。成就意善行。讚歎賢聖。正見所攝。彼人以是業因緣故。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彼比丘如是觀察。自業報法。彼比丘如是觀已。魔界眾生不與共行。終到涅槃。如是法行。修厭離行。勤行善道。終盡生死。攝取他人令度生死。如自度已。及諸檀越。彼比丘知業報法。觀察地獄餓鬼畜生人天諸趣業報法數。譬如清淨毘琉璃珠為莊嚴故。以繩穿之。隨彼繩色。若青若黃赤白紫等。如彼色見。如是業珠。報繩穿之。彼比丘於是業中。皆見聞知或天眼見。清淨明了。

        又。彼比丘若見若聞。知業報法猶如彼珠。譬如有珠其色極白。普清無瑕。清淨任穿。已善修治普門殊勝。一切世人之所讚歎。任王王等所應畜用。如是功德相應淨珠。唯王王等知此功德清淨珠價。取此珠已。著莊嚴上。如是如是。彼比丘十善業道淨分寶珠。普白善淨。離過無瑕。清淨任穿。對治法分。有大勢力是答難法。乃是法師法鑽所穿。善巧修治。如是如是。願施戒智。如是如是。修治十善業道珠已。隨願所取轉輪聖王。若取天王。若取魔王。若取梵王。修無漏禪三昧自在。如是如是。彼正法珠善修治已。名為普門。此普門者。謂天人門。彼正法珠名為普門。世間城中既得出已。入涅槃門。一切世人所讚歎者。謂正見人學人所讚。任王王等所應用者。入正法道心王所應。若人信彼毘琉璃珠。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如是寶珠。與正法珠相似相對。

  又。彼比丘觀業報法。猶如彼珠。譬如有珠。其珠有瑕不普清淨。非一切門而不鮮白。不任鑽穿不任修治。一切人見則不鑽歎。非王王等所應畜用。如是如是。彼外道法是相似法。如有瑕珠。所言瑕者。謂身見瑕。戒取疑瑕。非一切門。唯是地獄餓鬼畜生三趣之門。非是好法。又亦不與無漏相應。不任鑽穿。非答難法。非是法師法鑽所穿。非王王等所應畜用。八富伽羅正法道行。是心之王。彼外道珠。非其所應。如是等法。相似相對。非法瑕珠若繫人咽如是之人。彼相似珠。用繫咽已。在於地獄餓鬼畜生。無始以來生死流轉。彼比丘如是觀察珠相似珠。譬如世間有琉璃珠。似毘琉璃。有人見之。謂毘琉璃。愚癡凡夫亦復如是。彼比丘如是諦知法非法已。得第七地。彼地夜叉。見彼比丘清淨持戒得第七地。轉復歡喜。如是傳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聞四大王。彼四大王聞四天王。彼四天王如是傳聞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如是復向帝釋王說。彼帝釋王次第復向炎摩天說。彼炎摩天展轉復聞兜率陀天。兜率陀天如是具白彌勒世尊。彌勒世尊告化應天。彼化應天復向他化自在天說。作如是言。閻浮提中某善男子。如是次第。如前所說。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比丘。觀業報法。第十一者。名為無作。是色所攝。一切法中與色相應。若人受戒。一發戒已。若睡若悶。失心癲狂。如是善法。相續轉行。譬如河流流常不斷。如是之人。若睡若悶失心癲狂。如是無作。常流不斷。無作名色。不可見對。彼復云何色業所攝。此無作色。乃是一切善法之柱。此如是等十一種色。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

        〈生死品之三〉

  又。彼比丘如是觀察。云何眾生有種種色。種種形相。有種種道。種種依止。又。彼觀察有種種心。種種依止。種種信解。有種種業。此如是等種種諸色。種種形相。種種諸道。種種依止。譬如黠慧善巧畫師。若其弟子觀察善平堅滑好地。得此地已。種種彩色。種種雜雜。若好若醜隨心所作。如彼形相。心業畫師。若其弟子亦復如是。善平堅滑。業果報地。生死地界。隨其解作種種形相。種種諸道。種種依止。心業畫師。業作眾生。

  又。諸彩色取白作白。取赤作赤取黃作黃。若取鴿色則為鴿色。取黑作黑。心業畫師亦復如是。緣白取白。於天人中則成白色。何義名白。欲等漏垢所不染污。故名白色。又復。如是心業畫師取赤彩色。於天人中能作赤色。何義名赤。所謂愛聲味觸香色。畫觀察衣。又復。如是心業畫師取黃彩色。於畜生道能作黃色。何義名黃。彼此迭互飲血噉肉。貪欲瞋癡更相殺害。故名黃色。

  又復。如是心業畫師取鴿彩色。攀緣觀察。於餓鬼道作垢鴿色。何義名鴿。彼身猶如火燒林樹。飢渴所惱種種苦逼。心業畫師嫉心所秉。癡闇所覆。又復。如是心業畫師取黑彩色。於地獄中畫作黑色。何義名黑。以黑業故。生地獄中有黑鐵壁。被燃被縛得黑色身。作種種病飢渴苦身。無量苦逼皆是自業。非他所作。

  又。彼比丘觀察如是三界五道五種彩色。生死畫衣於三地住。謂欲界地色無色地。心業畫師習近婬欲。攀緣欲界種種色畫。緣色依止。有二十種離欲。四禪以為畫筆。依十六地。是所畫處畫作色界。離緣色界三摩跋提。緣無色界畫為四處。心業畫師廣畫如是三界大衣。

  又。彼比丘觀察如是。心業畫師。更復異法畫作眾生。心如畫師身如彩器。貪欲瞋癡以為堅牢。攀緣之心猶如梯蹬。根如畫筆。外諸境界。聲觸味色及諸香等。如種種彩。生死如地。智如光明。勤發精進如手相似。眾生如畫。神通如彼無量形服。有無量種業果報生。如畫成就。

  又。彼比丘依禪觀察。心業畫師有異種法。如彼畫師不生疲倦。善治彩色各各明淨。善識好筆畫作好色。心業畫師亦復如是。不生疲倦。若修禪定善治禪彩。攀緣明淨如彩光明。修道之師如善好筆。知禪上下。如善識知有取有捨。如不疲倦。如是禪定。心業畫師畫彼禪地。如彼好色。

        又。彼如是心業畫師。若有疲倦則畫不善。地獄餓鬼畜生道處。同業因緣。鐵杵為筆。不善彩色畫非器人。所謂地獄餓鬼畜生。如是等色非好色畫。廣說如前。

        又。彼比丘次復觀察心之猿猴。如見猿猴。如彼猿猴躁擾不停。種種樹枝花菓林等。山谷巖窟。迴曲之處行不障礙。心之猿猴亦復如是。五道差別如種種林。地獄畜生餓鬼諸道。猶如彼樹。眾生無量如種種枝。愛如花葉。分別愛聲諸香味等。以為眾果。行三界山。身則如窟行不障礙。是心猿猴。此心猿猴常行地獄餓鬼畜生生死之地。

        又。彼比丘依禪觀察心之伎兒。如見伎兒。如彼伎兒取諸樂器。於戲場地作種種戲。心之伎兒亦復如是。種種業化以為衣服。戲場地者謂五道地。種種裝飾。種種因緣。種種樂器。謂自境界伎兒戲者。生死戲也。心為伎兒種種戲者。無始無終長生死也。

  又。彼比丘依禪觀察心彌泥魚。如見彌泥。如彌泥魚在於河中。若諸河水急速亂波。深而流疾難可得行。能漂無量種種樹木。勢力暴疾不可遮障。山澗河水迅速急惡。彼彌泥魚。能入能出能行能住。心之彌泥亦復如是。於欲界河急疾波亂。能出能入能行能住。地獄有河。其河名曰鞞多羅泥。彼河極深。濤波湧迅無時暫停。甚可怖畏。急疾亂流。善不善業以為流水。難可得行。一切世間愚癡凡夫所不能渡。此五道河。無量劫中常漂眾生。境界疾流迅速不斷。勢力暴惡不可遮障。無常相續。力勢所牽不可約截。愛河急惡。心彌泥魚能行此河。若入若出。出者天人。入者地獄餓鬼畜生。心彌泥魚在愛河中。如是入出。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修禪念住。知業報法。觀察一切眾生之心。常自在行。為心所使為心所縛。如是觀察。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一切眾生心業自在。依心業行為心所使。

  又復。觀察云何眾生縛在生死。無始無終。無量轉行。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以心染故眾生繫縛。以心淨故眾生解脫。如是心者。無量種種攀緣壞相。自體壞相同業壞相。心有五種。謂五道中自在秉執。與結使心和合相應。常在生死。離第一依。謂虛空等三無為法。五根壞相有五種心。無量無邊愛心依止。種種壞相。以要言之。此是染分。云何方便得離染分三煩惱根。有三對治。過去未來一切諸佛正遍知說如是正道。欲以不淨。瞋以慈心。癡以因緣。

  彼於身中如是觀欲。如是比丘緣身行已。分分觀身。從足爪等乃至於頭。分分觀察。此麁身分。何者是我何者我所。自身分中。如是足爪。離身觀察。爪非是身足指非身。何者是身。何者是我何者我所。足掌非身。何處起心。謂是我所。此內踝者非是我身。此足跟者亦非我身。踹非我身膝非我身。圓非我身陰非我身。此髑髏者亦非我身。糞門之處亦非我身。如是背處。四十五骨皆非我身。頭非我身。面中之骨亦非我身。頭中之骨亦非我身。彼比丘如是觀察。於分分中不見有身。一一分分皆不見身。又復不見如是分分。復觀眼耳鼻舌身意。皆不見身。又復觀察我中無我。彼如是等唯是微塵。如是分分觀察彼身。猶如芥子乃至微塵。又復分分觀察諸大。何者是我。何者地界。如是次第。何者是我。何者水界。何者是我。何者火界。何者是我。何者風界。彼如是觀界非是我。我非是界。非別有我。非別有界。非異界我。別更有物。如是皆以第一義諦。譬如無量多樹和合。則見於林。樹非是林。異樹無林。是第一義離樹之外無別名林。又復觀樹。離彼根莖枝葉等外。別更無樹。第一義諦無如是樹。依世諦故有林有樹。身亦如是。足等和合唯有名字。依世諦故得言有身。彼比丘知身法已。離於身欲離身分欲。得離一切根受界欲。既離欲已。彼喜欲愛不能繫縛。如是勤觀欲心對治。

  又。彼比丘云何勤觀瞋心對治。彼住慈心。常勤觀察惡行眾生。所謂五道生死退生常有怖畏。如死無異。比丘觀之。如母悲子。彼諸眾生如是苦惱。云何可瞋。我若瞋之。則是瘡上復更與瘡如是眾生。本性苦惱不應瞋之。瞋是第二最大煩惱。如是勤觀瞋心對治。

  又。彼比丘云何次第勤觀第三最大煩惱。癡覆眾生。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彼若離癡。修行正見。身行善行。口行善行。意行善行。諦知善法及不善法。如是諦知法非法心。則滅第三最大煩惱。如是勤觀癡心對治。

  又。彼比丘如是勤觀三種煩惱。三種對治。彼三種滅已。一切煩惱結使皆滅。如斷樹根。皮莖枝葉花菓緣等。一切悉乾。如是能斷此三煩惱。一切煩惱皆悉斷滅。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第七地中修第八地得第八地。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比丘最初如是如實觀眼。云何世間愚癡凡夫。眼見色已。或貪或瞋或生於癡。彼諸凡夫若見知識。若見婦女心則生貪。若復異見則生於瞋。見他具足貪瞋所覆。以眼於色。不如實見。癡蔽於心。愚癡凡夫。唯有分別。眼見於色。若貪若瞋。若癡所覆。愛誑之人。自意分別此我我所。如是染著。譬如狗齩離肉之骨。涎汁和合望得其髓。如是貪狗。齒間血出。得其味已謂是骨汁。不知自血有如是味。以貪味故。不覺次第自食其舌。復貪其味。以貪覆故謂骨汁味。愚癡凡夫亦復如是。虛妄分別。眼識見色貪著喜樂。思量分別以色枯骨著眼口中。境界如齒。如是齩之。染意如涎。愛血流出。貪愛血味謂色為美。於色得味。猶如彼狗。凡夫愚癡。眼識見彼如骨之色。虛妄分別如狗齩骨。如是觀察。眼見於色猶如枯骨。如是一切愚癡凡夫。虛妄分別之所誑惑。

  又。彼比丘如是思惟。云何比丘於愛生畏。厭離生死捨一切欲。譬如龍象。至年六十其力盛壯。善調象人。革鬪捉取。縛其五處置牢檻中。然後乃多與歡喜摶及以甘蔗。甘蔗酒等種種美味。以諸樂器歌聲樂之。望使不愁。不憶林樂若忘林樂。得與凡象同共止住。極令調善繫屬他人。彼象雖復如是將息如是供養。不能令其心離憂悶。然其不忘林間之樂。自在遊行。不忘山曲樹林花菓。眾鳥音聲河傍處樂思惟念已。絕縛而去。憶彼樂故。於調象人不生忌難。壞其牢檻去向林中。心不顧念多多蹇荼。美歡喜摶及以甘蔗。甘蔗酒飲琴樂歌聲。心不可調。心不可誑不忘林樂。不樂凡象共行共住。還向林中。修行比丘亦復如是。無始以來流轉世間。五縛所縛。何等為五。所謂愛聲觸味香色。誰為善調。所謂眼耳鼻舌身意如是六識。何者牢檻。所謂喜樂妻子眷屬止住之處。僕使富樂。染著煩惱之所遮障。多歡喜摶及甘蔗酒。種種美味。諸飲食者。分別之心為歡喜摶。婬欲為飲食。心愛網以為作樂歌笑等聲。邪見凡夫猶如凡象。共同住者。謂有身見戒取疑網。口中甜者。所謂喜樂邪見言說。繫屬他者屬欲瞋癡。善調之象謂修行者。一切染癡以為供養。憶念出離。則名為山禪三摩提以為山窟。生正道心。此名為花。涅槃為果。眾鳥聲者所謂法師。智慧為河。河濟口者所謂一心。言地分者謂四梵行慈悲喜捨。彼修行者猶如壯象。隨順思量禪定之樂。趣僧伽藍為還林去。比丘如是。修行道者猶如壯象。若不爾者。如狗無異。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於八地處修第九地。得第九地。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一切三界。皆是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等器。觀一切欲亦復如是。譬如林中。極大山崖嶮峻之處。有大高樹名佉殊梨。有無量刺。於彼樹頭少有果實。而復難得。若取彼果多有諸過。恐此樹果墮在嶮處。復畏失命。樹腹有孔。孔坎脆爛。欲上彼樹。復畏孔壞危人之命。彼樹極高。墮樹尚死。況墜高崖嶮惡之處。愚癡凡人盲無智目。貪著眾味。望見彼果。不看峻崖樹腹爛孔。彼愚癡人。貪其果味而上彼樹。未到果所。即便墜墮。即爾命終。更有餘人少知方便。或有命業則不墮墜。少得果味多受苦惱。如是如是。彼修行比丘觀五道林。中間有孔極大嶮崖。謂一切病。佉殊梨樹。所謂欲心無量刺者。所謂無量百千煩惱。求彼苦果所謂苦也。樹頭果者一切欲意。諸愛聲觸味色香等難可得者。是欲果也。所謂入海。若有刀畏。親近於王。作賊治生。如是等苦乃得所欲。如彼得苦。多諸過者貪欲瞋癡。墮高崖者。謂墮地獄畜生餓鬼。即命終者。法命盡也。樹爛孔者皆空無物。一切不堅。癡人往者。所謂愚癡邪見人也。有如是等無量諸過。復有多過。如是欲果味少過多。彼比丘如是觀於一切欲心。不生分別。

        又。彼比丘觀察欲心。猶如火焰猶如燈焰。明色可愛。其觸甚熱。飛虫癡故。見彼明焰。貪著愛樂。入中即死。愚癡凡夫亦復如是。欲瞋癡覆。於一切欲心生愛著。如彼飛虫。見燈明色。若入欲燈。則墮地獄畜生餓鬼。如彼飛虫入燈而死。彼比丘如是觀察。心得離欲。

  又。彼比丘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又。此世間一切眾生。何縛所縛。輪轉生死。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二縛所縛。繫在世間。何等為二。一者食縛。二者觸縛。食縛有四。一者摶食。二者思食。三者禪食。四者觸食。何者摶食。謂四人處。欲界六天。八大地獄。鬼中一分。二思食者。所謂魚中。三禪食者。所謂行禪色界天等。四觸食者。所謂諸鳥。何者為觸。觸者謂欲。有執手者。或有笑者。有眼見者。如是皆為欲觸所誑。如是一切愚癡凡夫。謂欲界中人及餓鬼畜生地獄。此等習欲。故名欲界。又。無色界三摩跋提。攀緣為食。以此二縛。常在世間。不得離欲。常為一切結使所縛。

  又。彼比丘如實觀眼。眼識見色。若生樂觸。則攀緣樂。非樂報業。又如實觀。如是如是。眼識見色是惡意處。若眼觸生。攀緣於苦是樂報業。彼如實知何者名為。眼識見色。攀緣於樂。非樂報業。於此法中。隨順觀察眼見色已。不善思惟觀察攀緣。憶念味著而生樂心。現在雖樂。後得苦報。成就地獄餓鬼畜生。何業現在得不樂報。後得樂報。眼識見色而生眼觸。心善思惟。觀察攀緣。於現在世心不樂著。現在不樂。非苦報業。轉生人天。受勝妙樂終到涅槃。如是耳鼻舌身意識。皆亦如是。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眼識見色心行於捨。謂彼比丘眼見色已。心不喜樂非不喜樂。不貪不惡。心不悕望非不悕望。亦不憶念非不憶念。亦非不善觀察覆障。如是行捨是名捨處。非苦樂處。

        又。彼比丘得第十地六地處行。謂阿那含初禪地中。乃至四禪。得登彼地。彼觀諸法出沒生滅。常勤修行八分聖道。欲覺欲到解脫之門。彼比丘如是精勤。魔宮隱蔽。彼地夜叉見已歡喜。即以上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聞四大王。彼四大王聞四天王。彼四天王如是復聞三十三天。三十三天聞焰摩天。彼焰摩天聞兜率天。彼兜率天聞化樂天。彼化樂天復向他化自在天說。彼自在天復向梵天如是說言。閻浮提中某善男子。廣說如前。乃至八地攝於六地。彼既聞已甚大歡喜。梵迦夷天出禪樂行。既實聞已轉復歡喜。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善若不善  業果皆決定  自作業自食  皆為業所縛 

        如是煩惱地  初甜而後苦  捨境界如毒  以不饒益故 

        智不屬煩惱  屬於智境界  此世若後世  一切時受樂 

        智常燒煩惱  如火能焚草  煩惱覆智梵  故佛說三寶 

        若樂智境界  寂靜如牟尼  若煩惱蛇齧  彼人一切失 

        若人知二諦  勇猛諦知見  彼行第一道  捨離生死處 

        若人樂生死  喜樂煩惱怨  彼人常被縛  流轉有隘處 

        若人有出意  常行寂靜行  死生天眾中  到梵世界處 

        若不愛欲等  供養佛法僧  彼人捨生死  如風吹乾草 

        若不為心使  而能使於心  則能除煩惱  如日出無闇 

        心怨最第一  更無如是怨  心常燒眾生  如放燒時樹 

        若心自在行  愚癡不調根  彼苦不寂靜  去涅槃太遠 

        知苦及苦報  復能知苦因  則脫一切縛  普離諸煩惱 

        智為第一明  癡為第一闇  取如是光明  是名黠慧人 

        癡為第一惡  黠慧人能捨  若令癡自在  寂靜難可得 

        若欲自安隱  寧觸入大火  毒蛇同處住  終不近煩惱 

        智第一甘露  第一安隱藏  智為第一親  智為第一寶 

        如是之智火  常燒煩惱山  燒煩惱山者  則到安樂處 

        若人無智慧  如盲入闇處  則不厭生死  非法諍鬪籠 

        若人常念法  善得於人身  不為心所誑  應受善人供

 

  彼比丘如是知法非法。依法正行。如是淨心。則能破壞無量百千高大生山。無有餘氣更不復生。離煩惱刀近於涅槃。

*   *   *   *   *   *   *

        〈地獄品第三之一〉


  又。彼比丘隨順思惟業果報法。觀法非法。云何惡業無量種種。皆因於心相續流轉。如河浚流漂諸眾生。令墮惡業果報之地。在於地獄受極苦惱。彼比丘觀善不善。諦意思量。此諸眾生。云何如是為心所誑。為愛所誑墮活黑繩。合喚大喚熱及大熱。阿鼻惡處地獄中生。彼諸地獄各有別處。皆有官人。如業相似各各證知。彼地獄處名為何等。眾生何業到何地獄。墮在何處。彼比丘若見聞知或天眼見。有大地獄名活地獄。復有別處。別處有幾。名為何等。處有十六。一名屎泥。二名刀輪。三名瓮熟。四名多苦。五名闇冥。六名不喜。七名極苦。八名眾病。九名兩鐵。十名惡杖。十一名為黑色鼠狼。十二名為異異迴轉。十三名苦逼。十四名為鉢頭摩鬘。十五名陂池。十六名為空中受苦。此名十六活地獄處。何業生彼活地獄處。彼比丘若見聞知或天眼見。若有殺生。樂行多作此業普遍。殺業究竟。和合相應墮活地獄根本之處。殺生之業有上中下。地獄受苦亦上中下。彼地獄業何者為上。彼殺生者。若殺善人。若受戒人。若善行人。有他眾生。有眾生想。有殺生心斷其命根。此業究竟。心不生悔。向他讚說而復更作。復教他殺。勸殺隨喜。讚歎殺生。若使他殺。如是癡人。自作教他罪業成就。命終生於活地獄中。如此人中若五十年。彼四天王為一日夜。彼數亦爾。三十日夜以為一月。亦十二月以為一歲。彼四天王若五十年。活大地獄為一日夜。以惡業時有下中上。活地獄命亦下中上。有中間死。隨業種子多少輕重。活地獄中。或一處受。或二處受或三處受。或四處受。或五處受。或六處受。如是乃至十六處受。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彼地獄中五百年命。依天年數。不依人中。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觀活地獄知別處業。心業畫師。自業畫作業果地分。種種異心。別處受苦。有百千億那由他數怖畏惡事。無有相似不可譬類。分分觀察活地獄處。眾生何業生屎泥處。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以何惡業不善種子。生屎泥處。所謂殺生。若欲心殺。謂令鳥殺。放鷹放雕。復有異殺。若圍殺鹿。若獵殺鹿而不懺悔。業業普遍。殺業究竟和集相應。如前所說。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生彼地獄。在一分處受種種苦。謂屎泥處燒屎極熱。其味甚苦。赤銅和屎。屎中有虫。虫金剛嘴。遍覆屎上。彼諸罪人食如是屎。虫入身內。先食其脣次食其舌。次食其齗次食其咽。次食其心次食其肺。次食其肚次食其脾。次食其胃次食小腸。次食大腸次食熟藏。次食筋脈一切脈分。次食肉血。彼人如是。彼地獄中受極苦惱。如人中數乃經無量百千年歲。諸殺生人造作惡業。若圍殺鹿若獵殺鹿。養殺鳥雀若鷹雕等。令彼殺已奪取自食。彼業果報。如是殺已彼人取食。以是惡業之勢力故。彼糞屎中多有諸虫。虫金剛嘴入。其身內如是食之善不善果。自業相似若彼罪人惡業盡者。彼人於此屎泥之處地獄得脫。彼心業畫。畫文盡已。彼人如是得脫彼處。若其人業後報未熟。生畜生中。受飛鳥身。餘鳥所殺。若受鹿身。為圍所殺。如彼前世殺鳥殺鹿。彼人果報地獄中受。餘殘之業。生畜生中。若後氣業生於天中。若生人中。彼業因緣生則短命。

  又。彼比丘觀活地獄。第二別處名刀輪處。彼業果報。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心貪物。如是因緣而殺眾生。欲得命因。以刀殺生。彼人如是。以此因緣而不懺悔。復教他殺。業業普遍。如前所說。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彼地獄。生刀輪處。彼處火燃。周圍鐵壁高十由旬。彼地獄處大火常燃。人間之火。於彼處火。如雲相似彼地獄處。常有鐵火速著其身。彼熱鐵火割彼人身。碎如芥子。散燒劈裂。一切雨鐵。譬如此間閻浮提中夏月水雨。彼處十方遍雨熱鐵。多與苦惱。彼地獄人。雖被劈裂而常不死。以是惡業之果報故。如是割身。尋割尋生。彼刀輪處。有刀葉林其刃極利。復有兩刃。刃頭下向。遙望彼林。青而有汁。與水相似。彼諸罪人飢渴惱急。同業苦者唱喚走赴。既入彼林。以業因故。周遍雨刀劈其身體。又復。彼人貪自命故。食養眾生。則是誑他。彼業果報。如是如是。心業畫師畫地獄衣。如是地獄不善業畫。如是如是地獄受苦。彼業所攝。彼於地獄。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被劈裂。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心業畫師畫文不滅。廣說如前。

  又。彼比丘觀活地獄。第三別處名瓮熟處。彼業果報。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彼殺生人。若殺駱駝。若殺猪羊。若殺眾鳥。若馬若兔。若羆若熊。有毛畜生。為食其肉。欲令毛脫。活燒活煮。若置湯中。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活地獄。生瓮熟處。惡業種子相似果報。置鐵瓮中煎煮極熱。猶如熟豆。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在彼地獄大火煮之。心業畫師所畫之衣。破壞爛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次受殘業次受氣業。如前所說。乃至若生天人之中。命則短促。彼修行者於內法中。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作是思惟。彼比丘如是觀察活大地獄瓮熟處已。當云何耶。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比丘第一勇猛。能破魔軍度生死海。能以戒水滅欲心火。能以慈水滅瞋心火。能以甚深因緣燈明除癡心闇。如是。比丘則能速渡生死大海。

  又。彼比丘觀活地獄。第四別處名多苦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業因種子相似果報。若人種種苦逼眾生。然彼眾生命猶不盡。所謂木壓令其受苦。若以繩懸。若以火頭若燒。若柱若繫其髻而以懸之。若以煙熏令受苦惱。若於道上牽令疾走。若置地上棘刺之中。令受苦惱。若撲著地。若高嶮處推之令墮。若以針刺若以繩縛。若令象蹈。若擲在空。下未至地以刀承之。令受苦惱。若著沙上。若以石鎮。若以杖打。若挾其頭。若令小兒詳打戲弄。眾苦惱之。若置熱處。若置氷中。若以水漬。若以沈水。若以衣水掩面漫口。若繫著樹。若懸樹枝。令受苦惱。若在嶮岸臨峻怖魄。若送與怨。令其種種方便苦治。若拔其陰。若挾其指。若拔其毛。若轉鐵輪以劈其頭令受苦惱。若洋白鑞鉛錫銅等灌其身體。若割其鼻。若以利鐵若尖木等。貫其糞門陰密之處。令受苦惱。若以水淋。若以繩繫塊上挽曳。若以燈鬚周匝遍炙。若拔其髮。若以惡虫令唼食之。若捩其皮。若牽若推。若急速疾抖擻其身。若置鑊中湯火煮之令受苦惱。若以塼打。若以鹽等塗其身體。若以塵土。若以麨等掩其口面。若以筒置糞門中。鼓㰆吹之。若以利刀劈其足指。若以氣吹。不使出聲。若以浮石急揩其身。若割手足。若驅長行。若遮所須。若繫其咽。黃藍花中來去曳之。若以種種雜雜脂膩而灌其口。若以金寶種種財物。若打若壓。若作樂具。若打射等。若打令腫。腫上復打。若以繩懸推令極高。然後墮地令受苦惱。此如是等無量種種諸苦惱事。觸惱眾生。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活地獄名多苦處。惡業相似得相似果。如是地獄。十千億種不可具說。此極苦惱。具說如上。

        彼一切苦自業自受。地獄地處。心業畫師愛筆所畫。不善分別。為種種彩。所愛妻子。以為彩器執著因緣。以為堅牢。身自作業。自得苦報。非父母作。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常受不息。彼處退已。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則不墮於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受餘殘業。常為王罰。若打若縛。鬪諍怖畏。為一切人之所誣抂。常受重苦。善友知識妻子眷屬。親舊主人之所憎惡。

  又。彼比丘觀活地獄第五別處。名闇瞑處彼業果報。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眾生邪見顛倒業果。所謂方時外道齋中。掩羊口鼻如是屠殺。置龜塼上。上復與塼壓之令死。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活地獄。生闇瞑處。闇火所燒。以惡業故。有大力風吹金剛山。合磨令碎。猶如散沙。間無暫樂。彼處罪人各不相見。熱風所吹。如利刀割令身分散。餓渴身燃。努力唱喚而聲不出。如掩羊口。如塼壓龜。常被大火之所燒燃。常被鎮壓。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處闇瞑。乃至無有微少光明。如針頭處。然自身毛而自燒身。常一切時遍身火起。受如是苦乃至業盡。皆是心之猿猴所作。彼心猿猴行於使山。使山幻堅慢心高峯之所止宿。惡見山巖是其行處。遊慢樹林。瞋山窟中是其住處。妬心功德以為眾果。愛河所漂。不善業沒。乃至惡業爛壞離散。闇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常被繫縛。餘殘業果。壽命短促。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

        〈地獄品之二〉

  又。彼比丘觀活地獄第六別處。名不喜處彼業果報。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行惡之人心常憶念欲殺眾生。為獵殺故。遊行林野吹貝打鼓。種種方便作大惡聲。聲甚可畏。林行眾生鹿鳥師子虎豹熊羆猿猴等畜。遊行無畏。行惡業者。為欲殺故作彼畏聲。為獵殺故遊行林野。為欲奉王。若奉王等。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活地獄。生不喜處。如彼業因相似受果。如作業時令他眾生心不生喜。墮在地獄入火炎中。熱炎嘴鳥極大惡聲。獯狐烏鷲狗犬野干。食其耳根。令心不喜。彼有惡聲。最為極惡。不可愛樂。心不喜聞。一切聲中最可怖畏。金剛嘴虫入其骨裏。行其骨中噉食其耳。如是乃至惡業未盡。心彌泥魚愛河中行。瞋心旋轉浚波漂流。生死山中常所止宿。欲瞋癡分。貪少味欲為鉤所釣。常行邪見深水之處。於三界中。若退若生。以為身滑。常渴聲觸味色香等如是罪業。作時喜笑。得殃報時號哭而受。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癡心彌泥魚  住於愛舍宅  作業時喜笑  受苦時號哭

 

  若其惡業彼處受盡。爾乃得出。復生餓鬼畜生之中。若其前世過去久遠。有少善業。若生人中常懷愁苦。於一切時聞不吉聲。心不曾喜。所謂常聞不饒益事。妻子死亡。財物散失。眷屬有殃。若殺若縛。常懷悲惱。心初不喜。彼不善業因果相似。

  又。彼比觀活地獄第七別處。名極苦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行惡業者作惡業時。深厚結使極深怨惡。多殺眾生而行放逸。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活地獄。生極苦處。受熱鐵火極重苦惱。墮嶮崖下。鐵鉤炎鬘。如是受苦。常不休息日夜不停。

        又。彼比丘諦知業果。求涅槃城。諦知世間生死苦惱。觀察黑繩大地獄處。如是黑繩大地獄處。有何異處。彼見聞知。黑繩地獄。有處名曰等喚受苦。彼處惡燒受苦無間。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說法。依惡見論。以因譬喻一切不實。不顧一切投崖自殺。無正善戒。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在黑繩大地獄中。生等喚處受大苦惱。彼受極苦。舉在嶮崖無量由旬。熱炎黑繩束縛繫已。然後推之墮利鐵刀熱地之上。鐵炎牙狗之所噉食。一切身分。分分分離。唱聲吼喚無有救者。無有護者無所歸訴。無有安慰令離苦者。自心所誑。在生死輪常恒疾轉。癡闇盲冥。身如普燒黑林相似。彼地獄地見閻羅人。苦切偈語責疏之言。


        汝邪見愚癡  癡羂所縛人  今墮此地獄  在於大苦海 

        惡見燒福盡  人中最凡鄙  汝畏地獄縛  此是汝舍宅 

        若屬邪見者  彼人非黠慧  一切地獄行  怨家心所誑 

        心是第一怨  此怨最為惡  此怨能縛人  送到閻羅處 

        心常馳諸境  不曾行正法  迷謬正法道  送在地獄殺 

        心不可調御  甚於大猛火  速行不可調  牽人到地獄 

        心第一難調  此火甚於火  難調速疾行  地獄中地獄 

        若人心自在  則行於地獄  若人能制心  則不受苦惱 

        欲為第一火  癡為第一闇  瞋為第一怨  此三秉世間 

        汝前作惡時  自心思惟作  汝本癡心作  今受此惡報 

        心好偷他物  竊行他婦女  常殺害眾生  自心之所誑 

        如是業自在  將汝到此處  是汝本惡業  何故爾呻喚 

        若人作惡已  後懊惱則癡  彼不得果報  如下種醎地 

        欲者少味利  受苦報則多  癡人貪著欲  彼從闇入闇 

        癡人作諸惡  為饒益妻子  獨受地獄苦  自業之所誑 

        若為妻子故  造作諸惡業  則到此地獄  今受此苦惱 

        非妻子非物  非知識能救  人中欲死時  無能救護者 

        若人染欲心  為愛之所誑  而共相隨行  今得如是苦 

        本為境界劫  已為愛所誑  自作此惡業  今何故呻喚 


  於彼等喚受苦惱處如是受苦。閻魔羅人如是治罪。彼地獄人如是受苦。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受第一苦。如是乃至惡業離散。破壞爛盡。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若生人中。不善業故在於邊地。陀毘羅國。婆婆羅國。海畔境界。辛頭境界。洲潬境界。為人抄劫掠其財物。於極苦惱貧處為奴。若作門兵。身體癃殘。一切身分鄙劣不具。飢渴燒惱。寒熱衝逼。如箭射埵。受極苦惱。常被誣枉。為諸小兒木石塼等之所打擲。為一切人之所嫌賤。無妻無子。一切人中最為凡賤。受第一苦。餘業果報與因相似。因緣相似如本所作。後如是受。若彼比丘如是觀察地獄黑闇極苦惱業。於生死中得離欲縛。

  又。修行者觀彼比丘常勤精進。諦見業果善行正行。厭離世間一切生死。斷絕第一堅牢魔縛。不肯住於魔之境界。於煩惱地不樂共住。心不喜樂染著垢愛。彼地夜叉見彼比丘有如是等功德相應。轉復上聞虛空夜叉。如前所說。次第乃至大梵身天。廣說如上。

        又。彼比丘觀察黑繩之大地獄。復有異處。彼見有處名曰旃荼黑繩地獄。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床臥敷具。病所須藥。非已所應而多食用。俗人愚癡覆藏惡業。若自殺羊。若他教殺。如婆羅門外道所誑。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黑繩地獄。生旃荼處。受大苦惱。所謂惡鳥若烏若鷲若惡猪等。拔其眼根。彼地獄主若以杵枷。若以大斧若以惡火。極怒急瞋種種苦逼。既生如是地獄之中。復受種種極重苦惱。所謂挑眼若拔其舌。一切身分分分皆拔。飲熱銅汁。三奇熱鐵。遍刺其身。削躄其足。烏鳥所食。一切病集。啼哭號咷。無主無伴。閻魔羅人瞋怒極打。如是黑繩地獄之處。乃至無量百千年歲。惡業壞爛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善業未熟。則生餓鬼畜生之中。若生人中。瘻脊目盲壽命短促。人中死已復入惡道。如是眾生業鎖所縛。行善業者則得善報。作惡業者則得惡報。業果所縛。常在生死。

  又。彼比丘觀察黑繩大地獄處。名畏鷲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貪物因緣而殺他人。若縛若餓。若奪飲食。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黑繩地獄。生畏鷲處受大苦惱。彼地獄處。鐵地火燃。普皆水色十千由旬。周遍炎起有鐵蒺䔧。彼地獄人怒杖急打。晝夜常走。火炎刀枷挽弓弩箭。隨後走逐。鐵錐尋刺。恒常急走。閻魔羅人手執鐵刀鐵枷鐵箭。皆悉炎燃。斫打射之。唯行彼處。飢渴所逼。命常欲斷。無救無歸。氣息欲絕。有命而已。他人所秉具受眾苦。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多人共相隨  造作不善業  後惡業熟時  有生獨受果 

        火刀怨毒等  雖害猶可忍  若自造惡業  後苦過於是 

        親眷皆分離  唯業不相捨  善惡未來世  一切時隨逐 

        隨花何處去  其香亦隨逐  若作善惡業  隨逐亦如是 

        眾鳥依樹林  旦去暮還集  眾生亦如是  後時還合會 

        毀滅他勝事  自取而陵他  隨作何惡業  彼人癡所誑 

        若不趣涅槃  復不向天處  彼癡第一因  從闇復入闇

 

  彼人如是自作惡業。受地獄苦。乃經無量百千年歲地獄流轉。乃至惡業破壞爛盡。爾乃得脫。然後復生畜生餓鬼。若生人中。為放牧人。若放駱駝若放餘畜。若放牛驢若放草馬。當象當狗常驅驢駝。處處治生以自存活。若作圍兵。圍兵主師。貧窮短命。鄙惡作業。餘殘業因相似果報。

  又。彼比丘觀察黑繩大地獄處。普遍觀察十六別處。如活地獄。

  又。彼比丘觀活地獄黑繩地獄。既觀察已。知業報法。一切惡業。果報堅䩕有作而集。集而不作。作而不集。作而集者則決定受。集不作者不決定受。作不集者不決定受。彼見聞知。三種惡業及業果報。如實知已。重生厭離。觀察業繩迭相縛處。又復觀察無量種業。又復觀察無量種心動轉攀緣。彼比丘如是觀察。見諸眾生心自在已。又復觀察餘諸地獄。彼見聞知第三地獄名合地獄。眾生何業而生於彼。所謂作集惡不善業。燒煮眾生。彼見聞知眾生三種作集惡業。生合地獄受惡果報。所謂殺生偷盜邪行。如是三種惡不善業生合地獄。彼上惡業則生如是根本地獄。中下惡業則生別處。有上中下三種苦受。又作業時心力異故。彼中受命。有上中下。又作業時心力攀緣。有上中下。於彼受苦有上中下。三種業定。身業三種。口意三種。謂上中下。又復三種。謂欲界生。色界中生。無色界生。又復三種。所謂過去現在未來。又復三種。所謂現受生受後受。又復三種。謂善不善及以無記。又復三種。現縛中縛異生處縛。又復三種。人非人縛非人人縛。自處自縛。所謂捨人還得人身。作地獄業。是業勢力相似所作。業相似生。如得解脫神通比丘。又復三種。一者作。二者不作。三者縛作。所言作者。初作沙門。言縛作者。後相續縛。言不作者。乃至獲得阿羅漢果。又復作者。作沙門已。作沙門行。又縛作者。此處退已。於異處生。又復三種。一者禪縛。二者非禪縛。三無報縛。彼禪縛者。如初禪地二禪縛地。非第三禪。非第四禪。非禪縛者。謂施戒等。無報縛者。謂阿羅漢。諸漏既盡。決定受業不得果報。

        彼比丘觀世間海業網繫縛。迭互因生行業果報。非有作者非有受者。非無因緣。唯有業力。彼比丘如是思惟。破壞魔軍修集善法。更復勝上觀合地獄業因果報。云何眾生生於根本合大地獄。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如是之業。普遍究竟。樂行多作。是業則生根本地獄。并及別處。彼人於是根本地獄受大苦惱。作業如前。若人偷盜及作邪行。是人皆名邪行之人。云何名邪。如是異作復異分別。若人邪行尊者之妻。彼人生於合大地獄受大苦惱。所謂苦者。鐵炎嘴鷲取其腸已。掛在樹頭而噉食之。彼有大河名饒鐵鉤。彼有鐵鉤皆悉火燃。閻魔羅人。執地獄人擲彼河中。墮鐵鉤上。又。彼河中有熱炎刀。罪人於彼受大苦惱。彼苦無比。無有譬喻。所謂彼處受燃鉤苦。謂以燃鉤鉤打其身。閻魔羅人。取地獄人置彼河中。按令使沒。彼地獄人迭互相沈。既相沈已唱喚號哭。河中非水。熱赤銅汁。漂彼罪人猶如漂本。流轉不停。如是漂燒受大苦惱。彼鐵鉤河既燒漂已。彼地獄人。或有身如日初出者。有身沈沒如重石者。有著河岸不沒入者。或有罪人身如水衣。有為炎嘴鐵鷲食之。如食魚者。或有身洋。其身猶如生酥塊者有以鐵塼而打之者。或有身破百千分數。如沙搏者。有在河中如洋銅者。有以熱灰燒其身者。有以炎鉗鉗其身已置熱灰中。復以鐵鉗連劖刺者。有擘其身猶如細縷。挽而打者。有挽其頭。令頭在下在上打者。有置鑊中湯火煮之。如熱豆者。有在鑊中。迭互上下速翻覆者。有置在鑊偏近一廂。舉手向天而號哭者。有共相近而號哭者。久受大苦無主無救。彼中多有炎嘴鷲鳥野干狗等。在熱地上不殺而食。屏處受苦各不相見。種種因緣種種受苦。彼受無量百千種苦。自心所誑。十不善本邪行所得。緣殺生得。緣偷盜得。

  又復。如是閻魔羅人。以鐵炎杵築彼罪人。罪人怖走。四向顧望。望有歸救。作如是言。何人救我。我何所歸。四向走望。如是行已。炎杵築已。置炎燃河。若炎燃樹。山巖石間窟穴等中。極嶮惡處受種種苦。謂著樹頭。復推令墮在鐵鉤地。彼身瘡裂。如是千到若百千到。

        又復。如是閻魔羅人。取地獄人置刀葉林。刀葉甚多。火炎熾燃。而此罪人見彼樹頭。有好端正嚴飾婦女。如是見已極生愛染。如是婦女妙鬘莊嚴。末香坌身塗香塗身。如是身形第一嚴飾。身極柔軟。指爪纖長。熈怡含笑。以種種寶莊嚴其身。種種欲媚。一切愚癡凡夫之人。見則牽心。彼地獄人既見如是端正婦女在樹上已。生如是心。是我人中本所見者。是我本時先所有者。彼地獄人自業所誑故如是見。如是見已即上彼樹。樹葉如刀割其身肉。既割肉已次割其筋。既割筋已次割其骨。既割骨已次劈其髓。如是劈割一切處已。乃得上樹。欲近婦女。心轉專念。自心所誑。在彼樹上如是受苦。既上樹已。見彼婦女復在於地。彼人見已。然彼婦女以欲媚眼上看彼人。美聲語喚。先以甜語作如是言。念汝因緣。我到此處。汝今何故不來近我。何不抱我。如是地獄業化所作。罪人見已。欲心熾盛刀葉樹頭。次第復下。彼人既下刀葉向上。炎火熾燃。利如剃刀。如是利刀先割其肉。次斷其筋次割其骨。次割其脈次割其髓。遍體作瘡。彼地獄人。如是被割如是被劈。脈脈斷已。看彼婦女欲愛燒心。既如是看。炎嘴鷲鳥即啄其眼。火燃刀葉先割其耳。如是被割。唱聲吼喚。刀葉炎燃次割其舌。次割其鼻。如是遍割。一切身分欲愛牽心。如是到地。既到地已。而彼婦女復在樹頭。彼人見已而復上樹。如前所說。彼業力故。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如是無量百千億歲。自心所誑。彼地獄中如是轉行。彼地獄人如是被燒。何因故燒。邪欲為因。彼人如是猶不捨欲。無始來心如是轉行。在於地獄餓鬼畜生。眾生之心不可調順。在地獄中猶故如是。當知是心不可信也。

  又復。如是合大地獄。彼中有山名為鷲遍。彼地獄人。燒身飢渴走赴彼山。而彼山中。處處皆有炎嘴鐵鷲。壯身大肚。而彼鐵鷲身內肚中。有地獄人名為火人。彼地獄人望救望歸。故赴彼山。既到彼山。彼鐵鷲鳥先破其頭。開髑髏骨而取其腦。復挑其眼。彼地獄人號哭唱喚。然無救者。既破其頭。飲腦盡已擲頭異處。彼地獄人無頭無眼。而復走向闇冥地獄。罪業力故。復有鐵鷲。其身極大。彼鷲腹中悉有火人。來向罪人。到即吞之。彼地獄人入鷲腹中。即為火人。本侵他妻罪業所致。

  彼殺生因樂行多作。乃經無量百千年歲。常被燒燃而復不死。彼邪行因樂行多作。則見婦女在刀葉林。彼偷盜因樂行多作。入異地獄在於一處。彼處是河。其河名曰無邊彼岸。熱沸銅汁滿彼河中。地獄罪人。見河彼岸多有種種第一淨食。佉陀尼食蒲闍尼食。有好敷具。有好樹林。林有邃影。復有陂池。河流清水。彼地獄人如是見已。即發大聲。迭相招喚作如是言。汝來汝來。我今得樂。今有種種佉陀尼食蒲闍尼食。有好敷具。如前所說。彼地獄人如是唱喚。餘地獄人既聞聲已。皆共馳走。謂有能救。謂有可歸。和集一處。迭相問言。我今當於何處得樂。何救何歸。復有異人不喚而來。指示之言。汝今看此無邊彼岸。大河彼岸。如是多有佉陀尼食蒲闍尼食。敷具樹林蔭影清涼。如前所說。彼地獄人如是一切迭相和集。俱走往赴無邊彼岸。大河彼岸。如是河中熱白鑞汁。熱鉛錫汁沫覆其上。彼地獄人既如是走墮在彼河。既墮彼已。其身有如生酥塊者。有消洋者。有炎嘴烏食噉之者。有熱炎口惡魚食者。有身分散而消洋者。彼地獄人在彼河中。如是一切如是受苦。是彼惡業因緣勢力作集所致。如是受苦彼地獄人。如是無量百千年歲。燒煮熟爛分散消洋。乃至作集惡業破壞。無氣腐爛彼地獄中。爾乃得脫彼地獄中。閻魔羅人責疏罪人而說偈言。


        妻子羂所縛  將來地獄舍  何故為心誑  造作彼惡業 

        汝本為妻子  知識親眷等  造作諸惡業  非是黠慧人 

        汝實不自愛  今到地獄處  何故為兒子  作惡業至此 

        若為妻子誑  造作諸惡業  後心不生悔  彼人入地獄 

        汝獨地獄燒  為惡業所食  妻子兄弟等  親眷不能救 

        若為癡所誑  而不作善業  後則不得樂  汝今徒悔恨 

        若隨順欲瞋  癡心第一誑  為妻子樂故  一切向下行 

        自業自與果  眾生業至此  作善業生天  作惡來此處

 

  如是彼處閻魔羅人。如是多多責地獄人。如是如是。責疏之言。若汝自身造作惡業。今欲令誰食如是食。若自作善還自得善。若作不善自得不善。不作不得作則不失。汝本作業今得此報。彼地獄人如是久在合大地獄。乃經無量百千年中。常被燒煮。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如是殺生偷盜邪行。樂行多作所得果報。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中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貧窮短命。得下劣妻。設得好者共異人通。若或無妻。得凡鄙身為他所使。彼業勢力餘殘果報。得如是等如是惡業。能誑惑人令入地獄。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十六別處。何等十六。一名大量受苦惱處。二名割刳處。三名脈脈斷處。四名惡見處。五名團處。六名多苦惱處。七名忍苦處。八名朱誅朱誅處。九名何何奚處。十名淚火出處。十一名一切根滅處。十二名無彼岸受苦處。十三名鉢頭摩處。十四名大鉢頭摩處。十五名火盆處。十六名鐵火末處。合大地獄有如是等十六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比丘思惟觀察。若人三種惡不善業。所謂殺生偷盜邪行。樂行多作。彼決定受合大地獄。受苦惱處。眾生何業生初大量受苦惱處。彼見有人不應行婬。不正觀察。樂邪欲行。生彼大量受苦惱處地獄之中。受大苦惱。所謂炎熱鋒利鐵䂎。刺令穿徹。以彼鐵䂎從下刺之。背上而出。又復刺之腹上而出。又復刺之腰中而出。又復刺之肩上而出。又復刺之從脇而出。又復刺之從咽而出。又復刺之從口而出。復破髑髏而從其出。又復刺之從耳而出。彼地獄人如是被䂎。一切身分皆悉穿破。受大苦惱。若燒若煮一切身分。彼受如是諸苦惱已。又復更與極重苦惱。所謂復以熱炎鐵鉗挾拔其卵。若鐵鷲鳥挽拔其卵而食之者。如是乃至所作集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為第三人。謂內官等。彼不善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割刳處。是合地獄第二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生割刳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邪行。謂於婦女不應行處。口中行婬。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生割刳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閻魔羅人以熱鐵釘。釘其口中從頭而出。出已急拔。又釘其口耳中而出。復以鐵鉢。盛熱銅汁瀉其口中。銅汁熱炎燒燃其脣。次燒其舌。既燒舌已次燒其眼。如是燒咽。次燒其心次燒其肚。如是次第乃至糞門。從下而出。如是邪行。樂行多作。惡業果報在於地獄。如是如是種種受苦。乃經無量百千億歲。常被燒煮。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口中常臭。如爛氣臭。如是熏他一切所惡。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脈脈斷處。是合地獄第三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脈脈斷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邪行。謂於婦女非道行婬。彼不隨順。自力強逼。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脈脈斷處受大苦惱。所謂熱筒。盛熱銅汁置口令滿。唱聲吼喚作如是言。我今孤獨。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所得妻婦貪愛他人。彼人見之不能遮障。是彼惡業餘殘果報。彼作集業果報不失。猶故須受。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惡見處。是合地獄第四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生惡見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邪行。所謂有人。取他兒子強逼邪行。自既力多令彼啼哭。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生惡見處受大苦惱。所謂自見己之兒子。以惡業故。見自兒子在地獄中。於彼兒子生重愛心。如本人中如是見已。閻魔羅人。若以鐵杖若以鐵錐刺其陰中。若以鐵鉤釘其陰中。既見自子如是苦事。自生大苦。愛心悲絕。不可堪忍。此愛心苦。於火燒苦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彼人如是心苦逼已。復受身苦。所謂彼處。閻魔羅人之所執持。頭面在下熱炎鐵鉢。盛熱銅汁灌其糞門。入其身內燒其熟藏。燒熟藏已次燒大腸。燒大腸已次燒小腸。燒小腸已次燒其胃。既燒胃已。如是次第次燒其咽。既燒咽已次燒其喉。既燒喉已次燒舌根。燒舌根已次燒其舌。既燒舌已次燒其齗。既燒齗已次燒其頭。既燒頭已次燒其腦。如是燒已。在下而出。彼邪行人受如是苦。如是無量百千年中。以業化故。見自兒子。自身心苦。具受如是身心二苦。如是無量百千年中。常受大苦。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則無兒息。雖有不淨不成種子。世人皆言。此人不男。一切嫌賤。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為當更有異處以不。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為團處。急團相似。是合地獄第五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生於團處。殺生偷盜及以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邪行。所謂有人。若見牸牛若草馬等婬道處已。心生分別。此如是處。與人婦女不應有異。如是念已。即便生於人婦女想而行婬欲。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生於團處受大苦惱。所謂見彼若牛若馬惡業因故。地獄中見自心分別。如前憶念人婦女想。若本牸牛若本草馬。見已即生人婦女想。欲心熾盛。即便走向如是牛馬。有鐵炎火滿牛馬內。彼人既近牛馬根門。惡業因故。入彼根門。即入其腹。滿中熱火。彼處受苦。乃經無量百千年中。常被燒煮。其身熟爛不能出聲。於彼腹中闇處苦逼。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常被燒燃。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則生無禮非仁之國。以己之妻令他侵近。不生妬忌。邪行業因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為當更有異處以不。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多苦惱。是合地獄第六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多苦惱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邪行。謂男行男。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多苦惱處受大苦惱。作集業力。於地獄中見本男子。熱炎頭髮。一切身體皆悉熱炎。其身堅䩕猶如金剛。來抱其身。既被抱已。一切身分皆悉解散。猶如沙摶。死已復活。以本不善惡業因故。於彼炎人極生怖畏。走避而去。墮於嶮岸。下未至地。在於空中。有炎嘴烏分分攫斲。令如芥子。尋復還合。然後到地。既到地已。彼地復有炎口野干而噉食之。唯有骨在。復還生肉。既生肉已。閻魔羅人。取置炎鼎而復煮之。如是無量百千年歲。煮之食之分之散之。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於多苦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失無量妻不得一妻。究竟如是。設自有妻則厭離之。喜樂他人邪行業因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為當更有異處以不。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忍苦處。是合地獄第七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生忍苦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邪行。所謂有人。破他軍國得婦女已。若或自行。若自取已。給與他人。若依道行。若不依道。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生忍苦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閻魔羅人懸之在樹。頭面在下足在於上。下燃大火燒一切身。從面而起。彼地獄火熱勢甚熾。彼罪人身危脆衃軟。眼最軟故燒盡無餘。彼罪人身燒盡復生。彼人如是受極苦惱。堅䩕叵耐。彼人如是地獄中生。彼人如是受大苦惱。唱聲吼喚。呻號啼哭。唱喚口開。彼地獄火從口而入。火既入已。先燒其心。既燒心已次燒其肺。如是次第。至生熟藏根及糞門。如是燒已。次燒其足。既受如是被燒苦已。復有烏來噉食其身。彼受如是二種大苦。唱聲吼喚而燒不止。如是無量百千年歲。於地獄中受極苦惱。如是苦惱無異相似。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惡業未爛未壞。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設得好婦。端正無雙則為官軍破壞劫奪。惡業力故。唱喚號哭。懊惱心碎。彼人如是地獄人中。二時二處受大苦惱。唱喚號哭。懊惱等苦。邪行業因。餘殘果報。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七

        〈地獄品之三〉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朱誅朱誅。是合地獄第八別處。殺生偷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朱誅朱誅。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朱誅朱誅地獄處生。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邪行。所謂有人不善觀察。若羊若驢。以無人女是故婬之。彼人於佛不生敬重。或在浮圖或近浮圖。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朱誅朱誅地獄處生。受大苦惱。所謂鐵蟻常所唼食。一切身分受大苦惱。彼地獄火滿其腹內。彼地獄人內外燒煮。自種惡業得此惡報。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有惡虫朱誅朱誅。在地獄中噉食其肉。復飲其血。既飲血已次斷其筋。既斷筋已次破其骨。既破骨已次飲其髓。既飲髓已食大小腸。彼地獄人如是燒已。如是炙已如是食已。唱喚號哭。種種浪語悲號大哭。如是乃至不可愛樂。不善惡業。食受未盡。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被燒煮。炙熟食之。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多有怨對。雖在王舍而不得力。生常貧窮。資生乏少。又不長命。是彼邪行惡業勢力。在於人中受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何何奚。是合地獄第九別處。是何業報作集之業。普遍究竟。墮合地獄何何奚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何何奚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邪行。邊地夷人於姊妹等。不應行處而行婬欲。彼國法爾生處過惡。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生合地獄。何何奚處受大苦惱。所謂彼處地獄之中。常被燒煮。閻魔羅人之所撾打苦毒吼喚。其聲遍滿五千由旬。彼地獄人未到地獄。在中有中聞彼吼聲。吼聲極惡不可得聞。彼顛倒故。聞彼啼哭。則是歌聲拍手等聲。種種話聲。惡業力故聞之愛樂。生如是心。令我到彼如是聲處。如是念已速生彼處。何因緣有取因緣有。彼中有中。何處何處發心悕取則生彼。心取彼心已則生彼處。既生彼處。即於生時得地獄苦。即聞地獄自體惡聲急惡苦惱。無異相似不可譬喻。受大苦惱。既聞惡聲。心重破壞受大苦惱。

        所謂鐵山名烏丘山。其山炎燃。其炎極高五千由旬。在虛空界。彼有鐵樹。樹有鐵烏。烏身炎然滿彼樹上。彼山火然。間無空處。惡業力故。常有炎火熾燃不滅。以惡業故。見蓮花林遍滿彼山。彼地獄人既見蓮花。迭互相喚。作如是言。汝來汝來。如是山上。多有冷林潤膩之林。今可共往。閻魔羅人打地獄人上雨刀石。罪人畏故。走赴彼山。望得救免。望主望歸。如是罪人。既到彼山。而彼山上熱炎遍滿。多有炎烏鐵嘴甚利。彼地獄人如是見已。彼烏疾來向地獄人。彼地獄人。有炎烏來破其頭者。復有烏來取其腦者。復有烏來取其眼者。復有烏來取其鼻者。復有烏來取其頰者。復有烏來取其皮者。復有烏來取其脇者。復有烏來取其足者。復有烏來取其舌者。復有烏來取其項者。復有烏來取頭皮者。復有烏來取其喉者。復有烏來取其心者。復有烏來取其肺者。復有烏來取小大腸者。復有烏來取其腹皮。復有烏來取其臍下陰密處者。復有烏來取其髀者。復有烏來取其踹者。復有烏來取足跟皮。復有烏來取足下皮。復有烏來取其足指。復有烏來分分食之。復有烏來分分取肋。復有烏來取脇骨者。復有烏來唯取其手一廂之骨。復有烏來一切身分具足取者。復有烏來取其髓者。如是眾烏食地獄人。分分皆食。罪業力故。食已還生。於彼炎烏。閻魔羅人生怖畏故。烏丘山中處處馳走。望救望歸。上烏丘山上彼山已。以惡業故。炎火遍滿來覆其身。如是無量百千年歲。燒而復生。是彼作集惡業力故。受大苦惱。若復上到烏丘山頂。山頭復有火炎。極高五千由旬。彼炎吹舉在空而燒。如燒飛虫。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受大苦惱而常不死。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彼殺生偷盜邪行樂行多作惡業受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一切身分皆悉爛臭。得惡癩病。若得癡病多有怨對。恒常貧窮生惡國土。彼作集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淚火出。是合地獄第十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淚火出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邪行。若比丘尼先共餘人行不淨行。毀破禁戒若人重犯。彼比丘尼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淚火出處。受大苦惱。所謂彼處相似受苦。彼苦堅䩕不愛業作。所謂大火。普炎所燒。眼出火淚。彼淚是火。即燒其身。彼地獄人受如是等種種苦惱。又復更受餘諸苦惱。閻魔羅人劈其眼眶。佉陀羅炭置眼令滿。劈其眼骨猶如劈竹。彼地獄處如是惡畏。復以鐵鉤鐵杵鐵枷。鉤割打築令身分散。以熱鐵鉗劈其糞門。洋熱白鑞內之令滿。如是內燒。復有大火外燒其身。內外二種。如是極燒。受第一苦。急惡苦惱。受如是等無量。種種眾苦具足。閻魔羅人說偈責言。


        內滿熱白鑞  外以大火燒  極燒受大苦  地獄惡業人 

        若業生苦果  受惡苦惱報  彼於三界中  不可得譬喻 

        三種業三果  於三界中生  三過三心起  三處苦報熟 

        彼如是業報  於三界中生  因緣和合作  如是異法起 

        如心如是行  如是如是轉  善人行善行  惡人造惡業 

        心自在作業  業自在復有  此心業所起  如是愛所誑 

        惡心作業惡  彼人來至此  若在地獄煮  彼人愛所誑 

        非異人作惡  異人受苦報  自業自得果  眾生皆如是 

        汝自心所作  一切如是誑  今為大火燒  何故爾呻喚

 

  閻魔羅人如是責疏地獄人言。汝自作業。今者自受不可得脫。如是一切業果所縛。彼一切業此中受報。閻魔羅人如是責之彼地獄人。閻魔羅人如是無量百千年中。如是燒煮地獄罪人。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常有癖病在其腹中。若身焦枯形貌醜陋。若守門戶。身體狀貌如燒樹林。作集業力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一切根滅。是合地獄第十一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一切根滅地獄處生。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今說邪行樂行多作。若人多欲或於口中若糞門中。非婦女根婬彼婦女。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一切根滅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以火置口令滿。以熱鐵鉢盛赤銅汁。鐵叉擘口打刺令寬。置熱銅汁。彼處復有熱鐵黑虫。虫體炎燃。彼十一處皆悉火燃。以為炎鬘在中燒之。雖燒猶活。如是常燒。熱炎鐵蟻唼食其眼。熱白鑞汁置耳令滿。炎熱利刀割截其鼻。復以利刀次割其舌。雨熱利刀燒割其身。一切諸根受大苦惱。受極苦惱得不樂報。彼地獄人無異相似。不可譬類。今說少分。譬如以燈取況於日。如是地獄受苦亦爾。非有比類。天上樂勝亦無譬喻。彼地獄人。受地獄苦亦復如是。無有譬喻。何以故。天上樂勝地獄苦重。如是苦樂。今說少分。彼地獄處所受苦惱。堅䩕尤重。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妻不貞良他人共通。喚謀他人而共殺之。若告官人。誣枉令殺。若以惡毒和藥而殺。若待其睡以刀等殺。是彼作集惡業勢力餘殘果報。作集業力果報未盡。不可得脫。會必受之。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無彼岸受苦惱處。是合地獄第十二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生無彼岸受苦惱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邪行。所謂有人起婬欲心。憶念自妻婬他婦女。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生無彼岸受苦惱處。受大苦惱。作集業力受如是苦。所謂彼處受火燒苦受刀割苦。受熱灰苦受諸病苦。如是彼岸則不可得無安慰者。如是所說。受諸苦惱不可譬喻。如說受苦彼地獄人。自心所誑如是受苦。如是無量百千年中。常被燒炙。若煮若打。乃至集作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則常貧窮。曠野惡處山中嶮處。為夷人奴。常有病苦。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鉢頭摩。是合地獄第十三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作集。墮合地獄鉢頭摩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邪行。所謂沙門自知沙門。本在俗時先共婦女。曾行欲來得欲滋味。雖為比丘心猶憶念。夜臥夢中見彼婦女。於婬欲味。不善觀察。即共行欲。彼人覺已。心即味著非梵行事。思量憶念心生隨喜。向他讚說婬欲功德。喜笑心樂。樂行多作。彼彼喜樂。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鉢頭摩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彼地獄處一切皆作鉢頭摩色。與鉢頭摩色相相似。彼處如是普皆赤色。有赤光明。閻魔羅人取地獄人鑊中煮之。若置鐵函鐵杵搗之。若脫彼處。彼人遠見鉢頭摩花在清池中。彼地獄人。若於函鑊二苦得脫。於彼清池鉢頭摩花。望救望歸疾走往赴。生如是心。我往彼處應得安樂。彼地獄人飢渴苦惱望鉢頭摩。彼人如是若百過走。若千過走所走之道。多饒鐵鉤傷破其足。既破足已敷心在地。彼地鐵鉤傷破其心。若背著地鐵鉤破背。若傍著地鐵鉤破脇。若其坐者鐵鉤上入。彼人如是迭相唱喚。若燒若煮飢渴身乾。迭相唱喚號哭懊惱。一切罪人如是齊心看鉢頭摩。閻魔羅人。在其背後執大利刀。若斧若枷割斫打之。彼地獄人。種種方便求救求歸。到鉢頭摩到已即上。望涼冷故。彼鉢頭摩如佉陀羅。大火遍滿。金剛堅葉罪人既上。樹葉鉤卷。彼惡業人。以惡業故。在合地獄鉢頭摩處。如是無量百千億歲。以惡業故。煮而不死。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彼人則得雄雌等眼看視不正。無戒貧窮。壽命短促。作集業力之所致也。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為摩訶鉢頭摩處。是合地獄第十四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生於摩訶鉢頭摩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邪行。實非沙門自謂沙門。而戒有缺。何以故。雖行梵行不求涅槃。如貝聲行笑涅槃行。如是念言。我此梵行願生天中。若生餘處天相似處。令我生彼天世界中天女眾中。如是沙門。如是梵行。非梵行願。乃是愛行。生死因行。愛因緣行。是垢染行。如是梵行。於病老死。憂悲啼哭椎胸拍頭。憂苦懊惱。如是等惡不得解脫。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大鉢頭摩地獄處生。受大苦惱。所謂有河名曰灰波。廣五由旬長百由旬。常流不息。無針孔處灰不遍滿。彼地獄人。在彼河中。受極堅䩕第一苦惱。既墮彼河。身則分散。骨則為石。髮為水衣。肉則為泥。河中水者熱白鑞汁。地獄罪人身散還合。為河中魚。彼河所漂。漂已則熟。右廂左廂。有炎嘴烏而噉食之。若望歸救。走離彼河。閻魔羅人。以鐵炎䂎。䂎置河中。彼若欲出足則爛熟。筋熟髀熟。腨熟髖熟。髖骨亦熟。髖皮亦熟。髖肉亦熟。背肉墮落背肉亦熟。頭肉墮落頭肉亦熟。頭骨墮落頭骨亦熟。髑髏墮落髑髏亦熟。彼地獄人如是河中。如是如是燒煮炙等。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彼地獄人。彼惡河中受極苦惱。爾乃得脫。雖脫彼處。而復更見有清陂池。池有開敷鉢頭摩花。彼地獄人。望救望歸求安隱樂。走向彼處鉢頭摩林。彼鐵蓮花觸如利刀。彼地獄人身若觸之。彼鐵蓮花削割斬斫。身體碎壞稍墮漸落。閻魔羅人多與苦惱。逼令速上蓮花林上。彼蓮花林滿中熾火。其花鐵葉。罪人既上葉則卷合。彼地獄人。在其葉內熾火燒然。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以惡業故。彼中有烏而食其眼拔其舌根。割截其耳分散其身。如是烏者。自業果報。彼地獄人。於彼摩訶鉢頭摩處地獄之中。常被燒煮。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則患疾病。常飢常渴。復多瞋恚。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火盆處。是合地獄第十五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生火盆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邪行。實非沙門自謂沙門。作沙門已。憶念在家白衣身時。習近婦女喜笑舞戲。彼人如是不善觀察。憶念喜樂心生分別。數數如是思惟分別。非善思惟非是正念。證法思惟非滅苦集。正法思惟非學思惟。於學思惟不作不行。非正憶念調心思惟。非念佛法眾僧思惟。非念死相。非於生死離欲思惟。非見少罪如微塵許。怖畏思惟不應多取。敷具醫藥看病飲食。資具因緣。彼如是人而便多取敷具醫藥隨病飲食資具因緣。彼人如是多取臥具病藥飲食資具因緣。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生火盆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彼火盆處熱炎遍滿。無毛頭處無炎無熱而不遍者。彼地獄處。地獄人身狀如燈樹。彼燈熱炎合為一炎。彼地獄人呻號吼喚。吼喚口開滿口熱炎。彼地獄人極受大苦。轉復唱喚呻號啼哭。火炎入耳。既入耳故轉復呻號。唱聲吼喚炎復入眼。既入眼故轉復呻號。唱聲吼喚。彼人如是普身炎燃。熱炎鐵衣復燒其舌。既破戒已食他飲食。故燒其舌。以犯禁戒不善觀察。看他婦女故燒其眼。以不護戒。共他婦女歌笑相喚。以愛染心聽其聲故。熱白鑞汁滿其耳中。以犯禁戒取僧香熏。故割其鼻。以火燒之。彼人如是。五根犯戒墮地獄中。本業相似受苦果報。惡業行故。彼地獄中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被燒煮。多有炎鬘處處普遍。滿合地獄名火盆處。乃至集作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得侏儒身目盲耳聾。貧窮少死常患飢渴。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鐵末火處。是合地獄第十六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鐵末火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邪行。所謂有人。實非沙門自謂沙門。若聞婦女歌舞戲笑莊嚴具聲。既聞聲已不善觀察。心生愛染。聞彼歌笑舞戲等聲。漏失不淨心適味著。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鐵末火處。受大苦惱。所謂熱鐵四角地獄。周圍鐵壁五百由旬。常有鐵火熾燃不息燒地獄人。自業所作。從上雨火不曾暫停。如是雨鐵。如是雨火。以雨鐵故。彼地獄人一切身分分散為末。以雨火故常煮常燒。常受如是二種雨苦。彼地獄人如是受苦。唯地獄人受如是苦。除是以外無可譬喻。彼人如是所受苦惱。堅䩕急惡如是惡苦。一切皆畏不愛不樂。自業所作如是受苦。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常在大河渡人之處。常生怖畏。若身常病若當象等。雖有惡命而常畏死。是彼惡業餘殘果報。又彼比丘觀察如是合大地獄一一別處。唯十六處。更不見有第十七處。合大地獄十六別處。多眾常滿。如是觀察。實業法報。彼比丘如是觀察彼諸眾生種種惡業自在果報。厭離生死。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如此比丘諦觀察已。通達業果。如是諦知三大地獄并別處所及業果報。觀察知已攀緣通達。不樂有中住魔境界。彼地夜叉見彼比丘如是精進。即復上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聞四大王。如前所說。次第乃至無量光天。乃至說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如是次第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正信出家。彼比丘如是乃至得第九地無量光天。聞已歡喜迭相告言。天等當知。魔分損減正法朋長。

  又。彼比丘如是觀察三地獄已。次復觀察第四叫喚之大地獄。眾生何業生於彼中。彼見聞知。所謂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樂行多作。如是四業普遍究竟。作而復集。身壞命終。則生如是叫喚大地獄。殺盜邪行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今說飲酒樂行多作。則生叫喚大地獄中。若人以酒與會僧眾。若與戒人出家比丘。若寂靜人寂滅心人。禪定樂者。與其酒故心則濁亂。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大地獄。彼中惡熱受大苦惱。受何等苦。謂以鐵鉗強擘其口。洋赤銅汁灌口令飲。初燒其脣。既燒脣已次燒其齒。既燒齒已次燒其舌。既燒舌已次燒其咽。如是燒咽次燒其肚。如是次第燒其小腸。燒小腸已復燒大腸。如是生藏次燒熟藏。燒熟藏已從下而出。如是彼人酒不善業。得如是報。號啼吼喚呼嗟大哭。彼人如是唱喚吼已。閻魔羅人。為責疏之而說偈言。


        已作不善業  今受苦惱果  自癡心所作  後則被燒煮 

        如是不善業  已惡心所作  今受莫呻喚  何用呼嗟為 

        若人作惡業  皆得惡果報  若欲自樂者  如是莫近惡 

        若作少惡業  地獄多受苦  癡心自在故  得脫猶作惡 

        惡業不可信  令人到地獄  少火能燒山  及一切林樹 

        癡人念作惡  不喜樂善法  見惡行果報  皆從因緣生 

        云何不樂法  何故不捨惡  若人離惡業  則不見地獄 

        若人自心癡  不知惡業果  彼人受此惡  汝今如是受 

        惡業生地獄  為惡業所燒  惡不到涅槃  怨不過惡業 

        本惡業所誑  今為惡業燒  若不作惡業  終不受苦惱 

        若人能制愛  此道寂靜勝  如是捨愛人  則近涅槃住 

        已造惡業竟  不曾修行善  如是惡業燒  心勿行惡業 

        行惡業之人  無處得安樂  若欲自樂者  應當喜樂法 

        若人喜樂惡  受苦中之苦  若不能忍苦  不應作惡業 

        善人行善易  惡人行善難  惡人造惡易  善人作惡難

 

  彼地獄中閻魔羅人。如是責疏地獄人已。設種種苦。所謂二山。山甚堅䩕。鐵炎火燃兩相作勢。一時俱來拶(嗟末反)地獄人。拶已磨之。其身散盡無物可見。如是磨已而復還生。復以二山如前拶磨。如是如是。生已復拶生已復磨。如是無量百千年歲。惡業未盡。彼地獄處若得脫已。走向餘處望救望歸。思得解脫。閻魔羅人即復執之。令頭在下置鐵鑊中。彼人如是在鐵鑊中頭面在下。經百千年。湯火煮之。如是惡業猶故不盡。彼鑊湯處。若得脫已。走向餘處望救望歸。欲求安樂。彼人面前有大鐵烏。其身炎燃。即執其身攫斲分散。脈脈節節為百千分。分散食之。分分分散。如是無量百千年歲。而彼惡業猶故不盡。彼鐵烏處若得脫已。望救望歸。走向餘處。飢渴苦惱。遠見清水若陂池等。疾走往赴。彼處唯有熱白鑞汁。滿彼池等。彼欲澡洗即便入中。既入彼處。以惡業故。即有大黿取而沈之。熱白鑞汁煮令極熟。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不善惡業破壞無氣盡已。如是大黿爾乃放之。既得脫已。彼人苦惱。望救望歸。走向餘處。面前現見閻魔羅人。手執鐵䂎。其䂎炎燃。以如是䂎而䂎其頭。即便穿徹。或有被刺破背出者。或有被刺破脇出者。或有被刺破頭出者。彼地獄人受大苦惱。唱聲吼喚餘地獄人罪業力故。聞其吼喚。謂是歌聲。皆共走趣望救望歸。閻魔羅人即復執之。鐵䂎刀斧。皆悉炎燃穿刺割斫。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作集惡業。破壞無氣爛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望救望歸。走向餘處。遠見有村屋舍具足。多有河池。專心直進。疾走往赴。欲入彼村。彼村一切皆悉炎燃。有金剛口利牙黑虫。身皆炎燃。處處遍滿。既入村已門即密閉。彼地獄人為金剛口利牙黑虫之所噉食。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作集惡業破壞無氣。爛盡得出如是苦惱大海。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心則忽忘貧窮無物。常在道巷。四出巷中。賣鄙惡物。治生求利。為諸小兒佯笑戲弄。口齒色惡脚足劈裂。常患飢渴之所逼切。無有妻子。無父無母。兄弟姊妹。此是飲酒與酒惡業。餘殘果報。如是戒人與酒罪業。則墮如是叫喚大地獄。受苦果報。應如是知。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有何別處。彼見聞知叫喚地獄有別異處名大吼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樂行多作。墮彼地獄生大吼處。殺盜邪行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飲酒。所謂以酒與齋戒人清淨之人。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地獄大吼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熱白鑞汁先置口中。以本持酒與齋戒人與清淨人惡業所致故。以炎燃鐵鉢盛之。置其口中。大苦逼惱發聲大吼。如是吼聲。餘地獄中則不如是。彼諸罪人生大悲苦。唱聲吼喚。大吼之聲遍滿虛空。閻魔羅人本性自瞋。彼地獄人罪業力故。閻魔羅人聞其吼聲。倍更瞋怒。諸飲酒人不護諸惡。一切不善不生慚愧。若與酒者。是則與人一切不善。以飲酒故。心不專正不護善法心則錯亂。彼亂心人不識好惡。一切不善不生慚愧。若人與酒則與其因。以有因故能為不善。如相似因相似得果。以此因緣久受大苦。種種苦惱無量苦惱。何故名曰大吼地獄。以受無量種種苦惱。發聲大吼。是故名曰大吼地獄。如是眾生在如是處。乃至不善惡業破壞無氣爛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生則愚鈍。心不黠慧。則多忘失。少時不憶。如是闇鈍愚癡之人。無有資財。人不敬愛。貧窮無物。雖復求財而不可得。若得微病。即便命終。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如是叫喚地獄。有十六處何等十六。一名大吼。二名普聲。三名髮火流。四名火末虫。五名熱鐵火杵。六名雨炎火石。七名殺殺。八名鐵林曠野。九名普闇。十名閻魔羅遮約曠野。十一名劍林。十二名大劍林。十三名芭蕉烟林。十四名有煙火林。十五名火雲霧。十六名分別苦。此十六處叫喚地獄所有別處。眾生何業報生彼處。彼比丘如是已觀叫喚地獄大吼處已。次觀第二。名普聲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樂行多作。彼人則墮叫喚地獄。生普聲處。殺盜邪行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飲酒。若人飲酒樂行多作。若於他人初受戒者。與酒令飲。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地獄普聲處生。受大苦惱。所謂杵築。彼地獄人發聲吼喚。其聲遍滿彼地獄處。若鐵圍山一切諸河。四天下處閻浮提等。在彼處者。彼吼聲出。一切消盡彼人啼哭悲號吼聲。自業相似彼地獄人如是吼喚。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則生曠野少水國土。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喚大地獄。復有異處名髮火流。是彼地獄第三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樂行多作。彼人則墮叫喚地獄髮火流處。殺盜邪行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飲酒。於優婆塞五戒人邊說酒功德。作如是言。酒亦是戒。令其飲酒。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地獄髮火流處。受大苦惱。所謂雨火。彼地獄人常被燒煮。炎燃頭髮乃至脚足。有熱鐵狗噉食其足。炎嘴鐵鷲破其髑髏而飲其腦。熱鐵野干食其身中。如是常燒如是常食。彼人自作不善惡業。悲苦號哭。說偈傷恨。向閻羅人而作是言。


        汝何無悲心  復何不寂靜  我是悲心器  於我何無悲

 

  閻魔羅人答罪人曰。


        汝為癡所覆  自作多惡業  今受極重苦  非我造此因 

        癡人不學戒  作集多惡業  既有多惡業  今得如是果 

        是汝之所作  非是我因緣  若人作惡業  彼業則是因 

        已為愛羂誑  作惡不善業  今受惡業報  何故瞋恨我 

        不作不受殃  非謂惡無因  若人意作惡  彼人則自受 

        莫喜樂飲酒  酒為毒中毒  常喜樂飲酒  能殺害善法 

        若常樂飲酒  彼人非正意  意動法叵得  故應常捨酒 

        酒為失中失  是智者所說  如是莫樂酒  自失令他失 

        常喜樂飲酒  得不愛惡法  如是得言惡  故應捨飲酒 

        財盡人中鄙  第一懈怠本  飲酒則有過  如是應捨酒 

        酒能熾燃欲  瞋心亦如是  癡亦因酒盛  是故應捨酒

 

  如是地獄髮火流處。是地獄人自業所得。乃至作集惡業破壞無氣爛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彼人則生一種國土無酒之處。一切資具無色無味。不知色味。是本惡業餘殘果報。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八

        〈地獄品之四〉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火末虫。是彼地獄第四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彼人則墮叫喚地獄火末虫處。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賣酒者。加益水等而取酒價。如是賣酒有偷盜過。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地獄火末虫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四百四病。何等名為四百四病。百一風病。百一黃病。百一冷病。百一雜病。彼地獄人相似因果。若閻浮提處。欝單越處。瞿耶尼處。弗婆提處。如是四處。隨若干人一病之力。於一日夜能令皆死。彼地獄處具有如是四百四病。而復更有餘諸苦惱。所謂苦者。彼地獄人自身虫生。破其皮肉脂血骨髓而飲食之。受如是苦。唱聲大喚孤獨無救。而復於彼閻魔羅人極生怖畏。復為大火之所燒煮。其身炎燃受種種苦。乃至作集惡業壞散。無氣爛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苦惱是其前世。賣酒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熱鐵火杵。是彼地獄第五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彼人則墮叫喚地獄熱鐵火杵別異處生。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今復說酒。若人以酒誑與畜生。師子虎熊鸜鵒命命。是等鳥獸令其醉已。則無有力不能得去。然後捉取。若殺不殺。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地獄。熱鐵火杵別異處生。受大苦惱。熱炎鐵杵是惡業作。築令碎末如沙相似。一切身分皆悉散壞彼受大苦。唱聲號哭遞相向走。如是走時熱炎鐵杵隨後打築。普受大苦。閻魔羅人復更執之以利鐵刀削其身體。削已復割。割已復剋。剋已復劈。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得風血病。是彼惡業餘殘果報。生惡國土。無有醫藥瞻病使人。貧窮困苦。復生惡國。多有種種惡草刺棘。在於多熱少水之處。常懷怖畏。是彼惡業餘殘勢力。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雨炎火石。是彼地獄第六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彼人則墮叫喚地獄雨炎火石別異處生。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又復。若人作如是心。象若醉時能多殺人。若殺多人。我則得勝為令象鬪與酒令飲。是業報故。墮於惡處叫喚地獄雨炎火石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罪業力故。彼地獄中有大象生身皆炎燃。一切身分皆能打觸。取彼人已。觸破彼人一切身分。破碎墮落與大怖畏。彼人如是唱聲大喚。身分散盡。若得脫已。而復更為閻魔羅人執之。置鑊在於熱沸赤銅汁中。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燒常煮。身體爛壞。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彼人則生殺象之家。為象所殺。常困貧窮。面色不好。手足堅澁身常澁觸。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殺殺處。是彼地獄第七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彼人則墮叫喚地獄。生殺殺處。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又復。若人以酒與他貞良婦女。令其醉已。心亂不正。不守梵行。然後共婬。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地獄生殺殺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熱炎鐵鉤拔其男根。拔已復生拔已復生。新生濡嫩而復更拔。極受大苦唱聲叫喚。彼惡業人脫如是處。走向異處。既如是走。當其面前見有嶮岸。見有烏鷲獯狐鵄雕。身皆是鐵。熱炎嘴爪處處遍有。在彼嶮岸。彼地獄人如是見已。生大怖畏。皺面喎口望救望歸。墮嶮岸處。熱炎嘴爪鐵身烏鷲獯狐鵄雕。分分分散而噉食之。食已復生。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如是次第。如前所說。王法所縛。身體惡色面貌醜陋。繫獄而死。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鐵林曠野。是彼地獄第八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彼人則墮叫喚地獄鐵林曠野。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又。若有人毒藥和酒與怨令飲。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極惡處叫喚地獄鐵林曠野。受大苦惱。所謂鐵輪熱炎疾轉。閻魔羅人以熱鐵繩縛地獄人。在彼鐵輪速疾急轉。閻魔羅人以熱鐵箭射其身分。體無完處如芥子許。罪業力故。而復不死彼鐵輪處因緣若盡。走向餘處。罪業力故。復為鐵蛇之所執持。於百千年而噉食之。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生捉蛇家。喜捉蛇頭。以彼惡業餘殘勢力。蛇螫而死。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彼有異處名普闇火。是彼地獄第九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彼人則墮叫喚地獄普闇火處。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又復。若人賣酒活命。有買酒人不知酒價。彼賣酒人少酒貴賣而取多物。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地獄。普闇火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普闇火處地獄之中。閻魔羅人不識不知。為是何人而闇打之。彼地獄人受大苦惱。不知誰打入闇火中。彼火乃無微少。光明如毛頭許。彼地獄人。於彼火中燒煮爛壞。復有鐵鋸解劈其身。從頭而起裂為兩分。罪人苦惱唱聲大喚。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常患飢渴之所逼惱。無有財物。生隘迮處。生常儉處非正人類相似處生。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閻魔羅遮約曠野。是彼地獄第十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彼人則墮叫喚地獄。生閻魔羅遮約曠野。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今復說酒。若人以酒強與病人新產婦女。若為財物若為衣服飲食等故。如是與酒。若取財物。若取衣服若飲食等。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地獄。生閻魔羅遮約曠野。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從足甲燃乃至燃頭。閻魔羅人熱炎鐵刀。從足至頭若斫若刺。既斫刺已。又復更與極大苦惱。所謂火燃炎利鐵戟。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一切時燒斫劈打。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彼人則生惡國惡處邊地之處。下賤放猪。如是處生。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劍林處。是彼地獄第十一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彼人則墮叫喚地獄。生劍林處。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今復說酒。若人以酒誑他欲行曠野之人。言是第一阿娑婆酒。令人不醉。而與惡酒。彼將酒去。既入曠野嶮處飲之。飲已極醉無所覺知。如是醉人所有財寶。悉為賊取。或奪其命。阿娑婆酒味如酪漿。有如美水有如馬酪。以好妙藥和而作之。彼人不與而與惡酒。故令使醉。彼與酒者。世人皆言如捉咽賊。最是惡賊。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地獄生劍林處。彼作集業受大苦惱。所謂苦者。雨炎火石甚多稠密。普身被燒。如是劈斫倒地吐舌。彼處有河名熱沸河。熱血洋水常生怖畏。彼河熱沸。以熱銅汁熱白鑞汁。和雜其中。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被燒煮。閻魔羅人以炎刀枷。若斫若打。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彼人黑色。與墨無異。多瞋多妬性慳常貧。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大劍林。是彼地獄第十二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彼人則墮叫喚地獄大劍林處。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今復說酒。曠野之中無人居處。唯有道路多人所行。若人於中賣酒求利。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地獄大劍林處。受大苦惱。所謂多有大利劍樹高一由旬。刀葉甚利。樹莖炎燃煙毒熾盛。是本與酒惡業所作。若一由旬未到樹所。身已熟爛而復不死。如是如是。近大劍林。彼林周廣三千由旬。火煙毒刀有百千重。受大苦惱而復不死。若地獄人到大劍林。閻魔羅人打蹴令入。有在樹下普遍雨刀。一切身分。一切筋脈。一切諸節。一切骨髓皆悉破裂。分分分散。復有刀枷。閻魔羅人手執刀枷。周圍劍林。罪人若出。見則還入。彼大劍樹鐵林之中罪人。若見閻魔羅人極生怖畏。有映樹者。有上樹者。有被捉者。既捉得已以刀斬斫。有頭破者。是本與酒惡業果報。若映樹者。有鐵鷲鳥啄。破其眼而飲其汁。是本與酒惡業果報。若上樹者。則墮樹枝在於地上。身為百段若一千段。是本與酒惡業果報。若有罪人不依樹者。則墮灰河熱。灰所漂身骨洋爛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受大苦惱。此說少分。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心則不正。報得惡病。若得大病。若心痛病。只羅娑病。若脚腫病。若目盲病。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芭蕉煙林。是彼地獄第十三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樂行多作。彼人則生叫喚地獄芭蕉煙林別異處生。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今復說酒。若人欲心。是故持酒。陰密與他貞良婦女。欲令彼醉。不住威儀。心動變異望行非法。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地獄芭蕉煙林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彼地獄處。周圍縱廣五千由旬。普煙遍滿。有惡焦火而復黑闇。彼闇火中。有炎鐵塊厚三居賒。皆是火炭。闇覆不見。彼地獄人速疾沒入。黑闇火覆不能唱喚。如是罪人。一切根門皆悉火滿。是彼與酒惡業果報。若脫彼處。則芭蕉煙滿其根門。既受煙苦。還復憶前火中之樂。如是煙氣。勢力嚴利。若脫彼處。復有鐵鳥名煙葉鬘。其嘴甚利。啄破其骨取髓而飲。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則多脇病。貧窮短命。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煙火林處。是彼地獄第十四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樂行多作。彼人則墮叫喚地獄煙火林處。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今復說酒。若人欲令怨家衰惱。以酒與賊。若與官人令與怨苦。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地獄煙火林處。受大苦惱。所謂熱風如刀如火。彼惡業故。作如是風。吹彼罪人在於空中。勢相打觸不得自在。身體碎壞猶如沙摶。惡業力故。身復還生。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受一切苦。所謂苦者。火苦刀苦利刀劈苦。病苦鐵苦。熱灰等苦。受如是等第一極苦。第一極惡。第一極急。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項上三堆極高隆出。常患癃病。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雲火霧。是彼地獄第十五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樂行多作。生彼地獄雲火霧處。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今復說酒。若人以酒與持戒人。若與外道令其醉已。調戲弄之。令彼羞恥。自心喜樂。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地獄雲火霧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彼地獄中。地獄火滿厚二百肘。閻魔羅人捉地獄人。令行火中從足至頭。一切洋消舉之還生。以惡業故。有火風起。吹地獄人如葉集散。十方轉迴猶如捩繩。彼地獄人如是被燒。乃至無有灰末可得。而復還生。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如是燒。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彼人則生閻魔羅國。婆離迦國常負人故。項則常腫。彼酒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分別苦。是彼地獄第十六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樂行多作。彼人則墮叫喚地獄分別苦處。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今復說酒。所謂有人欲行因緣。以酒與奴及作人等。令彼飲酒。身力不乏。若行獵時。能速疾走能殺鹿等。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叫喚地獄分別苦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隨彼罪人。如是如是種種分別。閻魔羅人如是如是。與大苦惱百倒千倒。若百千倒億百千倒。若干種種異異苦惱。如前所說。餘地獄中種種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倍受。閻魔羅人責疏罪人而說偈言。


        以三種惡業  遍在九處熟  四十重受苦  惡業行所得 

        酒為惡根本  被笑入地獄  一切根失滅  不利益因緣 

        太喜多語言  增貪令他畏  口過自誇誕  兩舌第一處 

        酒能亂人心  令人如羊等  不知作不作  如是應捨酒 

        若酒醉之人  如死人無異  若欲常不死  彼人應捨酒 

        酒是諸過處  恒常不饒益  一切惡道階  黑闇所在處 

        飲酒到地獄  亦到餓鬼處  行於畜生業  是酒過所誑 

        酒為毒中毒  地獄中地獄  病中之大病  是智者所說 

        酒失智失根  能盡滅法寶  酒為第一胎  是破梵行怨 

        飲酒令人輕  王等尚不重  何況餘凡人  為酒之所弄 

        諸法之大斧  令人無羞慚  若人飲酒者  一切所輕賤 

        無智無方便  身口皆無用  一切皆不知  以酒劫心故 

        若人飲酒者  無因緣歡喜  無因緣而瞋  無因緣作惡 

        於佛所生癡  壞世出世事  燒解脫如火  所謂酒一法 

        若人能捨酒  正行於法戒  彼到第一處  無死無生處 

        汝捨離善行  為酒之所誑  墮地獄惡處  何用呼嗟為 

        飲酒初雖甜  受報第一苦  過如金波迦  是智者所說 

        智者不信酒  不能壞其意  觸冷果報熱  由酒到地獄 

        若作惡業者  意輕則心喜  報則第一苦  後悔是癡人 

        不樂欲中意  欲第一誑人  縛在生死惡  一切地獄因 

        若人喜樂欲  彼人苦無邊  為欲所嚙者  樂則不可得 

        汝本意樂欲  來此惡地獄  受極惡苦惱  今者徒生悔 

        汝本作惡業  為欲癡所誑  彼時何不悔  今悔何所及 

        作集業堅牢  今見惡業果  本不應作惡  作惡今受苦 

        惡業得惡報  作惡者自受  惡不殃善者  如是應捨惡 

        若捨惡之人  於惡則不畏  自作自受苦  非餘人所食

 

  閻魔羅人如是責疏地獄罪人。既責疏已。復與無量種種苦惱。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身體乾枯。第一瞋心。難可調順。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叫喚之大地獄。彼大地獄唯有此處。更無別有異處可見。亦無別有業果可得。如是叫喚之大地獄。如是十六眷屬之處。如活黑繩合等地獄。種種苦惱。此中具足。轉重轉勝。彼地獄中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地獄中皆悉十倍。何以故。以作惡業堅重多故。殺盜邪行與持戒人酒。四倍惡業。此地獄受堅多重種種苦惱。壽命延長。彼四倍業果報苦惱。彼比丘觀察如是四倍惡業苦惱果報。既思惟已。則於生死十倍厭離。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彼比丘觀察如是諸地獄已。深畏生死。得第十地。彼地夜叉知已歡喜。如是復聞虛空夜叉。如前所說。次第乃至梵迦夷天。梵不流天大梵天等。彼梵天等聞已歡喜。如前所說。生死魔分皆悉損減。正法增長。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餘大地獄。彼見聞知。復有地獄名大叫喚。眾生何業生彼地獄。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樂行多作增上滿足。如是之人生大叫喚大地獄中。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今說妄語。增上滿足第一極惡。一切善人之所憎賤。一切惡道所由之門。如是業者。所謂有人。若王王等軍眾等中。謂為正直。二人諍對。與作證人言如是事。是我所知。此事正爾。我則是量。彼二諍人各各說已。如是證人。內心實知口不正說。或得財物。或知識朋友。或染欲心。自誑破壞。如前所說。如是證人。作如是心。彼先時語如是如是。我於今者如是異說。我此妄語。如是妄語竟有何罪。彼妄語人心謂無罪。起如是心。我當無罪。彼人異說。於二人中得妄語罪。一人得罰。或時致死。或時畏死。或時得罰。或輸舍宅。如彼法制。相似得罰。如是惡人。以是妄語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謂大叫喚大地獄中。彼處命長。以何為量。如化樂天八千年壽。依此人中若八千年。於彼天中為一日夜。彼三十日以為一月。彼十二月以為一歲。於彼天中若八千年。彼地獄中為一日夜。彼大叫喚大地獄中。是惡業人妄語人處。以誑自他。能破一切第一善根。如大黑闇大眾不信。如是妄語善人不許。一切聖人聲聞緣覺正遍知者之所呵責。一切世間出世間道皆不相應。一切善根。橋梁大斧。常惱他人。如爛死屍。破壞不堅。如惡毒起。世間生死。惡道因緣。如屎無異。能令口中生爛臭氣。常生苦網。不可愛樂。是大地獄大怖畏使。臨欲死時心則大驚。閻魔羅人境界所攝。是大怨家。能令人墮餓鬼畜生證明惡業。貧窮因緣。能與地獄大怖畏事。能作畜生相食因緣。無始來轉生死種子。妄語果報。於彼處生。彼大地獄有十八處。何等十八。一名吼吼。二名受苦無有數量。三名受堅苦惱不可忍耐。四名隨意壓。五名一切闇。六名人間煙。七名如飛虫墮。八名死活等。九名異異轉。十名唐悕望。十一名雙逼惱。十二名迭相壓。十三名金剛嘴烏。十四名火鬘。十五名受鋒苦。十六名受無邊苦。十七名血髓食。十八名十一炎。此十八處。是大叫喚之大地獄所有別處。

        彼大叫喚大地獄者。眾生何業而生於彼。作集業道普遍究竟。樂行多作。墮大叫喚。根本自體極大怖畏。大地獄中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其舌甚長。三居賒量。其體柔軟。如蓮花葉從口中出。閻魔羅人執熱鐵犁其犁炎然。耕破作道。熱炎銅汁。其色甚赤。以灑其舌。舌中生虫。其虫炎口還食其舌。彼妄語人罪業力故。舌受大苦不能入口。彼地獄人口中有虫名曰碓虫而拔其齒。又惡業故。風散其齗碎粖如沙。有利刀風削割其咽。炎嘴鐵虫噉食其心。彼大叫喚根本地獄。如是極燒妄語人身。以惡業故。身中生虫還食其身。虫身炎燃。彼地獄人身內虫食。受急病苦。如是內外二種苦惱。彼地獄中。閻魔羅人復與罪人種種苦惱。謂鐵鉤打筋脈骨髓。一切身分破壞碎散。又復更受餘異苦惱。所謂斤斧斤其身體。一切身分乃至骨等。彼妄語人。以他因緣作如是說。不依一切。法橋而行。乃是一切不饒益門。復是一切善穀之雹。如是妄語。亦是一切惡道之門。亦是一切苦惱之藏。一切眾生之所不信。一切聖人棄捨如屎。諸佛世尊聲聞緣覺阿羅漢等。捨之如毒。若行世間出世間道。如大黑闇。人無愛者。乃是地獄第一因緣。無異相似。如大黑闇。有如是等種種諸惡。若人已說今說當說。如是業因。相似得果。彼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火燒如生酥者。炎燃鐵鋸以鋸其體。身心苦惱。彼大地獄大火煮之。是見知者大悲因緣地獄相似。一切重病。如是病者名尚叵說。受如是病極大苦惱。如是所說二種大苦。乃有無量百千億數億那由他地獄苦惱。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中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短命亂心不男。一切惡賤人所不信。是彼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餘殘果報。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過一法  如是妄語人  破壞未來世  無惡而不造 

        莫作妄語說  一切惡因緣  能繫縛生死  善道不可見 

        二世不饒益  一切相憎惡  妄語者能令  一切法空曠 

        若人即生時  口中有大斧  如是能自割  所謂妄語說 

        一切惡之幡  一切惡處繩  癡闇之藏處  所謂妄語說 

        若人離實語  一切善人捨  今世猶如草  後世惡處燒 

        健者勿妄語  妄語甚為惡  口中氣爛臭  後身則生悔 

        若捨離實語  彼人法叵得  如是離法人  生世苦無邊 

        實為諸法燈  善人愛如實  得天道中勝  離熱者所說 

        實道得生天  實道得解脫  若人離實者  善人說如狗 

        若人無實語  小人中小人  實是法之階  明中第一明 

        實是解脫道  財中第一財  救中第一救  是智者所說 

        明中第一明  眼中第一眼  無物猶為富  莊嚴之莊嚴 

        實為第一藏  王等不能奪  若實說之人  行到第一道 

        種種莊嚴者  端正不如是  若人實莊嚴  端正則如天 

        非父母財物  非知識非親  能救護後世  唯實語能救 

        聖人說妄語  火中第一火  毒中第一毒  惡道第一階 

        妄語能燒人  名為第一燒  如毒火燒觸  故應捨妄語 

        如是一切惡  慎勿妄語說  一切畏等惡  智者說妄語

 

  彼比丘如是諦觀妄語業果。無障礙見。亦復諦見實語功德。如是諦觀善惡業道。觀大叫喚大地獄處。彼見有處名為吼吼。是彼地獄第一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盜邪行飲酒。生於彼處。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妄語。親舊因緣。一朋所攝。於對諍時作妄語說。後不懺悔不厭不毀。樂行多作。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彼地獄生吼吼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以舌妄語還受舌罰。閻魔羅人以利鐵刀穿其頷下。挽出其舌。以惡泥水用塗其舌。口中炎燃舌根爛臭。炎口黑虫噉食其舌。身受大苦。如前活等地獄中說。苦惱之狀。彼前一切諸地獄中所受苦惱。皆悉和合。如前略說。乃至彼人妄語惡業。壞爛無氣。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顛狂無心失心。短命根缺世所嫌賤。皆是一切不饒益器。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為受苦。無數量處。是彼地獄第二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盜邪行飲酒作而復集。墮彼地獄。名為受苦無數量處。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妄語。何者妄語。若人因欲。或因瞋心作妄語說。若他所遣作如是言。彼人是我第一知識。是我所愛。汝若愛我彼是我友。可為我故與彼怨對。作不饒益。方便語說。若人如是妄語言說。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受苦惱。無數量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皆悉和合。是此地獄一處苦惱。何以故。以業重故受苦亦重。以受苦重。示業果報如是。受苦無有休止。業與煩惱生死輪轉無有邊際。猶如旋環。如是妄語一切惡業。異異因緣異異轉行。種種惡業多作多受。皆由妄語。

        又復。妄語能割斷滅滿善根柱。如相似因得相似果。以是因緣。此地獄處名為受苦。無有數量彼不可說。彼受苦惱不可具說。無異相似。乃是一切地獄人中之地獄。人受惡苦惱。所謂苦者受虫生苦。受飢渴苦受大火苦。無悕望苦無安慰苦。受黑闇苦受相觸苦。受不愛觸色聲香苦。受見本生怨家人來。鐵刀割苦。渡灰河苦。鐵鈎破苦。受墮嶮岸。大火燒苦。受拔草苦。拔草苦者。打斫作瘡。著草瘡上。待相著已。然後掣發。受金剛拶磨令碎苦。受周遍火災鬘炙苦。受如是等地獄相應無邊苦惱。與彼受處地獄相應墮大嶮處所受苦果。妄語相似。如是乃至彼妄語人。妄語惡業。未懷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彼人常病。若患咽病若患口病。如是等苦。貧窮困苦。常從富人能捨之人乞求不得。一切皆知。皆言汝是妄語舌人。是故不與惡病而死。是彼前世妄語惡業餘殘果報。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九

        〈地獄品之五〉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受堅苦惱。不可忍耐。是彼地獄第三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盜邪行飲酒。樂行多作墮彼地獄。生受堅苦不可忍處。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妄語。何者妄語。若王王等官人執持。若因於他。若自因緣若因與物。得脫怖畏。若餘人證若為生活。如是妄語。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受堅苦不可忍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以惡業故。自身生蛇。一切身中處處遍行。遍挽其筋。地獄因緣。遍食身分。食脾腸等。在內宛轉。如是苦惱重於火苦。如是彼處。受大蛇苦。受惡毒苦。嚴利於火。受如是苦無有邊際。彼地獄處。所受苦惱。堅䩕叵耐不可具說。彼地獄苦。不可忍耐而復不死。於一切時受極重苦。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既在母胎母即常病。惡業力故。從初在胎乃至出時。母病不差。若得出胎即生即病。一切醫師所不能治。是本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隨意壓。是彼地獄第四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是作集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及以妄語。樂行多作。墮彼地獄。隨意壓處。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妄語。所謂有人認他田地奪他田地。鬪諍妄語。曲迴而說不正直說。劫他田地。言語壓他。自取道理。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隨意壓處。受壓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活等地獄諸地獄人。見此地獄皆悉指言。彼是地獄。所謂苦者。二鐵韛囊。風滿其中。閻魔羅人置彼罪人在鐵爐中亦如置鐵。以韛極吹。鐵鉗鉗之。在鐵砧上鐵椎打之。如是打已。復置爐中。以二鐵韛吹之如前。以罪業故。惡熱甚熾。吹已復吹。吹已鉗出。置鐵砧上。以熱鐵椎極打連打。多打急打。如是打已。猶活不死。又復鉗之置鑊湯中。堅之令竪。一切時爾不曾暫停。乃至惡業壞爛無氣。彼地獄中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常渴多瞋人所不信。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一切闇。是彼地獄第五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及以妄語。樂行多作。墮彼地獄一切闇處。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妄語。所謂有人姦他婦女。於眾人前若於王前。妄語說言。如是婦女我實不犯。令彼女家返得殃罰。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一切闇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劈頭出舌。出已刀割。割已復生。復以炎刀苦痛割之。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生盲耳聾。常在道頭。若四出巷乞索活命。自身如是。得如是人。以為父母。經無量家乞求而活。壽命不長。無妻無子。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人闇煙。是彼地獄第六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盜邪行飲酒及以妄語。樂行多作。墮彼地獄人闇煙處。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妄語。所謂有人治生活命。共他立要。香火為契。異處治生。實得財物。妄語說言。我不得物而不共分。彼人如是即是大賊。劫他財物。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人闇煙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所謂此中一切身分。皆悉遍割。割已復生。生則軟嫩。彼復更割。割已復生。生更軟嫩。而復更割。是彼惡業苦報麁報。一切肉盡唯有骨在。自身生虫。虫金剛嘴。其虫炎然。種種雜色而食其身。受種種苦。唱聲大喚。彼地獄人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作集惡業破壞。無氣爛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一切身分皆悉爛臭。頭生濕虫。常無衣服貧窮困苦。設有少者。一切補納。所有語言一切不信。人所不愛。不知治生。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如飛虫墮。是彼地獄第七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及以妄語。樂行多作。墮彼地獄如飛虫墮別異處生。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妄語。所謂有人取眾僧物若穀若衣。隨何物等處處販賣。賤買貴賣。既得利已不與眾僧。言不得利。欺誑眾僧。如是之人貪心妄語。作如是言。我唯得此更無有餘。我所治生唯得爾許。如是之人治生妄語。如是癡人貪心所作。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如飛虫墮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彼有鐵狗齧破其腹。破已食之。食腸食背。閻魔羅人手執斤斧。斧熱炎熾斤其身肉。以稱稱之。一兩半兩與狗令食。斤斧甚利。復斤其骨。為取其髓。用與狗故。熱炎鐵鉤鉤其頷下。既令破已。熱炎鐵鉗拔舌令出。驅令使起。熱炎鐵鉤鉤其身體。肉皆破裂。如是拔筋。一切身分皆悉遍鉤。如是妄語行惡業人。自作惡業自如是食。彼妄語人如是業熟。既得免離。閻魔羅人有大熾火。滿地獄中間無空處。妄語罪人入火地獄。如飛虫墮如是常燒。燒已復生。生已復燒。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作集惡業破壞。無氣爛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生在貧窮下賤之家。生便被燒。設有多人嚴峻防備而必被燒。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死活等。是彼地獄第八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盜邪行飲酒復有妄語。樂行多作。墮彼地獄死活等處。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足。復有異苦。謂以杖打即死。却杖即活。如是無量百千年歲。死已復活活已復死。彼人如是。以惡業故。若得脫已。次復更見優鉢羅林。疾走往向望救望歸。見優鉢羅滿中青花。是何妄語所得果報。所謂有人。非出家人。為作賊故著出家服。見有多人欲行曠野而問之言。彼曠野處為有賊不。彼知有賊即答言無。彼人到已。為賊劫奪亡失財物。妄語誑他。彼信因緣。如業相似。相似得果。見優鉢羅滿中青光而悉是火。閻魔羅人執之。扶著優鉢羅中。以火燒之。以無足故不能得下。如是惡業相似勢力。令彼罪人手足眼目一切皆無。如是地獄。優鉢羅中大火充滿。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被燒煮。死而復活。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所有言語不依道理。自出心語。曲迴言說。設得財物為王所奪。繫獄而死。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異異轉。是彼地獄第九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及以妄語。樂行多作。墮彼地獄異異轉處。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妄語。所謂有人諂曲妄語。欲令他人勝負衰利死活等故。所謂有人若陰陽師。善知卜術。卜事皆當。若有德人常出實語。世人所信。復有因緣。他人所問。作如是意。我不妄語。一切皆知一切人信。我今妄語人皆謂實。如是念已。即作妄語。以妄語故。能令國土一切亡失。若勝人死令他怨者。迭相劫奪亡失財物。彼妄語人。一切所信信其妄語。彼妄語人。正行形服而實是賊。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異異轉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彼地獄處。遠見父母奴僕知識香火善友。是本人中先所見者。於地獄中而安慰之。彼地獄人既聞愛語。疾走往赴望救望歸。彼人如是走赴異處入灰火中。如石墮水沒已復出。一切身分受大苦惱。唱聲大喚。復見父母妻子香火善友知識。復更走赴。以惡業故。道生鐵鉤鉤攫其體。既到復為閻魔羅人之所執持。炎燃鐵鋸解劈其身。猶如劈木。如是罪人。若脫彼處唯有骨在。一切身分皆悉破裂。走向異處。更為其餘閻魔羅人執著炎火。鐵刀輪中。彼鐵刀輪上下皆有。以惡業故。如是鐵輪利刀遍滿。彼輪疾轉。炎火熾燃。磨彼妄語惡業之人碎如麨末。末已復生。彼地獄人輪處得脫。復見父母妻子香火善友知識。望救望歸。疾走往赴。以惡業故。既如是走。道上多生熱炎鐵鉤。有惡師子。惡業所生。執彼罪人置於口中。在牙齒間。閻魔羅人熱炎鐵鉤鉤之令出。出已思念。而復更走。既如是走。其足破裂。火炎極燒。一切身分皆悉破壞。燒燃焦爛猶走不止。遍身是瘡。彼罪人身骨脈皆盡。是彼妄語樂行多作。相似業因相似得果。如彼人說。我實語人而作妄語。諂曲心語。抂謗他語。如是彼人。見有父母妻子香火善知識等。彼妄語人。如是久受無邊苦惱堅䩕利苦。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煮常燒。常劈常打。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下賤。根闕常病。一切眾人之所憎嫉。一切不信。一切污惡。一切所作。唐勞其功。所求不得。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唐悕望。是彼地獄第十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盜邪行飲酒復有妄語。樂行多作。墮彼地獄唐悕望處。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今說妄語。何者妄語。於苦惱人。若有病人飢人渴人。貧窮孤獨下賤癡儜。如是等人。若粳米等一切食具。若食若飲若衣若敷臥具舍等。一切皆無。若乞不乞許而不與。彼常悕望。後時息心。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唐悕望處。受大苦惱。以本許食而後不與。彼惡業故。見地獄中有好種種佉陀尼食。蒲闍尼食。種種妙好莊嚴之處。彼地獄人極大飢渴。疾疾而走趣彼食處。遠見彼食。極好甚愛清潔具足。到已即無。唯見鐵汁熱炎熾燃。既趣彼食。疾疾而走。以惡業故。滿道鐵鉤鉤攫其體。乃到彼處。如前所說。次第乃至到彼處已。彼所見食悉為洋鐵。熱炎熾燃大臭色惡。是彼妄語惡業所作。既近見之。即便墮中。若嗅彼氣燒鼻墮落。若身觸之。一切身分皆悉炎燃。如螢火虫。鐵汁燒脣。既燒脣已次燒其咽。既燒咽已次燒其心。既燒心已次燒其脾。既燒脾已次燒其腸。如是次第燒生藏已。次燒熟藏。燒熟藏已從下而出。又復敷具及臥具等。許布施已。後時不與。彼妄語業寒熱所逼。受大苦惱無所悕望。彼地獄中熱銅板地。罪人坐已。一切身分皆悉消洋。洋已燒燃後復更生。若人屋舍欲施客人。許而不與。彼妄語業置歡喜鑊。隨喜鑊中。如是鑊量五十由旬。熱沸鐵汁滿彼鑊中。彼惡業人頭在下入。既入鑊中。或上或下皆悉爛熟。未熟則沈熟已則浮。既浮出已復沈在下。如是沸熱。既爛熟已。一切身分皆悉肉脫。筋皮骨散。一切諸節損少減盡。彼鑊甚闇沸鐵滿中生燒其身。唱喚號哭。彼既煮已復入餘鑊。鑊中煮熟。熟則浮出。如初鑊煮。此中亦爾。如是上下或出或入。彼諸罪人。或合一處或時分散。若相近時極熱相觸。如是相觸一百千倒。身體破為一百千段。而復更生。又復更與餘諸罪人極熱相觸。如是相觸一百千倒。身體破為一百千段。是本妄語惡業羂縛。於一切時受如是苦。如是乃至彼妄語人。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生則為奴。屬本前世所誑之人。以前世時許而不與。是故如是。或復繫屬餘人為奴。彼人異業。何以故。以無始來生生輪轉。無始以來造作種種惡不善業。如是世間生死所攝。處處流轉難相值故。喜愛業繩之所繫縛。是故輪轉處處異故。不可相值。以此因緣。或時復與異人為奴。常離飲食臥具屋舍隨病醫藥。常為大家之所罵辱。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雙逼惱。是彼地獄第十一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樂行多作。墮彼地獄雙逼惱處。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妄語。何者妄語。謂邑子中社等會中。若我慢心若因瞋心。若相憎嫉或相鬪諍。妄語而說。自他俱誑自他破壞。以作如是妄語因緣。彼處眾中。令他得罰心生歡喜。彼如是業。多作究竟作而復集。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雙逼惱處。受大苦惱。彼人如是社會等中妄語惡說。以如是因如是因緣。身壞命終墮彼地獄。在雙逼惱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活黑繩合叫喚等諸地獄中前所說者。此中轉勝。以惡業故。彼處則有炎牙師子。彼惡師子取彼妄語地獄罪人。如前所說種種苦惱。既得脫已。為彼師子舉而食之。舉食則死。下之則活。又復食其一切身分。食已復生生已復食。以惡業故。令彼師子齒機關中炎火充滿。以如是齒食彼罪人罪業力故。師子口中被齧被燒。受兩種苦。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被燒壓。受大苦惱。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惡業力故。或為蛇螫而致命終。或為師子虎熊所殺而噉食之。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迭相壓。是彼地獄第十二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及以妄語。樂行多作。墮彼地獄迭相壓處。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何者妄語。有兄弟等有近有遠。兩朋諍對。彼兄弟者。或同一父或同一祖。或異兄弟或是伯叔。分物鬪諍。有同種姓極遠乃至二十一世。如是人來為作證明。如是等中。為益近者作妄語說。自知非實而故教之以受曲意。方便計挍作妄語說。彼業普遍究竟和集。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迭相壓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彼人妄語誑親惡業。於地獄處有鐵鉸刀。見本人中所誑親者。鉸其身肉著其口中。驅踧令食。以惡業故。自肉不消。閻魔羅人說偈責之而作是言。


        實語得安樂  實語得涅槃  妄語生苦果  今來在此受 

        若不捨妄語  則得一切苦  實語不須買  易得而不難 

        實非異國來  非從異人來  何故捨實語  喜樂妄語說 

        實為勝濟口  因實得諸法  實為燈中最  如來如是說 

        實為藥中勝  常能破壞苦  作惡非我教  汝自癡心造 

        汝自作惡業  汝今還自受  業盡乃得脫  唱喚何所解 

        己為惡業誑  今者徒叫喚  自誑是愚癡  叫喚非黠慧

 

  閻魔羅人如是責疏地獄人已。復與無量百種苦惱。如前所說。與大苦惱。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常為他人之所誑惑。所有財物常為他人之所劫奪。如是苦惱。得財物已而復亡失。為一切人之所不信。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金剛嘴烏。是彼地獄第十三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何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復有妄語。樂行多作。墮彼地獄。金剛嘴烏別異處生。彼前活等諸地獄中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業及果報如前所說。今說妄語。所謂若人於眾僧中。許與病者隨病醫藥而後不與。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金剛嘴烏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本許不與惡業所作。金剛嘴烏啄其身肉而噉食之。既啄肉已。即彼啄處還復更生。生則軟嫩猶如蓮華。以軟嫩故極受大苦。如是更啄啄已復生。軟嫩於前而復更啄。受苦轉增。彼地獄人如是無量百千年歲為烏所食。既脫彼處。次第復生熾火炎燃鐵沙之中。彼地獄人足蹈熱沙為沙所燒。一切身分灰亦叵得。又復更生。自食其舌。食已復生食已復生。舌妄語故。為人所食。彼妄語人妄語說故。還自食舌。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甘露及毒藥  皆在人舌中  實語成甘露  妄言則為毒 

        若人須甘露  彼人住實語  若人須毒者  彼人妄語說 

        毒不決定死  妄語則決定  若人妄語說  彼得言死人 

        妄語不自利  亦不益他人  若自他不樂  云何妄語說 

        若人惡分別  喜樂妄語說  蜚墮火刀上  得如是苦惱 

        毒害雖甚惡  唯能殺一身  妄語惡業者  百千身破壞 

        智者說實語  是凡人正法  戒人為莊嚴  能示解脫道 

        眾生自作業  為愛水所漂  善逝說實語  為第一船栰 

        無始終世間  愛羂之所縛  唯實能救解  法主如是說 

        實能斬煩惱  斧能斬斫樹  刀斧斬猶生  實語斬不爾 

        實能益二世  故說不盡財  出處不可盡  一切法中勝 

        說此實功德  能生大樂果  智者捨妄語  諦見人皆捨

 

  捨實語人金剛嘴烏。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燒常食。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數數鬪諍常墮負處。一切世人不信其語。是彼惡業餘殘果報。具足妄語不實之人。到極苦惱地獄惡處。受惡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火鬘處。是彼地獄第十四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妄語。所謂有人。於吉會中違制犯法。眾人皆言。汝有所犯。彼人畏罰。妄語說言。我實不犯。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火鬘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所謂鐵板熾火炎燃。閻魔羅人執地獄人置鐵板上。復以鐵板置罪人上。努力揩磨。一切身分為血肉泥。其色甚赤。如金舒迦炎色赤樹。鐵板壓之。故令如是。若彼地獄。閻魔羅人發却鐵板彼地獄人。脂血肉末遍滿身體。既受此苦。是故於彼閻魔羅人生大怖畏。走向異處望救望歸。見有大河。若受苦時滿中熱灰。於前與苦閻魔羅人生怖畏故。直入彼河。既入河已。筋節機關一切身分皆悉消洋。如生酥塊。而復不死。是彼惡業之勢力故。彼地獄處竹林稠密。一切火燃。如此人間大風起時。火燒乾林不燒眾生。彼火鬘處。眾生遍滿。被燒熾燃。無針頭許而不燒處。既被燒煮大聲叫喚。四出馳走望救望歸。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語言遲難而復不正。自眷屬中。少少語言尚不辨了。何況眾中善巧言說。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受鋒苦。是彼地獄第十五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妄語。所謂有人先心憶念。隨何等物若多若少。若於佛所若於眾僧若於法中。許布施已。後時復言我實不許。眾僧常有悕望之心而後不與。妨廢眾僧。若於餘人許而不與。與彼為妨。彼妄語人作集罪過。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受鋒苦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所謂彼處熱鐵針鋒。纖細而長。炎燃極利。閻魔羅人執此利針刺彼罪人。如是罪人受一切苦。發聲大喚。既大喚已。針則滿口并舌俱刺。譬如步靫。滿中插箭。既受此苦。不能叫喚不能啼哭。彼受如是針鋒苦惱。更無過者。無異相似。自心妄語得如是苦。自他誑故地獄受苦。一切身分皆悉竪鋒。數如毛根。身分皆壞。彼受苦人既受鋒苦。隨傾而倒。如是如是。隨傾倒地。眾針競刺。彼人如是更受針苦。轉復蔽氣。努力唱喚不得出聲。若其拔針則能叫喚。若不拔針不能出聲。彼既受苦。臥炎鐵地宛轉翻覆。起而復倒擾動不停。閻魔羅人手執大斧。復執鐵䂎鐵枷鐵杵。斫刺打築。如是無量百千億歲受大苦惱。食彼妄語惡業果報。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困苦。所有語言人不信受。處處乞求許者不與。彼人如是極大貧窮。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受無邊苦。是彼地獄第十六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妄語。所謂多人海中治生。而彼導者與賊同心。彼諸賊人語導者言。勿著彼道。當行此路。令我得物共汝分之。彼諸商人雇導者言。汝將我等令到寶所。我與汝物。彼導者言。我當如是我當如是。相許決定。而彼導者。將諸商人不著寶路而行賊道。賊先有謀。竪竿懸幡其幡青色。導者見之不言有賊。彼諸商人見青幡已。問導者言。彼青幡處應當是賊。而彼導者答言非賊。彼諸商人謂其語實。皆不遮防。既到賊處。所有財物悉為賊奪。導者亦取。以是妄語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受無邊苦。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所謂彼處閻魔羅人。熱炎鐵鉗拔出其舌。拔已即生。生則軟嫰而復更拔。復有以鉗拔其眼者。拔已復生。生則軟嫰而復更拔。復有以刀遍削其身。刀甚薄利如剃頭刀。彼處有虫名為斷虫。復食其腸。彼地獄中復有異處。其地普青而復黑闇。罪人入中。以惡業故。有摩竭魚。內外火燃食彼罪人。彼摩竭魚金剛炎口。金剛炎爪金剛炎齒。攫齧罪人。一切身分破散碎末。若脫魚口。則入其腹。腹中炎燃。在彼腹中乃經無量百千億歲。常被燒燃。氣未通暢或復少氣。常被燃煮。受堅䩕苦。是本妄語惡業所作。是彼自舌妄語因故。在摩竭魚腹中極燒。身體破壞。後復更為地獄火燒。後復更為青火所燒。如是燒已。閻魔羅人復為說偈責疏之言。


        妄語言說者  是地獄因緣  因緣前已作  唱喚何所益 

        妄語第一火  尚能燒大海  況燒妄語人  猶如燒草木 

        若人捨實語  而作妄語說  如是癡惡人  棄寶而取石 

        若人不自愛  而愛於地獄  自身妄語火  此處自燒身 

        實語甚易得  莊嚴一切人  捨實語妄說  癡故到此處 

        功德中實勝  是毒之甘露  何癡捨功德  而取毒中毒 

        造過得惡果  常在於地獄  壞自身功德  到極惡地獄 

        智者說妄語  一切苦種子  樂根實第一  故不應妄語 

        實語言說人  一切人所愛  妄語皆不愛  故不應妄語 

        若人實語說  如天常喜樂  若人妄語說  常受地獄苦 

        若不作善業  作無量種惡  受無量苦惱  今悔何所及 

        善果從善得  作惡受惡果  黠慧人捨惡  喜樂行善法 

        實為第一善  妄語第一惡  捨過取功德  是人人中勝

 

  閻魔羅人如是責疏地獄人已。復與種種無量苦惱。如是無量百千億歲。乃至惡業破壞無氣。腐爛盡滅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常困。於一切人常生畏懼。若為奴僕若苦作人。人中下賤。所有語言人不信受。彼業因緣。常受苦惱。實語相對。妄語果報。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十

        〈地獄品之六〉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血髓食。是彼地獄第十七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盜邪行飲酒。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妄語作集惡業。謂王王等。若聚落主諸自在者。賦稅物已後言未足而復更取。若或長取。違王舊法。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血髓食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諸地獄中所有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所謂彼處炎燃樹葉。閻魔羅人以炎鐵繩縛彼罪人。頭下足上懸在彼樹。金剛嘴烏有金剛爪。先食其足。足上血出。下入其口。彼地獄人即自食之。而常不死。何以故。一切苦中飢苦最大。處處皆說。一切皆知一切皆誦。彼飲自血受二種苦。既受大苦復受飢苦。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非如熱風燒  風吹火燒苦  業風之所吹  飢渴苦甚重

 

  彼地獄人如是無量百千年歲。自食血髓。頭面在下。為第一火之所燒燃。如是無量百千年中。於一切時。彼地獄處常被燒煮。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困苦人所不信。鼻常有血。若嚼楊枝。鼻中齒間常有血出。是彼地獄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叫喚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十一炎。是彼地獄第十八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何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妄語。謂王王等。若可信人能斷事者。若或長者或於兩人。若於兩朋相對諍事而為斷之。或因取物。或因相識。或欲或瞋。隨情偏斷不依道理。作妄語說。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十一炎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十倍更重。朋妄語人更復偏重。何者為重。以惡業故。十一炎處有火聚生。十方為十。內飢渴燒是第十一。內火飢渴炎從口出。彼妄語人舌朋妄語。是惡業故。念念燒舌。燒已復生。受燒舌苦為十六分。十火聚苦不及其一。以惡業故受是舌苦。彼地獄人受如是等十一炎聚極重苦惱。乃至無量百千年歲。常燒常煮。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常患飢渴。一切身分常被熱燒。貧窮短命。所有語言人所不信。性甚愚癡懵鈍醜陋。手足劈裂衣裳破碎。常在道路。若四出巷若三角巷。恒常乞求。若常治生賣微賤物。從生至終受第一苦。於對諍中常墮負朋。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察大喚大地獄處。唯有此處。更無異處。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見彼比丘欲入寂靜。不老不死不盡不滅。涅槃之道。彼地夜叉見彼比丘勤精進已。心大歡喜。轉復上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如是次第至少光天。說如是言。閻浮提中某甲種姓。略而言之。次第乃至得第十地。心不樂住魔之境界。亦不樂與愛心共行。捨離染法。彼少光天聞已歡喜。而作是言。魔分損減正法朋長。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勤斷世間生死繫縛。如是憶念。此諸眾生受大苦惱。為愛所誑。癡結所縛。心使相應。三時中煮。而於生死無心欲斷。此諸眾生豈可無心。若其有心則應有知。若有知者何不離欲。又復。眾生久在天中受勝樂者。猶尚離欲。何況地獄久受大苦而不離欲。彼眾生心如是堅䩕。受如是等無量種種一切苦惱而不疲倦。長夜眠睡而不寤寤。如是心者。有五種過。如是無量謂老病死。怨憎合會恩愛別離。

  又復。更有十種苦惱。十者所謂飢渴過患。愛離過患。彼此國土鬪諍過患。退生過患。他毀過患。求他過患。寒熱過患。兩人相憎共鬪過患。失財過患。所求念中不得過患。如是略說。心有如是十種過患。眾生之心受如是等多種過患。猶不離欲。此諸眾生。無始無終怨心所誑。如是心者。常動不住。無耳無心。如石金剛。多吉祥處能為妨礙。不住正法。不曾喜樂。一切時渴。色聲香觸味等境界。未曾飽足。如毒刀火五境界毒。六入大賊不知不覺。七菩提分亦不安忍。八分聖道又亦不知。九眾生居乃至不知。十善業道。於十一地不能思量。於十二入生住行等。不能諦知。十三地上不能思量。十四心緣常共相隨。於十七垢心不思量。於十八受穿穴流行。於十九行。十五因緣不能安忍。十六惡行和合相應。穿穴而行近二十處。彼二十邊心常亂行。比丘如是觀察心已。於彼眾生起憐愍心。諦觀思量業果報法。

        又。彼比丘如是精勤。復更生心欲斷魔縛。作是思惟。為當更有勝地獄不。彼見聞知。更復有餘勝大地獄。於大叫喚之大地獄十倍勝惡。惡業苦惱勢力極惡。名為焦熱。有十六處。何等十六。一名大燒。二名分荼梨迦。三名龍旋。四名赤銅彌泥魚旋。五名鐵鑊。六名血河漂。七名饒骨髓虫。八名一切人熟。九名無終沒入。十名大鉢頭摩。十一名惡嶮岸。十二名金剛骨。十三名黑鐵繩摽刃解受苦。十四名那迦虫柱惡火受苦。十五名闇火風。十六名金剛嘴蜂。此是焦熱之大地獄十六別處。彼大地獄。壽命長遠無有算數。眾生何業生彼地獄。彼見聞知。若人堅重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言說。復有邪見。樂行多作。惡業普遍而復究竟。樂行多作。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在焦熱大地獄中。殺盜邪行飲酒妄語。業及果報如前所說。

        今說邪見。若人邪見。樂行多作向他人說。所謂世間。無施無會無善無惡及以果報。無此世間無他世間。無父無母。如是斷說。自失業果向他人說。安住他人隨喜他人。自身增長他人邪見。說言無因無業無道。如是之人。雖有形服而是大賊。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焦熱大地獄中。受大苦惱。彼不信人實業果報。彼不信人臨欲死時。未到中有惡相已現。謂彼病時。眼中自見險惡闇處。多有師子虎蛇熊羆。高大如山。既如是見生大怖畏。見彼惡獸疾來向已。速行不住逼近其身。彼重病人。聞彼師子虎等吼聲。生大怖畏。悲苦懊惱。復見異人皺面喎口。復見在上有黑色火。聞野干鳴作種種聲。又復更見閻魔羅人身作種種可畏形狀。生大怖畏。彼邪說人。說惡因人說惡朋人。說惡見人說惡法人。樂說不信業果之人。所作言說。是墮嶮岸惡處。因人自他皆誑。造作最大惡業之人。彼如是業。樂行多作。作而復集。得果時至。見如是等不善影相。生大怖畏。諸根戰動。狀相外彰。失屎失尿。或復呻喚踧聲不出。或復皺面或復張口。或復以手摩挽床敷。或自見身山頭墮地。如是見已。手欲拒拓。瞻病之人見如是已。作如是言。如是病人挽摩虛空。如是病者。或見自身欲有所墮。以手摩觸一切身分。如是邪見惡業行人。於業果報不生信心。如是種種在地獄中受報相生。譬如屎堆。人雖未到已聞其臭。如是如是。未到地獄而見地獄惡處生相。極大恐怖。一切邪見不信之人。如是驚怖。愚癡之人。作集惡業不善業價。買得地獄苦惱財物。彼處受報。如是地獄多有惡風。所謂斜風卑波羅風。彼風嚴利觸其身分。若拍若劈。彼風急惡。彼受身心二種苦惱。此身欲盡將至中有。臨死殘命。而心不能攀緣善法。彼邪見人。於人世間如是空過。不得利益。於中有中。未入地獄地獄相現。自業邪見惡業所致。謂心戰動。有不可愛惡色聲觸。諸味香等一切皆得。聞不可愛可怖可畏地獄罪人啼哭之聲。有惡風觸如極利刀。得極苦味。見惡炎色臭惡臭氣。彼人如是一切境界。生大怖畏心甚驚恐。如是惡人顛倒說法。惡業力故。見地獄色皆悉顛倒。如是顛倒。見地獄處莊嚴殊妙。故於地獄極生愛心。起意悕望。我今云何得生彼處。彼邪見人。於有分中不得受苦。要生地獄。取因緣故。生地獄中。取心即生。更無中間。既彼處生。即於生時。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諸苦。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十倍更重四百四病。如地獄中極惡相似。無異譬喻。諸怖畏中此畏最勝。惡業果報皆悉平等。一種火生。如是惡火以胡麻許。若置山林若國若洲。能速燒盡一閻浮提。何況地獄受罪人身。如是惡火燒罪人身。如生酥塊。洋已復生。在大闇處。無有晝夜差別之相。如是無量百千年歲。苦惱海中。一切闇中邪見。最闇作集而說得如是果。於無數年時節長遠。常被燒煮。所受苦惱不可譬喻。於一切時。如是受苦。乃至惡業破壞無氣。腐爛盡滅彼地獄中。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五百世生餓鬼中。名黃餓鬼。彼人彼處既得脫已。於五百世生多苦惱畜生之中。彼處脫已。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得生人中。在於邊處夷人中生。常病常貧目盲少命。所有語言人所不信。是彼邪見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觀焦熱之大地獄有何異處。彼見聞知。有別異處名大燒處。是彼地獄最初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見樂行多作。得惡業果。云何邪見。所謂有人作如是見。殺生因緣得生天中。如是惡業得惡果報。何以故。以死苦者苦中最重。諸道中樂天樂為最。殺生之業非彼樂因。殺生與苦故非樂因。如是既作惡因業果。為他人說。如是邪見。得惡業果而不懺悔。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大燒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十倍更重。復有勝者。以惡業故。自身生火。其火極熱餘地獄火。於此地獄極熱大火。十六分中唯是一分。此地獄人。見餘地獄所有諸火。猶如霜雪。此地獄人內外炎燃。而復更有第三熾火。謂心悔熱。如是異生而復更燒。彼地獄人。自知邪見。如是苦果苦報苦味。以邪見故。如是火燒。無一念間暫時得樂。如是焦熱大地獄處名大燒處。彼惡邪見惡業行人。長遠時煮。云何長時無人知數。彼地獄人。於一切時燒煮散壞。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三百世生餓鬼中。於二百世生畜生中。彼人彼處既得脫已。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則於父母不生敬重。無慚無愧無羞無恥。食人糞屎。於諸國土處處遊行。離聞正法。為一切人之所嫌賤。與狗同食與狗同行。手足麁捩常依他食。盡其身命空無福德。捨此身已。次第還入不可愛道。如前邪見不愛中下。彼比丘既觀察已。隨善正見。正意諦觀。行於正道。得涅槃行。相應觀察。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分荼離迦。是彼地獄第二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見。如是一種樂行多作。所謂有人自餓而死。望得生天。彼人如是復教他人。若隨喜他。令住邪見惡因所縛。心惡思惟造作惡論。復教他人令住惡論。彼人如是自餓而死。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分荼梨迦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兩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人。一切身分炎鬘無間。如是罪人一切身分。無芥子許中間無火無炎燃處。彼人惡業相似因果。火熱甚熾不可譬喻。無有相似如彼邪見。一切業中最第一惡。如彼相似。其火熱極。一切火中此火最熱。一切惡業相似得果。是故彼火不可譬喻。無有相似彼業力故。於一切時常燒不停。如是燒已。復見開敷分荼梨迦。無量鳥眾喜樂池流。清水具足。異地獄人如是說言。汝疾走來汝疾走來。我此間有分荼梨迦。池林清軟有水可飲。林有潤影近在不遠。彼地獄人喚邪見人而安慰之。相隨走趣分荼梨迦池林水所。既如是走。火炭滿道。道上有坑滿中熾火。罪人入已。一切身分皆悉燒盡。燒已復生。生已復燒。渴欲飲水走猶不息。既如是走。鞞多羅杖生在道上杖有火炎。拘捩罪人。一切身分皆悉作瘡。骨髓散盡。盡已復生。以熱渴故。猶故走趣分荼梨迦池水樹林。以惡業故。有食肉虫遍其身體。啄其兩眼而噉食之。啄已復生生已復啄。彼人無眼而復熱渴。如是走趣分荼梨迦池水樹林。復有異虫生在其身。彼盲眼人。一切身分為虫所食。唱聲大喚。又復眼生。虫復啄食。如是無量百千年歲。食已復生生已復食。若復走趣分荼梨迦池水樹林。既到彼已。悕望涼冷便前進入。既入彼處分荼梨迦。炎燃高火五百由旬。彼地獄人惡業所誑。各各別上分荼梨迦。既上樹已。多有炎鬘普遍身分。如是上已。受第一惡極重苦惱。飢渴所逼。如是彼處所有熾火。其色猶如分荼離迦。彼火燒炙死而復活。一切身分皆悉遍燒。如甄叔迦樹色相似。於一切時受大苦惱。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四百世生餓鬼中。受飢渴苦。既得脫已。於三百世生畜生中。既得脫已。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彼人則生畏刀鐵處儉處賊處多惡人處。國土中生。又彼生處常貧常病。僕使下賤諸根不具。是彼邪見惡行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為龍旋。是彼地獄第三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見樂行多作。所謂有人形相不正。或有常[足+存]不曾正坐。若常合掌。常手支頰。常舐手食。有如是等諸外道輩。彼有說言。斷欲瞋癡得涅槃者。是則不然。寂靜根者是亦不得。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龍旋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彼處多饒炎頭惡龍。瞋怒毒盛。在彼地獄。彼龍身量若一居賒。有一由旬。惡毒熾盛普身遍體。有見毒者有觸毒者。有牙毒者滿彼地獄。彼地獄人生龍群中。眾龍迴轉拶磨罪人。碎如麨摶。復有生在龍口中者。彼牙毒炎。連急速嚼。有無量到。若百千到。死已復生。生已復嚼嚼已復死。死已復生。彼諸罪人三種火燒。一是毒火。二地獄火。三飢渴火。彼諸罪人生三火中。受堅䩕苦。自業相似。復有第四病火煮之。病重苦惱不可具說。如是罪人。惡業行者。常一切時在火中生。燒煮拶磨乾燥碎散。乃至惡業破壞無氣。腐爛盡滅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百五十世生在針咽餓鬼之中。於二百世生畜生中。飢渴燒身離水無水。謂師子虎熊羆等身。在於曠野十二由旬無水之處。若得脫已。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則為野人。眼不見食。何況食之。唯食藥草及諸果等。以自存活。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更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為赤銅彌泥旋處。是彼地獄第四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樂行多作。所謂計言一切世間命無命物。一切皆是魔醯首羅之所化作。非是業果。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於赤銅彌泥旋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彼地獄處。赤炎銅汁滿中如海。其中多有鐵彌那魚。惡業所作。復有樹葉利如剃刀。生在赤銅彌泥旋處。諸地獄人在彼處生。生已復死死已復生。一切身分皆悉散壞。爛熟浮出在銅汁上。出已復沒。受大苦惱。迭相走奔。更互唱聲。彼邪見人。邪見說者唱喚既走。惡業所作。惡彌那魚張口疾走向地獄人。彼魚既到。即以涎羂攝縛罪人。令入口中。以牙機關嚼之令碎。彼罪人身。半在魚口半在口外。熱炎赤銅沸汁煮之。受是二種堅急苦惱。彼人如是半在魚口。常被咀嚼。半在熱炎。赤銅汁煮經無數時。既得脫已。更復入餘異赤銅汁。既入彼處多有惡虫。虫金剛嘴。牙復甚利無量熾毒。如是惡虫在彼闇處赤銅汁中。取彼罪人嚼之令破。碎末如沙。然後食之。彼地獄人既受苦惱。若欲唱喚而張口者。彼赤銅汁滿其口中。不能出聲。彼赤銅汁遍滿九竅。滿已極煮。一切身分皆悉消洋。又復。彼處時節長久。煮之下沈沈已浮出。既浮出已惡業所作。多有風刀而甚毒利。碎割其身。彼不實語不信業果邪見之人。常一切時燒煮散壞。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三百世生餓鬼中。彼鬼名為悕望悕望。若得脫已。於三百世生畜生中。作象作熊作蟻子等。常患飢渴。寒熱所逼。風吹日炙忍耐叵堪。彼畜生中。既得脫已。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得生人中。在多怖畏嶮惡之處。常斫木處。常取魚處。常生怖畏。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更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鐵鑊處。是彼地獄第五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飲酒妄語。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見樂行多作。所謂外道邪見齋中殺於丈夫。而作是言。我今作會而殺丈夫。彼得生天我亦生天。彼若生天與我為證。或有取龜殺證因緣。後世生天。或復教他一生如是。種姓如是。妨礙正道。安住邪道。如是惡業邪見之人。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鐵鑊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十倍更重。復有勝者。有六鐵鑊十由旬量。六者所謂平等受苦。無力無救火常熱沸。鋸葉水生極利刀鬘。極熱沸水多饒惡蛇。平等受苦無力鑊者。罪人入中詳聚一處。作一身聚猶如麨摶。被煮無力而復更煮。轉復無力。如是惡處。身不能救心不能救。如是無法。惡道之人無法可救。離能救人。以無救故。長久時煮。火常熱沸。熱鐵鑊者。罪人入中熱沸赤銅。煮之身散。灰亦叵得。盡已復生。生而常煮。鋸葉水生熱鐵鑊者。罪人入中。赤銅色水鋸割其身。彼處火炎。頭在下入既入彼處。或沈或浮。常為鋸割。熱沸銅汁割其身體。脈脈分散。如是劈裂。又復沈沒。沒已更浮。浮已復沈。如是鋸水常割常裂。皆悉熟爛。猶如熟豆。身體分裂。或浮或沈。於長久時常煮割劈。極利刀鬘熱鐵鑊者。罪人入中。所受苦惱。有利刀鬘在彼鑊中。利如剃刀劈其身分。若置罪人。極熱沸水多饒惡蛇。此二鑊者。罪人入中所受苦惱。有熱沸水極沸勇沫。高半由旬。沫中有蛇牙甚嚴利。若觸若見。皆有熾火燒地獄人。觸如刀割肉盡骨在。煮之則熟。身皆爛盡。沸沫煮之。身分皆洋。若在水中。苦毒煎煮。受第一苦。堅䩕重苦。彼地獄人。閻魔羅人。若來到者。起如是意。作何方便。閉塞鑊門。令彼罪人。不能走出。閻魔羅人。起如是意。當以金剛堅塞其口。合之在地。則不能走。種種苦惱。在中具受。閻魔羅人。既發此意。一切鐵鑊。合口在下。復炎鬘火。兩倍熾炎。彼地獄人。受如是苦。閻魔羅人。極有瞋意。復更思惟。云何方便。更與異苦。既思惟已。復取鐵薪。兩重炎燃。若地獄人。意欲向上。熱沸銅汁。迭互相著。有身散者。有蛇嚴毒。火燒其身。已爛熟者。常一切時受種種苦。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熱鐵鑊中。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三百世。生食臭氣。餓鬼之中。彼處脫已。於三百世。生畜生中。彼處脫已。若生人中。同業之處。作癡論師。說惡因論。心意顛倒。或望富樂。一月不食。有望生天。一日不食。愛使所縛。彼人如是。為苦所縛。如是如是。復更受苦。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血河漂。是彼地獄第六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所謂邪見惡業眾生生於彼處。彼見有人違犯禁戒。多犯戒已。如是思惟。我若苦行罪則消滅。有多福德。彼人既作如是思惟。入樹林中。懸脚著樹頭面在下。以刀破鼻。或自破額。作瘡血出。以火燒血。望得生天。是惡道行。譬如有人沙中求油。油不可得。彼人血盡而致命終。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血河漂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五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處。閻魔羅人手執熱炎。枷刀䂎石散之為末。流血成河。此河急漂。餘地獄人多饒髮骨在彼河中。復有第二赤銅河流。其河名曰惡水可畏。彼河有虫名為丸虫。其觸如火。彼地獄處。觸彼罪人燒而食之。如是地獄血河所漂。年歲無數時節久遠。受大苦惱。彼血河漂地獄之處。常一切時受惡苦惱。如是乃至彼邪見人。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五百世食煙活命。餓鬼中生。既得脫已。於四百世。生畜生中而作海鳥。或在海畔河口處生。彼鳥赤頭。是彼前業餘殘果報。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多病。是本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饒骨髓虫。是彼地獄第七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多作惡不善業。身不善業。口不善業。意不善業。復離正聞如是癡人。望生梵世。惡行離戒。本性無戒。此諂曲人。與他苦惱。遠離正戒。以乾牛屎而自燒身。彼人現世燒身受苦。如是人中人火所燒。身壞命終墮於惡處。饒骨髓虫地獄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鐵椎打頭乃至脚足。唱聲大喚。一切身分如蜜蠟摶。不可分別。而復不死。是彼邪見惡業力故。彼地獄處。曠三由旬高五由旬。地獄人身。廣長亦爾。遍滿其中以為肉山。彼地獄處。饒濕生虫皆是眾生。如是虫者何業所致。若何丈夫。若何婦女。自身他身有虫虱等。本殺彼虫或殺蟻子。或黑虫等或殺蜱等。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彼處作虫。名機關虫。如是罪虫生在彼山。自業所作自業果生。以惡業故。饒骨髓虫地獄之處。更復有餘。閻魔羅人以火燒之。彼邪見者本人中時。以乾牛糞燒身業故。與機關虫一處合燒。受大苦惱。彼山既燒。火炎上出高十由旬。彼地獄人。自罪業故大火燒身。共機關虫一處被燒。彼虫身小受苦亦少。彼地獄人。身塊甚大受苦亦多。彼火炎鬘迭互相燒。時節長遠年歲無數。不可窮盡。乃至彼人邪見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五百世生在針咽山傍止住餓鬼之中。彼處脫已。於五百世生畜生中。受海魚身。在於大海大波浪處。極冷水中。灰水之中。既得脫已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常在林行。在林中住或荒榛處。資生活命。貧窮困苦。如是之人。彼荒榛中。野火所燒。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一切人熟。是彼地獄第八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見。所謂有人愚癡邪見聽聞邪法。如是癡人身業顛倒。口業顛倒。意業顛倒。如是三業常顛倒。行彼邪見人。修邪見行。若於樹林若山若榛。若兩村間若洲潬上。如是等處放火燒之。彼邪見人。有如是心。若火飽滿天則歡喜。天若歡喜我則生天。如是癡人。聞惡法故。惡法所誑作如是計。餧火令飽。當得生天。如是放火。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一切人熟地獄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五倍更重。復有勝者。既生彼處。見本人中男女妻妾所愛知識。若父若母。一切所愛親友之人皆被燒煮。彼地獄處。男女妻妾所愛善友。父母知識。皆是人中業化所作。見在地獄而被燒煮。彼人見已。心大憂悲。極受大苦。見彼一切所敬愛者被燒被煮。彼地獄處愛火自燒。憂悲苦重。十六分中彼地獄火不及一分。地獄人中一切苦惱。愛火苦勝。彼愛火者火中之火。彼愛羂者羂中之羂。彼愛縛者縛中之縛。擊縛一切愚癡凡夫。彼人邪見不善業故。於地獄中見所愛敬親善等人被燒被煮。彼地獄人愛火自燒。彼地獄火於愛心火。猶如霜雪。聞妻子眾父母等眾悲號大喚。作如是言。汝來救我。可來救我。彼地獄人為地獄火之所燒煮。不得自在。云何能救彼地獄處。常一切時受如是等身心火燒。時節長遠年歲無數。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三百世生餓鬼中。唯食解等所棄飲食。彼處脫已。於五百世生畜生中。常作水虫。多饒兒子。如是兒子。為漁獵人常所殺害。既脫彼處。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短命諸根不具。無妻無子。常作賤人天祀奴等。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十一

        〈地獄品之七〉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無終沒入。是彼地獄第九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盜殺邪行飲酒妄語。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見身口意業。業業普遍。作業究竟樂行多作。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彼地獄。無終沒入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足五倍更重。邪見所作。以不正聞他人所教。有如是心。若以虫蟻蛇蟒鹿馬而著火中。火既歡喜我得大福。生勝世間。火所燒者魔醯首羅世界中生。若人以火燒眾生者。則得無量勝大福德。如是愚癡邪法所誑邪見之人。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無終沒入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彼有鐵山火焰甚熾。廣五由旬。其山普遍地獄火燃。閻魔羅人驅地獄人令上彼山。燒脚腰髖背臂頭項手足耳眼乃至頭腦。燒已復生。生已復燒。時節長遠無有年數。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彼邪見人既脫彼處。於五百世生於食屎餓鬼之中。一切身分皆悉焰燃。於夜中行。眾人所見彼惡業人。如是鬼中既得脫已。生在畜生作螢火虫。身有火焰。於夜中行一切人見。白日風吹。日光所炙身則內燒。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大鉢頭摩。是彼地獄第十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飲酒妄語樂行多作。以要言之。身口意業普遍究竟。作而復集。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大鉢頭摩別異處生。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見。彼邪見人有如是心。於大齋中。若殺丈夫得稱意處。造作如是邪見惡業。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大鉢頭摩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彼地獄處。如鉢頭摩在彼鬚中。金剛棘鬚五百由旬。地獄罪人。鉢頭摩金剛棘中。彼金剛棘。破壞彼人一切身分。無針頭許不被刺處。無地獄火不遍燒處。身瘡焰燃。如是久時常燒常煮。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二百世生於食屎餓鬼之中。彼處脫已。於五百世生畜生中。作孔雀等。常食惡毒。既得脫已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常困貧窮繫屬他人。若作伎兒。以戲為業而自活命。若如是戲而活命者。世間下賤乃至命盡。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惡嶮岸。是彼地獄第十一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飲酒妄語。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見樂行多作。所謂有人作如是見。入水死者一切罪滅。死已生於八臂世界彼處不退。如是癡人。望生彼處復教他人。亦隨喜他入水而死。彼人如是入水死已。墮於惡處。在彼地獄惡嶮岸處受大苦惱。破壞身業口業意業。於彼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彼地獄處。極利刃石遍滿其中。多有惡山。處處遍滿巖崖嶮峻。高千由旬。鳥飛不得到。何況罪人而能往到。焰火普遍一切熾燃。彼地獄處一地獄人。為餘一切地獄罪人說如是言。君等可來。過此山已更無地獄。若過此山我等得樂。諸地獄人以惡業故。聞見彼人作如是說。如是說已。諸地獄人走赴彼山。以惡業故。到彼巖崖嶮岸之處。彼處普燒火焰熾燃。既走往至。不能得上。有墮墜者。有在火中極被燒者。有怖畏故。手抱焰石而被燒者。有驚畏故。望救望歸走迴還者。彼地獄處閻魔羅人手捉鐵椎。極打連打彼地獄人。身業口業意業邪故。長久遠時如是燒煮。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三百世生於食血餓鬼之中。同業處生彼處脫已。於三百世生於有毒畜生之中。是彼惡業餘殘果報。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多病。惡國土生諸根不具。常有怖畏惡國土中。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金剛骨。是彼地獄第十二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飲酒妄語。樂行多作。如前所說。復有邪見樂行多作。所謂有人作如是心。一切世間命無命物。自然而生。自然而滅如棘刺針。孔雀毛色。如鹿愛焰乾闥婆城。無因緣有。無因緣滅。一切諸法皆亦如是。無因緣生無因緣滅。自然如是。復教他人安住他人。令如是信破壞身業口業意業。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金剛骨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閻魔羅人取地獄人。以嚴利刀削其身肉。皆悉令盡。唯有骨在。見本怨家。執諸骨人以此打彼。以彼打此。以惡業故。骨為金剛。有頭破者身中破者。或有罪人。一切身分皆悉破者。有作孔者有骨乾者。或有罪人失身分者。復有以骨更互打者。有以焰石而打之者。彼地獄人惡業因緣。無數年歲彼地獄中。見本怨家如是執持更互而打。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五百世生自食腦餓鬼之中。彼處脫已。於五百世生畜生中。而作蠍虎或作瞿陀。彼處脫已。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生於邊地樹林國土。陀羅毘羅安陀羅等惡國土中。貧窮多病。繫屬於他。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黑鐵繩刀解受苦。是彼地獄第十三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飲酒妄語。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見。所謂有人作如是見。一切罪福在因緣中。所因之處皆得罪福。喜為他說。樂行多作。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名黑鐵繩刀解受苦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五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處。閻魔羅人以黑鐵繩鎖其身體。以惡業故。如是鎖已。以利鐵刃火焰熾燃。從足至頭而解劈之。彼地獄人既被鎖劈。悲號大叫唱喚啼哭。而復更以鐵繩鎖之。焰燃利鐵極細分解。如芥子許亦不可得。而更和合。還復更生。和合生已而復更割。割已復割。彼人如是彼地獄處。於長久時受大苦惱。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五百世生餓鬼中。食人所棄蘯器惡水。彼處脫已。於一百世生畜生中。作蛭作蝎。若蜣蜋等種種諸虫。是彼惡業餘殘果報。若生人中同業之處。所生常為飢渴所逼。若有異人違犯王法。橫誣抂押令其入罪。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那迦虫柱惡火受苦。是彼地獄第十四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飲酒妄語。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見樂行多作。所謂有人如是邪見。言無此世亦無彼世。殺盜邪行飲酒妄語業及果報。如前所說。此世間常。一切法常常不破壞。彼人如是顛倒邪見邪見之人。復教他人令住邪見。數數為說大眾中說。惡因譬喻為他人說。令彼前人取惡邪見。於大眾中。於相似法非法說法。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那迦虫柱惡火苦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所謂彼處。有鐵柱生釘其頭上。從下而出。如是出已。半下入地半在頭上。如是穿已。有那迦虫。在彼罪人皮肉脂中一切處生。飲食罪人。一切身分。先啄其脈飲血令盡。次食其肉次破其骨。次飲其髓次斷其筋。次斷其脈次燒其竅。次拔其毛抖擻其皮。次入身內。在叢筋中次破其心。既破心已而飲其汁。次破其肺。次入背中而飲其汁。次散其脈。次以焰鉗破其頷下而拔其舌。拔已與狗。以其舌根本說惡語。說顛倒因。非法譬喻和合說故。彼地獄人如是舌罪。故受如是一切苦網。彼邪見人曲見教他。以大惡心教化餘人令住邪見。身業口業意業破壞。於長久時在地獄中常被燒燃。無有年數不可窮盡。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三百世生食死屍餓鬼之中。既得脫已。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他犯王法橫得其殃。以惡業故。貧窮多病。繫屬他人不得自在。噉食人肉而復名人。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闇火風。是彼地獄第十五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飲酒妄語。樂行多作。業業普遍作業究竟。以是惡業。墮彼地獄闇火風處。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見樂行多作。所謂有人作如是見。一切諸法有常無常。無常者身。常者四大。彼邪見人如是二見。惡因惡喻為他人說。令住邪見。復生隨喜。於大眾中。於非法中相似法說。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闇火風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五倍更重。復有勝者。彼既得脫。閻魔羅人所作苦惱難脫脫已。惡業所作。後復更入闇火急風受苦之處。惡風所吹。彼地獄人在虛空中。無所依處。如輪疾轉。身不可見。彼人如是如輪轉已。異刀風生碎割其身。令如沙摶。分散十方。又復更生。生已復散。散已復生。恒常如是無有年數。受如是等堅急苦惱。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五百世生於食吐餓鬼之中。彼處脫已。復生飢渴畜生之中。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金剛嘴蜂。是彼地獄第十六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飲酒妄語。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見。所謂有人作如是見。世間有始因緣而生。有常無常。一切皆是因緣所作。彼不實語。邪因譬喻。於非法中相似法說。令他餘人安住邪法。退失正法。障礙正法而作邪見。彼不正說常法非因常法不動。常法不異常不能作。猶如虛空。彼邪見人不實分別。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金剛嘴蜂鎧鉀處。受大苦惱。彼邪見人身業口業意業破壞。下賤之人眾生中劣。障礙正法住不善法。以愚癡故作惡道行。自謂有智恃智我慢。自意分別。不實語說。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五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處閻魔羅人以極細鉗稍拔其肉。如毛根許。拔已復拔。如是連拔。置其口中驅令自食。彼處多有金剛嘴蜂。觸罪人身。有熱血出味醎如鹽。閻魔羅人取彼醎血置罪人口。驅令食之。彼既食已。十倍飢渴燒其身心。惡業所誑。復自食肉。食已更生。惡業因緣。作集惡業之所誑惑。受大苦惱無有年數。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四百世生餓鬼中。食不淨食。彼處脫已。於五百世生畜生中。而作曲蟮蜣蜋等虫。飢渴燒身。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焦熱之大地獄。如是觀已。彼更不見第十七處。如是焦熱之大地獄。如是等處如是盡邊。彼邪見人如是業作惡業住處。彼比丘如是觀察六大地獄。如實而知。彼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如是見已心生歡喜。作如是言。此比丘第一精進。得十一地。彼人則能斷生死道。彼地夜叉知已歡喜。轉復上聞虛空夜叉。如前所說。次第乃至聞不少天。作如是言。某國某村某善男子。如前所說。得十一地。不共魔王同一處住。心不樂與煩惱共戲。離生死欲非境界處。一切世界無邊苦中。不肯住止。

  又。彼比丘觀活。黑繩。合。喚。大喚。及焦熱等并別處已。復更觀察。為當更有餘地獄不。彼見聞知。有大地獄名大焦熱。眾生何業生彼地獄。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樂行多作墮彼地獄。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於持戒不犯禁戒。具足不缺淨行童女。善比丘尼未曾行欲。未曾犯戒。如來法中如法行者。令其退壞。如是之人不信佛法。如是心言。佛者則非一切智人。佛既非是一切智者。何況弟子比丘尼僧。有清淨行。如是一切皆是妄語。虛誑不實。如是佛法乃是惡處。非布施此能生福德。非布施此能得涅槃。此凡人僧如是和合。比丘女尼毀破禁戒。則不得罪。彼人如是惡思惟已。壞彼童女比丘尼戒。令退僧行。令其犯戒。彼人身業口業意業。惡不善行。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大焦熱大地獄中受大苦惱。一由旬身。身極柔軟軟於生酥。如是眼軟更軟於身。如是五根皆悉坏軟。聲觸色香猶尚能殺。何況餘苦。如彼作惡。惡業重故。如是身心皆悉坏軟。彼惡業人惡業力故受極苦惱。彼惡業人臨欲死時。現受業報有大苦惱。如前所說活地獄中所有苦惱。皆悉具受。如此罪人臨欲死時。於先三日。如是受苦乃至命盡。失音不語。想大怖畏。行劣識驚。如是次第四大色怒。極受苦惱。地界堅䩕身體強怒。一切身分筋脈骨髓。處處閉塞皆悉破壞。生大苦惱。如新生酥摶押磨打。地界如是。

        又復水界。一切身分筋脈繫縛。本自堅燥能令爛緩。殺虫氣臭。一切漏門皆悉閉塞。咽不通利。舌縮入喉。諸竅受苦。遍體污出。又復火界。一切身體所有筋脈。皆悉燒煮受大苦惱。身體皮膚如赤銅色。內外皆熱。口乾大渴燒心熾熱。又復風界。輕相更增。以身乾故。如昇虛空。復下墮地。一切身分一切皆乾。一切身分一切脈中。風行不住。有風名為必波羅針。如焰針刺。乃至遍身如毛根等。乃至精髓皆悉乾燒。卑波羅風能割皮肉。脂骨精髓如斤斧斫。吹一切根一切身分。皆悉閉塞。大小便利擁隔不通。息不調利。咽喉不正。眼目損減。耳中則聞不可愛聲。鼻不聞香舌不知味。鼻柱傾倒。人根縮入。糞門苦痛如火所觸。受大苦惱。皮膚腫起毛髮不牢。此等唯說惡業行人。臨欲死時。彼人如是。三夜三日四大怒盛。苦惱所逼。若命盡時他世相現。所謂自見一切屋舍如黑帳幕。見有黑焰。如夢見色。如是惡相。不曾暫住。復見惡色師子虎等不可愛色。一切極惡皆悉具見。聞惡虎聲。生大恐怖鐵磨身皮。殘有欲盡。彼風上行。始起足甲。離足甲已次行足趺。離足趺已次行其踹。如是離踹次行其膝。如是離膝次行其髀。如是離髀次行其髖。如是離臗次行其肚。如是離肚次行其心。如是離心。咽喉不利口乾唾盡。一眼則陷。見虛空中。閻魔羅人手執鐵棒。既如是見。以手摩托。知識諸親見如是已。皆言此人手摩虛空。氣息閉塞。遍吹身分。於是氣斷。如彼燈炷燒已而滅。捨此世間生在中有。如因相似。相似得果。彼惡業人。於中有中受中有苦。彼見自身。如長命時人壽八萬四千年歲。年始八歲小兒之身。自見自身。餘一切人皆所不見。四大微細不見不對。鑽須彌山能穿能過而不妨礙。自身不障。須彌不障。何況餘山。彼中有中。如是自見黑闇鐵城。自身入中。以惡業故。見自己身一切諸毛皆悉焰燃。又復自見閻魔羅人。以黑鐵繩反縛其手。復縛其足。彼黑鐵繩毒堅觸惡。其色可畏。次纏身中。遍體普急。不容毛頭。惡業行人如是自見。既為鐵繩堅急縛已。有不可愛色聲香味觸等境界。謂惡業故。眼見惡色甚可怖畏。閻魔羅人眼則焰燃多種惡色努臂極瞋。心不憙見。又復耳聞不可愛語。心不樂聞。所謂說言。此人乃是惡業行者。身業口業意業不善。造作惡行。人中善處寶洲之地。自誑其身。不正思惟十善業道。作不善行。常虛妄行不得善寶。一切欲行如刀火毒。墮在嶮岸。此人如是為欲所誑。他妻所誑。如是惡行。此人如是不善觀察。造作三種不善惡業。如是癡人。自行惡業。我於今者。置大焦熱大地獄中。與種種苦。無量百千種種苦惱。皆悉具與。令使後時更不復作惡行惡業。閻魔羅人為呵中有離妻子人大憂愁者而說偈言。


        女色為知識  不利益如怨  破壞人世界  到闇地獄處 

        一切怨惡中  更無如業怨  三惡業縛束  我今送地獄 

        獨造作惡業  獨受惡果報  獨自到惡處  世間無同伴 

        若人多作惡  因緣於他人  自作還自受  彼人不能救 

        汝何故愚癡  為妻子所誑  於比丘尼等  癡誑故造惡 

        此世未來世  怨常隨後行  怨中第一怨  一切惡處示 

        自所作惡業  如毒如刀火  汝自作惡業  汝如是自食 

        非此人作業  餘人受果報  非初非中後  非此世他世 

        若人散亂意  心不正觀察  貪受樂味故  造作不善業 

        愚癡亂心人  增長不善法  不知正觀察  造作諸惡業 

        心能誑眾生  心能令人貪  令人向地獄  闇中闇處去 

        闇覆生死中  難得佛正法  若人不愛法  從苦到苦處 

        若人寂靜心  境界不破壞  彼人到善處  汝今者至此

 

  如是造作惡業行人。自身口意造不善業。閻魔羅人既呵責已。送大焦熱大地獄去。鼻嗅不淨臭爛惡屎。舌甞堅熱不淨惡味。得不可愛香味之色。身則當觸最重惡觸。有惡風來如刀如火。此五境界極惡可畏。心怖畏故。則生恐怯。於先已見大地獄相。閻魔羅人堅繫其咽。業風所吹。將向地獄不得自在。閻魔羅人面有惡狀。手足極熱。捩身努肚。罪人見之極大恾怖。閻魔羅人聲如雷吼。罪人聞之恐怖更增。閻魔羅人手執利刀。腹肚甚大如黑雲色。眼焰如燈狗牙鋒利。臂手皆長搖動作勢。肩闊長爪。鋒利焰燃。臂麁脈脹。一切身分皆悉麁起。如是種種可畏形狀。執惡業人如是將去。過六十八百千由旬地海洲城。在海外邊。復行三十六億由旬。漸漸向下十億由旬。業風所吹。如是遠去。彼如是處業風力吹。非心思量。不可譬喻。彼處境界日月風力所不能到。唯業風力。一切風中業風第一。更無過者。如是業風。將惡業人去到彼處。既到彼已。閻魔羅王呵責如前。閻魔羅王既呵責已。惡業羂縛出向地獄。以惡業故。彼處見有閻魔羅人。謂是眾生。將惡業人向大焦熱大地獄去。如是罪人。闇中遠見彼大焦熱大地獄中。普火焰燃。彼地獄量五千由旬。不增不減。去彼地獄三千由旬。聞地獄人啼哭之聲。悲愁恐魄。極大憂惱。已受無量種種苦惱。堅惡叵耐。如是無量百千萬億無數年歲。聞大焦熱大地獄中。地獄罪人啼哭之聲。既聞啼哭。十倍恐魄心驚怖畏。閻魔羅人如是將送向大焦熱大地獄去。閻魔羅人呵責之故而說偈言。


        汝聞地獄聲  已如是怖畏  何況地獄燒  如燒乾薪草 

        火燒非是燒  惡業乃是燒  火燒則可滅  業燒不可滅 

        火不地獄燒  火不隨逐行  汝作惡業火  須臾當燒汝 

        若作惡業火  彼在燒獄燒  若捨惡業火  則不畏地獄 

        若人自愛身  復畏於地獄  彼人則捨惡  不受大苦惱 

        捨離惡業人  心常善觀察  身口意皆善  去涅槃不遠 

        若人常惡心  癡心常自在  故得惡地獄  何須眼出淚 

        造苦得苦報  苦滅得樂報  初中後惡業  眾生不受樂 

        汝人中造惡  惡業已多作  如是惡業果  今者將欲受 

        若人作惡業  則向惡處去  若人作善業  則去向善處 

        非是作惡業  而得於樂果  樂果非惡得  以不顛倒受 

        無始世界來  作善得樂果  若作惡業者  如是得苦果 

        因緣則相似  顛倒不相應  已作因於前  如是得果報 


  如是罪人惡業所作。閻魔羅人於中有中。苦呵責已。將向地獄。彼惡業人既聞呵責怖異毛竪。何況眼見。彼中有人既見地獄焰火熾燃。色等諸陰。極受寒苦。戰動難忍。於彼地獄熱焰熾火。心生貪著。起心即取。取因緣有。一切有分。法皆如是。有因緣生。彼惡業人不善業因。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復有邪行。於彼淨行無欲染心淨戒相應善比丘尼。強逼行欲。彼不善業作而復集。勢力堅䩕。所得果報。有大火聚。其聚舉高五百由旬。其量寬廣二百由旬。焰燃熾盛。彼人所作惡業勢力。急擲其身墮彼火聚。如大山崖推在嶮岸。無有坎蹬挽摸之處。如是罪人直入大火彼地獄中。如是勢推惡業行人入大地獄。熾燃火中。以惡業故。有熱鐵鉤先鉤其足。令頭在下而入火中。彼惡業人。既如是入地獄熾火。先燒其眼。既燒眼已次燒頭皮。燒頭皮已次燒頭骨。燒頭骨已次燒頰骨。燒頰骨已次燒其齒。既燒齒已次燒牙床。燒牙床已次燒項骨。燒項骨已次燒背骨。燒背骨已次燒胸骨。燒胸骨已次燒咽筒。燒咽筒已次燒其心。既燒心已次燒其肚。既燒肚已次燒大腸。燒大腸已次燒小腸。燒小膓已次燒其髖。既燒髖已次燒其根。既燒根已次燒髀骨。燒髀骨已次燒其踹。既燒踹已次燒脚腕。燒脚腕已次燒足指。如是如是。彼惡業人以惡業故。最初先入大火盆中。如是極燒。一切身分。燒已復生受苦不斷。如彼人中上上作業。如是如是上上受苦。彼地獄人如是具受焰鬘火盆。如是極燒。然後墮在金剛火地。以怖畏故。伸手努臂。既倒地已即復建上。如毬著地。即上不停。如是速建。連上連下。伸手努臂。吼喚號哭墮地復上。如是唱喚。大火焰鬘普覆身體。建在空中。常亦被燒。如前所燒。入火焰中。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彼大地獄大火盆中。燒已復燒。連燒不止。一切身分燒已復生。乃至時盡。若出火盆。以惡業故。而復更見閻魔羅人。非是眾生。罪人見之謂是眾生。手中執持焰燃鐵鉗。彼鉗極熱。於彼火聚二倍更熱。以何因緣。彼鉗極熱。以殺生故。火盆所燒。殺生偷盜二惡業故。彼鉗極熱二倍更熱。以此因緣。彼焰鐵鉗二倍更熱。閻魔羅人非是眾生。以如是鉗鉗取罪人置熱鐵地。焰鐵鉤上。提令使坐。焰燃鐵鉤從糞門入。背上而出或卵上出。廣說如前。彼既坐已。三倍受苦。熱焰利鐵割其人根。并卵俱割。何因何緣三倍受苦。所謂殺生偷盜邪行。以此因緣。三倍受苦。譬如鐵師。若其弟子鐵作之處以韛吹之。風滿皮韛。如是風吹彼火焰燃。如是如是。作惡業人。以作惡業究竟滿故。名惡業人。作惡業人。惡業弟子。業業普遍。故名為風。所謂業風。共婦女婬。名為鍛作爐中熱沸。謂地獄人。唱聲叫喚。如是多吹。如是多然。多不善業。如是多燒不善業人。受極苦惱。以此因緣。彼地獄中三倍受苦。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彼果應知。閻魔羅人問彼地獄極大怖畏皺面唱喚不善業人。大火煮人作如是言。汝何所患。汝何所苦。彼受苦人。即復報答閻魔羅人作如是言。我今如是極受大苦。如是大苦猶尚可忍。渴苦叵耐。閻魔羅人如是聞已。復有惡河名可畏波。彼河唯有極熱勇沸銅汁鑞汁和合滿中。又復多有焰燃鐵塊。彼河岸嶮。若見彼河極大怖畏。若聞其聲極生恐怕。閻魔羅人以熱鐵鉢。盛取熱銅熱白鑞汁。持向罪人而語之言。汝可飲之。彼人渴故。兩手執取謂之是水。取已而飲。彼地獄人以惡業故。先燒其脣。既燒脣已次燒其舌。乃至咽筒。皆悉被燒。次第乃至燒身遍已。從下而出。如是罪人。四倍焰然四倍受苦。何業果報。所謂殺生偷盜邪行及以飲酒。戒人自飲。復與戒人出家比丘。此業果報。於地獄中熱渴須水。而飲熱沸赤焰銅汁。如是比丘持戒之人。於眾僧中不知是酒。謂是淨飲。而實是酒。酒者是毒。手既執已。不能棄捨。畏眾僧故而自飲之。此業果報。於地獄中赤焰銅汁不能捨棄。渴急而飲此是酒果。所謂沙門在檀越家。惜檀越意。不能棄却而便飲之。此業果報。閻魔羅人又復更問地獄人曰。汝何所患。彼地獄人即復答言。我今患飢。我之所受。如是苦中。飢苦為勝。如是答已。閻魔羅人於可畏波熱焰河中。取鐵揣來。五倍焰燃。語罪人曰。此則是食。彼地獄人惡業癡故。起如是意。今食已至。即取食之。先燒其脣如前廣說。次第乃至從下而出。惡業力故而常不死。作集業故。舌還更生更生柔軟。過蓮華葉身復更生。更生軟嫰。惡業果報。彼比丘如是觀察。何業果報。新生更軟。彼見聞知。如來如燈。如是說言。若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與酒。復有妄語。彼業果報。若人犯戒。若具聲行。言我持戒。如是比丘如是心意。食眾僧食得如是果。閻魔羅人又復更問地獄人曰。汝燒舌耶。彼地獄人。惡業癡人。出舌示之。彼舌極軟。如蓮華葉。廣半由旬。妄語業故閻魔羅人。犁耕其舌。無量百倒傷壞破裂。發聲呻喚。妄語業故。如是無量百千億歲。出於算數。時節久遠受大苦惱。是彼作集惡業果報。如是受已。而於地獄未得解脫。閻魔羅人復為說偈呵責之言。


        如汝護惜命  他心亦如是  汝如是殺生  作惡業故來 

        世人寧捨命  而聚集財物  何故取他物  以為己所有 

        一切人愛妻  勝於愛自身  汝癡欲染人  何故強侵逼 

        若人飲酒者  於佛所癡生  法中第一過  汝何故飲酒 

        舌中出惡毒  一切人不信  汝妄語惡人  何故不捨離 

        如是五種惡  汝心所憙樂  今者應忍受  徒生此憂惱 

        惡業法如毒  汝如是不捨  故到此地獄  焰鬘大畏處 


  閻魔羅人如是呵責地獄罪人。既呵責已。自所作業。彼業如印。常受大苦晝夜不息。種種堅鞕有無量種。如無量種不善業行。如是無量種種受苦。如因相似得相似果。如是苦果。似種子故。在大焦熱大地獄中滿足惡業。不善業人受苦果報。善滿足者樂果滿足。彼惡業人如是受苦。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如是惡業如怨無異。大不饒益。如是燒煮彼地獄人。如是罪人。若脫彼處。望救望歸。走向異處。遠見樹林極大黑闇。如是闇處多有大狗。彼狗名為張口大力。如是狗者。能急疾走口是金剛。彼狗吼聲甚可怖畏。如是張口。大力狗者。於彼林中處處遍有。彼地獄人見彼林已。疾走往入。彼諸惡狗。一切皆來逐彼罪人。先齧其卵。肉皮筋根脈及脈穴。骨及骨節一切身分。皆悉遍食。如芥子許遺餘不盡。後復更生。長久遠時。惡狗所食。此何業果。謂殺生業。為食肉故而殺眾生。得如是果。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十二

        〈地獄品之八〉

  又。偷盜果。以惡業故。彼地獄中見自己物。他人劫奪即便走逐。既如是走。閻魔羅人以利鐵刀執取斫割。脈脈皆斷斷已復生。又復更有餘地獄人疾走而來。閻魔羅人亦復捉取。刀戟杵枷皆悉焰燃。斫刺築打。是彼偷盜惡業果報。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偷盜不善業果破壞無氣腐爛盡滅。彼人彼處爾乃得脫。

  又。邪行者見本婦女灰河所漂。極大唱喚。惡波所推。或有出者或有沒者。喚地獄人而作是言。我今在此灰河惡處。無導無救。汝今可來救我此難。彼地獄人既聞啼哭。惡業癡心入彼灰河。即於入時一切身分為灰所爛。乃至無有芥子許在。唯有殘骨。後復肉生。肉既生已。而復更見向者婦女稍遠於前。在灰河中而復唱喚。作如是言。救我救我。彼人即前。而彼婦女疾走往赴。既前到已。欲抱婦女。婦女抱之。彼婦女身皆是熱鐵。焰起熾燃鋒利鐵爪。既抱得已。即便攫之身體碎壞無芥子許。全處可得。唯有骨在。如是罪人普身皆血。唯有筋網。彼地獄人欲心所覆。見彼婦女而復走往彼灰河中。乃經無量百千年歲。如是惡漂如是惡燒。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彼處業盡爾乃得脫。如是復生。飢渴燒身處處浪走。復見有河陂池清水。望冷水故。疾走往赴。既走到已。彼河池等洋白鑞汁皆悉充滿。饒惡毒蛇普遍其中。彼地獄人熱渴甚急。即飲如是毒蛇和合洋白鑞汁。彼惡毒蛇罪業所作。極甚微細。入罪人口。既入腹已即便麁大。地獄人肚亦復增長。如是惡蛇在其身內。所有一切皆悉遍齧。先齧小腸而唼食之。是破戒人飲酒罪過。如是無量百千年歲。惡業所誑。彼蛇所齧白鑞所燒。如是燒齧。死已復生。戒人飲酒破戒罪過。

  又復。妄語惡業果故。彼蛇齧舌。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受大苦惱。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彼處業盡。爾乃得脫。脫彼處已。處處浪走。而復更見不慈心果。彼地獄人業作眾生。如是說言。汝等云何無辜被燒。更可無處而住於此。我示汝處。令汝得樂。閻魔羅人如是語已。取地獄人於地獄中更置餘處。彼處別異。別異苦惱。多多更與。閻魔羅人如是更與地獄罪人種種苦惱。所謂在於一切方處大火所燒受種種苦。周匝嶮岸處處遍燒。又復更入大身惡吼可畏之處。常燒常煮如是受苦。身大極軟十由旬量。又復更入名火髻處。於彼處生受大苦惱。彼火髻處大火甚熱於一切火。此火最勝更無相似彼火髻處。常雨火沙而燒煮之。彼沙稠浚如夏時雨。復有異處名內沸熱。彼處闇火常燒常煮。令彼罪人身體脹滿。猶如皮囊。復更有處。彼處名為吒吒吒嚌。彼地獄地一切罪人。以諸身分迭相揩割。受大苦惱。復有別處。彼處名為普受一切資生苦惱。彼處惡煮受大苦惱。彼如是處。多有可畏惡狗師子烏鷲猪蛇。一切與苦。復有惡河。彼河名為鞞多羅尼。惡燒惡漂。彼處燒煮皆悉爛熟。彼河熱灰。赤銅白鑞焰燃沸熱。百種千種惡漂燒煮。如是燒煮。復有別處名無間闇。罪人入中。闇火燒煮受種種苦。復更有處名苦鬘處。罪人入中燒煮受苦。熱焰鐵輪轉在其頭。一切身分鋸割劈裂。若得脫已。復入異處名雨縷鬘抖擻。更燒更煮普身焰燃。如是燒已。閻魔羅人百到千到焰刀刺割。若得脫已。而復更入鬘塊烏處而燒煮之。彼處骨身。如雪相似。自身生火。彼地獄人。各執利刀迭相割削。如是無量百千年歲。若得脫已。而復更入悲苦吼處。在彼惡處常燒常煮。既如是煮發聲大吼。如是吼聲。自餘一切諸地獄中無如是吼。若得脫已。而復更入名大悲處。彼人邪見。非法惡法讚說為法。彼邪見人。以惡業故。見所愛色。或父或子或兄或弟。在大悲處而被燒煮。捩身受苦。啼哭喚言。我今孤獨。可來救我。彼父子等極大悲苦。伸臂向上大聲唱喚。彼地獄人如是見已。憂悲火生燒燃愛薪。憂悲火熱形地獄火。猶如氷雪。如是二種大火所燒。極受苦惱。發聲唱喚閻魔羅人。而為說偈呵責之言。


        愛火熱於火  餘火則如氷  此中地獄火  愛火三界中 

        如是地獄火  蓋少不足言  若愛因生火  饒焰而毒熱 

        惡行地獄人  業盡乃得脫  愛火燒三界  未有得脫期 

        愛能繫縛人  在無始生死  愛火是地獄  非地獄生火 

        地獄火雖熱  唯能燒於身  愛火燒眾生  身心俱被燒 

        愛因緣生火  火中最為上  地獄火不普  愛火一切遍 

        三因三處行  三種業顯現  於三時中生  皆是愛心火 

        天中欲火燒  畜生瞋火燒  地獄癡火燒  愛火一切燒 

        如是愛心火  三界皆焰燃  見何不樂法  今如是心悔 


  閻魔羅人於彼地獄大悲之處。如是呵責地獄罪人。既呵責已。而復更與種種苦惱。如是罪人彼處得脫。而復更於無悲闇處地獄中煮。彼處普火燒地獄人。其色猶如甄叔迦樹。如是罪人若脫彼處。復於木轉地獄中煮彼地獄人。在彼地獄十六處煮。邪見所攝。犯比丘尼。惡業罪過。彼人彼處於無數年久時長燒。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中。爾乃得脫。雖脫彼處。復生餓鬼畜生之中。無量千世飢渴燒煮。迭互相食。食百千身。如是畜生以惡邪見。復犯淨行比丘尼戒。彼人如是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於五百世作不能男。犯比丘尼。不善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大地獄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業果。如前所說。又復。若人毀犯清淨優婆夷戒。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在一切方焦熱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彼地獄處一切無間。乃至虛空皆悉焰燃。無針孔許不焰燃處。彼人火中伸手向上。發聲唱喚第一急惡。大力堅苦熾火所燒。灰亦叵得。又復更生。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燒不止。彼處若脫。望救望歸。走向異處。既如是走。閻魔羅人復更執之。普焰鐵繩從脚而纏乃至於頭。次第急纏。血皆上流集在頭中。然後復以焰燃鐵鉤。釘其頭上頷下而出。復捉鐵鉤。急轉急捩而復抽掣。罪人血出如赤銅汁。熱焰熾燃灌其身體。如是無量百千年中。血灌其身而燒煮之。死而復生死而復生。惡業力故。常一切時如是燒煮。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復於無量百千年歲生於餓鬼畜生之中。若生餓鬼受飢渴苦。於畜生中迭相食苦。乃於無量百千世中。為他所殺而噉食之。彼惡業人受彼苦已。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多病。於他人所常得熱惱。心亂不止復不長命。於四百世作不男人。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大地獄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業果。如前所說。又復。若人毀犯淨行沙彌戒故。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大身惡吼。可畏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大身惡吼可畏之處皆悉具受。復有勝者。彼罪人身一由旬量第一柔軟。如生酥塊。閻魔羅人執持其身。以微細鉗遍拔其毛。合肉拔之。從足至頭皆悉遍拔。無芥子許而不拔處。彼人如是極受碎苦。唱聲大喚。餘地獄人聞之心破。開裂分散。心怨所誑。造作惡業自業所誑。如是聲出。地獄罪人如是受苦。閻魔羅人為呵責故而說偈言。


        欲心出甜語  聞甜語欲發  欲語是大惡  今受如是果 

        欲語最利刃  彼刃自割身  寧自割其舌  不說婬欲語 

        欲所誑眾生  瞋心急熾燃  癡心所秉故  說婬欲甜語 

        婬欲樂至少  作惡業甚多  癡人欲心秉  從苦而得苦 

        欲樂一念頃  非樂亦非常  轉身受極苦  如是應捨欲 

        為欲覆之人  住於地獄舍  若不屬欲者  則不畏地獄 

        若人作惡業  決定受苦惱  悲苦凡鄙人  何故今唱喚 

        惡行地獄人  業盡乃得脫  無有多唱喚  而得解脫理 

        若人欲自在  作不愛惡業  癡人今受苦  唱喚何所益 

        若見未來果  現在喜樂善  彼人不唱喚  如汝今朝日

 

  閻魔羅人如是責疏惡業行人。既呵責已復與種種無量苦惱。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若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無量千世生於餓鬼畜生之中。彼處脫已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短命貧窮心亂不正。所有語言一切不信。於四千世作不能男。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火髻處。是彼地獄第三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若復有人。於攝威儀正行婦女行其非道。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火髻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十倍更重。復有勝者。如是地獄火髻之處。以惡業故。多有惡虫名為似髻。在地獄處長似弓弦。其毒甚嚴其齒極利。閻魔羅人執地獄人。縛其手足敷其身體在熱鐵鉤極熱鐵地。彼地獄人如是受苦。唱喚啼哭。先燒其背受極苦惱。閻魔羅人取似髻虫置其糞門。彼似髻虫形如弓弦入其身中。能作第一堅毒急苦。其觸如火。初燒糞門。燒已而食。食糞門已次復上行入其熟藏。燒已而食。食熟藏已次復上行入其生藏。即燒生藏而復食之。如是食已次第復入小腸大腸。燒齧而食。如是食盡在其身內處處遍走。罪人身內如白鴿兒。猶故不死。如是惡虫走向咽筒。走而未到。燒煮其心。燒已遍食。彼地獄人如是受苦。唱喚號哭。彼人如是二火所燒。身內則有似髻虫食。身外則有地獄大火。彼似髻虫食咽筒已。次走向面。既到面已。先燒舌根。燒舌根已齧而食之。如是食已。走向耳根復食其耳。食耳根已走向髑髏。次食其腦。既食盡已破頭而出。彼地獄人猶故不死。是彼惡業之勢力故。遍身有孔。如是惡虫復入孔內。復為地獄大火所燒。普身內外一切焰燃。惡業行故。如是無量百千年歲食復食食。食已復生生已復食。死已復活。如是罪人受大苦惱。是彼惡業作集勢力。彼地獄人彼處脫已。走向異處。見大蛇眾一時俱來。彼人見已。極大怖畏。走向餘處。如是蛇眾。惡業所作。走疾如風向彼罪人。到已纏絞。普身周遍其牙甚利。有大惡毒齧彼罪人。受百千種最大苦惱。彼地獄人如是具有三火所燒。一飢渴火。二蛇毒火。三地獄火。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如是燒。無有年數時節長遠。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無量千世生在餓鬼畜生之中。於餓鬼中飢渴極燒。遍生一切畜生之中。生生常為他所殺害。殺已而食。若脫彼處。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於五百世為第三人。所謂不男。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雨沙火。是彼地獄第四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行。於沙彌尼作惡行已。心生歡喜。猶故喜樂。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雨沙火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所謂彼處。五百由旬大火充滿一切焰燃。有金剛沙遍滿其中。柔軟如水能燒之人。猶尚畏沒。況重惡業地獄之人。彼地獄人入中則沒。猶如沒水。惡業因故。沒已復出。彼金剛沙有三角塊。刃火極利。揩罪人身乃至骨盡。盡已復生生復更揩。揩已復盡盡已復生。死而復活無能救者。墮焰沙中唱喚號哭。呼嗟涕泣。以惡業故。於彼苦處不能自脫。時節長久。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雖脫彼處。無量千世生於餓鬼畜生之中。若生餓鬼飢渴燒煮。畜生之中迭相噉食。於一千世常被他殺。若脫彼處。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常貧常病。人所不信。為不男人。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內熱沸。是彼地獄第五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又復。有人邪見邪行。於持五戒優婆夷邊。強行非法。污其梵行。令戒缺壞。彼作是意。破戒無罪。不信業果。彼人以是惡意惡行業因緣故。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內熱沸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所謂彼處。有五火山皆內熱沸。如是五山。普遍地獄皆悉熱沸。一名普燒。二名極深無底。三名闇火聚觸。四名割截。五名業證。遍彼地獄一千由旬。如是五山。去普輪山及大輪山道理極遠。彼地獄人見彼五山優鉢羅華。於彼山中多有樹林。陂池具足。悕望彼處。欲得安樂。疾走往赴。以惡業故。彼山內火惡風所吹。吹已熾燃。燒地獄人普身捩轉。如是燒已。復見有山青色而大。既燒受苦。復更走趣望救望歸。既到彼山勢墮其中。猶如弩弦所放鐵箭。射入蟻封如是入已。不知所在。如是如是。彼地獄人在內熱沸火山之中。沒無處所。彼地獄人在於彼處如是燒已。焦已炙已。又復更入闇火聚觸惡山之中。諸根閉塞。受一切苦。如埵納箭。具受一切惡業果報。如是罪人作集惡業。闇火聚觸惡山之中。受如是果苦惱急惡。無主無救。無有伴侶。食自業果。久受極苦。常燒常煮業風所吹。彼熱沸處一切身熟。得出彼處。無足力故不能得走。閻魔羅人而復更執置割截山。以鐵焰鋸割其人根。割已復生。新生軟嫩而復更割。如是無量百千鋸割受大苦惱。又復。更入業證山中受大苦惱。唱喚偈言。


        如我自作業  我如是受果  欲怨燒我故  今到此地獄 

        放逸地不善  欲火燒人身  彼羂繫縛我  是故到此處 

        我先時不知  欲果如是苦  為癡之所誑  自作今自受 

        無悲心惡人  將我在此處  無邊苦惱海  云何可得脫 

        業為苦中苦  我今如是受  不曾見有樂  地獄苦不盡

 

  彼地獄人灰火地獄。受第一苦。如是唱喚。彼地獄人。常一切時受大苦惱。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若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得脫已。復於無量百千世中生於餓鬼畜生之道。於餓鬼中迭互相見。飢渴燒身。於畜生中迭相食噉。於百千世死而復生。彼人彼處既得脫已。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惡業力故。貧窮多病身分不具。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吒吒吒嚌。是彼地獄第六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行。謂於受戒正行婦女行非梵行。或時一到二到三到四到五到。彼人如是不相應行。或於姊妹或於同姓。或於香火或香火婦。或知識婦。誑誘邪行。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吒吒吒嚌別異中生。受大苦惱。所謂若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謂有惡風。第一勢觸極飄極吹。令彼地獄罪人之身分分分解。猶如劫貝。急惡抖擻如彈羊毛。如是勢急極惡大風。吹罪人身。毛塊毛塊分分分散。猶如細毛。毛亦叵見。如何者毛。劫貝沙毛彼毛既散。還復聚合。彼罪人身亦復如是。惡風所吹分散十方。彼罪人身於地獄中。惡風如刀分分割裂。碎散如沙。乃至無有一物可見。如是身分毛亦叵見。以惡業故。一切身分而復更生生已復散。欲力故爾。欲如前說。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脫此苦。彼處復有金剛惡鼠。食其人根。分令破碎如芥子許。受苦唱喚。食人根已次食其腸。既食腸已次食熟藏。食熟藏已從背而出次食其背。既食背已次食背骨。彼惡業人以惡業故。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受地獄苦於長久時。得脫彼處所受苦惱。既得脫已。走向異處。復有黑虫纏絞其身。先纏人根燒而食之。受極苦惱。唱聲大喚。如是黑虫常纏常食。乃至彼人作集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復於無量百千世中。於食自肉餓鬼中生。自食身肉。雖自食肉而復不死。以作業時。自姊妹等行非梵行。自受樂故。於餓鬼中自食身肉。若脫彼處生畜生中。常作牝猪。自食其子。如人中時。於親等中行婬業故。彼人彼處若得脫已。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彼人常有人根惡病。如是人根惡病急故。自割人根。彼業因緣。若自有妻。為下賤人之所侵逼。不相應人共行婬欲。以作業時犯他妻故。一切惡中。邪見邪行最為深重。此不善業。於世出世皆不相應。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普受一切資生苦惱。是彼地獄第七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行。所謂比丘貪染心故。不相應行。以酒誘誑持戒婦人。壞其心已。然後共行。或與財物。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普受一切資生苦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彼人常恒修習苦栽而捨善行。修習惡道。如是不善惡業行人。習不善道。喜樂習行。以惡業行之因緣故。於彼地獄受更重苦。極急堅惡。大重苦惱。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所謂彼處。自從足指乃至於頭。焰刀剝割一切身皮。不侵其肉。如是剝削一切身分。與大苦惱。既剝其皮與身相連。敷在熱地以火燒之。身既無皮。閻魔羅人以熱鐵鉢。盛熱沸灰灌其身體。彼人如是被燒烝煮。受大苦惱。唱聲大喚呼嗟號哭。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受大苦惱。年歲無數不可得脫。常受如是竪鞕苦惱。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常貧常病。得極惡病。海畔眾生。同業生人形體不具。所謂一脚一眼一臂。其身獨短。命則不長。或一日壽。如是處生。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所謂有河。其河名曰鞞多羅尼。惡燒惡漂。是彼地獄第八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行。所謂有人燒香索婦。把手相付。彼婦無過心生厭賤。強與作過。既與過已。猶故喜樂而共行欲。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鞞多羅尼惡燒惡漂大河之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謂於闇聚。虛空之中雨熱鐵杖。惡業所作。其杖極利。入在地獄罪人身中。入已極燒。一切身分普皆作孔。劈割燒煮。一切身分皆悉分離。內外火燒。受極苦惱。焰燃鐵杖如是劈已。極受大苦。彼苦堅鞕不可譬喻。彼地獄人既受大苦。處處馳走。墮在嶮岸。岸下有河。其河名曰鞞多羅尼。惡燒惡漂。以惡業故滿中惡蛇。罪人見之驚怖極苦。如是惡蛇焰牙惡毒。碎其身體。分分如塵而噉食之。極受大苦。唱聲號哭。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年歲無數。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其不墮餓鬼畜生。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常貧常病。常有悲苦。為他所使諸根不具。生在邊地凍山雪山。其面極醜如草馬面。唯食根菓以存性命。不曾知有稻粟等食。是彼本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無間闇。是彼地獄第九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又復有人於離外染境界繫縛。貪欲瞋癡三煩惱軟修善之人。而遣婦女勸誘令退。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無間闇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一切所受堅惡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彼地獄處有地盆虫。口嘴極利能破金剛。令如水沫。罪人惡業有如是虫。於彼惡虫所得苦惱。勝地獄苦。若受虫苦。彼地獄苦則為大樂。彼地盆虫破罪人骨而食其髓。彼地獄中一切諸苦皆悉和合。於受虫苦百分之中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不及其一。百千分中亦不及一。於彼惡虫不能得脫。處處遍走。隨彼彼處皆不得脫。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燒常煮。於餘一切地獄罪人所受苦惱。最惡最重受如是苦。於一切時。彼地獄處如是燒煮而亦不死。以彼惡業作集勢力。地獄和集。常如是燒常如是煮。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生婬女家。為彼作奴。顏色不好手足破裂。恒常負水。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苦鬘處。是彼地獄第十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惡婬。有善比丘。持戒正行於律無犯。種姓有事。故生怖畏。入所信家。而彼舍主邪婬婦人。語言比丘共我行欲。若不肯者。我則舉告必令比丘於王得罰。或語我夫。作如是言。比丘侵我。若共我欲。多與比丘佉陀尼食。種種美飲。我與比丘二人極樂。更無人知。我向人說。此好比丘。第一持戒。有多臥具。病藥因緣具足檀越我能教化。必令比丘事事皆得。彼人如是誑善比丘。令退正道。如是婦女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苦鬘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所謂彼處。閻魔羅人取彼婦女。以利鐵刷刷其皮肉。肉盡骨在而復更生。生則軟嫩。而復更刷。刷已復生生已復刷。閻魔羅人取彼婦女肉生轉多。而復坏嫩鐵刷焰燃。遍刷其身而復火燒。如是婦女極受苦惱。唱喚啼哭。作集惡業。常一切時如是受苦。處處馳走。以惡業故。見本比丘來向其身。欲意所誑。疾走往趣業怨難捨。如是惡處欲心猶在。見彼比丘抱其身體。則入火盆普火焰燃。如是無量百千年歲。於苦鬘處受極堅鞕。第一大苦。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雖脫彼處。於五百世生畜生中。若脫彼處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則為婦女。在於城中常除糞屎城中所有一切人中。最為凡鄙。貧窮醜陋手足劈裂。脣口兔缺面色甚惡。無父無母。無有諸親兄弟姊妹。常從他人乞食活命。衣裳破壞垢穢不淨。身闕一廂。於顯現處身有傷破。為諸童子之所打擲。受苦而活。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十三

        〈地獄品之九〉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雨縷鬘抖擻之處。是彼地獄第十一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婬。所謂侵近善比丘尼。或時荒亂國土不安。於比丘尼。正行持戒而是童女。因時不安。強逼侵犯污其淨行。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雨縷鬘。抖擻之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謂於彼處。復有無量金剛利刀以為刀網。處處遍覆隨所迴轉。身動則割遍體普割。如是刀網金剛刃縷羂縛罪人。如此間蠅在毛綿中。彼處罪人。在彼網中生而復死死而復生。閻魔羅人以焰鐵箭射其身分。一切普遍。如是罪人金剛網縛焰箭所射。受極堅鞕第一苦惱。唱聲呻喚悲號啼哭。受大苦惱。普身破壞一切堅縛。若彼罪人得脫彼處惡業因緣所受苦極。處處馳走。復入熾燃普火炭聚。身體消洋燒身唱喚。孤獨無伴。遠見大門門有光明。疾走往赴。既到彼已。復有大蟒。毒乃甚熾入其口中。彼地獄人。於彼內燒不能唱喚。如是業蟒。如彼惡業如是迴轉。彼地獄人一切身分碎散如沙。不能唱喚。一切筋脈皆悉碎壞。如是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歲。在蟒腹中燒捩破壞。如是罪人若出蟒口。一切身中筋脈皆緩。處處馳走。而復更見閻魔羅人來取其身。以利鐵刀一切身分。遍切遍割如膾鱯魚。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亦不可數。常一切時受大苦惱。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雖得脫已。於五百世生於餓鬼畜生之中。彼處脫已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常病身體色惡。身體常有惡瘡毒瘡。恒受苦惱。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髮愧烏。是彼地獄第十二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婬。或因酒醉或復欲盛。婬姊婬妹。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髮愧烏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所謂墮在熱焰銅爐。身則消洋還復和合。而更消洋於彼爐中。生已復死死已復生。常受大苦如是爐中。閻魔羅人兩鞴吹之爐火罪人。不可分別。如是無量百千年歲爐中煮之。如此人中煮金無異。如是如是。彼地獄中如是燒煮惡業行人。若得脫彼爐中惡業。出彼銅爐。閻魔羅人置鐵鈧上鐵椎打之。如鍛鐵師椎打鐵塊。如是打時。打則命終。舉椎還活。彼地獄人。於一切時常被燒煮年歲無數。若脫彼處。閻魔羅人置之鼓中。既置鼓中。以惡業故。鼓出畏聲聞則心破。散已更生生已復散。彼人如是死已復活活已復死。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雖脫彼處。於六百世生畜生中。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心常驚恐。如野鹿等心驚不安。常畏官人橫抂繫縛。壽命極短。心初不安。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悲苦吼。是彼地獄第十三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及邪見等。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邪婬。所謂有人。於女姊妹在齋會中。見惡邪法而共行欲。從婆羅門聞是邪法。女若憶男而男不取。則得大罪。彼婆羅門作如是計。若不爾者。破法得罪。如是邪聞惡法所誑而所邪行。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悲苦吼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所謂彼處。閻魔羅人熱焰鐵杵極勢搗築。遍身破壞。體無完處如米豆許。遍身是瘡。彼人身分一切是瘡。普受熱苦。孤獨無伴。受堅鞕苦。年歲久遠無有算數。若業因盡。得脫如是熱焰鐵杵。處處馳走。復入鐵地。其鐵焰燃。入已則墮受大苦惱。唱聲吼喚。復見大林相去不遠。色如青雲。普林寂靜饒鳥音聲。去其不遠有大池水。清淨可愛。彼地獄人起如是意。彼是第一寂靜樹林。清淨池水。我於彼處應得安樂。望救望歸。走向樹林。焰火集聚熱焰鐵地。罪人在中。見彼樹林相去不遠多有眾鳥。彼地獄人。馳走向林望有安樂。望救望歸。彼人如是極受大苦。乃到樹林。一切所見與本見異。一切皆惡極大怖畏。所謂彼處大口惡龍。龍有千頭。其眼焰燃惡毒甚熾。皆是向者所見之樹。向者所聞眾鳥聲音。今則皆是地獄罪人遍身焰燃唱喚之聲。向者遠聞謂是眾鳥。皆是惡龍。取地獄人而噉食之。與種種苦。如是罪人受大苦惱。唱聲大喚。彼龍焰口如是食已。於龍口中而復還活。自業所作。在龍口中死而復活活而復死。如是常食。年歲甚多無有算數。食已復生食已復生。若於口中業盡得脫。熱渴甚急。復見池水在於異處。疾走而往彼處池水。闇火遍覆滿彼池中。地獄熾火深一由旬。彼地獄人到已入中。入則沈沒。受極苦惱。自業相似餘業非喻。所受苦惱無異相似。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雖脫彼處。於七百世生於餓鬼畜生之中。若脫彼處。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多病。為他所使在巷乞求。身形矬短。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大悲處。是彼地獄第十四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及邪見等。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復有善人。從他人邊讀誦經論。或復從其聞有經論。彼人多欲。婬其妻妾。教師等婦而實貞良。誘誑行婬。常向人說彼是我母。以教師婦。母相似故。癡心違信。如是行欲。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大悲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所謂彼處有熱鐵床。床有利刀狀如磨齒。罪人在中。恒常急磨一切身分。皮肉筋脈骨髓血汁皆悉和合。既如是磨。悲號啼哭。餘地獄人既聞其聲。生大苦惱。於自身苦不復覺知。雖如是磨而常不死。如是無量百千年歲磨而常活。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於六千世生於餓鬼畜生之中。若脫彼處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或胎中死。或生已死。或有生已未坐而死。或有生已未行而死。或有生已能行而死。或有行走而便死者。隨其所生諸根不具。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無非闇。是彼地獄第十五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又復有人婬自子妻。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無非闇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彼處鐵地焰燃熱沸。閻魔羅人執地獄人。在彼熱地上下翻覆。令彼罪人遞互在上迭互在下。百到千到和集同煮。合為一塊不容毛頭。彼此如是合為一塊。閻魔羅人以杵搗築。復作異塊。密於前塊如是細搗。細密和合不可分別。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受堅鞕苦。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雖脫彼處。於九百世生於餓鬼畜生之中。若脫彼處。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常疾。常為怨對之所破壞。生惡國土。海中夷人。一切人中最為鄙劣。又不長命。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之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木轉處。是彼地獄第十六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飲酒妄語及邪見等。樂行多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又復有人他救其命。有於病等臨欲命盡為他所救。或彼殺者為他所救。彼則有恩而不識恩。反婬其妻。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木轉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等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復有勝者。彼處有河名大叫喚。在彼河中熱白鑞汁。燒煮漂流無量百千。地獄罪人在彼河中如是漂煮。彼地獄人同在其中。為河所漂。以急漂故。頭在下入。入中則沈。與餘罪人翻覆相壓。不可分別。如是上下地獄以壓罪人在下。熱沸白鑞燒煮唱喚。受無間苦。彼地獄人如是受苦。以惡業故。而復更有魔竭受大魚。食其身分食已復生。彼木轉處受大苦惱。如是受苦。時節久遠。自惡業故。如是受苦。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雖脫彼處。於五百世生於餓鬼畜生之中。既得脫已。若生人中。同業之處一切女人之所憎賤。於自父母兄弟妻子悉皆嫌惡。五百世中不能行欲。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焦熱之大地獄唯有如是十六別處。更不見有第十七處。普觀一切唯十六處。此大極惡極大焦熱極大地獄。如是無邊。此自業果地獄中受。燒煮罪人受大苦惱。如業相似。非異人作。異人受苦。自作不失。不作不得。如自作業相似得果。自作業生。眾生如是。如業所作自業所得。若善不善如業得果。彼比丘如是思惟地獄果報地獄行業。既思惟已。厭離生死。不見有樂不見有常。不見有我不見有淨。如是唯見一切生死。皆悉無常苦空無我。如是見已離一切欲。離於欲結離於欲行。離於欲意離於欲因。見欲過惡。轉復增上。更生怖畏。如是正攝身口意行三業勝行。魔不得便。不繫屬魔。彼如是修。緩於生死。惡相續鎖。破壞離散。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作如是意。彼比丘甚為希有。有增上力得十一地。彼地夜叉。見彼比丘不惓精進有增上力。心生歡喜。轉復上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聞四大王。如前所說。次第乃至向大梵天。如是說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名字某甲。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正信出家。心不樂住魔之境界。不樂喜欲愛心共住。於煩惱蛇不生喜樂。見他苦惱。則於世間一切生死深生厭離。彼梵身天聞已歡喜。說如是言。魔分損減正法朋長。彼修行者以天眼觀。見彼比丘。如是已得第十一地。見於正道。如是諦見知業報法。諦見身業口業意業。諸比丘。如是三種微細身業口業意業。分分細知。若天世間若魔世間。若梵世間若沙門界婆羅門界。如是天人。不能如是分分細知。何況外道遮羅迦波利婆闍迦而能得知。唯我能知。及我弟子若從我聞。能如是知。微細三業。分細分細。如是皆知。汝等比丘。若有餘人。若彼外道遮羅迦波利婆闍迦如是問者。汝如是答。若如是問彼諸外道遮羅迦波利婆闍迦。心則迷沒不能答汝。何以故。諸比丘。一切生死所攝眾生。非其所行非境界故。彼人麁知不能正知。忽知垢知微劣少知。彼三種業身口意業。彼人所說。為他破壞不能斷絕。生老病死憂悲啼哭。一切苦惱。不證聖法不到涅槃。非究竟道非寂靜法。非安樂法非生天道。彼人思惟三種業道。身口意業唯有慢心。諸比丘。彼外道遮羅迦波利婆闍迦。自意歡喜。心不思惟諸過功德。彼人如是此三種業。身業口業意業大惡。彼人於我無少相似。譬如涅槃之與生死。乃至無有少分相似。理相玄遠。彼知三業。我知三業無少相似。諸比丘。汝等應知彼外道問。唯有言語。佛有正道寂滅涅槃。一切生死無常敗壞。皆苦無樂。諸比丘應如是知。無有物常無物不動。無物不變無物不異。諸比丘。彼修行者。見彼比丘如是身業口業意業。種種諦見。趣涅槃城。

  又復觀察。云何彼比丘得十二地。彼修行者如是觀察。見彼比丘不惓精進。復更諦觀惡業因果七大地獄。并及別處。如業報法。諦觀察已。彼見聞知。又復更有最大地獄名曰阿鼻。七大地獄并及別處以為一分。阿鼻地獄一千倍勝。眾生何業生彼地獄。彼見聞知。若人重心殺母殺父。復有惡心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阿羅漢。彼人以是惡業因緣。則生阿鼻大地獄中。經一劫住。若減劫住。業既平等。而減劫住。以劫中間造作惡業墮阿鼻故。彼人減劫阿鼻燒煮。何以故。時節已過。不可令迴。是故於彼減劫燒煮。苦惱堅鞕。以多惡業少時受故。如是造作阿鼻之業。有悲堅心軟中心作。受苦不重。如人造作一阿鼻業。若重心作。彼受勝苦。一切作業及業果報。一切皆是心心數法。皆心自在。皆心和合。心隨順行。復有六結繫縛眾生。若心寂靜。眾生解脫如彼次第。在於阿鼻地獄之中。苦因緣故。所受苦惱。身有軟麁若五逆人。於地獄中其身長大五百由旬。若四逆人四百由旬。若三逆人三百由旬。若二逆人二百由旬。若一逆人一百由旬。

  又。彼比丘觀察阿鼻大地獄處。此名毛起。最大地獄凡有幾處。彼見聞知。普此地獄有十六處。何等十六。一名烏口。二名一切向地。三名無彼岸常受苦惱。四名野干吼。五名鐵野干食。六名黑肚。七名身洋。八名夢見畏。九名身洋受苦。十名兩山聚。十一名閻婆叵度。十二名星鬘。十三名苦惱急。十四名臭氣覆。十五名鐵鍱。十六名十一焰。普彼阿鼻最大地獄。有如是等十六別處。

  又。彼比丘如是觀察。人欲死時乃至中有。云何阿鼻地獄行人此中受苦復生苦處。彼見眾生貪欲瞋恚愚癡所覆。造作惡業。成就阿鼻地獄惡行。如是造作阿鼻地獄惡業行人。有為生天故以大火燒殺其母。又復有人。高山嶮岸推母令墮。如是殺母。又復有人置母水中。如是殺母。又復有人餓殺其母。惡道癡人惡聞所誑。是故殺母。貪心悕天。如是殺母。或有餓殺或在山上嶮處推殺。或火燒殺或水中殺。為得天故。彼人愛天而殺自母。有以瞋心毒等而殺。有輕心故。心因緣故。心自在故。是故殺母。如是殺父。以三毒過故如是殺。或復有人以癡心故。不知如來是大福田。生瞋惡心。出其身血。如是破僧殺阿羅漢。以多瞋故。彼人如是一切因緣。一切作業皆悉遠離。生於阿鼻大地獄中。彼惡業人臨欲死時。有人即身阿鼻地獄大火已生。或復有人臨欲死時。及中有中彼中間生。得阿鼻苦。彼如是等墮於何時造作阿鼻地獄惡業。即時燒燃一切善業。所有出家決定受業。解脫分業。一切燒燃不得受戒。如是燒已。不善惡業燒彼人身。過去久遠所作勝業以作五逆。彼如是業決定不受。何處決定地獄決定能令命短。若百年命二十年盡。思念所求皆不可得。譬如下種在於醎地。彼惡業人。如是乃至自隨身天。即時捨去一切所作。不得果利。諸根頑鈍。於境界中數見惡夢。常得一切不饒益事。所有妻子及奴婢等。皆悉捨去。常患飢渴。若遇美食不得本味。聲已破壞。一切惡觸面色甚惡。心常驚恐人中鄙劣。一切諸親兄弟等眾。無惡因緣而生驚畏。一切世界處處見煙。此人身中諸界不調。遠見惡色。洗浴速乾身恒患熱。喜患黃病口常醎苦。床敷雖軟得堅惡觸。吹笛打鼓琵琶等聲。聞之猶惡。況餘鄙聲。又復。彼人鼻識破壞。於好香物嗅則惡臭。一切身分皆悉臭爛。一切髮毛墮落不堅。齒色變壞手足破裂。一切算數盡皆忘失。天常怖嚇夢則心驚。以心驚故常瘦不肥。若以好花置頭及身。則速萎乾。衣裳健破喜生垢穢。澡浴浣衣而速有垢。於道中行。無因緣倒。既倒地已壞身作瘡。於其身體瘡更多出。而復難差。臥睡咽乾常喜多飲。城邑聚落實自饒人。而見皆空。不睹日月星宿實色。微軟風來。覺有堅觸如鐵觸身。如欲近火身則被燒。兩重熱觸。於月覺溫。於極冷水亦覺其煖。極好樹林見為惡處。先時所聞可愛鳥聲。聞如野干。見一切人如塚無異。常一切時聞不喜聲。雖復飲酒心亦不喜。不曾作惡而得罪罰。於大巷中四出巷中三角巷中。放屎放尿。如是之人諸天捨離。常得一切不饒益事。彼人身色如被燒林。一切世人憎而不愛。彼惡業人。於現在世先有如是阿鼻之相。次死相現。白日見月夜中見日。不見自影。無有因緣而聞惡聲。鼻則欹(去奇)倒髮毛相著。身得熱等必死之病。普身蒸熱四百四病。唯見四百普身逼惱。如在火坑而被燒煮。八十種虫在其身體。一切身脈筋皮脂肉。皆悉遍有八十種風吹殺彼虫。謂八十種虫八十風所殺。何等八十。一名毛虫。毛過風殺。二名黑口虫。隨時風殺。三名無力虫。夢見亂風殺。四名大力作虫。不忍風殺。五名迷作虫。虫色字作風殺。六名火色作虫。味押風殺。七名滑虫。鐵過風殺。八名河漂虫。糞屎上風殺。九名跳虫。糞門行風殺。十名分別見虫。憶念過風殺。十一名惡臭虫。皮過風殺。十二名骨生虫。味過風殺。十三名赤口虫。脈過風殺。十四名針刺虫。欲過風殺。十五名脈行食虫。骨過風殺。十六名必波羅虫。食力風殺。十七名堅口虫。持牛風殺。十八名無毛虫。垢作風殺。十九名針口虫。濕過風殺。二十名胃穿破虫屎多過風殺。二十一名不行虫。食和合風殺。二十二名屎散虫。齒破風殺。二十三名三節虫。喉集風殺。二十四名腸破虫。下行風殺。二十五名塞脹虫。上行風殺。二十六名金虫。三廂風殺。二十七名糞門熟虫。節節行風殺。二十八名皮作虫。心過風殺。二十九名脂嘴虫。散亂風殺。三十名和集虫。開合風殺。三十一名惡臭虫。送閉風殺。三十二名五風共未虫。藏集風殺。三十三名築築虫。藏散風殺。三十四名藏華虫。行去來住走作風殺。次名大諂虫。蛇虫。黑虫。大食虫。煖行虫。眼耳鼻虫。身風所殺。次名舐骨虫。瞻過風殺。次名黑足虫。冷沫過風殺。次名密割虫。髓過風殺。次名腦虫。依爪風殺。次名髑髏行虫。依足一廂風殺。次名頭骨行虫不覺作風殺。次名煩惱與虫。破壞風殺。次名耳行虫。行劈風殺。次名家旋身虫。塊過風殺。次名脂遍行虫。破髀風殺。次名涎灑虫。破節風殺。次名齧齒骨虫。髀破不覺風殺。次名涎食虫。力爛風殺。次名唾冷沫虫。筋推柱風殺。次名吐虫。十和漂內行旋風殺。次名密醉虫。密亂風殺。次名六味悕望虫。毛爪屎壞風殺。次名抒氣虫。精出風殺。次名增味虫。破壞作風殺。次名夢悕望虫。寬柱風殺。次名毛生虫。乾屎作風殺。次名善味虫。一廂縛風殺。次名虫母虫。六鷲風殺。次名毛光虫。一切身分作風殺。次名毛食虫。健壞風殺。次名習習虫。一切動身分風殺。次名酢虫。熱作風殺。次名瘡生虫。和集風殺。次名粥粥虫。下上風殺。次名筋閉虫。命風所殺。若人命風。并屎出時。彼人即死。次名脈動虫閉風所殺。

  一切眾生臨欲死時。如是等虫。如是等風。不相應風而殺彼虫。如是阿鼻地獄之人。顛倒惡業。如是下上顛倒風吹。彼惡業故。作大力風遍吹其身。此如是等八十種風。殺八十種虫。如相應殺如顛倒殺。有風名為必波羅針。能令一切身分乾燥。如以機關用壓甘蔗。一切血乾一切脈閉。一切筋斷一切髓洋。受大苦惱。惡業行人阿鼻之人。臨欲死時。彼虫欲死則見有色。阿鼻之人見地獄相。如見屋舍黑幕所覆。一廂火起次第周遍。黑幕屋內一切焰燃。彼人如是見屋燃已。驚怖戰恐皺面呻喚。兩手亂動眼轉涎出。齧齒作聲兩脣相觸。彼人更復見第二色大黑闇聚。轉復驚恐。多饒師子虎豹熊羆及蛇蟒等。極生怖畏。大高山上欲墮嶮岸。屎污床敷。畏墮彼山。申手向上。諸親見已。皆言此人手摩虛空。如是病人。見彼山林巖崖窟穴。多饒柳樹火焰熾燃。欲墮其上。心生驚怖。踧聲唱喚。復更失糞。眼目動轉。恐怖皺面。眼中淚出。遍身毛起。如棘刺針卵縮却入。口中涎出。然後此人四大怒盛。四者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地界瞋怒。一切身分不堅破壞。如兩石間壓水聚沫。如壓沙摶。一切身骨身分脈道斷絕散壞。普彼人身受第一苦。如是地界瞋怒故爾。以惡業故。水界瞋怒咽喉不利。抒氣欲死筋肉皆緩。見大水漂流入眼耳。火界瞋怒。自見其身在大屋中而被燒燃。受大苦惱。一切身分受堅鞕苦。以受苦故呻喚迴轉。手足亂動頭不暫住。風界瞋怒有堅澁觸。種種輕冷一切身分。堅鞕閉塞種種能吹。輕者上去如昇虛空。墮大嶮岸。冷能攣縮一切筋卷。彼人四大。臨欲死時四大力盛。如是四大毒蛇瞋怒。受如是等種種苦惱。彼苦惱者。無有譬喻。彼人如是一切身分皆悉破壞。如水沫塊水漂燒等。受第一苦。把挽臥敷手摩虛空。現在心滅中有心生。如在山頂放身墮地。既離山頂。無所攀捉。空中轉行。彼人如是生在中有。如印相似。中有心生。於彼則見惡面手足。猪。象。驢。馬。熊。羆。虎。豹。師子。蛇蟒。野干。狗犬。之屬。閻魔羅人手捉種種可畏器仗。打其身體。唯罪人見餘人不見。如是見故。極皺面眼。如油漸盡。然亦漸滅。彼惡業人如是死滅。中有色生不見不對。其身猶如八歲小兒。即死即倒。即於倒時。閻魔羅人之所執持。焰燃鐵羂繫縛其咽。反束兩手。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見火焰燃。見彼火中種種惡面閻魔羅人。火中沸熱手執種種可畏器仗而打其身。彼人既見反縛其臂。極大怖畏。閻魔羅人呵責罪人。既呵責已。將向南廂。懊惱啼哭而說偈言。


        我離世間命  如癡無伴行  惡人將我去  周匝饒惡人 

        一切唯火焰  遍空無中間  四方及四維  地界無空處 

        去處不自在  彼處不可知  曠野漂我去  無一切伴侶 

        無人見安慰  無救脫我苦  無力無自在  燒身極受苦 

        送我不自在  不知何處去  遍身一切處  皆以鐵繫縛 

        非物非知識  非妻亦非子  無人來救我  以嫌我惡故 

        失法無歸救  苦惱破壞心  閻魔羅縛我  歸救不可得 

        瞋我故如是  與我多急苦  何人是誰遣  遍縛我身體 

        我今如是見  行物不動物  如是一切處  大火悉充滿 

        一切地界處  惡人皆遍滿  我今無所歸  孤獨無同伴 

        在惡處闇中  入大火焰聚  我於虛空中  不見日月星 

        此一切顛倒  一切普闇覆  一切五根等  皆悉顛倒見 

        鉤我身一切  破裂受大苦  我無所歸依  云何而得脫 

        增長苦惱聚  一切周匝人  念念增聚苦  身心皆受苦 

        苦惱逼我身  更無餘同伴

 

  閻魔羅人聞惡業人所說偈已。以瞋怒心答自惡業所誑人曰。


        汝前已作惡  後何用思量  前為癡所誑  今悔何所及 

        汝所作惡業  惡中之大惡  不善中不善  苦中之大苦 

        或劫或減劫  大火燒汝身  癡人已作惡  今何用生悔 

        非是天修羅  揵闥婆龍鬼  業羂所繫縛  無人能救汝 

        若人為業縛  被縛在地獄  送到不自在  一切因緣行 

        汝作惡中惡  此惡第一惡  造殺母惡業  此業已決定 

        若人本所生  父身分增長  汝父不自在  汝惡以刀殺 

        三界最為勝  一切過已離  一切縛解脫  汝於彼作惡 

        一切法之藏  能開解脫門  汝惡人破僧  彼果今此受 

        一切使已過  一切結已捨  癡人殺羅漢  彼果今此受 

        諸法中如火  破壞實語寶  汝常妄語說  彼果今此受 

        迭相破壞義  念念中憶念  汝作兩舌說  彼果如是受 

        如刀如火毒  惡中第一熱  汝常惡口說  彼果今此受 

        前後顛倒句  無義不相應  汝多綺語說  彼果今此受 

        眾生無自在  常愛命怖畏  汝多殺眾生  今受苦惡果 

        貪心陵他人  而取他財物  貪欲心故盜  今時果報熟 

        癡暗所覆故  覆作第二惡  已作欲邪行  何故今生悔 

        於他物欲得  自多貪思惟  彼物不可得  今得如是果 

        汝已多多瞋  瞋猶多思惟  如是得地獄  何故今生悔 

        顛倒惡邪見  二業已破壞  汝以邪見心  令他住邪見 

        此等諸惡法  從身口意生  汝以癡心故  自作向他說 

        多多作惡已  決定不善行  今此處我執  何故心生悔 

        如於大海中  唯取一掬水  此苦如一掬  後苦如大海 

        若人作惡業  彼人不自愛  惡業地獄煮  不應念惡業 

        惡人見惡行  善人亦如是  惡行憎善人  如是生地獄 

        癡人則捨善  而入於不善  汝癡人捨寶  而取於石等 

        饒種種好法  佛寶等無量  汝既得人身  何故不樂法 

        常捨離惡人  常有善心意  求得於涅槃  外道不能得 

        初中後皆善  於法常生樂  初中後生苦  是惡業果報 

        如是常捨惡  攀緣於善行  捨惡業之人  生處常受樂 

        無始生死來  惡業數數燒  何故不疲倦  愚癡屬癡心 

        汝前惡業燒  後為大火燒  惡業地獄因  惡業人煮熱 

        聞說惡業果  心則應調伏  況作惡業已  如是燒煮苦 

        如是等無量  種種大苦惱  汝於須臾間  受如是苦惱

 

  閻魔羅使如是呵責惡業之人。既呵責已。將向地獄極苦惡處。經無量時。業羂所縛。彼人惡業一切身分皆悉火燃。如樹內乾多時被燒。去地獄門。道里不遠。彼地獄處不可譬喻。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四角有四門  廣長分分處  燒煮不自在  地獄人多倒

 

  去彼二萬五千由旬。聞彼地獄無量堅惡啼哭之聲。堅苦無味。破壞可畏。無異相似。異地獄中生彼眾生。彼人若聞一切地獄所有苦惱。皆悉不憶。聞此則死。何況未生地獄之人。彼地獄人人世間中作惡業已。於中有中種種苦覆。復聞彼聲十倍悶絕。彼人如是苦惱無邊。身心苦惱。心更起亂。如夢相似。彼人轉復近阿鼻住。以惡業故。寒風所吹。地下水中人不曾觸。彼處無日。彼風勢力過劫盡風。彼風極冷。形此中雪如氷無異。彼處水上冷風更冷。以惡業故。風如利刀。此風勢力能吹大山。高十由旬而令移散。如是惡風吹中有人。彼人寒苦。色等諸陰受極苦惱。如是苦惱不可譬喻。如劫盡時七日出熱。更一千倍勝熱悕望。此取因緣。則有有分即彼悕望。中有陰滅而生異陰。有受陰生。譬如第二三十三天。五四三二一由旬等。業力自在。相似生身。頭面在下足在於上。臨欲墮時。大力火焰抖擻打壞。經二千年皆向下行。未到阿鼻地獄之處。阿鼻地獄如是向下。在於中間未可往到。謂阿鼻者。阿鼻地獄欲界最下。從此欲界色界上行。如是乃至阿迦尼吒兩界已上。更無有處。阿鼻地獄亦復如是。下更無處。墮彼處已。惡業力故受極苦惱。如是阿鼻地獄之人。見大焦熱地獄罪人。如是他化自在天處相似不異。彼阿鼻獄多饒焰鬘。既生彼中。先燒其頭次燒其身。彼人如是頭身燒熱。今說少喻。如是焰鬘。須彌山王少時圍遶。并彼山王六萬眷屬所有山河陂池林樹皆能燒盡。唯地獄人久燒不死。今說少喻。譬如火煮鐵器極熱。置脂一渧。即時燒盡。如是如是。一逆罪業。阿鼻之火能燒人身。四天下處眾生。及山天阿修羅諸龍山窟洲林大海。皆能燒燃。若人造作二逆惡業能燒二海。如前說燒。若人造作三逆惡業能燒三海。如是四業能燒四海。彼身燒熱如鐵器燒。即於入時。更復輪山及大輪山。即於入時皆能燒盡。一切海畔所攝諸龍大阿修羅諸畜生眾。復有善業。四天下處欲界六天。聞地獄氣即皆消盡。何以故。以地獄人極大臭故。地獄臭氣何故不來。有二大山。一名出山二名沒山。遮彼臭氣。彼惡臭氣無異相似。

        以惡業故。地獄寬廣。彼地獄中有焰嘴鳥。其嘴堅利。色白如氷。如是惡鳥。於地獄中一切罪人身皮脂肉骨髓皆食。復有異鳥。火中而生火中而行火中而食。如是惡鳥。食地獄人一切身肉。次破其骨。既破骨已破肉飲血。彼飲血已次飲其髓。彼地獄人。唱喚悲號啼哭悶絕。次復有鳥名火髻行。火所不燒。極大歡喜。破其頭已。先飲其血。次復有鳥名食髑髏。以火焰嘴。破其髑髏而飲其腦。次復有鳥名為食舌。而食其舌及齒根肉。食已復生。新生柔軟如蓮華葉。如是復食。食已復生。次復有鳥名為拔齒。嘴如焰鉗。其鳥大力。盡拔牙齒。次復有鳥名執咽喉。身甚微細。食其咽喉。次復有鳥名苦痛食。而食其肺。次復有鳥名食生藏。破其心已而飲其汁。次復有鳥名為脾聚。而食其脾。次復有鳥名腸內食。食其腸內。次復有鳥名喜背骨。破其背骨而飲其髓。飲已外出。次復有鳥名為脈藏。脈脈斷已。入脈孔中而飲其汁。受苦唱喚。次復有鳥名為針孔。嘴利如針。而飲其血。次復有鳥名骨中住。破其頰骨。在內而食。次復有鳥名食肉皮。食其外皮。次復有鳥名為拔爪。拔一切甲。次復有鳥名為食脂。破其皮已而飲其脂。次復有鳥名為緩筋。破裂其筋。一切皆食。次復有鳥名為拔髮。拔其髮根。如是阿鼻地獄之處。三千由旬名惡鳥處。彼復更有異地獄人。同共被食。如是無量百千年食。食已復生。

        彼人如是怖畏鳥食阿鼻地獄。一切苦網遮覆之處。既得脫已。望歸望救。次復更入。名墮嶮岸受苦之處。普彼地獄十一焰聚。周匝圍遶。孤獨無伴。業羂所縛。一切內外皆悉遮障。曠野中行。一切地獄諸苦惱中。勝苦欲到。疾走往詣。名墮嶮岸受苦之處。下足則洋舉足則生。生則更軟。其觸甚苦堅利苦惱。極大怖畏。如是怖畏。皺面喎口手足身分。一切消洋。然後次第到彼嶮岸。彼人彼處墮於嶮岸。以惡業故。作風舉之三千由旬。下未到地。雕鷲烏狗獯狐食之。風復更舉。彼惡風觸如火如刀。舉令在上。更復食之。如是上下。乃過無量百千年歲。若離彼處。更復走向旋轉印孔地獄之處。到彼處已。在下則有千輻輪生。輪金剛軸焰利速轉。彼地獄人。即於到時。其輪疾轉。一輪破身一輪破頭。於彼破處熱焰脂出。兩眼消洋。復有二輪轉在兩肩。破兩肩骨。一切消洋。於其兩手各有一輪。其輪疾轉。猶如攢火。火生於手。有二種火。一是輪火一是攢火。肉中出火。如是鐵輪焰燃疾轉。彼人身骨一切碎壞。疾轉破碎。令如沙摶。又復。背上火輪千輻速疾而轉。從於背骨乃至跨骨。到人根處。復有鐵鎖兩頭繫柱。罪人在上。推令來去。次第摽之。入於熟藏復入生藏。破生藏已次斷其腸。又令大坐髀上輪生。疾轉破髀。內踝輪生破骨髓出。足下鐵鉤破其兩足。受大苦惱。惡業行人。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受阿鼻苦。堅鞕惡苦不可忍耐。自業所作。若離彼處受惡苦惱。望歸望救。疾走異處。彼既走已。見有大山。走赴彼山多有異虫。虫身焰燃滿彼山中。彼地獄人。入黑虫處。彼黑虫身其觸如焰。如是黑虫食彼罪人。分分分散。碎壞如塵苦惱唱喚。以唱喚故。焰燃黑虫即入其口。從咽喉等乃至熟藏入已而食。彼人極受堅惡苦惱。若彼罪人造作惡業。五逆阿鼻十不善業。和合業同相似受果。如是無量百千年歲。黑虫所食受大苦惱。若離彼處。復見食肉畜生之林。多饒惡狗野干師子熊羆虎等。疾走往趣。既到彼已。為諸惡獸。分分分張而噉食之。破頭食腦。有食咽者有食頭者。有食肩者有食胸者。有食腹者有食腸者。食腸根者食大腸者。食小腸者食熟藏者。食生藏者有食髀者。有食踹者食足趺者。彼人如是食已復生。初生軟嫰。以軟嫩故。更食苦重。食已肉生。又多殺生作集惡業。受惡果故。彼地獄人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彼地獄處受惡業果。惡業惡果。無異相似不可譬喻。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十四

        〈地獄品之十〉

  又。彼比丘觀察偷盜。樂行多作。所受果報彼見聞知。如是偷盜惡業行人。旋火之輪。乾闥婆城鹿愛相似。大財物聚。地獄中見。有金珠寶衣裳財物。種種各異和合聚集。彼惡業人如是見已。生於貪心。貪癡業誑生如是心。彼財物者是我財物。如是癡人。以惡業故。於焰火燃炭聚中過。走趣彼物。惡業所作。閻魔羅人即以刀網。取彼罪人一切身分。劈割燒盡唯有骨在。無始世來貪心不捨。如是受苦猶憶不忘。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慢心嫉煙髻  分別取他物  貪心火燒人  世間火燒木 

        貪毒所齧人  彼人叵寂靜  數數喜樂貪  又復更增長 

        猶如火得薪  貪心如是長  火燒人得走  貪燒不可避 

        貪人如輪轉  貪心誑惑人  無始終世界  更無始貪怨 

        貪心所誑人  入於海水中  入饒刀頭處  因貪心故受 

        貪因緣作王  迭亙相殺害  離母子和合  愛物入頭處 

        若得脫愛毒  彼人捨貪火  若人金土等  則近於涅槃 

        戒為最勝財  日為第一光  財物可散壞  戒常不失減 

        持戒生三天  復生禪境界  戒光無相似  此世未來世 

        若滅貪火者  以智慧為水  不滅貪心人  解脫不可得 


  彼地獄人於彼貪火如是燒已。復入阿鼻第二火燒復墮嶮岸。在利刀處三倍極燒。彼地獄處如旋火輪。乾闥婆城鹿愛相似。如是物貪如夢所見。閻魔羅人執地獄人。乃過無量百千年歲與大苦惱。偷盜業故。

  又。彼比丘觀察阿鼻邪行業果。彼見如是作惡業人。彼鐵惡處既得脫已。過火聚已。惡業轉故。更入異處名邪見處。彼惡業故。見有婦女。如本人中先所見者。先所行者。彼既見已。無始來習欲火發起。即便疾走趣彼婦女。彼婦女者。惡業所作身皆是鐵。既前到已。為彼所抱。復嗚其口食其脣等。無有在者如芥子許。身亦食盡盡已復生。生已復食食已復生。彼人如是受堅鞕苦。彼人如是欲火不捨。復於異處。更見婦女欲火所燒。疾走往趣不念苦惱。彼婦女者身是金剛。鐵火焰燃。抱彼罪人。抱即破碎如摧沙摶。一切身散散已復生。生已復散散已復生。又復更走。如是受苦欲心不定。如是比丘見彼處已。聞知亦爾而說偈言。


        女為惡根本  能失一切物  若人樂婦女  樂則不可得 

        一切法中惡  婦女多諂妬  丈夫因婦女  能令二世失 

        婦女樂行欲  婦女常行誑  心中所念異  口說異言語 

        初時軟滑語  後心如金剛  非恩非供養  心輕不憶念 

        百恩而不念  而計於一惡  心如鹿愛體  婦女惡業地 

        丈夫欲染心  婦女令人失  此世未來世  女失第一失 

        若欲受樂者  應當捨婦女  若捨婦女者  世間第一樂 

        若人欲斷愛  悕望大富樂  欲至寂靜處  彼應捨婦女

 

  以癡心故。如是無量百千年歲。燒煮破壞又復更生。彼人彼處若得脫已。復入火聚。燒已煮已。飢渴所逼。處處馳走。

  又。彼比丘觀察阿鼻不善滿足。妄語業人樂行多作。所受果報彼見聞知。妄語業人在彼地獄。飢渴亂燒。彼有大力。閻魔羅人執彼罪人而問之曰。汝何所患。答言。飢渴。閻魔羅人執集業人。即擘其口而出其舌。惡業力故。如是惡舌五由旬量。妄語果故。彼舌既出。閻魔羅人即取敷置焰燃鐵地。以惡業故。作一千犁在彼地處。犁頭焰燃。極大力牛百到千到。若來若去縱橫耕之。膿血成河。河中有虫。又復。舌中多饒虫生。舌極柔軟。如天服軟。如是軟舌縱橫耕已。復更生合。合已復耕。如是無量百千億歲。如是惡舌受惡苦惱。惡苦堅鞕。不可忍耐。彼人受苦。唱喚號哭孤獨無救。如是惡業非是母作。亦非父作亦非天作。又復非是異丈夫作。非是不作。非異處來。自作不失。不作不得。作業受果。彼人如是受苦叫喚。閻魔羅人為呵責之而說偈言。


        應捨離堅惡  無美味妄語  妄語說之人  心輕不久失 

        不信如是處  一切善人捨  不愛如怨家  健者能捨離 

        妄語先自誑  然後誑他人  若不捨妄語  自他俱破壞 

        妄語言說人  先自口破壞  彼人天捨離  終到惡處去 

        若喜樂妄語  彼人無好處  世出世間道  妄語故捨離 

        妄語堅報堅  黠慧人捨離  依止妄語人  到於地獄處 

        實說人中勝  一切人供養  妄語一切捨  如是應實語 

        若不殺實語  軟心悲眾生  實語為天階  實為第一法 

        若人地獄行  閻魔羅人前  彼因緣妄語  智者如是說 

        毒羂鉤相似  如刀如火等  若說妄語者  多受惡果報 

        欲求善業果  欲得見真諦  常應實語說  捨離惡妄語

 

  彼地獄人受如是等堅鞕苦惱。如是無量百千年歲犁耕其舌。彼妄語人。舌還入口。彼人怖畏。破口破面處處馳走。墮炭火聚。入已被燒。彼人如是受大苦惱。無救無歸。更復有餘。閻魔羅人手執棒刀。彼地獄人從頭至足皆令破散。唱喚啼哭而常不息。阿鼻之火常極燒燃。

  又。彼比丘觀察兩舌。樂行多作所得果報。彼見聞知此地獄人。兩舌業果。兩舌因故。復到極惡地獄之中。彼處更有閻魔羅人。轉更甚惡罪人。見之。問罪人曰。汝何所患。答言。患飢。閻魔羅人即擘其口。挽出其舌手中提之。如是舌量三百由旬。如是普出。彼閻魔羅無慈惡人。取焰鐵刀。刃利焰燃割舌一廂。彼舌一廂有狗野干豺等食之。彼受如是極惡苦惱。唱喚號哭聲自不止。彼地獄人如是唱喚。閻魔羅人呵責之故而說偈言。


        汝以破壞心  而作多語說  一切法中垢  彼果如是煮 

        破壞語惡人  生處常孤獨  何人兩舌說  善人所不讚 

        生處常凡鄙  在於惡處生  若人兩舌說  則是癡所秉 

        惡業行之人  常被地獄燒  若人樂作惡  彼常兩舌說 

        第一惡所誑  密言不隱覆  兩舌人兩面  常食他背肉 

        若人捨兩舌  彼人常堅密  知識兄弟等  常不曾捨離 

        若人捨兩舌  常護王密語  捨兩舌寂靜  若人離妬惡 

        何故不行法  何不捨兩舌  今受兩舌果  何故心生悔

 

  閻魔羅人如是呵責地獄人已。受舌苦人入大苦海。乃過無量百千年歲。彼人惡業。若脫彼處堅鞕苦已。舌還如本。更不復見閻魔羅人。彼地獄人既得脫於地獄中苦。處處急走。受第一苦不可忍耐。惡業風力吹惡報薪。大火燒燃處處急走。彼處復有閻魔羅人執而問曰。汝何所患。惡業因緣。即便答言。我今患飢。閻魔羅人即擘其口而取其舌。大勢力人以刀割之。驅令自噉。彼患飢急。即自食舌。涎血流出。彼人如是自食其舌。彼舌如是割已復生。割已復生。業羂力故。宛轉在地唱喚號哭。彼人苦惱。眼轉睛動受大苦惱。孤獨無伴。自作自受。閻魔羅人為呵責之而說偈言。


        舌弓之所放  利口語火箭  若人惡口說  彼果此相似 

        如世食肉者  一切人捨離  若人惡口說  彼人舌如毒 

        刀火毒等惡  此惡非大惡  若人惡口說  此惡是大惡 

        舌鑽能生火  在心中增長  人中惡口火  如燒乾燥薪 

        若人樂甜語  一切人供養  如自母無異  心喜如己父 

        甜語第一善  因樂果亦樂  不盡能除惡  利一切世間 

        甜語為天階  甜為第一藏  甜為世間眼  甜如蜜無異 

        惡口第一惡  說已到地獄  汝舌作自受  今何悔故生

 

  閻魔羅人如是呵責地獄罪人。乃過無量百千年歲。彼惡業人妄語惡口。樂行多作。教他隨喜。受如是苦。若脫彼處。處處馳走。又復更有閻魔羅人。執持極燒與大苦惱。

  又。彼比丘觀察綺語。樂行多作。惡業果報彼見聞知。此地獄人。自業果報受極苦惱。第一苦逼。得脫如是。閻魔羅人處處馳走。復更為餘閻魔羅人。執捉問言。汝何所患。彼即答言。患飢極渴而說偈言。


        自身功德盡  自身鑽所生  鐵火燒飢渴  我受惡燒苦 

        如氷雪於火  如須彌芥子  飢於地獄火  其勝亦如是 

        地獄火勢力  不行於異處  如是飢渴火  天中亦能到 

        如此地獄中  受餘重苦惱  如是苦雖重  不如渴火苦

 

  閻魔羅使聞彼語已。焰燃鐵鉗以擘其口。焰燃鐵鉢盛赤銅汁。熱沸焰燃置其口中。彼不相應綺語罪過。故燒其舌。即時消洋如雪在火。彼地獄人受二種苦。不可具說。如是燒已唱聲大喚。以大喚故。更復多多內其口中。焰燃赤銅燒其舌已。次燒咽喉。燒咽喉已次燒其心。既燒心已次燒其腸。既燒腸已次燒熟藏。燒熟藏已從下而出。如是罪人受苦唱喚。閻魔羅人即為說偈。呵責之言。


        前後不縛句  無義不相應  汝本綺語說  彼果如是受 

        若常不實說  若常不讀誦  彼則非是舌  唯可是肉臍 

        若人常實語  常樂善功德  彼則是天階  乃得名為舌

 

  閻魔羅人如是呵責地獄罪人。既呵責已。復以熱沸洋赤銅汁。置彼地獄罪人口中。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以不相應綺語說故。如是惡報彼地獄人。若得免離閻魔羅人。處處馳走。復入火聚。身體消洋。脚髀腰等在火聚中。皆悉洋消。如生酥塊。洋已復生。彼人如是望救望歸。處處馳走。以惡業故。望見有城。滿中寶物他人守護。如是癡人惡業因故。心生貪著。走向彼物。謂是已有。彼貪心人惡不善業。樂行多作所得果報。於地獄中心顛倒見。如是見已。以貪心故望多受用。以貪心故手中刀生。走向彼物。既到物所以刀相斫。彼地獄人迭相削割。如是相割。唯有骨在。後復更生。生已更割割已復生。乃過無量百千年歲。惡業所作。閻魔羅人手執利刀。㓟地獄人。捉地獄人一切割削。一切肉盡無芥子許。唯有骨在。彼地獄人唱喚號哭。憂愁苦惱。如是割削。削已復生。如以刀割。閻魔羅人若置河中。即復還活。如是如是。彼地獄人還復更生。如是受苦唱喚號哭。閻魔羅人復為說偈呵責之言。


        貪所壞丈夫  為貪之所誑  於他物悕望  此間如是煮 

        貪心惡不善  癡人心喜樂  貪心還自燒  如木中出火 

        貪心甚為惡  令人到地獄  如是應捨貪  苦報毒惡物 

        見他人富已  貪心望自得  彼貪生毒果  今來此處受

 

  閻魔羅人如是責疏地獄罪人。既責疏已。然後多多與諸苦惱。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惡業未盡已來。時節長遠。與苦不止。彼地獄人若離彼處。望救望歸。處處馳走。復入火聚。墮極焰燃熱鐵之地。宛轉復起。處處馳走孤獨無伴。惡業行人。惡業怨家。將入地獄。若復得離閻魔羅人。處處馳走。此人瞋心。樂行多作。果報今受。無救無歸。師子虎蛇惡瞋之類現住其前。彼人怖畏。處處馳走。以惡業故而不能走。為彼所執。極大瞋怒。先食其頭。既被食頭。唱喚悲苦。宛轉在地。復有惡蛇。牙有惡毒而復齧之。而食其脇。虎食其背。火燒其足。閻魔羅人復遠射之。如是受苦。閻魔羅人復為說偈呵責之言。


        汝為瞋所燒  人中最凡鄙  復到此處燒  何故今唱喚 

        瞋為第一因  令人生地獄  如繩繫縛汝  今得此苦惱 

        瞋心誑癡人  常念瞋不捨  不曾心寂靜  如蛇窟中住 

        若人堅惡體  恒常多行瞋  彼人不得樂  如日中之闇 

        非法非多財  非知識非親  一切不能護  瞋恚亂心人 

        於此世他世  能作黑闇果  復能到惡處  是故名為瞋 

        不瞋者第一  瞋人則非勝  若人捨離瞋  彼人趣涅槃 

        汝以瞋因緣  到惡處地獄  業盡乃得脫  宛轉何所益

 

  閻魔羅人如是呵責地獄罪人。既呵責已。復更箭射。師子虎等多瞋畜生。以瞋因故殺而食之。彼業相似得相似報。果似種故。如是罪人惡業果報。久時煮食。若脫彼處。望救望歸處處馳走。邪見惡因五逆果報。得如是道生在阿鼻。如是五逆決定彼受。如業相似彼地獄人。在於何處。摩娑迦離及不蘭那。提婆達多居迦離等。彼處燒煮。彼地獄人到大地獄。決定燒煮。彼受第一急惡苦惱。彼處苦者。何者苦惱。一切眾生不能說喻。如是阿鼻地獄罪人。受大苦惱。惡業行人闇聚和集。一切眾生毛起地獄。在上雨刀。阿鼻之人燒煮劈裂。又復更生。生已復裂。更劈更燒。雨金剛枷。雨金剛雹。又復雨石。破壞碎散。彼五逆人如是燒已。又復更有十一焰聚。受大苦惱不可忍耐。十方十焰。第十一者飢渴火聚。以飢渴故口中焰出。彼人周匝十焰圍身。如是燒煮遍其身體。無有微細如毛孔許而不燒燃。彼諸罪人平等被燒。乃至無有毛根許樂。故名阿鼻。乃至無有微少許樂。故名阿鼻。一切諸根一切境界。皆悉煮熟。以不正心。故名阿鼻。此世間退更無生處。唯生於彼大地獄中。苦更無過時節無數。故名阿鼻。一切欲界所攝眾生。最為極下。故名阿鼻。如是阿鼻更無過者。故名阿鼻。如是阿鼻更無勝者。故名阿鼻。彼大地獄。如頭已上更無有物。如是阿鼻地處甚熱。亦復如是。更無有上。故名阿鼻。彼阿鼻處其地最熱。更無有過。熱沸赤銅燒赤肉骨。更無過者。故名阿鼻。彼處地密。故名阿鼻。彼地獄處。脂肉骨髓一切焰燃。彼地獄人普皆焰燃。不可分別。此人彼人。微細中間更不可得。故名阿鼻。如山中河勢力不斷。晝夜常急。彼阿鼻處常受苦惱。勢力不斷。彼人苦惱不可休息。乃至劫盡。復無中間。故名阿鼻。彼人苦惱不可得說。此有少喻。如海水渧不可得數。如是如是。阿鼻地獄。惡業行人所受苦惱。不可得數不可得說。一切苦處。更無有如阿鼻處者。以業重故。受苦亦重。若作一逆彼人苦輕。若作二逆彼人身大。受苦亦多。如是次第。一切身分皆悉轉大。苦亦如是。業因重故。如是苦因。更無相似。如受樂受。阿迦尼吒。更無相似。苦樂二處。如是上下皆不可喻。如是上下邊不可喻。何以故。以作惡業。作惡業故因相似果。於地獄中在地獄邊。相似譬喻。不可得故。彼人如是。或有一劫或有減一劫。在彼燒煮。惡業盡已。爾乃得脫。以因盡故其果乃盡。如火盡故其熱亦盡。如種失故其芽亦失。如是阿鼻地獄之人若惡業盡。無氣爛壞於彼地獄。爾乃得脫。若得脫已。餘殘業果。針孔山巖。餓鬼中生。既生彼處。飢渴燒身。其身猶如火燒樹林。若脫彼處生畜生中。舒舒摩羅。復生屎中。作不淨虫。於餓鬼中二百千世。飢渴燒煮。於畜生中經二千世。惡不善業餘殘勢力。種種生處一切苦惱。畜生之中種種惡食。心常憶念殺生處生。復於彼處迭相食噉。受大苦惱。若脫彼處。過去業力得生人中。於五百世胎中而死。復五百世生已而死。為烏所食。復五百世未行而死。是彼惡業餘殘果報。若後殘業果報盡已。於無始時。業網轉行相似得果。有下中上。彼比丘如是觀已而說偈言。


        無始生死中  業網覆世界  或生或死滅  皆自業因緣 

        從天生地獄  從地獄生天  人生餓鬼界  地獄生餓鬼 

        異異勢力生  異異勢力樂  皆是愛業生  非自在所作 

        阿僧祇作業  生死眾生常  餘人不能解  唯如來所知 

        彼諦知此業  亦知於因緣  與癡人解脫  化一切眾生

 

  諸比丘。彼比丘如是觀察阿鼻苦已。一切生死心得離欲。以大慈悲而修其心。正憶念已得十一地。彼地夜叉知已歡喜。復更傳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聞四大王。彼四大王聞四天王。如前所說。次第乃至聞大梵天。如是說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如是種姓某善男子。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正信出家。與魔共戰。不住魔界。心不喜樂染欲境界。得十一地。彼大梵天聞已歡喜。說如是言。魔分損減正法朋起。善分增長。隨順法行。諸比丘法建立熾燃。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觀阿鼻已隨順修行。云何彼比丘觀察阿鼻大地獄處。阿鼻地獄凡有幾處。彼見聞知。如餘地獄具十六處。此阿鼻獄亦復如是。具十六處。何等十六。一名烏口。二名一切向地。三名無彼岸長受苦惱。四名野干吼。五名鐵野干食。六名黑肚。七名身洋。八名夢見畏。九名身洋受苦。十名兩山聚。十一名吼生閻婆叵度。十二名星鬘。十三名苦惱急。十四名臭氣覆。十五名鐵鍱。十六名十一焰。此十六處。乃是阿鼻根本地獄眷屬之處。彼十不善惡業道行。并五逆業。皆共和集大地獄行。入阿鼻獄。有內五逆。有外五逆。究竟作已。生在阿鼻大地獄中。如業相似。生於彼處。如業相似作集之業。業普究竟。樂行多作。在彼地獄別異處生。

        彼阿鼻業凡有五種。謂殺羅漢。惡心思惟。出佛身血。心生隨喜。樂行多作。復教他作。令彼安住。或遣他作。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烏口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唯除阿鼻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閻魔羅人擘罪人口。如擘烏口。然後將到名黑灰河。浚流漂急入其口中。如是熱灰初燒其脣。既燒脣已次燒其齒。既燒齒已次燒其咽。既燒咽已次燒其心。既燒心已次燒其肺。既燒肺已次燒其腸。既燒腸已次燒腸藏。燒腸藏已次燒生藏。燒生藏已次燒熟藏。燒熟藏已從下而出。彼地獄人受灰河苦。燒內皆盡。身內無物。唯有外物。惡業任持。是故不死。受堅鞕苦。於長久時常燒常煮。無數年歲。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一千世生餓鬼中。名鼎餓鬼。若脫彼處生畜生中。作象犛牛肫徒魔邏鼠狼毒蛇守宮蚯蚓蚊子等虫。又復作牛。既脫彼處若生人中同業之處。生膾子家。於二百世胎中而死。或復生已。未行而死。或復欲出而便命終。餘殘惡業之因緣故。復作惡業。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察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一切向地。是彼地獄第二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思惟得漏盡證。聖比丘尼阿羅漢人。強行婬欲。樂行多作。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一切向地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合喚大叫喚熱大焦熱。七地獄中。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彼處鐵地。頭面在下身在於上。顛倒上下。數數轉換。閻魔羅人與地獄人極重苦惱。彼人受苦不能唱喚。不得出聲不得出氣。半身下分若在其上。閻魔羅人以利斤斧。漸漸斬之乃至肉盡。唯有骨在。又復彼骨灰汁洗之。洗已墮落。彼人彼處有命而已。復置熱沸焰漂赤銅熱沸鐵鑊。在彼鑊中上下迴轉。極煮爛熟。如大小豆既煮熟已。普氣遍覆。一切叵見。如是無量百千億歲。鐵鑊中煮。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一劫若減一劫。復更燒身。所受苦惱。少於阿鼻地獄中苦。於一千世受餓鬼身。而生責疏餓鬼之中。飢渴燒身。一切身燃如燈相似。彼若得脫。於一千世生畜生中。曠野鳥等。常患飢渴。謂遮多迦野干蟬虫瞿陀野馬野驢鹿等。如是畜生。是彼惡業餘殘果報。脫彼處已。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則於馬面國土中生。於三百世在胎而死。若過去業得活不死。貧窮常病多受苦惱。五百世中作不能男。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察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無彼岸。長受苦惱。是彼地獄第三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何等人境界所亂。或因欲心。或近惡友。或自酒醉。共母行欲。行已心惶。近惡知識取其言語。如是癡人。復更如是樂行多作。復教他人令如是行。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名無彼岸。長受苦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處閻魔羅人。熱焰鐵鉤鉤其人根。從臍而出。取棘刺針刺其人根。或於臍人鐵鉤釘入。或釘其鼻或釘其耳。復斲其口。焰燃鐵鉤置口令滿。普焰滿口。受大苦惱。彼人下分復受大苦。彼人如是。三處受苦。燒壓劈打皆悉破壞。普彼一切名無彼岸長受苦處。在阿鼻內受大苦惱。所受苦惱不可譬喻。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或於一劫或減一劫。如是常燒。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四千世食彼不羅。餓鬼中生。飢渴燒身。若脫彼處生畜生中。在於曠野無水之處。竹林中生。口常乾燥。生迮狹處。山谷之中常畏陰影。常畏鴿鷲畜生中生。以何因緣生竹林中。彼竹林處。常有大風吹竹生火。四千世中常被燒死。還生彼處。脫彼處已。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貧窮常病。世中鄙賤。妻不貞良。若侵他妻。或犯他女。為彼所捉。捉已付王。若王王等拔其人根。無有舍宅。於四出巷若三角巷。從他乞食以自活命。常患飢渴。彼復發病。或四出巷若墓田中。苦毒而死。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察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野干吼。是彼地獄第四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毀呰一切智人。毀辟支佛毀阿羅漢。若毀法律。非法說法。復教他人令住隨喜。彼人非法復說為法。常毀聖人。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野干吼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惡業相似。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處業作野干。鐵口焰燃遍滿彼處。如是野干焰牙甚利。疾走往趣毀聖法人。各食異處。有食頭者有食項者。以舌惡語。復有野干而食其舌。復有野干食其鼻者。復有野干食胸骨者。有食肺者食小腸者食大腸者。有食脬者有食髀者。有食踹者有食脛者。有食臂者食手足者。復有食其手足指者。一切身分別別割食。食已復生。彼惡業人作集業果。長久遠時如是受苦。若脫彼處。所受苦惱。望救望歸。處處馳走。彼復更有閻魔羅人擘口出舌。以極利刀臠臠碎割。割已復生。以舌毀呰說聖人故。以為他人讚非法故。彼人如是。於長遠時如是受苦。若脫彼處。望救望歸。處處馳走。惡業所作。閻魔羅人復更執持。迭相謂言此妄語人。曲語澁語。不淨垢語。惡法說語。非法說語。令諸眾生退失正道。彼復執已。擘口出舌。如是惡舌長一居賒。其舌柔軟。置在赤銅焰燃鐵地。畫為阡陌。遣人耕之。熱焰鐵犁利刀焰燃。其牛脚上有極利刃。焰火熾燃。縱橫耕之百到千到。彼惡語說。於他世證不相應說。受如是苦。如是久時耕煮燒割。如是惡舌受種種苦。彼人如是受苦唱喚。心悔啼哭。閻魔羅人呵責之故而說偈言。


        六萬阿浮陀  五千六浮陀  口語心願惡  毀聖到地獄 

        善色惡業行  非法似法說  以汝前惡說  今於此處燒 

        眾生悕望實  云何說惡法  以汝惡說故  如惡相似受 

        決定妄語人  非法說為法  此為第一賊  餘者非大賊 

        若人正說法  出離一切惡  則到於善處  彼處無苦惱 

        無盡財不失  一切不能偷  實語為天階  亦是涅槃門 

        如是常實語  常憶念法行  無悲憂不老  彼人人中勝 

        汝捨離正法  毀呰於善人  汝本集聚惡  今於此處受 


  閻魔羅人如是呵責毀聖法人。既責疏已。多與苦惱。彼不可知不可說苦。何以故。以毀聖人極重因故。相似得果。如來所說。如是燒煮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野干吼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二千世生餓鬼中。在賓茶處。彼身為塊肉塊相似。不見不聞不嗅不甞。不能言語。若脫彼處。於三千世生畜生中。常作屎虫。既脫彼處。若生人中。同業之處。於五百世恒常貧窮。所有語言人所不信。癩病聾瘂。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鐵野干食。是彼地獄第五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惡心惡念隨喜。以重惡心燒眾僧寺。并燒佛像及多臥敷衣裳財物穀米眾具。以惡心故。火燒僧處。燒已隨喜。心不生悔。復教他人隨喜讚說。業業普遍。作業究竟。和合相應。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鐵野干食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以業重故受苦亦重。何以故。因果相似。果似種故。既生彼處。惡業因緣。一切身分焰火普燃。彼身焰燃十由旬量。有十一苦。頂苦最重。諸地獄中此苦最勝。彼處復有火相似山。彼山一切炎火普燃。飢渴燒煮。於長遠時常燒常打。伸手向上。彼人伸手高五由旬。焰鬘普燒。如燒山角。彼人普燒。唱聲吼喚悲啼號哭。唱喚口張。火焰滿口。內外普燃。皆作一焰。無有中間。火焰漸長久時燒煮。若脫彼處。望救望歸。處處馳走。喎口破面求覓樂處。自作惡業。隨順繫縛彼地獄中。復到異處。彼有山河。苦惱增長。上雨鐵塼一居賒量。如夏時雨。塼打彼人。從頭至足破壞并疊。如打乾脯。一切身分不可分別。彼人如是常雨惡鐵。受大苦惱。又復更生。彼身無力。焰牙野干而噉食之。如食乾脯。和集復生。生已復食。彼惡野干。於長久時。如是常食如是燒煮。煮已復生。以惡業故。如是食之受大苦惱。自作非他。自作不失。不作不得。非無因得。不從異來。無有作者之所安住。非有受者之所住持自作因得。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如是地獄極惡之處。乃爾得脫。復一千世生餓鬼中。普身焰燒。發聲唱喚。一切國土。一切城邑。一切聚落。夜中唱喚。夜則火燒。於晝日時日光雨火。火相似燒。乃至生火。惡業壞爛。無氣盡滅。若脫彼處。於一千世生畜生中。常在曠野作百足虫。常患飢渴。兩頂兩面復有兩口。多時受苦。不能得停。一切身分。多為黑虫之所噉食。既脫彼處。過去久遠。有少善業。若生人中。同業之處。於一千世作黑色人。色如黑雲。喜被毀傷。恒常貧窮。常行多行處處而行。駱駝行使為他所使。常患飢渴。難得飲食。繫命而已。如是餓鬼經一千世。如是畜生經一千世。如是人中經一千世。惡業因緣如是受苦。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十五

        〈地獄品之十一〉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黑肚處。是彼地獄第六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如。若何等人取佛財物而自食用。不還不償。不信彼業而復更取。復教他取。為作住持。或施佛已復還攝取。或他與物令使施佛而自食用。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黑肚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處。飢渴燒身自食其身。食已復生食已復生。如是無量百千億歲。食已復生。生已增長兩重受苦。飢渴苦惱。於彼惡業所受苦惱。百倍更重。自作苦惱還自押身。彼人如是自食身肉。處處馳走。既如是走。有黑肚蛇如黑雲色。執彼罪人。從足甲等稍稍漸齧。合骨而食。食已復生生已復食。食已復生。如是久時。以惡業故。如是被食。以彼罪人食用佛物。諸福田中佛福田勝。損佛物故。如是受苦。既得脫已。入焰鐵地。佉陀羅炭火炎相似。入彼地中一由旬量。彼人入火無量百千億歲煮燒。復更增長。如是極煮。若得脫已。望救望歸。彼處復有閻魔羅人。以焰鐵鉗鉗取其身。置鐵鑊中煮之極熟。如大小豆燒煮轉捩。若浮若沈受堅鞕苦。第一惡苦。如是苦惱不可譬喻。一切三界因果相似。彼人所受地獄苦中。百分千分歌羅分中不及其一。如是苦惱百千勢力。第一苦惱大海所漂。自業果證。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於彼黑肚地獄之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千二百世生於食屎餓鬼之中。若得脫已。於七百世生於食吐畜生之中。既得脫已。難得人身。如龜遇孔。若生人中。同業之處作食屎等邪見外道。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身洋處。是彼地獄第七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有人行惡。取法財物面自食用。作而復集業業普遍。作業究竟復教他作。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身洋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處有二鐵樹。皆悉焰燃。惡業風吹迭互相合。彼地獄人。在二樹中極勢相觸。如多羅葉機關壓拶。身體消洋又復更生。生已復拶。兩樹直來兩邊拶身。受大苦惱。如是蹉捩消洋墮地。彼有鐵鳥金剛惡嘴。在彼樹上啄罪人頭。啄已上樹。數數如是。罪人頭破。啄眼而食。罪人唱喚悲啼號哭。復食其眼。破其頭已而飲其腦。既飲腦已次劈其心。既劈心已而飲肉血。彼既飲已次食其腸。既食腸已次食其胃。既食胃已次食熟藏。食熟藏已次食其髖。既食髖已次食其髀。既食髀已次食其脛。既食脛已次食足趺。食足趺已次食足指。彼人如是受堅鞕苦。於長久時年歲無數。百年中數亦不可盡。無少相似。今說少分。如大海中取一掬水置於異處。如是所說。唯說一分。彼惡業人如是長時受堅鞕苦。如是乃至作集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一千世生於食唾餓鬼之中。有命而已。第一飢渴苦惱燒身。彼處若脫。生畜生中而作大魚。在大海中醎水之處。常在大海水中而住。謂那迦羅若摩伽羅。若作大龜常患飢渴。醎水中行經一千世。既脫彼處。於過去世有人業熟。若生人中同業之處。所在國土。二王中間疆界之處。彼二國王常共鬪諍。彼人財物聚集得已。為他所取。王罰而取。既奪取已。獄中守掌飢渴燒身。從他得食。受極苦惱。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夢見畏。是彼地獄第八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何等人。於多比丘眾聚和合欲食之食。取而食之。令彼眾僧不得飲食。身受飢苦。不得念善不得坐禪。心不寂靜。彼惡業人取僧現食。取已不懺。心不生悔。復於僧食憙樂欲取。復教他人心生隨喜。業業普遍。作業究竟。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夢見畏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一切眾生不知其名。彼大苦惱。皆悉堅鞕甚切難忍。所受苦惱自業所起。今說少分。如海一渧如人夢中。所見不實此地獄中。所見如夢。見有惡人甚可怖畏。彼人手執種種器仗。若枷若杵。取地獄人惡業行人。置在鐵地。坐鐵凾中。以熱鐵杵。搗築其身并骨碎散。如蠟蜜塊。又復更生。生已棒打。破壞碎散。是彼惡業作集勢力。受彼果報。若脫彼凾。所受苦惱復入鐵林。自業道行入彼鐵林。一切身分分分析裂。劈割令散墮鐵床上。彼惡業人一切身分皆悉破壞。若脫彼處。望救望歸。處處馳走。復雨鐵刀劈割其身。一切筋脈斷絕破壞。唯有骨網。無有少肉可停蠅處。皮骨筋連。唯是骨網更復雨鐵。劈裂破碎。悲苦唱喚啼哭而走。處處馳走而不得脫。自惡業起。不善業起。乃至作集。不善惡業未盡未壞。極急燒煮。一切身熟破滅壞爛。不善業故。長遠時受不得解脫。若彼惡業一切受盡。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一千世生食瘡汁餓鬼之中。若脫彼處。於五百世生畜生中。常有石墮壓拶之處。身如葦等。受大苦惱。因此致死。彼處得脫。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常貧常病。為他所使。曠野嶮岸饒沙之處。草稀之處無草之處。無水之處離澤之處。常怖畏處。惡國土生。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曰身洋。受苦惱處。是彼地獄第九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有檀越家。常有好心正信成就。恒於病人。於出家人為差病故。與其財物。如此財物。隨何病人令得病差。而有惡人貝聲行人。內心不善。離善知識。遠無漏道。被服袈裟而是大賊。食彼供養病人財物。用已不懺。心不生悔。不還不償。復教他人令往隨喜。而復貪取。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在身洋。受苦惱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彼地獄處一由旬量。熱沸鐵樹。彼樹焰燃。惡業所作。彼地獄處有熱焰石。金剛相似。觸甚堅鞕。百倍焰燒。如是火樹熾然極高。樹根下處。彼地獄生四百四病。增長苦惱。獨而無伴。頭面在下脚足在上。彼樹炎熱勢力熾盛。形地獄火。則如氷冷。彼樹根汁。一種苦壓。遍罪人身無毛頭許。彼病苦重於火百倍。樹壓苦惱復過於是。時節久遠年歲無數。受如是苦。彼處復有閻魔羅人。手執鐵刀脈脈遍割。彼地獄處受五種苦。謂樹火鐵飢渴病苦。於長久時年歲無數。聞者毛起。百那由他。此說少分。堅鞕苦惱。惡味苦惱。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七百世生食火烟餓鬼之中。飢渴燒身如燒林屋。彼處得脫。於五百世生畜生中。作被燒龍常雨熱沙。墮其身上而被燒煮。於畜生中既得脫已。若生人中。同業之處住叢林中。常負塼等盡生極苦。不曾一飽不得美食。唯聞好食美味之名。為奴他使貧病凡賤。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兩山聚。是彼地獄第十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有人行惡。於辟支佛飢欲噉食而便偷取。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兩山聚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處。多有鐵棒鐵戟鐵鑊鐵凾苦惱。上兩鐵山與種種苦。彼處多雨勝勝山聚。從上而墮一由旬量。唯兩山聚打彼罪人。身體散壞猶如沙摶。散已復生生已復散。散已復生。有十一焰周遍燒身。火燒身已。次復破眼。破已復生。閻魔羅人復割其舌。割已復生復割其鼻。熱白鑞汁置其割處。復割其耳。熱赤銅汁置耳令滿。以熱鐵鉢盛熱沸灰。以灑其耳。復以利刀割而復削。四百四病常具足有。火焰普遍合為一焰。受極熱苦。彼地獄處。於長久時無有年數。乃至作集不善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五百世生蠅虫等。遍覆其身。常所唼食。身有瘡孔。孔有惡虫噉食其身。在屏中住。常食糞屎餓鬼之中。若脫彼處。於七百世生畜生中。曠野惡處。常受鹿身。飢渴燒煮。既得脫已。若生人中。同業之處身常負重。被打身壞晝夜不安。手足皆破口常乾燥。身體色惡衣裳破壞。是彼惡業餘殘果報。雖生人中。於五百世非是正人。與鬼相似。身常苦惱晝夜不安。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閻婆叵度。是彼地獄第十一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有人野處。於河澤中取濟活命。彼河澤處是第一業。一切田地穀等食具皆從彼得。以存性命。有惡心人斷截彼河。河既斷已。彼處國土一切皆失。鳥鹿亦死。況復人類。城邑聚落一切沙門婆羅門等。皆悉渴死。彼河斷故。國土人民一切死盡。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閻婆叵度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處七百由旬。如大曠野嶮岸高山。大火焰燃多有鐵樹。彼地獄人顛倒見故。見有河池樹林具足。彼患飢渴。第一惡火燒其身已。唱喚號哭。走向彼池。作如是意。我到彼處飲彼池水。既到彼池。有熱沸灰滿河池中。於彼池所。閻魔羅人手執鐵刀。執彼罪人以刀削割。受二苦惱。一刀割苦。二飢渴苦。彼人如是。在曠野處刀破其身。受大苦惱。於長久時。若脫彼處。以飢渴故處處馳走。飢渴燒身處處馳走。見有冷河疾走往趣。彼人既走。池中有鳥身大如象。名曰閻婆。嘴利生焰。執地獄人上舉在空。舉已遊行。彼地獄人即失憶念。然後放之。如石墮地。彼中地處焰堅惡觸。罪人墮地碎為百分。復更和合。合已復散。散已復合。鳥復更取。如前所說。與彼苦惱。彼地獄人復有惡病。如前所說。如是無量百千億歲。受如是種惡鳥苦惱。若脫彼處。而復更為閻魔羅人之所執持。置在熱沸赤銅旋河。既置彼處。身皆消洋如水沫消。又復更生。彼惡業人惡業行故。長久遠時如是燒煮。無有年數。破國土人若得脫已。飢渴燒身處處馳走。自惡業故。所行之處鐵鉤滿道。其刃極利割破其足。自從足下次第至髀。一切破裂。足破裂已。其身焰燃受極苦惱。唱聲啼哭。心生悔惱。呻號叫喚。一切身分皆悉燒燃。燒已復起。起已復去。彼人如是心亂不正。彼處復有焰齒狗來。遍齧罪人。一切身分皆令破壞。皮肉脂髓皆悉噉食。復飲其汁。彼破國土惡業行人。自業如是。於長久時受大苦惱。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五百世生餓鬼中。極受苦惱。若脫彼處。於五百世生畜生中。作賒羅婆生生之世。入火被燒。或為蛇食。或為火燒。或為風殺。彼處既脫。若生人中。同業之處無戒時生。一切人中最為凡鄙。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星鬘處。是彼地獄第十二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有人行惡。於起滅定。一切煩惱盡滅比丘。初起極飢。偷其食已心生歡喜。食已貪取。口說讚善。復教他人業業普遍。作業究竟作而復集。惡業堅鞕。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星鬘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處地獄二角。普地獄處鑊湯焰燃。如虛空星。於一角處二十億數。九那由他。九千鉢頭摩。六十億阿孚陀。三十大鉢頭摩。億百網。億二十千鬘過如是數。時節燒煮。煮熟燒熟。如魚動轉焰燃赤沸銅旋鑊中。燒煮增長。一切時燒。受堅惡苦。彼惡業人。唱喚心悔。自心惡業長久遠時。如是燒煮。如前所說。彼人如是一受苦處。若得脫已。又復更入。勝熱味風。惡觸如刀割一切脈。既割脈已。舉之在上。移向地獄第二角處。彼惡業人。既到地獄第二角已。風吹億劍。割彼罪人一切身分。皆悉散壞。唯有筋脈。彼人如是。身唯筋縷。閻魔羅人然後執持。置在星鬘風吹鑊中。既置彼已。足在於上頭面在下。頭面先入。彼復後時。熱沸赤銅先燒其眼。次燒髑髏。次燒其面。次燒其齒。次燒咽喉。熱赤銅汁置咽喉中。一切普燒。不能唱喚不能出聲。彼人如是受堅鞕苦。受彼苦已。更復有餘閻魔羅人。手執鐵杵打築其頭。既築其頭。一切身分皆悉跳建。頭身俱跳如魚動轉。過久遠時。如是兩角星鬘地獄。在中煮熟。乃至作集不善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一千世生在悕望餓鬼之中。常受苦惱。飲食難得。於百年中或得不得。彼處脫已。於五百世生畜生中。在隘迮處而受鹿身。心常驚恐。於一切人皆生怖畏。於嶮岸中離人之處。常怖畏故羸瘦無色。身體乾枯。惡業力故。獵人所殺。既得脫已。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則常治生。身為導主。飢渴常乏。一切時行。常繫屬他。為他所使。依他活命。與人相似。非是正人。常受苦惱。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彼處名為一切苦旋。是彼地獄第十三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有惡心人起顛倒意。於一切智所說言語書畫文字。除滅隱障。令失法身。令諸眾生不得信佛。若聞正法。則生信心。以無法故。眾生不信。如是心意。如是邪見。作集惡業。垢心惡心。若教他人令住隨喜。如是作已。後復更作惡心意故。業業普遍。作業究竟。復於彼處。作已復作。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一切苦旋別異處生。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處。熱沸赤銅置其眼中。二眼皆滿。或以熱沙金剛惡觸。揩磨其眼。消洋碎散又復更生。生已復揩。復以利鋸割截其手。截已復生生已復截。復置焰鑊。頭在下入身在鑊外。如是極煮半身鑊外。利刀割削。以眼看法。滅壞法故。受如是報。以手指磨滅壞法故。受鋸截報。以本惡心隱滅法故。在鑊中坐。金剛嘴鳥拔心而食。飲其心汁。以惡心故。受如是苦。身坐鑊中。背分在上不入鑊處。閻魔羅人執利斤斧。以斤其皮。令使下脫。嚴熱灰汁而灌洗之。焰熱利針遍刺其身。焰熱鐵輪疾轉在頭。如是受苦。若脫彼處。墮消洋地。苦常不斷。作集業故。於地獄中受如是苦。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雖脫彼處。於五百世生在食煙餓鬼之中。惡行覆身。心受苦惱。心亂不止。若脫彼處。於七百世生畜生中。作夜行虫。若作獯狐兔梟等鳥。脫彼處已。過去久遠有人業者。若生人中。同業之處生雪山中。食惡飲食恒常貧窮。於三百世夷人中生。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臭氣覆。是彼地獄第十四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有人邪見故以惡心。憶念思惟。隨順瞋心。生喜樂意。於僧田地或甘蔗田。園林果樹。或復眾僧餘受用處。放火焚燒。如此燒僧所受用物。令諸比丘衰損失壞。業業普遍。作業究竟。和合相應。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臭氣覆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處。有熱焰網名針孔網。熱焰普遍遍地獄中。惡業罪人既生彼處。閻魔羅人焰利大刀。執箭射之。驅入焰燃針孔網中。不能得走。彼惡業人彼處繫縛不能得脫。彼網極利削割其手。復削其脇復削其背。一切身分。皆悉遍削。唯有骨在。網割削已。閻魔羅人甘蔗杖打。百倒千倒。若百千倒。彼惡業人惡業遍覆。受彼箭苦。於長久時受大苦惱。堅鞕惡觸。所受苦惱無異相似。彼地獄中極受大苦。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雖脫彼處。於七百世生於食血餓鬼之中。唯食產血。若脫彼處。於五百世生畜生中。作雞孔雀鸜鵒等鳥。脫彼處已。若生人中。同業之處。於旃陀羅屠兒家生。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鐵鍱處。是彼地獄第十五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有人輕心誑心惡意。於儉時世。請喚比丘。作如是言。於此年中我家夏坐。病藥所須我皆供給。一切勿憂。莫生異意。彼諸比丘心皆生信。時世復儉。信彼人故。更不餘求。既赴夏坐。彼惡心人一切不與。驅令使去。時世儉故。彼諸比丘或有死者。或有比丘失前夏者。或有極受飢渴苦者。或有比丘向異國者。如是惡人。棄捨比丘妨廢惱亂。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生鐵鍱處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處地獄罪人。十一焰聚。周匝圍遶。常患飢渴。閻魔羅人數數常以熱赤銅汁熱鐵塊摶。令飲令噉。彼罪人身乃於無量大鉢頭摩。三余多數尼余多數。常燒常煮。乾燥破壞。又復更生。復有勝苦。如業所作。閻魔羅人取熱鐵鍱。廣五由旬。焰火甚熾普一焰鬘。以彼鐵鍱裹其身體。一切爛熟。普身焰燃。唱喚號哭。石壞苦惱。無少樂事。如針孔許可攀緣處。如是鐵鍱火遍無間。如是惡觸受苦叵耐。如是鐵鍱。作飢作渴。作大熾火。受如是苦。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脫彼處已。於百千世生於食腦餓鬼之中。若脫彼處。於七百世生於食火畜生之中。彼處脫已。若生人中。同業之處於五百世為王不信。常繫在獄。飢渴而死。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觀阿鼻大地獄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十一焰是彼地獄第十六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有人惡行。若於佛像若佛塔等。眾僧寺舍破壞拭滅。惡心破壞聖人住處。滅佛畫像。或復有人非佛弟子。於佛不信。而自說言是佛弟子。為求過失而聽佛法。推求其便。聞已於法不生信入。如是毀呰樂行多作。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在彼地獄十一焰處火中而行。受大苦惱。所謂苦者如前所說。活黑繩等七大地獄所受苦惱。彼一切苦此中具受。百倍更重復有勝者。所謂彼處。有一千倍嚴惡毒蛇。彼蛇多饒普遍地獄。彼地獄人在中來去。閻魔羅人手執鐵棒。打令疾走。為蛇所齧。復有執火。極熱燒燃。彼人如是二種火燒。謂毒火燒。地獄火燒。唱喚馳走悲號啼哭。以唱喚故。閻魔羅人復為說偈。呵責之言。


        汝以愛毒醉  一切癡心力  於正法頑鈍  今者徒叫喚 

        見惡業喜樂  唯貪現在樂  作惡初雖甜  後則如火毒 

        作惡業之人  一切人毀呰  作善者皆讚  如是應捨惡 

        見者不愛樂  惡報受苦惱  作惡得惡報  如是黠慧捨 

        作惡不失壞  一切惡有報  惡皆從作得  因心故有作 

        由心故作惡  由心有果報  一切皆心作  一切皆因心 

        心能誑眾生  將來向惡處  此地獄惡處  最是苦惡處 

        莫繫屬於心  常應隨法行  法行則常樂  惡行不寂靜 

        非法無善果  以不顛倒受  一切種種果  如因相似見 

        果與因相似  異相非因果  如是無常法  皆因緣而生 

        非無因見果  地獄中最勝  如因果相應  地獄中熟煮 

        作集業堅鞕  決定惡處行  業果相續縛  地獄中煮熟 

        若懺悔方便  惡業則破壞  不見不愛果  實見者所說 

        世間因光明  如業因得果  業果迭相因  一切法如是 

        見迭互因緣  迭互自在行  相似隨順縛  實見者所說 

        一切世間法  非是無因果  非自在等作  實見者所說 

        無始生死來  皆因緣而生  如業相似見  無法不相似 

        若知愛作業  眾生業因生  彼人知業果  故名寂靜人 

        自體作惡人  常為癡羂縛  已作惡業竟  云何心生悔 

        惡常依止惡  法常依止法  黠慧人俱捨  實見者所說 

        若迷道非道  則迷於佛法  彼不得寂靜  如日中無闇 

        若人迷因緣  迷於法非法  法到惡地獄  極苦惱之處

 

  閻魔羅人因相應語。呵責之已。復執戟鉾以瞋怒心。復以無量種種器仗。縛地獄人無量百千鉢頭摩數。於長遠時斫刺打築。自業所作。如是受苦。乃至作集惡不善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既得脫已。於七百世生食糞屎餓鬼之中。是彼惡業餘殘勢力。若脫彼處。於五百世生畜生中。作蚯蚓等。彼業勢力餘殘果報。脫彼處已。若生人中。同業之處生於邊地。身體黑色。漁人之屬下濕之處。水田無食。飲食難得。食水中虫。是彼惡業餘殘果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察阿鼻大地獄處。更不見有第十七處。下向亦無傍廂亦無。麁細俱無近遠皆無。更無所攝。一切不見。彼比丘如是思惟。見道思惟。觀察盡邊八大地獄。各十六處眷屬之處。如是盡邊惡業人地。一切愚癡凡夫之人。作集此地作惡業人受證之處。八大地獄并眷屬處。我更不見異大地獄。更無異業一種生處。更無惡處。如此阿鼻大地獄處。何處眾生得大苦惱。如此阿鼻大地獄處。毛起地獄。於千分中不說一分。何以故。不可說盡。不可得聽。不可譬喻。地獄苦惱。如是極惡如是堅鞕。如是大苦如是叵耐。如是苦惱。無異相似。不可喻苦。何以故。無人能說無人能聽。若有人說若有人聽。如是之人吐血而死。此大地獄不可愛樂不可憶念。彼地獄苦。苦中之苦。彼比丘如是觀察大地獄已。則於一切生死苦惱。心生厭離。觀察無常苦空無我。見一切法皆悉無常。思惟聖諦。則於生死重生厭離。毀呰生死。如是生死最為鄙惡。彼比丘如是見已。生如是心。此諸眾生無有天眼。不知過去離聞正法。復於地獄極苦惱處。第一苦處。第一惡處。而復更生。此如是等愚癡凡夫。愛羂所縛。無始生死。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知彼比丘次第觀察一切惡處。從活地獄次第乃至阿鼻地獄。彼業果報一切悉知。得十三地。不樂魔界愛不自在。為脫愛縛不住魔界。喜樂無常。彼比丘欲斷使結入涅槃城。彼地夜叉。見其精進心生歡喜。轉復上聞虛空夜叉說如是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某善男子某姓某名。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正行正道。正見不邪行出世道。知業報法得十三地。盡見一切地獄邊底。知無間苦。彼地夜叉如是如是。具足傳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向四大王。如前所說。彼四大王向四天王。亦如是說。彼四天王向三十三天。說如是。三十三天向夜摩天。亦如是說。彼夜摩天向兜率天。亦如是說。彼兜率天向化樂天。亦如是說。彼化樂天向第六天。亦如是說。次第乃至向少光天。如是說言。天今當聽。心當正念。閻浮提中某國某村。如是種姓某善男子。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正信出家彼正行法。不曾休息。心不樂住魔之境界。不樂染愛不樂欲染。色聲香味觸等境界。得十三地。八大地獄一切業報皆悉盡知。彼比丘如是知已。厭離無明黑闇生死。天今應知。魔分損減正法增長。彼少光天如是聞已。極大歡喜。其以得聞魔分損減。正法朋長。是故歡喜。彼處諸天得聞正法。如是歡喜。未聞佛法。諸天聞已猶尚歡喜。何況信心隨順行人。諦見正士。聞彼比丘知業報法。增長正法而不歡喜。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十六

        〈餓鬼品第四之一〉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遍觀一切地獄苦海。為愛瀑水洄澓所沒。大地獄人富蘭那末迦離等。俱迦離提婆達多。如是等魚為大摩竭魚之所吞食。從活地獄乃至阿鼻地獄。其獄廣大。沃焦深水及餘地獄。大苦海中提彌魚提彌鯢羅魚。那迦羅魚鳩毘羅魚。失收摩羅魚龜鼈黿鼉。旋流洄澓貪欲瞋恚。愚癡風力之所飄鼓。水浪濤波。洄澓相注時如水沫。受大苦惱。淚如雨墮。啼哭悲泣呻吟悲㘁。辛酸大叫猶如濤波。愁思波覆。惡業龍力雨大苦雨。滿諸地獄阿鼻地獄。無間極深其火猛焰。如劫火起燒大劫時。滿斫迦婆羅山(魏言輪山即鐵圍山是也)。是為大地獄苦惱大海。劣弱之人。無有善力無能度者。如是比丘觀大苦已。心則厭離。伽他頌曰。

(偈者正音云伽他單舉伽字訛言為偈魏言頌)


        一切眾生癡所欺  為於愛染之所縛  將至世間嶮難道  老死惡濟恐怖處 

        三處退已入地獄  從地獄出生天上  三處命終墮畜生  復從彼終墮餓鬼 

        自業惡行之所迷  諸欲自在使眾生  為癡羂網所纏縛  流轉洄澓三界海 

        無始久受大苦惱  種種眾生生死苦  無有厭離生死心  無始久集因緣故 

        諸天放逸自壞心  人中追求受諸苦  餓鬼常為飢渴燒  畜生迭共相食噉 

        地獄之中大猛火  餓鬼道中癡所惱  一切眾生生死中  微毫少樂不可得 

        於諸苦中生樂想  眾生癡惑愛所誑  無有教示正道者  於此苦中不得脫 

        若有遠離於善法  常行妄語無誠信  不能修習禪定法  長淪生死受諸苦 

        諸佛如來所說法  若今現在未來世  過於父母及親族  常隨眾生而不離 

        三聚之類眾生等  三種過惡常自在  常行三界不止息  以三種受為伴侶 

        三業迷惑於眾生  行趣三惡嶮難道  於三有行常愛樂  三有法中輪轉行 

        若有眾生歸三寶  自在修行三菩提  斷除遠離三種見  如是之人離眾苦 

        於三時中樂正行  如實觀見三種老  於飲食中知止足  是人則能離憂惱 

        過貪瞋癡三種聚  善思三業不造惡  如是行人離生苦  永斷一切諸憂熱 

        若人知於道非道  於有無中善思惟  能善修學慈悲心  則得第一最勝道 

        若有眾生不濁亂  心常清淨無所染  能離不善諸惡法  當知是人得解脫 

        若有人能行正道  正念大力堅牢故  常樂遠離於諸有  是人解脫必無疑 

        若人能斷於有愛  不起有愛悕望心  是人於生老死苦  乃至不生微細著 

        若有愚人造諸業  作諸惡已轉增長  諸欲如毒不可親  有智之人應捨離 

        若人捨離於諸欲  心常樂求解脫果  是人不善滅無餘  如日光照除闇冥 

        如是親近善法者  常捨一切諸不善  能善思惟淨不淨  如是略說汝當知

 

  如是。比丘當念此世他世。以智慧利益。心既念已。當以智慧饒益一切世間。觀地獄苦。於一切眾生。思惟憶念。起慈愍心。修行慈悲。於一切地獄怖畏苦惱逼迫之處。具觀察已。知業果報。知業報已。生厭離心。復作是觀。此諸眾生。云何沒於種種惡道大怖畏處。行於生死曠野之中。如是。比丘作是思惟。生慈悲心知餓鬼道嶮惡之業。由心貪嫉。欺誑於人。貪惜積聚。欲望長富。廣積眾惡。惡貪所覆。不行布施。不施沙門婆羅門及諸病瘦盲冥貧窮。有來乞求。心生慳嫉。不肯施與。不作功德不持禁戒。此世他世。無利衰惱妻子奴婢。悋惜不與。慳嫉自誑。以是因緣墮餓鬼中。女人多生餓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性心多妬嫉。丈夫未隨便起妬意。以是因緣。女人多生餓鬼道中。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道。餓鬼所住在何等處。作是觀已。即以聞慧。觀諸餓鬼略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人中住。二者住於餓鬼世界。是人中鬼。若人夜行則有見者。餓鬼世界者。住於閻浮提下五百由旬。長三萬六千由旬。及餘餓鬼惡道眷屬。其數無量惡業甚多。住閻浮提有近有遠。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餓鬼有無量種。彼以聞慧。略觀餓鬼三十六種。一切餓鬼皆為慳貪嫉妬因緣生於彼處。以種種心造種種業。行種種行種種住處。種種飢渴自燒其身。如是略說三十六種。何等為三十六種。一者迦婆離。鑊身餓鬼。二者甦支目佉。針口餓鬼。三者槃多婆叉。食吐餓鬼。四者毘師咃。食糞餓鬼。五者阿婆叉。無食餓鬼。六者揵陀。食氣餓鬼。七者達摩婆叉。食吐餓鬼。八者婆利藍。食水餓鬼。九者阿賒迦。悕望餓鬼。十者㖉吒。食唾餓鬼。十一者摩羅婆叉。食鬘餓鬼。十二者囉訖吒。食血餓鬼。十三者瞢娑婆叉。食肉餓鬼。十四者蘇揵陀。食香烟餓鬼。十五者阿毘遮羅。疾行餓鬼。十六者蚩陀邏。伺便餓鬼。十七者波多羅。地下餓鬼。十八者矣利提。神通餓鬼。十九者闍婆隸。熾燃餓鬼。二十者蚩陀羅。伺嬰兒便餓鬼。二十一者迦摩。欲色餓鬼。二十二者三牟陀羅提波。海渚餓鬼。二十三者閻羅王使。執杖餓鬼。二十四者婆羅婆叉。食小兒餓鬼。二十五者烏殊婆叉。食人精氣餓鬼。二十六者婆羅門羅剎餓鬼。二十七者君茶火爐。燒食餓鬼。二十八者阿輸婆囉他。不淨巷陌餓鬼。二十九者婆移婆叉。食風餓鬼。三十者鴦伽囉婆叉。食火炭餓鬼。三十一者毘沙婆叉。食毒餓鬼。三十二者阿吒毘。曠野餓鬼。三十三者賒摩舍羅。塚間住食熱灰土餓鬼。三十四者毘利差樹中住餓鬼。三十五者遮多波他。四交道餓鬼。三十六者魔羅迦耶。殺身餓鬼。是為略說三十六種餓鬼。廣說則無量。重心造惡。業行各異。種種慳心。不行布施。貪心因緣。受種種身。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親諸餓鬼受大飢渴自燒其身。以前世時。多起妬嫉惡心破壞。廣造三業身口意惡十不善業。生餓鬼中。其人以作十種不善業道因緣。得一切苦。以惡業故生餓鬼中。惡業牽故業為本故。入於惡道為彼所縛。以因業故不脫生死。為無始來獼猴之心。躁擾輕轉。行於嶮難障礙之處。攀緣種種羅網枝條。速疾往返住生死山。睡於巖窟。所行之處不可覺知。觀心獼猴速疾不停。應作如是。初調伏心。若心不調。能將眾生至大怖處得大苦惱。如是心怨。能令眾生流轉生死。比丘如是思惟心已。於生死中得離欲穢。厭生死苦。如是思惟。一切生死皆悉苦惱。

        如是。比丘思惟分別。餓鬼之中有無量種。思惟是已一一分別。觀諸業報。非無因生。苦樂好醜淨與不淨。善惡貴賤上下生滅。一切雜類非自然生。比丘如是觀諸餓鬼。知業果報。以聞慧觀。云何觀於迦婆離鑊身餓鬼。其身長大過人兩倍。無有面目手足穿穴。猶如鑊脚。熱火滿中。焚燒其身如火燒林。飢渴惱熱。時報所縛無人能救。無歸無怙。愁憂苦惱無人救護。以何業故生於彼處。即以聞慧。見此眾生。於前世時以貪財故。為他屠殺。受雇殺生。臠割脂肉心無悲愍。貪心殺生。殺已隨喜。造集惡業其心不悔。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於惡道。受迦婆離餓鬼之身(迦婆離迦魏言鑊身)。在於地下五百由旬。從此命終。忽然即往生於大怖黑闇之處。既生之後。上下二山一時俱合。壓笮其身。受大苦惱。身增轉大滿一由旬。為飢渴火焚燒其身。餓鬼道中經五百歲。餓鬼道中一日一夜。此閻浮提日月歲數經於十年。如是五百歲名為一生。少出多減。命亦不定。又。第二業墮餓鬼中。若有眾生受他寄物。抵拒不還。生於彼處不施資財。不以法施不施無畏。若男若女。不行如是三種布施。常懷慳嫉。以是因緣生餓鬼中。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於餓鬼。彼以聞慧。觀於針口諸餓鬼等。以何等業而生其中。彼以聞慧。觀於蘇支目佉餓鬼(蘇支目佉魏云針口)。知此眾生於前世時。以財雇人令行殺戮。慳貪嫉妬。不行布施不施衣食。不施無畏不以法施。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受於針口餓鬼之身。受鬼身已。自業誑惑。所受之身。口如針孔腹如大山。常懷憂惱。為飢渴火焚燒其身。受諸內苦。外有寒熱。蚊虻惡虫熱病惱等。如是身心受種種苦。餓鬼道中一日一夜。比於人間日月歲數。經於十年。如是受命滿五百歲。命亦不定。若男若女生在其中。又。第二業墮此針口餓鬼之中。若有丈夫。勅其婦人。命施沙門婆羅門食。其婦慳惜。實有言無。語其夫言家無所有。當以何等施與沙門及諸道士。如是婦人。誑夫悋財而不布施。身壞命終墮於針口餓鬼之中。由其積習多造惡業。是故婦人多生餓鬼道中。何以故。女人貪欲妬嫉多故。不及丈夫。女人小心輕心。不及丈夫。以是因緣生餓鬼中。乃至嫉妬惡業。不失不壞不朽。於餓鬼中不能得脫。業盡得脫。從此命終生畜生中。於畜生中。受遮吒迦鳥身(此鳥唯食天雨仰口承天雨水而飲之不得食餘水)。常患飢渴受大苦惱。畜生中死生於人中。以餘業故。常困飢渴受苦難窮。常行乞食以自存濟。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餓鬼。彼以聞慧。觀於食吐諸餓鬼等。是諸眾生。以何業故受於食吐餓鬼之身。彼以聞慧。知此眾生。前世之時身為婦人。誑惑其夫自噉美食。心懷慳嫉憎惡其子而不施與。或有丈夫。妻無異心便起妬意。獨食美味不施妻子。以是因緣。墮於槃多餓鬼之中(槃多婆叉魏言食吐)。受餓鬼身。常為飢渴焚燒其身。其身廣大。長半由旬於曠野中。四奔疾走求覓漿水。高聲㘁叫。唱言飢渴。以此眾生。前世之時不以財物無畏布施。不行法施。以是因緣生餓鬼中。壽命長遠。如上所說。經五百歲乃至惡業未盡。不破不壞。終不得脫。在食吐鬼中。常求歐吐困不能得。從此命終生畜生中。亦常食吐受飢渴苦。畜生中死生於人中。餘業因緣常患飢渴。於諸巷陌。常拾世人所棄殘食。或從沙門及婆羅門乞求自活。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餓鬼。彼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多行貪嫉。常懷慳惜不行布施。以不淨食施諸沙門及婆羅門。如是沙門及婆羅門。不知不淨而便食之。此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於食糞餓鬼之中。壽命長短如上所說。亦五百歲。飢渴燒身。求諸糞穢猶不可得。以業力故。常不從心。不淨之處蛆虫糞屎。馳走求索常不充足。至命不盡。常受苦惱。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若惡業盡。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生死苦。人身難得。猶如海龜遇浮木孔。遍受惡身。若生人中貧窮多病。常困飢渴。恒乞朝飡以自活命。無量衰惡以為嚴飾。其身破裂不淨臭穢。人所惡賤。口氣腥臊。其齒䵩黑。餘業因緣。受如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於餓鬼慳嫉地處。一切餓鬼慳嫉為本。是諸眾生。以何業故生於無食餓鬼之中。彼以聞慧。知諸餓鬼前身之時。以慳嫉故自覆其心。妄語欺誑。自恃強力抂誣良善。繫之囹圄。禁人糧食令其致死。殺已快心不生悔恨。心生隨喜。復教他人。既作惡業。初不改悔。如是惡人。身壞命終生於無食餓鬼之中。若男若女生於其中。飢渴之火增長熾燃。如山濬水涌波之力。腹中火起焚燒其身。無有遺餘。滅已復生生已復燒。有二種苦焚燒其身。一者飢渴。二者火燒。其人苦逼。㘁叫悲惱四方馳走。自業惡果不可思議。其人如是受內外苦。一切身分業火所燒。身內出火自焚其體。譬如大樹內空乾燥。若人投火燒之熾燃。此鬼被燒亦復如是。遍身皆燃。哀叫悲哭。口中火出。二焰俱起焚燒其身。慞惶求道。地生棘刺。皆悉火燃貫其兩足。苦痛難忍。哀㘁悲叫。火燒其舌。皆悉融爛如燒凝酥。滅已復生。以惡業故奔走求水。至諸池流泉源諸水。水即枯竭。其人惡業。至於林中遊戲之處。若在高原若陂澤中。顛倒見故。但見一切大火猛焰。山地樹木悉見熾燃。往趣諸水。見諸水邊守水諸鬼。手捉器杖逆打其頭。受大苦惱。皆由前世貪嫉心怨之所誑惑。壽命長遠。經五百歲。亦如上說。如是惡業常無所食。惡業不盡故使不死。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若業盡得脫。從此命終。惡業所吹。隨業流轉。受生死苦。人身難得。猶如海龜遇浮木孔。若生人中。處母胎時母不能食。令母身色憔悴醜惡。殺生業故。胞胎傷墮。設不胎夭。令母身體臭穢可惡。樂行不善。若得出生短命多難。王難繫縛。受牢獄苦飢渴餓死。以餘業故。受如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食氣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多食美食而自食噉。不施妻子及餘眷屬。妻子但得嗅其香氣。不知其味。於妻子前而獨食之。以慳嫉故。同業眷屬而不施與。亦教他人不給妻子。起隨喜心。數造斯過而不改悔。不生慚愧。如是惡人。身壞命終生於食氣餓鬼之中。既生之後。飢渴燒身處處奔走。呻吟㘁叫。悲泣愁毒。唯恃塔廟。及以天祀有信之人。設諸供養。因其香氣及嗅餘氣。以自活命。復有嗅氣諸餓鬼等。以諸世人多病因緣。水邊林中巷陌交道。設諸祭具。因斯香氣以自活命。如是食氣諸餓鬼等。無量苦惱。惡業不盡故使不死。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得脫。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生死苦人身難得。猶如海龜遇浮木孔。若生人中。貧窮多病身體臭穢。以餘業故受如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食法諸餓鬼等。以法因緣。令身存立而有勢力。以何業故生於其中。彼以聞慧。見此餓鬼。於人中時性多貪嫉。為活身命為求財利。與人說法心不敬重。犯戒無信。不為調伏諸眾生故。說不淨法。說言殺生得生天福。強力奪財。言無罪報。以女適人得大福德。放一牛王亦復如是。以如是等不淨之法。為人宣說。得財自供不行布施。藏舉積聚。是人以此嫉妬覆心命終。生於惡道之中。受於食法餓鬼之身。是人尋命經五百歲。日月脩短亦如上說。於嶮難處。東西馳走求索飲食。飢渴燒身。無能救者。猶如乾木為火所燒。頭髮蓬亂身毛甚長。身體羸瘦脈如羅網。脂肉消盡皮骨相裏。其身長大。堅勁麁陋爪甲長利。惡業所誑。皺面深眼淚流若雨。身色黤黮猶如黑雲。一切身分惡虫唼食。蚊虻黑虫。從毛孔入食其身肉。慞惶奔走。若至僧寺。或有人來於眾僧中。行二種施。因此施故。上座說法及以餘人。讚歎說法。此鬼因是得命得力。命得存立。乃至惡業未盡不壞不朽。終不得脫。若業盡得脫。從此命終。由前世時以種種心造種種業。處處受生。人身難得。猶如海龜遇浮木孔。若生人中。常守天祀。祠婆羅門。殺羊祀天。作呪龍師。不得自在。常依他人乞求自活。惡業因緣。還墮地獄。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食水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諸餓鬼。於前身時惡貪覆心。麴釀酤酒欺誑世間。加水灰汁。或沈蚓蛾以惑愚人。不行布施不修福德不持禁戒。不聽正法不行正法。復教他人令行惡貪。見作隨喜。作已不悔。如是惡業。身壞命終。生於食水餓鬼道中。常患飢渴焚燒其身。走於曠野嶮難之處。惆慞求水困不能得。其身狀貌。堅澁可惡如焦鹵地。身破裂壞舉體熾燃。長髮覆面目無所見。飢渴燒身。走趣河邊。若人渡河。脚足之下遺落餘水。泥垢垂渧速疾接取。以自活命。若有餘人。在於河側掬水施於命過父母。則得少分。以是因緣。命得存立。若自取水。守水諸鬼以杖撾打。身皮剝脫。苦痛難忍。哀叫㘁哭。走於河側。以作惡業自誑身故。業繫不盡故使不死。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猶不得脫。業盡得脫。從此命終。業風所吹流轉生死。人身難得。猶如海龜遇浮木孔。若生人中。生於邊地貧窮困厄。無有林樹無水漿處而依住止。常患焦渴。恒困熱病晝夜常渴。以餘業故。受如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有諸餓鬼名阿賒迦(魏言悕望餓鬼)。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嫉妬惡貪自覆其心。見他善人。因得少物。賣買價直不以道理。欺誑取物。作已隨喜不生悔心。亦教他人令作此惡。不行布施不修福德。不持禁戒。心無誠信不順正法。其心麁獷不可調伏。不親善友。常懷嫉妬。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於悕望餓鬼之中。若諸世人為亡父母先靈設祀。如此餓鬼得而食之。餘一切食悉不得食。常患飢渴。焚燒其身如火燒林。無能救者。面色皺黑淚流而下。手脚破裂頭髮覆面。身色可惡猶如黑雲。辛酸悲叫而說頌曰。


        不施則無報  無施果亦無  如無燈無明  不施無樂報 

        如盲人無目  不能有所見  不施亦如是  來世無樂報 

        若生餓鬼道  人中常貧窮  流轉受苦惱  嫉妬因緣故 

        不施則無報  造業終不失  自業得果報  眾生依業食 

        我為惡業燒  生在餓鬼中  受此大飢渴  猛火常熾燃 

        何時離飢渴  何時得安樂  受苦極熱惱  何時得解脫 

        不識道非道  不知善業果  飢渴如火燃  如是受苦惱 

        亂髮覆面目  無人能救護  脈現如網縛  苦逼命不盡 

        惆慞行曠野  常受諸苦惱  孤獨無救護  具受諸辛苦

 

  如是悕望餓鬼。呻吟奔走。處處逃遁。比丘觀已。如是思惟。生死熾燃。欲界增上。如是餓鬼若其種姓。或時設供祭祀亡者。得而食之以濟身命。唯得食此。餘一切食悉不得食。惡業不盡故使不死。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若惡業盡。從此命終業風所吹。流轉世間受生死苦。人身難得。猶如海龜遇浮木孔。若生人中。生工師家下賤僮僕。為人策使。餘業因緣受如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食唾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若男若女。慳嫉覆心。以不淨食誑諸出家沙門道士。言是清淨。令其信用而便食之。或時復以非所應食。施淨行人數為此業。復教他人令行誑惑。不行布施不持禁戒。不近善友不順正法。樂以不淨而持與人。如是惡人。身壞命終生惡道中。受於㖉吒餓鬼之身(㖉吒魏言食唾㖉區伊反)。為飢渴火。常燒其身。於不淨處。若壁若地。以求人唾食之活命。餘一切食悉不得食。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得脫。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生死苦。若生人中。貧窮下賤多病消瘦。齆鼻膿爛生除廁家。或於僧中乞求殘食。以自濟命。餘業因緣受報如是。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魔羅食鬘餓鬼(魔羅魏言鬘世人所奉九子魔是也)。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以前世時盜佛花鬘。及尊重師長盜其花鬘。以淨潔故用自莊嚴。不以惡心。其心貪嫉。身壞命終。或生佛塔或生天祀。而有神力。若人忿諍詣塔要誓。則得其便。能示惡夢以怖眾人。若有異人。遭諸惡事求其恩力。言此鬼神。有大威德神通夜叉。以花鬘上之。因此事故。得鬘食之。少離飢渴。不為飢火之所焚燒。世人讚歎。鬼常喜悅。是食鬘鬼。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得脫。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生死苦。若生人中。作守園人賣花自活。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諸餓鬼食血自活。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見諸餓鬼。本為人時愛樂貪嗜血肉之食。其心慳嫉。戲笑作惡。殺生血食。不施妻子。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惡道中。貪嗜血故。生囉訖吒餓鬼之中(囉訖吒魏言血食)。受鬼身已。人皆名之以為夜叉。供養奉事。以血塗泥而祭祀之。既噉血已。恐怖加人數求禱祀。人皆說之以為靈神。如是次第得自活命。壽命長遠。亦如上說經五百歲。如是餓鬼。作諸妖[薩/女]。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得脫。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生死苦。若得人身。生旃陀羅家。噉食人肉。以餘惡業因緣故爾。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食肉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嫉妬惡貪自覆其心。以眾生肉而作肉叚。臠臠稱之。賣買欺誑。實少言多。以賤為貴。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食肉餓鬼之中。是夜叉鬼。於四衢道或在巷陌街巷市店。或在城內僧所住處。天祀中生。形狀醜惡。見者恐怖。而有神通。其性輕軟不多為惡。行不淨施。以是因緣。故得神通。以諸眾生雜類牛羊麞鹿之肉。設會與人。以是業緣故有神力。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得脫。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生死苦。人身難得。猶如海龜遇浮木孔。有微善業。得生人中墮於邊地。如旃陀羅蠻夷之屬。噉食人肉。餘業因緣故受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食香烟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為嫉妬心惡貪所覆。商賈賣香。見人買香速須供養。不以好香與彼買者。乃以劣香。價不酬直。心無淨信謂無惡報。不識諸佛真實福田。如是惡人身壞命終。生食香烟夜叉鬼中而有神通。身著香鬘。塗香末香。妓樂自娛。或生神廟四交巷中。寺舍林間遊戲之處。重閣樓櫓皆遍遊行。世間愚人恭敬禮拜。燒沈水等種種諸香而供養之。以前世時。商賈賣香令人供養勝上福田。非心田故。若於佛法僧中行少布施。得大果報。譬如尼拘陀樹其子甚小。種之良地。成樹甚大枝條四布。若於佛法僧福田之中。行布施者。得大果報亦復如是。福田力故。如是夜叉有神通力。而得樂報於鬼世界。得脫苦已。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於生死。人身難得。猶如海龜遇浮木孔。若生人中。生貧窮家。其身香氣而似香塗。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疾行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貪嫉覆心。或為沙門破所受戒而被法服。自遊聚落諂誑求財。言為病者隨病供給。竟不施與。便自食之。為乞求故。嚴飾衣服遍諸城邑。廣求所須。不施病者。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阿毘遮羅餓鬼之中(阿毘遮羅魏義言疾行)。受鬼身已。於不淨處噉食不淨。常患飢渴。自燒其身。若有眾生行不淨者。如是餓鬼則多惱之。自現其身。為作怖畏而求人便。或示惡夢令其恐怖。遊行塚間樂近死屍。其身火燃烟焰俱起。若見世間疫病流行死亡者眾。心則喜悅。若有惡呪喚之即來。能為眾生作不饒益。其行迅疾。一念能至百千由旬。是故名為疾行餓鬼。凡世愚人所共供養。咸皆號之。以為大力神通夜叉。如是種種為人殃禍。令人怖畏。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得脫。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生死苦。若生人中。生呪師家。屬諸鬼神守鬼神廟。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伺便諸餓鬼等。常求人短。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貪嫉覆心。誣抂眾生而取財物。或作鬪諍。恐怖逼人侵他財物。於村落城邑劫奪他物。常求人便。欲行劫盜不行布施。不修福業不親良友。常懷嫉妬。貪奪他財。見他財物心懷惡毒。知識善友兄弟親族。常懷憎嫉。眾人見之。咸共指之為弊惡人。是人身壞墮於惡道。受蚩陀羅餓鬼之身(蚩陀羅魏言孔穴義云伺便)。遍身毛孔。自然火焰焚燒其身。如甄叔迦樹花盛之時(此樹花赤如火聚色故以喻之)。為飢渴火常燒其身。呻䁺悲叫奔突而走。求索飲食欲以自濟。世有愚人逆塔而行。若見天廟順行恭敬。如是之人此鬼得便。入人身中食人氣力。若復有人近房欲穢。是鬼得便。入其身中食人氣力以自活命。自餘一切悉不得食。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得脫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生死苦。若生人中多遭眾難。王難水難火難賊難。飢儉之難。常生貧窮下賤之處。多諸病苦。身體尫羸。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地下黑闇之處。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愚癡造惡。貪嫉覆心抂法求財。繫縛於人置闇牢中。令其黑闇目無所見。互相呼聲音常哀酸。在於獄縛受大憂苦。無人救護。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黑闇處生餓鬼中。在於地下黑闇之處。有大惡蛇遍滿其中。受身長大長二十里。風寒噤戰飢渴燒身。頭髮蓬亂身體羸瘦。打棒其身皆悉破壞。行大嶮難黑闇之處。受大劇苦惆障奔走。唯獨無侶。猛風勁切猶如刀割。以惡業故求死不得。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得脫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生死苦。人身難得。猶如海龜遇浮木孔。若生人中。多處深山幽嶮海側。不見日月。生此國土其目盲冥。無所見了。貧窮下賤。乞求自活。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見有餓鬼名曰神通大力光明。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妄語誑人貪嫉破壞。偷盜他財誑人取物。或恃勢力強奪人財。賜諸惡友。不施福田不淨布施。為求恩故為求救故。為節會故為急難故。為親附故為如是等。是為不淨施。是人身壞命終之後。生於大力神通鬼中。受鬼身已。多有無量苦惱餓鬼圍遶左右。在於深山或處海渚。生處其中神力自在。唯此一鬼受第一樂。自餘眷屬身如燒林。飢渴火逼皆共瞻視。是受樂鬼不淨施報。業盡得脫。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諸生死。人身難得。猶如海龜遇浮木孔。若得為人。於飢饉世統領國土。或為大臣。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夜熾燃諸餓鬼等。火從身出。呻䁺悲叫奔突而走。至諸城邑村落人間山林住處。身如火聚。飢渴火燃。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貪嫉覆心。破壞他人妄語誑人。抂奪人財。破人城郭殺害人民。令他眷屬宗親散壞。抄掠得財。持奉王者大臣豪貴。得王勢力。王善其能。稱歎讚美轉增兇暴。如上所說。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闍婆隸餓鬼之中(闍婆隷魏言熾燃)。以前世時。夜行劫奪。繫縛於人加諸楚毒。以是因緣。夜則遍身熾燃火起。以前世時繫縛於人。䁺哭叫喚。以是因緣熾火燃身。悲聲大叫。惡業不盡故使不死。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從此命終隨業流轉。人身難得。如海中龜值浮木孔。若得人身。常為他人之所破壞。設有財物。多為王賊侵陵劫奪。若登高危或昇林樹。顛墜傷身。以餘業故受如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見有餓鬼常求人便。伺求其短。殺害嬰兒。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前世之時。為他惡人殺其嬰兒。心生大怒。即作願言。我當來世作夜叉身。報殺其子。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於惡道。受蚩陀羅餓鬼之身(蚩陀羅魏言伺便鬼)。常念怨家瞋恚含毒。求諸婦女產生之處。伺嬰兒便而斷其命。此鬼勢力神通自在。若聞血氣於須臾頃。能行至於百千由旬。若婦人產。以微細身而求其便。以瞋恚心常求其便。處處追逐欲殺嬰兒。求其害便。如是餓鬼。遍一切處求小兒便。覓其因緣。若母犯過。育養失法。得其子便。若不淨穢污為鬼得便。闚視窓牖。或復門中大小便處。不淨水邊呪中求短。求彼所忌若見影像。若衣不淨若火若水。若地若刀若求喜慶。若臨高巖若上高閣。上下求便。如是種種常求其便。怨怒之心常不捨離。如上所說。若得其便能害嬰兒。若不得便。至於十歲種種求便。猶殺不捨。如是不善自纏其心。飢渴燒身不能殺害。若得其便則斷其命。若此小兒有強善業。或為善神之所擁護。不能殺害。彼鬼瞋心。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生死苦。人身難得。猶如海龜值浮木孔。若生人中。宿業瞋習怨結所縛。無緣之處。悉如怨家。種種方便求他短闕。以餘業故受如是報。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十七

        〈餓鬼品之二〉

  復次。比丘。 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迦摩餓鬼(迦摩兩盧波魏言欲色)。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若男若女若黃門人。著種種衣而自嚴飾。服女人衣行婬女法。若人欲發與之交會。因此事故而得財物。施與凡人。非福田處。不淨心施。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於欲色餓鬼之中。受鬼身已。種種嚴飾。隨意所念皆得從心。欲善則美欲惡則醜。若其欲作。愛不愛色悉能為之。或作男子顏容端正。或作女人姿首美妙。或作畜生相貌殊異。能作種種上妙莊嚴。能遍遊行一切方所。若得食飲。能食無患。少行施故。能以微細之身。盜入人家以求飲食。世人說言。毘舍闍鬼盜我飲食。或作人身入他節會。或作鳥身食人祭飯。其身細密人不能見。此鬼如是。隨意能現種種眾色。世人皆名如意夜叉。或作女身與人交會。如是種種莊嚴誑人。行於人間在鬼道中。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得脫。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生死苦。人身難得。如海中龜值浮木孔。若生為人墮伎兒中。著種種衣縱逸遊戲。以求活命。自以己妻。令他從事而求財物。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海渚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前世之時。見有行人欲過曠野。病苦疲極。於是人所多取其價。與直薄少。以惡貪故巧辭欺誑。曠野空乏遠行之人。以是因緣生海渚中。是海渚中無有樹林。陂池河水其處甚熱。於彼冬日甚熱毒盛。欲比人間夏時之熱。過踰十倍。唯以朝露而自活命。雖住海渚不能得水。以惡業故見海枯竭。設見樹林。皆悉熾燃大火焰起。望心斷絕眾惡臻集。無有安隱飢渴燒身。呻㘁悲惱自心所誑。處處奔走悲聲叫絕。無救無護無依無恃。髲髮蓬亂身體羸瘦。一切身脈皆悉麁現。猶如羅網。所至之處皆悉空竭。無救無歸無依無怙。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使不死。業盡得脫。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受生死苦。人身難得。如海中龜值浮木孔。若生人中。生在海渚。或有一足或復短足。困乏漿水。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閻羅執杖餓鬼。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以慳嫉故。自壞其心。親近國王大臣豪貴。專行暴惡。心無慈愍不行正理。為諸賢善之所輕毀。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受閻羅王執杖鬼身。於鬼世界。為閻羅王趨走給使。若有眾生造諸惡業。時閻羅王即令此鬼錄其精神。此鬼身色醜惡可畏。手執刀杖。頭髮蓬亂倒髮覆身。長脣下垂耽耳大腹。高聲大叫以怖諸鬼。手執利刀。擬諸罪人。反執其手以繩縛之。將詣王所。白大王言。我於人中攝此罪人。來至於此。大王。此人前世行不善業身業不善。口業不善意業不善。願王呵責。時。閻羅王即說偈頌而呵責言。


        汝是人中愚癡輩  種種惡業自莊嚴  汝本何不修善行  如至寶渚空歸還 

        善業因緣得樂果  樂果因緣生善心  一切諸法隨心轉  流轉生死常不斷 

        一切諸行悉無常  猶如水泡不堅固  若能如是修正法  是人未來得勝報 

        若有人能常修善  捨離一切諸惡業  是人則不至我所  乘階上生受天報 

        若人愚癡無覺悟  愛樂惡業至我所  能捨惡業諸不善  是人則行第一道 

        若見世間諸業果  亦見天上種種樂  如是猶起放逸心  是人不名自愛身 

        為利誰故造惡業  放恣一切身口意  如是人等行各異  汝今業對至我所 

        汝為眾惡所誑惑  畢定行於嶮惡道  若人愛樂造惡業  未來人身甚難得 

        若人遠離眾惡業  憙行善法心愛樂  此人現世常安樂  必得涅槃解脫果 

        若有眾生習善行  於世間中最殊勝  若人習學不善業  一切世間最大惡 

        若有智慧行善人  能離初中後惡法  若有造習眾惡業  則入地獄受苦報 

        能以善法調諸根  則獲世間淨勝法  是人身壞命終時  上生天宮受快樂 

        業繫縛汝甚堅牢  閻羅使者之所持  送至恐怖諸惡道  閻羅世界大苦處 

        汝於前世作眾惡  此業今當還自受  自作自受不為他  若他所作非己報

 

  如是閻羅王呵責罪人已。使者將出。以此罪人自作惡業自業所誑。將受果報種種苦惱。楚毒治之。飢渴所逼。但食風氣。惡業不盡故使不死。從此得脫。隨業流轉受生死苦。若處人中。生在邊戍幽山嶮谷。深河峻岸危怖之處。有自在者。行於此路令其引導。以餘業故受斯罪報。

  復次。行者內觀於法。云何比丘觀於五地。彼以聞慧。明眼觀察十種色入。何等為十。一者眼入。二者色入。三者耳入。四者聲入。五者鼻入。六者香入。七者舌入。八者味入。九者身入。十者觸入。云何比丘眼緣色相。比丘觀眼緣色而生於識。三法和合而生於觸。觸共受想思識者。觸相觸者。覺相受者。知相想者。如長短愛不愛。現見相對等思者。識知一緣。而各各相(思有三分或色非色)各各自體。如十大地法。何等為十。一者受。二者想。三者思。四者觸。五者作意。六者欲。七者解脫。八者念。九者三昧。十者慧。一緣而各各相識等。十一法亦如是。猶如日光一起眾光自體各各別異。如識自體異。乃至思亦如是。彼比丘如實知色入。觀眼空無所有。無堅無實。

        比丘如是如實知道。離於邪見。正見心喜。眼離癡垢。實見其眼但是肉段。癡無所知。但是淚竅如實知已離於欲心。觀眼無常。知無常已。但是肉團住在孔穴。如實知眼。筋脈纏縛。當知眾緣和合而有眼入。如是眼者。無有見者。無我無知。乃至苦亦如是。觀眼入已。得離欲意。是比丘如實觀察眼入已。分別觀色。如是色者。愛以不愛皆悉無記。以分別生。何法可見何者為淨。何者是常何者可貪。比丘如是思惟觀察。如實知色。非有非樂。如是思惟觀察色相。無堅無實。以分別生。愛不愛等非實有耶。一切眾生。於愛不愛虛妄貪著。如此色者非有自體。非常非有非真非樂。非不壞法非堅非我。以貪欲瞋癡自覆心故。生愛不愛。非色有愛有不愛耶。以憶念生故。比丘如是觀於色入。見名色已。不貪不染不迷不取。知色無堅。彼比丘如是觀眼。觀色入已。不著眼識。得離欲穢。眼識非我我非眼識。觸受想思亦復如是(觀眼色第五地於十三不相開)。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噉小兒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惡術呪龍。為除災雹誑惑病人。呪術夜叉。取人財物或復殺羊。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活地獄。受無量苦。從地獄出。生婆羅婆叉餓鬼之中(婆羅婆叉魏云食小兒)。復有眾生殺生餘報。生在人中。為此餓鬼偷而食之。或至產婦所住之處。取彼嬰兒。或匍匐時或始行時。如是餓鬼。偷諸小兒次第食之。若得其便即能斷命。若無殺業莫能為害。伽他頌曰。


        惡業繫縛受惡果  若行善業受樂報  業繩長堅繫縛人  縛諸眾生不得脫 

        不得安隱涅槃城  長流三有受眾苦  能以智刀斬斯業  必得解脫諸熱惱 

        以斷業繩無繫縛  得至無為寂靜處  如魚入網為人牽  愛縛眾生死亦爾 

        如人毒箭中野鹿  其鹿狂怖走東西  毒藥既行不能脫  愛縛眾生亦如是 

        常隨眾生不放捨  觀愛如毒應遠離  愚癡凡夫為愛燒  猶如大火焚乾薪 

        是愛初染難覺知  得報如火自燒滅  若欲常樂心安隱  應捨愛結離諸著 

        如魚吞鉤命不久  愛結縛人亦如是  縛諸眾生詣惡道  墮於餓鬼飢渴逼 

        餓鬼世界諸苦惱  處處逃遁而奔走  地獄趣中受苦者  皆由愛結因緣故 

        若諸貧窮困病人  求索朝飡自存濟  皆由愛結因緣故  受斯苦報聖所說

 

  如是具觀一切貪嫉因緣果報。於生死中得生厭離。棄捨諸欲。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食人精氣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巧辭誑人詐言親友。我為汝護。其人聞已策心勇力。是時。彼人令他入敵。欲喪其命。捨之而去竟不救護。欲於王所取其財物。時。被誑者沒陣而死。彼人以是不善因緣。身壞命終。墮於食人精氣餓鬼之中。受大飢渴。自燒其身。刀斫其體皮肉斷壞。從空雨刀。遍走四方無逃避處。若見有人行惡無信。不奉三寶。即得彼便入其身中。食噉精氣以自濟命。求之甚難。困不能得。或至十年或二十年。乃得一便。常困飢渴。自作惡業還自受之。惡業不盡故使不死。乃至惡業不盡不失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得脫。從此命終生於人中。常守天祀。貧窮困厄不得自在。食噉殘祀。以餘業故依他自活。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見有餓鬼名梵羅剎。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前世之時。殺害生命以為大會。謂其希有販賣飯食。賤取貴賣貪嫉破壞。如是眾生身壞命終。墮餓鬼中名婆羅門羅剎餓鬼。為飢渴火焚燒其身。馳奔疾走。現視人像殺害眾生。或住空巷衢道四交路首。以求人便。諸婆羅門殺生設會。多生其中或自藏身。以殺害人或入人身中。以斷人命。呪術人言鬼神著人。入人身已。令人心亂狂惑無知。如是惡業。常作眾惡。飢渴燒身受大苦惱。住餓鬼界。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命終。餘業因緣生在人中。常食人肉或飲人血。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火爐中食諸餓鬼等。以何業故生於彼處。彼以聞慧。知此眾生遠離善友。貪嫉覆心喜噉僧食。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受無量苦。從地獄出。生於君茶餓鬼之中(君茶魏云火爐)。既生之後。飢渴燒身如火焚林。周遍奔走而求飲食。自業所誑。於天寺中。被燒殘食合火而噉。心常憶念火爐殘食。飢渴燒身二火俱起。呻吟㘁叫。作諸惡業。決定成熟。乃至惡業不盡猶不得脫。業盡得脫。餘業因緣生於人中。貧窮多病。隨其行處常為火燒。野火所焚。以餘業因緣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多行嫉妬習於遍業。究竟成業墮餓鬼道。生於不淨巷陌之中。以何業行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慳嫉覆心。以不淨食。與諸梵行清淨之人。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於不淨囉他餓鬼之中(囉他魏言巷陌)。若於晝日人不能見。若人夜行則多見之。若城邑聚落眾聚之處。若住曠野。行軍廁屏穢惡之處。虫蛆滿中臭處不淨。若人見者。惡不欲視歐吐捨去。而是餓鬼生在其中。由前世時。以不淨食持與眾僧。以是因緣生不淨處。受大苦惱。雖處其中常不得食。有諸惡鬼手執利刀。刃出火焰在傍守護。常困飢渴。一月半月乃得一食。猶不得飽。設得食飽。守糞諸鬼強打令吐。飢渴燒身。呻㘁哀叫交橫馳走。憂惱悲泣。即以伽他而說頌曰。


        種子不善因緣故  獲得憂苦惡果報  因果之性相相似  惡業因緣得苦報 

        為惡業鉤之所牽  如魚吞鉤入惡道  吞鉤之魚尚可脫  惡業牽人無免者 

        諸業大力牽眾生  不善業繩之所縛  將詣餓鬼世界中  具受諸大飢渴苦 

        諸餓鬼等飢渴苦  過於火刀及毒藥  如是飢渴有大力  無量飢渴惱眾生 

        無一念時得休息  晝夜苦惱常不離  乃至不得微少樂  常受種種諸辛苦 

        以作苦業因緣故  生惡道中受苦報  於此苦報難得脫  何時當得受安樂 

        所見諸泉悉無水  一切陂池皆枯竭  處處逃奔求水漿  往至諸河悉不見 

        我所行處求諸水  山林曠野無不遍  隨所至處望水飲  求覓少水不能得 

        飢渴之火燒我身  無歸無救受大苦

 

  如是餓鬼自業所誑。呻喚哀㘁。乃至惡業不盡。故不得脫。報盡命終。以餘業故生於人中。受諸婬女婦女之身。若得男身。生除糞家。身服女人所著之衣。行女人法。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以何業故生於食風餓鬼之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見諸沙門婆羅門貧窮病人。來乞求者許施其食。及其來至竟不施與。令此沙門及婆羅門貧窮病人。飢虛渴乏如觸冷風。彼妄語人身壞命終。墮於婆移婆叉(魏言食風)餓鬼之中。既受鬼身。飢渴苦惱。如活地獄等無有異。奔走四方無所悕望。無人救護無依無怙。自心所誑。於遠方處適見飲食。在於林間及僧住處。奔走往趣。疲極困乏飢渴倍常。張口求食。風從口入以為飲食。以惡業緣故使不死。惡業持身妄見食想。猶如渴鹿見陽焰時。謂之為水。空無所有如旋火輪。以前世時虛誑許人而竟不與。以此報故。但眼見食而不能得。伽他頌曰。


        因果相似聖所說  善因善果則成就  善因則不受惡果  惡因終不受善報 

        因緣相順縛眾生  生死相續如鉤鎖  生死繫縛諸眾生  輪迴諸趣莫能脫 

        若能斷除諸繫縛  堅牢鉤鎖業煩惱  是人能至寂靜處  永斷一切諸憂惱

 

  其人如是受相似因苦報之時。自心所誑奔揬馳走。常食風氣以自活命。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命終生於人中。貧窮下賤人所輕忽。常為眾人許施房舍。飲食衣物而無與者。聞他許時。心悅望得。至後不獲。轉懷憂結。受二種苦。一者飢渴。二者憂惱。受大苦惱。以餘業故受如斯報。伽他頌曰。


        如是眾生惡業熏  具受種種諸苦惱  如糞所熏甚可惡  如是惡業應捨離 

        善法所熏最殊勝  能永離於惡道苦  如瞻蔔花熏香油  花雖滅壞香油在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食火炭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典主形獄。貪嫉覆心。縛眾生。禁其飯食令他飢渴。噉食泥土以續生命。此典獄人。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食火餓鬼之中。常至塚間噉燒屍火。猶不能足。如是惡業。因時悅樂受報極惱。心不愛樂不淨可惡。愛毒勢力因緣和合。受於食火餓鬼之身。若得食火少除飢惱。如人以水滅世間火。比丘如是觀時。於世愛欲深生厭離。不樂與俱。作是念言。愚癡凡夫為愛所使。不得自在。食火除飢無法可喻。受餓鬼身。乃至惡業不盡不壞。故不得脫。業盡命終生於人中。常生邊地飢儉之處。所食麁惡。無有美味不識鹽味。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食毒諸餓鬼等。以何業故生於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貪嫉覆心。以毒食人令其喪命。取其財物。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活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生於食毒餓鬼之中。在於民陀山窟之內。或在波梨耶多幽嶮山中。或生氷山極冷之處。或在摩羅耶山極嶮惡難。多有毒處。無有漿水。多饒毒藥。寒則氷凍。熱則毒盛甚可怖畏。叢石峻巖。師子猛虎所居之處。而生其中。寒苦極惱過人百倍。夏日熱惱百倍於人。盛夏五日。空中雨火燒其身體。極冬寒至於虛空中。五日雨刀。以惡業故。空中雨火及雨刀劍。住嶮難處。為飢渴火梵燒其身。叫喚悲惱。以毒藥丸而自食之。食已即死。惡業不盡即便還活。既得活已飢渴倍前。呻㘁悲哀。有利嘴鳥來啄其眼。受大苦痛舉聲大叫。鳥啄食已眼復還生。如是受苦。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命終生於人中。交道巷陌以自存活。惡業所熏猶行蠱毒。還墮活等大地獄中。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於曠野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以前世時。於曠野無水嶮難之處。日光焰暑。求福之人。種殖林樹及造湖池。以給行路。有諸群賊決去池水。令道行者疲極渴乏。氣力微劣破壞劫剝。奪其財物。嫉妬覆心不肯布施。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阿吒毘(魏言曠野)餓鬼之中。大火燒身如燃燈樹。日光焰曝。走於曠野。叫喚求水及求飲食。求哀自救。如是餓鬼。以惡業故。遙見陽焰謂是清水。平住湛然疾走往趣。望得水飲不計疲極。所至之處。但見空地了無有水。何以故。陽焰之中性自無水。云何而得。是鬼慞惶。走於曠野。荊棘惡刺貫其兩足。疲極望水。悶絕躄地。惡業力故死已復生。飢渴惱逼過前十倍。未起之間。烏鵄雕鷲競啄其眼。食其身肉。分張摑裂破散身骨。三苦普至受大苦惱。無歸無救。互相悲告。即以伽他而說頌曰。


        雕鷲烏鵄諸惡鳥  金剛利嘴啄我身  摑裂破壞無全處  具受眾苦無救護 

        諸業如影不離身  如昔惡業今受報  我等宿害行路人  以是今受大苦惱 

        業圍所繞業繩羂  不見有可求脫處  唯有惡業盡壞時  乃能脫此大苦惱 

        惡業能將諸眾生  業牽令至可畏處  惡業能隨至何所  至受果時惡業熟 

        業縛眾生遊三界  輪轉無窮無休息  若行善業捨眾惡  則離眾苦無饒益 

        若人不愛諸惡業  觀之如火不貪著  是人不至餓鬼趣  不為飢渴火所燒 

        於須臾時常增長  飢渴苦痛念念生  身體熾火照山谷  猶如大火燒山林 

        野火焚燒大山林  大龍降雨則能滅  劫火一起海水竭  我火不可如是滅 

        業薪因緣生此火  為愛欲風之所吹  此惡業火燒我身  周遍圍遶無空缺 

        持戒精進智慧水  以布施瓶而盛之  寂滅大人持此水  能滅三界諸業火 

        若為三業之所使  三業流轉行諸有  是人迴旋行三處  如是三法之所誑 

        三十六業所驅使  不能離於四十行  九十八種諸結使  如是等法行三界 

        以一百八明智慧  思惟十二之深義  若人能知法非法  是人則得無量樂 

        若有能知二種相  思惟二八特勝行  思惟十六特勝已  是人遠離眾惡道 

        若人能見二種道  是為四法究竟人  已得超越四流海  是人覺悟無眾惱 

        能善修行八聖道  十力之義善知見  善知二苦之因緣  是人則到無生處 

        若人善達二諦義  能善思惟四念處  能觀過去未來世  不為魔網所障礙 

        我為惡業之所使  遠離眾善白淨法  到諸餓鬼世界中  自造惡業癡所惑

 

  如是有諸餓鬼。利根智慧。有少善業。憶念本行。數數呵責諸餓鬼等。雖復呵責諸餓鬼等。然其惡業猶不得脫。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命終生於人中。常行山嶮隨逐群鹿。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見塚間住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貪嫉覆心。見有信人持花施佛。盜取此花。賣之自供。此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餓鬼中。受於塚間餓鬼之身。飢渴熱惱。常食燒死人處熱灰熱土。一月之中乃得一食。或得不得。頭冠鐵鬘火焰俱起。頭面髑髏皆悉融爛。燒已復生。次著鐵鬘以貫頸上。火焰復起。燒燃咽胸一切身分。從內出火遍燒其身。以前世時盜佛花鬘。故獲斯報。受身醜惡。身上火起諸虫唼食。有異羅剎來至其所。以杖打棒刀斫其身。痛急㘁叫。受三種苦。何等為三。一者飢渴。二者鐵鬘。三者羅剎刀杖打斫。以惡業故受如是報。憂悲苦惱。即以伽他而說頌曰。


        我受飢渴諸辛苦  鐵鬘貫身火熾燃  刀杖打斫第三苦  具受如是諸憂惱 

        我為自心之所誑  為諸惡業癡所惑  今日受斯餓鬼苦  永離知識及親族 

        非是知識及妻室  亦非男女諸眷屬  能救我此業繫苦  是業大力不可奪 

        苦樂由業非他作  我今受斯三種業  布施持戒及聞法  我得聞已不修故 

        我為癡網所覆故  造作種種眾惡業  第一惡業因緣故  我今受斯大苦報 

        我今若得免離此  餓鬼世界大苦處  如是惡業未來世  乃至失命願不作 


  是時。餓鬼如是說已。大苦所壓悔本造業。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命終生於人中。墮旃陀羅家。屠兒魁膾擔負死屍。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觀樹中住諸餓鬼等。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見人種殖福德林樹。為遠行者及病困人。以貪嫉心。斫伐取材。及盜眾僧園林樹木。此人以是不善因緣。身壞命終。墮毘利差餓鬼之中(毘利差魏言樹)。生在樹中。以惡業故。寒則大寒熱則大熱。逼迮壓身如賊木虫。受大苦惱。身體萎熟。為諸虫蟻唼食其身。若有以食棄之於樹得而食之。以自活命。於餓鬼中受諸辛苦。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命終生於人中。常賣藥草材木花葉以自存活。為他所使不得自在。受大苦惱。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見有餓鬼住四交道。因以為名。以何業故而生其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貪嫉壞心。盜他行糧。取已含笑拾之而去。其人失糧。行於曠野。受大飢渴如是之人。以此惡業。身壞命終墮遮多波他(魏言交道)餓鬼之中。以惡業故。自然而有鐵鋸截身。縱橫四徹飢渴燒身。若諸世間多病因緣。交道設祀。凡夫愚癡不識因果。行於惡見交道祭祀。後病得差。謂是鬼恩。是交道鬼。因此祭食以自濟命。若是餘飯則不能食。惡業不盡故使不死。乃至惡業不盡不壞不朽。故不得脫。業盡命終生在人中。貧窮下賤。生於屠兒殺羊之家。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彼以聞慧。見諸眾生行於邪道諂曲作惡。行於惡因說邪見法。謂是真諦。不信正法。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魔羅身餓鬼之中。受惡鬼身。若諸比丘行時食時及坐禪時。是魔羅鬼為作亂心妨礙之事。或發惡聲令其恐怖。為作惡夢。如是餓鬼。為魔所攝憎嫉正法。專行暴惡。以此現造惡業緣故。大熱鐵摶從口中入。如地獄人等無有異。吞噉熱鐵受大苦惱。無有休息。從此魔羅迦耶鬼中。命終之後墮地獄中。多劫受苦。或滿十劫或二十劫。如是決定。在三惡道。或被燒炙或受打棒。為他食噉。人身難得。猶如海龜遇浮木孔。若生人中。盲冥瘖瘂聾頑無知。一切眾衰。無量病惱莊嚴其身。貧窮下賤。以餘業故受如斯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餓鬼世間。以聞慧觀。如是略說餓鬼之處。若分別說。有無量種眷屬餓鬼。有住海中有住海渚。有住閻浮提有住瞿陀尼。有住弗婆提有住欝單羅越等。大洲中間之所住處。但以一名。門說有種種名。門有羅剎鬼。鳩槃茶鬼。毘舍闍鬼。知彼鬼神微細業行。各以何業而生彼處。食何等食。以何等行。何所欲樂。如是餓鬼。以何緣故而生此處。皆由不能調伏心之獼猴行不調柔。猶如象耳無有住時。如鳥在林為人所射。間別趣枝從一至一。於一切境界常伺不息。猶如大風吹動諸塵。是心可畏。如師子獸如虎如豹。如蛇如毒。尚可調伏。是心難調復過於此。隨所造業。得相似果。是心如是難可覺知。如是染。縛諸眾生。若心清淨則得解脫。是心如王。諸根圍遶以為眷屬。由心造業。業因緣果。以果因緣故有五道。心如機關諸根如絲。五根及心不善調御。行於惡道。若能善調。作諸善業。生天人中。乃至證得不動涅槃。比丘如是觀微細心行。隨順觀察。如是觀已於生死中。得大厭離。是比丘先已觀地獄苦。厭離生死。次觀餓鬼世間種種眾苦。得入苦聖諦。得苦諦無礙行。未得無礙道證。

  復次。修行者內觀於法。順法修行。彼比丘如實觀業果報。先已分別。觀諸地獄。次觀餓鬼諸道差別。如實見諸生死過患。甚可惡賤。如是觀已。離魔境界。厭捨生死。起精進力以求涅槃。成就具足得十五地。既成就已。爾時。地神諸夜叉等心大歡喜。告虛空夜叉。虛空夜叉聞已歡喜。告四大天王。時。四天王聞已歡喜。告三十三天。帝釋眷屬聞已歡喜。告夜摩天。夜摩天等聞已歡喜。告兜率陀天。兜率諸天聞已歡喜。告化樂天。化樂諸天聞已歡喜。告他化自在天。如是欲界次第相告。其聲展轉。從梵身天乃至光音天。咸作此言。閻浮提中。某國某城某村某邑。某種姓中某善男子。剃除鬚髮以信出家。離魔境界欲破魔軍。令魔使者生大怖畏。能動一切諸煩惱山。入於正道。欲放光明。今得如是十五地行。時。光音天聞是語已。皆大歡喜。告餘天眾。汝等諸天應生歡喜。增長正法。減損諸魔及魔眷屬。令正法河。流注不斷。竭邪見池。調伏貪欲瞋恚愚癡。摧滅邪徒。紹隆正法。欲散生死。欲界天子聞此語已。甚大歡喜。讚說之音。如是次第展轉相告。乃至光音一切天眾。比丘如是勤修精進。心不休息。端直不諂。遠離邪曲。如是求涅槃城。善音名稱遍諸天眾。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十八

        〈畜生品第五之一〉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如實觀諸地獄。知業果報。一百三十六地獄中。眾生壽命長短增減如實知已。觀第二道無量餓鬼。略而說之三十六種。及觀業行亦如實知。彼以聞慧。觀諸畜生種類差別三十四億。隨心自在生於五道。於五道中。畜生種類其數最多。種種相貌種種色類。行食不同。群飛各異。憎愛違順。伴行雙隻同生共遊。所謂飛禽及諸走獸。烏鵲鵝鴈鴻鳥眾類。異群別遊不相怨害。狐狗野干等互相憎嫉。烏與角鵄馬及水牛。蚖蛇鼬等共相殘害。形相不同行食各異。以何業故。種種形相行食各異。彼以聞慧觀是眾生。為種種心之所役使。作種種業入種種道。噉種種食。觀察彼等。以何因故。各各異類共相憎嫉。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以邪見故習學邪法。復有眾生亦學邪法而生邪慢。以邪見論邪見譬喻。互相諍論。雖共談論。無所利益無有安樂。亦非善道。如是二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受無量苦。從地獄出。以本怨憎墮畜生中。是故怨對還相殺害。所謂蚖蛇黃鼬馬及水牛烏角鵄等。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以何業故畜生之類相隨無害。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人中時。為生死故行布施時。尋共發願。於當來世常為夫妻。是人身壞命終之後。生畜生中。而有少樂非大苦惱。謂命命鳥鴛鴦鴿鳥。多樂愛欲。以業因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狐狗野干。以何業故性相憎害。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人中時。於諸善人出家人所。污其淨食。常戲鬪諍貪心因緣。身壞命終墮畜生中。受於野干狐狗之身。互相憎嫉。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麞鹿。以何業故而生彼處。即以聞慧。知此眾生為前世時。喜作強賊擊鼓吹貝。至於城邑聚落村營。破壞人柵。作大音聲加諸恐怖。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生麞鹿中。心常怖畏。以本宿世破人村落。令他恐怖。是故生於曠野山林。常多恐怖。以業力故。若生人中心常恐怖。小心怯弱多懷怖畏。餘業緣故。如是少分。觀畜生處互相憎嫉。以多業故。共相殘害。隨本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以何業故受化生身。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為求絲絹養蠶殺繭。或蒸或煮。以水漬之。生無量虫名火髻虫。有諸外道受邪齋法。取此細虫置於火中。供養諸天以求福德。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生於俱舍諸化生中種種異類。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以何業故墮濕生中。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起惡邪見。殺害龜鼈魚蟹蜯蛤。及小池中多有細蟲。或酢中細蟲。或有惡人為貪財故。殺諸細蟲。或邪見事天。殺蟲祭祀。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具受眾苦不可稱計。從地獄出受濕生身。或作蚊子或為蚤虱。觀二種生已。如是次第以微細心。觀業果報。觀於卵生諸眾生等。以何業故而生彼處。若人未斷貪欲恚癡。修學禪定得世俗通。有因緣故。起瞋恚心破壞國土。是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受無量苦。從地獄出。受於卵生飛鳥雕鷲之形。從此命終。若生人中常多瞋恚。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彼以聞慧。觀諸畜生。以何業故受胎生身。若有眾生。以欲愛心和合牛馬。令其交會以自悅意。或令他人邪行非禮。是人身壞命終之後。墮於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受於胎生畜生之身。若生人中受黃門身。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觀十一種畜生已。次觀四種眾生。從地獄出受四種食。何等為四。一者摶食。二者意思食。三者觸食。四者識愛食。比丘思惟觀察四食果報。以聞慧觀。見有眾生以諸摶食。與惡戒者及諸賊人。既食之後。令此賊人殺害除怨。是賊受語即殺彼怨。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墮於段食畜生之中。受水牛牛羊駝驢象馬猪狗野干麞鹿[牙+攵/厂/牛]牛烏鵄雕鷲鵝鴨孔雀命命鴻鳥雜類眾鳥。多處曠野嶮岸中生。是名少分摶食眾生。

  復次。比丘觀於觸食眾生之類。住在㲉中或初出㲉。以觸為食。復有眾鳥樂住水中。依岸為巢。或穿河岸以為窼窟。敷產卵㲉。龍蛇等類。以何業故而受觸食。比丘觀察。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心許行施思惟籌量。後心還悔而不施與。以不善業墮畜生中。以本思心受觸食報。

  復次。比丘觀於思食諸眾生等。以何業故而受思食。即以聞慧。知眾生類。謂赤魚子。堤彌魚子。錯魚等子。螺蜯蛤卵。思心為食。若母憶念。則不飢渴身命增長。以何業故而生此處。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愚癡少智不識業果。許施人物而語之言。却後半月或至一月。我當施汝財物飲食。金銀珍寶。時彼貧人聞其許施。心生歡喜美言讚歎。一月半月望有所得。時。貧窮人往至其家。是時其人更作異語。不復本信。如是惡人。命終之後墮於憂喜地獄之中。具受眾苦。從彼命終墮畜生中。意思為食。以其前世許他貧人令生歡喜後竟無實。以是因緣。若生人中為人奴婢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第四識食。即以聞慧。見有畜生愛識苦惱。常憶飲食。生曠野中。受大蟒身蜥蝪等身。唯吸風氣。復有光明天。亦名愛識憶食而非苦惱。見食憶持。隨念即飽。畜生憶食。以何業故而受斯報。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或以多瞋或以多癡。殺害眾生。彼人身壞生惡道中。受大蟒身。以前世時好愛怨結自縛其心。以是因緣生畜生中。受斯苦惱。愛識食風。若生人中。於無因處常懷瞋恚而起鬪諍。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無量無邊畜生世間。云何眾生受水蟲身。彼以聞慧。知此眾生。愚癡少智無有慧心。臨命終時。極患渴病貪愛念水。身壞命終墮於惡道。受水蟲身。作種種魚。是人命終。於中陰有見諸水時。起心即往。生於水中。取因緣有。此中陰有分。若本不行布施持戒。是人則生煖水之中。口常乾燥如觸灰汁。以本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飛鳥畜生之類。以何業故。行於虛空無礙之處。即以聞慧。觀三種神通。何等為三。一者解脫神通。二者身行神通。三者心自在神通。是解脫人隨心憶念。若鳥行地界。若飛於空。亦如地行。非解脫法。諸佛如來神通之力。如心念緣。隨意能至有三種作。如是三種聖神通勝。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於畜生。云何觀於地獄畜生。天人。水行陸行空行。飛鳥走獸。彼以聞慧。觀地獄中種種苦惱。有二種畜生。有眾生數非眾生數。眾生數者。生於彼處被燒苦惱。非眾生數者。地獄罪人以顛倒心。見諸大鳥於虛空中翱翔遊戲。心即生念。願生此處。隨念即生。受飛鳥身。具受如上地獄苦惱。以惡業報生地獄中。見諸師子形色可畏。虎豹大鳥惡蟲蟒蛇。大惡色者非眾生數。以諸逼惱害地獄人。是眾生數業之所得。令諸罪人受大苦惱。彼無苦惱畜生眾生在地獄中。為師子虎豹乃至蟒蛇之所惱害。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飢渴燒身諸餓鬼道。有諸畜生受飢渴苦。即以聞慧。見三十六種餓鬼道中。生諸飛鳥。從人中死生於鳥中。受烏鵄雕鷲鷹鷂等鳥害生之類。從鳥中死生餓鬼世間。受餓鳥身。飢渴燒身。啄諸餓鬼拔其眼出。或破其頭而食其腦。如是餓鬼眼睛腦髓。熱如融銅。此等眾生皆共食之。以惡業故。比丘如是觀餓鬼鳥已。即以伽他而呵責言。


        熱業得熱報  具受諸大苦  如是應捨離  此惡不善業 

        勿造斯惡業  貪嫉自破壞  若行貪嫉者  墮餓鬼畜生 

        互共相殘害  或打縛繫閉  則受餓畜生  故應捨愚癡 

        愚癡自壞心  遠離於戒施  為愛所誑惑  則墮畜生中 

        不識行邪正  食所不應食  應作而不作  不解法非法 

        五根癡頑鈍  但作畜生業

 

  如是。比丘觀諸畜生。但有一業。時所繫縛。流轉無量百千生死。受畜生中。無量百千種種苦網之所繫縛。畜生一業。無量因緣次第貪欲業繫不斷。生大海中。深十由旬。受於摩竭大魚。螺蜯蛤蟲。提彌鯢羅。那迦錯魚。迭互相畏常懷恐怖。多行婬欲。愚癡因緣。非法邪行。不識應行。不應行處。生大海中為水焦惱。常患飢渴。互相殘害惶怖相畏。若多行瞋癡。生大海中深萬由旬。受毒龍身。迭共瞋惱。瞋心亂心。吐毒相害。常行惡業。龍所住城名曰戲樂。其城縱廣三千由旬。龍王滿中有二種龍王。一者法行。二者非法行。一護世界。二壞世間。於其城中法行龍王所住之處。不雨熱沙。非法龍王所住之處。常雨熱沙。若熱沙著頂。熱如熾火。焚燒宮殿及其眷屬。皆悉磨滅。滅已復生。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界雨熱沙苦。以何業因而受斯報。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人中時。愚癡之人以瞋恚心。焚燒僧房聚落城邑。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受無量苦。從地獄出生於龍中。以前世時以火燒人村落僧房。以是因緣受畜生身。熱沙所燒。

  復次。比丘觀龍世間。以何業故生於彼處。以何緣故。不為熱沙之所燒害。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受諸外道世間邪戒。行於布施而不清淨。如上所說七種不淨。以瞋恚心願生龍中。是人身壞命終之後。墮戲樂城受龍王身。生彼城已。瞋恚心薄。憶念福德。隨順法行。如是龍王。其身不受熱沙之苦。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間以何業故。法行龍王生戲樂城。戲樂城者為何等相。即以聞慧。觀法行龍王所住之城。七寶城郭。七寶色光。諸池水中優波羅花。眾花具足。酥陀味食常受快樂。香鬘瓔珞。末香塗香莊嚴其身。神通憶念隨意皆得。然其頂上有龍蛇頭。於其城中。有諸法行龍王。其名曰七頭龍王。象面龍王。婆修吉龍王。得叉迦龍王。跋陀羅龍王(魏言賢龍)。盧醯多龍王(魏言赤龍)。鉢摩梯龍王。雲鬘龍王。阿跋多龍王。一切道龍王。鉢婆呵龍王(魏言忍龍)。如是等福德諸龍。隨順法行。以善心故依時降雨。令諸世間五穀成熟。豐樂安隱不降災雹。信佛法僧。隨順法行。護佛舍利。如是龍王無熱沙苦。受第一樂。於四天下降澍甘雨。謂閻浮提。瞿陀尼。弗婆提。欝單越。若人順法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及婆羅門。修行正法。令法行龍王增長大力。以法勝故。降微細雨。五穀熟成色香味具。無諸災害。果實繁茂。眾花妙色。日月晶光。威德明淨。福德龍王不放毒風。閻浮提人。有四因緣則多喪命。何等為四。一者飢儉。二者刀兵。三者毒風。四者惡雨。若諸世間隨順法行。修諸福德。法行龍王增長大力。不出惡雲不降惡雨。無惡風氣。眾水調善。稻穀豐熟果味肥美。色香味具食之無病。離諸飢惱色力具足。四大安隱修行善業。以行善業助其果報。田稼豐熟。法行龍王。如是次第擁護順法修善眾生。觀閻浮提已。觀瞿陀尼。云何順法龍王護瞿陀尼。瞿陀尼界眾生心軟。唯有一惡。以水濁因緣。食之天命。順法龍王。於彼世界不雨濁水。瞿陀尼人食清水故。得無病惱。以龍力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弗婆提法行龍王云何與樂。彼以聞慧。知弗婆提人。若聞雷聲若見電光。以心軟故。即得病苦。法行龍王。於彼世界。不作雷音不放電光。令弗婆提人不遭病苦。龍王力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欝單越人云何衰惱。彼以聞慧。知欝單越人。若遇黑雲冷風所吹。香花不敷。既見花合。心懷憂惱。黑雲起故。僧迦賒山鳥鳴麁惡。眾樂音聲悉無美音。於惡龍所得此衰惱。法行龍王。不以黑雲冷風。飄[風+鼓]如是四天下。法行龍王。以義安樂。利益眾生。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間。何等惡龍不順法行。即以聞慧。知戲樂城諸惡龍王不順法行。其名曰波羅摩梯龍王(魏言惱亂)。毘諶林婆龍王(魏言奮迅)。迦羅龍王(魏言黑色)。睺樓睺樓龍王(魏言多聲)。住於海中戲樂城內。云何此等非法惡龍增長勢力。

  彼以聞慧。知諸眾生行不善法。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及婆羅門。如是惡龍增長勢力。於閻浮提作大惡身。以惡心故起惡雲雨。所雨之處生惡毒樹。惡風吹樹。毒氣入水令水雜毒。一切五穀皆悉弊惡。若有食者則得病苦。穀力薄故令人短命。是弊龍王惡心災毒迭互相害。以是惡故。閻浮提人悉皆毀壞。以非法龍作諸惡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於自在大力龍王。云何非法惡行龍王。以諸衰患惱瞿陀尼。彼以聞慧。知非法惡龍。於瞿陀尼空山嶮處降澍洪雨。令一切水皆悉潦濁。瞿陀尼人。若有飲者。以此因緣得大衰惱。如是。比丘觀瞿陀尼。如實了知。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弗婆提。彼以聞慧。知諸世間不修法行。時。惡龍王力勢增長。震吼大雷如大山崩。弗婆提人。以軟心故多遭病苦。或燿電光。遍滿世界如火熾燃。雲中龍現眼如車輪。其身黑惡猶如黑山。其頸三頭奮出眾花。形如馬相或作蛇身。現如是等種種惡身。令弗婆提有人見之得大衰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欝單越如第二天。云何惡龍。於欝單越人加諸衰惱。即以聞慧。知欝單越僧迦賒山。如前所說。蓮華常開。香氣馚流其色妙好。彼國眾人嗅之歡喜。若世間人不孝父母。不供養沙門婆羅門。時。惡龍王以自在心勢力增長。起大重雲。猶如黑山。黤霮垂布掩蔽日光。蓮華即合。無有香氣失金色光。欝單越人見華既合。愁惱怯劣。雲中出風吹眾樂音。皆悉亂壞不可愛樂。如是四天下惡龍勢力。而作衰害。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四天下有勝有劣。彼以聞慧。觀欝單越國快樂安隱。勝三天下。閻浮提人行法非法。以是因緣苦樂增減。是三天下增長業地。行十善道。有佛出世。以閻浮提因緣故。有四天下。閻浮提人思惟。修行十善業道。能修梵行。此世界中。多能思惟觀察生滅。此國金剛座處。一切世間閻浮提國悉無此座。金剛座處八萬四千由旬。佛坐此座生菩提心。以此因緣。如來出於閻浮提國。非餘天下。何以故。善根成就得佛菩提。須彌山王尚不能持。何況餘地。以是因緣。佛處閻浮提不處餘國。人身難得。閻浮提中造業因緣。得生人中。以此因緣。四天下中。閻浮提國第一最勝。非餘天下。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界。以何業故非法行龍王。吞食蝦蟇噉食沙土。呼吸食風。彼以聞慧。知此眾生。於人中時欺陵妻子。獨飯美食。其人妻子見之戀著。口中流涎。此人獨食。飽滿充足。於妻子所。但與麁澁。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龍中。吞食蝦蟇噉沙吸風。受相似業果。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界。以何業故諸龍降雨。復以何業降諸災雹。即以聞慧。知此惡龍含毒瞋恚。不順法行。一一龍王瞋恚鬪諍。起惡雲雨惡風災雹。悉令五穀散壞不收。以諸眾生行於非法。惡龍瞋恚。故有斯變。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界。云何於閻浮提降澍時雨。潤益甘蔗稻麻叢林大小麥豆。五穀增長。即以聞慧。見法行龍王降注時雨。以義安樂利益眾生。以諸眾生隨順法行。降澍時雨令國豐樂。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一切龍所住宮殿。幾許龍眾住於海中。幾許龍眾住於眾流。即以聞慧。知閻浮提人不順法行。無量諸龍住於眾流。閻浮提人隨順法行。五十七億龍。住於眾流。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間。觀戲樂城及流水龍已。觀大海底。何等眾生住在其中。即以聞慧。知大海地下天之怨敵。名阿修羅。略說二種。何等為二。一者鬼道所攝。二者畜生所攝。鬼道攝者。魔身餓鬼有神通力。畜生所攝阿修羅者。住大海底須彌山側。在海地下八萬四千由旬。略說四地。第一地處。二萬一千由旬。是羅睺阿修羅王所住之處。此羅睺阿修羅王。於欲界中化身大小。隨意能作。以人行善不善力故。時。阿修羅作是思惟。我當觀彼怨家園林遊戲之處。與諸婇女共相娛樂。恣意受樂。思惟是已。即自莊嚴。以大青珠王。波頭摩珠王。光明威德珠王。或以金玉五色赤珠王。或以雜色衣王。若青若赤若黃若黑。種種諸色莊嚴其身。以為鉀冑光明晃昱。時。羅睺阿修羅王。身量廣大如須彌山王。遍身珠寶出大光明。大青珠寶出青色光。黃黑赤色亦復如是。以珠光明心大憍慢。謂無與等。欲令天女阿修羅女愛敬其身。從城中出。其所住城名曰光明。縱廣八千由旬。無量寶林流泉浴池諸樹蓮花。莊嚴其城。首冠花鬘塗香自嚴。散以末香。從城而起觀天園林遊戲之處。若閻浮提人不行正法。不孝養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不依法行。不奉三寶不觀善法及不善法。諸天勢力悉為減少。四天王天展轉相告。悉避逃逝。恐師子兒羅睺阿修羅王來殺我等。若閻浮提人修行正法。孝養父母敬事師長。供養沙門耆舊長宿。一切諸天勢力增長。時。四天王以眾寶衣莊嚴其身。塗香末香。即時當於師子兒羅睺阿修羅。上虛空之中雨諸刀劍。一切天眾心生喜悅。至須彌側發聲大叫。若天不出。阿修羅王欲觀園林。日百千光照其身上。莊嚴之具映障其目。而不能見諸天園林遊戲娛樂受樂之處。時。羅睺阿修羅王作是思惟。日障我目。不能得見諸天婇女。我當以手障日光輪。觀諸天女。即舉右手以障日輪。欲見天女可愛妙色。手出四光。如上所說。立海水中。水至其腰。寶珠光明。或青或黃或赤或黑。以手障日。世間邪見諸論師等。咸生異說。言羅睺阿修羅王蝕日。若日赤色黑色。以如是法相人壽命。不識業果諸相師等。作如是說。或言當豐。或言當儉。或言凶禍。殃及王者。或言吉慶。時。阿修羅手障日已。諦觀諸天園林浴池遊戲之處。時。天帝釋見是事已。勅諸天眾莊嚴宮殿。令諸天子以種種寶莊嚴其身。往趣羅睺阿修羅所。欲共鬪戰。時。羅睺阿修羅王。見諸天眾即還宮城。

  復次。比丘云何觀月蝕。即以聞慧。知羅睺阿修羅王眷屬官眾。行於海上。見月常遊憂陀延山頂。行閻浮提。住毘琉璃光明之中。端嚴殊妙百倍轉勝。官屬見已。即至羅睺阿修羅所。白言大王。滿月端嚴如天女面。時。羅睺王聞是語已。愛心即生。欲見天女。從地而起。渴仰欲見。以手障月。欲見天女。阿修羅王無量眾寶莊嚴其身。如上所說。閻浮提中呪術師等而作呪曰。一切國土聚落城邑眾惡速滅。一切世間土地眾惡速滅。一切婆羅門中眾惡速滅。若月黑色黃色。世間相師作如是說。或言當豐或言當儉。或言王者凶危。或言吉慶。或言兵刃勇起。或言不起。瞿陀尼。弗婆提。欝單越。何其方面所蝕之處無邪見說。以此一因緣故。日月掩蔽。謂是月蝕。復次二因緣故。掩蔽日月。天降大聲。羅睺阿修羅王住大海下。時。諸官屬白言大王。天主憍尸迦。住須彌山頂善見城內。處善法堂。諸天功德。五欲具足。眷屬圍遶。歡娛受樂。天主憍尸迦為諸天主。大王今為我等所尊。王有大力神通勝彼。可率官屬往攻。天主壞善見城。時。阿修羅即受其語。奮威縱怒出光明城。震吼如雷。閻浮提中諸國相師。謂天獸下。說如此相。或言豐樂。安隱無他。或言災儉。五穀勇貴。或言王者崩亡。或言吉慶靈應嘉祥。或言兵刀起於境內。或言人民安樂無變。或言當須齋肅潔淨拜神求福。時。羅睺阿修羅王如是思惟。我寶珠等留此城內。為我諸子作大光明。若無寶珠則無光明。天上亦爾。有日月故則有光明。若無日月則應闇冥。我今寧可覆蔽日月。令天黑闇。時。阿修羅思惟是已。從城而起。即以一手覆障日月諸光明輪。世間愚人諸相師等。咸記災祥。如上所說。復以一手摩須彌頂。欲與諸天決其得失。是阿修羅畜生少智。見天種種勝相莊嚴。威德光明。心生疑悔。還歸所止。住光明城。是名第二因緣。掩蔽日月。令日月蝕。天聲震吼。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羅睺阿修羅王所受之樂。彼以聞慧。觀阿修羅所住城內。種種眾寶以為莊嚴。在須彌山側。深二萬一千由旬。廣八千由旬。蓮華浴池林樹蔚茂。皆悉具足。真金為地色若電光。金殿堂閣。珊瑚寶樹。懸眾寶鈴出妙音聲。種種樂音歡娛受樂。一一池中金花莊嚴。鳧鴈鴦鴛皆真金色。以為嚴飾。見者愛樂。如天眾鳥。摩尼為嘴。歡喜遊戲。七寶雜色。青毘琉璃以為羽翼。於諸樓閣欄楯之間。歡娛遊戲。甚可愛樂。出妙音聲。見者悅樂。一切眾鳥亦復如是。清淨無穢端正莊嚴。孔雀翡翠(尾也)眼互開合。頭頂勝冠。雙類隨行。飲食華汁婆鳩羅華。其聲雅妙如童子音。頂冠金色或毘琉璃。於欄楯間翱翔遊。未曾休息。恣於華汁。其目紺青。身色雜綵。如間電光。眾色分明。黃色細軟。鮮明如電。行於林樹山巖之間。縱逸遊戲。華鬘瓔珞如天虹色。光明遶身如鬘莊嚴。咽喉含美如赤珠色。兩翅柔軟如蓮華敷。無量眾色長摩尼嘴。身氣香潔如畢利迦。遊戲宮殿雙類同行。羽翼潤澤飛則俱遊。澡潔清池翱翔陸庭。亦復如是。哀嗚相呼出微妙音。發欲之音。俱枳羅鳥。遮俱羅鳥。婆求羅鳥。如是眾鳥遍滿城中。林樹之間悉聞其音。多有林樹。蓮華浴池以為莊嚴。於其城中。有四園林皆是金樹。一一園林。縱廣正等滿百由旬。一名遊戲。二名耽樂。三名鵝住。四名俱枳羅。此四園林。映飾其城。一一林樹有三千種。如願之樹。其樹金色。如雲如影。其枝柔軟鳥棲其上。眾華常敷香氣馚馥。滿一由旬。多有群蜂流蜜充溢。或金色樹。酒泉流樹。牛頭栴檀香樹。有如雲色。七葉香樹。枳多迦樹。畢利迦樹。微風吹動。黑沈水樹。普眼香樹。明燈香樹。摩尼香樹。火色香樹。青無憂樹。赤無憂樹。婆究羅樹。阿枳多樹。阿珠那樹。尼珠羅樹。青荊香樹。堤羅迦樹。有如是等眾華香樹。其華敷榮常若新出。復有眾果。摩頭迦樹。鳳凰子樹。婆那娑樹(其果如瓮)。無遮果樹。垂瓠果樹。毘頭羅樹。地蓋果樹。虛空蓋樹。雲色果樹。樂見果樹。遮雲果樹。鳥集果樹。蜂芒果樹。香鬘樹。香華樹。種種色華。時時常敷。女人見之皆生樂著樹。蒱桃樹。迦卑他樹。波流沙迦樹。其葉具足。光明莊嚴。欝映渠流。嚴飾泉池。觀之可愛。如是種種諸樹。或有生於閻浮提中。或有生於欝單越國。或有生於阿修羅王光明城中。或有華樹。或有果樹。或有酒樹。阿修羅王遍行遊觀。歡娛受樂。與眾婇女圍遶自娛。於此煩惱。染無常不堅速朽之樂。謂為甘露不死之地。阿修羅王有四婇女。從憶念生。一名如影。二名諸香。三名妙林。四名勝德。此四婇女。有十二那由他侍女以為眷屬。圍遶阿修羅王。娛樂恣情。縱逸受樂。無喻可說。阿修羅王自業成就。無量億眾婇女圍遶。歡娛喜樂。千柱寶殿。寶房行列。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羅睺阿修羅王。以何業報得阿修羅道。作何業故得如是報。伽他頌曰。


        無因則無果  造業必有報  如種子得果  善業生人天 

        善業得樂果  常處天人中  惡業墮三處  阿修羅云何 

        彼受畜生道  云何受樂報  少智莫能了  此有何因緣

 

  比丘思惟已。即以聞慧。觀阿修羅往昔過去。習婆羅門法。第一聰慧。善知世間種種技術。喜行布施。於曠野中。施諸飲食果食根食。清泉美水。房舍敷具。又於四交路首。施諸病人。行路估客盲冥貧窮。施於房舍飲食敷具。悉令滿足。而不正見。爾時。彌梯羅林有僧加藍。縱廣二十由旬。於其寺中。有無量百千佛塔寶焰莊嚴。泥彌王等五百大王。共造斯福。中有一塔。真金瓔珞。焰鬘莊嚴。七寶映飾。種種莊校。隨其曾聞諸佛名號。皆悉圖畫如來影像。種種林樹。池流泉源。莊嚴勝妙。如上所說。

  爾時。閻浮提中。如羅睺阿修羅王城中林樹。皆悉具有。如所見樹。畫工圖飾。莊嚴佛塔。浴池流泉。眾妙蓮華。眾鳥遊戲。亦如上說。時。婆羅門名曰婆利。誦毘陀論。廣造福業。如上所說。時。婆羅門以四千乘車。載眾飲食至大曠野。眾人行路。欲施所須。見一佛塔。高二由旬廣五十里。時。有惡人以火燒塔。捨之而去。時。婆羅門見火燒塔。作是思惟。我今寧可且住施福。救如來塔。奇妙莊嚴。彫飾精麗。廣大希有。當滅此火。令塔不壞。若我不救。王若知者。或加重罰。非實信心。非尊重心。即以四千乘車。載水以滅此火。既滅火已。含笑而言。我救此塔。為有福德無福德耶。若有福德。願我後身得大身相。欲界無等。雖作此願。而猶不信不正思惟。常愛鬪戰不信正業。福田力故。生光明城作阿修羅王。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十九

        〈畜生品之二〉

  復次。比丘云何觀羅睺阿修羅王第二住處。彼以天眼智慧觀察阿修羅王所住之處。縱廣一萬三千由旬。園林浴池蓮華欝茂。遊戲之處。異類眾鳥以為莊嚴。阿修羅城黃金為地。處處多有摩尼寶珠珂貝嚴飾。多眾婇女端正殊妙。羅睺阿修羅王之所主領。不相諍訟。隨意憶念能有所至。所住境界有十三處。何等十三。一名遮迷。二名勇走。三名憶念。四名珠瓔。五名蜂旋。六名赤魚目。七名正走。八名水行。九名住空。十名住山窟。十一名愛池。十二名魚口。十三名共道。若諸世間不孝父母。不供養沙門及婆羅門。不行正法。諸天眾減。增長阿修羅眾。若諸世間供養沙門及婆羅門。修行正法。減損阿修羅。增益諸天眾。以法非法二因緣故。令諸天阿修羅增長損減。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羅睺阿修羅王所住境界。諸阿修羅業法果報。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見漁獵者張圍設網。罝罟遮截。為利眾生。令其活命破彼魚堰。或有勢力逼令放生。或為自利或求名譽。或為王者或為大臣。遮斷屠殺。或護種族。先世相習。行不殺法。不行諸善。是人身壞命終墮阿修羅道。受阿修羅身。壽命長遠經五千歲。阿修羅中一日一夜。比於人間經五百歲如是壽命。滿五千歲。少出多減。亦有中夭。以下中心。因緣力故。身相威德如業得報。比丘當知。觀眾生心種種信解。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大海底羅睺阿修羅地。彼以聞慧第一清淨利智。觀於地下第二地。有地名月鬘。在羅睺阿修羅下二萬一千由旬。有阿修羅名曰陀摩睺(魏言骨咽) 。阿修羅王名曰花鬘。彼有大城名雙遊戲。縱廣八萬由旬。園林欝茂清流浴池。蓮花映飾金山巖崿。山窟幽邃多有禽獸。周遍莊嚴。青毘琉璃以為其地。地生綠草柔軟可愛。種種眾鳥音聲和雅。諸阿修羅眾悉住其中。充滿國界豐樂安隱。周遍奇特甚可愛樂。七寶林樹莊嚴園觀。亦如上說。復有眾樹殊特倍前。那伽龍樹。無憂龍樹。陀婆樹。佉提樹。無憂力樹。復有眾樹。勝前樹林。謂夜光樹。夜開敷樹。婆究吒樹。尼單多樹。重花樹。普愛樹。集花樹。繁花樹。柔軟花樹。五歲花樹。蜂愛樂樹。瞿流瞿流音聲樹。眾鳥遊戲樹。白齒樹。那羅葉樹。雙遊戲城住四山中。其山金色。一名歡喜山。二名金焰光山。三名不見頂山。四名可愛光山。其山高廣五千由旬。種種林樹流泉浴池。河水清冷。群獸異類。種種雜色隨色周遊。眾婇女等歡娛受樂。種種眾寶莊嚴門戶。牛頭栴檀樹。香風涼冷觸身悅樂。常遊香林遊戲自娛。種種眾寶以為光明。無所障蔽。種種妙花莊嚴其身。無量百千孔雀音聲。大阿修羅王之所守護。寒暑調適。多諸人眾歡樂常悅。音聲伎樂。歌舞喜笑以自娛意。星鬘城中有大池水。縱廣五百由旬。第一清淨最上美味。無有泥濁亦無垢污。湛然無減。端嚴可愛猶如滿月。星鬘城中。其池名曰一切觀見。以池勢力。陀摩睺阿修羅王若欲鬪戰。莊嚴器仗圍遶彼池。自觀其身如視明鏡。自觀其相知戰勝負。於池水中如明淨鏡。自見退走知天必勝。若於池中見身偃臥。知為死相。

        時。陀摩睺阿修羅王。勇健阿修羅王。於池水中自見其身。若走若墮。

        時。阿修羅作是思惟。以何事故。於此池中見如是事。我與天鬪退墮破壞。即皆還歸。所止之處或至十年。或至百年或五百年。

        時。勇健阿修羅王。以眾器仗種種鉾鎧。塗香末香花鬘莊嚴。復至一切觀池。圍遶自觀。何因緣故。見我破壞。即於池中。見閻浮提人孝養父母。恭敬沙門婆羅門。修行正法樂生天上。命終之後生諸天中。是故天眾增長。阿修羅眾虧損減少。以於池中見如是相。

        時。陀摩睺勇健阿修羅王作是思惟。以人修行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行法因緣。以人力故天得勝力。我今當與世間之人作不安樂不饒益事。令天減劣我等增長。時。陀摩睺勇健阿修羅王復自思惟。以人因緣天有勝力。我當云何令此眾人失其所食。令天亦破。人以食故而得壽命。得修法行。今當方便斷人所食。思惟是已。即向海中惡龍王所。是惡龍王不順法行。含毒多瞋。常為他人作大衰損不利益事。我今當往至彼住處。惱亂龍王。奮迅龍王。迦羅龍王。如是等龍不順正法。

        時。陀摩睺阿修羅王既至龍所。作如是言。汝於世人快得自在。人今助天令我損減。人依食故而得壽命。汝當為我斷彼人食。汝若能爾。則無復人。若無人民。天則損減。如婆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是汝大怨。我於諸天亦復如是。吾之怨敵。汝可為我殄滅人界。

        爾時。惡龍聞陀摩睺勇健阿修羅王如是說已。答言。甚善。我當與汝共為伴侶。朋翼佐助。是時。龍王自入其宮。起大瞋恚。震動大水。或百由旬。二百由旬。三百由旬。地住水上。以水動故大地亦動。非法惡龍動大地已。世間邪見諸論師等。咸作是說。如是相者。國土災儉。或言豐樂或言王崩。大臣受殃。或言王者靈瑞吉祥。或言兵起或言安隱。或言水災或言元旱。世間相師如是說於地動之相。而不能知動之因緣。復有異因緣故令大地動。隨諸眾生行善不善業因緣故。令地大動。地下有風名為持風。持風動故令大水動。大水動故令大地動。五十由旬或百由旬。或二百由旬。或三百由旬。或四百由旬。隨風廣狹水動亦爾。如水廣狹地動亦然。以何因緣風動故水動。水動故地動。即以聞慧天眼觀察。風持於水水持於地。以風動故大水則動。以水動故大地則動。是為二因緣。故令地大動。彼比丘觀二種動。若善因緣動。眾生豐樂無諸衰患。若諸眾生作不善行因緣動者。眾生則有不善事起。善不善等一切諸業。從因緣生。非無因生。非有作者。因果相似而得果報。邪見相師不識因果。作是說言。天帝動地。或言風動。災禍豐樂。飢儉荒壞。王者吉凶。風雨旱澇。兵革軍陣。或起不起。天牛婆羅門。或善或惡。世間相師占相吉凶。觀星宿者不識因果。但作此說。記說百災。一言有徵。愚人皆謂我此書記。最勝無比。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陀摩睺阿修羅勇健阿修羅王。非法惱亂惡龍王等。具觀察已。為利一切諸世間故。思惟觀察。云何惡龍弊阿修羅。何因緣故損減不勝。不作衰損壞諸世間。即以聞慧。知閻浮提人若修行正法。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及諸耆老。若王大臣修行正法。爾時地神諸夜叉等。見彼惡龍惡阿修羅欲行非法壞諸世間。即向大海至婆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等諸龍王所。說如是事。復告虛空諸夜叉號。說如上事。時。虛空中諸夜叉等。聞諸地神說是語已。即以大身大神通力。生大瞋恚口中出煙。乘空上行往詣四天王所。說如是言。提婆天王惱亂惡龍弊阿修羅。今欲破壞閻浮提中順法修行孝養之人。閻浮提中邪見論師。見彼夜叉口中出煙。謂彗星出。言是閻羅王一百一子。不知乃是一百一大力夜叉。時。彼世人或有見者。有不見者。世俗相師說言。是閻羅王一百一子。不如實知。妄生分別。言彗星出。或言豐樂或言飢饉。或言王者吉祥。或言王崩。或說兵起或言不起。或言牛婆羅門吉與不吉。或言水旱災異。或言某國凶衰。或言某國無事。雖作此說。虛妄不實。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於惡龍惡阿修羅所行之法。彼以聞慧。見彼大身大神通力行使夜叉。告諸天眾說如上事。時。四天王告夜叉曰。汝莫怖畏。汝莫怖畏。諸天尊勝。阿修羅眾怯弱下劣。何所能為。所以者何。閻浮提人修行正法。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恭敬長宿。以是義故我眾增長。阿修羅弱。無所能為。時。虛空神諸大神通大夜叉等。聞天所說。歡喜踊躍。於彼惡龍阿修羅所生大瞋恚。即下欲詣法行龍王。婆修吉德叉迦等諸龍王所。說上因緣。從空而下。一切身分光焰騰赫。見是相者。皆言憂流迦下(魏言天狗下)。若其夜下。世人皆見。若晝下者。或見不見。下入大海。至彼法行大龍王所。說上因緣。見是相已。世間邪見諸呪術師。咸作異說。是相出者。或言豐樂或言飢饉。或言王者吉凶。或言兵起或言不起。或言人民喪歿或言不死。或言牛婆羅門有吉不吉。雖作此說。不知業果。隨相似說。無有真實。

  復次。比丘觀憂流迦天火下者。復有因緣。憂流迦下諸天欲行。宮殿隨身。其行速疾。二殿竝馳互相研磨。令火熾焰光明騰赫。從上而下。世人見已。諸呪術師及占星者。作如是說。世間飢饉或言豐樂。或言王者吉凶災祥。或言國土安寧。或言荒壞。或言畜生疫病流行。民遭重疾。或言人畜安吉。無為諸世邪論。雖作此說而不能知相之因緣。何以故。但隨相說。不識業果故。所以者何。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若阿修羅。不能如是知微細業因緣果報。不能思惟我此法律十善業道。唯除如來。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於空行大力夜叉。云何而得此大勢力。能行天上。能至大海。法行龍王所。彼以聞慧。見空行夜叉大神通力入大海中。至婆修吉德叉迦隨順法行大龍王所。說如是言。陀摩睺阿修羅。勇健阿修羅王。至一切觀池。自觀其身。如上所說。時。婆修吉德叉迦等諸大龍王。聞夜叉說。告夜叉曰。非法惡龍。我當呵責令其折伏。我當於彼閻浮提中降澍時雨。令閻浮提人。百穀苗稼悉得增長。豐樂安隱。夜叉聞已。歡喜而去。

        時。大龍王婆修吉德叉迦諸龍王等。自莊嚴已。往至非法惡龍惱亂龍王奮迅龍王諸惡龍所。作如是言。汝行非法。好作眾惡。我行正法。隨順眾善。汝於我等非為善伴。我今欲與汝鬪。決其勝負。時。惱亂龍奮迅龍等聞是語已。即起莊嚴。震雷耀電霹靂起火。降澍大雨。若閻浮提人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及婆羅門耆舊長宿。時。婆修吉德叉迦龍王等則得勝力。惱亂奮迅惡龍王等破壞還退。令閻浮提雨澤以時。人民豐樂。

        時。諸呪師占星宿者。妄作邪說。言八曜等功德相故。二十八宿功德相故。是故依時降澍大雨。牛婆羅門力故。令天降雨。非餘因緣。若闇浮提人不孝父母。不供養沙門婆羅門。不敬尊長不行正法。婆修吉德叉迦如法龍等。退沒不如。

        時。惱亂龍奮迅龍等得大勢力。令閻浮提雨澤不時。災旱水澇人民飢饉。世間邪見呪術占星諸相師等。作如是說。八曜過故。時節過故。卦相過故。諸外道等不識業果。不知以眾人行惡。令國災儉。更作異說。非如實見。何以故。若天世間。若魔世間。若梵世間。若沙門婆羅門。非其境界。唯除如來及我弟子諸沙門等。聞我所說諸業果報。及餘業報決定之相。非是餘人能知此業。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陀摩睺阿修羅所住之處。若如法龍王婆修吉等。得大勢力。非法者壞。陀摩睺阿修羅。住星鬘城或住林中。心懷憔悴。光明威德悉亦損減。羞愧愁慼。自入其宮作如是念。我今何時能破諸天。時。陀摩睺思惟是已。即往羅睺阿修羅所。作如是言。阿修羅王。汝當強力無得怯弱。不久我當破彼天眾。羅睺阿修羅王聞是語已。告陀摩睺勇健阿修羅言。汝莫愁怖。且自安意。不久我能壞彼天眾及其天主帝釋天王。時。陀摩睺勇健阿修羅王。聞是語已。復更歡喜還其所止。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星鬘城已。次觀陀摩睺阿修羅王餘地園林。彼以聞慧。觀陀摩睺有異園林。縱廣一萬三千由旬。園林流池。眾鳥異類遊戲之處。蓮華浴池鳧鴈鴛鴦。周遍莊嚴。歡娛受樂。其地住處有七園林。一名雲鬘林。二名常林。三名戲樂林。四名果常集林五名風樂林。六名伎樂林。七名雜寶林。是為七種大林。陀摩睺阿修羅之所住處多諸眾侶。以自業力。皆受富樂悉滿其中。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陀摩睺阿修羅受業報果。以何業故生於彼處。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身時作大施會。供養外道。行不淨施。雜漏不堅。以種種食施於破戒雜行之人。心無正思。如是施已。命終生於畜生之中。受陀摩睺阿修羅身。以下中上業。所得樂報。亦下中上。因果相類。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勇健阿修羅王業之果報。以何業報得阿修羅王。彼以聞慧。見此眾生。於人中時。憙作賊盜偷竊他物。以不正思施離欲外道。充足飲食。以是因緣生阿修羅中。

  復次。比丘觀陀摩睺阿修羅壽命脩促。彼以聞慧。天眼觀察。見阿修羅壽六千歲。於閻浮提中六百歲。以為陀摩睺阿修羅中一日一夜。如是壽命滿六千歲。少出多減。命亦不定。以善不善業因緣故。為畜生道業果所攝。於阿修羅為第二地。觀第二地已。隨順法行。觀一切眾生。順法眾生。法護眾生。一切生死所攝眾生。善業生於人天之中。惡不善業。生於地獄餓鬼畜生。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天使者。聞虛空中神通夜叉。說是事已。為何所作。彼以聞慧。知天使者。往詣護世鬘持天所。作如是言。阿修羅眾不順法行。教諸惡龍。為閻浮提順法行善諸福德人。作不饒益衰害惱亂。所以者何。恐彼行善順法之人。命終生天。彼作是念。閻浮提人。以食因緣。能行布施持戒智慧。汝當往至閻浮提中。降澍惡雨害民百穀。空行順法諸夜叉等。來至我所說如是事。我今語汝。汝可展轉告餘天眾。若軍持天。三箜篌天。常恣意天。說如是事。普令得聞。時。四大天王聞其所說。往詣善見城中善法堂上。五欲功德眷屬具足。憍尸迦天王所。廣說上事。天主憍尸迦即告護世四天王言。汝當往詣閻浮提。觀諸眾生。有信佛寶法寶比丘僧寶。供養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知恩報恩。質直有信。孝養父母。受持齋戒。不諂不佞。不以斗秤欺誑於人互相陵易。

  爾時。護世四大天王聞是語已。為利眾生下閻浮提。一一國土。一一聚落。一一城邑。軍營村柵。一一觀察修行法教。遍行普觀。爾時。護世四大天王。見閻浮提人隨順法行。孝養父母敬信三寶。見此事已。即詣大海大龍王宮戲樂城內婆修吉德叉迦等大龍王所。作如是言。法行龍王勿怖勿怖。非法減少正法增長。破壞闇冥顯發光明。動魔軍眾天眾增長。天人龍王樂行正法。能擊法鼓。歌頌法音增益天眾。減損諸魔非法惡龍及阿修羅。時。婆修吉德叉迦等諸大龍王。聞已歡喜。即白護世四天王言。我今歡喜天王。我今不畏非法惡龍非法惡行弊阿修羅。不能惱亂閻浮提中法行眾生。唯願仁者。為我啟白釋迦天王時諸龍王說此語已。護世天王至帝釋所。具說上事。時。天帝釋聞是語已。歡喜踊躍。伽陀頌曰。


        牟尼真知說實道  若人能行生天上  諦行布施修慈心  護諸眾生說愛語 

        正見清淨心離垢  佛說三十三天道  淨修眾善行相應  能以善心正依止 

        從此樂處至樂處  復從光明還入明  譬如朝落光明花  亦如一燈燃異燈 

        若人欲得如彼燈  莫行放逸自壞心  若有常行淨善心  離垢明淨如寶珠 

        是人智慧離塵垢  能至諸天所生處  持戒習禪及三昧  若人有能心修行 

        是人智慧如真金  必得往生諸天宮  若有捨離於殺生  於諸眾生起慈悲 

        愍哀質直心寂靜  如是之人生天宮  於一切人施軟語  捨離眾惡不善業 

        惡業不能污其心  如是之人生天宮  若人視金如草木  觀諸愛欲如火毒 

        如是離欲智慧人  則生天宮受快樂  若有不為欲境惑  不隨愛欲之因緣 

        得脫三惡道怖畏  如是之人生天上  若見鬪諍能勸喻  知識親族及兄弟 

        能善和解令無諍  如是之人生天上  若人離惡出欲泥  常施一切眾生樂 

        離垢寂滅心解脫  則能破壞魔軍眾  若能調伏於心意  不為心意之所使 

        是人清淨破怨敵  則得上生諸天宮  若有人能淨身業  遠離眾惡不善法 

        離欲修習禪定樂  如是之人生天宮  捨離放逸惡知識  斷除愛毒諸煩惱 

        不為女人欲所縛  如是之人生天宮  若人於法勤精進  布施持戒及三昧 

        志意勇猛心堅固  是人則生於天上  若人能於眾結縛  智刀斬之而不礙 

        自在離縛無所滯  如是之人生天宮  離諸欲垢不貪著  滅眾過惡除染愛 

        勇健離垢斷悕望  則得受於自果報  若有眾生受人報  能常修行眾善法 

        如是善人業果報  令天世間得增長  以人力故天增勝  以天擁護人安隱 

        各各迭互增勢力  得住正法隨順道  天之善道人世界  人之善道天世間 

        諸惡道地有三種  行善之人所遠離  汝應勇猛勤精進  當樂親近善知識 

        如是常應增長法  勉力勤加昇天宮  法為眾樂之根本  以法因緣得涅槃 

        眠睡眾生法常覺  法為最勝第一道

 

  時。天帝釋如是教勅護世四大天王。為護閻浮提人增長正法。得利益故。遍行觀察。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天心行已內自思惟。隨順法行。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阿修羅第二地已。次觀第三阿修羅地。何等為第三阿修羅地。彼以聞慧。見第三地。在第二地下二萬一千由旬。有阿修羅地名修那婆。縱廣一萬三千由旬。樹林欝茂浴池流泉。眾花常敷伎樂充滿。城名鋡毘羅。縱廣八千由旬。於彼城中有阿修羅王名曰花鬘。阿修羅民名遊戲行。彼阿修羅鋡毘羅城。種種眾寶以為莊嚴。園林遊戲。清流浴池蓮花具足。遊戲阿修羅眾悉滿其中。有四大林以為莊嚴。於六時中花常鮮榮。何等為四。一名鈴鬘。一一林樹。皆有寶鈴出妙音聲。二名黃鬘。其林皆悉是真金樹。三名焰鬘。其樹花色猶如火焰。四名雜林。諸雜花果以為莊嚴。此四種林。莊嚴阿修羅鋡毘羅城。遊戲阿修羅住處。快樂如天無異。以眾塗香末香自塗其身。常樂遊戲歌舞戲笑。百千婇女圍遶衛護。花鬘阿修羅王。常遊園林而相娛樂。種種眾寶莊嚴其身。是名遊戲阿修羅所受樂處。

        時。第二地勇健阿修羅王遣使名曰閻婆。來詣花鬘阿修羅所。作如是言。閻浮提人供養父母知恩報恩。恭敬沙門及婆羅門。如法行故令天有力。我當竭力破壞人天所行正法。是時。第三地花鬘阿修羅王聞是說已。如上所說。心懷瞋恚。作如是言。我當云何壞彼人天因人故。天人天即是我之大怨。時。第三地遊戲阿修羅。即時莊嚴種種鉀冑。執持器仗。欲詣樂城龍王宮殿。時。婆修吉德叉迦大龍王等。聞阿修羅聲生大瞋恚。身出電光赫焰大明。雨大熾電。無量百千億龍從海中出。共阿修羅興大鬪諍。若閻浮提人修行正法。龍則得勝。阿修羅眾四散破壞。若世間人不順正法。則阿修羅勝。龍眾破壞。既被破已。往白天使者曰。大仙。我今被破。汝應竭力破阿修羅。

        時。天使者聞是事已。心生瞋恚。口中煙出。往告四天王白言。天王。阿修羅勝。龍今破壞。閻浮提中邪見相師。見煙相已。咸作是說。彗星出現。或豐或儉。或水或旱。亦如上說。是為第二因緣彗星出現。若天龍勝。則時雨數降。疫氣不行兵革不起。邪見相師。復作此說。是八曜力之所作為。廣說上事。若諸世間不修正法。不順法行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及婆羅門。則阿修羅勝。以阿修羅勝故。雨澤不時。人民飢饉。兵刃數起。世間邪見諸相師等作是思惟。八曜所作。為世人說星宿之過。廣說如上。如是一切諸外道等。不知正法及以非法。以愚癡心。憶想分別。不如實說。以阿修羅勝龍王不如。時。護世四天王即向四天眾伽陀頌曰。


        法勝非法減  增實離妄語  天勝阿修羅  光明勝黑闇 

        布施勝慳貪  持戒莫毀犯  佛勝非外道  不動勝退沒 

        實語莫諂曲  悲心勝怨害  慈心勝瞋恚  天王勝修羅 

       上勝下莫增  豐勝勿飢饉  智勝滅愚癡  法戒滅眾惡 

        精進離懈怠  丈夫勝女人  長者勝小人  忍勝於瞋恚 

        人勝非惡龍  白日勝於夜  月勝非餘曜  五穀勝菅苗 

        滅苦樂增長  離病常安樂  柔軟勝麁惡  解脫滅眾縛 

        法戒勝一切  善法常增勝  不善常消滅

 

  護世四天王如是說已。即擊天鼓。作如是言。諸天大眾。龍王退弱。阿修羅勝。時。諸天眾聞是語已。莊嚴器仗。於須臾頃至大海上。若世間人孝養父母敬事沙門。阿修羅眾。見諸天來即時退散。還入其宮。若諸世人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於須臾時。與天共鬪。天亦得勝。花鬘阿修羅王敗散還宮。比丘。如是觀阿修羅與天共鬪。如實見已。生厭世心。順法修行。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第二地花鬘阿修羅王所受業報。以何業故生第三地。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因節會日相撲射戲。樗蒱圍碁種種博戲。因此事故。行不淨施。無心無思亦無福田。是人身壞墮於惡道。生遊戲行阿修羅中。壽七千歲。以人中七百歲。於阿修羅中一日一夜。如是壽命滿七千歲。亦有中夭。命亦不定。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察思惟花鬘阿修羅王。即以聞慧。知此阿修羅王。以食施於破戒病人。心無淨思。以此業緣生阿修羅中。於鋡毘羅城作阿修羅王。名曰花鬘。其所食味。如天所食須陀之味。一切樂具如前所說。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

        〈畜生品第五之三〉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於第四阿修羅地。彼以聞慧。見有畜生阿修羅地。在三地下二萬一千由旬。名曰不動。其地廣博六萬由旬。城名鋡毘羅。縱廣一萬三千由旬。莊嚴妙好。阿修羅王名鉢呵娑。阿修羅眾名一切忍。是阿修羅王於諸阿修羅中。得勝自在安樂勇健。光明威德自在無畏。尚不畏於帝釋天王。況於餘天。有大力勢。放逸憍慢。住一切地下。從此以下更無住處。是阿修羅王所住之處。摩尼寶珠以為其地。心常歡悅如人節會。喜樂自娛多諸愛慢。以眾蓮花流泉浴池。周遍莊嚴鋡毘羅城。七寶宮殿以為莊嚴。離諸怨敵互相親善。無他怖畏受第一樂。此第四地鋡毘羅城。園林流池蓮花莊嚴。七寶宮殿端嚴殊妙。如星處空端嚴殊妙。亦復如是伽他頌曰。


        心能造作一切業  由心故有一切果  如是種種諸心行  能得種種諸果報 

        心為一切巧畫師  能於三界起眾行  為心所使遍諸趣  處處受生無窮已 

        心為繫縛解脫本  是故說心為第一  為善則能得解脫  造惡不善則被縛 

        如是心意使眾生  流轉行於三界海  愚癡愛結自在故  心使眾生流轉行 

        不能到彼涅槃城  如生盲人失正路 


  如是眾生作種種業。是故。彼城受種種報是第四地。於其城外園林流池周匝圍遶。河泉蓮花眾鳥異類莊嚴。第四阿修羅地所住之處。一切忍阿修羅等勇健無畏。第一端正莊嚴其身。共相娛樂不相惱亂。心常悅樂猶如節會。與眾婇女種種莊嚴。一一徒眾眷屬圍遶。或百或千。遊戲嬉樂。其地皆以摩尼真珠以為婇女。光明晃燿。諸阿修羅恭敬尊重。鉢呵娑阿修羅王。瞻仰無厭。雖受樂報。無常敗散。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一切忍阿修羅王所受果報。以何業故生於彼處。即以聞慧。見此眾生於人中時。邪見覆心不識業果。離佛法僧。見第一精進持戒之人。欲有所須來從乞求。辛苦乞索乃施一食。既施食已而作是言。我施汝食有何福德。我以癡故施汝此食。汝下賤人不應出家。以食施汝。如以種子投之沙鹵。如是難施。身壞命終。以此難施墮於惡道。不淨布施。以福田功德。生於第一安樂之處。眾寶莊嚴。受畜生報生不動界。作阿修羅名一切忍。謂與天等。勝餘一切阿修羅王。一切樂具皆悉具足。以施福田。得如是報非自心生。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一切忍阿修羅眾。業及果報以何業報。生一切忍阿修羅地。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愛著美味。住林樹間。護此林樹。非為眾生。自活命故。非有悲心。為自利益。身命因緣。護一切林。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一切忍阿修羅中。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阿修羅與天共鬪。即以聞慧。觀法行龍王住戲樂城。龍王頂上有七頭。其名曰婆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跋陀龍王。樓醯龍王。雲鬘龍王。婆都龍王。一切道龍王。鉢呵娑龍王。婆利沙龍王。此諸龍王。正見順法。樂離放逸。如上所說。

        時。不順法非法惡龍王。鉢摩梯龍王。毘諶林婆龍王。迦邏龍王。睺樓睺樓龍王等。既為如法龍王所壞。即走往趣第一住處雙遊戲阿修羅所。作如是言。速來速來。同伴當知。婆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及四天王。破壞我等。汝今是我之所親友。何不相助。

        時。遊戲阿修羅聞是語已。即詣光明城。至羅睺阿修羅所。到已具說上事。若羅睺阿修羅王。知世間人修行正法。供養沙門。知恩報恩。語鉢摩梯等惡龍王言。且住一月。遮彼婆修吉德叉迦龍王。我當告彼第二住處阿修羅王無惱汝等。廣說如上。

        時。陀摩睺阿修羅聞是語已。入星鬘城至阿修羅王所。作如是言。大王。羅睺阿修羅王遣使告我。作如是言。婆修吉龍王。德叉迦諸龍王及四天王。惱亂鉢摩梯。

        時。第二地勇健阿修羅王聞是事已。即自觀察有力無力。若閻浮提人修行正法。供養沙門及婆羅門。自知無力。答彼使言。天有大力。所以者何。閻浮提人修行正法。我今當往告第三處。為一切行阿修羅廣說上事。

        時。勇健阿修羅即往告彼第三住處阿修羅眾。時。一切行阿修羅聞是語已。入鋡毘羅城至花鬘阿修羅王所。復說上事。花鬘阿修羅王即觀閻浮提人。若有供養沙門婆羅門者。告一切行阿修羅言。我當告彼第四住處阿修羅等。時。第三地阿修羅即向第四地阿修羅所。說如是言。婆修吉德叉迦與四天王。共破我伴。諸龍王等。我今當為彼諸天眾作大衰惱。

        時。第四處阿修羅眾聞是語已。即向鋡毘羅城至鉢呵娑阿修羅王所。時。鉢呵娑告諸阿修羅。何故速行。即答如上。時。鉢呵娑告諸阿修羅眾。羅睺阿修羅等無所能為。令四天王破壞鉢摩梯諸龍王等。世間順法。供養沙門及婆羅門。何所能為。我能壞之。

        時。鉢呵娑阿修羅王至大眾阿修羅所。告言。速疾莊嚴。我今欲往婆修吉德叉迦等四天王所。破其軍眾。時。諸阿修羅王以無等力。率諸軍眾與天共鬪。時。鉢呵娑阿修羅王告諸阿修羅言。汝等何故無有勇力。不能破彼諸龍王等。而自破壞。我今當往。自以身力破彼龍天。時。鉢呵娑阿修羅王勅其軍眾。速疾莊嚴執諸器仗。我今不久與天共鬪。汝等先見與天怨敵。不久當發。我已告諸阿修羅眾。天不可忍。當與彼戰。時。諸阿修羅知是事已。即自莊嚴種種器仗。

        是時。大力波羅呵娑阿修羅王。自以勇力大心無畏。不量自力他力優劣。自出其城至第三地。詣鋡毘羅城。到花鬘阿修羅王所。時。鉢呵娑阿修羅王與無量億那由他諸阿修羅。到花鬘阿修羅所。作如是言。速起速起為鬪戰故。我等能破婆修吉德叉迦等諸龍王及天王等。時。花鬘阿修羅王聞是語已。告諸軍眾。今非鬪時。所以者何。閻浮提人孝養父母。恭敬沙門修行正法。以是事故。天有大力。是故。我今非是鬪時。

        時。鉢呵娑阿修羅王聞花鬘阿修羅王說是語已。告言。速起速起。我能獨破婆修吉等及諸天眾。何況汝等為我同伴。時。花鬘阿修羅王聞其所說。威力增長。心生歡喜。及其無量億那由他阿修羅眾詣第二地。時。鉢呵娑阿修羅王。勇健阿修羅王。花鬘阿修羅王。相隨往詣羅睺阿修羅所。告言。速起速起。阿修羅王為鬪戰故。破諸天故。時。羅睺阿修羅王告諸阿修羅王言。我等今者。非是鬪時。所以者何。閻浮提人孝養父母。恭敬沙門婆羅門。生於天上令天大力。是故不得與天共鬪。阿修羅王以非時故。

        時。諸阿修羅王語羅睺阿修羅言。速起速起。我為鬪故而來至此。欲與天鬪。時。羅睺阿修羅王即隨其意。起欲往詣大海。告鉢摩梯惡龍王等。說如是言。諸阿修羅王今欲破彼婆修吉德叉迦諸龍王等。

        時。鉢摩梯聞是語已。心大歡喜。即往婆修吉德叉迦所。告言。汝來同伴。汝今可出。吾共汝戰住何處鬪。時。婆修吉德叉迦龍王即出其城。與鉢摩梯惡龍共戰。非法龍王。破壞還退。時。無量億阿修羅眾速疾馳奔。詣龍王所欲共鬪戰。時。婆修吉德叉迦復出其城。與阿修羅在大海上交陣鬪戰。不可稱說。於虛空中。或雨大火或雨刀戟。互相攻伐。愛毒自燒。以愚癡故。如是鬪諍。若閻浮提人順法修行。孝養父母恭敬沙門婆羅門。一法行龍則能獨破一切阿修羅軍。若世間人行法者少。則阿修羅勝。法行龍退。若龍破壞。即往詣於天使者所。告言。速來速來。一切阿修羅眾悉來伐我。我與彼戰。敗失不如。

        時。天使者聞是語已。種種器仗而自莊嚴。向婆修吉德叉迦龍王所。作如是說。我聞汝為阿修羅王之所破壞。是故至此破阿修羅軍。時。天使者與龍王俱詣阿修羅所。欲共鬪戰。時。羅睺阿修羅王聞是事已。亦向天所。在大海上列陣而戰。若世間人順法修行。時。天使者即能速疾破阿修羅眾。時。阿修羅既被破已。還其宮城。時。第二地阿修羅眾聞是事已。告諸軍眾。汝等勿怖。我身尚存。能討彼天。汝何所畏。時。阿修羅即復疾走。詣天使者。興大鬪戰於大海中。交陣共鬪。天復得勝。壞阿修羅軍。阿修羅軍既被破壞。時。第三地阿修羅眾聞其被破。即向天所與天共戰。迭互相害。若天破壞。即向護世四天迦留天所。作如是言。提婆天王速疾馳赴。阿修羅眾嬈亂我等。時。迦留天持諸器仗。即往詣彼阿修羅所。

        時。阿修羅見天眾來。生大瞋恚。疾詣天所。與迦留天眾合陣大鬪。見者毛竪。一切世間鬪戰大者。無過天與阿修羅戰。無可喻者。若諸世間順法修行。迦留天則得大勝。壞阿修羅。如是諸天。與阿修羅無量大眾。鬪於大海。無可喻者。以法非法因緣力故。有勝有退。非其自力若迦留天。為彼所壞。時。護世天即往告彼鬘持天眾。時。鬘持天與迦留天及天使者。及德叉迦婆修吉等無量大眾和合共集。時。羅睺阿修羅王住光明城。第一地雙遊戲阿修羅。陀摩睺阿修羅。與無量億那由他阿僧祇阿修羅眾。同為一軍。與天共鬪。不可稱說。若世間人順法修行。天眾則勝。阿修羅軍退散破壞。一切皆由法之力勢。令天得勝。不由非法。若無順法行人。則阿修羅勝。護世四天見是事已。往詣常恣意天所。作如是言。速疾莊嚴。阿修羅軍。勝於天眾。常恣意天。聞是語已。與無量百千天眾。持種種器仗。欲詣大海與阿修羅鬪。住大海中厲聲大叫。欲望速破阿修羅軍。更互合戰。經於多時。大惡鬪戰。無量苦惱。若阿修羅為天所破。即往向彼羅睺阿修羅所具說上事。時。羅睺阿修羅王安慰諸阿修羅言。汝今莫怖。汝今莫畏。我有大力能壞天眾。天力劣弱。我力勝彼。阿修羅。汝等可迴。諸阿修羅聞羅睺阿修羅王說是語已。即復還迴。欲與天鬪。

        是時。諸天與阿修羅列陣大戰。無量刀戟互相打斫。如是大戰。時。第一地雙遊戲阿修羅。第二地陀摩睺阿修羅。與諸天眾對敵共戰。若諸世間不順法行。阿修羅勝。天眾則退。若諸世間修行正法。天眾則勝。悉能破壞阿修羅軍。如是法者是天勝幢。法為第一。法為能救。若行非法。行非法者。非法不救。一切阿修羅行非法故。天作是念。阿修羅王惱亂我等。既不勝天。不與天等。何以故。閻浮提人孝養父母。隨順法行。恭敬種姓耆舊有德。淨修八齋。布施持戒修行福德。不行放逸。不近惡友。是人命終生於天上。阿修羅非法無法。救護一切天眾。思惟是已。時。天使者鬘持天常恣意天。一切天眾。持天法幢速疾馳往。向阿修羅軍而語之言。住住。阿修羅。我住天中。汝等何故數惱我等。汝既不能勝諸天力。又非第一。非汝兵戈能勝諸天。我今為欲破汝軍眾。故來至此。以汝惡心於諸天故。不得至汝所住宮城。以汝一切不行正法。不得安樂。不得寂滅。如是說已。直趣其所。一切決勇。雨大刀戟。婆修吉等。雨大焰火。墮阿修羅軍。

        時。阿修羅見是事已。即喚鉢摩梯諸惡龍等。汝為我伴。當與德叉迦婆修吉大龍王等雨火共戰。時。鉢摩梯聞是語已。即走往趣婆修吉所。時。二部龍雨火相燒。天與阿修羅大興鬪戰。天復得勝。破阿修羅軍。

        時。阿修羅皆共相率往至羅睺阿修羅所。憂慼憔悴。以求救護。羅睺阿修羅王見是事已。安慰之言。勿怖勿畏。以有我故。若獨一身。尚不畏彼帝釋天王。況有汝等。以為翼從。諸天劣弱。何所能為。汝何所畏。我今當告大仙勇健阿修羅王花鬘阿修羅王。鉢呵娑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等。為彼說已。我當自往破彼天眾。時。羅睺阿修羅王即往告彼三地阿修羅王。到其所已。說如是言。一切天眾四天王天。皆共和合來至我所。與我共鬪。今當思惟。設何方便破彼諸天。

        時。諸阿修羅聞是語已。即答羅睺阿修羅言。我當莊嚴。與彼三十三天王帝釋共戰。汝今可去。天當破壞。阿修羅勝。時。羅睺阿修羅王即往戰處。欲與天鬪。時。諸阿修羅眾向羅睺阿修羅王說言。大王。天有大力。天有大力。不可共戰。時。羅睺阿修羅王即趣天眾。雨諸刀戟與天共戰。是時。諸天見阿修羅雨諸刀戟。使龍雨火。疾走往趣。欲破羅睺阿修羅軍。天雨劍戟猶如金剛。交陣鬪戰不可稱說。若閻浮提人順法修行。孝事父母供養沙門及婆羅門。恭敬耆舊。天眾則勝。阿修羅軍退沒不如。若諸世人不順法教。天則退弱。阿修羅勝。如是法力非法力故。天與阿修羅無等鬪戰。若阿修羅勝。天眾破壞。一切天眾互相告曰。提婆提婆。當念於法。以有法故。天眾得勝。以法因緣。天得增長。是故。諸天當起信敬。思惟念法。復往趣彼阿修羅軍。一切天眾以念法故。為法所護。光明威德皆悉增長。勝前百倍。

        時。阿修羅見諸天眾光明威德。即生怯弱。告諸軍眾。汝今何故生怯弱心。天之威德不與吾等。及其刀戟兵刃相撲。吾悉勝彼。汝今何故而生怯弱。時。諸軍眾聞阿修羅王安慰之音。氣力增長。是時。羅睺阿修羅軍還向天眾。時。諸天等身得法力。速疾馳奔向阿修羅。交陣大戰。時。大力羅睺阿修羅王處其軍中。猶如第二須彌山王。天以法力。即破羅睺阿修羅軍。諸救護中。法為第一。一切光明。法光第一。時。羅睺阿修羅見其軍眾破壞退散。皆悉怯弱。阿修羅王復安慰言。汝等阿修羅。勿怖勿怖。何故丈夫怯如烏鳥。自於己舍。云有勇健是大丈夫。汝等亦皆解知論法。無所畏懼。曾已具見無量軍眾破壞退散。汝今何故而生愁怖。時。諸阿修羅聞安慰已。心生歡喜。以憍慢故。即迴復返欲與天鬪。

        時。羅睺阿修羅王以憍慢心。在其軍前。一切阿修羅依止羅睺。羅睺所護。以羅睺王為最第一。一切阿修羅皆往向彼四天王所。諸阿修羅。以依羅睺阿修羅力。得生氣力。羅睺阿修羅王在我前行。此王之力。尚能破彼釋迦天主。況四天王。即復對敵。雨諸刀戟又雨大石。猶如大山從空而下。欲壞天眾。時。護世天見羅睺阿修羅王雨大石山。告諸天眾。羅睺阿修羅王雨大石山。汝等當雨刀戟鉾矟。莫令天眾得大衰惱。

        時。護世天說是語已。及諸天眾直趣羅睺阿修羅王。共羅睺阿修羅合陣大戰。雨刀雨石從空而下。墮大海中令海涌沸。天雨刀劍。傷害海中無量百千眾生之類。或死或怖。逃走畏避。遍大海中皆生泡沫。羅睺阿修羅與天共戰。餘天阿修羅見是事已。皆作是念。未曾有也。天與阿修羅如是大戰。戰鬪不止。若世間人修行順法。一切阿修羅多諸伎術。刀矟矛劍。大力勇健。心無所畏。雖有此術。即時破壞。若世間人不順正法。羅睺阿修羅王。則勝天眾。是故。法為第一。法為最勝。一切諸法。非無因緣。若羅睺阿修羅王破壞失力。諸阿修羅皆悉愁悴。厭離鬪心。

        時。羅睺阿修羅王。見諸軍眾皆悉愁悴。生厭離心。而告之曰。阿修羅。莫自愁悴令心劣弱。勿怖勿怖。我若與汝至本宮城。不安樂住。莫作是意。欲還宮城。奮迅威武。令增身力。迴詣戰場。莫歸本處。時。阿修羅聞是語已。復往趣彼四天王所。更共鬪戰。雨大石山。雷電注雨。黑雲黤霮列陣大鬪。見者毛竪。天復得勝。破阿修羅軍。一切諸阿修羅作是思惟。天有大力。我當歸彼第二住處星鬘城中。阿修羅王以求救護利益安樂破諸天眾。彼城之中。有阿修羅王名曰勇健。自性勇健。已曾百千與天共戰。乃至天主釋迦提婆彼亦能勝。如是阿修羅勝過一切。思惟是已。皆共往詣勇健阿修羅所。說如是言。阿修羅王。天眾大力。羅睺阿修羅王與之共鬪。不能令伏。今可疾往。以力利益為作救護。佐助勝力王若執仗。帝釋天王亦不能壞阿修羅軍。況餘天眾。王曾伏彼於諸鬪戰。阿修羅中得大名稱。速疾詣彼。馳奔急趣。手執兵戈。奮動武器。與天共戰。破彼天眾。汝先已曾百千破彼金剛之手。於彼天中。汝以勝力。奮威振武。

        時。阿修羅王聞是語已。即向花鬘阿修羅。毘摩質多鉢呵娑阿修羅所。作如是言。天軍力勝。破壞羅睺阿修羅王及其軍眾。王今聽我與天共鬪。令我得勝。時。花鬘阿修羅王。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鉢呵娑即告勇健阿修羅曰。速去速去。我為汝伴。能壞天眾。汝助羅睺阿修羅王。則能破壞一切天眾。況四天王。

        時。勇健阿修羅王聞是語已。即向羅睺阿修羅所。為助戰故。時。諸阿修羅眾見勇健來。皆大歡喜。悉生勇力。手執武器刀鉾箭矟。直詣天眾。設諸鬪具。箭如雨墮。時。天見此二阿修羅將大軍眾。各作是言。此阿修羅如是數數。無有羞恥。來惱天眾。以畜生故。我數破之。猶來不止。作是說已。牢自莊嚴。奮迅勇力。向阿修羅軍欲共交戰。

        時。勇健羅睺阿修羅王見天眾已。作如是言。天今下此必共戰諍。我當與天列陣大戰。時。二阿修羅王籌量此已。速疾往詣四大王所。決意欲鬪。各望得勝。若日在天後。阿修羅軍日在其前。以日光明照其目故。不能加害。亦不能雨刀仗劍戟。不能以目正視諸天。各各相謂日光晃昱。照我眼目。是故不得與天鬪戰。

        是時。羅睺阿修羅王。即以一手障彼日光。是第三因緣。世人見已。以愚癡心咸作是言。今者日蝕。或言當豐或說當儉。或言水災或言旱災。或言王者吉凶災祥。或言眾人有疫無疫。如是無實。妄生分別。不如實知。隨愚癡說。如是羅睺阿修羅王。障蔽日光。而語勇健阿修羅言。天今易見。天今易見。可以刀劍種種武器兵戈矛戟破彼諸天。勇健阿修羅王。在其前面。速疾馳走。雨諸刀戟向諸天所。天眾見之。莊嚴種種鬪戰之具。亦疾往趣。勇健阿修羅王。雨眾武器刀劍矛矟。向鬘持天。鬘持天眾見是事已。讚言。善哉善哉。阿修羅王。我諸天眾數數破汝。而汝無恥。不生厭心。我以法力。以行法故。以歸法故。以修法故。不離法故。是故我勝。汝多貪故。貪著他物。望為己用。多行貪故。汝無法行。云何於此十善業道順法諸天。欲望破壞。黑闇不能。覆障光明。明力勝故。勇健阿修羅王聞是說已。告諸天曰。何須多言。我見汝等神通威德。不能忍之。我等自依己力破壞天眾。以見諸天威德勝故。不能忍之。作是語已。直前往趣鬘持天所。時。鬘持天見是事已。雨種種箭。射阿修羅身。無空缺處。當於勇健阿修羅上。雨眾刀劍。

        時。鬘持天告阿修羅曰。何故多貪阿修羅。汝以惡業而自破壞。何用與天共相攻伐。非法不能破壞如法。我不為汝作諸衰惱。汝等何故數惱天眾。雖作此說。然阿修羅猶復馳奔走趣天眾。時。鬘持天告婆修吉德叉迦等諸龍王曰。今此勇健阿修羅王。以憍慢故。自恃己力。猶不調伏。汝今可於阿修羅上降澍大火。令彼失力破壞還退。

        時。婆修吉聞是語已。即於空中雨大猛火。燒鉢摩梯諸惡龍等。復疾走趣勇健阿修羅上。放大熾電。霹靂猛火。雨阿修羅軍。時。阿修羅王被龍火已。生大瞋恚。手擎大石。廣八百里。擲鬘持天。時。迦留天見是事已。即雨大火燒滅此山。是時。勇健阿修羅王見山被燒。即失威力。告諸天曰。此山已燃。我當更以大山擲汝身上。爾時。勇健阿修羅王手擎大山。復欲擲天。時。諸天眾告阿修羅言。汝既無法。而作非法。不能壞我。我住正法。汝住非法。諸天如是毀呰阿修羅王。

        是時。羅睺阿修羅王聞是語已。將諸軍眾疾走向天。天眾見已。皆亦馳赴。欲與阿修羅交陣大戰。以諸兵刃種種刀戟戈矛箭矟。互相攻伐。天說法已。誠心憶念歸命三寶。直趣阿修羅軍。天眾既至。阿修羅軍皆悉退散。為百千分欲向海下。非法惡龍鉢摩梯等。語阿修羅言。勿怖勿怖。汝今捨我。欲何所至。德叉迦婆修吉諸龍王等。我能遮之。汝當獨與諸天共鬪。破諸天眾。汝若畏者。汝本何故。自出宮城來至於此。汝不自審力之強弱。何故乃與諸天作怨。若汝捨怨。還本宮城。我等龍眾。為何所趣。德叉迦婆修吉是吾怨家。我何所趣。時。阿修羅聞是語已。復還天所。與天共鬪。時。諸惡龍不能遮彼如法龍眾。阿修羅軍尋復退散。還歸海下。入本宮城。

        時。阿修羅見其軍眾如是破已。遣阿修羅。向第三地花鬘阿修羅所。白言。大王。速起速起。天眾力勝破壞一切阿修羅軍。分散四趣。逃避迸走。大王。久已與天共戰。得大名稱。今亦如是。當起厲意。破諸天眾。王若去者。帝釋天王不得為敵。況餘天眾。

        是時。花鬘阿修羅王聞是語已。思惟籌量。即與無量億阿修羅眾。而自圍遶。以種種器仗刀戟鉾矟。牢自莊嚴。往詣戰場。大聲震吼。聲滿十方。

        時。羅睺阿修羅王見是事已。語勇健阿修羅言。花鬘阿修羅王。今來向此。益我威力。破諸天眾。汝今可迴。汝今可迴。花鬘阿修羅來。我今大力軍眾聞已。還詣戰場。欲與天鬪。時。四大天王語阿修羅言。汝畜生法。天數破汝而復還迴。汝愚癡心。自失軍眾。說是語已。向阿修羅眾速疾馳走。花鬘阿修羅見諸天來。告其軍眾。汝等阿修羅勿怖勿畏。與天共戰。何故聚住破彼天眾。莫生怯弱。以有我故。汝何所畏。獨我一身能壞諸天。何況勇健阿修羅王。為我朋侶。師子兒羅睺阿修羅王為我同伴。汝等鬪戰。莫生怖畏。莫生怖畏。增長威力。破彼諸天。令阿修羅增長得勝。奮怒大力與之共戰。

        時。花鬘阿修羅如是勅已。即與諸阿修羅。往詣鬘持天。常恣意天。迦留足天。三箜篌天所住之處。毘琉璃地周遍嚴飾。心生喜悅而作是說。我等不須三十三天。帝釋天王。能數數壞阿修羅軍。以法力故。以法為伴。時。阿修羅處在大海。遍於海上欲與天鬪。集在大海。是時。諸天見阿修羅大眾集已。各共議曰。一切第三地花鬘阿修羅。宿大力者今皆來集。說是語已。阿修羅眾皆至其所。

        時。天見已。即告阿修羅曰虛來至此。望壞天眾。我有大力。何以故。閻浮提人。隨順法行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喜樂善法修行善法。命終生天。是故我今勝於汝等。有大力勢。第一無比。我等如法。順法修行。不惱汝等。汝行非法。惱亂我等。

        時。阿修羅聞是語已。不受天語。即與天鬪。時。諸天等從其所住。滿虛空中從空而下。欲破阿修羅軍。兩軍交戰。聲震大海。魚鼈黿鼉摩竭大魚那迦錯魚。心皆大怖。散為百分或百千分。天等大鬪。雨諸器仗矛矟刀戟。天與阿修羅。如是大戰。時。花鬘阿修羅王告諸天曰。前軍鬪戰。我時未至。令汝破之。我今至此當摧汝眾。獨我一身能伏帝釋。何況汝等四天王眾。是故我能破汝天眾。說是語已。即向鬘持天。

        時。迦留天見其來已。即向花鬘阿修羅所。時。阿修羅欲破其軍。於大海邊拔取大石。方四百里。或三百里或二百里。或一百里或一由旬。大火熾燃。欲以此山擲迦留天。時。天見之。即歸三寶。思惟念法。以箭射之。碎如沙末。墮大海中。時。阿修羅見事無功。即取大戟。與迦留天對敵共戰。天既見已。於虛空中雨金剛雹。碎其刀戟。阿修羅軍皆悉散壞。時。勇健阿修羅王復走往趣常恣意天。欲共鬪戰。取大圍山名波利佉。廣五百由旬。告諸天曰。我今破汝一切諸天。令汝天眾至閻羅王所。說是語已。直向常恣意天。

        時。護世天見是事已。接取圍山以打阿修羅胸。即時破壞。走入海下。還本住處。時。諸軍眾見阿修羅退。陀摩睺阿修羅軍皆亦散走。困乏垂死。還入本處。時。羅睺阿修羅及其軍眾。復疾往趣三箜篌天自以己力。欲與鬪戰。諸天見已。於羅睺阿修羅上雨大猛火。燒阿修羅軍。阿修羅王及其軍眾。退走散壞。還歸海下。

        是時。諸天見阿修羅軍皆悉退散。心大歡喜。阿修羅王憂慼愁惱。丈夫之力皆悉散壞。還走水下從門而入。欲求救護。求歸依處。時。諸天眾知阿修羅悉入水下。還本山頂。住毘琉璃山。恐阿修羅復來至此。何以故。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鉢呵娑於阿修羅中。最為大力。第一最勝。能救一切諸阿修羅。猶未來此。彼若破壞。一切阿修羅皆悉破壞。說是語已。皆大歡喜。氣力增長。皆共遙視阿修羅軍。決意欲戰。時。婆修吉德叉迦法行龍王破鉢摩梯等。被傷殘餘。還入戲樂城。望鉢呵娑阿修羅王破壞諸天。救護我等。若不能壞天還得勝天眾增長。如是。阿修羅伴惡龍王鉢摩梯等。愁毒苦惱住本城中。阿修羅軍亦復如是。愁憂苦惱。住於本處。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一

        〈畜生品第五之四〉

  爾時。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聞第三地華鬘阿修羅王。勇健阿修羅王。羅睺阿修羅王。被破失力。

        時。有阿修羅語鉢呵娑言。軍眾破壞無能救者。唯汝有力能護彼軍。鉢呵娑言。汝速看彼三阿修羅王今在何處。阿修羅言。今者悉為諸天所破。還歸水底。住於門下。皆失勢力。遙歸大王。娑羅呵娑。欲求救護。望助其力。羞慚愧恥。於門下住不得入城。時。毘摩質多羅鉢呵娑聞是語已。語阿修羅言。阿修羅等與天共戰。釋迦天主在中不耶。阿修羅言。未曾來也。時。鉢呵娑聞是語已。即大瞋恚。眼赤如血。奮其身力。視阿修羅作如是言。唯四天王破壞三地。諸阿修羅令失勢力。阿修羅軍無所能為。為彼一天之所破壞。我今當往破一切天。

        時。鉢呵娑阿修羅王作是語已。諸阿修羅皆有威力。阿修羅王勅諸軍眾。速疾擊鼓。我欲自出擊彼天眾。令其破壞衰惱喪滅。及帝釋王。我獨能破。天今破壞阿修羅眾。我不能忍。若無我者。得言諸天有大勢力。我今猶存。云何諸天能有大力欲望奪我阿修羅女。毘摩質多羅鉢呵娑說此語已。擊大戰鼓告諸軍眾。速疾莊嚴。我今欲往攻彼天眾。令阿修羅眾皆得增長。如是勅已。即自發起百千輪殿。無量千億阿修羅軍。光明如日。始發起時。一切大地山河。乾陀羅山須彌山王。皆悉大動。乃至善見城天善法堂。釋迦天主所坐之處。動搖不定。

        時。天帝釋作是思惟。我座搖動。阿修羅王必與天鬪。是故令我坐處傾動。時。天帝釋告諸天曰。若毘摩質多羅阿修羅起。則園林山谷須彌山王皆悉大動。汝等三十三天速疾莊嚴。阿修羅來。毘摩質多羅鉢呵娑阿修羅王。發起欲來破壞天眾。我今亦自乘伊羅婆那象。及諸天眾共詣鬪處。何以故。我不見天眾能與此鉢呵娑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共戰。

        時。天帝釋說是語已。善見城中善法堂上一切天眾。一一天宮所住之處皆悉勅令。出善見城。往趣毘摩質多羅鉢呵娑戰鬪之處。天眾聞已。即入質多羅林取種種器仗。此質多羅林。一切戰具皆悉備有。時。彼天眾。或百或千或千億萬億。疾入彼林皆取戰具。聲震躁擾如海潮聲。逼迫隘疾颺塵滿空。如是大眾或有行空。有行山脊有行山谷。周圍大陣。無空缺處。復有諸天遊戲林間。聞擊鼓聲。走趣質多羅林。捨於欲樂取眾戰具。百百千千億億萬眾。一切諸天皆共瞻仰帝釋天王。

        時。天帝釋見是天眾。皆大歡喜。坐眾寶殿。其殿嚴麗七寶莊嚴。或以光寶而為嚴飾。或有金色以為莊嚴。或毘琉璃或以頗梨。或以車磲。或以迦羅種種大寶以為莊嚴。或種種摩尼以為莊嚴。寶網羅絡懸眾寶鈴。端嚴殊妙如業果報。得此勝殿。其身光明威德赫焰。位次相比間不容人。或有住於須彌山峯。側滿充遍。有住空中。百百千千皆共瞻視釋迦天王。伺待天主與阿修羅王共戰。各各籌量。設諸方便。

        時。天帝釋告御臣曰。賢士汝往告彼伊羅婆那六頭白象。具足一切大龍功德。我乘此象摧阿修羅。是時。御臣受天主教。即向如意蓮華池所。時。伊羅婆那六頭白象。與眾群象遊戲池中。爾時。侍臣告象子曰。天主釋迦欲乘寶象摧阿修羅。象子聞已。即告寶象伊羅婆那。聞其所說。即共守者詣御臣所。到善法堂。侍臣即入白天帝釋。天王當知。第一寶象今已來至。

        時。天帝釋即以憶念。化此寶象令有百頭。面貌清淨離諸塵垢。其一一頭皆有十牙。皆悉鮮白。一一牙端有十華池。一一池中有千蓮華。一一蓮華有十華臺。一一華臺有百華葉。一一葉中有百玉女。以五音樂歌舞嬉戲。出美妙音。無以為比。如是伊羅婆那殊勝寶象。帝釋天王之所變化。其身廣大一千由旬。其色鮮潔純白無比。帝釋乘之。欲破阿修羅軍。種種伎樂。或有歌舞或有戲笑。或嘯或吼或有叫喚。光明威德端嚴殊妙。出善見城。諸天見已。各乘種種異色寶殿。種種器仗以自莊嚴。種種伎樂歌舞戲笑。喑噎(烏薤反)出聲。歡喜悅樂。見帝釋王喜悅倍前。

        時。天帝釋端坐寶象。王處其中。大功德力之所集成。無量天眾周匝圍遶。端嚴無比。種種天眾皆共圍遶。三十三天王。其明勝於百千日光滿虛空中。眾伎樂音充塞遍滿二萬由旬。從上而下。詣阿修羅鬪戰之處。爾時。護世四大天王發聲大叫。上昇虛空。往詣天帝釋。即於空中遇天帝釋。白言。天王毘摩質多羅鉢呵娑。欲伐諸天。一切大海擾亂不定。百千眾山皆悉動搖。阿修羅眾。奮武遊戲出大怖聲。大海魚鱉及小龍子。皆失身力。小羅剎鬼毘舍遮鬼。無量眾生喪失身命。婆羅摩悌非法惡龍。歡喜踊躍吼如雷震。婆修吉德叉迦等。法行龍王愁悴自守。毘摩質多阿修羅王。從水下出。六萬真金須彌樓山悉皆震動。一切眾生心皆怯弱。鬘持天常恣意天。迦留足天三箜篌天。心皆惶怖。怯弱不安。遣我來至大天王所。天王當作何等方便。如是我已破彼三地阿修羅軍。羅睺阿修羅王。華鬘阿修羅王。勇健阿修羅王。百千共戰悉已破壞。帝釋聞已。告護世言。我已先知。毘摩質多羅鉢呵娑起欲惱天。我今欲下摧破阿修羅軍。救護諸天。我為法護。為法所救。修行於法。法為勝幢。求法樂法。不樂非法。我以如是功德能破彼軍。我則得勝。無勝我者莫生怖畏。我今將大軍眾到阿修羅所。莫生怯弱。所以者何。閻浮提人孝養父母。恭敬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知恩報恩順法修行。守護正法喜樂正法。信奉正法供養沙門。知業果報。於六齋日齋戒自守。布施持戒修福習智。我常憶念。順法修行受行法戒。彼阿修羅無有法行。是故於彼阿修羅所。無少畏心。

        時。天帝釋說是語已。往詣毘琉璃山頂。四天王天所住之處。時。天帝釋見四天王。告諸天眾。此護世四天來集此處。欲破阿修羅軍。時。護世天白帝釋言。此諸天眾。天王所攝天王所護。依止天王。不畏阿修羅及其軍眾。如是說已。時。三十三天皆大歡喜。讚天王言。天王常勝。天眾常勝。既讚嘆已。到四天王所。

        時。天帝釋所將天眾。無量百千宮殿圍遶。乘伊羅婆那大白象王。如上所說。其身殊妙七寶光焰。赫若電光滿虛空中。無量音樂震吼之聲。充滿十方。百千天眾歡喜圍遶。住須彌山乾闥婆眾。莊嚴諸天。仙聖歌頌無比讚歎。共相娛樂。自善業果。受第一樂。時。四天等見帝釋下。皆大歡喜。

        時。天帝釋告四天言。我今至此。欲破阿修羅。勿怖勿怖。諸天大眾悉集來此。時。四天眾聞已歡喜。白言。天王。我已獨能破阿修羅。況天王來。大眾皆集。我依天王。於阿修羅無少畏心。說是語已。即遶帝釋於一面住。觀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羅睺阿修羅王。勇健阿修羅王。華鬘阿修羅王軍。身著諸天金剛鎧鉀。手執種種兵刃武器。欲摧阿修羅軍。心念不息。住種種寶莊嚴殿上。法行龍王婆修吉德叉迦等。心欲鬪戰。住在一面。瞻仰帝釋。隨其教勅即當奉行。共觀水下。時。四阿修羅王忽然直出。一切軍眾無量千億皆共圍遶。手執種種鬪戰之具。直前而進不顧左右。無量百千億大眾圍遶。一切須彌留山皆悉震動。一切阿修羅中。其力最勝。善解無量鬪戰之術。從水下出。猶如第二須彌山王。與鉢摩悌等非法惡龍而自圍遶。毘摩質多羅鉢呵娑來至戰場。諸天大眾遍虛空中。阿修羅軍滿大海上。欲共天眾興大戰鬪。各自思惟。欲觀鬪戰於一面住。

        時。四天王德叉迦婆修吉等。白帝釋言。天王。阿修羅軍在我前住。天王何故不勅我等與彼共戰。時。天帝釋告諸天眾及諸龍眾。我今當遣護世四天下閻浮提。觀諸眾生孝養父母。恭敬沙門婆羅門。順法修行。則能破壞阿修羅軍。天為法護依止於法。依法增長天亦增長。法損減故天眾亦減。我今遣汝詣閻浮提。到人世界。如是說已。即勅四天。汝速往閻浮提。觀諸眾生。若有順法。孝養父母恭敬長宿。供養沙門齋戒自守。布施持戒不行放逸。隨順正法。時。四護世聞是語已。如射箭頃。至閻浮提。一一住處一一村落。一一城邑一一軍營。一一交道一一國土。一切觀察。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皆遍觀察。見閻浮提人順法修行。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如法修行。見是事已心生歡喜。如射箭頃到帝釋所。心喜踊悅。白天王言。甚可慶悅。釋迦天王。閻浮提人順法修行。孝養父母。恭敬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布施修德。增長天眾。減損阿修羅軍。帝釋聞已甚大歡喜。告護世言。一切天眾應生歡喜。我今破壞阿修羅軍。我今破壞阿修羅軍。閻浮提人多修福故。天眾聞已。皆大歡喜。身力轉增過先十倍。白言天王。何故而住。何故而住。我以天王威勢力故。破彼怨敵。令天得勝。

        時。天帝釋告婆修吉德叉迦等諸龍王曰。汝速走趣鉢摩梯等非法龍所。莫往毘摩質多羅阿修羅軍。時。婆修吉德叉迦聞是語已。即疾往趣阿修羅伴鉢摩梯等非法龍所。雨大猛火。時。毘摩質多羅鉢呵娑。即遣鉢摩梯放大熾電。一切惡龍身上火然。受大苦惱。尋復破壞。走趣阿修羅軍。作如是言。各各異軍不可勝彼大眾。皆當和合共鬪天乃可破。作是語已。即復走向婆修吉德叉迦所。時。法行龍婆修吉見彼惡龍。語德叉迦言。彼以惡心瞋恚而來。我當為之而作衰惱令不復來。若不加彼。數數如是惱亂我等。作是語已。時。德叉迦即走往趣鉢摩梯所。於虛空中雨大猛火。放諸煙焰燒彼惡龍。既被燒已。尋便退走。奔趣阿修羅所。望救生命。羅睺阿修羅王見是事已。作如是言。此龍破壞。退來至此。汝等何故捨之而住。作是語已。奮力而走。時。迦留足天見羅睺阿修羅來。亦走往趣交軍合戰。甚可怖畏。如惡險岸。諸小阿修羅。住於海中皆悉聾塞。或有恐怖喪其身命。空中雨刀。逼迮駃下百千萬數。如是鬪時。若天被害。斬截手足。尋復還生。無所患害。一切身分亦復如是。無所患苦。色相不異。妙色具足。唯除斬首及斷半身。天阿修羅互相怨敵。如是鬪戰。若阿修羅為天所害斷則不生。亦如人法。受諸苦痛。非如天法。

        時。迦留足天。與羅睺阿修羅軍如是大戰。時。迦留足天。復取無量大山雨阿修羅軍。時。阿修羅軍分散破壞。為百千分。羅睺阿修羅王。見其軍眾悉破壞已。即取大山。廣三百由旬。走向天眾。時。迦留足天見已。手執弓仗亦走往趣。以箭射山。碎如沙末墮大海中。虛空雨刀。時。阿修羅見是事已。畜生心故。少勇怯弱。走向勇健阿修羅軍。勇健阿修羅王見其退還。告軍眾言。此羅睺王空有大身。無有少力。為天所壞。走來奔軍。欲望救護。如凡阿修羅等無有異。以無力故。若有力者。則以此身。必能獨破一切天眾。是身如第二須彌山王。此迦留足天第一勇健。能與如是大身共鬪而不破壞。作是語已。即與陀摩睺眾。走趣迦留足天。欲共鬪戰。時。天見已。即告鬘持天言。速來速來。今勇健阿修羅王。將大軍眾來向我所。時。鬘持天聞是語已。即復疾走向勇健羅睺阿修羅所。羅睺復與勇健阿修羅。牢自莊嚴。迴向天眾。欲與迦留足天相撲共鬪。念本宿怨。擲大山石。上雨刀箭種種器仗。及擲大樹。滿虛空中間無空處。不復相見。百千共鬪。無等鬪戰。諸天身分壞已復生。亦如上說。阿修羅軍被斬不生。亦如人法。諸天軍眾。唯除斬首命則不全。若斷中腰亦復如是。是時。天眾少有減損。阿修羅眾多有喪滅。時。阿修羅被天破已。餘殘軍眾還退水下。欲望救護。天眾大叫阿修羅軍。聞其叫聲。皆失威力。微命自存。羅睺勇健走還本城。於門下住。

        時。第三地華鬘阿修羅王。見羅睺勇健為天所破。告軍眾曰。我軍悉來當與天戰。我有大力。天何所能。作是語已。即與其軍走趣天眾。及羅睺勇健阿修羅軍餘殘相率。還與華鬘俱詣天眾。共相謂言。何故妄稱阿修羅王。而自退走。既自無力又無刀戟。善巧戰敵。設得至宮毀辱妻子。說是語已。氣力還增身如大山。手執兵器走速如風。復向天眾欲與天戰。時。天使者及鬘持天。常恣意天迦留足天等。皆共籌量。一切阿修羅皆共和集。欲來我所。自恃己力而生憍慢。不知天力。說是語已。走趣阿修羅。即共大鬪。上雨大山或雨大石。雨刀雨戟。共相擒撲。無量相殺無量逼迫。無量相打無量喪命。遍大海上無量種鬪。無法可喻。龍眾共龍無量種鬪。

        時。天帝釋見是事已。告三十三天言。速疾莊嚴。一切阿修羅眾今皆來此。除鉢呵娑。我當乘伊羅婆那白象。與鉢呵娑鬪。時。天帝釋告諸天已。語伊羅婆那白象王言。我今乘汝。破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及其軍眾。作是語已。手執金剛。遍觀阿脩羅眾勢力誰勝。見天得勝。阿修羅軍退沒不如。天見阿修羅破壞退走。皆大歡喜。天王帝釋怡悅喜樂。

        時。鉢呵娑見是事已。作是思惟。三地無量億阿修羅眾。鬪戰失力。皆已破壞如前。於一切觀池所見無異。如實不虛。我今當往破天帝釋。壞彼諸天。說是語頃。天眾已至水底門下。時。毘摩質多鉢呵娑生大瞋恚。諸山搖動大海涌波。日光山頂皆作赤色。及其軍眾住於水底。見諸天眾破羅睺等阿修羅軍。走趣水下。無力無救。一切擾亂。天大唱叫。一切阿修羅皆悉失力。互相謂言。我今無力。無有救護。有阿修羅言。勿怖勿怖。還迴勿走。說是語時。即雨山峯遍打阿修羅軍。天大歡喜。唱如是言。捉阿修羅捉阿修羅。殺此非法惡行畜生。常惱我等。不能鬪戰怯如烏鳥。無勇健志不善刀戟。如是好破令不復迴。此阿修羅鬪不知時節。如是天眾各各歡喜。向阿修羅欲加打害。瞋恚目赤猶如絳色。雨刀雨戟又雨大火。猶如秋月降注大雨。如是破壞阿修羅眾。

        時。鉢呵娑阿修羅王坐百千輪行殿之上。與無量億阿修羅眾而自圍遶。雨種種刀戟。手接大山。或一由旬乃至五由旬。向於天眾。時。羅睺阿修羅等見是事已。氣力還生。復迴欲鬪時鉢呵娑安慰之言。勿怖勿怖。我今來此破一切天。喪滅摧壞。汝莫怖畏。阿修羅王勿怖勿怖。若至本宮。於己妻所云何自稱。我是丈夫。而無膽勇。虛稱丈夫。時。鉢呵娑說是語已。走趣天眾。諸天見之。亦疾往趣。天與阿修羅合陣大戰。大聲震吼。滿須彌留山川嵠峪。時。羅睺阿修羅王。走趣迦留足天。勇健阿修羅王手執大戟。走趣鬘持天。華鬘阿修羅王。手擎大山廣三由旬。走趣三箜篌天。及天使者如是大戰。一切眾生聞說毛竪。何況覩見。時。鉢呵娑阿修羅王。復欲調伏摧壞諸天。如風吹雲自恃大力。不懼天眾。

        時。四大天王如是被惱。至三十三天白帝釋言。天眾獨鬪。將為阿修羅之所破壞。天王速去。莫令天眾散滅毀壞畜生得勝。天王速去速去。除善法堂。餘一切天皆當速去。三十三天聞是語已。一切天眾。皆悉疾往鉢呵娑毘摩質多所。雨眾刀箭。鉢呵娑於三十三天眾上。雨大石山滿虛空中。一切和合吼叫大鬪。各各自謂。我軍得勝。如是鬪戰。百千山谷。互相打觸碎為微塵。於虛空中滿千由旬。此塵雲中。迭互雨箭雨山。猶如秋雨。無量億阿修羅眾。喪滅不還。諸天眾中。無量千人夭命喪壽。怯弱阿修羅等。為護命故走入本宮。敗軍之餘。既入城已。阿修羅眾諸婦女等。來問之言。我夫今者為何所在。阿修羅答言。阿修羅軍與天共鬪。破壞天眾。皆大歡喜欲來不久。時。阿修羅諸婦女等。即向一切觀池觀阿修羅軍。見天得勝。阿修羅軍敗散破壞。死屍狼藉百退千退。諸女見已。悲塞懊惱。却坐於地啼泣悲哭。心大苦惱。遶地而住。椎胸大叫自拔頭髮。舉手拍身。眼中流淚。時。諸婦女於池水中。見夫死已。憂悲大苦。天阿修羅如是共鬪。如是大惡。鉢呵娑阿修羅王。與無量億阿修羅而自圍遶。來向帝釋。帝釋見已。告諸天眾。此阿修羅今來我所。欲共鬪戰。難可調伏。我以法伴當破彼軍。如明除暗。說是語已。乘伊羅婆那白象王。其走速疾猶如射箭。善法天眾而自圍遶。從上而下。直向阿修羅軍。拔大樹林擲其軍上。又擲大石或雨大箭。向鉢呵娑。時。鉢呵娑乘大輪殿。攻帝釋王。

        時。天帝釋語鉢呵娑。汝為畜生。住非法道。欲何所至。吾當壞汝。令汝退還。走入水下。時。毘摩質多羅鉢呵娑語天主言。我今破汝及諸天眾。時。毘摩質多羅鉢呵娑。接大金山。廣五百由旬。以擲天眾。伊羅婆那白象王。見金山來。口出猛風吹破金山。猶如沙末。墮大海中。時。阿修羅王見金山碎。復取金剛齊山。廣五百由旬。擲天帝釋。時。伊羅婆那白象王。以鼻接取。還打鉢呵娑阿修羅胸。令其傾動。三十三天見是事已。揚聲大叫唱言。畜生。天王破汝白象打汝。令汝傾動。何況帝釋手放金剛。作是語已。一切天眾走向阿修羅軍。有取大右有取大樹。有取大山有執大戟。有執大矟。有震雷電霹靂起火。有執犁具或有相撲。有執刀輪或有執刀。有行虛空。有執弓箭有執圍山。有相擒扠(枯加反)有順法鬪。有相道理。或有指授。有多巧偽。有以火鬪或有水鬪。或有注流或一切鬪。或有闇鬪或有幻鬪。或以鋸鬪或用抓鬪。或以殿輪。或以聲叫聞者不忍。或以脚踏或以手鬪。如是種種器仗。身皆具足。一切天眾。在帝釋前。向阿修羅。

        時。鉢呵娑羅睺王等。見諸天眾執種種器仗。共鉢呵娑向帝釋所。時。諸天眾見四阿修羅王向帝釋所。即自莊嚴。以助天王。時。天帝釋自觀天眾。告阿修羅曰。汝等畜生。云何如是癡無所知。一切阿修羅力不及一天之力。獨我一天能破汝軍。何以故。天有法力。汝無法力。法以非法。相去玄絕。譬如日光比於闇冥。如以實語比於妄談。如以須彌山比於眾山。如以解脫比於繫縛。如以利益比於衰損。如以善友比於冤家。如以甘露比於毒藥。如以白日比於昏夜。如以偽珠比於真寶。如以巨富比於貧窮。猶如行使比安住者。如以螢火比於日光。如無足者欲比猛風。相去玄遠。如以盲人比明眼者。如以險路比平坦道。如以外道比於如來。猶如虛空比於土地。如以一念欲比一劫。汝之與我相去玄殊。亦復如是。

  汝不順法我則敬重。汝便愚癡我有智慧。汝不修福天修福行。汝是畜生我為淨天。如是知已。汝則不應與吾共戰。說是語已。即現去相。令伊羅婆那向阿修羅。伽他頌曰。


        法能破非法  實語破虛妄  智慧破愚癡  天破阿修羅

 

  爾時。帝釋說是語已。化伊羅婆那如前所說。向阿修羅軍速過疾風。手執千刃金剛。怖阿修羅。不以殺心。時。阿修羅見天帝釋。亦走往趣。時。四天王三十三天。亦各疾走。天與阿修羅交陣大戰。皆望得勝。互相攻伐。天阿修羅有被傷害。歿命而死。或有怯弱。退走還歸。有住觀視。有心念歸或有瞋恚。或復癡亂或有怖畏。時。天帝釋即作變化。令阿修羅見伊羅婆那白象王。一一頭上有千帝釋。皆以手執千刃金剛。種種器仗。眾蓮華池。亦如前說。於華池中。見無量千帝釋天王。伊羅婆那化為十頭。一一頭上有千浴池。一一池中有千蓮華。一一蓮華有百華臺。一一華臺各有千葉。象頭華臺有百千億帝釋天王。億那由他種種武器。金剛寶劍間無空處。時。阿修羅見是化已。怖畏迷沒。作是念言。帝釋天王遍虛空中。間無空處。手執種種刀戟器仗。身力無量。種種刀杖滿虛空中。間無空處。遍於十方。恐其水下。天帝軍眾亦滿其中。

        時。阿修羅甚大怖畏。各共相告鉢呵娑言。阿修羅勿怖勿怖。我能伏彼帝釋天王。伊羅婆那說是語已。疾走往趣伊羅婆那大龍象王。時。伊羅婆那。即時以鼻捉阿修羅。於虛空中迴旋轉之。如人弄鈴垂死乃放。象既放已。得少甦息。語阿修羅言。一人云何能破帝釋。今當一切盡共攻之。時。四阿修羅王復走向伊羅婆那。帝釋見已。放金剛雹打阿修羅。欲令退散。非為奪命。時。阿修羅以無量大山刀劍矛矟雨天王上。如夏降雨。注天王身。端嚴無患。如是天王與阿修羅無量大鬪。餘天見已。走趣阿修羅軍。阿修羅軍馳趣天眾。互共鬪戰。無量惱害。無量眾生見者大怖。無等嬈亂。如是大戰。天阿修羅王及其軍眾。互相攻伐。無量器仗堅如金剛。共合鬪戰。時。天帝釋雖見無量阿修羅眾在其前住。而不奪命。但欲破彼阿修羅眾。令退無餘。時。鉢呵娑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及其軍眾退散敗走。以來救護。求歸依處。歸大海下。向門而走。喪失勢力。毘摩質多羅鉢呵娑。乘百千輪殿以為却敵。令三阿修羅王在前而走。怖畏苦惱。

        時。天帝釋告伊羅婆那白象王言。速疾逐彼毘摩質多羅。彼以慢心自言大力。汝今速往破其所乘百千輪殿。大仙所說不殺生戒。是涅槃道。此言真實。眾生愛命勿斷其命。汝速至彼。破其輪殿為百千分。伊羅婆那聞是勅已。以變化身。疾於迅風至大海下。鉢呵娑毘摩質多羅。見已怖畏。在大海底向門疾走。無力能進。伊羅婆那以大勢力。到其所已。手執其輪。令鉢呵娑墜墮殿下。接令離殿。現對其所。碎其大殿如摧朽草。時。花鬘阿修羅王皆失勢力。命垂欲絕。憶念妻子。走趣門下。勇健阿修羅王亦復逃奔。走趣水下。向門而走以求自救。羅睺阿修羅王亦復逃遁。走趣水下望自救命。雖有大身悉無氣力。是時。天眾見阿修羅悉破壞已。歡喜而言。阿修羅等。鬪戰得報。破壞退走。天見是事。作如是言。我等當往至其門下。觀彼破阿修羅。時。天疾往走向水下。阿修羅被破。猶如猛風吹破浮雲。天帝見已。語阿修羅言。汝以何故自為此惡。令無量阿修羅眾喪失軀命。汝與諸天共為怨敵。無少利益。今閻浮提人順法修行。以人修善天有勝力。人行不善天則破壞。汝不知時。不知方處。與我怨敵無所利益。汝欲伐天。自得衰害。時。阿修羅聞是語已。復入水下以求生命。

        時。天帝釋勅諸天眾。可迴可迴。阿修羅軍皆失氣力。唯有微命。放之令去。還本所止。時。諸天眾白天王言。此阿修羅不可調伏。不知自力。不審他力。我等今可復更破壞阿修羅眾。令不復迴我於天中。自業受樂。於阿修羅不生惱害。此阿修羅。云何於他順法行人而欲衰惱。我不報怨。終不迴也。說是語已。手執種種器仗刀戟。速疾走趣阿修羅軍。加以怖畏令其破壞。而不殺害。

        時。天帝釋起悲愍心。於鉢呵娑恐其怖死。告諸天眾。汝等無慈悲心。說是語已。與善法堂一切天眾。還向天宮。時。四大天王見帝釋還。告三十三天眾言。天王既還汝亦可迴。既得勝力皆各歡喜。悉還本宮。天王帝釋乘伊羅婆那白象王。三十三天歌頌讚嘆。詣第二天。昇善法殿及餘天眾。皆人本宮。悉捨鉀冑置雜殿林。伊羅婆那捨於化身。還復本形。入蓮華池。如是到天世界受五欲樂。五欲功德。共相娛樂遊戲林池。婆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等。破阿修羅既得勝已。心懷歡喜。還戲樂城。阿修羅軍被破餘殘。身體毀壞羞愧低頭。諸婦女等。憂惱愁悴。向阿修羅羅睺阿修羅。語諸被破阿修羅言。我先不語汝等。非是與天共戰鬪時。人順正法孝養父母。恭敬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增長天眾。減損阿修羅。我說是語。不隨我言。是故今日得此惡果。令天殺害無量眾生。有阿修羅語羅睺言。實如所言。不用王言非時而鬪。是故今得如是惡果。陀摩睺阿修羅言。以業欲熟令我不迴。生如是意得此惡果。如是迭互說已。還於自地。毘摩質多羅到第四地。入其本城。甚大羞恥憂悴低頭。婇女圍遶憂憒憔悴。鉢摩梯等非法惡龍。喪失氣力。還戲樂城。如是愛毒。破壞眾生。互相加害。流轉世間。無有少樂。賢聖弟子。如是觀已。得離欲意。

  復次。修行者內觀於法。隨順修行。此比丘如是觀已。得十七地。心常樂觀第一實諦。爾時。地神夜叉見已歡喜。告虛空神。虛空夜叉聞已歡喜。告護世天。如是展轉乃至少淨天。皆說是言。閻浮提中有善男子。住某聚落名字某甲。以信出家。剃除鬚髮被服袈裟。離魔境界。不樂煩惱厭捨生死。作是觀已。今得如是第十七地。諸天聞已。皆大歡喜。作如是言。如此比丘。天中之天。損減魔眾。增益諸天。

        〈第二十一畜生品竟〉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二

        〈觀天品第六之一四天王初〉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已。觀地獄餓鬼畜生不善業報。如實細觀察已。次第當觀善業果報。所以者何。一切眾生樂於樂果。厭捨苦報。諸樂集故名之為天。復觀微細業。集眾善業。受生滅身。得愛果報。以七種戒生於天中。何等為七。口業四種。身業有三。以其親近多修習故。生六欲天。六欲天中有上中下道。命亦如是。有中有下。食亦如是。有中有下。色亦如是。有中有下。力亦如是。有上中下。樂報亦爾。有中有下。六欲天中。初之二天依須彌山。四天依空。猶如雲聚。彼初天眾屬四天王天。初鬘持天。遶須彌山四埵而住。是鬘持天有十住處。於一一面。異業異名。如是無量業。生鬘持天。依業受樂。無量種色娛樂受樂。無有老苦。諸業網印印之。從因緣生。非無因生。亦非斷滅。非有作者。是故。丈夫常當自勉修諸善業。若愛自身。無始流轉善不善無記業網。縛諸眾生。流轉生死猶如水輪。流轉地獄餓鬼畜生。於人世間如觀伎眾。若行善業生於天中。依須彌山。有六萬山遶須彌山。種種眾寶。焰光明曜照諸山峯。蓮華浴池流泉清淨。莊嚴其山。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四寶所成。善業諸天所共圍遶。無量光焰以為照明。甚可愛樂。如是比丘觀於初天。鬘持天眾其鬘持天。有十住處。何等為十。一名白摩尼。二名峻崖。三名果命。四名白功德行。五名常歡喜。六名行道。七名愛欲。八名愛境。九名意動。十名遊戲林。是為十處。各各異住。須彌龕向閻浮提有二天住。一名白摩尼。二名峻崖。向閻浮提。隨意所至。向瞿陀尼。有二天住。一名果命。二名白功德行。向弗婆提。有二天處。一名常歡喜。二名行道。向欝單越有四天住。一名愛欲。二名愛境界。三名意動。四名遊戲林。是諸天等。一一住處廣千由旬。住大海上。彼天壽命。閻浮提中五十歲為一日一夜。如是壽命滿五百歲。亦有中夭。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彼地天遊戲受樂。作何等業生於何地。彼以聞慧。觀須彌山側所住諸天。若人修善。以清淨心。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十指手頃。不生餘心。彼人命終。生須彌埵白摩尼天。以其淨心受三歸故。獲威德身。光明莊嚴受樂自在。所受快樂。十六分中。轉輪王樂不及其一。其地有河名曰欲流。真珠為沙以布其底。以何力故。峻崖二天心所憶念。從河而出種種美飲。復有珠河名曰真珠。珊瑚寶流天眾玉女。種種眾寶從河而流。所謂毘琉璃。碎金剛珠天尼羅珠。天大青珠天赤真珠。天車磲寶及餘種種眾寶莊嚴。隨念即得。復有香河名曰香水。鵝鴨鴛鴦以為莊嚴。其河兩岸。多有金樹以為園林。種種眾鳥。天聞香氣發欲心喜。受欲樂已。百倍悅樂。及餘五欲共相娛樂。多有眾樹。赤枝青葉青枝赤葉。復有眾樹。其葉雜色。青黃綠色雜色。眾蜂以為莊嚴。心常悅樂出妙音聲。受善業報。遊戲受樂。種種眾寶莊嚴山峯。或嚴平頂有五山峯。何等為五。一名雜種。二名種種流泉。三名眾鳥音。四名香熏。五名常果。如是等山七寶莊嚴。此諸地天遊戲喜樂。恣意自娛。天眾玉女以為圍遶。歌舞戲笑。五欲恣情。心意悅樂。三歸功德乃至盡報。於未來世得至涅槃。若生人中。財物具足。常得歡喜受第一樂。好習伎樂財物具足。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觀天世間。見鬘持天第二住處名曰峻崖。以何業故而生彼處。即以聞慧。見此眾生於河津濟造立橋船。或以善心。以船渡於持戒之人。以持戒人故。兼渡餘人。不作眾惡。是人命終生於善道。住峻崖處。以善業故。生彼天已受種種樂。多眾華池圍遶莊嚴。清淨涼冷香色妙好。無有泥濁。常有戲笑歌舞遊戲。多眾天女以為圍遶。眾寶嚴身。諸天女眾恭敬供養。五樂音聲以為音樂。與諸天女遊戲園林。眾寶浴池娛樂受樂。有六浴池。何等為六。一名流樂。二名樂見。三名一切喜。四名雲鬘。五名池鬘。六名如意。復有四林。見之可愛。出妙香風眾華莊嚴。何等為四。一名香風林。二名雜林。三名蜂遊戲。四名悅樂。天諸玉女。於彼林中受五欲樂。隨心所念。遊戲園林。所行無礙。無所遮止。以眾妙寶莊嚴其身。受樂增長如山濬水。五欲自娛。五根愛河波蕩縱逸。遊戲諸園林樹浴池。種種眾寶莊嚴金山。與諸天女遊戲山峯。多眾天女花鬘自嚴端正無比。種種美味食之充滿。受斯樂報心意悅樂。不可稱說。善業因緣。乃至業盡。從此命終生於人中。賢直巨富為王典藏。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鬘持天所住之處。彼以聞慧。見鬘持天第三住處名曰果命。以何善業生此天中。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飢饉世守持淨戒。淨身口意。為利安樂諸眾生故。種植果樹。行者食之安樂充滿。以是因緣。得安隱行。是人命終生於天上。生果命天。生彼天已。無量天女色妙無比。眷屬具足。受天快樂。園林華果。真金為樹珊瑚為枝。諸寶交絡。懸眾寶鈴出妙音聲。遊戲林中。受五欲樂。有六種林。何等為六。一名一切義林。二名四園林。三名柔軟林。四名遍樂林。五名蜂樂林。六名金影林。此園林中。常有天女遊戲受樂。蓮華浴池以為莊嚴。遊戲林中。流泉浴池。出妙音聲樹出光曜。眾鳥哀鳴。飲食豐足。七寶莊嚴。種種山峯遊戲受樂。其須彌山有五山峯。何等為五。一名光明莊嚴。二名閻浮。三名白水。四名笑莊嚴。五名常遊戲。此諸天眾。遊戲如此眾山峯間。受善業報。與無量百千諸天女眾以為圍遶。共相娛樂。伽他頌曰。


        以少因生天  得受一切樂  是故應捨惡  常行於善業 

        思心行布施  及護持淨戒  戒能生天上  受五欲功德 

        非父母利益  兄弟及親友  善護持淨戒  從樂得樂處 

        持戒二世利  或持道最勝  持戒人為上  從樂得樂處 

        持戒施正行  是名淨行人  以此自業深  從人生天處 

        戒為無盡藏  戒樂為無上  丈夫持勝戒  常受於安樂 

        持戒智慧人  常得三種樂  讚嘆及財利  後生於天上 

        若人能持戒  如是修戒者  現樂得涅槃  永得不死處 

        無始生死來  欲癡等怖畏  戒為大光明  是故常行戒 

        常應讚歎戒  戒如清淨池  王賊及水火  不能劫戒財 

        是故常修戒  遠離於破戒  若人樂持戒  則得至涅槃 

        持戒人為貴  應親近持戒  戒如日月光  破戒可鄙穢 

        無垢離曠野  離憂無熱惱  戒為佛所讚  能至涅槃城 

        若人具足滿  淨戒常增長  是人戒守護  臨終無怖畏 

        戒為初後善  一切樂行轉  持戒者為貴  破戒如畜生 

        若人破戒者  行於畜生道  不識作不作  是故常修戒 

        若人持禁戒  為戒衣所覆  若有不持戒  裸形如畜生 

        持戒者之天  如至遊戲處  如親人憶念  持戒來至此 

        淨戒持正行  善業皆和合  此人修善業  則生於天中 

        若人欲求樂  常應持淨戒  是人能成就  增長戒充滿 

        現在及未來  戒為第一伴  功德常隨逐  是故應修戒 

        曠野飢渴怖  戒為能救護  持戒行為勝  隨至未來世 

        若有持戒人  知戒果如是  彼則以利刀  自斷其身首 

        眾樂皆和集  不可以喻說  持戒果清淨  善逝如是說 

        初善及中善  後善亦如是  戒果甚廣大  從樂得樂報 

        知此功德已  常應修淨戒  戒為能救護  無有與等者

 

  如是。比丘思惟持戒實功德已。常讚持戒。毀呰破戒。如彼天處受五欲樂。持戒業盡。退生人中。神德無比。第一端正。所生國土。多有樹林。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鬘持天所住之處。彼以聞慧。知鬘持天有第四處。受天快樂。名曰白功德行。以何等業而生此處。若人少智。見佛行時。以所著鬘散於佛上。或以華鬘供養佛塔。以善心思福田功德。思功德故。是人命終。生於善道白功德天。生彼天已。功德辦鬘莊嚴其身。毘琉璃寶以為其地。七寶莊嚴。多有眾鳥。身七寶色出妙音聲。光明普照百功德光。莊嚴妙好。眾樹叢林無量嚴飾。善宿之樹。兩崖生樹。香熏樹等以為莊嚴。隨心所念。香氣廣狹滿諸由旬。華果常茂。及餘莊嚴莊嚴其地。諸天伎女歌頌舞戲。歡娛受樂一一方面。遊戲之處娛樂悅樂。笑舞喜戲圍遶恭敬。所受快樂不可稱說。其地柔軟猶若生酥。天人行時。隨足上下如兜羅綿。一一住處足躡隨平。亦如前說。一一寶樹出妙色光。其光如日。光明悅樂。妙色金樹華葉常鮮。無有萎落。善業所生不可喻說。戒力自在。善業所得如印印物。如是天子。遊戲園林蓮華浴池。自業受報。有上中下。受天戲樂。自業身相光明可愛。色聲香味觸等。恣情悅樂。身無病惱無有飢渴。常恣五欲未曾厭足。多起愛欲。心不充滿。若天憶念。隨念皆得隨念所得。他不能破。自在無礙。心常歡喜。隨念能至化身隨心。大小任意廣大輕軟。一眴目頃。能行至於百千由旬。無少疲極。如風行空無所障礙。天亦如是。無有疲極。天身威德從心而生。輕淨無垢。一切行處如意光色。天子天女歡喜遊戲。於園林中。天子天女五欲自娛。意悅受樂各各相隨。共相娛樂諸地住處。於乾陀羅山園林之中。縱逸遊戲耽著欲樂。不念退沒無常之苦。放逸自恣癡愛所誑。遊戲放逸乃至愛樂。生天因集。業盡還墮地獄餓鬼畜生。若有善業。生於人中。或守城主或護國土。多饒人眾常歡喜處。無病端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鬘持天第五地處。彼以聞慧。見鬘持天有地名一切喜。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持戒人心有正信。以花供養諸佛如來。自力致財買花供養。是人命終生於善道。生一切歡喜行天。生彼天已。受四種樂。何等為四。一者無怨。二者隨念能行。三者餘天不能勝其威德。四者天女不念餘天。五種伎樂歌舞。互相娛樂。種種遊戲。或以水戲花池遊戲。或以花戲或以果戲。或以香戲或以鳥戲。或遊戲林中。蜂音遊戲互相瞻視。天女圍遶遊戲喜笑。共相愛樂。皆悉無有。嫉妬之苦其地勝樂。妙香花池以為圍遶。所謂善香蓮華池。不萎蓮華池。雜優鉢羅蓮華池。常饒蓮花池。如是無量蓮華池。莊嚴其地。種種快樂。遊戲林中。以相娛樂其林金樹。多有眾蜂。遊戲林中。種種眾香眾鳥哀鳴。甚可愛樂。人中五音。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子妙色盈目。乾闥婆音以悅其耳。種種香風鼻所悅樂。如是五欲境界。無量眾色甚可愛樂。非從作生他不能奪。不從他求自樂成就。天諸上味。妙色味觸隨意念生。從自業起如是一一林樹。一一華池一一園苑。無量天女眷屬圍遶。種種欲樂。愛樂喜悅。受善業果。多眾金樹流出光明。金色眾鳥出妙音聲。聞之悅意。如是無量不可譬喻。成就如是無量悅樂。乃至愛業盡。從天中退。或墮地獄餓鬼畜生。若有善業。生於人中。或主城邑或主聚落。大富自在。心無慳悋。無量給使以為圍遶。受第一樂。以於福田種善業故。乃至涅槃。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鬘持天。彼以聞慧。見鬘持天第六地處。名曰行道。以何等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知持戒人。見大火起焚燒眾生。以水滅火救諸生命。是人命終。上昇善道。生鬘持天。以無畏施因緣力故。受天樂報。愛色妙聲眾香味觸。無量天女之所圍遶。種種伎樂歌舞戲笑。多眾天女。黃金欄楯寶鈴莊嚴。真珠羅網以覆牕牖。無量寶珠以為莊飾。無量天女遊戲其間。諸天女眾皆生愛樂。瞻仰天子視之無厭。種種莊嚴。瓔珞其身其身香潔。怡悅含笑常懷歡喜。圍遶天子如是天女。見此妙色心極愛樂。耳聞眾聲皆悉悅樂。所謂金色眾鳥。珊瑚為嘴。遊戲翱翔山峪之中。出美妙音不可稱喻。或在山中出眾妙音。或在峪中或在花中。或在水中或在空中。或在平地或在階道。或在山窟出美妙音。如是天耳。常聞妙音常聞妙香。所謂善妙香風。無量眾華無比快樂。天女口中出妙香氣。及餘種種可愛妙香。聞之悅意。舌得無量須陀美味。轉輪聖王所食上味。百千倍中不及其一。身所衣服。無有經緯綖縷之文。細滑柔軟生愛樂心。無量種衣著之悅樂。若生憶念隨意即得。清淨可愛。他不能奪。如是無量六欲境界。無量快樂。無量蓮花林中遊戲。無量林樹金摩尼林。種種眾鳥其音美妙。合共遊戲於摩尼殿。如是遊戲河池蓮華。流泉浴池。如是種種欲樂果報。彼比丘以聞智慧。觀察是已而說頌曰。


        六根愛著  境界所燒  愛火燒天  過於焚林  

        得樂愛樂  為樂所誑  不念退沒  愛所欺誑  

        諸樂必盡  無有常者  欲得常樂  應捨愛欲 

        諸天退時  離天樂處  恩愛別離  過地獄苦 


  比丘思惟是已。復觀世間諸樂。悉無自在。無常退沒為愛所誑。不知退沒。作是觀已。厭捨天欲。如是天中所受之樂。乃至善業不盡。業盡還退。隨業受生。或墮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受第一樂。常無怖畏。為一切人之所愛樂。王者信用。乃至盡命無有惱亂。以餘業故。於未來世得至涅槃。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鬘持天第七地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修行善業。見他親友互相破壞。心懷怨結。能為利益和合諍訟。以是善業。此人命終上昇善道。生欲愛天。生彼天已。隨心所念。隨念即得種種戲樂。種種衣服種種莊嚴。天冠瓔珞受天樂具。一一出中種種歌頌。伎樂音聲。所謂單茶樂音。天女歌音。乘眾寶殿。常懷歡悅。種種園林。山嵠峪澗河池流泉。蓮華欝茂。天女圍遶。金色蓮華。香風搖動出妙香氣。所謂毘琉璃林多羅林。珍頭迦林(魏言㭪果)。鳥樂林蓮花林。眾樂音林俱枳羅林。善業所生。遊戲其中。天河清淨。摩尼莊嚴。蓮華浴池。林樹映飾。於河水中出妙音聲。如是之音。多有眾鳥其鳴哀雅。以此河池莊嚴其地。譬如女人。眾色具足。若無功德。若不孕產。不名莊嚴。天所住處亦復如是。無河莊嚴不名淨妙。種種美味色香具足。是故此河為第一莊嚴。一切世間。愛染味中。水為第一。莊嚴園林。乘於寶船莊嚴人天。常所受用多所利益。如是功德具足之水。眾生受用。於此水中遊戲受樂。從水戲已。詣鏡水林。受天快樂。入鏡林中自照其身。樹淨無垢猶如明鏡。自觀見其善惡業相。若有善業。自見其身生於善處。若有惡業。將受苦報。自見其身。先造業相墮三惡處。五道生死所受苦樂皆悉明見。若不善業。見墮活地獄黑繩地獄。叫喚大叫喚等。大地獄中受種種苦。如前所說。皆悉具見。如天上樂不可稱說。地獄罪報亦復如是。不可稱說於鏡樹中。自見相已。悉忘天樂。猶如隔世。見無量苦不復覺樂。如一兩鹽投恒河中。莫知其味。如是心苦如大恒河。其樂微少。如彼鹽味。雖有歌頌伎樂音聲。園林遊觀。眾鳥哀鳴。都無樂心。見是事已。捨至異處。心還耽著天諸五欲。復於異樹。自見其身。墮於種種餓鬼道中。種種苦惱飢渴燒身。見是相已。生大怖畏。告餘天曰。大仙。我於鏡樹見大怖相。汝為見不。時。天答言。我不見也。若有惡業見餓鬼相。若有善業不見惡相。大仙天子而問之言。汝見何相。天子答曰。見餓鬼相。受諸苦惱。既見餓鬼受苦惱已。悉忘天樂。如隔千生。厭捨林觀更向餘處。復貪天樂。五欲自娛。色聲香味觸。種種華池眾鳥妙音。遊戲其中。與眾天女遊戲受樂。如是愛水之所漂沒。復至鏡林。惡業因緣。見畜生身。互相殘害。自見其身。受畜生身受種種苦。心甚厭惡。向餘天所。如前具說。厭捨而去。還著貪愛。受五欲樂。往返生死。

        復於鏡林見人身時。隨業所集。知識親友兄弟破壞。還為和合。以是因緣生此天中。見自業已厭捨而去。還著欲樂。受愛色聲香味觸等。如是放逸受天欲樂。又入鏡林。復見自身命終退沒。生於餘道。或見自身。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復生厭離。此處無常。我必退沒。離諸天女。諸行無常。離別不久一切動壞。作是念已。時。護世天告言。天子歡喜可愛。閻浮提人順法修行。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增長天眾減損魔軍。如來正覺出於世間。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妙義善語無垢無減。清淨白法。安隱寂靜。所謂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色滅證。於鏡林中。自見業已。聞如是說。問護世言。如來世尊阿羅呵三藐三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今在何處。護世告言。在閻浮提。為一切眾生宣說正法。

        是時。天子聞護世說。畏退沒苦。下閻浮提。於人道中死為大苦。於畜生中相殘害苦。餓鬼道中飢渴大苦。地獄道中燒煮拷掠。種種眾苦。如是觀察。五道之中。五怖畏已。來向佛所。遙見世尊。端嚴澄淨諸根寂靜。意善寂滅。無上調伏。賒摩他定。人中之龍調御丈夫。威德光焰。如融金聚過踰日光。不可傾動如須彌山。甚深如海。端坐樹下。如真金山。是天中天。天子見已。發清淨心。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白佛言。世尊。頗有常處不動不壞不變易不。爾時。世尊即為天子說四聖諦。天子聞已。還歸天宮。到天宮已。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退已。隨業流轉。若生人中。雖未見諦。常值知識。親族眷屬。兄弟具足。大富饒財。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鬘持天所住之處。彼以聞慧。見鬘持天第八地處。名愛境界。此等眾生。以何業故而生彼處。即以聞慧。見有眾生作說法會。是人命終上昇天宮。生愛境天。過欲愛天至愛境界。生彼天已。受善業報。其諸宮殿皆真金色。七寶莊嚴真金欄楯。多有眾鳥。心愛樂鳥。一切音鳥。遊戲河鳥金色之鳥。如是等鳥其數眾多。河池流水園林遊觀。百河具足百千種鳥。或受四欲或有五欲。以自娛樂。目覩妙色。皆生愛樂。耳聞妙音心愛悅樂。鼻聞妙香內心愛悅。舌得美味愛心增悅。身觸細軟愛悅充滿。心所憶念意悅喜樂。五欲功德心甚愛樂。受第一樂。於愛境地受無等樂。乃至愛善業盡。此世他世。業盡還退。若有餘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生人中大富國土。所謂迦尸國憍薩羅國。或生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天世間。以何業故。生鬘持地意躁動天。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以淨信心。供養眾僧掃如來塔。清淨信心。知上福田。是人命終生於善道。意躁動天。生彼天者。身無骨肉亦無污垢。香氣能熏一百由旬。其身潔淨猶如明鏡。悉見一切諸天色像。成就如是善業果報。彼天住處有四園林。何等為四。一名無垢林。二名明了林。三名善香林。四名曼陀羅林。於彼林中有蓮華池。池生蓮華。珊瑚為莖真金為鬚。鵝鴨鴛鴦出眾妙音。種種色香上妙之花。無有塵垢亦無萎落。水無衣濁。香乳充滿。林中眾鳥常共遊戲。於蓮花池。其一一樹眾華常敷。猶若新出無有萎落。甚可愛樂。六時無變。善業之人遊彼林中。與諸天女眾寶嚴身。歡娛受樂。於六欲境。心意染著。無須臾頃厭離之心。愛網所縛。如魚在網。受愛善業乃至不盡。業盡還退。有餘善業。不墮地獄畜生餓鬼。得受人身。作大導師。大富饒財。王所敬愛。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鬘持天所住之處。彼以聞慧。見鬘持天第十地處名曰林戲。以何等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持戒。信心清淨。知僧福田。為施衣故。施一果直為作衣價。心常愛樂。而生隨喜。是人命終生林戲天。生彼天已。於天園林自在遊戲。隨意所至。若行水上如遊陸地。若行於空亦無所畏。服天衣鬘受第一樂。如上諸地遊行無礙。池流泉水出妙香氣。多眾天女威德光明。如第二日。受天快樂。以業因緣得樂果報。非為自作。他人受報。眾生作業自受果報。若造善業。生天人中。若作不善。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乘善上生。恣意受樂。乃至善業不盡。業盡還退。有餘善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所生國土多有林樹。神德自在。不可破壞。以餘業故。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三

        〈觀天品第六之二四王天之二〉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鬘持天十種地已。觀迦留波陀天(此言象迹天)所住之地有幾種地。自作善業受樂果報。彼以聞慧。見迦留天有十種地。何等為十。一名行蓮華。二名勝蜂。三名妙聲。四名香樂。五名風行。六名鬘喜。七名普觀。八名常歡喜。九名愛香。十名均頭。是為迦留足天十種住處。各各異業生於天中。彼以聞慧。見此眾生。持戒善業以熏其心。歸佛法僧。稱南無佛。三自歸命。以此善業。畢至涅槃其善不盡。是人命終。生迦留足天。行蓮華地受五欲樂。愛著欲味目視不眴。身如日光愛樂彼地。一切蓮華如白象色。莊嚴其地華常開敷。一一蓮華。香氣普熏一百由旬。勝餘一切眾華之香。種種色蜂毘琉璃色。出種種音。人中種種伎樂音聲。百千分中不及其一。何以故。天欲天音人不能聞。所以者何。非人境界故。除轉輪王及離欲人。轉輪聖王諸根力大。能受天欲。離欲之人。眼等諸根離憂喜故。是故能聞。畜生蜂音猶尚如是。何況天女愛欲歌音。不可譬喻。如天女聲甚可愛樂。色香味觸亦復如是。受無量種無量愛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中退。若有餘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生長者家多饒財物。以餘善因緣。乃至涅槃其福不盡。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迦留足天第二住處。彼以聞慧。見第二地名勝蜂喜。眾生何業而生彼處。若人智慧。有信持戒。有慈悲心利益眾生。華香伎樂供養佛塔。是人命終。生迦留足天勝蜂之處。種種音樂。歌舞戲笑遊戲受樂。受自業果。華香恣意聞天女歌。即受快樂。無量天女歌頌妙音。風吹眾華香氣殊異。與諸天女遊戲眾寶須彌山峰。耳聞音聲受天快樂。如是善業果報。比丘觀已。為讚善業。即以伽他而說頌曰。


        戒善如階道  業力生天中  若人乘此道  得至天樂處 

        四種口業戒  身三種淨業  智人乘七業  能至於天中 

        持戒第一樂  財物所不及  財富可敗失  持戒常牢固 

        人以戒莊嚴  戒香常端正  佛說淨善業  生第一天處 

        若人行善業  能行於天中  如至遊戲處  受第一快樂 

        身出大光明  晃昱照天宮  遊戲諸園觀  自業之所得 

        心常懷歡喜  受樂常安悅  遊戲天宮殿  持戒因緣故 

        若人善持戒  護持無量種  成就天果報  是故應修戒 

        持戒為階陛  得眾樂因緣  若人破戒者  無有安樂處 

        持戒清淨水  湛然常充滿  以此自澡沐  天宮受快樂 

        若天鬘莊嚴  和合受快樂  遊戲於天宮  皆由善因得 

        天女所圍遶  如日月光明  天中受快樂  皆由善因生 

        隨心念皆得  得已終無失  善法常增長  皆由善因得 

        受無量快樂  一切常增長  若人持戒者  則得如是樂 

        若人常行善  為王所敬重  善為勝莊嚴  是故應行戒 

        善人常調伏  矜愍諸群生  常行慈布施  能至天世間 

        不殺害眾生  愍哀一切眾  常修行正業  是人生天宮 

        不盜他財物  心常念布施  諸根寂滅慧  是人至天中 

        不犯他婦女  常樂行正道  求寂滅涅槃  彼人生天中 

        不飲酒醉亂  醉者人所輕  智人能離酒  彼人生天中 

        持戒善修行  捨離眾惡業  能生無量樂  安慰一切眾

 

  如是。比丘觀無量樂讚善業已。勝蜂歡喜無量眾蜂出眾妙音。乃至愛善業盡。從天還退。若有善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第一端正。巧言辯辭常受安樂。無有眾惱壽命長遠。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迦留足天第三住處。彼以聞慧。見第三地名曰妙聲。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即以聞慧。知持戒人奉施如來無量心者。寶蓋供養。是人命終。生妙聲天受天快樂。行於真金毘琉璃山。與諸天女天鬘莊嚴。遊七寶山入犍闥婆林。塗香末香種種樹林。種種泉流河池蓮華。其林光明青黃紫色。入彼林中。香風微動葉出歌音。阿修羅犍闥婆所有歌音。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微風吹動。互相[亭+攴]觸。出妙音聲。五樂之音。娛樂受樂。既聞樂音十倍放逸。愛樂音聲染著自誑。香味觸等亦復如是。乃至愛善業盡。從天上退。若有餘善。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多愛音樂大富多財。舍宅安隱五穀豐足。眷屬妻子壽命延長。王所敬愛。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迦留足天第四住處。彼以聞慧。見迦留天第四地處名曰香樂。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香塗佛塔。信心持戒。是人命終生香樂天。受天快樂不可譬喻。天修陀味以為飲食。身心無惱。五樂音聲。天鬘莊嚴。戲笑歌舞。與天女眾常相娛樂。如山湧水。遊戲山峯。天青珠寶。珊瑚玫瑰車磲馬瑙。金山峯中。種種流水河泉花池。俱翅鳥林。見種種林。遊戲其中。流水河池其味美妙。勝閻浮提。一切美味善業所生。食此上味受是天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還退。有餘善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生大富家。多饒財物豐足五穀。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迦留足天第五住處。彼以聞慧。見迦留足天有第五地處。名曰風行。以何業故生於彼處。即以聞慧。知彼眾生信心持戒。見比丘僧。以扇布施令得清涼。如憂尸羅(冷藥草名)。令諸比丘讀誦經法。是人壽終生風行天。受天快樂。以善業故。香風來吹悅樂無比。四天香風皆來熏之。百千倍香涼冷可愛。或勝一倍乃至五倍。四天王天香氣二倍。三十三天香氣三倍。夜摩天上香氣四倍。兜率陀天香氣五倍。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香氣六倍。以業勝故。天眾亦勝。觀善業已。其風行天。遊戲林中受諸香觸。六天香風皆入此天。同一風力。何以故。一風功德不可宣說。隨天所念。從風皆得。欲聞音樂。風吹山峪。天女歌音所不能及。若欲念香。乃至他化自在天眾。華香和合不可稱說。來熏此天。若念涼冷隨心所欲。若遊異方欲見眾寶。須彌山峯或遊金峯。閻浮檀金或頗梨峯。園林之中。種種華果流泉河池。眾鳥香華以為莊嚴。種種天女所住之處。無量香觸出妙音聲。天子乘風至諸園林。山峪遊戲如前所說。如是香風。令此天子乘之去來受五欲樂。共相娛樂。遊戲受樂不生嫉妬無有諍心皆相愛樂。以自染業。上中下業。如印印物。得相似報。得妙香風。無有嫉妬。業力既盡。從天還退。所造之業有上中下。受報既盡。業盡還退。如是眾生業行。隨業流轉。非無因生。彼比丘觀察業已而說頌曰。


        如因日知時  因時生草木  隨業因緣生  非是無因生 

        無量千生死  業鎖之所繫  三種愛堅牢  繫縛諸眾生 

        如蜜和毒藥  是所不應食  天樂亦如是  退沒時大苦 

        業盡懷憂怖  捨離諸天女  退時大苦惱  不可得譬喻 

        善業欲盡時  如燈焰欲滅  不知何所趣  心生大苦惱 

        愛毒之所燒  憂悲自壞心  語聲身相動  怖畏失天身 

        如是眾樂味  愛欲最大誑  以不捨離故  增長大苦惱 

        天上欲退時  心生大苦惱  地獄眾苦毒  十六不及一 

        一切諸焰輪  愛力之所作  愛鎖縛眾生  至諸嶮惡道 

        諸天退時苦  人中捨命苦  觀生死如火  見已離諸欲 

        若人放逸行  彼人無解脫  放逸癡所惑  去涅槃甚遠 

        應離於放逸  放逸為大怨  天中放逸故  退墮地獄中 

        三界如輪轉  業繫輪不斷  是故捨愛欲  離欲得涅槃

 

  如是。比丘觀天退已。厭離欲心。觀風行天無常之樂。業因緣生。不離無常。乃至愛善業盡。從天還退。有餘善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善於海行為大導師。善知風路。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迦留足天第六住處。彼以聞慧。見迦留天第六地處。名散華歡喜。以何等業生於彼天。彼以聞慧。見持戒人心有淨信。正身口意。僧說戒時施諸澡瓶。或行道路或於曠野。盛滿淨水施人澡瓶。是人命終。生散花歡喜天。種種音樂遊戲音聲。與眾天女遊戲眾寶毘琉璃須彌山側。香風所熏。種種香鬘瓔珞其身。流泉浴池以為莊嚴。天子天女互相娛樂。受無量樂。於無量時入流泉林。於彼林中受天快樂。毘琉璃樹。真金為葉真金為樹。毘琉璃葉。入此林中常懷喜悅。身出光明。飲天甘露。善業因緣。閻浮提中上味蜜酒。比天所飲。苦如葶藶。色味具足。其香普熏滿一由旬。一切眾鳥身真金色。飲眾香水心懷悅樂。出妙音聲遍滿林中。多有眾蜂遊戲其中。一切香味從樹流出。或有金色有琉璃色。有車磲色赤真珠色。有如綠色從樹流出。以為香河名歡喜流。廣二由旬。天子天女。遊戲兩岸歡娛受樂。天子天女。飲已喜悅歌舞戲笑。金色蓮華琉璃為莖。遊戲歌頌乘眾寶殿。入大池中八功德水。遊戲受樂互相澆漬。其池名曰阿栖之迦。清淨嚴飾殊妙無比。如是天眾。受天快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不墮三惡。得受人身。生豐樂國常無飢渴。生大富家不值飢世。眾人所愛。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迦留足天第七住處。彼以聞慧。見迦留足天第七地處。名曰普觀。以何等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知持戒人修行善業。以善熏心於破戒病人。不求恩惠悲心施安。心不疲厭供養病人。是人命終生普觀天。受五欲樂。天鬘莊嚴心意悅樂。一一遊觀如意遊行。與諸天女而自圍遶。威德明耀猶如日光。一切天眾恭敬尊重。遊於須彌寶山之中。著眾天衣眾寶莊嚴。隨念遊戲。行於林中。眾蓮華池山峪河泉。受自業報。如是遊戲天園林中。真金欄楯多有眾鳥以為嚴飾。風吹鈴網出眾妙音。其林名曰普現莊嚴。威德光明勝百千日。須彌留山有七山峯。圍遶此林。何等為七。一名高山。二名合山。三名雨落。四名龍聲。五名愛光。六名雨寶。七名星鬘。圍遶彼林。以眾寶鈴莊嚴眾樹。諸天女等天鬘莊嚴。遊戲林中。身百千光晃耀明照。天子見已。五欲縱逸。以金蓮華共相娛樂。歌舞戲笑。妙音愛色香味觸法。不知厭足。如是三十六火之所圍遶。如火燒然皆無厭足。比丘見已而說頌曰。


        愛火所圍遶  遍於天世間  欲燒不自在  為欲癡所使 

        如火益乾薪  增長火熾然  如是受樂者  愛火轉增長 

        薪火雖熾然  人皆能捨離  愛火燒世間  纏綿不可捨 

        若人渡愛河  思覺惡蟲畏  得至寂滅處  遠離愛欲故 

        若人脫愛網  遠離於欲瞋  智人度煩惱  永離諸憂患 

        若布施持戒  心常念於天  斯人污淨戒  猶如雜毒水 

        愛誑諸眾生  過於億千劫  愚者不能捨  為貪之所使 

        眾生愛所誑  猶依止於愛  如人負重擔  而飲熱醎水 

        飲已尋復渴  須臾無暫息  愚人不善思  唐勞自焦苦 

        是故應離愛  愛心難調伏  愛使諸眾生  不得脫生死 

        無上第一樂  禪樂遊觀處  是樂為最勝  能視涅槃城 

        成就勝樂因  則受天樂報  愛網之所縛  還受地獄苦 

        愛初後非善  常受眾苦惱  愛為眾惡本  正法導師說

 

  如是。比丘觀天世間。欲河洄澓之所漂歿。退沒死苦。具觀察已。心生厭離。如是普觀。天所住地受天快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還退。不墮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大富饒財。妻子奴婢僮僕賈客。眷屬和合。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迦留足天第八住處。彼以聞慧。見迦留足天第八地處。名常歡喜。以何業故生於彼處。即以聞慧。知此眾生。以淨信心。見犯法者應受死苦。繫在牢獄。以財贖命令其得脫。不為財利為益眾生。慈悲心故不求報恩。是人命終得生天上。常自歡喜。悅樂百倍勝於餘天。以業勝故。無量天女歌舞戲笑以為娛樂。遊戲山峪。金毘琉璃柔濡觸樂。河池流泉。於園林中受天快樂。所受之樂百千萬分。轉輪王樂不及其一。何以故。與諸天眾同業生故。身無骨肉亦無垢污。於須彌山側眾寶蓮華。天鬘天衣莊嚴其身。若上金峯身則金色。昇琉璃峯身琉璃色。如入池水身皆同色。上琉璃峯。其身光色如第二日。琉璃力故。若昇銀峰身色如雪。如拘物頭華。一切身分端正莊嚴。天女圍遶作眾伎樂。遊戲園林受天快樂。如是遊戲。遙見園林眾樹具足。名天戲林。乘閻浮檀金殿。入天戲林。其林柔濡。眾鳥音聲和合美妙。天子入已。鳥名天音。天同業生。天善業故。即說頌曰。


        若有人能作  愛樂之善業  彼人業果報  成就極端嚴 

        既得受天樂  若不行放逸  從樂至樂處  後必至涅槃 

        一切樂無常  要必終歸盡  莫受此天樂  以為自娛樂 

        此天樂無常  壽盡必退沒  既知此法已  當求涅槃道 

        一切法皆盡  高者亦當墮  和合必有離  有命皆歸死 

        三界諸眾生  現在及未來  生者必有死  無有法常者 

        譬如日出沒  一切人皆見  一切生亦然  死法常現前 

        如是知諸法  一切皆生滅  莫行放逸心  放逸過毒害 

        謹慎不放逸  是處名甘露  若行放逸者  是名為死句 

        若不放逸者  常得不死處  若行放逸者  常趣於死路 

        若人行放逸  如毒亦如火  行放逸眾生  命終至苦處 

        若人不放逸  所至應敬禮  能至寂滅處  永離諸放逸 

        一切樂皆盡  愚者不覺知  至於臨終時  一切皆忘失 

        若人自愛身  應修行善業  修行於法樂  如佛之所說 

        一切皆無常  後則致大苦  佛因實諦故  為諸眾生說

 

  時。天聞鳥說是偈已。心自思惟。其心醒了。念宿命果。少離放逸。知足光明。持其心意。不貪五欲。不行放逸。不久心動。復著五欲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還退。若無惡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不遭王難。常受快樂不值眾惡。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迦留足天第九住處。彼以聞慧。見迦留足天第九地處。名曰香樂。眾生何業而生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持戒信於三寶。佛法僧中大福田處。施眾末香塗香。淨心供養。如法得物以用布施。作已思惟而生隨喜。是人命終生香樂天受天快樂。身出光明天五樂音。心常歡喜經於多時。受五欲樂不覺長遠。諸根耽樂躁動貪著。無始流轉不知厭足。遊戲園林。以眾花鬘自嚴其身。塗香末香種種樹林。具足光明。河池流泉以為莊嚴。心著欲樂不覺退沒。如是欲境。愛心所誑受五欲樂。乃至業盡。從天還退。若有善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生清涼國。不值荒壞刀兵飢饉。為一切人之所供養。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迦留足天第十住處。彼以聞慧。見迦留足天第十地處。名曰均頭。以何等業生於彼處。若人持戒信心清淨。見有眾生得罪於王。被髮受戮。救令得脫。是人命終生均頭天。受五欲樂。三方天王所受欲樂。此天所受具足無減。具三天樂。欲樂欲明。欲樂相續。三天之樂隨念皆得。乃至天女五欲音樂受樂之具。乃至愛善業盡。從天還退。有餘善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常離怖畏憂苦惱亂。無病安隱。端正妙色人所愛念。大富饒財。隨劫增減。壽命長遠。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迦留吒足天十種地已。觀四天王天第三住處。名常恣意。有幾住地。彼以聞慧。觀恣意天有十種地。何等為十。一名歡喜岸。二名優鉢色。三名分陀利。四名眾彩。五名質多羅。六名山頂。七名摩偷。八名欲境。九名清涼池。十名常遊戲。是名常恣意天十地住處。以何等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淨心持戒離於邪見。見人斫伐鬼神大樹。夜叉羅剎之所依止。其人擁護令不斫伐。此諸鬼神不惱害人。依樹受樂。無樹則苦。以此人故。鬼神得樂。是人命終生歡喜岸天。受天快樂。池名清涼。鵝鴨鴛鴦身皆金色以為莊嚴。出眾妙音。七寶蓮華以為嚴飾。金色林樹名曰金林。其蓮華池周匝圍遶。金寶林樹影現池中。無量種色。其池妙好如帝釋池。若天帝釋從上而下。欲伐阿修羅。見其蓮華如日初出。如是蓮華。無量百千以為莊嚴。帝釋見已。告諸天曰。此清涼池清淨莊嚴。甚為奇妙。於如是等功德華池。心常愛樂。喜岸天子與諸天女娛樂受樂。不可譬喻。自在遊戲。天女圍遶。受第一樂。行食自在。於華池岸及行異處。身無疲極。心常悅樂。第一具足。歌舞戲笑音常不絕。天女圍遶。念身心樂。清淨無垢。增長成就。受五欲樂心無厭足。何以故。愛心如火不知足故。如是天子。遊戲種種山河宮殿。池水蓮華七寶莊嚴。遊觀之處聞種種音。與眾天女遊戲諸林。歡娛受樂。須彌山峰。毘琉璃寶。白銀珊瑚黃金之色。光明照曜。自在遊行。光明如日。可愛如月。或有光色不可譬喻。以善業故。得此妙身。受善業果。是天遊戲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若有餘善。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端嚴殊妙。豐樂安隱巨富多財。受第一樂。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常恣意天第二地處。彼以聞慧。見常恣意。第二地處名優鉢羅色。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順法修行。持戒淨信。為欲供養佛法僧故。造優鉢華池供養三寶。是人命終。生優鉢羅色天。受天快樂。遊戲華池歡喜娛樂。歌舞戲笑受無量樂。一一園林琉璃珊瑚真金莊嚴。其地柔濡。無量天女遊戲其中。受天快樂。隨念成就。無量山峪娛樂喜樂。以樂因故。受樂果報。五根所對皆悉快樂。身如琉璃優鉢羅色。遊諸華池優鉢羅間。其華香氣滿百由旬。勝一切華。如王最勝。以因得果。如來所說。生天上已。愛彼華池。遊戲其中受無量樂。六根所對心常愛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若有餘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生大國土多饒華果。具足天樂巨富饒財。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彼以聞慧。見常恣意天第三住處名分陀利。眾生何業而生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淨身口意為佛法僧。造蓮花池供養三寶。是人命終生分陀利天。善業成就受天快樂。種種眾寶莊嚴其身。光明晃曜。諸天所愛。華鬘莊嚴。多諸天女以為圍遶。金剛青摩尼寶車磲眾寶。莊嚴娛樂自在受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若有餘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所生國土多有陂澤。大富饒財受第一樂。父母兄弟妻子眷屬之所愛念。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常恣意天第四住處。彼以聞慧。見常恣意天第四地處名曰彩地。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即以聞慧。見此眾生心有淨信。為比丘僧染治袈裟。若畢鉢羅若赤若黃。若紫若紺若栴檀。若青若綠若黑若碧。以此眾色。為出家人染治法服。是人命終生彩地天。受天快樂。眾綵衣鬘以為莊嚴。其身常出種種光明。以照其地。一切皆亦如赤寶華。所出光明。其地光明亦復如是。及餘種種青黃雜寶。莊嚴其地。一切彩色衣服莊嚴。亦復如是。莊嚴其身。遊戲林中。常受快樂無以為比。無量殊勝。功德具足。受種種樂。善業所得。種種園林宮殿樓觀。與眾天女眾寶莊嚴。遊戲園觀。隨至彩地皆與同色。一一林樹一一山峯。一一華池一一河水。一一流泉。遊戲受樂。種種伎樂歌舞戲笑。與眾天女共相愛戀。六欲自娛。食須陀味。飲天甘露無有醉亂。天眾圍遶。受斯悅樂。比丘觀已而說偈曰。


        善業為高勝  勝高須彌山  善業能將人  阿迦尼吒天 

        種種持禁戒  護於無量種  以善業果報  天中受快樂 

        戒光淨莊嚴  持戒清淨水  澡浴修行人  生天受快樂 

        施戒自調伏  利益諸眾生  智慧進慈心  彼人生天中 

        正行離眾過  戒寶自莊嚴  悲心於眾生  彼人生天中 

        質直者如金  鍊之離塵垢  修行樂正業  彼人生天中 

        慈愍諸眾生  心常念利益  不染諸惡業  彼人生天宮 

        晝夜持禁戒  智慧常護持  彼人生天中  常得受快樂 

        若人念思惟  乘於持戒馬  到諸天宮殿  無量戲樂處 

        若遊戲天宮  受天快樂報  皆由持淨戒  如來之所說 

        若人鬘嚴飾  天華極精妙  遊戲於天中  皆由善業故 

        遊戲優鉢花  園林而莊嚴  遊戲於天中  皆由善業故 

        若住虛空界  天寶而莊嚴  清淨光明天  皆由持戒得 

        金寶莊飾處  周遍妙花香  遊戲於山峰  皆由持戒得 

        如人入己室  其心無怖畏  持戒亦如是  能至於天中 

        非雞多花香  非摩盧占蔔  能勝天中香  持戒香最勝 

        若人護持戒  此人則為勝  若人捨離戒  是名為死人 

        知此功德已  若為愛自身  善護持禁戒  遠離犯戒心 

        持戒常調伏  忍辱人樂見  如人乘階道  到天快樂處

 

  如是。比丘觀天所受自業果報。觀業果已於生死中厭離欲心。彼彩地天遊戲受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有餘善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為一切人之所愛敬。大富饒財。生於南天無惱亂處。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常恣意天第五住處。彼以聞慧。見常恣意天第五地處。名質多羅(魏言雜地)。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即以聞慧。知此眾生信心悲心。以種種食施與持戒不持戒人。是人命終生質多羅天。以種種業得種種樂。種種敷具受種種樂。種種遊戲。諸園林中。與諸天女娛樂受樂。種種山林嵠峪峯嶺。遊戲其中。眾華池泉。優鉢羅華鉢頭摩華。種種花果。遊戲之處。種種衣服莊嚴其身。種種言說。巧言辯辭。戲笑愛語。論議之言。作種種因種種林中受種種樂。如是。比丘觀已歡喜而說頌曰。


        諸業之所作  過於巧畫師  業畫師天中  作種種樂報 

        種種眾彩色  現觀則可數  心業布眾彩  其數不可知 

        毀壁畫則亡  二俱同時滅  若身喪滅時  業畫不可失 

        譬如一畫師  造作眾文飾  一心亦如是  造作種種業 

        五彩光色現  見之生愛樂  五根畫亦爾  如業有生死 

        如世巧畫師  現前則可見  心畫師微細  一切不能見 

        圖畫好醜形  令壁眾像現  心業亦如是  能作善惡報 

        是心於晝夜  思念恒不住  如是業隨心  展轉常不離 

        風塵煙雲熱  畫色則毀滅  捨善不善時  諸業爾乃失

 

  如是。比丘觀心畫師自在造業。如實觀業。厭離生死。此天受於種種愛業。乃至業盡。從天命終。若有餘善。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大富多財常行正法。乘大船舫以求財寶。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常恣意天所住之處。彼以聞慧。見常恣意天第六地處名曰山頂。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以善修意為遮寒熱。造作義屋令人受用。是人命終生山頂處。受天快樂。五欲自娛種種成就。有七園林。一名曼陀羅戲林。二名雲林。三名息樂林。四名遊戲林。五名吼林。六名幻林。七名尼迦羅林。於此林中。與眾天女相隨戲笑。歌舞縱逸作天伎樂。隨意遊觀。受第一樂。一一華林遊戲其中。以眾寶藏莊嚴其山。一一山峯出金色光。遊戲其中。離諸病惱。以眾善業得生彼處。受天悅樂。河水流泉蓮華浴池。而相娛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若有餘善。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為大王師。眾人所愛。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常恣意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常恣意天第七地處。名曰摩偷(魏言美地)。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修行善業。受持禁戒。利益眾生柔濡悲心。質直不諂不惱他人。以食布施道行沙門婆羅門。貧窮病苦孤獨之人。或一日二日乃至多日。常供不息。是人命終生於美天。受天快樂。園林鈴網出妙音聲。諸天女眾周匝圍遶。無量天欲歡娛受樂。多諸童子。天須陀味甘美恣意。曼陀羅華以為天鬘。遊戲華林。金毘琉璃。頗梨山峯多有眾蜂。遊於華池出美妙音。與眾玉女遊戲園林。其林勝於百千日光。曼陀羅林。俱賒林中。金色眾鳥音聲可愛。五樂音聲。受天快樂。金毘琉璃以為其地。多有諸池。真珠為沙以布其底。一一池中八功德水。自業所生。須彌留山。金毘琉璃頗梨迦以為其石。莊嚴寶山。與天玉女遊戲受樂。受自業果。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若有餘善。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常受富樂近岷茶山。受大王封。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常恣意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常恣意天第八地處名曰欲境。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於持戒人若邪見病人。施其所安。飲食湯藥令離病苦。是人命終生欲境天。受天快樂。無所怖畏。同地諸天悉皆供養。以業勝故樂報亦勝。譬如燈大光明亦大。如是天上受天勝樂。以善業力生於彼處。毘琉璃寶摩尼金光。須彌山峯。遊戲受樂。無量遊觀莊嚴其地。園林浴池河泉流水。七寶莊嚴。種種光明。多諸天女恭敬圍遶。受五欲樂。如意遊戲。受諸欲樂。於彼受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若有餘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第一端正。無所怖畏。大富多財。王所敬重。眾人供養。壽命延長。生好國土。生值正法。不生惡世。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常恣意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常恣意天第九地處名清涼池。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有眾生信心悲心。見諸眾生臨終渴病。見閻羅使生大怖畏。以石蜜漿。若以冷水施此病人。以是因緣。是人命終生清涼天。受天快樂。其地具足。流水河池戲樂之處。於彼天中受種種樂。目視則足香氣恣意。身觸細濡聲味亦爾。其心清涼離於醉過。其飲具足五種功德。天既飲已。增十功德。行空不墮乘空無礙。如遊平地不勞其力。歌舞戲笑心常悅樂。受天功德百功德樂。耳聞音聲無所障礙。如是天中受第一樂。如是天樂。隨意所受境界之樂。有八林樹七寶所成。一名四歡喜。二名遊戲行。三名意清涼。四明風樂林。五名音樂聲。六名葉音。七名花林。八名如意林。於此林中遊戲受樂。眼視妙色耳聞愛聲。鼻聞妙香舌得上味。如是離垢。其心清涼。五根境界皆悉受樂。為如是等六欲所燒。日夜增長六欲之火。縱逸熾然而不覺知。生放逸地。放逸壞心。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有餘善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常離飢渴無有疲倦。不值飢怖受第一樂。一切世間人所愛念。為設敷具供身醫藥。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常恣意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觀常恣意天第十地處名常遊戲。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即以聞慧。見有眾生為修禪者。生厭離故。圖畫房舍作死屍觀。是人命終生常遊戲天。常受快樂。其地皆以金毘琉璃珊瑚因陀青摩尼寶。以為莊嚴。遊戲受樂。無量音聲甚可愛樂。不可具說。飲食衣服華香之具。隨念即得。無量遊戲。所謂見林遊戲。悅樂遊戲鳥音遊戲。音聲遊戲恣意遊戲。善香遊戲觸衣遊戲。種種香熏種種和合。遊戲之樂。行於虛空。見諸親友心亦悅樂。行眾寶山亦受悅樂。成就如是無量悅樂。五樂音聲自業成就。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有餘善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常有種種遊戲之處。著於種種繒綵衣服。愛種種語種種遊戲。以餘業故。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四

        〈觀天品第六之三四天王之三〉

  復次。比丘觀四天王三地住處。一一業果具觀察已。觀第四處。彼以聞慧觀三箜篌天有十種地。何等為十。一名乾陀羅。二名應聲。三名喜樂。四名探水。五名白身。六名共娛樂。七名喜樂行。八名共行。九名化生。十名集行。是為三箜篌天十地住處。比丘如是分別觀察彼業果報。以何業故生此天處。即以聞慧見箜篌天。修行善業生彼天中。得相似果。第一地處名乾陀羅。眾生何業生於此天。若有眾生信心修身。以園林地。或甘蔗田或菴羅林。美果之林施與眾僧。令僧受用。此人命終生乾陀羅天。受無量樂。以天栴檀牛頭栴檀。以塗其身。無量天女圍遶娛樂。種種莊嚴種種色貌。善知歌舞戲笑之法。遊戲園林及諸華池。遊戲受樂。身服天衣華鬘自嚴。心相愛樂。其華香氣熏百由旬。天諸玉女聞此香氣。皆大歡喜。百倍縱逸。瞻仰天子欲情無厭。無量種法百倍恭敬。如是天子。心意恣逸欲樂自娛。有諸河流。一名寶流河。二名波流河。三名金流河。四名酒流河。五名美流河。六名流沫笑河。如是諸河。鵝鴨鴛鴦出眾妙音。於河兩岸多有園林。其林欝映。眾鳥雜色七寶莊嚴。出和雅音甚可愛樂。諸天女眾出妙歌音。聞眾鳥聲百倍增欲。不樂餘音。聞已歡喜受無量樂。七音具足柔軟相應。河中眾鳥。天女歌戲。飲天甘露無有醉亂。與諸天女歡娛受樂。於眾寶山。金毘琉璃頗梨山峯。園林池河流泉蓮花。眾鳥嚴飾。復與天女。遊於青色毘琉璃地。種種眾華遍覆其地。於此地中遊戲受樂。以善業故。天樂成就。如是。比丘以聞智慧。觀天樂已而說頌曰。


        五根常受樂  欲境所誑惑  欲火未曾有  須臾間厭足 

        一一諸境界  處處見天女  一切勝境界  欲火焰熾然 

        若合若離散  或說或憶念  以天女因緣  火起燒天人 

        火法和合有  不合則不生  若合若不合  欲火常熾然 

        因緣不合故  火遠則不燒  欲火無遠近  常燒害眾生 

        以意想薪力  邪憶念所使  愛油投欲火  焚燒愚癡人 

        若以火燒身  燒已須臾滅  名色離散已  欲火猶不滅 

        欲火燒眾生  過於火燒人  欲火害雖甚  而人不生厭 

        五根因緣起  緣於五境界  愛風之所吹  欲火燒眾生 

        從憶念燧生  由境界增長  雖非可見法  燒人過熾火 

        欲火亦如是  增長過熾然  如是欲所盲  貪著於欲樂 

        火則有光明  欲火闇所覆  是欲如怨毒  智人應捨離

 

  如是。比丘觀於欲火焚燒天人。心生悲愍。見其過故。不樂天樂。如是乾陀羅天受種種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有餘善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多有田封大富饒財。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箜篌天所住境界。彼以聞慧。觀箜篌天第二地處。名曰應聲。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有眾生正行善業。為邪見人說一偈法。令其心淨。清涼信佛。是人命終生應聲天。受五欲樂。遊戲天河蓮華池中。金毘琉璃頗梨山峯。乾闥婆音。諸天女眾種種莊嚴。歌舞戲笑端正無比。圍遶天子增長喜樂。遊戲山峯受種種樂。天鬘末香莊嚴其身。無量境界以自娛樂。又遊山峪。金山園林遊戲受樂。有諸金山。所謂瞻婆帝山無影之山。一切樂山心意化山。如是等山眾寶莊嚴。金園林莊嚴。諸天眾等歡喜歌頌。遊於山峯。乃至眾水眾蓮華池。其水清淨。涼美淨潔以為莊嚴。眾鳥縱逸出妙音聲。其山住處甚可愛樂。受自業報遊戲受樂。天女圍遶。種種眾鳥出眾妙音。眾蜂欲音遊戲天子。所住林殿。與眾天女受第一樂。如是地天。所受之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還退。隨業流轉受諸生死。或生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得受人身。生於大姓豪富第一。人所敬重。身口意善眷屬堅固。奴婢僮客皆悉具足。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三地處。名曰喜樂。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修行善業。以淨信心施人美飲。或施行人清淨美水。令其安樂。或覆泉井。恐諸蛇毒蜘蛛虫蟻墮於井中。行人飲之而致苦惱。以是因緣。覆蓋泉井。不求恩分。為福德故。彼人命終。生三箜篌天喜樂地中。生彼天已。其身光明如第二日。以善業故遍身莊嚴。遊戲山峪泉池流水。與諸天女同心共遊。端正少年無有苦老。無量色聲香味愛觸。受五欲樂。其地山林多有七寶以為林樹。無萎林等。其林眾花未曾萎變。香氣常熏。金影樹林金枝彌覆。毘琉璃峰以為莊嚴。孔雀眾鳥俱翅羅鳥。七寶羽翼出美妙音。自觀身相心生悅樂。所謂雜色羽翼。隨天所念出美妙音。聞其聲已。各各皆發希有之心。此鳥能知我心所念。隨意出聲。其音美妙。於鳥口中出甘露飲。相續不斷。眾鳥飲之十倍縱逸。心生歡喜。口出百種功德之音。其音莊嚴功德勝妙。聞種種鳥歌眾妙音。愛欲之心百倍放逸。心生歡樂。復有眾鳥名嘴遊戲。於鈴網內出眾妙音。其音清妙與鈴音合。不可分別。和合出聲兩倍轉妙。復有眾鳥名曰岸行。住於河岸金蓮華中。流出香飲。復有眾鳥名曰影遊。隨其行處。地則同色。復有眾鳥名曰輪鳥。若此輪鳥戲行所近。令諸天女端正殊妙。過先百倍。無量林中。遊戲受樂未曾斷絕。隨念成就。第一勝樂清淨無比。無量天女而自圍遶。遊戲林中或遊山峯。乘空趣於金毘琉璃山頂。眾蓮華池鵝鴨鴛鴦。其水清淨如毘琉璃。香水湛然。充滿其中。於遊戲處眾香流水。諸林香氣悉皆普熏。無量金樹毘琉璃樹。圍遶彼山。其地柔軟。舉足下足蹈之隨平。於此地中。與諸天女遊戲其中。皆共娛樂。目視愛色。無量百千種種妙色。無量百千可愛妙聲。無量百千種種妙香。如是諸根受無量樂。乃至愛善業盡。從此命終。若有餘善。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常得安樂。王所愛重眾人所念。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箜篌天。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四地處。名曰探水。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修行善業信心悲心。潤益之心。見病困者其命臨終。咽喉之中唿唿出聲。餘命未盡。施其漿飲或施其財。以續彼命。是人以此善業因緣。命終生於三箜篌天探水之地。受天快樂。光明威德如帝釋王。諸天女眾周匝圍遶。常受快樂。受自業報。過無量時。見無量林無量河流。諸天女眾相隨入林。林名摩利。無量河水。蓮華浴池以為莊嚴。天諸音樂出妙音聲。多有天女歡喜娛樂。於其林中多有華果。乾闥婆音眾鳥之音。其林寶樹。曼陀羅林俱舍耶林。不破壞林常歡喜林。正歡喜林如意香林。如是華香普熏一切。諸天女眾隨天所念。於摩利林既遊戲已。向五華林互相娛樂。其林眾鳥名曰宿命。見諸天眾而說頌曰。


        福德可愛樂  能得勝果報  是故應修福  無及福船筏 

        福德藏無盡  福德親無上  福德如明燈  亦如慈父母 

        福德至天中  福能至善道  人能修福故  天上受福樂 

        若人修勝福  常得生樂處  是故應修福  無及福德樂 

        利益於二世  愛敬及財物  常觀此二因  是名福德樂 

        福德恒隨身  如影常不離  福為第一樂  無福無樂報 

        若天福德盡  退已隨業生  世間善惡果  是故應修福 

        我於天世間  今受畜生身  無福因緣故  自業之所欺 

        若無福調伏  常行於惡道  其人無安樂  如沙不出油 

        愚人為心欺  遠離於福德  其人不得樂  眾苦常不斷 

        是人數數生  數數還退沒  以天行放逸  彼天樂無常 

        業網繫眾生  癡愛之所誑  無始生死來  流轉如水輪 

        諸天退沒時  具受大苦惱  地獄眾苦毒  不得以為比 

        天樂必有退  如何不覺悟  不見死滅故  貪著世間樂 

        諸世間生滅  不可以數知  而人莫能厭  為愛之所欺

      

  時。諸天眾聞鳥說法。心少憶念還復放逸。為心所使行於愛欲。於彼林中五樂音聲。歌舞戲笑以自娛樂。為放逸火燒境界薪。一一住處一一園林。一一山峯一一宮殿。一一華池。與諸天女遊戲其中。受五欲樂。於此天中受天快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若有餘善。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從生至終不遭病苦。無有惱亂。人所愛敬。生好國土。離於飢渴色貌端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箜篌天。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五住處。名曰白身。眾生何業。生於彼處。若有眾生識於福田。以淨信心。見有佛塔風雨所壞。若僧房舍。以福德心塗飾治補。以正信心。知業果報。作已隨喜復教他人。令治故塔。是人命終生白身天。生彼天者。服白色衣如珂如雪。如拘牟頭華。十六分中不及其一。所住宮殿亦復如是。一切白光其身鮮白。遊戲諸林。珊瑚樹林出眾妙香。種種樂音。歌舞戲笑受天快樂。入珊瑚林。其林多有眾鳥音聲。光明莊嚴有大勢力。光明赤色。諸色中上。本身鮮白。以樹赤光身皆赤色。互相瞻視。各作是言。我等本色皆悉不現。更生異色。此樹色赤。可至餘林。即與天女入毘琉璃林。其林青色如閻浮提。仰觀虛空。令諸天身皆失白色。其樹青光。悉覆天身。所有眾鳥及諸蓮華。悉亦青色。時。諸天子與諸天女而自圍遶。作天伎樂。遊戲歌舞。久受天樂。五欲自娛。經於久時。復詣銀林。縱逸遊戲。其銀林中。一切嚴飾皆為白色。白寶蓮華白寶眾鳥。是白身天。入此林中。猶如乳中見月色像。久住此林。遊戲受樂天眾伎樂。不可譬喻。捨此林已。詣眾雜林。其林種種諸樹莊嚴。或有金樹或有銀樹或琉璃樹。種種色葉以為莊嚴。此天身色亦復如是。生種種色。於此林中。與諸天女多時遊戲。復捨此林。詣金山峯。名曰普遍。其金山峯七寶莊嚴。乘彼山頂。悉見須彌山王眷屬。六萬金山。須彌山王住在其中。復至普眼山。上彼山已。久時遊戲。多諸流水河池莊嚴。周遍園林多有眾鳥。出妙音聲。白身天等於普眼山。久受天樂。與諸天女遊戲受樂。捨彼山已。復往上於大圍山頂。復有異天來在此山。共集遊戲。時。白身天與諸天眾。遊戲受樂。天伎樂音甚可愛樂。受樂盡時。如燈油盡其光則滅。猶如日沒其明亦滅。天亦如是。業盡還退。隨其本業。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其身鮮白如藕絲色。生於北天漢國土等。皆悉好色鮮澤具足。受第一樂。統領人民。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六地處。名共遊戲。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信心持戒。同為法義和合共會。持戒布施。以是因緣。此諸人等從此命終。生共遊戲天。生彼天已。福德成就皆共一心。和合受樂。遊戲行食皆共愛樂。境界悅樂。五樂音聲。戲笑歌舞歡娛受樂。諸天女眾種種莊嚴。種種珍寶莊嚴山地。遊戲其中。受自業果。毘琉璃珠以為欄楯。種種眾寶。鵝鴨鴛鴦莊嚴其河。種種寶樹莊嚴河岸。諸天女眾圍遶遊戲。詣真珠河。於其河中。無量流飲清淨香潔。白真珠沙以布其底。真金為泥。多有金魚。無量寶珠莊嚴魚身。其河兩岸黃金為樹。毘琉璃寶以為其葉。毘琉璃樹黃金為葉。一切華果妙色具足。華果常敷。眾鳥遊戲常懷悅樂。聞其音聲皆生愛樂。若以目視見之心悅。彼諸天子常懷歡喜。復往詣於本所住處婆求水中。寶樹枝葉如屋如殿。其地柔軟隨足上下。如天青寶往返遊戲。眾蓮華林以為莊嚴。平正廣博。種種眾鳥妙寶莊嚴。或有金地。毘琉璃樹枝如羅網。以為宮宅。多眾華香。眾蜂圍遶以為莊嚴。天子天女充滿其中。受天樂報。復往泉水園林浴池。其林眾鳥遊戲水中。其身金色。充滿其中出妙音聲。河泉流水清淨香潔。往注金山出種種音。諸天女等。於其河側手執金華。圍遶天子娛樂受樂。以華相撲以為喜樂。經於多時。復與諸天詣於欲林。於彼林中。如是一切放逸覆心。其林眾鳥恣於果味。眾蜂色貌如毘琉璃。恣於華味。俱翅羅鳥心常醉逸。猶如春時。河岸眾鳥醉於美飲。如是天子五欲恣意。諸天女眾。見諸天子欲心充滿。如是女人。無有餘樂勝於欲樂。如是女人。欲味念欲依止於欲。自性念欲。常念天子心不捨離。若見天子。與諸天女娛樂受樂。百倍惛醉。如是受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還與眷屬同生一國。同業修福。以餘業故。皆悉巨富。皆行善業。一切皆共同受一業。同處受生。其人善惡皆悉同受。無有差別。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七地處。名樂遊戲。若人持戒。化諸眾生令心淨信。勸今歡喜。或教布施或教持戒。信於福田。具功德處。是人命終生樂遊戲天。身具光明。即自思惟。我以何業來生此處。即自念知。我於前世。於人中時布施。此人為我知識。同為福德。以是因緣生此天中。憶念如是。沙門知識教化力故。令我布施發清淨心。是故。我今生遊戲天。即時迴顧。見諸天女如蓮華林。眾妙色相具足莊嚴。見之心著。不復念本毫微之善。生放逸地。愛著五欲。受天觸樂。見諸天女無量妙色。心生戀著。無始流轉。欲火所然猶如猛火。焚燒枯林。欲火所然亦復如是。諸天女眾。向諸天子。口出香氣遍其住處。手執蓮華無量莊嚴。詣天子所。天子天女無量欲樂。共相娛樂受五欲樂。比丘如是觀放逸已。厭離生死。於生死苦大怖畏處。生怯弱心而說頌曰。


        苦樂法初起  則忘久苦樂  譬如初日朝  則無有先日 

        云何天世間  現在受天樂  不知當退沒  一切皆歸盡 

        如蜜在棘林  亦如雜毒飯  諸樂亦如是  不覺退沒苦 

        天中上妙欲  受之無厭足  天中諸愛力  大樂自覆心 

        愛火燒眾生  求樂不可得  若得離愛欲  一心行為樂 

        無我離欲人  能至涅槃城  是人初後淨  從樂得樂處 

        若人斷愛結  令心無遺餘  善攝於心意  不受一切法 

        知應作不作  彼人常得樂  若能斷愛河  得脫生死流 

        勇健者能度  必至涅槃城  愛者則無樂  三毒和合故 

        若能解脫欲  是名清淨樂

 

  如是。比丘觀放逸行天愛火增長。生悲愍心。是時。彼天與諸天女。詣香烟林遊戲之處。天女圍遶。種種音聲。歌舞戲笑娛樂受樂。或行虛空。如鳥飛翔天女圍遶。有乘鵝殿有乘鵝鳥。有行於地。多有天女。歌讚音頌。身皆安樂。無有疲惓。詣香烟林。見彼林中先住諸天。生大歡喜。和合共集。戲笑音聲。第一歡悅於香烟林。無量音聲充滿其中。簫笛箜篌種種鼓樂。天女莊嚴。衣瓔珞具出眾妙聲。歌笑之音。諸河流水出種種音。眾寶色鳥種種形色。天諸歌音。聞者悅樂。遍滿林中。其林多有天諸藥草。鳳鳥泉池華果具足。於此戲處。受五欲樂。復與天女眷屬圍繞。詣須彌山辯才峯間。於彼山中。眾蓮華池園林具足。其山峯中。毘樓勒天王之所住處。無量天女所共圍繞。觀諸眾生。所作事業法以非法。幾許眾生行於法行。幾許眾生行於非法。作何業故利益世間。作何業故不益世間。以何令彼正法增長。非法減少。云何令魔軍眾減少。勇健阿修羅惱亂龍等。皆悉損減。如是護世天王。於辨才山去峯不遠。日所行道。毘留勒天王。觀其光明。修行何法。有此光明照於世間。思惟觀日。行道光明。若世間人順法修行。擁護正法如法增長。日光清淨時節隨順。光明照曜五穀成熟。人無疾病。若行非法。則日無光明。五穀不登人民疾病。如是皆由法非法力。得增上果。日之光明非無因緣。光明無等。行須彌側。故名大明。毘留勒天王。因見日已。觀諸世間。彼諸天眾歡喜受樂。見此大明。行山峯間。光明威德百倍歡喜。毘留勒天王觀世間已。見天光明威德增勝。心生歡喜而說頌曰。


        三種作善業  有三種三因  三時三地處  三功德三果 

        不盜常行施  而行於正法  實忍善相應  一切天中生 

        具足天莊嚴  天鬘自嚴身  如是天中樂  皆由善業因 

        若放逸眾生  不行於善業  如是愚癡人  不得生天中 

        人中作善業  人作業成就  以是業報故  得生此天中 

        若有愛自身  欲受於樂果  作大福德因  得生天世間 

        若於諸天中  受上中下樂  如是三種樂  福德因緣故 

        若人作諸業  隨業有增減  如是隨諸業  天中受樂報

 

  時。毘留勒天王觀諸天眾說是偈已。與諸天眾遊戲山峯。園林浴池華果地處。種種眾鳥出妙音聲。多諸天眾。目視山谷心生愛樂。受六欲樂貪於六境。放逸遊戲五樂音聲。於蓮華池遊戲之處。或遊飲河毘琉璃林泉池莊嚴。皆共遊戲。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受報。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智慧辯才為世導師。人所信受。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八地處名曰共遊。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信心修行。持戒布施法會聽法。佐助經營勸助隨喜。深心善心以淨信心。如是思惟。此人福德我亦如是。念當修福。是人命終生共遊天。隨喜施故。無量境界心生愛樂。其園林中種種音聲。遊戲受樂。其池四岸。毘琉璃珠以為欄楯。金華遍覆。種種眾鳥出妙音聲。與諸天女而共遊戲。其園林中。俱翅羅鳥孔雀莊嚴。與諸天女遊戲受樂。其諸蓮華琉璃為莖。黃金為葉金剛為臺。遊戲其中。於美林中眾果具足。與諸天女飲於美味。受五欲樂。或行山峯毘琉璃地。其地平正。或遊山王。河泉流水清淨無垢。清凉快樂。與諸天女遊戲其中。或遊渡濟。真珠為沙以布其地。清淨水中而自遊戲。或有樓閣七寶莊嚴。高峻廣大。或有伎樂。與諸天女遊戲受樂。或有意樹。寶鈴妙聲以為莊嚴。或有林中。六時具足。與諸親友及天女眾。常受快樂。或有七寶以為其地。上此山已。觀餘天眾。如是種種不可譬喻。自業所化。受天快樂。如是諸天。愛樂放逸不知厭足。眼愛無量種種妙色。不知厭足。耳鼻舌身意。貪於聲香味觸及法。亦復如是。如是六根。染愛六境不知厭足。隨得境界。愛心轉增如火益薪。隨得境界。無量增長。愛覆諸天不識真樂。受如是等無量天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若無善業。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間。同集一眾。或入大海商賈求財。或同一城或在山中。同一村落。或同一業或復親友。或同一王。大富自在。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箜篌天第九住處。名曰化生。眾生何業而生彼處。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起大悲心。見有眾生飢饉所逼。投沒深水欲自喪身。救此溺人。愛之若子。悲心救護。是人命終生於天上。隨此天子所近天女。加趺而坐。從其懷中忽然化生。時。天父母即生子想。天子生已生父母想。父母愛子亦如閻浮提人。如是天中。從坐化生。愛之彌甚。語天子言。汝善果報從我化生。我與汝樂。我今將汝遊戲一切諸園林中。諸蓮華池及遊山頂。金網所覆。泉流浴池樹枝彌覆。蓮華池中。金色蓮華眾蜂莊嚴。清淨流水及諸飲河。種種美味。恣意共汝遊戲受樂。天子白言。我今生此得善果報。生值父母。我今供養。時。天父母即將天子。詣兩閻浮檀林。與諸天女至彼林中。見閻浮檀樹。華果欝茂。其香普熏滿五由旬。以華遍散種種妙色。青赤黃紫種種形色。長短方圓。以此眾華莊嚴其身。如天髮旋。時。天父母語其子言。此兩閻浮檀林。歡喜花敷。若風動樹。其華遍散一切天眾。汝今可於此林遊戲。與天女眾而自娛樂。相隨遊戲。說是語已。與諸天眾共入彼林。見眾天鳥名曰命喚。即以偈頌讚天子曰。


        善來汝賢士  從作善業生  護持七種戒  今得如是果 

        持戒果安樂  天中受果報  持戒如船筏  能度生死津 

        若人戒水淨  澡浴勇健心  閻浮檀金花  天中自澡潔 

        持戒為種子  修種種戒行  遊戲於天中  汝今樂成就 

        若人調伏心  常以戒莊嚴  彼人得天處  受無量快樂 

        若人作善業  從樂生樂處  遊戲於天宮  持戒增長故 

        乘於尸羅階  增長於智慧  此人至善道  智慧善業故 

        是故常持戒  布施智慧財  常離於破戒  是避刀火毒 

        如是善護戒  將人至善道  若離於持戒  則無安樂處

 

  如是。命鳥偈讚天子。令心喜悅。天子聞已心生歡喜。即與其父共入林中。其林皆以如意之樹。以為莊嚴。猶如日光。莊嚴奇特。無量百千樹林和合。流泉浴池莊嚴其林。毘琉璃樹。真金莊嚴。無量愛樂。初生天子見此林樹。生大歡喜。遊彼林中。見諸天女無所繫屬。時。諸天女見此天子。獨遊林中。容貌端嚴。未有天女。皆疾走詣此天子所。戲笑歌舞作天伎樂。時。彼天子既捨父母。欲心所覆。詣天女眾共相娛樂。歡喜無比。天眾伎樂受樂成就。於金銀毘琉璃車磲馬瑙寶山峯中。園林浴池。真珠為沙以布其地。天蓮華池。種種眾鳥以為莊嚴。與諸天女。處處遊行遊戲受樂一一山中。一一河中一一流水。與諸天女遊戲受樂。觀察如是希有事已。共天女眾歡娛受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或作國王或為大臣。為一切人之所愛念。顏貌端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箜篌天有第十地。名曰正行。眾生何業而生彼處。彼見聞知。若有眾生行於善業。見人亡破。為他抄掠救令得脫。或於曠野嶮處。教人正道。或疑怖處令他安隱。利益眾生。善行三業淨身口意。是人命終生正行天。生彼天已。其身光明猶如滿月。其光明曜。六根常受五欲之樂。常自娛樂。無量天女以為供養。身服天衣及著天鬘。常行遊戲園林華池。入頗梨林。其林皆悉是頗梨樹。普出光明以為嚴飾。華果具足。其葉光澤猶如雲母。果如明鏡。其相方正。是時。天子入毘留博叉林。見百千身皆悉端正。塗香末香華鬘莊嚴。百倍踊躍。謂餘天眾悉不如己。時。毘留博叉入彼林中。觀諸世間。以林勢力。毘留博叉於此林中。見空行夜叉地行夜叉及閻浮提法非法相。見增長果於頗梨樹。見人行法心則歡喜。見行非法心則不悅。毘留博叉見法非法。向帝釋說。於夜叉所。知閻浮提人若善不善。時。彼天子。於此林中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於法城內。生於正見大長者家。大富饒財。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箜篌天已。觀四大天王天。名曰行天。遶須彌山王住於宮殿。外道說言。曜及星宿。粗略而說。三十六億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持七種戒。身戒口戒。身三種戒。口四種戒。生於彼處。得增上果。以眾生作善不善業因緣故。現善惡相。日月星宿名曰行天。遶須彌山。虛空持風名曰風輪。為增上緣。轉持日月星宿。遶於須彌山王。於彼天中二護世天。一名提頭賴吒。二名毘沙門。此諸天眾。與二大天王遊四天下。種種摩尼以為宮殿。青黃赤白。如前所說。與行天眾遊戲空中。受五欲樂。如意自娛乃至愛善業盡。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得為人。常樂遊行一切國土。設無因緣。常遊諸國。或受安樂或受苦惱。以餘習故。餘戒力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四大天王更無餘地。作如是念。四天王天無量無邊。如是盡觀於須彌山四面受樂。右遶遊行。日月遊行。遶須彌山。隨在何方。須彌山王。則有影現。人說為夜。閻浮提北名曰風輪。持北方星。輪轉不沒。風輪持故。諸外道等見此辰星。北斗七星。常現不沒。便謂此星能持一切世間國土。不如實知。不知風力之所持也。如是外道少分有知。比丘如實觀四天王天。厭離生死。見天退苦。觀已厭離。生死無常。一切破壞一切變動。一切別離一切業藏。諸業流轉。如是。比丘以聞知見。復次。行者內觀於法。順法修行。一切愚癡凡夫。貪著欲樂。為愛所縛。為求生天而修梵行。欲受天樂。如是。比丘深生厭離。不樂不著。不修不味。觀諸樂已。以聞智慧。見彼比丘能與魔諍。欲度生死海。得第十七地。地神夜叉聞已歡喜。告虛空神。空行夜叉聞已歡喜。告四天王。如前所說。次第乃至無量光天。閻浮提中某村某邑某城某國。某種姓中某善男子。名字某甲。以信出家。剃除鬚髮而被法服。與魔共戰。欲出諸有。如是無量光天。聞已歡喜。告餘天曰。閻浮提人順行正法。我今隨喜。此人發心欲出生死。與魔共戰。持戒正行。欲與魔戰減損魔軍。增長如來所說正法。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五

        〈觀天品第六之四(三十三天初) 〉

  復次。比丘觀於持戒。若有離於持戒智慧。不得生天。彼以聞慧。見持戒者生於天中。受天快樂。以有智故。命終退時不墮惡道。以何等戒。有幾種戒生於天中。以何相生。見七種戒化生天中。有上中下。不殺生戒。生四天王處。不殺不盜。生三十三天。不殺不盜不行邪婬。生夜摩天。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兩舌惡口綺語。生兜率陀天。受世間戒。信奉佛戒。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生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亦如是。比丘如是觀於戒業。繫諸眾生。上生天中。云何持戒生於何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受不殺戒。生四天處。身量色力富命第一。若受不殺不盜戒。生三十三天。身量色力富命轉勝。若受不殺不盜不婬。親近修習生夜摩天。身量色力富命轉勝。信智勝故。生兜率陀天。身量色力富命轉勝。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生化樂天。身量色力受樂富命。轉勝於前。受持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生於他化自在天中。身量色力壽命富樂勝於餘天。非魔波旬自在所使。亦不使魔。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微細因生於天上。彼見思心為勝戒因。上中下戒生六欲天。心勝業勝生於六天。以心勝故生處亦勝。

  復次。比丘觀戒幾種。彼見世間。有二種戒。一者自生。二者從他。自生者。自性能持。從他者。和合而生。復有二種戒。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在家戒者。所謂五戒。出家戒者。持解脫戒。復有二種戒。謂一行戒。非一行戒。一行者。所謂一戒。非一行者。或受二戒。或持三戒。復有二種。一者久時。二不久時。久時者。盡形護戒。不久時者。隨心所要。隨力持戒。復有二種。一者有垢。二者無垢。有垢戒者生於天中。無垢戒者至於涅槃。復有二種戒。一者世間戒。二者出世間戒。世間戒者則有流動。出世間戒則無流動。復有二種戒。一者自護。二者護他。自持戒者。名曰自護。他護者。令他住於世間染戒。復有二種。一者止。二者作。作者。成就諸行。轉於生死。止者。知因知緣。而不進學。復有二種。一者智攝。二者施攝。布施攝戒。得大富樂智所攝戒。得至涅槃。復有二種。一者內行。二者外行。外行者。依於淨身。內行者。心口意淨。復有二種。一者修習。二者不習。修習者。已於無量世來修習。不習者。一世持戒。如是比丘。觀如是等無量二戒。

  復次。比丘觀微細戒。有幾種戒。比丘觀戒。復有三種。一者少分戒。二者多分戒。三者盡受戒。少分戒者。持於一戒。多分戒者。或持二三。盡受戒者。持一切戒。復有三種。一者愛。二者不愛。三者自性愛。愛者。為財利故而受禁戒。不愛者。疾病故而受禁戒。自性者。自性淨行。此功德勝。復有三種戒。一者禪行戒。二者無禪戒。三者離惡戒。禪行戒者。修世間禪。乃至入於城邑聚落而常修禪。非禪戒者。離禪行戒。離惡戒者。恐遭眾惡。捨之不為。如人醉酒。行不善業。智人見之斷酒不飲。復有三種戒。一者諂曲戒。二者不諂曲戒。三者性善戒。諂曲戒者。垢染不淨得少果報。不諂曲戒者。得大果報。性善戒者。若心增上則得大果。若心劣弱其果則小。復有三種。一者因緣持。二非因緣持。三者法不應作。因緣持者。有因緣故。護持禁戒。非因緣者。無緣持戒。不應作者。生於大姓所不應作。護種姓故。復次。從緣持戒者。為得佛故以思勝故。其果則大。無緣持戒。其果則小。不識果故。不應作者。求世名故。其果亦小。生於人中。復有三種。一者畏師。二非畏師。三者畏於惡道。畏師持戒名下持戒。非畏師持戒名中持戒。若畏惡道名上持戒。復有三種。一者自持戒而不教人。二者自行教人。三者於他行捨。復有三種。一者缺戒。二者不缺戒。三者一切缺戒。缺戒者。初善持戒。後則破戒。是名缺戒。不缺戒者。初中後時。常善持戒。是名不缺戒。一切缺戒者。會諸外道。而受齋戒。邪見殺生。是名一切缺戒。

  復次。比丘觀四種戒。何等為四。離口四過。一者妄語。二者兩舌。三者惡口。四者綺語。復有五種戒。止五境界。是名為五。復有六種因緣而持禁戒。一者畏他求便。二者畏於罰戮。三者怖畏。四者因緣。五者不觀。六者自性。復有七種戒。謂身三戒。口有四戒。比丘如是觀無量持戒。眾生畏於惡道。持戒能度。如是持戒。略說二種。一者世間。二者出世間。

  如是。比丘觀四天王天已。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及觀業行。以何業故生三十三天。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所住之地。何等三十三。一者名曰住善法堂天。二者名住峯天。三者名住山頂天。四者名善見城天。五者名鉢私地天。六者名住俱吒天(俱吒者山名也)。七者名雜殿天。八者名住歡喜園天。九者名光明天。十者名波利耶多樹園天。十一者名險岸天。十二者名住雜險岸天。十三者名住摩尼藏天。十四者名旋行地天。十五者名金殿天。十六者名鬘影處天。十七者名住柔軟地天。十八者名雜莊嚴天。十九者名如意地天。二十者名微細行天。二十一者名歌音喜樂天。二十二者名威德輪天。二十三者名月行天。二十四者名閻摩娑羅天。二十五者名速行天。二十六者名影照天。二十七者名智慧行天。二十八者名眾分天。二十九者名住輪天。三十者名上行天。三十一者名威德顏天。三十二者名威德焰輪天。三十三者名清淨天。如是三十三天。比丘觀於微細業之果報。持戒善業。集何等業生於善道。善業因緣得善果報。樂報處生。彼以聞慧。聞佛說法。非外道法。彼見諸天所生之處。遊戲受樂。不可稱說。帝釋天王之所擁護。住善法堂。外道說為常住不滅。初觀善法。次分別觀。善修何戒生善法堂。彼見聞知。若人持於七種之戒。不缺戒。不穿戒。不隟戒。堅固持戒。不可譏嫌。布施修心。於福田中。稱時而施。若施阿羅漢。若看病人。若父母。若阿那含。若斯陀含。若須陀洹。若起滅定。若道行人。行慈悲心。歡喜捨與。於怖畏者施其壽命。是人命終。生善法殿。作釋迦提婆。姓憍尸迦。名能天主。有九十九那由他天女以為眷屬。恭敬圍遶供養帝釋。如一女人供給丈夫。諸天女等心無嫉妬。供養天后同奉帝釋亦無妬心。其善法殿廣五百由旬。毘琉璃珠以為欄楯。珊瑚為柱。頗梨車磲馬瑙莊嚴。閻浮檀金。而為殿壁如融金色。其床皆以金剛摩尼赤蓮華珠青珠玉寶。以為莊嚴。其諸蓮華。金剛為鬚真金為莖。清淨華池以為莊嚴。復有眾鳥毘琉璃翅。赤蓮華珠以為其嘴。青因陀寶以為其身。遍滿池中。其池四岸。青摩尼華摩尼布地。復有眾鳥。青因陀寶以為其足。車磲為嘴。珊瑚為眼。充滿池中。其池復有眾鳥。具足其身。皆如閻浮檀金。珊瑚為翅。因陀羅寶以為其眼。復有浴池眾蜂莊嚴。其蜂色相如毘琉璃。莊嚴浴池。其善法堂有十大華池。何等為十。一名難陀蓮華池。二名摩訶難陀蓮華池。三名歡喜蓮華池。四名大歡喜蓮華池。五名遊戲蓮華池。六名正憶念蓮華池。七名一切義蓮華池。八名正分別蓮華池。九名如意樹蓮華池。十名因陀羅覆處自在大光明蓮華池。是為十種大蓮華池。以用莊嚴天善法堂。復有其餘蓮華林池。其華清淨。白銀為莖。真金為鬚。琉璃為葉。金剛為臺。復有蓮華。金剛為莖。雜色為葉。一一華葉如赤寶華。如毘琉璃。有如車磲。有如金色。有如是等雜色蓮葉。或有百葉。有二百葉乃至千葉。種種色華。各各差別。以為莊嚴釋迦天王善法殿堂。其蓮華中多有眾鳥。常欲之鳥。一切行鳥。常音聲鳥。若天帝釋與諸天女。入蓮華池娛樂遊戲。鳥亦遊戲。天奏音樂。鳥亦發聲。復有眾鳥名欲放逸。若天帝釋遊於華池。鳥亦遊戲。如天女身。復有眾鳥名曰遊行。於華池岸。口銜華鬚遍於池側。舞弄遊戲出妙音聲。釋迦天王。有如是等勝蓮華池。

  復次。比丘觀天帝釋善業所化。彼見華池。真金為魚。或白銀魚。毘琉璃魚。赤蓮華寶以為其翼。車磲為目。若瞋恚時。如赤蓮花。種種雜寶以為鱗鮔。或七寶翅。遊戲受樂於蓮花池。

  復次。比丘復觀帝釋蓮華林池。彼以聞慧觀蓮華池。以何為地。彼以聞慧見天帝釋。真珠為沙以覆其地。或以銀沙或以金沙。或毘琉璃以為其沙。如是種種雜色莊嚴。悉分別見。帝釋天王善業所化。

  復次。比丘如是分別觀察地分。彼以聞慧。見彼波頭摩華之林。周匝皆以真金欄楯。或毘琉璃以為欄楯。或以白銀而為欄楯。真金羅網以覆其上。種種眾鳥。出妙音聲遊戲池邊。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善法堂蓮華池中。其蓮華池。眾蜂雜色出眾妙音。金色華中。白銀色蜂金剛為翅。其身柔軟。白銀蓮華。金色為蜂。如是種種眾蜂。遊戲其中。如是善業成就種種果報。

        復次。比丘觀善法堂。彼以聞慧觀善法林。釋迦天王。幾種園林。彼以聞慧。見善法堂所有園林。一一觀察善法諸天。帝釋天王與諸天女。在何等林遊戲受樂。五欲自娛。彼見有林名天女遊戲。天樹華果皆悉具足。眾鳥充滿。樹名如意。隨天所念悉從林生。若諸天眾遊戲林中。勝華開敷。天女入林若近其樹。華即下垂。授諸天女。時。諸天女既取華已。枝條還舉。如是眾華。色香相貌各各差別。隨其念生。故名意樹。若念音樂亦復如是。聞種種音隨心所念。善業之風吹諸樹葉。互相敲觸。其聲美妙如天樂音。故名意樹。復有無量憶念之樹。隨諸天女心之所念。莊嚴之具。天衣天華隨念皆得。故名意樹。復有意樹。毘琉璃色真金莖葉。白銀為枝毘琉璃葉。珊瑚為枝。或七寶葉。流出美味。復有意樹。若諸天女欲見帝釋。以善業故。即於此林見化帝釋。與之娛樂。此林功德。見化帝釋。如是林中。九十九那由他天女。一一天女。各見與己共相娛樂。不見餘女與天主會。隨諸天女心念莊嚴。見帝釋身即隨所念。故名意樹。如是林中。無量欲樂。於此林中。次第遊戲至喜樂山。其山莊嚴。七寶所成。以金剛身巖崿莊嚴。真金樹枝彌覆周遍。猶如宮殿。金銀青珠以為麞鹿。莊嚴其山。多有眾鳥出妙音聲。其山有殿名曰勝上。殿有千柱。其柱皆以金毘琉璃青摩尼寶之所成就。金剛廁填。百千天宮。猶如紅色。端嚴殊特。師子之座敷具柔軟。殿有千床。毘琉璃寶以為莊嚴。釋迦天王。攻阿修羅軍。既得勝已。一切天眾皆懷歡喜。讚歎帝釋。共諸天女昇於此殿。遊戲歌舞。共相娛樂隨其本業。各各自受上中下樂。既遊戲已。復入山中。遊戲受樂。一心念欲。何以故。女人多欲。天欲勝故。天欲熾然。復詣一河。於其河中上味飲食。隨河而流。種種色香。上味之飲充滿其中。若有飲者。離於醉亂。飲名歡喜。天女飲之心大歡悅。

  復有美飲名曰能觀。既得飲已。悉能遍觀一切天中所有園林無量山障。一切皆見。復有天飲名曰眾味。其飲甚多。飲之色力百倍增長。天女飲已。復入食地。以其自作上中下業。得如是報。種種色香美味具足。既飲食已。復往詣於音樂之地。遊戲山中。毘琉璃寶以為樂器。真金為絃。眾寶鼓音。馬瑙雜寶以為簫笛。諸天女眾無量音聲。如是無量無數音樂。乾闥婆音。諸天女眾遍身莊嚴。身諸樂具。遊戲受樂以自娛樂。歌樂音聲。宮商和雅。音曲齊等皆悉具足。為增欲樂。既作歌音。復往詣於鈴音之地。其地鈴網。微風吹動。出於無量百千妙音。聞之歡喜。歌舞戲笑。種種妙寶莊嚴其身。復往詣於眾鳥莊嚴蓮華之池。其池眾鳥。金銀雜寶以為莊嚴。天女入中。遊戲受樂。各取金華而共遊戲。以華相散。心無嫉妬。種種遊戲其聲美妙。八功德水遊戲其中。既遊戲已。為增欲故。自欲難滿貪著欲燒。不知厭足。復往詣於鏡樹之林。於此林中。自見其身種種莊嚴。功德具足。種種鏡中見種種色。十倍放逸。何以故。女人之性三種放逸。何等為三。一者自恃身色而生放逸。二者自恃丈夫而生放逸。三者憍慢而生放逸。自見身色。輕餘女人。復捨此地。更詣一林名一切時。其林一日具有六時。常不斷絕。猶如輪轉。以六種時而為莊嚴。林中眾鳥無量雜色。隨其林中。時分相似。共遊林中。離於嫉妬心懷悅樂。見此林已。隨心所念。入六時林。隨時遊戲而受悅樂。種種時鳥自集遊戲。與諸天女而相娛樂。於此林中受五欲樂。不念餘林。時。天帝釋既至此林。天女歡喜。歌舞戲笑。供養帝釋。如是帝釋。一林之中。種種功德。皆悉具足。

  復次。比丘觀天帝釋。第二園林。有幾種林。名字何等。彼以聞慧。見帝釋林名一切遊戲。有何功德。彼見聞知。其林自體名一切林。於此林中多有天子。共諸天女遊戲受樂。百千天女隨念遊戲。於遊戲處。有八萬四千行殿。毘琉璃寶以為其輪。閻浮檀金以為鈴網。白銀羅網以覆其上。七寶莊嚴。第一天子。或有乘馬或有乘鵝。或有乘空或有地行。或有伎樂或作歌音。圍遶帝釋。向遊戲處。八萬四千龍象。金網覆身寶鈴莊嚴。柔軟繒褥以覆象上。若象念慾。頤則開敷。香汁流出。第一勝天乘此龍象。瞻仰帝釋。前後圍遶詣遊戲處。八萬四千天女。種種莊嚴瞻仰帝釋。或歌或舞或奏天樂。種種遊戲詣遊戲處。八萬四千天女作眾伎樂。遊戲歌舞娛樂帝釋。種種莊嚴瞻仰帝釋。天后舍脂。乘千輻輪七寶之殿。真金毘琉璃硨磲馬瑙。天青珠寶大青珠寶以為莊嚴。駕百千鵝。閻浮檀金為身。珊瑚為足赤寶為目。赤蓮華寶以為其身。珊瑚為嘴真珠為翅。以駕其殿。隨帝釋念而有所至。帝釋坐上。以種種寶莊嚴其身。威德光明勝百日光。同時並照。與后舍脂詣遊戲處。勝餘一切天女莊嚴。足一百倍。共天帝釋分座而坐。詣遊戲處。如是諸天。受於色聲香味觸樂。與三十三天。向一切樂林。一切天眾圍遶帝釋及以舍脂。如前所說。受於無量百千種樂。龍象之殿大臣侍衛。歌樂音聲娛樂帝釋。向一切樂林遊戲受樂。欲至彼林。先住天女聞天樂音。手執蓮華作眾伎樂。出迎帝釋。帝釋見之。告諸天眾。此諸天女。一切林中。種種眾寶以為莊嚴。種種音聲。我今與之遊戲林中。時。諸天眾聞帝釋說。白言。天王。此諸天女王之給侍。常歸於王。以王為主。帝釋告言。此天女等非我給使。非歸於我。非我業力。以自業力自業受身。隨其自業有上中下。是故天女有上中下。非是我力。爾時。帝釋而說頌曰。


        下業得下報  眾生道成就  中業得中報  上業丈夫身 

        若人所作業  隨業得果報  其人時處業  於此身中受 

        若天光明輪  遊戲種種樂  斯人得善果  清淨勝業故 

        若丈夫作業  或善或不善  受於果報時  或苦或受樂 

        此種種樂報  種種天遊戲  此非我因緣  由彼前業得

 

  時。諸天眾聞天帝釋說此偈已。皆生隨喜。合掌頂受。向一切樂林欲共遊戲。諸天女等。或百或千。手執蓮華種種莊嚴。一一天女。形貌色相悉無差別。歌音亦爾。善業所化。瞻仰帝釋舞戲而行向遊戲林。其林寶樹。白銀為葉白銀為地。銀色眾鳥充滿其中。出種種音。帝釋為首。與諸天眾次第而入。種種寶光。若身若地。光明旋轉。遍虛空中。帝釋見已心大歡喜。天女歌音宮商齊等。天樂音聲。八萬四千行殿。駕以龍象。鈴網莊嚴出眾妙音。無量天子九十九億天女。讚歎帝釋受六欲樂。

  時。天帝釋與諸天女。復往詣於一切樂林。乘大龍殿。亦如前說。天主釋迦及餘天眾。次入金林。金葉金果。五丈夫量。其味甜美。眾香具足。食之增欲。龍象食之。醉欲而行。聞眾樂音舞戲自娛。諸天見之生希有心。舞戲可愛。食已舞戲。種種鳥音於此林中。銀色眾鳥。住於金林第一端嚴。

  時。天帝釋與后舍脂。及諸天眾天子天女。遊戲受樂。餘天子等。各與天女歌舞戲笑。互相娛樂。以善業故。不生嫉妬。復往金林。林中有池名曰清涼。金色蓮華毘琉璃華。種種和集圍遶帝釋。天善法堂。共天帝釋娛樂受樂。與天女眾。久時在於蓮華池邊。作眾伎樂。共善法殿。一切天眾復入一切樂林。其林皆悉毘琉璃樹。金果具足美味充滿。如波那婆果。色香味具。諸天取果開而飲之。其味勝於人中上味摩偷之酒。諸天飲之無有醉亂。天有三種放逸受樂。一者天女。二者食果。三者五欲。是為三種受放逸樂。如釋迦天主所食天飯蘇陀之味。自業成就。一切天眾恭敬圍遶。一一方面。於毘琉璃林遊戲受樂。種種眾鳥及以眾蜂。鈴網彌覆。既遊戲已。還與天眾入善法堂。有第三林名曰無比。釋迦天王有五百子。天女圍遶遊戲其中。其園廣博。所受之樂次如帝釋。常順法行。正見無邪。以正見故。於鬪戰時勝阿修羅。若人供養父母。恭敬沙門婆羅門。隨順無諍。彼作是念。我今當將諸天女等。詣無比林。一一天子。有一那由他天女以為眷屬。妙色具足。皆共一心。遊戲受樂。時。諸天子詣帝釋所。白言天王。我今欲往至無比林遊戲娛樂。願與我等至彼林中。時。天帝釋告天子言。吾已遊戲。今欲順法以自利益。樂從欲生不可滿足。我今捨樂。畏放逸過。放逸過毒。是故捨離。時。天帝釋而說偈言。


        不放逸不死  放逸是死處  不放逸不死  放逸常生死 

        不放逸不死  放逸是死句  我以不放逸  今得天中勝 

        我今信如來  汝當修行法  我於佛教法  不敢有違失 

        若違如來語  貪欲愚癡人  不得脫眾苦  常受諸衰惱

 

  時。天帝釋說是語已。入善法堂。爾時。帝釋子諸天子等。生大歡喜。共詣本宮。金寶莊嚴。歌頌娛樂。還其所止。擊鼓相命。欲詣園林。遊戲受樂。爾時。七萬天子各乘寶殿。有乘天鳥。與諸天女遊行空中。天眾圍繞。或有遊於蓮華池間。奏諸天樂。歌舞戲笑。詣無比林。時。帝釋子天鬘莊嚴。雨栴檀香。其明晃耀猶如日光。或有光明如月盛滿。有如星宿。隨其自業。向無比林。各各愛戀。其心無間。入彼林中受天快樂。其林端嚴不可喻說。入彼林時。香氣無比。牛頭栴檀香十六分中不及其一。聞此香已。生希有心。復入飲林。為求樂故。次第入林。以善業故。毘琉璃樹。金樹銀樹。頗梨迦樹。各有百數種種雜色。猶如雜綵。其樹雜色莊嚴奇妙。亦復如是。無量色相。天子見之。如淨明鏡。無量百千。四顧觀視生大歡喜。天女圍遶。聞眾樂音心甚歡喜。復於異處遊戲自娛。其林眾鳥。真金為翅毘琉璃為胸。珊瑚為足白銀為背。赤真珠寶以為其目。出眾妙音。復有天子聞斯妙音。各相謂言。諦聽諦聽。眾鳥之音。無量音曲。與天女音不可分別。聞鳥聲已。復詣異林。遊戲受樂。見諸池中。千葉蓮華光明如日。至彼池間。種種莊嚴。如前所說。與諸天女圍遶華池。歌舞戲笑。娛樂受樂。復與天女更至異林。於此林中河泉流水。於其河中有種種水。所謂流乳及以流飲。甜美眾水。天子飲之。多有眾蜂眾鳥百數。金銀珊瑚雜色寶石集在河中。天子天女。於此林中遊戲自娛。經於多時。受五欲樂。復往詣於華樹林中。其林眾華悉不萎變。香氣普熏滿十由旬。所謂月光明華。月色華白色華。清涼無熱如星色華。復詣果林。其林有果。所謂蜜搏樹果辛味樹果。柔濡樹果香鬘樹果。聞香即飽。六味樹果。如意味果無厭足果。如是無比林中。具足此果。善業所生。於此林中遊戲受樂。飯食餐飲。復往詣於鳥舞之林。其林眾鳥。遊戲歌舞出妙音聲。天子聞之。即受快樂。復詣雜林。其林異色。一切華果如前所說。河池眾鳥亦復如是。故名雜林。於此林中。五欲自娛。乾闥婆音久受快樂。釋迦天王作是思惟。我諸子等。何處受於放逸之樂。不覺退沒。時。諸天子知天帝釋心之所念。至帝釋所。諸天女等各還本宮。遊戲受樂。爾時。帝釋見諸天子而說頌曰。


        悕望諸境界  愛心難厭足  離愛則知足  此人無憂惱 

        若人愛欲境  則不得安樂  境界如毒害  後世受苦惱 

        若初若中後  若現在未來  求樂不可得  後則受苦惱 

        一切諸世間  增長於生死  流轉不暫停  和合必有離 

        未曾有免者  樂為苦所覆  無量諸誑惑  眾生癡所誑 

        遊戲於愛欲  一切癡愛人  未曾有厭足  境界難滿足 

        如火益乾薪  世間愛所誑  難滿亦如是  雖近於死地 

        猶不生厭離  為愛境所誑  不求善資糧  天退不自在 

        為愛所誑惑  我今教呵汝  汝為欲所迷  當作自利益 

        法為第一道  若有行法者  從樂得樂報  能如是行者 

        得寂滅涅槃  是故應修福  以求涅槃樂  若有常修福 

        得至無盡處  天聞帝釋說  寂靜心調柔  是時帝釋子 

        調伏順父教

 

  時。天帝釋教呵諸子。令順正道。修行善業。閉惡道門。詣於雜林遊戲受樂。諸善所生。帝釋天王有五百殿。種種諸寶頗梨珊瑚。金銀天青寶王。天大青寶種種諸寶。釋迦天王見種種林。諸蓮華葉。如日初出以為莊嚴。帝釋見已而說頌曰。


        人中造福德  人中無量種  作種種福德  種種皆成就 

        不作眾善業  為心怨所誑  退時不自在  墮於極惡處 

        一切諸宮殿  諸業所莊嚴  以善業增長  成就天人報

 

  爾時。釋迦天王說此偈已。復詣餘殿。其殿敷置無量柔軟寶莊嚴座以為嚴飾。善業所化。時。憍尸迦見此宮殿處之受樂。復至銀殿。無量光明無量眾寶。無量眾華嚴飾其殿。無量天女遊戲受樂。復至園林諸天女等。其地柔軟。眾華莊嚴。其林廣博。種種金鳥出眾妙音。眾蜂圍遶如意之樹。釋迦天王普眼所觀。天眾圍遶遊戲受樂。其身威德勝於日月。金樹林中毘琉璃殿。以眾寶柱而為莊嚴。諸蓮華池青寶莊嚴。時。天帝釋作如是念。我入寶殿遊戲受樂。諸天亦念。天王欲入。與諸眷屬天女圍遶。歡娛受樂。

        爾時。帝釋知天所念。告諸天子。汝等各各遊戲園林。時。諸天子聞天王教。各入華池。與其天女遊戲自娛。天王入殿。坐於清淨毘琉璃床。以善業故。其殿清淨猶如明鏡。於此淨壁。悉見古昔諸天王等退沒之相。及以名字。其名曰鉢浮多天王。自在天王。無憂天王。正慧天王。一切樂天王。善住天王。普明天王。一切愛天王。千見天王。威德天王。持德天王。青色天王。不退天王。如幻天王。齋戒天王。福德天王。諸遊戲天王。挮羅天王。憍尸迦天王。以善業故。見如是等三十三天王。如是天王善業盡故。退墮地獄餓鬼畜生。隨所生處受大苦惱。若入地獄。壁上見其受大苦惱。若墮餓鬼。見其壁上受大苦惱。飢渴燒身。羸瘦苦惱筋骨相連。若墮畜生。見其壁上互相殘害受大苦惱。若生人中。追求作業受種種苦。如是見諸生死。無可樂處。於生死中。多諸過患。無堅無常。變易破壞。如是天王皆悉退沒。以自業果。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云何捨於如是大樂。受斯苦惱。云何可忍。奇哉生死甚為大苦。能將天人至大怖處。第二天王受斯大苦。釋迦天王第一勝人。見此事已。生大厭離。自觀其身。閉三惡道。從天中死生於人中。人中命終還生天上。若生人中。生安樂國城邑聚落。生大姓家。行正法處。離於邪見憍慢諂曲。復有自見生於人中。為國王子大臣之子。正見家生大富自在。人中命終。當生何處。即自見身還生天中。具大神通。第一光明。共餘天眾食於雜食。心生愧恥。以業薄故。隨所作業如業得食。後於生處不見勝食。愧心思惟。我當幾世受如是報。以善業故。於殿壁中自見其身。天中七生。人中七生。去來七返。無第八生。非於天中。非於人中。非地獄中。非餓鬼中。非畜生中。帝釋心念。云何我身無復生處。我生何處而不可見。心生驚怪。何故無有第八生處。久思惟已。即自念知。先聞世尊說如是言。須陀洹人七生之後。入無餘涅槃。我必如是。以清淨心敬禮世尊。發歡喜心。坐其金座。閻浮檀金以為床座。眾寶莊嚴。復於壁中。見諸先世退沒天王。復念入於善法堂上。見諸天眾利益諸天。時。天帝釋從其座起。往詣雜林。共諸天子天女眷屬。遊戲自娛受五欲樂。種種眾鳥莊嚴林樹。及以蓮華以為嚴飾。諸天見已。作諸伎樂乾闥婆音。至帝釋所。皆為作禮。圍遶帝釋。天子天女。歌舞遊戲種種歡喜。善法堂天種種莊嚴。共諸天女圍遶帝釋。作眾伎樂。詣善法堂。一切歡喜歌舞戲笑。

        時。善法堂所住諸天。隨帝釋行。供養帝釋。種種音聲鼓天伎樂。種種歌舞。出美妙音遍諸天眾。異住諸天聞此樂音。皆來詣於善法堂上。皆為天王稽首作禮。右遶而住。無量百千詣善法堂。善知歌舞種種莊嚴。以善業故。生在其中。戒善所護受斯大果。一切天眾樂報成就。其善法堂縱廣五百由旬。其色鮮妙如融金聚。毘琉璃樹以為莊嚴。種種寶花周匝嚴飾。其花香氣滿五由旬。常若新出。令心愛樂。未曾厭足。如是天眾。給侍帝釋。九十九那由他天女。隨天帝釋入歡喜殿。金毘琉璃車磲寶柱。以為莊嚴。其床柔軟。敷以天衣。釋迦天王悉令就坐。諸天受教即皆就坐。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六

        〈觀天品第六之五〉(三十三天之二)

  時。天帝釋告諸天曰。以善業故生此天中。業盡則退。業果因緣而生此天。我於此天必有退沒。當自勉力以求安隱。時。諸天眾聞天帝釋說是語已。白帝釋言。如是。天王。我等於此善業樂處。不敢復作放逸之行。白言天王。以何因緣令我不退。

        爾時。帝釋告諸天曰。八方上下所生之處。無非有為無常破壞。勿生貪著謂可常保。不淨煩惱後致大苦。非生樂法。非智因緣。非為正行。如是憶念。後則大苦。諸天子。汝等已曾無量世中生此天上。命盡還退。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復以善業生此天中。受自業果。受天中樂。業幻所誑。復墮地獄餓鬼畜生。是故。天子。不應放逸。我所說者。是恒河沙等諸佛之法。聞此法者。於生死中當得解脫。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唯有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大苦聚滅。如是天中生死迴旋。如是見已生厭離心。煩惱盡故。常不破壞。不生不老。無死無盡是名涅槃。諸天子。若能如是則脫生死。此生死處無有此法。所謂無生常住不可破壞。無盡無滅。於生死中則無此法。於生死中。唯有退沒生滅之法。

  時。諸天子聞天帝釋說是法時。於過去世佛正法中修行來者。更不放逸。信佛法僧。一心清淨。種涅槃因。若有天人於過去世佛正法中。不修心者。放逸亂心為愛所誑。受五欲樂以愛誑故。具受無量生死苦惱。時。天帝釋說是法時。護世四天王如是思惟。釋迦天王共諸天眾住在何處。作是念時。即見天王坐於天宮。天眾圍遶。威德光明。受天快樂。時。四天王即詣善法堂。至帝釋所。頭面作禮於一面坐。坐已須臾。復從座起。於帝釋前白言天王。閻浮提人行十善道。順於法行孝養父母。恭敬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天王。願加歡喜。時。天帝釋告護世言。我亦隨喜。護世天王。利益世間令行善法。我聞歡喜。汝得善業。如是閻浮提人。隨順法行。護世天王向帝釋說。若閻浮提人不順法行。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增長魔眾減損正法。帝釋聞之。告三十三天及四天王。速疾莊嚴。阿修羅王提羅勇健鉢呵娑王。非法惱亂惡龍王等。住於海下。或來戰鬪。

        爾時。護世四天王等聞帝釋教。還四天處。至樂見山莊嚴器仗。如前所說。時。天帝釋與護世天。無量千眾而自圍遶。天衣天鬘以自莊嚴。將諸天女詣一切主山。猶如眾星圍遶滿月。遶須彌山。亦如日光處於眾星。如百千金山圍遶須彌。金銀毘琉璃青因陀珠赤蓮華寶。以此寶樹莊嚴。天帝遊戲之處。多有眾鳥出妙音聲。天蓮華池。伊羅婆那白龍象王遊戲之處。金色蓮華。琉璃為莖。與諸乳象共遊其中。如前所說。雖是畜生亦受天樂。

  時。天帝釋至其象所。以手摩捫而戲弄之。我此白象王。善能與諸阿修羅鬪。令我得勝。說是語已。復往詣於一切主山。至無憂殿。與諸天子九那由他天女。而共遊戲受五欲樂。共諸天眾伎樂音聲遊戲之處。無量莊嚴。天眾受報。乃至愛善業盡集樂報盡。於善法堂命終還退。或墮地獄餓鬼畜生。若有善業。得生人中。常受快樂聰明智慧。同生一城或同聚落。於世間中最為上首。或為親友兄弟知識。常受安樂。以餘業故。帝釋天王閉三惡趣。觀天退沒而說偈言。


        此地諸園林  及諸蓮華池  山峯極端嚴  廣大多珍寶 

        蓮華諸河池  寶石而莊嚴  林樹種種花  眾鳥皆和集 

        金樹如意樹  淨如毘琉璃  銀寶或珊瑚  種種雜莊嚴 

        眾蜂出妙音  在於蓮華池  寶樓甚廣大  端嚴極淨妙 

        莊嚴甚奇特  諸天所應供  如是諸嚴飾  天人輪迴轉 

        如幻亦如泡  如乾闥婆城  五欲愛所誑  天樂亦如是 

        愛傷諸世間  流轉生死海  愛毒如猛火  滅壞諸世間 

        欲樂無厭足  求之而不息  無常火燒已  不知何所趣 

        眾生皆為此  愛毒之所誑  愛染覆諸天  不覺時所遷 

        天人阿修羅  地獄龍夜叉  一切無自在  念念時所遷 

        一切三界中  為時網所纏  不知無自在  為愛之所惑

 

  如是。天帝釋見天無常。有生有滅。見無常已。念第一法以偈讚佛。


        南無婆伽婆  利益諸眾生  說愛如毒害  為眾廣分別 

        了知一切法  其智無罣礙  離於智所知  則無第三法 

        無常及苦空  亦無有作者  如來見實諦  為諸眾生說 


  爾時。帝釋以清淨心讚歎佛已。如印所印。還住所止受天快樂。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二處名曰山峯。眾生何業而生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教人持戒。乃至一日一夜。不殺眾生亦不偷盜。不犯王法不行偷盜。乃至小罪亦不故犯。是人命終生於第二山峯之處。其地柔軟。須彌山峯。種種雜業光明莊嚴。於此地中。觀見一切須彌山根。金銀琉璃雜寶莊嚴。無量天鬘衣服莊嚴其地。妙色如融金聚。毘琉璃林莊嚴山地。與諸天女遊戲其中。復往詣於飲食之河。一名天善味河。二名大駛流河。三名流行河。四名大流河。五名曲流河。六名濬鬘河。七名千流河。八名如意河。飲此河流離於醉亂。一切諸飲從河而流。種種眾味種種諸色。或有乳色或赤寶色。青寶王色毘琉璃色。或黃金色或有雜色。妙香流出湛然常滿。復有天食。皆有種種色香味具。味如石蜜香潔白淨。如意之味隨天所念。有種種味種種園林。香花莊嚴。種種色鳥以為嚴飾。與諸天女遊戲其中。種種伎樂。歌舞戲笑甚可愛樂。多有諸林。謂娑羅林大娑羅林。如意樹林常華香林。如意風林。觸身悅樂。金枝莊嚴。鈴網彌覆。百千眾鳥出妙音聲。受五欲樂。共相娛樂。無有病惱。離於飢渴。身無疲極。無所營作如心所念。遊戲園林。蓮華池中見諸妙色。五欲娛樂。住山峯天。其身光明。如意大小神通自在。隨意所念皆悉即得。得已不壞。無能奪者。如是住峯。一切天眾受自業樂。乃至愛善業本所持戒。不殺不盜。善業既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住於山谷。大富饒財端正第一。園林欝茂寒暑調適。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第三地處。彼以聞慧。見有地處名曰山頂。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有眾生持二種戒。見諸眾生被縛幽閉。解之令脫。行於曠路為飢所逼。不盜他人甘蔗果菜。雖有勢力。不奪他人漿水飲食。以其不殺放眾生故。是人命終。生三十三天山頂之處。受無量樂。無量河水。所謂欲流洄澓。悕欲為岸。歡喜之人。憶念濤波。於此河中多有眾鳥。色香愛味。諸有蛟龍。無量欲著曲戾流行。水沫為栰嫉妬園林。無量境界以為山谷。如是愛河。諸天沒溺無能渡者。無始輪轉不得彼岸。流注不絕習為甚深。行於三道瀑流波注。遍於欲界色界無色界。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為大勢力如是愛河。諸世間人亦不能渡。山頂諸天愛河常流。與諸天女遊戲其中。受五欲樂。

        有六園林。何等為六。一名常歡喜。二名常遊戲。三名白雲聚。四名普樂林。五名如月林。六名恒河林。如是等林嚴飾山頂。遊戲其中受無量樂。復向飲河。所謂質多羅河手觸之河。無厭足河雜色水河。其河兩岸。金銀頗梨以為林樹。華果具足。甚可愛樂。以善業故。其地諸天種種河林。飲食香潔從河而流。千萬天眾遊戲娛樂。所服天衣無有經緯。身具光明無有骨肉。亦無津污口意無惓。常懷歡喜。行步庠序歌舞戲笑。乃至愛善業盡。身口意業清涼業盡。第一樂報決定業盡。從天還退。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受安樂。巨富饒財。樂修智慧。遊戲歌舞。所生國土多處高原。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四地名善見城。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有眾生修行持戒。救於溺人令脫水難。或將被戮。救贖令脫。或以自身投深水中。救彼溺人。若有惡人教令偷盜。不從他教。不行偷盜。乃至行於曠野。飢渴所逼。尚不盜人粮食果食。尊敬於戒。於微細戒心生畏懼。不敢毀犯。是人命終生善見城。其城縱廣十千由旬。十千階道。閻浮檀金以為其地。十千大殿。毘琉璃寶或閻浮檀金。或有白銀因陀青寶。及餘七寶。間錯莊嚴。於諸街巷。多有樓閣寶殿莊嚴。光明晃耀。若以日光喻彼天宮。如日中燈。其城四面。毘琉璃寶以為園林。周匝莊嚴。真珠羅網遍覆其上。復有金樹銀網彌覆。復有銀樹金網彌覆。有七寶樹為遊戲處。如意之樹隨天所念。從此樹生因陀青寶。大青寶林。金色眾鳥出妙音聲。金林之中銀色眾鳥。青寶林中赤寶華鳥。赤寶林中雜色眾鳥。如是園林。眾鳥妙音以為莊嚴。

        善見大城。街巷阡陌。一切皆以真金宮殿。白銀為柱。毘琉璃樹以為莊嚴。復有金殿毘琉璃柱。復有金殿金樹莊嚴。雜寶宮殿莊嚴階道。金色眾鳥出妙音聲。周遍莊嚴。善見大城不可稱說。有四大林以為嚴飾。一名雲鬘林。二名大樹林。三名光明音林。四名樂見林。一一園林縱廣二千五百由旬。一一林中有一萬河。皆以金華彌覆水上。兩岸嚴飾甚可愛樂。金銀頗梨。青寶王樹以為莊嚴。於此林中多有眾蜂。白銀為身毘琉璃寶。以為兩翅其音美妙。勝於笙笛絲竹之音。過十六倍。毘琉璃樹黃金為果。香美柔軟味勝石蜜。其果香氣滿一由旬。鳥聞香氣百倍受樂。金樹銀果香美上味。毘琉璃樹黃金為葉。雜寶色果。如是種種無量林樹。莊嚴圍繞。

        善見大城。隨其憶念。種種善業皆悉成就。得種種報。如其種子受如業報。住善見城。受無量樂。此城如是。眾所樂見故名善見。其林種種赤寶莊嚴。珊瑚車磲。種種鈴網彌覆園林。遊戲之處。善見諸天住在其中。其城宮殿華鬘寶幢。無量百千億寶幢幡蓋。微風吹動。出於種種微妙樂音。多諸天子天女眷屬圍遶。住於須彌山頂善見城中。善業莊嚴。受勝報者。三十六億帝釋天王之所識知。有大神通。光明威德。心常歡喜。無量百千天子天女。出天王城詣林遊戲。乘於無量百千億殿。種種幢幡百千億種以為莊嚴。其殿種種色相莊嚴。因陀青寶以為箱輿。赤蓮華寶以為殿輪。有乘寶殿紫磨金地。毘琉璃道車磲為繩。以界道側寶鈴莊嚴。

        復有天子乘眾寶殿。有乘寶宮車磲為底。真珠羅網以覆其上。珊瑚為壁。白銀為柱復有天子。乘於金殿。真珠為壁赤寶為底。白銀為柱珊瑚莊嚴。一一莊嚴出千光明。百千諸殿不可稱說。天眾圍遶。無量百千種種莊嚴。天子乘之往詣園林。毘琉璃幢或赤覆幢。或紫金幢或赤蓮寶幢。無量種色。寶幢眾幡遍於虛空。歡喜遊戲。往詣四林無量伎樂。百千億聲種種妙音。皆悉具足。聞者愛樂。如業所得上中下報。歡喜受樂。往詣大林。一一天子與天女眾。或百或千乃至百千。歌舞戲笑乾闥婆音。伎樂具足。往詣大林。受五欲樂。一一天女。各與天子娛樂受樂。如意縱逸。往詣種種遊戲之處。或行空中。如青雲氣毘琉璃色。如是天眾。處於虛空。以種種衣莊嚴其身。種種嚴飾。美音愛語。往詣大林。或有天眾行於金道。無量百千寶殿輪輞。輾諸金地金塵滿空。令空陰翳。而無染污。若諸天子命欲終時。塵則著身。有諸天子。曾見餘天有如是相。不久退沒。受大苦惱。生慈悲心而說頌曰。


        諸天行此道  或百或千還  為於時節火  而燒境界薪 

        見他病死相  而自不覺知  衰相既至已  乃知自苦惱 

        放逸自濁心  常樂於境界  不覺死隨逐  常不離眾生 

        受樂遊戲人  樂行於放逸  死軍將欲至  破壞如毒害 

        非是呪藥力  非天阿修羅  自業之所縛  世所不能救 

        塵垢覆身面  而猶不自覺  死信既來至  不久必終沒 

        眾生常貪欲  渴愛無厭足  死賊忽已至  著樂不覺知 

        汝已死相現  為死之所牽  須臾必退沒  退時受苦惱 

        此山頂眾生  園林莊嚴處  業縛不自在  受於自業報 

        遊戲放逸行  受樂無厭足  癡人愛增長  退沒不自在 

        有煙必有火  其相法如是  如是退沒相  必當歸死苦

 

  如是。天子見是相已。放逸心息。修本善根。呵責自心。及餘天子如是說時。有諸天子乘種種殿。寶網彌覆懸眾寶鈴。無量莊嚴。以自校飾。見者愛樂。天鬘天衣以為莊嚴。如融金聚百千萬眾。遍須彌頂。是時。天子見天眾來。或乘金殿或在地行。或乘鵝殿。有與天女。歌舞戲笑向遊戲林。天蓮華樹河泉池流。華果茂盛。種種雜寶以為莊嚴。一切園林甚可愛樂。善見諸天既至園林。即皆下殿。往詣金樹。其樹鮮榮曜若日光。空行天眾從空而下。詣遊戲處。一切天眾皆悉雲集。鼓樂絃歌遊戲受樂。無有嫉妬。歌舞戲笑五欲自娛。莊嚴樂音。與諸天女。行於飲食河岸之間。向琉璃林。其琉璃林。以真金果以為莊嚴。香色具足味如蜜酒。與諸端正妙色天女。飲摩偷果。久受天樂。如是天眾。歌舞戲笑以受快樂。餘天聞已往帝釋所。合掌頂禮白言天王。善見城中。一切天眾。皆詣園林遊戲之處。天王當知。帝釋聞已。勅諸天眾速疾嚴飾。我欲往詣善見諸天遊戲之處。善法堂上。一切天眾聞天王勅。乘種種殿。若乘金殿毘琉璃幢。毘琉璃殿真金為幢。七寶雜幡以為莊嚴。金色鳥殿出眾妙音。或有馬殿其行速疾。或有金鵝毘琉璃足。赤蓮華寶以為兩翅。天子乘之。隨天帝釋。向善見大城遊戲之處。復有天子乘孔雀鳥。七寶為身。是孔雀鳥於閻浮提中。勝餘一切眾鳥之色。何況天中善業莊嚴。形相色貌無以為比。乘此孔雀詣遊戲處。種種樂音歌舞戲笑。詣善見天遊戲受樂。

        時。天帝釋乘於千輻四輪之殿。其殿莊嚴七寶所成。何等為七。一者青寶王。二者赤蓮華寶。三者車磲寶。四者清淨毘琉璃寶。五者珊瑚金剛。六者頗梨。七者真金。如是七寶雜色莊嚴。駕以千鵝。身七寶色種種形相。音聲美妙。勝諸天女歌頌之音。帝釋乘之。有五百幡。金銀毘琉璃以為寶幢。青黃赤白紫色。雜成莊嚴其殿。帝釋乘之。無量天女。歌頌妙音在前歌舞。或遊虛空或行於地。隨意自在。無所障礙。受五欲樂伎樂自娛向善見天遊戲之處。餘天見之。執種種華。毘琉璃莖。往帝釋所。善見天眾見帝釋來。皆捨遊戲往迎帝釋。帝釋告言。汝等今應遊戲水中。善法天眾聞帝釋勅。頂受其教。即入池水取蓮華葉。向善見天馳速而走。善見天眾亦執蓮華。走向善法天眾。遊戲喜笑。

        時。天帝釋住在空中。觀諸天眾遊戲水鬪。久時遊戲猶不厭足。復以蓮華而共鬪戲。或以金華毘琉璃華。種種色莖共相打擲。久於此處。以蓮華相打以為戲笑。復詣果林。取諸軟菓遙相打擲。果戲鬪已。復往酒林食摩偷飲。以善業故而不醉亂。時。天帝釋從殿而下。入於林中。時。諸天子見帝釋來。皆大歡喜。供養帝釋。諸天子等合掌白言。我得善命。得善果報。得值天王利益我等。過於父母。如是天眾既供養已。

        時。天帝釋告諸天子。汝等皆悉如我之子。如兄如弟。相慰勞已。入放逸地。於園林中遊戲受樂。河流泉水蓮華池中。種種眾鳥出妙音聲。以為莊嚴。以諸金華莊嚴其地。其地細妙柔軟平正。其諸樹林金毘琉璃。頗梨諸樹莊嚴其地。河泉流水出眾飲食。皆悉具足。曼陀羅華居賒耶舍大蓮華等。以為莊嚴。天子天女。遊戲歌舞於山谷中。歡娛受樂五樂之音。天女歌音。受五欲樂。善見城中諸天子等。善法堂中諸天子等。皆共遊戲於園林中。於人中數經無量時。遊戲受樂。還向本宮。其道種種遊戲之處。戲笑受樂。種種莊嚴。還於本宮善見城中。所住諸天受於天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其本業。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善業。得生人中。常受安樂。多聞知見常愛音樂。歌舞戲笑。愛於節會多饒資生。不遭疫病離於憂惱。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五地名鉢私他。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持戒人。貧窮乞索財物飯食。見大貧人。分餐惠施。減妻子分而施貧窮。盲冥孤獨困病之人。善信修集。見他犯姦為官所執。從右門出。執事魁膾欲斷其命。怖畏目冥救令得脫。是人命終生三十三天。鉢私他地。生此天已。以善業故其身光明。皆悉普照猶如日光。其光色相無量光明。青黃赤白紫綠諸光。遍照諸天十倍增勝。如閻浮提眾星宿之中。月光第一。此地天子。其身光明亦復如是。眾色具足。餘天比之猶如螢火。諸天女等見此天子。皆走往趣。天子既生莊嚴之具亦皆隨生。於其頂上。大青寶王以為寶冠。其光普照滿一由旬。餘大珠寶。見此珠光皆滅不現。猶如日出螢火失光。自然七寶以為花冠。其光普照滿百由旬。一切光明以為莊嚴。青黃赤白紫綠諸光。於其身上。自然而有珠寶瓔珞。七寶光明。其光普照一百由旬。身服瓔珞七寶所成。其光能照一百由旬。以金剛綖以為帶繓。垂於胸前。所著腰帶如天虹色。脚著種種雜色履屣。其光明曜猶如電光。行不疲極。若念行空。隨其所向。以屣力故。能有所至。終不疲惓。所著衣服無有經緯。種種眾寶光明照曜。殊勝可愛。

        天子生已。即自思惟。我以何業來生此中。適生此念。自見往世於閻浮提善不善處。從彼命終來生此天。若閻浮提中。修行善業。此中成熟。我作善業故來生此。以因緣生。非無因生。於須臾頃。諸天女眾。少壯妙色光明具足。悉來親近初生天子。諸天女等莊嚴之具。所出音聲如五樂音。其香普熏滿二由旬。其華勝於一切諸華。妙色光顏天服莊嚴。功德所生。天善業故。譬如日出眾華開敷。天子既生。天女色敷至天子所。種種遊戲娛樂天子。抱持天子詣林遊戲。種種伎樂歌舞戲笑。瞻仰天子共詣林中。其林名曰蓮華化生。若諸天子入林戲時。一一足下悉生蓮華。以承其足。毘琉璃莖金剛為鬚。真金為葉。其臺柔軟。眾蜂莊嚴。隨其舉足。欲下足時。蓮華即生以承其足。從此花林入摩偷林。其林金樹流出香飲。勝葡萄酒色香味具。諸天飲之。無有醉亂。天女飲之。復往詣於遮都羅林。其林三眾不可譬喻。一者鳥音。二者蜂音。三者天女歌頌之音。彼諸天子三眾林中。一一遊處。一一華池。種種鳥音聞之悅樂。不知厭足。愛火所燒。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業所繫縛。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妙色端正生大種姓。功德具足。富樂自在隨心遊戲。無病安隱壽命長遠。生值善世。或值中國不生邊地。或為大王或為大臣。多饒財寶。為大商主。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處。彼以聞慧。見第六處名曰俱吒。眾生何業而生彼處。彼聞知見。若有眾生獲執賊人。不加罰戮不令苦惱。或他捉賊令其得脫。以潤益心利益眾生。供養父母。奉施病藥隨心所須。不盜父母所有資財。悅意軟語利益少言。常以香華供養禮拜。念佛功德。恭敬師長。禮拜問訊和言軟善。見惡知識而不親近。不樂其行。不善惡人不正行人。世間所賤不共同行。不與同住。親近宿老。遵奉祇敬。受佛禁戒。智慧具足真心持戒。不惱壞他。眾人所愛。善言讚嘆軟語供養。奴婢僮客不橫加怖。飲食知足不飲餘食。不惱眾生不喜瞋恚。不與下賤屠兒魁膾販賣貿易。賣買質直。不誑眾生不入酒肆。不為女人之所輕易。不壞威儀。進止庠序言則奉行。不求他人好惡長短。心不懷恨不說毀呰。亦不言智。見他田植不生嫉妬。租稅依法不欺王者。不盜他田溉灌之水。若晝若夜不取他果。一切眾惡悉捨不為。或一一止或復下止。云何下止。遍作諸業是名下止。云何中止。作已懺悔毀呰不作是名中止。云何上止。不作遍業不教他人。勸他令捨。不生隨喜。捨離惡人中下之業。如是三人得三種果。謂上中下。

        如是行善捨惡業人。身壞命終生俱吒天。既生天已。身無骨皮離於污垢。受樂成就不可稱說。譬如轉輪聖王七寶千子。王四天下所受之樂。比此天樂如活地獄其天住處。縱廣三千由旬。七寶天樹河池莊嚴。於彼天中名曰行林。其林金樹隨天憶念。悉從樹生隨天所至常與天俱如轉輪王七寶。隨王心念。常與王俱。此天園林亦復如是。若天念住。林即住地。譬如飛鳥。翱翔於空。住則依地。此天園林亦復如是。此俱吒天一勢力也。以善業故。復有勢力。以善業故。隨其行處眾妙音鳥。常與天俱。是俱吒天二勢力也。復有善業。隨其行處。諸蓮華池眾蜂妙音。鵝鴨鴛鴦以為莊嚴。是俱吒天三勢力也。復有善業。著天華鬘。行於空中自然而有千葉蓮華。毘琉璃莖。諸天女等坐其華臺。與共遊戲。是俱吒天四勢力也。復有善業隨天所至。行於空中。天諸寶器盛滿天飲。自然在手。共諸天女。次第飲之歌舞戲笑如意能行。是俱吒天五勢力也。

        復有業力。隨其所念。一切成就。若有憶念。欲行異方能越山峯。園林華果皆悉具足。行於空中。與諸天女作天伎樂。隨意所至善法堂天。善見城天。見此天眾。昇此高殿。下觀山谷生大歡喜。如天使者。觀閻浮提善法堂天。善見城天見此天眾共相謂言。此俱吒天。如念能行。能踰我等。處處無礙。是俱吒天六勢力也。釋迦天王與其后坐。百千葉蓮華臺上。乘空而遊。善業所化。一一華葉有五天女。天鬘莊嚴。坐於華葉如融金聚。作天伎樂。瞻仰帝釋。端正殊妙。與天帝釋詣俱吒天。

        時。彼天眾見帝釋來。皆大歡喜。出迎帝釋。頭面敬禮。美言讚歎。圍遶帝釋四面而住。或在山峯或遊戲處。或在山頂或在園林。或蓮華池。共帝釋住。俱吒天眾與天帝釋。久時遊戲還歸本宮。釋迦天王還善法堂。此天所受五欲之樂。上妙色聲香味觸等。乃至愛善業盡。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間。第一安樂不遭病苦。或居大洲不畏怨敵。或為大王或為大臣。常受安樂。以餘業故。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七

        〈觀天品第六之六〉(三十三天之三)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七地名曰雜殿。眾生何業生於彼處。若有眾生見故塔寺。或惡國王邪見大臣。斷僧田業。如是眾生。不畏王禁施僧田物。向此惡王說佛功德。善言嘆佛。是人命終生雜殿處。生此天已。五樂音聲。歌舞戲笑受種種樂。復有異業。生於此天不殺不盜。於屠兒所以財贖命。自不作惡不教他人。若有造惡心不隨喜。云何不盜。自為國主或為大臣。不枉稅奪。亦教他人令其住戒。以此二業生雜殿處。其林縱廣三千由旬。種種宮殿天子遊戲。故名雜殿。諸天子等。一一宮殿莊嚴奇妙。金色蓮華香氣第一。毘琉璃蜂出妙音聲。其蓮華林一切雜生。一一華池種種蓮華。或有華池。赤寶蓮華雜琉璃華。或有華池生諸蓮華。金華琉璃二華雜生。一一蓮華各有百葉。或有金葉或赤寶葉。復有雜華毘琉璃葉。金色眾蜂遊戲其中。復有華池生諸蓮華。赤寶眾蜂以為莊嚴。復有華池生諸蓮華。毘琉璃莖真金為華。或有華池生諸蓮華。真金為莖白銀為華。或有華池生諸蓮華。車磲為莖白銀為華。復有華池生諸蓮華。摩羅伽多為莖。閻浮檀金為華。種種色蜂出妙音聲。滿蓮華間。譬如閻浮提中香樹之華。眾蜂滿中。雜殿華池亦復如是。譬如畫師若畫師弟子。於閻浮提所曾聞事。以眾雜彩畫種種像。其雜殿林亦復如是。

        復有雜色種種眾鳥。頭足雜色。其身胸腹亦復如是。或有眾鳥金臆銀翅。赤寶為背目如赤寶。或有眾鳥白銀為臆。真金為翅。青毘琉璃以為兩目。赤寶瞳華。雜寶為背。以七寶色種種眾鳥以為莊嚴。雜殿林中復有山峯。青寶珠玉車磲毘琉璃寶。赤寶真金光明普照。遍滿林中互相間錯。旋流宛轉滿此林中。莊嚴奇特甚可愛樂。雜殿林中。復有雜蔓互相交錯。毘琉璃莖赤寶為鬚。以為纏蔓。果實莊嚴。白銀為莖青寶為鬚。光明圍遶。車磲為枝真金纏遶。赤寶為枝白銀纏絡。如是二色。互相纏裹。是雜殿林復有三色。莊嚴樹枝以為幃帳。毘琉璃枝真金赤寶以為纏遶。如是赤寶為枝。金銀為纏白銀為枝。車磲赤寶以為纏遶。是一一枝一一枝纏絡。雜殿林中。復有雜華。真金為枝。一毘琉璃華若以銀枝。因陀色華若金枝赤寶為華。車磲為枝毘琉璃華。生眾色果亦復如是。雜心所起作諸雜業。雜因集故得種種報。以業因緣。於雜殿林受雜果報。因果相似。如種種子得相似果。如其業力。隨其所作隨其時節。隨心雜生。如是作業得如是報。如印印物。天中樂果非無因生。地獄苦報亦復如是。非是我作他人受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雜殿林。云何眾生造業生於三十三天。若諸世間。有諸眾生行於非法。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及諸長宿。不近善友。不信業果行於邪見。如是之時。魔王歡喜。行非法時。於此世間有四天眾。何等為四。一名鬪諍魔使。二名荒亂魔使。為法行人而作亂心。令聽法者惛濁睡眠。三名貪癡魔使。令諸施主心生貪惜。作如是念。若我以物施諸福田沙門婆羅門。我之妻子當如之何。衣食自濟。四名離正念魔使。令出家人離於正念。是為初惡。若人入於城邑市肆。見諸女人。酒肆鬪諍互相撾打。夢行破戒。是名四種魔使。若閻浮提人行於非法。作此惡時。四種魔使心生歡喜。白魔王言。損減正法增長魔軍。甚可慶悅。魔王聞之。問使者言。云何世間增長我法。減損正法時魔使者。白魔王言。閻浮提人行於非法。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沙門婆羅門。聽正法者我令惛睡。令出家者還入凡俗。捨離法服。或出家人。或有持戒。或梵行人。於其夢中。作婦女身令其心亂。令諸施主貪惜財物。慳貪覆心戀著妻子。令出家者習學種種販賣鬪諍。互相撾打。我作如是種種方便。令魔增長。正法損減。時。魔聞之。即遣使者。告羅睺勇健毘摩質多羅阿修羅。鉢摩梯惱亂惡龍。汝等今日應生歡喜。佛之正法今已損減。魔軍增長。如是魔使即詣水底。至毘摩質多阿修羅所。廣說上事。時。阿修羅聞之歡喜。即告惱亂惡龍王等。富樂城中惡龍聞之。生大歡喜。為世間人而作惱亂。如上所說。

        時。天帝釋聞毘留勒天王說如是語。入雜殿林。與三十三天共論斯事。護世天王來白我言。魔天大力。及阿修羅毘摩質多惱亂惡龍。汝應集諸天眾。悉來至此。我當至彼寶莊嚴山。與阿修羅鬪。諸天聞之。答言。如是。各還本宮而自莊嚴。雜殿天眾亦還本宮。種種音聲。歌舞戲笑入雜殿林。時。天帝釋與諸天眾。捨雜殿林詣於餘地。此雜殿林所住天子。所受之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成就快樂莊嚴端正。從少至終。常愛雜色種種莊嚴。好種種語。眾人所愛。若行出家。昇師子座為說法師。解種種語聞之知足。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八地處名歡喜園。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善心深心。不殺不盜。亦教他人令不殺盜。若見殺者勸令不殺。不教人作見作不喜。若有所犯尋即悔過。離惡知識。云何不殺。見鳥殺害救令放捨。自不作惡。設作即悔。受不殺戒。以財贖命令其得脫。復教他人。令助歡喜。云何不盜云何偷盜。一切官人。王所勅令。持國理民。聚落城主。若放牧主若邊戍主。有所勅令取牛羊等。是人護戒而不肯取。以是因緣。命終之後生歡喜天。三十三天歡喜之園。復有聽法。得聞法會。六齋之日聽法受法。一心聽法。是法會主。命終之後生於天中。一切施中法施第一。以此因緣。命終生於三十三天歡喜之園。生彼天已。成就無量百千天樂。不可譬喻。當說少分。

        其林縱廣三千由旬。七寶林樹以為莊嚴。其歡喜天不詣餘園。是故名曰歡喜園林。自功德名。其林皆是如意之樹。隨天所念皆從樹出。若天生念欲須宮殿。念已欲上。即見樹林是七寶殿。有一百柱。一一殿柱。或以金銀琉璃頗梨赤寶車磲。用如是等一切眾寶以為殿柱。復作是念。欲得柔軟階道。昇此殿堂。隨念即見階道成就。既入宮殿。復自思惟。今此宮殿生蓮華池。隨念即生諸蓮華池。七寶之色。鵝鴨鴛鴦以為莊嚴。復作是念。我此堂中。應有天女歌舞戲笑。隨念即有天女來赴。隨心戲笑歌舞供養。復作是念。我今應得天眾伎樂隨其所念。風吹樹葉互相敲觸。出妙音聲勝諸天樂。復作是念。今此宮殿應生飲食。隨其心念。樹枝割裂流出飲河。色香味具。復作是念。我今應得須陀之味。隨其念已。即生上味。須陀之食色香味具。天子食之。乃至充足。復與天女遊戲娛樂。入歡喜園。歡喜園中所住天子。成就如是勝妙之樂。從殿而下。於此地中即生蓮華。毘琉璃莖真金為葉。其莖柔濡見者愛樂。色香具足。舉足下足蹈華而行。如是步步。成就天樂。隨其念念受五欲樂。一切諸根。於自境界不知厭足。所謂眼常貪色。種種瞻視愛樂不息。令眼悅樂。見如是色猶不厭足。耳聞妙聲不知厭足。如是鼻香。若嗅諸香生大愛欲。不知厭足。舌貪美味不知厭足。如是愛觸不知厭足。如是所念皆是愛念。愛樂自身。遊戲林中受欲無厭。境界為母。諸根為攢憶念風吹。自高為薪欲火熾然。欲無厭足。以愛欲心。於歡喜園遊戲受樂。釋迦天主。於雜寶聚山破阿修羅。得大名稱。如上所說。復來入於歡喜林中。告諸天曰。汝等天眾當生歡悅。入歡喜園受五欲樂。遊戲自娛。我亦自當於歡喜園遊戲受樂。已破魔軍毘摩質多羅及惡龍等。一切天眾及諸天女。皆可至吾遊戲之處受五欲樂。滿夏四月。五欲自娛。

        時。天帝釋。向三十三天說是語已。心大歡喜。告白象王伊羅婆那言。汝今莊嚴。吾欲與汝共諸天眾并諸天女。遊戲娛樂於歡喜園。汝當化身。令諸天眾乘汝頂上牙頂之上。向於遊戲華池園林山峯之中。如先所化。

  爾時。白象伊羅婆那聞天主教。即化大身。身有百頭頭有十牙。一一牙端有百浴池。一一浴池有千蓮華。一一蓮華皆有千葉。七寶所成。一一葉端皆有千數七寶眾蜂。一一葉間有千天子。其象頂上有諸天女。不相妨礙作天伎樂。乘虛而遊。到歡喜園。其象兩脇化二園林。一名喜林。二名樂林。於其林中河池蓮華。皆悉具足七寶意樹。諸天子等。遊戲其中受五欲樂。天子天女充滿林中。時。伊羅婆那大白象王。譬如第二須彌山王。詣歡喜園。其象背上化作大城。平正柔軟。其城街巷七寶宮殿。園林莊嚴。猶如第二善見大城。如是化殿七寶所成。有一百柱以為莊嚴。殿有華池。帝釋天王與諸天女。遊戲其中作天伎樂。憍尸迦天王坐於大殿。向歡喜園。其身不動如須彌頂。其象耳中復生華池。其池縱廣滿十由旬。其第二池十一由旬。一名甚深。二名清淨。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中生華名優鉢羅。毘琉璃莖赤寶為華。眾蜂莊嚴。天香具足。其華開敷優鉢羅華。天子天女坐華鬚上。遊戲娛樂。或有天子以水遊戲。或有天子蓮華遊戲。不知白象為行為住。其象鼻端。化作樓殿廣五由旬。種種眾華曼陀羅華。悉遍莊嚴。眾蜂妙音。牛頭栴檀葉以覆樓殿。復有金樹。種種眾華以覆其上。有諸天女坐華鬚上。歌眾妙音讚歎天王。如是象鼻所化長殿。於白象王蓮華之中。化生蓮華廣一由旬。有百千葉。其葉廣長。香氣第一滿十由旬。一一葉中。天子天女遊戲其中各不相見。如是遊戲不相妨礙。與天王釋向歡喜園。皆不覺知象之行住。猶如住於須彌山頂。於象頂上。復化大山名界莊嚴。以種種界而為莊嚴。天樹河池。園林蓮華莊嚴之處。遊戲受樂。是名象王頂化大山。其白象王。於其牙上化作園林。如一億月。多有眾華。其地白淨如須陀色。多有眾蜂。俱翅羅音充滿其中。無量眾鳥。眾寶莊嚴。孔雀命命。如是無量種種眾鳥。從牙化生。其白象王身量廣大。天眾圍遶。大身大力。行步平正而不搖動。向歡喜園。其白象王。從鼻兩孔化作河流。如閻浮提恒河之水。閻牟那河水從池流下。其水清淨。涼冷不濁。從上而下。白象鼻中所出河流。亦復如是。於四天下人所住處。林樹藥草亢旱炎熱。穀麥增長草木葉上。有水相現名之為露。其象鼻水。從空而下去地遠故。為風所吹散而氣燥。故令露少。三天下中名之為露。

        復次。天白象王若放霧氣。墮行天中。世人觀之。其色則白。外道說為因陀天王所行之道。復有說言。白象王道。如實白水風持不墮。在於空中猶如陽焰。直以遠故見之不了。其象頭上大山之頂。寶幢華蓋懸以寶幡。毘琉璃輪真金為蓋。其光明曜猶如日光。於其幢上懸以長幡。於其幡中出大光明。大海之中諸阿修羅。見是事已。各相謂言。帝釋天王勝幡已現。乘白象王向歡喜園。

        時。天帝釋遙見園林。告諸天曰。汝見此林甚可愛樂。釋迦天主。破阿修羅。既得勝已遊戲此林。如此林樹甚可愛樂。與三十三天夏四月時。於此林中遊戲受樂。時。諸天眾白帝釋言。隨王所勅。我當奉行。說是語已近歡喜林。歡喜林中。先住諸天受五欲樂。見天勝幢及白象王。心大歡喜。出迎帝釋。禮拜供養。合掌頂上。作天伎樂歌舞遊戲。入歡喜林。

        時。天帝釋即下白象。與諸天眾入歡喜園。一切天眾亦皆下象。如是象頭鼻端及象兩脇。一切天眾皆捨白象。入歡喜林遊戲受樂。歡喜林中。先住諸天及與天主。伐阿修羅諸天眾等。於夏四月受天快樂。釋迦天王。共諸天眾受樂自娛。如此時間。若諸天子善業將盡。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受安樂種種解了。端正第一眾人所愛。山林河池可愛樂處。而生其中。主大國土。富樂自在。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伊羅婆那大龍象王。以何業緣。成就大身大神通力。與阿修羅鬪得大名稱。以何業故受畜生身。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天中壽命滿七萬歲。過去之世。毘陀論部名不羅那。有婆羅門。大修福德好行布施。貧窮盲冥苦惱之人。以善心故。常樂施與。利益眾生。爾時。有王名曰善見。於節會日。出宮遊戲。如諸天眾。與八萬四千大白象王。金網彌覆寶鈴莊嚴。猶如如來。一切金鈴以為莊嚴。八萬四千婇女而為圍遶。八萬四千妓樂之音。向遊戲處園林之殿。是善見王第一威德。受大樂果。時。婆羅門具足威德。詣善見王遊戲之處。是婆羅門名三摩多。見此大王具足威德。王有白象名曰雲聚。寶鈴莊嚴。真珠金網以為瓔珞。善巧工匠之所成就。莊嚴白象。種種歌戲。詣遊戲處。端正第一。時。三摩多婆羅門心自念言。此白象王第一快樂。我當願生為天帝釋。作白象王。以布施力及願力故。命終生天為天帝釋。作白象王。比丘觀已而說頌曰。


        如此業畫師  處處業所牽  心王力甚大  造作種種報 

        勝因緣所轉  處處心所使  在在一切處  行於三界道 

        一切眾生業  自在使心行  是故調伏心  能至不退處 

        輕轉難調伏  處處妄攀緣  若善調伏心  調伏則安樂 

        若能調伏心  則能斷眾過  勇者離過惡  不復受諸苦 

        若此世苦惱  若未來世苦  一切不調伏  輕心因緣故 

        天龍阿修羅  地獄鬼羅剎  心常為導主  如王行三界 

        心將詣天上  復行於人中  心將至惡道  心輪轉世間 

        心輪轉壞人  境界癡所誑  愛漂諸眾生  現得無邊苦 

        一行常隱覆  大力難調伏  害而不可見  輕動速流行 

        若人有智慧  調伏如是心  其人離魔網  則能到彼岸 

        憶念邪諂曲  深而極輕動  是心惡險岸  將人至惡道 

        如是離眾惡  不為諸根使  不著諸惡法  得至不滅處 

        心從因緣生  所須從心得  緣轉速流注  如是流轉行 

        如是作諸業  得種種果報  微細心流行  一念常不住 

        行處不可知  常無有形色  將人至何所  行於何等道 

        到已住何處  身為業所作  見心所作業  作者不可見 

        此心難調伏  其形不可見  遍害諸眾生  無目速造業 

        是心性如幻  從惡得惡報  是心性如幻  行處甚難知 

        能將一切人  無量生死處  非刀所能割  火亦不能燒 

        是心雖無目  燒害一切人  業繩甚堅牢  縛諸苦惱人 

        受百千生死  將去不可見  須臾作善業  須臾起不善 

        心作善不善  調伏則得樂  六根緣境界  多貪無厭足 

        不覺心將至  惡道受苦惱

 

  如是。比丘觀婆羅門作大善業。其願狹小。見己思惟。自誡其心。如是善業。或得天身或離生死。為心所使墮畜生中。心願力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九地名曰光明。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持戒轉教他人。自不作惡不教他作。見作勸捨。自護禁戒教人護戒。堅固不缺。悉令清淨。不殺不盜。云何不殺。若見有地。多有眾生為持戒故。不自穿掘不教人掘。若蠍若蟻蝦蟆黃[犭+冗]。種種眾生。知此眾生所居之處。不自穿壞教他不作。或受禁戒或不受戒。若見為惡教令懺悔。云何不盜。若是他地。若陶師處若復餘人。乃至泥土。自不盜取不教人取。令他住戒。見他盜者不生隨喜。勸令不作。是名不殺不盜。是持戒人命終之後生光明天。心常歡喜。歌舞戲笑遊戲受樂。其身光明常照天眾。多有天人圍林遊戲。第一持戒。生此天處作善業人。受斯樂報。所有園林金網彌覆。寶鈴妙音毘琉璃鈴。善業所成。遙見天子。鈴中歌頌說如是言。善來天子。修善之人。以寂靜偈而作頌曰。


        善寂靜心護持戒  持戒清涼今受樂  善持禁戒種種行  後得涅槃或樂報 

        或遮惡道至善處  是故持戒後清涼  持戒之人臨終時  其心安隱不恐怖 

        我無惡道之怖畏  以持淨戒能救護  汝以持戒善護持  今至天中莫放逸

 

  如是天子。以善業故。鈴網之音演說偈頌。覺悟其心。令離放逸。有諸天子。久於先世持戒來者。聞是法已。少時持戒不入放逸。若天持戒不經多世則入放逸。不自覺知。雖聞法音即入放逸。遠離鈴網覺悟之音。更詣餘林。七寶莊嚴光明林中。其林廣長三千由旬。唯除四地及善見城。餘無勝者其林四維。有四如意。毘琉璃樹善淨無垢。其光普照滿一由旬。光明如日。五千由旬悉皆見之。天子天女在於樹枝。遊戲受樂隨心所念。從樹得之。四樹之中有光明林。金銀琉璃。為蓮花池莊嚴林樹。如融金聚。處處皆有須陀之味。善淨無垢清潔香美。大力自然須陀之味。復有眾鳥。視之可愛。其音美妙以為莊嚴。真金為首白銀為翅。毘琉璃胸赤寶為嘴。蓮華色寶以為其目。如是眾鳥以為莊嚴。銀葉樹上有真金鳥。黃金樹上有白銀鳥。毘琉璃樹赤蓮華鳥。赤蓮華樹青寶王鳥。一切眾鳥飲酒食果。有七寶樹。七寶色鳥遊戲其上。復有眾蜂如赤寶華。作種種業之所受身。於蓮華中遊戲受樂。如是樹中。一切功德影皆悉具足。天子天女。於此樹上遊戲自娛。其林具足。諸天功德。若天阿修羅共鬪之時。釋迦天王告諸天眾。速疾莊嚴。阿修羅軍惱亂樂見山頂所住諸天。三十三天聞是語已。向光明林。一切天眾共天帝釋。入四樹間。光明林中毘琉璃樹。淨如明鏡自見其相。知鬪勝否。若損身分具悉見之。如是樹中自見其身。若打若害若見被割。壞已復生。若見斷首斷腰。即時逝沒。於此樹中皆具見之。如其所見。告諸天子。當避橫死。甚為大利。阿修羅鬪害此天子。

        帝釋聞已。告言。大仙。汝勿鬪戰。必當衰害。非時夭壽。比丘思惟。觀天樹中見衰沒相。以聞慧知。若人悲心。見屠殺者欲殺眾生。令其得脫。以是果報。於光明林自見身相。諸天復詣光明林中名曰雜林。住光明林。如意之樹以為莊嚴。入此林已。各自思惟。天阿修羅誰力增勝。以何力故天得增勝。以何力故阿修羅勝。時。天帝釋告諸天眾。修行法者生諸天中。閻浮提人。於劫初時行十善道。或教他人。自勅身口持七種戒。不缺不漏堅固不諂。如是眾生命終生天。譬如皮囊滿中盛沙。不繫其口。有大力人瀉之速出。劫初之時。生諸天中亦復如是。是故。諸天勢力增長。阿修羅眾其力減少。樂見山頂所住諸天。能遮阿修羅。

        復於後時。人行不善。缺漏不堅行少善業。閻浮提人命終生天。譬如菴羅果欲熟之時。有大力人搖動其樹。其果少墮。生於天中亦復如是。復於異時行雜垢業。不持身戒不持口戒。不堅不淨不常修習。是人命終少生天中。譬如毘羅大樹之果。其果未熟。少力之人。雖復搖之不能令動。設得動之果落甚少。若有熟者其果則墮。若未熟者則不墮落。如是劫初眾生多生天上。後世眾生生天甚少。亦復如是。以其雜垢破禁戒故。汝等諸天莫行放逸。若行放逸。增益阿修羅減損諸天眾。今世眾生多行非法。無有戒法。不持七種身口之戒。誑惑他人令生熱惱。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順法行。是人命終墮於地獄。譬如皮囊滿中盛沙。不繫其口。有大力人瀉之速出。今世眾生行不善業。墮阿修羅亦復如是。若諸眾生。有半持戒或身或口。是人命終生阿修羅中。或生天中。譬如菴婆羅果樹。有大力人搖動其樹。若果熟者隨搖則墮。若未熟者搖之不落。雜業眾生亦復如是。或生天中。或墮地獄。或有生於阿修羅中。若諸世間盡行不善。不孝父母不順法行。不敬師長沙門婆羅門。不持身戒及以口戒。是人命終墮於地獄。或復墮於阿修羅中。是故令諸阿修羅軍增長大力。天力減少。雖復如是。我今能勝阿修羅軍。非餘天眾。汝當思惟。行於法行。若於今世若未來世。守護正法。一切力中法力最勝。餘無及者。汝當思惟。憶念正法。勉力勤加。破阿修羅。

        時。諸天眾聞天帝釋說如是教。白帝釋言。如天王教。我當奉行。說是語已向鉀冑林。從樹出生不可壞鉀。以自莊嚴。著此鉀者無能為敵。其光照曜。譬如日出憂陀延山。其光明曜亦復如是。向樂見山。欲與阿修羅列陣大戰。如前所說。光明林中所住諸天。互相娛樂。受五欲樂心意放逸。於毘琉璃林。黃金樹林赤寶林中。華果具足。種種眾鳥出妙音聲。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中種種鳥獸。有種種色種種莊嚴。種種形相種種音聲。種種寶翅遊戲受樂。於園林中。如實觀之。知微細業因緣果報。彼以聞慧。見諸眾生為工畫師。雖受雇直。無巧偽心為他營福。圖畫僧房講堂精舍。明淨彩色。以青黃朱紫種種雜色。圖畫佛塔精舍門閣。或作山樹人龍鳥獸師子虎鹿。園林城郭。浴池戲處蓮華林池。沙門婆羅門軍營殿堂。為供養佛。莊嚴因緣。圖飾形像。受人雇直。或復刻鏤。或以泥木金銀銅等。如是種種造立形像。諸工匠師命終生天。受眾鳥身。造作雜業而不持戒。作此鳥身。或受鹿形眾蜂之身。常受快樂。如其作業得相似果。如天受樂。無智造業。雖有思心。以無智故癡身受樂。於天園林遊戲受樂。山林峯嶺。如畫刻鏤象牙金銀。如素所為如印印物。於天園林生無量色。如本彩色。天復於此光明林中。遊戲歌舞受種種樂。此光明天。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善業。生於人中。常受安樂。或為國王或為大臣。為無量人之所供養。樂行遊戲愛於節會。心常歡喜顏色端正。飲食如意常受安樂。他不能奪。床褥臥具園林遊觀。奴婢充足。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十地名波利耶多。眾生何業而生彼處。彼見聞知。若人淨信。以久捨物。若衣服飲食床蓐湯藥。以用布施。復教他人不殺眾生。乃至蜫蟻不起殺心。若見有果為蟲所食。為護其命不食蟲果。見人食者勸令不食。自持禁戒復教他人。云何不盜。於他所有乃至不取根食果食。若於林中若於空地。自既不取亦教他人。如是之人自利利人。命終之後。生於波利耶多樹園。波利耶多樹第一最勝。於此一樹。能示閻浮提人善不善相。若閻浮提人隨順法行。其樹華果則便具足。以閻浮提人順法行故。其華光明照百由旬。三十三天心懷歡喜。圍遶而住。如是波利耶多樹華果茂盛。知閻浮提人。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是故此樹華果敷榮。夏四月時。其諸天眾。圍繞此樹娛樂受樂。若波利耶多樹其華半生。則少歡喜。知閻浮提人少分持戒。令此天樹但生半華。若一切人盡行非法。則此天樹波利耶多華皆墮落。其色憔悴。無有光明亦失香氣。譬如冬天。雲霧障日光明不了。視不曜目。如是波利耶多拘毘陀羅樹。光明微少香氣損減。相貌憔悴。

        時。諸天眾見是事已。白帝釋言。天王當知。波利耶多樹光明損減。香氣劣弱。一切威德悉不如本。必是閻浮提人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帝釋聞之。即取寶像與諸天眾。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如來之像。念佛功德。告諸天眾。此波利耶多拘毘陀羅樹。花葉墮落。我今當往至彼樹下。汝等莊嚴。我今善心。持如來塔世尊形像。至彼樹下。以天塗香末香。供養世尊。爾時。諸天聞帝釋教。無量百千諸天大眾。詣帝釋所。時。天帝釋以如來像置天冠上。頂戴而行。往詣波利耶多樹園。見彼天眾皆無歡悅。以此波利耶多樹葉墮落。失本光明。是故不悅。時。天帝釋。以如來像安置樹下七寶之地毘琉璃座。一切天眾皆起信敬。生敬重心。以天摩盧迦華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拘賒耶舍華。如是眾華以為供養。香水澡浴如來形像。如是供養已。教諸天眾當起信敬。離於慳嫉離放逸心。此佛如來三界大師。正法聖眾。諸天子等聞帝釋教。皆起敬信。頂禮如來天尊之像。爾時。帝釋即以偈頌而讚歎曰。


        如來解脫恩愛毒  親愛一切諸眾生  久已度於生死海  南無南無一切智

 

  爾時。帝釋合掌恭敬向如來像。與諸天眾胡跪合掌。復以偈頌讚歎如來。


        如來永斷欲貪瞋  永離熱惱不可量  一切眾生無上師  南無南無一切智

 

  偈讚佛已。一切天眾圍遶樹王。敬重如來。生大信根。如是一切天眾。以淨善心增長正法。供養佛像。時。波利耶多樹即便生嘴。新葉欲出。諸天見已皆大歡喜。其樹不久。次第花葉如本不異。其光遍照一百由旬。香氣亦爾。葉如雲色眾蜂圍遶。其影鮮澤天眾圍遶。如第二日。見光威德。其香普熏一百由旬。其枝遍覆一百由旬。根亦如是。一切天眾皆大歡喜。其天樹王光明香氣。如本具足。譬如六萬眾山之中。須彌山王最為第一。種種樹中。波利耶多樹光明莊嚴。亦復如是。最為第一。見勝光明。威德殊勝充滿具足。明淨顯現具足明焰。三十三天見之歡喜。共相謂曰。汝等天子。見佛如是大勢力不。此天樹王。華葉光明香氣具足。如本不異。三十三天見樹勢力。光明增勝皆離疑網。閻浮提人順法修行。念法心勝魔軍損減。非法惡龍及阿修羅不能破壞。如法之人正法增長。天眾不減於天女中不復劣弱。魔軍減少天眾大力。以樹王相。當知諸天有大威德。如是三十三天各各說已。

        爾時。護世從閻浮提。詣第二天波利耶多樹王園中。是時。護世見三十三天於波利耶多樹下。以清淨心供養如來。身出光明。到已頭面頂禮帝釋。白天王言。諸天大眾今應歡喜。今閻浮提一切人民。隨順法行。供養父母沙門婆羅門。恭敬長宿。時。諸天眾聞其所說。皆大歡喜。供養護世。作如是言。汝令我喜。汝亦如是常得慶悅。以說閻浮提人行法行故。如是天眾。聞護世天說如是語。復設供養。既供養已。持如來像詣善法堂。樹王諸天及天帝釋。還入波利耶多樹園。夏四月中。受天快樂遊戲娛樂。天女圍遶。於夏四月遊戲受樂。若有天子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前業。得生人中。顏貌端正人所樂見。心常歡喜。安樂無惱眾人愛敬。歌舞戲笑常自娛樂。一切女人。若有見者皆生愛敬。或為國王或為大臣。以餘業故。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八

        〈觀天品第六之七〉(三十三天之四)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十一地名離險岸。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聞知見。若人持戒利益眾生。福德熏心。或功德人持戒智慧。或復病人施其一食。自不殺生。若空樹中。或有蟲蟻種種細虫。若種種放牧牛羊象馬駝驢之人。或冬寒時氷雪霜降。於曠野中放火焚燒。若有善人。或以水土滅此燒火。見作勸止自不故作。設作改悔。不生隨喜。為說恐怖令住善法。令彼眾生住於善法。自不偷盜亦不教人。如是之人命終。生於離險岸天。其地金銀。種種赤寶以為廁填。如是種種金銀雜寶雜業莊嚴。種種眾寶種種廁填。種種寶樹以為莊嚴。種種禽獸莊嚴其地。處處皆有禽獸之類。遍險岸地一切園林。無量七寶以為莊嚴。離險岸天住此林中。莊嚴之具如融金聚。百千天女以為圍遶。受五欲樂。隨其住處身出光明。岸樹光明亦如天身。於此林中遊戲受樂。與諸天女往詣河林。其河兩岸多諸金樹。黃金為葉。以樹光明令水黃色。悉無白色。其流駃疾不見白色。於園林間。天子天女遊戲受樂。天作是念今此樹中。應出美飲。以善業故。隨其所念即時流出。種種美飲色香味具。以諸寶器而用飲之。飲天上味。受天快樂。見諸天女愛火所燒。以樂覆故而不覺知。天子復念。我今欲聞種種音聲。以善業故。隨其所念有風動樹。出妙音聲勝五樂音。天子復念。今此樹上。應當出於須陀之味。以善業故。隨其所念。即於樹上猶如大器。盛物瀉之從上而下。石蜜之味不得為比。天子食之。歌眾妙音。往詣寶地諦觀瞻視。常樂念欲。至寶地中受五欲樂。捨此地已。復詣普林。其普林中有七種鳥。真金七寶以為鵝鳥。因陀青寶以為鸚鵡。翅多赤寶以為鴛鴦。毘琉璃寶以為鳧鴨。青寶車磲以為孔雀。大青七寶為命命鳥。珊瑚銀寶為迦陵頻伽。其聲美妙。如婆求鳥音。眾所樂聞。翱翔空。遊戲自娛。其音美妙如天女音。於蓮花池。眾蜂莊嚴遊戲其中。復於陸地。翱翔遊戲。復有金樹。種種葉影映飾鳥身。天見眾鳥發歡喜心。耳聞其音心意悅樂。天子行空與鳥遊戲。或於水中與鳥遊戲。或於陸地共鳥遊戲。如是天眾共鳥遊戲。天子天女。互相娛樂天鳥仇匹。遊戲受樂。比丘觀鳥。受天樂已而說頌曰。


        畜生行欲  癡力所作  天若如是  畜生無異  

        人受富樂  不著放逸  是智慧人  愚者相違  

        放逸將天  至於地獄  智者所說  放逸如毒 

        愚癡放逸  著現在樂  放逸果熟  後生大悔  

        觀於放逸  無少利益  若捨放逸  常無憂惱  

        放逸大苦  不放逸樂  舉要言之  應捨放逸 

        若人愛苦  應行放逸  樂行放逸  終無樂報  

        樂不放逸  至不退處  不行放逸  常無苦報  

        此諸天眾  與鳥遊戲  天與畜生  等無差別 

        界道身意  一切皆壞  天人非人  地獄餓鬼  

        意差業別  業別道分  諸業分異  道亦如是  

        種種雜業  生於天中  樂著放逸  不覺退沒 

        死相既至  汝當自知  於天中退  受大苦惱  

        為癡所害  放逸所誑  諸天渴愛  墮於地獄  

        戲樂自誑  墮於地獄  受天樂已  後受大苦 

        為心所惑  不厭生死  為愛所欺  從苦入苦

 

  比丘如是以是偈頌。呵責放逸諸天子等。貪於五欲不知厭足。如火得薪。乃至愛善業盡。從天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善業。生於人中常受安樂。飲食充足國土豐樂。五穀熟成。或為王者或為大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十二地名谷崖岸。此諸眾生。以何等業生於彼天。彼聞知見。若人善心修行福德。施坐禪人得初禪者。自施其食教人施食。施已隨喜教他隨喜。是名布施。不殺不盜。若人道行。井泉池流施水之處。施其瓶罐飲水之器。供給行路。復有異人教他盜取。持度曠野。汝若不取必當渴乏。爾時。其人雖知渴死。畏犯罪故。不受其教。不盜財物亦不隨喜。勸人不取。令住善道。乃至失命不犯偷盜。云何不殺。自行不殺勸人不殺。毀呰殺法。若屋窓牖。若戶扇間。若屋樑上。有微細蟲。若然火時懼傷其命。不閉戶牖。是名不殺。復教他人令行不殺。住於善道。如是之人命終。生於三十三天。峪崖岸天受善業報。有一林樹名隨時低。其林種種眾寶光明。青毘琉璃清淨無垢。種種眾鳥出妙音聲。花常開敷。流泉河池以為莊嚴。青毘琉璃以為蓮花。莊嚴金峯如融金聚。雜色眾鳥遊戲其中。或於水中。或於陸地。或於山峯。險岸山窟出眾妙音。善業所化。受善業果。種種天女之所圍遶。天鬘天衣以為莊嚴。色相威德端嚴殊特。於此林中歌舞遊戲。以善業故。林中天鳥而說頌曰。


        眾生造善業  天中受快樂  若造不善業  地獄受苦報 

        既生於天中  而能自覺悟  從樂得樂果  不為愛所惑 

        業繩縛眾生  長在三有獄  業力自在轉  如轂轉眾輻 

        輪轉於三有  八方及上下  業力風所吹  如塵遊虛空 

        因緣之所生  如蓮花莊嚴  如是天莊嚴  皆從善業生 

        譬如清淨水  如虛空無塵  如是清淨心  能至安樂處 

        解脫三縛人  能護於五根  遠離一法人  天中受安樂 

        無慚無愧人  不調惡知識  如毒亦如火  智者應捨離 

        實語行施人  常應樂親近  常慈心眾生  此道生天中 

        直心不諂曲  布施修正念  以是自業因  來生此天中 

        世間一切命  皆由法非法  救護無過法  是故應行法 

        若人捨離法  樂行不善業  為惡之所燒  受苦無窮盡 

        既得生天已  若縱放逸心  其人善業盡  退時乃自覺 

        究竟樂為勝  無生亦無死  死網縛眾生  無有安樂處 

        隨其受樂處  愛心轉增長  愛火燒眾生  地獄受苦報 

        勿得行放逸  諸天所不應  放逸過所壞  退失於天處

 

  如是天鳥說此法時。天子心亂。念諸天女。於利益法。不聽不受渴愛五欲。心意耽著。於蓮花池遊戲之處。歡娛受樂。復往山峯。名樂遊戲山峯。有鳥名曰戲樂。遊戲池。互相娛樂。時天見鳥。作如是念。奇哉此鳥。種種眾色種種音聲。勝一切鳥。是時。天子復作是念。我今乘鳥遊觀林池。天既念已。即時鳥身自變麁大。爾時。天子以手摩捫。乘之遊空。翱翔受樂。天子復念。於鳥背上化七寶殿。園林花池皆悉具足。種種眾鳥以為莊嚴。上乘虛空。與諸天女種種莊嚴。處處遊戲受種種樂。遍觀諸天所住之處。既觀察已。轉增愛著。足百千倍不可為比。如是愛火。六欲熾然不可調伏。妄愛為樂。實為大苦。乘鳥遊空。五樂音聲歌頌之音。其聲美妙不可譬喻。遍見一切天子天女。於須彌山。園林池流山谷樹林。蓮花遍覆。多有眾鳥皆悉見之。一一住處。無量百千諸天所住。處處觀之猶不厭足。諸根愛著貪著五欲。歡喜無厭。愛心增長如是多時乘鳥遊戲。觀須彌山王六萬諸山。善業諸天之所住處。無量寶焰光明莊嚴。甚可愛樂。須彌四面有四種色。謂毘琉璃。白銀黃金頗梨之色。此天遍行觀須彌山。乘於鳥殿還其所止。至其住處。如天所念。色相莊嚴。

        是時。天子復乘鳥殿至摩時多池。其池周匝廣五由旬。青毘琉璃種種蓮花以為莊嚴。鳥至此池。與諸天女受五欲樂。猶如眾蜂貪嗜花味飲於摩偷。食須陀味。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服天寶衣。與諸天女遊戲受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善業得生人中。常受富樂。多有乘騎遊戲之處。或為王者或為大臣。人所敬愛。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十三地名摩尼藏。眾生何業而生此天。彼聞知見。若有善人利益眾生。不殺不盜。亦教他人令住善道。自不殺生。乃至見於酒蜜之中。有濕生蟲。若不漉治終不故飲。不教他作亦不隨喜。知不善業。捨而不作。見他作惡捨不親近。勸令修善。是名不殺生。云何不盜。乃至入於塔廟。若有供養佛塔燈明。不以此光營作眾事。亦不取煙以為書墨。微細之罪悉皆畏懼。是名不盜。復有不殺及不偷盜不殺生者。乃至蚊蟻惱觸於人亦不殺害。心不念殺。若見他殺勸令放捨。語其人言。若殺生者是不善業。命終當墮活地獄中。如是教他。令不作惡。安住善法。如是善人。自持禁戒令他住戒。若行曠野若飢饉世。以飲食施。若其飢餓困逼之時。不盜他食。於曠野中。貧窮飢困乏少糧食者。能減己食施諸貧人。以思心福田二事勝故。得大果報。以時施故。何以故。病之大者無過飢饉。是故施食得大果報。如是二種持戒之人。自利利他。善心直行。第一善人。乃至小罪常懷大懼。以眾寶珠施於父母。或以珠瓔施如來像。是人命終。生三十三天摩尼藏地。生彼天已。受第一樂。五欲自娛。是善業人威德光明。皆悉普照五百由旬。譬如日出普照眾山。此天光明。照一切地亦復如是。其眾寶地。先具光明。如是天子。身光既照百倍轉勝。其諸光明。青黃朱紫如天虹色。其身光明百倍轉勝。莊嚴殊妙。以善業故。身如電光勝諸天眾。如眾星中月最第一。此天之身亦復如是。遍身光焰。自觀寶地。其地皆以種種摩尼以為莊嚴。種種間錯分齊分明。一切光明。猶如百日一時同照。天子見之生大歡喜。

        復觀異處。見諸天女妙色具足。以不可譬喻。種種眾寶以為莊嚴。受諸欲樂。鼓樂絃歌笙笛箜篌。如是種種歌眾妙音。或有舞戲天鬘莊嚴。或於花池與鳥遊戲。或食天果。復於意樹取諸花果。歌欲樂音令眾歡喜。天子既至。見諸天女。為諸欲境惡蛇所螫。從坐迴顧向諸天女。諸天女等天鬘莊嚴。天子見之欲火燒心。迴顧天女。時。諸天女見其丈夫命將臨終。五死相現。猶如眾蜂捨於萎花。赴新開花。諸天女等。捨本所事趣此天子。亦復如是。種種天鬘種種天衣。以自莊嚴。以愛欲心娛樂天子。令心喜悅。是退天子。以無始來習諸愛欲。見其天女背叛異趣。心生熱惱。如阿鼻獄猛火燒身。見諸天女背己趣他。其心熱惱亦復如是。從天命終。以嫉妬心自害其身。有報將盡。取緣濁心更無所見。退墮地獄餓鬼畜生。以何因緣。見諸天女叛己趣他。生大苦惱。以於前世人中之時。邪行非禮犯他婦女。以作善業生於天中。侵他妻故。見斯惡業。如是善業之中。惡業成熟。是故。微少惡業所不應作。若能奉持七種之戒。不缺不漏。則有餘果。夜摩諸天。見退沒相。則不如是。未來世報。略而說之。不復廣說。

        諸天女眾天鬘莊嚴。速往詣於初生天子。以諸天鬘而用上之。令其莊嚴。花鬘香氣色香具足。無有萎變。令初生天子著此花鬘。天子著之心生歡喜。即相親近。共遊園林互相娛樂。於此地處天眾所住。見清淨水毘琉璃花。真金為葉金剛為鬚。百千眾蜂以為圍遶。其蜂或以真金為翅。毘琉璃身白銀為翅。真金為身赤寶為翅。雜色為身珊瑚為翅。常於如是不萎不變。蓮花池中遊戲娛樂。其聲清妙如天女音。如是眾蜂以為莊嚴。天子天女入蓮花池。遊戲受樂歌詠戲笑。久於池中娛樂受樂。復往詣於金鬘樹林。二樹彌覆。既至林中。種種伎樂出妙音聲。見須彌峯如融金聚。見諸天眾。在於山峯。與諸天女伎樂自娛。天鬘天衣以為莊嚴。閻浮檀金以為瓔珞。莊嚴其身。於蓮花池優鉢羅池。種種香味皆悉具足。天子天女遊戲受樂。鵝鴨鴛鴦大力師子。悉為行列。諸天在中遊戲受樂。復見天眾行於虛空。與諸天女猶如明燈。歌頌美音以自娛樂。雨眾妙花受天快樂。五樂音聲歌戲娛樂。復見天眾飲天美味。無有醉失。各說愛語以相娛樂。令心喜悅。復見天眾食須陀味。以自善業所得果報。色香味觸皆悉具足。復見天眾。於七寶樹採七寶花。以自莊嚴。復見天眾採花摘果。或有食者或相打擲。以為戲笑。共相娛樂。復見天眾乘於天鳥。眾雜七寶以為莊嚴。乘此鵝鳥。遊於虛空互共遊戲。復見天眾歌眾樂音。於天子前。諸天女眾舞戲娛樂。以天蓮華互相打撲。以生欲心。言說調謔增愛境界。初生天子。見如是等種種天眾種種業化。心自思惟。我雖見此。眼不知足。聞種種聲耳亦無厭。種種眾香鼻亦如是。種種六味舌無厭足。身貪細觸天衣妙服。莊嚴塗身亦復如是。不知厭足。一切愛法心常隨順。我今愛樂當受斯樂。既思惟已。互相愛樂。如天所應受五欲樂。如是天子六愛著心。一切愛火圍遶焚燒。譬如有人於盛夏日極熱之時。行於曠野。大火卒起燒諸乾草。樹葉枝條山谷林樹。一切火起。慞惶怖走。逃避無地。其火焰熾四面圍遶。同為一焰燒一切林。隨其所趣煙焰俱起。為火所燒不能免離。世間一切愚癡凡夫。亦復如是。乾草樹枝愛火所燒。將至天中造業之人。結使癡風吹大愛火。修禪習觀得世俗禪。喻乾枯樹山谷草葉。愛火所燒。猛熾火者喻六種愛。處處走者喻於諸根。染著境界。其焰熾然。憶念境界。猛風所吹愛火所燒。破壞天人世間。火者喻於愛火。天善業故。受於無量百千種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住於寶地。一切眾寶以為莊嚴而生其家。或為大王或為大臣。常受安樂眾人所愛。子孫具足豐饒資具。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十四地名曰旋行。眾生何業生於彼地。彼以聞慧。見有眾生不殺不盜。見他作者勸令不作。說不善業得惡果報。云何不殺乃至菜葉。若於水中。見微細蟲護之不食。若不漉水終不故飲。漉水之蟲不棄乾地。還置水中令蟲安隱。不失其命。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云何不盜。若甘蔗田若果若菜。若菴婆羅。他所攝物不起盜心。亦教他人令不偷盜。自持禁戒教他持戒。云何持戒。不殺不盜。乃至失命不飲蟲水。亦不受用。亦教他人令其不作。是名不殺生。云何不盜。乃至草葉亦不故盜。行於布施。若見病人。施其醫藥令得安樂。亦復不以殺蟲之藥與他治病。是善布施。乃至涅槃其福不盡。是人命終。生三十三天旋行之地。既生之後。以善業故。一切眾寶光明旋轉。殊勝天女以為供養。既供養已。詣光輪林。種種音樂。林中有鳥名莊嚴樹。充滿林中。以鳥勢力。隨其心念。欲有所至飛於虛空。林亦隨行。若諸天子。在於樹下亦隨林行。隨所到處生蓮花池。眾雜蓮花以為莊嚴。毘琉璃葉真金為莖。白銀為鬚。蓮花臺上。諸天女等歌眾妙音。以善業故。其蓮花中流出摩偷(摩偷者美飲俗名為洒也)。天女飲之。與蓮花臺諸天子等。住蓮花臺。天女圍遶共飲摩偷。久受樂已。從空而下。與鳥相隨。及天女眾詣優鉢羅殿。其殿縱廣滿二由旬。如是百千優鉢羅花。一一天女住一葉端。歌舞伎樂。復有青色優鉢羅花。以花青光。令諸天女皆作青色。若在赤色。令諸天女皆見赤色。身莊嚴具。亦復如是。天子天女坐蓮花臺。以善業故。與諸天女而共圍遶。坐蓮華鬚。手擎種種雜色寶幡。歌舞遊戲久受天樂。從花臺下。見雞娑羅殿河名樂見。兩岸多有眾寶之樹。枝葉具足。莖幹成就種種眾鳥。嘴翅端正。婆求之音莊嚴河岸。隨天所念。從河而出。其河莊嚴。天女歌舞甚可愛樂。互相娛樂。天子來詣如是愛河。天女見之皆大歡喜。歌舞戲笑作眾伎樂。有異天女。作眾伎樂來詣天子。是時。天子見諸天女顏色妙美。百倍愛著。走趣天女。與此天女及優鉢花。諸天女等河岸遊戲。諸天女等一切同集。作眾伎樂出妙音聲。其歌音聲。遍滿須彌山王寶峯之中。時。山峯中一切天眾。聞是妙音皆來集會。心意戀著天女歌音。天子天女大眾和合。不起嫉妬。歌舞遊戲。復往詣於遊戲園林。久受無量百千種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受安樂。常樂澡浴塗香末香。愛眾蓮花優鉢羅花。拘牟頭花俱迦那陀花。質直聰慧愛樂正法。或為國王或為大臣。成作長者。或主城戍或為導師。治生諧偶。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十五地名曰金殿。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天眼智慧觀察。見持戒人。不殺不盜。云何不殺。若見怨家。欲來害己或有他人。侵其妻室。雖捉擒獲。不打不害放捨令脫。軟言慰喻。或見有人欲害怨家。以財贖命。令其得脫。復有惡人。已捉擒獲。放之令去而不加害。如是惡人復至其家。欲侵欲害而復擒獲。還即放之而不加害。以護持戒。畏業果故。怨家持刀欲來殺人。護彼怨家令其得脫。不被殺戮。畏破戒故。自捨身命不害他人。是名不殺。云何不盜。不盜幾種。此持戒人乃至小罪。生大恐怖。畏業果報。不造惡業。修行善業。復有不盜。見於小罪乃至微塵。心生恐怖。或詣塔寺或至園林。閑靜讀誦。經行之處。或至水邊。不取他物。種種鞋屣悉不故取。他所不聽亦不受用。以護戒故。若晝若夜不起盜心。是名不盜。是名不殺不盜。

        云何住戒。捨於不淨不愛不樂不善之法。持戒清淨。善人所愛。如實不虛。如是持戒。生於天中必至涅槃。隨心所願成三菩提。是持戒人若行曠野。若獨若伴。若行道路若行非道。若見惡獸懷妊產子。為飢所逼。欲噉其子。是人見之。自捨其身與此惡獸。欲令殺己。不食其兒。是持戒人為續其命。憐愍眾生自捨身命。孝養父母。云何布施。若持戒人貧窮困乏。勤苦得物。順法持戒。或有沙門起於滅定。來至其家從其乞求。如是貧人。減於妻子所食之分。有少飯食施此比丘。自屈一日。見其食已心生歡喜。復教他人。不殺不盜住於善道。見作隨喜。是持戒人自利利他。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猶如香氣生於金殿。是善業人生彼天已。受欲樂地黃金為殿。一切眾寶以為莊嚴。帝釋見已生希有心。百倍受樂以偈頌曰。


        上上之樂  善業善果  諸天所受  先世業故  

        四輪之殿  駕以象馬  智慧為鉤  殿光如日  

        持戒之善  遊於天上  憐愍眾生  如母愛子 

        慈悲之人  能至天中  行慈悲者  饒益眾生  

        常應供養  後生天中  悲愍調伏  利益眾生  

        是人如天  諸天敬仰  慈悲之人  端嚴如月 

        覆護眾生  離於憂惱  是故勤加  修行求樂

 

  時。天帝釋說此偈已。入其金殿坐柔濡敷。種種形相以為莊嚴。與諸天眾俱坐其上。天女圍遶久時受樂。種種色身種種莊嚴。而相娛樂。時。天帝釋復出金殿。詣一切樂林。種種天眾百千圍遶。種種伎樂出眾妙音。其諸天眾出大光明。隨天帝釋去林不遠見遊戲處。無量百千光明莊嚴。金毘琉璃以為其樹。光明赫焰周遍莊嚴。其遊戲林種種莊嚴。不可譬喻。今說少分。譬如七日俱時竝出。其林光明亦復如是。其諸光明有種種色。青黃朱紫白色諸光。其林莊嚴遊戲之處。光明赫焰。帝釋見已。告諸天眾。汝等見是。一切戲樂遊戲之處。園莊嚴不。唯然已見。

        時。天帝釋語諸天眾。過去之世。頂生大王於此林中。與天帝釋分座而坐。遊戲受樂。無量天女之所圍遶。主四天下。時。二天王受於無量百千萬億五欲之樂。猶不知足。從天還退。時。頂生王。以善業故。於此林中。光明威德端正勢力。我今說之。汝當善聽。於過去世。有頂生王主四天下。不加刀杖亦無刑罰。欲無厭足。以先世善業來上此天。其身光明。勝須彌山過踰十倍。一切天光。至其光中皆滅不現。時。四天王見頂生王。即出奉迎。白頂生言。善來大王。我今故出奉迎大王。應修供給。時。頂生王受其供已。復上三十三天。是時。頂生光明威德。猶如日光。人中最勝。在此天中亦復如是。時。四護世天自見光明。悉不復現。怪未曾有。告諸天曰。此頂生王至此三十三天。或是其身威德之力。或是輪力。非餘天力亦非人力。勿起怖意。此人順法。為轉輪王。護世說已。時。頂生王到三十三天。

  爾時。帝釋遊戲在於一切樂林。娛樂受樂。遙見頂生即分半座。命之令坐。爾時。頂生即與帝釋共坐一床。二王久時受五欲樂。業盡還退。爾時。三十三天遊戲之處。無有及此一切樂林。其林殊妙。無量眾寶以為莊嚴。光明如日。時。天帝釋說是語已。與百千天女而自圍遶。入一切樂林。既入林已。天子天女娛樂受樂。食於種種須陀之味。既飯食已。昇七寶殿。其殿光明。威德端嚴猶如日光。種種樂音。還善法堂。帝釋去已。舊住諸天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值善世。不值刀兵。生好國土。園林具足。稻麥甘蔗花果具足。大富之處。常值正法。或為大王或作大臣。為一切人之所愛敬。端正第一。諸根成就子孫具足。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十六地名曰鬘影。眾生何業而生彼天。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善業善心不殺不盜。云何不殺云何不盜。幾種不殺幾種不盜。不殺生者。自不殺生。若種種魚鼈若珂若貝。不取不賣。見殺生者教令住戒。見他作者心不隨喜。勸令安住善道之中。是名不殺生。云何不盜。若此善人。以清淨心直心持戒。不以貪心。或佛塔廟或於僧中燒香之處。不嗅香氣。不以方便令薰其衣。若香至鼻心不貪著。是名微細不偷盜戒。見他作者勸令不作。令住善道。如是眾生自利利人。以何等心利益眾生。見殺生者如殺己兒。觀諸蟲蟻亦復如是。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云何布施。若貧窮人。勤苦得財以用布施。持戒行人得初禪者。在器之食分半施之。亦教他人令行布施。如是之人。自利利他。命終之後生鬘影天。既生天已。樹名鬘影。其光明輪周遍園林。其樹花香滿一由旬。勝餘花香。其花修長。若以一花則成首鬘。其花雜色種種莊嚴。青黃赤白繁茂鮮榮。復於園林受五欲樂。伎樂音聲欲樂具足。隨心所念。皆悉成就種種殊異。無量成就。以善業故。一切成就。

        復於林中有蓮花池名曰雜花。有大勢力。生諸蓮花。花常開敷。七寶色蜂以為莊嚴。蓮花池中。種種眾蜂出妙歌音。天子天女。聞蜂歌音皆大歡喜。共相謂曰。奇哉此蜂。出妙歌聲令我心悅。如是眾蜂歌眾妙音。復有鵝鳥。皆以其翅扇蓮花池。令花勃起。如黃金色遍覆池水。鳧鴨見之。歡喜走趣出妙音聲。如是花池多有眾鳥。天子天女以歡喜心。捨眾樂音。往詣眾鳥遊戲受樂。復往詣於行列宮殿。遊戲之處其諸宮殿。七寶為柱。金銀琉璃車磲頗梨以為莊嚴。其地多有種種天女。遊樂受樂。天寶莊嚴。天栴檀末以塗其身。共相娛樂不起嫉心。互相愛樂。離於妬心。受自業果。種種地中。以種種業而生其中。受自業果。遊戲受樂。復往詣於如意之樹。其樹勢力隨天所念。悉皆得之。於此林中飲食河流。第一色香眾味具足。以歡喜心遊戲河中。食須陀味既飲食已。百倍悅樂。復往詣於青蓮花林。其花第一色香味具。於花葉中。流出摩偷美味之飲。猶如酒糟。酒流而出。其色青綠如分陀利。黃分陀利出黃色飲。琉璃色華出琉璃色飲。頗梨色花出頗梨色飲。車磲色花出車磲色飲。雜色之花出雜色飲。雜色葉花。毘琉璃莖金剛為鬚。如是種種諸飲。從花流出。香味第一。

        諸天飲已。復往詣於一切觀林。遊戲娛樂。到此林中。悉見一切三十三天所住之地。一切觀林甚可愛樂。於此林中。有蓮花池名曰普流。廣三十里。清淨之水湛然充滿。如琉璃色。鵝鴨鴛鴦周匝圍遶。一切眾鳥皆如金色。七寶為背珊瑚為足。赤寶為目。雜寶莊嚴。其音美妙。遊戲舞弄。

        時。諸天子詣遊戲處。金色之鳥出妙音聲。天子昇於金殿之上。其殿光暉如融金聚。各相謂曰。汝見諸天遊戲之處。令諸天眾其身光明。黃色轉妙過踰兩倍。於此殿中。遊戲自娛受五欲樂。貪愛境界而無厭足。如火益薪轉更增熾。諸天愛於色聲香味觸。亦復如是。不知厭足。於此天中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生於人中常受快樂。花鬘塗香以為莊嚴。坌以末香。心常歡悅。或為王者或為大臣。大富饒財。為一切人之所愛敬。無有怨敵亦無病惱。以餘業故。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九

        〈觀天品第六之八〉(三十三天之五)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十七地名曰柔軟。眾生何業生彼天中。彼以聞慧。見持戒人不殺不盜。生此天中。云何不殺。有諸眾生為貪財利。恣足五欲斷毒蛇命。取其寶珠以自供命。持戒之人不為此事。是名不殺。亦教他人令行不殺。乃至蚊蟻微細眾生。亦不故殺。云何不盜。不以盜心取人草土。乃至微細亦不故取。乃至他人所有書記。不以盜心書寫自用。是名不盜。云何布施。是持戒人貧窮乏財。以無貪心。減身資分。施初禪人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資生之具。或施一食。或於僧寺平治僧地。令僧去來安隱無難。如是自行布施。亦令他人安住善道。勸於他人令捨惡業。是持戒人。不殺不盜自利利他。以是因緣。命終生於三十三天。生此天已。受天快樂。其地皆以柔軟天繒以為敷具。遍覆其地。柔軟滑澤。若天行上。隨足上下。足躡則偃舉足隨平。譬如大風吹水波起。高下不定。風止則平。其地柔軟亦復如是。其地清淨猶如明鏡。若有工師若工師弟子。善能磨鏡。瑩拭明淨照顯眾像。若折一毛以為百分。於此鏡中皆悉了見。此天地中見諸天子。一切身分亦復如是。如彼明鏡清淨無垢。其地清淨亦復如是。其地復生希有之事。若諸天女心有所念。欲令天子共其遊戲。天子即於所住地中。自見書字。即與天女遊戲受樂。其地復有希有之事。若天憶念一切所須。皆從地生如是三十三天。於柔軟地受天快樂。

        復往詣於遊戲之處。其遊戲處。有大園林名摩偷迦。鈴網彌覆。無量寶樹以為莊嚴。於彼林中種種眾鳥。華果具足。五樂音聲遊戲受樂。五根境界受果報樂。於其地中。復有林樹名曰婆羅。若諸天眾。入此林中遊戲之時。樹則變小。令諸天女取果不難。其林皆是七寶所成。光明晃曜。如日初出以為莊嚴。無量種色華果莊嚴。種種色鳥。出妙音聲以為莊嚴。如是眾鳥住於林中。出眾妙聲。於此林中。受六欲樂歌舞戲笑。捨此林已。

        復往詣於遊戲山峯。名曰高聚。往至彼峯與諸天女。種種莊嚴歌舞戲笑。昇高聚峯。其峯周匝廣十由旬。其山峯上。有大華池名曰光明。以七寶華拘牟陀華。俱迦那陀華青優鉢羅華。充滿池中。其水清淨。鵝鴨鴛鴦出眾妙音。甚可愛樂。天子天女。圍遶華池歌舞戲笑。飲於天味無有醉亂。六味之果隨念食之。其汁香美飲之無失。天子天女皆共飲之。復於異處。有諸天女歌舞戲笑。鼓樂絃歌簫笛箜篌。種種樂器。與諸天子娛樂受樂。圍遶華池。久受天樂。

        復有華池。名一切意樂遊戲之處。天鬘莊嚴。栴檀塗身散以末香。身出光明。以其自作上中下業因緣力故。隨心所樂得三種報。生似業意。若人造作如是之業。得如是果。眼識緣色而生樂心。何以故。若作下業。於等色中見作下色。其人如是。於一緣中見於下色。若作中業則見中色。生中樂心。若作上業則見無量種種妙色。形相端嚴。如是一切聲香味觸。亦復如是。目之所緣欲界天中。一切諸地皆亦如是。若不如是。三種之報則不成就。當知如是三種之業。得是妙色。端正莊嚴天女殊勝。此諸天眾。於一切意樂園林之中。遊戲受樂。貪著色聲香味觸等。不知厭足。比丘觀已而說頌曰。


        劫盡日焰  大海乾竭  億百千劫  貪愛不滅  

        諸水雨等  海尚可滿  貪欲之海  愛色無厭  

        憶念諸樂  欲不可滿  若離憂愛  欲則止足 

        樂從欲生  智者不樂  離欲之樂  樂中最勝  

        雜愛之樂  如雜毒水  若離愛欲  如水乳合  

        欲燒癡人  盲冥無覺  如摩羅耶  山蟲食木 

        愛欲憶念  念不可數  念無厭足  死王所縛  

        不為欲使  不住愛境  是人樂器  如來所說  

        如夢所見  乾闥婆城  虛妄不堅  諸欲虛誑 

        如幻水沫  甄婆迦果  欲為衰惱  如火害人  

        若知欲過  不貪醉果  能見實諦  永離愛惱 

        諸欲如毒  未得思念  得之自惱  眾惡熾然  

        欲無厭足  退失天樂  墮於地獄  由欲所誑  

        欲如水波  如電如燈  女欲如毒  如魚洄漩 

        思惟增長  如火益薪  初後不安  智者所棄  

        若有習近  展轉增長  觸如火焰  欲受苦報  

        知此欲過  智人厭捨  離欲之人  得涅槃樂 

        無數千萬  那由他天  習欲墮落  受地獄苦  

        欲火刀毒  求樂應捨  常應捨欲  地獄之因  

        未見有人  不為欲使  無有習欲  不受苦惱 

        是故捨欲  莫生心念  一切諸欲  如火熾然

 

  如是。比丘觀諸天子為欲所使。說偈呵責。放逸諸天。復詣一切意樂園林。作眾伎樂。與諸天女種種莊嚴。入彼林中。歌樂音聲歡娛受樂。無量河池莊嚴園林。處處皆見種種妙色。如是眼根受於色欲。又隨憶念。聞眾妙音種種愛聲。鼻聞種種上妙愛香。舌得種種殊異之味。隨心所念皆悉得之。隨心所念。得種種觸身心悅樂。隨意所念樂法成就。如是天眾為愛所覆。放逸遊戲。如心所念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受安樂。常愛華鬘塗香末香。大富饒財。直心善心。一切眾生之所樂見。信受其言。眾人所愛。妻子具足。善行禮義不失儀式。所有財物。王賊水火所不能奪。王所供養。生大種姓。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十八地名雜莊嚴。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以聞慧。見持戒人不殺不盜。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云何不殺不惱眾生。自不殺害不教他殺。亦不隨喜。亦不親友殺生之人。乃至不與語言交接。不聽他人不淨之語。不同路行。復有不殺。有諸眾生。或以歌音或琴樂音。箜篌簫笛。誑諸禽獸令墮網陷。此持戒人。不作如是方便殺害。亦教他人令行不殺。見他作者贖令得脫。心不念殺。是名不殺。云何不盜。或有眾生。虛妄誑詐商賈求財。行於非法種種偷盜。云何誑詐。或以碎沙雜餘財物。稱而賣之。見其為非。勸令不作。方便教言。莫以妻子自身財物惡友因緣而作偷盜。若行偷盜。命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偷盜果報。受大苦惱。如是自不作惡。亦勸他人令離惡法。因緣既至。能捨不取。如是之人。自利利人。云何布施。或入大海。過大曠野以求財物。或從他人傭力求財。布施貧窮苦惱之人。心生敬重。諸根悅豫而施與之。或以此物施二禪人。或施貧者。是名布施。云何不殺。若諸獵師。羅網捕鳥。若人捕魚。其人見之。以物贖命還令得脫。思惟歡喜。諸根悅豫。亦教他人令贖生命。心生隨喜。我為善業。恒願修習。亦令他人修行善業。如是善業。不殺不盜。自利利他。如是二種。持戒利益。自利利他。命終生於三十三天種種廁填莊嚴之殿。而於中生。善業之人生此天已。種種摩尼光明晃曜。廁填莊嚴。其身光明種種色衣。種種天女。種種衣服莊嚴其身。住在其後。初生天子。作如是念。我以何業而生此處。自念前生。修善業故。來生此天。即自歎曰。奇哉善業。我修行故來生此處。如是。天子既思惟已。以善業故。初聞樂音。天女歌音。遍一切處山峯宮殿。美音充滿。禽獸率舞。聞此歌音百倍受樂。初聞此音。心生樂著。是名第一生欲因緣。既著聲已。心復生念。欲是眾色。即時迴顧見諸天女無量色相。不可譬喻。具足莊嚴。是誰天女。誰之所攝。心既念已。欲心即生。是時。天女而說頌曰。


        種種欲因緣  我最為第一  我今奉天子  遊戲種種樂

 

  爾時。天子既聞歌音。又見美色。即時迴身至天女邊。欲受觸樂。是名第二生欲因緣。復有第三生欲因緣。心使諸根貪於境界。心緣自在。天子欲心觸諸天女。天女以身亦觸天子。是名第三生欲因緣。復有第四生欲因緣。無量無等香熏之氣。不可譬喻。天子觀之。從何所來。即知此香從天女生。便以欲心抱持天女。嗅無等香。是名第四生欲因緣。於四境界。心愛染樂。時。諸天女以種種飲食須陀之味。供養天子。是名第五生欲因緣。如是不可譬喻。生欲因緣。五欲境界。初著天樂。如是天子受天樂報。初生之時。憶念宿命。以著欲樂皆悉忘失。復以欲心往詣天女。天女亦來向天子所。歌舞戲笑互相娛樂。至天子所。調戲愛語歡娛受樂。復往向於園林華池。天女身著種種莊嚴。復與天子往一切觀意樂園林。一切見林。一切地天遊戲之處。其林諸樹意念具足。無量莊嚴。金樹銀葉赤寶為枝。頗梨為果。色香味具。有如是等無量諸樹。莊嚴園林。復有異林以為莊嚴。毘琉璃樹。真金為枝赤寶為葉。白銀為果。車磲莊嚴。復有異樹。於一肘量一寶莊嚴。所謂金銀赤寶毘琉璃寶。車磲莊嚴。復有樹枝。一肘之量一寶所成。華果具足。天華莊嚴。其華種種色香具足。其香周遍滿六由旬。種種色蜂飲諸華汁。是一切見意樂之林。如是諸樹以為莊嚴。種種白業受斯果報。復以蓮華而為莊嚴。毘琉璃莖真金為葉。赤寶為鬚。青因陀蜂以為莊嚴。其音美妙。天眾聞之生大歡喜。其林復有行列莊嚴。種種色林。以為行列。青黃朱紫。如閻浮提觀於電光。其林如是。行列莊嚴。河津華池莊嚴林園。如是功德具足之林。天子見之心大歡喜。與諸天女至彼林中。餘天見之。知初生天子欲來我所。皆起往迎。互相慰問。美言稱讚。娛樂受樂妓樂之音。遊戲種種蓮華林中。久於一切見林受五欲樂。

        復捨此林。往詣樂行遊戲之處。其遊戲處。種種欄楯以為圍遶。長流美飲。七寶宮殿。行列如林真金為地。種種眾鳥出妙音聲。舞戲自娛。河池流水其音美妙。飲食河流色香味具。天子遊中受五欲樂。遊戲自娛。與諸天女種種莊嚴。受天善業。經於久時。以放逸故而不覺知。如是天子受五欲樂。業盡還退。放逸覆心。不觀退沒。愛心所迷欲火焚燒。心著欲樂而不覺知。若衰相現。怖畏成就。見無常變。決定必退。爾乃心覺。如是天子樂著放逸。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生於人中。受第一樂。財寶具足。端直不諂。生於中國。識邪正行。知法非法。一切善人順法之處。知報恩處。而於中生。為一切人之所樂見。一切長幼皆生愛敬。常無病惱。端正第一。大力無畏。安慰一切。妻子具足。所有財物。王賊水火不能侵奪。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十九地名曰如意。眾生何業生於此地。彼以聞慧。見有眾生。以正見心。信業果報。堅住正見。其心質直。不惱眾生。孝養父母。順法修行而不懈怠。恭敬三寶佛法眾僧。不殺不盜不教他作。亦不隨喜。見他作者。勸令不作。為諸眾生說於業果。令住善道。不殺不盜。若有眾生。不持戒者教令住戒。若人持戒教令堅住。如是之人。自利利他。命終之後。生於善道三十三天。云何不殺生。若是眾生。知他眾生乃至蟣子蚊蟻之類。不故斷命。是名不殺。有諸眾生。殺害瞿陀鼠貁兔等。安置罝羅罟網機陷。勸令不作。復有異人。以惡方便作諸羂弶。張設羅網捕獵鳥獸。種種殺具網漉眾生。令其斷命。是持戒人勸令放捨。是名不殺。令他眾生安住善道。云何不盜。乃至草葉不起盜心。見他偷盜。勸令不作。復有眾生。行於非法。若於佛塔若於精舍。以諸音樂供養佛塔。復有異人。亦在其中歌舞自娛。或與女人歌舞戲笑而生歡喜。或於僧寺。若客作伎人或鼓眾伎樂。供養佛塔。以自活命。作諸音樂。不令此人為他作樂。是名不偷盜。復有偷盜。或於婬女。初許多直後酬少價。是名偷盜。復有偷盜。若有酤酒。屠兒販賣。市買決價。不酬本直。是名偷盜。如是殺生偷盜。持戒之人悉捨不為。見作不喜心亦不念。云何布施。貧窮少財。能捨財物。施三禪人。自忍飢苦施與他人。慈悲心施。如愛己子。云何持戒。不殺眾生。若治屏廁殺害眾生。教令不作。施其水漿還置穢處。令不害命。是名不殺。善業之人作此善業。命終生於三十三天。善業之人。生彼天上受五欲樂。天伎樂音。種種天女以為圍遶。受無比樂。今為此天。說少分喻。如金輪王所受之樂。比於天樂。十六分中不及其一。所受天身。無有骨肉亦無垢污。不生嫉妬。其目不眴。衣無塵垢。無有煙霧。亦無大小便利之患。其身光明。轉輪聖王都無此事。於己妻子。不偏攝受。離於嫉妬。飲食自在。無有睡眠亦無疲極。轉輪聖王都無此事。以是因緣。轉輪王樂。十六分中不及其一。故以人中說少分喻。

        如是次第受五欲樂。有一園林名迦毘羅。長十由旬廣五由旬。一切皆以金鳥莊嚴。無量眾鳥。遍身眾寶以為莊嚴。妙花光明莊嚴園林。七寶為樹。林有眾鳥。光明殊勝。如人著於種種莊嚴轉增勝妙。種種色鳥莊嚴天樹。亦復如是。復有天子於此林中。以種種華遊戲娛樂。其華皆以毘琉璃寶以為莖葉。及以華鬚赤蓮華寶。以為華臺。其花香氣滿十由旬。勝一切華。天聞此香十倍增樂。復與天女。於迦毘羅向飲食河。隨念即至。高大之殿。種種欄楯樓閣門戶。種種寶鈴種種寶鬘。真珠羅網以覆其上。種種寶幢懸眾寶幡。金銀頗梨赤寶莊嚴。種種諸柱。或有鵝鳥或有鳩鴿。或命命鳥或有鴻鴈。以為莊嚴。有如是等種種眾鳥。莊嚴其殿。天眾昇殿。以善業故。與諸天女向迦毘羅大林。詣飲食處。到已即下。食天甘膳。食訖遊戲。於園林中。種種樂音。遊戲受樂。經於多時。心著樂故。不覺長遠。復往詣於一切見林。昇於高峯。欲見眾林。共餘天眾。還昇化殿。種種歌舞種種戲笑。互相娛樂。同心受樂。既至一切見林住於峯上。見須彌山王一面。多有園林以為莊嚴。其花光色如融金聚。光明騰焰。種種河泉流池濟處。美飲之河。種種食河無量天女。種種莊嚴以為圍遶。其須彌山持諸世間。處於六萬眾山之中。六萬眾山以為圍遶。高峻廣大。天龍夜叉阿修羅甄那羅之所住處。善業諸天之所依止。種種善業果報所得。四寶成就一一住處。種種眾色以為莊嚴。皆悉見之。互相歡娛欲心放逸。種種美言共相調戲。上中下身。遊戲行食。既見此已而作是念。非我獨受。五欲之樂亦復多有。其餘諸天。與諸天女遊戲受樂。如是見於種種色香如意之樹。莊嚴園林。

        爾時。諸天復見餘地。一名高聚。二名大高聚。種種河流以為莊嚴。若其日月。行此山頂。觀彼二山。於此日中見百千身。如羅睺阿脩羅手障日光。如前所說。爾時。天子復於空中。徘徊旋轉。觀於山王與諸天女。娛樂受樂歌頌音聲。住於宮殿。山王園林皆悉見之。還於自地。既至本宮。於園林中歌舞戲笑。受種種樂五欲自娛。欲樂覆心不覺長遠。復往詣於娑羅摩山。其山縱廣有五由旬。高十由旬。或乘宮殿或乘飛鳥而昇此山。種種寶柱以為莊嚴。種種河池七寶莊嚴。如意寶樹光焰騰赫。種種妓樂歡喜相娛。受自業果。以放逸故。經於多時而不覺知。為樂所迷。不知厭足。復往詣於優鉢羅林。於此林中。百千眾蜂以為圍遶。入於林中。共食美飲。歌舞受樂而無厭足。復往詣於遊戲之處。名曰無垢。百百千千眾樂音聲。共相娛樂而不厭足。諸天放逸。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生於人中。顏色光澤。主上貴重。第一富樂。聰慧明了。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二十地名微細行。眾生何業生於彼天。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修行善法。自利利人。不誑眾生不惱眾生。質直修行而行善業。得樂果報。作清涼業得清涼報。善業樂報。一切眾生之所供養。眾人所愛。現在未來安樂利益。若捨此身至未來世。所作善業猶如父母。為如實故受無量樂不殺不盜。亦教他人令行不殺。不行偷盜。若復有人殺生偷盜。不共同止亦不親近。不共遊戲不與同事。如是破戒行惡之人。不與同住。親近持戒行善之人。同其事業。遊戲受樂。互共思惟。法以非法。此善業人自不作惡。亦教他人令不作惡。如是之人。遍修善業。令破戒者住於善道。示人正法令入正道。種於善業。其人心淨猶如鍊金。行於善業。現在未來安隱快樂。是名不殺。復有不殺。有諸眾生。以邪見故殺諸蛇蠍。百足蚊虻蜥蝪之類。殺如是等。熏諸果樹。欲令園林華果繁茂。持戒之人則不如是。以護生命。種種果食。疑有蟲者終不故食。若水酪漿。種種諸飲不諦觀視。終不飲之。經宿之水。若不細觀。恐生細蟲。若不漉治。不飲不用。是名微細持不殺戒。云何不盜。不恣復有幾種。若人思惟。欲令種種稻穀麻麥。種種黍豆。我獨成就。令世間人五穀不登。獨我成熟。常作如是不善思惟。復於異時眾生薄福。田稼不收。如是惡人見世飢饉。心生歡喜。如我所念。於市肆賣曲心巧偽。量諸穀麥誑惑於人。究竟成業。若心思惟名為思業。若作誑時名為誑業。作誑業已名究竟業。如是眾過捨離不作。持戒之人。雖復貧窮。不為非法誑惑他人。見他作者心不隨喜。若飢饉世。治生求利。如法販賣不誑眾生。是名不盜。如是善人。云何布施。善心善行自利利他。自身貧窮勤苦得財。若從他人常乞財物。得已布施。貧窮疾病困乏之人。若學三禪。得三禪人從他求索。勤苦得已。而行布施。是人布施。三業成就。若心思惟。欲行布施是名決定。若布施時名之為業。若行施已。心復思惟是名究竟。如是之人。造作一千二百善業。命終之後。生於善道微細地處。行善業人。生彼天已。以作微細業因緣故。所得天身。隨其所念巨細隨心。其地園林。七寶為樹。第一清淨。自業成就。其七寶林。長二十由旬廣十由旬。河泉流水園林具足。見者愛樂。清淨無垢猶如明鏡。其樹枝葉。清淨無垢。如融金色金銀琉璃。及餘種種雜色之樹以為園林。天子入林。於諸寶樹枝葉之中。皆悉自見身之色像。如一樹中自見其身。百千樹中自見其身。亦復如是。一一天子。身之色相悉現眾樹。以善業故。得相似果。其樹復有奇特之事。隨其造作上中下業。生此天中。隨其本作上中下業。悉現樹中。根莖枝葉皆悉覩見。

        時。天帝釋與諸天女。華鬘莊嚴。其殿光明晃曜大明。勝於和合百日竝照。微細行天。遙見帝釋。皆往出迎。到已恭敬。頂禮帝釋。隨天帝釋還入林中。受五欲樂。釋迦天王亦以美言慰問諸天。行大善業。其林眾鳥出美妙音。真金為樹。莊嚴園林。是時。天王觀業報已而說頌曰。


        善業得此果  種種業林證  雖無有言說  知以善業報 

        種種諸果報  處處受生死  或善或不善  故得如是報 

        若人修善業  當得生天中  若作不善業  墮於三惡道 

        樂行善不善  著欲癡所迷  不知當退沒  決定受死苦 

        今此善業報  以樹相而知  於欲不厭離  心為樂所迷 

        欲味放逸人  心常求境界  常為愛所惱  亦為愛所縛 

        欲共女人生  女人為甚惡  能生於熱惱  如火害眾生 

        如是欲熱惱  過於大猛火  如色大熱惱  焚燒眾生心 

        女人壞世間  令善皆盡滅  是地獄因緣  大仙如是說 

        口善說美言  其心如毒害  誑詐無暫停  女人心無實 

        須臾起愛心  須臾心不愛  其心不暫停  如電不久住 

        巧智虛誑人  心貪則親近  常思樂他人  懷慢情恣態 

        天人毘舍遮  羅剎龍夜叉  皆為女色縛  女人如惡毒 

        不念於恩惠  非種姓伎術  女人性如風  其心不停息 

        若見大財富  心則生愛樂  又見衰禍至  厭之而捨棄 

        若有人親近  則生愛樂心  見其憂惱至  須臾即捨離 

        如蜂樂遊華  見萎速捨棄  女人亦如是  不悅則捨離 

        惡心無慈惠  躁擾心不定  為破愚癡人  女人出於世 

        天中大繫縛  無過於女色  女人縛諸天  將至三惡道 

        若心貪女色  是欲最尤甚  女色欲燒心  後受大苦惱 

        現在所作業  貪欲自迷心  癡心不能覺  女欲之所迷 

        丈夫既信已  為無量愛縛  忽然便捨離  猶如蛇脫皮 

        如是女人性  諸方便供養  種種而守護  猶不可從心 

        女人性如是  其心無誠實  虛誑多姦偽  智者所不信

 

  時。諸天子聞天帝釋說是法已。心生厭離而說頌曰。


        如是如是能天王  所說如實誠不虛  我無智慧不覺知  為天女網自縛心

 

  時。天帝釋聞此偈已。即往詣於鳥音聲林。無量宮殿以為莊嚴。蓮華浴池莊嚴林樹。金色山峯如融金聚。種種伎樂歌頌妙音。多有種種天女眷屬。帝釋天王入此林中。欲受天樂。諸根境界。受五欲樂。復往詣於乾陀聚山須彌之峯。七寶莊嚴。其河流注端嚴奇特。如真珠瓔珞莊嚴山峯。真珠為沙以布河底。於河兩岸。多有眾鳥出妙音聲。見此河者皆生愛樂。釋迦天王。與諸天女及諸天眾。種種莊嚴。遊戲受樂。於此山峯。既受樂已。復與天子及諸天女。復往詣於周羅宮殿遊戲之處。既至此處。餘地諸天聞天主至。亦皆來集。其峯宮殿居須彌頂。高廣嚴淨。夜摩天光照觸其頂。如須彌色映四天下。夜摩天光照此山頂。亦復如是。得夜摩天光明照故。於餘宮殿千倍殊勝。

        爾時。天主釋迦提婆於此宮殿既遊戲已。與諸天子及諸天女還善法堂。此微細行天。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生於人中。常受安樂。或為國王或為大臣。第一螺髮。其心審諦。人所諮奉。不好多言。衣服鮮潔淨無垢污。妻妾貞潔。心不邪曲。好行布施。端直不諂。兄弟宗親之所愛敬。恭敬師長愛樂賓客。樂行布施。持戒自守。性愛香鬘。遠惡知識。生於大姓。端正殊妙。種種莊嚴。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二十一地名歌音喜樂。眾生何業生於此地。彼以聞慧。見有眾生善心善業。善身口意行於善業。自利利他。饒益眾生。心有慈悲。信於業果。正見正業。持二種戒。心不散亂。不失威儀。不親惡友。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三種善業。遍行究竟。持二種戒。不殺不盜。云何不殺。若稻穀黍麥生微細蟲。不擣不磨。知其有蟲護此蟲命。不轉與人。復有不殺生。若牛馬駝驢擔負脊壞瘡中生蟲。若以漿水洗此瘡時。不以草藥斷此蟲命。以鳥毛羽洗拭取蟲。置餘臭爛敗肉之中。令全其命。護此驢牛。恐害其命。復護蟲命。乃至蟻子亦不故殺。若晝若夜不行放逸。心不念殺。有眾生想。若蟣若蟻亦不故殺。是名不殺。云何不盜。幾種不盜。若有眾生。見蛇食蟲。蝦蟇食蟲。黃鼬食蟲。若狗野干。取諸眾生欲自食之。其人若見。以其所食而貿易之。令其得脫。如是之人。護彼此命是名不盜。自不偷盜亦不教人。勸諸眾生令住善道。未住戒者教令住戒。已持戒者令其增長。說業果報令其覺悟。是則名曰不殺不盜。復有順法行人。利益眾生。見諸蜜蜂知他欲殺。以物救贖令其得脫。施眾生命。是名施命。復有布施。若法行人貧窮乏短。若以一食施四禪人。若見惡人欲斷人命。以物贖命令其得脫。施命施法。諸施之中最為第一。是人行於二種之施。亦教他人令行二施。見作隨喜。如是持戒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歌音喜樂之地。以善業化。得勝供養其地園林。以善業故。種種莊嚴。天所住處。無有一跡非善業化。無有一天不遊戲者。無有一天不受樂者。無有一天不退沒者。善業盡故。退時自知猶不厭足。愛繩所縛愛所欺誑。

        帝釋天王說是語已。與諸天眾。於園林中遊戲受樂。林樹華果種種具足。飲食之河眾味具足。與諸天眾至此河邊。歡娛受樂。復與天女往詣摩多隣南遊戲之處。時。天帝釋見其林樹。告諸天曰。汝等見此遊戲處不。諸天子言。唯然。已見。時。天帝釋為諸天子說本事法。如我昔於宿舊諸天。聞如是說。過去有佛。號迦迦(居伽反)村陀如來。於此林中為天說法。初善中善後善。善義善語。純備具足。白淨之法。所謂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滅故是事滅。云何名有。以有欲故則有過失。若無欲者則無過失。天子當知。是為是事有故是事有。云何是事無故是事無。若無欲者則無欲過。是為是事無故是事無。云何是事滅故是事滅。愛滅故欲滅。欲滅故欲過滅。是名是事滅故是事滅。天子當知。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若以逆觀。愛之因緣。生欲之本。欲之因緣。能生於欲。云何為欲。心求憶念。欲有所作。是名為欲。癡有所求。故名無明。以無明故。於境無厭。是名為愛。諸天子。不求知足故名為欲。諸天子。是名是事有故是事有。云何是事無故是事無。所謂有愛貪不知足。若愛滅者無厭足滅。是為是事無故是事無。是名是事滅故是事滅。

  復次。天子。是事有故是事有。所謂和合作業。以有業故則有業報。若無集業則無業報。諸天子。是名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

  復次。天子。云何是事有故是事有。所謂先以憶念。眼緣於色而生於識。憶念為先。是名是事有故是事有。云何是事無故是事無。若無色則無眼。無眼則無憶念。無色無眼無憶念故。眼識亦無。如是。天子。是名是事無故是事無。

  復次。天子。云何是事有故是事有。譬如陶師。輪繩泥水。眾法和合而有瓶生。諸天子。是事有故是事有。亦復如是。

  復次。天子。云何是事無故是事無。譬如陶師。輪繩泥水。若不和合則亦無瓶。是為是事無故是事無。亦復如是。

  復次。天子。云何是事有故是事有。所謂和合。必有別離。是為是事有故是事有。云何是事無故是事無。若無和合則無別離。如是。天子。是為是事無故是事無。

  復次。天子。云何是事有故是事有。以有生故則便有死。若無生者則無有死。如是。天子。是名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天無老故為天說法不言老支但言有死)。

        復次。天子。云何是事有故是事有。所謂有欲故決定被燒。譬如有火則必有燒。如是。天子。是名是事有故是事有。云何是事無故是事無。所謂厭離欲故。欲不能燒。猶如無火則不能燒。如是。天子。是名是事無故是事無。

  復次。天子。云何是事有故是事有。所謂有父母精血。有業有藏有中陰身。猶如香氣故有身生。如是。天子。是為是事有故是事有。云何是事無故是事無。若無父母則無精血。無決定業。無藏無中陰。則無身生。如是。天子。是為是事無故是事無。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本卷原註] :

「比丘觀已而說頌曰」的「如幻水沫  甄婆迦果  欲為衰惱  如火害人」之「註」。

    甄婆迦果:生於海渚食醉七日。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

        〈觀天品第六之九〉(三十三天之六)

  復次。是事有故是事有。所謂有彼岸故則有此岸。若無彼岸則無此岸。如是。天子。是為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互共有生。各各因緣。一切有為法從因緣生。因緣者。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死亦如是。天子。當知如是十二因緣。彼佛世尊。於此宮殿人中之數。五千歲中。於此宮殿演說此法。我今為汝宣說少分。如恒河沙等三世如來應等正覺。同說此法。為正法身。彼佛世尊說此法時。七億諸天盡諸有漏。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還閻浮提。以大悲心為人說法。所謂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時。諸眾生。無量無邊遠離塵垢。於諸法中漏盡解脫。如是世尊。天人之師。為諸天人演說斯法。如是帝釋。為諸天眾廣說法已。往詣摩多隣那天宮。到其宮已。見種種鳥。七寶翅羽以為莊嚴。眾蓮華池。其諸池中七寶蓮華。其蓮華色種種寶色。種種眾蜂以為莊嚴。如日初出。其華光明莊嚴寶殿。於其宮側。毘琉璃樹。以樹光明互相映發。令此天宮出青光明。其琉璃樹真金為葉。以此樹葉相映發故。出黃赤光。復有大光以為莊嚴。宮室園林。以種種寶以為莊嚴。種種寶宮種種七寶。園林華樹以為莊嚴。甚可愛樂。帝釋見之發希有心。於其殿中。有大華池七寶成就。其水黃色如融金聚。殊妙莊嚴。種種眾寶莊嚴廁填。種種色鳥以為莊嚴。一切天眾種種伎樂。歌舞戲笑共相娛樂。往詣大池。其池名曰一切最勝。池中諸鳥。見諸天子心意蕩逸。即為天子而說頌曰。


        譬如靈鷲鳥  不住蓮花中  如是寂靜處  惡人不應住 

        如是寂靜林  云何行放逸  顛倒不順法  如日出冷光 

        若得離愛樂  解脫離眾苦  若離此二法  天樂非為樂 

        修禪離放逸  解脫於欲網  解脫乃名樂  非汝愛所誑 

        世尊先住此  及諸修行者  汝為欲所牽  不應住此林 

        此殿受天樂  無常不久住  若離於愛欲  是為第一樂 

        先住此林者  皆入第一處  若得第一處  能斷一切苦 

        貪心好美食  為貪心所誑  此寂靜林中  斯人不應住 

        若修寂靜心  樂清淨應住  心行於欲境  不住寂靜林 

        若有心寂靜  應住於林中  為欲心所亂  不應住此林 

        怖畏五因緣  愛所不能燒  清淨離愛人  終不墮惡道 

        有生必有死  強者病所侵  富樂有衰惱  少壯老所壞 

        恩愛必有離  和合不久停  諸法皆如是  正覺之所說 

        若人於三界  其心不迷者  是人得寂靜  應住寂林中 

        常為欲諂曲  憶念懷怖畏  是人則不得  林中寂靜樂 

        若人心清淨  依林修寂靜  其人林中樂  非是行欲人 

        林中修淨心  入聚心不動  是故住林中  不應住城邑 

        若人入城邑  為欲心所亂  諂曲不清淨  至林還寂靜 

        是故林樹間  第一最寂滅  行者所應住  能離於欲心 

        諸根心寂靜  行者心安樂  千帝釋之樂  不及此人心 

        若得禪定樂  一切白淨法  夜摩諸天中  不及此樂分 

        樂從欲所生  常與眾苦合  若斷煩惱樂  永無有破壞 

        無始生死中  煩惱怨結心  若斷此怨結  欲樂無能及 

        從欲生樂者  不淨苦果報  若得解脫樂  是樂無與等 

        依止離欲行  行者第一道  從愛生欲樂  不能至正道 

        初愛生味者  得報如火毒  從欲所生樂  常在於地獄 

        初愛生善味  中愛亦如是  後寂靜清淨  能至安樂處 

        若行初中善  莊嚴如慈母  云何捨正念  戲欲樂境界 

        欲洄澓所轉  中後常苦惱  云何愚癡人  於欲生愛樂 

        如妙色毒花  如觸猛火焰  欲樂亦如是  後受大苦惱 

        如火益眾薪  其焰不可滅  自他俱能燒  欲樂亦如是 

        如飛蛾投火  不見燒害苦  欲樂亦如是  癡人不覺知 

        若人著欲樂  常為欲所燒  如蛾投燈火  欲火過於此 

        是故捨欲害  常樂修智慧  莫行於放逸  放逸墮惡道 

        一切愛欲樂  為放逸所誑  受樂報既盡  後墮地獄苦 

        其人善業盡  為欲之所誑  從天至地獄  欲癡所誑故 

        從生乃至終  常修正思惟  心念於戒法  是人得寂滅 

        焰曲邪憶念  三毒生味著  放逸水甚深  女欲為水衣 

        歌樂動其心  愛水衝磐石  境界蛇所覆  心波駃流注 

        愛河大瀑惡  流注龍境界  癡人入此河  為天欲所沒 

        可畏如瀑河  癡人不覺沒  猶如癡蜜蜂  飲於毒樹花 

        如是欲毒害  癡人樂貪著  蜂飲毒存亡  愛欲無不沒 

        三毒水中生  放逸風所吹  愛火燒天眾  而猶不覺知 

        毒生於天中  放逸為稠林  癡人所遊戲  以愛自誑心 

        放逸生諸欲  攀緣不暫停  是欲如夢幻  智者所不信 

        諸欲雖如夢  夢非地獄因  是故捨諸欲  常修清淨業 

        善行為最勝  非為不善業  如是善業繫  則得於勝處 

        諸天著欲樂  不得寂靜處  智人至寂靜  以不放逸故

 

  爾時。天鳥為於放逸諸天子等。說是偈已。時。釋迦天王於此林中。復詣異處。到彼林已。其林一切善業莊嚴種種功德。學無學人所住之處。大仙世尊迦迦村陀如來住處。時。天帝釋與無量天眾。作天伎樂。共入林中見此林樹。既入林中。諸天威德悉皆殊勝。如須彌山處於六萬金山之中。釋迦天主在諸天中亦復如是。三十三天諸園林中。此林光明最勝殊特。時。天帝釋與諸天眾恭敬圍遶。詣閻浮林。其閻浮林一切金樹以為莊嚴。釋迦天王至此林中。告諸天曰。汝等天眾。見此一切殊勝林不。無量華池園林具足。天眾白言。唯然。已見。帝釋告言。此林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我今覩之生希有心。今覩此林。如見迦迦村陀如來無等色身。一切智慧大悲如來之所住處。於此住處。無量天眾以聞法故。從樂得樂。此佛如來無上丈夫已入涅槃。遺果猶存。

        爾時。帝釋復往詣於俱吒迦殿林。迦迦村陀如來往昔亦曾入此林中。帝釋天王入此林中。見百千萬殿圍遶此殿七寶莊嚴。謂青寶王。金剛車磲毘琉璃寶。種種眾寶間錯莊嚴。種種幢幡以為嚴飾。諸殿之中。如來所坐殊勝之殿。光明晃曜。猶如初夏秋天之時。無諸雲翳。於眾星中日月最勝。如來所坐宮殿殊勝亦復如是。其明照曜。唯除帝釋。一切天眾不能久視是殿威德。譬如閻浮提中盛夏之日。一切世人無能久觀。如來之殿亦復如是。

        釋迦天王告諸天曰。汝等見是殿威德不。諸天白言。唯然。天王。我已見之。帝釋告曰。此殿往昔迦迦村陀如來等正覺調御丈夫無上大師。與百千沙門皆離疑網。見四真諦得二解脫。具六神通四如意足。昇此大殿。以利安樂諸天人故。於夏四月此處安居。為三十三天演說正法。所謂此是色。此色集。此色滅。此色滅道證。受想行識。和合聚集。觀過捨出亦復如是。天子。當知彼佛如來。如是次第為諸天眾放逸憍慢。不覺退沒無常之苦。但著欲樂。不知自相平等之相。說如是法利益眾生。爾時。如來復為放逸諸天子等。說微妙法。以偈訶責。


        放逸生死本  諸天所住處  放逸毒所醉  沒在於諸有 

        若有離放逸  永脫三界海  放逸癡為本  盲冥無所覺 

        光明起有本  從於火日生  因癡生放逸  大仙如是說 

        放逸火熾然  由心之所起  誑惑愚癡人  至諸地獄道 

        天人行放逸  女色之所使  和合相娛樂  不知愛別苦 

        臨命欲終時  現前受大苦  婇女亦隨盡  諸樂皆磨滅 

        和合必有離  一切樂皆盡  壯少當衰變  一切業皆盡 

        一切諸眾生  善惡業所繫  如伎人遊戲  去來各差別 

        業伎之所繫  流轉於生死  無常業流動  智者不應信 

        放逸如毒害  應方便捨離  若離於放逸  永渡三界海

 

  爾時。迦迦村陀如來。調伏九那由他放逸諸天。令離放逸。分別解說。利益諸天。與諸比丘及諸大眾。詣閻浮提時。天帝釋為諸天眾說是語已。往詣殿所。昇於寶殿俱吒迦殿。無量眾寶以為莊嚴。其諸珍寶。一切天眾先未曾見。諸天見之。皆生歡喜發希有心。帝釋見已。告諸天眾。汝等見此殊勝殿不。未曾有此勝妙莊嚴。時。諸天眾白天王言。唯然。已見。帝釋告言。此寶宮殿乃是夜摩天王之所奉獻。以淨信心。施於迦迦村陀世尊。此殿光明不可得見。如是彼天光明殊勝。何以故。先世天子不行放逸如汝等故。時。諸天眾自知劣弱。捨憍慢心。一切天眾皆以頭面禮如來殿。皆發歡喜。顏色悅樂。心生厭離。自知其業減劣尠少。有發無上菩提心者。有發緣覺菩提心者。有發聲聞菩提心者。有於佛所得不壞信。一切天眾皆生淨信。合掌恭敬。住在一面。

        時。天帝釋入俱吒殿。至於如來師子之座演說法處。迦迦村陀如來所臥敷具。金剛為床。種種具足。時。天帝釋以清淨心。舉身投地。禮師子座。心自念言。此是如來所坐之處。以敬重心。念如來故。從地而起。見書殿壁有偈句頌。其文頌曰。


        若人投崖巖  或有不失命  墮放逸地者  無有不受苦 

        若人行放逸  一切有所作  如是於晝夜  終無有樂報 

        世間出世間  一切諸樂法  放逸能破壞  是故應捨離 

        不放逸不死  放逸是死句  不放逸最勝  當為諸天主 

        放逸生死本  謹慎是勝道  是故捨放逸  常得受天樂 

        若人欲求樂  若怖畏諸苦  應捨放逸行  放逸如火毒 

        放逸睡覆人  放逸癡毒害  作諸不善業  放逸墜坑陷 

        不放逸最勝  放逸為不善  不放逸得樂  放逸常受苦 

        總說此偈句  為苦樂根本  既知此功德  善修自利益

 

  爾時。帝釋讀誦此偈。增長恭敬。以清淨心。復以頭面禮師子座。久於此處讚不放逸。毀呰放逸。還出此殿。向諸天眾。時。諸天眾見天王帝釋。皆生恭敬。至帝釋所。時。天帝釋以向偈頌。為諸天眾具足演說。告諸天曰。如是偈句。為欲利益安樂一切諸天子故。書之殿壁。一切天眾聞是說已。皆禮世尊。作如是言。如來世尊世間之眼。為我等故說如是偈。時。諸天眾久不放逸。復以種種伎樂之音。與諸天眾往詣微細行天。微細行天聞是事已。與諸天女種種伎樂。出妙音聲。來詣此林。欲與此林諸天子等共相娛樂。微細行天。既至此林。此林諸天。還失正念入於放逸。種種伎樂歌舞戲笑。向微細行。諸天大眾既相見已。皆生歡喜。於園林中。寶樹寶枝彌覆園林。互相娛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閉於三惡道門。還生人中安樂國土。園林流池皆悉具足。常行善業。大富饒財。或為國王或為大臣。為一切人之所愛敬。常樂布施。護持禁戒。樂作善業。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有地處第二十二名威德輪。眾生何業生於彼天。彼以聞慧見諸眾生。修行善法常不放逸。以利益心利益眾生。信於業果。近善知識。不殺生不偷盜。若尸賒婆樹若菴羅樹。若棗若榛種種林樹。於此樹上有諸鳥巢。巢中有子。若鳥若蛇取諸鳥子。其人見之。以慈悲心利益眾生。救令得脫。云何不盜。於他林樹乃至不取一枝一葉。亦不教他。若行道路。見地遺果。不取不盜。見人取者勸令捨離。云何行善而修布施。於降雨時以食施僧。若飢饉世。若疾病人以食施之。自持禁戒令他住戒。見住戒者教他隨喜。為他眾生說業果報。念佛法僧而行布施。若施父母若優婆塞。或無禁戒病患之人。以飲食湯藥所須之具。施此諸人。亦教他人說業果報。不近惡友。不與同住不共言說。常能善攝身口意業。自利利他。是人命終。生於善道三十三天威德輪地。生此天已。以善業故。其身光明如月盛滿。其地莊嚴甚可愛樂。七寶園林充滿其地。種種流泉諸蓮華池。種種蓮華。毘琉璃莖黃金為葉。遍覆池水。種種金石以為崖岸。旋轉洄澓。猶如舞戲。種種眾鳥出妙音聲令心悅豫。真金山峯。毘琉璃峯。莊嚴其地。鵝鴨鴛鴦出眾妙音。天子天女歡喜遊戲。遶蓮華池。其河流注出妙音聲。復有眾寶蓮華之林。種種光明。種種眾蜂以為莊嚴。天子天女觀蓮華池。以種種寶莊嚴其身。光明輪天。久時受樂。復往詣於彌難多林。遊戲受樂。種種樂音互相娛樂。至彼林中。有蓮華林名箜篌遊戲。其蓮華林。縱廣正等五百由旬。上味色香美味之飲充滿其中。諸天飲之歌舞戲笑。共相娛樂。時。有天鳥名曰正行。見諸天子行於放逸而說頌曰。


        無恥無慚愧  懈怠惡知識  是地獄種子  智者所捨離 

        無恥無慚愧  常作不善行  如人墜高巖  後時乃自覺 

        貪癡無誠信  其心無怖畏  為嫉妬所迷  不得生天中 

        飲酒虛妄語  心堅著貪欲  不信業果報  是地獄因緣 

        守護心過惡  瞋恚之惡業  眾生惡業故  墮於三惡道 

        心勇造惡業  常為欲所使  常行於妄語  其人無樂報 

        若人毀犯戒  如偽寶雲母  其人惡業故  墮於三惡道 

        若人住惡心  其闇無有邊  若人歸三寶  如夜大光明 

        愚夫行放逸  如醉癡自欺  二放逸所惑  輪轉於地獄 

        一切諸世間  有出必歸滅  如生則有死  畢竟不相離 

        放逸自圍遶  境界海增長  愛鎖之所縛  遊戲於天中 

        諸天初生時  樂生念念滅  放逸自覆心  不知無常轉 

        放逸自迷惑  常樂於境界  因欲無厭足  常受諸苦惱 

        無有念念時  須臾不自在  是愛使眾生  受於天中樂 

        愛地甚暴惡  無量雜覺觀  遊戲於愛地  為欲之所使 

        譬如地獄火  焚燒諸罪人  愛火亦如是  焚燒一切天 

        飢渴火熾然  焚燒諸餓鬼  畜生相殘害  人中追求苦 

        愛火周遍起  一切皆圍遶  火燒常熾然  世間莫能覺

 

  如是天鳥。為諸放逸諸天子等說是偈已。若諸天子已於先世行善業者。聞此法音少離放逸。不飲天酒。遠離色香味觸上妙五欲放逸之樂。復入園林伎樂自娛。隨心所念受種種樂。青毘琉璃車磲寶峯。於園林中流泉河水。眾蓮華池以為莊嚴。種種色蜂遊集其中。其蓮華林。毘琉璃葉頗梨為莖。多有眾蜂。不可喻說。百千天女與諸天子遊戲受樂。以善業故。種種境界。天女愛河之所㵱沒。未曾覺悟。如是遊戲共相娛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生安樂處。大富饒財。其心廣大。樂修正法。常愛智慧。愛樂沙門及婆羅門。壽命延長。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二十三地處名曰月行。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聞知見。若有眾生。以清淨心修行善業。善修其心。造佛形像。或為供養。洗佛形。像令除塵垢揩拭刷磨。或見金銀為如來像。見之歡喜。思惟愛仰福田功德。思心功德自熏其心。而行善業心生喜悅。不殺不盜。云何不殺。如是之人。乃至不念斷眾生命。亦不教他。見人作者不生隨喜。勸令不作。令住善道。自利利人。復有不殺。不生殺念。乃至床褥臥具有濕生蟲。不起心想欲害其命。於微細命乃至蟻子。不起殺意。是名不殺生。

        云何不盜。如是善人。修行善業不知厭足。於一切處不行偷盜。乃至草木泥土。自既不取亦不教他。設有大熱。不奪他蔭。不令他人住於日中自受蔭處。自有勢力。亦不奪他。不教他人。見他作者。勸令不作。乃至蔭涼。亦不偷盜。微細之事。皆不偷盜。是名不盜。如是之人。命終之後生於天中月行之地。生彼天已。以善業故。得樂果報。光明普照。猶如和合十月並照。如是天眾。身相光明清淨無垢。亦復如是。天子既生。一切天眾百倍轉勝。其身光明。冷暖調適。一切餘天見之愛樂。其光勝於餘天之光。其光普照滿十由旬。勝餘一切珍寶之光。以善業故。如是天子無量眷屬以為圍遶。作眾伎樂。詣於園林遊戲之處。林名五樂。第一勝妙。於三十三天最為殊特。其樹威德。樹有善果。眾鳥勝慧。鉢頭摩伽華。華池流水。空中香風來吹寶鈴。出於無量微妙音聲。是時。天子與諸天眾作眾伎樂。與諸天女種種莊嚴。詣五樂林種種伎樂。遊戲受樂。天女歌頌五樂之音。受第一樂。以於福田作善業故。得此勝香。其香普熏滿五由旬。其果處空。猶如眾星。其樹莊嚴天中最勝。明如日光。其光不熱亦復無冷。其果色香眾味具足。其香勝於一切香氣。熏五由旬。如星處空。果中常流種種香飲。諸天飲之離於醉亂。種種香味。隨心所念皆悉得之。受如是等功德之種。時。有天鳥名教放逸。為於放逸諸天子等而說頌曰。


        善業將盡  空過壽命  當速修法  莫行放逸  

        少壯易過  命亦如是  眾具將失  莫行放逸  

        天非常法  非常具足  及時未壞  當修福德 

        善業和合  心念守護  未見有處  而無過患  

        若常亂心  行於非法  是樂虛妄  去已不還  

        持戒貿樂  生於天中  若不護戒  臨終悔恨 

        故應持戒  守護莫犯  愚人離戒  不能昇天  

        若於天中  受五欲樂  持戒清淨  故得大果  

        諸天著欲  放逸癡毒  不覺無常  壞其身命 

        無量百千  那由他天  皆為放逸  欲火所燒  

        一切眾生  放逸所盲  後受衰惱  乃知其過  

        心常攀緣  而無暫住  愚不覺知  後為大惡 

        心樂欲境  不覺憂惱  衰禍既至  乃生悔恨  

        結使煩惱  從憶念生  心王結使  常行隨逐  

        隨心馳騁  在在所住  常為惛醉  流三界海 

        若知真諦  見世間法  無常苦空  永離憂惱  

        為色所使  常求諸欲  是人後生  永無天樂  

        此珊瑚林  眾寶莊嚴  種種枝條  蓮華嚴飾 

        種種流水  諸河莊嚴  業因所得  遍於虛空  

        劫火既起  燒滅須彌  況此天身  猶如水沫  

        生已復滅  放逸自欺

 

  爾時。諸天子若於先世。集眾善業聞此天鳥說法之音。則能解悟。如鳥所說。必當無常。少時憶念離於放逸。復為境界色香味觸之所誑惑。悉忘法音。猶如隔世。所應作業不應作業。皆悉忘失。現受欲樂。不觀未來。不念天鳥說法之音。現觀五欲遊戲受樂。不念地獄餓鬼畜生受大苦惱。不念天身甚為難得。不念無始苦惱輪轉地獄餓鬼畜生。諸苦堅䩕難可調伏。唯除天子第一勝心久習善根。

  復次。比丘觀此天鳥。以何等業。說於清淨無垢如實之法。教於放逸諸天子等。彼聞知見。若有於人中時。作放逸行。若遊戲人。若大力士若諸伎兒。身著袈裟遊戲歌舞。頌佛功德而得財物。既得財物。若衣若食。布施沙門婆羅門。或自食用。以著袈裟因緣力故。身壞命終生於天上。受飛鳥身。受第一樂。以彼業故。復次。諸天歌舞戲笑娛樂受樂。毘琉璃樹。黃金為葉頗梨為枝。四周彌布。復有寶樹。種種珊瑚寶樹嚴飾。百千眾蜂以為莊嚴。黃金真珠以為樹枝。復有山峯。七寶焰輪以為莊嚴。復有蓮華。黃金蓮華頗梨蓮華毘琉璃華。於此華中遊戲受樂。復有異天寶殿樓閣。諸天於此。與諸天女遊戲受樂。離於嫉妬及諸恐怖。心相愛樂。互相渴仰。受第一樂。復與天眾遊戲歌舞入如意林。既入此林。隨心所念一切皆得。以是因緣名如意樹。久於此林受天樂已。復往詣於須彌金峯。其山峯中。河池流泉以為莊嚴。與諸天女歌舞戲笑。作天伎樂。出妙音聲聞之悅樂。目視種種上妙之色。而受快樂以自業化。諸天女眾以為圍遶。於須彌山無量種種蓮華之池。皆悉見之。復有種種園林蓮華。其香殊妙聞之悅樂。復有第一上妙之觸。若身觸之。猶如觸於迦旃隣提(迦旃隣提海中之鳥觸之大樂有輪王出此鳥則現)。無量離垢清淨光明善妙之香。若有見之甚可愛樂。遊戲如是。山峯之中。若心生念一切皆得。無量功德皆悉具足。自在受用。他不能奪。清淨無垢。於此地中受天快樂。遊戲娛樂受種種樂。其身光明。無量天女以為圍遶。受天五欲。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從生至終常受快樂。色貌第一。或為王者或為大臣。所生國土常有善法。正見眾生之所住處。而於中生離惡知識。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有地處第二十四地名閻摩娑羅。眾生何業而生彼天。彼聞知見。若有眾生奉持禁戒。以正見心利益眾生。正身口意。若邊險地若曠野中。若人沒溺墮於大河。救令得脫。若於曠野。渴乏所逼施以漿水。若於險道迷失道徑。示以正路。不求報恩。利益眾生救護眾生。施其壽命。云何不殺生不偷盜。或於此人若復餘人。行於善業。不殺眾生。若於所住房舍之中。生諸眾生。若胎生濕生若麁若細。壞人資具。或在樑間數墮人上。令人不安。以慈悲心而不殺害。蝦蟆毒蟲種種毒螫。雖被中害。不斷其命。是名不殺生。云何不盜。幾種不盜。如是善人行於曠野。其力自在。賈客之水及於黑鹽。有力能取。而不偷盜。自守渴乏。若彼賈客以水施之。然後乃飲。若彼不施。貿以飲之。善觀微細業之果報。受行佛法念佛功德。以修其心。於須臾頃。不近惡友。不與言說不同道行。以何因緣不與同行。一切善業。近惡知識則為妨礙。是故不得與之共語去來同住。何以故。惡知識者。是貪瞋癡之所住處。有智之人應當捨之。猶如毒樹。其人清淨如鍊真金。身壞命終。生於閻摩娑羅之地。善業之人。生彼天已。一切善人敬重供養。決定業行。受於樂果。其身光明。如人之數日日增長。何以故。諸天之中無日夜故。此天身光。如是增長。餘天見之。於天女前皆生慚愧。勝餘一切異地諸天。諸天見已。皆往詣於釋迦天王。問此因緣。白言天王。閻摩娑羅有一天子。初始出生。光明勝於一切天眾。時。天帝釋聞是語已而說頌曰。


        天子之光明  從於持戒生  須彌金光輪  十六不及一 

        身常出光明  猶如融金聚  光明善和合  智者造業故 

        以上中下業  三種持戒故  得果亦如是  有上中下報 

        持戒離放逸  增長無放逸  常得受安樂  諸法皆如是 

        若持戒清淨  今得光明身  和合千日光  所照莫能及 

        若有勝丈夫  受持七種戒  其人得善果  先佛之所說 

        若人造善業  不失樂果報  不作則無果  作業終不失 

        癡人不樂因  但喜樂果報  無因果難求  如沙不出油 

        若人修行善  遠離於嫉妬  不善愚癡人  常行於瞋恚

 

  爾時。天帝釋說於如是善業果報。教於放逸諸天子等。時。諸天子聞是語已。頂受奉行。還至閻摩娑羅之地。至其住處。天子天女遊戲娛樂。伎樂音聲受天之樂。此天地處二娑羅樹。於三十三天諸園林中。此樹最勝。其量色相光明華果。最為殊勝。鈴網彌覆樹葉之音。如五樂聲。天聞其音皆來向樹。遊戲受樂。諸天既至。昇娑羅樹。於其樹上有蓮華池。其蓮花池名曰歡喜。蓮華池中。多有鵝鴨鴛鴦。出眾妙音以為莊嚴。無量蓮華。八功德水蓮花莊嚴。諸天見之。歎未曾有。除此二樹。未有如是蓮華浴池。此娑羅樹。唯除波利耶多拘毘陀羅樹。餘無及者。說是語已。天子天女遊戲歌舞受五欲樂。久於此處受天之樂。復往詣於常遊戲林。首冠華鬘。服於種種異色之衣。其身流出種種光明。說少分喻。譬如夏日電光之色三種具足。一者青光。二者黃光。三者赤光。遊戲之處。諸天子等受五欲樂。如山濬水湧波之力。受種種樂。

  爾時。天帝釋與善法殿一切天眾遊戲。出於善法堂殿。與諸天女作眾伎樂。出妙音聲。向閻摩娑羅所住之地。時。閻摩娑羅一切天眾見帝釋來。皆出奉迎。合掌頂禮。釋迦天王。善法堂天閻摩娑羅天。皆共和合。共相娛樂歌舞戲笑。往詣雙樹。至此樹下。一切天眾圍遶此樹。飲於摩偷天之上味。時。釋迦天王告諸天曰。汝見如是閻摩娑羅樹。一切天中。唯除波利耶多俱鞞陀羅樹。餘一切樹無與等者。諸天白言。唯然。已見。帝釋告言。汝等諸天。未知如是閻摩娑羅樹之功德。唯見其色。汝當觀此二樹勢力。時。天帝釋從殿而下。手執金剛擊此大樹。其門即開。於其樹中。無量園林華池流水。蓮華莊嚴。摩尼山峯白銀山峯。頗梨山峯毘琉璃山峯。種種流水河池莊嚴。復見天華。七寶蓮華池。百千眾蜂以為圍遶。復見園林。黃金白銀毘琉璃寶。青寶王樹。復有眾鳥。七寶為翅。出無量種美妙音聲。諸天聞之。得未曾有。歡喜受樂。

        時。天帝釋與諸天眾前後圍遶。入於閻摩娑羅樹中行列之殿。見行列殿種種寶柱七寶莊嚴。謂青寶王。毘琉璃寶白銀眾寶。頗梨車磲莊嚴其柱。復有種種床褥。繒敷綩綖莊嚴其床。其床四足眾寶莊嚴。謂金剛寶青寶。頗梨毘琉璃寶。復見樹內山峯之中。種種眾鳥無量音聲。時。天帝釋告諸天眾。汝等見此雙樹之內奇特事不。諸天白言。唯然。已見。時。天帝釋自觀天眾。放逸著樂。將諸天眾入於示業果報之殿。其殿清淨猶如明鏡。其明普照。時。天帝釋曉示諸天。汝等當於寶殿壁上觀業果報。隨其因緣所作之業。若於福田施以財寶。信心奉施隨心而施。以時而施得如意報。隨其生處則受果報。隨其所受種種果報。皆悉見之。時。天帝釋復示天眾。汝等天眾。當觀如是持戒修行。於諸道中。守護眾生猶如父母。如實不虛。如清淨地如好珍寶。諸天種子。若人護此七種之戒。隨其生處天人之中。受持戒果。

        時。天帝釋復示諸天業鏡之影。告諸天曰。汝等觀於一切業報。若有丈夫作諸善業。集於智慧正見之燈。能知如是上中下智。漏無漏果。時。天帝釋復示天眾九種布施持戒之智。於布施中有上中下。善道果報皆得成就。思修福田功德具足。九種具足。天子若不決定施。不相應相。是名少果。復有少果。謂餓鬼神通。或有畜生受於樂果。是名下施。天子汝等觀是業鏡之影。種種業果中布施果。不修思心。心不具足。功德財物亦不具足。施好福田。具功德者得中果報。生於人中。弗婆提國瞿陀尼國。若處畜生若阿修羅若夜叉中。是名中果。於鏡殿壁見如是相。時。天帝釋復示天眾業之果報。告言天子。汝等當觀上中下業。不修思心。福田具足。云何名為不修思心而得果報。若有施主。以時而施。使人布施。心無深信。非身自施。見之不起。不恭敬禮。具足福田具足財物。思不具足。決定布施。生於邊地無正法律無禮儀處。或為王領或為臣佐。無有人禮。諸天子。汝當觀此業鏡之壁。悉皆得見。時。天帝釋如是示之。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一

        〈觀天品之十〉(三十三天之七)

  時。天帝釋復示諸天上布施果。思心具足。福田具足。財物具足。思心功德皆悉具足。福田勝者諸如來等。物具足者謂飲食財物。思具足者深心信等而修供養。如是布施。於人天中得大果報。或生天上有大威德。或生人中為轉輪王。七寶具足主四天下。七種下寶是轉輪王。順行正法一切具足。持戒修智入於涅槃是名上施。如是等施。於鏡壁中見其果報。

  時。天帝釋復於清淨毘琉璃壁。示於三種布施之果鏡壁中現。所謂資生布施得大富。果報如前所說。無畏布施。生於大國為王領主。無有兵刀災儉疾疫橫死。不畏怨敵。無病安隱。離於火畏及以水畏。無疾疫畏。或為王者或為大臣。久住於世。是為無畏施之果報也。於鏡壁中見如是業。

  又於鏡壁見勝布施。所謂法施最為無上。能出一切有為生死之種子也。此無上施得無上果。三菩提中隨心成就。於鏡壁中復見業果。若為財物故與人說法。不以悲心利益眾生而取財物。是名下品之法施也。是下法施。不以善心為人說法。唯為財利。不能自身如說修行。是名下施。若以說法而得財物。或用飲酒。或與女人共飲共食。如伎兒法。自賣求財。如是法施。其果甚少。於鏡壁中。見如是等法施之人。生於天上。作智慧鳥。能說偈頌。是則名曰下法施也。

  云何名為中法施耶。為名聞故為勝他故。為欲勝餘大法師故。為人說法。或以妬心為人說法。如是法施。得報亦少。生於天中。受中果報。或生人中。如是帝釋天王。於鏡壁中皆悉示之。是則名曰中法施也。

  云何名為上法施耶。以清淨心。為欲增長眾生智慧而為說法。不為財利。為令邪見諸眾生等住於正法。如是法施。自利利人無上最勝。乃至涅槃其福不盡。是則名曰上法施也。復有法施。時。天帝釋復示諸天餘法施報。知下法施說布施法。不說智慧。中法施者。說於持戒。上法施者。說於智慧解脫。下智慧者。為人說法少人解悟。說布施法。唯說布施不說餘法。說法因緣。令知持戒後得智慧。其人信順。得阿羅漢。盡諸結漏得二解脫。是則名曰下法施也。何以故。說於布施相應法故。

  云何名曰中法施耶。說於持戒相應之法以修其心。是中智慧。於鏡壁中見如是等業之果報。順於智慧得阿羅漢。速盡諸漏或得緣覺。是中法施。於鏡壁中見如是相。是則名曰中法施也。云何名為上法施耶。說智功德。以修思心不求恩惠。唯為利他而演說法。說欲過惡。欲味繫縛。出離為樂。令邪見者住於正法。說於清淨離垢之法。是上法施。得無上菩提等正覺果。明行足無上調御天人之師。無上正法調伏之法。初中後善。無上成就一切知見。為諸眾生廣說法要。是則名曰上法施也。

  爾時。天主釋迦提婆復於鏡中。觀業果報。時。天帝釋示諸天眾。諸天見之皆生愧恥。時。天帝釋告諸天眾。汝等天子。莫得放逸。何以故。以造其因。生生之處得相似果。汝等天子。應至我所視汝業報。汝觀是業上中下報。汝今應修不放逸行。時。諸天眾見此業報希有之事。於生死中皆生厭心。而說頌曰。


        欲樂虛妄  本性羸劣  欲樂所迷  不見怖畏  

        若信欲情  無所利益  善業既盡  臨終乃覺  

        勝樂充滿  必有衰變  如是著樂  失之增惱 

        若天世間  墮於地獄  身心大苦  一切逼惱  

        此苦難量  第一辛酸  愛別離苦  復過於是  

        愛離現前  諸天常有  愚者不見  愛心所誑 

        初美虛誑  為欲所欺  百千萬億  京姟兆載  

        得欲還失  不可常保  善業為因  得樂果報  

        無因無果  亦如無樹  如毒害命  放逸亦然 

        如火焚燒  如刀如戟  初如親友  後成怨敵  

        如魚吞鉤  放逸亦然  天龍人鬼  及阿修羅  

        皆為放逸  得大衰惱  天王當知  我等福祐 

        令王於此  示生死獄

 

  時。諸天子說是偈已。復作是言。天王。云何得知。誰示天王如是之法。時。天帝釋告諸天子。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吾於此天初生之時。宿舊天子名須摩羅。是吾第一之親友也。從彼次第聞如是事。如迦葉佛。為調諸天來至於此。迦葉如來見諸天子心大放逸。為欲利益諸天子故。以憶念神通。化作如此業影之壁。留此樹中。我於爾時其心放逸。須摩羅天示我此法。汝於今者勿得放逸。何以故。一切有為無常破壞。汝等天子若心放逸。當入此樹。自觀己身上中下色。則自愧恥。若有天子信不放逸。當示此法。何以故。此是如來。為利眾生示如是事。調伏諸天於業鏡地。令住善道。還閻浮提。我從如是大德之天。聞此希有難見之事。我時聞已。為離放逸。與諸天眾來至於此。令諸天眾皆得慚愧是故。我今示於汝等業鏡之壁上中下業。汝等天子慎勿放逸也。

        爾時。天帝釋復告天眾。當共汝等詣第二樹。觀諸業鏡。往昔之時。迦葉如來於此樹中。示現變化利益一切。放逸諸天。觀於生死諸業之網。我今示汝。釋迦天王說是語已。頭面頂禮迦葉如來。即出其門。出已還閉。有餘天眾歌舞戲笑。作眾伎樂歡娛受樂。見天帝釋。即來親近。頭面敬禮。樂行歌舞互相娛樂。以鉢頭摩諸蓮花等。互相打擲。時。諸天眾從樹出者。向放逸天說其所見希有之事。是時。放逸諸天子等。以心放逸。於希有法不聽不信。時。天帝釋為攝放逸諸天子故。亦共遊戲於蓮花池。種種音聲。天諸伎樂互相娛樂。以天鬘天衣而自莊嚴。入於種種園林之中。遊戲受樂。以善業故。時。諸天眾與天帝釋入於業鏡。見業報者。皆不遊戲。如無學人。所作已辦。離放逸行。安立而住。見諸天眾耽著放逸。生悲愍心。作如是言。此諸天子心著放逸。不知當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順煩惱業。不離一切生死業行。隨業所作或善不善。如是之業得如是報。如是天子。觀放逸天生悲愍心。

  時。善法殿諸天子等白帝釋言。以天王恩。令我天眾。受五欲樂遊戲諸天。種種園林遊戲受樂。云何天王不攝我等。爾時。天帝釋為諸天眾而說頌曰。


        天子汝著樂  多行於放逸  放逸愛著故  不見真實諦 

        若常放逸心  則無有善報  離於善業者  則墮於地獄 

        一切諸愛著  皆當有別離  汝等不覺知  須臾必終沒 

        命欲臨終時  諸根皆壞滅  方乃知苦惱  忽至無能免 

        譬如旋火輪  如乾闥婆城  三界皆無常  亦如水泡沫 

        譬如水聚沫  愚者依覆護  於無常法中  而心生喜樂 

        非天亦非人  夜叉龍鬼神  臨終業所繫  無人能救護 

        念死時未至  當修於善業  死王甚暴惡  莫於後生悔 

        我今教勅汝  慎莫行放逸  汝為愛所覆  馳騁諸境界 

        境界繫縛汝  是諸地獄因  是故應捨離  以求安隱處

 

  時。天帝釋為諸天眾說是法時。諸天放逸。曾不在念。唯除已見業鏡地者。皆生厭心。白帝釋言。願入第二娑羅之樹。此樹乃是迦葉如來為欲利益放逸諸天所化業網。示生死報業鏡之壁。示諸天眾。時。天帝釋知放逸天樂於遊戲。令詣異處。與不放逸諸天子等。至第二樹。至於樹已。手執金剛擊此大樹。其門即開。釋迦天主及諸天眾心生歡喜。共入樹中。天眾入已。見諸園林。昔所未覩甚可愛樂。一切所須皆悉具足。多有種種無量眾鳥。蓮花池水眾花莊嚴。無量金樹。一切愛樂。微風來吹皆大歡喜。七寶山峯。眾鳥妙音。如意之樹猶如日光。其光普照如日之光。是娑羅樹。復有飲食充滿河中。香味流溢。最妙第一種種妙香。五根所得。五種境界相應之樂。甚可愛樂。大德諸天聞之樂著。何況餘天。時。天帝釋示諸天眾。一切園林可愛殊妙。樹外蓮花園林流池。十六分中不及其一。時。天帝釋悉共諸天。復往詣於毘琉璃山。其山清淨第一無比。於其山頂有千柱殿。毘琉璃寶之所成就。赤蓮花寶以為欄楯。黃金為地。其琉璃殿。長五由旬廣三由旬。迦葉如來化所成就。時。天帝釋共諸天眾。乘七寶階昇琉璃殿。得見迦葉如來影像。如迦葉佛在殿說法時。天帝釋及諸天眾。合掌恭敬。禮如來影。深生信敬。禮拜既訖。以偈讚佛。


        如來世間無上尊  得真解脫如實諦  其影寂靜妙無比  能開無上解脫道 

        若人常禮如來者  淨信無垢心寂靜  其人永脫怖畏有  常得安隱勝樂處 

        如是寂靜奇妙法  演說此句寂滅處  此佛如來所說法  示諸眾生涅槃道 

        若有眾生念此法  是名勇健無畏人  則能得於無上處  常樂無惱心安隱 

        若有眾生念真諦  則如渡者昇船栰  三界之海惡洄澓  如是之人能超渡 

        如來正覺世間眼  普觀諸法無不遍  此佛光明無倫匹  一切諸光無與等 

        眾生憶念自濁心  愚癡瞋恚慾垢等  智慧大水甚清淨  洗除一切眾生垢 

        一切眾生不能見  外道慢心莫能了  其法清淨離塵垢  世尊普示諸眾生 

        喜樂放逸無救者  如是眾生導師救  渡於生死到彼岸  能度無救諸眾生 

        饒益一切諸世間  唯有如來無上尊  以能利益眾生故  是故如來最殊勝

 

  如是。天帝釋以淨信心。歎佛影像。低頭合掌。與諸天眾頭面敬禮如來影像。復與天眾低頭合掌。禮於如來所化天衣。如是衣者。如來神力之所任持。時。諸天眾見影像已。皆得離慢。離於放逸。如來所化影像之色端嚴殊妙。千帝釋天不得為比。何況餘天。時。天帝釋見如來像神通化影。以此影像示於憍慢放逸諸天。令離憍慢放逸心故。

  爾時。諸天子白天王言。憍尸迦。迦葉如來以何因緣。於此閻摩娑羅樹中。示於業網生死之化。何故不於樹外而化。時。天帝釋告諸天子。我亦如是。先疑斯事。彼天示我令離憍慢。我於往昔亦問斯事。時。彼天子即答我言。希有之法不可常見。不常見故。見則深信。以是因緣。如來留化不在於外。非一切人皆悉能見。若化在外。諸天見之不生希有。或生過惡。以是因緣。於此閻摩娑羅樹內。示留化像。此二樹中希有神化。樹內之化第一希有。一切諸天所不能見。以是因緣。迦葉如來於此樹內。化留影像及以鏡壁。示生死業。時。諸天眾聞天帝釋說如是事。遠離疑悔。

  時。天帝釋復示諸天宮殿之壁。廣五由旬。於此鏡壁初觀見於活地獄十六隔處。殺生之人墮此地獄。具受無量種種楚毒。如前所說。從地獄出。生餓鬼中。多起瞋恚妬心增長。以刀相害。業網所繫。生畜生中互相殘害。為人所食。以肉因緣殺害其命。或受惡獸虎豹之形。瞋恚增多。為人所殺。畜生中死生於人中。常愛鬪諍其心鄙惡。兵刃中死不得長壽。有餘善業。生於天中。威德色相減劣不如。壽命短促。若諸天眾與阿修羅共鬪戰時。被傷而死。於殿壁中皆悉具見。如是黑繩地獄十六隔處。亦如前說。殺生偷盜因緣力故。墮此地獄。具受無量種種楚毒。受苦既畢。從地獄出生餓鬼中。以諸刀杖互相殺害。如前所說。或食屎尿不淨之物。求之難得。有餘餓鬼互相摑裂。身體破壞或喪身命。餓鬼中死生畜生中。於曠野中。受遮吒迦餓鳥之身。焦渴燒身。畜生中死。若生人中。刀兵之處弊惡國土。或中兵刀飢餓而死。勤苦得食為他所奪。設使得食食不能消。從人中死。若有餘業。生於天中色相顏貌。減劣麁惡。所食之味不如餘天。見餘天時生大愧恥。伎樂之音皆悉不如。壽命短促。如是之業。於此壁上皆悉見之。

        時。天帝釋復於殿壁中。見眾合地獄十六隔處。如前所說。殺生偷盜邪婬之人墮此地獄。具受無量種種楚毒。受苦既畢。從地獄出生餓鬼中。受於食吐餓鬼之身。壽命長遠。若得飲食。為餘餓鬼之所劫奪。若有眷屬。亦為餓鬼之所欺奪。復有異鬼。以刀斬截受大苦惱。辛酸而死。從此命終生畜生中。受於水牛牛馬之形。壽命長遠。設得飲食為他所奪。畜生中死。若生人中。壽命短促貧窮下賤。妻不貞良。如是之業。於殿壁中皆悉具見。

  時。天帝釋復觀業果。於殿壁中。見叫喚大地獄十六隔處。如前所說。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墮此地獄。具受眾苦種種楚毒無量辛酸。從地獄出生餓鬼中。壽命長遠。或受錐身餓鬼之形。或受針頸餓鬼之形。隨業所受常困飢渴。若有眷屬為他所奪。或生食毒餓鬼之中。毒火所燒。餓鬼中死。生畜生中。在大曠野互相殘害。迭相食噉。畜生中死。若生人中。身色憔悴無有威德。若有餘業。得生天中。身量形貌皆悉減劣。一切眾寶莊嚴之具。光明微少。不為天女之所愛敬。天女背叛。捨至餘天。須陀尠味。智慧薄少。心不正直。為餘天子之所輕笑。若諸天眾與阿修羅鬪戰之時。為他所殺。以餘業故。

  爾時。釋迦天王復共諸天眾。於寶殿壁見大叫喚地獄十六隔處。是中眾生受種種苦。如前所說。若有眾生。殺生偷盜邪婬妄語飲酒醉亂。墮此地獄。具受無量種種楚毒。受苦既畢。從地獄出。生餓鬼中。處處逃走。有大惡鬼拔出其舌。出已還生。餓鬼中死。生畜生中。受迦頻闍羅雉鳥之身。以自音聲而喪其命。以其妄語餘業緣故。畜生中死。若生人中。受業果報如前所說。有所言說。人不信受。若有善業。生於天中。其聲嘶破麁惡鄙濁。不善歌頌。一切天眾不信其言。不能宣說美愛正語。如餘天眾。以本妄語餘業緣故。

  時。天帝釋復於殿壁。觀焦熱地獄十六隔處。是中眾生。具受種種無量苦惱辛酸楚毒。業之果報。如前所說。受罪既畢。從地獄出。生餓鬼中。受食不淨餓鬼之身。受大苦惱五倍於前。餓鬼中死。生畜生中。在於大海受摩竭魚身。畜生中死。若生人中。容貌醜陋脣口麁大。人所惡見。人中命終。若有餘業。得生天中。身光減劣。如前所說。一切天眾之所輕賤。

  大焦熱地獄阿鼻地獄。此二地獄。業之果報不作化現。何以故。恐天心軟。見之喪命。若見如是二地獄者。則大怖畏。是故不化此生死報。時。天王釋觀察是已。以偈頌曰。


        譬如諸微塵  在於虛空中  風吹而旋轉  諸業亦如是 

        和合有別離  苦樂亦如是  因業之所轉  非是無因緣 

        今此業化處  牟尼如實知  化無量業網  諸心之種子 

        心集業難知  唯除諸如來  種種諸業繫  輪轉於世間 

        業網有大力  能受百千萬  那由他劫數  種種諸生死 

        譬如繩繫鳥  雖遠攝則還  業繩繫眾生  其事亦如是

 

  爾時。天帝釋示諸天子希有事已。眾生無量決定之業及不定業。現報所受。生報所受。餘報所受。復有三種善不善業及無記業。示如是等無量業網。迦葉如來所化影像。與諸天眾禮拜既訖。從此閻摩娑羅樹中而出。天眾出已。帝釋還閉娑羅樹門。帝釋既出。見餘天眾放逸遊戲以自娛樂受五欲樂。爾時。天王見此事已。心生憐愍而說頌曰。


        畜生雜形類  為放逸所誑  若食若愛欲  貪心常愛樂 

        本行於善業  天中食報盡  如是放逸人  命終何所趣 

        放逸怨自壞  業風之所吹  猶如樹傾倒  墮於諸道中 

        百千那由他  天中受生死  而不起厭離  不生憂怖心

 

  爾時。帝釋說此偈已。至諸放逸天子眾中。諸天子等心生敬重。供養恭敬。時。天帝釋為攝其心。與此天子遊戲種種園林之中。不入閻摩娑羅樹間。諸園林中遊戲受樂。時。天帝釋與其眷屬諸天大眾。詣善法堂。閻摩娑羅所住諸天。受天之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受第一樂。主大園林常受安樂。以餘業故。生摩羅耶國。主栴檀林大富豐樂。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二十五地名速行地。眾生何業而生彼天。見有眾生行於善業。其心質直離於諂曲。不惱眾生信於果報。行正見業大修布施。大富饒財。見有眾生入於大海。以求財寶。以大船舫施此商人。諸商人等得此船舫。多獲財寶持用布施。修諸福業。如是船主以船施之。不求恩惠不受其報。云何不盜。若行道路。有諸賊軍破壞村柵。或畏官軍。逃避村柵入此村中。乃至不取糠秸草葉。信業果報而生怖畏。非畏王法。是名不盜。云何不殺生。乃至濕生蚰蜒之類。終不故殺。心不念殺。若有眾生。造作罝羅罟網機撥坑陷。殺諸虎狼禽獸之屬。即以財物贖命令脫。其心不悔。亦教他人令住善道。作如是等種種善業。是持戒人不殺不盜。憶念善業皆得成就。若有所作。一切天眾皆共讚善。顏色清淨。諸天供養。是則名曰現業果報。是善業人。從此命終。生於三十三天之上。名速行地。生彼天上。以善業故第一莊嚴。一切眾生不能分別如是天處甚可愛樂。天子既生。其身光明受第一樂。身無骨肉亦無垢汗。無有怨敵。亦無怖畏無所追求。離於嫉妬無不愛樂。無病怖畏。唯除退時。無有王怖。心多放逸。遍見諸地皆可愛樂。五欲自娛。無量境界遊戲受樂。毘琉璃樓黃金欄楯。種種樹林。蓮花林池七寶所成。鵝鴨鴛鴦以為莊嚴。出於種種微妙音聲。山谷之中多饒眾鳥。須彌山峯七寶莊嚴。蓮花池中。金銀真珠以為底沙。種種寶樹如日光明。金毘琉璃以為樹枝。眾花莊嚴。無量眾蜂以為嚴飾。須彌山窟。第一眾寶以為莊嚴。其地柔軟。七寶高峯。其高峯中眾華妙香。周匝嚴飾隨念而生。復有異處。燈樹莊嚴。如意之樹百千光明。莊嚴奇特。百千天女以為圍遶。歌眾妙音共相娛樂。如是天眾。隨所觸見皆受快樂。耳聞眾音心皆愛樂。若聞諸香。無量功德皆悉具足。若以身觸無不愛樂。隨心所念一切皆得。無有因緣能奪其樂。如是天子。百千天女而為圍遶。共餘天眾往詣山峯。其峯名曰一切勢力。一切皆是如意之樹。莊嚴山峯。流泉河池。生眾蓮花以為莊嚴。無量百千天眾圍繞。毘琉璃寶以為樹枝。遍覆其上。百千重閣以為莊嚴。無量眾鳥出妙音聲。以善業故。此山峯中。成就如是種種諸樂。善業為本。非無因生亦非他作。此人受報。非自在天歡喜故與。

  爾時。天子上此山峯。見諸天子無量百千光明悉等。與已無異。於此峯中。與諸天子天女作眾伎樂。出妙音聲。娛樂受樂。此諸天眾其身光明。色量受樂皆悉具足。諦視瞻仰。眾蓮花鬘以為莊嚴。聞眾歌音心生愛樂。皆服天衣。無有線縷經緯之別。如是諸天。其身皆悉具足光明。

  爾時。天子昇山峯已。見諸地界各各差別。見諸河流光明之輪。以善業故於此天中。住於二處。種種清淨莊嚴之地。眾樂成就。如前所說。何故名曰速行地耶。如此天眾有大勢力。若諸天眾與阿修羅鬪。能於人中。一眴目間打阿修羅。還至本處三十三天。故名速行。以前業故。得相似果。以本施人速行之船。令渡大海多獲珍寶。布施修福。是故得此速疾果報。如是。天子手執器仗。甚大迅速。以善業故久受天樂。善業既盡五衰相現。身體汗流身光卒滅。如燈油盡。一切諸根亦復如是。於五欲中悉無樂味。見餘天眾即生愧恥。一切天女皆悉背叛。是時。天子見其天女。背已趣他。生二種苦。一者妬嫉苦。二者愛別離苦。此二種苦。自燒其心過於猛火。若於先世有偷盜業。爾時。自見諸天女等。奪其所著莊嚴之具奉餘天子。若於先世有妄語業。諸天女等。聞其所說生顛倒解。謂其惡罵。若於先世以酒施於持戒之人。或破禁戒而自飲酒。或作麴釀。臨命終時。其心迷亂失於正念。為如是等二倍悔熱之所惱亂。墮於地獄。若於先世有殺生業。壽命短促。速疾命終。若於先世有邪婬業。見諸天女皆悉捨已。共餘天子互相娛樂。是則名曰五衰相也。以其持戒五種缺故。業網所縛受如業報。若行放逸死王所牽。如是一切缺漏持戒。為生天故而持禁戒。無常速壞。爾時。則為業繩所縛。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如是觀天無常之樂。如目所見。初雖有愛畢歸磨滅。動壞無常如電不住。觀於一切諸欲過惡而說頌曰。


        飲於放逸酒  諸天嗜癡飲  退墮於地獄  大猛火圍繞 

        初染於愛欲  瞋恚熱惱心  癡心所迷惑  但空無有實 

        為伎樂音聲  虛妄所誑惑  不覺退沒苦  畢竟不可免 

        見諸天女時  令天心轉變  畢竟當捨離  退墮於異趣 

        觀諸女人性  不離於女人  富樂則親近  衰變則捨離 

        如野鹿信遊  信欲亦如是  後若得衰變  心輕而捨之 

        不念恩敬養  亦不念親友  若遭衰變時  即捨不復念 

        猶如眾蜜蜂  捨於萎變花  女人亦如是  衰至則捨離 

        不觀善愛心  輕躁念愛欲  女人性如是  如蜜雜毒藥 

        惑慾致愚癡  巧辭增癡惑  女人難可信  智者所遠離 

        女色誑天人  悉令心迷惑  至於未來世  不能少利益 

        天人及夜叉  龍阿修羅等  羅剎毘舍遮  皆為女幻誑 

        如是諸欲樂  從於境界生  臨至命終時  諸樂皆亡失 

        一切諸天眾  園林而莊嚴  為死繩所縛  欲繫而將去 

        欲樂不能救  何用諸綵女  溥天諸世間  死王悉將去

 

  如是。比丘觀諸天子退沒相已。生慈悲心。厭離欲境。如是。天子自業所資。隨其至處。業繩所牽。常不放逸。復有餘天放逸愛樂遊戲受樂。馳諸境界如人乘馬。遊戲一切園林之中。受放逸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生樂處第一富樂。多饒財寶。或為國王或為大臣。多有象馬駝驢騎乘。行不步涉。無有疲惓。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二十六地名曰影照。眾生何業而生彼天。若有眾生。能總護持七種之戒。得相似果。以思修心正見相應。不殺不盜善持禁戒。是持戒人作樂因故。持世間戒。乃至不盜微細之物。離於偷盜。若其住止近於海側他攝之地。海潮所出。珂貝魚蜯。如是種種一切眾物。不以盜心取此諸物。此善業人信於未來。畏業果報非為王法。是名不盜。云何不殺生。是善業人信於未來。畏業果報。善思直心。不惱眾生離惡知識。以求樂故。不殺眾生。或遊河中。或行山谷其人為於影鬼所執。寧捨自身不害影鬼。不以毒藥置於影中。恐害鬼命。雖知方便而不殘害。若單都鬼。知殺方便守戒不為。或以水照或以鏡照或以日光。其人知殺而不加害。亦不報怨。自捨身命不殺眾生。是善業人。身壞命終。生三十三天影照之地。生彼天已。以善業故其身光明。五樂音聲受第一樂。眾樂具足。於須彌地遊戲娛樂。與千天女以為圍遶。閻浮檀金以為其地。間錯莊嚴。復於閻浮檀金山峯之中。遊戲受樂。如意之樹。隨心所念悉從樹生。如是久時。與諸眷屬受於天樂。復往詣於外影之林。閻浮檀金以為樹林。莊嚴園苑。金樹銀葉青毘琉璃。以為其果。銀樹金葉毘琉璃果。以為莊嚴。外影林中。既遊戲已。復詣異處漸次遊觀。孔雀眾鳥七寶雜色。種種廁填莊嚴其身。天子見已。入彼林中。與孔雀諸鳥互共遊戲。時。孔雀鳥見天子來。出於種種美妙之音。天女歌音。十六分中不及其一。是時。天子作如是念。我今當乘此孔雀鳥。與諸天女遊戲山峯。處處遊觀。以善業故。隨其所念。孔雀天鳥即近天子。化為大身有大色力。端正莊嚴殊特轉勝。爾時。天子與諸天女。乘此孔雀於須彌山。處處山峯隨心所念。悉往觀察。一一花池一一山峯。如是一切。山峯花池皆遍瞻視。

  爾時。四大天王護世界者。欲至三十三天。說閻浮提法以非法。是時。天子於虛空中。路逢護世四大天王。而問之言。汝等相隨從何所來。爾時。護世答天子曰。我從第一善業可愛處來。其處多有蓮花園林河池。具足種種莊嚴。而從彼來。欲詣三十三天。向釋迦天王。說閻浮提法以非法。爾時。天子聞於護世四大天王說是語已。生希有心。乘於眾寶大力孔雀。隨念而行無所障礙。從天來下向閻浮提。如第二日。以希有心。遍觀一切閻浮提中。園林花池。河流泉源村營城邑。具足觀之。閻浮提中。諸婆羅門邪見外道。諸相師等。見此相已。作如是說。是八臂天。乘伽樓羅金翅鳥王。從天來下向閻浮提。觀於世間。但作如是妄分別說。復有邪見異道諸婆羅門。作如是說。此是摩醯首羅自在天子。名鳩摩羅童子之天。乘於孔雀。從天來下向閻浮提。擁護世間。復有邪見異道諸婆羅門。作如是說。摩醯首羅乘於白牛。造作世間能壞世間。名為作者。能作世間。如是邪見外道諸婆羅門。種種分別種種讚歎。造作諸論。非實見實。如是一切。諸婆羅門。破壞正法。第一愚癡。亦教他人令其邪見。

  爾時。天子既觀察已。還於天宮。如是外道。以愚癡心不實說實。不如實見。於劫初時此天來下。外道見已。不如實知。如是邪見。外道諸婆羅門。自生分別。轉為他說。如是外道不如實見。爾時。天子既至天宮。向餘天眾說如是言。我至閻浮提見其國界。其地平正。園林花池柔軟可愛。時。諸天子聞其所說。或乘白象或乘孔雀。種種騎乘。或身乘空。悉遍觀察須彌山已。次第而下。至閻浮提。或於河池山林靜處。暫下止住。令諸外道婆羅門等。皆名此處為福德地。在此地中苦行持戒。謂福德處。如是虛妄。次第相傳聞之心著。謂有真實。

  爾時。天子初下之時。有婆羅門見此天子。自生分別。或言此是大梵天王。或言此是摩醯首羅。或言此是八臂天王。或言此是自在天子。鳩摩羅童子天。各生分別。此是梵王所住之地。此是摩醯首羅自在天王所攝之地。此是八臂天王所攝之地。此是鳩摩羅童子天所攝之地。既分別已。或作邪論或作讚歎。或自立宗或自說因。自說譬喻種種邪見。既自邪見。復以邪見轉教他人。餘人聞已。展轉相教。如是次第非如實見。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二

        〈觀天品之十一〉(三十三天之八)

  爾時。天子念其天宮。還於天上。是時。邪見外道諸婆羅門言。此諸地某天某天之所攝受。或作諸論或作讚歎。如是。林中所住邪見外道諸婆羅門。見之敬重。頭面頂禮。但觀其相而生敬信。不如實知。是第二天復生分別。見此天子處處遊行。身如火聚。謂閻浮提人身入火中。以是因緣。生於善道受諸天身。外道邪見諸婆羅門即作邪論。或自立宗或自說因。自說譬喻或作讚歎。既自邪見復為他說。令他受行以火燒身。望生天上。如是不能如實見知。說邪因果非實果報。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復次。邪見外道諸婆羅門。住林中者生於邪見。覩此天子。從天來下向閻浮提。以遠見故。見不明了。遙見天子。從於莊嚴山峯來下至閻浮提。後還天上。林中所住諸婆羅門。見是事已。自生分別。謂閻浮提人投赴高巖。以是因緣。生於善道受諸天身。是故。邪見諸婆羅門自墜高巖。欲求生天。復以此法為他人說。造作邪論。或作讚歎。說此邪法以為業果。以其邪見。妄說因果。身壞命終墮於惡道地獄之中。是名邪見。

  時。林中住邪見外道諸婆羅門。見此天子從天來下。向閻浮提。去之遙遠不見正色。但見大光猶如火色。妄生分別。便謂閻浮提人供養火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受諸天身。何以故。火是一切諸天之口。是故供養火者得生天上。作如是等妄生分別。不如實見。造作邪論。或自立宗或自說因。自說譬喻自作邪見。復教他人令入邪見。如是邪見諸婆羅門。自無利益令他衰惱。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復有邪見外道諸婆羅門住在林中。見此天子妄生分別。遙見天子不飲不食。時。婆羅門作如是念。閻浮提人不飲不食。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受諸天身。我今亦當不飲不食。復教他人令學其法。造作邪論或作讚歎。說此邪法以為業果。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如是外道。不如實知開惡道門。

  若此天子。或住少時或須臾頃。於閻浮提過於百歲。外道邪見諸婆羅門便作是說。如是天子。常住不動不破不壞。造作世界能壞世間。外道見之便作邪論。或作讚歎說於邪因。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如是無量不如實見。造作邪論。不如實見。自心欺誑。不如實見。如是。比丘觀諸眾生為心誑惑。以偈頌曰。


        心為惡蛇  愛毒周遍  螫人五體  虛生大悔  

        愛河廣大  五根津濟  此岸恐怖  彼岸安隱  

        見之妄解  不如實知  是邪見人  墮於地獄 

        是邪見人  非因見因  墮於地獄  顛倒見故  

        愚癡之人  迷於因果  有獄所縛  受諸苦惱  

        業之果報  則有生死  若如實見  則到彼岸 

        愚人求欲  為欲所惑  墮於地獄  如蛾投火  

        人中持戒  奉修正見  而得生天  非由苦行  

        此諸外道  行邪見行  恃智邪慢  誑惑他人 

        入於愚癡  黑暗大海  世間受苦  以邪見故  

        非以苦身  而得解脫  智者所說  調伏其心  

        燒煩惱山  則得解脫  修行正見  滅諸煩惱 

        見於實諦  則得解脫  一切外道  惑諸世間  

        無有寂滅  不妄語處  世間外道  虛誑甚多 

        百劫求之  無有少實  出世之法  皆是真實  

        世間言說  繫縛如毒  愛心造福  得無常樂  

        出世之法  則得常樂  不淨眾惡  因緣和合 

        空有言說  而無誠實  如是妄說  虛誑之人  

        墮於黑闇  可怖畏處

 

  如是。比丘實諦見之。說如是偈。云何眾生得真實知得真實見。不起邪見。邪見之論自無實見。令他邪見。以邪見論。或自受行或為他說。自墮地獄。亦令他人墮於地獄。時。諸天眾觀察一切閻浮提已。乘諸天鳥還歸三十三天。至於天宮。向餘天眾如前所說。復於園林遊戲受樂。妓樂自娛。種種功德皆悉具足。一切眾寶莊嚴之處。遊戲受樂乃至可愛。善業壞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受安樂無有病惱。離諸衰亂豐樂國土。而於中生。受丈夫身諸根具足。或為國王或為大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二十七地名智慧行。眾生何業而生彼天。彼以聞慧。見有眾生。大心持戒。修行善業。如實見於業之果報。心有信樂。常行善業捨於不善。其心質直。遠離惡友。及至不與同路而行。不共言論不與同住。如是善業悉遍修習。如煉真金於現在世。為一切人之所愛敬。以修善故。

  若有比丘常修讀誦修多羅毘尼阿毘曇。如是比丘精勤修習。若晝若夜心不懈息。若夜闇冥廢其讀習。若有眾生。敬重佛法。及此比丘施僧燈明。敬重法故。敬信三寶復行布施。令得增長讀習之善。若盛熱時。以扇布施。令無闇冥亦無熱惱。聞諸比丘談論聖法。心甚喜悅。二種功德因緣力故。是善業人自利利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三十三天慧行之地。生彼天已。以善業故。其身光明勝於日光。滿足十倍。一切天眾之所供養。無量百千天女圍遶供養恭敬。皆是天子先所親友。和悅含笑。種種莊嚴。其身勝妙。色相威德皆悉莊嚴。離於妬嫉。互相愛敬。不離須臾皆生歡喜。親近天子。手執蓮花。或執金花或有銀華。毘瑠璃花頗梨迦花。或雜寶花。若金蓮花。白銀為莖赤寶為鬚。毘琉璃花真金為莖。青寶蓮花白銀為莖。硨磲蓮花青寶珠玉以為其莖。赤蓮花寶金剛為鬚。如是天女至天子所。以所持花散天子上。猶如盛夏降澍洪雨。諸天女等。以諸寶花散於初生天子之上。亦復如是。

  爾時。天子見諸天女。心生歡喜。欲心即動。惡欲心發。從其座起得未曾有。詣諸天女。踊躍歡喜皆共和合。娛樂受樂。歌舞戲笑遊戲娛樂。令此天子欲心增長。如是天女周匝圍遶。遊於園林。天諸園林眾寶光明。一切諸欲皆悉具足。於此樹下遊戲受樂。種種眾鳥歌眾妙音。與天女音不可分別。莊嚴欲具。花果充足。種種流泉蓮花河池。有百千種圍遶園林。如是天子與諸天女。遊戲娛樂受無量樂。以善業故。

  是時。天子復與天女。更詣異林伎樂自娛。隨念具足。受天之樂。聖人所愛持戒之果。成就果報。如是天子天女圍遶。復往詣於摩尼支羅遊戲之林。先舊諸天見此天子。皆出往迎。心生歡喜。猶如見於親族兄弟。安慰問訊。共入林中。五樂音聲受天之樂。如是天子受種種樂。復於摩尼支羅林中。無量歡喜。目視眾色心生喜樂。其地園林。皆以七寶而為莊嚴。金色寶衣莊嚴林樹。如是種種寶樹莊嚴。其地柔軟。無量飲食從河而流。目視如是。一切眾色眼甚愛悅。如是初生天子。與諸天眾娛樂受樂。天子復詣毘琉璃地。共天女眾。次第見於摩尼寶衣從樹而生。其色明淨甚可愛樂。微風吹動。隨風上下。無量色蜂以為莊嚴。光色如燈。諸天見之發希有心。生大歡喜。共天女眾往詣此樹。作天伎樂遊戲受樂。

        是時。諸天於此林中心生希有。即於花中出天摩偷。具足一切上妙之味。一切天眾昔所未見。色香味觸。見之皆生百倍悅樂。飲天摩偷上味之酒。天子飲之。共諸天女遊戲受樂。歌眾妙音讚天王釋。以天帝釋因緣力故。令我於此摩尼支羅園林天中受五欲樂。味若摩偷。色香美味從樹花出。最為希有。我今飲之。百倍受樂。

        爾時。天子共諸天女。以毘瑠璃器盛滿摩偷天之上味。迭共相勸。飲此天味。此諸天眾。於人中時。布施持戒今得如是勝妙色香上味果報。隨其本業上中下報。心生愧恥。樹上有鳥名飲摩偷。見諸天子心生愧恥。即為天子而說頌曰。


        眾生癡所使  飲於摩偷酒  現觀癡所繫  貪著於美味 

        摩偷癡羂網  飲之至命終  退墮於地獄  諸龍亦如是 

        若見觸嗅甞  令人心癡醉  是故眾羂網  智者所捨離 

        見之生貪著  觸之則嗅甞  嗅之心貪味  著味為衰惱 

        一切繫縛中  無過貪嗜味  壞名聞色力  以其著味故 

        著味所迷亂  目瞢常惛醉  心迷致癡荒  不知善惡法 

        女人所輕笑  眠臥於糞穢  而無所覺知  不能自動發 

        酒能壞名聞  踰過於死畏  猶如飲毒藥  亦如死網羂 

        飲酒之為患  三十有六失  既知此過惡  應當速遠離 

        大姓智慧人  為酒之所污  眾人所輕忽  如草隨風轉

 

  如是天鳥雖是畜生。毀訾諸天何況餘天。此諸天子。飲於天味。上中下味色香具足。如其善業。願行種子。飲已復詣陀羅殿林。於此林中欲行遊戲。聞種種音心生歡喜。青優鉢羅以為首鬘。天子天女共相圍遶。歡喜遊戲。心常念欲金色光明陀羅林殿。既受樂已。復往詣於彌伽雲林。既至彌伽雲林之中。見百千殿天鬘莊嚴。

  爾時。天主釋迦提婆。乘伊羅婆那大白象王。共諸天子天女眷屬圍遶。心生喜悅。為欲利益放逸諸天。時。諸天眾見帝釋來。悉皆出迎。皆以頭面。頂禮天主。於天主前出眾妙音。歌舞戲笑歡喜叫呼。時。天王釋以柔軟言慰問諸天。在於伊羅婆那白象之上。告諸天曰。汝以自業受於天樂。我今欲還歡喜之園。除阿修羅瞋恚。恃怙大力慢心。時。諸天眾白帝釋言。天王。我今亦當隨於天王。除阿修羅瞋恚憍慢。時。天帝釋告諸天曰。汝勿急速。我今自能破阿修羅。時。天帝釋語諸天已。入歡喜園。見阿修羅在歡喜園。猶如雲聚。漸漸增長。時。諸天眾罵詈毀訾。轉增高大。時。諸天眾見其增長。罵詈不息。倍更增長。顏色醜惡。帝釋見之告諸天眾。此阿修羅以女瞋故。身增轉大。我當方便令離瞋慢。時。天帝釋而說頌曰。


        不瞋能伏瞋  忍伏麁惡心  法能伏非法  光明破闇冥 

        成實勝妄語  正語伏綺語  軟語勝惡口  能禁兩舌過 

        慈心斷殺害  布施除慳貪  正念勝邪念  善念破惡念 

        明能破無明  白日除黑闇  白月勝黑月  如是常得勝 

        智慧知真諦  勝於邪見欲  賢聖八分道  能破諸惡道 

        如來四無畏  能破諸怖畏  憶念破忘失  智能破愚癡 

        若住阿蘭若  則能破諸欲  須彌勝眾山  及以眾園林 

        大海勝涓流  及以諸河池  日光勝眾星  亦勝於餘宿 

        法式勝無法  布施破貧窮  質直勝諂曲  實能破妄語 

        吉能破不吉  火能燒眾薪  水能破於渴  食則能除飢 

        師子心勇健  勝於一切獸  知足勝悕望  智者如是說 

        悲愍者常勝  無悲為減劣  智慧能調伏  智者如是說 

        眾惡邪見業  多作諸妄語  如是外道中  如來最殊勝 

        天勝阿修羅  以其法勝故  我當破一切  何況汝一身 

        汝阿修羅使  汝勿生悕望  令此師子座  智者所應住

 

  時。阿修羅聞釋迦提婆說是語已。不復增長。以得聞於實語縛故。減劣不增。色力勇健悉不增長。見其劣弱。時。有天子手捉其足。曳令下座。即時驅出天歡喜園。時。天帝釋心生歡喜。復往詣於摩尼支羅所住之地。乘於伊羅婆那大白象王。騰空而遊。向於摩尼支羅之林。所作已辦。與諸一切天子天女至摩尼地。摩尼地天見天王釋。皆悉出迎。頭面頂禮。修敬既畢。皆往詣於彌伽雲林。其地一切眾欲具足。柔軟廣博眾花遍覆。以蓮花枝用為宮室。一切愛處。釋迦天主共諸天女。種種樂音。歌舞遊戲娛樂受樂。乾闥婆王圍繞帝釋。歌眾妙音。讚歎天王五樂音聲。以為娛樂。

        時。天帝釋在於伊羅婆那白象之上。其象端嚴勝於寶山。行步進趣如動玉山。其象鮮白踰於雪山。如春末時。日光照曜雪山之峯。如是天眾。天子天女圍遶帝釋。遊於園林。其諸園林。毘琉璃寶白銀頗梨。因陀青寶大因陀寶。赤蓮花寶。真金硨磲以為莊嚴。釋迦天王共諸天眾天子天女。遊戲園中。閉惡趣門。心生歡喜。雖得見諦。猶受欲樂。而常思惟眾生生死。既思惟已。不恚不悅。觀諸樂受。皆悉無常破壞離散。如是知已。內自思惟。諸天退沒。因於自業。為何所至。受自業果。業風所吹。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流轉受苦而無伴侶。一切諸天及諸天女。皆悉如是。會當別離如是之業。大作樂具。戲弄一切愚癡凡夫。時。天帝釋思惟是已而說頌曰。


        譬如虛空雲  為風之所吹  和合須臾散  生死亦如是 

        時時如眾花  見人有生死  一切皆磨滅  如去來亦然 

        如是善業熟  則受於天樂  善時既盡已  樂受則亦失 

        時節如樹林  生時甚敷榮  時節既過已  一切皆墮落 

        諸天如樹葉  樹如受樂處  受樂則有墮  無有常樂者 

        猶如夏降雨  不住於空中  諸樂亦如是  念念不暫停 

        譬如孔雀鳥  風雲則出聲  風止聲則滅  天樂亦如是 

        譬如以乾木  而置於火中  天樂亦如是  為時火所燒 

        生已復歸滅  已經百千返  為愛之所欺  而無有厭心 

        癡愛網所覆  一切無免者  戲弄於諸天  受諸不善業

 

  如是天帝釋。愍諸天故。說是偈已。乘於伊羅婆那大白象王。天眾圍遶。奏諸音樂出妙音聲。還善法堂。以得勝於阿修羅故。心生歡喜。諸天恭敬。到善法堂。摩尼支羅所住諸天。受欲無厭。受於色聲香味觸等遊戲園林。乃至可愛善業壞盡。從天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生大種姓。受第一樂端正殊妙。生在中國。正法行處。大富饒財子孫具足。壽命延長眷屬和順。世間所有一切資具皆悉具足。一切眾人之所愛敬。或為大王或作大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樂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二十八地名曰眾分。眾生何業而生彼天。彼以聞知。見有眾生修行善業。正身口意質直不諂。不惱眾生常行善意。其心質直離惡知識。親近善友不近惡友。不共言論。不與同住亦不同行。常避惡人。惡人所友亦不親近。親近賢善。聽聞正法。聞已思惟。心入於法。善不善無記。若有善法則便攝取。知不善法則便捨離。正念觀察。調伏其心不貪不欲。持七種戒。微細不犯。乃至小犯常懷大懼。一切善業。如鍊真金清淨無垢。如是之人。不殺不盜布施修福。見殺害者。救令得脫。云何救於殺害眾生。若有丈夫侵他婦人。為官所收打惡聲鼓。從右門出欲斷其命。無救無護無所悕望。愁悴憂惱。欲至塚間。將至殺處。如是善人贖令得脫。復行布施。修諸福德。云何善人修行福業。若僧住處。曠野無水渴乏苦惱。如是善人。或為作井或為造池。若有水池。若井崩壞若多細蟲。為僧修治。以諸細蟲置餘水中。如是微細皆不殺害。若以漉囊。漉諸水蟲還置水中。是名不殺生。云何不偷盜。不以盜心取他草葉。若曠野中種種果菜。故村聚落疑他所護。亦不故取。是名不盜。是人修行一切善業。身壞命終。生於善道三十三天眾分之地。生於右門。真金為座白銀琉璃。或以頗梨或車磲寶。或赤蓮花寶以為其座。青因陀寶大青寶王。真珠之座。如是珍寶莊嚴之座。而於中生。既生天已。而自思惟。我以何業而來生此。即自念知。我於前世。作斯善業供養眾僧。如是善業。猶如父母清涼之寶。生於天上決定受樂。如是天子作是念已。即自現見業之果報。見果報已。讚歎善業毀訾惡業。念本生已念人業地。無量善業地。如父如母。爾時。天子念本生已而說頌曰。


        以善得人身  得已不放逸  造作眾善業  因是得生天 

        人身甚難得  得已行放逸  為放逸所迷  命終墮地獄 

        作三種善業  修行七種戒  殺於三怨家  則受諸天身 

        若人伏煩惱  未斷於愛心  是人愛因緣  則生於天中 

        破壞於嫉妬  大苦之窟宅  種種行布施  是人生天中 

        觀他如己身  悲愍護眾生  慈心常調伏  是人生天中 

        觀偷盜如火  布施於一切  以自修其心  是人生天中 

        觀他妻如母  常思惟真諦  慾泥不能污  是人生天中 

        火從自心起  由舌讚燧生  若離此妄語  則生於善道 

        惡口破慈心  智者能捨離  常樂說軟語  則生於天上 

        觀綺語如刀  一切常遠離  常行於正語  是人生善道 

        若有行善人  不行於兩舌  實說諦知時  是人生天中 

        若人護如是  七種身口戒  其人諦知戒  則生於天中

 

  如是初生天子。思惟既訖說此偈已。觀本生處。念生處已。著欲境界。以前習故說如是偈。爾時。初生天子威德殊勝一切皆集。天女見之。速疾馳奔至天子所。猶如眾蜂馳奔蓮花。諸天女眾馳奔天子。亦復如是。手中執於種種伎樂。琴瑟箜篌鼓眾妙音。是諸天女。花鬘莊嚴散以末香。手執花鬘。復有天女。散花供養初生天子。如是天女以種種供養供養天子。不可譬喻勝上天女或百或千。見此天子初生天中。心生愛樂。又見本所奉事天子死相已現。捨本天子。馳向初生福德天子。譬如渴牛。捨於枯池走趣清水。此諸天女。亦復如是。捨本所事。馳速往詣初生天子。

  爾時。初生天子聞諸天女莊嚴之具。出美妙音。欲心即發。何況見色及其音聲。爾時。天子見諸天女及聞樂音。恭敬供養。心生愛樂。悉忘本生。猶如隔於百千生死。何以故。以生天中放逸地故。性如是故。爾時。初生天子為諸天女。以諸欲法種種情態不善觀故。欲心增長。時。諸天女說於種種欲心相應不淨之語。如是受於放逸之樂。天子天女互相隨逐。天女圍遶。一切諸欲皆悉具足。如是之樂。昔所未得。今既得已。心生歡喜。為欲所牽。隨諸天女不得自在。時。諸天女奉給天子。歌舞戲笑。種種吟詠鄙褻調話。令此天子心意迷惑。隨諸天女所至之處。常隨其後。欲網所縛。如鳥在網。如是天子愛欲所縛。亦復如是。隨其至處天子隨之。如是地處。七寶莊嚴昔所未見。見之愛樂。既見此地。於此地中無量天衣天鬘莊嚴。受無量樂。復往詣於度曠野林。作天伎樂。共此天子至曠野林。見此林中。一切眾鳥。種種相貌以為莊嚴。其音美妙出種種聲。與諸群鳥遊戲娛樂。諸鳥亦復雄雌相隨。若至華中飲摩偷酒。雄鳥隨之。若於諸花亦復如是。若鳥遊空雄雌相隨。亦復如是。隨其至處。若食美果鳥亦隨之。若復遊戲蓮花池中。亦復如是。於山峯中二鳥雙遊。如是天鳥。亦為愛網之所繫縛。將至異處眾蜂之類。亦復如是。群鹿麚麀相隨遊戲。亦為麀鹿欲網所縛。亦如天子迷天女色。譬如夏時降雨滿池。充遍盈溢。是諸天子。為諸天女欲愛充滿。亦復如是。愛欲繫縛。雖復舒緩甚為難解。如是。比丘觀此事已而說頌曰。


        如是女欲網  繫縛甚堅牢  能令諸眾生  輪轉於有獄 

        身縛尚可解  心縛不可脫  心既為欲縛  常受諸苦惱 

        羂網尚可斷  欲網不可燒  隨其所行處  不離三惡道 

        羂網但縛身  愛網甚廣大  雖非是色法  能縛一切人 

        羂網縛眾生  尚可現覩見  如是愛縛心  求之不可見 

        初染生愛著  心著甚難解  人為愛所縛  不能脫生死 

        女色大羂網  縛眾生六根  羂但縛一身  或縛或不縛 

        若枷鎖杻械  聖說非為堅  癡人愛染心  繫縛甚堅牢

 

  如是。比丘毀訾愛欲。爾時。天子為愛天女。一切愛網之所繫縛。將至園林。見種種林甚可愛樂。無以可喻。爾時。天子遊於花池。其池名曰白鵝之池。與諸天女至此池邊。天子天女遊戲娛樂。受五欲樂。種種樂音出眾妙聲。眾分天子。復往詣於金山之中。互相娛樂。受五欲樂。既受樂已。作如是念。我今當與一切天眾詣善法殿遊戲受樂。作是念已。與諸天眾詣善法殿。或遊虛空或乘鵝鳥。或乘孔雀或乘宮殿。如是種種詣善法殿。見天帝釋種種伎樂歌眾妙音。至善法堂。

        爾時。釋迦天王聞眾樂音。告諸天子。大仙。如是音樂是誰樂音。何地天眾來至於此。時。諸天子聞是語已。皆出觀之。既見天眾。還善法殿白帝釋言。天王當知。眾分地天眾今來至此。奉問天王。時。天帝釋告諸天子。汝今應當發勝歡喜。以諸樂器作諸伎樂。出迎眾分所來天子。種種遊戲。共相娛樂。時。諸天子聞帝釋勅。即奉其教。手執種種琴瑟箜篌。種種樂器種種天鬘。莊嚴其身。其身流出種種光明。身光鮮白晃曜照明。出迎眾分所來天子。二眾相見。和合遊戲。作諸神通。種種伎樂歌眾妙音。至善法殿。爾時。天主釋迦提婆。坐百千柱寶殿之上。其師子座名曰得勝。天王坐上。安隱快樂威德光焰。百千天眾周匝圍遶。受善業果。威德殊勝。過於和合百日並照。雖處天宮而不放逸。如是天眾。既見天王皆大歡喜。過先十倍。即以頭面頂禮天王釋迦提婆。歌舞遊戲。以諸偈頌讚歎天王。


        天主憍尸迦  常護於世間  法行常寂靜  境界莫能壞 

        以法調世間  不以非法教  順法常安樂  違法受苦惱 

        行法則安樂  修智亦如是  不侵不妄語  常受於安樂 

        若世間功德  出世間功德  此一切功德  天王悉具足 

        怖者為作歸  苦者示善道  天王持世間  天人阿修羅 

        天王最殊勝  離諸不善法  洗除三惡垢  受於三歸法 

        如實知三業  行勝三菩提  雖生放逸地  不樂於放逸 

        天王持世間  法行離怨敵

 

  爾時。眾分之地諸天子等。勝智慧等。讚天王時。爾時。釋迦提婆因陀羅。觀諸天眾。善言慰喻。告諸天曰。諸天子。莫行放逸。若放逸者則無利益。時。諸天子讚帝釋已。與天帝釋乘於虛空向眾分地。帝釋為首。諸天隨從。往詣眾分。時。天帝釋作如是念。此諸天子。心行放逸不知退苦。我當示化退沒之相。令生厭離。時。天帝釋為於遊戲放逸諸天子等。化中陰有。時。諸天子遊戲園林山峯花池。時。諸天子各各自見一切眾具勝相莊嚴。皆見失壞。一切樂具亦皆磨滅。惶怖苦惱。身被繫縛怖畏涕泣。烟焰俱起來遶其身。閻羅王使之所執持。飢渴自燒行大怖畏。火來燒身猶如燒林。閻羅使者醜惡可畏。種種惡色手執刀杖。弓刀矛矟及捉黑繩。赤棒網羂。或有上昇或有下行。時。閻羅王所遣使者。遍須彌山。時。諸天子見閻羅使從於天上縛諸天子。加諸楚毒罵詈撾打。遍身火起其焰猛熾。時。閻羅使手把刀戟。奮目大怒。互相告曰。諸閻羅使。速縛如是放逸天子。我當戮之。將入地獄。令其不復得行放逸。如是大喚。上昇虛空上須彌山。遍於諸地皆令摧壞。百千萬億那由他數。閻羅使者。伺命之官醜惡獄卒。遍壞諸地及以山側。遍於虛空。或上或下。惱諸天子。語諸天子。汝等所受五欲之樂。種種音樂今何所在。汝等今為閻羅使者。將詣地獄受大苦惱。若諸天子將墮地獄。則見獄火來燒其身。若諸天子有善業者。但見地獄。不見自身為火所燒。時。諸天子自見中陰。被大繫縛。爾時。獄卒閻羅王使。為此天子而說頌曰。


        汝愛於欲樂  而不作善業  是故得苦果  今日已成熟 

        汝若樂放逸  而行於非法  至於臨終時  心乃生悔熱 

        悔熱喻火燒  亦喻於刀戟  從於五根生  而還自燒滅 

        於苦謂為樂  貪怨為親友  觀放逸如是  是故應捨離 

        放逸愛和合  為欲之所縛  三種大怨家  能破壞大樂 

        憍慢近惡友  懈怠及貪心  遠離於持戒  是地獄因緣 

        持戒清涼觸  得報甚清涼  愚人不修行  臨終生悔熱 

        見於他妻妾  而生貪著心  飲酒行劫盜  因此墮地獄 

        惡口親惡友  邪見無正信  其心多躁擾  此法失人身 

        貪心及綺語  妄語無誠信  今世若後世  無有少安樂 

        遠離於善友  親近惡知識  根本無利益  不信業果報 

        不識業果報  苦樂非眾生  是人迷因果  臨終生悔熱 

        若人常妄語  恃智生憍慢  後得大衰惱  乃覺其業果 

        若流轉世間  具受諸苦惱  皆由無明力  大仙如是說

 

  爾時。釋迦提婆因陀羅化作如是閻羅使者。為諸天子中有說法。折伏呵責。時天帝釋復為諸天眾示現變化。若諸天子。有先世業應墮畜生。示於無量種種業相。如印印泥。中陰之相。互相殘害共相食噉。生大怖畏。令諸天子皆悉見之。若諸天子無畜生業。但見畜生互相殘害。不見自身作畜生形。時。天帝釋復為放逸諸天子等。示化中陰。若諸天子當生餓鬼。為於飢渴焚燒其身。長髮覆面其形醜惡。此諸天子。見虛空中烏鵄諸鳥。來啄其眼及耳鼻舌。是時。天眾見向所化如是惡相。生大怖畏。餘天見已白帝釋言。釋迦天王。何故捨諸天子而自止住。此諸天子皆被繫縛。或阿修羅或餘惡人。將之欲去。遍須彌山一切諸地。我亦曾與阿修羅鬪。未曾覩見如是惡相。又。阿修羅及其軍眾。未曾俱來至此天中。云何世間失正法耶。不孝父母耶不敬沙門婆羅門耶。不敬耆舊長宿耶。天王。今諸世間不供養如來及法僧耶。不知因果不知真諦耶。如護世天王常說此法。今閻浮提不修行耶。今諸天眾皆被惱亂。天王。何故不嚴器仗。乘於伊那大龍象王。身服鎧鉀擊天戰鼓。莊嚴鬪戰。有諸天眾天主同業。向天王釋作如是說。復有諸天。覩此希有未曾見事。心生厭離。極大恐怖。諸根振動。歸依帝釋作如是言。唯願天王救護我等。此諸天眾所住之地。悉為阿修羅之所劫奪。未曾見此阿修羅等可畏之身。如是怖畏。諸天子等皆向帝釋作如是說。復有天子見是化已。向善法殿速疾馳奔。取諸器仗鬪戰之具。復有天子詣雜殿林。取諸鬪具向閻羅使。若打若捉。不能加害。譬如鏡中所見色像。不可捉持不可打害。如是。天王示如斯化。

  是時。天主釋迦提婆。復示天子化阿修羅。勝於羅睺勇健阿修羅等。被縛撾打斫刺罵詈。悲泣憂惱。如諸天子化受苦惱。時。諸天子見阿修羅受大劇苦。百千萬倍過諸天子。時。諸天子見阿修羅受大苦惱。未曾所見。生大怖畏。復往詣於釋迦天王。白天王言。我今不知。是何丈夫有斯大力。皆能繫縛諸阿修羅王。羅睺阿修羅王勇健阿修羅王。繫撾打棒斫刺罵詈。云何有此未曾有事。令諸天子身毛皆竪。唯願天王。為我說之。我今亦畏得此衰惱。天王。何者為知不耶。諸天之眾及阿修羅。皆悉破壞。一切世間恐皆摧滅。天王若知。願為我說。釋迦天王。若不知若不知者。願善思惟。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三

        〈觀天品之十二〉(三十三天之九)

  爾時。天主釋迦提婆告天子曰。此諸天子以放逸行。不如實知不行正法。我為如是放逸天子。欲令離於憍慢放逸。示如是化。此諸天子既生厭離。其心調伏。我今說法必能信受。時。天帝釋見諸天子心調伏已。告諸天眾。汝等諦聽。當為汝說。如此丈夫第一大力。形貌醜陋。能壞他人難以為敵。非呪術力所能調伏。一切天眾無如之何。復有勝天過於汝等。亦不能遮。復況汝等色力減少。無自在力。是丈夫者名閻羅使名死時使。以煩惱業縛諸眾生。縛之而去。將至地獄餓鬼畜生。有八種法。攝於一切生死眾生。何等為八。一者一切生者皆歸於死。二者無有強健而不病惱。三者一切少壯皆歸衰老。四者具足財富當有貧窮。五者皆由業故。有諸世間。業之所得。隨順於業。隨所作業或善不善。如是如是得業果報。六者一切恩愛皆當別離無有堅固。七者自作之業決定受報。無有他作我受其果。無有自作他受其報。一切諸法決定如是。八者世間放逸。無有安隱必受苦果。是名八法。如是之法。於世間中流轉生死。從因緣生。如是之法。不可以力而觝捍之。非呪術力所能調伏。如是閻羅使者。非力能敵。非呪術力之所能遮。生死之法。法皆如是。若人造惡。能加苦惱無量楚毒。諸天阿修羅人龍夜叉毘舍遮等。如是閻羅使者皆能加害。令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時。諸天眾白帝釋言。天王。我於如是閻羅使者。不得自在。唯願天王。以方便力。令我得脫閻羅使者。我當隨順天王之教。爾時。天王釋迦提婆告諸天曰。有大方便。若能修者。不為閻羅使者所害。云何方便能得自在。謂斷一法。言一法者謂斷放逸。復修二法。謂舍摩他毘婆舍那。復斷三過。謂貪瞋癡。觀四聖諦。苦集滅道。知五善護。謂五境界。復有六護。所謂六根知。七正智謂七覺分。行八聖道。謂正見等知。九眾生居知。十業得果知。十一修知。十二入知。十三念隨順係念知。十四禪善修其心知。十五法知。於十六阿那波那知。十七中陰有道相續輪轉行法知。十八界知。十九中有知。於欲界眾生所居有。二十處知。其行業如是知者。則得自在。若天若人。能如是知。能斷三惡道。能生一切善法。攝諸善法。若天若人。能斷惡道。死則不為閻羅使者之所怖畏。是故。應捨放逸之行。放逸能斷一切善法。猶如怨家。放逸之人不得世樂及出世樂。放逸覆人猶如畜生。未睡如睡。不知應作及不應作。福德非福德。親友非親友。福田非福田。應說不應說。不知利益不知損減。不知功德不知過惡。是名初惡。一切無利。衰惱之根本也。應斷放逸。一切諸天皆行放逸。云何不為閻羅使者之所繫縛。爾時。天主釋迦提婆而說頌曰。


        若天人放逸  樂行於非法  至於臨終時  則見閻羅使 

        放逸如毒害  智者所捨離  臨於命終時  則無眾苦惱 

        放逸死受苦  不放逸最樂  若欲求樂者  常應離放逸

 

  諸天子斷一法者。謂斷放逸。則有六種。何等為六。眼見色已。生放逸心。非如實見。或見好色或見惡色。若黃若黑若赤若白。若長若短若方若圓。如是世間不如實知。以放逸故。亦復不知出世之法。以放逸意。雖復見色不如實見。於己身色不能正觀。不樂觀於四真諦法。於諸色中不實見實。心放逸故。不能觀於世間之法及出世法。耳聞聲已不知其義。或歌或語。若義若非義。不解如是世間之義。若修多羅。若伽陀。若祇夜。若毘伽那。若憂陀那。若尼陀那。若毘多迦。若闍多迦。若毘佛略。若阿浮多達摩。聞如是法不解其義。以放逸故。命終之時。為閻羅使繫縛將去。復有放逸。既聞諸香。鼻即貪嗅。不知花香及以果香。不知如是世間之香。先以燒香供養布施。以放逸故不知諸香。復以放逸不知諸味。其所食味。若甘若酢。若醎若苦。若辛若淡。若澁若滑不知差別。心放逸故。不知如是世間之味。及以不知出世法味。以放逸故。復以放逸。不知身體不作身業。修治宅舍。不修作業不作眾善。是人宅舍物不具足。不知世間所不應作。不知出世間所不應作。不近耆舊。亦不恭敬禮拜問訊。以放逸故。

  諸天子。復以放逸不知心法。若善不善若無記。不知臨命終時。死杖所害受大苦惱。為閻羅使自在將去。是故。天子應斷一法。所謂放逸。修二法者。一者賒摩他。二者毘婆舍那。如是二法示涅槃道。賒摩他者。能斷生法及未生法。能令寂靜。毘婆舍那者。見心見法二種身故。名毘婆舍那。如是二法以為善伴。能斷三過。若著欲者教不淨觀。若瞋恚者教慈心觀。若愚癡者教以智慧。如是三法。對治三法。令其不復起於放逸。若臨終時。不復畏於閻羅使者。云何四聖諦。四聖諦者。謂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苦諦者。苦有二種。一者身苦。二者心苦。集諦者。謂陰界入。滅諦者。所謂寂滅。道諦者。謂八聖道。是名四聖諦。善護五境界者。所謂色聲香味觸等。云何六護。所謂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於境界處善守護之。何等七法。謂七覺分。如人身分。亦如城分亦如眾分。是名菩提分。何等為七。謂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念覺分者有何等相。所謂念於有為過惡。念於實諦。念於涅槃寂滅之法。是名念覺分。擇法覺分有何等相。以智慧簡擇。云何簡擇。以如實相法。簡擇此法。思惟其義心念其義。念念不離。既思念已。復修精進。是名精進覺分。念此法已。希欲心生。念如是義而生歡喜。是名喜覺分。復於此義。心思惟已。身法心法如實調伏。柔軟輕樂修行不亂。是名猗覺分。復於此義。心思惟已。緣於住心以攝其心。是名定覺分。復捨定意及以餘念。是名捨覺分。如此之法。若果若智及斷煩惱。皆悉差別其果亦別。上上轉勝。一緣而生。其用各異。如是。天子。是名七覺分。若有念者。能捨放逸。

  諸天子。云何八聖道能離放逸。怖畏未來。以求安樂求涅槃道。正見聖諦如實見。正思惟聖諦。正語聖諦。正業聖諦。正命聖諦。正精進聖諦。正念聖諦。正定聖諦。云何正見。如實見相應義。是名正見。云何正思惟。如實見如實法自相平等相。於如是法。心念種子。是名正思惟。云何正語。思惟四種口業。捨口四過。護持禁戒。是名正語。云何正業。捨於三種身不善業。護持禁戒。是名正業。云何正命乃至失命。持戒不捨。是名正命。云何正精進。於如是義。其心憶念而起精進。是名正精進。云何正念。於如是法義。憶念思惟不忘不失。是名正念。云何正定。於如是法義。以實念心。一心憶念法定一相。是名正定。是名賢聖八聖道分。若能憶念。則不畏於閻羅王使。復觀九種眾生居處。

  諸天子。又觀十種大地之法。何等為十。一者受。二者想。三者思。四者觸。五者作意。六者欲。七者解脫。八者念。九者三昧。十者慧。是名十大地法。共心而生。各各異相。汝等當知何等相。如是之法一緣而生。猶如日光。如是之法共心而生。有增減相應相。云何名想。知差別相應。故名為想。云何名思。意緣三種。善不善無記。復有三種。謂身口意思。所依止而無相貌。云何名觸。三種和合而生於觸。起三種受。故名為觸。天子當知。云何三觸生三種受。謂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云何名作意。攝取於法。故名作意。云何名欲。憶念所作。故名為欲。

  云何解脫。能辯了故。亦名為信。以能信故。亦名為力。以能持故。云何名念。若攀緣處。心不迷亂。是名為念。云何名三昧。若心一緣。是名三昧。云何名慧。分別觀法。是名為慧。

  諸天子。復有十種煩惱大地。若有受行如此法者。臨命終時。為閻羅使自在繫縛。何等為十。一者不信。二者懈怠。三者不念。四者亂心。五者愚癡。六者不善觀。七者邪見解脫。八者不調伏。九者無明。十者放逸。是名十法煩惱大地。染生有法。為閻羅王使者所縛之因緣也。諸天子。如我所說。云何十種不善大地。云何不信。不信解脫。若不信於解脫之法。故名不信。云何懈怠。捨離精進故名懈怠。云何不念。以忘失法故名不念。云何亂心。其心不正故名亂心。云何愚癡。無方便心故名愚癡。云何不善觀。不正觀察思惟非法。不行正道不淨見淨。故名不善觀。云何邪見。取顛倒法堅著不捨。故名邪見。云何不調伏心。不寂靜故名不調伏。云何無明。迷於三界故名無明。云何放逸。不作善業故名放逸。是名十種煩惱大地。甚可鄙惡。

  諸天子。復有十種染地之法。何等為十。一者瞋。二者恨。三者不悔。四者堅。五者幻。六者諂曲。七者嫉妬。八者慳。九者憍慢。十者大慢。是名十種染地法也。何故名曰染地法耶。大地所攝故名染地。云何名瞋。其心麁惡故名為瞋。云何名恨。其心結縛轉成怨結。故名為恨。云何不悔。樂作眾惡作已歡喜。故名不悔。云何名堅。作諸惡業執著不捨。是名為堅。云何名幻。誑眾生故。為十二入之所誑惑。故名為幻。天子當知。云何十二入。所謂內有眼耳鼻舌身意。是名內入。外有色聲香味觸法。是名外入。二種分別。一者相。二者自體大。所言相者。四大因緣而生眼識。是名為眼。當知耳鼻舌身意。分別境界各有自相。云何當知。自體相耶。言自體者名不顛倒。以五因緣而生眼識。何等為五。有眼有色有明有空。有憶念故眼識得生。耳則不爾。耳識之生明闇俱知。不因於明。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意識於明或時有用。或時不用。云何有用云何不用。若眼識見色。意識決了是名為用。云何或用或有不用。眼識觀色。若無光明則無所見。餘根所知。不因光明。是名識大。

        諸天子。復有四大因緣。各各相依。云何四大。互共相依。或增或減。眼增火大。鼻增地大。身增風大。舌增水大。耳增空大。此法增勝。耳中空界。意得取聲。是故當知。故有增減。復次觀入。何者近緣。何入遠緣。鼻舌及身如是三根。對觸乃知。眼之所見非近非遠。耳之所聞。遠則不了近則能知。內亦自聞。鼻之所聞近則能知。內亦自了。如鼻內有病亦自聞臭。如耳中風聲。亦皆自聞如是識。二種所攝眼識意識。如是盡攝。譬如一火。隨然得名。或名木火或名草火。一切諸識亦復如是。因於意識各各差別。天子當知。如是諸入。既得知已。莫得放逸。不放逸行。不貪不瞋不癡。如是善人命終之時。不畏閻羅王使者所縛。不見可畏獄卒惡相。不見閻羅王惡境界也。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常受安樂。乃至涅槃成就無量。歡喜安樂。不放逸故。

  復次。天子觀十二入。無常苦空無我觀其依止因緣而生。如是觀已。離於放逸。觀眼識生。猶如幻法。空無所有。非堅非實。破壞之法。眼識滅已而生耳識。空無所有。不堅破壞。如是觀內六入外六入。或生或滅。鬪諍愛味。衰變無常從因緣生。如實知之。如是見已。不貪於色。若見愛色不生染著。不放逸者。諸天五欲尚不生貪。何況人欲。爾時。釋迦天王而說頌曰。


        迷惑於界入  妨於涅槃道  以此放逸故  失一切善法 

        若有三種過  是大惡道使  癡為第一惡  放逸故流轉 

        愚癡放逸行  死常在手中  若有樂放逸  一切盡破壞 

        若人過一法  思惟於二法  知於三處相  是人則受樂 

        若天福德盡  放逸所破壞  墮落癡所誑  無人能救護 

        一法常最勝  能忍而修行  若與忍相應  悲念諸眾生 

        命終怖畏時  得如是大力  是故離放逸  精進修諸行 

        若能捨無明  當守護明智  以知明無明  放逸不能壞 

        若人捨放逸  決定得大利  如是不放逸  則能自利益 

        放逸網自縛  勤修則解脫  如是縛解相  我今總略說 

        天子既已知  若有行放逸  至於臨終時  乃知其果報

 

  如是。天帝釋廣說十二入相。調伏放逸諸天子等。若諸天子曾種善根。少行放逸。聞此法已。心自覺悟。不復放逸。諸根淳熟。皆能受行。若諸天子根未熟者。如破生癰。破捺之時。捺已洗治。無所利益。亦復如是。

  復次。帝釋天王從一漸增。次第說於十二入法十二入相。已於諸天大眾之中。作神通力示希有事。次第令入。繫心正念覺因緣相。離於放逸令其利益。見此變化。心生厭離。時。天帝釋方便利益。為諸天眾廣說妙法。諸天子。云何諂曲心不正直。堅著生死故名諂曲。云何名妬。於他熱惱故名為妬。云何名慳。懼己物盡而生貪惜。故名慳。是名三界染地之法。分別則有三界所攝。瞋恨慳妬幻。欲界所繫。諂曲一法。遍於欲界及於梵天。憍慢大慢遍於三界。諸天子。是名十種不善大地法也。

        復有十種善大地法。何等為十。所謂不貪不癡。有慚有愧。有信調伏。不放逸精進。捨離不生侵惱。是名十種善大地法。如是十法各各異相。謂不貪者。一切善法之根本也。猶如梁柱。不癡善根亦復如是。慚者自守正直。愧者愧於他人。信者於一切法。其心清淨。調伏者身心調善。離於惡法。依清涼法。不放逸者勤修善法。捨者於作不作。因緣之中。其心捨離。不侵惱者不惱眾生。是名十種善法大地。若有心念如是法者。於命終時不畏死怖。不畏閻羅使者所縛。何以故。攝善法故。如向所說心心數法。善大地法。染大地法。自相總說。是名十法。

  復次。諸天子。云何名為修十一法若有比丘。觀於自身。自見其身不愛不迷。心不堅著是名初修。

  復次。諸天子。若有比丘先受所欲。毀訾不味不著不念。生厭離心。是則名曰第二修也。

  復次。諸天子。若有比丘常不放逸。不著境界。盡諸結使。是名修於不放逸行。是則名曰第三修也。

  復次。諸天子。若有比丘憶念善法。修行善法。如是善法能生樂報。樂因樂緣。如是樂報我當受之。斷不善法。是則名曰第四修也。

  復次。諸天子。修行樂受生受有何力。云何而生。何因何緣。云何因緣。云何而生。如是受生。莫為妨礙。如實觀受。不堅不實。空無所有。是則名曰第五修也。

  復次。諸天子。若有比丘修行一切諸行。無常苦空無我無所有。互相因緣。而得有生。非一力生。如是修行。如是修已。心不愛樂。是則名曰第六修也。

  復次。諸天子。若有比丘作如是念。我生善念生善因緣。既生此念。異念所壞。我今所緣。生滅不善之念。壞我善念妨我善法。如是常念所緣。是則名曰第七修也。

  復次。諸天子。若有比丘修第八行法相。平等相。住自相法不顛倒。一切諸法性無垢故。如是比丘復自觀察。我既有生。畢定當死。有為之法無非三相。如是修行。一切諸法皆悉無常。是則名曰第八修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名為第九修耶。三煩惱根三種對治。所謂貪欲瞋恚愚癡。貪欲之人教不淨觀。瞋恚之人教以慈心。愚癡之人教觀因緣。是名對治。如是修觀。心常思念。是則名曰第九修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名為第十修耶。念佛功德安樂世間。是故修行利益自身。是則名曰第十修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名為第十一修。從他次第聞無常法。念念不住從於處胎。生滅不住。如始處胎。童子少年乃至老時。如是比丘及餘修習。既修習已。臨命終時。不畏閻羅王使者。自在所持。不見醜惡怖畏之相。是則名曰十一修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名為十三係念。善修利益安樂乃至涅槃。何等十三。念不放逸。念生住滅。念不散亂。如是念已。若見好色若見惡色。若見女人。觀其身內膿血不淨之所住處。大小便利不淨之處。如是係念令不散亂。若入城邑聚落乞求。行色境界不應行處。若不係念。則著色欲。以是因緣。係心不散。是名第一一心係念也。

  復次。第二係念。思惟觀外境界。可愛園林及蓮華池。可愛河泉遊戲之處。見已作如是念。如是可愛遊戲之處。以愚癡心而生貪著。必當衰壞。樹葉萎黃失其本相。彫零墮落狀似枯死。蔭影希踈。如是有為。一切無常空無所有。何況愛法。如是作心係念。作是念已。心不貪著內外境界。魔不能亂。是名第二一心係念。

  復次。第三一心係念。利益安樂。云何係念。緣何等法。若食若眠。曾見美色念不分別。心不係念。作如是念。愚癡凡夫諸根貪著不知厭足。如是係念。是名第三一心係念。

  復次。第四一心係念。隨何等處得供養利。衣服床褥臥具醫藥。心不歡喜不喜不樂。何以故。供養之利利養瘡深。割皮壞肉壞肉斷筋。斷筋破骨破骨傷髓。利養因緣能壞善法。亦復如是。是名第四一心係念。

  復次。第五一心係念。若遊城邑聚落村營。不住城邑。若有眾人往至其所。不與多言不樂多語。何以故。若人遊行城邑聚落。心則散亂。不能自利。如是一心係念。如實觀之。是名第五一心係念。

  復次。第六一心係念。見如是過於塚間樹下若草𧂐邊。若山澗邊若住空舍。無所愛著亦無親愛。不親近他。善法增長。得自利益。遠避眾人。是名第六一心係念。

  復次。第七一心係念。聞說天報。心不愛樂而生厭離。樂聞說於地獄苦果。其心無厭作如是念。天退衰沒。為閻羅使自在將去。我今不復作地獄業。亦不隨喜。見有作者教令捨離。如是比丘聞天不喜。聞地獄苦不生怖畏。離憂離喜。常念善法。是名第七一心係念。

  復次。第八一心係念。我起善念。捨不善法悉令盡壞。離於餘氣生餘善法。係念善法。若不善念妨於善念。我已斷不善念。如是攀緣。想念次第之數。一心係念調伏其心。是人能於洄澓湧波。怨家之心令住境界。是名第八一心係念。

  復次。第九一心係念。念佛功德念敬重法。念敬信師隨善師行。正意修行直視一尋。利益一切眾生心念。度脫如是係念。得果不空乃至涅槃。是名第九一心係念。

  復次。第十一心係念。善修正行。如有四種大怖畏至。謂衰老病死。怖畏死怨。不憙憶念。見四種法流動無常。於壽命安隱。少壯具足。如是四種。如前所說。常有怖畏。如是修無常想。不樂五欲。不為愛怒之所使也。常行正念。則能碎於煩惱大山。是名第十一心係念。

  復次。第十一一心係念。不生分別。此是精進此是懈怠。若生是念則自毀傷。不惱他人其心清淨。係念調伏不惱眾生。是名第十一一心係念。

  復次。第十二一心係念。常聽正法。聞已受持。既受持已堅持不忘。是人知於善法及不善法。如是之人。如大闇中大燈明也。善不善法。於佛法中皆能了知。猶如明燈。是名一心係念。如是一心係念。不為愛怒不為魔使。是名第十二一心係念。

  復次。第十三一心係念。念身受心念如是處。知於自相。正心係念離放逸行。既不放逸。不為閻羅使者自在將去。以自在故。不失憶念。無非時行。不行非處不行惡境。一切係念。是名第十三一心係念。

  復次。諸天子有十四種善修其心。善調伏心。善清淨心。離於放逸。何等十四。一者知足。二者精進。三者寂靜。四者親近善師。五者離惡知識。六者修習佛法。七者善觀修習。八者捨於憍慢。九者信於因果法及非法。十者念於善欲。十一者不觀女色。十二者不近親族。十三者正住一切境界。十四者畏於生死。是名十四法善修其心。以此因緣調伏其心。臨命終時。不畏惡道閻羅獄卒。不開惡道門。不斷正法。不為閻羅使者之所繫縛。隨意將去不作惡業。能得一切善法者。所謂善調伏心。令修善業。能將眾生至人天中。開涅槃門。後得涅槃。是故。諸天子。汝等應善調伏其心。心調伏故。尚不見於閻羅使者。何況將去。

        時。天帝釋為諸天眾說惡道畏。見閻羅王使者怖畏。我已如是一一漸增次第為汝說十四法。今當為汝說十五法。如我往昔從佛所聞。我今當說。何等十五。若出家沙門。毀於法式亦令他作。被袈裟法。所著袈裟令他愛欲。樂好袈裟以自莊嚴。其音麁惡猶如驢聲。細步徐行端嚴威儀。為愛欲故莊嚴其身。如是沙門。不勤精進樂見女人。憍慢自大。其心輕躁欲心放逸。是故所著衣服。為遮寒熱纔得覆身。不生貪著不為愛著。放逸所誑。臨命終時不生悔心。是名初法。

  復次。諸天子。云何沙門知第二法。知於知足持何等戒。出家修行或修智慧。既自知已。於施主所施臥具醫藥。知足受畜相應受施。如法受施。如是受施。不妨出家沙門之法。是名知於第二法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沙門知第三法。不以貪心念於臥具。若聚落城邑非功德處。為飲食衣服故。捨離阿蘭若處入於聚落城邑。妨修善法失於知足。沙門法中第一勝者。所謂知足及不放逸。若人樂貪不樂知足。為貪所誑。害於善法。如是之人猶如癡狗。還自食吐。是名沙門第三法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沙門知第四法。所讀經典不言多讀。恐於施主多設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恐其難消。妨出家法。非我所應。自知止足。是名沙門知第四法。復有第四少欲之法。若有比丘少欲知足。於何等法不放逸行。如是沙門。或為僧使或為病人。至施主家乞求財物。於施主家。若飲一水。妨於善法。唐勞行使。虛作勤勞而無福德。何以故。以貪味故。至施主家。令諸施主心生輕賤。如是比丘。非自利益。不利病人非利眾僧。此是第一輕慢因緣。所謂至檀越家。貪於食味。輕躁不正語。此三種法。世間出世間之所輕賤。是故知足不放逸行。捨於此法。是名沙門第四法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知第五法。少欲知足。依止乞食受出家法。唯受一食不舉宿食。若舉宿食心則貪著。不樂禪誦。貪著食味。恐後不得。如是少貪妨沙門法。何況比丘多貪供養。若畜此法。為於愛網堅牢繫縛。是名沙門第五法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沙門知第六法。若有沙門大姓出家。少欲知足。我既出家。已不自說言。我是某甲大姓出家。亦教弟子不令宣說。若受法弟子。若出家弟子。教令不說。恐諸施主多設供養。臥具衣服飲食醫藥。若我受取妨於善法。若我不受壞弟子心。若生瞋恚妨其善法。於未來世得不饒益。如是之人知足受施。不為愛攝心不散亂。於正法中生正念心。樂於林中修學禪觀。觀身循身觀。觀心循心觀。觀受循受觀。觀法循法觀。如是比丘。於有為獄則能超越。以行少欲知足行故。是名沙門第六法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沙門知第七法。少欲知足畏大利養。捨利養已。知何等法。若有比丘多有知識。樂多事務樂多弟子。多利供養。貪樂請食。數見親舊。如是。比丘修行之人。不應與之共為行伴至聚落中。何故不得與其相隨。恐放逸故。如是比丘樂於利養。眾人所知。同處行故。亦謂此人多貪無厭。以供養故。敬重其人二俱妨礙。若多事比丘受他利養。若此行人不受其物。令多事者其心忿恚。言此比丘諂曲不實。誑於聚落諸施主等。謂是比丘內心貪濁。以是因緣。令他見者內自毀傷。是故。少欲知足比丘。不應與彼多事比丘同止共住行來出入。以生過故。是名沙門第七法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沙門知第八法。少欲比丘怖畏生死。遠於利養常念一心。云何知法。若在家時種種技術。既出家已不復自說。所謂醫方工巧伎樂刀矟。如是種種技術。不自談說。何以故。恐諸施主知我技術。多致供養妨沙門法。或以如是世俗技術。心樂習行毀壞善法。不得一心不得禪定。心不清淨妨沙門法。自利利他亦皆損減。不能利益調伏弟子。是故應捨不說技術。是名沙門第八法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沙門知第九法。少欲比丘。智慧之人遠離供養。見塔寺中。若城邑內若聚落中若近聚落。若柵邑中若近柵邑。見有僧寺。若有眾多破戒比丘。多欲無厭多畜飲食。食不淨食飲酒放逸。治生販賣不淨之物。出入財產親近俗人。以為知識不樂住寺。多樂住於施主之家。少欲比丘。不應與此多欲比丘共住一寺。若有欲得寂靜之心。欲離魔縛。不應住於如是之處。何以故。恐城中人。若聚落人柵邑中人。知諸比丘破戒行惡。謂我一人持戒第一。多施供養。若我受此供養之物。不名少欲。若我不受。如是利養眾人嫌恨。亦令多人瞋恨施主。何故以物乃施一人不施多人。知此過已。少欲比丘。不應共於不淨比丘同處而住。是名沙門第九法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沙門知第十法。若有比丘。得世俗通能示異相。少欲比丘不應宣說。何以故。恐諸聞者。謂我當是阿羅漢人。多設供養妨沙門法。或失神通壞少欲法。是名沙門第十法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沙門知第十一法。若有比丘持佛舍利。從城至城從村至村。從邑至邑從鄉至鄉。以實神力示於世間。如是舍利是大福田。當設供養。如是比丘少聞無智。稱美讚歎少欲比丘。言此比丘多聞智慧。能為汝等演說正法。施主聞已。敬重舍利及多聞比丘。廣設供養。若此比丘受此供養。非少欲法。少欲比丘。不應與此遊行比丘共行共住。何以故。諸施主等。見此比丘不持禁戒。謂少欲者亦破禁戒。是故不應與破戒者行住坐臥。恐閻羅使獄卒縛故。恐放逸故。是名沙門第十一法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沙門知第十二法。受乞食法頭陀功德。無知識處遊行乞食。不行放逸捨於著味。是名沙門第十二法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沙門知第十三法。知足比丘受糞掃衣。知足受衣畜陳故衣。於物知足。是名沙門第十三法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沙門少欲比丘知第十四法。知足比丘能破魔眾。是名沙門第十四法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沙門知第十五法。少欲比丘獨行無侶。捨惡知識。摧破無始煩惱堅山。如是知足得第一樂。臨命終時。則不為於閻羅使者自在所縛。不見醜惡大怖畏相。心不怖畏。爾時。釋迦天王即說偈言。


        少欲知足法  出家應修行  如是持戒人  則近涅槃道 

        所作不悕望  勤求涅槃道  不為魔境縛  不至魔境界 

        若人常修行  不生悕望心  修行勤精進  則無有眾苦 

        念已作怖畏  思惟於現在  亦知於未來  則脫煩惱縛 

        常樂不放逸  畏於不信法  修無垢淨智  則近涅槃住 

        諸天受快樂  猶起放逸行  何況愚癡人  為放逸所使 

        若人行放逸  是為已死人  若不放逸行  常住智慧人 

        放逸懈怠心  精勤能斷除  放逸眾苦本  捨之如棄死

 

  如是。釋迦天王為諸天眾化閻羅使。怖諸天子為之說法。爾時。帝釋知諸天子於正法中心生信樂。見閻羅使漸欲消滅。既見此事。復往詣於釋迦天王。復有諸天恐怖隱藏於園林中。一切皆往詣帝釋所。爾時。帝釋知此諸天心之所念。隨諸天眾心漸清淨。漸漸滅化。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四

        〈觀天品之十三〉(三十三天之十)

  時。諸天眾心生敬重。復聽帝釋所說法要。合掌頂上。白帝釋言。我今現見此法勢力。天王說法。隨我等心得信清淨。閻羅使者亦隨漸滅。隨聞如來所說法力即皆消滅。何況修行。若有修行至不滅處。

        爾時。帝釋心生歡喜。作如是言。我於今者所作已辦。我為如是放逸諸天。除斷放逸。得不放逸。令其歡喜。我今當為此諸天眾說深妙法。如我往昔。於大師所聞正法要。解脫城門。念出入息安那波那。於昔舊天次第所聞。既得聞已。復見世尊為我宣說。是故。我今為諸天說雜四聖諦法。於一諦中四種分別。我今當說利益如是。一切天眾亦自利益。亦利益他生死行眾生。種種方便。為之說法。令諸眾生心得淳熟。我已如是說十五法。我今次為諸天眾等說十六法。阿那般那出入息法。分別四聖諦。方便自因之相。云何名為次第說也。是修行者觀於自身。縛心獼猴。諸天子。云何縛於覺觀心之獼猴。縛何等心。所謂縛識。如是一心次第觀身相。觀身循身觀。染不染無記觀。受善受循受觀。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觀。受自相觀。法循法觀。善不善無記如自相。是名四念處。是修行者入如是法。一心觀察一切有為。自相寂滅。觀四念處。是四聖諦相。如是念處遍一切處。所謂次第行相常無常。合和聚散。空無作者空無我者。破壞衰惱。如是觀苦無常。見四念處已。觀四聖諦自相。如實觀察生於暖法。從於暖法生於智慧。譬如鑽火。先見烟相後乃見火。如鑽如燧。先生熱氣後乃生火。以信樂故。於一切煩惱無知法中。未來能生聖法毘尼亦復如是。以十六種觀四聖諦。如是暖法云何生耶。云何觀於四聖諦耶。

        諸天子。所謂是苦聖諦因緣有故無常。敗壞故苦。離人故空。不自在故無我。如是四種分別觀苦聖諦。行者觀苦聖諦已。觀集聖諦四種分別。云何分別。所謂行相續轉故。集相似果流轉諸有故。因一切性流轉有故。勢力不相似相續緣有故。行者復觀苦滅聖諦四種分別。諸天子。云何行者分別修行苦滅聖諦。捨一切衰惱故。滅煩惱火離故。一切法第一寂滅故。清淨法出生死故。行者復觀道聖諦四種分別。

        諸天子。云何行者分別觀察。所謂得不退處故。道不顛倒故。一切聖人所住法故。以無礙斷除生死衰惱出世間故。是名十六種修行之法。我已說之。汝等天眾勤修精進。觀現煖法。展轉相教。從出入息生於煖法。從於煖法生於頂法。以信係念三寶功德。聚等勝過前觀如是。行者云何觀察。名頂法道。如山頂上。頂法增長。次第得生忍法善根。以得忍故。住第三處名生現前。非現法忍。以現忍法故名忍法。忍增長故名世間第一法。於一念時。心心數法名得世間第一法。次第得成須陀洹。如是之法。我自證之。若人能證如是之法。不見閻羅可畏使者。亦不怖畏。如是。諸天子以不放逸故。得如是法。是故。諸天子。莫得放逸。爾時。釋迦天王而說頌曰。


        若於出入息  善知十六斷  暖法及頂相  忍法逆順觀 

        知世第一法  次第知真諦  知次第正法  不失於善道 

        解脫於三結  破壞八種有  勇猛斷惡道  故名須陀洹 

        有漏不善法  決定行惡道  流趣於涅槃  故名須陀洹

 

  爾時。天帝釋說此偈已。告諸天眾。如是十六種念阿那般那。我已具說。汝當思惟。此道寂滅入涅槃城。無所怖畏。一切聖人之所愛念。是故。汝等應當決定修行此道。若汝畏於閻羅使者。應當次第憶念如是阿那般那十六之行。

  復次。諸天子。有十七種中陰有法。汝當係念。行寂滅道。若天若人念此道者。終不畏於閻羅使者之所加害。何等十七中陰有耶。所謂死時見於色相。若人中死。生於天上則見樂相。見中陰有。猶如白㲲垂垂欲墮。細軟白淨見已歡喜。顏色怡悅。臨命終時。復見園林甚可愛樂。蓮花池水亦皆可愛。河亦可愛林亦可愛。次第聞諸歌舞戲笑。次聞諸香。一切愛樂。無量種物和合細觸。如是次第。即生天上。以善業故。現得天樂。得此樂已。含笑怡悅顏色清淨。親族兄弟悲啼號泣。以善相故。不聞不見心亦不念。以善業故。臨命終時。於中陰有大樂成就。初生樂處。天身相似。天眾相似。如是之相。生處相似。如印所印。亦如一切天眾色相。亦如欲界六天受樂。亦如遊行境界相似。觸亦相似。天色相似。又住中陰。見諸天中生處勝故。即生心取。愛境界故。即受天身。是則名曰初中陰有。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二中陰有耶。若閻浮提人中命終。生欝單越。則見細軟赤可愛之色。見之愛樂即生貪心。以手捉持。舉手攬之如攬虛空。親族謂之兩手摸空。復有風吹。若此病人。冬寒之時暖風來吹。若暑熱時涼風來吹。除其欝蒸令心喜樂。以心緣故。不聞哀泣悲啼之聲。若其業動其心亦動。聞其悲啼哭泣之聲。業風吹令生於異處。是故。親族兄弟。臨命終時悲泣啼哭。甚為障礙。若不妨礙。生欝單越。中間次第有善相出。見青蓮花池。鵝鴨鴛鴦充滿池中。周遍具足。其人見之即走往趣。如是中間。生於善心。命終即見青蓮花池。入中遊戲。若於欝單越。欲入母胎。從花池出行於陸地。見於父母染欲和合。因於不淨。以顛倒見。見其父身乃是雄鵝。母為雌鵝。若男子生。自見其身作雄鵝身。若女人生。自見其身作雌鵝身。若男子生。於父生礙於母愛染。生欝單越。是名第二中陰有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三中陰有耶。若閻浮提中死。生瞿陀尼。則有相現。若臨終時。見有屋宅盡作黃色。猶如金色。遍覆如雲。見虛空中有黃㲲相。舉手攬之。親族兄弟。說言病人兩手攬空。是人爾時善有將盡。見身如牛。見諸牛群如夢所見。若男子受生。見其父母染愛和合而行不淨。自見人身多有宅舍。見其父相猶如特牛。除去其父與母和合。瞿陀尼人男子生者。有如是相。若女人生瞿陀尼界。自見其身猶若乳牛。作如是念。何故特牛與彼和合。不與我對。如是念已。受女人身。是名瞿陀尼國女人受生。是名第三中陰有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四中陰有耶。若閻浮提人命終。生於弗婆提界。則有相現。見青㲲相。一切皆青。遍覆虛空。見其屋宅。悉如虛空。恐青㲲墮。以手遮之。親族兄弟說言遮空。命終生於弗婆提國。見中陰身。猶如馬形。自見其父猶如父馬。母如草馬。父母交會愛染和合。若男子受生。作如是念。我當與此草馬和合。若女人受生。自見己身如草馬形。作如是念。如是父馬。何故不與我共和合。作是念已。即受女身。是名第四中陰有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五中陰有耶。若欝單越人。臨命終時見上行相。諸天子。若大業大心。心業自在。生於天上。臨命終時以手攬空。如一夢心。夢中所見種種好花。見之歡喜。又聞第一上妙之香。第一妙色皆悉具足。第一莊嚴青黃赤白。第一香氣在其手中。是人見花生於貪心。作如是念。今見此樹我當昇之。作是念已。臨終生於中陰有中。見蓮花樹青黃赤白。有無量種。復作是念。我當昇樹。作是念已即上大樹。乃是昇於須彌寶山。昇此山已。見天世界花果莊嚴。作如是念。我當遊行如是之處。我今至此花果之林。處處具足。是名欝單越人下品受生。是名第五中陰有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六中陰有耶。若欝單越人。以中業故。臨命終時欲生天上。則有相現。臨命終時。見蓮花池甚可愛樂。眾峯莊嚴一切皆香。昇此蓮花。昇已須臾乘空而飛。猶如夢中。生於天上。見妙蓮花可愛勝妙。最為第一。作如是念。我今當至勝蓮花池攝此蓮花。是名欝單越人中品受生。是名第六中陰有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七中陰有耶。欝單越人以勝業故。生三十三天。善法堂等三十三處。從欝單越。臨命終時。見勝妙堂莊嚴殊妙。其人爾時即昇勝殿。實非昇殿。乃昇虛空。至天世界。見其宮殿。心念即往生此殿中。以為天子。是名欝單越人命終之後生於天上。受上品生。是名第七中陰有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名曰第八中陰有道相續。若欝單越人臨命終時。則有相現。諸天子。其人見於園林行列遊戲之處。香潔可愛聞之悅樂。不多苦惱。無苦惱故其心不濁。以清淨心。捨其壽命受中陰身。見天宮殿。作如是念。我當昇此宮殿遊戲。作是念已。即昇宮殿。見諸天眾遊空而行。或走或住山峯之中。或身相觸。處處遊戲。住於中陰。自見其身昇於天上。猶如夢中。三十三天勝妙可愛。一切五欲皆悉具足。作如是念。我今當至如是之處。作是念已。即生天上。取因緣有。如是有分有上中下。生天上已。見於種種殊勝園林。悕望欲得。從欝單越死。生此天中。如是一切欝單越人。生此天已。餘業意生。樂於欲樂貪五欲境。歌舞遊戲受愛欲樂。憙遊山峯多受欲樂。愛一切欲。何以故。由前習故。愛習增長。如是諸天子。是名欝單越人命終生天。生此天處。熏習遊戲及死時相。是名第八中陰有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九中陰有耶。若瞿陀尼人。命終生天有二種業。何等為二。一者餘業。二者生業。生於天上。其人云何中陰受生。臨命終時。則有相生。現報將盡。或中陰有。則有相生。動亂如夢。諸天子。瞿陀尼人臨命終時。以善業故。垂捨命時氣不咽濁。脈不斷壞諸根清淨。于時次第見大池水。如毘琉璃。入池欲渡。其水調適不冷不熱。洋洋而流浮至彼岸。如是如是。近受生處。既至彼岸。見諸天女第一端正。種種莊嚴。戲笑歌舞。其人見已。欲心親近前抱女人。即時生天受天快樂。如夢中陰即時滅壞。無量亂心。生已即覺。見眾妙色受勝妙身。是名第九中陰有也。瞿陀尼人生有三品上中下業。同一光明等一中陰。等同一見同一生行。一切相似。不如欝單越人三種受生差別相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中陰有也。若弗婆提人。臨命終時見於死相。見自業相。或見他業或見殿堂。殊勝幢幡欄楯莊嚴。於中陰有。心生歡喜周遍遊戲。欲近受生。於殿堂外見業相似。見眾婇女與諸丈夫歌頌娛樂。第一莊嚴。歌舞戲笑。於中陰有。作如是念。我當出殿見諸婇女。及諸丈夫共其遊戲歌舞戲笑。何以故。以諸婇女與諸丈夫第一遊戲歌舞戲笑。念已即出入遊戲眾。爾時。其人自知我入。猶如睡覺。即生天上。是名第十中陰有也。是名四天下中陰有也。如是光明中陰有生。我微細知餘不能了。諸餘外道莫能知者。雖世間法無人能見。

  復次。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一中陰有耶諸餓鬼等。以不善業生餓鬼中。惡業既盡。受餘善業本於餘道。所作善業可愛之業。猶如父母。欲生天中則有相現。云何盡有而心相現。諸天子。若餓鬼中死。欲生天上。於餓鬼中飢渴燒身。嫉妬破壞。常貪飲食常念漿水。但念飲食餘無所知。命欲終時。不復起念。本念皆滅。其身無熱柔軟清涼。身有長毛。遍身惡蟲皆悉墮落。面色清淨。涼風觸身。臨至命終悉無飢渴。諸根淨潔。鵰鷲烏鵄諸惡禽獸。常啄其眼。至臨終時。皆悉不近。見飲食河盈溢充滿。入中陰有。以前習故。雖見飲食不飲不食。唯以目視。如人夢中見食。不飲不食。或如夢食雖食不飽。如是雖見而未飽滿。唯生歡喜。見天可愛如覺見色。心即生念走往趣之。悕望欲往至於彼處。念已即趣生於天上。是名十一中陰有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二中陰有耶。希有之業。以愚癡故受畜生身。無量種類多癡因緣。業成熟故。餘業受於無量百千億生死之身。業成就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於無量劫所作之業輪轉世間。不可窮盡不可思量。無始邪曲。不作利益惱害眾生輪轉無窮。於畜生中。無量種類無量種食。無量諸道無量種身。無量種地有無量種諸心種子。造無量業。或教他不信。作諸惡業。受報既盡。猶如渧於大海之水。令海枯竭。業海生渧。畜生業盡。以餘善業。畜生中死生二天處。或生四天王天。或生三十三天。於畜生惡道苦報欲盡。將得脫身則有相現。其相所緣有無量種。不可具說。畜生中死生於天上。甚為希有。非謂餓鬼地獄中也。何以故。以癡心故。多作惡業墮畜生中。於一世中。所作惡業百千億生。受之不盡。或於一劫至百千劫。生死流轉。從生至生業鎖所繫。流轉世間受畜生身。是故寧墮地獄餓鬼。不受愚癡畜生之身。以是因緣。畜生之中。命終生天甚為難有。非地獄也。如是畜生苦處臨終見光明現。以餘善業。癡心薄少。本智少增。智心漸利。臨命終時見光明相。若見山谷見諸樹林。種種流水種種河池及見飲食。若憶念見世間智故。見有樂處。或在山中或在林間。或憶飲食或見樂處。即走往趣。如夢所見走往趣之。如是如是。近受生處。即受天身。如從夢覺見眾色相。於百千億受生之處。悉皆未曾見如是色。見已歡喜。發希有心。此何等物云何有此。何因有此。以不習故諸識鈍故。是故生於希有之心。我當至此盡攝此物。餘善業故起如是心。以此因緣生如是意。生此念時即生天上。是名十二中陰有也。第一難有。第一希有。第一難知。戲弄之中業最第一。種種業處心大幻師。遊戲諸道生死之處。戲弄眾生。爾時。諸天聞天帝釋說此語已。心生深信而說頌曰。

             

        天王如父母  利益天世間  天王利我等  此世及未來 

        為我等說法  斷於放逸心  我等必當得  盡苦涅槃道 

        以現業果報  為我等宣說  以生死之法  示世令解知 

        天王見實諦  饒益於我等  以我愚癡故  示之以智慧 

        貪心愛婇女  常求於欲樂  天王示我等  生死之因緣 

        王如盲者導  病者大良藥  演說正法道  利益諸天眾 

        天王既如是  說法以利益  令閻羅獄卒  悉滅不復現

 

  爾時。諸天眾說此偈已。爾時。天帝釋復告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三中陰有。道地獄眾生。希有難得生於天上。餘業因緣。善因緣故。如業成熟第一清涼。第一利益先墮地獄。善為出緣。從於無量苦惱之中。既得脫已。生受無量快樂之地。地獄眾生者。所謂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焦熱大地獄等。及眾隔處受大苦處。第一可怖毛竪之處。焰火熾然周匝圍遶。是地獄人以業盡故。將欲得脫。從此地獄臨命終時則有相現。云何中陰有生於天上。業因緣故。捨於大苦受第一樂。諸天子。地獄之人惡業盡故。命欲終時。若諸獄卒擲置鑊中。猶如水沫滅已不生。若以棒打。隨打即死不復更生。若置鐵函。置已即死不復更生。若置灰河。入已消融不復更生。若鐵棒打。隨打即死滅已不生。若鐵嘴鳥。鐵烏食噉食已不生。若師子虎狼種種惡獸。取之食噉食已不生。是地獄人惡業既盡。命終之後。不復見於閻羅獄卒。何以故。以彼非是眾生數故。如油炷盡則無有燈。業盡亦爾。不復見於閻羅獄卒。如閻浮提。日光既現則無闇冥。惡業盡時。閻羅獄卒亦復如是。惡口惡眼如眾生相。可畏之色皆悉磨滅。如破畫壁畫亦隨滅。惡業畫壁亦復如是。不復見於閻羅獄卒可畏之色。以如來說。閻羅獄卒非眾生數故。是名地獄。眾生得脫地獄。生於天上。爾時。天帝釋以偈頌曰。


        如人值怨家  得脫無眾難  如得多知識  一切方便利 

        既得脫惡業  大力獄卒處  今已得善業  生於天世間 

        其人生天上  無量諸莊嚴  常受於天樂  乃至善業盡 

        其人不自在  業盡還退沒  如燈油炷盡  光明亦隨滅 

        業風之所吹  從上而退下  風力之所轉  流轉於世間 

        若人有智慧  不為業所縛  諸業不能縛  不流轉生死 

        如以藕根絲  欲繫須彌山  其人渡曠野  無憂及衰惱 

        智者不流轉  猶如須彌山

 

  爾時。天帝釋為諸天眾說是偈已。復說地獄中陰有相。本所不見。忽於虛空中。見有第一歌舞戲笑。香風觸身受第一樂。眾妙音聲。謂樂器音種種音聲。聞如是等。風吹樂音聞可愛香。見妙色相園林花池。聞眾妙音自見身相。忽生妙色威德第一。見身香潔。花鬘莊嚴一切無礙。見諸虛空清淨無垢。星宿滿空。聞河流聲。鵝鴨鴛鴦出種種音。皆悉聞知。如是中陰。聞當生處有諸音樂。琴瑟箜篌種種樂音。先於無量百千億歲。未曾得生。如是歡喜。遍生善相如自見身。在於兄弟親族知識。念念之中生大歡喜。欲近生有。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四天王天。至此天已。見眾園林及聞香氣。七寶蓮花天子端正。作如是念。我今當至如是之處。念已即生。如是有分取因緣有。如是眾生。惡業既盡從地獄出。於不可說大苦惱處。命終生於大樂之處。是名十三中陰有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四中陰有道相續。云何知耶。若人中死還生人中。有何等相。云何悕望。其人死時。若生人中則有相現。云何悕望。若生人中。於臨終時見如是相。見大石山。猶如影相在其身上。爾時。其人作如是念。此山或當墮我身上。是故動手欲遮此山。兄弟親里見之。謂為觸於虛空。既見此已。又見此山猶如白㲲。即昇此㲲乃見赤㲲。次第臨終。復見光明。以少習故。臨終迷亂。見一切色如夢所見。以心迷故。見其父母愛欲和合。見之生念而起顛倒。若男子生。自見其身與母交會。謂父妨礙。若女人生。自見其身與父交會。謂母妨礙。當於爾時。中陰則壞生陰識起。次第緣生。如印所印。印壞文成。是名人中命終還生人中。是名十四中陰有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名第十五中陰有道相續。天中命終還生天上。則無苦惱。如餘天子命終之時。愛別離苦。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如此天子。不失己身莊嚴之具。亦無餘天坐其本處。不見種種苦惱之相。所坐之處無餘天生。此天命終生於勝天。若四天處。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可愛勝相。聞眾歌音先所未聞。見五欲境皆悉勝妙。次第命終見中陰有。第一天女種種音聲。手執蓮花色相殊勝。河池流水園林勝妙。昔所未覩。如夢所見。是中陰有見如是事。若近生有。如從眠覺見於正色。見五欲功德境界具足。本所未見。嗚呼歎言。如是希有昔所未見。我當往至如是之處。念已即往生於天中。是名第十五中陰有相續道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六中陰有道相續。云何有耶。若從上天退生下天。見眾蓮花園林流池皆亦不如。既見此已。飢渴苦惱渴仰欲得。即往彼生。如是雖同生天。二種陰有。二種相生。是名第十六中陰有相續道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七中陰有道相續。若弗婆提人。生瞿陀尼有何等相。瞿陀尼人。生弗婆提復有何相。諸天子。如是二天下人彼此互生。皆以一相。臨命終時見黑闇窟。於此窟中。有赤電光下垂如幡。或赤或白。其人見之以手攬捉。是人爾時現陰即滅。以手接幡。次第緣幡。入此窟中受中陰身。近於生陰。見受生法亦如前說。或見二牛或見二馬。愛染交會即生欲心。既生欲心即受生陰。如是。諸天子。是名第十七中陰有也。

  汝等當知。既知此法勿得放逸。何以故。放逸之人。不得脫於生老病死。於世間法不得利益。如是放逸永無安樂。若欲脫苦。當自勉力捨於放逸。若天若人。有智慧者應捨放逸。天子當知。是名十七種中陰有道相續不斷。汝等應當捨諸放逸。諸天子。如是十七中陰有道相續。汝等應當思惟觀察。既觀察已則如實知。如實知已勤修精進。

  復次。諸天子。於二十法中。從一漸增已。為汝等次第宣說十七中陰有道相續。今為汝等說十八界。何等十八。眾生無量信解不同。無量種性怖畏三過。三聚眾生三種自在。微細信解種種所作。種種性種種業。種種道種種苦樂。種種色種種增上。一切眾生心界之性。心界廣多身體各異。如是無量眾生心界。總略麁數有十八惡。心過所使。以廣心界故。有地獄餓鬼畜生天人輪轉。總說諸法十八所攝。初界性中欲為增上。天之與人欲心增上。一切鬼女及畜生女。能變化者。慢心增上瞋恚增上。以瞋心故。欲心薄少。是則名曰畜生。非人初界性也。於畜生中復有多欲。欲心增上。謂孔雀鳥俱翅羅鳥。鳩鴿鷄雀鵝鴨鴛鴦眾蜂魚等。迦陵頻伽鳥其性多欲。是名上欲。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二心性界也。於畜生中。何等畜生名為中欲。所謂猫狗猪牛。水牛駱駝象馬騾驢。烏鵄雕鷲鸚鵒鳥等。是名中欲。是名第二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三心性界耶。於畜生中。何等畜生名下欲心。所謂師子虎兕。狼狗熊羆豺豹狐狸。摩伽羅魚俱賒耶魚。吉利斯摩羅魚摩伽羅魚。屯頭摩羅魚。如是等類。時節行欲非時不行。是名下欲。是名第三心性界也。諸天子。於畜生中。有無量種無量生處。無量名字。不可具說不可數知。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四心性界耶。於畜生中。何等畜生瞋心偏多。非欲心多。此第四界。所謂師子虎狼狗蛇黃狖。兕豹熊羆角鵄烏雕。失收摩羅及野猪等。如是眾生。瞋心偏多。是名第四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五心性界耶。於畜生中。何等畜生名為中瞋。所謂牛馬水牛。迦陵頻伽鳥娑林陀鳥迦盧陀鳥。孔雀鷄雉及猫鼠等。中瞋恚性。是名第五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六心性界耶。謂下瞋性。所謂下瞋者。鵝鴨鴛鴦食魚白鳥。俱翅羅鳥雀娑羅鳥。驢鹿龜鼈兔蝟山烏。鴈鳥蝦蟇。如是等比名為下瞋。是名第六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七心性界耶。於鬼神中。若有神通行於欲心。阿修羅神。畜生之數欲性增多。名為上欲。是名第七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八心性界耶。若食香餓鬼名曰中欲。是名第八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九心性界耶。若悕望鬼食棄食鬼。是名下欲。是名第九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十心性界耶。迦樓足天等名曰下欲。瞋心則多好愛鬪諍。常欲與諸阿修羅鬪。以其瞋故。欲心則薄。是名第十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十一心性界耶。謂鬘持天。中欲中瞋中性。是名第十一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十二心性界耶。所謂常恣意天。欲性則多瞋恚性少。不善鬪諍。行使諸天多瞋少欲。是名十二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十三心性界耶。所謂一切三十三天。欲性則多瞋恚薄少。是名第十三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十四心性界耶。謂欝單越人。瞋恚心薄欲性界多。是名第十四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十五心性界耶。謂瞿陀尼人。一切瞋恚心多。欲心亦多。二性同等。是名第十五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十六心性界耶。弗婆提人。欲心瞋心二俱雜有。是名第十六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十七心性界耶。謂閻浮提人。種種性種種行。種種信解。是名十七心性界也。

  復次。諸天子。云何第十八心性界耶。一切餘天及地獄人。雖受苦惱。見業幻女人猶生欲心。以業作故。如是地獄欲心亦多。四天王天眾生心性。如是界如是依止。如是信解。是名總說一切十八界性。如是一切有欲有瞋。則有癡心。以癡因緣而有貪瞋。若離癡心。則無貪瞋。以癡心故。或貪或瞋。如是諸天子。是名分別三種之過。以依過故無量分別。

  復次。諸天子。復有十八界。所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如是。諸天子。是名十八界。若天若人思惟如是十八界者。能於境界護放逸行。此是一切愚癡凡夫癡因緣也。

  復次。諸天子。放逸之人有十九處。二種所攝。所謂四禪處。除淨居天有十六處。欲界三處。地獄畜生餓鬼。人受苦多者。地獄所攝。是為十九。

  復次。諸天子。如前所說。四禪十六處人。及地獄餓鬼畜生是為二十。如是生死。不調伏故。各各差別。或說十種掉悔。

        爾時。諸天眾聞天帝釋說是法已。即以偈頌讚帝釋曰。


        天王說此法  寂靜最第一  我今受此法  怖畏故修行 

        若人能說法  利益於他人  其人如父母  示以涅槃城 

        若為他人說  一句之善法  則為善導師  為眾生所尊 

        天王之所說  善法價無量  此法得寂靜  非為餘寶物 

        寶物歸無常  善法增智慧  世間物破壞  善法常堅固 

        若有順法行  隨人百千世  雖種種寶物  不能至後世 

        種種財寶物  則可強劫奪  王賊及水火  不能劫法財

 

  爾時。諸天子讚歎供養天帝釋已。於帝釋前恭敬而住。爾時。帝釋調伏諸天。為諸天子示一切天樂。皆悉無常。變壞無我。除滅所化。時。諸天眾皆生厭心。還歸本宮受天之樂。乃至愛集樂業既盡。命終還退。不墮惡道。生於人中。第一順法以自修行。樂遊林野。畏未來世。得聞法已。出家學道。或得須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或得阿羅漢。以前聞法因緣力故。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五

        〈觀天品之十四〉(三十三天之十一)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二十九地名曼陀羅。眾生何業生此天中。彼以聞慧。見有善人順法修行。以正直心不惱眾生。實見業果清淨持戒。常樂持戒離於諂曲。如煉真金清淨無垢。正見修行受持善戒。畏未來世布施修福。所謂見有修禪比丘欲斷魔縛。盛夏熱時流汗熱渴。施石蜜漿或施拂扇。如是善人不殺眾生。或見獵師羅捕孔雀山鷄種種眾鳥。獵師捕得。或養或殺。或以眾鳥作遊戲具。是人見之。恐其殺害。贖此生命放之本處。令得安樂。是名不殺利益眾生。云何不盜云何捨盜。見於微細業之果報而生怖畏。是持戒人。若河池岸邊或於異處。見有楊枝或有蜜漿。為施行人。是人渴乏。不取不飲。以慈心故。是名不盜。如是之人。命終生於三十三天。既生天已。一切諸欲皆悉具足。五樂音聲遊戲園林。種種眾鳥出妙音聲。於蓮花中眾蜂音聲。鴻鳥之音。林中眾樹七寶莊嚴。諸蓮花池。香水充滿如毘琉璃。在中遊戲。其山峯中七寶焰光。七寶石窟。金銀頗梨因陀青寶。如是種種。眾鳥出妙音聲。如是眾鳥。七寶為翅而以莊嚴。種種音聲聞之悅樂。一切天眾互相隨順。無量美音遍園林中。於其林中。可愛飲食從河而流。若天見之。生大歡喜歎未曾有。如是林中。種種眾色種種莊嚴。莊嚴其身。與諸玉女百千同眾。遊戲受樂。受於天中種種快樂。其身光明威德第一。如是天子。受業果報。與諸天女圍遶受樂。心生歡喜。既受樂已。如是思惟。我當往詣毘琉璃寶莊嚴欄楯圍遶林中。眾寶莊嚴。種種眾鳥出妙音聲。充滿林中。一切天眾心皆歡喜。五樂音聲遊戲受樂。與諸天眾及諸天女。遊戲林中。林中有池名曰清水。清淨可愛。諸天眾等。於蓮花池遊戲受樂。

        爾時。初生天子。與天女眾欲至此林。爾時。諸天遙見天子。歌舞戲笑徐步而行。往迎天子詣清水池。於此池邊歡娛受樂。以池力故。隨諸天子心之所念。一切皆現。若念色香眾蜂具足。若念天飲天飲即生。若念須陀色香味具。亦復如是。柔軟淨潔色如滿月。若念林樹。即生第一功德具足種種樹林。鈴網彌覆。微風吹動出妙音聲。如乾闥婆音。復次。天眾作如是念。我當入池。作是念已即入池中。沒身深入。見於池中。種種寶珠以為欄楯。莊嚴寶殿。或真金白銀毘琉璃寶青寶頗梨雜寶為床。敷以天衣。天子天女遊戲受樂。於其池中。無量種種不知厭足。於五欲樂無有妬嫉。互相愛敬遊戲歌舞。娛樂受樂既出池水。復往詣於尼單多林。於其林中多有眾鳥。蓮花林池具足莊嚴。無量眾鳥出妙音聲。遍滿林中。其樹常有種種光明。其林具足種種功德。眾蓮花池以為莊嚴。諸天眾等其身光明。種種功德具足境界。受天快樂。愚癡凡夫。第一樂者。所謂天子天女娛樂受樂。愚癡凡夫。為婇女羅網之所纏縛。流轉生死互相娛樂。久受樂已。復往詣於摩多山峯宮殿之處。昇須彌峯。與諸天女共昇山峯。微風吹衣幡然隨風。皆共上昇摩多山峯。

        爾時。天子見此宮殿殊特妙好。蓮花莊嚴七寶光明。嚴好山峯。如山功德具足相應。摩多山峯其處高峻。奇特嚴好不可譬喻。於此峯中。遊戲歌舞娛樂受樂。既受樂已。見大光明過其本相。其山峯中。先具光明猶如日光。時。有異光來照山峯。其光照已過百千倍。天子見之怪未曾有。即閉兩目低頭而住。何以故。先未曾見此光明故。其光照之。不久還滅。如閻浮提見天火下。眾生見之皆大怖畏。時。諸天子見此光明。亦復如是。怖畏未久心還安隱。怖畏滅已一切皆共。籌量此事。何故有此希有之相。令我等天皆生怖畏。未久還滅。

        時。諸天眾怪未曾有。詣善法堂。與諸天女至帝釋所。見天帝釋頂禮供養。皆悉圍遶恭敬而住。爾時。釋迦天王近住天眾。歌舞遊戲。種種蓮華以為莊嚴。歡喜戲笑。一切天眾。於帝釋前歌舞遊戲。曼陀羅地諸天眾等不歌不舞。亦不遊戲亦不歌頌。讚歎帝釋。不與餘天言談語論。

        爾時。帝釋告曼陀羅所住天眾。諸天子。汝等何故不歌不舞不遊戲耶。爾時。曼陀羅所住天眾白天王言。我於住處見未曾有。本所未聞奇特之事。爾時。天王告曼陀羅所住諸天。汝見何等希有之事。自言昔來未見未聞。時。曼陀羅諸天白帝釋言。天王。我等遊戲摩多山峯。昇彼山上。見大光明從上而下。一切山峯皆大焰起。我見此事怪未曾有。未知當有何等因緣。帝釋聞之。少思惟已告諸天眾。有如斯事。我已先聞如是之事。我於爾時聞此事已。即問世尊。以何因緣有此奇特希有之事。爾時。世尊而告我言。憍尸迦。汝已閉於惡道之門。勿生怖畏。一切有為生死所攝。所謂無常。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此是夜摩天上諸天命終。夜摩諸天色量形貌。及以受樂。勝三十三天過百千倍。以業盡故。命終還退。去此無量百千由旬。從上而墮。其光薄少如燈欲滅。光明微少。如是夜摩天子。於虛空中退時墮落。光明微少。猶尚如是。況夜摩天大光明相。不可具說。夜摩天光。三十三天所不能視。何以故。非境界故。憍尸迦。三十三天不能視於夜摩天光。夜摩天眾三種業故。三十三天但說二業。我從世尊聞如是說。汝今所見亦復如是。今為汝說。時。諸天眾聞是語已。於五欲中生厭離心。此是夜摩諸天命終之時。退歿相也。其光去此無量百千由旬。從空而下。汝勿怖也。爾時。釋迦天王為諸天眾而說頌曰。


        隨如是大樂  富樂亦如是  決定當墮落  受如是大苦 

        業得相似果  世尊如是說  以其業勝故  其果亦如是 

        上上相續法  如業之所得  上上相續縛  其果亦如是 

        此威德上故  知業決定勝  以業上勝故  得勝命色力 

        一切諸天眾  業盡故還退  譬如焦敗種  種之不復生 

        觀心性相續  念念如燈焰  心因念念滅  諸業亦如是 

        無常業因故  終必有破壞  謂樂有常者  是則不可得 

        樂若非無常  不生亦不滅  若有智慧者  應離愛境界 

        厭離愛欲人  則得離愛樂  一切有漏法  無常苦不實 

        若得無漏法  乃名不動樂

 

  如是。天帝釋為曼陀羅諸天如實說已。復更安慰曼陀羅天令歸自地。告諸天眾。汝等諸天。於一切時莫得放逸。爾時。諸天禮天帝釋。還其所止。到本地已。受五欲樂。五樂音聲種種莊嚴。園林之中受天之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生安樂處。或作大人。為一切人之所愛念。無有病惱。生大種姓大長者家。常受安樂乃至老死。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三十處名曰上行。眾生何業生於此天。彼以聞慧。見有眾生順法修行。信業果報行於正見。布施修福持一分戒。初持多分後一切持。於道行僧布施靴鞋及施澡瓶。不殺不盜。或有邊地夷人捉人欲殺。是持戒人救贖令脫。若是王者。或見曠野征伐得財。恐犯偷盜不受其分。是名不盜。云何不殺生。是持戒人或是王者。見有惡人欲來害己。以持戒故。不斷其命。如是之人畏業果報。命終生於三十三天。名上行地。生此天已。以善業故。三千天女以為給侍。諸天女眾。種種瓔珞莊嚴其身。手執種種伎樂琴瑟及種種香。種種歌頌讚歎天子。向天子所。欲心親近。天子見之亦向天女。各各生於歡喜之心。皆共往詣常歡喜園。其林一切毘琉璃寶金銀之樹以為莊嚴。種種流泉蓮花林池莊嚴其園。有無量河而為莊嚴。種種鈴網彌覆其上。無量眾鳥周遍莊嚴。出於無量種種美妙和雅之音。其林如是種種莊嚴。天子天女。於園林中互相映發。轉增妙好。林中有山名曰遊戲。七寶所成。有無量種眾色寶鹿。端正莊嚴。赤蓮花寶以為其脇。真金為背白銀為腹。真金為頂珊瑚為足。頗梨為角。或有一色所謂金色。或有二色金色銀色。一切眾色以為莊嚴。一切諸鹿。於林樹間隨天眾行。出眾妙音如天女歌。如是眾鹿歌眾妙聲。此諸天眾。既受如是無量樂已。復往詣於須彌山峯。於山峯中。有一大河名曰山谷。乘種種殿種種伎樂。五樂音聲勝欲具足。第一歡喜威德具足。往詣須彌山峯山谷河所。於此種種河岸之間遊戲受樂。流水岸中。蓮花林中園林之中。歌音悅耳受於欲樂。皆生歡喜互相愛敬。多有天子及天女眾。花香塗身花鬘貫頂。以善業故。受天快樂。以業力故。隨順遊戲如天所應。受天之樂不可譬喻。今說少分。一切世人不能具說。何以故。不可譬喻。如是天樂無相似故。人中持戒。善業因故受如是樂。於此天中受五欲樂。乃至可愛善業破壞朽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第一安樂。近於山澤多有河林。國土之中。或為大王或為大臣。第一威德。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三十一地。名威德顏。眾生何業生於彼天。彼以聞慧。見有眾生第一淨心。布施修福持七種戒。不近惡友持戒不濁。護持福德常勤精進。一心直心如煉真金。護幾種戒。所謂不殺及不偷盜。云何不殺。若國土荒亂互相殺害。是持戒人畏破戒故。寧自捨命不害他人不教他殺。是名不殺生。云何不盜。若國土荒壞亂。一切眾人競取他物。是持戒人畏破戒故。飢渴垂死。寧自捨命不取他物。

  云何布施。施何福田。若供養佛若說法處。而施與之。第一修心其意正見。是人命終。生於天上威德顏地。生此天已。威德光輪周遍圍遶。第一勝色。受相似因果。以善業故。五樂音聲以悅其耳。常聞曼陀羅香俱賒耶舍香。青蓮花香七寶花香。以悅其鼻。舌得種種上妙須陀天上味飲。目見種種七寶山谷上妙之色。身得種種勝妙天衣。無有經緯。優鉢羅華香以塗其身。如是天子以善業故。善果成就。千天女眾以為圍遶。園林莊嚴其林勝妙。如融金色。金銀枝中懸以寶鈴。微風吹動。出妙音聲以為娛樂。又聞種種歌頌讚歎之音。受第一樂。天鬘天衣以為莊嚴。遊戲山谷。見於無量種種眾色毘琉璃寶。金銀青寶大青寶王。於頗梨山峯。自見其身猶如明鏡。時。初生天子。天女圍遶。入寶山峯。見百千身百倍歡喜。諸天女眾亦復歡喜。嗚呼歎言。我身如是端正莊嚴。我今常樂五樂音聲。受天五欲功德之樂。諸天女眾心生歡喜。從一山峯至一山峯。從一山谷至一山谷。皆於其中遊戲受樂。愛毒所醉。如狂病人心行不正。如是天眾放逸所壞。亦復如是。共諸天女遊於山頂。種種飲食須陀之味。種種鳥音。於園林中受無量樂。互相愛樂。一心共遊一心係念。如是遊戲。以天衣鬘瓔珞莊嚴。皆共往詣如意園林。或往詣於酒水河池於此河中。赤優鉢羅花遍覆其上。鵝鴨鴛鴦以為莊嚴。時。諸天眾於河岸上。食於花汁。或飲上味天之美飲。與諸天鳥遊戲受樂。見之悅目。

  爾時。諸天愛毒所醉。復飲天酒。百倍增長。愛火燒五欲薪。愛欲所渴不知厭足。一切皆為欲網所縛。譬如有人犯官禁法。為王所縛。一切天眾。見於無量百千愛欲。見之往趣遊戲其中。於飲河岸。既遊戲已。河中蓮花鉢頭摩花。優鉢羅花拘物陀花。眾鳥在中歡喜受樂。池中有鳥名曰赤水。七寶為身及以兩翅。其身光明。見諸天眾樂放逸行。即為天子而說頌曰。


        天眾常放逸  天鳥亦復然  天眾及飛鳥  彼此無勝劣 

        樂行於非法  不求解脫樂  天眾若如是  與鳥無差別 

        若離於放逸  順法而修行  則為世間勝  以不放逸故 

        若天樂遊戲  禽鳥亦如是  天眾則與鳥  平等無差別 

        以其業勝故  受生法亦勝  若入於惡法  不得生善處 

        若不覺生死  一切皆無常  天眾若如是  愚癡如畜生 

        生苦及老苦  死苦亦如是  恩愛及別離  次第受眾苦 

        若人有智慧  視於無垢法  彼於世間勝  非汝放逸行 

        若人覺苦惱  而生淨智慧  是人名為天  非汝著欲者 

        親友及兄弟  數數愛別離  若不厭生死  與鳥等無異 

        飲酒過雖重  酒醉尚可醒  放逸不可悟  是故應遠離 

        放逸破壞人  輪轉於五道  是故離放逸  第一勝方便 

        酒醉但一日  令人不醒悟  放逸惛醉人  流轉百千劫 

        若離於放逸  則得不滅處  若人樂放逸  常受於生死 

        若人求利益  當捨於放逸  放逸生煩惱  大聖之所說 

        鳥行於放逸  畜生輕心故  天何故放逸  而不能捨離

 

  如是天鳥以善業故。教化利益一切諸天。如是天鳥。猶如父母利益教示。此諸天眾放逸心故。不覺天鳥說利益法。

  爾時。諸天復往詣於摩多羅林。種種音聲互相愛敬。至摩多羅林遊戲受樂。其林皆是七寶之樹。枝葉相接。無量眾蜂。遊戲在於林樹之上。天寶花中。天眾見之皆生歡喜。共天女眾遊戲歌舞。天女歌音遍園林中。於園林中。出於響音皆如歌聲。鳥音蜂音其音齊等。遍須彌山。其須彌山本性可愛。既有此音。二倍轉勝。時。諸天眾若見若聞。皆受快樂。大欲成就。共諸天女遊戲受樂。種種莊嚴。妙色具足。遊戲歌舞受天之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有餘善業。若生人中。受第一樂心常歡喜。顏貌端正。為一切人之所愛敬。或為王者或為大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有天處第三十二地。名威德焰輪。眾生何業而生彼處。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善心修福。不諂不幻。觀於正法。以正見心利益一切眾生。信佛法僧。其心柔軟。修行福業。若於僧寺或見佛塔。有破壞者。為之修治。或時塔寺為火所燒。竭力救護。不惜身命。或見大火焚燒佛法眾僧珍寶財物。喪身救之。或見有人為火所燒。入火救之。以悲心故。能作如是難為福德。云何不殺及不偷盜。若見道邊遺落之物。若金若銀及餘財寶。取已唱令。此是誰物。若有人言此是我物。當問其相。實者當還。若無人認。七日持行日日唱之。若無主認。以此寶物付王大臣州郡令長。若王大臣州郡令長。見福德人不取此物。後當持與佛法眾僧。是名不偷盜。云何不殺。若行道路見諸虫蟻蚓蛾蝦蟇及餘小蟲。捨避諸蟲行於遠道。以慈悲心護眾生故。信業果報。知生死過觀生滅法。是名不殺生。是持戒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三十三天威德焰輪所住之地。生彼天已。第一善業。其威德輪周匝莊嚴。而受快樂不可具說。今說少分。其身周遍威德熾光。如日之照而不曜目。以善業故。百千天女圍遶其人而受快樂。金毘琉璃青因陀寶以為宮殿。遊戲歌舞。復有園林花常開敷。多有眾鳥出妙音聲。見色聞聲皆可愛樂。

  復有一林名曰開合。處處諸林。開目閉目常見光明。於此林中。共諸天女遊戲受樂。生希有心。復往詣於祇多之林。與無量百千天女。歌舞音聲。遊戲山峯以歌音故。出眾響聲猶如歌音。若有異天。於諸林中遊戲受樂。聞此歌音即出其林。自相謂言。是何等聲。猶如第二釋迦天王。出已即見初生天子。天眾見之生歡喜心。出迎天子發希有心。既見天子皆生歡喜。命天子言。善來天子。汝來我所。汝於天眾最為殊勝。於此天中。猶如第二釋迦天王。

  爾時。餘天皆悉速往至天子所。到已圍遶。時。諸天子歌舞戲笑。心生歡喜。圍遶天子。皆共往詣歡喜園林。遊戲受樂。諸天女等。圍遶天子歌舞遊戲。爾時。天子須臾迴顧。見諸天眾皆隨其後。心生歡喜。問天眾言。欲至何所。時。諸天眾語初生天子。今當往詣歡喜園林可愛之處。五欲功德受於勝樂。爾時。天子未曾見此奇特園林。徐行往詣歡喜園林。其林晃曜。光明普照猶如日輪。初生天子見此園林。復生歡喜。入此林中。見此林樹有無量種。甚可愛樂。一林之中具四威德。無量百千眾鳥音聲。或有出於微妙音聲。或有命言。善來天子。或有圍遶。歡喜踊躍。如是天鳥莊嚴園林。復有異處。於山谷中河水之聲。出眾妙音。真金為岸。於其水中。多有種種鵝鴨眾鳥出妙音聲。既見此河。與無量天女。在於河岸遊戲受樂。五樂音聲歡娛受樂。既受樂已。復往詣於如意樹林。見如是樹。光明如月或見如日。新生天子。於此樹下受五欲樂。不可具說。既受如是。無量樂已向蓮花池。至蓮花池。天眾圍遶如奉帝釋。皆生歡喜。於蓮花池既受樂已。復往詣於高聚山頂。歌舞遊戲。天子天女互相娛樂。受五欲樂。至高聚頂。見山頂上有蓮花池。無量眾鳥。共諸天眾受第一樂。以善業故。第一威德。共諸天眾於園林中。如意林中上味林中。多有眾鳥莊嚴其林。於此林中遊戲受樂。是時。天子於高聚峯。與諸天眾久受樂已。復觀自地。新生天子生希有心。百千天眾皆共圍遶。復與天眾詣善法堂。見天帝釋。

  爾時。新生天子至善法堂。見善法堂。種種眾寶以為莊嚴。眾寶欄楯。如前所說。爾時。釋迦提婆見此天子。心生歡喜而說頌曰。


        以善業果報  今生於此地  於此天世間  命終當墮落 

        業盡還墮落  隨業之所生  今若修善業  後不生悔心 

        放逸著欲樂  消盡於善業  以時自在故  業盡墮惡道 

        見餘天退沒  云何不生厭  我亦當墮落  決定無有疑 

        若有畏未來  隨順於法行  其人命終時  則無惡道畏 

        放逸無怖畏  其心行不善  後得大憂惱  臨終生悔熱 

        一切諸天眾  必當有退沒  既知欲無常  莫行於放逸 

        五欲誑眾生  為欲之所迷  欲網所纏縛  常墮於地獄 

        知此衰惱已  當作自利益  以心調伏故  命終心不悔 

        為欲蛇所螫  欲如海潮波  癡人趣死路  為欲火所燒 

        親愛及兄弟  親友皆別離  死時眾苦集  不可得具說 

        死時既至已  猶如墜山巖  大力不可避  將人入惡道 

        大力執持人  能壞於世間  天眾既知已  當捨於放逸 

        諸根生貪著  而不知厭足  愛心常增長  如酥油投火 

        如是種種門  因愛有世間  輪轉於地獄  餓鬼及畜生 

        生死所擾動  苦惱自迷心  既知能離愛  則到第一道 

        勇健者斷愛  離憂無苦惱  則得安隱眠  以能離愛故 

        若人心常樂  修行於智慧  不為於生死  愛網之所縛 

        若人心無相  厭離於愛欲  離垢及曠野  到安樂彼岸 

        若人不厭苦  得樂亦不欣  是人脫苦樂  能到涅槃城 

        若有人修行  常起慈悲心  是人知因果  則能脫苦網 

        若心不分別  離意分別過  是人離眾過  能得無上道 

        和合則有離  盛色必有衰  有命皆歸死  一切法如是 

        諸天將退沒  念念欲現前  當知如是法  莫行於放逸 

        愚人無方便  常求於欲樂  如沙中求油  則是不可得 

        若人樂放逸  則不得安樂  放逸受大苦  如樹根堅牢 

        我為汝實說  法非法之義  汝當善思惟  勿於後生悔 

        若有愚癡人  不受善師教  臨終衰惱至  心必生悔熱 

        億千那由他  無數億兆載  阿僧祇諸天  皆為放逸誑 

        無常大劫火  尚燒此山王  何況諸天身  如水沫芭蕉 

        諸行皆遷動  生法悉無常  如是諸法中  求樂不可得 


  如是天帝釋。為新生天子方便說利益法。時。新生天子以放逸故。不受一言。爾時。帝釋知其不受。默然而住。時。初生天子合掌頂上。禮帝釋已。與諸天眾歌舞遊戲。百眾千眾還歸自地。園林花池處處遊戲。遍觀住處。流泉華池莊嚴之處。種種眾鳥其聲可愛。種種山谷寶光焰輪。與諸天眾受無量樂。放逸覆心。愛著慾心。慾火所燒。從於五根生五種焰。心窟住處不覺自燒。與諸天女放逸遊戲。覆藏怨賊謂為親友。如是受樂。乃至愛善業盡。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善業。生於人中。常受安樂第一端正。無量功德生大種姓。為一切人之所愛念。或為人王或為大臣。生處長壽。乃至命終受樂不壞。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三十三地名曰清淨。眾生何業生於彼天。彼以聞慧。見此眾生以善心故。信於因果。持七種戒。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不近惡友。不與惡人言語談論。常信三寶。其心寂靜。心無障礙意無散亂。不行惡法。不與下賤惡人交友。於一切眾生常說愛語。利益時語。供養法師常聽正法。隨力布施。若於行路。乃至不以盜心取他草葉。是名不盜。云何不殺生。若蝦蟇若屯頭迦(兩頭蛇也)。乃至目見不起殺心。何以故。一切眾生皆自愛命。以此因緣。一心係念。諦視而行不傷眾生。云何不殺生。若有疾病。恐喪其命。買肉療病。若於熱時或經多時。肉中生蟲。若去此蟲則斷蟲命。寧自喪命不去此蟲。護蟲命故。如是善人。乃至微細小罪見之生怖。云何不盜。如是善人。安樂利益一切眾生。若田澤園林有乾牛糞。知他所攝。終不故取。恐犯偷盜。如是之人。捨於盜心。持戒離垢不雜不濁。離於穅秸。是持戒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名清淨地。如是天子。生此天已受第一樂。其身光明勝於日光。威德熾盛。受於無量天之快樂。以善業故。受如是樂。諸天女眾百千圍遶。天鬘天衣莊嚴其身。七寶林中。與諸天女遊戲。受於第一之樂。復往詣於樂鹿頂林。見此園林可愛奇特。生大歡喜。問諸天曰。以何因故。如此園林勝諸園林。花果莊嚴。山窟嵠谷崖岸河泉。花池流水。無量眾鳥出妙音聲。於其山中。處處多有眾寶之鹿種種莊嚴。第一殊勝。爾時。先生諸舊天等。告初生天子曰。天子當知。如我往昔。次第曾聞先世天子作如是說。有轉輪聖王名曰頂生。主四天下。受於無量百千之樂。欲無厭足。以自在力來至此天。從四天王天次至此天。於人中數無量百千歲。在此天中。受於欲樂而無厭足。既至此天。與天帝釋分座而坐。與帝釋天共出遊戲。知此林中無量功德。至此林中遊戲受樂。以此因緣。此林殊勝。乃至於今勝於餘林。時。頂生王於此天中。與天帝釋同處而坐。自業盡故。從天還退。我昔曾從先舊諸天。傳聞斯事。非我自見。此林具足乃至於今時。新生天子聞已歡喜。遠離疑惑。以五樂音聲。受於無量五欲之樂。林中有鳥名曰悕樂。以善業故。為諸天子而說頌曰。


        以愛因緣故  欲心無厭足  多欲從愛生  心意不可滿 

        一切眾生類  死法常現前  設以諸方便  不能遮此法 

        久受無量樂  必定當退沒  是故諸天子  應隨順法行 

        唯有法能救  能令得善道  以法得壽命  無法則無壽 

        若能愛樂法  隨順於法行  從樂得樂處  則不見眾苦 

        若不愛樂法  樂行於非法  則墮於地獄  常受諸苦惱 

        如是天王界  所說諸地處  除斯更無有  其餘諸地住 

        此三十三天  更無微少處  而能脫死地  以無常業故 

        應知此因緣  種種無常法  帝釋所說法  而天不能受 

        善智憍尸迦  其身如妙藏  愛於俱賒花  捨離於惡眾 

        為諸天父母  善說於正法  愚天不受教  放逸亂心故

 

  如是天鳥為諸天子說是偈已。時。諸天子性放逸故不生厭心。放逸覆心不受其教。還著欲樂。但觀現在不觀未來。於此天中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生於人中常受快樂。好行善法端正第一。為一切人之所愛樂。以餘業故。

  復次。彼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地處。除此三十三地更無餘地。彼作是念。但有如是三十三天更無餘地。此是釋迦天王之地。天王福力。天王自在更無有餘。如是觀於第二天眾。因果相似相續而生。業果之鏡皆悉相應。一一諸地各各差別。具觀察已。於無量生死怖畏。生厭離心。生死險處。愛別離苦。怨憎會苦。老病死苦。逼迫之處見無量苦。暴河所漂心生厭離。嗚呼世間甚為大苦。於生老病死大險難處。沒在其中而不覺知。不知求出。如是生死無有少樂。無常敗壞。變易之法。眾生愚癡不知不覺。以身因緣多作眾惡。身雖破壞業縛不亡。爾時。比丘觀是事已而說頌曰。


        種種內供養  床褥及臥具  此身要當壞  無人能自護 

        不念於恩惠  得便則傷害  智者為身怨  則不造惡業 

        衰病所住處  種種眾苦集  不淨穢惡聚  是故名為身 

        智者所觀察  死相常現前  命念念不住  須臾歸磨滅 

        此身念念老  終無有增長  為愚癡所迷  恃少生憍慢 

        恃財生憍慢  不益於自身  財物皆亡失  惡業還自燒 

        若不行布施  則無受樂報  財物會歸盡  貪狂故守護 

        若所愛財物  布施於師長  此財則堅牢  慳者財如草 

        淨心布施者  猶如盲者導  此世未來世  能護怯弱者 

        持戒七種福  不可破壞句  戒能護丈夫  上生於天中 

        第一勝智者  常欲殺煩惱  是人脫眾縛  則到不退處 

        有海大險難  此三堅牢筏  若得無垢心  則能到彼岸

 

  如是比丘觀布施持戒智慧果報。如實見之。欲至實諦三種觀已。得十八地。於一切生死中心得厭離。修行精進以求涅槃。不住魔境。地行夜叉知此事已。告虛空夜叉。虛空夜叉告四護世。護世天王告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告夜摩天。如是展轉至光音天。如上所說。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六

        〈觀天品之十五〉(夜摩天之初)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精進不壞。觀察三十三天已上。復有何天在彼三十三天上住。光明勝妙力命自在。勝彼三十三天果報。彼見聞知。於彼三十三天已上復有一切法勝之堂。法果報勝。光明勝妙名夜摩天。因三種戒故。得生彼夜摩天中。三者所謂不殺不盜不邪行等。善修不缺。不孔不穿。堅固不犯。一切聖人所愛讚戒。報常清涼。次第乃至得到涅槃。猶如善親。生死海中能渡如橋。若有上彼持戒橋者。是則能渡生死大海。到於彼岸。彼修行者復諦思惟。見彼比丘觀七種戒。果報業法有下中上。如前所說。正觀察已。又復觀察彼夜摩天須彌山上夜摩天處。以何為處。有何光明。高幾許住。如是觀察。彼見聞知。如不殺生。及不偷盜不邪行等樂修多作。自能持戒。教他持戒。自他利益。如是眾生得生彼天。

  彼夜摩天可高幾許。彼見聞知。高六十八百千由旬。彼夜摩天。須彌樓上兩倍高遠。

  彼夜摩天凡有幾地。舉高幾許。何物為地。彼見聞知。彼一切地有三十二高五千由旬。彼夜摩天住於虛空。如虛空中所有雲聚。為風所持。如此地根下有水持。水為風持名閻婆風。持夜摩天如持雲聚。何等名為三十二地。一名勢力。二名乘處遊行。三名雲處遊行。四名積負。五名心相。六名山樹具足。七名廣博行。八名成就。九名勝光明圍。十名正行。十一名常樂。十二名增長法。十三名一向樂。十四名樂行。十五名種種雜。十六名心莊嚴。十七名風吹。十八名崇高。十九名沫旋行。二十名百光明岸。二十一名山聚行。二十二名月鏡。二十三名憶念量。二十四名遮尸迦。二十五名解脫禪。二十六名慢上慢。二十七名下入。二十八名階行。二十九名自身鏡。三十名慢身光明。三十一名上行。三十二名林光明。此等是彼夜摩天地。夜摩天王名牟修樓陀。如彼三十三天之主。帝釋大王名憍尸迦。如是彼處夜摩天王名牟修樓陀。夜摩天王隨順法行。於帝釋王法神通樂。其量多少千倍為勝。牟修樓陀天王之身五由旬量。光明勝妙。帝釋王身一居賒量。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身量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一身分力。彼帝釋王百千和合所不能及。彼業因果亦復如是。如是。比丘既觀察已而說偈言。


        如負少物者  度水則不沒  少惡業之人  上昇不下沈 

        如鳥翅堅牢  行空無障礙  持戒堅固者  則生於天中

 

  彼比丘如是觀察彼夜摩天樂果業因。彼夜摩天有四大山。彼一切山高萬由旬。何等名為四大山耶。一名清淨。二名無垢。三名大清淨。四名內像。是等名為四大山也。復有其餘種種異山。有無量種有無量色。無量形相無量功德。如是具有多千異山。多饒天花具足莊嚴。夜摩天中。如是莊嚴三十二地。有種種山種種莊嚴。饒種種河蓮花水池。百千園林周匝圍遶。一種形相香色味具。諸樹蓮花有種種味。如彼帝釋三十三天。所有山河蓮花水池。諸園林等勝妙之事人中所有。山河樹林。蓮花水池所不能及。彼夜摩天勝妙之事。三十三天所不能及。亦復如是。何以故。因果多故。彼有無量善業福德百種功德業因緣果。善業所化不可具說。以何因緣不可得說。種種業力動轉多故。如是業果。一切眾生所不能說。一切善業。得天化生夜摩天中。如是種種不可具說。彼天果報千分之中。此可說一。何以故。若持戒者必定得果。今此實說。若持戒人聞已心進。若修智人十倍力進。以何因緣。知彼持戒如是差別。持戒之人生彼天中。修智之人則得涅槃。如是智戒功德已說。若彼已知如是戒果。如是智果生如是心。持戒尚爾。何況修智。我如是得彼人聞已。勤行精進。如是而說有中業果。

  復以因緣異說有法。彼天如是久住天中。受第一樂無所妨礙。後時猶退不得自在。況人中欲多有諸過。少樂少味。動轉不住。常不安隱。能為破壞。與無量罰恐怖賊等。

  彼如是等因緣說天。我復更有餘異因緣而說。彼天。外道之人有如是念。一切皆是摩醯首羅之所造作。非業所得。更無人知。遮彼外道故說業果。實有業果實有因生。非是異作非無因有。一切因果相似得果。因果相似。非從異因而得異果。非善業因生於地獄。非不善業因緣生天。然彼如是因果因緣。修施戒智。必定業故得生天中。如是說天苦樂二種。不可具說。天中之樂。彼業一分不可譬喻。此說少分。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夜摩天地。彼見聞知。彼夜摩天。有地分處名為勢力。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人持戒。微塵等惡見則生畏。其心正直不諂不誑。不惱他人正見不邪。不癡心念。觀此世間。一切無常苦無我等。念佛法僧。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又不邪行。心離不樂不行不作。乃至飛鳥鴿等行欲。亦不觀看。乃至欲睡心亦不念。若人如是亦教他人。彼人為他說業果言。汝勿如是。汝若作者必入地獄。彼人如是真見業果。如是不犯他妻婦等。於業生怖。彼人善業生彼地處。百千天女之所圍遶。纔生於彼。彼諸天女。即於生時歌天音聲。彼天忽聞如從睡覺。彼樂音聲始初出時如是化生。於樂音聲如是得念。彼歌音聲備有八分。功德具足。一者語。二者稱。三者甜。四者善合。五者相應。六者善深。七者一切愛樂。八者百萬由旬聲不妨礙。法句相應。清淨不濁。如是八分功德具足勝妙音聲覺善業人。

  彼於自身出妙光明。廣五由旬。青黃赤白如天上虹。即彼天子初生之時。有光明旋。猶如日月暈輪端嚴。彼既起已。百千天女相隨圍遶。故有第一歡喜之心。天子天女共相隨從。如是往入名光明林。

  又於彼處夜摩天中。有花不蔫。彼花名為眼甘露花。香不壞花善色香花。聞花名已。心則受樂。彼花則有如此勢力。何處何處說彼花名。彼處彼處虛空之中。出彼香花名月勝花。常轉行花。若天念時。彼天樹花出聲而生。隨天行轉。隨彼天子所念何處。於彼處行。如是天子。在彼樹上行於虛空。在其花中。隨所念處如是而行。猶如第二三十三天在堂上行。如是彼處。夜摩天子在於花中如是而行。光明赫焰。而常下觀一切諸處。於一瞬頃。一切遍見而不疲惓。

  彼處復有名樂愛樹。彼樹可愛。於彼樹內何處可愛。入其內已受天快樂。園林蓮花池水之中。有名隨順一切念樹。樹之勢力。若彼天子憶念之時。彼夜摩天。一切地中一切勝物皆在其地。彼樹力故。樹中受樂。八分樂音不可稱計。彼中有樹名香漂樹。彼有勢力。如彼天子憶念之香。如是樹中香為之出。彼復有樹名花香樹。在彼樹內。如在房中戲樂無異。有好園林蓮花池水。彼夜摩天在中受樂。彼夜摩天在彼樹中。青黃赤紫妙色光明。備有種種香色具足。彼天若入。有一切種妙色皆生。彼天之身亦如是色。彼身衣色一切盡滅。唯樹色現。

  又復。有樹名虛空行。於眼瞬頃。行虛空中百千由旬。隨念而去。彼樹光明如日不異。然彼天子。乘彼無量種種妙樹在空而行。百千天女圍遶相隨。鬘香塗身。彼天子身有勝光明。彼天子前。有諸天女種種妙衣莊嚴其身。喜笑歌舞。彼歌音聲。周匝遍滿無量由旬。彼天女中天子端正。且說少分。善業所得如星中月。天子端正亦復如是。然彼天子千功德勝。種種樂聲歌舞嬉戲。入香林中。百千種鳥普遍彼林。無量河池勝妙蓮花以為莊嚴。甚可愛樂。勝於百千日之光明。且以現事少分譬喻。猶如人中可愛園林。流水河池蓮花莊嚴。於彼四天大王天處。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如是四天大王天處。復於三十三天之處。園林可愛。十六分中亦不及一。如是三十三天之處。園林可愛。於夜摩天園林可愛。十六分中亦不及一。如是次第善業勝故。以有上上勝善業故。園林可愛。設使一切眾生之中。善智慧人一心專意。更無異作。方便善巧相應辯才。而亦不能說其一分。何以故。以非一切人境界故。彼處如是非一切人心之境界。設使第二三十三天。共帝釋王於百千歲。亦不能說彼夜摩天一地之中受樂之事。何以故。以非境界。三十三天不曾見故。不曾聞故。故不能說。於彼善業且說一分。不可具足。一切盡說。此之善業一切和集。決定受樂不可思議。受樂之事可愛之樂。唯說一分。譬如一切善巧畫師。若其弟子於壁等處。或畫為月或畫為日。然彼畫師。而終不能畫作光明及其威德。不能令行不能令照。不能令涼不能令炙。唯可能畫輪形而已。說夜摩天亦復如是。唯說樂受。不能說其受樂可愛。不可得其勢力之實。若彼光明若彼園林。若彼勝德若歌若樂。若彼端正若境界樂。若光明輪若近天女。種種受樂。唯可彷彿說其少分比類而已。

  又。彼天子於彼天中戲樂之處。無量欲樂種種具足。無量濟口園林莊嚴。如是地分。既觀察已。五欲境界功德牽心。境界力動令心不住。分別染轉愛河所漂。普眼所見皆悉可愛。然彼天子如是見已。次復往向名無量欲具足林中。流水河池。多有種種蓮花莊嚴。無量百千眾鳥音聲。到彼林已。於彼林中本未曾見。種種具足。共諸天女既到彼已。於彼蓮花河池之中。有真珠沙饒金銀鳥。其翅皆作青寶珠色。在彼河岸。種種妙樹莊嚴河岸。天子在中遊戲受樂。

  天子如是既受樂已。次復往向名寶岸林。多有天眾天女圍遶。見彼勝林殊妙七寶光明地分。隨於何處寶山之峯。流水河池蓮花可愛。百千萬峯莊嚴山谷。彼地分分妙寶莊嚴。善業力故。令彼天子。見諸天女而共嬉戲。遊行受樂。以善業故。彼善根因相似得果。有無量種。如是無量種種受樂。然彼天子五欲功德。受勝樂已。次復往向名釋迦說地處之中。彼處種種受天樂已。復為所愛境界牽心。分別勢力之所迷意。於彼所見境界不住。彼心獼猴。食天樂果為果所醉。見諸天女生愛樂故。常行不住。何風所吹令其常轉。在彼夜摩天眾之中。根不知足境界之樂。有無量種極甚可愛。終不為他之所侵奪。他則無分。亦不為他之所能毀。

  又復普生妙寶蓮花。如是如是。種種嬉戲。如是如是種種憶念。彼彼如是寶蓮花中。是善業得。若彼天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思念。我當在彼蓮花中坐。共諸天眾乘空而行。即生心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共諸天眾。於虛空中飛行而去。一切天眾如是飛行。身不微動。時。一切天坐蓮花中。在於虛空。五樂音聲歌舞喜笑。如是遊行。受天之樂五欲功德。彼天如是坐蓮花中。行受天樂。如日欲出初沒之時。於人世間虛空端嚴一切皆赤。彼天蓮花。光明端嚴亦復如是。

  彼一切天極受快樂。受快樂已。次復往向名拘鞞羅眾林之中。名滑高山。向彼頂上。為受樂故。若彼天眾到山頂已。彼有無量七寶莊嚴流水河池。所有光明勝百千日。多有端正天子天女。無量七寶光明如日諸樹。莊嚴彼天。既到滑高山已。於彼勝山。嬉戲受樂迭共遊行。

  下彼蓮花。次復更上名白峯山。為戲樂故。然後方及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向天眾所。共諸天女相隨圍遶。彼諸天眾見已奉迎。心生歡喜。歌舞遊戲。相與往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自業得果。以彼善業有下中上。天樂亦爾有下中上。勝色亦爾有下中上。食亦如是有下中上。樂亦如是有下中上。如是乃至一切極劣。下夜摩天所受之樂。十六分中。帝釋天王所受之樂不及其一。彼帝釋王所受之樂。尚不可說。況作三倍功德之業。百業行樂而當可說。彼天如是。唯多善業。如是善業。持戒之人心常歡喜。有無量種。如是此說。夜摩天中。受大快樂悕望有故。

  又復。如是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種種百千分別憶念。無量種種功德成就。不可譬喻。受諸快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滑高山上。彼蓮花中勝妙七寶。受快樂已。復見蓮花如是思念。我當入彼大蓮花內。既入彼已。一切天眾共受快樂。即於念時。彼蓮花臺增長寬大。以善業故。多有如是大蓮花臺。皆入其中。彼花臺內多有孔穴。彼孔穴中出大光明。彼蓮花內復有異天。昔未曾見。光明出過普百由旬。其光備有無量種色。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及諸天眾。見光明已。生希有心。是何光明。於此蓮花臺中而出。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告天眾言。汝見如是勢力光明。如是出不。天眾答言。唯然。已見。如是光明甚為希有。爾時。如是夜摩天主又復告言。一切天眾今皆共我。從蓮花門入蓮花臺。入已觀察。爾時。如是一切天眾一心白言。我等皆如夜摩天王意所希樂。我等意願。亦復如是。我亦欲入大蓮花中。并諸天女相與共入。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并諸天眾諸天女眾。皆共入彼蓮花臺中。皆悉欲見希有之事。爾時。相與欲從孔入。則有光明如日光照。火洋金聚。更生日光。照諸天身遍滿虛空。彼大蓮花臺中光明。如是照耀天皆見故。一切攝眼不耐光明。時。既入彼大蓮花中。生歡喜心。生希有心。何因故有如是光明。不可稱說。而我昔來未曾覩見。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在天眾前天眾在後。相隨而入。夜摩天王心亦歡喜。而共入已。見有無量百千寶珠百千光明。照耀顯赫。多有無量遊戲之處。園林莊嚴。無量百千宮殿莊嚴。光明遍滿。有無量樹百千莊嚴。復有無量七寶諸樹園林莊嚴。有無量色。異異形相種種眾鳥。多有無量遊戲妙山。莊嚴可愛。無量蓮花池水莊嚴。無量百千妙堂莊嚴。無量百千流水河池澗谷莊嚴。如說一切色量形相七寶莊嚴。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猶尚不見。何況餘天。彼處如是蓮花臺中。河流清水。彼河兩岸皆是玻瓈。或有金岸或有銀岸或有寶岸。或有青色寶珠為岸。或有赤色蓮花寶岸。或有種種間錯寶岸。復有勝妙蓮花池水。有種種寶蓮花莊嚴。或有一色蓮花莊嚴。有種種色妙葉莊嚴。所謂青黃赤白等色蓮花莊嚴。彼若青葉。彼葉名為青色寶葉。若黃色者則名為金。若白色者則名為銀。若赤色者則名赤寶。如是無量種種蓮花。在於如是大蓮花中。如是如是。彼天迭共心生歡喜。見彼蓮花。無量百千種種諸蜂。滿中莊嚴。

  諸天見已。復向異處。極大可愛園林之中遊戲之處。彼處多有種種樂音。既聞樂音意甚愛樂。生歡喜心。天眾天女。彼此更互歡喜心往。生希有心。入彼園林。多有種種眾鳥音聲。七寶莊嚴。其地柔軟下足則容。舉足還起。一切普生歡喜之心。處處遍看轉勝轉勝。彼天之心迭相愛樂。遊戲受樂。彼天久時迭相愛樂。如是遊戲。受快樂已。復向異處次第受樂。彼處名行種種寶地。既往彼處。音聲娛樂。種種音聲歡喜受樂。六欲境界心愛樂見。多受欲樂而行放逸。嬉戲遊行。於彼地處見異功德。青黃赤白無量諸種。皆悉可愛。

  彼天如是於彼地處。次第復向名嬉戲山。受境界樂。猶未厭足。彼嬉戲山七寶莊嚴。多有無量種種諸鳥。種種妙色種種形相。無量百千諸樹莊嚴。流水河池蓮花莊嚴。園林戲處山谷嶮岸。峻極之處鹿眾莊嚴。天眾在彼嬉戲山中。五欲功德而受快樂。迭相愛念。彼天之身。種種光明而為莊嚴。多有無量種種莊嚴勝妙天女。共相娛樂。

  彼處如是。復於久時受大快樂。未知厭足。次復往向作行重樓。復有行堂。向彼戲樂未知厭足。五功德樂亦未厭足。無量分別無量種欲。復更增長大增長愛。復受無量種種快樂。彼諸天眾諸天女眾。彼此迭共歡喜受樂。如是復共夜摩天王牟修樓陀歡喜受樂。彼蓮花中光明照曜。過百千日所有光明。勝而不熱。各於其根迭相愛樂。五根受樂第一端正。見者甚樂聖所愛戒。善淨勝果。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無量境界。受諸快樂迭共一心。彼此更互心不相妨。共相敬重。迭清淨心。彼蓮花中久時受樂。如是之時。於境界中未知厭足。隨所憶念。從彼蓮花臺門出去。如是入故還如是出。欲出之時。彼滑高山。其中有鳥名諦見鳥。鳥見彼天欲出去故。即為彼天而說偈曰。


        此天身色空  年少亦復然  樂念念向盡  愚癡故不覺 

        如此天一切  無量妙善相  時輪所劈割  令身分散壞 

        如彼天身命  無量百種相  以其業盡故  死王之所殺 

        此天受樂久  恒常心放逸  自羂之所繫  將欲壞其樂 

        樂及安力命  能令愛別離  死王力甚大  在近臨欲至 

        若多放逸者  天羂臨欲到  必來奪樂命  速疾壞令盡 

        此久時破壞  常放逸行天  著勝樂未覺  為樂之所誑 

        此天失光明  諸根心劣減  墮於閻羅處  彼時則知果 

        此身念念變  樂念念無常  猶故染心天  無眼故不見 

        從愛至勝愛  恒常受行樂  若死王來至  不能到樂處 

        不知生死老  心見不生怖  彼後欲死時  於自業生悔 

        境界不厭足  諸根亦如是  若為智燈照  則除著樂闇 

        常習近境界  思念無量種  如火為風吹  熾然而增長 

        欲樂甚大力  常增欲火焰  智者諦思量  故能調境界 

        若常迷亂心  恒樂於境界  皆是癡力故  如是受戲樂 

        癡故樂近之  境界火增長  如薪與火合  為風之所吹 

        屬欲未厭足  常為欲所使  此天退天墮  天欲所誑故 

        前身受樂時  彼身集功德  念念命不住  彼壞何處去 

        如彼人身壞  天命爾不疑  雖久會當死  天身必破壞 

        此天境界樂  常著心不離  必當退此處  而不覺知苦 

        如此天所受  五欲功德樂  不及別天苦  十六分之一 

        如魚在水中  未曾有渴苦  於愛知足者  亦未曾有欲 

        若人不觀心  常愛行欲樂  長夜久時睡  苦惱不曾滅 

        癡故樂受樂  不覺知苦惱  後得衰惱時  乃知得何果 

        欲初似賢善  而實甚為惡  此為地獄使  專行不饒益 

        盲者信此欲  智眼者則離  猶嶮岸相似  如是墮地獄 

        謹慎第一友  常能作利益  放逸第一怨  故應近善友 

        欲遍一切身  如第一嚴毒  惡道第一導  所謂放逸是 

        若行於放逸  復染著境界  彼以愚癡心  常受諸苦惱 

        若不知是苦  不知觀察者  彼則與羊等  愛樂天亦爾 

        飲食樂欲樂  羊亦有此樂  若天亦如是  與羊則不異 

        以心力勝故  業亦如是勝  離業功德已  勝則不可得 

        天不畏而戲  是故住死中  死時既到已  方知其果惡 

        乃至未死來  意常不錯亂  黠慧意樂法  皆隨順法行 

        一切命皆失  一切樂皆盡  一切愛別離  汝死時欲至 

        死為第一惡  到曠野大道  更無如法歸  故應隨順法 

        有異法名死  所謂放逸心  放逸前破壞  然後為死殺 

        由法得命樂  故說法第一  法為不放逸  天道之導師 

        益不益不異  縛脫亦如是  放逸不放逸  功德過平等 

        由彼癡心故  令天無所知  共怨聚戲樂  智者則捨離

 

  如是。彼處名諦見鳥。諦觀察已。訶責彼天無量種過。天未覺知。以有放逸覆其心故。憙樂境界五欲功德。以樂受故。不覺真諦。故不覺退。如是天處必歸無常。一切世間悉當無常。而彼不覺。

  又復。彼天坐蓮花上。在滑高山并蓮花座。捨出離去而身不動。向名廣池。有五百堂七寶莊嚴。周匝欄楯。處處無量間錯莊嚴。復有異天於中受樂。又彼堂中皆有却入。在上高樓多有重數。復有諸天心生歡喜。滿彼堂中無量飲食衣服床敷。迭相愛敬。心不妨礙。常遊受樂欲食恒豐。一切時有五樂音聲。彼處一切天女天眾如是受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坐蓮華臺。一切天眾皆共相隨。向彼廣池。忽然而至。既到彼已。彼舊住天既見王至。一切下樓復有離於蓮花處者。有出堂者離鉤欄者。一切皆從往處而出。生歡喜心。盡共奉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皆向王走。生敬重心生歡喜心。既見天王在虛空中。合掌在頂。禮敬王已。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在天眾前。一切天眾皆悉在後。若歌若舞近彼廣池。彼處一切功德具足。無量妙堂皆悉作行。種種莊嚴。有種種鳥種種音聲。無量百千諸樹莊嚴。所有光明勝百千日。彼處多饒無量天眾。常受快樂。在夜摩天勝妙地上。夜摩天王到已則入。彼一切天心生歡喜。讚歎天主牟修樓陀。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以善妙語。先安慰之乃臨廣池。到已次昇。名見心樂勝妙堂上。彼堂珍寶光明照曜。周匝彼處種種間雜。多有無量勝相功德。千千莊嚴。一切天眾之所圍遶。夜摩天王昇彼堂已。第一勝相微妙光明。師子之座七寶莊嚴。如是妙座。一切樂觸具足而有。天王坐上。彼有第一宿舊天眾。圍遶現前。多有無量諸天女眾。於先歌舞。然後次第。

        彼宿舊天問天王言。王於何處。乘蓮花座今來至此。已於久時不曾見王。時。宿舊天於彼天王第一尊重。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答天眾言。我向於彼蓮花臺中。見希有事。我向入彼蓮花臺中。一切諸天及諸天女。俱共入已。一切皆見。時。彼天王如其所見希有之事。悉為舊天盡皆具說。如蓮花中種種功德。悉為舊天具足盡說。時。彼舊天於先已曾勝勝見來。聞已不生希有之心。彼蓮花中種種勝事。於先已曾善見來故。時。彼舊天於是乃為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說於舊法。作如是言。願天王聽。我先曾聞此大蓮華有大勢力。此蓮花內大勢力者。隨心憶念。種種功德莊嚴具足。此夜摩天一切處中。除此更無如是樂處。如蓮花中。如是先聞。有迦那迦牟尼世尊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出現於世。彼所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清淨鮮白演說正法。所謂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色滅道。如是此法初中後等。如是說已。彼佛法中有多百千已見諦者。有得果者。如是次第得阿那含者。斯陀含者。須陀洹者。如是復有得四禪者。得三禪者。得二禪者。得初禪者。彼佛安住如是人已。復令餘人住十善法。隨順法行。令使多人乃至無量百千億人。行善業已。然後觀察有何等人。我今調御。彼以清淨過人天眼。見夜摩天。我應調御。彼時此處夜摩天王名曰樂見。彼王內藏有善種子。身行放逸。彼王近身。多有無量諸天之眾。善根淳熟而多放逸。行放逸行。彼迦那迦牟尼世尊以憐愍之。是故來上此夜摩處天世間中。為利益天。盡其苦故。為彼諸天除放逸故。盡漏比丘有五千人圍遶。共到夜摩天處。更勝光明。處處普遍。彼時諸天見佛世尊。若有諸天。從本已來未見佛者。謂佛是天。於天中勝。彼天於佛生希有心。不知是佛。而此佛色。於諸天眾最為殊勝。一切功德皆悉具足。無異相似。光遍一切天之世間。彼天既見與佛世尊相隨聲聞。亦生勝上希有之心。作如是念。彼是何人。如是形服。而共此天相隨不離。圍遶而行。

  時。彼天子即取種種勝妙蓮華。向迦那迦牟尼世尊。爾時。世尊見天子來。上昇虛空。示現種種勝妙神通。隨念分別無量功德。身上出水。色香味觸具足而有。彼處天水。於十六分不及其一。其身頂上出火焰然。有無量種無量色光。遍滿虛空。所謂青黃赤紫色等。復現異異勝妙神通。所謂一身以為多身。或為千身或百千身。或為億身。所有光明。遍滿一切天處世間。復令多身以為一身。世尊如是復現神通。夜摩天中。一切地處一一手捉。舉置掌中。并諸園林流水河池。擲在虛空。過眼境界。復還安置本所住處。世尊又復現大神通。彼處大山。以手撥取擲虛空中。并諸園林河池澗谷及天女眾。不知所在。復還安置本所住處。其中諸天。不覺動轉如本不異。世尊又復現異神通。無量種色無量種作。無量形服有無量種。諸功德色現大力勢。令彼天眾種種異見。或見如來在於山中。或見如來在園林中。或見如來在蓮花林。或見如來在堂中行。或見如來在於樹下。或見如來在河池中。或見如來在遊戲處園林之中。或見如來一切禪處。或見如來遍滿一切虛空之中坐禪而住。或見如來於虛空中敷具上坐。復虛空中。若坐若行若復經行。還復坐禪。

  世尊又復示現神通。如是如是。音聲說法。五樂音聲勝夜摩天。形夜摩天所有音聲。如閻浮提烏鳥之聲。彼一切天如是劣減。彼天既聞如是聲已。皆悉捨離能歌慢心。

  世尊又復現異神通。所謂在彼虛空之中。作諸天眾化作天女。勝妙殊絕。形夜摩天夜摩天女。如螢火蟲。光明色量如是形相。服飾莊嚴。園林處樂皆悉勝妙。彼大天王并諸天眾。見化天已。心生恥愧。皆見自身。色光欲樂如草無異。彼夜摩天生如是見。

  爾時。世尊知其根熟知其深心。知因果報無障礙見。為欲利益一切世間極大悲心。如來世尊爾時即向夜摩天王樂見王所。現異神通。如向所現。一切神通盡為樂見。悉皆現之百倍勝前。爾時。樂見夜摩天王一切慢心。皆悉捨離。

  彼時。樂見夜摩天王亦復坐彼大蓮華中。亦如向者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大蓮花中遊戲受樂。

  時彼。世尊大蓮花中示現神通。然後復語夜摩天等。作如是言。汝今所見。一切皆是樂見所感。世尊為化令使離慢。汝見其內遊戲之處。園林蓮華河池山谷并妙堂等。境界行處無量種見。彼樂見王捨離慢心。時。彼世尊入大蓮花。化作一切。復於樂見夜摩天王住處之前。有蓮華生億百千葉。如來坐彼蓮花臺上。聲聞弟子坐其葉上。而現種種勝妙神通。或有飛至虛空中已。然後還至蓮花中者。復現種種異異神通。時。彼樂見夜摩天王作如是念。此是何人。有何善業以何勢力。能作如是奇特之事。我之所有。若多若少色光明等。甚為微劣。彼則為勝。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七

        〈觀天品之十六〉(夜摩天之二)

  爾時。世尊知彼調伏心淳熟已。即令聲聞以天眼力而調伏之。爾時。聲聞告樂見言。樂見。當知此佛世尊并諸天人魔及沙門若婆羅門。一切世間諸天及人阿修羅師。此佛世尊一切悉知。一切悉見。常為一切世間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鮮白清淨說出世法。寂靜乃至到於涅槃。所謂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色滅道。今者為汝夜摩天眾說法故來。利益安樂饒益故來。

  時。彼樂見夜摩天王。於聲聞所如是聞已。喚言。大仙。我今往至佛世尊所。不知云何供養世尊。我於今者不解儀式。云何供養。時。彼聲聞聞已。答言。樂見天王。來近世尊。樂見聞已。捨冠莊嚴。心善調伏寂靜諸根。一心正念。整服左肩右膝著地。頭面敬禮合掌向佛。一切天眾。皆從聲聞如是聞已。捨莊嚴具。一心正念寂靜諸根。一切皆詣坐蓮花臺。如來世尊諸聲聞眾之所圍遶。如月悉為眾星所遶。又亦如彼須彌山王眾山圍遶。又亦如海為諸大河之所圍遶。如轉輪王八萬四千小王圍遶。又亦如日光明圍遶。諸聲聞眾如是圍遶。如來世尊第一勝妙。不可稱量威德光明。於大蓮花臺上而坐。

  爾時。樂見夜摩天王身著法衣。整服一廂。合掌向佛正住一面。世尊告言。令汝今者捨離放逸。爾時。樂見一處坐已。彼迦那迦牟尼世尊。即出勇勝不畏音聲。一切夜摩皆悉遍滿。告言。樂見。我今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鮮白梵行如是而說。汝今諦聽。正念善思。我於今者善為汝說。時。樂見言。如是。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世尊為樂見等天眾說言。有九種因能生放逸。於彼放逸樂行多作。能壞世間愚癡凡夫。身壞命終墮於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之中。以生因緣。受大苦惱生死繫縛。不得涅槃安隱之樂。不得利益。

        何等九因。一者所謂樂於放逸行於放逸。常行放逸不近聖人。不能調攝身口意業。不攝根行。不能自正身口意等。而令行於不善境界。常喜樂聞不善之法。而不樂於佛之正法。此是放逸行之初因。能生放逸。若放逸行。愚癡眾生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以身口意不善行故。身口意等不善之業和集。癡人放逸所誑。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若捨放逸。是善丈夫常捨放逸。若求善者應捨放逸。此是初因。能生放逸。

  復次。樂見。復有第二放逸行因。能生放逸。起放逸已能壞善根。所謂舉動心不審諦。彼眼見已則生分別。數數如是憶念思惟。樂於彼色更不異緣。常如是作不善之行。非是善念。心意錯亂。彼放逸者。以放逸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二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復有第三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謂不實。未見未聞。本未曾有。唯有心念心生分別。或依止欲或依止癡。彼如是念如是思惟。心常緣彼心常念彼。第一之法不善思惟。以自亂心。此是第三放逸行因。能生放逸。縛諸眾生能誑眾生。令身口意行不善行。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

  復有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能令一切放逸眾生。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如是。樂見。何者第四放逸之因。所謂恒常樂見婦女。樂見莊嚴不實之色。於不實色心生愛樂。見其歌舞心生分別。彼則心歡。如是分別身口意等。非作善業。彼放逸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復有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謂憙樂種種園林樂蓮花池。或樂種種諸花樹林。見己心樂。在中戲樂在中遊行。不念善事不正心意。彼行放逸。放逸所誑。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復有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如是樂見。近惡知識與共和合。毀破淨戒行於惡行。不善思惟造作惡行。如是眾生近惡知識。行放逸行。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復次。樂見。復有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謂眾生無量種行無量種意。無決定意造作善業。如是眾生無一定業。如是眾生不定作業。一切作業悉皆散失。於世間業出世間業。彼一切業不究竟作。不能布施不作福業。非善思惟。以放逸過是故犯戒。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復有第六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謂眾生。捨離正法捨離聖諦。乃至捨離八聖道分。有所行作不善觀察。如是樂見如是眾生。以放逸行亂其心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六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復有第七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謂貪味。何處何處著彼諸味。彼處彼處心樂常念。隨彼心作如是眾生。更無異念。不作善業不持正戒。心常樂他請喚與食。常貪味故。為味所誑不作善業。於苦無常空無我等。此四種中一亦不念。唯念不善顛倒之法。一切所作非自利益。如是眾生。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七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如是。樂見。復有第八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謂眾生。若得種種無量樂已。於彼樂事喜樂貪著。謂常不動。謂常安隱謂不破壞。彼常憶念如是之樂。身口意業常行不善。不知應作及不應作。不知是法不知非法。不覺不知破壞苦惱。不念地獄餓鬼畜生無量百千分別苦惱。一切不念。不應念者而便念之。如是不念死滅之法。一切世間生死之中。死能作亂而不知念。如是眾生為樂所誑。如是惡貪著樂眾生。後時死至。爾乃生悔悔火自燒。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八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如是。樂見。復有第九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謂種種樂樂之心。天人之中為愛所誑。不知歸依佛法眾僧。不持禁戒不聽佛法。不住聖律所應作法。而不知作而常憙聞不應作法。不入正法。而心不畏未來世罪。不見後世死後之苦。失自利益。怨心所誑。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此是第九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樂見當知。此之富樂非常非恒。非不破壞。如是。樂見。夜摩天王過去無量。於此已退彼何處去。彼自業果成就故爾。彼以善業不善業羂所繫縛故。輪轉生死。以善業故生天人中。不善業故。生於地獄餓鬼畜生是故樂見。若有欲得人身之者。莫行放逸。何以故身命無常富樂亦爾。當如是念。勿放逸行。何以故。多有無量百千天眾。以放逸行。是故退墮。如是勿行放逸之道。愚癡之者行於此道。非善男子。一切生者必定歸死。死在現前。老亦如是病亦如是。愛離亦爾。善不善業富樂亦爾。如是一切不饒益過。常隨不離一切眾生。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放逸之毒樹  三枝住在上  謂老病死物  常在其上住 

        老等不能惱  丈夫善行者  若不放逸行  彼行涅槃道 

        不放逸大斧  常能斫諸過  彼解脫過故  得無上之樂 

        若放逸受樂  彼樂常怖畏  若離彼放逸  彼樂常不退 

        如是百百倒  放逸之所誑  以未覺知故  今猶有不離 

        四種顛倒見  住在放逸上  捨離放逸故  則失世間怨 

        此無量分別  無量怖畏逼  生死轉行苦  皆由彼放逸 

        若離一放逸  則得樂不退  一切無漏法  放逸故能失 

        天中不放逸  上上而轉行  何放逸癡天  不能得解脫 

        彼此善思惟  種種分別已  如自利益作  後時則不悔 

        若天若受樂  若其餘少法  此有為相法  應知皆無常 

        若法有為數  彼畢竟失滅  後時必破壞  常受諸苦惱 

        若有憶念樂  放逸所壞者  彼於離散時  則多受苦惱

 

  彼佛世尊。如是如是。無量分別種種調御。樂見。天王如是因緣。於一切法皆不障礙。一切知見。天眾圍遶。種種調御。令彼諸天捨離放逸。若有諸天被放逸縛。不得自在。乃至退時。夜摩天王二萬天眾。從佛世尊聞正法已。一切皆得須陀洹果。

  爾時。世尊如是思念。我所應作。如是作已。更何所作而利益他。爾時。世尊見未來世。如是思量更何所作。如未來世。利益安樂苦惱眾生。世尊如是又復於彼大蓮花內。神通所化。更作如是天妙神通。與天一種住而不滅。令有飛鳥。復為說偈。以彼如是天神通力調伏天已。作如是言。如未來世。樂見。天王於彼退已。復有天王其王名曰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未來當生。行放逸行。當於彼時。有善眾生。彼於一時。出遊戲處滑高山中。徐上彼山。上彼山已。次復上彼大蓮花已。亦坐如是蓮花臺上。彼大蓮花是我所化。彼天見已。生希有心而入其中。入彼種種甚可愛樂大蓮花中。復從彼出。向他天說。彼時舊天於前次第先曾聞來。亦復向彼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而說。當於爾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既得聞已。信佛世尊。信彼佛法善根種子。於是乃至得到涅槃。彼天如是信心生已。不久時聞釋迦牟尼如來出世。如是彼處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及於釋迦牟尼佛所得聞正法。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次第傳聞。於舊天邊如是傳聞。如是一切如所聞事。如是一切皆悉具有。如汝今見大蓮花中希有之事。我於今者如是為說。又復。釋迦牟尼世尊於今出在閻浮提中。為眾說法。汝今應當到彼聽法。如彼過去名迦那迦牟尼如來。世尊所說。汝如是得。必定無疑必得解脫。

        爾時。彼名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從宿舊天如是聞已。心生歡喜。生敬重心。過去久遠名迦那迦牟尼佛說。次第傳來。我今得聞。以如是故我心歡喜。心得清淨。以於舊天得傳聞已。故生歡喜心得清淨。何況現見釋迦牟尼如來世尊。從佛聞法。爾時。彼天如是念已。八萬天子相與共向波羅柰國。見佛世尊無比之色。以三十七菩提分法莊嚴其身。猶如金山威德焰然。一切眾生皆蒙利益。一切皆見無量百千眷屬圍遶而為說法。四諦相應。爾時。彼名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八萬天眾共至佛所。到佛所已。頭頂禮足。爾時。佛告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喚言。善來。牟修樓陀。汝已曾聞名迦那迦牟尼佛法修多羅說。如是聞已來到此處。

  爾時。彼名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念曰。佛一切智。極微細智無障礙智。如我過去天中之事。盡皆解知。牟修樓陀念已心喜。八萬天眾一切皆共更禮世尊。禮世尊已。住在一面。

  爾時。世尊如是告言。牟修樓陀。我於今者為汝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鮮白清淨。此法門者名天乘樂。汝當諦聽。善思念之。我為汝說。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受教而言。如是。世尊。我今樂聞。

  爾時。世尊如是說言。何者法門名天乘樂。此有十二。牟修樓陀。何等名為十二天道。若善男子住彼道者。彼正丈夫能上天道。猶如世間著官道者。則得入城。離於怖畏離於疑慮。如是不壞身口意等。行十二道則得至天。如是丈夫入於天中。何等十二。一名實道。若著彼道得到天上。牟修樓陀。彼實道者有五功德。何等為五。一者實語。實說丈夫一切人信。二者不壞。常一切時無人能壞。三者清淨。常一切時名色清淨。四者可重。常一切時天所貴重。五者上生。身壞命終生於天上。此有偈言。


        實語常調御  恒為天供養  一切世間愛  後時得生天

 

  牟修樓陀。此初天道。牟修樓陀。何者復為第二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布施清淨無垢。不破不壞。不悕果報。如是熏思。此則名為第二天道。此善業人得至天中。此第二道有三功德。所謂三者。一切人愛。常自熏思。心生歡喜。身壞命終生於天上。此第二道至天世間。此有偈言。


        布施人所愛  亦復增長恩  後時生天富  布施果如是

 

  牟修樓陀。何者復是第三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忍辱。能忍之人有五功德。所謂五者。不諍不懟。此初功德。一切無能偷盜其物。此二功德。一切人愛此三功德。多有悲心。此四功德。身壞命終。得生善道天世界中。此五功德。此有偈言。


        忍辱相應行  悲心亦不怖  一切人所愛  身壞得生天

 

  牟修樓陀。何者復是第四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美語。牟修樓陀。如是美語有六功德。一者一切人愛。二者無怖畏處。三者面常清淨。四者得善名稱。五者行則不慮。六者身壞命終生於天上。牟修樓陀。此是美語六種功德。此有偈言。


        一切人所愛  增長善名稱  普面甚端嚴  身壞則生天

 

  牟修樓陀。何者復是第五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憐愍一切眾生。此善男子。乃至終得到於涅槃。我說彼人無等功德。此有偈言。


        於一切眾生  悲心如父母  彼人憐愍寶  常在心中住

 

  牟修樓陀。何者復是第六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正心。正心之者能作善業。善思惟者善語言說。總略說此正心功德。此有偈言。


        若善正心者  常順法觀察  不為過所使  如日光除闇

 

  牟修樓陀。凡為一切法之根本。謂善正心。牟修樓陀。何者復是第七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正見。正見丈夫能到涅槃。何況於天。彼若少有身口意業。一切如是利益眾生。得生天中乃至涅槃。此有偈言。


        唯正見為勝  隨何人有心  俗人亦如是  得脫生死縛

 

  牟修樓陀。何者復是第八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遠離不善知識。無三種過。善人不捨。為同戒故。諸惡因緣一切不生。餘勝大過亦更不得。此有偈言。


        近惡知識者  彼則不得樂  近惡知識已  廣得不饒益

 

  牟修樓陀。何者復是第九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謂聞正法。略說聞法攝七功德。一者得聞未聞異法。二者所聞堅固不失。三者捨離一切惡業。四者諸聖之所樂見。五者深心信敬如來。六者則得增長壽命。七者身壞命終生天。此有偈言。


        未聞者得聞  已聞者堅固  捨離諸惡業  身壞得生天

 

  牟修樓陀。何者復是第十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謂柔軟心。牟修樓陀。彼柔軟心有四功德。一者於他不生怨嫌。二者雖作而不堅固。三者不為瞋恚所惱。四者身壞命終生天。此有偈言。


        若善淨無垢  諸過不著心  瞋垢不能污  死後得生天

 

  牟修樓陀。何者復是十一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謂信業果。信業果者。一切惡業皆悉捨離。乃至不起微塵等惡。唯於惡業見則怖畏。彼人善業不善業果。一切皆知。彼人知已。造作善業捨不善業。彼人恒常習作善業。身壞命終得生天上。此有偈言。


        若知業果者  常見微細義  彼惡所不染  如空泥不污

 

  牟修樓陀。何者復是十二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謂於三寶深心信敬。不顛倒信。彼於三寶深心信敬。不顛倒故無量功德。多有無量百百功德。此一功德。則勝一切諸餘功德。謂此丈夫先受人樂。終到涅槃。謂天天女不放逸行。若放逸天。非世間樂非出世樂。以是義故。牟修樓陀。如彼大仙名迦那迦牟尼世尊。如是為彼夜摩天王樂見說法。彼如是法。一切如來法皆如是。更不異法。如汝於前舊天所聞。此有偈言。


        深心信三寶  無量數勤修  於先得生天  終得涅槃果

 

  此等則是十二天道。恒常修行。如是必定得果不疑。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并八萬天。從佛世尊聞此法門。聞已皆得須陀洹果。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禮世尊足而說偈言。


        我得脫惡道  依於佛世尊  一切天孤獨  如來法救度 

        我朝日得果  入於佛法中  共天如是入  過生死畏處 


  牟修樓陀。如是說已飛昇虛空。并諸天眾。向夜摩天所居地處。彼天一切如是皆到。既到天中。猶故受樂遊行嬉戲。一生命業盡已則退。惡道閉塞。生於人中。第一富樂第一端正。有勝大心。一切國土於中皆勝。若有非是須陀洹者。彼天退已。如其業行。或生地獄餓鬼畜生。若餘業故得生人中。彼亦如是得大富樂。種種莊嚴。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夜摩天中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夜摩天中復有地處。彼處名為乘處遊行。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人善心。善深直心。不殺盜婬。彼人善業。身壞命終生彼地處。始生彼時。即見天中種種樹林。清流水河蓮花池等。勝妙殊異。甚可愛樂。眾鳥音聲。聞香知味。觸等皆勝。可愛可樂。見彼妙色聞妙聲等。作如是言。今此所見種種樹林種種可愛。清流水河蓮花池等。種種妙色昔所未有。甚為可愛。甚為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今此所聞種種歌聲眾鳥音等。悉皆勝妙。昔所未有。甚為可愛甚為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今所聞香昔所未有。亦甚可愛亦甚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此味亦爾。昔所未有。亦甚可愛亦甚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此觸亦爾。昔未曾有。亦甚可愛亦甚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彼天如是內心思惟。五欲境界。念欲常得如是勝妙五境界樂。嬉戲遊行心不厭足。彼處所有一切天女。聞已語言。此天世間。法常如是。一切境界。一切常爾。無不樂處無不樂時。如此勝相。處處普遍。具足皆有五欲功德。有無量種隨念皆得。常受天樂。更無與等。天見此林。已生如是希有之心。何況入中。牟修樓陀天王之前。復過於是。彼處九億那由他千種種莊嚴少色天女。歌舞具足。歡喜心面。五欲功德而為供養。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受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天子必見。何以故。此處境界。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則是其主。此一切天皆屬彼王。我等依之。猶如父母。在此一切夜摩天中所有地處。彼始生天。既聞此已。諸天女等而為圍遶。入彼林中。既入林已。見下中色。種種形服莊嚴諸天。一切皆受五欲功德。行食俱樂。一切皆有五功德食。見彼遊戲。多有無量諸天女眾。共餘諸天美聲語說。無量百千種種功德而為莊嚴。復有七寶妙樹莊嚴。復有種種行樹莊嚴。彼處多有隨憶念樹。天有所念。從彼樹得。如是具足功德寶樹。彼始生天。有無量種勝妙功德。皆悉具足。五境界樂亦皆具足。彼天見已。眼著甚樂。生勝愛樂。處處遍見。如是見已。共諸天女入彼大林。入大林已。豐飲食河百千莊嚴。種種色鳥種種音聲。彼諸天女歌聲普遍。耳聞其樂與鳥合聲。

  彼始生天。復於異處見蓮華林。希有殊妙。長三由旬廣二由旬。見彼大林有金蓮花。無量形相。有無量色以為莊嚴。譬如秋時。虛空之中諸曜莊嚴。如是如是。百千天女多饒具足。歌舞遊戲五樂音聲。受諸快樂迭相心念。迭相附近一念不離。恒常一心迭相愛樂。見園林中。處處多有歡喜天眾。亦見多有種種鳥群。迭共戲樂迭相愛念。迭相附近一念不離。恒常一心迭相愛樂。如是天等遊戲受樂。鳥亦如是。鵝鴨鴛鴦如是等鳥。有無量種無量群眾。在蓮華林清淨水中。處處遊戲於彼河岸。其處有天摘取金葉。用飲天酒共天女眾。歌舞遊戲受種種樂。復摘銀葉用飲赤酒。酒色猶如蓮花寶色。香味清冷一切具足。共諸天女歌戲受樂。自善業力之所感致。復有異天亦在彼處。蓮花林中極可愛處。如是諸天五欲境界。受諸快樂。摘青寶色蓮花之葉。共諸天女用飲天酒。復有異天入彼樹下。天華所覆。既飲天酒怡然快樂。於園林中。共諸天女遊行放逸。飲色香味天果美汁。歡喜歌笑。復有異天。金銀玻瓈青寶樹枝覆蔭為舍。共諸天女歌笑嬉戲。受天快樂。復有異天依止河岸。鳥音聲處。在柔軟地。妙觸之地其處生華。摘取彼華。其華五色有別有合。共諸天女取已嗅之。彼諸天女。近於天子歌舞戲笑。復有異天。在種種寶石地之上。所謂青寶玻瓈金銀。如是地處。嬉戲遊行受諸快樂。乃至集作愛善業盡。善業盡已。於彼處退。彼處退已墮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得生人中常生樂處。則有第一端正之色。大心大富得為國主。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夜摩天中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復有地處。彼處名為雲處遊行。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人直心本性正直。信於三寶。不殺不盜。不行一切不善邪行。不樂不行亦不多作。見諸婦女。乃至不生欲意之心。不念婬欲。捨婬欲心。亦不分別。猶如捨毒。此善男子。身壞命終生夜摩天。在彼雲處遊行之處。生彼處已。身之光明與日不異。受善業樂。受無比樂。無量境界受諸快樂。即初生時。甚大歡喜。心生思惟。我今云何獨在此處。即生念時。見諸天女在樹林中。樹種種枝具足寶鈴。鈴有妙聲。地色猶如火洋真金。地處有如銀玻瓈色。多有百千妙蓮花池以為莊嚴。彼地分處林樹柔軟。有百千鳥出美妙聲。彼諸天女。如是林中遊戲受樂。即彼天子心生念時。林間速出妙莊嚴具而自莊嚴。以蓮花鬘莊嚴其頭。其身皆著種種色衣到天子所。既到近已。種種莊嚴而圍遶之。詠種種歌微妙音聲。心極愛。娛樂天子。無量樂具具足而有。彼諸天女如是種種娛樂天子。如是天子於彼天女。本未曾見。既得見已。如是思惟。此是何人。從何處來。繫屬於誰。為誰而來。

  既來見已。見其具有種種色衣。有種種寶莊嚴其身。其手執持無量樂器。且少分喻何處何處。三十三天所有天女歌樂之聲。不得為比。何況三種功德具足。無量善業所得之果。夜摩天女。於彼三十三天天女歌詠音聲。甚為殊勝。色少勢力。身之形量。歌聲樂受。園林諸樹流水河池。須陀之食勝妙堂舍。戲樂之處。一切皆勝上上次第。乃至他化自在天中。色少勢力身之形量。歌聲受樂。如是等事一切皆勝。何以故。業果重故。心戒清淨無垢染故。此夜摩天如是天女。不可比類。一切具足。彼如是處有二種過。謂無常欲。唯有少分微樂可說。若愚癡人受持禁戒。悕望於有。作如是心。願我持戒得生天中。為迴彼心。我說無常。退及愛離。如是等過。何以故。若起少心悕望於有。一切善法皆悉散失。一切有中無處常者。下上傍廂。若常不動不破壞者。無有是處。一切分別無不分別。以此因緣。說彼天報非可愛處。

  爾時。彼處諸天女等。圍遶如是始生天子。歌舞遊戲種種娛樂。爾時。天子本未曾見。心自思惟。此屬於誰。而來近我。隨彼天子心之所念。即心念時。以善業故。彼天女言。天為我主。何以不共我等語說。天是我夫。隨天所須。我為給使。令天受樂。時。彼天子既得聞已。作如是言。汝若屬我。今可來近在此林中。何以故。此之天處是受樂地。生此天者。此處受樂。時。彼天女即抱天子。無量種種受快樂已。天女復起作如是言。我共天子在園林中處處遊行。此園林中。多饒無量種種天眾。隨眼所見。種種可愛種種諸鳥。音聲可樂。多有種種流水河池。蓮花莊嚴。多有百千種種山峯。其峯高峻。種種七寶多有光明。莊嚴山峯。種種山谷處處嚴好。多有種種諸鳥音聲。在地處處有池莊嚴。如是功德悉皆具足。我共天子。俱行遊戲受諸欲樂。爾時。如是始生天子。從彼天女聞是語已。語天女言。我隨汝意。皆如是作。如是說已。起彼坐處為受樂故。一切天女。共彼天子園林中行。種種音聲。天寶樂器在手執持。共彼天子遊行放逸。

  爾時。天子共彼天女遊行放逸。復有其餘天子天女。共行遊戲合會相逢。時。二天子見則相愛迭。共語說彼此天女。亦復如是。心迭相愛。一切和合。復向異林。如是林者名戲樂林。彼林之量三千由旬。彼林無量有百千億那由他數。諸天子眾滿彼林中。如歡喜林曠野無異。如是具足種種功德。名戲樂林。天遊行處種種具足。彼兩朋天共見彼處。皆悉本來。未如是見亦未曾聞。不可譬喻。見彼林已生歡喜心。面眼目等皆有喜狀。時。始生天及其天女。即語彼天。作如是言。此如是等昔來未見。

  如是說已。兩朋天子兩朋天女。頭著天鬘身塗栴檀。坐天堂殿上昇虛空。歌舞喜笑迭共遊戲。相與共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上去。復有餘天并其天女。手執蓮花坐天之處。上昇虛空。歌舞喜笑迭共戲樂。相與共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亦爾上去。復有餘天能微細行。手執箜篌。能穿無量百千山過。行不障礙。共諸天女歌舞嬉戲。亦復向彼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所住殿舍。心生歡喜。亦爾上去。復有餘天於虛空中雨諸天花。共諸天女歌舞嬉戲。亦復向彼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所住殿舍。亦爾上去。彼始生天。如是無量種種差別。無量遊戲皆悉具見。亦共同行。在天女前。如是而行彼無量天。皆以美語共其言說。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遙見遠處。有勝光明過百千日。自餘凡夫眼不能觀。復聞彼處無量音聲。聲有四種。一者相應。二者真正。三者和合。四者平等。如是音聲。彼天聞已心生歡喜。問天女言。今見彼處勝妙可愛。有大光明。在於彼處。如是遙見彼處。如是勝上音聲。美妙平等和合歌聲。復有舞戲。云何如是。爾時。天女即便語彼始生天子。作如是言。夜摩天王。彼處受樂。多有無量百千天眾。復有無量諸天女眾。一切天眾之所讚歎。猶如兜率寂靜天王。受天之樂。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既聞是語。則生第一希有之心。如是念言。除寂靜王如是受樂。更有何處如是受樂。時。彼如是始生天子。既思念已。語天女言。誰名寂靜於何處住。我見此已。當往見之。時。彼天女聞其語已。心則思惟。作如是念。此始生故。不知更有大勢力故。作如是言。我見寂靜。時。彼天女復語之言。兜率陀天在我之上。於我為勝過百千倍。我之所有受用之樂。一切業果。皆悉殊勝彼於此處。夜摩天王。威德勢力及餘一切。種種皆勝在我上住。一切凡天皆不能往。非其境界。彼天一切於我皆勝。若天具有福德之力。大神通力。則能往到。非一切天皆能到彼。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八

        〈觀天品之十七〉(夜摩天之三)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作如是念。彼天大樂勝於此間夜摩天王。如是思惟。於須臾間心動不定。於境界樂心生愛樂。復更深著觀諸樂處。普於天眾何者何者受樂之事。一切皆見。次第安詳遊歷彼處。如是次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所住之處。王於彼處無量百千多億天眾圍遶受樂。多有無量諸天女眾。手執蓮花圍遶供養。彼天王色不可比類。無與等色。威德光明。功德具足。彼王出勝。一切天眾所有光明。如日勝於一切星等。眾星圍遶。夜摩天王亦復如是。威德殊勝。在師子座。其座軟觸。非絲等成。純是妙寶希有之色。形服莊嚴威德具足。無量種聲歌樂之音。異異嬉戲。聞欲功德勝心受樂。夜摩天中。如是境界更無勝者。勝帝釋王所有功德。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有五十聚勝妙光明。從身而出。皆有焰起。彼帝釋王。於兩肩上二處出光。彼光明聚。於此則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六根門眾。以善業故如是和合。於帝釋王所有功德。百倍為勝。如是勝故不可比類。彼色如是無可譬喻。樂及境界。亦如是勝不可譬喻。彼王眷屬。下劣威德猶勝帝釋。何況天王牟修樓陀。所有威德內外清淨。彼既如是。云何可喻。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即於遙見牟修樓陀天王之時。色樂威德一切微劣。既見天王。觀自身已。如是思惟。我身於彼天王之身。億百千倍百千千倍。微劣不如以行第一勝善業故。得此天王牟修樓陀上妙之身。此有如是殊勝威德。何況所聞名為寂靜。勝於此王。牟修樓陀所有威德。皆悉具足。上上天業次第勝勝。轉轉微妙。如是少時。心思惟已。而復專聽歌等音聲。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更復前進。安詳徐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所住之處。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周匝多有勝妙身色。第一莊嚴。容貌端正殊勝威德。好身妙音七千天女。近身歌舞喜笑遊行。自餘天女小遠身者。不可計數。嬉戲娛樂。皆飲天酒。彼此共迭意念同心。彼諸天女各得天王牟修樓陀。共受欲樂。心作是知。王唯愛我更不愛餘。於我得樂不於餘女。唯我欲勝餘則不爾。夜摩天欲口說則成。身不交合。彼諸天女皆有是意。一一皆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唯獨愛之。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更復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見有無量百千天眾之所圍遶。有無量種具足勝妙功德舌語。調伏天眾。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於一切天。若舊生者若始生者。皆悉普識。牟修樓陀見始生天。眼則不轉。自餘舊天即便語彼。始生天子作如是言。大王今者。如是看汝。何以不跪。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聞已即跪。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見其跪已。告言。大仙。汝今始生夜摩天地。汝今可在夜摩天地第一樂處。於中受樂。汝以修行三種善業。得生此處。汝今善來。自善業故。此中受樂。於此天處久住多時。勿放逸行。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為始生天而說偈言。


        始初生天子  若愛此生樂  彼不及退苦  十六分中一 

        味少怖畏多  常誑惑丈夫  如乾闥婆城  欲樂味亦爾 

        此欲極為惡  能破壞眾生  是故有智者  心常不信欲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教彼始生天子。始生天子如是啟白。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而作是言。實爾。天王。我初不知此天之中有如是過。不知天中。云何法行如他餘天之所行作。我如是作。我自不知。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復說偈言。


        若至死到時  更無餘同伴  死後異處去  無有共行者 

        眾生心種種  若干心性欲  如是異異業  造作生死縛 

        乃至即生時  必定已屬死  種種癡覆心  於此不知怖 

        若退時已到  能破第一有  彼癡心不覺  死苦之可畏 

        歡喜生放逸  數數受生死  癡者不覺知  境界能誑天 

        境界蛇能齧  境界愛生癡  天常不覺知  退時大怖畏 

        生苦最為大  退無如是苦  如是大生苦  唯天中成就 

        業風之所吹  輪轉受大苦  丈夫死所將  心誑不自在 

        非父亦非母  非知識非親  若死時既至  無有同伴者 

        本性如是誑  一切無伴侶  唯意如是惡  各各迭相誑 

        非餘亦非親  而能為救者  死時既到已  親亦如非親 

        汝若見非親  亦受大快樂  死王力自在  公奪大樂去 

        境界令心迷  常為欲所使  雖未覺苦惱  必定得不疑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以如是等真實之法。教彼如是始生天子。時。彼天子既得聞已。心生厭離。於須臾間。還復歌舞戲樂喜笑。更復染著。一切世間愚癡凡夫。心無常故。心不定故。以樂力勝覆其心故。為愛使故。心百倍動。以此因緣。天放逸行。以如是故。乃至少法不住心中。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於彼天王牟修樓陀堂殿之所。種種戲樂共自眷屬。如是歌舞種種嬉戲。五欲功德。皆悉具有境界受樂。和集還去著來時道。到自所止。雲處遊行本所住處。既還到已。復共餘天種種受樂。嬉戲遊行向名廣殿。彼殿可愛。今具足說。內有二十那由他舍。有種種色。異異形相寶光明集。多有天眾諸天女眾。如是妙殿。隨天所念一切皆得。如彼天子心之所念。一切皆得。如是之色如是形相。園林花池。多有無量百千鳥眾。以為莊嚴。七寶山峰。彼殿如是。天善業故。若天憶念欲遊行時。殿并園林蓮花河池。種種天樹。飛行虛空如鳥無異。若天憶念。此殿動去我則受樂。即於念時飛行而去。若天憶念。起如是心。隨我所須飲食具足。則有河流皆是天食。無量種種皆悉具足。隨念而有。色香味具滿河流出。以彼天子本善業故。若不善業。無此境界。

  又復。此天生如是念。我此殿內轉更寬博。廣百由旬。即於念時。多有無量種種可愛諸流水河。妙蓮花池并諸澗谷。具足房舍。種種園林。妙蓮花等皆悉具足。如是寬博。彼天見已轉更歡喜。生如是心。我於此處遊行戲樂。我心歡喜。更共餘天此中受樂。復令餘天於此殿中共我戲樂。若夜摩王天眾來此。我共受樂。即彼天子心生念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所有天眾。向其殿內而共遊戲。即於念時彼天發行。有乘鵝者乘孔雀者。復有乘於他養鳥者。有乘花者有乘鴨者。復有異天乘鴛鴦者。復有乘於命命鳥者。有乘樹者。如是異異種種乘來。勝歡喜心。樂音遊戲復共種種形服莊嚴。諸天女等喜笑歌舞。蓮花妙鬘角絡其體。受第一樂勝歡喜心。天女讚歎。乘空而行。向天遊戲殿舍之中。既行到已。彼此迭共種種受樂。如是遊戲放逸行故。其心不定。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見其放逸而觀察之。如放逸天。放逸行觀生如是心。我於今者。以何方便而能利益安樂如是放逸之天。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復微細意。深思惟曰。今令餘天須陀洹者共我相隨。籌量語論。如彼地處。雲雲遊行地處之中種種受樂。行於放逸。云何善法。攝取彼天。自他利益。彼此皆作。令我及彼皆離過罪。我為善友令彼利益。說法利他是善知識。若教惡業則是怨家。能令和集地獄惡業。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共須陀洹既籌量已。自神通力化作妙殿。共昇彼殿而向彼去。第一河池流水具足。園林諸樹皆悉備有。無量種種皆悉可愛。有如是等勝妙之事。共向彼處雲雲遊行地處之殿。則為下劣。百倍不如千倍不如。何以故。善業力故。夜摩天中。一切諸天所有善業。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善業最勝。善業勝者神通亦勝。以此因緣其殿則勝。有妙光明。勝於一切夜摩諸天所有殿舍。譬如日殿。一切餘殿不及少分。如是彼殿最為殊勝。餘天之殿不及少分。彼如是殿。自分功德皆悉具足。行虛空中。向彼地處雲雲遊行受樂地處。須陀洹天相隨共往。以須陀洹聖人之天少放逸行故。與相隨向彼地處。

  爾時。彼處放逸行天。既見天王牟修樓陀。生敬重心。速爾前進。一切皆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相與奉迎。或百或千。百百千千。如是一切奉迎天王。爾時。天王牟修樓陀既到彼殿。即作神通。變化力故。令彼迎天。忽爾之中各不相見。唯見自身。獨近天王。於其樂音一切不聞。種種妙色皆悉不見。以王神通故。令使爾彼天各各有如是心。唯我在此。自餘諸天為何所在。恒常共我坐此殿中。今何處去。一切不見。如是念已。彼天各各前向天王牟修樓陀。唯見天王及須陀洹。不見餘者。彼一切天各各皆生希有之心。心生怖畏。皆白天王牟修樓陀。作如是言。我此殿中共住諸天。不知今者向何處去。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告彼天言。如是等天一切放逸。行放逸行。以業盡故。退墮地獄餓鬼畜生。或生人中。若放逸天。行放逸行。放逸所壞。為境界愛之所破壞。心樂五欲諸功德故。於境界火。心念分別而自焰然。從自心燧生此熾火。業風所吹。名廣殿中心未厭足。為五焰火所燒然已。復為地獄大火所燒。受種種苦。自心所誑。身壞命終生地獄中。此放逸過。一切過中最為勝上。何以故。為放逸過所破壞者。散失一切諸善法故。彼如是天自心自誑。如是癡天。後時心悔。爾時。彼處一切諸天。既於天王牟修樓陀如是聞已。一一心中皆生厭離。皆生怖畏。各白天王牟修樓陀而作是言。天主大王。云何如是一念之頃。一切天退。此未曾有。一切諸天。於一念頃如是皆退。雲雲遊行地處盡空。此為甚苦。以何方便令我不退。不受苦惱不愛別離。令我不受別離之苦。令我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等中。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即為彼天而說偈言。


        行放逸道者  則不見賢善  猶如鑽氷者  火則不可得 

        離因則無果  無因果叵得  放逸求功德  究竟不可獲 

        放逸破壞生  如是轉行天  彼癡失善業  墮於惡道處 

        若有是癡心  於愛欲受樂  後得衰惱已  其心則生悔 

        欲火所燒者  為境界所誑  不得寂靜道  一切上樂處 

        若世間欲樂  若愛所生樂  不及一內樂  十六分之一 

        猗生為第一  白法離生死  愛盡第一樂  畢竟不退樂 

        不怖畏知足  此修者不求  如是禪定樂  更無樂可比 

        若不為愛縛  疑所不壞者  彼則渡有海  常受一切樂 

        若心住欲者  彼則不受樂  是一切苦器  入於地獄處 

        常為業羂縛  之所牽挽者  一切無能救  令脫此苦者 

        所見去來法  由業有生死  去來皆如是  業因之所得 

        愚癡故貪欲  乃至終退時  受生死大苦  而不能覺知 

        以愚癡覆故  受樂不厭足  以不知足故  如是常破壞 

        非初非中後  非今非後世  常修習欲者  無明故流轉 

        以善業盡故  於此處必退  食放逸毒者  癡故不覺知 

        此身念念變  以癡故不覺  於後欲退時  乃覺知苦惱 

        若於苦怖畏  及怖畏死者  應念於正法  如是必得樂

 

  爾時。彼天既聞天王牟修樓陀如是說已。於放逸行。少時心離。復白天王牟修樓陀而作是言。天主大王。此一切天皆悉不見。豈一念間。皆破壞耶。一切失耶。願王實說。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即告之言。如來善業。還如是去。以業盡故。一切業法決定如是。一切眾生迭相別離。心生懊惱老病死等。如是三種。有相對法。命少無病。若何丈夫或人或天。心不放逸不放逸行。彼於如是三種可畏。則能覺知。如此三種命少無病。以放逸故。能令皆失。一切諸天畢竟如是。死未來間。勤行精進。作諸方便。三種精進。謂施戒智。此三能除此三大畏。無量分別。常隨逐行。暫時不離。若不畏者。彼則於後臨欲死時。口面破壞眼目轉動。諸根乾燥。一切諸親兄弟妻子眷屬皆捨。爾時。則為退愛別離火之所燒。極大苦死。彼一切天。於一切時無量分別。五欲現前。歌舞戲笑歡喜遊行。於園林中如是受樂。放逸境界。如見善友知識之面。不覺其果。彼於後時悔火所燒。我身云何不作善業。何不布施何不持戒何不修智。如是三種我何不作。由放逸故。我於今者孤獨而死捨離諸親及兄弟等。為死所攝。如是將去。離此世間第一愛處。無量境界受樂之處。如是後時。心生悔惱。乃至如是能破壞天。大力死王未來之間。汝等畢竟莫行放逸。捨放逸故。必得安隱。於彼死時。不為悔火之所燒然。如此之道第一安隱。凡諸一切衰惱之者。於施戒智。樂修多作。彼時依此蒙救得脫。是依是救。是大力伴。若死至時。必定不免。必能破壞彼來至時。不可禁制不可免離。能奪一切眾生之命。如是惡死。何不方便。精進勤修令使不來。一切放逸惡未至時。甚為賢善。如大毒火。放逸亦爾。汝等諸天。是放逸使。又復。諸天皆屬放逸。彼放逸怨。隨逐不捨。於園林中山峯之上。遊戲而行一切諸法。皆悉無常而謂是常。生如是心。我常共彼諸天女眾。相隨受樂。如是天女常少不老。我此天女常共相隨。終不能別如是常為諸境界樂之所誑惑。第一大力。能為破壞。死王既至。非諸天女能遮能救。彼思量心亦不能救。常不別心亦不能救。彼所思惟。一切皆空一切無常。不堅不牢。既為放逸所破壞已。生於地獄餓鬼畜生。為癡所壞。致此大苦。又復。彼天於無始時輪轉生退。數數懊惱。常被誑惑。愚癡不覺。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法相應語義相應語。如是說已。若彼處天有智慧者。則於彼語猶如甘露。無垢清淨。攝取在心。捨離放逸。於欲深厭。彼天如是心正念已。即向天王牟修樓陀而說偈言。


        若利益及實  如相應不異  天作如是語  是利益之因 

        能攝心寂靜  如是者得樂  從樂至樂處  必得樂不疑 

        若於此顛倒  放逸破壞天  如是癡心者  必當墮地獄

 

  如是。天子既向天王如是說已。生厭離心彼諸天子。又復重爾問天王言。我今有疑。此殿舍中。一切天眾為何處去。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見其調伏。心生厭離。已捨放逸。即攝神通。彼諸天眾迭互相見。既相見已。彼此迭共生歡喜心。彼諸天眾心歡喜已。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而告之言。汝等各各迭相見障。向來乃是我神通力所障礙故。而令汝等互不相見。汝於今者還復迭共相見如本。彼能破壞大力死王。若來至者。百千億劫永不相見。令汝等退。生在地獄餓鬼畜生。更不可得如是相見。是故應念不行放逸。勿起異心。常當攝意。勿樂境界。

        爾時。多天如是聞已。極生厭離。心厭離故。得須陀洹。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如是知已甚大歡喜。生如是心。我於今者所作已辦。自意滿足。捨離此處向嬉戲處。雲處遊行諸天眾等。第一善心。若有已得須陀洹者。不放逸行。若不得者其心則輕。猶行放逸。樂放逸行樂放逸樂。如是園林。流水河池山峯澗谷。共諸天女受種種樂。不慮死畏。乃至彼處受樂遊戲。歌舞喜笑。可愛善業和集皆盡。善業盡已。於所應作悉皆不作。復墮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生於人中。常一切時第一喜樂。第一端正。第一財物具足而有。一切人愛。本性心喜。隨順法行。嬉戲歌舞而受諸樂。樂行寺舍有蓮華處。流水河池。若王大臣。王等富者。一切知識皆共善友。諸親兄弟心皆愛樂。常不妄語。心常正直。一切善人常樂共行。不壞威儀。無量功德皆悉具足。如是彼人。身聚具足。如是得身。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彼夜摩天。復有地處名為積負。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善丈夫。常畏業果。心性正直。正見不邪。修行正業。捨惡知識。常一切時念佛法僧。微少惡業深生怖畏。不殺盜婬。乃至道行。若見婦女。若歌若舞。莊嚴具聲。聞已不著。心不愛念。心善觀察。無不善心亦不喜樂。見其過已心不分別。彼若如是不起邪行。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積負地處。此善業人。生彼處已。受樂不斷。恒常成就自身光明。五欲境界受於快樂。彼處有山名聚積崖。七寶諸樹以為莊嚴。滿彼山中。無量百千種種鳥眾。鳥有無量種種妙色莊嚴彼山。在彼山處出種種聲。行種種處見則可愛。多有無量種種妙色。種種處行。無量形相滿彼山中。

        又復。更有流水河池。種種蓮花諸澗谷中。多有種種名憶念樹以為莊嚴。交枝為舍。種種花果皆悉具足。其山之量三百由旬。諸天子眾諸天女眾。處處多饒。普彼山中皆可愛樂。第一天眾所住之處。如是山中分分地處。彼處一切善分分處。七楞七廂。皆有園林種種間雜。彼善分處有七種寶。彼七種寶各為一廂。一廂青寶。光明遍至六萬由旬。如是光明。一切虛空普遍青色。若天憶念欲上山時。天自普身。以種種寶間錯莊嚴。在彼如是聚積崖山。行於如是青寶之廂。乘空而去。自身種種莊嚴諸寶。無有色光。與山同色。皆作青色及青光明。與山平等。青色青光。皆悉第一。聚積崖山。一廂如是青寶之色。又復。如是聚積崖山第二廂。處皆是頗梨。若天種種莊嚴其身。種種間錯行於彼廂。乘空而去舉身種種莊嚴諸寶。無有光色。與山同色。謂頗梨色。光明亦爾。與山平等彼天身光。如入水池。

  又復。如是聚積崖山第三廂處。悉皆是銀。色及光明。所遍至處。五百由旬。第一白光。見者甚樂。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其身種種莊嚴之色。皆同白色。以彼山廂光明力故。

  又復。如是聚積崖山第四廂處一切皆是閻浮那提真金為體。光色如日彼廂光明。其焰圓輪滿千由旬。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身亦同色。又復如是。聚積崖山第五廂處。皆鉢頭摩真寶之色。一切普赤。光明遍至一千由旬。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身同赤色。彼天若著赤寶莊嚴。本赤色滅百倍更赤。以彼寶廂光明力故。

  又復。如是聚積崖山第六廂處。皆是金剛真寶之色。其光遍至五千由旬。楞間色出。如天虹色。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身亦同色。以是彼山。光明力故。

  又復。如是聚積崖山第七廂處。皆是七寶種種雜色。光明遍至百千由旬。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隨天之身。諸莊嚴色皆悉更勝。隨種種衣。其色轉勝。

  如是。勝妙聚積崖山。威德普勝。若須彌樓妙寶山王而欲比此聚積崖山。光明可愛妙寶光明。百倍不及千倍不及。至百千倍亦所不及。彼勝妙山如是威德。何以故。善業勝故。彼山光明亦如是勝。彼夜摩天淨戒勝故善業勝故。以是勝因。是故彼山普勝可愛。

        又復。彼山普真珠網周匝遍覆。第一善淨第一光明。一切天見皆得利益。彼真珠網。如是覆山甚為端嚴。有大光明。彼有大城名如意念。真珠瓔珞莊嚴殊妙。如是光明甚為廣博。多有無量種種諸鳥。名雜瓔珞住彼網中。若天放逸行放逸時。彼鳥說偈教誡之言。


        種種業因故  今生此天身  得天不知法  後則心生悔 

        此園林可樂  枝枸欄莊嚴  身生此處者  一切是善果 

        何人作何業  作業作善業  彼彼如是成  果亦如是得 

        汝等天現見  下中上等樂  何人如業行  彼彼如是果 

        癡種種莊嚴  隨逐癡行人  彼為癡所迷  不見大怖畏 

        若癡放逸者  不作自利益  喜樂種種欲  悕求種種果 

        天為癡覆故  不造作諸業  若天愛雜果  彼天不持戒 

        譬如捨離燈  欲唯取光明  彼天亦如是  離因異求果 

        若以因求果  彼則常受樂  無子果叵得  無燈豈有光 

        無戒則無天  離智無解脫  若得解脫者  則無所悕望 

        若離欲愛者  慧則非我所  若業所得樂  一切是垢濁 

        若得盡滅樂  一切不垢濁  不得盡滅樂  垢濁則不疑 

        彼復經百劫  境界不知足  愛境界樂故  於樂不知足 

        若常近於欲  數數更增長  彼增長如毒  後時與苦惱 

        欲能為破壞  恒常是退因  若不能捨欲  彼天甚懈怠 

        若知功德過  此是智慧相  不知功德過  則為愚癡相 

        若知功德相  過亦如是知  真知功德過  恒常不離樂 

        善人知此欲  境界過功德  天云何捨智  受行樂境界

 

  彼如是鳥真珠網中。利益天故已說此偈。又復。彼山普光明輪之所圍遶山。上種種諸寶輪旋而纏遶之。種種光明。如閻浮提虹色相似。若諸天等。見彼輪旋心生歡喜。則有輪旋遶身而生。彼一切天見一一廂。生希有心。有無量寶莊嚴天身。此一一廂遊戲受樂。以修種種勝善業故。如是受樂。

  又。彼山中所有諸殿有四園林。如須彌樓。何等為四。一名端正莊嚴。二名峰林。三名甘露端嚴。四名種雜。此等名為四種園林。流水河池妙蓮花等。種種澗谷有種種鳥。音聲微妙。諸樹花敷。樹鳥音聲皆悉可愛。枸欄重樓種種堂殿。行行相應有山名為一切布施。希有殊勝。到彼山已。次到彼林。如彼雲處遊行地處。如是天子共天女眾。受天五欲功德之樂。而彼樹林第一可愛。彼中一林。皆是閻浮那提金寶。其葉皆是毘琉璃寶。妙蓮花寶車磲色花。

  復次。第二林是白銀林。真金色葉。彼林之花。有無量種第一善香。熏百由旬。彼天嗅之。既嗅香已勝歡喜心。彼第三林是毘琉璃。其葉是銀。其花則有種種雜色。有種種香。彼第四林名種雜林。無量雜色。無量河池有妙蓮花。種種諸鳥種種音聲。百千功德。具足而有。於彼林中種種音聲。如彼第二三十三天帝釋之王。如是。彼處須夜摩天。光明威力功德具足。多有無量諸善業者。於彼山中。多有無量百千天眾之所圍遶而受快樂。種種境界功德具足。彼須夜摩大福德天。第一神通。第一光明。第一勢力。自業所化。五欲功德皆悉具足。五欲境界皆悉可愛。六根受樂。彼處如是須夜摩天。彼天中勝。以善業故。彼山如是具足可愛。彼中有鳥。名一切時常歡喜鳥。彼鳥如是自業口語。悕望相應而說偈言。


        非智慧心念  亦復非悕望  唯業能與樂  樂由作業得 

        勝中復勝勝  可愛中可愛  持戒善果報  從丈夫作得 

        境界門搖動  如曲河下流  若能調御心  彼天是樂器 

        自作福德業  自身而修行  或受苦受樂  自身如是受 

        造作惡業者  自身則如怨  身善如善友  如是身自行 

        如河流之速  身轉變亦爾  是故應作福  無垢淨持戒 

        若意樂不善  常憙境界樂  猶如大闇處  作不饒益行 

        喜樂境界動  常隨順欲行  有此非法意  彼則受苦惱 

        諸苦是魔業  法樂普周遍  如是苦樂相  智者如是知 

        若心求樂者  隨順正法行  若有悕望苦  彼心行非法 

        非因不得樂  種種苦皆然  苦樂因差別  爾知自利行 

        若無量分別  則有無量種  彼一切業果  如是得生死 

        若不愛樂法  一生身空過  法能將到天  行法者得樂 

        若法救護者  此如是善足  離法者非善  必定入地獄 

        好人寧身死  而不行非法  若捨離法者  生死常轉行 

        離於法眼者  為癡覆於心  樂虛妄無利  如病眼看樂 

        法芽意如田  無心則不生  若持戒意鈍  專行於非法 

        依非法道已  不善使令行  久轉行生死  為心所疲惓 

        此心念念中  無量種轉行  其體甚輕動  如幻乾闥婆 

        彼心有繫縛  謂智慧持戒  不縛有大力  無量種種轉 

        境界欲樂多  為愛使令行  是故誑惑天  令行放逸行 

        不覺知終退  命終必破壞  一切無常動  盡時必失樂 

        一切天上樂  癡天不覺知  癡愛放逸行  如是喜樂樂 

        天眾愚癡故  常輪轉生死  先無後時有  已有後還無 

        天當必定退  世間法如是  唯有智慧者  不著世間樂

 

  如是彼鳥行彼山中。作如是說。與種種法和合相應。若天先曾已於多世行善業來。聞彼鳥語。心念攝受。若未多世。一兩世來行善法者。雖聞鳥語。乃至一句而不覺知。是故應當勤行精進。常作利益。修行智明。除此已外。無如是救無如是藥。此智能遮一切惡道。乃是第一樂之種子。智者應當心樂正法。正念思惟而修心意。若修意者。是則具有如是功德。和合相應。次第乃至到於涅槃。若天聞彼鳥音聲已。於須臾間暫息放逸。

  又復。彼天於山園林無量眾寶。光明峰上。彼天山中。五欲功德種種和集。嬉戲遊行多種受樂。乃至可愛。善業和集一切盡已。彼處復退。如業而行。生於地獄餓鬼畜生。有生人中。彼於一生常受快樂。身得自在。不屬於他。第一大富。心常愛智。第一勝色。端正具足。為一切人之所樂見。為一切人之所敬重。生於可愛富樂國土。或在城內或多人處。親舊兄弟之所供養。若王大臣其心正直。隨順法行。正見不邪。彼餘業故。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九

        〈觀天品之十八〉(夜摩天之四)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夜摩天中。復有地處名為積負。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行善業。精勤持戒常不惱他。持戒和合成就不缺。不孔不穿堅固不壞。能閉一切惡道之門。清涼一切惡道熱惱。能作歸依。猶如父母。於未來世隨順而行。三種功德具足相應。何等三種。所謂不殺不盜不婬。不殺不盜。如前所說。不邪行者。若行道邊若四出巷。巷巷而行。或乞食行或時餘行。若見婦女種種歌舞莊嚴音聲。不生愛念心不願樂。見他所作。心不隨喜慶他作善。教他懺悔說其過失。言此婦女第一過因。所謂邪行。以此因緣。能令眾生墮於地獄。如是持戒梵行清淨。身壞命終。生夜摩天積負地處。既生彼已。善業力故於中受樂。謂積負山五百由旬。滿中諸鳥音聲可愛。跋求之聲山中甚饒。普彼山中音聲可愛。然彼天子初生之時。七寶樹下如是而生。如閻浮提睡眠之人。他人拍手聞聲覺者。彼天如是。聞鳥音聲可愛故覺。彼天之身。所有光明。勝於秋時山頭出日。所有光明。彼日光明。則為不如少分相似天光明勝。而彼天子忽然覺已。善業力故。令使彼鳥。為說善業相應偈言。


        離筋羂所縛  屎尿唾等處  如是婦人身  故來生此中 

        閃誑曲不直  見男心歡喜  心迷不定住  汝不識故來 

        實語誑他  莊嚴令人樂  彼巧誑婦女  善能誑男子 

        婦女猶如蜂  樂種種花中  種種男子處  如是生愛樂 

        如蜂嗽花已  然後異處去  婦女亦如是  嗽男異處行 

        得物如賢善  常瞋不可調  誑惑男子已  復行於異處 

        以誑幻器仗  如惡毒不異  此婦女殺男  能作不利益 

        猶如風空火  不可執持取  種種多方便  婦女不可護 

        不利益病死  作不善業等  女第一因緣  能壞涅槃行 

        若在種種處  隘迮怖畏處  世間男得苦  皆因於婦女 

        非少非中年  非未老寂靜  婦女性心動  如日之光明 

        婦女非常友  如燈焰不停  彼則是常怨  猶如畫石文 

        唯親近富者  無物則厭人  有物婦女近  無物婦女捨 

        與物與供養  作種種功德  其心如火焰  而不可秉執 

        男如是隨順  如心之所欲  彼如是婦女  恒常誑男子 

        如蛇花所覆  如灰土覆火  色如是覆心  婦女亦如是 

        猶如見毒樹  悅眼而不善  婦女如毒花  智者應捨離 

        悕望見婦女  復樂於境界  彼恒不得樂  非此世他世 

        若普樂放逸  懈怠動諂誑  近惡友貪食  彼則不見賢 

        精勤大力勇  福德捨婦女  恭敬信因果  此人自得善 

        諸過網婦女  在於世間行  若能離婦女  則生夜摩天

 

  如是。彼天聞彼鳥聲。如夢所聞。無量種種勝妙功德。皆悉具足。說如是偈。能作兩朋利益善事。始生天子如是聞聲。如是聞已。因緣生智。彼智能念何處生來。善持三種。可愛戒來。憶念來處。既憶念已而說偈言。


        持戒來生此  婦女不可捨  勇者離婦女  則到涅槃城 

        非火亦非刀  非火刀非鋸  能割婦女縛  更無異方便 

        我本已常捨  勤心毀厭來  捨故得此樂  夜摩天勝處 

        異此樂之外  更復有大樂  當得不退處  必到於涅槃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既聞鳥語。見鳥色已心生歡喜。觀彼天處。見積負山。多有無量百千諸樹光明圍遶。復見流水百千莊嚴。聞天鳥眾種種音聲。彼鳥則有種種寶翅。多有妙池。種種蓮花而為莊嚴。蜂眾如烟。如是群出莊嚴端正。如是諸事本皆未見。無異相似夜摩天處。如是觀已。如所見聞如是歡喜。既歡喜已。從樹下起。如是起已觀察自身。觀自身已。自身所有威德光明種種無量。見身威德諸光明已。即生色慢。次復更生第二慢心。謂如是念。我更無比。隨所憶念一切皆得。此第二慢。次復更生餘五慢心。所謂五根著五境界。生如是等七種慢故。令心破壞本所作法。不得相續。一切不念。以心動故多放逸故。彼心放逸而行放逸。五境界羂繫縛愛頸。即便上彼積負山上。為受樂故。

        彼山三地。所謂下地中地上地。彼下地中有五園林。一名香漂。二名焰勝。三名光明。四名常樂。五名高聚。彼香漂林。若有物生一切香勝。彼香普熏五千由旬。彼焰勝林。無量種焰諸色光明。一切皆勝過百千日所有光明。彼光明林天身光明。在其中行五欲功德皆悉具足。彼常樂林流水河池。無量百千天香味色皆悉具足。彼高聚林第一高峯。七寶光明。如是已說下地園林。第二中地。百千曠野無量七寶。蓮花水池。無量百千眾鳥可愛。種種異聲。觸味色香甚可愛樂。清淨無垢滿彼地中。第三上地。山頂之巔。彼處有城百由旬量。諸天滿中。城名寶林。有種種河。河中水流滿中飲食。多有天樹妙蓮花池。樹有花果。無量百千具足莊嚴。多有歡喜諸天女眾。無量百千滿彼城中須夜摩天牟修樓陀往到彼城。於彼城中。五欲功德受天快樂。可愛聲味。色香和合增長愛火。如是彼天積負山上。種種受樂遊行嬉戲。種種境界種種受樂。因果差別。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以心悕望境界樂故。向彼山上獨一無侶。有一舊天。既見如是始生天子。心生歡喜。即前近之語餘舊天。作如是言。此天子者是始生天。餘舊天言。天今云何知其始生。時。彼大天答餘天言。此始生天有五種相。所謂一者光明覆身。身無衣服。心作是念。勿令他天見我裸露。即於念時。他見有衣而實無衣。此是初相。始生天子又復更有第二之相。所謂見物生希有心。於園林等未曾見來。見則遍看。此第二相。始生天子又復更有第三之相。謂見天女弱顏羞慚。心生疑慮未敢正看。此第三相。始生天子又復更有第四之相。若見餘天雖前近之。心生疑慮意志不定。此第四相。始生天子又復更有第五之相。欲昇虛空心生怖畏。設飛不高安詳不速。去則不遠。近地而遊。或傍城壁或依附城。此第五相。始生天子具有此相。我共汝等。相與往詣始生天子。彼時。天眾圍遶大天。一切皆詣始生天子。到已語言。大仙當知。我等諸天見汝始生。相與共來。以善業故善修學戒。不毀不缺不孔不穿。離垢清淨汝得生此。如是語說。為始生天如是說已。為放逸故。次上彼山飛空而去。在虛空中種種樂音。心生歡喜迭共受樂。

        彼時。如是始生天子既如是見。即便思念。我今獨自步行而去。上積負山。既思念已。即爾步行入彼山所。見有大眾諸天女等。無量衣服莊嚴其身。有無量種樂聲而歌。彼諸天女見始生天。各各歡喜。競共前走向始生天。既見其眼。生希有心而觀察之。復生是心。我應供養。應為其婦。復更近之。以本未見。初始見之生希有心。白天子言。我於今者樂見天子。為天子來。天子。今者自業果故。共我受樂。於園林中有種種林。種種林中有種種山。高峯澗谷。復有種種異異天處。七寶莊嚴。光明圍遶。諸樹花果遍滿山中。處處皆有樹枝堂舍。彼堂舍中。多有種種歌樂音聲。其地處色如火洋金。如是妙色地處受樂。復有異處。流水河池。種種蓮花莊嚴其處。又虛空中。有百千堂。種種莊嚴。第一可愛。我共天子。在如是處受諸快樂。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本善業力。語彼天女作如是言。我今如是共汝受樂。此天地處。一切欲樂。不可厭足。爾時彼處諸天女眾。共向異林。名雜殿林。於彼林中。種種樂聲聞彼樂音。心生歡喜善業成就。受樂果報。彼林具足妙色境界。甚可愛樂。如是無量可愛之味。種種勝味。如是無量可愛之香。如是無量可愛之觸。其地柔軟。故有此觸。非縷所成。種種天衣。其觸軟滑。如是種種。皆甚可愛。有種種鳥妙好音聲。種種歌音。甚可愛樂。無量種聲受如是等五境界樂。共諸天女。種種莊嚴美妙之者。以無量種受諸快樂。

  爾時。彼林有如是等功德具足。無量天眾諸天女眾。滿彼林中。彼天見已。則生第一希有之心。見種種已。處處遍行。於彼處處園林之中。皆是車磲及青寶等。莊嚴地處。復有綠地。鳥在中行。鳥有種種七寶之色。間錯其身。彼鳥迭互遨戲受樂。出跋求聲。共彼雌鳥。在其綠地。如是而見。綠地見已。復於水中見種種鳥。多有鴛鴦諸鵝鴨等。種種異色間錯莊嚴。彼鳥普有第一音聲。如是見已。復見天子共諸天女在園林中。彼園樹林有六時花。一時俱生。彼樹各各爭出勝花。彼樹光明。或攝或放如眼開合。彼諸天子諸天女眾。見已歡喜。復見異處有青林行。種種雜色。見已心動。心既動故種種欲樂。上看虛空。見有無量百千天女。滿虛空中。第一衣服而自莊嚴。遍滿虛空。種種間雜。譬如壁上種種畫色。或在絹上或㲲等上。種種異見。歌舞喜笑種種遊戲。彼天見已。心則轉動種種分別。空中見已。而復迴面。即時見有蓮花池林。種種蓮花滿彼池中。種種形相種種妙色。謂青黃赤。有種種鳥在彼池中。彼天如是既觀察已生歡喜心。

        爾時。天眾一切處見。間無空處。遍滿虛空。無處不有鳥及天眾。亦遍水中亦遍虛空。間無空處如微塵許。以於往時修善業力。如是見已而說偈言。


        此見之大海  不可得滿足  舌愛味亦爾  無有滿足時 

        鼻貪嗅諸香  如見不可滿  身著於善觸  不知足亦然 

        耳貪著妙聲  亦不曾知足  意念種種法  一切不可滿 

        六境界中動  離知足光明  患渴常行轉  欲地無量種 

        不知厭足天  猶如火投薪  若不知厭足  自體無處住 

        如是六火惡  起念風所吹  此常燒世間  癡者不曾覺 

        此放逸者地  非修行法道  放逸今破我  入受樂境界

 

  如是。彼天念本善業。憶念業故。說偈已竟。法爾更復染著境界。多有愛聲觸味香色。無量種種功德相應。念念增長。既增長已。共天女眾處處遊行。五欲功德。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種種受樂。復共天女。異處園林山谷之中。多有無量百千眾鳥。出妙音聲。七寶莊嚴。甚可愛樂。到異天處欲共彼處。諸餘天眾諸天女眾。同受樂故。到彼處已。彼此迭互美聲相問。如是語說。如是一心。迭共遨戲遊行受樂。若餘劣天。有萬天女而圍遶之。常受欲樂未知厭足。而彼天女常樂遊戲。亦能以欲復供無量百千諸天。如是天女愛樂欲樂。以何因緣。彼天之中多女少男。此有因緣。天世間中。欲染強勝。癡則為中。若生彼天。住中有時。已見彼處天女具足。既見彼已。欲心增長。著彼天女即便迴心。取天女身。彼中有者。悕望樂故以心取故。即便受彼天女之身。以此因緣。於諸天中。天女則多男天則少。如是有天一萬天女。復有餘天二萬天女。復有餘天三萬天女。復有餘天四萬天女。復有餘天五萬天女。復有餘天六萬天女。如是次第乃至百千萬天女者。或有強者。天女如是多少差別。

  彼依地天行欲之法。如人不異四天王欲。如此人中男女二身迭互交合。迭相觸逼。無有不淨。三十三天行欲之時。彼此相抱。根不相觸。夜摩諸天行欲之時。語笑則成。兜率陀天相視成欲。彼化樂天語說聞聲。聞香成欲。迭遠處者。若聞其香若聞語聲。欲則究竟。具足成就。如是他化自在諸天。與化樂天一法不異。若一天子一切天女之所愛念。大生敬重。心不疲惓亦無病患。離肉骨蟲污等皆離。天天之中。有增上力和合相應。彼一切時力常不壞。勢力光明皆悉具足。以是因緣。唯一天子共多天女。無量百千極相愛樂。常行欲事。彼天之心不守一女。於一切女心皆樂見。隨意所行。一切天女又復如是。第一欲染。迭共受樂不相妨礙。如心憶念。如是受樂。

        又復。彼天共彼天女。如意所欲。有無量種無量分別。如天相似。自業相似。積負地處。於長久時。無量種種五欲功德。遊戲受樂。多饒天眾。諸天女眾次第巡行。復到異林名嚴風林。為欲受樂。遊行嬉戲。見餘天子。本業盡故。天女眾中時至欲退。彼欲退天有相出現。相如有病。所謂相者。彼天若前近蓮花池。花則不開。此是初相。又。彼退天第二相者。若近林樹若蓮花池。蜂則離林。離蓮花去。此第二相。又。彼退天第三相者。若彼天子共諸天女遊戲之時。聞其歌音則生厭離。此第三相。又。彼退天第四相者。若近樹林。彼樹之花一切皆萎。此第四相。又。彼退天第五相者。欲在所戲殿舍遊行。不能行空。此第五相。如是五種是夜摩天欲退之相。

        如彼第二三十三天欲退之時。蠅等所著。汗出則知。三十三天欲退之相。死狀如是。此夜摩天善業盡故。有此諸相。則知其退。彼有十二死之大相。次第見此欲死之相。而彼天子欲退之時。死相即現。所謂彼天欲出光明。光明不出。還入身中。猶如日沒。又退相現。所謂彼天見花鬘果。心不愛樂。又退相現。所謂彼天著花在頭。即便墮落。又退相現。所謂彼天水中看身。見自身像非天身像。乃見欲生何道身像。若見地獄若見餓鬼。若見畜生若見人色。如是異見。從此退已。生地獄等異生相現。又退相現。所謂彼天水中看身。既見身已。則生怖畏。生怖畏已。身毛皆竪。又退相現。所謂彼天。見自處醜而不端嚴。又退相現。所謂彼天於何等處。毘琉璃處金處銀處。若頗梨處若青寶處。彼一切處。如是處坐動搖不安。又退相現。所謂彼天。若風所吹則大抖擻。其觸堅䩕。又退相現。彼天衣觸重如金剛。如是見已。其心則愁。心既愁已。於可愛聲味觸色香。心則不樂。既如是已。即爾便近無常之火。又復更有異退相現。謂於處處。若毘琉璃石等壁中。或於鏡中或於異處。看自身像則不見頭。又退相現。或見自頭乃在於地。見如是相。死近不遠。

  彼諸天女如是知已。厭惡棄捨。彼天憂愁。起離別意。有如是苦。生來之苦不及此苦十六分一。

  又第十二退相現者。所謂彼天。意亂不定如旋火輪。不念一處其心極動。退愁苦故。彼現命根將欲盡滅。如燈油盡光明微少。如是彼天知見自身將欲退沒。常自隨身所行天女。見其如是皆捨而去。如火燒樹。鳥見則離而不觀察。先本已來所有功德。彼諸天女見欲退天。亦復如是。捨離而去。其餘天子相隨而行。時。彼天子見婦女去。如是相已。安心忍耐而說偈言。


        皆以自業故  如是受果報  婦女見欲退  捨遠而不近 

        以自業盡故  離於無量樂  天女見退天  則向異天去 

        此樂無常定  心性亦如是  婦女樂欲惡  友不相信惡 

        此四種大苦  一切時常逼  是故應捨離  如棄毒火等 

        因業故得樂  因業故得苦  由業故破壞  業故如是見 

        如此天大樂  受用五功德  後時福業盡  退天不自在 

        如是說生死  一切是業幻  示解脫道者  真諦佛所示 

        若有擾動心  則不見諸過  彼癡有所攝  是故婦女近 

        日則非闇因  不由火故冷  婦女無愛心  少愛心不住 

        如地住不動  如風動不住  婦女性無恩  故有如是過 

        丈夫於久時  多供養婦女  見衰則捨遠  如鳥捨枯池 

        上行者不墮  石等不能飛  山則不能行  婦女無善友 

        常能為妨礙  破壞法義名  不饒益納藏  出生一切過 

        金剛可令軟  日亦可離熱  婦女不捨誑  本性法如是 

        非種種愛語  非供養非物  而能攝婦女  心如火叵近 

        得樂共其行  得苦則捨離  無量恩不念  一過計在心 

        於園林山中  成就無量樂  既得衰惱已  婦女嫌捨去

 

  彼天既見天女如是捨離其身。即便思惟。一切世間法皆如是。已說此偈。婦女心堅。本天欲死即便離去。依止餘天。猶如冬時蓮花乾枯。眾蜂見之。即便捨離。去向餘處。爾時。天女離欲退天。向餘天去。又五樂聲。歌舞遊戲種種受樂。在於園林蓮花水池。種種鳥聲名陀念樹。百千莊嚴。忘前常共受樂天子。共餘天子而受諸樂。俄爾間忘如百千生。見前天退。於一念間忘其功德。婦女如是捨恩不念。婦女之性。無所係戀。唯因物故。有所愛念。或有所須是故近男。而自體性於一切處皆不究竟。一切過去未來現在。皆無有能知其體性。以心動故。如旋火輪。如乾闥婆城及陽焰等。不可捉持。婦女體性亦復如是。不可執持。如是現前。捨退天子向餘天去。彼欲退天。本業熏故。復說偈曰。


        若天搖動心  如放逸欲樂  於退不生怖  必定退天處 

        若天天處生  後必定有退  如晝日盡時  必定有夜至 

        晝日則如命  夜分則如退  既知此二種  應念不生死

 

  彼天如是念本前生。既生念已。取人中時用以為喻。不取天時而為譬況。何以故。天無晝夜。以自光明。是故常晝。

        爾時。彼天如是久時。觀察如是欲退天已。還如天法。決定受用。善業果報。又。彼天子於園林中。遊戲受樂五樂音聲。河坎澗谷蓮花林中。或在山峯。如是等處。共天女眾共餘異天。受諸快樂。依本善業。受樂果報。乃至所作愛善業盡。善業盡已。退彼天處。既退天已。如行而來如行而去。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退已得生人中。常生樂處。隨順修行。正法國土。聰明黠慧。一切人愛。若作國王若作大臣。若作王者。其王國土。不畏他國敵陣軍眾。常受快樂。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復更觀察夜摩天中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彼夜摩天復有地處名為心相。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行善人。善意直心正見不邪。心常諦知善惡因果。不殺盜婬。不殺不盜如前所說。不邪行者。心不生念亦不隨喜。所謂乃至見畫婦女。不念不觀。無不善念。心不樂見不味不著。無欲愛心而觀察之。亦教他人。遮他人作自身不作。不教他作。彼能自利復利益他。彼持戒人。得脫熱惱常行諸善。恒念自身。見身不淨。於自身體常念不迷。不貪婦女。於婦女羂而得解脫。離婦女欲。一切人信。現前持戒。相應和集。得如是樂。離欲邪行。不樂不行不思不念。彼人如是能滅欲火。第一用心第一樂行。彼善眾生。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心相地處。善業眾生生彼處已。無量天樂而受樂行。離肉骨污。自身光明。常受勝樂。恒常受用五欲功德。一切欲樂皆悉成就。於彼成就如是功德。受天快樂。多饒百千諸天女等之所圍遶。如須彌山眾星圍遶。光明勝妙而自莊嚴。善業所化。勝光明輪圍遶端嚴。無量光明從身而出。彼天女眾其數甚多。娛樂受樂。五樂音聲可愛聲觸。味色香等而受快樂。

  彼如是念。我復更於其餘可愛勝妙處行。即於念時。善業力故。彼諸天女觀察其心。既觀察已。語言天子。我今云何住於此處。異此樂處。復有樂處。今可相隨。行向餘處名為千殿。山峯之上。有種種寶之所莊嚴。無量百千天諸住處。今可相隨。共向彼處。爾時。彼天既聞天女如是語已。如心所念。極生歡喜。作如是言。今如汝意。我如是行。

  爾時。彼天如是語已。飛行虛空。向名千殿山峯之上。有無量寶所莊嚴處。有無量天無量天女。種種妙聲。歌聲遠聞五百由旬。遍於虛空。多饒諸天及諸天女。路傍詠歌。令此天子生歡喜心。向名千殿山峯之上速疾而上。遙聞彼處天眾天女歌舞之聲莊嚴具聲。如是聞已。則生希有歡喜之心。速速前近。

  時。彼天子即前近彼名千殿山。到已。則見種種具足可愛勝處有無量種。所謂七寶諸妙園林勝蓮花池以為莊嚴。心所樂見。迭共受樂。勝淨水池水流之聲。見園林中種種勝鳥上下來去。種種間雜七寶堂舍。皆悉作行。種種雜雜異異諸寶以為莊嚴。彼堂如是甚可愛樂。山谷崖岸。種種行林莊嚴殊勝。多有勝妙鵝鴨鴛鴦。是等水鳥。種種音聲皆可愛樂。種種幡幢。為風所吹。莊嚴可愛見者皆勝。於虛空中。有行殿舍。若來若去若合若離。有光明寶而為莊嚴。復更聞有彼此迭共若歌舞等勝妙音聲。聞有勝妙迭互遊戲笑等音聲。有平不平七寶之聚。無量種種勝妙莊嚴。無量種種勝山峯處。無量千種勝妙好花。形相色香。行住走戲若相抱等。如是種種在彼天處。如是天子天女之眾而為圍遶。在名千殿山峯之上。住虛空中。下觀彼殿。如是觀見彼山峯已。生歡喜心告天女言。汝等看此千殿山峯。此殿如是甚為可愛。一切種種皆悉可愛。彼天女眾聞其語已。白彼天言。天今當知。我今已見。我已如是數數見來。或已百到若已千到天未曾見。天今善看於此勝處。第一善觀。

  彼諸天女如是說已。如是天子。共諸天女從空而下。臨近彼殿。於彼殿中有受樂天。見其來已。生歡喜心。有天前迎。近而看之。以彼天子初始生故。如是歡喜。以手抱之而作是言。今我天朋如是增長。天眾由是則有大力。汝於今者。共多諸天同受快樂。多有諸天多有光明。牟修樓陀天王之所。多有天眾多天女眾。遊戲受樂。

  復有餘天見始生天。合掌供養。既供養已。而語之言。汝今到此山峯之上。此中今有須夜摩天。無量天眾諸天女眾。圍遶受樂。復有天王。天善業故。今於無量妙蓮花中迭共遊戲。善業力故。此處受樂。此是好處。汝今來此。汝始生天。得來至此。

  始生天子既聞是語。語自天女作如是言。夜摩天王何處遊戲。五欲功德而受快樂。天女聞已。答天子言。我今共去。向大天主牟修樓陀。住受樂處。彼始生天聞此語已。即共天女。去向天王受樂之處。共天女眾歌舞遊行。次前遙見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赤優鉢羅林中而住。赤優鉢羅有百千葉。彼葉葉中有舍如窟。內有天女。第一妙香。共諸鳥眾種種遊戲。彼諸鳥者。是水行鳥。鳥有勝聲種種妙音。彼處如是。赤優鉢羅如是莊嚴。彼大天王婦女之身。普皆種種妙寶衣服。其寶多有種種光明。赤優鉢羅寶光明故。同一赤色。彼優鉢羅如是赤故。令一切寶光明皆赤。如是勝妙赤蓮花寶。過於秋時。初出之日赤色之妙。又復於彼赤優鉢羅諸葉之中。共蜂遊戲。如是具受五功德樂。

  若彼赤色優鉢羅中。天子天女有如是心。我於今者欲飲天酒。即心念時。於彼赤色優鉢羅寶花葉之中。勝善色香清冷之觸。天酒流出。有無量種。與彼天主牟修樓陀而共飲之。如是受樂。

  又復。彼天更有所念。欲令赤色優鉢羅中。歌音聲出。即於念時。則有風吹而令赤色優鉢羅葉。迭互相觸出種種聲。自餘種種五樂音聲。於此音聲。十六分中不及其一。聞彼聲已生歡喜心。既聞彼聲百倍受樂。共彼天主牟修樓陀。在彼赤色優鉢羅葉而受快樂。

  又復。彼天心若憶念遊戲受樂。作如是念。我今住此赤優鉢羅妙寶葉中。如是遊戲。今欲令此赤優鉢羅行於虛空。即於念時。彼優鉢羅如鵝鳥飛。在空而行。天子在中。下觀餘處諸園林等有餘諸天。自善業故。遊戲受樂。時。彼天子復共天主牟修樓陀。在優鉢羅妙寶葉中。遊戲受樂處處而行。彼所受樂無量分別。善持戒故。如彼持戒相似得果而受快樂。以彼持戒有下中上。如是受樂有下中上。彼處如是於長久時受快樂已。種種見已。又復行向心相地處千殿山峯。時。彼如是始生天子。不可思議種種見已。心生歡喜。向彼天主牟修樓陀赤色妙寶優鉢羅中。共多無量諸天女眾。彼諸天女歌舞遊戲。彼夜摩地五欲功德。具受第一境界之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赤優鉢羅赤色光明。照耀天主牟修樓陀大王之身亦如是赤。猶如赤色阿舒伽色。於天王身所有赤色。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具受無量種樂。爾時。如是始生天子。復更前進。漸近天主牟修樓陀。合掌禮拜低頭未舉。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即說偈言。


        前所作善業  修持三種戒 彼業得此報  今者受快樂 

        莫行於放逸  空受彼業盡 應於餘善業  勤行勿放逸 

        善行則應行  不善業應捨 善行受勝樂  不善行受苦 

        若勤不休息  如是作善業 彼則常受樂  後時得涅槃 

        若行放逸行  則非善轉行 彼善業盡故  則到地獄中 

        若行清淨業  常勤精進者 則得第一處  彼處無苦惱 

        若為根所使  復為境界驅 一切縛所縛  常轉行生死 

        惡法不污者  如已煉真金 彼脫有曠野  一切處安隱 

        若放逸行者  此不利益本 若捨則為吉  安樂無衰惱 

        汝今既始生  受樂事相應 生如是心意  慎勿著垢染 

        放逸能使天  婦女使亦然 婦女火所燒  常受於苦惱 

        是故天應當  勤捨離婦女 貪欲愚癡者  為心之所縛 

        如是法非法  不知應作不 丈夫少福德  去涅槃大遠 

        輕重真實知  行法無遺餘 悕法悕法果  如是者得樂 

        為心所牽者  根馬不調故 若知足牽心  勇到第一處 

        知足繩縛心  如心境界爾 勇者能令住  彼是世間智 

        天無量愛處  得無量種樂 若不貪著欲  則到於善處 

        汝作善業已  得可愛境界 今得夜摩處  心勿著放逸 

        如是始生天  億鉢頭摩數 天眾天女眾  自業受果報 

        業果繩難解  從心而化出 眾生為癡誑  依此而轉行 

        十二入怨家  巧能誑惑心 置在生死輪  令於世間轉 

        過去現未來  天處一切退 天處山常爾  眾生流轉行 

        毘琉璃山峯  園林等可愛 山等常不動  諸天轉不停 

        園林甚可愛  地處亦如是 恒爾住不壞  諸天轉不停 

        毘琉璃為莖  真金甚可愛 此蓮花常爾  諸天轉不停 

        河池可愛樂  多諸鳥莊嚴 常如是不闕  諸天轉不停 

        堂殿常不異  枸欄亦如是 常爾不破壞  諸天轉不停 

        為境界所誑  世間如是轉 云何此處天  心不生厭離 

        心行於生死  以久習故堅 如是受大苦  而猶不覺知 

        如屠兒縛羊  置之於欄中 一一取而殺  餘者不生怖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

        〈觀天品之十九〉(夜摩天之五)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呵責。既呵責已。復共無量百千天眾。皆悉從彼赤優鉢羅相隨而出。向餘山峯。其峯名曰一切觀察。五百由旬。七寶莊嚴。流水河池園林眾華。鳥眾莊嚴。有無量種功德具足。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為欲遊戲受快樂故。上彼山峯。一切觀察妙寶山峯。種種可愛。所謂其根。有妙水池名為愛見。圍遶山峰。於彼池中有名角峯。出在水中。七寶為節。節如臂釧。彼七寶節有勝光明。狀如竪臂。五百由旬。又其頭上七節枸欄。周匝而有。所謂七者。一金枸欄。二銀枸欄。第三枸欄是毘琉璃。第四枸欄則是青寶。第五枸欄則是車磲。第六枸欄赤蓮花寶。第七枸欄金剛妙寶。如是諸寶以為間錯。有如是等妙寶枸欄而圍遶之。周匝端嚴。甚可愛處。多有天眾多天女眾。第一妙色可愛音聲。如是莊嚴如是殊妙。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共多天眾多天女眾。乃至無量百千之眾。如是共到一切觀察山峰之所。既往到已。見彼山峰諸天眾已而說偈言。


        夜摩一切處  此高如舉臂  恒於一切時  多饒諸天眾 

        光明端正山  七寶所莊嚴  有清淨流水  有蓮花池遶 

        園林甚可愛  多饒諸鳥鹿  此峯池中出  極高穿虛空 

        此處天常樂  天鬘自莊嚴  歌舞心歡喜  天女極甚多 

        五樂音可愛  覩者心樂見  此峰甚可樂  周匝光明圍 

        以所作善業  三種持戒因  天眾依此峯  遊戲受快樂 

        我久依此峯  遊戲受諸樂  此是欲樂地  善業之所化 

        此處凡癡天  有已退今生  放逸行眾生  如羊屠者殺 

        自死不覺知  如羊不怖畏  若天覺知死  不應行放逸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既見一切觀察妙山峯已。見多無量百千億數那由他天諸天女眾種種境界。心意受樂。諦見諸天業果報已。復觀諸天行放逸行。為愛所漂未知厭足。諸欲熾火之所燒然。既見如是愚癡天已。心生憐愍。已為說偈。復更前入一切觀察山峰之中。自業受樂。定業所牽。心搖動故。復與百千諸天女眾。如是相共入彼樂處。彼處舊天。既見天王牟修樓陀。即便奉迎。有住空者。有以眾香自塗身者。有在鳥背堂中住者。有共天子而前奉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乘空行者有作五樂音聲迎者。如是種種異異莊嚴。各各奉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

        爾時。如是一切天等。在上空中以諸花香。皆悉下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散已前近。復有餘天。以金樂器出妙音聲。并復歌讚。亦復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復有餘天手執花鬘。彼花之香聞者欲發。住在空中。天風所吹其衣搖動。漸漸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復有餘天住虛空中。妙聲讚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漸漸前近。有如是等無量異天。種種異異殊勝莊嚴。有種種色。以作業時。有下中上色莊嚴等。亦復如是。有下中上。一切皆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各各奉迎。爾時。如是一切天眾皆悉讚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迎已俱到一切觀察山峯上已。天王力故。諸欲功德。五境界樂有無量種。一切增長。以善業故。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共諸天眾。在於園林妙蓮花池。成就無量種種諸欲。漸次更上一切觀察山峰之上。其餘地處。既到彼已。善業力故。即便得見惡道門開。見有天女時至欲退。彼欲退故。先九相現。所謂一者皮緩太軟。以其皺故。二者身動。以身動故。頭上著花離散墮落。復有第三退相已現。謂著赤花。在頭則黃。復有第四退相已現。謂有風來吹其衣服。無縷之衣則如縷成。如人衣觸。復有第五退相已現。謂空中飛則生疲倦。地行亦爾。復有第六退相已現。謂身汗水本清今濁。復有第七退相已現。謂至樹下取花取果。樹枝則舉。高不可得。則不能取。復有第八退相已現。謂天子來。共行欲者。則見天女色醜無媚。復有第九退相已現。謂有風來散其頭髮。令不柔軟。觸則麁澁。此退相現天數十日。於人中數經二千年。猶故不退。

  彼退天女復有二種退相現已。則到退時。所謂一者。欲心則多。不能暫住。所謂二者。在遊行地。地不柔軟。下足不容。舉足不起。獨不能住。喚餘天女。言我煩悶。共我住此。彼退天女。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脣動不住。無語因緣而動不止。彼退天女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先來歌舞音聲皆忘。本始生時歌舞音聲無有教者。不從他學。以善業故。自然皆知。如是退時。善業盡故。一切皆忘。彼退天女。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若前往近蓮花池水。若河流水。則於水中見欲生處。隨於何道欲生之處。見彼身像。彼退天女。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身著莊嚴若是瓔珞。若是釧等。一切皆重。彼退天女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隨何處坐。坐處皆變。若坐金處若毘琉璃。因陀尼羅如是等處。彼一切寶皆變為木。彼退天女。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本見地等。今見皆異。彼退天女。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普身一切皆悉汗出。如此人中。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眼見天眾一切旋轉。如見輪轉。不見天身。一切諸根不樂境界。心作是念。我今無救。命欲盡故。於欲生處。如生處見如彼色見。如前所說。彼退天女命盡退時。後念命盡。心生中有。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見彼天女退已。生厭離心。既見天女如是退已而說偈言。


        婦女縛世間  誑令長諍懟  非法能壞法  是一切過處 

        為女欲所使  此天處被縛  彼死軍來到  破壞而將去 

        女以種種戲  巧誑惑男子  能令後時退  如自業而去 

        蓮花園林山  若河若谷中  多種戲樂已  天女然後退 

        天女必定退  必定愛離別  丈夫如是見  猶行欲不止 

        能令世間失  能多增長愛  為此婦女縛  不可得解脫 

        欲染縛最大  能縛此世間  種種異思量  更無如是縛 

        無量種欲箭  傷天者何去  女欲使令汝  破女已得勝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觀察。於退生畏。欲退天女。無有方便可救令脫。觀察普遍無量種門。決定退已。復觀餘天五欲功德。受種種樂。於退不畏。如畜相似。作是思惟。云何彼天死時臨到而不怖畏。如是念已。自心生怖而亦不能為他天說。何以故。非時說法。令法輕故。而彼餘天境界受樂。樂境界故。如是非時不可為說。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念死畏已。隨順彼天猶共戲樂。復無量種遊戲受樂。在於如是一切觀察山峯之中。多有種種妙好園林及蓮花池。共諸天眾遊戲受樂。六種愛身。喜樂境界。於彼園林蓮花池等。無量種處迭互歌舞。共飲共食若觸香味。如是受樂聞歌音聲。甚為可愛。如是受樂。到彼山峯枸欄之所。遊戲而行。彼枸欄者是毘琉璃。諸天入中。其身光明一切皆失。彼寶莊嚴。彼毘琉璃寶光明故。皆同一色。所謂青色。諸天既見皆同青色。生希有心。迭互各各如是說言。如我先見多種殿來百千殿來。初未曾見如此山峯毘琉璃寶如是光明。

  爾時。此天如是說已。即諸天中有一舊天。向餘一切後生諸天如是說言。如我次第傳所聞來。今為汝說。以何因緣。如是光明。曾於過去久遠世時。兜率天王下閻浮提。誠心供養正遍正知。供養佛已。來過此處。一切觀察山峯之中。以心憐愍夜摩天故。故留一珠。此夜摩天見珠光明。諸夜摩天。知業果報有輕有重。則離慢心。若夜摩天行於非法。見此珠已。知夜摩天與兜率天有勝有負。心如是知。我於今者成就何樂。我樂光明色量形相。於兜率陀則為微劣。壽命亦劣。地處亦劣。業果亦劣。彼諸天等見彼寶珠勝光明已。則生第一勝歡喜心。若放逸行則離慢心。若隨法行增長彼法。以此因緣。兜率天王留珠在此。

  爾時。諸天從宿舊天聞是語已。則生第一勝歡喜心。於彼寶珠生希有心。意樂欲見。彼一切天。相共在彼一切觀察山峯之中。求覓彼珠。以求覓故。一處見之有一百倍勝光明出。能覆餘珠令使不現。被覆未開。猶尚如是。何況不覆。所謂覆者。夜摩天珠覆蓋如是大光明珠。彼夜摩天却餘寶珠。出此一珠。時。夜摩天見此一珠所有光明。心則離慢。又。夜摩天自身所有一切光明。皆悉不現。復觀彼珠。其中則有金書文字。字有偈言。


        清淨無垢濁  常隨順法行  彼不放逸故  恒常受快樂 

        若樂若苦惱  若老若少年  若大姓小姓  死王皆能殺 

        若端正若醜  若大力小力  若獨若有主  死王皆能殺 

        若王若僮僕  若俗若出家  若堅若軟者  死王皆能殺 

        若富若貧窮  若功德若無  若男若女等  死王皆能殺 

        若行若在家  若水中若陸  若在山峯住  死王皆能殺 

        若睡若  寤  若食若不食  能歷亂世間  死王皆能殺 

        若在下在上  若在傍廂住  時輪無障礙  死王皆能殺 

        若吉若不吉  若法非法行  若病若不病  死王皆能殺 

        若惡者善者  若慳若不慳  若放逸若不  死王皆能殺 

        若地獄餓鬼  若畜生若人  大力不休息  死王皆能殺 

        若欲界諸天  若色界天等  彼天悉大力  死王皆能殺 

        若無色界天  三摩跋提生  彼天悉大力  死王皆能殺 

        有生皆無常  一切必破壞  一切有為法  破壞則不疑 

        見死力如是  若見欲過患  見愛染語已  則離生死海 

        初時有味堅  貪著欲境界  由之入地獄  猶如蛇舌舐 

        見此處退已  知死王大力  心則善調伏  知心有此過 

        園林山等中  若在堂中住  一切天皆退  為時火所燒 

        若為境界覆  癡故放逸行  愛羂縛此天  將入惡道去

 

  時。彼諸天大毘琉璃寶珠之中。見彼金書偈句字已。讀已聞已。若天心有善種子者。見聞是偈。暫生厭離。若迷境界愚癡之天。雖亦見聞。猶著境界嬉戲遊行。受五欲樂。心不生厭。時。彼諸天既見寶珠如是光明珠內偈說。一切世間多諸過患。既見聞已。生希有心。此勝寶珠如是光明。甚為希有。而彼諸天自性放逸。種種遊戲種種受樂。無量分別。多受無量境界之樂。彼樂深勝。不可譬喻。

  爾時。彼天復放逸行。多擊種種歌樂音聲。向一水河。河名速流。堅著放逸。見諸境界其心堅著。無始集來愛羂所繫。牽向彼河。種種樂聲繫縛其心。彼此迭共逝戲受樂。彼速流河多有樹林。蓮花所覆。種種鳥聲甚可愛樂。蓮花之香以熏其水。彼河兩岸饒歡喜天。若歌若舞。彼天迭共勝歡喜心。在彼河岸受諸快樂。五樂音聲平等美妙。有無量種五欲功德而受快樂。彼河水速。故名速流。其河兩岸。樹枝間間鳥在中住。彼鳥即名樹奇間住。鳥善業故。彼此迭共勝歡喜心。利益天故而說偈言。


        山河如是速  天如是失樂  癡故不覺知  如是放逸行 

        一切諸眾生  命樂速不停  癡者不覺知  如生盲於道 

        寧盲無眼目  不著欲愚癡  為樂隨欲行  趣向地獄去 

        非盲故地獄  以不知法故  是故寧自盲  不為欲所使 

        欲行不利益  常誑惑癡者  以自心癡故  而不厭離欲 

        若行於欲者  無智亦無知  不數欲生苦  而常樂於欲 

        見欲怨如友  如今波迦果  能將向死處  數數至惡道 

        如一切諸河  水流無迴者  天樂亦如是  已去不復還

 

  彼鳥如是住在樹中。如業之實已說此偈。時。彼諸天善業修心聞說偈已。心極厭離。如是思惟。我今乃於畜生之所。如是聞法。是故得知我放逸行。定入惡道。爾時。彼天既生是心。思惟念已。其中有天離彼河岸。在一處住而說偈言。


        一切眾生命  如水沫不異  如河流波動  少年亦如是 

        一切諸眾生  盡皆屬老死  汝等無心意  不念不知慮 

        諸有身未壞  諸有世間淨  若心皆作法  則不入惡道

 

  彼天如是迭互各各心隨順法。如是說偈如是念法。未經久時。根羸無力。復不思惟。見無量種可愛可樂五欲境界。隨心樂已。為受樂故。行向餘天。彼天如是迷於境界。五境界因常增天欲。在於彼處受天快樂。第一可愛。五欲境界相應受樂。乃至此愛善業盡已。復為業使。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若餘天退若生人中第一樂處。無諸衰惱。第一富樂。生於第一大種姓中。一切敬愛一切供養。不怖不病。第一聰明。若他餘人。若奴若婢。若諸作人。一切皆愛。常於其人有供養心。得生第一善國土中。不在邊地。生在知法。知非法處。五根具足。智慧自在。以彼善業作而復集。聖人所愛。三功德業。決定生天。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彼夜摩天復有地處。彼處名為山樹具足。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謂若有人修行善業。直心正心隨順法行。不壞威儀不缺威儀。遠惡知識。常生善心。微塵等惡見則深畏。正見不邪。常正見行。常一切時。信業果報。心意正直。身行善業。口意善業護三種戒。所謂不殺不盜不淫。不殺不盜。如前所說。不邪行者。若於晝中見婦女像。心不生念。白日見已夜不生念。心生知足。於晝行時善攝其心。以知足繩繫縛諸根。念身而行。善護其心。常樂觀察諸界入陰。不樂多語。不於非時入他舍內。不行惡肆。於一切處非時不行。不近惡狗。不常入村。不常入城。若四出巷。不樂常見親舊知識。心不常念。常勤修行智之境界。常正觀察恒常正念。敬重尊長常近奉侍。彼善行人。如是持戒。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山樹具足地處之中於彼生已受無量樂。如印相似。無量種樂皆悉具得。

  有二妙山圍遶彼地。於彼山中有四樹林。一名膩青影。二名無量負。三名一切上。四名清淨負。膩青影林青色妙寶。青色之樹金銀為葉。皆悉具足。端嚴勝妙不可譬喻。林中殿舍出青光影。遠去遍滿五百由旬。色如青雲。彼後三林。無量負林。一切上林。清淨負林。一一皆有無量種樹無量種色。無量種形無量種相。無量種葉無量種鳥。近於彼林。於彼林中。有如是等無量種樹。復有其餘種種諸樹。所謂多有金樹銀葉。復有銀樹毘琉璃葉。有珊瑚樹白銀為葉。有雜寶樹雜寶為葉。為樹雜故其影亦雜。其枝普覆地分處處。皆悉有水。彼彼地處極為嚴好。蜂眾莊嚴。有妙音聲。多有天鳥莊嚴地處。彼第二林。嚴好如是。又第三林。多有無量流水河池。其河多有無量諸鳥。種種音聲。所謂孔雀俱耆羅等。音聲可愛。住可愛處。又第四林。多有種種雜色寶樹園林池水。種種蓮花。林影光明。彼諸樹林。一切皆如雲母琉璃。若天入中皆見自身。猶如雲母琉璃之色。

  又。彼處山有異勢力。若天欲退。死時將至。隨業去處一切皆見。彼既見已。厭離於有。不放逸行。以見自身異生處故。彼福天子。於彼如是功德地生。以無量種善業力故。爾時。得生彼處天子。生在山中。山名伽那。如是天子初生之時。行放逸行。既見退已。生惡處故。始生天子不放逸行。如是攝心。未經久時。更著境界五欲之樂。在於園林蓮花池中。極可愛處。五欲功德。皆悉具足五樂音聲。多有無量諸天女眾之所圍遶。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無量諸念。彼山林中。如前所說。以彼天子前善業故。如是種種受五欲樂。彼既如是受欲樂已。善業力故。於彼山中。則見五種希有色相。何等為五。謂何生處而來生此。見彼來處。乘何業因而來生此。見彼業因。於何時退。見彼退時見其退已。於何處生。見彼處生。生彼處已。成就苦樂。見彼苦樂。於他身事亦如是見。彼天眾生。復見異時。或見百劫或見億劫。自身之事。作如是知。我曾於此天中而生。雖知生數。不知時數。何以故。以智少故。不能思量彼山勢力。善業勢力故如是見。

  然彼天子見無量種希有事已。畏生死過。厭離善業。況非福業。而不厭離。亦離雜業。以其皆有苦惱過故。以彼雜有多過惡故。如是見已。見彼山中希有事已。於有生死過惡之處。怖畏厭離於一切時。增長無量種種衰惱。見梁繩已。則於餘樂心離不樂。所謂樂者。天中欲愛觸味色香。如是既見觸味色香。如見毒飯。不以為樂。彼既如是見無量種天境界樂。憎惡不樂。彼既如是。厭離欲已。向餘天說。令作利益安樂之事。彼天如是。則善修行。身口意等。而行善業。所謂法師。若能為他說正法者。於彼放逸諸眾生等。具足佛語而為說法。畏放逸行。放逸眾生。入於無量境界惡處。為彼眾生說五種畏。所謂五者。生畏老畏病畏死畏。自業畏等。此諸眾生如是作業故。如是得愛樂境界怖畏離別。此等諸畏若能示他。非為貪物非諂曲心。亦非悕望供養因緣。而能為他正說佛法。

  復有為他雜說佛法。如已所聞。譬喻相應。畏自少聞少讀佛語。推時在後。異因譬喻。從他聞來。自思量說。內心貪多種種雜語。推時在後。如是說法。如是因緣。作生死畏彼於山中。見有諸業。

  於如是等一切法中。復有勝者。謂為父母尊者說法。復有為於病者說法。為邪見者。令生正見而為說法。為欲死者而說佛法。若見生死。無因無緣。自然有者。是則為之說因緣法。若於生來未聞法者。為之說法。若行曠野。若於海中大船行者。放逸行者。若諸國王若王大臣。若諸年少行欲放逸種種慢等。令得離故而為說法。若勇健者能多殺害。若多殺生。放逸行者為說罪過。遮彼殺生。若樂諍鬪。望生天故。欲取鬪死顛倒見者。為之說法遮令不作。若常獵者。為之說法令得捨離。若諸婦女妬嫉之者。為之說法。遮其妬嫉。

  此如是等十二種人。若有能為說法之者。彼人如是真實說法。身壞命終。生夜摩天山樹具足地處之中。既生彼已。則於彼處山壁等中。見生死業。見已則於一切生死生厭離心。若不為他如是說法。而生彼者。一切作業皆悉不見。則於後時受諸欲樂。遊行嬉戲五欲功德種種具足。在彼地處聞歌音聲。眾鳥聲音種種異異。色香具足蓮華池中。有無量蜂百千音聲。諸雜音聲。

  既於彼處受諸樂已。復向山中。山上平處。在中受樂。第一端正種種功德。具足天女。詠天歌音甚可愛樂。色味香等皆悉具足。生大歡喜。復飲天酒。既飲酒已。轉復增長放逸之樂。久行放逸。受諸樂已。復向彼山名遊戲林。普毘琉璃以為枸欄。莊嚴堂舍。如火洋金而為莊嚴。種種七寶莊嚴之處。到彼處已。普於其處多饒眾鳥。第一端嚴。既到彼處。五欲功德遊戲受樂。未知厭足。心常悕望。不可厭足。如火得薪為風所吹。染愛凡夫未知厭足。亦復如是。何以故。愚癡凡夫。於無始來如是流轉。為愛所誑。自境界中根不知足。從本已來未曾知足。彼堂第一可愛枸欄功德具足。天於其中五欲功德而共受樂。有若干種無量分別。有無量種憶念成就。爾時。彼天不放逸行。謹慎行者。既見如是放逸行者。心生憐愍而說偈言。


        如心之所作  還如是受得  善念斷愛欲  不善令增長 

        若寂靜欲者  見欲如刀毒  癡者不靜意  見欲生愛染 

        若根若根塵  此因緣於心  煩惱熏心故  相似流轉行 

        於如是染淨  勇健者不染  畢竟常見色  云何有別異 

        一切皆如是  境界心自緣  調心為第一  雜過甚為鄙 

        譬如稻一種  色相各差別  和合種雜生  心亦如是轉 

        如機關水輪  轉故有所作  心因緣故語  此世間流轉 

        放逸壞眾生  心貪著欲味  亦常喜樂色  不覺相續轉 

        影中山林色  業故亦見身  天云何見已  貪著欲境界 

        若恒常有欲  終則愛別離  如是之欲愛  智者則不樂 

        何況無常空  自身如是空  於彼苦報中  癡者云何樂 

        天既退天已  為惡業將去  境界之所誑  寂靜不可得

 

  若天如是不行放逸。不放逸行不放逸天。為放逸天如是說竟。以自業故。見實色已。於業生畏。復憐愍故。如是已說。如是住彼山樹具足地處之天。有無量種受諸快樂。毘琉璃處。於影像中自見身色。

  又復。於彼山樹具足地處住天。更有其餘毘琉璃林。或有銀林。彼林有名。有名常影有名無影。彼常影林是毘琉璃。如是林中地分柔軟。眾鳥音聲百蓮華池。以為莊嚴。有流水池莊嚴其處。天於彼處遊行嬉戲。受種種樂。彼常影林有五大池。池有蓮華鵝鴨鴛鴦。多有種種跋求之音。迭共出聲。聲甚可愛。受種種樂。於彼水中。有風來吹有種種波。令彼鳥身相觸相離。其水清淨。離於塵濁。如是眾鳥。蓮花葉中迭共遊行。受種種樂。五華池者。一名樂見。二名水足。三名鳥樂。四者常喜。五名天樂。彼華池中多有眾蜂。無量形色。有無量種百千雜色。飲蓮華汁無量美味。眾蜂飲已。則出第一勝妙音聲。山樹具足地處之天。聞其聲已走向蜂所。蓮華池中。彼華池水第一清淨第一色香。彼諸天眾共天女眾。見彼水已。入彼池中遊戲受樂。既入池已。共諸天女在水遊戲。五欲功德種種具足。復行欲樂。彼處如是種種戲樂。

  又復。更有第一勝聲。種種雜聲。所謂歌聲。復有樂聲復有水聲。種種諸鳥種種音聲。此種種聲。迭互相離迭互相順。不相壞句。合為一音。如是可愛。如是天眾共天女眾。如是受樂。如是雜雜音聲既出。異山中天遊戲受樂。則不如此。餘處鹿鳥臨飲食時。若聞此聲。即便止食。住耳不動聽此雜聲。飲時亦爾。停住不飲聽聞彼聲。餘異地處所有天眾。聞是聲已生希有心。況餘畜生。如是五處種種受樂。爾時。如是山樹具足地處住天。於長久時五蓮華池成就樂已。為飲酒故受欲樂故。向餘園林。園林名飲。多有天酒滿彼園林。以如是義名飲園林。彼諸天眾善業力故。到飲園林。諸有水池清淨滿者。一切皆失。第一香色味等具足。天酒出生滿彼河中。彼酒之香。乃至遍滿五由旬內。逆順來去。如天憶念。如是酒生。此世間中第一樂者。謂隨念樂。如心憶念。得自在者是為最樂。唯此為樂更無有樂。此隨心念是第一樂。何況復有五欲功德具足之樂。五樂音聲。共天女眾而受快樂。復有隨意自在之樂。種種遊戲受種種樂。彼如是酒。離於酒過。飲已極適。不可得說。

  彼天如是種種受樂放逸而行。共天女眾同飲天酒。於長久時愛覆其心。無始集來。如是復集不能捨離。為愛所誑。彼天如是不知厭足。如火獲薪。如是彼中。山樹具足地處之天。如是思惟。我於今者。上此山頂彼天如是迭相憶念。同一心生。如是同心。一切皆共。和合喜心。去向彼山到已即上。自善業故。第一光焰向彼山頂。飛昇虛空而上彼山。第一神通上彼山已。五樂音聲皆悉相應。一切所有歌樂之聲普遍山上。復有勝香普熏山上。滿虛空中有妙光明。在虛空中勝耀等光。上彼山上。以天神通上彼山已。見彼山頂。有無量種流水河池。蓮華滿中。園林眾華種種具足。彼處多有眾鳥音聲。第一天香。

  彼山頂上普皆平等。光明遍照天眾上已。共天女眾第一受樂。山上之天。有百天女有二百者。復有餘天三百天女。自業作故。有少中多。復有餘天。有少中多。有一千者。有二千者。有三千者。如是乃至有二萬者。種種歌舞遊戲受樂。一一園林處處遊行。嬉戲受樂。如是蓮華勝妙林中。眾蜂莊嚴。在彼林中五樂音聲。遊戲受樂。彼山多有種種妙寶而為莊嚴。於彼山中。處處遊戲受樂而行。彼山之石一切是寶。殊妙間錯。光明勝日。其地柔軟。如閻浮提瞿耶尼中第一柔軟劫貝敷具綿等之軟。若兜羅綿若復餘綿。如是等綿。又復如餘柔軟之綿。下足則容。舉足則平。彼山頂上如是柔軟。若寶若地。若樹若林。若山之峯。彼一切處第一柔軟。極樂之觸。隨眼所見。皆可愛樂。如是山上甚可愛樂。天眾天女在上遊戲。彼此迭共受種種樂。諸欲功德一切具足。受天快樂。

  彼處如是久時受樂。彼天和合第一音聲。歌舞遊戲種種受樂。於虛空中有大光明。猶如天狗。彼一切天皆悉同見。彼勝天者見大光明。未曾見聞。生希有心。中天見之不能眼看。以手掩眼入於樹下。下天見之不能忍耐。生怖畏故。共諸天女入自寶窟。又復更有大威德天。眼既見已。則能忍耐。諦觀察之生希有心。如是意念。此是何光。誰有如是勝妙光明。此山如是妙寶光明。如是山中光明具足。此異光照。令不復現。在空如焰。我於昔來初未曾見。彼更審看見大天狗。如是向下。有大光明遍虛空中。如火焰熾。如是下墮。彼天上觀。如大天狗從天而墮。其量長短。大小如是。如是思量。然後說言。彼天狗量五千由旬。一切虛空皆悉焰然。不可譬喻。

  如是如是。次第下來漸漸近下。彼大勇天亦不能看。何以故。以非彼天眼境界故。不能看彼勝大光明。亦復以手自掩其眼。不久之間生希有心。還復却手開眼看之。上觀虛空。見彼天狗漸更近下。一切天眾皆生疑慮。彼此迭互相向說言。上虛空中為是何物。甚為希有。在空而墮。時。彼天眾不能決斷。而作是言。此是何物。爾時。如是未久之間。如是天狗空中滅沒。不知所在。

  爾時。怯天知彼滅已。從窟而出。共諸天女離於怖畏。彼此迭互相向說言。此希有物為是何物。我心甚疑。令我見之心生怖畏。如是說已。彼此迭互皆不能決。如是久時。彼此迭互相向說言。彼是何物。生希有心而生怖畏。如是山上遊戲受樂。復心動已。猶更受樂。受境界樂種種受樂。有無量種無量分別。五樂音聲。於園林中。多有天眾共天女眾。無量百千天眾受樂。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一

        〈觀天品之二十〉(夜摩天之六)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須夜摩天。共諸天眾諸天女眾。無量百千那由他千諸天大眾諸天女眾。一切皆向山樹具足地處之中伽那山所。一切天眾坐蓮花座。普遍虛空。上彼山上見彼天眾有無量種形服莊嚴。無量種色無量功德。具足天女而為圍遶。彼山中天五欲功德。受諸快樂。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如是見已。心甚歡喜。共天女眾即便速向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處天眾既見天王牟修樓陀。即爾速疾共天女眾一切奉迎。鼓樂音聲種種歌舞。生歡喜心。迭互相近彼此和合。遍山頂上種種歌舞。讚歎天王牟修樓陀。共到山上。於彼山上彼此迭互。種種音聲娛樂受樂。彼諸天眾如是受樂於長久時。上虛空中見天狗下。如是天狗光明等事。如前所說。

        爾時。天眾既見如是希有事已。而復更生疑慮之心。有大怖畏。即爾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依止附近。有向虛空直視觀者。有先曾聞彼天狗者。離放逸行。共彼天主牟修樓陀誠心禮佛。復有怖畏入金窟者。有依樹者。此二種天無勇無力。有天走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望歸求救。此如是見第一希有。生疑慮心。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見如是已。告天眾言。汝等天眾為知不知。如此光明在虛空中臨欲墮地。汝等皆來。其中有天先不知者。則白天王牟修樓陀而作是言。我實不知。今見如是希有之事。我實不知。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喚一切天而告之言。汝等天眾一切皆聽。我今為說以虛空中光炎墮地。汝等天眾有怖畏者。希有心者。

  爾時。如是一切天眾。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之說言。汝等皆聽。於我此處在上極遠復有天眾。彼一切種量色形相。長命業因百倍勝我。是菩薩處第一勝淨。在人中時五種持戒。不孔不穿堅固不犯。有無量種勝修行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彼天世界名兜率陀。兜率陀中若所受樂。若諸園林若諸天女。若諸光明若色若力。若利智慧若長壽命。若無量樂。或身或心。若所受用資生之具。若天女色彼十六分。此夜摩天不及其一。彼天功德非我能說。彼天光明形我此處夜摩天光。如螢火虫於日不異。若諸光明若所受用資生之具。一切不及彼天久時。無量種種受諸快樂。彼天之樂第一可愛。種種諸物五欲功德。種種境界而受快樂。勝於此處夜摩天樂。於長久時善業乃盡。無常金剛打令碎壞。彼無常法。一切眾生必定皆有。必定種子不定種子。一切眾生皆悉具有。無常到已其命則盡。善業盡故。即便退彼兜率天處。一切有為流動如燈。謂生住滅。一切三界無物不動。而是常者一切皆動。一切終盡非是常法。無處是常。諸有為法必定退失。是故。彼處兜率陀天必當退失。如燈油盡及炷等盡。其燈則滅。燈既滅已則有闇生。燈生闇滅。燈滅暗生。如種滅已則有芽生。如是如是。彼業盡故其命則盡。彼處諸天。兜率陀中如是退故。汝等今見彼天已死。以業力故有如是相。身是無記。雖死而有如是光明。何況復有無量善業。所化光明第一勝上。決定善業所化光明。汝夜摩天。從今應知彼相如是。彼若未死。有何光明有何威德。有何莊嚴有何等業。彼不可說。無有譬喻。彼天如是四倍善業之所化作。如是終盡。何況我此三倍持戒少業所化。汝等皆生夜摩天處。坏脆無常有為滓濁。是故。此天與彼殊絕。彼天如是猶尚破壞。何況汝等而不破壞。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而說偈言。


        無常天狗瞬  燒兜率陀天  不自在故滅  如燈油炷盡 

        業力之所推  大力十二輻  業輪之所轉  上下不停住 

        取種種境界  無量門莊嚴  以時滿足故  闇退不自在 

        時節自在故  草木如是生  彼既時到已  還復乾枯燥 

        天如是時到  則成就天樂  如是復時到  還退不自在 

        業於時到時  流轉於世間  以時自在故  樂者還受苦 

        若受樂受苦  勿信境界常  此一切因緣  苦樂則差別 

        一切皆無樂  一切業自在  苦亦爾無常  皆是業因故 

        異異諸果生  有為法流轉  欲知此因緣  應知四聖諦 

        若知四聖諦  彼必得解脫  癡樂境界者  世間轉如輪 

        善知義知諦  彼則得解脫  不知義諦者  則無解脫期 

        彼若如是知  世間無常已  則起解脫意  遮不善業心

 

  彼夜摩天如是怖畏。須夜摩天有無量種無量分別。彼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與法相應。如是說道。爾時。彼天既聞天王智者語已。心各差別。有厭離者。厭生死者。畏生死者。又復心轉喜樂境界。伽那山中種種園林種種戲處。多有流水蓮花池等莊嚴之處。樹枝所覆寶藏莊嚴。有種種鳥音聲可愛。有蓮花池種種莊嚴。有大七寶而莊嚴山。多有無量。可愛聲觸味色香等種種境界。共天女眾喜樂境界。愛樂成就。忘前厭離。不復憶念。

  又。諸境界初樂後苦。共天女眾如是境界而受諸樂。彼山處故心之獼猴。以自在力於中受樂。又復。天眾皆共天主牟修樓陀相隨而還。有乘空者坐蓮華者。有乘無量莊嚴處者。所謂有天乘孔雀者乘白象者。有乘鵝者乘鴛鴦者。有如是等種種異乘天女圍遶。若歌若舞。種種樂音如天相應。在其天主牟修樓陀大王之前。向戲樂林牟修樓陀天王住處。種種深心生意覺知。有厭離者有放逸者。如是種種遊戲境界。而受快樂戲樂林中。地處諸天如是差別種種不同。若復彼處山樹具足。地處住天在伽那山頂上而住。彼種種意嬉戲受樂。其中有天生厭離者。如是種種無量分別。無量境界而受快樂。如是無量境界受樂。心不厭足。如是乃至善業樂因盡爛壞失。於彼天處業盡而退。如是退已。種種業繩之所繫縛。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在樂處諸根具足。有善智慧。第一大心第一大富。為一切人常所供養。端正好色。若為人王若為大臣。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即聞知。復有地處名廣博行。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善男子近善知識。信業果報心意正直。隨順法行受持禁戒。正見不邪。修正見行。常近耆宿。於佛法僧生清淨信。信於生死。常一切時善攝諸根。不著境界。怖畏生死。知愛別離生老病死。恩愛聚會恩愛離別。一切皆知。於五聚陰識知其過。常勤精進順行善業。離惡知識。常一切時樂聞正法。聞已思惟。思已知義。攝持在心。知離欲味。常不殺生常不偷盜。如前所說。復捨邪行。於婦女根眼不樂見。於其歌舞莊嚴音聲。聞已不味。於畫婦女。若見若聞無不善念。夢見婦女。覺已不樂。不生愛念不多行欲。常正觀察捨離邪婬。棄於欲事如毒無異。彼人如是功德相應。常行善業。恒有善念離垢染心。持戒普淨善護禁戒。彼人如是。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在夜摩天廣博行處。彼三功德樂修多作。愛樂淨戒持戒得果生於彼處。纔生於彼。即聞天鳥種種音聲。第一可愛。如跋求聲。鼻所嗅香。本未曾有第一天香。嗅彼香已生第一樂。身所覺觸本未曾得。心意清淨而不濁亂。如心迴轉。正相應故則生歡喜。味亦如是。有種種味本未曾得。

        彼天如是六識之身。前受樂已。如是思念。此何世間。我住何處。此處一切皆悉可愛皆悉可樂。與本皆異。此處世間。見一切色無量好色。復見自身所有光明勝日光明。離肉骨污離諸不淨。離影離睒離脈離筋。離大小節離於堅觸。身體柔軟。普身諸分一切皆軟。離於疲惓。自所念行。若來若去皆無障礙。離於求索離身傴曲。彼此迭互不相憎嫉。身體雜毛頭髮皆旋。一一毛旋。眼所對矚無有妨礙。境界不劣離於諸障。聲觸味香身不增減。不變不老恒常有力。天女妬嫉怖畏怯弱。一切皆離。身自具足。離求莊嚴離求財物。於諸天女離攝取過。復何所離。於園林中。處處遊行無所怖畏。離怨家畏離不淨畏。離於知足。見自己身則生愛樂。念念增長。天無量種諸境界樂。如所悕望有樂皆得。悕望樂已。以少智故心如是疑。我何處來。我此身者為是何身。此是何處此處何名。彼如是疑。心中思量。譬如醉人。或有睡人。夜有四分。三分已過。從睡而寤。於良久時彼心疑念。我是何人。我何處住。少時思念爾乃得知。如是如是。始生天子。於良久時心思惟已。然後乃知我人中死來生此處。彼天如是。於人中時持戒熏思。如是相似生於天中。

  若閻浮提不樂境界在彼天處。初生之時亦不喜樂。何以故。本熏思故。時。彼如是始生天子。於良久時。如是覺知我在天處。以善業故天世間生。若人如是。於人中死生於天中。彼持戒來。猶故如是不著境界。如是。後時天上退已。生於人中。本天上時所習熏故。有相似相。如是人中以熏思故。後時死已生於天中。不樂境界不近婬欲。時。彼如是始生天子。以持戒故。雖生彼天不近境界。以餘業故。令心如是不樂境界。

  若出地獄生天中者。彼生業故。在地獄中難可得出。餘善業故以少願故。得出地獄生於天中。以在如是苦惱處來。生在天中得樂即著。心生歡喜。又多瞋恚。喜樂園林流水河池。種種蓮花勝愛樂心。嬉戲遊行。彼於飲食愛樂心強。彼意相續之所熏故。

  若出餓鬼。有餘業故生天中者。意相續熏樂食心強。愛於飲食。常處於冷。多樂婦女。彼熏意故。

  若出畜生。有餘業故生天中者。則多飲食。如畜生中多食多飲。生於天中亦復如是。多食多飲。少飲多食。愛欲心強。以意相續熏故如是。

  若無色界。四處退已生彼天者。以本修得三摩跋提。是故生彼無色界中四地處生。業盡故退。生彼天中。如是本意相續熏故。如是愛觸味色香等。如是得已而復不樂。以心寂靜不多亂故。彼熏心故若於色界依止初禪。如是乃至依止四禪。彼禪盡故退生欲界。如是本意相續熏故。有下中上。心樂坐禪。境界樂心少而不多。

  若欲界天。欲界中退還生欲界。以生業故。如是二道作眾善業。若天若人如是二種。欲天中退還生欲天。作善業故。唯欲界中。一切諸天二種業熟。除淨居天。彼淨居天。非生業熟非餘業熟。如是業風。常吹一切世間眾生令其流轉。心羂所繫。亦為種種業羂所縛。無量百千異心信解。無量分別。次第相續。於五道中流轉常行。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如是觀察如是思念。然後乃知我於某道退來生此。我人中退而來生此。受生業故。彼如是知彼業故生。若餘業生。如是亦知以何因緣。知此天子非餘業生。若餘業者。久時因緣。或一百劫。能與果報。有一千劫或百千劫。少天眼者不自見知。本過去生久遠之業因緣生此。生業生者則知來處。彼如是觀生因緣已。心生憍慢。未久之間善業熏故。於境界中生愛著心有無量種。彼天爾乃如是念知。我今在於夜摩天中名廣博行地處。生已即生心。時。諸天女眾而現在前。以善業故。彼天女眾速來圍遶。以彼天子善業力故。天女來至。若彼天女生來久者。則不羞恥近欲抱之遶彼天子。共園林中而受諸樂。以善業價。得彼天女種種功德第一可愛。而共受樂於彼地處。有好山林蓮華河池。澗谷流水有好平地有好金窟。樹枝之舍無量百千。種種諸鳥種種音聲。無量百千天女之眾迭相圍遶。在如是處歌舞遊戲。彼處園中有七寶鹿處處遊行。如是種種眼所見者皆悉可愛。彼處有山名為廣少。彼山之峯七寶光明。種種莊嚴種種寶石雜雜間錯。有蓮花林皆是七寶。在園林中多有河池。如是種種莊嚴之處。以善業故。妙色莊嚴。於如是處歌舞遊戲種種受樂。

  彼天如是同受樂已。有於水中而遊戲者。如是種種欲到地獄餓鬼畜生。以善業故。戲樂不止。彼諸天等自於身中。示一切天業相名字。若天前世作何善業。何心作業於何時作。何因緣作何生處作。此如是等。於下中上福田具足。財物具足而作善業。彼一切相。於自身中見其名字。譬如明了善書畫者。各各別處。隨其所作歷然分明。如彼名字。此天如是。善業畫師於業地處。一切善業皆悉普畫。善業彩色善淨光明。見則極愛。畫作彼天一切樂見。如彼善業巧畫之色。如是而生彼天之身。以有如是畫字相現。百倍嚴勝。譬如第一百煉真金。或復其餘赤蓮花寶。或青色寶。於如是等種種勝寶端嚴可愛。彼天身相百倍端嚴。如是畫相自眼不見。何以故。以在頷下咽上相故。是以不見。若彼天子心未放逸。則便更互相見此相。又。善業因如是更互相見此相。彼廣博行地處之天。如是希有。

  彼天復有希有之相。如咽之相。額上亦爾。以善業故有如是相。種種業畫種種色相。所謂相者。云何而退於何時退。如是退已當生何處。彼種種色種種畫相。彼天額中皆悉具見。此希有相是業所作。彼天身上如是字鬘。種種雜雜如是端嚴。如餘異處。所有諸天。種種華鬘莊嚴身首。端嚴殊妙。此相莊嚴亦復如是。

  又。彼諸天復有善業果報成熟。自業畫身。共諸天女種種畫身勝莊嚴者。受諸快樂。無量種種園林之內。於廣博行地處之中遊戲受樂。既受樂已。復向一河。河名善雜。彼河從於雜愛山峯流出而來。故名善雜。有種種寶莊嚴彼河。無量鳥眾種種音聲。多有無量種種異樹莊嚴彼河。有種種花其華雜色。有百千分異色不同。莊嚴河岸。無量天女近彼河岸遊戲受樂。又復。更有殊妙河水名為雜河此河。從於雜色崖岸山峯流出。故名雜河。如是雜河。若天近之。於本生處則能憶知。彼天若從地獄中來到彼河岸。則便憶知。既憶知已有極可愛。五欲功德皆悉具足。有諸天女。心甚歡喜遊戲受樂。以心憶知。曾受苦惱故於樂事一切皆忘。如是厭欲而說偈言。


        地獄熾火中  苦切甚大苦  我等惡業盡  皆來在此處 

        業善果亦善  諸功德莊嚴  業惡故果苦  必定如是受 

        我於苦樂中  輪轉生死處  業風吹令轉  猶如海中波 

        若有心作惡  喜樂惡事者  彼不善行故  因緣墮地獄 

        得脫彼地獄  來生此天處  忘彼處苦已  而復行欲樂 

        此境界流轉  苦樂如梁繩  而心甚堅䩕  受苦不厭惓 

        此彼岸和合  諸根之所誑  為愛羂所縛  一切流生死 

        出地獄生鬼  出鬼生畜生  出餘畜作龍  出龍生三處 

        業如是常行  世間轉如輪  以久來習故  猶不生疲惓 

        愛樂龍宮殿  不樂地獄苦  流轉於有獄  有樂不樂處 

        千鉢頭摩苦  百億鉢頭摩  如是時受苦  癡故不厭惓 

        三界皆無樂  普遍一切苦  眾生為癡誑  而不生厭惓 

        如是受苦已  癡故造苦因  由因故有果  如果從種子 

        境界所迷心  勇健有大力  眾生調彼心  令彼時寂靜 

        彼心調伏已  一切界轉行  輪迴於三有  不能見真諦 

        如以風因緣  令海水波動  如是因緣心  令世間常轉 

        眾生著婦女  為苦樂所執  不到於善地  無苦惱之處 

        若憶知苦時  則生厭離心  既忘彼苦惱  還著樂放逸 

        若有能憶知  地獄苦惱者  如是天中樂  猶如小微塵

 

  彼天皆憶本曾生處諸有。近彼雜色崖岸山峯所出雜河岸者。則皆憶知本曾生處。若離去者。於本生處一切皆忘。彼復於苦心既忘已。忘本生處。忘本生已。而復樂著種種境界。有無量種無異相似可愛聲觸味色香等天妙境界。如是受樂。

  既受樂已。而復更向名久欲山。彼久欲山普皆可愛。有第一河。蓮花水池其水清淨圍遶彼山。鵝鴨鴛鴦在彼河池而為莊嚴。種種金寶為河兩岸。水流之聲有種種音。彼山之中。如是等河其數一萬。種種樹林種種眾鳥而為莊嚴。彼諸河中四河最勝。所謂四者。一名速流。二名金鬘。三名毘琉璃水。四名樂漂。是名為四。

  爾時。天眾自業果熟。一切如是生歡喜心。種種衣服莊嚴其身。遊戲受樂向速流河。近彼河岸有長妙花。極大樹林名無量樂。其花開敷。其枝密覆間無空處。無量百千種種色花。有流水池種種諸鳥。鳥身皆是種種雜寶。眾鳥音聲處處遍滿。彼速流河。第二岸邊有蓮花池。彼池名曰醉蜂巡行。如日初出。赤色蓮花在彼池中以為莊嚴。如是蓮花有第一香。普覆池水。彼河二岸。一有樹林一有花池。彼河長量五百由旬廣五由旬。其水普清。水中生花遍覆其水。花葉雜色若干種種。有第一香。彼如是香遍五由旬。

        爾時。彼處如是諸天。隨心所念。有天在於園林中者。有天在於蓮花中者。如心所念遊戲受樂。與天女眾彼此迭共歡喜受樂。自有光明。以善業力在彼處生。彼速流河於兩岸邊。廣博行天。種種遊戲而受快樂。如是一河。彼金鬘河從山峯出。彼山名衣。又。衣山峯復出此河。此金鬘河甚為可愛。河在衣山猶如金鬘。故名此河以為金鬘。彼金鬘河如是功德。所謂其水悉是天酒。遠離酒過第一善香。味色觸等皆如心意。一切具足。有所憶念。不妨不亂。

        爾時。彼天共諸天女飲如是酒。復受勝樂。彼一一天皆有無量諸天女眾之所圍遶。心意樂著五欲境界。五樂音聲稱情美妙。共諸天女。隨心所念如意自在。金鬘河邊。成就無量種種勝樂。於境界中心不厭足。又復歌舞種種遊戲受諸快樂。從一山口至一山口。從一山峯至一山峯。從一河岸至一河岸。從蓮華池至蓮花池。從園林處至園林處。從樹根下至樹根下。如是種種諸處受樂。既受樂已。次復往向毘琉璃水第三河所。毘琉璃水第三河中。其水清淨如毘琉璃。彼處多有毘琉璃樹。又復多有毘琉璃鳥在彼水中。其水波鬘。其沫如笑。淨潔清水徐流不急。其水極深有妙音聲。善業力故。毘琉璃水如是緩流。天欲受樂。有心念時。到彼河中。境界渴故種種愛貪。彼天受樂不在一處。有在河岸而受樂者。有在水中而受樂者。共諸天女。第一嬉戲而受快樂。彼諸天眾皆悉乘鳥。從一水波到一水波。處處遊行。從一水漩入一水漩。從一迴波入一迴波。有入水者。入已復出。更入急處。又復。彼天從一蓮花入一蓮花。又復從一優鉢羅林。更入其餘優鉢羅林。如是遊行百到千到。成就樂受。不可譬喻。

  又復。彼天善業力故。境界寂靜。毘琉璃水清淨之處。見業果報。若其有天持戒淨勝。若智慧勝。彼則能見本何因緣。如是作業。得生彼天毘琉璃水清淨之處。一切皆見以何因緣。如是心生。憶念往事。以前世時於福田中有清淨心深生信故。彼一切天。一一各各作如是心。我境界力。如是動轉五欲之水。在愛河中如是漂我。令我不覺無常退至。我於此處必定當退如過去世。所作業相。生此之因自咽上現。彼天既見如是相故。知過去世作如是等。善業因緣來生此處。如是受樂。若彼業盡。於此天上必定當退。如是念已。彼此迭互相向而說。復見五道怖畏之處。見怖畏已。彼一切天各生厭離。毘琉璃水河岸邊處而說偈言。


        若過去修善  為善人所愛  今此天處受  念念向盡去 

        彼盡已則退  天中善報處  一切樂因緣  皆如是盡滅 

        既入無常手  一切皆破壞  若法無常者  令一切皆貪 

        如是無常法  能與一切貪  愚癡少智者  貪著於欲味 

        癡不覺知過  如今波迦果  色聲等繫縛  愛故受苦惱 

        惡業迷眾生  令不得自在  以迷惡業故  則受惡業果 

        諸著欲味者  欲害如毒果  著欲不知足  故墮地獄中 

        常樂行施戒  施戒福成就  若常如是行  彼則生天上 

        持戒常修行  捨離不善業  恭敬修威儀  彼則生天上 

        愍眾生安慰  深信於佛法  攝心寂靜者  彼則生天上 

        若於怨家所  慈心離瞋垢  常寂靜心者  彼則生天上 

        若心中無瞋  彼善而無惱  勇善調伏者  彼則生天上 

        常實語持戒  而不多言說  知堅知不堅  彼則生天上 

        若不樂世間  厭離老死法  常樂於涅槃  彼則生天上 

        若樹下塚間  如是山谷等  常一心禪者  彼則生天上 

        知時敬父母  不近惡知識  常行慈心者  彼則生天上 

        不樂聚落城  及戲處道行  一處住知足  彼則生天上 

        若善自觀身  常見其不淨  知自身如是  彼則生天上 

        若能知法網  種種法網知  不喜樂生死  彼則生天上 

        若覺知諸法  無量種種生  雖見不喜樂  彼則生天上 

        心念念如幻  如乾闥婆城  若調伏此心  彼則生天上 

        若諦知一相  或善知二相  心於欲厭離  彼則生天上 

        於他妻如母  於一切如父  若如是平等  彼則生天上 

        若恒離兩舌  常樂和合他  心不慳而直  彼則生天上 

        於他一切物  皆如土塊等  自生知足樂  彼則生天上 

        若於夜於晝  常能離懈怠  勤行精進者  彼則生天上 

        若離慢貪瞋  復離於懈怠  如是捨離者  彼則生天上 

        恒不樂五塵  五塵不破戒  常護戒智者  彼則生天上 

        若能知四取  四諦亦如是  智者如是知  彼則生天上 

        若知苦苦報  亦復知苦沒  如是諦見者  彼則生天上 

        若得衰惱己  而不捨於法  是攝受法者  彼則生天上 

        若著壞色衣  及著糞掃衣  善心不行惡  彼則生天上 

        若一切時禪  常有出世心  恒樂空閑處  彼則生天上 

        若美若不美  隨他之所得  心不喜不瞋  彼則生天上 

        若著麁鄙色  塵土糞掃衣  如是衣知足  彼則生天上 

        若床若地樓  或復在餘處  不生苦樂心  彼則生天上 

        於眼所見色  青黃赤白等  若如實諦見  彼則生天上 

        若聞愛不愛  二種聲不樂  心正不動亂  彼則生天上 

        調伏於六根  而不樂境界  攝心不動亂  彼則生天上 

        如是大饒益  恒常受快樂  若一切皆作  彼則生天上 

        如一切業行  是則為最勝  行無垢法者  彼則生天上 

        若知於業報  而能作業報  於苦常怖畏  彼則生天上

 

  彼天如是頷下咽中。見諸相已。極大怖畏。已說此偈。於河岸邊共諸天眾本性放逸。以本業故於咽中現。若至餘處則不復見。若有因緣則便見之。若無因緣。雖有不見。何以故。以一切法因緣生故。

  又復。彼天本性放逸。性放逸行。離久欲山復向餘山。山名寶圍。歡喜心故。種種莊嚴。現在生欲能牽其心。不計未來所有諸畏。以根搖動不寂靜故。於彼天中受第一樂。歌舞喜笑種種遊戲。於河岸邊。種種樹枝諸花具足。彼處多有常歡喜鳥。

  復有寶山勝寶圍山。無量百千分分之處。皆悉具有雜寶間錯。而彼諸天悕望樂故。欲往見之。時。彼天眾遙見彼山。光炎圍繞如穿虛空。光炎上出。天不曾見。忽爾見之。彼山光明青黃赤紫普萬由旬。

  又復。如是雜寶光明。出勝其餘無量寶山。所有光明如須彌山。所有光明。能壞一切其餘諸山所有光明。此寶圍山所有光明。能壞其餘寶山光明。亦復如是。彼寶圍山。眼若看者能令眼樂。

  又復。第二能與耳樂。所謂種種河池之聲。有孔雀等七寶翅鳥種種音聲。有如是等無量種鳥種種音聲。彼有寶樹樹有鈴網。風吹出聲。其聲美妙不可譬喻。寶圍大山。以如是聲能令耳樂。

  彼寶圍山又復能與第三根樂。而彼天眾猶未至山。謂彼山中。從無量華出無量香。令天鼻樂。彼寶圍山。如是能令第三根樂。

  彼寶圍山又復能與第四根樂。所謂能令舌根得樂。色香味酒能令豐足。種種美果皆令飽滿。

  彼寶圍山又復能令天身皆得無縷衣觸。無量衣服皆甚柔軟。復有冷風。隨念樂觸以吹其身。

  彼大寶山如是能與天之快樂。彼天五根如是受樂。如五根樂。意亦如是。得第一樂。此寶圍山。於一切根皆令得樂。如是饒益一切天眾。

  爾時。彼天既到如是寶圍山已。彼寶圍山光炎圍遶。出無量種炎光明圍。多有無量百千蓮花流水河地。以為莊嚴。金毘琉璃青色妙寶。白銀寶等種種雜雜。百千莊嚴。彼天既見如是山已。本性自樂。見彼山故百倍受樂。共諸天女迭互各各更相受樂。生歡喜心勝勝悕望。意甚欲見彼寶圍山窟窟谷谷。處處皆有蓮花池林。從一山峯至一山峯。從河至河。須陀之處。從一寶林至一寶林。處處遍見種種鳥眾。復聞其聲五樂之音。遊戲受樂。彼天眼耳鼻舌身等。五種境界一切可愛。彼根聲觸味色香等。各各勝妙。如是諸根。於境界中一一受樂。如是境界愛放逸故。現在世中若苦若樂。過去世時若苦若樂。皆悉忘失。如前業果種種字畫。於其咽中先所見者。一切皆忘。如是遊戲種種受樂。是故皆忘本所作業。彼天勝妙寶圍山峯名淨無垢。如是無垢清淨之處。見行殿塵天在殿行。殿所行處有妙寶塵。彼清淨處尚見殿塵。何況其餘。天身等物種種莊嚴。可愛身色。業盡所作有異異種。若此天眾命盡故退。何業所作。以善業力。咽中字畫如是皆見。彼初見已不生厭離。何以故。以愚癡故。初得欲味即便樂著不生厭心。彼愚鈍天。若為他示或自覺知。見彼欲過即便覺知。事至怖畏。彼天如是貪著欲味。見其過患。則於後時悔火所燒。云何我本不捨此欲。如毒刀火。此欲乃是地獄餓鬼畜生之因。我今以此欲因緣故。必墮地獄餓鬼畜生惡趣之中。如是後時。悔火所燒若修心者。則於欲味不生味樂。見欲過患。則於彼欲不味不著。知欲過故。以有智慧見彼過故。後則不悔。若不悕樂彼欲境界。失不憂者。本修心故。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二

        〈觀天品之二十一〉(夜摩天之七)  

  爾時。彼天次第而行。上彼山峯第一無垢如鏡之地。彼諸天眾。業地鏡中自見其身。分分明了。彼諸天等。若有先修身口意者。業地鏡中得見自身。額中所現業果生死。如彼某時某處某國某因某緣某退相等。一切皆見。亦見他相當退之相。隨何者天額。中書字餘業之相。或有生業。彼一切相業地鏡中。一切自見。退夜摩天。若是餘業。或是生業或身惡業。或口惡業或意惡業。如是因緣退已。當生某地獄中。某餓鬼中某畜生中。從畜生處既得脫已。行欲放逸之所誑故。業風所吹轉某處生。又復如是。欲過中出。彼於額上字書畫中。一切具見。於額畫中亦如是見。欲過中出。如某欲法。如是對治所謂修欲無光明觀。不為彼欲之所能誑。又復。彼欲有異對治。謂見此色是虛妄見。於如是色隨順見已。心正觀察悕欲之心更不增長。如是如是。五境界中。如欲過患。如是諦觀。彼天如是則無憙愛。憙愛之心。不能為妨不能為礙。喜愛乃是生死種子。彼天如是欲中得出。額畫字中一切皆見。彼既見已。若勝修身若勝修意。彼能捨欲。見欲過患。故知出欲。知出過已。見先受樂境界過患。如食毒棗。今所受欲亦如是見。何以故。以於境界受欲樂故墮於惡道。如是修故。捨離境界。若於額上書字畫中見惡道業。墮於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之中。見彼業已。彼如是業一切皆失。生善道業。一切皆生。善業力故。彼諸天子如是見已。深生信心。造作善業。如是乃至造作涅槃種子善業。若更餘天少智慧者。其心樂欲彼前作業。業網自在。既見業畫文字相已。生如是心。若我此處後時退已。或生人中或生天中。彼天如是見生處已。心不驚怖。而復更入五境界波愛河中洗。以放逸故行放逸行。如是天者。不曾學來不曾聞來。少智慧故於欲不知。不能離欲。善法則滅。而復更作其餘生業地獄餓鬼畜生之業。何以故。一切善業皆悉盡故。欲所誑故。而復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中。爾時。有鳥名為賢語。見放逸天行放逸行。天善業故而說偈言。


        若善牽心者  如是則得善  若隨不善者  如是得不善 

        一切多用心  如地風水火  隨所得因緣  心如是行轉 

        心能速疾行  亦能速疾迴  速將至天中  速令入惡道 

        心速疾行善  若能防護心  一切法能作  一切業能斷 

        一切法行主  所謂彼心是  復以如是義  故得名為心 

        心常求人便  皆不應信之  體性甚㦜動  大力不可持 

        須臾間作善  須臾作不善  如是作無記  其行不可測 

        心來不可知  心去不可識  先無後時有  已有還復無 

        心無有處所  和集不可得  以無身體故  不可得捉持 

        因緣和合故  念念如是生  如珠牛糞合  因緣而生火 

        如是根色等  一切因緣心  非一能生心  和合故生心 

        如是知心已  知心難調伏  意隨正法行  慎勿憙樂欲

 

  彼天如是既聞偈已。修身修意二種修心。既修心已不樂境界。隨順法行退夜摩天。復生勝處。不離天處。若生人中。或為人王或為大臣。或時得種解脫種子。三種菩提隨願皆得。或具善業。作轉輪王。

  若彼諸天如是希有見於業相。如鏡中見。心不調者。彼天復隨地獄餓鬼畜生之中。

  又。彼比丘觀此希有業畫文字果報之相。彼則觀見。若人精勤專意深心畫如來像。若有思信寂靜之心。如是書寫正法文典心意寂靜。彼人生天。咽中額上見則生信。

  又復。有人心無正信。或為王勅或為他遣。或為取物活命因緣。若書經文或畫佛像。亦生天中。見則不信。多行放逸。彼亦造作善業種子。得生天中。雖見不信。以離信來離思來故。如是無因則無業果。如是一切。皆從因緣相似業生。

  若復有天性憙放逸。行放逸行。受天境界五欲之樂。常不厭足。復於增長無量欲山寶圍山中。於長久時五欲功德而受樂已。共天女眾如是種種遊戲受樂。後離如是五欲功德莊嚴之山。復向第三珠圍山去。生歡喜心五樂音聲。在道遊戲普勝妙事。第一成就。於須臾間具足受樂。如意所念。種種境界而受快樂。既於山中在河岸邊。受欲樂已。方至第三珠圍之山。如是如是。天可愛樂境界受樂。如是如是。喜愛增長。以於彼愛不解脫故。欲火所燒。於彼聲觸味色香等不知厭足。境界河中亦不厭足。如彌那魚。如是第三名珠圍山。一廂則是青色珠寶。次第二廂赤蓮花寶。次第三廂是車磲寶。次第四廂是白銀寶。彼天見已生歡喜心。迭互相向如是說言。天當看此無量種種端嚴殊妙種種光明。此寶光明。百萬由旬皆悉普遍。入彼光明不可分別。此勝光明。青黃赤白有無量種。

  彼諸天眾如是說已。復向餘林。林名樹稠。彼諸天眾諸天女眾。生歡喜心。無量音樂。隨種種處皆悉樂見。次到彼林。善業成熟。種種莊嚴。如是遊行種種受樂。乃於久時行放逸行。為愛所使。爾時。彼天見樹稠林諸七寶樹。於彼林中見有二河。第一香水勝味觸水。如心意念則有水滿。彼河之水隨念而轉。彼河銀岸。多有種種異異諸鳥。彼一河者名為雜水。次第二河名如意水。彼雜水者本性自體。如是雜水。第一清淨水流盈滿。彼種種水遠離醉過。善業因緣。其水則有無量種色。是故彼河名為雜水。

  又。第二河名如意水。隨彼天心種種意念。如是水生。若念須陀。則須陀流第一白淨。第一香味須陀流滿。若彼諸天意念天酒。則有色香觸味具足。美妙天酒滿中流出。若念山澤種種異華。則有色香觸等具足。如是妙花滿河流出。於其花中。有種種蜂以為莊嚴。彼華之名尚不可說。如是第二如意水河。種種流滿。

  彼處如是樹稠林中。有如是花莊嚴可愛。彼處諸天在兩河中。處處遊戲種種受樂。可愛聲觸味色香等。種種受樂。以善業故。共飲天酒。種種受樂。聞樂音聲。種種耳樂種種歡喜。隨心具足。受種種樂遠離憂悲。遠離飢儉離於怖畏。於境界中常不知足。如飲醎水。隨增其渴。有無量種無量分別。有無量種受天之樂。彼天如是行林河中受樂行已。彼處有鳥名曰河行。見天放逸而說偈言。


        猶如此水流  天樂亦如是  命念念不住  癡故不覺知 

        老病死等故  能令業盡退  天不離此法  常隨逐欲行 

        命則非是常  三界樂亦爾  天癡為欲誑  如是不覺知 

        如空中水渧  必墮而不停  一切樂如是  與雨渧不異 

        如風吹塵土  迭互競相推  轉於虛空中  身轉亦如是 

        此樂非勝樂  貪誑不常定  與愛毒和合  猶如雜毒食 

        彼常勝樂者  所謂不死處  無愛別離處  無冷無熱處 

        彼處常安隱  智者之所說  何處不生死  彼處則無苦 

        諸因婦女樂  一切皆有苦  彼愛為種子  復生地獄中 

        彼樂能生苦  云何說為樂  乃是苦中苦  後時則如毒 

        若此眾生生  眾生業風吹  業網癡所覆  隨生處愛樂 

        若善不善業  常隨彼共行  處處皆逐去  如香不離花 

        汝如是受樂  此後時則失  如晝日時滿  日沒光隨沒

 

  彼水行鳥天善業故。已為一切放逸行。天如是說已。若天放逸行放逸者。聞水行鳥如是偈說。作如是言。此鳥善語。已覺悟我。如此鳥說。我必當得。此鳥實說。我放逸故行放逸行。猶故如是不能捨離。我於後時必定破壞。得大怖畏。我等從今當善心意。對治放逸。捨離放逸。彼天如是於長久時。專心善意捨離放逸。知欲過患。心思惟已。以心動故心力大故。或於多時久習欲故。還復著樂。彼天如是無量分別。無量境界上下受樂。種種諸欲具足之處。種種鳥聲。勝妙園林有蓮花池。七寶山峯。多有無量妙蓮花池以為莊嚴。多有無量百千蜂眾。出種種聲莊嚴妙池。彼處有河滿中飲食。有百千樹。隨念枝網蔭覆彼河。枝間有華。華為堂舍種種具足。彼天自身有妙光明。無諸憂惱。自善業故。得如是報。下中上天皆離妬嫉。迭互相愛。一心一欲彼此不妨。如是如是。遊行受樂。

  爾時。彼天既受樂已。迭共籌量而作是言。如我先聞。此夜摩處一切諸天有主。名為牟修樓陀。遊戲受樂。我等今者相與共去。彼處諸天。離彼天主牟修樓陀五百由旬。遙聞歌聲。以太遠故聞不了了。以聲普遍一切天處。是故不了。若鳥音聲。如是歌聲功德具足。聞彼歌聲雖不了了。極生愛樂不可厭足。以心動故。生決定意。一切天眾即向天主牟修樓陀戲樂之處。彼林一切功德具足。彼欲行天共諸天女。種種莊嚴種種衣服一切功德。皆悉具足。普身所著。無縷天衣以自莊嚴。其手皆執種種樂器。迭相愛念。生歡喜心。有乘空者乘蓮花者。復有乘於優鉢羅者。彼優鉢羅有第一香。多有眾蜂。復有乘於拘物頭者。彼拘物頭形量白色。皆如月輪。彼天皆共如是天女遊戲歌舞。在空而行。五欲境界種種受樂。不知厭足。彼天善業。自心所化自如是乘。自業所化有下中上。色亦如是。有下中上。樂亦如是。有下中上。如是受樂。智慧亦爾。有下中上。命亦如是。有下中上。一切如是遍滿虛空。向戲樂林。無量種欲具足之處。牟修樓陀天王住處堂殿之所。彼如是行在道未到戲樂之林。於虛空中遙見如炎。復見一處青寶之色。復於異處見黃白色。復於異處見如火色。彼天如是空中見已。則生第一希有之心。迭相告言。天當看此虛空之中希有之事。如著種種希有色衣。在虛空中我未曾見。彼諸天眾迭互說已。生希有心。少時停住。未經久時。復聞有聲。第一微妙美音歌聲。聞音聲已。復生喜心。希有之心。始從在地乃至遍空。一切天眾共諸天女。心皆樂見。悉欲往看。此天如是。空中見者一切皆是。山樹具足。地處諸天彼天亦爾。遙見此天。山樹具足。地處諸天亦向天王須夜摩天。須夜摩天坐七寶座。在七寶窟。以大青寶瓔珞莊嚴。復以勝妙蓮花之色。勝大妙寶而自莊嚴。又復更有第一光明妙寶勝幡。光明普遍一千由旬。有白光炎滿虛空中。如著種種勝妙衣服在於虛空。幡亦如是。

  此廣博行地處諸天如是見已。生希有心。少時停住。須臾則知山樹具足。地處諸天亦向天主牟修樓陀所住之處戲樂林所。起如是心。彼如是去亦如我去。廣博行處勝上諸天籌量說言。我今共彼山樹具足地處諸天。一切和合。相與俱去。向彼天主牟修樓陀所住之處。如是時間。暫住須臾。爾時。彼處山樹具足地處諸天。見廣博行地處天眾生希有心。作如是言。我今共彼廣博行處。一切諸天迭共和合。相與同詣牟修樓陀天王住處戲樂林中。爾時。如是山樹具足地處諸天。共廣博行地處諸天一切天眾。皆共和合。遍在虛空無量幢幡。皆乘寶殿。在鳥背上五樂音聲。五欲功德皆悉具足。向戲樂林須夜摩天遊戲大林。多有無量諸欲功德。皆悉具足。不可譬喻。往向彼林。受境界樂。五欲功德不知厭足。一切功德富樂之事皆不厭足。迭互相近不可厭足。如是一切皆受欲樂不知厭足。然彼比丘見彼天已。無量業果。皆悉諦知而說偈言。


        譬如天雨水  是故河增長  如是欲雨故  天增長欲火 

        彌那生水中  而常患枯渴  如是樂增渴  故天不知足 

        如虛空無邊  亦復無盡滅  欲如是無邊  界欲不可盡 

        海水波旋滿  彷彿有足義  悕望於欲者  畢竟不知足 

        天未得境界  愚癡不知足  心常悕望樂  得已不知足 

        既得衰惱已  無量到退失  由境界熱惱  是故應捨欲 

        既被貪欲誑  能壞信欲者  得衰惱則離  而天不覺知 

        境界非可足  不知足無樂  如是不知足  智者能捨離 

        寂靜為樂根  苦由境界起  故應修寂靜  遠離境界地 

        常捨離煩惱  修行無上智  從智得解脫  由煩惱繫縛 

        病殺繫縛等  境界所怖畏  流轉生死中  皆由於境界 

        若合若別離  或百或千到  生生處常爾  唯善逝諦知 

        生死無量樂  生死無量苦  一切由境界  生生處皆有 

        如是之境界  破壞癡心者  愚癡無眼故  復憙樂境界 

        捨怨而不近  聞名亦生慮  境界如怨家  癡故不曾捨 

        若為境界燒  則是愚癡者  為自業所誑  癡故不能離 

        如有畏火者  猶故近於火  如是境界迷  亦樂近境界 

        猶如食毒者  不為自受樂  近愛癡亦爾  永無安隱事 

        如渴者於鹽  舐之不除渴  境界故闇眼  於愛不知足 

        天境界不足  欲心之所誑  為業風所吹  到於惡道處 


  彼比丘如是諦知無量道處眾生業生。次第皆知。憐愍彼天已說此偈。

  又復。彼天迭相和合。一切同行。心生歡喜。向戲樂林牟修樓陀天王住處。爾時。彼天如是而行。無量服飾無量樂行。無量業化。無量園林池等受樂。無量百千天女圍遶。如是而行。復有餘天。百千堂殿在上而坐。行虛空中。光明周遍普照虛空。歌舞遊戲五樂音聲。鬘莊嚴身。以香坌身。頸著瓔珞。頭冠天幘。風吹衣裳如雲而行。天女抱之。心甚喜樂。復有餘天天女詠歌及箜篌聲。既聞此聲。心生愛樂。如是等類若干種天。種種受樂。向戲樂林空中而住。悕望受樂。彼地處天。一切皆向牟修樓陀天王住處。總說彼天。如業相似。若戲若行若莊嚴具。音聲普遍十方充滿。皆來近在王住堂殿。普彼一切夜摩天眾。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於中最勝。如業之身。以業勝故其果亦勝。如是因果。非不相似。如種子芽。一切天眾。皆近天王牟修樓陀所居堂殿。彼天皆劣。唯有天王牟修樓陀於中獨勝。一切諸天。天欲之中天王欲勝。皆悉具足。無譬喻樂。且說少分。

  有七寶鳥在樹林上。周匝遍有。嘴銜樹心。身無所依。在虛空中。

  又復。異處饒希有鈴。其聲美妙。若天聞者皆來向之。如是分別心快樂故。在彼林行。

  又復。更有七寶眾鳥。間錯雜翅。在彼林外周匝圍遶。嘴中銜鬘繞林飛行。又復。多有希有孔雀。背上皆有蓮花水池。於彼池中饒種種鳥。有百千蜂。在彼池水蓮花之中。蜂有音聲。池名清水。彼蓮華葉種種不同。或有花葉是毘琉璃。或有花葉是七寶者。有餘蓮花。五由旬香。如是彼鳥孔雀背上。端嚴殊妙。歌樂嬉戲。池鳥相應。彼孔雀背亦甚希有。

  又復。多有大希有鳥孔雀銜鬘。謂其背上有大蓮花。天子坐彼蓮花臺上。有百天女而為圍遶。種種嬉戲。美妙歌音而受快樂。

  又復。多有大希有鳥孔雀銜鬘。彼受樂天自業所化。一一孔雀頭上。皆有隨念樹生。有種種花。其花甚饒。樹上多有七寶翅鳥。其諸天子既上彼樹。與天女眾共飲天酒。歌舞嬉戲而受快樂。

  又復。多有大希有鳥孔雀銜鬘。一一孔雀叢毛之中。多諸天眾共天女眾。坐受快樂迭相愛樂。嬉戲歌舞。受天之樂。天見如是孔雀銜鬘希有事故。生希有心。

  又復。更見第二希有。所謂蓮花妙池銜鬘。彼蓮花池其數二萬。離於泥濁。有金銀沙。八功德水盈滿彼池。鵝鴨鴛鴦池中甚饒。天善業故。鵝說偈言。


        久時受此樂  此樂非常法  一切皆無常  而天不覺知 

        此樂且相續  必當有斷時  為欲心所誑  不覺知失壞 

        此樂雜苦樂  隱覆故不覺  如蓮花鬘中  毒蛇不可見 

        猶如雜毒飯  食者被殺害  此樂一切爾  必當墮地獄 

        如索筋為羂  眼見甚可愛  境界羂如是  見好實甚惡 

        如金波迦果  初甜美味多  後時則能殺  世間樂亦爾 

        如飛虫見燈  其心甚愛樂  入中則被燒  此樂亦如是 

        愚凡夫不知  戲樂猶如燈  悕樂如觸火  畢竟不得樂 

        如鹿患渴故  隨逐陽炎走  畢竟不除渴  此樂亦如是 

        過現不知足  未來亦復然  一切天境界  如是故應捨 

        寂樂為根樂  是智者所說  於樂根無心  彼則常受苦 

        梵實第一勝  忍為最寂靜  一智明是世  一慈生勝樂 

        不惱他最吉  正見第一善  直心最為良  捨惡業亦爾 

        若近於老宿  恒常敬重法  供養於師長  信業則為善 

        常供養三寶  正心意無垢  復供養父母  是涅槃城道 

        佛說一切法  出家最第一  梵行行中勝  能得一切樂 

        佛說諸施中  法施最為勝  勤中禪第一  則能到涅槃 

        於施戒智中  唯智以為最  智能到涅槃  施戒唯得樂 

        眼見非為最  智見則為勝  佛說八分道  諸道中寂靜 

        諦中四諦勝  是如來所說  於五種力中  智慧力為最 

        說上下八方  更無有勝者  唯如來為最  能示真法故 

        說一切眾中  聖眾最寂靜  以三寶福田  依止能生樂 

        等供養父母  第三次和上  能以法境界  開眼令覩見 

        非可見可取  如來如是說  此皆是樂地  依境界非樂 

        若能行此法  則行無垢道  行此道安隱  夜摩地非樂 


  彼鳥如是以善業故。本人中時因法活命。賣法得物以自存濟。如是業因。彼處為鳥。本善業故。雖生鳥中。憶法不忘。如是說偈。是故應當精勤讀誦。常受持法。以業因緣。雖作畜生。本來習故。善能說法得果不空。

  又。彼一切諸夜摩天。向彼二萬蓮花之池。種種異異別別莊嚴。勝妙天女而為圍繞。於彼池中。先有種種異異莊嚴。諸天之眾諸天女眾。百百千千那由他數那由他數億億數等。種種受樂。共諸天女五樂音聲。或有入在蓮花中者。或有坐於蓮花臺者。或有在於蓮花葉者。或有在於蓮華鬚者。隨心意念。麁細等身如眼睫頃。百千由旬已能來去。如眼所見無遠無近。皆一念時。彼天來去亦復如是。如一指面。眾眼共看不妨不患。如是彼天。或有一百或有一千。皆共聚在一蓮花鬚。同坐不妨。不隘不迮。以善業故。自業力故。彼蓮花池。如是勢力如是功德。彼天如是於蓮花中。或百或千。如是嬉戲。如心美味天酒恣飲。彼蓮花中。舊住諸天共後來天和合嬉戲。自有光明。勝百千日。皆受欲樂。

  於如是處久時受樂。爾乃前詣牟修樓陀天王林所。欲入彼林。彼林多有無量種色甚可愛樂。牟修樓陀如心意念。化作彼林。如自心中。如是如是。種種所念。如是如是。化作種種異異樹林。本未曾有。夜摩天王善業力故。爾時。天眾見如是林。本未曾有本未曾見。生希有心。生是心已。欲入彼林。漸次近之。彼天種種莊嚴其身。塗天栴檀。著天所應如天相似。種種衣服。過蓮花池到彼樹林。見已羞慚。業如是故。有如是林種種勝妙。彼諸天眾見餘林來。既見彼林。普遍審觀。既審觀已迭相向說。迭相指示。然後入中。既過彼池。入林中已見鸚鵡行。皆悉執持種種寶鬘。一一鸚鵡寶珠繫咽。如是寶珠相續為鬘繞彼林已而說偈言。


        此眾生輪轉  自業所牽推  老死樑繩中  眾生不厭離 

        彼道至道行  天人阿修羅  不知真諦故  為自心所使 

        世間所作輪  手推非疾轉  業手眾生輪  轉之甚為速 

        十二輻和合  聚在癡轂中  因緣輪迴轉  世間不覺知

 

  彼天如是聞鸚鵡鳥所說偈已。一心善念觀察本業。大慇重心念本業行。作如是言。彼鸚鵡鳥則為勝我。我則不如彼鸚鵡鳥。思惟作業。我為愛壞嬉戲受樂。時。彼諸天如是說已。為欲往見夜摩天王牟修樓陀。過鸚鵡行。復向名為嶮岸鬘林。於彼林中。復有一林名曼陀羅。百千色花以為莊嚴。彼林多有種種鳥眾。林之光明勝百千日。離日熱過。彼林之樹有勝光明。見彼樹林則生眼樂。聞鳥音聲則生耳樂。嗅藕根香則生鼻樂。甞食果味則生舌樂。無縷天衣觸生身樂。諸根樂故意生喜樂。五根縛心。令意隨順。思念諸法。以二種意隨順而知。如是見於曼陀羅林。曼陀羅樹。一一皆饒諸天女眾。如是天女。種種衣服莊嚴微妙。口中言說。種種歌舞種種受樂。彼諸天眾本未曾見。

  如是彼處一切地中地行諸天。見彼天女在樹林中。不可譬喻。無量百千億眾甚多天眾天女。普遍林中。無有一天無一天女。心不悕望欲見天主牟修樓陀。一切悕望皆欲往見。實心喜樂。欲見天王。以是天王福德力故。爾時。彼天如上所說。和合而來行彼林中。彼林多有流水河池。蓮花雜林皆悉具足。地分處處一切莊嚴。其地柔軟。皆作金色雜寶間錯。如是見已。則受欲樂。如是次第。漸進前向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一切同心悕望欲見。心皆相愛。如上所說。種種異乘過彼地處。復入異地。於彼地中有可愛山。如是地中諸可愛山其數五百。是遊戲處。彼一切山是毘琉璃。其樹皆是赤蓮華寶金葉莊嚴。復有寶樹銀葉莊嚴。彼處多有珊瑚諸鳥。又復更有異法莊嚴。無量雜寶鹿鳥莊嚴。種種河池流水莊嚴。交枝為舍。普遍莊嚴交枝之舍處處遍有。其果金色。金寶樹枝。其果皆作毘琉璃色。金寶之葉。有百千蜂。蜂有音聲美妙悅耳。種種味觸飲食滿河。多有寶鳥莊嚴彼河。彼中地處。觸則生樂。復有天眾見諸寶山。山名遊戲。有見平地有見山峰。有見窟門。復有天見樹枝堂舍。有見一切在蓮花池。天眾天女皆悉歡喜。有共天女而歌舞者。或有諸天共天女眾入蓮華林遊戲樂者。有歡喜心而飲酒者。有以天華散平地者。有結花鬘莊嚴身者。有以寶冠共諸天女迭互莊嚴。自有光明身無垢穢。復有異天。共諸天女行虛空者。復有異天。手執樂器口中詠歌。住在平地。或百或千。彼天之身如是如是。種種莊嚴種種光明。青黃赤紫雜色光明。從身而出。

  爾時。彼天既於如是遊戲山中受快樂已。欲見天王牟修樓陀更前內入彼天。復見夜摩天王名集鬘地。即入其中。山樹具足廣博。行地彼一切天。第一莊嚴。并集鬘地。三地諸天。皆於天王牟修樓陀生敬重心。是彼天王善業力故。是彼天王過去修集無量善業之所感致。集鬘地中有一萬殿。無量種色種種金柱而為莊嚴。彼殿可愛。金寶為壁。毘琉璃寶青寶柱雜雜間錯。復有異殿毘琉璃壁金寶青寶拘欄。因陀羅寶以為窓牖。又復多有種種寶柱雜雜間錯。復有異殿。毘琉璃壁。金寶為門毘琉璃扉。種種間錯。復有樓殿甚可愛樂。謂赤蓮花雜金為柱。金寶為門。珊瑚為窓。種種雜寶間錯其地。又復。彼處種種間錯青寶為壁。赤金為門白銀為柱。普彼殿內光明炎鬘。

  又復。彼處牟修樓陀天王之殿。種種業化。第一赤色金寶之殿。金剛間錯。赤蓮花寶以為殿柱。七寶為窓。第一光明迭相照耀。重樓行殿。如是如是。種種莊嚴。彼天見已。迴眼遍看。復觀寶山。彼此迭共。相與同心普看山殿。前向大王須夜摩天。然後乃入牟修樓陀天王殿內。既如是入勝勝異見。種種可愛。第一希有無量功德。一切具足。彼諸天等。見集鬘已悕望欲見。夜摩天主牟修樓陀一切天眾皆悉同行。復入一處王所行處。見大天王七千天子而為圍繞。悉皆第一勝妙莊嚴。身有光明。一一天子威德如山。天衣流動。頭著寶冠。肘後臂上。妙寶莊嚴勝妙花鬘。以嚴其胸。有如是等七千天子圍遶。天王牟修樓陀。亦如眾山周匝圍遶須彌山王。亦如諸河圍遶大海。如星曜等圍遶於月。如是彼天一切圍遶。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如是而住。夜摩天王端正殊妙。光明威德。勝出一切諸餘天眾。

  天王之殿有百千柱。彼一一柱皆是七寶。以莊嚴殿。天因陀羅大青寶座。彼天王殿如是勢力。如是如是。天入彼殿。如是如是。轉更寬博。如是如是。七寶莊嚴。殿內有樹名殿嚴樹。彼如是樹恒常有花。於六時中具足不闕。又一切時常有天果。彼殿何名。謂名樂見。七寶為壁種種間雜。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三

        〈觀天品之二十二〉(夜摩天之八)

  爾時。彼天漸更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若歌若舞。種種嬉戲。共受第一勝業果報。彼一切天種種供養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既供養已坐在一處。一切坐已歡喜語說。既語說已。天王告言。汝一切天樂行放逸。相隨而來。自今以後。護命護法勤行精進。以護法故。常受快樂。乃至涅槃捨身已後。永無苦惱常受天樂。爾時。彼處一切天眾。皆共和合夜摩天王。為說偈言。


        世間種種界  種種業自在  天種種道來  善業生此處 

        有中如是來  有中如是去  如彼來時業  如來去亦爾 

        諸有和合事  諸有意不亂  皆是善業作  精進勿放逸 

        長久時受樂  此後必定退  退為第一苦  當有則無疑 

        彼如是之義  我召汝為說  汝等一切聽  如如來所說

 

  夜摩天王如是普為彼一切天和合利益已。說此偈告天眾言。汝等樂行境界所迷。然不覺知。天則減劣而不增長。此境界樂一切無常。當不寂靜得不饒益。所謂何者。一切皆聽。如汝所見六正覺知者。七寶塔廟種種七寶莊嚴成就。所謂六者。一是尸棄正覺知者。二毘婆尸正覺知者。三毘舍婆正覺知者。四迦那迦牟尼如來正覺知者。五迦羅迦居村陀佛正覺知者。六迦葉佛正覺知者。此六佛塔天中久作。次第耳聞。我今供養。以何因緣。一切如是。我不曾見我少心故。彼諸世尊利益安樂諸世間故。往世曾來到此世間。我以如是次第聞來。得如是法。

  彼迦羅迦居村陀佛。為夜摩天作大利益。謂利益者。一佛塔化。是大希有如來境界。令住此間。若此世界不敬沙門婆羅門者。天朋則減。此減劣相。於此佛塔光炎之中。我皆現見。若減若退。唯我獨見。汝等放逸。放逸行多是故不見。以著境界受欲樂故。我以歌聲召汝等來。為利益故。汝等放逸。放逸而行即是死退。我恐汝等食善業盡。墮於惡道。故召汝來。六佛世尊利益無量諸眾生故。已所說經。彼諸如來。於此塔中皆悉書之。我已誦得。天今善聽。我為汝說。勿後退時而生悔心。

        爾時。彼天第一敬重。專心思念。一切默住。二重敬重。一敬天王。二敬重法。諦意正住。其心不動。天王既見天眾如是。善調伏故。普告之言。汝等始入初如來塔。尸棄如來壁上書經。饒益天眾。利益天眾。安樂天眾。

  彼最勝天共其天王牟修樓陀。最初入塔。見尸棄佛毘琉璃像。在青寶床加趺而坐。於其壁中自書經言。諸比丘。若天若人。有八種法障礙善法。何等為八。諸比丘。所謂一者。若天若人。為放逸壞不能作善。若世間善出世間善。世間法者若心懈怠若心放逸。行放逸行。彼世間法一切皆壞。若放逸者。於善友所不能看視。則為中人。若是怨家。怨則增長。求覓其便。此是放逸。妨世間法。諸有懈怠放逸行者。不能成就如是之業。彼人業盡知友亦盡。怨家熾盛增長大力。室家皆失。貧窮無物。為他輕賤。第一凡鄙。所謂貧窮。諸有貧窮凡鄙丈夫。善友知識親舊兄弟。貪瞋邪見一切增長。彼愚癡者最為凡鄙。何以故。不善行故。天所棄捨。一切侵陵為他侵己。或時致死。或時商賈亡失財物。以其放逸放逸若諸比丘若比丘尼。若優婆塞若優婆夷。如是放逸。常勤修行。無記禪定。不得盡漏。唯貪食味。占相食時。妨亂其心。如是放逸。放逸行者。常一切時心不清淨。貪著食味。猶如畜生食吐之者。其心如狗。亦如受持烏狗戒者如是之徒。常放逸行。不讀誦經。於眷屬中於多聞中。是少智者。是為凡鄙。為諸檀越之所輕賤。離無所畏。第一無畏所謂多聞。能思惟法。第一凡鄙所謂少聞。彼少聞者。為他輕賤不知自過。而於他所多貪瞋癡。於多聞者真實知者。若於尊長若於檀主。有善根者。以愚癡故放逸多故。生瞋心瘡。不善業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放逸行者。如是人中行放逸故。於世間義出世間義以為妨礙。

  諸比丘。云何天中放逸破壞此天。自性行於放逸。放逸行天。其心愛樂觸味色香而行放逸。不見老至。不見破壞。不見退沒。心不思惟善業盡滅。不習作法。不敬重佛及法眾僧。彼離善心。行於放逸。佛出世時不見不知。心不生信。怖畏近至。衰禍近至。死苦近至。離別之苦近至不遠。天女棄捨。大怖近至。如在嶮岸而墮墜者。於先境界所受樂事。不具足見。於異世中不隨順行。於臨死時。不與其樂亦不安慰。如是境界皆悉破壞。無有氣勢。於諸有中異處去時。不共相隨。若作放逸放逸行業。彼於有中則隨逐行。彼境界渴。心未厭足。放逸而死。一切天捨。心生驚怖。迷於境界如是而死。彼時相應或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之處。是故天人。一切不應行於放逸。尸棄如來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若天一切時  成就境界樂  彼天既破壞  諸業隨逐行 

        樂不可常保  業聚集不失  樂所誑癡天  由業不自在 

        境界現生樂  後能作衰惱  染著境界天  心常亂不定 

        不知善福業  是生死病藥  如藥燈亦爾  為歸亦為救 

        有中之善業  隨逐於眾生  是故黠慧者  常應勤精進 

        修福德為吉  捨境界為善  若有智眼者  知畏未來世 

        黠慧預生怖  愚則至時畏  智者如是知  心常慮破壞 

        若意常愚癡  則喜樂境界  為境界所迷  後則心生悔 

        諸有身和合  智常不濁者  皆作福德業  無福德則苦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示彼一切天眾。尸棄如來所說偈頌壁上書字。最初法已。次第復示其餘七法。作如是言。我復為汝說餘七法。次謂傲慢無時惺[宀/悟]。傲慢行者常不惺[宀/悟]。於天人中恒為妨礙。常妨一切世間之法出世間法。云何名為妨世間義出世間義。身傲慢者。亂其心意。一切法義意為前導。是故轉行。彼亂心意行不善處。非所應處非時而行。行邊嶮處近惡知識。不自測度亦不知他。不知自力不知他力。以傲慢故。不能作業。於自家事不知籌量。如狂不異不行正行。一切眾中最為凡鄙。又於諸親兄弟等中最為下劣。彼不應作而便作之。所應作者則不能作。彼所應作所不應作。一切不知。亦復不知作與不作。於法非法亦不能知。又亦不知應說不說。應行不行。亦復不知是處非處。如是一切悉皆不知。以傲慢故。而不能知持戒之法。又慠慢故。不知時節不知方處。不知住心及不住心。以傲慢故。不知樂時不知輕重。又不知真不知非真。戴面而行。無所畏忌。又。此傲慢於出世間法義妨者。云何為妨出世間義。為此傲慢所妨亂者。不知業因不知果報。不知善道及不善道。不知威儀。不知方處不知時節。不知裁量足與不足。不知大眾。雖得聞法不能修行。於未聞法。心不欲聞。無心訪問。凶頑不畏。語不依理。心意動亂。如風動塵分散處處。彼心如是。常亂不定。彼心意亂傲慢行者。不修禪定不能攝心。見色則著。樂於境界。或時著欲。眼常動轉。如是㦜者。不正眼故。行於傲慢或因著欲。或是醉亂。或時禍祟。或時狂病。一切時爾更不餘異。彼如是故。為諸世間之所詳指。如是指故。則為一切之所輕賤。不知自過。彼非饒益又非利益。亦非安樂。彼則於義皆不成就。

  云何傲慢於出世間法律為妨。云何復於傲慢者中以為妨礙。謂彼人中有出家人。傲慢之行最為鄙劣。此法毘尼。能離傲慢。一切端嚴。不離傲慢則不端嚴。彼傲慢人。不能修禪不知住止。常行城邑聚落等中。不行好處。不能說法調伏檀越。唯貪飲食床臥敷具。唯不善觀。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如是之人。非世間道出世間道二處安隱。傲慢有七。一者色慢。二者財慢。三者生慢。四者服飾莊嚴等慢。五者為王供養故慢。六者婦女親近故慢。七者他妻亂心故慢。此總為慢。減句殘句或復滿句。此一切法。彼慢為妨。如是人中少有富樂。微少命行。微行慠慢。何況天中此則是慢。

  彼天愛聲觸味香色。念念之中增長傲慢。傲慢行故。命則稍減。不覺命行。不知命盡。不知行盡。不知善業若不善業。彼一切時。常恒如是。乃至命盡慠慢不止。次第乃至善愛業盡。業盡則退。臨至退時爾乃覺知。起如是心。境界誑我。令我生染。如是慢誑。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如是慠慢。妨世間道。

  又復。天眾以慠慢故。妨出世道。彼一切天。愛善業故以正法故。於此天處夜摩中生。以天慢行。不知自業不近其餘。少慢行者。不近一切不慢行天。不樂見佛及法眾僧。於正法中不信不入。以於正法不隨順故。行於惡道。不能觀察十二因緣。不敬尊長。亦不親近有智慧天。為欲所誑。貪著境界。於此天處。臨欲退時乃生悔心。是故。天人應捨放逸。應離慠慢。若不捨離。則如熾火燒胡麻等。尸棄如來。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放逸則破壞  為慢所迷惑  若天若丈夫  不得寂靜樂 

        若樂放逸行  是則名為死  諸放逸樂過  退墮地獄中 

        不正道行過  是則名放逸  放逸誑心天  則入於地獄 

        憙樂於不實  於實不憙樂  放逸垢闇故  天為欲所誑 

        欲所迷癡天  放逸慢亦爾  不能真實見  如生盲於道

 

  尸棄世尊如是已說。放逸慢心妨礙世間出世間法。又復第三示破戒過。如是之事。彼佛世尊悉知無餘。如實諦知破戒過患。塔中壁上次第書之。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示彼天眾。塔中壁上。不持戒過。書畫文字。不持戒者是諸天人第三過患。非是利益非世間道。非出世道。世出世道一切皆非。何者。人中不持戒故。妨世間道所謂受戒愚癡之人。既受戒已。應作不作。一切不知。亦復不知是處非處。作過患已覆藏在心。兄弟因緣。如是破戒。專為兄弟諸親舊等。不顧念戒或不取戒。受已則犯。不生忌難。以如是故。為諸親舊兄弟眷屬一切人等。皆悉輕賤。作如是言。此不持戒不勤精進。身口意戒一切不持。如是諸親至兄弟等。嫌賤輕薄。以輕賤故。時節吉凶皆不看視。不與往還。吉凶等會不請不喚。不信不敬。以如是人不受戒故。不持戒故不攝戒故。本善友者則為中人。若先怨者則求其便。若非怨親則不攝之。以為朋侶。如是之人。如樹根斷風吹倒地。如是倒已。一切物失諸親等離。彼人自心本性輕動。以輕動故。內則懷惡。於一切人多貪多瞋。心邪疑慮。分別悕望。欲為惱亂。其心常瞋。一切眾生面色不好。無有威德。心亂不定。恒常貧窮。如是之人。不受戒故不持戒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是故常應念作利益。受戒持戒不妨世法。

  是持戒人。以戒因緣心意堅固。常正憶念。信於善友若王大臣。信彼人故。以大貴價金寶銀寶種種寶物。一切委之。若隱密語信而向說。若王王等寄物不侵。密語不露。以護戒故。為人所信。又復。諸親兄弟眷屬一切時人信愛供養。皆悉敬重過於尊長。持七種戒。王亦供養。知識親等皆悉供養。如是之人。一切人信一切人愛。財物具足。常不貧乏。皆不能與作不饒益。第一大富。以大富故。能行布施能作福德。正意善住不壞智慧。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

  彼人如是微少破戒。則為輕劣。何況修行出世間道。如是之人意動不住。於業果報盲無智眼。或不持戒或破多戒。唯一戒在。或全無戒。他謂比丘。彼人唯有比丘形服。猶如貝聲。心常諂曲。誑諸檀越。作如是言。我持佛戒。如是之人實不持戒。聖所愛戒實不成就。彼是誑賊。誑諸世間。諸天及魔。一切沙門若婆羅門。諸天人等。自他俱誑。不如說行。如是之人。內空無物不實不堅。如水沫聚。誑一切人。第一諂曲。彼人多求床臥敷具。病藥所須處處多取。彼人常沒生死泥中。或生地獄若地獄等諸惡趣中。彼人破戒。取不應取。以破戒故不善分攝。如是之人。乃至不應於僧地中行至一步。以不相應非所應故。何因緣爾以諸檀越修治彼地。為持戒者諸比丘等。不為無戒破戒比丘。不為一切無善心者。如是之人。於彼地中行至一步亦所不應。何況敷具病藥所須。及餘一切諸受用物。尸棄如來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若比丘無戒  是賊中之賊  內滿爛膿等  外披服袈裟 

        一切虛不堅  猶如水沫聚  如是空無戒  妄說是比丘 

        破戒屬地獄  僧寶所不攝  為心所誑故  身壞墮地獄 

        遠離法毘尼  自業故墮墜  垢闇之所覆  常受大苦惱 

        不著善法衣  裸露善人棄  以離善業故  惡將至地獄 

        聚集不善業  苦門則開張  生死縛堅牢  破戒故如是 

        為破戒火燒  彼則為極燒  如是缺戒者  必定入惡道 

        意受持戒故  師則能與戒  無心諂受戒  必定入地獄 

        彼人於日夜  常增長不善  若能持戒寶  則能壞破戒 

        若人空無法  唯有闇和集  彼無一念時  而暫不破壞 

        為破戒所羂  垢故善人捨  破戒羂常牽  捨戒不善者 

        無戒若破戒  親附惡知識  若習近欲者  此地獄因緣 

        無戒愚癡人  或復㦜動人  惡業相應人  去地獄不遠 

        業有相似果  此云何不知  癡故自為患  而著遊戲樂 

        日日常增長  惡河不可渡  苦波滿其中  如是漂眾生 

        彼人非生善  彼人非善心  若捨離法者  則攝不善法 

        若身攝善法  是第一善道  行彼句之人  則到不退處 

        受持戒讀經  愛樂善法者  正行常調伏  彼則離苦惱 

        此不持戒垢  則能令穢污  彼以壞學故  為地獄所攝 

        如是一切知  應勤心取戒  一切生死海  無戒是因緣

 

  如是所說。一切人等出世間道無戒故妨。云何天中無戒為妨。此世間中業果之地。若於此中持七種戒。攝取和集。天中受樂。久行放逸乃至樂盡。然後退墮。如燈油盡。燈炷盡故光明亦盡。

  云何妨礙出世間道。謂不持戒。彼持戒人生於天中。生彼處已。如是心念。我於人中。持七種戒生於此處。與天平等。此始生天。以著境界愛欲樂故。一切皆忘。若其餘天不忘持戒。則示此天持戒業果。為其說言。汝本人中持戒具足。生在此處。彼始生天。以心動故。著境界樂。不聞語聲不入不取。不信持戒。故不能取善業果報。境界勢力。動其意故。彼不持戒不隨法行。彼如是天。破壞善法。是故退墮。如是持戒生於天中。或生世間或出世間。彼世間者。以持戒故。此是一種出世間者。則是菩提。此第三法不持戒妨。何者第四。天人妨礙所謂懈怠。樂懈怠人。若染著人。如是之人一切普遍。於一切種一切世間所有諸法。皆不成就。彼懈怠人七種法劣。何等為七。若人懈怠無增上果。則是二劣。以是劣故。供養則劣。財富亦劣。境界智劣。如是劣故。一切世間正士不近。世間人情。問訊則劣。彼人如是。一切世間諸事皆劣。是故頑鈍。一切所作皆悉失壞。如是人中。世間法義懈怠為妨。云何人中而能妨礙出世間法。以懈怠故。此懈怠人。一切家事作業皆畏。是故出家。作如是言。我出家已。多有敷具。病藥所須。飲食豐樂。我於晝夜無所為作。彼懈怠故。如是出家。既出家已不讀誦經。不能止惡不行善法。不修禪定不持禁戒。常為懈怠之所覆蔽。彼人多利。多得供養。食用豐足。不樂持戒不樂智慧。少智過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尸棄如來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懈怠少福德  癡能破壞心  一切親等薄  善道不可得 

        懈怠及惡業  或為癡所覆  妨礙涅槃道  得不善惡果 

        無羞無慚愧  㦜動惡知識  皆是苦惱因  智者則捨離 

        邪及慢大慢  如是我慢等  常捨此一切  受苦惱因緣 

        若為懈怠覆  不憶念發動  出氣與死等  空得命無果 

        懈怠所患者  有命亦同死  如是懈怠人  心念死為勝 

        若溺懈怠泥  沒苦海不出  若人勤精進  則渡生死海 

        少力懈怠人  如愛飲食羊  命未盡如死  若死入地獄 

        貧窮癡如羊  或為苦所攝  若人食他食  懈怠是因緣 

        若有懈怠者  多依他活命  多貪著美味  心惑常樂欲 

        彼則不知諦  唯貪著食味  死時既到已  悔火自燒心 

        諸有忍寒熱  乃至飢渴等  如是身受苦  後時得寂靜 

        莫起懈怠意  懈怠則怯弱  不能忍生死  不得脫苦惱 

        懈怠空在世  善人中凡鄙  未來世亦空  不曾得寂靜 


  懈怠之人除此過已。復有異過。所謂遠離出世間道。懈怠之人。是不善人是退沒人。

  云何諸天失於世間及出世間法律毘尼。云何諸天妨世間道。謂此懈怠。復有餘業。若緣善故得生天中。彼天復為懈怠所壞一切愛聲觸味香色。心復不樂。不樂園林。天可愛處。不飛不走。不聽歌聲。自亦不作。不飛虛空。不從山峯至異山峯。不在河中。不涉波鬘乘鳥遊戲。如是樂者。夜摩天王有如是樂。彼懈怠天亦不往詣。夜摩天王所有一切諸境界樂。皆悉不受。普彼一切。如毒如怨。一切是垢。此是懈怠妨礙世間。

  云何懈怠而復妨礙出世間道。若復餘天。常聞正法受樂正法。彼不能近。遠離正法。於未聞法無心欲聞。設聞不持又亦不習。不近尊長不學智學。離一切法離一切善。常樂生死。常受苦惱。何以故。彼離道故。則於有中而不得脫。彼為懈怠之所壞故。生於地獄餓鬼畜生。彼則常為生老死等之所籠繫。受諸苦惱。世間流轉。彼懈怠者如是懈怠。則是一切不饒益事。亦是一切惡道之本。生死種子。是故。世間一切苦惱由之而生。是故。世間若有欲脫生死縛者。則應精勤。捨離懈怠。諸有一切不饒益事。皆此為本。此如是等一切懈怠。則於苦海不可得渡。此之懈怠有無量過。

  又復。除此四種過已。有第五過。諸天人等。妨礙世間出世間道。所謂惡貪。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普為妨礙。云何天人於世間道出世間道惡貪障礙。所謂俗人。以貪心故行於非法。常樂財物。愛物之心如河水旋。亦如獼猴。心愛物故。欲取物故設諸方便。如是如是。惡貪增長。如是思惟。我今當設何等方便何等欺詐誑惑他人。心常如是。欺詐誑惑。復為他人如是教示欺詐誑惑。如是之人多作非法。以如是法復教他人。如是之人貪心則多。如是思惟。他所有物皆悉屬我。彼人如是心思惟已。復教他人。教他人已。即共相隨欺詐誑惑。設諸方便。誑惑他人。取其財物。如是誑已。心生歡喜。作如是念。我善能作。我能欺詐誑惑他人。得其財物。本是他有。今則屬我。起如是心。是故歡喜。得其滋味。如是次第樂行多作。令他苦惱。惡貪覆意。破壞城郭村邑聚落多人住處。或燒城郭村邑聚落多人住處。為一切人之所棄捨。一切善人之所嫌賤。是諸國土之大棘刺。城之棘刺聚落棘刺。破壞國土。破城破村破壞屋舍。壞他種族。常一切時樂如是惡。令他衰惱。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是世間中惡貪之人。是惡貪人妨礙世間。惡貪既集。又復增長。如火得薪。如是如是。惡貪增長。如是如是惡貪方便。如是如是得他財物。如是如是轉復增長。是故修行福德之人。勤捨惡貪。何以故。第一垢者。所謂貪心。取他財物。彼垢壞者入於地獄。尸棄如來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若人行欺詐  方便取他物  則是大貪心  常行不善行 

        彼人於晝夜  心常不清淨  為貪覆其心  常悕望他物 

        彼人如劫火  自體本性惡  一切所怖畏  猶如惡毒蛇 

        若人為惡貪  常覆其心者  恒入於地獄  及在餓鬼等 

        大地獄火中  熱處既脫已  若生得為人  五百世貧窮 

        毀面而皺口  常受於苦惱  為貪壞心者  皆如是受苦 

        若人捨離貪  常悕求智慧  恒有神通力  則行於善道 

        除却心中貪  猶如閉蛇窟  若為貪蛇齧  必定受苦惱 

        若懷貪心者  念念轉增長  如火得乾薪  熾然而增長 

        愛樂財物人  恒常悕求物  死時既到已  有物皆捨離 

        若作惡業已  終竟不捨失  彼人為貪縛  將入地獄去 

        財物則屬他  自得惡業污  非財見為財  非樂謂為樂 

        惡貪住心中  見怨如善友  貪火能燒人  智者不集貪 

        為貪所燒人  後時入地獄  世間財如山  一切皆無常 

        云何為財物  如是作惡業  唯有愚癡者  能作如是惡

 

  如是惡貪皆勿自作。莫令他作。如是惡貪妨礙世間。集惡貪者。日日增長如火得薪。如是如是。熾然增長。如是惡貪。得財物故。如是增長。共貪慳嫉增長熾盛。是故。諸有福德之人。應當捨離。汝等天眾。當如是知。有治生人賤買飲食。若餘物等。若作齋會。布施沙門。若婆羅門為令他知。謂是福人真實可信。知人信已。然後自物貴賣與他。此雖布施。非清淨心。為令他信。治生求利。賤買貴賣。如是方便。以少物施得物更多。或得十倍或得八倍。如是惡貪。善人則捨。

  又。捨惡貪。言惡貪者所謂法師。說法取物。得如是物非三寶用。此是惡貪。則應捨離。又。捨惡貪。言惡貪者謂出家人。或白象牙所作佛像。或刺繡像。或㲲等上畫作佛像。或刻木像或銅等像。賣如是像。彼是惡貪。既得物已非法中用。人中則有如是惡貪。妨世間法出世間法。智者呵毀。智者捨離。云何名為天中惡貪。汝等天中。如是大樂。猶故惡貪。如是現見此金銀山毘琉璃山。青寶之山大青寶山頗梨山中。汝等一一遊戲受樂。於一山中既受樂已。復向餘山。共諸天女種種受樂。天眾圍遶。如是一切由貪故爾。非餘所作。汝等天眾愛共貪縛。墮於惡道而不覺知。不生怖畏。不畏死苦。不畏所愛。眷屬等離。不覺退時。種種衰苦。汝等天眾以貪心故。不畏不覺。汝等天眾。如是貪心無量無邊。魔業貪心。不知厭足不畏離別。不畏死苦。如是惡貪。妨世間道。

  云何。天中。貪心妨礙出世間道。此愛聲觸味色香等。憙樂受樂。貪心諸天不就其餘。少貪天所聽法聞法。求法學法。不欲聞法令心白淨。一切善法勝根本者。所謂覺法。一切法覺要由聞法。若不聞法。於法不覺。何故不覺。以放逸故。復以何法是放逸根。所謂貪心。是故。應當捨離貪心。若捨貪心則到涅槃。貪所覆者流轉生死。天眾當知。出世間道。天人之中惡貪妨礙。是故。智者常應精勤捨離惡貪。施有三種。一資生施。二無畏施。三為法施。彼資生施。生報天果。不能布施。此人勝天。非天勝人。如是人身第一難得。若得人身。不行布施則為虛生。如商賈人。得值寶洲。不知取寶而便空還。若得人身。不知捨財而布施者。亦復如是。

  何者復是無畏布施。凡有幾種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凡有三種。一者救命。施其無畏。二者妻子為他拘執。方便救攝。施其無畏。三者防護。畏失物者施其無畏。彼救命者生人天中。報得長命。護失物者生則大富。所有財物。王賊水火不奪不壞。若為國王或為大臣。以彼業故。有大力勢有大名稱。在所生處恒常大富。救妻子者。若生人中善攝妻子。天上退時天女不捨。如是三種無畏布施。

  何者法施。法施二種。一世間法用以布施。二出世法用以布施。彼世間法用布施者。謂以四禪。世間中智和集布施。於人天中。受世間樂。天人中生。則生邪見。出世間法而布施者。以不瞋故。生天人中。或生欲界或生色界。若生欲界。彼或在於一百九十八地上生。隨願生彼。若生色界。則得解脫。以果勝故。大智慧故。依處勝故。則得解脫。生淨居處。若因願力。為轉輪王主四天下。有金輪寶。寶有十四。所謂七寶。七相似寶。善願力故。盡滅諸漏。得緣覺道。以願勝故。則成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以法布施。因緣勝故。此三種施。汝等天眾一切皆無。如是義故。人則為勝。天為報地。人為業地。業因緣果。如是人中。天因緣生。業果則勝。如是人勝。天為不如。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四

        〈觀天品之二十三〉(夜摩天之九)

  又復業分。若人生天。不曾布施。唯持於戒。得生天中。唯有一種功德具足。五欲功德劣於餘天。是業因緣。人勝天劣。毘婆尸佛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人中布施已  則生於善道  非天能布施  以是果地故 

        人中是業地  果地則是天  一切果因業  無因則無果 

        命念念不住  如是轉不迴  業果將欲盡  應當作福德 

        一切是心力  能令命流轉  是故有智者  不為命作惡 

        一切皆不畏  未來諸苦惱  如是苦惱人  癡羂所縛故 

        布施持戒寶  於誑心中有  若天若是人  則到於善道 

        有為生住滅  皆是無常故  一切有為樂  亦如是無常 

        雖壞而生貪  念念動不住  樂命皆如是  是故應捨離

 

  如是此法。一切有為悉皆無常。苦空無我。一切世間無量衰惱。處處普遍。有五種縛。縛天縛人。愚癡目盲。惡欲壞心。唯生愛樂。一切愚癡毛道凡夫。迭相愛縛。如鳥在籠。一切人天於生死中流轉常行。以是義故。若人若天。或命或樂。勿生常想。應於世間一切諸法。不生常想。不作無量種種分別。又復具足十二種施。如是布施。天中所無。唯人中有。天唯食果。若食果盡。爛失破壞。退彼天處。何等十二布施具足。一者方處具足。二者時節具足。三者功德具足。四者可愛具足。謂所愛物。五者福田具足。六者施飢渴者。七者信心施與。八者不求而施功德具足。九者有歡喜心。施妻子等。十者簡擇心所敬重勝富伽羅而施與之。十一者施於世間不輕賤者。十二者施不望報。此如是等十二種施。復有持戒功德具足。得生天中。盡己則退。是故天。應捨放逸行。如是十二離垢布施。為轉輪王。財寶富足。或生於天或天相似。

  復有十二雜垢布施。何等名為十二種垢。一者於多人聚。和合眾中或於僧中。平等皆有戒智及行功德具足不平等施。此是垢施。得少果報。二者若男若女。以欲因緣。或男施女或女施男。此是第二垢惡布施。又復。第三垢布施者。以怖畏故捨物施與王家門師。謂是沙門婆羅門等。有如是心。若我於王得衰惱者。則能救我。此非修思因緣故與。名為垢施。又復。第四垢布施者。所謂癡心捨物布施。如彼外道婆羅門等。齋會等施。此是第四垢惡布施。又復。第五垢布施者。謂見他人所布施者。不知彼人持戒以不。不知彼人有智慧不。有寂靜不為有禪不。唯見他人如是布施。他因緣故。內自無思。如是捨物而施與之。此是第五垢惡布施。又復。第六垢布施者。謂前乞者苦求乃與。此是第六垢惡布施。又復。第七垢布施者。知他有物。為令他信。方便欲偷捨物與之。後欲作惡種種侵損。為覓其便。是故與物。此是第七垢惡布施。又復。第八垢布施者。為破壞他和合之事。捨物施之。於他二人共為一友。令使別離。後覓其便。則與衰惱。此是第八垢惡布施。又復。第九垢布施者。謂為成親捨物與他。或男施女或女施男。此是第九垢惡布施。又復。第十垢布施者。所謂治生。多買食具種種諸物。粟豆果菜一切雜物。待齋會日。貴賣邀利。得物自用。微少饒之。此是第十垢惡布施。又。第十一垢布施者。為名稱故捨物布施。此第十一垢惡布施。又。第十二垢布施者。妻子飢貧。以物與之內無善思。此第十二垢惡布施。此一切施離思無思。以無思故。空無果報。若思增長。則能離垢。譬如垢衣。灰汁洗浣則便清淨。如是思熏布施成就。毘婆尸佛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十二功德具  離十二種垢  成就清淨施  相違則垢濁 

        或天或男子  布施得大力  離施墮惡趣  布施生善道 

        貪心嫉妬垢  唯親愛妻子  此人墮餓鬼  唯悕望飲食 

        若解貪心縛  斫伐慢心樹  除滅闇聚者  此人布施故 

        布施在前行  施主隨其後  布施能示道  行到他世去 

        施水澡浴人  以持戒香塗  智慧廣無垢  得度苦彼岸 

        丈夫有三燈  為利益故然  所謂施戒智  此等能除過 

        愛極為深廣  疑波極動亂  持戒修智故  過如是苦海 

        心不調而速  一切處皆著  布施持戒法  則能縛此心 

        此等三藥師  能除煩惱病  布施持戒智  恒常與安樂 

       心有放逸過  分別曲而輕  布施持戒智  此三能縛心 

        三種過熾火  燒一切世間  智水滅火已  得寂滅涅槃

 

  彼毘婆尸如來世尊。如是書經在彼塔中。此布施行。唯人能行。天則不能。以此因緣。人勝天劣。汝等既知如是布施。於諸境界。心莫放逸。當善持心。善持心已。故令煩惱大惡過患心中不生。若其生者智火能燒。智火燒已。則到第一不退之處。不生不老不死不盡。如是之處。應當捨離。如怨放逸。又復。天眾更有餘事。意則劣減。損辱羞恥。所謂食時。現見故羞以業勢力有下中上。果亦如是。有下中上。彼天不能。乃至少物以施他天。叵以自業迴轉與他。所謂人中食時捨施。或時持戒。如是得食。天見他食。勝色勝香勝味具足。如是見已心則羞恥。若在園林蓮花池水遊戲之時。一切受樂。如業相似。成就樂事。見餘天面。受快樂已內心羞慚。自身低減。

        天中則有五種羞恥。何等為五。一謂食時有見他天白須陀色。自食則垢。或時色赤。相近食食。見則極羞。此是初羞。第二羞者。謂見他天端正好色。形服莊嚴。有多天女妙色殊絕。供養餘天。見已則羞。第三羞者。謂見他天在蓮花中。空中飛行。園林山峯蓮花池水。金毘琉璃戲樂處行。以業勝故。飛行則疾。若少業天。行則不速。不能共彼同處遊行。常在他後。羞天女眾。第四羞者。謂天入在蓮花池者。以天本有如是業故。則有如是蓮花池生色香觸量。劣天見已。於眷屬中則生羞恥。第五羞者。如天之業。如是得報。如業坐處。若於本時作大善業。則有妙好毘琉璃座或青寶座。或時復有赤蓮花色勝坐處坐。若餘劣天在彼處坐。以業少故。如是妙座。或變為金或變為銀。或為頗梨。彼天既見。坐處變已種種雜業。輕重等業。既見知已。則生羞恥。既生羞故。威德劣減。彼天如是面色減劣。餘天威德面色增上。自天女眾如是見之。則捨而去。捨離如是。少業天子。依止其餘大業天去。遊戲受樂。天女同心。一切皆共詣餘天子。彼少業天。極生羞恥。此是天中於眷屬所。第五羞恥。如是不樂有為之法。彼有為法。能為誑惑。令生貪心。如練樹葉其味甚苦。和餘甜味。天樂亦爾。雜苦雜樂。何況復在異道眾生地獄餓鬼畜生中者。或定業生不定業生。常苦不止。有無量種大力苦生。譬如海中種種雜水。異異河入。種種水入。眾生之心亦復如是。相續河流。種種諸業。依業河起。成就大力。諸苦惱生。汝等天眾。此量如是。說一切種異苦應知。總一切苦。有三種因和合相應。諸苦滿足。此三種苦有三對治。則能除之。何等為三。謂智戒施。毘婆尸佛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若心不依止  智戒施等三  彼眾生常苦  樂則不可得 

        如種種因緣  何等業幾種  眾生所作業  如是成就果 

        一切皆因緣  無不因緣者  有為不破壞  因緣不可見 

        為心所誑故  布施面羞慚  如是布施者  則不得樂果 

        和合布施勝  捨離慳嫉垢  天常受樂故  則無如是心 

        飢渴為大火  能燒諸餓鬼  一切慳嫉果  實智者所說 

        若常行布施  彼必定得樂  以施得樂果  是故布施勝 

        世間作光明  恒常自隨逐  布施則到天  天供養如僕 

        施是不誑處  如來如是說  以其是實故  常應行布施 

        捨慳嫉怨已  而善修於心  若能行布施  得渡生死海 

        施三寶福田  三種皆清淨  決定於三時  三眼見彼果 

        初常行布施  次精勤護戒  智則能割愛  此為大樂道 

        若不除斷愛  世間不饒益  彼則不能到  不生死勝處 

        常離不施心  恒樂行布施  無施故飢渴  餓鬼中燒身 

        布施得大富  天乾闥婆中  因施得為王  善法轉輪王 

        依止布施地  智者能持戒  持戒者知時  因智得解脫 

        出苦之要道  一切佛所讚  勇健者知已  則常行布施 

        不布施生天  天中受樂少  施故生人中  從生受富樂 

        若生在畜生  亦常受樂果  一切布施樂  是智者所說 

        若在餓鬼中  彼亦有飲食  以本少施故  則得如是果 

        若生地獄中  飢渴不能燒  一切以施故  如是皆得果 

        生泥道中者  是眾生自業  布施得安樂  如見於父母 

        如是住施地  常行於布施  恒樂施持戒  得脫諸惡處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已示放逸天眾。天眾知已。一切現見住戒果報。攝取持戒。

  又。彼天眾復有羞慚。所謂業故現前羞恥。見食故羞。園林蓮花處處遊行。多天女眾而為圍遶。種種樂音。在於天中地上而行。心樂境界五欲之樂。第一勝樂不可譬喻。成就樂事。

  如是轉行飲食地處。次第往到種種莊嚴端正天女。如是天女之所圍繞彼天歌舞。五樂音聲遊戲受樂。彼天耳識不知厭足。境界可愛。是故受樂不可厭足。

  又復。彼天見種種色。皆悉可愛端嚴殊妙。如意念色見則生樂。種種光明。種種異色。種種形相。或在遠住。或在近住。或中間住。彼天見已。有如是念。彼遠住色可前近來。隨心念時。彼可愛色。即來在近。或中住色。如意念來。若念近者。近者則來。若念中者。中者則來。若念遠者。遠者則來。業果勝故。如是隨意。以彼業因有下中上。天報如是。有下中上。如是彼天愛毒所齧。不知厭足。如火得薪。無有足時。愛心之者。則於境界不可厭足。如是天中無量種樂。皆不可足。

  又復。天眾鼻識嗅香。有無量種。謂園林中天妙花香。又復。彼花樹枝中生。枝垂至地。有種種色。種種形相。種種分分。雜雜異異。一切時花同時開敷。彼如是花。天女取之送與天子。令得嗅之。或為風吹。香至天子。天子嗅之。嗅已欲發。則受欲樂。

  又復。天身如是。天中莊嚴殊妙。與天相應。頭上莊嚴寶瓔珞等。隨天意念。一切出生種種衣服。有種種香。無縷天衣其量相應。彼天如是生愛心故。不知厭足。

  又復。彼天若心意念。以自業故。一切所須具足皆得。則有第一可愛飲食。天上地中有須陀食。以本施時有下中上。須陀亦爾。有下中上。

  又復。具有種種天飲。有下中上。業如是故。自業如印。猶如人中。人身長短隨日所在影亦如是。長短似身。如是如是。彼天本於人中之時。作如是業。如是食生。彼食食時天女現前。則生羞恥。如是。天中見勝天女。大生苦惱。如是有中。一切無常。無有一樂不破壞者。現見一切有為皆爾。如是應知。又復。彼天本善業盡。退時生苦。若放逸天樂天欲樂。退時愛離膩潤盡時。欲向餘道。則有相現。以欲退故。身心大苦若大苦生。彼苦如是不可譬喻。毘婆尸佛當爾之時而說偈言。


        種種放逸樂  為境界所誑  食欲盡退時  無與同伴者 

        天前放逸行  不行布施等  於後死退時  悔熱自燒心 

        初中後等時  心常作利益  利益常調者  死時不怯怖 

        有生必有死  亦有愛別離  愚者不思惟  為境界所誑 

        死次第念念  境界破壞天  來至天不覺  以欲著意故 

        若天能知此  生愛別離苦  乃至須臾間  於欲心不住 

        欲無常可畏  常作不利益  如是愚癡者  而猶近於欲 

        癡天常如是  為欲火所燒  既被欲燒已  習欲不休息 

        若思念真諦  不喜樂境界  若喜樂欲者  是則常啼哭 

        此一切三界  轉行猶如輪  一切業羂縛  天不見其實 

        於種種道中  處處數生死  眾生為愛迷  常受諸苦惱 

        欲如電火輪  暫住不可得  如夢乾闥婆  眾生虛妄取 

        欲如如是等  畏欲復勝是  無常苦空中  勿生我所心 

        此之老死輪  極惡叵調伏  譬無救眾生  無眼不覺知 

        牟尼說五根  空而無自體  多有無常苦  自體是病處 

        如是見知已  則應捨離欲  彼寂靜智慧  則近涅槃住 

        彼欲退天者  根心皆動亂  爾時苦受生  不可得譬喻 

        如是受大樂  如是愛憎心  彼天欲退時  如是受大苦 

        諸有死未來  諸有離八難  皆應作利益  此道能得樂 

        天中地處退  人地中死亡  何人如是知  不厭離生死

 

  如是。天中業盡退時。業繩繫縛。牽令使退。將向餘處生大怖畏。是故。有天同如畜生。若天心樂境界樂行。非自利益。是故。天眾勿放逸行。莫於後時心生悔熱。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如是為彼山樹具足地處行天毘婆尸佛所作佛塔。見彼塔已。調伏天眾為作利益。示欲過患。為顛倒天四顛倒者。說於正法。死未來間則示其死。與其怖畏。彼死畏處。無量苦處。示平等道。以寂靜心。作他利益。調伏天眾於六經中。毘婆尸佛所作經文第二已竟。

        又。彼天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共彼天眾山樹具足地處來者。有修心者不修心者皆攝取之。精勤修習。利益他行。除其放逸。諦見業果令心柔軟。心柔軟故生大信心。信心生已示其欲過。示欲過已說命無常。說無常已說生死苦。彼天聞已心則柔軟。心柔軟故。天王告言。汝等天眾。一切皆看此大佛塔。迦迦村陀如來之塔。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妙寶佛塔光明遍滿。金珠拘欄如穿虛空。高出於上。一切皆見。甚可愛樂。第一清淨。一切天眾見者心樂。此諸天中高出如幢。堅牢不動。猶如禪住。種種善寶光明勝妙。如正法說。第一可愛。天如是見。汝等天眾。共我相隨往彼塔所。供養禮拜。或以香塗散花供養。此大仙塔有何希有。今共往看。若我利益乃至涅槃。或身或命皆得安樂。何以故。如來世尊雖少說法。則能利益安樂眾生。一切眾生。必得利益則無有疑。我等今者為自利益。皆共往去。爾時。天眾既聞天王如是語已。心皆清淨。信天王語。白天王言。我等皆去供養禮拜。為自利益為自安樂。爾時。如是山樹具足地處諸天。天王在前天眾在後。向世尊塔。皆共往到。到已則見迦迦村陀如來之塔。生敬重心。禮拜供養周匝旋遶。

  爾時。塔中眾寶光明。形日光明如螢火虫。彼寶光明勝妙如是。彼佛塔中見垂寶板。第一光明。板有經字。是天神通之所為作。是故不失不破不壞不可拭滅。何故不失。迦迦村陀牟尼如來以為利益諸天人故。說此經典。於天人中如是說法。何以故。天中乃是人之善道。人中乃是天之善道。天退之時悕人善道。人死之時悕天善道。如是天人迭為善道。天之與人迭相愛樂。持戒不壞則生天中。持五戒者則有二種。彼持戒者。以愚癡故生而不熟。唯癡者作雖癡而信。以心信故。信於佛等。修行身善口善意善。非是邪見。乃至命盡。信業果報。依法得物以自存活。不惱他人。敬重父母供養父母。親近沙門若婆羅門。恒聞正法。如是癡人。唯信相應。彼雖癡鈍。具足修行身口意等相應善業。自性如是。不受禁戒。如是之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處。終心善故。得生天中。若得生於夜摩天處。劣於餘天。身色形服及莊嚴具。諸天女眾。若行若食一切皆劣。則生羞慚。光明亦少。一切欲事。具足皆劣。彼無智故。不知取戒。於有戒天有智慧者。知取戒者。則為減劣。

  又。彼癡故。不知取戒而修戒行。於佛等中生清淨信。乃至不能取一日戒。身行善行。口行善行。意行善行。身口意中不能具足。一切修行身善行者。謂不殺生及不邪行。不行偷盜。此是不能一切修行口行善行。唯不妄語。口之餘垢。一切不避。如是唯行一分善行。不能具足一切善行。若意善行。唯信命盡。或有餘業或時唯信。生夜摩天於次前者。轉更劣減。於餘修行受戒持戒具足之天。形量身色。勝莊嚴具。若食若行。若天女眾。壽命長短聲觸色香一切皆劣。自見劣故。極生羞恥。慚於餘天。受持戒者。

  復有愚癡。不知取戒。持戒相應。唯心正見。得聞佛法。敬信三寶佛法眾僧。乃至不取一日之戒。聞持戒來。或於知識教示聞來。或於所畏生忌難故。不作偷盜。次第聞來。若聞佛說。以餘業故貧窮而生。如是之人。畏現在世畏未來世。故不偷盜。口中不說破壞之語。不迭相破。於破壞者令使和合。愛善業故。或時傳聞佛所說語。彼破壞語。餘業緣故。親舊知識。妻子奴婢一切破壞。以是業因。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如是之人。二種因緣故不兩舌。彼人以是業因緣故。身壞命終。心有信故。或餘業故或生業故。信福田故。生夜摩天。量色形相一切劣減。天女眾劣。若處處行。飲食等劣。聲觸亦劣。味色香命一切皆劣。光明亦劣。於他天所則生羞恥。如是放逸。不取戒故。如是三種。各生天中而有優劣。唯信佛故。或如是思。功德勝故。或時本性。如是勝故。或以心體柔軟勝故。或正見勝。深心信勝。不諂不曲不熱惱他。如是勝故。供養父母。生敬重心。如是勝故或願勝故。彼人如是。如業之心。恒常相續。於福田中。深心勢力。意思功德有下中上。如是勝業。上生天中。業相似果。決定受得。終不虛妄。不疑不得。如是定得。何況取戒。乃至涅槃。決定必得。終無虛妄。

  幾種取戒略而言之。四眾眷屬四種受戒。彼皆攝果。何等為四。所謂比丘。諸比丘尼。諸優婆塞。諸優婆夷。四眾受戒。彼如是人。可有幾種別別受戒。彼優婆塞略有四種。何等四種。一一分行。二半分行。三數數行。四一切行。一分行者。唯持一戒。半分行者。謂取三戒。行於三戒。數數行者。不常受戒。一切行者。受持五戒。

  又復。更有四種持戒。何等為四。一希持戒。二半持戒。三悔持戒。四合持戒。彼優婆塞。於學句海次第漸取。初取三歸。作優婆塞。彼人修心。復於久時。善觀察已。取一學句。於彼學句。堅持不缺不穿不孔。

  何者不缺。何者不穿。何者不孔。彼不缺者。乃至命盡受持不捨。不起一念破戒之心。於他作者。心不隨喜。遮他人作。或令他人安住法中故名不缺。彼不穿者。如彼所受一學句戒。乃於後時捨彼學句。次於後時。復更攝取。數捨數取。如是名穿。彼人如是學句不穿。離如是持。

  何者不孔。云何為孔。於此學句。初清淨心。知識邊取。取已後時。其心則悔。不能護持。心生疑惑。彼疑牽心。心濁而行。非多思行。彼人後時悔火所燒。如是燒已。則捨學句。如是捨已。更不復取。此名為孔。若人不作如是住者。則名不孔。

  又。彼希行優婆塞者。住於缺穿孔學句戒。云何為缺。此心不滅不破不壞。善心生已。則取學句。如芭蕉葉如電相似。如是動心歡喜取戒。信心敬重。後時復聞外道法已。心則生悔。癡垢濁心。是故捨戒。復於後時。聞正法已。還復攝取此名為缺。

  又復。缺者。此優婆塞疑於學句。如是持戒。有供養天。憶念正法。作如是心。我於今者。為於佛語而得清淨。為於天所而得恩力。如是心故。二皆供養。如是疑心。依法持戒。此名為穿。又復。孔者。內心有孔。外則善行。為他見故。為供養故。受持學句。此名為孔。智者如是。一切皆捨。希持戒行優婆塞者。云何名為希持戒行優婆塞耶。此優婆塞。取一學句。於多時中。爾乃復取餘之學句。如是次第。非是一時。不生一心。不從一師。如是久時。希取學句。此則名為希行學句優婆塞也。

  又復。第二半優婆塞。半半取行。或取二已。然後取三。或取三已。然後取二。或於後時爾乃取三。或於久時方乃取二。此名半行。於半半中。下增而行。增下而行。何以故。半半學句并合而取。如是合行而受持者。此名第二半半合行優婆塞也。

  云何第三悔優婆塞。前不取戒。唯癡心故。但於佛等生深信心。彼優婆塞。或比丘所聞持戒果。功德無量乃至涅槃。既得聞已。悔火燒心。方生敬重。乃至命盡持戒不捨。此名第三悔優婆塞。

  又復。第四合優婆塞。彼持戒行。一切具足。云何名為合持戒行優婆塞耶。此優婆塞。聞正法已則得正法。句句處處。於經經中十二因緣。十二因緣以知如是十二因法。心中生念。如是信已。唯以舌根一切持戒。攝取滿足。於一時中攝取五戒。堅持不缺。不穿不孔。乃至命盡。常如是持。四優婆塞如前所說。

  又。下中上。如是次第。一切中勝。具持五戒。於一切中。最下劣者。謂希持戒。最下持戒優婆塞者。唯一念中攝取持戒。天則不及。天魔王等悉皆不及。何以故。涅槃城法能攝取故。此一切天。於涅槃城不悕不求。

  彼地夜叉見持戒者。供養禮拜。虛空夜叉如是見已。供養禮拜。以如是人隨順法行。能報恩故。能調順故。如是夜叉。或向天說如是之人。得現世果。若王大臣或土田主。而供養之。或施財物。隨後行天。神通增長有大勢力。諸非法行。惡夜叉等不能惱亂。不能破壞。隨心所須。種種意念皆得具足。稱情受樂。諸所作業皆悉成就。不多病患面色清淨。睡眠安隱覺時喜樂。妻子奴婢及餘客等。攝取不離。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在彼天中。量色形相一切皆勝。持戒勝故。如是勝生如是業力。以持戒故。得是大果。本人中時所集善業。夜摩天中放逸行故。一切皆盡。眾生之心業網縛故。復於後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是故。皆應勤行精進。乃至未得聖印以來。如是精進若心自在。放逸而行。彼天退時。心則生悔。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善業盡故。是以應當捨離放逸。如是第四善優婆塞得現生樂。若能次第。不斷精進。則到涅槃。如是一種。是優婆塞佛之眷屬。

        次復。云何是優婆夷佛之眷屬。凡有幾種佛優婆夷。優婆夷者則有四種。一是有信二是種姓。隨順次第。三調伏行。四近住行。言有信者。彼優婆夷種姓熏心。其心柔軟。善修其心。彼優婆夷少聞佛語。聞已能知。知已得味。味已則入。謂入法律。彼優婆夷住善心已。然後受戒婦女之心。不能拘執。聞外道語心則不受。不捨佛法。乃至不與外道共語。唯於佛等生清淨心。具受五戒。此名有信優婆夷也。云何種姓隨順次第。優婆夷耶種姓賢善。隨順法行。入法信法。法救法歸法性法堅。不行惡業。他道論師不能破壞。常優婆塞種姓中生。於佛等中極生信心。彼種姓中。若生於女。彼女則能隨順次第。自從生來常聞佛語。供養沙門。此優婆夷恒常聞義。此優婆夷。常一切時相續熏心。受戒持戒。此是種姓隨順次第優婆夷也。

  彼調伏行優婆夷者。謂本不信佛法僧等。彼若得近善知識故。信於佛等。近他因緣。他令使信。見他功德持戒具足。數數取戒。彼優婆夷則名調伏。彼近住行優婆夷者。若有女人常近外道。知外道法。見其威儀。知威儀已。爾乃後時近佛弟子沙門之所。見其威儀。從其聞法。形相行食。舉動進止。身著袈裟。去來寂靜。如是見已。然後次第棄捨外道信於佛等。以相近故。是以調順。從其受戒。名近住行優婆夷也。

  如是四種優婆夷眾。如是四種優婆塞眾。略說如是。有信解故。心相續故他因緣故。次第近故。如前所說優婆塞眾。所有因緣。優婆夷眾亦皆如是入於法律。如優婆夷。所有因緣。優婆塞眾亦如是入。心相續故。優婆塞眾優婆夷眾。雜行不別一切善攝。正見正行。彼心皆有下中上故。身壞命終。皆悉生於善道天中。彼有生於夜摩天者。如所集戒。正行不同。如是生於餘天之中。以善持戒。和集相應。得生天已。放逸而行不勤精進。諸未得聖。皆福業盡。復生地獄餓鬼畜生。福德盡故。放逸過故。若其有天不放逸行。彼則到於樂中樂處。彼以持戒善修行故。是故不應起放逸心。此放逸者。如毒不異。一切世間愚癡凡夫。為貪所誑。而行一切不饒益行。一切生死繫縛不離。是故。天人應捨放逸。若天若人如是持戒。故得生於第一好處。放逸過故福德則盡。彼如是人自誑太甚。或墮惡道。或長久時流轉生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善心。示其天眾。彼佛塔中板上經字。作如是言。彼佛世尊。憐愍眾生利益天故。神通所化。彼天聞已。第一勝心。厭離生死。捨放逸行。如毒不異。此優婆塞及優婆夷。眷屬已說。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五

        〈觀天品之二十四〉(夜摩天之十)

  云何比丘及比丘尼二種眷屬。彼有幾種。有何功德有何等行。云何持戒。幾種持戒。如是沙門世尊弟子。或是比丘或比丘尼。求涅槃行。勤行精進若晝若夜。能令魔眾眷屬怖畏。幾比丘尼黠慧正行。如法律行心無所畏。向涅槃城求於實諦。求實諦故。持戒不越如是則能入涅槃城。修何等行功德相應。一切女人愛欲近欲。二是功德。一切善者。最初如是真實觀察。男身自身。見彼男身。或與身等或大於身。如是見已。生於兄弟父母等想。如是修心。此婦女人欲樂為本。若相近者意常悕望。若晝若夜若坐若臥。若睡若寤若餘所作。若少若老若是中年。若住平處若住惡處。若苦若樂若病無病。若護不護若禁不禁。若大姓生若小姓生。若媚若醜。若道邊住若家中住。若聚落中或於空處。若或莊嚴若不莊嚴。若繫在獄若不在獄。若夫愛樂若不愛樂。若近尊長在尊長前。若近卑賤。若近年少若近老年。一切婦女。於一切時於一切處。欲常縛心。欲在心中譬如火熱。如地之堅。如風輕動如水濕潤。如四大中所有自相。皆不顛倒。於一切時皆不自離。女欲如是。常隨繫縛不曾暫離。如是女人復有二垢。所謂妬嫉。如是二垢。復有餘垢。共生不離。所謂諛諂。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欺誑。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憍慢。彼復有垢隨逐不離。謂衰惱處。衰惱處者。近於富男而共行欲。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躁擾。心常不住。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誣枉。親舊知識兄弟眷屬。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能於大會之中。損壞威儀。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兩舌。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私語。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貪食。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能行不應行欲。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叵信。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能說他之婦女壞威儀事。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愛鬪。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辱人。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壞亂。能令村柵聚落壞亂。彼復有垢隨逐不離。所謂近此婦女因緣。墮於地獄。如是婦女。如屎如毒亦如利刀。如墮嶮岸大火曠野。惡毒蛇等一切相似。婦女之心悉皆如是。

  如是等心婦女之人。既見三寶。讚歎稱說。聽聞佛語。婦女之心則可柔軟。彼復更有希有之法。如是對治。如是堅䩕垢惡之心。對治二種。謂自生心。或為他教。以信出家。自生心者。善熏心故。為他教者。近善知識。彼如所說。諸過闇聚。從無始來。依止心者能令散失。彼初如是出家。悕望比丘尼者。近善知識。何以故。此如所說諸垢對治。知說為說。令其善住。善能為解苦惱結縛。令得解脫。安隱樂住。善知識者。安慰示導無始來闇。能令失滅。示其善道。拔無始來惡欲等刺。於愛惡處則能救免。示常不生不死不老安隱之處。彼如是垢對治之處。我今說之。如次第說。如隨逐垢如彼對治。令得寂靜。一切如是。婦女妬嫉多於男子。如是彼此逆順對治出離生死。

  女欲多故。不淨對治。如身實見。身是病藏。不善之聚。一切不淨糞屎等處。彼於此身或自或他。如其自相。如是觀察觀其本藏。此身本從何處出生。彼見精血不淨和合集聚如汁。二家惡汁合為一身。如是身者。不淨種子而生此身。

  又復。彼女如是觀身。此身若從不淨種子而得生者。如此身中。無少淨法。彼比丘尼。復更諦求觀身九種惡瘡不淨。從身流出。如婦女身。男身亦爾。婦女男子九種瘡流。婦女之身三種大過。何等為三。所謂婦女。尿門寬大兩乳汁流。是名三種。

  又復。男女平等瘡流。鼻兩孔中竝皆流涕。兩目出淚。兩耳孔中或有垢出。或有血出或有膿出。口中氣臭。或噉故臭。唾沫流出。於下分中。若屎若尿血等不淨。如是如實觀察此身諸不淨已。如是憶念。此身聚中無有淨物。微塵許流。一切皆是不淨之物。

  如此身者。何物住中何者依止。若有淨物來近此身。身猶不淨。身不淨故。如是淨物亦同不淨。隨何等物本清淨者。若來觸身則為不淨。所謂彼物本清淨者。若食第一清淨之食。彼食入身則成糞屎。此身如是飲清淨物。入身成尿外物觸身。由此身故。一切淨物皆為不淨。所謂淨者。一切香衣。若令身著汗出則臭。又復。如花本一切香。與身相著。萎蔫氣臭。彼比丘尼復觀察身。如此身者。何處住來。謂本在於母身藏中。母身云何為淨不淨。彼比丘尼如是觀察我母本性。亦復如是一種不淨。

  彼比丘尼又觀察身。如此身者。何處而住於何處行。彼如是處。為淨不淨。如是觀已。如實見知。一切所有清淨之處。隨何等處。如此之身。若死若活若在彼處。彼如是處。則有虫垢髮毛骨等。能令彼處悉皆大臭。以如是身在彼處故。

  彼比丘尼為斷欲故。復觀察身。如是身者為誰所食。云何觀察。如實見之。所謂羅剎諸惡鬼等。諸不淨者之所食噉。非是鵝鴨及鴛鴦等淨潔眾生之所食噉。

  彼比丘尼復實觀察如是身已。則見此身唯邪所攝。顛倒分別。不正觀察。闇眼現前。男子相近。欲繫縛心。不見不淨。彼以如是。決定觀察此無始來。久習堅欲皆得斷滅。或令微少。一切垢中癡垢最惡。一切婦女欲為最惡。欲垢因緣更生餘垢。若以對治除欲垢者。餘一切垢皆滅無餘。如日沒時光明盡沒。如是斷除垢根欲故。餘垢盡滅。

  彼比丘尼此道滅欲。彼欲滅故。餘共生垢一切皆滅。何者共生。所謂妬嫉。若男若女所有妬嫉。皆因欲故。妬嫉二垢。欲是其根。彼欲斷故或微薄故。彼二則滅。

  又。彼二垢復有餘垢隨逐繫縛。何者餘垢。所謂諛諂。從妬嫉生。妬嫉滅故諛諂亦滅。從諛諂垢復生餘垢隨逐繫縛。所謂欺誑。諛諂滅故則無欺誑。從欺誑垢復生餘垢隨逐繫縛。所謂憍慢。欺誑滅故則無憍慢。從憍慢垢復生餘垢隨逐繫縛。謂衰惱處。憍慢滅故無衰惱處。從衰惱處復生餘垢隨逐繫縛。所謂躁擾。衰惱處滅則無躁擾。從躁擾垢復生餘垢隨逐繫縛。所謂誣枉。躁擾滅故則不誣枉。從誣枉垢復生餘垢隨逐繫縛。謂壞威儀。無誣枉故不壞威儀。從壞威儀復生餘垢隨逐繫縛。所謂兩舌。一切婦女兩舌破壞。不壞威儀則無兩舌。從兩舌垢復生餘垢隨逐繫縛。所謂私語屏處說他。兩舌滅故則不私語。從私語垢復生餘垢隨逐繫縛。所謂貪食。婦女腹內飲食則多。一切婦女常貪飲食。多置腹中。自養其身。不私語故則不貪食。從貪食垢復生餘垢隨逐繫縛。所謂能行不相應欲。一切婦女貪欲食故。則不相應。惡邪欲發。彼貪飲食餐垢滅故。彼不相應邪欲則無。從彼惡邪不相應欲。復生餘垢隨逐繫縛。所謂叵信。若有婦女不相應欲。一切諸人。於彼婦女皆生疑慮。為一切人之所不愛。彼不相應邪欲垢滅。叵信則滅。從叵信垢復生餘垢隨逐繫縛。所謂能說他之婦女壞威儀事。叵信滅故。則不說他壞威儀事。從說他垢復生餘垢隨逐繫縛。所謂愛鬪。說他滅故愛鬪則滅。從愛鬪垢復生餘垢隨逐繫縛。所謂辱人。愛鬪滅故則不辱人。從辱人垢復生餘垢隨逐繫縛。所謂壞亂。能令村舍聚落壞亂。辱人滅故則不壞亂。此一切垢。上上次第相住持者。一切皆滅。如是自體根本繫縛。婦女之心。更無有法能令柔軟。唯除佛語。知識口說。從其得聞。彼婦女人。如是聞已如是難捨。住處家業捨而出家。若其不能盡滅諸漏。則能專心持戒修行。初修不殺不盜不婬。不作妄語不破壞語。不作惡口不作綺語。一切善修。常數數修樂修多作。如是婦女。身壞命終生於善道欲界天中。若不厭欲。業心自在。生夜摩天山樹具足地處之中。得丈夫身。善能如是持戒不缺。如是既得彼天身已。則行放逸。放逸行天。善業盡故。復墮地獄餓鬼畜生。復生如是上上垢惡婦女之身。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欲為妬嫉地  心如電火輪  是貪慢之藏  智者則不信 

        心體是欲羂  如利刀火等  心如墮嶮岸  難測深於海 

        心常緣如網  誑惑於他人  如金剛火燒  亦如毒能殺 

        滿足諸過惡  無量種和集  婦女則無心  少分修持戒 

        以欲勢力故  婦女不持戒  若離欲勢力  於戒則能持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為說本生持戒而語之言。汝等男天。如是人中女身持戒。生此天處本婦女身。持戒善業汝身男生。如是生已放逸故盡。汝等天眾。如是自欺。從今以後。慎勿如是放逸而行。

  世尊如是已調伏天為作利益。彼如是等一切正覺正遍知者。四種眷屬。彼眷屬中。第二眷屬婦女姊妹。隨順次第比丘眷屬。如彼次第。比丘持戒第一勝上。善修心意。如是比丘自他惱亂。見則生畏。於世間中生死之道。則生厭離。其心怖畏一切生死。乃至微少塵許小惡見則生畏。諦觀察行無所悕望。第一深心。第一種姓正行持戒。布施熏心。於四聖諦正念思惟。幾種比丘幾種法行。比丘不越四種正法。何等為四。所謂一者不獨道行。是初比丘。何以故。獨行比丘。行聚落中則為輕賤。或復自在。以自在故則破學句。若於村中若城等中。人眾之處隨意念行。於餘比丘不生忌難。見多婦女則生疑慮。其心躁擾。看彼婦女。俗人見之則生譏嫌。見他譏嫌則生瞋忿。如是比丘。心中生此第二瞋過。如是比丘。瞋欲覆故心則愚癡。如是出家。獨行沙門行於人中。三過增長。是故不應獨行人中。此是一種。

  又復。第二不越比丘。如是比丘念身而行。此比丘行欲在道行。專念自身。謂如是念。我舉此足心及心數。觀察其足。如是比丘。從足至頭。一切身分皆悉觀察。或舉右足或舉左足。常觀此身。脈網繫縛脂骨皮筋。繫縛足踝。業風吹行心則不斷。若舉若下若舒若屈。足舉則攝。足下則寬。如是脚者筋網繫縛。大小五指和合為脚。舊爪新爪合為足趺。

  觀足趺已。次觀足脛。猶如合汁甘蔗之莖。肉泥封塗。以筋繫縛。骨中孔長。筋纏其外。前因緣生。有毛覆皮。外有毛聚。皮如蠅翅。以覆脛外。彼如是脛。一舉一下如實觀之。經行處行。令身來去。

  次復。觀察此身二髀。筋血脂肉骨等合成。如是觀察心及心數。業風所吹。是故動行。

  又復。觀察此身二髀。於脛為麁。多有筋肉。迭相纏縛。以肉塗上。以肉傅上。血爛為汁。汁脂內滿。唯見外皮。心生愛染。若舉一脚下踏之時。如實觀察。復舉第二。舉第二脚亦如是觀。足舉則攝。著地則寬。或伸或屈。如是次第。堅處孔處。一切觀察。欲行欲動。或餘種種。皆是風吹。兩脚已上。如有瓶等。中有熟藏。所謂屎尿不淨惡汁。一切所見。不堅不淨。二脚行故。彼瓶隨去。并其所盛一切諸物。皆悉隨行。彼於行時。如是如是。隨順繫念。

  又。彼比丘於彼上瓶搖動其身。觀察而行。作如是念。我云何行。上身動行。觀大小腸。彼見舉脚氣共腸動。大腸小腸一切動轉。或從左廂去至右廂。或從右廂去至左廂。如是腸中有風黃冷。屎尿虫滿并腸轉動。

  又。彼比丘觀察動已。如實觀察彼腸已上。所有生藏筋羂繫縛。下上傍廂。脈網纏之。內有爛沫。飲食水汁。彼食猶如新吐冷沫為生藏覆。滿生藏中。第一大臭。上與咽連。筋脈骨持。唯有業風。共心心數相隨持行。

  比丘如是觀察身已。觀身動行。我身上面。頰骨齒骨髑髏骨等。和合為頭。有二眼塊。并集成頭。眼中脂多。常睫不停。

  我今觀此婦女之身。筋皮羂縛。如繩纏木。念念生滅退沒出生。在於聚落城邑等中而行乞食。以養身篋。如養蛇篋。如是養身。不為欲故。非貪飲食非貪著味。如是比丘如是而行。如是第二精進比丘。於法不越。又。彼比丘村城聚落多人住處。入中乞食。既乞食已。如是觀身。如是一切婦女男子。普皆觀察。彼能如是善修習行。勤發精進。欲等離心。不入其心。如是比丘善調伏根。勝而不劣。如是比丘。悕望利益。不越法行。

  又復。第三修行比丘。所謂比丘常修正念。正念比丘心不散亂。是善知識。常有善意。有不亂意。如是比丘天常隨行。天魔不能與作妨亂。云何正念。謂知欲行。心心數法已生欲生。如是能知不放逸意。應緣不緣一切皆知。心心數法。若善不善無記等法。一切皆知。心如是念。我諸善法因緣故生。所謂我當利益安樂乃至涅槃。我今破壞餘不善法。以我善法心心數法。生因緣故。則破不善。此不善法若不破壞。令我後時當不利益。當不安樂。如是善法及不善法。如實而知。知已思量。如是等法心意所知。分分觀察。有五種念。不味不著。心不分別。先所作者。不念不樂。何者五念。謂念眼色。若前境界可愛者來。眼境界色。若近若遠善色惡色。本曾見來或他用來。種種諸色。如是比丘見已不味。心不思惟。何因緣來。捨彼因緣。如人畏燒。避火不異。如是比丘畏欲火燒。初染之時。歡喜愛多。後時苦多。本所味色心則不念。心不分別。不住於心。自本愛色。今不復念亦不分別。亦於他身憎愛之色。心則不念。不念於他。他所念色心亦不求。如是自身或弟子等。自他俱遮。令不味著不生隨喜。令住正道。如是比丘名為清淨。正念不貪。於不染法相應正行。如是比丘眼不著色。

  又復。比丘第二念者。謂念耳聲。如是比丘正念觀察。若耳所聞極可愛聲。若歌若舞。打鼓拍手戲樂等聲。曾所聞者。不念不味。心不樂著亦不分別。何因緣聞。捨彼因緣。如畏燒者捨火不異。如是比丘。捨離彼聲或遮他人。或自兄弟所聞之聲。一切或遮。令住善道。心不隨喜。如是比丘。自他利益不貪音聲。以勝念故。於聲不著。是名比丘第二正念。如是比丘耳不著聲。

        又復。比丘第三念者。謂發精進。正意寂靜。梵行持戒。如是比丘。不念不味意不生念。若本用香若復熏香。若香若臭。若淨不淨若遠若近。一切不念。於香無心。何因緣來。捨彼因緣。若是他人若自弟子。若鼻嗅香。生味著者。如是比丘。則便遮之。心不隨喜。自行善業。亦令他人住於善法。心常善念。正行不貪。鼻不貪香。如是比丘得名除垢。善修持戒。心生善念。

        又復。比丘第四念者。先曾所得可愛諸味。若愛不愛。若久時味若近時味。不念彼味不味彼味。心不分別何因緣來。捨彼因緣。如畏燒者捨火不異。若於他人或自弟子。若貪著味。如是比丘。則便遮之心不隨喜。此名比丘不貪著味善念正行。捨離諸惡。修行善戒自他利益。

  又復。比丘第五念者。曾所得觸。先已觸來。彼觸染樂。軟滑生垢。於彼欲法不染不味。心不分別何因緣來。捨彼因緣。如畏燒者捨火不異。若他人身貪觸染著。不生隨喜。善觀觸法。此名比丘離觸清淨。名善持戒。修行善法得名善住。次第乃至到於涅槃。

  又彼。比丘復有五念。應當修行。何等為五。一念時節。二念少年。三念生死。四念具足。亡失散壞。五念涅槃。欲到涅槃。如是比丘。云何念時。謂彼比丘。常一切時繫念修行。不迷境界。不為境界之所破壞。不失不散。比丘不念此晝此夜。如是時節。不念不知。於覺悟時。出息入息與意相應。常不離意。如出入息乃至一念。皆決定知出入二息在我腹內。是故。我腹若起若減。以二息故。我陰入界而得存立。諸有為法一念不住。陰界入等出於暖氣。此共氣生。共氣俱滅。破壞爛盡。復於後時因緣異生。氣共生滅。一念不住。彼念比丘如是念時。繫念相應。比丘如是自觀此身界陰入等。和合聚集。一念不住。唯有苦惱。一切身分。非有作者非有受者。迭相因緣。平等共生。如是身者。念念流轉。於念念中。生死老退諸行聚集。如是比丘修行不空。如是修行念時比丘。以念時故。決定必得四種清淨。一心清淨。心清淨故面色清淨。善業清淨。未來利益。次第乃至到於涅槃。

  或復他人見其持戒。彼檀越主第一歡喜。生清淨心。如是四種持戒比丘。如是實義。思惟清淨。如是一切普清淨故。則得安眠。臥見善夢隨順於法。彼常如是不放逸行。不放逸故得七種法。何等為七。一法無礙。思惟善法。彼善業者。心則歡喜。歡喜增長。歡喜因緣。身則肥盛。身肥盛故。名色二法迭互因緣。此因緣故。身則肥盛。身無病患。身之與心迭互相依。則善聰明。言聰明者。念本作業。如是念故。聰明增長。念善法故。如是增長。既思惟已樂亦增長。樂增長故力亦增長。如是增長七種法故。夜則安眠。夜安眠故。修身修心。比丘如是念於夜時。

  云何比丘念於晝時。如是比丘。念眼開合。我念眼合。時節已過。則念已過。如是時節。共心心數相與俱滅。皆悉散壞。如是時節。次第失滅。或滅或生。於出息頃。命已盡滅。我今老時次第欲到。我少已盡。欲到餘有。漸次決定。欲到死時。我一切命當失不久。一切方便不可得離。一切眾生無因緣怨。欲來壞命。譬如燃燈。火食蘇油念念盡滅。如是如是。老死之火。燒命蘇油念念盡滅。如是繫念。知無常已。勤修善法。此之內法。如是速疾。念念無常念念盡滅。誑生貪者。念念盡壞。如此內法。外亦如是。一切世間有為之法。速疾無常念念盡滅。如是山河城邑聚落。藥草園林。一切人中一切天中。必當失壞。

  如是園林蓮花河池。以一切天放逸而行。先已曾失。今失當失。彼為放逸之所壞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自業成熟。如是比丘。此如是等一切世間無量動轉。破壞無常。不亂其意。乃至一念意常不亂。堅固憶念。正念不亂。一心諦觀正意不亂。又。彼比丘正念彼時。我如是威儀如是正行。此時應起此時行禪。如是時中。親近尊者。此時我食此時著衣。此時我去到檀越家。為其說法。我於此時。離檀越家。如是行去。如是比比。念知行時。

  云何比丘念於少年。謂此比丘念於自身。乃至在胞胎中之時。念如是少。次第相續。如是少身。念念不停。謂歌羅邏次安浮陀。次肉團時次身分時。次嬰孩時次童子時。次中年時次老年時。如是法體念念不停。少身次第。此念念時。愚癡凡夫。不覺不知放逸破壞。疑水所漂。在愛河中如是漂已。復墮餘處同業眾中。業鎖繫縛相續流轉。復生餘處。又自業行。於自身心隨順繫縛。母精血中作安浮陀。次肉團時。次第開張。身分具足。人道中生。嬰孩童子少年中年及老年時。次第至死。如是一人如是展轉。一切欲界一切道中。各各差別。皆以業風吹彼眾生。從少年等次第而得。如是自業如是差別。如是比丘念於少年。

  又復。比丘第三念者。精勤修行。必定當得。念於何法。所謂生死。若晝若夜恒常修行。一切眾生。乃至終盡有命皆死。三界眾生。一切無常生死之法。有為衰惱恩愛別離。天中退已墮於地獄。地獄中出生於天上。若人中死。生於地獄餓鬼畜生及天人中。餓鬼中死。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之中。如是下上傍廂生死業風所吹。旋轉而行。自業成就。流轉在於生死海中。如是比丘若晝若夜。修生死念。如是修已。彼若念慢。常令人迷樂於虛妄。以正念故。此慢或薄或皆盡滅。第一勝念。謂念生退。是故。欲入涅槃城者。修行此念。何以故。以我慢故。心常虛妄顛倒求常。在生死中流轉常行。愛羂縛故。於彼常處則不可得。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得脫於愛畏  無有諸悕望  勇健離疑者  則能得常處 

        若沒於有水  心常喜樂欲  彼人心虛妄  何能得常處 

        若人虛妄心  境界中喜樂  彼人迷法道  則生地獄中 

        放逸妨亂心  不能真實見  放逸猶如火  是故應捨離 

        放逸故能失  一切善法藏  盡一切方便  不見八分道 

        十法皆失壞  樂於放逸毒  亦以放逸故  四禪盡皆失 

        放逸縛眾生  能縛而非色  常處則是樂  離放逸則得 

        若人意不迷  常畏於生死  彼則脫惡道  得安隱寂靜

 

  如是修行。念生退念。如是修行。生死念已。則常不迷。彼觀世間。一切有為生退法已。厭離生死。種種觀已。觀生死苦。有無量種。此無量種。世間眾生一切放逸。隨何等時捨離放逸。能一切時觀察無常。觀察盡滅。見盡滅已。觀察佛念。如是之人則能盡苦。

  又復。比丘第四念者。所謂修行一切具足。悉皆失壞。念彼具足一切失壞。此念比丘不樂利養。不貪檀越往返來去。亦不樂見王若大臣。若見王者不生樂心。愛不能妨。又於晝夜不生分別。於他具足若臥具等。心不分別。不生悕求以為己物。如是見已不生嫉妬。心如是念。如是眾生。決定死亡一切具足。必定失壞。如是如是。具足增長。如是如是。愛亦增長。又復如是具足失故。悕望更得有無量種。無量分別心生苦惱。彼苦惱者。不可譬喻。如是比丘。如是觀見具足失壞。既觀見已。則於後時不悕天王。況復人王若轉輪王。何以故。見無量種失壞苦故。若王大臣或大長者。剎利大姓。種種具足。更有大力能破壞之。種種具足一切皆失。妻子奴婢客等捨離。失財物故。得大衰惱。他強勝故。則為劣減。四出巷中處處而行。手足壞裂脣乾衣破。飢渴羸瘦身體枯燥。從城至城從村至村。從山至山。從邊地處至邊地處。受如是等無量種苦。比丘如是既觀察。已復更思惟。墮於無量嶮岸惡。處於生死處生厭離心。

  如是比丘復見人中種種具足一切失壞。如是見故。如是比知思惟天處。若此人中。如是無量多種怖畏。不得自在。刀賊水火王種衰惱。財寶具足富樂失壞。何況復於離肉骨污天樂處生。有天花鬘在頭莊嚴。無量百千天處圍繞。多有無量諸天女眾遊戲歌舞。喜笑受樂。在天園林蓮花水池。山峯則有七寶光明。聚集樂行五樂音聲。種種天歌。七寶間雜。堂殿光明常一切時。身無量種。勝勝妙事不可譬喻。天境界中受樂成就。迭互相愛無有鬪諍。隨所須念一切皆得。五樂音聲心受快樂。若如是樂。具足失壞。則得苦惱。以業盡故。復墮地獄餓鬼畜生。臨欲墮時。如是生處次第無隔。已於久來無量種作。皆得苦惱。復生異處。種種苦惱。如是彼天。若生地獄。彼地獄中大力熾火。周匝燒身甚為飢渴。不可譬喻。受大苦惱。作地獄業。作業道已。見於自身墮活黑繩合喚大喚熱大熱等。如是七種大地獄中。唯除阿鼻最大地獄。資生離別。生大苦惱見苦惱事。彼苦惱事不可得說。如是比丘。常一切時晝夜修行如是正念。

  又復。比丘念彼如是財物具足資生失壞。修行此念。念天人中有如是事。自餘三道。則無財物資生之具。何得有失。所謂地獄餓鬼畜生人中。少有相似樂受。非是自在於彼人處。則有五種具足失壞。何等為五。謂眼於色若愛若樂。見則悕求悕求味著。為樂攝取。如此顛倒。不利益者則不愛樂。見不淨色。彼於色中心則惡之。是故無樂。如是具足。與彼失壞同一根本。又。彼比丘隨順繫念具足失壞。何者具足。云何失壞。謂耳聞聲。耳聞聲已。隨順彼聲。愛樂相應心生歡喜。如是具足。又所聞聲有異因緣。所謂四大。於四大聲。心不愛樂不生歡喜。與心相違不利益心。是名失壞。

  又。彼比丘聞好花香。和合末香種種雜香。聞嗅香等。種種諸香。順心受樂。彼香因緣。則生樂心。能令欲發。又。彼比丘繫念思惟。彼念香者。思惟彼人。鼻嗅諸香。彼一一香有無量種。所謂爛臭。與心違逆。聞糞屎等無量臭氣。心不喜樂彼人如是。此物失壞。

  又。彼比丘專心繫念。復有異種。世間之中具足失壞。云何繫念。於人世間。舌味愛樂。順心喜樂。食味易消。消已則適。得命色力樂辯才等。心生喜樂。若復餘味。不可愛樂。違心不樂。食之難消。心則不適。於命色力。安樂辯才。資用則微。唯生苦惱。彼人如是。此物失壞。

  又。彼比丘復念身觸。可愛可樂。寒時得溫熱時得涼。順心生樂。人世間中如是具足。若異因緣。復令身觸。不愛不樂心不生樂。熱時不涼寒時不溫。違心受苦。不喜不樂。唯生苦惱世間人中。如是五種具足失壞。比丘如是。若晝若夜繫念修行。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六

        〈觀天品之二十五〉(夜摩天之十一)

  又。彼比丘復念天中可愛境界。根和合生。分別風吹數數增長。愛火所燒。諸世間人貪彼處樂。起如是心天中甚樂。如是比丘繫念思惟。彼天失壞。比丘於彼可愛境界不生貪樂。離熱惱意。如是。比丘第一善意。見六欲天皆悉失壞。彼四天處有十二種失壞之事。一謂力劣。二謂常與阿修羅鬪。彼阿修羅忽然闇至入其軍中。三謂鬪時為阿修羅打彼天身所著鎧鉀。四謂鬪時撥其頭上所著兜鉾。令墮海中。五謂壞已則生羞慚。六謂鬪時見羅睺羅則生驚怖。七謂退時彼天女眾捨之而去。向餘天子。八謂食時以自業故見食劣者則生羞慚。九謂軍眾量色形相莊嚴具等自業相似。於他劣者則生羞慚。十謂彼天遊戲之時於彼天中所生之鳥。見彼劣者亦生輕賤。十一劣天向遊戲處步行而往。十二劣天所受欲觸自業相似。他莊嚴具則為勝妙。見他勝故則生慚恥。四天王處有如是等十二失壞。如是比丘善修心者。不貪天樂。以無垢意觀察彼天既觀察已。心生厭離。毀呰天欲。若其有人悕求天故而行梵行。如是梵行非梵行因。如是等人。為彼比丘之所輕賤。何以故。無自在故。

        又。彼比丘觀察三十三天失壞。彼見三十三天之中八種失壞。何等為八。一者鉀劣。共阿修羅鬪戰之時雨墮不淨。二者鬪時見彼敵主勇阿修羅。其心退弱。三者食時劣者羞慚。四者劣天不為天王帝釋所識。五者劣天色力形相一切下劣。六者劣天聲觸色味香等皆劣。不與他齊。七者劣天退天之時。天女捨離。八者劣天若昇遊戲殿堂之時。神通則劣。不能速進。此是八種三十三天失壞之事。夜摩天中有六失壞。何等為六。一者食時劣者羞慚。二者劣天所有教勅天女不受。三者劣天少福業故。彼天女眾雖供養之。不如供養多福德者。四者劣天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說法之時。心不愛樂。此是彼中最大失壞。五者劣天本業少故光明則變。若天前世行善業多。彼天則坐大青寶座。坐已復起。下劣業天在彼處坐。座變為銀。業種種故。如是失壞。六者量短。如是六種。是夜摩天失壞之事。

  兜率陀天有四失壞。何等為四。一者劣天兜率陀中聞法之時心不喜樂。不樂鵝王說法之聲。是名失壞兜率陀中。鵝王常在無漏樂地。彼鵝王者則是菩薩以隨意生。故作鵝王如意之色。鵝身七寶。光明遍滿不可喻色。身光周遍五千由旬有種種色。兜率陀天光明不如鵝王悉勝。令彼諸天心生希有。彼鵝王菩薩令彼得生希有心已。即為彼天說法偈言。


        福德業既盡  命則速減損  勤精進攝法  兜率常應爾 

        若捨離於法  放逸所壞天  不集福德業  後時則生悔 

        乃至老未來  亦未有病死  皆應作福德  莫後時生悔 

        若不攝福德  為放逸壞者  以放逸壞故  在地獄受苦 

        既得根具足  而非法行者  何用命與財  親舊兄弟等 

        常數作福德  心意攝受法  或復止惡業  或時近善人 

        以智慧利刀  割去惡枝葉  破壞過惡聚  斷除過相續 

        重智戒福德  心不悕望物  常近善男子  示真實道者 

        若持戒生天  為欲所迷惑  不修福業者  常在有中行 

        若常樂於智  持戒寶莊嚴  若畏欲蛇者  則是天中天 

        若常行法者  彼則天應禮  若顛倒行者  則入於惡道 

        此岸彼岸遠  既得法橋已  若不速度者  於有不得脫 

        智慧火能燒  無量煩惱薪  何義煩惱縛  著彼愛境界 

        厚重染欲垢  障礙於智眼  佛語如良藥  能除彼障礙 

        正法之大將  能破欲賊軍  口說善法語  汝應勤聽受 

        有四種顛倒  常能為誑惑  世間有八法  能令一切失 

        大力愛河中  百疑不可度  若上智筏者  度已到寂靜 

        若天近於欲  欲能令心癡  常在於五處  未有解脫期 

        欲難得易壞  如電何用為  欲生苦如刀  金波迦火毒 

        如是如是近  亦如是增長  欲者不可足  猶如火燒薪 

        癡天悕欲樂  不知畏過燒  若離不善欲  後時得大樂 

        癡者染欲已  為欲堅繫縛  欲如電不異  然後異處去 

        若習近於欲  欲則上上勝  彼為欲火燒  燒已到燒處 

        若天近於欲  此心為大癡  不悕無體法  樂中之大樂 

        欲者無涅槃  無樂無解脫  是故莫近欲  近欲甚為惡 

        若近欲境界  根則不知足  不知足無樂  寂靜不可得 

        應畏有為處  生死之大海  以大惡欲愛  常與眾生故 

        如此山峯上  種種可愛樹  依之而修禪  思惟欲生滅 

        四種諦寂靜  智者善修行  怖畏生老死  脫到善彼岸 

        愚意不思惟  樂欲故有縛  欲樂既盡已  生老死必脫 

        若念此大苦  於有海不倦  癡故欲箭射  墮地獄惡處 

        癡樂欲樂故  畢竟捨安樂  於惡不知畏  死時到如火 

        乃至死到時  能破壞一切  此能破壞故  破壞命種子 

        皆利益安隱  丈夫應精勤  得樂離憂悲  恒常作善業 

        若除於欲藏  離熱得清涼  如是智不癡  則不悕望欲

 

  如是。鵝王調伏天故。說如是偈。若天放逸。行放逸者。離聞不念心不思惟。若天樂聞彼鵝所說調伏偈句。向無漏地速疾而行。欲聞正法。聞正法已。生敬重心。如是天眾得聞正法。心敬重已速速疾走。復向行堂。彼行堂中所有諸天。以聞正法心敬重故。光明增長百倍千倍。餘放逸天光明則劣。如是天中得現世果。樂天欲者。彼天少色。形服莊嚴一切皆劣。此如是等兜率陀天。最初失壞。

  又。兜率天第二失壞。眾集聽法。無量百千億數眾會。五百菩薩所住地處。兜率天王名曰寂靜。為眾說法。所謂無明因緣行等。彼諸天眾聽正法時。一心專意諦聽諦聞。如是聞故。威德莊嚴皆悉勝上。有百千倍轉更增長。若天動心。心則如電。亦如大風吹大海水。種種波動。以愛因緣。如是動心愛樂境界。彼天威德。形服莊嚴如本不異。不更增長。見他勝故。內心慚恥。此則名為兜率陀天第二失壞。

        又。兜率天第三失壞。若天聞法心生敬重。如說而知如法相知。如是知已。心念正住。彼天威德形服莊嚴。皆悉勝上有百千倍。轉更增長。若彼諸天不念法者。彼天威德形服莊嚴。則不增長。此則名為兜率陀天第三失壞。

        又。兜率天第四失壞。若彼諸天聞正法時。心生敬重。專心憶念如法攝取。專心受持。如是修行。久思惟已。然後修行。彼天如是敬法重法。勝因緣故聞法力故。威德光明形服莊嚴。轉更勝上有百千倍。轉勝增長。若天聞已不能修行。彼天見他威德光明形服莊嚴勝增長己。自見己身威德光明形服莊嚴則不增長。彼天見他威德光明形服莊嚴轉勝增長。則生慚恥。此則名為兜率陀天第四失壞。

  又。彼比丘如是觀察兜率陀天四種失壞。見失壞已。觀化樂天復見失壞。彼見如是天勝妙樂。猶故而有四種失壞。何等為四。所謂一者善業盡故。脚則有影。普餘身分皆有光明。脚上則無。是故彼天脚則有影。自餘諸天。所有光明如山圍遶。彼少光明劣天見已。則避而去光明勝者。見之則笑。作如是言。此天鄙劣。善業盡故。彼脚影天。聞已羞慚。心生愁惱。如是心言。我業盡故。今則如是一切具足。終必失壞。如人世間。以有日故終必有夜。如是此中一切具足。終必失壞。若人有命終必有死。如是具足終必失壞。如是世間。無有具足而不失壞。此失壞者。是化樂天最初失壞。

        又。化樂天第二失壞。如閻浮提人中。所有劫貝等綿甚為柔軟。足踏則下舉則還起。化樂天中地處柔軟。亦復如是。若天受報。善業盡時地不柔軟。脚踏不下舉脚不起。餘天見之。知其業盡。有天見之語餘天言。彼天業盡。退時將到。此化樂天第二失壞。

  又。化樂天第三失壞。彼化樂天遊戲之時。若至樹下遊戲受樂。樹則雨花在彼天上。此花遍在遊戲處地。若天善業欲盡之時。樹花不墮。不散地處。餘天見其樹花不墮不散地處。則便說言。此天業盡退時將至。彼天聞已羞慚愁惱。如是心言。我今欲退。如是失壞。此化樂天第三失壞。

  又。化樂天第四失壞。彼化樂天必定失壞。天中具足。必定失壞彼化樂天。何者第四具足失壞。謂一一天住寶地處。如是寶地。清淨無垢。如鏡不異。一天之身。無量處現見種種影。種種形服種種莊嚴。如人界中日輪是一。於無量處蓮花水池。無量百千種種處現。如是天身。無量百千寶地之中處處皆現。如身而見。若其有天善業盡者。彼天之身。一寶地中影現而已。非處處現如是失壞。如是見已。餘智慧天既如是見即便說言。如是天者。善業盡故將欲退壞。此化樂天第四失壞。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世間樂具足  不覺知失壞  具足必有失  如日出有夜 

        如是具足樂  如是必失壞  於欲不知足  是故愛少時 

        若心愛具足  或悕望常樂  彼若捨離愛  如是常得樂 

        天欲樂未足  以入地獄中  一切皆由愛  是如來所說 

        若人入地獄  百到若千到  亦以愛網誑  故得如是惡

 

  彼化樂天。有如是等四種破壞。

  又。彼比丘復觀他化自在天中四種失壞。若彼諸天善業將盡。臨欲退時則有失壞。彼處天中多有種種妙鬘莊嚴。天花不蔫處處覆地。第一善香不可譬喻。彼鬘莊嚴有種種色勝妙光明。若寶光明於十六分不及其一。彼鬘多有七寶翅蜂。常一切時出天歌聲。如是他化自在天中。天業若盡欲失壞時。彼寶翅蜂出不美聲。捨如是天種種花香。到餘處去。餘智慧天以知彼天臨欲退故。向之說言。汝於今者。以放逸故。退時欲到而不覺知。彼業盡天如是聞已。復見彼蜂捨至餘處。彼天自知有如是心。我福業盡。如是天子。心生愁苦不可譬喻。以見自樂將欲盡故。如是心熱。與地獄火等無有異。唯除地獄更無此火。此是他化自在天中最初失壞。

  又復。他化自在天中第二失壞。彼天之身第一滑觸。周匝光明形人中日。如螢火虫。彼天之身所著瓔珞。及餘種種莊嚴具等。所有光明。寶壁山峯皆在中現。如於鏡中現見不異。若彼天子欲到退時。彼天身上所著瓔珞莊嚴具等。山峯若壁於中不現。餘黠慧天如是見已。語彼欲退業盡天言。汝放逸行。退時欲到。汝身所著瓔珞莊嚴無有光明。寶壁山峯於中不現。彼黠慧天曾見餘天臨欲退時有如是相。此是他化自在天中第二失壞。

  又復。他化自在天中第三失壞。所謂彼天退時將到彼處。諸天業未盡者。乘種種寶妙光明殿三處能行。所謂虛空陸地水中。行則速疾無所障礙。不搖不動。若天業盡將欲退時。彼殿搖動行則不速。自餘諸天見其殿動而語之言。汝於今者退時欲到。我先曾見餘天退時。有如是相。彼業盡天如是聞已。與天境界將欲離別。愁火燒心。如地獄火所燒不異。此是他化自在天中第三失壞。

  又復。他化自在天中第四失壞。若彼諸天善業未盡。五樂音聲莊嚴具聲皆悉美妙。所有歌聲美妙可愛。聞已心喜。若其有天善業盡者。彼天五樂音聲不妙。歌聲亦爾。如瘂不異。彼天聞已心不生喜。以自業故。莊嚴具中聲出說言。汝於今者善業盡滅。以汝放逸。放逸行故。汝於今者。將欲到於異世間去。以業縛故。彼天如是以自業故。聞莊嚴聲其心極愁。作如是言。我於今者境界之樂。福德業盡。彼種種寶。所莊嚴幘即時墮落。如是見已。生大苦惱。此是他化自在天中第四失壞。

        於三界中。更無有處有物是常。一切無常。如是六天是失壞處。彼如是天善業盡故。必定當退。此失壞天悕望此天持戒生者。善業盡時必定當爾。如是第五山樹具足地處諸天。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迦迦村陀世尊塔中所有經字。示彼天眾如是說言。汝等天眾捨離放逸。勿放逸行。放逸味苦地獄中受。一切欲味悉皆如是。彼諸天眾聞第三佛所說經已。若天放逸樂放逸者。放逸則減。

  於六經中迦迦村陀如來所說第三經竟。

  爾時。彼處夜摩天主知彼天眾心生厭離。而告之言。汝等天眾。已聞大仙所說正法。能盡諸苦。除捨放逸。為天人說寂靜之法。汝等天眾已聞第三如來之法。汝於今者。聞法律已。精勤修行。復聽餘佛所說之法。聞已攝取。則得利益。退此天已。不墮地獄餓鬼畜生。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說已。一切天眾皆白天主牟修樓陀而作是言。唯願天王。利益我等安樂我等。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告天眾言。汝等天眾。一切皆看此之第四如來之塔。種種珍寶而為莊嚴。無量百千光明照燿。有種種寶間錯奇麗。無量功德之所莊嚴。光明普覆此天世間。一切遍滿。爾時。天眾白天王言。我今已見。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告天眾言。汝等今者。一切共我詣如來塔。天眾答言。如是。天王。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并天眾等。相隨而去。到佛塔已。其心清淨。頭面敬禮如來之塔。心則清涼。禮已則起。看毘葉婆如來之塔。彼如來塔。種種妙寶光明照燿。如前所說。

  彼佛塔中寶壁之上有經法字。利益天人。所謂說言若有人能成就七法。則生天上。何等為七。一者所謂有善男子聞法聞義。聞法修行聞法善意。隨所聞法心則攝取。聞已堅固聞已受持。聞已愛樂心生喜樂。此善男子。近七功德具足知識。何者七種知識功德皆悉具足。所謂一者如說而行。二者近他如說行者。三者則能如說而行堅固攝取。四者得法堅固思惟。五者住意。六者謂近同善業者。七者他教不取他惡。近如是等七種功德具足知識。云何名為如說修行。如是知識。善行善作。若有所說。知量少說。能為利益時相應說。方相應說。不疾不遲多義少語。美妙易解與法相應。自他利益如是而說。如彼所說如是而行。云何近他如說行者。常正修行身口意等。意內外淨猶如真金。彼人如是如說修行。云何名為如說而行。堅固攝取。若有所作普清淨作。三種作業。觀察彼業。善清淨已。生天人中乃至涅槃。如是之人。或自思惟或從他聞。此業報樂。堅固喜樂堅固攝取。如是知識堅固攝取。彼善男子。云何得法堅固思惟。所謂善淨堅固攝取二世利益。如是見已。堅固思惟。如是堅固思惟意者。或從他所得聞堅固善業果已。或自思已。喜樂真諦。如是喜樂真諦知識。云何住意。此多聞已意則不亂。此名住意云何為近同善業者。謂見他人同己功德。如是見已則近彼人。云何他教不取他惡。餘人非法似善法者所不能牽。如是親近七種功德具足知識。善男子者。或生人間或生天中。此說初法。

  何等復是自餘六法。成就彼法得生天上。所謂多聞攝取修行。不懈怠念不熱惱他。不誑等六。此等七法。如是已說。成就如是七種法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如七大殿。若王大臣乘如是殿。五樂音聲歌舞喜笑。妙鬘莊嚴。如是而行向遊戲處。如是七法。若人成就。行向天處。

  何者多聞而名多聞。謂聞真法。聞已調伏。不生憍慢。如其所聞。多聞增長。不放逸行。智不厭足。常諮問他。自己功德。不向他說不誦己名。此多聞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此第二法隨順正入修行成就。

  云何第三攝取修行。謂聞法已。攝取修行。若復有人得聞法已。於非法律攝取修行。唯聞法已。荷法重檐。不修不行不取法果。若復有人。以智慧鈎調伏持戒。若智不靜。則彼持戒。猶如晝燈無有光明。不堅不實。若持戒中有智和合。彼人猶如火燈光明。堅而復實。得果不虛。若修法者得說言堅。非唯口中言說為堅。彼人身業口業意業。皆悉寂靜。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此第三法。

  云何第四名不懈怠。言懈怠者。所謂不作。何名不作。隨所作法。發已不作。不能究竟。彼如是法。精勤不斷則能究竟。若是懈怠不精勤者。不能究竟。少發起者。於世間法。出世間義不具足行。若懈怠者。一切所作皆悉羸劣。為一切人之所輕賤。毀呰嫌薄自受苦惱。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如是之人懈怠所壞。如是懈怠。應當捨離。如火如刀如墮嶮岸。如惡毒蛇。若為懈怠所破壞者。則不精勤。無有威德。如羊不異。彼則無智。種種所作一切不知。若智非智若法非法。應行不行。一切不知。何以故。以不讀經不聞法故。以懈怠故。若復有人。論開心意。於智所知。若法非法一切皆知。應作不作應行不行。一切皆知。如是等法。智慧所知。一切皆知。智及精進。懈怠者無。彼懈怠者如盲不異。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如是之人出世間義。一切皆劣受第一苦。他舍而乞。常依他門悕望乞匃。常看他面。第一惡色。頭髮覆眼眼目乾燥。脚爪皮等一切焦枯。四出巷中。家家乞行辛苦活命。一切輕毀此因緣故。應當捨離一切懈怠。

  與此相違。勤精進者。一切所作皆悉成就乃至涅槃。何況其餘世間之法。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以是等故。若天若人。一切皆應捨離懈怠。勤發精進。時。彼世尊毘葉婆佛而說偈言。


        懈怠意及幻  或慢或惡口  或捨離智等  此是失壞地 

        親近惡知識  捨離善智識  或復邪見等  此是失因緣 

        不知善不善  非時而語言  或信婦女等  此不饒益地 

        近何人何人  何處何處食  身自不利益  此法令人輕 

        壞勇若失念  或為王所憎  或心堅強等  此法未時死 

        不諦知業果  及以法非法  離善知識者  則墮於惡道 

        懈怠若多睡  或貪著諸味  瞋及故妄語  若惡口言說 

        多貪若憍慢  心動捨離法  若習近婬欲  或讚婬欲法 

        如是有三過  懈怠是根本  若勤精進者  則無諸使過 

        一切精進者  必定成就果  如所應精進  業必定得果 

        如是三種業  能得三種果  三聚三根本  決定三有行

 

  彼佛世尊毘葉婆塔壁上書字如是說偈。毀呰懈怠。天眾見已。作如是言。我等決定捨離懈怠。從此懈怠有枝條過。如佛所說。懈怠之者。若天若人一切作業。於一切時。一切減劣。若天若人不懈怠者。次第乃至到於涅槃。此第四法。人天之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

  又第五法。多有所作多有利益。所謂念也。一切法中能為妨者。所謂懈怠。如是一切世間之法攝涅槃者。念則是根。若出家者若在家者。念不放逸。不放逸行。一切所作皆悉成就。如是之人。數數作業如法作業。勤發精進。隨所悕望心念正行。彼人五根護五境界。心不迷惑。眼見色已。於彼色中不生欲染。心不憙樂。如色實見。知其根本。見如是色根本因緣。何因緣生。彼人如是知見色已。心不濁亂。如是彼色則不能牽。以如實見如是色故。若出家者若在家者。若天人等。知生色過。欲生色過。已滅色過。如是念知某方某處。心緣彼色。如是境界之因緣故。共眼生識。由彼境界已生我畏。此無垢念能除煩惱。我以此念已除如是境界怖畏。如是怖畏因緣而生於諸境界。第一悕望心正念故。則能除遣無量種色境界怖畏。念緣能除。於念念中稍除漸除。譬如世間善巧銅師。以好銅器置火中已。然後治之。如是數數。入火復治。勤不休息。漸漸除垢令其滑淨。如是善念。數數除垢。爾乃清淨。又如瓶師因緣合集。以久習故。泥團成瓶。如是之人。勤心發念修集因緣。如緣生瓶。正念觀察。如所著衣。從初次第念念至盡。如是如是。始發善念。次第乃至一切過盡。得見真諦聖印印心。彼過相盡。過相盡故。人則知之。是故。若有欲得善者。當一切時如實正念。若眼緣色。念繩縛心令不動轉。如調惡馬。如是善念。於先住持。過去境界。攀緣念已。如是復遮現眼境界。念九十八。云何念住。謂生欲染。不生觀風不能令動如是念住。如實思惟。此色彼色。有無量種無量形相。觀四聖諦苦集滅道。令彼欲染一切寂靜。或令欲染一切盡滅。或皆微薄。此是何者善法勢力。所謂繫念是其根本。一切善法皆依念住。如是轉行。是念現在。

  云何復念未來世法。未來未有。未生未見。彼境界相。云何而念。若得境界是則可念。未來世中境界未有。當云何念。彼所念者。雖復未來。見因緣相。攀緣未來。如是得念。謂見有人。修身口意。善業行者見已則念。如是之人決定生天。若見有天惡業行者。見已則念。如是天者必墮地獄。如是念知。此第五法。於人天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

  又第六法。於天人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謂第六者。不熱惱他。若不惱他。其心寂靜。不生分別。此有梵行。此無梵行。見他敷具。病藥所須。不生譏嫌。不自言是。亦不說言。我能持戒。若少持戒。少讀誦經。於檀越所。不自稱說。等心怨親。常念三寶。不朋破戒。不惱持戒。於諸檀越。不數參承。而取資用其心柔潤。數數諮請。說法師長常住空閑。常一切時近梵行者。如是功德相應之人。不熱惱他。如是於他不熱惱故。多有所作多有利益。

  又第七法。於天人中。多有所作多有利益。所謂不誑。自隱功德。除去惡業。心意正直。衣鉢知足。恒常乞食。山谷巖窟樹林中住。行食知足。其心平等無有高下。非無因緣。人中遊行。疑有虫處不行於彼。不壞澤中水岸河坎。畏殺虫故。不呪霹靂雷電雨等令墮傷殺。不說星宿日月薄蝕諸曜吉凶。而求財物飲食供養以資自命。不常往返一檀越家。亦不戴面仰頭而行。亦不動脣詐作誦習。不高聲語亦不私竊。不著間雜鞾鞋履等。不以雜繩用繫身體。自身不著雜色香囊。至敷具等。皆悉不畜。無戒功德。大眾會處則不入中。不令他人到於城邑聚落等處。說己持戒本望利養。不種種處妨亂心意。不貪不求。不近村住。於舊知識親眷等舍。不自在入攝令屬己。不彰他惡不隱他德。見他實過屏處不說。捨棄婦女如遠惡蛇。於諸婦女。不共語說不與同行。饒華之樹一切不往。可愛園林亦不遊行。畏聞可愛眾鳥聲故。畏聞彼聲欲心動故。是故不欲聞彼鳥聲。饒聲水河不近坐禪。畏聞彼聲心動亂故。多熏香花。不近坐禪亦不近行。何以故。畏鼻聞香心意動故。亦不觀看種種諸鳥種種色鳥。鵝鴨命命若孔雀等。多欲諸鳥不看不見。不近彼行。畏心動故。畏見畜生婦女因緣欲心發故。

  椰子果樹波那婆樹。母柘果樹菴婆果樹。毘羅果樹迦卑他樹。波留沙樹佉殊羅等。種種林樹不近坐禪。恐畏生心貪其味故。捨離果樹。在寂靜林。無味可貪。無多人眾。在安樂行園林之中。如是坐禪。勤發精進。共過怨鬪心恒不亂。乃至不取為寺因緣。犁地之土如是斷愛。朽壞鐵鉢以繩連綴。用受飲食。而心不念銅銀等鉢。不畜三椀。所有袈裟不翻披著。於夏天時。除大小便。更不餘行乃至一步。畏殺虫故。食奢彌果。時食好果不食爛果。食小棗等不看不食。若食梨果。佉殊羅果軟棗豌豆。若朽豆等不看不食。恐畏其內有諸虫故。於自屋壁所生諸虫。終不除却。畏傷損故畏其死故。坐處一坐。不觀他鉢。畏貪食故。若行道時。不近他行。恐為妨故。饒虫之地不大小便。畏傷虫故畏殺虫故。乞食行時看一尋地。以直心故。恒常親近正直心者。如是比丘不集諸物。於一切物皆不悕望。於希有物心不樂見。常勤坐禪。彼善比丘如是不誑。彼善比丘。如是持戒。清淨不犯。如是淨命。如是內心清淨善淨。如是比丘。如說學句堅持不犯。彼善比丘如心所念。如是道生常淨命故。有善意生不樂劣生。願生善道。時。彼世尊毘葉婆佛而說偈言。


        清淨命之人  寂靜身口意  坐禪而離愛  去涅槃不遠 

        頭陀不放逸  塚間樹林中  常如是處住  去涅槃不遠 

        塵土物敷具  一鉢復破壞  根果食知足  彼人安樂行 

        於欲解脫人  常樂於知足  善意勇健者  去涅槃不遠 

        不諂誑之人  遠離於塵垢  其心如虛空  去涅槃不遠

 

  彼佛世尊如是讚歎善行比丘不諂誑者。

  成就如是七法之人。是善男子。若行欲者。沒生死海。則是畜生。形雖是人而實非人。若能成就七法之者。則為善人之所讚歎。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受天樂已。退生人中則得涅槃。以餘業故。第一善者。此七種法。所謂從初近善知識。次第多聞。攝取修行。不懈怠念。不熱惱他。不誑等法。如是七法。非諂曲法以如是等七法寶藏之因緣故。得生天中。若天等中得七法已。莫放逸行令福德盡。天中退已。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故天不應行放逸行。以自破壞。於諸有中無有放逸。行放逸行而得樂者。人中成就如是七法。則生天上。有三因緣。天中退已。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所謂三者。不聞正法。近惡知識。不信業果。若不成就此七種法。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告天眾言。此等一切。汝等已聞。彼佛世尊。以憐愍心利益眾生。已如是說。時。彼天眾一切皆共白天王言。我等今者已聞如來此所說經。彼佛世尊憐愍世間。已作利益。為除放逸。故如是說。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告天眾言。汝聞此經。勿行放逸。天放逸故。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何以故。汝以大價貴重之物。貿得此間天中生處。今者不應以放逸故。令其空盡。如佛所說。如是經法。攝取正行。捨離放逸。

  於六經中。毘葉婆佛所說經典第四已竟。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七

        〈觀天品之二十六〉(夜摩天之十二)

  爾時。第三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示其天眾佛塔經文。令彼天眾心純熟已。復示生死衰惱之處。無量百千諸過充滿。恩愛別離。近不愛者。所謂老死憂悲啼哭眾過。皆滿具足。失壞生死。乃是具足一切諸衰惱處。爾時。天王。既見天眾心善調伏。然後復以憐愍心故。利益眾生如是告言。汝等天眾。今者應知。一切諸天放逸行故。必致衰惱。後死到時。心則生悔。極大熱惱。得大殃禍。當於彼時。無有方便而可得脫。業繩繫縛。如是將去。獨而無伴。若人若龍。或地獄人將入地獄。死羂所縛。無有同侶。唯除善法若不善法。在於一切諸眾生海。時。彼天眾復白天主牟修樓陀而作是言。如是如是。當於爾時。無一同侶。除法非法。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告天眾言。汝等天眾。應如是知。更無同伴。

  又復告言。汝等天眾。若欲增長信心種子。欲得安樂。畢竟除苦。今此天中。又復更有閻浮那陀金寶妙塔。真珠網覆。有七寶柱而為莊嚴。種種雜寶種種光明。是迦那迦牟尼佛塔。我今共汝一切天眾往詣彼塔。到彼塔已。禮拜供養入彼佛塔。入彼塔已。隨彼塔中所有諸法。一切遍看。見已攝取。得已修行。以自利益出於生死。次第乃至到於涅槃。爾時。天眾既聞天主牟修樓陀如是語已。心生敬重。離放逸心。諸根寂靜。俱向大仙名迦那迦牟尼佛塔。塔之光明。如前所說。爾時。天眾一切皆共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詣彼佛塔。到佛塔已。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告天眾言。彼迦那迦牟尼如來說。一切法皆悉無常。利益世間。憐愍眾生。此佛塔內化在壁上。汝等天眾若得見者。則生厭離。見無常法必生厭離。彼佛世尊所說所化。此佛塔中壁上化現。時。彼天王如是說已。共彼天眾入佛塔中。彼佛塔量廣十由旬。彼佛塔內。一切生死皆悉無常。一切具足。無不失壞。自業行故。不得自在。異異不同。五道差別各各化現佛塔壁中。如鏡相似。彼色明了。亦如正見。處處各各了了分別。如雜色畫。

  彼處一廂見八地獄。謂活黑繩合喚大喚。熱及大熱至阿鼻等。見天墮中。自業風吹。首下足上普身炎然。一切身上火色。猶如金舒迦樹。上從天處下墮。次第至地獄中。高聲唱喚。自心所誑。善業盡故。為放逸怨之所誑故。天中成就第一樂已。入於地獄大苦惱處。唯獨無伴。離於知識親舊弟兄。墮於地獄。無能救者。

  彼諸天眾。最初如是塔中壁上了了而見。四天王天墮於地獄。四天王天有殺生過有偷盜過。四天王天云何殺生。謂彼天眾共阿修羅戰鬪之時。殺阿修羅。天得勝時阿修羅壞。取其頭冠取其鐵刀。隨彼所有一切皆取。此業因緣或復更有餘業因緣。墮於地獄。為心所誑作如是業。於彼天中。隨何時退。於彼退時。陰盡滅時。攀緣中陰。生地獄中。續彼樂處受中陰身。甚大苦惱。彼於如是中陰之中。苦惱叵耐。何況已入地獄之中。受無量種極大苦惱。此為大業。如是戲弄此諸眾生。天處退已生地獄中。彼諸天眾。於佛塔內如是皆見。世尊所化。

  又。彼天眾於彼塔中異處。復見四天王天。退天處已生餓鬼中。彼天如是食樂失已。生曠野中。復得如是飢渴苦惱。如是天衣。久時著已。後復頭髮覆面覆身。闇眼處生。彼身猶如被燒樹相裸露無衣。或有身著火炎衣者。在曠野中飢渴燒身。唱聲叫喚。乃至少水如露渧許。亦不可得。生三十六餓鬼之地。夜摩天眾彼佛塔內壁中而見。烏鳥獯狐嘴啄其面。若眼口等。如是處見。如是天處。地觸軟滑。遊戲行已。後時復生餓鬼之地。熱火堅地。熱惱土塵和合為地。多饒黑虫有金剛嘴。夜摩天眾彼佛塔內。壁中而見。彼鬼叫喚。天處退來。又復天中嗅好香來。或曼陀羅居世奢等異異勝香。百千種香一切嗅來。復於後時。在於不淨屎尿氣臭。死屍塚墓穢惡處行。如是餓鬼。嗅無量種不淨之物。穢惡臭氣。於彼鼻中有炎蟻子。彼炎蟻子滿其鼻中。彼諸餓鬼餓鬼中生。於彼塔內一處壁中。如是而見。

  又復。如是前生天中無量種種酥陀之食。可愛色味。香觸具足。復受戲弄餓鬼之身。如是生已第一不淨。第一臭氣屎味難得。於百年中不曾一得如是屎食。彼佛塔內。一處壁中如是而見。如彼食屎。塔內壁中如是而見。又彼天身所著之衣。第一柔軟第一滑觸。無量諸寶間錯而成。如天所應。甚為可愛。已於天中著如是衣。復有天風。吹種種花以坌其身。復於後時善業盡故。生餓鬼中。裸形無衣。自身生毛。毛甚稠穊。堅䩕色黃而覆其身。百千黑虫遍體食之。多饒如是種種火虫。食其身體。生餓鬼中。飢渴燒身恒常羸瘦。以啼哭故。眼面皆爛。久受無量餓鬼之苦。放逸所誑。從天處退墮餓鬼地。

  又。夜摩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於彼塔中。壁上異處次第復見。四天王天退墮種種諸畜生道。種種方處。略而言之。生於三處。水陸空行。彼水行者。迭相食噉受大苦惱。或受寒苦或受熱苦。彼陸行者。日炙焦燃受大苦惱。飢渴燒身。迭相殺害。或畏繫縛受大苦惱。百千種受不可得說。如是畜生。業風所吹。受諸苦惱。彼空行者。若細若麁若大身鳥。常樂相殺。受大苦惱。彼天退已生畜生中。以放逸怨之所誑故。

  如是餘天若不放逸。不放逸行。作勝善業。修福德者。從天退已生於人中。如自善業如是受報。若不善業生人中者。一切如是。種種為作。入於衰惱。有下中上。有貧有富。依方時法。若醜若美好惡等色。彼佛塔內壁中而見。若有善業。樂修多作。若修持戒八聖道業。不穿不孔堅固不犯。善調心意。三業大力。善業力勢。決定受得可愛果報。歸依三寶。因緣力故。或時布施。眾生無畏。或以法施。因緣勢力。或復其餘。更異相似。作諸善業。淨法熏思。寂靜心力。次動口業。或清淨心。諫勸父母修施戒智。自身先有善業力故。能勸父母。或施病人貧窮之人。或以飲食供給病人。或以藥草施與病人。無醫師者病藥所須。布施力故。或不殺生或不偷盜。或不邪婬不飲酒等。或於曠野嶮遠之處。善心造井。若水池等。施所須者。此業勢力。或時供養佛法僧寶。此業力故。禮拜合掌。作善業故。或於饒人破壞國土。多人畏處。畏曠野死或畏刀者。施其無畏。或施緣覺阿羅漢人床敷臥具病藥所須。如是業故。或於妻子正護與樂。或於儉時布施飢者。飲食養之。此業最善乃至涅槃。三種菩提如願得果。何況生天。若天上退還生天中。彼復更見天中轉行。如是彼天。在佛塔內壁中而見。彼處天中種種業網。無量因緣。業繩縛取無量眾生。於生死中施設張之。眾生入中則為所縛。

  爾時。彼處夜摩天眾彼佛塔內壁中既見。四天王天無量種退。得大衰惱。如彼世尊名迦那迦牟尼如來。所化見已。復更觀察三十三天。彼佛塔內壁中既見四天王天如是衰惱。次復思惟三十三天為如是不。時。夜摩天彼佛塔內復到異處。於淨壁中見彼世尊。如彼世間生死之實。業鎖所繫。若樂若苦如化而見。如是次見三十三天。亦復如是。如業受樂。如自業行。若善業行不善業行。彼天如業受樂受苦。或墮地獄餓鬼畜生。或人或天種種差別。無量業羂所繫縛已。復於三十三天之中流轉而行。在生死處。業風所吹。於三界中無處有業不受果報。何況三十三天之處。彼夜摩天彼佛塔內清淨壁中。復見五道自業所作。自業羂縛。復於後時。入活黑繩合喚大喚熱及大熱七大地獄。唯除阿鼻最大地獄。何以故。天中不作阿鼻之業。此因緣故。天則不生阿鼻地獄。天唯生在七大地獄。三十三天退已。若生活地獄者。以殺生故或餘業故。天阿修羅戰鬪之時殺阿修羅。則是殺生地境界住。一切諸天皆有殺生。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二皆殺生二皆偷盜。自上四天則不如是。彼地界住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如是作業。三十三天是微細業。餘天不爾。如是生於三十三天微細之業。及生退等。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壁中見之。三十三天歡喜園中波梨耶多光明林中。雜殿堂中。種種嬉戲受境界樂。善業盡故。不知足羂之所繫縛。入地獄中。四天王天退墮地獄所受苦惱。三十三天墮地獄苦十倍更多。何以故。諸有天中境界之樂。若樂勝者。離別之苦亦如是勝。極為大苦。相續流轉。以如是業轉轉上勝。如天身中。一切身分處處柔軟。彼眼等中以柔軟故。所受苦惱亦多而勝。如是彼處。四天王天所受之樂。三十三天樂則勝彼。三十三天境界失壞。所有憂苦亦多亦勝。心苦惱大。心苦惱多。苦樂二種甚多甚勝。不可譬喻。天中甚樂。地獄極苦。業羂所縛。如墮嶮岸。受無量種勝重苦惱。夜摩天眾彼佛塔內壁中而見。三十三天放逸所壞。彼夜摩天如是見已。心極愁惱。

  又。夜摩天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而復更見三十三天退彼天已。墮餓鬼中。在歡喜林光明林中。間雜殿處遊戲之處。受天快樂。天酥陀食。具足資身充飽受樂。如是久時受勝樂已。復食不淨糞屎之食。諸不淨虫遍其身體。如是觀見放逸行天。三十三天墮餓鬼中。夜摩諸天如是見已。心極愁惱。

  又。夜摩天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而復更見三十三天。或退天已生畜生道。在大海中作彌那魚或作貝虫。摩伽羅魚舒摩羅魚。在如是等惡虫中生迭相殺害。飢渴燒身。受無量苦。如是空行鳥等畜生。迭相殺害。常有怖畏。心恒畏死。受諸苦惱。如是澤中種種獸等。相殺相食。受諸苦惱。

  如是說已。四天王天。以善業故生於人中。如是次第。三十三天如善業故。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受諸苦惱。生死所縛。若天退時。受無量種天中苦惱。如是苦惱不可得說。何況人中在胎藏內所有苦惱。人世界中欲出胎時受諸苦惱。嬰孩時苦。出胎在地未能行時。倒地等苦匍匐時苦。身體無力。於作不作。一切不知。愚癡啼哭。如是苦惱。如是種種苦惱之事。不可具說。彼佛塔內壁上而見。如鏡中見。山樹具足。地處天眾。一切皆見。

  彼諸餓鬼如是飢渴。繫屬於他。不得自在。有寒有熱。風吹日曝。處處而行。在於曠野。如是等苦有無量種。皆悉具受。不可盡說。如是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壁中而見。如是已見。種種苦惱有無量種世間生死在彼壁中。如善巧畫。彼諸天眾見希有已。心生厭離。生如是心。天勝於人。人第一道所謂是天。天第一道所謂人中。人欲死時則願生天。天欲退時願生人中。人樂於天天樂於人。於此天人二道中生。如是苦惱。何況其餘惡道之中。業所戲弄。

  又復。如是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見善法堂。三十三天退彼天處。如業行故。生五道中。彼天退者。如前所說。業因緣故。若天中退亦生天中。猶不離苦。知本生退。若愛別離。於退生畏。如是畏退。無量種苦。彼天既見無量苦惱。次復。觀察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見帝釋身退彼天處。妙寶天鬘天衣莊嚴。種種光明彼莊嚴具。火煉金色有勝光明。不可譬喻。勝欲具足五欲具足。一切捨離。自業所牽。惡道門開。放逸所使。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自業所作。或善業牽不善業牽。故如是退。彼佛塔內。淨寶壁中見於往世先退帝釋。彼諸帝釋有三十二。

  初帝釋者名菴舒摩。既作三十三天王已。自福盡故。生大海中作摩伽羅大身之魚。本在人中。作獵魚師常多殺魚。亦常禮佛。以禮佛業。是故得生三十三天為帝釋王。殺生因緣海中作魚。以餘業故生畜生中。

  又。夜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異處壁中次第復見。第二帝釋名三浮提。本在人中曾作善業。與病者食。或清淨心。與比丘食。彼業因緣。是故得生三十三天為帝釋王。後時福盡。餘業因緣不善業故。作蜥蝪虫。彼前世時邪見心故。外道齋中殺蜥蝪虫。以彼因緣。生地獄中。出地獄已。餘業因緣作蜥蝪虫。

  又。夜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異處壁中。次第復見第三帝釋。波羅迦奢是其名字。受天境界。五欲樂已。於彼欲退。本人中時供養父母。病時瞻視。彼業因緣。是故得生三十三天為帝釋王。本業盡故。彼天處退生餓鬼中。彼過去時於異處生。時世飢儉。多儲穀等。貴糶與他誑惑他已。心更悕望後時大儉。以彼因緣。是故。生於黑繩地獄。彼餘業故。生在針咽餓鬼之中。

  又。夜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見無量種生死衰惱。生希有心。如是無量種種見已。次第復見第四帝釋名曰作愛。天處退已生於猪中。如是見已。觀彼善業。何業因緣為帝釋王。彼前世時。於他邪見婆羅門人。病因欲死。與藥令服。憐愍心言。當服此藥。以是業緣。生於善道三十三天作帝釋王。善業盡故。墮地獄中。彼處既出。以餘業故生在猪中。彼天復觀如是業果。以何因緣復生猪中。彼前世時恒常憙獵。多殺眾生。或多殺鹿或多殺猪。彼業因緣命終。生於活地獄中。彼業既盡。以餘業故生在猪中。

  又。夜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異處壁中。次第復見第五帝釋名為善意。以何業故。生於彼處為帝釋王。彼前世時。曾見他人師子欲殺。救令得脫。以憐愍心。將來歸家。多日供養種種飲食。彼業因緣。是故生於三十三天為帝釋王。名為善意。彼處退已。生於焦熱大地獄中。以何因緣生彼地獄。本前生時於王眾中。妄語言說是業因緣。墮彼地獄。善意帝釋彼處退已。復有帝釋次第而生名憍尸迦。彼夜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而得見之。彼何善業。謂前世時。是多財寶富婆羅門。一居奢內置婆羅門設大齋會。集尊重人飲食供養施其財物。彼業因緣。是故當來作帝釋王名憍尸迦。又。本復作無量福德當作帝釋名憍尸迦。又。夜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佛塔內異處壁中。見彼天處帝釋王處。有佛世尊釋迦牟尼說法勢力。令彼帝釋閉塞惡道。天中退已。生於人中。如是七返如是道行。諸夜摩天如是見已。生希有心。

  一切諸餘帝釋天王。彼佛塔內異處壁中。皆悉見其生處惡道。唯獨不見彼憍尸迦帝釋惡道。此何因緣。爾時。彼處一切天眾。白其天主牟修樓陀而作是言。一切諸餘帝釋惡道。如是皆見。何故不見彼憍尸迦帝釋惡道。以何因緣。見其七返而無第八。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聞已告言。汝等今聽。為汝說彼憍尸迦道。以此因緣。我今欲為汝等說故。將汝等來入此佛塔。入此塔已。我為汝等說於正法。何以故。汝等一切皆悉如是放逸而行。天欲誑故。心癡迷惑。不聞正法。是故。我為利益汝等。將汝等來入佛塔中。令汝等輩現離憍慢。汝放逸行。此身空過。於後退時心則生悔。如是因緣。我於今者。勸汝等輩聽聞正法。以何因緣。此中唯見彼憍尸迦二道生處不生惡道。又亦更無第八返生。此佛塔內如是不見彼憍尸迦先放逸行大放逸行。命欲盡時。善業盡相退相出現。有善知識而語之言。汝憍尸迦退相已現。今欲破壞汝清淨心。以自利益。如是說已。憍尸迦言。為我示道。令我聞法。此處不退。爾時。仙人善友知識。為憍尸迦如是說言。憍尸迦聽。有善方便。令憍尸迦此處不退。此閻浮提有佛出世。名甘蔗胤。種姓中生。一切悉知一切悉見。一切業果皆悉普證。示導一切眾生正道。無上法王為汝說法。令汝此處當不退失。彼知識所如是得聞。既得聞已。為聞法故。速疾速疾向閻浮提。到世尊所。時。憍尸迦於一念頃到世尊所。見佛世尊為說正法。安慰為說。聞已得益。示涅槃城。彼所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清淨鮮白。謂苦苦報。苦滅苦證。說四聖諦苦集滅道。彼憍尸迦既得聞已。復問世尊釋迦牟尼而作是言。大仙瞿曇。今我有妨。退相已現。我於此處不久當退。如是問已。彼佛世尊言。憍尸迦。如是如是。如汝意念。汝退相現。汝天妨礙。善業盡故。放逸行故。以汝身心。愛自在故。欲到異處。在大生死曠野之中。不可得渡。彼岸叵到。一切世間愚癡凡夫。無足力故。生老病死。悲啼號哭愁憂苦惱。無可愛樂。恩愛離別怨憎集會。毒蛇師子種種可畏。滿彼曠野。遇日所炙。愚癡黑闇。無邊欲染。以為妨礙愚癡凡夫。諸獸充滿。無量百千分別樹林。障閉擁塞。無正法水。離善知識。所說正道。多有無量邪見外道。邪意異路滿彼曠野。不能遠離。前際後際中間寬遠。五道之苦不可忍耐。闇苦覆地。汝憍尸迦。於此生死曠野之處。心生怖畏而不免離。汝於先來染著欲樂。是故不覺。欲樂盡故。今者則知。汝退至時。欲不能救。退時臨到將墮異處。彼憍尸迦聞佛說已。整服一廂去頭天冠。頂禮佛足却住一面。白言世尊。頗有方便令我不退此處以不。令我不退。復得於此三十三天為王以不。彼佛告言。我有方便令汝不退。何以故。更無異人而能如是。決定作業。生於此中。坐汝坐處。而為三十三天之王。如是因緣是我所見。我今見汝。於此坐處久坐不離。我於今者。見有因緣。汝則不退。所謂得聞我所說法。彼憍尸迦聞佛語已。合掌在額。心生歡喜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善為我說。我今諦聽。彼憍尸迦如是語已。彼佛世尊為說欲味過患出離。廣說如是勝修多羅。彼憍尸迦如是聞已。即時獲得須陀洹果。時。憍尸迦既得果已。次第退生。閉塞惡道。以此因緣。夜摩天眾。此佛塔內壁中不見彼憍尸迦第八生處。彼帝釋王得涅槃故。過第七返第八返生則不可得。如是因緣。我為汝等天眾已說。爾時。天主牟修樓陀而說偈言。


        欲則非財物  以不資益故  戒信財中勝  畢竟得涅槃 

        此欲非財物  令入有曠野  若令解脫欲  乃是真財物 

        若不救惡處  若樂不寂靜  彼唯大癡故  非財而名財 

        如是得言物  所示欲非物  若離非物欲  得彼真財物 

        若說寂靜道  彼示道第一  彼何者勝道  智慧者能到 

        若有不近欲  若不為愛誑  彼行善道處  不近於欲火 

        欲常不可足  欲亦非寂靜  共愛而和合  如火得薪焰 

        天人若龍等  不知足則失  為地獄火燒  彼失乃是失 


  如是天主牟修樓陀。以如是等無量種法。教示天眾。擁護救攝。爾時。天眾極生厭離。厭離欲已。復白天王牟修樓陀而作是言。惟。大天王。我已觀見他未來世生處諸道。今復自觀我未來世當生何道。牟修樓陀天王答言。如是當觀。天眾聞已。彼佛塔內。則於異處壁中觀察。見夜摩天退墮地獄。謂活黑繩合喚大喚熱大熱等。見無量種墮彼地獄有頭在下。如是墮者。有舒兩臂而墮中者。天身未滅。如是預見地獄生處。亦見天處。業盡退時。彼地獄中。身體爛熟炎鐵地上。無量烏鷲滿彼地處。彼處種種無量怖畏。焰沙滿地。地獄眾生。在地獄地極燒極炙。彼天如是墮地獄中。頭則在下。如是受苦。第一急苦第一堅苦。有無量種受諸苦惱。閻魔羅使種種呵責。既呵責已。與種種苦。彼諸天等皆見自身如是受苦。如是見已。彼佛塔內異處壁中。復見過去夜摩天王在地獄中。受無量種堅惡苦惱。為欲亂心。先樂境界已曾破壞。作諸惡業。云何而作。有何等相。閻魔羅使皆悉具說。而語之言。汝本一切愛境界故。已作惡業。今於此受。如是過去夜摩天王。其名何等有名大業。有名具足眾賢。有名威德。有名不壞有名意樂。有名善色有名普樂。此如是等夜摩天主墮七地獄。如善不善業果而受。已受第一境界之樂。心未厭足。為愛所壞。如是退墮。

  彼大業者本作何業生夜摩天。為夜摩王。昔人中時。以淨信心施緣覺食。業因緣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處為夜摩王。於彼天處。受無量種境界欲樂。未知厭足。退彼天處。本偷盜故。而復墮於黑繩地獄。彼前生處曾作藥師。於他病者不相應治。取其財物。以彼惡業。是故生於黑繩地獄。觀彼大業夜摩天王。過去業已。次復觀察具足眾賢善不善業。彼何善業。生夜摩天為夜摩王。彼佛塔內異處壁中。次復觀見彼過去世。以清淨心。捨已財物施病比丘。以思熏心。彼業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而作天王。又復。更為境界河漂。善業盡故。退墮叫喚大地獄中。又復。前世人中之時。作土地主。放逸而行。心生憍慢。有道行人甚渴流汗。彼王見已。與甘蔗酒。彼飲酒故。失其本信。即便犯戒。失自利益。如是與酒不善業故。身壞命終墮於叫喚大地獄中。彼天如是觀察第二夜摩天王惡業行已。見於一切有為生死。與焰不異。彼此迭互相向說言。此大天王。如善不善無量種業相應果報。如是示我。我等今者。於此天王所得利益。如於父母。所得利益無有異也。

  彼天如是相向說已。於佛塔內次復異處。於寶壁中見迦那迦牟尼世尊神力所化。夜摩天王名威德者。本因何業。生夜摩天而為天王。見彼前世人中之時。不破壞他而得財物。於夜暗中有說法處。為佛法僧然燈照明。彼業因緣。身壞命終。生夜摩天而為天王。名曰威德。久時為王。既作王已。隨命長短。身壞命終。次復生於四天王天。於彼退已。生欝單越彼處終已。次復生於三十三天。彼處退已生閻浮提。得為人王。有大威德有大神通。彼處生已。放逸行故。為欲所誑。心輕動故。而復殺生偷盜邪淫。作如是等三不善業。以作如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焦熱大地獄中。不可譬喻。有無量種無量百千異異分別地獄業故。於地獄中受諸苦惱。如是已為心怨所誑。爾時。天眾。復見天中無量具足。復見失壞。或樂或苦。如是見已。迭互相向而說偈言。


        極惡復甚惡  大力不可忍  癡心造此業  如是墮地獄 

        一切業由心  因緣在有中  為癡所壞故  皆流轉受苦 

        種種大力苦  遍惱不可耐  業縛在世間  而不生厭倦 

        天退人中生  人死入地獄  出彼生畜生  出畜生生鬼 

        如是業輪中  世間業風吹  流轉於世間  癡故不覺知

 

  如是彼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迭相為說彼迦那迦牟尼世尊如實所化無量種業。在佛塔內壁中明了。

  觀彼業已。次復觀察夜摩天王善不善業無量種生。彼佛塔內異處壁中。復見善色夜摩天王。彼因何業生夜摩天而為天王。見彼前世人間之時。生婆羅門種姓之中。正見不邪。不熱惱他。善修持戒。於繫獄中極受苦者。無依主者。或於儉時有飢餓者。多與淨潔美好飲食。以清淨心。或於齋日或非齋日。受戒持戒。彼因緣故。救被縛者令得解脫。或以物贖令其得脫。彼因緣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為夜摩王。名曰善色。於長久時作彼天王。有大威德有大神通。作彼王已。身壞命終。次復生於三十三天。有無量種受大快樂。至終盡時。於彼三十三天處退。次復生於阿修羅中。其身甚大有大神通。阿修羅中報盡終已。生於人中。作大長者。有大威德。彼處終已。生瞿耶尼。在於人中彼處終已。復於人中邊地受生。心輕動故。復更殺生。獵殺諸獸。以刀箭等多種殺害。彼業因緣。身壞命終生地獄中。地獄大火之所燒然。受無量種堅惡苦惱。以作不善惡業因故。

  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如是觀察彼業報已。復無量種無量分別諸善惡業。如是見已。於佛塔內復向異處。於彼壁中。觀迦那迦牟尼世尊之所化現。既往到已。於彼壁中復見其餘希有之事。往世曾有夜摩天王名曰普樂。以何業故。生彼天處為夜摩王。彼如是見。本前生處人世界中人身之時。曾有善意。常禮師長。心生敬重。見時則起。合掌供養。若復餘業掃佛塔地。掃已泥塗。散花燒香。常一切時如力如分。布施沙門若婆羅門。常於病者阿那含人。給施供養。以淨信心如是供養。以是善業因緣力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而為天王。名曰普樂。身體皆樂。彼身光明有種種色。見者心樂。安隱清涼。光明遍滿五百由旬。一切寶色此光明勝。端嚴殊妙勝於一切。不可譬喻。如閻浮提人中勝者。謂月光明端嚴殊妙。如是一切夜摩眾中。普樂天王光明最勝。於長久時。五欲功德。成就樂已。於彼處退。以彼業力之餘勢故。生閻浮提人中為王。所王之處五百由旬。於中自在。生彼處已。心輕動故。獵殺諸獸。彼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活地獄。彼處出已。不善惡業之餘勢故。生於鳥中。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八

        〈觀天品之二十七〉(夜摩天之十三)

  彼諸天眾既見如是業果報已。彼佛塔內復更觀察異處壁中覓希有法。於彼壁中。復見天王牟修樓陀隨順法行。不習近欲愛樂法行。作諸眾生利益之行。善知一切善惡等業。既知業已。不放逸行。雖作天王而不放逸。彼諸天眾觀見天主牟修樓陀業果報已。心作是念。此大天王。本因何業生此天處而為天王。見其往世於人身時。修行善法。然燈佛所得聞佛法。既聞法已。攝取受持。思惟修行。如所聞法如是安住。如是聞已。乃至一念心不曾亂。正信出家。剃除鬚髮披服法衣。既出家已。乃至微少塵許等惡。生大怖畏。修行梵行。以彼業因。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謂在他化自在天處作彼天王。名曰不壞。彼處退已。生於人中為轉輪王。王四天下。彼業盡已。命終生於四天王天。彼處退已。生於人中復得為王。所王之土一千由旬。彼命終已生弗婆提。於彼為王。大勝身體。彼命終已。次復生於阿修羅中。第一神通有大勢力。彼處命終。而復更作大富長者。恒常修行第一大施。次有持戒智等具足。隨所生處。何處何處。施戒智等三事具足。彼處命盡。修施戒智不斷絕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夜摩天處為夜摩王。名牟修樓陀。彼如是法。次第相續不斷絕故。彼心善故。善調伏故。不放逸行。諸欲境界不壞其心。自他利益。無量善業隨順行故。多有天眾。欲所不攝。爾時。彼處夜摩天眾而說偈言。


        隨順善法行  彼則常得善  無量千億劫  善業不失壞 

        常增長持戒  於智轉習行  一切時布施  繫念常不斷 

        修行施等三  除斷三種過  捨離彼過故  勤修行功德 

        雖天欲具足  境界樂不壞  彼不放逸故  則不墮地獄 

        法常不斷絕  彼隨順法行  不隨法行者  則是大愚癡 

        近法戒之人  精勤修智行  能滅諸有苦  如日光除闇 

        能增長法者  為天人所禮  如是異處生  乃至到涅槃 

        若如是知法  諦思惟法相  彼則解脫有  當得到彼岸 

        智忍常愛語  愍一切眾生  或施種種物  此道至涅槃 

        惡者則近惡  或習近懈怠  堅心增惡法  彼行地獄道 

        見何人皆喜  見何人皆瞋  處處皆貪著  如是故名癡 

        惡法所迷惑  捨離於善法  癡故入地獄  受惡法苦惱 

        行法推求善  常捨離於欲  牟修樓陀處  天中住無垢

 

  彼夜摩中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此如是。迭相為說。於愛境界而生怖畏。一切衰惱皆現見已。復共天王牟修樓陀彼佛塔內異處壁中。次第復觀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及諸天眾。此處退已。當生何處。在於何道。時。諸天眾於彼壁中皆見自身并其天主牟修樓陀。天處退已生閻浮提。一切皆於彌勒世尊出世之時。諸根具足。一切皆生大種姓中。共為同侶。共一國土。迭相愛念。生大種姓。皆悉大富。尊重姓生。如是壁中皆見自身。牟修樓陀在彼國土。生在剎利大種姓中。大富大力。為一切人之所供養。百千億寶滿其舍內。生剎利家以為長子。名曰善戒。爾時。彼處彌勒世尊說寂靜法。向涅槃城。謂四聖諦功德具足。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清淨鮮白。所謂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色滅道。如是次第。受想行識。總相略說。一切眾生安隱離濁。向涅槃城無有障礙。為諸世間。如是說法。

  爾時。善戒剎利王子。王之長子。傳聞彌勒世尊說法。如是聞已。如前所說。諸同侶等。亦如是聞前世所修善業因故。彼此籌量。一切皆共向彼善戒剎利子所。有二萬人。詣彼善戒剎利王子。如前所說。爾時。善戒聞其語已。本善業故。心生歡喜。生敬重心。面色清淨。一切和合。同時皆起共詣彌勒佛世尊所。如是眾人旋遶善戒。亦如第二三十三天圍遶帝釋。在路遙見彌勒世尊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廣說妙法。利益一切天人世間。并諸沙門波羅門等。如是為說入涅槃法。初中後善。彼法清淨。猶如水池。能盡諸苦。能除一切生死繫縛。次第乃至到於涅槃。說如是法。爾時。眾會廣大於海。彌勒世尊在中說法。

  爾時。世尊遙見善戒人眾圍遶。告大眾言。此夜摩天主牟修樓陀并其大眾。此夜摩主牟修樓陀修行梵行。先已曾種善法種子。今者根熟。此夜摩主牟修樓陀。繫縛已緩多不善業。一切消滅捨離於欲。諸苦盡時。於今將至。彼人如是得聞如來口言語已。心生歡喜。心生敬重。一切生死皆得遠離。如來之色甚為希有。不可譬喻。牟修樓陀得見如是希有佛已。頭頂禮足住在一面。白言世尊。我行世間生死流轉。疲倦厭離。

  爾時。世尊如應說法。有十千人常近於王常共王行。先同伴者得盡諸漏。彼夜摩主牟修樓陀。如迦那迦牟尼世尊壁中所化。一切未來次第而見。一切智人所化種種希有之事。有無量種。非餘境界。并天世間魔等世間。及諸沙門婆羅門等。無能見者。除近正士。如來住者。近善知識。出生死中最為第一。

  時。彼天眾一切共同生歡喜心。於佛法僧生敬重心。時。彼天王并諸天眾。復更禮佛。出彼佛塔。於六經中。彼迦那迦牟尼如來世尊所化。第五已竟。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生歡喜心。見欲過患復生怖畏。共諸天眾。次復觀察山樹具足地處。天眾歡喜而行。彼處多有種種天眾。多有園林。蓮花水池滿彼地處。有無量種蓮花滿池。有可愛聲種種諸鳥。聞彼聲者則受快樂。山樹具足地處。多有無量百千諸天女眾。歌舞喜笑種種遊戲。多有無量功德具足。有七寶樹具足花果。多有山峯皆是妙寶。滿彼地處而為莊嚴。自業果報有下中上。天眾自業。唯樂欲樂。滿彼地處迭共同侶。不相妨礙。彼此相信。多有天子多天女眾。迭相愛念。多有諸河。河中有飲。味甚可愛。復有種種妙寶堂殿。皆悉作行。雜色可愛。五欲功德皆悉具足。眾寶光明。迭相莊嚴。彼諸寶殿。爭出勝光如火煉金。珊瑚硨磲多有青寶。及山峯等莊嚴地處。山樹具足地處莊嚴。如是可愛。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既觀察已。告天眾言。汝等天眾。看彼天眾歡喜心行。從山至山。從一山峯至一山峯。歡喜遊戲。五樂音聲歌舞戲樂。汝等皆當看彼天眾。如是天眾。已於佛塔種種見來。答天王言。我等已見。

  爾時。如是夜摩天王告天眾言。如來已說。如相應說。天中衰惱。放逸行天命將欲盡。善業欲爛。退時欲至。戒果欲壞。行業如化癡不覺知。放逸行天不覺不知。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此無量種諸苦衰惱。生死流轉皆由本業。何以故。以彼命行念念流動。不可迴故。以業力多不可離故。如此一切有為三相。生住滅等三過患故。多有無量諸衰惱事。無有少味。而諸天眾。不知不覺自謂大樂。念念近死。死時欲至。已入死門而不覺知。如此一切有為之法。念念不停。一切有命。無常破壞。少年速變。彼天退時。覺知苦惱。有無量種恩愛別離。時。彼天眾既見天王。心生歡喜速疾速疾。莊嚴其身。天衣垂祧。寶冠瓔珞天妙鬘等。以嚴其身。自身光明。多有種種莊嚴天女。百千之眾圍遶天子。種種樂音。歌舞戲笑。受第一樂。自善業故。如是莊嚴具足無量百千種色。往向天主牟修樓陀。

        爾時。天王如是見已。隨順瞻觀。即前稍近。見其遊戲受諸快樂。爾時。天王順其心故。暫入眾中遊戲受樂。非自喜樂。在他天中於須臾間。喜笑遊戲。彼天心動於欲生樂。遊戲樂已。到餘山峯。種種珊瑚金銀等樹。無量百種妙色莊嚴。有無量種眾鳥音聲。有無量種光明照曜。有無量種分別異念。有無量種天妙寶性。莊嚴山峯。彼天往到如是山峯。到山峯已。心愛受樂。彼夜摩主與本曾見佛塔諸天。一處同行共彼天眾。無量境界喜樂者行。

  時。夜摩天主告天眾言。我共汝等相隨而去。自身利益。捨境界故則得利益。不捨境界則不利益。我等決定隨順法行。乃至畢竟到於涅槃。向彼天眾如是說已。共彼天眾。以寂靜心。一切皆向山樹具足地處而行。到彼處已。於中一處。種種流水妙蓮花池。有蓮花林。多有眾鳥莊嚴彼池。復有種種寶蜂莊嚴。普皆如炎。彼如是處可愛地處。則有第六迦葉佛塔。天主見已生希有心。一切諸寶光明之中佛塔光勝。穿空而出。種種妙寶而為莊嚴。所有光明勝百千日。光明寂靜。在寬博處見彼佛塔。

        爾時。天眾如是見已。白其天主牟修樓陀而作是言。此是何等妙寶光明。如前所見。爾時。天主夜摩天王聞其語已。而告之言。天眾皆聽。如今所見。此種種寶勝妙光明。如前所見。此是大仙第六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天中之天迦葉佛塔。此佛塔者。諸天本業所修梵行。本曾修心。利益饒益。此佛塔內寶壁之上。化現明了。如餘如來所應利益。此佛塔內亦復如是。我共汝等諸天大眾。於佛正法生敬重心。作自利益。夜摩天主如是說已。共諸天眾往向佛塔。到已則見具足種種妙寶光明。如前所說。

  爾時。如是夜摩天主。共其天眾入彼佛塔。即見大仙迦葉佛像閻浮那陀真金之像。妙寶衣服。無量光明。毘琉璃寶為師子座佛像坐上。如現在時說法之相等無有異。彼像則有不可喻色。如是色者形彼天色。如螢火虫於日不異。佛威德色。如是勝妙。爾時。天王并彼天眾見佛像已。勝歡喜心。敬重深信頭面敬禮。去冠瓔珞鬘莊嚴具遠離色慢。止於色樂。離光明慢。一切憍慢皆悉捨離。心離欲垢。以頭頂禮彼世尊足。轉轉離慢重復更禮。如是禮已。一切天起一心不動。以業因故。彼佛塔中寶壁之上。佛像傍廂見有文字。此修多羅是佛神力之所化現。利益天人。一切世間皆悉利益。正字正句。善義善味。次第乃至示於涅槃。乃是一切諸出家人之大和上。如律教學。此謂比丘有十三法以為妨礙。不得坐禪。讀誦經律障自利益。不得涅槃。若諸比丘不捨如是十三法者。於病老死悲啼號哭。愁苦懊惱則不得脫。人中凡下非實出家。身口意等常不正行。不勤精進。如是比丘。若於一日受他臥具病藥所須。則不能消彼如是物。於已為妨。所謂妨者。能令身瘦懈怠怖畏。無所知曉。如是之人。則於大力速力勇猛甚深大河。不能得渡。如是之人。自體羸瘦不能翹勤。心不調伏而常懈怠。不知坐禪讀誦經律。怖畏無智。自體無明之所覆蔽。是故不能渡於五河。依止境界故不能渡。境界所漂在愛河中。愛河漂已。入生死海。流轉常行無有休已。何等十三。所謂喜樂多語言說。治病工畫。聞邪惡事。歌詠讚頌。數星思惟。思惟占相。唯貪飲食求諸寶性。親近王等。悕望請呼。不請問他樂多知識。與惡同處。此十三法。沙門之人坐禪讀誦。則為妨礙。如是妨故。失自利益。利益則少。失利益故。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虛妄出家。如是之人。既非出家亦非在家。捨離善法。為同梵行之所輕賤。唯有虛名。貝聲相似。不聞不知涅槃之行。有所憶念悉不隨意。護身之天放離而去。

  彼初妨者。妨於坐禪能為大亂。彼初喜樂多言語者。初則可愛後則悔熱。一切出家應捨此法。所謂喜樂多語言說。樂多語故心不調伏。不能正行不能持戒。心常動亂。心動亂故。則多疑網如是之人。憙近惡人。彼惡人者所謂亂心。彼常樂見伎兒歌舞從方至方。從處至處遊行不止。若城若村諸聚落等。常行不住。看其戲樂。常於節會遊戲之日。處處觀看諸聚會處。恒常往看。近如是人以為伴侶。自稱己心意常動亂。常樂言語。晝夜恒爾無有休息。彼人亂意不聞不知。餘同梵行常所輕賤。知他賤已。於彼他人持戒行者。心生瞋忿彼人以是業因緣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之中。

  又。彼憙樂多言語者。復有大過。彼惡比丘未曾多聞。毀破禁戒樂多言語。自高輕動。雖見佛已。心無慚愧。無慚愧故。不恭敬佛。檀越見之不生恭敬。以他輕賤捨戒還俗。

  又。彼憙樂多言語者。復有大過。有何者過。所謂自樂多言語故。而復教他餘出家者令退正法。彼自破壞復能壞他。彼人如是自他壞故。有惡名聲。彰出四遠。僧眾知故。驅遣捨棄。此善持戒諸比丘等。畏彼惡者。令其有失。一切皆言捨此比丘。言此比丘是惡知識。同梵行者。如是惡賤。

  又。彼憙樂多言語者。復有大過。種種言語。先已聞來。心樂謂樂。彼惡沙門既得聞已。心生大樂。彼心樂故。信於非法。信非法義。法為非法非法為法。亦信其餘非法行人。此人憙樂多語人故。則入邪見。以彼邪見之因緣故。妄語言說。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因此樂多言語過故。復有多過。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多集綺語句  能令心意亂  破壞於梵行  妨礙涅槃道 

        常憙樂多語  凡鄙不持戒  其人常捨離  坐禪知諦者 

        不調為根本  能失於善念  亦能失梵行  令涅槃道暗 

        能妨於天道  復能示惡道  令向餓鬼道  令生畜生道 

        謂名樂多語  此為生死母  坐禪誦比丘  欲安隱則捨

 

  彼佛世尊迦葉大仙。如是已說。樂多言語有大過失。

  又復。次說不樂多語。所有功德。所謂比丘善正心意。唯樂正法唯知正法。如是正說唯念正法。思惟正法。唯行正法。恒常禮佛。彼如是等諸比丘輩。未曾見處。而能見之以能捨離多語有故。唯一正行。怖畏生死彼語有果。所謂若人說四聖諦之言語也。彼身有果。所謂禮拜佛法眾僧。翹勤精進。彼身精勤。意則有果。意常精勤自相同相。等思惟相。彼則是果。三種精勤。去涅槃近。若其有人。一切方便一切精勤。捨多言語。遠惡知識。常不親近。正心直心不動亂心。如是三種則到涅槃。三種道者。何等為三。所謂心念阿那波那。觀不淨界。無常破壞。此一切道。正心能得。非不正心。樂多言語。非心正念。妨此三道乃是惡趣。地獄餓鬼畜生之行。此羂縛人。將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去。如是眾生。為多言語之所誑惑。是故憙樂多語言說。如毒如刀如火如蛇。如墮嶮岸。黠慧比丘坐禪讀誦。常應捨離。

  彼多言語能誑多人。令墮地獄畜生餓鬼。彼若餘業生於人中。則為伎兒常戲之人。趬行擲絕。力士舞戲種種歌等。在他門傍處處行乞。或復治生商賈求利。或復目盲。常在巷中多人之處。市肆貿易以自濟命。樂多言語惡蛇所齧。樂多言語大火所燒。墮在如是樂多言語臨嶮之處。為多言語惡毒所螫。如是癡人樂多言語。所有枝條之所迷惑。一切迷惑由多言語。樂多言語。是大闇聚畏惡道者。一切皆應如是捨離。捨已次第精勤修行。則得見諦。是故。應當作如是學。空閑曠野寂靜之處。無諸妨聲。無唱喚聲歌聲鼓聲。修智日處。山谷巖窟樹根等處。福德之處。無聲妨處。獨無餘人在一處坐。一心正念。壞煩惱魔。如是善作。以調伏心令心寂靜。離於一切多語言說。一切親舊知識兄弟。來去相見。語言皆離。心不悕望。唯樂獨處以為安樂。常行禪誦。離四顛倒。彼十六種阿那波那。皆悉念知。無夜無晝勤發精進。生死縛中能脫能走。能如是者。則得勝處。若本未見常安隱處。彼人則應離多言語。有智慧人善心意者。堅固修行。沙門之人離於懈怠。捨此一法。所謂憙樂多語言說。

  又。斷第二妨礙之法。所不應行。殺生攝故。何者第二。所謂治病醫師比丘。不能坐禪不能讀誦。如是行藥醫師比丘。異道異作。常覓病人常求治病。作如是業。大增長貪。彼貪心故。如是思惟。悕望眾生多有諸病。無量種病。彼病眾生多供養我。多與我物。是故。我於多人處行。恒常受樂。從村至村從城至城。從邊地處至邊地處。彼惡比丘。既作如是思惟念已。貪則增長。如是比丘。貪增長已心中生垢。不能坐禪不能讀誦。非是善行。

  又復。治病則得垢過。彼惡比丘自謂比丘。若諸眾生有病患者。彼惡比丘示其藥言。速將油來。若無油者。則壓胡麻。壓胡麻故多有虫死。如是名為治病之過。妄作沙門。唯口自言。我是沙門實非沙門。

  又。見病者勅瞻病人。令其與肉。作如是言。須新殺者。不用多脂。不用自死不用病死。不用毒死不用蛇殺。不用乾者不用瘦者。如是約勅。以約勅故彼則殺生。以殺生故得殺生罪。若教殺生若殺生者。彼二種人同一殺業。墮活地獄。是故。不應作治病業。以貪心故。

  又復。更有治病之過。唯可口言我是沙門。實是大賊。是大惡人。為彼眾生多病痛故。處處採拾種種藥草。若樹樹枝若樹果等。為財物故皆悉採取。彼諸藥草一切攝虫。為虫所依。虫在其中處處皆滿。彼以貪心。欲得物故。地中拔取或有割取。以拔取故殺地處虫。或破彼虫所依止處。若割取者則殺內虫。彼處虫死。此治病過。彼心如是。樂不淨命。何處得有修禪讀誦。彼心恒常憙樂治病。

  又復。如是治病比丘。惡心思惟。有大勝過。如是比丘思惟惡法。有如是心。欲令多人皆有病患。病者若多。我則多得財物供養。飲食臥具如是多利。彼欲壞心。不念善法不樂禪誦。不近尊長不近善友。亦不禮佛。作不善行。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彼處得出。以餘業故。如彼善業生於人中。則常病痛。貧窮短命。彼惡不善治病業故。

  又。治病過。依法治病亦復有過。無始以來皆有三種。謂風熱冷。此三調停身則安樂。不墮惡道。是身分故以身滅故。彼三亦失。而彼愚癡凡夫之人。未曾聞來。未有智慧。實非沙門而自說言我是沙門。治彼三種。何義何因。剃除鬚髮。披服法衣而便出家。何故捨此。無始以來欲瞋癡等非身所攝。若燒身者。彼三不燒。不失不滅。於五道中隨逐繫縛。處處共行。何故於此欲瞋癡等三種大過。不先療治。而先治彼風熱冷等。此妄出家。愚癡無智凡鄙之人。自心所誑。如有癡人。無主日日惱亂。彼愚癡者。若以財物與大力怨。不可遮障。若以勢力亦不能防。以如是怨大勢力故。恒常伺求欲來殺害。此愚癡人不恐彼怨。知他餘人有微小怨。如是彼人。於微小怨則生怖畏。共愚癡人以為同侶。而愚癡者語同侶言。我今相為除却彼怨。彼愚癡者大勢力怨。知其愚癡知其懈怠。放逸而行。如是知已。即往殺之。何以故。以彼癡人作他事故。如是如是。彼沙門人自謂沙門。立沙門者。捨離自身大勢力怨而作他事。彼欲瞋癡。於無量世隨逐不離。示生死道。有大力勢而無處所。不可尋求。唯智所知。與癡同行。為除如是大怨因緣。捨離自身親舊知識妻子兄弟。剃髮出家。既出家已。而於如是大勢力怨不能觀察。為財物故而語他言。汝之怨家風熱冷等。我為除滅。如是亂心。愚癡之人死王來至。三種怨家隨逐不離。彼力大怨。謂欲瞋癡。彼人乃為欲繩所繫。極放逸行將向他世。樂作他事。大貪亂意。是故若人知此過已。不用治病。若人治病。應殺欲等則常無病。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風等無多過  欲等過則多  風等不惡道  欲等墮地獄 

        心過是大過  常令行惡道  是故除則樂  除風等非樂 

        若捨自作業  憙樂他所作  彼人速失壞  為智者所笑 

        風等失壞故  眾生則失身  欲等不曾失  生死無量倒 

        彼欲等滅樂  風等滅非樂  以欲等滅故  畢竟得勝樂 

        治心名治病  治身非治病  治心病難知  治風等易解

 

  彼佛世尊迦葉如來。以此因緣。如是遮障出家之人不聽治病。又出家人醫方治病有無量過。謂生貪心。見餘醫師心則生慢。以不善語毀餘醫師。妨廢作業。心生嫉姤。攝餓鬼業。如是造作餓鬼道因。彼人如是。姤心動心生大貪心。以生貪故。見婦女時。不善觀察。以自妨亂。彼人癡心。見他婦女欲發壞心。彼治他人風冷熱等。而自增長身中諸病欲瞋癡病。增欲等故。是等因緣。增長地獄餓鬼畜生種種苦惱。彼為欲等之所破壞。不善醫師則有惡見。大過所縛。將入地獄。是故。一切出家之人。常應精勤除欲等病。勿治風等。此等二法。沙門之人欲求涅槃。不應如是醫藥治病。妨廢坐禪讀誦經律。

  又。捨第三。妨礙之法所不應行。何者第三。所謂畫師。出家業畫則非所應。云何如是為除欲故。捨家出家更生餘欲。既知世間心業畫已。而作其餘種種釆畫。若有不知心業畫者。可作種種諸色釆畫。彼出家人。常應如是諦知釆畫五大釆色。畫作五道。心種雜故。何等為五。謂大釆色畫作五道。心之畫師。以大白業勝淨釆色。畫作天道。以信心故。樂行大施。離慳嫉妬。第一白法施戒山起。畫作諸天。心之畫師。畫作天道。

  又。出家人復應觀知業之釆畫。多種業釆。畫作人道。人則差別有下中上。若是富人能持戒者。彼人則是第一白業釆色所畫。若人大富不能持戒。彼人則是黑白之業釆色所畫。若人貧窮而能持戒。彼人則是赤白之業釆色所畫。若人貧窮不能持戒。彼人則是垢黑之業釆色所畫。若人懈怠而復多欲。彼人則是黑黃之業釆色所畫。若人端正大種姓生。彼人則是白淨之業釆色所畫。若人在於中種姓生。彼人則是紅赤之業釆色所畫。若人在於下種姓生。彼人則是垢黑之業釆色所畫。心之畫師以善業釆畫。作人道生於人中。若為國王若為大臣。而復造作不善業者。如是之人白業釆滅。黑業釆色增長出生。又復。若人生卑賤家。若極貧窮常行布施。受持禁戒。如是之人黑業釆滅。白業釆色增長出生。

  又復。若人生中種姓。有善妙色。或作中業。彼心畫師赤白之業釆色所畫。如是無量雜業釆色業畫之師。此人世間種種異業雜色釆畫差別不同。又。出家人更觀餘道。所謂復觀地獄眾生心之畫師。二種業釆之所畫作。所謂黃黑。黃者謂火。黑謂嫉妬。生在下中地獄中生。如是二種釆色所畫。彼比丘觀如是地獄釆畫色已。復觀飢渴燒身餓鬼黑業釆色。彼一切鬼。一一各各業色所畫。

  又復。觀察何業釆色畫作畜生。謂黑赤色。彼若受於第一苦惱。第一怖畏是黑色畫。若相殺害是赤色畫。如是色者。是心畫師。畫如是色。

  又復。略說畜生三處。迭相怖畏。畏殺畏縛。被他食肉。虛空行者。所謂孔雀雉鵝等鳥。陸地行者。謂牛水牛猪馬等畜。水中行者。所謂魚等。彼黑色畫。若不畏殺。彼赤色畫謂天中象。如是五道。五種釆色彼人不能如是思惟。一切世間種種苦惱。天中五相。人中為作。畜生相殺。餓鬼飢渴。地獄之中受大苦惱。如是種種雜業釆色之所畫作。愚癡少智。不忌不慮。是故懈怠不能坐禪。不能持戒不能讀誦。而不能知心之畫師而作餘畫。第一畫者。謂世間中生老病死。怨憎集會。恩愛別離。寒熱飢渴。迭相破壞。毀呰供養僮僕人主苦惱安樂。地獄餓鬼畜生人天業色。雜畫生死。種雜不能修行。不能思惟。心念知已。不生厭離。而彼比丘。捨離坐禪讀誦之業。餘心畫作沙門之法。禪誦為本。

  復有異法生死處畫。不能思惟。而便思惟更作異畫。所謂種種根緣境界。若有眾生樂境界者。於長久時流轉地獄餓鬼畜生。此法云何。謂眼見色愛樂境界而生欲心。於彼色中堅固染著。彼人則攝黑業釆色地獄餓鬼畜生等處。如是色畫。

  若彼眾生眼見色已。如是思惟。此色無常。動轉變異。彼人如是不憙不樂。不貪不著。如是則為攝白色業。天人中生乃至涅槃。如是有人眼見色已。不樂不緣。不悕不念。無心受用。不生欲心。彼人則以第一白業釆色工畫。於天人中而受快樂。彼惡比丘。如是癡心不思不念不禪不誦。若眼見色。於境界中憙樂染著。如是縛者。則是黑業釆色工畫。黠慧之人。則能捨彼黑業釆色惡意業畫。唯應坐禪讀誦經律。

  又復。觀察畫師沙門。思惟畫時。畫作何像。謂耳聞聲。若愛不愛。彼如實觀。如是聲者。無常不住。不堅破壞。如是知已。心不憙樂。不生歡喜。不念不樂。不聽不觀。如是白業釆色工畫。彼白色畫。天人中生。天中生已。如是第一種種畫勝。而彼畫師惡意沙門。自言沙門不曾起心。思惟聲畫流作餘畫。而不思惟坐禪讀誦。捨離禪誦。不修白業。

  又。彼聞聲癡意沙門。不曾聞來。愚癡無智。如是思惟。此聲可愛。能令心喜。能令我樂。彼惡沙門不善觀察。故觀彼聲。心生悕望。因之生欲。於彼聲中心生喜樂。此黑釆色心之畫師。畫作地獄餓鬼畜生。彼惡沙門。知業畫已。而作餘畫。捨離坐禪讀誦等業。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九

        〈觀天品之二十八〉(夜摩天之十四)

  又。惡比丘離於雜色種種畫已。更作餘畫。何者餘畫。所謂餘者。因根境界生死繫縛。彼根境界。或有可愛或不可愛。謂鼻嗅香。彼觀察了鼻所嗅者。若香若臭。於香不樂。不善觀察不能壞心。如是思惟。此香無常。念念不住。不堅破壞。如是實香。本無後有。已有還無。彼如是香臭不可樂。心亦不轉。彼白業畫。善業畫故人天中生。而彼畫師惡意沙門。捨如是業而作餘畫。離禪誦業。

  又。嗅餘香。於香憙樂心迷惑故。悕望所迷。不善觀察。心則破壞。是黑色業。常集如是黑業采故。畫於地獄餓鬼畜生。受諸苦惱。彼惡沙門。捨離如是業彩色畫。不能思惟而作餘畫。妨廢坐禪讀誦經律。

  又有雜業種種采畫。所謂舌味。或有可愛或不可愛。彼善比丘得可愛味。不喜不瞋不念不樂。於此美味。常善觀察。無不善觀。如此味者本無後有。已有還無。手捉彼食內於口中。以舌觸之。舌得食已。彼食名甜。即生美味。熟爛腦涕。額頞中下齗中而出。舌頭得味與涎和合。在牙關中咀而嚼之。如是繫縛愚癡凡夫。彼人如是思惟舌味。正觀察者。是白色畫。此白色畫。若於人中若於天中。受第一樂。彼惡沙門不能觀察。如是業畫而作餘畫。妨廢坐禪讀誦經律。彼愚癡人食味在舌。甜舌觸已乃得其味。作如是念。此食好味。第一好味。勝味美味色香具足。第一淨潔。食慢心故。身口意等行於惡業。此黑業畫。在於地獄餓鬼畜生三處明了。彼惡沙門自言沙門。不正觀察之所破壞。以自妨亂。捨業畫已更作餘畫。以妨禪誦。

  復有業畫。業畫世間謂唯有根。境界相著。有身觸識。於彼實觸。心善觀察。此所生觸。則有三種非常不住。非不破壞。唯有薄皮。見之生愛。唯有根處。非是淨潔非常非樂。非有我法。唯假和合。故名為身。四大如篋。如箭入體。常妨常病。一切過處。如是真實觀察身觸。觸則不妨。此觸唯客能為妨礙。非自己物。若能如是善觀察者。白色業畫天人中生。彼惡沙門立沙門者。不作如是思惟觀察。心業畫師種種異異。業畫世間。彼惡比丘。捨不觀察更作餘畫。妨廢坐禪讀誦經律。

  又復。愚癡凡夫之人。不善觀察。而於此觸不正觀察。生如是心。我此觸者第一樂觸。身體肥盛則集樂因。得此樂觸我則受樂。如是愚癡凡夫之人。而於此觸不善觀察不善思惟。此黑業彩畫作地獄餓鬼畜生。彼惡沙門立沙門者。捨彼業畫而不思惟。更作餘畫。妨廢坐禪讀誦經律。

  又。惡沙門立沙門者。樂世間法。非出世法。於出世法不思不念。出世法者謂四聖諦。而於滅道十六種行阿那波那。出息入息。及以四禪四種梵行。四沙門果不修不行。捨此法已。作餘鄙業。心不寂靜唯為少樂。少彩色畫。妨廢坐禪讀誦經律。更求異色。不寂靜畫彼因如是。不正觀察。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

  又。彼畫者復有大過。入於惡道地獄因緣。所謂畫作端正婦女。種種嚴飾善妙之色。以愚癡故。心生憙樂。令他餘人見已愛樂。欲發亂心。何況作者。如是之人。能令自他二俱欲發。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若不思業畫  而作餘彩畫  為畫火所燒  入於地獄中 

        不思無漏法  而樂於漏法  彼人染心癡  臨嶮岸欲墮 

        若人應禪誦  若應依林住  癡故捨所應  則墮於地獄 

        癡故惡思惟  作大力畫羂  為畫之所誑  將向地獄去 

        彩色非為雜  心畫乃是雜  彩畫雨則滅  心畫不可失 

        若人心不畫  彼畫不如心  業畫是大畫  畫於三界處 

        眾生種種色  流轉五道中  一切是業畫  心畫師所作 

        此之心畫師  畫作業羅網  縛一切眾生  流轉於三界 

        雨炙塵烟等  令畫色失滅  彼之心業畫  千億劫不失 

        一切地失壞  海水亦乾竭  若心畫所作  畢竟不破壞 

        癡者不觀察  種種自業畫  以命財物故  而作餘畫業

 

  畫師沙門妨廢坐禪讀誦經律。如是分別有無量過。樂畫作者。善人不愛。不善者樂。是故比丘不應畫作。畫亂其心。不得涅槃。乃至不能善觀察行修一善法。是故應當如是正學。若諸比丘欲求涅槃畏惡業者。乃至自手不執畫筆。我今呵責此三種法。沙門之人所不應作。以知彼法如是過故。

        又。第四法。沙門之人所不應作。何者第四。所謂邪聞。惡不善法。歌詠讚誦。如是比丘捨離妻子。親舊知識父母兄弟。欲斷煩惱。坐禪讀誦。是故出家。若不亂心常一心者。能斷煩惱。無能妨亂。若作歌詠讚誦惡事種種憶念。心意則亂彼亂心故。妨礙善法。不能禪誦。不近師長。不聞正法。不樂供養佛法僧寶。不攝威儀。不能善持威儀之戒。常作歌咏。心生愛樂。如是歌咏。依彼所咏。過去種種曾聞之法。非法所攝。唯聞彼法以為耳樂。非善觀察。所攝所集綺語相應。彼如是法。是惡沙門之所信樂。數數聞已。行彼惡道。行惡道故。復作俗人。自壞正法。樂歌咏故。常作歌咏。則於禪誦懈怠不勤。乃至不應入眾僧中。一切飲食皆不應食。懈怠尚爾。何況破戒。入眾僧中猶尚不應。何況得受床敷臥具病藥所須。或復受他禮拜恭敬。懈怠之人所不應受。是故。比丘常歌咏者。以歌咏故。不樂坐禪讀誦經律。樂歌咏者。唯常勤心習作歌咏。常一切時樂依歌咏。種種方便。間錯心意。為種種癡之所破壞。讚彼歌咏有種種味。彼人如是自亂心意。命欲漸盡。老死時到。將欲往至未曾知處。獨行無伴。離出世法。若常歌咏。愚癡之人不覺死至。甚為自誑。人身難得。諸根難具。雖得出家。徒作歌咏。空無所獲。虛妄而死。失自利益。

        又復。比丘作歌咏者。癡破壞故。垢心垢行作歌咏業。一切癡中婦女癡大。彼婦女癡。比丘不應。婦女癡者。少而能燒。如火雖少。能多焚燒。彼婦女癡。如是能燒愚癡軍眾。彼於生中。百千萬處皆悉能燒。彼歌咏中。初讚婦女。婦女在初。彼婦女癡破壞比丘。種種無量。不正觀察。愚癡壞心讚婦女身。以為供養。持在心中說為淨潔。彼惡比丘。一切自身失正觀察。復令他人不正觀察。自他失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彼於所聞惡不善法。歌咏讚頌。繫縛過故。

  又。聞邪法。歌咏讚頌。復有大過。謂惡沙門。聞邪惡法歌咏讚頌。令意愚闇。若復彼人。未曾聞來未曾見來。不從他人先見聞來。直自貪心故作歌咏。復教他人種種歌咏。言我曾見。言我曾聞。故彼繫縛。以彼他人。知如是人。先不見來先不聞來。則言如是不善之人。如是妄語。自心思量而作歌咏。彼人如是。妄語業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歌咏過故。又聞邪法。歌咏讚頌。復有大過。所謂邪聞。樂於歌咏。於所從聞。先舊之人則生惡心。憎嫉之言。我歌咏勝。毀呰先舊。久時論師彼實大能。言其不善。彼惡沙門。如是捨離坐禪讀誦。增長瞋恚。具足增長不善垢業。白淨善業。於未來世能與安樂。此善業滅。梵行之人。輕賤如是聞邪惡法。而歌咏者。以如是人心不正故。

  又。聞邪法。歌咏讚頌。復有大過。如是邪聞而歌咏者。若晝若夜心意不正。不念佛法而樂歌咏。恒常讚頌。不思正法不能坐禪。又不精勤除滅煩惱。如是之人非實沙門。無沙門意。正法難得。於百千劫難得正法。彼惡沙門立沙門者。得如是法。而不正行而不攝取。

  又。聞邪法。歌咏讚頌。復有大過。謂彼惡人貪作歌咏。未曾聞來而便讚頌。或時妄語。彼人常近不正行者。猶如狂人。心㦜動故。於一切處皆悉往到。讚咏歌頌。繫縛邪語。讚妄語者。種種所說。所有口業皆悉妄語。不曾一實。如是之人。歌咏覆心復近其餘。富貴惡人依止彼故。作不善業。如是之人近惡人故。得酒供養。以飲酒故。不作一善。其心動亂失自利益。由飲酒故。惡道門開。彼人醉故。能作一切不善惡業。見婦女故。不正觀察。故失正心。彼惡沙門作非梵行。彼燒福德爛臭惡物。如毘頭羅。有花無果。猶如晝燈。無光明照。又如晝月。無涼冷觸如是如是。彼惡比丘。唯以袈裟覆身而已。唯有沙門形色而已。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彼聞惡法歌咏過故。鑽頌過故。是故沙門。聞不善法。不應歌咏不應讚頌。若作正法讚歎頌咏。正法增長。若有讚咏。不損正法。若稱歎佛若讚三寶。增長正法。令法光明。如是讚者如是福德。次第乃至到於涅槃。彼口業果勤修習者。若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彼人如是實讚歎故。增長正法。如是歎咏是則應作。不如是作則入地獄。

  又。第五法。妨廢坐禪讀誦經律。何者第五。所謂比丘數星思惟。實非沙門自謂沙門。數星思惟。則不應作。如是比丘毀沙門法。妨廢坐禪讀誦等故。彼思惟已。福德命行不覺損失。何為出家。不得彼法。彼命終盡所作不辦。不得免離衰老病死悲啼號哭愁苦懊惱。彼人常在生死道中流轉而行。彼於數星不得利益。數星思惟。不能自救亦不救他。何以故。唯數業星能救自他。何以故。一星生人。有苦有樂有醜有媚。有大種姓有小種姓。有依法行不依法行。有貧有富。有王有民。有貴有賤。有盜不盜。有聰有蒙。有愚有智。有男有女。或有持戒有不持戒。有勤精進有不精進。有為人愛不為人愛。一切皆愛一切不愛。唯一種星而有異種人生不同。若星因緣。彼一星生。何故一切不皆一種。如向所說前功德過。一切不知。不數業星。數空中星。愚癡之人。功德與過。不知不數。善不善業。二果不數。數空中星。又。復彼人數星思惟。而實不善。亦不寂靜。所謂一星。或生於人。或生畜生。或生餓鬼。差別不等。非星勢力。業勢力故。異異而生。此星思惟。如是不善亦不寂靜。思惟業星是善寂靜。次第乃至到於涅槃。

  又復。彼人數星思惟。而實不善。亦不寂靜。所謂彼星。力不常定。更有妨故。有勝劣故。此星復為勝星所覆。彼星異時而復。更為異星所覆。是故當知數星思惟。義不相應。若其有人數星思惟。謂星因緣。有苦有樂。非是自身有苦有樂。彼星更有餘星所覆。云何而能與他苦樂。故知由業而得。如是善不善果。非星能與。若由曜者。更有曜瞋。如是初曜。則得苦惱。如日與月羅睺蝕之。則得苦惱。若此日月。自不能救。何能救他。是故。沙門立沙門者。數星思惟。不應如是數星思惟。

  有三大曜。謂病老死。此為最大。常住世間。彼惡沙門不思惟此。而更思惟餘世間曜。彼人愚癡。無有聞慧。思惟世間二十八宿。如是思惟則有罪過。而不思惟彼出世間二十八宿。若能思惟實觀察者。入涅槃城。二十八者。所謂五陰及五取陰。十八界等。思惟此者。到於涅槃。以如實觀離欲持戒。故得涅槃。數星思惟則不能得。

  又。惡沙門立沙門者。復有異法。數十二月。如是數已。不得利益。亦復不能斷除煩惱。猶故在於有中而行。而不能知數十二入。若能思惟數十二入。知實義已。於欲生厭。以寂靜故。則得涅槃。彼惡沙門立沙門者。以不能數不思惟故。思惟他染而數他事。

  又。惡沙門立沙門者。復有異種惡思惟染。思惟六時。既思惟已。於病老死不得解脫。為無常染之所擾亂。不思惟身三十六種。若思惟者。彼實觀察。則能捨離而得涅槃。

  又。惡沙門立沙門者。念世間時。思惟彼時。作如是言。此時則善。某念不善。某時當得。某時不得。如是惡念惡思惟者。非是寂靜。則非得樂。非近涅槃非得涅槃。應念心時。心相攀緣有善不善。有記無記。念世時者。心不思惟此三種時。若能思惟善不善心。有所攀緣。如是思惟。我生某心善攀緣者。我未來世當生善道。若我未來當得涅槃。我生某心。不善攀緣不善染心。彼當非樂。當非寂靜當非涅槃。不得涅槃。我生某心。無記攀緣得無記報。又。惡沙門沙門相似。念世間道。思惟世時。唯一念時無侯離多。若一日時半月月時。善不善果。思惟人中。命行盡時。而不思惟我之命行念念中盡。彈指頃盡。無侯離多。若一日時半月月時。我之命行念念盡滅。而不可避。無有方便可避死時。

  又。惡比丘復有思惟異法數時。妨廢坐禪讀誦經律。所謂思惟世間染法。思惟星時。彼人思惟樂行多作。念在心中。如是記說。如是某星某曜來覆。能與為妨。能與其惡。此世間中。能好能惡。思惟彼事。則不能離衰老病死。悲啼號哭愁苦懊惱。不斷生死。是故。不應如是思惟。如星曜覆。復有異法。異法所覆。所謂生星死曜所覆。無病之星。病曜所覆。少年之星。老曜所覆。愛和合星。愛離曜覆。生天之星。退曜所覆。人中生星。為作曜覆。樂受之星。苦受曜覆。善心生星。不善心生曜之所覆。不淨之星。欲曜所覆。慈心之星。瞋曜所覆。觀智之星。癡曜所覆。彼惡沙門立沙門者。於自思惟。不能思惟。出世思惟。而不思惟。此是思惟。出世間星。如向所說。如實觀察實法之星。實曜所覆。如向所說。既思惟已。如實觀察八聖道分。如是曜星。思惟得果。寂靜快樂乃至涅槃。若凡愚人。思惟如是世間星曜。或思惟曜或思惟星。乃令無量多百千人。入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此是世間生死因緣。生貪瞋癡。若有思惟出世間道時節星曜。若思惟時。思惟曜星。思惟此已。如實觀察。而修行者。則令無量多百千人於老病死。悲號啼哭愁苦懊惱。而得解脫。到不退處。不老不病不死不盡。最勝涅槃不退之處。若如是學。比丘沙門立沙門者。欲得苦盡生死苦盡。修星思惟。修時思惟。如向所說。為鄙為染。如是知已。知非畢竟。知非寂靜。非得涅槃。唯妨比丘坐禪讀誦。比丘不應數星思惟。數星思惟則不相應。

        又。第六法。不應思惟。所謂沙門立沙門者。妨廢坐禪讀誦經律。何者第六。不應思惟。謂思惟占相。沙門之人。不應思惟世間染法。增欲瞋癡。思惟彼相妨廢善法。若諸沙門立沙門者。知地動相世間染相。或晝或夜。如是思惟。地當欲動。今見有相。所謂地水。平等定住。風吹則動。雖動不濁。地欲動故。風吹則濁。或雨欲墮。蟻子運卵。月當欲蝕。油脂沈水。鳥在空中。近地下飛。日當欲蝕。諸方則赤。若欲安隱。膩潤風起。諸方無垢。右旋行相。見如是相。則知安隱。若欲有惡。諸方赤黃。乾無膩色。有乾風起。赤黃青色。日暈輪起。在虛空中。日將欲蝕諸方則赤。當有善者。彼方則有潤膩風吹。清淨無垢無塵霧等。復見善相。右旋行相。相應之相。當有不善。則見諸方有赤黃色。乾無膩色。或見彼方無膩風吹。見赤黃青暈輪日出在虛空中。彼惡沙門立沙門者。如是占相。如是見故。妨廢坐禪讀誦經律。思量記說。悕望財利。種種供養。思惟二王。為勝不勝。彼以如是求勝不勝。是故心中生欲瞋癡。如是三種。彼為根本。如是比丘。得三種過。既非沙門。復非俗人。若善沙門立沙門者。不用占相以見此相。增染欲故。

  又復。更有惡相思惟。有占相師。王欲鬪行問其時節。彼決定記。某日時中。共彼鬪戰一切人破。若一切人欲戰鬪者。於彼何處。多殺無量百千眾生。皆悉散壞或捉繫縛。如是城村。或國土中或多人處。於彼王所迭共鬪諍。迭互相破。能令失壞。無量百千眾生受苦。彼惡沙門為王看日。為王占時。言某日好某時最好。王必得勝。能破餘王。見相已說。彼惡沙門如是思惟。此王若勝。我則於王多得財物。多得供養。當於王所得如是事。彼惡沙門立沙門者。善法則滅。所謂坐禪讀誦經律。或時增長不善之法。以其分別勝非勝故。彼以思惟如是法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以此因緣。若善沙門立沙門者。則不思惟世間之相。以此思惟生三種過。妨善法故。若不思惟此世間相。思惟餘法。離三種過出世間攝正念思惟。此法云何。所謂如彼地動相知。或晝或夜。如是思惟。地將欲動。如是之人。或夜或晝。何不思惟。心地當動。如地動時。一切世間或山或河。園林樹木若村城等。皆悉普動。如是如是。心地動故。自餘一切大地善法及餘法等。皆悉普動。是故沙門立沙門者。應先觀察如是心地。當必欲動。心地轉動如地震動。如是心地。三法所動。謂欲瞋癡。令心地動。如地當動必先有相。謂水本清風吹則濁。如是如是。凡夫之人。或欲或瞋或癡將生。其人面色。或黑或赤。如是先濁。是故。沙門立沙門者。應觀此相。攝涅槃相。觀此相者。不得苦惱。此心地相。出世間相。

  又復。次觀世間法相。雨欲墮故。蟻子運卵。如是沙門立沙門者。如是觀察出世間相。如村城內多饒人處。見有檀越。若諸沙門。諸婆羅門。諸長者等。以信佛故。為聽法故。往到佛所。如是實相。彼善沙門立沙門者。見如是相。即便記說。今於彼處。有佛世尊欲說正法。如此檀越及諸沙門。諸婆羅門諸長者等。皆到佛所。彼佛決定欲說正法。今見此相。非下劣相。今知此相是法雨相。

  又。惡沙門立沙門者。見月耀相。決定知月必當欲蝕。置油水中。下沈沒故。此如是相。非善非吉亦非寂靜。此如是相。非沙門相非寂靜相。彼沙門相則不相應。出世間相觀察相應。占世間月終時則惡。知正法月當必欲蝕。以正法油。沈沒邪見人心水中。此相非善亦非清涼。此第一相。非是世間月蝕之相。

  又。惡沙門立沙門者。更觀世間月蝕異相。如月當蝕。鳥在空中近地下飛。此於沙門立沙門者。不相應相。復有好相。出世間相。所謂觀察正法月蝕。此是沙門正法道行。謂彼沙門於下知識下檀越等。下人邊行如鳥下飛。在彼白衣不正行人。邪見之人。門下行等。近下語說。如在空行。近地下飛。時過失故。一切沙門立沙門者。觀察此相。第一勝相。不應觀察彼月蝕相。則非好相。

  又復有相。若惡沙門立沙門者。以日蝕相觀世間相。日將欲蝕。諸方則赤。當有善者。彼方則有膩風所吹。清淨無垢無塵霧等。見彼善相。右旋行相。相應之相。彼善沙門立沙門者。不相應見。以妨坐禪讀誦業故。此世間相。則非寂靜則非安樂。如是如是。若善沙門立沙門者。欲得寂靜。應當觀察出世間相。觀菩薩日。為一切智菩提當攝。或於一劫或於二劫或於三劫。決定當攝。如是沙門見出世間菩薩之相。所謂精進。布施聞智。赤色方相。慈心憐愍一切眾生。菩薩身赤。當安隱者。謂此菩薩。第一功德。皆悉具足。一切智相。當必圓滿。當必說法。諸方無垢無塵霧者。離惡時過。當有善者。如來名稱膩風所吹。如彼世間相師所見。此出世間如是相師。見未來相。聲聞緣覺。阿羅漢相。右旋相者。謂正觀察。

  又。彼相師唯見如是世間法中生死之相。當有不善。則見諸方有赤黃色。乾無膩色。或見彼方無膩風吹。有赤黃青暈輪日出在虛空中。彼惡沙門觀如是相。妨廢禪誦。若善沙門出世相師。為諸信人如是記說。當有不善。何者不善。謂障正法。見如此相。如見彼方有赤黃色。如是相者正法欲滅。有如是相。謂諸方人憙樂惡口。妄語兩舌殺生偷盜。當有彼人乾風吹者。所謂惡名。若有眾生非正法行。惡名風吹聞於八方。四方四維皆悉普遍。以諸眾生。不行正行作不善業。惡名風吹如是遍聞。世間相師。見赤黃青暈輪日出在虛空中。如是師者世間相師。出世相師。見赤黃青暈輪日者。謂惡沙門惡婆羅門。如是眾會非一切智。起智慢故。自言我是一切智人。此邪見人。非是實日。非一切智立一切智。非好種姓。凡姓中出。彼如是人。邪見日出。一切藥草園林樹葉。悉皆乾枯。如是所謂。一切善人。正見藥草園林盡乾。如是如是。此出世間。正法日出增長禪誦。第一義諦光明勝智。如是觀察出世間相。先觀察已。然後記說。所謂為彼有信沙門。諸婆羅門諸長者等。如是記說。作如是言。諸有值遇正法日出。皆應精勤。作諸善業。莫於後時一切正法皆悉滅沒。邪見日出。非是沙門自言沙門。非婆羅門言婆羅門。非一切智言一切智。諸惡沙門惡婆羅門暈輪日出。汝得衰惱。如是記說一切智法。彼則相應。是真相師。有大勝意。有能思惟如是相者。不妨坐禪讀誦經律。更異思惟世間相者。則妨禪誦。此世間道出世間道。如是勝劣。世間法者。則攝生死。出世間法。次第乃至到於涅槃。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離坐禪讀誦  常憙樂占相  彼捨離善法  不可得涅槃 

        若捨離自法  而樂他法者  彼二法失壞  到於惡道處 

        若人捨自家  而喜樂他舍  人中輕被笑  速爾致貧窮 

        如是癡惡意  智慢自言勝  捨離自法已  而修行他法 

        出家而邪命  失法失名稱  人中輕如草  未來入惡趣 

        捨離寂靜法  而行於惡業  彼人不久聞  因此失佛法 

        心悕望離欲  無有餘悕望  勤精進知足  如是名行禪 

        若心憙樂欲  常貪於飲食  是著袈裟賊  不名為比丘 

        若比丘說相  常思惟星曜  近王放逸行  非比丘相應 

        醫師畫師業  聞惡法讚咏  與惡者同處  則失比丘法 

        憎嫉禪讀誦  愛樂多語說  貪供養財利  則失比丘法 

        推求諸寶性  愛樂多知識  復貪餘財物  退失比丘法 

        唯貪諸飲食  我慢不問他  悕望人讚歎  退失比丘法 

        若不近一切  捨離於惡眾  水草食知足  是名真比丘 

        得諸境界已  棄之如捨火  除斷我慢過  是名真比丘 

        內外俱寂靜  智光明莊嚴  持戒衣覆身  是名真比丘 

        遠離世間法  不動如須彌  一切世間愛  是名真比丘 

        三宿住城內  饒人處皆爾  止住山谷中  名解脫比丘 

        畏惡不近他  正行心不動  智審諦寂靜  是獨行比丘 

        不悕常愛語  捨離惡知識  不樂多所作  名解脫比丘 

        彼如是比丘  得脫於有過  知世間涅槃  等心不悕望 

        心常憙樂智  及以善寂靜  於生老病死  怖畏中得脫

 

  如是比丘得阿羅漢。若不爾者唯名比丘。為自妨礙。墮於嶮岸。此第六法。如是妨礙。若善沙門不應為作。

  又復。沙門立沙門者。於第七法不應為作。何者第七。所謂唯集飲食滿藏。此多貪瞋。捨離一切禪誦等業。唯在大床空坐而已。眾僧所攝。床臥敷具病藥所須。虛妄受用。本在家時。懈怠嬾墮畏諸作業。是故出家。唯貪食味。常伺他會。求望飲食。或樂境界。如是比丘是死比丘。所謂比丘。不能坐禪讀誦經律。毀破淨戒。自餘死者唯棄其身。毀戒比丘。一切善法皆悉破壞。唯能坐床。心生憍慢自謂為好。唯有比丘形服而已。其實無戒。離於正戒。所言戒者謂之心戒。彼不能持彼不能作。彼戒七種。何等為七。所謂口戒。比丘如是。或於比丘或於俗人。口不共語。唯除法事。或婦女人。持戒比丘。除乞食行。口不共語。或為呪願。作如是言。令汝得樂得涅槃等。若見母時見姊妹時。唯看其足。不看其面。不看其服及莊嚴等。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手觸若風吹  此火久乃燒  見婦女火起  速燒不待久

 

  是故。比丘怖畏欲燒。不共一切婦女語言。此是一戒。又第二戒。所謂不近不善知識。不於一處久時住止。不取多利。捨多供養。不捨病人。不見妻子。隨於何處。有多利養。則捨而去。畏生貪故。離破戒者。不與同住。如是七種比丘不攝。唯貪飲食。於他財利。於他供養。若見若聞則生憂惱。如是思惟。我今當設何等方便。得彼利養。如是思惟。心生貪著。如是心濁增長貪心。彼惡沙門。一切善法皆悉破壞。晝夜常愁。心不安隱。而彼比丘見餘持戒善行比丘為他供養。生嫉生貪。而便往到彼檀越家。諂曲形服少語徐行。心不寂靜。外現威儀寂靜之相。身披納衣。復與多人不持戒者。以為朋侶。唯有貝聲而行惡法。同伴相隨。造彼檀越。現持戒相。如是如是。隨心所行。如是比丘。彼檀越主謂其持戒。如是念言。此等比丘第一持戒。彼惡比丘現持戒相。令彼檀越心信敬已。共諸朋侶。數數往到彼檀越家。如是比丘。隨已所聞少知佛法。共其同侶為彼檀越。說所知法。如是方便。欲令檀越迴彼比丘。所得利養而施與之。如是比丘形相沙門第一大賊。到檀越家。方便劫奪他人財利及以供養。如是比丘。見他財利見他供養。生貪嫉者。不曾少時眼開合頃。暫作善法。彼惡比丘破戒沙門。捨離坐禪讀誦等業。無一念間不攝地獄餓鬼畜生。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

        〈觀天品之二十九〉(夜摩天之十五)

  又。彼比丘共己同侶於檀越家。先所相識持戒比丘。以諂誑心說其過惡。或以嫉心說其破戒。或以嫉心說其無聞。或以嫉心說其行相。語檀越言。汝此門師。毀破禁戒。或說懈怠。無聞無智愚癡如鳥。少聞少智。彼惡比丘。向他檀越如是惡說。恒常習近非法境界。何處得修禪誦等業。彼空無物不堅不實。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妄語言說者  惱一切眾生  彼常如黑闇  有命亦同死 

        語刀自割舌  何云舌不墮  若妄語言說  則失實功德 

        若人妄語說  口中有毒蛇  刀在口中住  炎火口中燃 

        口中毒是毒  蛇上毒非毒  口毒壞眾生  命終墮地獄 

        若人妄語說  自口中出膿  舌則是泥濁  舌亦如熾火 

        此如是羂縛  地獄之前使  破壞法橋等  皆是妄語過 

        彼妄語之人  則非有父母  亦不能持戒  墮於惡道中 

        若人妄語說  彼人速輕賤  為善人捨離  天則不攝護 

        自不攝言語  速疾多瞋恚  心㦜多語說  常受諸苦惱 

        常憎嫉他人  與諸眾生惡  方便惱亂他  因是入地獄

 

  彼佛世尊迦葉如來如是已說。妨廢禪誦七種惡法。彼惡比丘。於持戒者作不饒益。是故天捨。口中生刀。為少利故。他實功德而說言無。彼實無過而說有過。如是之人是惡沙門。自謂沙門。妄語言說。彼人如是常有惡意。惡行惡法。彼檀越主後時知已。心則輕薄。知其諂曲。此第七法。是故。比丘應當捨此第七惡法。所謂悕望飲食供養。皆欲在己。

  又復。第八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當捨離。何者第八。所謂採集種種寶性造作諸寶。如是比丘怖畏生死。剃除鬚髮披服法衣。以信出家。彼生死中多諸苦惱。略而言之。有二種苦。依陰界入。在三界中廣則五道。又復。廣者。八大地獄餓鬼畜生。欲界六天。於欲界中復有枝條種種諸苦。於色界中復有心苦。無色界中則有退苦。故欲退時。三昧則亂。如是心者。有無量種分別之苦。彼善男子。觀苦惱已。心生厭離。怖畏如是無量過惡。剃除鬚髮披服法衣。以信出家。

  又。彼沙門復觀餘苦。心生怖畏。所謂身苦。身苦二處。謂欲色界。隨有身處皆受苦惱。彼色界中云何受苦。謂於禪中疲惓故起。起彼禪已身則疲惓。彼欲退時。身威德劣風觸其身。如是風者本來不觸。是故觸身則受苦惱。唯除眼觸。受樂無苦。則是無記。如是分別。受苦不同。依色身有。彼善男子如是聞已。知生死中一切苦惱。陰界入聚。和合皆苦。

  彼觀如是無量無邊生死苦已。而便出家。既出家已。近不善人。近彼人故。同其作業。聞寶性方。畏何性故。以信出家。聞餘性故。更生貪心。或聞金性。或聞銀性。或聞寶性。如是聞已。不知厭足。貪火所燒。彼既燒已。共惡知識行於山中。從山至山。從一山峯至一山峯。如是遍行。在隱密處。貪火所燒晝夜常苦。無有樂時。以何因緣。如是出家不念彼性。思惟異性。謂捨身性而不思惟。如向所說。彼人如是心意不正。亂心意故。妨廢禪誦。失於善法。彼非沙門亦非俗人。為求涅槃是故出家。性鬼所著。則生貪心。貪羂繫縛入於地獄。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觀察身性者  即是一切性  欲得涅槃者  調身性非餘 

        若捨離身性  貪著於餘性  彼人迷真性  不得脫苦惱 

        金性則不能  除捨諸苦惱  諦知真性者  得脫苦不疑 

        一切苦生苦  此苦難得脫  財於王賊火  一切皆怖畏 

        是故應捨物  如本來無物  捨離則受樂  攝取則受苦 

        諦知於身性  復諦知性相  喜樂於禪誦  能燒煩惱山 

        是故黠慧者  觀察身攝性  眾生知自相  則得涅槃樂 


  有智之人如是勤心觀此身性。不樂經營金銀等性。此是一切在家之人怖畏根本。況出家人。出家人者一切捨離。彼財物者一切怖畏。非賣財物如是得樂。如是財者則非財物。非財物性。何者是物。謂觀身性。若捨身性而樂餘性。非於禪誦勤精進也。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故出家人常應修集禪誦財物。不應求於世間凡物。彼因緣故。能增長愛。是故知足第一財物。餘財物者能令衰惱。此第八法妨於禪誦。出家沙門應當捨離。

  又復。第九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當捨離。何者第九。所謂近王。出家之人不應近王。何以故。近王沙門。一切世人嫌不供養。彼親近王惡沙門者。悕望財物。或城或村或多人處。常求財物。不知厭足。若不求者。徒近於王。妨廢禪誦。如是比丘。發心欲行解脫之道。而復返入繫縛道中。是故比丘不應近王。

  又復。比丘不近何者。所謂比丘不近惡人。彼是何人。謂惡知識。或時染著五塵境界。所謂色聲香味觸等。不善觀察。懈怠愚癡。住村中等一切除捨。不近一切懈怠之人。不近一切諂誑之人。不近一切貪食味人。不近一切商賈之人。不近一切屠獵師等惡命活者。不近一切本性妬人。不近一切邪見之人。不近一切不審諦人。不近一切我慢之人。不近一切卒富貴人。不近一切博戲之人。不近一切酤酒之人。不近一切嗜酒之人。不近一切酒肆之處。不近樂見婦女之人。不近一切婬女主人。不近一切儲畜雜貨販賣之人。不近一切廚宰之人。不近一切獄卒等人。不近一切捕鳥之人。不近一切戲論之人。不近一切信外道人。不近一切眾所憎人。比丘不應近如是人。或與同住。或共語言。或同道行。一切不應。何以故。多人疑故。若出家人若離諸過清淨之人。皆不應近彼生疑者。謂彼比丘亦同如是。以彼比丘。或近彼人或同處住。如是比丘。他過所污。是故。不應近如是等。何況近王。彼近王者最為凡鄙。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比丘林應住  近王最凡鄙  著袈裟近他  如奴依主命 

        比丘非近他  尚不應近天  鵝不應近狗  以其淨潔故 

        無我無悕望  心不求一切  怖畏生死者  近王則非善 

        住園林塚間  若平地若山  則是善比丘  近王則非善

 

  如是種種無量方便。捨離近王。若近王者。諸梵行人悉皆呵毀。所應近者。其唯智王。如是近者。畢竟寂靜。近智王故必得涅槃。隨所得處皆悉不退。近彼智王則有方便。謂於禪誦。堅固精進。不作餘業妨廢禪誦。親近尊長修習知足。其心調順。常無貪求。以近尊長。隨時諮問。受持不忘。於希有物。不求見聞不生奇特。近智王者。有此方便。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近尊長供養  隨時勤請問  修行施戒智  復親近智王 

        天人世間中  能示安隱者  非有中苦縛  世間之凡王 

        若無苦惱者  此乃名為王  若常受苦惱  不得名為王

 

  比丘應近如是智王。勿近凡王。近世王故妨廢禪誦。若不禪誦。復墮地獄餓鬼畜生。此是世間凡王境界。是故。比丘知此過已。常不近王。住林之人。若親近王則非所宜。故應捨離。此第九法。妨禪誦故。

  又復。第十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當捨離。何者第十。所謂比丘悕望請喚。貪樂食味。既於境界。正修行已。乃更後時在人間行。捨棄林野可愛之處。復於人中處處遊行。如是比丘。近於放逸。家家村村。從城至城。從多人處至多人處。如是遍行。樂多言說。妄行人中。樂世俗語。樂見親舊。親舊知識。詳共請喚得好美食。既得種種美味食已。妄於林中。捨離禪誦。放逸而行。悕望飲食。以常貪著種種食故。不覺身盡。如是著味。悕望請喚。心以為樂。

  又。若比丘於境界中不如法行。眼見好色。心愛樂故則生染欲。悕望樂見。轉復愛著。於彼彼處心生憙樂。如是比丘。行於人中。失自利益禪誦之業。如是失已。常悕食味常到他舍。眼見色故心生愛樂。如是次第。耳聞於聲心生愛樂。鼻得香已心生愛樂。如是樂著一切境界。為一切縛之所繫縛。為一切羂之所繫縛。於一切欲隨逐而行。既非在家復非出家。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是故。不應樂他請喚。樂他請喚有如是過。是故。比丘應觀此過。不應常在人中遊行。若須行者。有五因緣得行人中。一為病人推求醫藥資用因緣。得行人中。二為饒益尊長因緣。得行人中。三為佛塔自舍破壞修治因緣。得行人中。四為饒益眾生因緣。得行人中。五為他王破其國土。欲化彼王救命因緣。得行人中。為如是因。得行人中。若無如是五種因緣行人中者。是虛妄行。妨廢禪誦。如是行者。於老病死悲啼號哭愁苦懊惱。不能得脫。彼惡沙門立沙門者。徒爾出家。是故。比丘若心悕望欲斷愛者。心應正觀寂靜諸根。依憑尊長。附近三寶攝心而行。攝三寶故。拔斷一切煩惱使根。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捨離禪誦業  唯貪著食味  是則非比丘  其心如餓鬼 

        除禪更無樂  智者如是說  離於禪定樂  更無樂可得 

        愚人捨上樂  唯貪著諸味  如是癡惡人  則得衰惱事 

        若人樂境界  常依境界樂  增長不善法  命終墮惡道 

        若人離禪誦  捨持戒布施  剛獷不調伏  有命亦如死 

        若順法行已  在世間不死  離法常愚癡  有命亦如死 

        雖有人皮覆  愚癡同畜生  以智燈光明  不照其心故 

        若受持戒者  可得名為人  一切破戒者  則如狗不異 

        若貪不布施  惡行不調伏  則不名為人  攝在餓鬼數 

        若人無戒智  復無布施寶  彼人雖有命  則與死不異 

        若行戒施禪  受持念三昧  是人亦名人  應為天所禮 

        有功德是人  無功德如羊  功德知功德  彼人則名天

 

  如是功德。功德者知。功德人者。一切處樂。若無功德。彼常受苦。是故。比丘既聞如是勝功德已。不應貪味。此第十法。妨廢禪誦。沙門之人畏生死者。應當怖畏。

  又。第十一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當捨離。第十一者。謂癡比丘我慢心故。不請問他。內智不開。外向化說。言一切智。有一切智故我能說。我能解義我能讀誦。一切法聚。是我所持百千法義。我教弟子。更無有人與我等者。自心攝受。復為他人作如是說。彼唯智慢而實無智。彼人常為一切眾生。說自功德。是故。世間一切聞者。皆生貴重。一切世人皆作是言。此善比丘。具一切智。如是比丘更無與等。一切世人皆如是說。而彼比丘最無所解。內實空虛。無所知曉。心中無物。猶如空器亦如秋雲。離於禪誦。諸少智人之所供養。唯修禪誦持戒布施。勤修精進攀緣善法。智慧毘尼調伏莊嚴。安住佛法勤不休息。大悲熏心。此是沙門所應行法。彼惡比丘內空無智。如是意念。若我今者見彼比丘。則示我法。如是比丘輕賤於我。彼檀越家常供養我。若就彼學。則彼檀越不供養我。輕賤於我。是故。我今隨自所知所解多少。為他宣說。隨彼聞者。解與不解。我終不能就彼而學。如是內空。畏他輕賤。以慢心故。既自不解不請問他。畏人輕賤。如是慢心妄語之人。失五學句。何等為五。所謂妄語。彼未知故。是以為他妄語而說。此是彼人破初學句。又復。次破第二學句。所謂偷盜。彼不應受他人供養。彼檀越主為智慧故。與物供養。而彼愚人。少於智慧而取其物。如是癡人則是偷盜。如是名破第二學句。

  又復。次破第三學句。所謂比丘初出家時。所受學句依持戒住。緣於持戒。起如是心。我今出家。而彼比丘若不學問。何有持戒為他說言。我則多知。如是名破第三學句。

  又復。次破第四學句。所謂難問。畏他輕賤。是故謗法而說非法。言此是法。此是第一毀破學句。如是名破第四學句。

  又復。次破第五學句。所謂彼人不知法故。於同梵行。所說正法言非正法。作如是言。汝等一切不知深法。汝所說者非佛所說。彼人如是謗他眾僧。作如是言。唯我能知。汝等眾僧一切不知。如是謗僧。畏他輕故語眾僧言。汝說非法。而僧說者其實是法。彼惡比丘。如是則失正法功德。最大妄語。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不請問他。惡業因故。

  不請問他。復有大過。謂我慢心。我慢心故。不入林中。畏他輕賤。於示道者而不請問。何者為道。云何心緣。何所攀緣。云何忘失。復攝在心。如是於他不請不問。慢心過故。彼不能得如是道故。心生疲惓。結加趺坐。即爾復起。作如是念。此法虛妄。彼諸比丘。唐為此業。此非是道。實無有禪。無三摩提亦無禪果。無三昧果。以我慢心。畏他輕賤。如是誹謗。彼邪見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知時離我慢  請問於尊長  比丘勤精進  速得於涅槃 

        諸從他所聞  皆為他人說  自知離我慢  彼比丘諦知 

        離慢離大慢  知道知非道  如是知自他  是知足比丘 

        我慢心甚堅  心  而愚鈍  悕財利供養  則不得寂靜

 

  彼以如是不請問他。慢故心堅。不能禪誦。如是比丘。常食他食以存性命。彼人唯有比丘形服名字比丘。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或以心慢不請問他。是故。學者乃至有命未盡以來。常請問他。如是比丘心常安樂。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生彼處已。次第乃至到於涅槃。以離慢故。

  又。第十二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第十二者。樂多知識。多知識名。作不饒益。如是比丘。唯增長愛。若有比丘多知識者。則多妨亂。多所作故妨亂心意。心意亂故不得禪誦。出家之人怨親平等。猶尚不應近一知識。何況復有多知識耶。若懈怠者。唯名比丘。到他舍故。即眼見時心則動亂。眼見色故眼識異本。心不攀緣寂靜之法。不念觀察。心不正直。多有言說。見知識已。次第聞聲。心則亂緣。有異觀察。心不寂靜。不寂靜故。不寂靜觀。有所攀緣。若見知識一念亦妨。況見知識乃至久時。是故。沙門乃至不用有一知識。況多知識。若有比丘近知識者。饒人處行。從饒人處至饒人處。如是遊行。念念命盡而不覺知。則失善分。若失善分最是自誑。乃至不能於一念間修禪讀誦。是故。比丘如是學者。增長染愛。不應親近俗人知識。

  又。若能令未來安隱示涅槃道。導師知識坐禪同行。則應親近。何者同行。所謂除滅一切煩惱至涅槃城。此是第一勝善知識。餘知識者則是怨家。非真知識。以非真故則非知識。若見共語共行共業。同有所作妨廢善業。若未來世得其力者。乃名知識。若示梵行若令修行。或教怖畏。未來之世示令怖畏。生於地獄餓鬼畜生。名善知識。令身口意造作惡業。到惡道者一切勿近。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若示未來世  彼是善知識  若能遮惡處  復能救災禍 

        常說利益法  利益未來世  彼是善知識  作知識利益

 

  此勝知識。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種種說法。非多飲食。禮拜入舍。非示愛聲觸味香色。得名知識。如是知識非善知識。善比丘者應當捨離。尚不應近此一知識。況復近多如是知識。生無量過。若有知識。於未來世作不利益。雖名知識實是怨家。若有比丘近彼知識。則妨自業坐禪讀誦。

  又。第十三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當捨離。第十三者。所謂比丘與惡同處。一切比丘與惡同處。妨廢禪誦。與惡同處凡有五種。何等為五。所謂比丘善持淨戒第一善法。有正直心。而與第一破戒惡人同處止住。不得自在。此是第一與惡同處。又復。第二與惡同處。所謂比丘不自在過。或自在過。與邪見人而共相隨。若村若城若多人處。同行同住。此是第二與惡同處。又復。第三與惡同處。所謂比丘常自樂數親舊知識。欲往欲近與共相隨。至在俗時先住之家。此是第三與惡同處。又復。第四與惡同處。所謂比丘畏他輕賤。求知見故。到惡處住論師之所共相習近。此是第四與惡同處。又復。第五與惡同處。所謂比丘心意動亂不能正行。於先飲食或臥具等。或先食來或先飲來。或先臥來近婦人來。或於先時所受用色聲香味觸。如是種種。憶念思惟。念境界處。境界處念之所破壞。餘一切處皆悉可避。此境界處則不可避。以是第一最惡處故。以於一切禪誦等業。最為妨故。自餘惡處皆悉可避。唯此一處。最不可避境界之樂。從自心起。分別惡處最為難避。唯除坐禪三摩提樂正觀察念。如是能避。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不善觀察風  所吹熾然火  彼正觀察雨  能令滅無餘 

        眾生先所起  久時無明暗  如起智慧燈  能令滅無餘 

        欲癡火能燒  地獄愚癡人  智者則不爾  是故得涅槃 

        如是十三法  智光明能除  是故畏過者  常應勤持戒 

        拔出自身中  三種過根本  以智慧大火  燒多煩惱薪

 

  如向所說與惡同處。應設方便。一切遠離。出家沙門寧當獨行。勿多憶念亦莫懈怠。本村本城本多人處。過去樂事勿憶勿樂。勿念本時節會之日饒人之處。本曾遊行亦勿憶念。悕望欲見。亦勿攝受諸惡弟子。諸惡知識亦勿親近。勿樂愛聲觸味香色。勿生染心勿不正行。心莫驚動亦勿悕望。飲食敷具病藥所須。勿著種種雜色袈裟。亦勿方便推搗令平。若洗浴時。不以脚足揩踏身體。勿作種種間雜言語。如是燒滅無始闇聚。極惡生死。五道是門。六塵境界。分別焰起地獄餓鬼畜生之中。常燒常炙。一切世間愚癡凡夫。處處流轉。燒炙失壞。入苦海中。生死轉行猶不厭離。捨行持戒。若人生天。第一放逸。後退彼天與先同侶。勝者離別。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受第一苦。悔火所燒。無有救者。放逸所壞。悔火所燒。生在地獄餓鬼畜生。以是等故。諸有怖畏。未來退者。一切皆應修行正法。常不斷絕。如是法律。一切如來應正遍知。為放逸天斷除放逸。若人生天。一切皆是持戒力故。若有善修善調伏心。如是之人不得言死。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汝等天眾。一切未知生此天因。戒之輕重。我為饒益示汝彼業。是故說此十三法門。人天世間迭互為因。人世界中則能持戒。天世界中則不能持。人死生天。若不放逸。退生人中。以是因緣故說此經。彼佛世尊迦葉如來。利益天人。饒益安樂乃至涅槃。如是利益一切世間。

  爾時。彼處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并天眾等。深生厭離。雖處於欲。而於欲中不行放逸皆悉成就不放逸行。頂禮世尊迦葉佛塔。其心清淨。彼一切天。如本來時還如是去。

  迦葉世尊第六經竟。

  此法名為六修多羅山樹具足地處流行。

  爾時。天眾一切皆出迦葉佛塔。問於天主牟修樓陀。而作是言。天王。云何知此佛塔。爾時。天眾如是問已。牟修樓陀天主告言。汝等天眾。一切皆聽。我有因緣先見此塔。我於先時始生此天。放逸而行憙樂境界。五羂所縛。周遍行此夜摩地處。五欲功德遊戲受樂。處處而行。從一園林至一園林。從山至山從巖至巖。從崖至崖。從一花池至一花池。從一峯處至一峯處。多有無量百千天子。為天女眾之所圍繞。彼天女眾無量百千服飾莊嚴。在天子前歌舞憙笑遊戲圍繞。我於爾時。如是遍觀。此天世間樂著境界五欲功德。心生歡喜。愛心所牽。我三處行皆不妨礙。所謂水中在鵝背上。從一鵝背至一鵝背。次復在於鴛鴦背上。從一鴛鴦至一鴛鴦。次復乘鴨在鴨背上。從一鴨背至一鴨背。次復。在於蓮花之中。從一蓮花至一蓮花。在水波中。從波至波。處處遊戲。隨意而行無有障礙。一切嬉戲歌舞歡笑。心極受樂。如是遊行。

  我既如是種種戲已。復念餘戲謂處陸地乘於殿堂。百千天女圍遶相隨。從山至山。從一山峯至一山峯。從一山谷至一山谷。從一園林至一園林。從一山窟至一山窟。我於爾時。在如是處行不障礙。

  如是次第在虛空中。復乘堂殿百千天眾而為圍遶。作諸天樂。出妙音聲。歌舞喜笑遊戲而行。遍此一切天之世間。見不可說種種異處。多有七寶光明照曜勝妙之處。如是山峯處處遍見。有百千樹七寶莊嚴。如是次第。復見有河。百千蓮華集在其岸。處處皆有微妙蓮華。我共天眾。皆如是見在虛空中。如是下觀一切諸欲。功德具足。此天世間百千種殿。處處皆饒。我常於中行無障礙。謂在三處水陸虛空。如是遊戲種種受樂。

  我復有時。遂見六山。有六光明穿空而出。焰色分明。不知何物。我時見已。生希有心。專念思惟。此所見者昔未曾有。為是何物。如是念已。即并行殿。一切天眾速疾前去。詣六光明。我既到彼六光明所并殿俱墮。我先所有光明威德一切損減。我於爾時。心自思惟。此是何物是何勢力。令我自身并此天眾一切皆墮。威德光明一切損減。我於爾時既思惟已。於天眾中。有一舊天名無垢廣。彼天先見如是六山六種光明。而語我言。天王今者莫有所畏。王則無過。此於天王無有不吉。願王今聽。以何因緣。天王今者并此天眾空中而墮。過去曾有無量天王曾於此處虛空中行不能得過。皆如是墮。天王先來未曾得聞。以不知故。欲如是過。即便下墮。威德光明一切欲滅。此之因緣。我今為說。此處常有六佛如來應正遍知明行滿足天中之天。一切世間甚實知見。於此山樹具足地中。作六佛塔。利益天人。此佛塔者。是所應禮所應供養。禮拜供養無不得力。何以故。更無勝故。如是佛塔不可得遇。以此因緣。天王今者如是下墮。

  我時告彼無垢廣言。佛在何處。彼無垢廣即答我言。今者悉無。世間之中一切皆無。彼一切知一切悉見。知欲過惡。知生死中。諸苦惱已。精勤修行六波羅蜜。劫數滿足三阿僧祇。得一切智入於涅槃。此是略說。欲得廣聞見此佛塔。更為廣說。此六佛塔。今者在於山樹具足地處中住。

  我於爾時。聞彼舊天無垢廣言。生希有心。見勢力已。共彼宿舊無垢廣天。并諸天眾到六塔所。到已思惟。為欲聞法度生死故。入佛塔中。入佛塔已。聞如是法。彼佛世尊之所宣說。時。彼天眾得聞天主牟修樓陀如是語已。各辭天王。向自地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亦向先來自住之處。說佛塔竟。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一

        〈觀天品之三十〉(夜摩天之十六)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第七地處。名廣博行。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若人曾知持戒善心。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捨邪欲。所謂有人或到林中近妙聲鳥。彼妙聲鳥。迭互相於生欲心故出欲音聲。雌鳥在前雄鳥在後。相隨共行。彼鳥翅羽有種種色。一切見者心皆歡喜。欲情內發。而彼見已。不生欲念。心不思惟。況復行欲。彼人如是。清淨持戒捨於邪欲。持戒清淨。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在廣博行地處而生。彼處生已。一切諸欲功德和集。受諸快樂。有勝園林。銀毘琉璃青寶之樹。大青寶樹。蓮華色寶種種寶樹。莊嚴園林。種種寶池水流盈滿。若人本作善業來者。行此林中。種種受樂。所謂林者。名赤色林。於彼林中。有諸天眾諸天女眾。若入其中。彼樹光明增長轉勝。種種妙寶莊嚴成就。種種衣服。若諸天眾入彼林中。彼樹光明普皆赤色。而彼樹林。其色皆如赤蓮華寶。或作迦鷄檀那寶色。樹色柔軟。真珠鈴網彌覆其上。隨念生果。隨念酒流。如意念行。隨天意念何處受樂。彼樹枝葉。即出種種勝妙樂音。如是行去。多有天女共諸天眾。并如是樹飛虛空中。隨心所向。如鳥無異。彼樹既飛在虛空中。皆如日出。一切虛空普遍嚴好。又。復彼樹名赤色樹。水出如雨。在虛空中甚可愛樂。彼鈴之聲。天鳥之聲。天樂之聲。如是種種勝妙之聲。遍滿虛空。

  時。彼天眾見樹飛行在其面前。天女之眾所圍繞已。同一樂心。多有無量百千天女。共詠歌聲。飛虛空中。樹在於前如示道者。天眾在後與樹相隨。天眾如是。隨心所念起如是意。我於今者上彼樹上。如是念時。彼樹倒迴。諸天即上有在枝上而遊戲者。彼天如是。在彼樹上處處遊戲。如是枝上。在枝住天。隨心念時。即彼枝上生蓮華池。天及天女在彼池中遊戲受樂。如是樹上住枝之天。共天女眾在赤林中遊戲受樂。皆隨所念如是受樂。復有餘天葉中住者。若有所念。即樹葉中出生妙堂。於彼念時。如是堂出種種妙寶。間錯莊嚴。鈴網彌覆彼一切堂。有蓮華池而為莊嚴。有真珠網簾其戶牖。天在其中。共諸天女歌舞遊戲。彼此迭互不相妨礙。共相愛念。如是諸天。善業力故。迭相親友。無怨無中。此多親友。是善業果大善業果。謂多親友。爾時。彼天迭共同心。在赤林中種種遊戲。彼赤林中。如是諸天一切欲樂皆悉具足。大勝業故。隨意所念。虛空中行受無量樂。

  又復。彼天不行虛空。還向本處。種種流水滿蓮華池。於如是處天女圍遶。遊戲受樂。又復次向。名稠樹林。彼稠樹林甚可愛樂。林中有河河中乳流。如是乳河莊嚴彼林。其乳勢力。若天飲者。憶念往世於何處生。捨命而來。於此處退生於何處。若放逸行。彼種種苦無量種苦。皆憶念已心生愁惱。生愁惱故則離放逸。離放逸已隨順法行。此大饒益。飲彼乳味。勢力所致。既飲如是勢力乳味。而復入彼名稠樹林。林有種種流水河池而為莊嚴。有種種鳥在彼池中。其鳥甚多。樹枝饒華。以華重故。皆悉下垂而為莊嚴。有七寶蜂。其色平等。飲彼華汁以自適樂。從蓮華池至蓮華池。從一樹下至一樹下。彼樹一切皆毘琉璃。蓮華寶葉有金色果。如是果者。天中美味蘇陀中勝。如是果者。是隨念果。若須味時。則有如是美味果生。食彼果已而復歌舞。行向餘處心生歡喜。

  復向飲林。彼林之樹天酒流出。美味香色甚可愛樂。不可具說。離於醉過。如是勝酒。從樹流出如雲雨墮。彼天飲已。復更轉生勝歡喜心。彼天如是生歡喜已。聞種種音。飲天美酒。受種種樂。復有無量光明莊嚴自身。天女迭共遊戲。歌舞喜笑。

  又復。次向蓮華龍林。彼林之量五百由旬。五寶蓮華。蓮華甚香以為莊嚴。蓮華龍林。更無餘物。唯除蓮花及有諸龍。彼蓮花中。如是龍者迭互相於欲心起發。食彼蓮華。眾龍一心迭共為伴。龍女圍遶。在清水中。水七功德。離水衣過。離泥濁過。離長短過。於彼觸中自意受樂。如是如是。龍自意念。如是如是。隨意水生。彼龍在中。共諸龍女戲樂之時。亦如諸天共諸天女。受樂不異。

  爾時。天眾見彼蓮華龍林之中諸龍戲樂。從空中下。向蓮華林詠歌音聲。及諸天女莊嚴音聲。龍在池中。出聲如雷。普彼天處如一歌聲。以彼天處如是歌聲。令諸山谷皆有響聲。餘處諸天聞其聲故。一切皆來同向蓮華龍林之所。種種光明莊嚴其身。饒天女眾。如是同向蓮華龍林。

  爾時。彼天於先在彼蓮華龍林。種種遊戲。復有餘天山谷等處異異處來。彼一切天迭相見已。歡喜之心轉勝增長。如是諸天并天女眾。及彼諸龍并龍女等。共在水中遊戲受樂。彼天天女龍龍女等。如是受樂。至於久時。如是遊戲。歌舞喜笑。彼天如是放逸而行。善業盡故命欲盡故。彼天天女。善業福德欲盡之時。若上蓮華蓮花不勝。如是蓮華。沒於水中即便破壞。如是諸天若諸天女。福德盡相。如是應知。

  又復。彼天若彼天女。福德盡相。謂彼諸天若彼天女。以遊戲故。上龍背上。龍不能忍。墮彼龍背。此是彼天若彼天女。福德盡相。放逸行天。放逸所壞。如是相出。爾時。彼天若有本來不大放逸。先知彼相。知彼相故而說偈言。


        久時已過去  欲到命盡時  死時臨欲到  癡天不覺知 

        而心不知足  貪著境界樂  根不知足故  增長境界欲 

        五根樂境界  為欲破壞心  福田業將盡  癡天不覺知 

        此大運時輪  常割眾生命  轉疾臨欲至  癡天不覺知 

        此死火甚惡  為業風所吹  命盡時將至  癡天不覺知 

        生死有為中  無親無非親  死羂甚可畏  無能令免者 

        諸有死未來  諸有命未盡  皆應捨放逸  而作自利益 

        死杖不久間  必破眾生命  大力既來至  能令命失壞 

        境界癡所盲  遠離法燈明  是故不見知  大可畏死羂 

        癡者不能知  怖畏於死時  以心著境界  為愛所誑故 

        退退而復生  從道復至道  眾生癡所壞  故受自業果 

        甚惡而極速  能破諸世間  云何於死時  而不生怖畏 

        眾生豈無心  為當是無畏  如是癡不知  怖畏於死時 

        退相極顯現  如現見不異  如是知不久  於天中則退

 

  彼天如是見退相已。諦知退相。心意愁惱。不向其餘。未退天說。欲退天說。以未退者。五境界中受諸欲樂。恐其不信。後時退故。何以故。於境界中。放逸癡故或意迷故。於彼天眾命欲盡者。若放逸者。不應為說亦不應示。爾時。彼天如是知已。默然不言。捨蓮華池。向餘處去。

  彼天於後。復樂境界。受境界樂。彼欲退者。大羞相出大畏相出。癡不覺知。不懼不畏。龍中遊戲。在蓮華中。共諸天女。彼處久時。受快樂已。復共如是無量百千諸天之眾。更向一山。彼山名為常樂鬘山。到已欲上。有天金銀。天毘琉璃天蓮華寶。最勝天寶妙門之堂。有百千數莊嚴彼山。復有百千勝妙蓮華而為莊嚴。如是山中。第一勝樂。一切具足。百千樂音恣耳所聞。多著種種無縷天衣。自身光明。迭相看面。有妙色聲觸味香等。如心所愛而受快樂。自意念行。不可說樂。皆悉成就。天河流水園林莊嚴。見則生樂。彼天如是次第。復上常樂鬘山。既上山已。有在堂中坐於床者。有乘鵝者。有天在於蓮華臺上跏趺坐者。天共天女在鳩婆羅葉中而住。種種嬉戲若歌舞等。五樂音聲。坐受快樂。其心欲在虛空中行。共諸天女處處遍看。於彼天處處處可愛。隨心所樂稱意而去。有處如焰金銀蓮華妙寶光明。有處多有鳩婆羅葉青色膩影。有處則是天毘琉璃青寶光明。有處是銀頗梨真珠光明可愛。

  次復。有河有真珠沙。出寶山峯。有七功德清冷水流。見彼峯河。有水旋流。其狀猶如真珠瓔珞。如是觀察。見彼處已。飛於虛空。復見異處。七寶蓮華莊嚴水池。無量蜂眾莊嚴蓮華。如是見已。復觀異處。有園林池甚為可愛。見有鳥獸。獸種種色。有銀色者有金色者。寶角可愛。蓮華寶眼真金色背。兩脇白銀頗梨色甲。背脚均平。復有餘獸。群隊相隨。七寶妙色。皆無所畏。群群遊戲自受快樂。業所作故。形體殊妙。以其業故皆食天食。

  又。園林中餘處。復見孔雀命命。名無縷鳥名戲論鳥。名大眼鳥名動翅鳥。如是等鳥群群遊行。在山峯中出入園林。園林中見。既到如是常樂鬘山。臨欲上時。見如是鳥。彼山一廂則是青寶。彼第二廂是蓮華寶。彼第三廂則是金寶。彼第四廂則是銀寶。青寶廂處。有妙寶堂名曰雜影。堂中則有毘琉璃樹。其華下垂猶如大蓋。流水河池而為莊嚴。蓮華之林。乃有百千百千種鳥。雜色莊嚴。多有天女。甚為端正。在彼堂中。

  彼第二廂蓮華寶處。有名笑林。彼林銀樹。其葉是金。有赤蜂群。無量百千群鳥音聲。有流水河。河水有香。微風徐動。如是普遍莊嚴笑林。彼第三廂金寶之處。有妙寶林名樂寶林。有頗梨樹而為莊嚴。其樹金枝。枝網普覆。有無量鳥百千音聲。有流水河而為莊嚴。彼處多有歡喜天眾歡喜天女。在中歌舞。一切妙欲。功德具足而為莊嚴。彼第四廂銀寶之處。蓮華寶樹。青色寶枝而為莊嚴。多有種種妙音聲鳥。多饒無量天及天女。無量百千蓮華莊嚴。有無量種無量分別。有無量種隨眼所見。見則受樂。彼林彼樹彼河彼水。彼寶枝等。彼蓮花池。彼鳥彼獸。彼蓮華等。種種色香種種形相。甚為端嚴。常樂鬘山。處處皆有如是諸天及天女眾。乘空上彼常樂鬘山。普彼山處。一切皆見此勝念山。有雜色光。彼天既見。眼則樂著。普欲上山。共天女眾五樂音聲。五欲功德而受快樂。勤行善業。樂修多作。可愛善業。持戒善寶。聖所愛果。如是受樂。皆欲上彼常樂鬘山。臨欲上時。名實語鳥為說偈言。


        此河水速流  善業樂亦爾  癡者不覺知  境界貪所誑 

        如是時來時  死亦如是來  樂迷放逸故  天癡不覺知 

        癡者無智故  不覺命已過  亦迷於善業  而愛不可盡 

        眾生不離愛  有中隨順行  彼癡愛眾生  不覺善不善 

        善果甚可愛  若天受快樂  如是見不善  在惡道苦處 

        若捨善不善  復能離諸過  則至不退處  不生不死處 

        彼樂得解脫  欲樂非得脫  夜摩及餘天  業盡故得脫 

        無常則不住  常則為第一  悕望有中樂  退墮不可樂 

 

  彼實語鳥。為彼天眾欲上山者如是說已。彼天聞已。於天眾中。若其有天不大放逸。彼天則聞。若放逸者。以放逸過是故不聞。猶著境界。彼放逸天。一切不取天鳥所說。如是鳥語真實利益。時。彼天眾復歡喜心。向第一山上彼山頂峯上有堂。在堂而坐。如前所說。彼一山峯名普見山。彼普見山。一千山中最高最上。是故彼山名曰普見。共天女眾上彼山頂。種種樂音歌舞受樂。多有天眾及天女眾。上彼山峯。見無量色善業所化。光明水池。彼光明池有可愛水。其水清淨。中有金魚。見者眼樂。水波亂動。有鵝鴛鴦鴨等鳥群。此種種鳥可愛音聲。水中甚多。又彼水中多有蓮花。拘婆羅耶拘物頭華。尼那陀花。迦吒摩羅。如是等花遍覆池水。有種種蜂出種種音。又復多有曼陀羅華。多有金珠而為間錯。其水清淨。又彼如是可愛池中。復有蓮華名曰沐鬘。有百千葉。一一葉中出無量葉。有蓮華葉青寶色者。有蓮華葉頗梨色者。有蓮華葉黃金色者。有蓮花葉白銀色者。有蓮華葉是車磲者。有蓮花葉迦雞檀那。有金剛華第一善香。彼如是等異色葉中。各各有臺。其色光明如初出日。彼種種臺有無量色。無量色葉。遍彼池中。所謂青黃赤白黑色。臺白而赤。其香可愛。滿一大臺。

        爾時。天眾從虛空下。向光明池。下已入池。池有金鳥。天既入池。在鳥背上。有天在於蓮花臺上。共多天女遊戲受樂。有天在於拘婆羅耶蓮花之上。復有餘天在水中者。有在鵝背入於水中而遊戲者。有在陸地。共天女眾而遊戲者。五欲功德皆悉具足。迭共喜笑遊戲受樂。有在堂中共諸天女異處遊戲。同飲天酒。離於醉過。現樂功德。味觸色香皆悉具足。其中諸天有以珠器而飲酒者。所謂青寶銀寶金寶。毘琉璃寶蓮華色寶。及頗梨等種種珠器。有共天女。金蓮華葉而飲酒者。有以開葉。不穿不破拘婆羅耶而飲天酒。詠歌音聲。生歡喜者。有天受用蘇陀之食。色觸香味皆具足者。各各別別。共自眷屬種種受樂。有於異處共諸天女。五樂音聲種種歌舞。遶光明池而遊戲者。有共天女在於水中而遊戲者。彼水之味隨天念轉。若天心念。欲令此水色香味觸若冷若煖。善業力故應念而有。善不善業果報如是。非有作者。又復。彼天若如是念。此水為酒。令我得飲。即於念時皆是天酒。觸味香色皆悉具足。離於醉過。天既飲之。增長勝樂。善業力故。心生歡喜。然彼諸天自業力故。如是受樂。自業所化。一切所作善業不失。業羂之師人身機關。於三界中種種戲弄。愚癡凡夫。不覺不知。如是諸天五欲功德皆悉具足而受快樂。於彼天中。名實語鳥為說偈言。


        如油盡燈滅  身命亦如是  以本業盡故  天中必定退 

        如壁破壞時  依壁畫亦滅  如是業盡故  天樂則無有 

        天於彼天處  福業盡則退  一切法無常  眾生悉破壞 

        皆無常不定  命速不久住  死力勢甚大  而天不覺知

 

  彼實語鳥利益天眾。以彼諸天善業力故。如是已說。若彼諸天。未於多時放逸行者。既聞鳥語。於少時間正心思惟。若放逸者。亦如不聞。以亂心故。雖聞不受。

  於彼池處。如是久受境界樂已。各如所乘。向彼山頂。共諸天女飛空而往。復見餘處。有無量山。種種形相。一切山中。常樂鬘山最為高出。復有一山名平等聚。復有一山名曰普見。此三山量。於夜摩處一切山中最為高大。天眾如是觀察彼山。其山光明遍彼天處。天眾既見。即得上彼常樂鬘山。上已則見種種間雜諸妙寶樹。金樹銀樹毘琉璃樹。莊嚴彼山。彼樹根根莖莖節節枝枝葉葉。皆是七寶莊嚴殊妙。彼樹根莖七寶莊嚴。諸節次第寶別不同。一節則是毘琉璃寶。一節則是蓮華色寶。次節銀寶次節金寶。次節則是頗梨之寶。次節則是車磲之寶。次節則是迦鷄檀那。彼樹如是節節各各莊嚴不同。自從根莖乃至於葉。一切皆是七寶莊嚴。

  彼樹不遠復有寶堂。行而不亂。皆同一色。如人世間日之光明。彼諸天眾為戲樂故。次向彼堂。彼堂之數有十百千。如心意量。如意念行。如意念作。彼天之中有如是堂。近彼堂處有蓮華池。其數多少亦如彼堂。如是蓮華。節節次第七寶莊嚴。

  又。於彼處復有眾鳥三功德行。何等為三。一是水行。二是陸行。三是樹行。言水行者。謂名鴛鴦泥盧槃。大胡盧鵝鴨摩鳩羅等。是水行鳥。言陸行者。彼山頂處。出妙音聲謂名二技。名歡喜聲名一切忍。有鳥名為一切鳥聲。名一切時恒常受樂。如是等鳥是陸行鳥。天音聲中。此鳥音聲最為美妙。言樹行者。謂俱翅羅。名命命鳥。名孔雀鳥。名鸚鵡鳥。名普眼鳥不眴眼鳥。名普行鳥。名實語鳥。名知時鳥。如是等鳥。是樹行鳥。人中有半。彼天皆有。於彼天中。有如是等無量眾鳥種種音聲。如是天中三種行鳥。出妙音聲。又。常樂鬘大山頂上。更復有鳥行虛空中。身是七寶。若彼諸天行放逸行。放逸壞時。彼鳥說偈呵責之言。


        放逸所壞天  為境界所誑  愛心所迷亂  死王臨欲到 

        染著欲樂故  不知善不善  一切眾生癡  境界欲所誑 

        行於種種道  造作種種業  為種種心使  流轉於五道 


  如是彼鳥見放逸天。放逸行故。已說此偈而呵責之。猶如父母調伏諸子。而彼諸天雖如是聞。不受不取猶故受樂。遊戲歌舞。乃至一切善業皆盡。則於後時。退彼天處。退天處已。如自業行。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餘業故。生於人中同業處者。則生第一富樂之處。有勝上意。心常歡喜。在好國土。迦那那洲若師子國。富樂處生。生長者家。以餘業故。

  廣博行地第七已竟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夜摩天中復有地處。名曰成就。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有人信佛世尊。善心持戒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捨邪婬。於先所行。共婬婦女心不憶念。彼善男子如是持戒。善意熏心。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成就處地。生彼處已。自業相似而得果報。所謂園林蓮華池水。池有種種鳥美妙音聲。種種莊嚴。妙身天女而為圍遶。生如是等天樂之處。五樂音聲種種遊戲。不可譬喻。勝妙聲觸味色香等而受快樂。譬如水池有五水瀆。皆悉是水。在水池畔。水入池中不遮不礙。如是如是。五根愛著五愛之身。常隨五處不知厭足。譬如五處皆悉置火。一切焰然風吹普熾。若以乾薪。如是如是。著五火中。彼火如是熾然增長。如是如是。此根愛然。如火增長。憶念風吹。不正觀焰。境界乾薪。五根火焰。如是如是。此五根火得境界薪。如是如是。根火熾然。如世間火。飛蛾入中則被燒然。如是如是。若有入於愛境界火。則為所燒。一切愛著皆如飛虫。不覺不知。一切諸天。如彼飛虫為火所燒。墮五境界。共天女眾園林中行。從蓮花池至蓮華池。從蘇陀處至蘇陀處。從飲酒處至飲酒處。從美音處至美音處。從香花林嗅花香已。次復往到勝香花林。從一林處至一林處。見林眼樂。復向其餘。眼見樂林。如是遍入諸境界火。

  彼山如活。彼天見之。如見命物。彼諸天眾。如是見山。如是如是。處處普見。如火得酥。其焰熾然。如是。彼處始生天子。見如是處七寶莊嚴。見無量種。心則生樂。見彼山處。無量百千諸天女眾。如是天女甚多甚饒。彼一切處。多有天女種種莊嚴。遍滿彼處。天眾亦爾。遍滿彼處。歌舞遊戲迭共受樂。五樂音聲遊戲受樂。若下劣天。如是種種莊嚴天女可有一萬。如是次第三萬二千。如是次第。有四萬者有五萬者。如是次第。乃至百千諸天女者。

        爾時。如是諸天女眾。於彼天子迭共相愛。不生厭心。一切天女。一一各各作如是知。天子愛我。彼天如是愛於欲樂。不知厭足。如火得酥。焰起熾然。彼放逸行諸天子等。園林樹木蓮花池中。於河水中。可愛天女共受快樂。如是次第。復於後時。共彼天女入鵝林中。如是林者。於彼天中。猶尚希有況於餘處。謂彼林中有鵝莊嚴。如是鵝者在彼林住。彼鵝銀翅。有金翅者。蓮花寶足。復有餘鵝。蓮花寶嘴。金寶間腹。有金身鵝。背則是銀。迦鷄檀那勝寶之足。其嘴亦是迦鷄檀那。復有餘鵝頗梨為背。脇是車磲。腹是青寶。足則是金。復有餘鵝。七寶雜身。有鵝純色。謂如銀色。有頗梨色有純金色。有車磲色有青寶色。復有餘鵝。大青寶色。復有餘鵝。迦鷄檀那勝寶之色。如業心盡。如是受樂。如是鵝者。復共勝妙端正雌鵝。處處遊戲。或在池中。如是遊戲。如是次在蓮華林中。山河等中。或於陸地蓮華林中。柔軟地處。有種種華。共彼雌鵝如是受樂。

        爾時。諸天入彼鵝林。多饒種種莊嚴天女共彼天女。遊戲受樂。彼天既見如是鵝已。生希有心。轉勝歡喜。迴眼普看如是勝林。彼諸天女隨順天心。既知天子心歡喜已。語天子言。天今當知。此名鵝林。如是鵝林甚可愛樂。種種寶樹光明殊妙。有種種寶莊嚴此林。希有功德皆悉具足。種種蓮花而為莊嚴。無量百千山峯莊嚴。有種種華莊嚴彼林。如是種種。名尚叵說。有蓮華池莊嚴彼林。於彼林中。有鵝王住名曰善時。鵝如天主牟修樓陀。住此天中。彼善時鵝。乃是一切鵝中之王。住此林中。在名廣池遊戲受樂。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恒常來至此鵝王所。共此鵝王種種遊戲。勝共一切天眾戲時。所受之樂。共餘一切諸天遊戲。皆悉不如共鵝遊戲。彼天子言。以何因緣。夜摩天王。恒常共彼善時鵝王而遊戲耶。天女答言。如是因緣。一切天眾皆悉不知。天子今者如是心念。我今共去向彼善時鵝王之所。入彼林中乃至到池。盡見林已。見彼天王牟修樓陀及見鵝王。彼始生天。於天女眾如是聞已。作如是言。我今共去。到彼鵝王牟修樓陀天王之所。

        爾時。如是諸天女眾共始生天。向彼林間水池之中鵝王之所。未至鵝王。已見種種天妙樹林。多饒種種鳥獸群眾。有種種色。種種鳥獸。鳥共雌鳥。獸共牝獸。如所應食種種不同。食天根果。皆七寶身。莊嚴勝妙。中間平地。於樹林中窟穴之中。若平地處。或於河岸。蓮華池岸。或在池中或山谷中。群群遊戲。或出音聲。彼始生天。見已心喜。又生希有未曾有心。眼則眴動。諸天女眾而圍遶之。詠歌音聲。如是遊戲。入彼鵝林。

  復於一處。見孔雀群在園林中。彼諸孔雀有咽起者。有以咽項相揩摩者。如是露處種種遊戲。復有孔雀七寶之身。在闇林中屏處遊戲。有共樹心而遊戲者。種種孔雀。如天所應。始生天子共諸天女。如是見已。欲入鵝林。見多無量百千億數諸天女眾。在鵝林中。復見餘林甚可愛樂。所謂有河。第一清水。普河兩岸多有諸天及天女眾。七功德水盈滿彼河。所謂河者名欲水河。寂靜水河歡喜流河。名酒流河。有河名為葡萄酒流。有名隨稱。一切念水。名鳥音聲。可愛樂河。彼大林中。如是河流。彼岸行鳥。飲冷水已而說偈言。


        故業勿令盡  數數造新業  以本業盡故  則於天中退 

        若入造新業  三種三時生  故未盡造新  則不墮惡道 

        若畏未來世  不貪著現在  不樂過去者  不久間得脫 

        若心不動轉  苦樂不經心  彼智者捨身  餘處則得樂 

        若受故業樂  而不造新業  故業受盡已  癡者死時知 

        若彼癡心天  受行境界樂  若勤佛功德  不為欲所使 

        若有得如是  大過患之身  能不著現樂  則是智慧者 

        若不為欲使  畏過不貪著  復畏於惡道  則是勇健者 

        若心貪著樂  而不畏惡道  此癡愛樂行  由愛故退失 

        貪著於諸欲  得已心歡喜  修欲不得力  後時墮惡道 

        如電如陽焰  如乾闥婆城  如是說欲惡  能誑惑一切

 

  彼岸行鳥。見始生天放逸行故。如是說偈。彼始生天。新著欲故。雖聞不受。爾時。彼天聞彼鳥語。既不受已。復入鵝林。更受無量境界之樂。始著欲故。鵝林勝故。雖聞不取如是鵝林。枝網覆故。實與不實。一切不知。

  彼鵝林中見寶珠林。遠處遙見第一光明。復有百千光明。羅網其處。諸天尚不能看。況下地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而能看耶。彼天珠林。如是光明。若天欲發。如是寶珠為作堂舍。行虛空中。珠內有孔。天坐其中。飛行虛空遊戲受樂。以善業故。珠為堂舍行於虛空。如是珠中。有天園林蓮華水池。種種樹林。分分地處。多有山峯。饒鳥音聲。如是彼天。在虛空中。音聲娛樂。六欲功德。一切成就。遊戲受樂。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二

        〈觀天品之三十一〉(夜摩天之十七)

  又復。彼天若心有念。欲下虛空。即心念時。共諸天眾從空而下。下已還至自住處住。如是寶珠還復如本。有大光明。彼諸天女。為始生天如是說已。爾時。如是始生天子。為欲羂縛。復樂境界向寶珠林。見不遠處。有黃赤白無量百千種種光明滿珠林中。彼寶珠林不遠之處。則有鵝林。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於天女邊如是聞已。向寶珠林共彼天女。如是往到。既前到已。見珠光明乃有無量。當爾之時。始生天子如是憶念。如彼異天入寶珠林。虛空中行遍見天處。我亦如是。入寶珠林。如是而行。即於念時。隨心所念。珠為堂舍在虛空中。彼始生天空中見已。共天女眾入寶珠堂。如自善業。見彼堂中種種可愛。彼寶珠中有流水河。蓮華水池園林山峯。滿珠堂內。眼見心樂。

  復於諸處見有諸鳥。鳥聲可愛。彼如是處。有種種色形相香華。復見異處種種鳥獸。有河平岸有河峻岸。皆悉可愛在彼河邊。復見異處多有天子及諸天女。歌舞喜笑遊戲受樂。彼如是處諸園林等。一切皆如向來所說。天子始見。共天女眾遊戲受樂放逸而行。愛不知足。又行異處。次復行到蘇陀食處。為食食故。如自善業相似得食。食彼食已。為境界火之所燒然。復向酒河。共諸天女。愛波所漂。去向彼河飲酒地處。到彼處已。乃以珠器盛酒而飲。彼既飲酒。歡喜之心轉更增長。愛境界火之所燒然。為五境界之所迷惑。復共天女歌舞遊戲。

  彼處如是受天樂已。復向水池蓮華之林。為欲在彼池中遊戲。共天女眾受諸欲樂。是故向彼蓮華池林。到已復更受境界樂。共諸天女水中遊戲。第一勝樂。不可譬喻。受如是樂。又復欲發。悕望欲樂欲聞音聲。貪著境界五樂音聲。心念悕望。聞天女眾歌詠之聲。五樂音聲。聞已心樂。不可稱說。更無異法可以為喻。彼受如是五欲功德種種勝樂。不知厭足。以有愛故。愛不知足。如火得薪無有足時。如是欲者。欲不可足。常無量種無量分別而受諸樂。於長久時。既受樂已。而復更於鵝林之中珠堂上坐。共諸天女下彼珠堂。在鵝林中。而復更見未曾有處。如是如是。見彼處已。如是如是。心生喜樂。如是如是。

        種種見已。而於境界猶不知足。如是流水。蓮華河池園林等處。若天天女見無量種五樂音聲。如是遊戲。又復鵝王住寬廣處。天共天女向彼鵝處。如是彼處。見種種天無量百千歌舞遊戲而受天樂。更無餘物可為譬喻。形世間日如螢火蟲。唯除光明。更無譬喻。彼處如是不可譬喻境界受樂。彼受樂天。譬喻叵得。人世界中第一美味。所謂蜜味合藥之酒。甘蔗肉等。閻浮提中此味第一。一切和合。於赤蘇陀如極苦味。蘗味不異。人中勝味。於彼天味。如是劣減如是味勝。少分譬喻。天中之味不可譬喻。彼天之香亦不可喻。如人世間第一善香。謂栴檀香。若沈水香末香塗香。瞻波迦華尼居私帝蘇摩那華。如是乾陀婆離師迦憂鉢羅華。拘物頭華尼朱羅等。此一切華。皆悉和合。猶亦不如天中之華。於彼天中。荏婆色華。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香亦如是不可譬喻。又。彼天中觸亦如是不可譬喻。人世界中一切國土平等勝觸。謂憍奢耶絹。及烏拏若劫貝等。如是種種。彼人中觸。一切和合。於彼天中。極微劣觸。謂金最堅。猶勝人中所有勝觸。於天下觸。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所有諸觸。不可譬喻。

        又。彼天中聲亦如是。不可譬喻。人世界中第一聲者。所謂琵琶箏笛箜篌。齊鼓歌等。如是諸聲一切和合。猶亦不如彼天之中莊嚴具聲。於彼天中莊嚴具聲。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所有音聲。不可譬喻。如是譬喻。唯可得與四天王天以為譬喻。若於第二三十三天。則非譬喻。於夜摩天亦非譬喻。人中欲樂。唯可得況四天王天所受欲樂。四天王天所受欲樂。唯可得況三十三天所受欲樂。三十三天所受欲樂。唯可得況夜摩天中所受欲樂。如是次第業力勝故。六欲天中次第轉勝。諸天境界意亦如是。天樂轉勝。意地之樂有無量種。一切和合。如是天子。彼鵝林中遊戲受樂。次第漸前。遂近鵝王。見彼鵝王在廣池中種種遊戲。共彼雌鳥住蓮華林。天眾圍遶彼大鵝王。有一蓮華一由旬量。七寶蓮華。金剛為鬚其觸極軟。及香色等不可譬喻。無量光明從華而出。有百千葉。彼大鵝王在彼如是蓮華中住。於節會時。節會之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并天眾等。鵝為說法。彼鵝王者。以願力故生夜摩中。如是利益。生夜摩天為夜摩天。如是說法。令離放逸。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次第漸前。往到廣池。善時鵝王既見如是始生天子。為說偈言。


        以有渴愛故  於欲不知足  由心動諸根  不覺時已過 

        所愛著欲樂  無常法所攝  以樂見婦女  不覺時已過 

        為愛所迷故  繫屬於生死  如是愚癡者  不覺時已過 

        為欲牽心故  沒在癡闇中  瞋所繫縛者  不覺時已過 

        繫縛在地獄  不生厭離心  放逸毒所迷  不覺時已過 

        不調不知羞  恃姓生憍慢  心貪不知足  不覺時已過 

        五繩羂所縛  六法之所迷  三時中常癡  不覺時已過 

        不知惡趣道  惡羂所破壞  若有如是心  不覺時已過 

        初得欲則樂  後則不利益  以心著欲故  不覺時已過 

        不知前世苦  而樂著天樂  未知愛別離  不覺時已過 

        為業網所縛  如魚在網中  是故失善道  不覺時已過 

        愚癡者無心  不知有過患  沒在於癡闇  不覺時已過 

        眾生業羂縛  獨而無伴侶  見天女故迷  不覺時已過 

        乘騎諸根馬  迷失於善道  貪著三界味  不覺時已過 

        不知戒非戒  或復多瞋恚  失意亦失道  不覺時已過 

        不知利益不  迷於作不作  如小兒戲弄  不覺時已過 

        如河水速流  在園林池處  常受欲樂故  不覺時已過 

        在山頂堂中  若在蓮花林  常受欲樂故  不覺時已過 

        於業業報中  未曾有知解  唯貪著食味  不覺時已過 

        業風之所吹  常在此三界  流轉猶如輪  癡故不覺知 

        常在於惡處  上高梁繩上  如是愚癡者  不勤捨離過 

        若能捨離欲  是第一精進  離一切希望  則無諸煩惱 

        彼初中後時  若得佛法已  寂靜修行故  是無煩惱者 

        若得於欲樂  彼樂必破壞  因欲得苦報  知欲非勝法 

        是故有智者  心不樂於欲  彼則能斷除  生死苦因緣

 

  彼大鵝王為始生天如是說偈。毀呰欲法。如是說故。彼始生天漸漸前進。近於鵝王。彼始生天雖聞勝法而心不受。境界迷故。漸近鵝王而不攝法。猶著境界。受諸欲樂。現見鵝王在水中戲。入蓮華林割取蓮華。共天女眾擲而弄之。善時鵝王而語之言。此安隱語而不肯受。汝於後時為何所得。爾時。鳥處始生天子復聞遠處有勝妙聲。勝於天聲。聞彼聲已心生愛樂。其聲普遍琵琶箜篌齊鼓笛等。如是種種可愛音聲。爾時。彼天在廣池邊。種種遊戲。既聞聲已。一切迴面向彼聲聽。爾時。遠見有百千堂周匝圍遶。天歌音聲甚為可愛。聞者欲發。端嚴殊妙如星遶月。如是如是。堂行圍遶。或身光明周匝輪行。一切天眾見之心樂。百千天女詠歌音聲。夜摩天主在百千葉七寶蓮華臺上而坐。無量天女之所圍遶。為聽法故。向彼善時菩薩鵝王所住之處。

  爾時。鵝王善時菩薩見已速迎。共餘雌鵝并餘雄鵝。無量百千勝妙七寶間錯其身。一切同時皆在虛空飛向天主牟修樓陀。復有餘鵝詠歌音聲。如是二王。一是鵝王。二是天王。迭相敬重。出美妙語迭相問訊。鵝王善時以本願故。為夜摩天除放逸故。生夜摩天。善時王言。天王久時不來在此廣池之所。我於餘天聞如是言。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不放逸行。共諸天眾在彼山樹具足地處。看六佛塔。禮拜供養。化力書經。在彼佛塔讀說彼經。示諸天眾。此因緣故。我今來迎。汝於彼處說法之時。我亦在此廣池之側。為遊戲天如應說法。謂第一義。寂靜安隱能除放逸。畢竟利益。以此因緣。我今如是來迎天王。我以愛法離於慢心。敬重故來。

  彼時。如是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聞是語已。作如是言。鵝王普為饒益一切夜摩諸天。利益一切夜摩諸天故在此處。今共迴還到廣池所。說是語已。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無量天眾諸天女眾之所圍遶。善時鵝王。無量百千鵝眾圍遶。如是二王。各并其眾彼此和合。於虛空中種種音聲。心皆無垢。猶如寶珠。於放逸地不放逸行。有大威德。共向廣池。到廣池已。彼廣池所一切天眾。既見天王暫止放逸。不作音聲不相娛樂。不於水中種種遊戲。生敬重心。

  夜摩天王知彼天眾心調順故。語鵝王言。善時鵝王。此時最善。今可說法。天眾見我心皆離慢并天女眾一切無慢。可為說法。爾時。鵝王自念本生曾於往世有佛。名為迦迦村陀。於彼佛所聞諸法門。所聞法中。唯以一法為天眾說。語天王言。天王善聽。我今為說。有五種法。若天若人。放逸行者是根本過。何等為五。謂放逸者其心則亂。意念異法。口宣異言。若有所說。不實無義。前後相違。動轉不定。他則不受。何以故。以其放逸心動亂故。自不能知。為何所說為誰而說。彼則輕毀。彼則不受。以如是故。則於一切便為自輕。是放逸過。放逸過故墮於惡道。於三惡趣隨相應生。此是初過。

  又。彼放逸有第二過。何者第二。所謂不知應作不作。放逸意故。不知何者是所應作。不知何者所不應作。不知何業不知何果。以不知業故不知果。彼愚癡者迷業果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以放逸故得如是過。此第二過。

  又。彼放逸有第三過。何者第三。若人若天。以放逸故。近惡知識。不敬三寶不求於智。不敬尊長。於過功德不覺不知。於生死苦不生厭離。不知雜業。謂種種業不能翹勤。常喜睡眠。不能持戒。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以放逸故。得如是過。此第三過。

  又。彼放逸有第四過。何者第四。謂於天中若於人中。即初生時。命行不住。即生即滅。善業亦爾。生已即盡。死王欲至。共誰放逸。彼必別離。此有四法必定離別。何等為四。一者少年。二者安隱。三者壽命。四者具足。如是四種。必定離別。智者常觀如是四種。若放逸者則不能知。若天若人。放逸行者一切不知。以不知故墮於惡道。以放逸故得如是過。此第四過。

        又。彼放逸有第五過。何者第五。謂於第一不可信處而便信之。不可信中最叵信者。所謂婦女。而愚癡者信於婦女。彼愚癡者雖信婦女。然彼婦女於其不信。乃至命盡心不離誑。一切婦女。皆多諂誑皆多幻偽。多垢破壞。其心多慢破戒心濁。如是等過。一切婦女心皆不離。如火之熱。一切婦女不離此法。若愚癡者信彼婦女。唯有語言。然無一實。以愛貪故。為欲所牽。是故近之。如是略說放逸之行五種過患。如是五過。不離放逸。是故天人應捨放逸。此放逸行障涅槃門。放逸行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以放逸故。得如是過。此第五過。是故智者應離放逸。若捨放逸有五功德。何等為五。所謂正行。心意正信。作所應作。不應作者則便不作。恒常用意於一切時。皆作利益。捨離放逸。如毒不異。善知三世。此不放逸。最初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二功德。何者第二。謂知輕重。近善知識。常行善業。遠惡知識。不作惡業。以彼惡業善人嫌毀。若見惡人則皆捨離。見功德人則便親近。如是修行。善意行故不入惡道。此不放逸第二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三功德。何者第三。所謂謹慎。乃至捨命。不屬婦女不信其言。常一切時。形相可見。一切婦女有二種縛。繫縛世間。唯見其色。不信其語。彼有智者。如是如實觀察婦女。如是如實正觀察已。雖見歌舞喜笑遊戲莊嚴具等。心不貪著。一切放逸皆因婦女。一切婦女是半放逸。若有能離婦女放逸。則能渡於生死大海。人世界中。人皆說言不放逸者。得名好人。此不放逸第三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四功德。何者第四。所謂謹慎不放逸者。謂於富樂欲等不信。觀知無常。作如是知。此欲無常。轉動不定則不可信。不久破壞不久失滅。如是不信。安隱之事。故不放逸。一切安隱。為病所壞。如是於少亦不生信。一切少年為老所壞。是故於少不生慢心。如是於命亦不生信。不生慢心不作惡業。何以故。必為死王所劫奪故。是故不信一切有為生死之法。以不信故。不放逸行。此不放逸第四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五功德。何者第五。所謂恒常親近聖人愛樂智故。歸依三寶聞法思義。彼臨死時不生怖畏。以知死相知退相故。不生怖畏。聞義天子則知退相。人欲死時則知死相。如是知故。知生惡道。知生善道。作如是知。我生善道我生惡道。若臨死時惡道相出。則能方便令心清淨。心清淨故。惡道相滅。善道相現。此不放逸第一勝果。甚為難得。諸親善中。此亦最勝。此不放逸第五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爾時。彼處善時鵝王頌彼如來迦迦村陀。佛所說偈言。


        已離欲如來  讚歎不放逸  毀呰放逸行  所至生死處 

        不放逸解脫  放逸故受苦  此放逸繫縛  愚者不能斷 

        不放逸善人  則生於天中  於天中放逸  故退時心悔 

        一切放逸者  生死不得脫  放逸第一羂  能縛令流轉 

        作所不應作  不作所應作  一切放逸者  所作皆顛倒 

        尚不作世法  何況出世法  是故諸智者  不讚放逸行 

        以是故不應  行放逸之行  如是放逸行  是惡道初使 

        若有能捨離  苦惱之藏處  如是勇健者  能渡有大海

 

  善時鵝王為彼天主牟修樓陀并諸天眾。如是已說。過去舊法利益天人。又。彼鵝王現為天主牟修樓陀。復更說法。作如是言。有五種法對治沙門放逸之行。何等為五。所謂一切放逸行者。皆受苦惱。如是之人。隨何放逸能致苦惱。捨彼放逸。知彼過已。修行功德。捨離彼故無不饒益。不受苦惱。不善惡業則不增長。修行正行。此是沙門初對治法放逸對治。

  又復。沙門第二對治。對治放逸。何者第二。謂見實義。實見之人。一切心意皆悉決定。如實而見。如實見故。不行放逸。以如實見放逸過故。此是第二放逸對治。

  又復。沙門第三對治。對治放逸。何者第三。所謂親近不放逸者。受戒持戒。如彼所行。如是而行。如彼所作亦如是作。於持戒者常與同處。於破戒者捨而不近。是故放逸一切皆無。此是第三放逸對治。

  又復。沙門第四對治。對治放逸。何者第四。謂求智故。常近智者。常樂智者。捨離放逸。近不放逸。如是謹慎不放逸者。樂近苦遠。彼善男子。恒常如是不放逸行。此是第四放逸對治。

  又復。沙門第五對治。對治放逸。何者第五。所謂有王若王大臣。執放逸者。與其罪罰。或斷其命或時盡奪一切財物。或時與杖或截其手。如是種種與放逸者。異異刑罰。彼既見已。心生怖畏。以怖畏故。捨離放逸。不放逸行。如是對治捨離放逸。以見他人受如是罰。生怖畏故。隨順法行。畏行放逸。墮於地獄。是故。不作一切惡行。此是第五放逸對治。如是放逸。於天於人則非安隱。彼多天眾。聞是經已。捨離放逸。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既聞鵝王所說經已。起隨喜心。復共天眾飛昇虛空。如其本來。還如是去。自餘諸天。有在廣池更受樂者。有向林中而受樂者。既入園林種種受樂。如是乃至愛善業盡。善業盡故。於彼處退。彼處退已。如自業行。或墮地獄或墮餓鬼或墮畜生。若以餘業生於人中。則生第一富樂之處。黠慧利根。多所知見。有智慧命。以有智慧。是故大富。為王所愛。以餘業故。

  成就地竟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復有地處名光明圍。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若善男子曾聞法義。受戒持戒。正見不邪。不惱亂他。心意正直。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捨邪婬。畏邪行故。乃至不觀畫婦女像。常行善業。善修淨命。如是之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光明圍處。生彼處已善業力故。天妙境界五欲功德。種種受樂六根所使。樂見園林。如是如是見種種法。如是如是六根增上。以增上故。則能驅使地處平正第一柔軟。七寶間雜甚可愛樂。彼地之中。若有樹生。觸極軟滑。金果銀葉。勝觸香味。皆悉具足。如是天果。如意出香。如意生味。

  彼處諸天若有是心。欲令彼果如意出酒。即有觸香色味具足。天之美酒從果流出。在於樹下。時。彼諸天共天女眾。執珠寶器承而飲之。如是天酒。有下中上香味觸等。業無量故。如彼業因。如是得酒有下中上。又復。餘天有無量種受五欲樂。為放逸燒。樂見園林。歌舞喜笑。處處遊戲。相隨而行。向彼園林。如是如是。隨所行道。見異異種微妙之色。彼所得味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種種勝味。彼所嗅香。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種種妙香。與心相應。彼憶念觸。有無量種無量分別受樂相應天妙之觸。彼天所聞天妙音聲。有無量種無量分別心樂相應。聞已歡喜。第一持戒勝善業故。五欲功德皆悉具足而受樂行。彼天如是受樂行故。乃經久時。如是受樂不知厭足。復更遠見名心樂林。無量百千寶樹莊嚴。彼心樂林如是可愛。枝葉根莖各各別別。一廂銀林其白如雪。名銀樹林。其光猶如閻浮提中月之光明。彼一一樹端嚴殊妙。天若見者心則受樂。又復一廂。赤色猶如迦鷄檀那。甚赤無比。有赤光明其葉亦赤。如是葉等和合成林。如是赤林極為可愛。彼林赤故。遍照虛空一切皆赤。又復一廂。名常樂林。其林一廂有青園林。其林普青。青影光明。彼林一廂。如是光明。端嚴殊妙。如閻浮提虛空不異。是毘琉璃寶之光明。如是彼處名常樂林。復次一廂是頗梨林。光明清淨。根莖枝葉。多有無量流水河池。皆悉具足。又。彼大林次復一廂。青寶樹林。根莖枝葉。青色光明。於樹枝中有種種鳥。鳥種種聲。多有種種妙蓮花池而為莊嚴。彼天園林。如是光明。端嚴勝妙。

  爾時。彼處光明圍地。一切諸天自身光明。為欲遊戲受諸樂故。向心樂林。於彼林中遊戲受樂。愛林所繫。五欲功德。受天快樂。不知厭足。又復。遊戲種種受樂。入心樂林。彼林之內有種種色。有種種味有種種香。花果具足。多有妙蜂。莊嚴其林。處處普遍。又復多有可愛鳥眾。種種可愛妙蓮花池。種種可愛樹枝屋舍。散華遍地。地觸柔軟。甚可愛樂。多有無量百千天眾。是故。彼處如是端嚴。樹枝屋舍。多有蓮華流水池河種種山谷。多有諸樹。歌舞喜笑。種種遊戲莊嚴具聲。猶如歌音。微風動林枝花垂挑。是故。彼林如是嚴好。爾時彼天入彼林中。轉勝歡喜。復更歌舞遊戲喜笑。迭共受樂。於一切時心樂境界。其心恒常念行放逸。

  彼諸天眾如是受樂。乃至久時。復入七寶曼陀羅林。彼林可愛。林中最勝猶如山王。所有光明勝百千日。遶蓮華池以為莊嚴。曼陀羅林有孔雀王。名曰雜色。種種七寶間錯斑雜。所出音聲普遍彼林。實是菩薩以願力故。生彼天中。為放逸天除放逸故。見彼諸天五境界火之所燒故。住樹枝中。勇猛無畏。生憐愍心。告彼天言。此諸天等多放逸行。不慮後退。此樂欲盡。無常不住。一切天樂速疾已過。如山中河。其流迅速而不覺知。心常著樂。以惡愛故。爾時。雜色孔雀鳥王而說偈言。


        所作如夢見  住處如見焰  城如乾闥婆  天如是著欲 

        天為愛所生  終竟必破壞  謂樂不可盡  天如是著欲 

        樂不久則失  如河流速過  為欲城所誑  天如是著欲 

        如風吹動水  彼水中見月  猶如旋火輪  天如是著欲 

        如電之流動  如鹿愛之焰  如水沫不堅  天如是著欲 

        如芭蕉葉動  又亦如象耳  不善人所愛  天如是著欲 

        如金波迦果  如有食鐵鉤  如幻之無常  天如是著欲 

        皆虛誑無物  暫時不停住  初時味則甜  天如是著欲 

        唯放逸一味  是有縛之因  速使入惡道  天如是著欲 

        愛惡物謂好  常可畏常妨  如毒如刀等  天如是著欲

 

  彼心樂林。如是孔雀名雜色王。為調伏天。如是說偈。善意願故於天中生。彼孔雀王。用人中物以為譬喻。為天眾說。何以故。令天聞已。憶本生故。以憶本生知業果故。修行無常。修無常故不放逸行。是故。雜色孔雀鳥王。以人中喻為天說法。說何等法。謂無常法。為說欲過。說欲無常。

  爾時。有天聞所說法。憶本前生。以憶本生。知業報故。於少時中不放逸行。生於善意。彼天少時。生於善意不放逸行。少時利益少時安隱。種未來世無量百千安隱生處善業種子。是故。菩薩雜色鳥王說如是法。爾時。天眾猶故著樂。入彼林中。以蓮華鬘莊嚴身首。自身光明莊嚴其身。五樂音聲種種受樂。於彼林中。無量河池水流盈滿具足莊嚴。天眾見已放逸而行。於生老死不生怖畏。歌舞遊戲不知厭足。更入餘林。彼林名鬘。鬘林之樹無量百千。其樹枝華。種種異色間雜不同。有無量種形相色香。種種妙花。枝枝具足。如是妙華。大小均等希奇得所。於彼林中有七寶蜂。其音可愛。在彼華中共天遊戲。彼諸天等取彼華鬘。共天女眾相擲嬉戲。天及天女本自端正。以著如是妙花鬘故。十倍勝本。迭互一心。於彼林中遊戲受樂。折取花枝。其花香氣遍五由旬。有十由旬二十由旬三十由旬。如是彼林。天香具足。無量種花和集而有。

  爾時。彼天如是遊戲。受諸樂已。復向酒河。河名歡喜。其河甚大。彼酒音聲。觸味香色皆悉具足。在河而流。彼天見已。坐河岸上取而飲之。彼復有鳥名為常樂。見彼諸天在歡喜河而飲酒故。為說偈言。


        沒入放逸海  貪著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復飲酒 

        為境界火燒  不知作不作  園林生貪心  何用復飲酒

 

  彼常樂鳥見樂酒天在河飲酒。為調伏故。如是說偈。彼天聞已。猶故飲酒。不休不止。心生歡喜。自身光明周圍如鬘。復以花鬘莊嚴身體。飲酒遊戲不知厭足。五欲功德。五樂音聲歌舞遊戲。次第復向華枝舍林。希望欲樂。故到彼林。共天女眾歌舞喜笑。

  爾時。彼天見彼樹林眾花具足。心生歡喜。以先聞故。見則歡喜。如是勝妙可愛園林。有七寶蜂而為莊嚴。天眾見已生希有心。迴眼普看不生厭足。彼天女眾皆亦如是。見五千種百千分別華舍具足。彼諸天女見則入中。歌舞遊戲而受快樂。彼樹枝葉甚可愛樂。密覆如屋。彼眾樹枝是種種寶。所謂枝者。毘琉璃枝金葉所覆。若金枝屋。毘琉璃葉之所覆蔽。迦鷄檀那妙好色果。具足而有。迦鷄檀那青寶樹枝。銀色葉覆。若頗梨樹金果具足。若彼有樹。迦鷄檀那以為枝者。青寶葉覆金果具足。若頗梨樹。頗梨枝屋。金葉密覆。大青寶果具足而有。隨念莊嚴。皆悉可愛。蜂眾圍遶音聲美妙。遶華枝屋。彼枝舍內。如是嚴好。天欲受樂。則入其中。以善業故。

  又。枝舍外種種具足。有蓮華池。蓮花金葉。皆毘琉璃青寶為鬚。白銀為臺。周遍林外。無量蜂眾而為莊嚴。鵝鴨鴛鴦迦曇婆羅。出妙音聲。聞者心樂。是故彼林甚為微妙。彼蓮花林。其外華池如鬘不異。寶花枝舍。周圍彼林。處處普遍。

  蓮華輪外復有樹林。如是林者。有鳥獸住。心皆歡喜。有在樹下依樹坐者。有遊行者。有在林中食天美果華根等者。果花根等。有第一色香味觸等。和合具足。如是鳥獸。雄雌牝牡皆各相隨。又。彼鳥獸聞天歌已。開眼張耳。羽毛皆竪。歡喜心樂。又。彼鳥獸雄雌牝牡各各相隨。在於樹下柔軟觸地。迭相看面而受快樂。或共遊戲。

  諸獸嚼咽。牝牡同處。迭相看面。共受快樂。其身皆是七寶間雜。在於林中如是受樂。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三

        〈觀天品之三十二〉(夜摩天之十八)

  又復。彼鳥種種形相。見者愛樂。種種憶念種種受樂。所謂樂者。有銜蓮花。耳聽歌音周迴而行。雄雌相隨而遊戲者。有鳥群住縱身低縮。聽彼樹枝屋舍中聲。一心聽者。有以嘴銜勝光明寶。在於處處遍遊行者。有七寶身。從於山中聞歌音故。揚翅飛來為聽歌音。向華枝舍。普遍虛空皆悉嚴好。心歡喜者。復有餘鳥。在餘林中。種種妙寶莊嚴兩翅。以嘴折取種種敷華。銜來向彼華枝屋者。復於餘鳥。聞歌音已。共銜寶鬘。有種種色勝妙光明。如是來向華枝屋舍。普遍虛空皆悉嚴妙。如是來者。如是彼林內外鳥獸。有種種色種種形相。種種具足。皆可愛樂。彼林殊妙嚴好。如是彼諸天眾。在彼林中種種受樂。

  爾時。彼天五樂音聲。在彼林中久時遊戲。愛火所燒猶不厭足。復向餘林。彼林名為鳥音聲樂。無量天女以自圍遶。如是歌舞喜笑遊戲。在虛空中手彈箜篌。如是飛行。有在鵝背如是去者。復有餘天乘孔雀者。有在空中。坐蓮華臺如是去者。復有餘天乘七寶鳥。在虛空中如是去者。一切皆向鳥聲樂林。彼如是行在路未至。種種勝樂皆悉具足。欲至彼林名實語鳥。為說偈言。


        乘中業乘勝  餘乘則不然  人以業乘故  能遍行三界 

        何誰於何處  何業云何作  彼則於彼處  如作受苦樂 

        業種種雜雜  心因緣所作  無物叵得者  久時必皆得 

        種種異異樂  由業因緣起  以業因盡故  種種樂亦無 

        諸有不亡失  先所作善業  若欲常得樂  皆應作餘業 

        若心常懈怠  放逸毒所悶  放逸天不覺  未來苦惱處 

        一切樂離別  到大苦惱處  以能破陰界  是故名為死 

        彼速疾欲來  能令命盡滅  天境界所迷  是故不覺知 


  彼實語鳥。以善心故憐愍天眾。如是偈說真實之法。利益彼天而天不取。愛覆心故轉復歡喜。而更前入鳥聲樂林。一切天眾心皆樂見鳥音聲林。如是林者名既如是。復有如是鳥音聲樂。彼林中樹一切是寶。所謂金銀毘琉璃樹。有白銀樹有頗梨樹有青寶樹。是平澤中蓮華之林。彼諸蓮華猶如燈樹。一切種種甚可愛樂。有種種鳥。有無量色無量形相。寶間雜翅。不可具說。何以故。以心善業無量種故。鳥之形相如是種雜。以心雜故。雜作善業。善業雜故。得如是果。不可具說。以心微細速流轉故。以是因緣不可具說。一切天法皆不可說。天業果報今說少分。有好妙欲境界放逸。園林流水蓮華河池。種種山峰。蓮花之林鳥及寶等。天女可愛。以業果故。天世界中如是化現。彼此因緣。說天可愛如彼善業。所作果報不失不滅。若不作者果不可得。復以此因如是說樂。

        又復。彼天如是種種鬘莊嚴身。以香塗身自身光明而受快樂。勝歡喜心。如是觀察鳥聲樂林。如是觀見七寶諸樹。光明如炎。有種種鳥圍遶彼林。彼鳥詠歌。若天聞之昔未曾聞如是音聲。既得聞已心喜受樂。彼一切天聞已皆樂。彼如是鳥。有住樹中而詠歌者。有鳥在於蓮花林中而詠歌者。有在花中而詠歌者。有鳥在於蓮華池中而詠歌者。彼天聞已心生喜樂。若天天女迭共和合。種種歌音一切皆止。聽鳥歌聲心生愛樂。如是彼鳥詠歌音聲。普遍山峯。諸山峯中一切諸獸。自體本性憙樂歌音。聞彼歌已。或百或千皆悉前近。既前近已耳明不動。聽其歌音。有在樹底住聽歌者。有對天草無心欲食聽歌音者。於彼林中。鳥歌音聲如是可愛。鳥聲樂林可愛如是。

        又。彼林中香甚可愛。種種華香有種種色。隨念皆有。香色聲等隨念皆得。箜篌齊鼓箏笛歌等。種種美音。是天音聲。彼鳥之音勝彼天聲一根境界。如是勝故。彼林可愛。

  又。彼林中復有一根境界可愛。所謂天味。隨意所念得勝果味。或天酒味天藥草味。如是彼林。隨念得味。如是林中。諸味具足。

  又。彼林中復有勝法。所謂有山。遊戲彼山。枝網普覆。種種重樓皆是枝網。行而不亂。有無量種七寶雜壁。有無量種彩畫皆遍。多有種種莊嚴天女在重樓上。彼林如是種種莊嚴。

        又。彼園林復有莊嚴彼林功德。具足已說。今復說山莊嚴可愛具足之相。謂毘琉璃莊嚴其山。山有七種功德具足。何等為七。所謂色聲觸味香等。隨念皆得。有隨念樹。七種具足。彼處諸天見彼功德癡惑迷亂。不見不聞彼鳥說法。彼說法鳥。猶如父母所說之法。皆悉決定。天著境界不聞不覺。境界迷故。不受鳥語。行愛曠野。復向大林。為三種火之所燒然。五怨所使喜愛所誑。迷於實道。唯有苦樂。苦相似樂。以著如是虛妄樂故。不覺不知。利益說法。不受不取。而聽其餘三處行鳥詠歌之聲。謂水行鳥。天可愛色。可愛形相。七寶之身種種間雜。鵝鴨鴛鴦。如是等鳥。種種音聲并水音聲。彼天樂聞美妙聲歌。一切時樂放逸而行。一切諸天愛彼音聲。如是彼天。更聞餘鳥種種音聲。不聞法音。所謂林行種種諸鳥。孔雀白鴿莊嚴樹鳥。山谷巖窟所住之鳥。出美妙聲。一切鳥聲。皆與相似妙聲之鳥。七寶身鳥以莊嚴山。兩兩竝飛。在虛空中同共出聲。觀彼諸鳥如是莊嚴。彼鳥光明見者常樂。生愛著心。如是勝勝眾鳥音聲。彼天樂聞有語聲者。有歌聲者有響聲者。如是無量種種分別跋求之聲。種種異聞天有欲心。為天女眾之所圍遶。聽彼音聲。於長久時。聞聲受樂。更有勝愛覆蔽其心。復飲天酒。第一味香。皆悉具足。如天所應。從巖窟中如是流出。多有妙蜂皆集酒上。彼諸天等迭互一心。同飲天酒不相妨礙。

        復有餘天向蓮華林。蓮華葉中多有天酒。第一天味。香觸具足。隨念美味。諸天天女恣意共飲。歌舞戲笑。迭互一心。共同欲意。彼諸天等。於勝林中遊戲受樂。於境界中心不厭足。而復更向毘琉璃寶莊嚴之山。彼山多有鵝鴨鴛鴦。普皆青影。覆萬由旬皆是青影。其山舉高三百由旬。多有園林。饒蓮華池流水盈滿。有第一鳥。見者皆愛。於彼山中。有好平地有好山谷。有好巖穴。河泉源窟。多有行林。蓮華水池具足諸華。有三種鵝在岸出聲。所謂有鵝頗梨寶色。七寶間錯或自體白。如是鵝者山中甚饒。莊嚴彼山。毘琉璃山普有流水。水色清淨猶如寶珠。彼山多有種種香華。多有無量百千諸鳥。種種雜鳥。以此諸鳥嚴蓮華池。彼種種物勝勝希有上上希有。可愛妙色莊嚴彼山。聲觸香等無量種物以莊嚴山。六根受樂普山莊嚴。

  彼諸天眾為欲受樂。往到彼山。普遍處處歌舞遊戲。以蓮華鬘瓔珞其身。一切時樂。心常歡喜心常愛樂。五境界怨如五火燒。愛縛其咽。向彼山頂為受樂故。希望欲見種種憶念。種種分別。漸漸欲到漸近彼山。見有山窟是毘琉璃。彼山窟者青色光明。可有一萬以為莊嚴。普第一樂勝妙光明。若住山天入彼窟中。種種遊戲。若彼諸天入窟中者。彼如是窟。如是如是。轉轉寬博如彼天心。如是如是。種種憶念。如是如是。皆於窟中具足而得。彼窟名為如念得窟。住彼窟天共天女眾。恒常受樂不知厭足。彼諸天女種種莊嚴。以善業故。見彼天女心極愛樂。形服莊嚴姿媚殊絕。歌舞喜笑受天之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利益天故。佛所說偈書。在彼山寶窟門上。偈如是言。


        死王吞眾生  衰老飲少年  病至滅強健  世間無知者 

        有無量種生  有無量種退  如生老亦然  世間無知者 

        無有一念間  無一時一日  死無時處住  世間無知者 

        已數數受生  亦曾數數退  癡天迷境界  世間無知者 

        此有輪如籠  貪著於愛欲  愛繩縛將去  世間無知者 

        愛過旋波中  多有分別鳥  此愛河寬廣  世間無知者 


  彼寶窟門。為利益天。書佛偈頌。其法如是。有天見之。則便尋讀。讀彼偈已。憶自本生。於少時間不放逸行。以善業故。於須臾間正心思惟。增長未來無量百千多生之樂。增長淨分。減損染分。彼天如是少時正念。能滅無量百千生數。若有見彼寶窟門上所書偈者。則生厭離。不放逸行。若天入窟不讀偈者。則為唐入。

  若見不見一切入者。皆放逸行。在內一處見寶珠聚。謂金剛聚青寶珠聚。摩伽羅多寶珠之聚。大青寶聚。而彼寶窟體性自明。以寶珠故。光明更勝。第三復以天入中故。天身光明令彼寶窟光明轉勝。如是彼窟甚為可愛。彼寶窟中天天女眾。五欲功德受諸欲樂。安隱離惱離於熱惱。遠離憂悲。自善業故。受無量種天勝妙樂。彼天既見彼寶地已。生歡喜心。歌舞遊戲。五樂音聲而受快樂。

  又。彼寶窟入其中者。則見有河。第一香觸具足。天酒盈滿。其中酒河兩岸。饒飲酒鳥以為莊嚴。如是鳥者。謂名歡喜。有名常樂。有名常戲。名無異味。名見可愛。名審諦心。有鳥名為異處不樂。名飲香樂。此等諸鳥。復有餘鳥。在彼酒河遊戲飲酒。天善業故。鳥說偈言。


        初飲美味酒  飲已多作惡  未來得惡果  在於地獄中 

        飲已能令癡  癡故造惡業  癡作惡業故  入於地獄中 

        初時生歡喜  後乃得惡報  初時能除渴  後時甚大熱 

        初時口意失  後時則失樂  是故有智者  則不應飲酒 

        若常飲酒者  則如鳥無異  飲酒能令癡  說酒為大毒 

        若見酒如毒  彼見不退處  若飲不味酒  則為飲鐵汁 

        一切惡一分  說酒為一分  是心過所作  一切戒根心 

        飲酒心不正  不能思惟法  比丘飲酒故  非阿蘭若行 

        飲酒令心亂  不調不知羞  失法空無福  失現在未來 

        不知修威儀  不知時及處  障礙於正法  唯言說無義 

        自既不能知  不知何所說  自口語如屎  亦自不能知 

        令世間輕賤  令法不增長  見貧者飲酒  如火之炎然 

        過事皆忘失  於現事皆迷  況思惟未來  飲酒三時失 

        能失壞名色  或失眾生身  能生無量過  飲酒障礙法

 

  如是彼處住山窟鳥。心常歡喜。以業因緣為天說偈。彼天聞已。若有善業隨順法行。而生彼者。憶本前生。憶本生故。則知酒過。知酒過故。則不飲酒。不放逸行。

  自餘天眾不受鳥偈。猶故飲酒。生歡喜心。五樂音聲歌舞受樂。乃至久時。彼山窟中種種受樂。既受樂已。於入時道還如是出。如是出已。猶於境界不知厭足。放逸而行。樂見園林共天女眾。復於一切園林之中。河岸山谷種種遊戲。如是諸天。以善業故。如是受樂。彼處如是不可譬喻。天樂具足。彼諸天等。於境界中受諸欲樂。不知厭足。廣多愛故。所言廣者。自體廣故。彼不曾攝。恒常開舒。是故名廣。又於境界不知厭足。以諸境界廣無量故。以根常渴。不曾斷故。如是彼天五欲功德。轉轉增長不斷不絕。常受欲樂。心生希有可愛功德。不可譬喻。是故。彼天不知厭足。如海吞流無有足時。天不知足亦復如是。常一切時。於彼天處如是受樂。行於種種園林之中。欲水所漂。共諸天女遊戲受樂。彼天如是。乃至作集愛善業盡。至於後時退彼天處。如自業行。業繩繫縛。如是樂處。業盡退已。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天餘善業故。生於人中。在閻浮提大富樂處。第一種姓。歌舞喜笑種種遊戲。常受快樂身色殊妙。形服端嚴種種具足。勝國土中。或為國王或為大臣。或迦奢國憍薩羅國。在安隱洲。彼餘業故。

  夜摩天攝勝光明園處第九地竟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復有地處。名曰正行。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隨法正行。第一清淨。報亦清淨。業清淨故。受樂果報。聖人所愛。勝善布施少於智慧。以布施故。生於天中受天愛果。所謂天處。何人得彼天中果報。所謂有人善心清淨。生敬重心。柔軟之心。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捨邪婬。所謂耳聞先時有人曾共婦女而行婬欲。如是聞已。心不喜樂。於先欲事。心不思念。不生覺觀。復能遮他不聽思念。如是成就清淨業行。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正行地處。受本所修善業果報。生彼處已。愛樂種種香味觸等。無量境界。行園林中。天蓮華池。百千天女之所供養。在於園林蓮花之池流水處行。無時暫住。先所未見。不可譬喻。不可具說。種種天樂。具足受彼無量種樂。於境界中。心不知足。

  又於彼處有無量種天妙園林。如是彼處。始生天子少婦女眾而圍遶之。於餘園林。有天女眾在中遊戲。見始生天心則欲發。行則異本。以天衣鬘種種莊嚴。見始生天即便前近。始生天子見彼天女。五倍欲發。即前往近。彼諸天女始生天子。迭相雜合。彼此共受無量種樂。同心一意不相違返。如是天女一切共歌。歡喜舞笑。彼諸天女生如是心。此始生天是我夫主。始生天子有如是心。此諸天女是我之婦。如是天子共諸天女。彼此相信不相疑慮。喜笑歌舞迭相愛樂。在園林中。從一園林至一園林。從一山峯至一山峯。從蓮華池至蓮花池。從一枝舍至一枝舍。從一叢樹至一叢樹。從一池去復至一池。如是池者青寶之色。彼池多有鵝鴨鴛鴦種種音聲。有如是等無量諸鳥種種音聲。耳聞心樂。如心意念。如是水生。色香味具。在彼池中。有無量種歌舞遊戲。受諸快樂。既受樂已。復見餘處。有異天眾歡喜遊行。始生天子見之即往。共天女眾五樂音聲歌舞遊戲。如是而去。爾時。彼天既見如是始生天子而說偈言。


        山園林等中  或在蓮花池 一切重樓處  共天女受樂 

        或於金山中  或毘琉璃峯 或園林叢樹  共天女受樂 

        隨念可愛樹  或在流水河 或在寬廣池  共天女受樂 

        七寶間雜處  或在山河中 或平地好處  共天女受樂 

        曼陀羅樹林  青優鉢羅林 種種鳥音處  共天女受樂 

        種種地分處  或於寶林中 或在可愛堂  共天女受樂 

        或五樂音聲  令心樂清涼 常歌舞遊戲  共天女受樂

 

  彼諸天等為始生天如是說偈。始生天子聞說偈已。彼處復有名實語鳥。如法利益。令正行故。為說偈言。


        山園林等中  或在蓮華林  癡為愛所迷  共天女俱墮 

        或在金山中  或毘琉璃峯  食善業盡已  共天女俱墮 

        隨念可愛樹  或在流水河  遊戲善業盡  共天女俱墮 

        七寶間雜處  或在山河中  為境界所迷  共天女俱墮 

        曼陀羅樹林  青憂鉢羅林  著樂癡所盲  共天女俱墮 

        種種地分處  或於寶林中  不修行善法  共天女俱墮 

        或五樂音聲  令心樂清涼  貪著故時過  共天女俱墮

 

  彼實語鳥為利益天隨順饒益。令天安隱。令正行故。如是說偈。彼天放逸雖聞不受。彼諸舊天猶尚不取。況始生天。

  彼新舊天為放逸毒之所傷故。普皆歌舞。心生歡喜。在園林中處處遊戲。受境界樂。自身光明不假餘照。彼一切天共天女眾。復向一山。名山鬘山。彼山鬘山。多有無量種種寶性。有種種寶而為莊嚴。普山光明。百千蓮華如日初出。以為莊嚴。有百千億流水泉池。彼山四廂有四叢林。所謂一名百池流水。二名大光。三名嚴山。四名普香。此名四林。在彼山廂。彼山一廂。百池流水叢林之中。有隨念樹。有百千池金銀青寶。迦雞檀那諸寶色魚。普遍池中。其池之水清淨涼冷。如意念水盈滿彼池。多有園林圍遶彼池。鵝鴨鴛鴦。音聲可愛。聞者心樂。有一切時常歡喜鳥見彼天眾而說偈言。


        一切命無常  少年不停住  此天處亦爾  而天不覺知 

        諸法念不住  次第皆失壞  業繩所繫縛  世間不覺知 

        千億諸天眾  在園林遊行  退時將欲到  世間不覺知 

        六欲諸天等  放逸受愛樂  一切皆失滅  世間不覺知 

        樂如水沫聚  如夢所得物  速滅不久停  世間不覺知

 

  彼處諸天欲上山時。彼一切時常歡喜鳥。以利益心。天善業故。如是說偈。彼諸天等樂境界故。不聽不取。不覺不知。不能見諦。不看彼鳥。如生盲者。有道不見。

  爾時。彼天次向第二大光叢林。彼林光明勝於一百日之光明。彼林諸樹有勝光明。或樹光明或寶光明。勝妙功德皆悉具足。光明炎然彼大光林。三種光明普遍彼林。彼如是林普皆可愛。流水河池而為莊嚴。有隨念樹莊嚴林處。如是林處各各差別。彼諸天眾各在異處。五樂音聲歌舞遊戲。種種受樂。善業漸盡。於彼山中。復在異處受境界樂。如大醉象。如是林中久時受樂。

  又。彼天眾於彼山中。自心動故。次第復向巖山之林。於中復受五境界樂。為放逸怨之所迷惑。不知畏退。無有方便而可得脫。唯初時樂。後則衰惱。聲味色香受諸欲樂。愛亂心故。處處遊行。

  復見餘林。普彼林外有蓮華林。周匝圍遶。有隨念樹莊嚴彼林。百千種華而為莊嚴。有餘大樹。有殊妙香而莊嚴之。又復多有流水河池而為莊嚴。又復多有種種鳥獸。七寶枝舍而為莊嚴。又復多有種種香美飲食之河。彼諸天眾到如是山。或百千到。歌舞遊戲。迭共為伴。同一欲心。俱到彼林。共天女眾久時受樂。彼此迭互希望境界。

  又復。彼天未知厭足於彼山處。次復更見大可愛林。名曰普香。彼林甚香。樹枝華香金枝華蓋。覆彼林上。有居尸奢第一妙香。又。彼林中曼陀羅華。第一妙香。香氣流布普百由旬。天聞彼香。生希有心。彼諸天眾嗅如是等無量妙香。入彼林中。彼諸天眾迭相愛樂。同一心欲。受境界樂不知厭足。處處遊行。無量種行。

  彼天如是處處遊行。遊戲而行。如是漸向山鬘山頂。遂爾前到百百千千彼山頂上。見有大城。城甚可愛。其城縱廣五百由旬。普彼城中有行重樓。金寶殿舍銀寶殿舍。毘琉璃舍車磲之舍。如是種種妙寶殿舍而為莊嚴。行巷相當。門狀可愛。皆是妙寶。普彼城中饒蓮華池。彼諸天眾入如是城。心生歡喜種種功德。具足受樂。在寶舍中寶園林中。或復在於蓮華池中。枝華舍中或華林中。或復在於蓮華池中。或復在於饒華地處。或復在於山窟之中。或復在於山谷之中。或復在於山脇之處。彼天如是。或在城中。或在餘處山頂之上。共諸天女處處受樂。無量種樂多種受樂五樂音聲。功德具足。如是遊戲種種受樂。彼受樂時。鳥見之故為說偈言。


        諸天本善業  一切必當盡  後受苦惱時  乃知放逸過 

        心樂著欲者  唯受微少樂  彼樂未久間  後時必當壞 

        樂境界樂者  常有希望心  見婦女放逸  後時必當壞 

        天著境界樂  不慮退時苦  至後破壞時  乃知退苦惱 

        天若近婦女  而共放逸行  終至後退時  彼一切捨離 

        一切欲退天  無與共行者  唯有一切業  隨後與同行 

        常應修善業  常捨不善業  常離於放逸  常行不放逸 

        放逸是有根  不放逸寂靜  放逸不放逸  如所說其相 

        勇者常思惟  修行善業樂  常修行法者  則不受諸苦 


  彼鳥如是利益天故。已說此偈。彼諸天等放逸行故。不聽不受。而復更為境界所盲。行園林中種種遊戲。或在園林。或在可愛寶城等中。受種種樂。彼天在於山鬘山中。既受樂已。而復更向千峯之山。希望欲見彼寶山故。樂天境界。是故。次往天善業因而受快樂。見彼寶山生勝愛心。一切欲樂皆悉具足。於一切時。多有華果流水河池蓮華之林。具足而有。彼一切天於彼樂處。見則受樂行亦受樂。食亦受樂。見彼勝山生希有心。謂山鬘山。彼大勝山復有眾山。周匝圍遶皆是寶山。是故。彼山名曰山鬘。彼山多有園林華池。有流水河。多有寶蜂。無量眾鳥種種音聲。如是諸鳥皆是寶身。種種形相皆悉可愛。莊嚴山峯。普彼山峯光明悉遍。彼諸光明有百千種。如是寶山在諸山中。見彼寶山頂插虛空。有大光明微妙殊勝。彼諸天等上如是山。共天女眾五樂音聲遊戲受樂。心生歡喜。上彼山上。如意念行。有在空中而遊行者。有共天女同一欲心。於五境界受諸欲樂。愛河所漂不暫停者。若寂靜樂則是常樂。捨未來世如是寂靜。利益安樂而樂天樂。如是天樂如雜毒蜜。而諸天眾心生樂著。初時似賢後則不善。實非是樂。與樂相似。彼天不知。心生樂著。共天女眾。五樂音聲隨心遊戲。上彼山頂。如是如是。上彼山上。如是如是。見彼山處。隨見何處轉勝可愛。如是寶山普皆可愛。樹林河池。種種諸鳥在園林中。滿彼山處。無量百千種種園林。莊嚴彼山。七寶光明周匝圍遶。普彼天眾共諸天女。歌舞遊戲徐上彼山。竝行並看。天及天女。種種形服鬘莊嚴身。更無異心。心常樂樂。放逸而行。彼諸天眾。自身光明共自光明。無量形服莊嚴天女。圍遶同行。安安詳詳。如心意行。上彼山上。善業力故。自作善業自得樂報。決定自受。遊戲歌舞在河池中。有無量種受諸快樂。徐上彼山。五樂音聲離病無倦。心生歡喜。如是遊戲。彼如是行。見無量種山谷谿澗。各各差別。隨自意行。隨何處行。皆無所畏。如是次第漸上山上。

  彼山鬘山復有異處。有大鵝王住在其中。彼鵝王者寶莊嚴身。名曰善時。見彼諸天行放逸行。彼諸天等。勝善業故得彼樂命。應怖畏時而便喜笑。爾時。菩薩善時鵝王。為利益彼一切天故。住山窟中。隨順修行。寂靜善業。饒益天故。為除放逸畢竟利益彼諸天故。第一勇勝。種種微妙。一切天愛美音聲語。覆一切天。所有音聲而說偈言。


        愛欲染心癡  常樂著境界  彼天則不知  利益未來世 

        此餘少福德  臨欲至退時  退已到異處  受自業果報 

        百千生中間  為業鎖所縛  此業縛眾生  須集道資糧 

        若天恒受樂  常作不善業  彼因不相似  癡者住心中 

        為欲所迷惑  唯食而待死  若不能諦知  不能利眾生 

        為欲所迷惑  唯食而待死  若為身樂故  壞法是愚癡 

        一切時一心  常勤修善業  捨離不善者  此是智慧相 

        放逸不持戒  食本前業盡  以放逸行故  不久退天處 

        彼常如是意  為時所催驅  後為悔火燒  無有能救者 

        惡不可得避  眾生決定受  後到於死時  知已寂靜行

 

  善時鵝王第一勇勝自體如是。美妙音聲。為彼天眾如是說偈。如是鵝王菩薩音聲。為一切天作無量種無量音聲。章句示現皆悉相應。菩薩之聲。美妙勢力勇而復勝。蔽天音聲。彼處如是。一切天眾復聞遠處有大音聲。無量天女之所圍遶。種種莊嚴勝妙寶殿。一切時華一切時果皆悉具足。無量蓮華遍覆其處。多天女眾歌聲可愛。妙寶瓔珞光明照耀。七寶間錯。園林水池而為莊嚴。幢幡枸欄種種莊嚴。百千天女。妙音聲歌五樂音聲。聞者心樂。毘琉璃寶大青寶柱。真金柱等之所莊嚴。大師子座之所莊嚴。如是寶殿行虛空中。夜摩天王在彼殿上。多有無量百千天女。供養天王。百千合掌讚歎天王。在虛空中。分明如畫。勝歡喜心向山鬘山。為欲往見善時鵝王。如是鵝王以大願力。為利益天。生在夜摩。憶本前生。是故。天王生敬重心。而來向之為聽法故。為於自身并為天眾。利益安樂饒益自他。不墮惡道。離放逸故。

  爾時。彼天山鬘山中遊戲受樂。在種種處山園林中。或有在於平處住者。或有在於山谷中者。或有在於蓮華林者。或有在於池水中者。或有在於殿堂上者。或有在於寶舍中者。或有在於山峯中者。或有在於河岸處者。或有在於山頂上者。或有在於華林中者。或有在於果林中者。或有在於隨念樹者。或有在於毘琉璃金隨念樹者。或有在於無量到數見則可愛樹林中者。一切皆悉共天女眾。或共多眾或共少眾。一切天眾速生喜心。歌舞嬉笑看彼天王。見大天王坐勝殿上。成就無比天之快樂。見已疾走。一切天眾盡力而走。既見天王牟修樓陀。普看竝走心眼俱樂。眼觀不捨。轉轉前近。彼諸天眾如是思惟。夜摩天主牟修樓陀。為欲聽法是故來詣善時鵝王。我今往見供養天王。彼諸天眾如是思惟。既思惟已。一切皆近夜摩天王。五欲功德境界之樂。一切具足。天衣天鬘以為莊嚴。彼一切天皆悉前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行虛空中。

  若天在於一千峯山遊戲樂者。如是見已。天衣莊嚴。一切皆前到天王所。禮拜供養。既供養已。轉勝歡喜歌舞戲笑。近王面前。一切皆與夜摩天王。和合一處。共向鵝王菩薩之所。彼鵝王菩薩第一聰明。有大智慧。以本願力。為彼諸天除放逸故。生在夜摩。彼一切天。皆到鵝王菩薩之所。夜摩天王既見菩薩。生敬重心。敬重法故。共天女眾從殿而下。鵝王菩薩常說大法。常作法吼。既見天王牟修樓陀。則正法吼。彼大鵝王法勢力故。於一切天最為勝妙。光明殊絕。法威力故。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四

        〈觀天品之三十三〉(夜摩天之十九)

  爾時。鵝王見彼天主牟修樓陀。作如是言。今者善來。種種語言問訊供養。既供養已。讚言。善哉。夜摩天王乃能如是不放逸行。甚為希有。在此第一放逸之處。而能如是不行放逸。不放逸行。此為希有。復有希有。一切天主。皆於天中百倍受樂。不行放逸。此甚希有。離樂因緣則不可得。

  如是。菩薩善時鵝王。憶自本生。尸棄佛所曾聞經法。念彼經已。而為天主牟修樓陀如是說言。汝大天王。獲得善利不放逸行。為聞我聲是故來此。甚為希有。汝今善聽。我為汝說。如彼世尊尸棄如來所說而說。當於爾時。我作人王。聞如來說。如本所聞。今為汝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有一法門名王法行。如是法門則能利益灌頂受位剎利大王。王得此法。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

  灌頂受位剎利大王。成就何業。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世間大富大力。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有大神通。大富大力。所謂此王具足成就三十七法。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世間。護世間故。大富大力。一切餘王不能破壞。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

  何等名為三十七法。一者軍眾一切淨潔。二者依法賦稅受取。三者恒常懷忍不怒。四者平直斷事不偏。五者恒常供養尊長。六者順舊依前而與。七者布施心不慳悋。八者不攝非法行者。九者不近不善知識。十者貞謹不屬婦女。第十一者聞諸語言不一切信。第十二者愛善名稱不貪財物。第十三者捨離邪見。第十四者恒常惠施。第十五者愛語美說。第十六者如實語說。第十七者於諸臣眾若無因緣不舉不下。第十八者知人好惡。第十九者常定一時數見眾人。第二十者不多睡臥。二十一者常不懈怠。二十二者善友堅固。二十三者不近一切無益之友。二十四者瞋喜不動。二十五者不貪飲食。二十六者心善思惟。二十七者不待後時安詳而作。二十八者法利世間。二十九者恒常修行十善業道。第三十者信於因緣。三十一者常供養天。三十二者正護國土。三十三者正護妻子。三十四者常修習智。三十五者不樂境界。三十六者不令惡人住其國內。三十七者於一切民若祿若位依前法與。是等名為三十七法。若成就此三十七法。得名受位剎利大王。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大富大樂有多財寶。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如是等三十七法善業因故。

  何者名為剎利大王軍眾淨潔。所謂善心利益他人。於對諍者依法斷事。不違法律。依法正護不違本要。忠心諫主。主行利益順成讚善。依法護國。所設言教依量利益。且起直心。不惱於他。依法事主不唯畏罰。心無貪慢。於一切。皆順不違。為未來世隨法而行。怖畏生死信業果報。捨三惡業。不樂多欲不憙行罰。正意不亂。如是自他二皆能度。能利益王。若如是者是王軍眾。如是軍眾與王相應。是故令王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諸軍眾一切淨潔。是故。令王不生惡心。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次第二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於現在世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何者第二。所謂依法賦稅受取。以供衣食。云何依法。或國或城或村或邑。或人集處。於一切時。常依舊則。依道理取。彼王如是。若國壞時若天儉時。則不賦稅。取時以理不逼不罰。依先舊來常所用稱斗尺均平。如是受取。依法不違。不逼不罰不侵不奪。如是國王。則是憐愍一切眾生。王若如是依法受取。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常依法賦稅受取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三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不逼國土。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三。所謂恒常懷忍不怒。心如是念。隨何因緣令我瞋忿。如是因緣一切皆捨。身雖自在。見他瑕疵不譏不調。於諸臣僚眷屬僕使。有罪過者不重刑罰。於他怨人。若他親善不說其過不說其惡。若於軍眾起瞋心時。則念忍辱。念忍辱故瞋心則滅。口說美語。更說異言。令彼軍眾不憂不怖。恒常如是一切法中。一切時忍。自體實忍。非因緣故。如是不瞋如是不忿。王若如是。心懷忍辱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能於人恒常懷忍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四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四。所謂平直斷事不偏。王善心意。於一切民猶如父母。不以物故不以用故。不以親故不以恩故不以友故。不以貴勢有囑及故。不用如是一切因緣。依法斷事不偏不黨。於諍對者。怨親平等。利益語說實語而說。王若如是平直斷事。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不失國土不失名稱。一切軍眾皆無罪罰。能護國土。不畏他論。他王不勝。久時為王。王領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心平直斷事不偏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五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如是乃至到於涅槃。何者第五。所謂恒常供養尊長。何者尊長。謂尊長者如實而見。持戒智行利益眾生。常作善業。身口意等恒常寂靜。自心無垢令他攝福。如是尊長。王應親近。既親近已。聽法聞法常往供養。受其所說受其言教。如其所說。王應受持。如所說行。以一切時供養尊長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一切時供養尊長。善業因緣。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六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六。所謂順舊。依前而與。若父先與若祖先與。或復先祖於先舊與。若地若金若銀等物。彼受位王。以不濁心以清淨心。隨順歡喜。愛樂彼法。如是依舊。隨順讚善。教他令與。王若如是。依前而與。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常順舊依前而與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七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七。所謂布施心不慳悋。何者布施。布施者名。少壯老時恒常布施。布施一切。一切種施一切時施。利益一切饒益一切安樂一切。常念地獄餓鬼畜生。一切道中受飢渴等種種苦惱。布施之時。願如是等三趣眾生早得解脫。生人天中。王若如是得現世報。何者現報。所謂名稱。若遭難時。奴僕軍眾則不捨離。他國土人常來供養。餘人見已不能破壞。一切怨敵。乃至不能得其少便。於他常勝。如是布施得現世報。非福田處。如是布施。尚得如是現世果報。況於福田物思具足。勝善布施。常閉惡道。常受樂報。彼無量種。布施而與何者無量。謂法布施。資生布施。無畏布施。王如是等種種布施。若施沙門施婆羅門。如是布施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布施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八法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八。所謂不攝非法行者。不令在國。以剎利王自隨法行。是故。不攝非法行者。不令住國。何者名為非法行者。所謂有人。種種方便劫奪他物。或扠他咽令其悶絕。而取其物。或與惡藥。令無覺知而取其物。或設方便盜偷他物。或復私竊盜取他物。或在道路或在市中。作諸方便而取他物。買真賣偽。種種欺誑而取他物。或復有人。姦欺無道。壓善舉惡。進非退是。誣拄賢良。黨助不肖。或有邪見或有斷見。或復有人苦殺眾生。望得解脫。若外道齋。於大會中屠殺羊等。望有福德。或復有人。犍割眾生令使不男。或復有人婬於男子。或復有人。不能供養父母師長。如是等人不令住國。何以故。若共同國。令諸善人心意壞故。相倣習故。同處住故。善人壞故。令王無力。失增上力。非時降雨。時則不雨。五穀熟時。五穀不熟。所有國土一切破壞。惡人過故。以此因緣。不令惡人住在國內。此因緣故。不攝一切非法行者。不令住國。依法行者。攝令在國。攝法人故。隨時降雨。日觸順時。是故五穀至時善熟。不壞國土。離於怖畏。不生憂愁。一切國土利益之事。是攝法人因緣力故。能斷一切生死苦惱。令有福人在己國住。以近如是福德人故。行法人故。第一梵行。所謂安住。有福德人近福德人。順法行人。是故。一切有智慧王近行法人。令住國內。王若如是不攝一切非法行者。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不攝非法行者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九法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九。所謂不近不善知識。不善知識是惡知識。彼惡知識略有八種。一切王者皆應捨離。何等為八。一者斷見。所謂有人如是心言。無業無施。無有此世無有他世。此是最初惡知識也。又復。第二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一切婦女依時共行。不破梵行。又復。第三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若以火燒得大福德。若與眾生則無福德。又復。第四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乃至未死。有命以來得名為人。若身死已。善不善業一切皆失。如風吹雲。更無可集。眾生如是。無有罪福。又復。第五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常教他人破壞父母。亦復不聽供養尊長。又復。第六惡知識者。所謂有人言殺生善。若殺老人若殺盲人。惡病之人長病人等。奪其命故。得生樂處。又復。第七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於山崖上自投身下。若火燒身若自餓死。或五處火以炙其身。如是取死。有無量福。後得天上無量眷屬。無量天女之所供養。又復。第八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一切由天。非業果報。如是八種惡知識者。一切不聽住在國內。眼亦不看。唯攝一切實語說人。從如是人聽聞正法。聞已攝取。受持修行。王若如是不近一切不善知識。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不近不善知識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十法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十。所謂有法應當捨離。捨何者法。所謂婦女。有智之人不屬婦女。一切世間屬婦女者。於世間中最為凡鄙。若餘凡人屬婦女者。猶尚凡鄙。豈況國王。人中第一。一切婦女能破壞人。一切國土。一切人民。一切王者。皆由婦女而致破壞。以貪心故。能令王等皆失利益。能奪其物。令行非法不聽布施。以貪心故。能令王等一切懈怠。以樂欲故。常近不離。能令丈夫失自利益。婦女如雹。能害善苗。一切婦女樂破壞語。慢妬之藏屬婦女人。行同婦女屬婦女人。國土亦失。是故不應繫屬婦女。若屬婦女則為凡鄙。以婦女法是鄙惡故。屬婦女人亦為鄙惡。屬婦女者失一切法。屬婦女者常入苦處。若屬婦女。善人捨離。以欲過故。如是之人婦女所誑。一切婦女。皆悉欺陵軟弱之人體性爾故。不知恩養。能與衰惱多貪妬嫉。婦女如是。皆不可信。若屬婦女。彼人則於城邑聚落一切人中。最為凡鄙。何況王者。其損更深。是故不應繫屬婦女。王若如是畏婦女過。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離婦女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一。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一者。謂聞言語不一切信。一切世間人心不同。迭相破壞性憙破壞。作時能壞成時能壞。本性自體垢故破壞。常樂諍鬪故相破壞。以近親故。共相破壞自體破壞。以國土過是故破壞。自輕因緣故相破壞。彼此迭互。闇地相說。各為自明。故相破壞。欲令自勝令他不如。故相破壞。如是等語王皆不信。違道理故。前後相違。以從惡心次第來故。以愛自朋如是說故。先被教來於先囑來。先有恩來先有怨來迭相破壞。來向王說。此如是等前說因緣。迭相瞋故。作如是說。王不普信。是以國土則不破壞。如是王者。心性本好不違不亂。依道理瞋心不橫瞋。於破壞語心不生信。彼王自有如是功德不信於他。自心所樂少於瞋恚。一切眾生於王愛樂。心善思量隨順法行。心意正直。多攝州土。王若如是。不一切信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果中為夜摩王。以不普信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二。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二者。謂愛善名不貪財物。以王之心不貪財物。不急拳手不動眉面。不怒眼目不惡語說。其心終不無因緣瞋。又心亦不無因緣喜。心意堅固。王若如是。得善名稱亦得財物。如是得已。於財物中不大歡喜。得名稱故。勝歡喜心。王法不妨。一切人愛怨不得便。財物多故。

        又復。更有十種因緣。得美名稱。何等為十。一者美語。二者能捨。三者審諦。四者他國遠人來看。五者近之則得安樂。六者以時給施左右。七者敬尊奉施所須。供給善人拯濟孤獨。八者淨行。九者好心。不惱亂他。十者正見。不生邪見。得此十法。行如是法。復教他人行如是法。以如是行得此法故。得善名稱。王若如是愛善名稱。不貪財物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隨順法行他不能勝。異人近之。則得安樂。彼人久時作人中王。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愛善名不貪財物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三。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三者。謂捨邪見。邪見者名一切眾生不安隱本。此顛倒見。一切因緣皆不生信。彼不信處。一切憎惡一切毀訾。王則應捨。若王不捨。則邪見行。一切人憎一切不信。一切諸人皆不順行。不順行故。一切人捨。得衰惱時。依法行天一切捨離。天捨去已。無所能為。是故王者應捨邪見。王若如是正見不邪。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於一切時作正利益。為一切人之所供養。一切人愛依法行天常不捨離。一切國人如王意行。一切分別一切心念皆悉具得。彼王心意本性不亂。能於久時。王領國土安隱無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捨邪見。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四。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四者。謂世間法出世間法。王根本法。所謂惠施。王若大臣能行惠施。一切國人敬愛不捨。心生敬重。不捨其國向餘國土。若餘國人。以王能施。共自妻子并其軍眾。一切皆來歸屬於王。多人來故。令王國人增長更多。自餘諸國不能破壞。以人多故。無能破壞。如是施者。世間布施。於世間中第一安隱。又復。更有出世間施。第一好施。若人布施。為天所攝。有大力能有大威德。布施沙門若婆羅門。貧窮等人。莊嚴未來現在好色。何以故。心清淨故。食則清淨。食清淨故面色清淨。面色淨故端正可憙。此等皆是布施之力。又復。有法現得果報。何者現報。所謂布施。心無憍慢離貪離嫉。信於因緣。信因信報信未來世。供養尊長。其心柔軟。正意思惟捨種種物。攝大富因。攝離慳嫉信於福田。福田功德福田種子。王若如是。善語熏心。第一淨心。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久時為王。王領國土久時受樂。國土不亂。恒常安隱。不怖不憂。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能惠施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五。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五者。謂勤愛語。愛語王者。一切皆愛一切皆近。若與財物。不能如是攝取眾生。如此愛語。更無能令歡喜清淨。如愛語者。一切眾生。如是因緣故愛語說。先愛心生。然後發語。此因緣故口說愛語。如是王者。能取他城他國土等。自國自城他不能得。一切人愛。王若實語。雜有愛語。設有怨家亦為親友。何況中人本來親者。王若如是。愛語言說。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怨成親友不作中人。一切人愛一切供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一切人中久時為王。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愛語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六。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六者。謂修實語。實語者名一切生死解脫之因。不須物買。不可窮盡。乃是大藏無能劫奪心海中生。第一叵見。一切善人之所讚歎。一切世間次第流出。此法乃是涅槃城門。於一切時用不可盡。增長功德能滅諸過。一切人信。能除貧窮。若能實語。雖復醜陋。於餘一切端正人所。則為最勝。以實光明而自莊嚴。一切下姓若能實語。則勝一切大姓之人。如是實語。莊嚴種姓。一切人信。一切人近。一切人見。如見兄弟。隨何處行。於彼彼處為人供養。如父如母。如王不異。雖行曠野險惡之處。猶故受樂。隨行何國。為王供養如供養主。若村若城多人住處。一切諸人及大長者。皆悉供養。自餘國土所不行處。流名遍滿。彼處諸人作如是言。彼處若王若王大臣。實語善行。如高幢幡。名聞六天。彼善男子天常供養。隨後而行。不見惡夢。第一勝天。供養如天。若更貧窮。以實語故後還大富。一切憶念皆具足得。念念漸老諸根不衰。得好神通。大力身體作長命業。成就相應一切諍對。以其為量以其為證。若犯王法。被收縛者以物寄之。唯此一人最為可信。如是富者以物寄之。以實語故心意不動。怨親之人不能令動。唯以實相而自娛樂。生歡喜心。以實語食而自充飽。實語之愛數數思惟。或瞋或喜不動其心。此王則是第一大仙。常作世間及出世間二種利益。不越所作。實畫之文。常以實水澡浴清淨。常著鮮白無縷寶衣。實名之香十方遍嗅。一切世間。未相見者皆成知友。何況見者善名流布。過須彌峯雖是年少。老人見之供養如父。以實老故。亦復能作長命之業。乃至造作無上菩提大智之業。何況能造夜摩天王世間之業。王若如是。修如實語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修實語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七。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七者。謂於臣眾。若無因緣不舉不下。是王重意。彼王不知他戒形相。及不知意。則不生信。為王之法細意思惟。然後乃作。王於臣眾。若不於先深細思惟。或下或舉彼則非王。若為王者。則不久滅。唯可單有王名而已。不思惟作。心意少動。意輕不住。若說舊法眾則不信。言王妄語。是故於王不生愛心。或以餘人換其王位。是故王者。知此過已不作妄語。如是妄語。現在未來不能利益。是故。現在無量種過。知此過已不妄語說。餘人若爾亦不相應。況復王者。如是如是。失於王法。如是如是。亦失世間。若王有福。勝世間人。一切皆勝。王常實語。則護世間。護彼樂故。王法不妨。一切善法實為根本。若不實說則於臣眾。無有因緣。或舉或下。若常實語。則於仕人。若無因緣。不舉不下。王若如是。則於王位不動不失。一切臣眾知王如是。則不捨離向他國土。深生敬重如父如母。一切時樂生歡喜心。彼王則有堅意住意。有不動意有一廂意。與臣眾樂。王若如是。不無因緣。或舉或下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無因緣不舉不下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八。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八者。謂能識知人之善惡。此大智慧數數修故。若能知者。則為第一最勝大王。王知彼人是智非智。若如是知。則是世間一切地器。任為王者。一切他王不能破壞。若勤所作。如所應處安置使令。彼如是業皆得成就。不失財物。於所作法次第增長。王見人中若非法行。王則不攝。貪食之人不知恩人。王則不攝。多人怨人。邪見之人。無憐愍人。妄語之人。他王怨人。惡律儀人。不知時人。難調伏人。常惡業人。著境界人。曲因說人。其體本性不知足人。恒常不作利益行人。常於他所先作惡人。慢心之人。常樂怨人。踴躍之人。語動之人。意動之人。如是等人。王則不攝。攝何等人。所謂隨法修行之人。不諂曲人不我慢人。實語之人。聰明智人。柔軟心人。不惱他人不誑他人。於三寶所能供養人。得信之人。知足之人。調伏之人。不懈怠人。常作業人。少食之人。一切愛人。有慈心人。有悲心人。精進之人。正見之人。智慧之人。依法律人。生來清淨身口意人。信因緣人。知業報人。不飲酒人。不多睡人。近善友人。樂惠施人。有戒之人。有智之人。如是等人王則應攝。如是等人。王於其中知輕知重。堪為何業則令營作。彼王如是。更無餘王能為破壞。無量財寶富樂具足。隨順法行。隨法行故。則能布施。能為福德。供養三寶。王若如是。知人好惡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識別人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九。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九者。謂定一時數見眾人。若剎利王。常定一時數見眾人。如是王者。久時為王。一切國人皆不嫌恨。能知一切人之善惡。能令國人一切行法。強不陵弱。一切國人隨時見王。財物具足。以此方便。增長熾盛。財法富故。不屬他王。以安隱故。隨順法行。供養沙門婆羅門等。從其聞法。既聞法已。法行轉勝。以定一時數見人故。修法之行轉勝增上。如是如是。隨法行故。如是如是。富樂增長。大富樂故。能大布施。廣作福業。精勤持戒。王若難見。彼王則無如是功德。是故。王者應定一時常數見人。王者若能常定一時數見人者。則能行法。是行法人有大福德。王若如是常定一時數見眾人。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定一時數見眾人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二十。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二十者。謂少睡眠。少睡眠故。心善思惟。意不錯謬。不愚不鈍。怨不得便。恒常一意所作決定。決定作故。善思惟作。王若如是善思惟作。隨何等法。皆速成就不經久時。彼王晨朝則不放逸。不放逸故。壽命則長。善思惟故。一切國人心則慕樂。不生厭惡。國內人民。一切軍眾一切僮僕。左右百官諸大臣等。皆悉熾盛。財物豐饒。多臣民故則多財物。多財物故有大威德。有威德故。則能布施修行福業。能善持戒。王若如是少於睡眠功德力故。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少睡眠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二十一。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一者。謂一切時常不懈怠。不懈怠王堅固精進。如法修業。隨何所作一切皆能。究竟成就。隨心制御。皆悉屬己。他不能壞他不能奪。一切國人愛王心意。皆生敬重。其王國土一切皆善一切具足。若城若村多人住處。遍滿國內間不空曠。不懈怠王堅固精進。有大勢力。如是如是。隨何所作。彼彼所作一切成就。何以故。不懈怠故。法時處等方便具足。不懶怠王。於世間業出世間業皆能成就。乃至能成涅槃之業。何況餘業。若勤精進而不懈怠。時處方便所作具足。彼王則勝一切餘人。種種具足。彼王如是世間所作。皆悉成就。如是共智。而復能作出世間業。皆悉成就。出世間者謂施戒智。王若如是常不懈怠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施戒智等猶如香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不懈怠善業因故。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五

        〈觀天品之三十四〉(夜摩天之二十)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二十二。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二者善友堅固。友堅固王。善思惟作。久時為王遠離諸過。他不能壞。如樹多根長而深入。堅牢善住不可傾轉。風不能壞。如彼牢樹風不能壞。王亦如是。知友堅固好心善意。一切人愛。所共敬重。世間法中。堅固不壞功德善友。有十三種功德具足。何等十三。一者善知。王若有惡能令清淨。二者堪能。最難作者能為王作。三者有智。若彼善友復有善友。則令為友。四者心盡。所有財物善友皆知。五者盡意。知於善友有利益事。勤心作之。六者心舒。忽爾相見不撿威儀。七者究竟。若得衰惱。乃至失命則不捨離。八者稱意。隨心所須如心為作。九者不匿。隨家所有一切不隱。隨其所須索者不悋。十者共心。若見善友多有具足。則生歡喜。第十一者。若得苦惱則共同苦。設使大瞋心亦不變。隨有何食一切同食。同共遊戲。第十二者。於所有物不劣根求。若自有物不苦求與。第十三者。若知家中消息好惡。乃至諍鬪。如是等事一切盡說。不忌不難。自家中事。乃至諍鬪亦皆盡說。如是十三功德善友。如是功德具足善友。則是世間。如是世間功德具足十三善友。王成就一則有大力。況復有多。是故。智王應當勤攝如是善友。王若勤攝如是善友。一切所作可愛之事。皆悉成就。又。因善友復能成就出世間道。略而言之。有十功德。具足善友。何等為十。一者能遮非法之行。二者能教修行布施。三者能教受戒持戒。四者示智。能教修智。五者好心。遮近惡友。六者正信。示業果報。七者若見迷惡道時。教住善道。八者若見毀犯戒時。能為除滅。九者教令供養父母。十者恒常數數教誡。如是十種出世善友。一切惡道皆能擁護。猶如父母。堅固善友。常於善友。若善友朋。不生慢心。如是善友。非現在世。是未來世。是故。王者應堅善友。王若如是善友堅固。則修善業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堅善友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二十三。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三者。所謂不近無益之友。言無益者。所謂一切誑惑之人。不近一切博戲之人。導惡行人。若惡思惟。思惟已作。近如是人大不饒益。所失甚大。失中大者所謂誑惑。誑惑有二。一者私密。二者公彰。彼公彰者。謂博戲等種種誑惑。彼私密者。詐設形服。猶如惡人。不識別者心謂之好。如是等人。外道所攝。并實外道。外道棘刺。誑惑自親亦誑他人。不畏後世現善形相。實是大賊。如是等人。尚不應見。不應共語。何況親近以為知識。善人應捨。彼尚不能利益自身。況能利他。王者應當捨如是等不善知識無益之友。不近一切誑惑之人。不近一切博戲之人。如是等人不與相識。正念所作。正思惟作。王若親近善知識行。善知識熏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不親近無益之友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二十四。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四者。所謂瞋喜所不能動。若剎利王能持瞋喜。彼王國土牢固不壞。一切國人皆悉務樂。不生厭惡。無能破壞無能得便。王若不瞋思惟而作。非不思惟非無因緣。退人職位非無因緣。進其官爵與財利等。以不瞋故。密語不彰。非無因緣而舉下他。於歡喜處心不高舉。如是王者。身有實意。不作諸惡不攝惡人。平等重意。彼王如是。世間法中。瞋喜不動而得安隱。云何復於出世間道瞋喜不動而得安隱。王若不瞋。則為能持生死一垢。王若不喜能持力垢。彼王如是。能持力垢持生死垢。若人能持如是二垢。彼人則能持癡力垢。王若如是能持三垢。智忍堅意。有決定意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瞋喜不動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二十五。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五者所謂不著。飲食二法不多貪著。何以故。貪多飲食於王則妨。常念飲食在腹內故。彼諸國人左右軍眾。心生厭賤。有如是念。彼王心意同如畜生。唯除飲食更無餘心。無餘業心。恒常如是貪樂飲食。心常愛樂飲食味故。則不思惟法與非法。於國土事。不能籌量思惟計校。不思惟人。不能調伏一切左右內外軍眾。於大臣等一切國人。不能次第。如彼相應與其官爵。於所作事不知輕重。彼王財物唯有損減。財物減故則少財物。財物少故。飲食則盡無飲食故。一切輕毀。以貪飲食故致貧窮。貪多飲食。不自節王。如是妨礙世間饒益。云何復為出世間妨。謂心貪著樂多飲食。常愛諸味不正思惟。不能念身不能念受。不能念心不能念法。不能思念苦集滅道。自餘一切皆不思念。如是貪著飲食境界。同如畜生無有差別。是故。應當依順道理。相應飲食。如相應行。相應語說。清淨諸根。如應轉動思惟正道。身受心法苦集滅道。如是法中。心善調伏。能思能念。心正念故。根轉清淨。相應飲食身則調停。身調停故心亦調順。心調順故能念善法。是故。不應愛著諸味。若以飲食。內於身中調適相應。則為安隱。恒常依法而修習之。如是彼王能調伏心。心則正念。心正念故能作善業。王若如是不貪飲食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所修善業唯如香氣。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不貪著飲食二味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二十六。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六者謂善思惟。善思惟王。則於世間及出世間安隱之事。一切皆得。何以故心功德故。善思惟者。於現在世若未來世。常得勝樂。隨何等事。善思惟作則無諸過。意如是念。貪欲等垢常行惡道。應令盡滅。以不淨法除貪欲垢。以慈悲法除瞋恚垢。以觀智法除愚癡垢。如是皆以心善思惟。故能除滅。非不善意而能除也。若惡思惟。不能成就世間之法。要善思惟。則能成就。是故當知。一切諸法。善思惟作則得成就。王若如是。心善思惟。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善思惟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二十七。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七者。謂不待時安詳而作。若作世間。作出世間利益之法。久時乃作。則不可作。既不可作而作之者。則不成就。譬如有病。不時速治。久乃治者則不可治。不可治故則能殺人。如是復有無量作法不時速作。久乃作者。難作叵作不可得作。如是能障。出世間道微少煩惱。亦如彼病不速治故。煩惱不斷。以不斷故則入惡道。是久乃作之大過患。如是障礙出世間道。微少煩惱。不時斷故。漸次增長。猶如毒芽。久則增長。燒一切身。能令眾生若墮地獄餓鬼畜生。是故。不應安詳待後久時乃作。如是王者若諸餘人。若諸比丘若諸俗人。若大富人若貧窮人。一切不應安詳待後久時乃作。若人待後久時乃作。彼人生過速得衰惱。乃經久時不能除滅。不能破壞不能斷絕。以不斷故。自得衰惱。若人不觀久時乃作。則速失壞。并根普拔。如是之人無彼過故。畢竟得樂。住世間道出世間道。如是之人。若過始生即能除滅。如毒芽生。見即除者。彼毒芽者喻如煩惱。久則增長。過生則多。是故。若有斷始生過。則為真知。而得安隱。彼人常樂。王若如是不待後時安詳而作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彼人常樂。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不待時安詳而作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二十八。應勤修行。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八者。所謂以法利益國土。非是非法。彼多法王能自利益能利益他。自利益者。若王持戒能護國土。非不持戒。是自利益利益他者。謂見有人不隨法行。令住法中。王者如是正護國土。護國土故。法財名三。皆和合得。既能如是令他依法。何況自身不隨法行。如是王者則得財物。云何得物。所謂決定於國土中一切財物。六分取一。是以國土則為大富。以正護故。若國大富。王有急事。一切人民以愛王故。知王有急。須用財物皆悉多與。此是王者第二功德具足成就。如是王者正護國土。左右軍眾敬愛於王。一切方處稱王善名。王若如是。法財名等和合具足。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自他利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二十九。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九者。謂常修行十善業道。彼十善道。第一樂報。以要言之則有三種。謂身口意。身則有三。殺盜邪行。口則有四。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地有三。貪瞋邪見。如是十種不善業道。顛倒則名十善業道。名為慧道名為正道。不善業道則無有慧。善道有慧。故名慧道。攝人天生次第乃至到於涅槃。彼王如是。自身能住。復令他人軍眾等住。如是王者。於諸眾生猶如父母。能到涅槃。隨自所願何道皆得。彼王如是。一切所念皆悉成就。常為天護。無有刀劍怨敵等畏。一切國土常不壞亂。一切五穀隨時善熟。如天時節。日月調和普照一切。國土所用一切具足。多饒人眾。彼王如是正護國土。後時無常。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受何業報受何等樂。略而言之。夜摩天中。不殺業故天命則長。有下中上。如是天命於六欲天。不偷盜故。天中大富七寶具足。園林山峯種種可愛。在如是處遊戲受樂。不邪婬故。諸天女眾。於餘天子悉皆不往。乃至未退。有命以來不往不近。彼諸天女。一切端正一切好色。光明勝妙。眼見心樂。若人邪行。彼生天中。所有天女共餘天行。如是異異業報成就。此如是等身善業行。善護不犯。樂修多作。生於天中受天樂報。次復。第二口四善業。樂修多作生於天中。口何者業生於天處受何樂報。謂修四種口正行戒。不妄語故。滿語美語種種實語。常一切時第一妙語。隨口所說。彼語則樂隨語皆得。不妄語故不兩舌故。所有軍眾常不破壞。於一切時隨順供養。不惡口故。常聞美妙歌舞遊戲喜笑等聲。第一悅耳美妙之聲。不綺語故常出義語。一切諸天愛樂其語。皆信其語。彼於天中。如是成就口業果報。何者意業。如是天處受何樂果。以不貪故。一切憶念一切所須。隨念皆得。得已不失。自餘諸天不能侵奪。唯自受用此果報者。不貪業故。以不瞋故一切天愛。第一端正可憙妙色。不邪見故。所求皆得。如所求得不變不異。如所念得未曾不得。常具足得。如是略說十善業道所得果報。若布施者。則得勝報。以布施故。富樂轉勝。以智勝故。勝一切天。一切樂受願是根本。若癡樂者則非是樂。心自在故。福田力故。時自在故。物自在故。信解力故。以自在故有一善業。亦生天中。乃有眾生入於涅槃。何況生天。如是業報。第一微細。何人不知。則迷業報。迷業報故入於地獄。此如所說十善業道。若王修行。或國土人或王軍眾。以王因緣皆行十善。王若如是。修十善業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行十善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三十。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三十者謂信因緣。信因緣王。若大臣等不迷業報。意常正念。於境界中不放逸行。彼因名為果種子因。緣於時處。具足和合。彼名信因。若信因者亦信於果。彼以如是諦見因果。不作惡業。猶如種子與芽為因。如是諦見。信因緣故不迷業報。彼如是業有善不善。生死相續。不斷不絕種種苦樂。能令眾生處處受生。有中流轉。如是有中相續輪轉。在於地獄餓鬼畜生天人之中。有三種行。一福業行。二罪業行。三不動行。謂四禪行。彼福業行是天人因。彼罪業行地獄等因。彼不動行是色界因。彼三種界。王若於中唯諦知因。彼王不迷生死曠野。如是一切。此有為中。所謂因果。王信因果過不能壞。以能畏過。故不造作不善之業。常作善業王若如是。信於因緣功德力故。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信因緣善業因故。一切眾生。第一勝法謂信因緣。是故。王者應當精勤修習此法。受持此法。謂信因緣。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三十一。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三十一者。謂供養天。以何因緣供養彼天。善業行故得生天中。有大神通。若我造作不善業道。能遮止我。若夜若晝恒常供養。一切所作皆能調伏。能於夢中示善不善。一切國土。不饒益時能為作護。令入善法。彼天如是能遮不善。若夜若晝常能擁護。猶如父母。無量方便種種擁護。應供養天彼能作善。是故王者供養彼天。以愛法故離於惡業。不為侵他。非邪見故。無如是意離天無業。此天造作。一切世間無如是心。一切苦樂皆天所作。無如是心。供養於天。如是供養。為利益我。不失饒益。非謗因果非邪見心。彼王如是供養天故。得他供養。王若如是常供養天。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供養天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三十二。王者應作。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三十二者。謂一切時。正護國土正護國王。隨順法行。猶如父母。一切畏處施與無畏。施無畏故。晝夜常恒善法增長。一切軍眾皆悉敬愛。心不捨離。國內人民。或獻財物或復讚歎。稱王善名。或時晝夜心常思惟。欲令其人得安隱樂。彼王如是利益一切諸眾生故。是以令王自在增長。多自在故。五穀成熟國土增長。一切軍眾皆悉增長。國內耆宿願王熾盛。彼如是王正護國土。法財名三日日增長。和合相應。王若如是正護國土。於一切時利益國土。離瞋離貪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護國土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三十三。王者應作。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三十三者。謂一切時正護妻子。護妻子故。妻子得樂。王若大臣無量福德。多種福德和集增長。若有財物。有何者物何處何時。有物不惜給與妻子。若與財物若與飲食。若與床敷若與衣服。若或抱持。愛語信任令心歡喜。施與無畏。如力分與施與妻子。舍內得福。作無量種舍內福德。此護妻子有大福德。若復有人。無憐愍心或為貪覆。不憐妻子。彼人之心甚於惡獸。殺生食肉食屎獸等。若人不能出家住法。彼人應當如力如分。正護妻子令得安樂。若自有力。無憐愍心不護妻子。如是之人不名在家不名出家。是故。應以資生布施及餘物施。若教持戒。王若大臣。能令妻子受戒持戒。教令布施。教令習智。更餘次第。正護其樂。次第如力。王若大臣如是作者。久時受樂久時壽命。王若如是。正護妻子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護妻子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三十四。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三十四者。謂常習智。習智者名一切苦滅。出離一切生死之因。若能決定習智者好。彼智者名於入大闇。墮在闇中得無量種衰惱之者。照明如燈。生死曠野嶮道資糧。盲者眼目。無力者力。無伴者伴。無救者救。病者良藥。迷者導師。生死曠野嶮道遠行飢渴乏者之清冷水之飲食也。繫縛生死牢獄之者出要之因。無親友者。則能與作利益親友與無目者。作光明眼。能於死時而作強伴。閻摩羅人來近至時。於死滅時作大力伴。一切惡處能為閉塞。於欲墮墜大嶮堓者。如手接取。若作同侶。得一切樂。於裸露者是好衣服。無能劫奪。若有怖畏破戒罪火。熱惱逼者。能作無量多枝葉花。清冷蔭影具足之樹。一切眾生。眼所矚者皆生愛樂。是故。智勝於無始來流轉世界諸眾生等。能與現在未來世樂。更無餘法能作樂因。如一智也。常應識知種種修習。心行正道。心善思惟。心中安住。共餘法動無量種意。初中不善智則能除。能示實道。此則安隱。一切饒益。皆能成就示涅槃城。常應修習。以修習故善識知故。生人天中為王為勝。智火能燒一切煩惱。乃至後時。得寂滅樂。更無異法能令出離一切生死。如此智者。是故。希望一切地者。應當思惟修習此智。為他人說。王若如是常修習智。為他而說。樂修多作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後正流轉。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能修習多智因故。終得涅槃。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三十五。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三十五者。所謂不樂一切境界。若剎利王樂於境界。如是王者不得安隱。若王樂聲觸味香色。一切方便不得安隱。亦復不能正護國土。亦復不能正護自身。常樂境界。常著心故。失法物名。三皆退壞。樂境界王餘王能破。他破壞故。自軍眾等皆生厭惡。不復愛樂。以厭離故。則失王位而得衰惱。得衰惱故或失壽命。是故。王者不用縱心樂著境界。若不縱心大樂境界。彼王則能正護自法。或時心淨。正攝色聲香味觸等。不能動心。久時為王。王領國土一切軍眾。不厭不捨。是故他王不能破壞。命住久時不得熱惱。久時受樂今既受樂。後生樂處。王若如是。不樂境界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不樂境界。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三十六。王不應作。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三十六者。所謂不令惡人住國。不調伏者。不令住國。若諸惡人惡業破戒。令住國者。彼王則不久時為王。則於彼人必得殃禍。彼大過故國人破壞。自在劣減。五穀不登人不作業。王則不能正護國土。一切國人。於王不樂住國土。天不生憐愍。以其國內惡人住故。以其國有不調人故。彼調伏人。亦不調伏第一修業福德之人。近惡人故。彼則有失。是故王者。不調伏人不令住國。若王不令不調伏人住其國者。惡法行人則不住國。以不住國則無上過。又復常能正護國土。一切國人皆悉知王。不令惡人住在國內。則不作惡。一切國人皆修行法。不作非法。彼能如是隨法行王。一切意念皆悉成就。一切國人皆知法律。依法律行。餘不饒益不生不起。彼王如是。以法為救以法為伴。王若如是以法為本。不令惡人住其國內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離惡人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三十七。王應勤修。多獲福德。一切國人皆不厭惡。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三十七者。所謂依前過去舊法不斷先得。依法而與。使人軍眾一切人民先來得者。不斷不奪。若地若物。依本常與。若有何人種姓次第先來得者。隨相應與。一切人民。則於其王不生厭惡。左右軍眾。一切不能迭相妨礙。王不憂悔不生熱惱。王位不動國土不亂。恒常正住。一切職人不偏斷事。強不陵弱。不違法律。一切國人。如自業作心生歡喜。天心喜故。以時降雨。寒暑隨時。常豐不儉。無刀兵劫。龍心不瞋。一切善天。不捨其國行於餘國。彼王國土以行法故。餘天不壞。以人因緣是故有天。以人力故天則有力。彼王既知如是過已。依先舊與。不斷不奪。若王善行第一法行。於國內人。依次第來隨相應與。依祖父來隨所應與。若王國土令法久住。依法正護。如彼次第依分而與。如是次第依法王者。一切天眾不求其便。護其國土。彼王大富國土具足。以大富故。布施作福持戒修智。王若如是依隨法行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不違法善業因故。

  若王成就此如是等三十七法攝取彼法。安住彼法。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彼從樂處。復得樂處。爾時。彼名善時鵝王。為說過去尸棄如來所說偈言。


        若王軍眾淨  法行制諸根  彼則有法慧  生天世界中 

        若王時賦稅  依法而受取  彼則捨離貪  為夜摩天王 

        若王忍愛語  瞋喜不能動  彼護國土故  生天中最勝 

        若王不朋諍  不看友非友  彼則心平等  得天眾中勝 

        若王勤敬宿  供養諸尊長  彼意堅不貪  得為天中王 

        若王依先世  隨祖父法與  彼不奪眾生  得為天中王 

        若王修施戒  說法制諸根  彼護國土人  天世界中貴 

        若王捨非法  攝取行法者  彼正法持戒  生天中最勝 

        若王離婦女  唯親近善人  彼則無垢意  生天中為王 

        若王不普信  唯攝取善人  彼命終真見  夜摩天中勝 

        若王愛善名  不貪著財物  彼離貪垢故  為夜摩天王 

        若王不邪見  心愛樂正見  彼淨見不動  為夜摩天王 

        若王勤施戒  亦常修行智  彼得諸國土  後生為天王 

        若王常愛語  生他人最樂  彼得土清涼  生天中最勝 

        若王實語說  不動如須彌  彼登實階梯  天眾中如幢 

        若王無因緣  不舉下軍眾  彼王民不厭  命終為天王 

        若王知好惡  亦知有力無  彼王有慧力  生夜摩為王 

        三界第一勝  所謂名三寶  王若能供養  彼王則生天 

        若王時見人  能利益國土  彼離慢心儉  生天中最勝 

        若王離睡垢  則離於癡過  彼智境相應  決定為天王 

        若王離懈怠  常堅固精進  彼能竭過海  來世為天王 

        若王友堅固  常隨法行者  彼善友圍遶  生天為天王 

        若王離惡友  常捨離不近  彼則離諂毒  生天為天王 

        若王持瞋害  不樂作惡業  彼離惡垢故  常為天中王 

        若王不貪味  唯愛樂善法  彼能示善道  黠慧生勝處 

        若王善思惟  隨順善法行  彼如法見道  到夜摩天處 

        若王時速作  依如是法行  彼速離諸苦  為夜摩天王 

        若王法利國  或以王法護  彼為人所讚  生天天亦讚 

        若王行十善  是如來所說  彼是修行法  生天為天王 

        若王信因緣  如是道非道  彼則離見垢  黠慧生天勝 

        若王供養天  如所應而作  彼得天供養  生天中最勝 

        若王護妻子  心意不濁亂  彼自妻知足  生天中最勝 

        若王遠境界  愚癡所愛者  彼則是持戒  當生天為王 

        若王捨惡人  近依法行者  彼是善法王  應為夜摩王 

        若王依法行  是護國土主  應一切地主  亦堪夜摩王

 

  如是。彼名善時鵝王。以願力故。生彼天中而作鵝王。既見天主牟修樓陀念本生時。從尸棄佛所聞經法。為令天主牟修樓陀心歡喜故。如是說已。語天王言。天王當知。業如是故得此天處。以大法勝故得此處。若得此處不放逸行。於後退時心不生悔。命盡死時醜面可畏。地獄之使不來現前。汝夜摩王。慎勿放逸。勿放逸行。汝於彼處聞我音聲。故來至此。汝既捨離一切境界。為聽法故而來至此。若苦惱者隨順法行。則非奇特。若受天樂。不放逸行。此則為難。汝夜摩主牟修樓陀。若不著欲則為大樂。若更餘天近汝愛汝。隨汝而行。為軍眾者善得生處。以得近汝善知識故。恒常得樂。近惡知識。樂不可得。汝夜摩主牟修樓陀。於此天眾多作利益。此諸天眾。以近汝故得二種樂。謂今世樂。後涅槃樂。汝等諸天一切軍眾。各各還向自地處去。我今復欲更向其餘放逸天處。為除放逸。

  善時鵝王如是說已。彼諸天眾。於山頂上飛昇虛空。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聞說法已。隨喜讚歎上天宮殿。天眾圍遶。上昇虛空共諸天眾。諸天女眾之所圍遶。復有餘天。住山鬘山千峯之中遊戲受樂。如是放逸。放逸而行。境界所迷愛樂境界。為愛所壞。於園林中蓮花水池。意念樹林。如是如是。迭共同伴遊戲受樂。五樂音聲天樂之音。不可譬喻。在飲食河遊戲受樂。一切時華一切時果。眾鳥音聲皆悉具足。饒蓮華池具足之處。自業化果受第一樂。如是乃至愛善業盡。作集業盡。善業盡故。如自業行或墮地獄。或墮餓鬼或墮畜生。若以餘業。得生人中同業之處。第一富樂。或近海畔或在其餘饒流水處。作大富人廣多商賈。或作國王。常在海畔。船舶具足多有財物。多有人眾。一切人愛。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六

        〈觀天品之三十五〉(夜摩天之二十一)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夜摩天復有地處。名曰常樂。眾生何業而生彼地。彼見若人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常離邪婬。乃至見畫女像不念欲想。於彼畫女不生勝相。見畫女時不生念想。似某女人心亦不生可愛之想。不如是觀。不以欲心觀畫女像。心不迷惑。心依正法。以正念故捨離欲心。遠避女人自毀其身。既自思念。不邪婬己。心生歡喜。未生欲心。常作方便令使不生。勸邪婬者令住正道。為說欲過不可愛樂。若能如是捨離邪婬。則是第一清淨身業。正見不貪。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在夜摩天常樂之地。彼在中陰乃至天處。皆因善業五根受樂。色聲香味觸皆悉具足。次第生天。於彼天中三處化生。一者生於蓮花臺中。二者生於拘婆羅邪鬚中。三者生於曼陀羅花。

  若於拘婆羅邪鬚中生者。光明及色亦如其花。或赤或青或種種色。七寶莊嚴。亦如拘婆羅邪之鬚。云何七寶雜色莊嚴。青毘琉璃以為其髮。目睫眼瞼皆亦如是銀色。爪甲赤白紅色。齒如真珠。其身猶如閻浮檀金。臍下毛色如因陀寶。自餘身分處處雜色。心之畫師。如畫所作。

  若在蓮花臺中生者。色亦如是。如閻浮檀真金之色。髮青寶色。脣色猶如赤蓮華寶或車磲色。其甲猶如蓮花寶色。臍下毛色如紺車磲。唯說少分。若於曼陀羅花中生者。其身衣服有種種色。在中生故。還似其色謂相似者。如現見法。隨何色菓。其中生物所生之物。即同其色。在中生故。相類亦然。隨其生處即同其色。亦復如是。以在花故一切相似。天子生已。常具眾樂不斷不絕。常受天樂不可譬喻。於彼樂中但說少分。譬如海中一渧之水。此所說樂亦復如是。若於人中作善業者。聞此天樂心則精勤。何以故。知業果故。望此樂報勤修善業。如為解脫勤精進者。為破有中無量苦故。破壞愛毒。彼見有中無有少樂。以是因緣說善業果。此說天樂。不為有果。

        爾時。天子既生此天常樂地處。常於其中五欲功德遊戲受樂。百千天女。歌詠讚歎而供養之。於園林中蓮華河池。在如是處種種歌舞。共相娛樂不相妨礙。自業受樂。在園林處平地山峯。蓮華林中常受天樂。時。諸天子為天女眾之所圍遶。於一一處一一園林。一一可愛遊戲之處。一一七寶山峯之中。受天欲愛。不知厭足。見諸可愛妙蓮華池。聞妙音聲食天上味。服於細軟上妙天衣。所愛之香久受五欲。共相愛樂。爾時。有鳥名曰覺時。為於放逸諸天眾故。以偈頌曰。


        於三有聚中  一切皆當死  愚者於生死  不能生厭離 

       一切必有死  皆當勤方便  死怨既來至  無有能救者 

        能斷一切樂  能加眾苦惱  離別一切愛  是故名為死 

        能與眾生畏  能與大苦惱  能令意迷惑  是故名為死 

        能斷保命心  能破壞諸根  眾生不能破  是故名為死 

        眾生不能壞  諸業不能勝  令眾生失壞  是故名為死 

        眾生皆悉有  決定能殺害  能令愛別離  是故名為死 

        天夜叉樂神  鬼龍羅剎等  時輪皆能殺  是故名為死 

        惱亂難調伏  於一切如火  堅強不可避  是故名為死 

        能壞於陰入  命氣及心意  時法大勢力  是故名為死 

        其行甚駿速  破壞諸眾生  當勤修福業  勿得行放逸

 

  此覺時鳥為放逸天說於死法。決定無疑。時。諸天眾以放逸故。雖聞此法不生厭離。諸根自體性輕動故。受樂多者。諸根輕動則亦難伏。以樂勝故。諸根輕動不可調伏。以此因緣。此諸天眾雖聞真實堅固利益。然於此義不覺不知。設有覺知。愛毒所害雖覺不受。以此因緣。雖聞實語利益真語而不攝受。不受法故。初著美境。受諸欲樂五樂音聲。嬉笑歌舞種種遊戲。於園林中蓮花池處共諸天女。以善業故。在於無量七寶莊嚴可愛山峯。常受快樂不斷不絕。一切天欲功德具足共相娛樂。種種珍寶莊嚴之地常受快樂。如是遊戲種種受樂。次第遊行到於廣池。其池縱廣一百由旬。有一蓮華。其花柔軟七寶間錯。毘琉璃莖金剛為鬚。其花開敷遍覆大池。此諸天眾本未曾見。既見此花生希有心。今此天中甚為可愛。所見之處皆可愛樂。諸天見之百倍歡喜。迭互相示皆共瞻仰。圍遶一面共行遊戲。心生歡喜。觀此蓮花。一切皆生希有之心。共相謂言。汝觀汝觀。可愛蓮華昔所未見。有大光明。多有無量七寶眾蜂。莊嚴如是大寶蓮華。此大蓮華遍覆大池。周匝遶花少分見水。於廣池岸真珠間錯。青因陀寶赤蓮華寶。白銀色寶間錯莊嚴。大蓮華臺高五由旬廣十由旬。隨天所念。善業力故。於天遊戲受樂之時。隨天心念。若大若小如天心念。於大池內蓮華之心。皆悉具足。是故。此池名隨念池。其花名為隨念蓮華。如是二事。同名隨念。爾時。天眾初始見時。心生歡喜足一百倍。以善業故。在彼池岸。歌舞戲笑五樂音聲。一切共受如是天樂。

  時。諸天眾既遊戲已。復飲諸天上味之飲。離於醉過。既飲上味。受樂功德。如念即得。如意念香如意念色。如意念味如其憶念種種寶器。於彼池中即有寶器。上味充滿從池而出。美妙天酒從池流出。此諸天眾飲斯上味。飲上味已。復向異處遊戲而行。見蘇陀聚。色香味觸皆悉具足。意欲食之。歡喜往趣。既至食所。皆共食之。或以手食。或用寶器如業相似。食須陀已。隨其來處。還向廣池。彼此迭共生歡喜心。天眾圍遶。五樂音聲歌舞喜笑。遊戲而行到廣池中。見大蓮華。光明殊勝過百千日。彼一切天妙寶光明。於華光明十六分中不及其一。爾時。天眾見大蓮華。心極歡善。天眾圍遶。五樂音聲歌舞遊戲。圍遶大池皆共循行。如是如是。隨其遶池周遍循行。復見池中希有之事。於花池上。多有種種可愛妙色七寶眾蜂。雄雌娛樂而受快樂。共飲花汁。花汁美味不可譬喻。並飲花汁。以偈頌曰。


        若作種種業  則生種種果  種種受生者  以業種種故 

        心雜故種種  造種種依處  種種業盡故  不久則失壞 

        此所受天樂  不可具足說  無常力自在  不久須臾至 

       樂如水泡沫  如陽炎非水  諸樂亦如是  一切必破壞 

        極惡不可遮  眾生皆怖畏  死王將欲至  其力不可壞 

        破壞一切樂  及斷於命根  業鎖所繫縛  將至於餘世 

        若樂已過去  是樂不可念  若樂在未來  亦不名為樂 

        若樂住現在  與愛境界雜  無常所遷動  一切皆破壞 

        若樂屬三界  智者所不讚  云何諸天眾  愛樂如是樂 

        此身不久停  死火必來至  能燒滅一切  如火焚乾薪 

        諸樂速遷滅  莫行於放逸  勿於臨終時  而生於悔心 

        無量百千生  業樂皆已過  如夢至何所  如風念不住 

        愚者樂無厭  如火得乾薪  是故所著樂  則非為常樂 

        解脫渴愛者  能離於欲過  修禪不放逸  得無垢淨樂 

        得如是樂者  乃可名為樂  諸有雖名樂  猶如雜毒蜜 

        如是著樂者  心恒求欲樂  欲樂非常樂  是故非寂靜

 

  如是眾蜂。以善業故。為諸天眾說如此偈。時。諸天眾雖聞此法。而不攝受。復觀此池。心生愛樂。共諸天女遊戲歌舞。處處遍觀久於此處。遊戲受樂。復欲觀彼池中蓮花。輕便四大自在力故。業勢力故。蓮華池中自在遊行。或有天眾入花葉中。遊戲受樂。或有入於種種妙寶間錯華臺。共諸天女而受快樂。於花臺中。隨心所念。昇花葉上。時蓮華葉。如是如是轉更增長。以善業故。蓮華增長。二百由旬三百由旬。乃至千由旬。以天善業意念力故。臺亦如是。漸更增長二百由旬。其大蓮華。光明亦爾。漸更增長。爾時。天眾各各在於餘花葉中。共天女眾遊戲受樂。此諸天眾既上花葉。葉即增長。

  爾時。天眾遊戲受樂。作如是念。我今於此遊戲止住。應生酒河及須陀食。即於念時。蓮花葉中即生酒河及須陀食。皆悉具足。復作是念。我今飲酒食須陀味。即共天女飲於天酒食須陀味。

  爾時。天眾久受樂已。復作是念。我於此處止住遊戲。此華葉中應生園林。以善業故。隨其所念。即生園林。七寶雜樹。有種種鳥種種音聲。寶樹蔭覆猶如宮室。花果具足。所念花果隨時皆得。有種種河泉池流水。勝妙可愛種種妙聲。寶鈿地處。多有妙花色香相貌。皆悉可愛。華有三種。所謂青色優鉢羅華。拘物陀花菴摩羅那花。蘇支羅花香葉花。離泥花具足欲花。羅婆羅花君荼羅花。有如是等水生之花。於花光中多有眾蜂。如是等花。隨念雜色有青寶色。周遍皆生。如是天花莊嚴其林。復於陸地生種種花。其花種種色貌相類。甚可愛樂。生此林中。彼諸天眾。住在如是蓮花葉中。所謂樂光明花。天子天女喚之即來。復有一花名曰見樂。復有一花名種種色。歡喜開敷。柔軟葉花。一切光明勝莊嚴花朱多藍花。無厭足花憶念樂花。有如是等陸生之花。隨天念時。一切現前。於樹林中復有諸花。所謂曼陀羅花。與喜樂花香觸愛花。香味可愛花吱多羅花。五葉之花龍林舌華。遮抹羅花林鬘之華。須摩那花光明之花。聞香飽花一切愛花。山鬘之花山峯鬘花。如是等華。有生樹下有生榛林。此諸天等。蓮花中住遊戲之時。善業力故。生此諸花。爾時。天眾共諸天女。住蓮花林。遊戲花葉。受種種樂。彼大蓮花隨念廣池。勢力如是。

  時。諸天眾蓮花葉中。作是思惟。今於此處應有眾山。種種寶峯從此出生。光明具足。種種鳥眾種種妙聲。在山峯中巖窟河池。平處嶮岸。寶鈿之地。如是等處我應遊戲。復作是念。我今住此大蓮華葉。此處若有巖窟河池。平地流泉。我當於中遊戲受樂。善業力故。即於念時。多有園林花池山峯。巖窟平頂皆可愛樂。七寶光明而為莊嚴。種種樹枝甚可愛樂。見之心樂。過一百山。天花果樹枝條蔭覆。猶如宮室。甚可愛樂。百千寶窟生在山中。以為莊嚴。時。諸天眾離蓮華葉。與千天女而自圍遶。上妙天華。色香觸等皆悉具足。無有萎變。莊嚴天女。美妙歌聲音曲齊等。聞者心樂。如天所應。五欲具足。安詳徐步而昇大山。顧目遍觀。時。諸天眾遊戲受樂。飯於食河飲於流味。既食無量。諸飲食已。即於河邊。取曼陀羅花俱施耶舍花。莊嚴其身。復嚴天女歌舞遊戲。於五欲中。久受樂已。於可愛境界受諸欲樂。不知厭足。愛河所漂。復向廣池大蓮花中。此諸天眾或百或千。諸天女眾而為圍遶。種種莊嚴。到於大池。各至所住蓮花葉中。各各遊戲。受於可愛勝妙之樂。如印所印。各如自業。受相似樂。

  爾時。天眾復作是念。此處應有種種山谷。種種眾鳥種種色貌。行食相類。見之心樂。七寶之身出妙音聲。一切處行。皆無障礙。或在水中或在陸地。或行空中而無疲惓。若有此鳥來至此處。我當乘之行虛空中。與諸天女遊戲空中。下觀常樂地處諸天。歡娛受樂。遍觀察已。共諸天女復受勝樂。時。諸天眾作是念時。有種種山種種山峯。種種山谷種種山窟。種種樹林種種鳥眾。善業力故。隨念即來。種種相貌種種莊嚴。種種勝妙跋求之聲。種種七寶雜色眾鳥。天女見之。一切皆生希有之心。其音美妙。遍滿虛空。皆來向此蓮華葉中天遊戲處。遍覆虛空。爾時。天眾及諸天女。既見彼鳥。心轉歡喜。以歡喜故。共天女眾欲昇虛空。爾時。諸鳥知天所念。來近天眾。時。諸天子共諸天女。昇於鳥上。鳥即飛行。遍於虛空。手執箜篌歌眾妙音。笙笛鼓吹甚可愛樂。聞之心樂。復觀自地天眾受天欲樂。喜愛著心不念退沒。以善業故。唯受天樂。爾時。有鳥名曰實語。為調放逸諸天眾故。以偈頌曰。


        暴風鳥集飛  其行甚速疾  一切眾生命  速疾過於此 

        風行或迴旋  鳥去時有返  命根既壞已  則無有還期 

        以業速盡故  速到於死時  必定離天處  愚者不覺知 

        大力不可遮  極惡憎眾生  死王甚勇健  必定須臾至 

        天多行放逸  為樂之所誑  不覺必當得  無量大苦惱 

        一切法無常  畢定當破壞  諸有法如是  是最可怖畏 

        老能壞壯色  死能喪身命  敗壞破資具  相對法如是 

        於如是大惡  衰惱大怖畏  如猶行放逸  是名無心人 

        若畏未來世  則名有智眼  若與此相違  是為大愚癡 

        一切心所誑  令意皆迷亂  業盡則失壞  如油盡燈滅 

        無量境界樂  此樂皆無常  本作業盡故  必當歸磨滅

 

  是實語鳥以善業力。為令諸天心調伏故。說如是偈。時。諸天眾以放逸故。愚癡不覺。心不信解亦不攝受。復觀如是常樂地處可愛山谷。河泉流水花池圍林。一一花林山峯嵠谷。天眾充滿。遊戲空中。聞諸歌音遍滿虛空。時。諸天眾復見異處眾多天子及天女眾。在花池岸飲天上味。於如意樹。五樂音聲而受快樂。復行異處。見有宮殿在於虛空。天子天女天鬘莊嚴。天之五欲。皆悉具足遊戲受樂。見二天眾合為一會。在虛空中遊戲受樂。乘於七寶莊嚴之鳥。那羅林天住於宮殿。此二天眾。一切和合。在虛空中共相娛樂。於虛空中久遊戲已。復昇山峯。久於山峯遊戲受樂。復向廣池念花而去。或有乘鳥滿虛空中。騰躍而行。歌天妙音。是諸天眾。念勝樂故。復向廣池。既到池已。從鳥而下。入於廣池蓮花葉中。如前所說。種種遊戲而受快樂。

  爾時。天眾在於廣池大蓮花中。久受樂已。復作是念。今我此處。應生枝葉蔭覆宮室。俱翅羅聲種種妙寶。花林莊嚴種種寶色。枝葉蔭覆以為宮室。我當於中遊戲受樂。以善業故。即於念時。種種妙寶光明莊嚴。第一妙花色香具足。以覆其上。所謂白銀毘琉璃寶。大青寶王赤蓮華寶頗梨色寶。如是乃至金色寶等。微妙第一。見之悅樂。如是種種眾寶枝葉。蔭覆宮室。善業力故。隨念而生。爾時。天眾見此枝葉蔭覆宮室。心生歡喜。入此宮室歡娛受樂。一切天女而為圍遶。天衣天鬘莊嚴其身。一切天欲。皆悉具足其心和順。不相妨礙。離於妬嫉鬪諍瞋恚而受樂行。以善業故。受此天樂。五樂音聲一切齊等。於枝葉蔭覆宮室之中。共諸天女而受欲樂。心無厭足。愛毒所燒。受五欲樂不知厭足。不可譬喻。枝葉蔭覆宮室之中。受天勝樂。深樂成就如是枝葉。蔭覆宮室眾寶所成。毘琉璃樹真金為葉。赤蓮花寶以為其果。青因陀寶以為其枝。或白銀葉頗梨為果。或青寶葉赤蓮花果。或雜寶葉雜寶為果。或真金葉白銀為果。金葉金果亦復如是。種種枝葉。蔭覆宮室。以善業故。隨天所念皆悉具足。

        爾時。天子共諸天女。心生歡喜。入於枝葉蔭覆宮室。閴然而住。共眾天女遊戲受於種種之樂。如魚處水不知厭足。於此枝葉蔭覆宮室。生希有心。在宮室中。嬉戲歌詠娛樂受樂。既受樂已。復作是念。我今此處。枝葉蔭覆宮室之內。應生第一色香味觸。天之上味。從葉流出。共天女眾飲之快樂。以善業故。即於念時。天上味飲色香味觸。最為第一。從葉流出。共諸天女飲之受樂。心不知足。以愛欲心。久時歌舞遊戲受樂。以放逸地不知厭足。先所作業臨欲退時。遊戲受樂渴愛境界。不知厭足。

  復作是念。今我此處。花葉之中。應生第一須陀之味。具香味觸。以善業故。即心念時。第一須陀具香味觸從葉中出。出已食之。時。諸天眾久受樂已。復作是念。今我此處寶樹枝中。應生寶珠瓔珞莊嚴。勝妙天冠光明具足。臂莊嚴等。諸天種種嚴飾之具。光明莊嚴。從樹枝出。作是念時。善業力故。出生種種天莊嚴具光明嚴飾。

  爾時。天眾著莊嚴具。久受天樂不知厭足。共諸天女受五欲樂。不知厭足。雖久受樂。於境界中轉增渴愛。以心不定。復生異念。今於此處。應有香風來吹樹葉。互相[扌+棠]觸。出妙音聲勝於歌音。作是念時。以善業故。種種香風。吹動樹葉。互相[扌+棠]觸出妙音聲。天女歌音十六分中不及其一。時。彼天眾共諸天女歌舞遊戲。久時受樂。猶不知足。

  爾時。天眾復作是念。我今於此所住之處。應生種種七寶雜色莊嚴宮殿。一切天欲皆悉具足隨念出生。如是生已。於此廣池周匝普遍。在虛空中。共諸天女歌舞遊戲喜笑受樂。作是念時。即有種種七寶宮殿雜色莊嚴。真珠瓔珞以為莊嚴。其殿四面。種種眾寶勝妙欄楯。觀之可愛。其欄楯上或有鵝鳥。或有孔雀或命命鳥。種種眾鳥住在其上。處處皆有眾鳥止住。如心所愛種種眾鳥而現其前。天眾見已。共諸天女。昇此宮殿遊戲歌舞。一切皆往向廣大池。在宮殿中下觀大池。見諸蓮花生希有心。此大蓮花。種種寶葉種種光明。種種妙色以為莊嚴。所謂金剛青因陀寶。赤蓮花寶毘琉璃寶。大青寶王。金光明葉。見之受樂。

  時。諸天眾在於虛空宮殿之中。復有餘天。住於廣大蓮花葉中。共諸天女歌舞遊戲。互相娛樂。或有在於虛空宮殿。或有在於大蓮花葉。是諸天眾。作無量種不可譬喻遊戲受樂。如是種種遊戲歌音。其聲遍滿五百由旬。五欲功德皆悉具足。五樂音聲受無量樂。自作勝業。所集業盡猶不覺知。善業將盡退時欲至。行於異處當生何道。受何等苦受何等樂。善不善業。今當將我至何等處示我何道。為在地獄為在餓鬼。為在畜生為在人中。為生畏處為不畏處。以沒放逸黑闇中故。於如是等不覺不知。若至覺時。善業已盡。無常大風吹令墜墮。如是天眾多行放逸。如怨詐親。非實利益。詐為利益。善業既盡將受異果。爾時乃覺。作如是念。我作不善。多行放逸。如是終時。爾乃覺知。以多習行。此放逸怨。不生畏難。復於花池遊戲歌舞。善業力故。極生愛樂而復樂觀。蓮花葉中遊戲諸天。及住虛空宮殿天眾。彼此和合而共受樂。爾時。有鳥名水波輪。以善業力。為於放逸諸天眾故。以偈頌曰。


        眾生命不住  猶如水濤波  無堅如水沫  而天不覺知 

        若無風吹鼓  水沫或久住  無常天福盡  速滅不久停 

        譬如燈油盡  光明亦皆無  業盡亦如是  天樂則隨滅 

        無有所作業  而不失壞者  如是諸眾生  愚癡不覺知 

        凡諸有生類  有生必歸滅  一切有為法  皆亦復如是 

        眾生自業故  流轉於生死  云何此世間  放逸所破壞 

        放逸失善法  放逸為堅縛  以其放逸故  退墮於地獄 

        若有一因緣  謂從放逸生  是故求樂者  應離放逸行 

        若離放逸者  則得不死處  以不放逸行  則近於涅槃 

        以不放逸故  得至涅槃處  是故智者說  放逸為苦因 

        一切放逸者  猶如狂病人  現為他所輕  死則入惡道 

        一切放逸者  於業果報中  及以生死處  無不顛倒行 

        放逸火熾然  燒地獄眾生  若欲脫地獄  當離放逸行 

        若欲離放逸  當樂修智慧  則脫煩惱縛  常得安樂處 

        五根生三垢  心流轉三界  已離放逸者  說放逸如是 

        放逸藏甚苦  不放逸藏樂  是故求樂者  應離放逸行

 

  如是水波輪鳥為彼天眾。捨離放逸。善調伏故。說如是偈時。諸天眾以放逸故。於如是等真語實語。雖聞此法不能聽受。復於虛空廣池之內蓮花葉中。共相娛樂遊戲受樂。作天伎樂天妙音聲。及餘境界。堅著色聲香味觸等。不知足厭。如飲醎水。雖復數飲不能斷渴。此諸天眾亦復如是。雖受無量種種天樂。而不知足。

  爾時。天眾於虛空中久受樂已。復於廣池。與彼天子及諸天女。於大蓮花葉中遊戲受樂。五樂音聲彼此和合。一處同心同欲。共相娛樂。其心堅著六欲境界。久於此處。歌舞喜笑。以無量種無量差別而受天樂。如是等樂隨心所念。具足成就。以善業故。隨其所念。一切諸樂。隨念差別皆得成就。是諸天眾。為無量念覺觀波淪大河所漂。生歡喜心。一切天眾。久在大池大蓮花中。成就天樂。受天無量放逸之樂。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知諸天眾著放逸樂。生憐愍心。欲除諸天放逸行故。為之現化斷除色慢。去廣池不遠。化作大山名曰清淨。猶如善淨。真毘琉璃無量金銀種種雜寶。而為莊嚴遍於彼山。有遊戲林周匝圍遶。多有無量百千流泉。水皆清涼。其山寶峯光明普照。一切林樹以為莊嚴。多有花池。無量種花以為嚴飾。無量千數枝葉蔭覆。猶如天宮。如是勝山周遍莊嚴。夜摩天中常樂地處。所住天眾。皆悉見之。

  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復更思惟。化作天眾。如天怨家。顏色端正。其行速疾。歌舞戲笑。勝常樂地過踰十倍。或復化作勝妙天女勝常樂地。一切天女亦過十倍。此地天女一切不如。何等一切。所謂相貌端正顏色殊妙。嬉笑歌舞種種遊戲。皆悉殊勝。其清涼山。一切皆是毘琉璃山。如前所說。

  爾時。勝天在於化山。住於第一最高山峯。於此峯中。化作天子及化天女。歌詠伎樂音聲美妙。聞者愛著。彼化天眾及化天女。從化山峯次第而下。遊戲歌舞。來向實天。

  爾時。實天聞諸化天歌詠之音。如前所說。十倍殊勝美妙音聲。共天女眾歌詠遊戲。時。諸化天亦復同作一類歌詠。漸漸來下。近實天眾。爾時。二種天眾既相見已。化天歌詠漸增轉勝。時。實天眾見勝色故。即離色慢。既破實天形服色慢。爾時。化天即出音聲而詠歌頌。時。諸實天為於化天歌詠所覆。化天香氣色量形貌。及化天女量色形貌。一切皆勝。時。諸實天五欲境界。一切欲樂為彼化天五欲境界欲樂所覆。以夜摩天王方便力故。令諸實天諸慢漸薄。爾時。化天與實天眾共集一處。令實天眾威德光明皆悉隱蔽。如閻浮提日光既現。星宿月光一切皆滅。化天威德。令實天眾光明悉滅。亦復如是。時。化天眾出勝歌音。令實天音隱蔽不現。於化天音。如閻浮提人中歌音。比於天聲量色形貌所有勝相。亦復如是。如夜摩天勝人色相。時。實天眾羞覆心故。向廣池岸。時。化天眾在彼池中大蓮花上。歌舞嬉笑。天中所有五欲功德。皆悉具足。樂事成就。於廣池上大蓮花中。歌舞戲笑共相娛樂。時。化天眾一切樂具皆勝實天。以雜歌頌。為實天眾而說偈言。


        一切業相似  得天中樂報  天命及樂受  業盡則失壞 

        是故諸未失  天中種種樂  皆由福德因  無福則大苦 

        命速不暫停  上色亦如是  死來甚迅速  勿行於放逸 

        放逸能破壞  眾生一切樂  命為死所滅  勿得行放逸 

        諸根不可制  境界不可遮  智者於境界  則能得自在 

        故應捨愚癡  常修行智慧  常遠離諸過  無利之根本 

        放逸生諸欲  由欲造苦因  生死皆是苦  生滅法如是 

        若捨離放逸  則不樂境界  能離於諸過  則得解脫樂 

        放逸是苦樹  是大苦之根  放逸能破壞  一切諸眾生 

        是色等無常  非樂非和合  得已而復失  諸有皆如是 

        隨有樂境界  皆是繫縛因  隨得轉增長  如火得乾薪 

        如是無厭足  則不名為樂  若得離愛樂  乃可名為樂 

        若離生死樂  爾乃得常樂  若為欲所使  則不名常樂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以方便力壞彼天慢。如是歌詠第一妙聲。昔所未聞誘諸天眾。欲令實天聞其歌聲。因得聞法。時。諸天眾既得聞已。本修心力之所熏故。即便覺知如斯歌義。既覺知已。心生厭離。作如是言。彼天於我一切皆勝。自離放逸而說偈頌。況我卑劣而行放逸。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以方便力。令諸天眾生厭離心。斷除放逸第一方便。為作利益。以此天眾色樂憍慢。是故不知天當退沒。至後退時悔火自燒。後為地獄大火所燒。夜摩天王以是方便。令實天眾心生厭離而得利益。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七

        〈觀天品之三十六〉(夜摩天之二十二)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知諸天眾心生厭離。復為現化令增厭離。化作天眾。於華葉中遊戲歌舞。諸實天眾本未曾見。如是天眾遊戲受樂。有無量種無量差別。為實天眾得離慢故。時。實天眾聞諸化天歌樂音聲。心生羞恥。止不歌舞。不能遊戲不受欲樂。一心正住觀化天眾。見化天眾作無量種歌舞戲笑。無量差別無量可愛。更無相似可以譬喻。時。諸化天蓮華葉中。歌舞遊戲種種受樂。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見實天眾心離憍慢。善調伏已。復於蓮華葉中化天歌舞。有一華葉滿中化天。忽然墜落墮大池中。或有深沒更不復出。或有涌出在於水上。或如死屍浮在水上。或有相抱二俱沈沒。皆唱是言。救我救我。迭互相喚。或有相抱發聲大叫。或有相抱而便沈沒。諸實天眾。在大池岸觀諸化天。見化天眾退沒亂壞。極生怖畏。極大愁惱。

  爾時。池中一蓮花葉既墮落已。復有一蓮華葉。化天滿中而復墜落。墮大池中或有沈沒。或有少力浮在水上。發聲大叫。或有沈沒不知所在。或有死已沒於水下。或有死已浮在水上。猶如船栰。或有叫喚。或共天女相抱大叫。或為天女兩手急抱而沒水中。猶如人間在惡水中船栰壞時。人皆沈沒。此化天眾。住花葉中與葉俱墜。清淨水中沒在大池。亦復如是。

  爾時。復有一蓮華葉。化天滿中而復墜落。墮大池中。如石墮水。不復更出。爾時。復有一蓮華葉。多有化天住在其中。而復墜落。墮大池中。迭共相抱皆大叫喚。或沒半身。久時叫喚。然後盡沒。如是百百千千。有無量種安詳徐墮大池水中。猶如沈石。令實天眾皆悉見之。無量天眾。沒已不出。

  爾時。復有一蓮華葉滿中化天。臨欲墮落。發聲大叫。如大山崩或如地動。或如大海潮波之聲。化天墮時出大音聲。亦復如是。時。實天眾在彼岸上。聞化天眾如是音聲。見如是等諸衰惱事。皆生厭離。心大恐怖。周匝遶池。觀此化天心極厭離。共相謂言。如此之事本所未見。有如是等一切天眾極大衰惱。昔所未聞。昔所未見此大怖畏。作是語已。或有思惟。極生厭離。爾時。復有一蓮華葉滿中天女。而復墜落墮大池中。驚怖求哀。唱如是言。救我救我。復相謂言。若天放逸。則得如是衰惱殃禍。墜落退沒。互相告已。時。諸實天心得調伏。皆生厭離。不行放逸。心得隨順。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見實天眾心調伏已。為利益他。自隱其身入蓮花臺。共諸調伏不放逸天入蓮華臺。令實天眾不見天王。王及天眾第一善心。為利天眾。皆共入於蓮花臺中。餘實天眾不見其身。觀諸實天。作如是念。彼天云何為調伏不。為離慢不。

  爾時。天王知諸天眾心善調伏。乃至心中不念放逸。皆生怖畏。今正是時。應為說法而攝取之。知此事已。於大池中大蓮華內。復作變化令生怖畏。化作蓮華有無量葉。及諸化天在蓮華葉墜於大池。墮於水時。出無量種怖畏之聲。而復化作無量天眾死屍狼藉。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心自思惟。如是天眾。極大怖畏。或當馳走奔於餘地。即復化現令其不去。唯觀化天。轉轉復生大厭離心。如是一切種種化現。皆悉作已。與其天眾入花臺中。復更觀察。遍觀察已。第一悲心。為利天眾。出蓮花臺共諸天眾。出華臺已。即攝神力。化事皆滅。安慰天眾作如是言。若天放逸。一切皆當得此衰惱。一切怖畏放逸為本。不放逸天。則不怖畏不得衰惱。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為諸天眾。以偈頌曰。


        愚癡樂放逸  常受諸苦惱  若離放逸者  則得常安樂 

        一切諸苦樹  放逸為根本  是故欲離苦  應當捨放逸

 

  爾時。實天見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心皆安隱。歡喜馳趣。夜摩天王共相謂言。我今得主夜摩天王。今者坐於大蓮華臺。天眾圍遶。能救護我能攝受我。如是各各共籌量已。一切皆走向大蓮華上蓮花臺。牟修樓陀天王住處師子之座。與蓮華臺二俱同色。夜摩天王共餘天眾住華臺中。天眾到已。白天王言。誰令天眾如是破壞。如是衰惱如是墜墮。沈沒水中唱聲叫喚。誰能如是與諸天眾種種苦惱。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告天眾曰。此放逸過。一切眾生必定皆有。汝等天眾皆悉未知。爾時。天主牟修樓陀。為諸天眾以偈頌曰。


        一切諸眾生  皆悉不能破  一切諸業行  無有能勝者 

        能令諸世間  一切皆失壞  以有如是力  是故名為死 

        彼能壞世間  能破陰界入  死王從此世  將至未來世 

        無力能抵捍  無有能救者  唯有法能救  是故法名救 

        命速不久停  壯色亦如是  死來甚迅速  不應生放逸 

        一切眾生樂  皆為無常壞  命為死所滅  不應樂放逸 

        若善業盡時  必至三惡趣  既知如是過  不應樂放逸 

        世間屬無常  皆有三毒刺  有生故有死  不應樂放逸 

        死能破壞命  老能令衰變  病能壞安隱  不應樂放逸 

        業繩縛眾生  心依繩閣道  流轉三有中  不應樂放逸 

        樂者必受苦  苦者苦轉勝  公夫為妻子  不應樂放逸 

        母亦為妻室  妻亦為怨家  此等輪轉行  不應樂放逸 

        於園林山谷  天女眾圍遶  世間皆當盡  不應樂放逸 

        一切天受樂  皆當歸破壞  虛妄不可信  不應樂放逸 

        有生皆是苦  是老死之器  決定必當得  不應樂放逸 

        諸根難調伏  無有能調者  一切樂皆盡  不應樂放逸 

        少年必當老  諸欲猶如夢  是故有智者  不應樂放逸 

        猶如芭蕉葉  如電不久住  一切皆破壞  不應樂放逸 

        諸根難調伏  樂著諸境界  唯有智慧者  能住自境界

 

  如是。天王牟修樓陀。以諸天眾心得厭離。為利益他。說如是偈。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復為天眾說放逸過。作如是言。汝等天眾云何沒在放逸闇中。不見大惡不見大畏。汝等皆見。如是等天以放逸故。皆悉破壞歸於死滅。無能救者。彼諸天眾一切樂具。皆悉勝汝。色量形貌富樂光明。天女歌詠舞戲皆勝。汝等現見彼諸天眾。以放逸故。一切磨滅。汝等天眾皆應思惟。遠離放逸。一切世間。惡龍池中放逸池中。境界惡龍最為大惡。諸風火惡中。放逸之火。與憶念風最為甚惡。一切闇聚。無量時集無始來集。放逸闇聚。最為闇冥一切求便。諸惡怨中。放逸大怨求境界便最為大惡。諸利刀中。放逸利刀最為傷害。墮惡道刀。一切大惡毒蛇之中。放逸毒蛇貪欲之毒。能殺一切愚癡眾生毒中最惡。一切怨家詐親善中。放逸怨家詐現親善。最為大惡。以起一切親故愛故。一切杻械枷鎖及以繩索繫縛之中。放逸繫縛最為堅固。過堅難故。一切曠野無水無樹無果無蔭。無量眾生於中遭苦。諸曠野中。放逸曠野最為大惡。以離樂水。離善人樹離持戒蔭。能與世間一切眾生無量苦惱。一切不實虛妄見中。妄見為實。如旋火輪乾闥婆城鹿愛炎中。放逸虛妄。最為不實。境界樂動不停不住。無有如實。唯虛妄見。如旋火輪乾闥婆城鹿愛炎中。放逸最為虛妄不實。一切嶮岸顛墜之中。放逸嶮岸最為可畏。必定當墮大惡道故。汝等天眾當知如是。一切五道所攝眾生。以放逸故。三趣眾生行惡業故。墮大惡道。是故。一切畏苦惱者。應當勤心捨離放逸。此放逸者一切苦本。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為諸天眾以偈頌曰。


        不放逸得脫  放逸常受苦  放逸不放逸  已略說其相

 

  如是。天王牟修樓陀調伏諸天。為說正道。時。諸天眾一心諦聽。心調伏故。折伏諸根諸根寂靜。夜摩天王牟修樓陀。於蓮花臺坐師子座。時。諸天眾白天王言。願為我說畢竟利益。畢竟安樂。令我得此畢竟利益。畢竟安樂。我云何行。

  爾時。天王告諸天曰。有佛世尊具一切智。解脫之師。一切諸過皆悉解脫。一切功德皆悉具足。於一切眾生中最為殊勝。若能歸依。則能斷除汝等苦惱佛無放逸。汝當歸依。能救汝等無量無邊生死怖畏。

  爾時。天眾聞天王教。一切胡跪。及諸天女生敬重心。攝伏諸根。於佛世尊生敬重心。合掌頂禮。受三歸依。一切天眾。以誠實心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以善淨心。毀呰放逸。誠心悔過。以見化天。有無量種衰惱滅壞。不能堪忍無量苦惱。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見諸天眾心生厭離。復為化現無量神通。於須臾間。能示一身以為千身。於千身中現百千身。於須臾間。於一形相現於無量種種形相。於須臾間飛昇虛空。種種妙寶嚴飾其身。種種形服。於須臾間。沒於水中現一千頭。種種寶冠種種寶印。莊嚴其臂。其身光明勝於千日。於須臾間。化作大山園林具足。在園林中。一切天眾之所圍遶。天眾皆見。或見在於大蓮華中。無量百千光明天女之所圍遶。是諸天女身出光明。時。實天眾皆不能觀天王之身及天女眾。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復現神通。為令天眾離放逸故。從其口中出於百千諸天大眾。或有坐於七寶宮殿。種種妙寶光明之身。種種容服。共諸天女莊嚴端正。詠天歌音以為圍遶。一切皆從牟修樓陀天王口出。或有坐於蓮花之中。如蜂歌音。飲於天酒。香味相應。共諸天女或百或千。以天衣鬘而為莊嚴。身出光明。皆從天王口中而出。

  時。牟修樓陀復現神通。從口而出。或有天眾乘七寶鳥。遊戲歌詠五樂音聲。共諸天女歡娛受樂。從於天王口中而出。天之莊嚴不得為比。光明功德皆悉具足。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復以神力。從其口中化天踊出坐於拘婆羅耶中。作天伎樂出妙音聲。諸天女眾之所圍遶。皆飲天酒。歌頌戲笑。共諸天女。或百或千或億百千。不可喻色。殊勝天女而為圍遶。種種遊戲天園林中。遊行空中而行道路。歌頌音聲。勝於實天足一百倍。歌音色樂種種功德。皆悉具足。令天眾聞。時。實天眾未曾見此希有之事。見已皆生希有之心。或生歡喜或有生疑。作是思惟。此天云何從於天王口中而出。甚為希有。時。實天眾如是思惟。或共論說。不知云何。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復現神通。從其口中出化仙人。種種容貌。或有長髮或有螺髻。或有身著樹皮之衣。或有手中執持澡瓶。或著天衣華鬘莊嚴。或著黑色鹿皮之衣。有如是等種種色貌諸大仙人。從口中出。或百或千。出已住於虛空之中而說偈言。


        一切眾生心  如幻法不住  一切必歸死  有中莫放逸 

        一切可愛中  愛心轉增長  終必歸破壞  有中莫放逸 

        有中更無處  有生而不滅  一切樂皆畏  有中莫放逸 

        一切所見中  謂五欲可愛  一切皆如夢  有中莫放逸 

        喜愛難調伏  常為眾生怨  速將入地獄  有中莫放逸 

        雖數受欲樂  得已而復失  必當皆壞滅  有中莫放逸 

        初中後不善  能壞於世間  業鎖所繫縛  猶如鉤釣魚 

        雖種種方便  欲斷於業鎖  一切天非天  不能斷業鎖 

        生死鎖極長  首尾不可見  是愛甚堅牢  以縛愚癡人 

        我及餘天眾  若人阿修羅  一切皆無常  癡盲不能見 

        業身遍一切  常流轉諸有  一切愛縛心  智慧乃能斷 

        從於愛水中  生於五鑽燧  覺觀風力故  為時火所燒 

        愚癡無智慧  貪苦中妄樂  迷故顛倒取  流轉五道中 

        喜樂於妻子  及種種富樂  常保此妄樂  為死王將去 

        如虎狼殺鹿  害之不疲厭  死王大勢力  殺害亦如是 

        一切諸有中  無量多種苦  為癡所迷惑  而心不疲惓 

        若人依止惡  不名自愛身  既不自愛身  世間更何愛

 

  如是。天王牟修樓陀從口所出變化仙人。為實天眾除放逸故。說如此偈畢竟利益。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復為利益。神通變化。從其胸中示現踊出大蓮花池。其可愛樂。其池多有鵝鴨鴛鴦而為莊嚴。第一清淨八功德水。其蓮華池有百千億七寶蓮華以覆其上。其花香氣滿百由旬。其蓮華臺王在其上。種種妙寶莊嚴天冠。種種光明。種種寶衣莊嚴其身。種種寶印莊嚴其臂。種種婇女而為圍遶。坐師子座。其諸婇女手執白拂侍立左右。復有諸人讚歎王言。勝妙增上。猶如帝釋第二天王。有如是等百千化王。夜摩天王以憐愍心。利益他故。為令一切諸實天眾離放逸故。化作帝釋轉輪聖王。及餘無量百千諸王。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為利益故。復示變化。從其臍中出大蓮華。廣百由旬。百千億葉七寶蓮華。種種寶葉。多有眾蜂出歌詠音。聞者心悅。見之愛樂。夜摩天王從其臍中所化蓮華。其蓮華莖長五千由旬。毘琉璃莖金剛間錯。青因陀寶所共集成而以莊嚴。勝天虹色。甚可愛樂。大蓮華內有諸化人。種種衣服莊嚴其身。第一勝樂。執犁耕地而說偈言。


        一切犁地者  心皆希望果  癡心希利故  不覺當有死 

        愚者希利心  念念常增長  而不覺諸行  念念歸滅盡 

        老罰時欲至  能令少壯盡  病苦若來至  能壞於安隱 

        此三種惡罰  破壞天非天  速來時欲至  愚者不覺知 

        天龍阿修羅  揵闥緊那羅  羅剎毘舍闍  皆為老死壞 

        能令貪愛者  捨離於親里  癡愛相繫縛  輪轉於諸有 

        子孫及子孫  如是種子等  人為愛所誑  一切皆當失

 

  如是化人為利益他。說如此偈。時。實天眾聞是偈已。心念思惟。於境界中不多愛樂。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為利天眾。復作現化。於其一切身分之中種種莊嚴。種種容貌種種寶冠。無量種色無量種形。無量種相天乾闥婆。若人若龍阿修羅等。各以自法衣服莊嚴。從天王身毛孔中出。各如本色。如其形相如其自法。自共婇女歌舞嬉笑。娛樂受樂。天王受樂與人相似。富樂歡悅。自相愛樂歌舞嬉笑。歡娛受樂。復有諸龍種種莊嚴。或有一頭或有二頭乃至七頭。有種種色種種形相。勝妙寶冠莊嚴其首。種種音聲歌詠遊戲。生歡喜心。娛樂受樂。如是勇健羅睺阿修羅等。皆盡化出天帝釋樂。減夜摩天。共諸婇女圍遶供養。第一莊嚴。阿修羅女圍遶供養。五樂音聲聞之可愛。阿修羅王住在宮殿。從於天王牟修樓陀身分而出。受第一樂。

  又復。化現欝單曰人。住雲鬘等十大山中。富樂自在。少減第二三十三天。園林花池。多有種種諸飲食河。種種歌舞遊戲受樂。從於天王牟修樓陀身中而出。復化瞿耶尼人。自樂成就歡喜遊戲。亦復如是。時。實天眾見如是等無量種類無量差別夜摩天王。成就如是第一神通。為除放逸勝利益故。作如是化。非不利益。令放逸天現見無常。心則柔軟。是故示化種種具足。先示欲味後示其過。令其厭欲。以是因緣。夜摩天王為實天眾。示化欲味。受種種樂歌舞遊戲。衣服莊嚴。飲食婇女親近供養。五根受樂。如心所念具足皆得。是名欲味。云何欲過。若得欲已心生愛樂。求之不得共他而有。非獨屬己。愛別離苦無量種苦。為強力者之所侵奪。復有五種強力所奪。所謂王賊水火怨家。復有餘苦。常為怨侵常畏他奪。守護怖畏。或心憂愁。死生貪樂身心常苦。如是欲過。終至於死。有無量種衰惱諸苦。愚癡之人。於此欲過衰惱苦中。不生厭離。復有欲過。有何等過。為欲因緣。母子鬪諍住不同處。一切皆由欲因緣故。若兄弟鬪諍。互相憎嫉若打若縛。一切皆由欲因緣故。是為欲過。若王者共諍無量國土。互相攻伐互相打縛。若殺若害。加種種苦。一切皆由欲因緣故。是為欲過。是故當知。皆由於欲繫縛。一切在於生死。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為實天眾。化作如是無量差別人中欲過。王者共諍。無量方便。及以餘人以欲因緣。入於海中。若共鬪諍若繫若縛。憂悲苦惱怖畏鬪諍。不饒益事。一切皆由欲因緣故。一切人中。皆因欲過不得安隱。云何天中。因於欲過。所謂諸天。共阿修羅鬪戰相壞。一切皆由欲因緣故。若阿修羅共天鬪諍。亦復如是。由欲因緣。有如是等是為欲過。以此因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為實天眾除放逸故。示如是化。

  若諸龍等共龍鬪諍。國土失壞。震雷放雹。一切皆由欲因緣故。若諸畜生互共鬪諍殺縛捕得。一切皆由欲因緣故。是名欲過。於鬼神中。以食因緣或欲因緣。互相撲打。以刀相斫一切皆由欲因緣故。是為欲過。以此因緣。夜摩天王。為實天眾除放逸故。示如是化。

  於地獄中。互相燒打互相殺害。受諸苦惱。於人中時。由欲因緣造作惡業。鬪諍憎嫉以其念本女色因緣。共相憎嫉。以是惡業。墮地獄中。身體裂壞。如是地獄。皆由欲過。以此因緣。夜摩天王為實天眾捨離欲故。示如是化遍於五道。示欲過患。令厭生死。示於人中所有欲味。一切皆失。夜摩天王為示天眾欲味欲過。化作蓮花。百葉墮落破壞磨滅。復廣示現天人之過。既示過已。復示出離解脫種子。利益安樂諸天眾故。

  夜摩天王復為饒益諸天眾故。示於欲過。何以故。聞異欲過。則於生死生厭離心。以異見故。以此因緣。為諸天眾復示欲過。若天若龍阿修羅等。示欲味已。復示欲過。於退沒時得諸衰惱。是諸天人龍阿修羅。於一切處。受無量種諸欲樂已。至於退時。隨諸天等所應受者。皆悉示其種種退法。所謂高山嶮峻崖岸。有無量種師子虎豹野狐猪兔。牛驢象馬駱駝猫牛。失收摩羅魚摩伽羅魚。龜黿之屬。或有一頭或有二頭。或復多頭。口中含土手中執火。復有遍身煙焰俱起。或有雨火。或有放於金剛惡雹。遍眾多處。其聲虓呴甚可怖畏。如一百山同時俱崩。無量種類身色黤黮。頭如大山色相可畏。舉身髦髮焰火熾然。或有百臂或有千臂。於其手中或有執羂。或執刀杖或執金剛。見者大怖。滿大山谷如是等眾。從大山出。走趣化天。奮目大怒。眼赤如血。從其口中出諸火焰。黃赤朱紫無量種色。如黑雲中電光亂起。

  復化死王閻羅伺命。色貌可畏。走向化天。手捉赤繩及諸器仗。所執器仗頭皆火然。發大惡聲猶如震雷。其身熾然滿十由旬。或有伺命。有一百眼或四百眼乃至千眼。眼皆焰出。青赤黃鴿種種雜色。其火熾然至於十里。種種相貌。一切眾生之所怖畏。醜陋可惡。從化山中虓呴而出。凸腹下垂。脇如山谷頭如山峯。或有縮咽入兩肩中。或有長髮。髮皆直竪咽火焰起。或有長爪。火焰熾然。或有身毛焰然火起。或有遍體大火猛熾。如燒大山。皆從大力化山中出。放金剛雹。復有死王閻羅伺命。其頭狀如烏鷲鵄雕。野干狐狗駱駝之面。遍身火熾。惡蟲覆身。以怖天眾。從於大黑化山中出。一切疾走。猶如猛風吹大黑雲。熾電俱起。走趣化天。爾時。死王閻羅伺命。漸近化天。捉得化天。焰火鐵繩返縛其手。縛已牽挽。爾時。化天見餘化天身被繫縛極大怖畏。各各散走。時。死王使尋逐捉之。舉置頭上。昇空而去。不復可見。過眼境界。虓呴之聲甚可怖畏。或有伺命捉得化天。以焰鐵繩而繫其頸。入地而去。復有死王閻羅伺命。捉餘化天擲著水中。訽[口+戒]唱叫。[口+戒]諸化天其身不沒。住在水上為諸化天而說偈言。


        愚癡憍慢心  為放逸所使  樂時既已過  今當就死苦 

        無量境界林  惡毒滿其中  愛牙甚廣大  求善應捨離 

        不作眾善業  而常癡放逸  死時既已到  竟為何所作 

        沒在愛水中  不能度眾苦  以沒生死故  永無有安樂 

        一切有生者  死常隨其後  云何愚癡人  而樂放逸行 

        難知不可遮  常有大勢力  是大力死軍  世間不覺知 

        非是鬪戰力  無方能捨離  眾生放逸故  不覺死怨至 

        死使有二種  遍行於世間  謂老病衰壞  愚癡不覺知

 

  如是死王閻羅王伺命。說此偈頌。呵責天眾。百返千返。加諸苦惱。時。實天眾見衰惱已。得離一切放逸之心。受三歸依。時。夜摩天王知諸天眾心已調伏。復示變化。令實天眾心得厭離。是等化王。所著天冠一切欲具。皆從天王牟修樓陀身中而出。共諸婇女隨順供養。如前所說。上色具足。復為衰老之所毀壞。髮白面皺遍身脈現。柱杖而行。羸瘦憔悴。一切諸業皆不能作。依他而行。為諸愚人輕弄戲笑。上氣不樂。諸根變熟。一切力盡。眾所輕賤。行步數倒。死時將至。近池而行。身極羸瘦依他扶侍。身色醜惡。行於池側。未經幾時。身中多有種種病起。所謂熱病。下痢欬瘷盛氣噎病。脈腫疽瘡癩病。垂近死地身大穢惡。是大惡病不可療治。死相已現。其王具嬰如是諸病。得如是等極大苦惱。然後命終。既死之後。膖脹臭爛。多有無量百千種蟲。時。諸天眾見此死屍。復有雕鷲諸惡貪鳥。從山飛來。取諸死屍而噉食之。或有取屍騰空而去。時。諸天眾見是事已。其心厭欲。一心正念。爾時。天王為利天眾。復示神化。示於羅睺阿修羅王勇健阿修羅王等。一切皆在大海水下。至夜摩天住天王所。去王不遠。住在一面。大聲叫呼。既叫呼已。顛墜墮地。尋即命終。如木如石不動不覺。諸阿修羅王諸婇女等。見是事已。極生苦惱。皆悉圍遶叫喚啼哭。於啼哭時。有鳥飛來取諸死屍。猶如木石。眾鳥取之不覺不動。阿修羅女既啼哭已。一切皆死。復為雕鷲烏鵄眾鳥競共取之。從空而去。令諸天眾不復見之。夜摩天王為利天眾。示化如是啼哭悲泣。

  爾時。夜摩天王復化龍王。如前所說。復示無常。或有龍王熱沙所燒。猶如焰火。如佉陀羅炭入乾草聚。是諸龍王熱沙所燒。亦復如是。復有龍王龍女圍遶。為金翅鳥搏撮將去。諸龍女眾發聲大叫。復有龍王為鋸所解。悲聲唱叫。怨心相斫互相加害。如是化龍。為死將去。時。諸天眾見是事已。心極厭離。

  時。夜摩天王復化弗婆提人瞿陀尼人。無量百千。皆悉衰惱。及諸女人亦復如是。老極須臾。皆歸於死。既死之後。多生諸蟲偃臥於地。甚可惡賤。時。實天眾見此諸事。無量差別大惡有過。見死苦已。皆生厭離。互相謂言。此諸眾生有苦而死。此諸眾生老病死盡。終竟不知。當詣何處為誰將去。一切資具皆悉無常。一切諸樂皆雜有過。無常不住。敗壞之法不可保信。一切諸法皆悉破壞。無有少樂。如是實天互共論說。皆生厭離。

  時。夜摩天王知諸天眾心生厭離。復化丈夫自在離慢。決定上生。謂欝單曰人。少減天福受第一樂。復化令作老病身死。身既死已。無量百千諸蟲噉食其屍。若有見者。皆生厭惡。猶如屎聚。夜摩天王為利放逸諸天眾故。示如是化欝單曰人。

  爾時。天王復作化示。令實天見。謂中陰有。無量有網化中陰有。如眾生死。以業因緣。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之中。化中陰有。令諸天眾皆得現見無量種種心行之業。有因緣生。無量百千五道生死。為諸實天得厭離故。於大池中示如是化。不可思議希有之化。無等無比。令天現見於池水中。具見一切五道眾生。以業煩惱因緣力故。流轉而行。從一道死復生一道。輪轉生死。無救無歸。無有伴侶。輪轉諸有輪迴地獄餓鬼畜生。及以人天。令實天眾見於種種生中陰有。見已驚怖。極生厭離。復見夜摩諸天中陰之身。見夜摩天以業盡故。從天退墮。悔火所燒。貪放逸故天身則滅。中陰身生。足上頭下。如印中陰。以惡業故生地獄陰。見生死業故。極大怖畏。共相謂言。是業因緣。甚大戲弄夜摩天眾。時。實天眾見是事已。生厭離心。是名見地獄中陰。非生有陰。牟修樓陀示如是化。以何義故。不示生陰。以天心軟。不能堪忍。若見生陰不可譬喻。不可說苦。即失身命。是故示化。不示生陰。是名實天觀夜摩天退欲入地獄中陰之身。時。夜摩天王復以希有神化中陰。示夜摩天。放逸過惡之所傷害。以業盡故。欲墮餓鬼。足上頭下。如印相似。業繩所牽。隨所作業。如是成熟。時。實天眾復見如是第二中陰。復次第三。見化中陰。如夜摩天復為放逸之所傷害。業盡還退。惡業所縛。欲墮畜生。足上頭下。如是中陰。如印所印。生畜生中。無量種類相似中陰。是名第三道中陰有相。見之怖畏。復生厭離。驚愕惶怖。互相觀視。以偈頌曰。


        微細難解知  遍行一切處  是業使眾生  流轉於諸趣 

        若人謗賢聖  好行衰見業  不信於業果  死則入地獄 

        若人內懷惡  以法諂誑人  世間所不愛  死則入地獄 

        若人著欲樂  常行於惡業  以樂誑其心  死則入地獄 

        若得畢竟樂  乃得名安隱  若樂有苦報  是不名為樂 

        放逸諸天眾  退失夜摩天  若法具足者  智者所讚歎 

        遊戲園林中  樂見諸天女  欲境無厭足  以是故退沒 

        以樂增長故  渴愛轉增長  智慧人所說  斷愛為第一 

        我見世中陰  今生大厭離  誰當救護我  令我得解脫

 

  時。諸天眾見如是等種種中陰。生厭離心。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知諸天眾。心調伏已。皆滅化天示以自身。寂滅莊嚴。諸天見之。其心安隱。往詣天王。到已圍遶。從在一面。心生敬重歡喜踊躍。作如是念。我今得主。時。實天眾見無量惡。皆生厭離。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八

        〈觀天品之三十七〉(夜摩天之二十三)

  爾時。夜摩天王告天眾曰。汝今何故。不於園林華池無量眾寶莊嚴山峯歌舞戲笑。天王如是觀諸天眾。為生厭離不厭離耶。時。諸天眾聞夜摩天王說此語已。白天王言。當於何處園林七寶山峯之中而有樂處。我見無量生死衰惱。無量差別。不可堪忍。我自目見一切諸欲皆悉無常。後皆致苦。此欲無常不住。不久敗壞。無堅無樂。爾時。夜摩天王聞天眾說而告之曰。汝今當知。一切欲樂後皆致苦。時。諸天眾白天王言。我今已解。欲為大苦。

        時。夜摩天王告諸天眾。我能宣說一切生死無量諸苦。今當為汝略說少分。令億千劫不復放逸。常行人天二種善道。若斷放逸是為智慧。若放逸緣來即應遠離。若不為放逸之所使役。則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復告天眾。今當為汝說三惡道二種善道。二善道者天之與人。三惡道者所謂地獄餓鬼畜生。如是五道。大勢力苦。我能宣說。不可廣說。今當略說。以要言之。於天人中有十六苦。何等十六。天人之中善道所攝。一者中陰苦。二者住胎苦。三者出胎苦。四者希求食苦。五者怨憎會苦。六者愛別離苦。七者寒熱等苦。八者病苦。九者他給使苦。十者追求營作苦。十一者近惡知識苦。十二者妻子親里衰惱苦。十三者飢渴苦。十四者為他輕毀苦。十五者老苦。十六者死苦。如是十六人中大苦。於人世間乃至命終。及餘眾苦。於生死中不可堪忍。於有為中無有少樂。一切無常。一切皆盡。一切敗壞。

        初生中陰。識如香氣。有何等苦。業風所吹。非肉眼見。天眼所見而無所礙。若生人中生種姓家。有下中上。以布施持戒智慧果報而欲生者。此識香氣中陰。亦得如是之食。若欲生於貧窮種姓。所食麁澁。色香味觸皆悉麁惡。身量減劣。少布施故。不得勝報。是名人中生初中陰苦。

  復次。第二苦。若生胎中。以業煩惱因緣故住。生貧窮家。母食麁澁苦酢之食。膜衣筒中薄少食味。入其臍中。令胎中子身羸惡色。氣力劣弱。母疲極故。子於胎中則受大苦。轉向兩脇。走避苦惱。母食冷熱則受痛苦。無力無救不能叫喚。沒屎尿中受無量苦。是為善道人中第二大苦。何況地獄餓鬼畜生。

  復次。第三苦。從胎出生。胎藏逼迫猶如壓油。嬰兒出胎。欲墮逼迫亦復如是。是為大苦。復次。以初生時。其身柔軟如生酥搏。亦如芭蕉又如熟果。母人瞻產以手捉之。其手堅澁皴裂劈坼。厭惡蹙面指甲長利。面目醜惡。以手捉之。猶如火燒亦如刀割。如是嬰兒身體細軟。母人觸之得大苦惱。若得新衣麁澁厚重。或得故衣。補納破裂孔穴穿露。狹小單薄止於草蓐。寒時大冷受大寒苦。熱則大熱猶如火燒。以本布施不清淨故。受斯苦惱。從胎而出受大苦惱。復以不淨布施因緣。令母少乳。所食苦澁。母食劣故其乳則少。或母食麁惡。故令乳少。羸瘦惡色。唯筋皮骨以為其身。飢渴病故身體無力。若無所食噉。從他乞求人所輕賤。少得飲食色香味薄。依他而食辛苦繼命。如是乏食令身苦惱。以本所行不善施故。乃至命盡常不充足。以乏食故常受苦惱。

        復次。第四苦惱。以悕望食而得苦惱。飢餓所惱。或作盜賊。作諸惡業作無利益。或作勇健。因致失命或次死苦。諸苦之重。所謂飢渴。爾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諸天眾。以偈頌曰。


        生死大苦惱  無與飢渴等  眾生以飢苦  作諸不善業 

        從自身起火  故名飢渴苦  飢渴燒三處  如劫火燒林 

        世間大焰火  不能至後世  飢渴火難斷  至於百千劫 

        愚人造不善  行於嶮惡道  皆為飲食故  智者如是說 

        飢渴有大力  過於大猛火  一切三界中  以食因緣轉 

        若於人世間  有種種財物  一切以食故  成就三有海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諸天說。復次。天眾於人世間有第五苦。謂怨憎會有六種苦。何等為六。謂眼見怨等。心不愛樂心不憐愍。見其身色心意惱亂。於心心數而起怖畏。生不利益。心心數中而生苦惱。一切惡中初第一惡。所謂見怨家色及惡知識。

  復次。第二怨憎會苦。若聞其聲。不得利益不愛不順。心生惱亂。是為怨憎會苦。第一惡聲。謂所聞攝不正法聲。憎惡聲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聞不愛不利益聲。聞已生於惡心惱亂。不愛不樂。心不憐愍。是為人中怨憎不愛合會之苦

  復次。第三怨憎不愛會苦。謂鼻聞香。不愛不樂心不隨順。聞之心惱。或生深苦。是為大惡。不愛合會。諸天子。等是名人中不愛合會。若人愚癡。無有智慧。或行或住心生貪著。輕慢不敬。若人以香供養法僧。其人便以欲心嗅之。身壞命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如是惡人。以身因緣以貪身故。身心不淨。身壞命終墮於地獄。諸天子。是為人中不愛怨憎合會之苦。

        復次。第四不愛會苦。所謂世間愚癡惡人。因於味故而作惡業。以惡業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若非沙門現沙門像。內懷腐爛猶如蠡聲。或在僧寺或白衣舍。實非沙門著沙門服。常貪美食為味所縛。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復有懈怠比丘。捨離禪味。為美食故處處遊行。心常樂食。以懈怠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諸天子。是為人中以著味故不愛合會而生苦惱。

  復次。諸天子。人中第五不愛會苦。所謂身體。以此縛心。不善思惟不順法行。意不正念。如是惡人惡境所縛。身壞命終墮於地獄。諸天子。是為人中不愛合會而生苦惱。

  復次。天眾。人中第六不愛合會而生苦惱。所謂有人。心意躁動不能止住。心意不正多有散亂。常思惡業不樂善法。樂不善法無利益事。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諸天子。是為人中不愛合會而生苦惱。及餘種種無量諸苦。人中具受。

        復有三種怨憎會苦。謂近怨家。怨害其命。如眼中刺常不隨順。是為第一怨憎會苦。復次。第二怨憎會苦。與惡知識共同事業。是名第二怨憎會苦。復次。第三怨憎會苦。內懷瞋恚。得便傷害。是名第三不愛怨憎會苦。諸天子。是為人中無量種苦。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復為天眾得厭離故。說於第六人中大苦。所謂愛別離苦。二世利益。是名為愛。善友別離。是為大苦。若離父母兄弟姊妹妻子親里。及餘所愛有恩之人。別離大苦。如墮刀火燒其身心受大苦惱。是為愛別離苦。夜摩天王為利天眾。演說此法。時夜摩天王復為天眾。說於第七人中大苦。所謂寒熱二苦。諸天子。云何人中寒熱二苦。以於人中飲食不調。應冷而熱。應熱而冷。久坐則苦。久立亦苦。多飲亦苦。不睡亦苦。若於昏夜右脇而臥。久眠亦苦。左脇亦爾。初樂後苦。於人世間。以貪樂故。為樂所誑。而修善業。以樂誑故。入於地獄。諸天子。人中之樂。如苦無異。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利益諸天眾。說如是法。汝等天眾。勿生此意。謂人中樂應生厭離。為離生死說法利益。除天放逸故。

  復次。夜摩天王為夜摩天眾。復說第八人中大苦。所謂病苦。無量差別無量病起。所謂熱病。下痢上氣欬逆。四百四病害諸眾生。復有病苦害諸眾生。憂悲愁惱等病。人中大苦。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利益天眾。復說第九大苦。令離生死。示於人中生死大苦。所謂人中為他所使。是為大苦。同道同生。同根同歲同力。以業劣故為他所使。若晝若夜不得自在。常受大苦。是名人中使役之苦。

  復次。為他使苦。若人第一種姓。精勤色力。讀誦智慧具足無乏。以貧窮故。為下賤人之所使役。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夜摩天眾得利益故。復為說法。以業下劣無布施業。人所輕毀。晝夜辛苦為人所使。無施因緣。常受苦惱。手足破裂。貧窮無食衣服垢壞。飢渴所惱寒熱辛苦。如是無量苦惱。不可堪忍。晝夜使役不斷不絕。人中復有種姓色貌。勢力下劣而多財富。復有種姓。色力智慧一切皆勝。而常貧窮。以貧窮故。親近賤人。為業所誑為心誑故。受大劇苦。諸天子。是為人中使役之苦。

        復次。為他使苦。若貧窮人順法而行。以貧窮故。親近惡行不善之人。近不善故。同其惡業。雖不喜樂。為他所使而造惡業。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為他使故二世受苦。

        復次。天眾。人世界中受大苦惱。所謂第十追求大苦。無量苦惱。為求財故。入於大海入敵鬪戰。經營造作。言辭辯說。親近下賤。耕田種殖。商賈販賣。畜養畜生。遊方行使。為貨所使昇大山巖。處處遊行依附他人。如此所作一切追求。皆為財物。嚴飾衣服。或貧窮人或愛著人。如是追求。愛網所縛。乃至命盡。或作惡業或作妄語。誑惑他人。輕稱小斗欺誑於人。沽酒販賣。糶賣胡麻及以賣毒。作如是等惡律儀行。治生販賣。或破國土。城邑聚落軍營人眾。及餘種種眾惡之業。以妻子飲食敷具財物故。追求之苦無量百千。乃至千歲說不可盡。諸天子。是名人中追求之苦。如是夜摩天王。為利益天眾厭離有故。說究竟法。諸天子。勿於人中起悕望心。當生厭離。若貪諸有不得利益。以是因緣。說於人中一切衰惱。若生人中。以追求故作不善業。以是因緣。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墮餓鬼。既生惡道。受種種苦。

        如是。夜摩天王復說十一人中大苦。告諸天眾。人中大苦。所謂近惡知識。皆無利益。一切苦因近惡知識。無惡不得。造身口意一切惡業。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受無量苦。於未來世。或墮餓鬼畜生之中受無量苦。觀於人中地獄餓鬼畜生過已。遮於天眾。悕望人有。說一涅槃寂滅之處。

  復次。夜摩天王為欲利益夜摩天眾說人中苦。所謂人中第十二。妻子親里衰惱大苦。所謂妻子親里殺縛鞕打。飢渴貧窮種種苦惱。所愛之人受苦惱故。亦得苦惱。是名衰惱於人道中。以妻子親里眷屬因緣而得苦惱。以是勿樂生於人中。一切有生必歸於死。隨有死處皆是苦惱。於生死中最大苦者。謂生老死。人中具有。諸天子。既知人中如是大苦。不可堪忍。勿生欣樂。以如是等無量善寂滅。無上道義。示諸天眾。於人道中無利益事。種種有網。不可譬喻。況三惡道無量百千億。不可譬喻。大苦充滿不比人中。若天退時。少放逸天為之說言。汝當生於人善道中。若人臨終。親里知識。願其生天善道之中。二種善道。猶尚如是。況三惡道受大苦惱。如是利益攝他常不放逸。夜摩天王說無量種無量差別。無量方便。無量種法。涅槃勝法。說妻子苦已。

        復為夜摩天眾說第十三人中大苦。所謂飢渴苦。由飢渴故作無量惡。其餘眾苦無如飢渴。以飢渴故入眾惡處。大種姓人。為飲食故。合掌垂淚。哀聲親近下賤小人。說慈愛語。如是一切皆由飢渴。畏飢渴故不顧其命。入危嶮處刀刃之間。及惡象敵。一切皆由飢渴苦故。或入大海。經於無量百千由旬。無量惡魚鯷彌鯢魚。洪波惡處自捨身命。乘於舲舟而沈大海。如是一切。皆由畏於飢渴之苦。復有無量種種差別。不可具說。如是諸苦為口腹故。若人執縛。從右門出打惡聲鼓。嚴以死鬘。災標在前怖畏愁惱。將詣殺處。命在須臾。雖復大苦未過飢渴。是故。應當以淨善心於福田中。以好財物而行布施。時處具足。於生死畏中。勤修精進善心布施。天中少飢。一切生死。皆依飲食以除飢渴。是故。一切應行布施。諸天眾。是名人中飢渴苦惱。無量差別。於天道中。苦微而軟。天樂覆之。福德多故。飲食易得而天不覺。遍於欲界飢渴焰火之所覆蔽。畏於苦火。諸天子。如是觀於人中種種生老病死之苦。勿生欣樂。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見夜摩天眾其心調伏。多調柔軟。既觀察已。復為天眾說人中苦勤修利他。自利則易。牟修樓陀以不斷力。為利他故。為夜摩天眾數數宣說無量種法。說第十四人中大苦。所謂他輕賤苦。不可堪忍。種種差別。於貧窮人輕毀偏多。有十種苦。種姓親族兄弟富人之所輕賤。以貧窮苦。依他而食。綺語不實。親族空語無義之語。依他住食衣服塵垢。他人輕毀。若入城邑若節會日。人見輕毀。人道之中。有如是等無量輕毀大苦世間之人。無薪之火住在心中。謂輕毀火。親里知識兄弟。火燒最為尤甚。無福德故。得此十苦遍燒其身。大惡怖畏以燒乾身。氣如烟起。諸天子。應生知足勿於人中而生欣樂。人中少樂。甚大苦惱。衰惱短壽輕毀垢污。唯於人中多有輕毀。非四道中。於人道中輕毀最重。得他輕毀。一切身分猶如中毒。隨本所得供養之處。後更輕毀。若人先常得好供養。後得少利得少時供。若善男子。如是輕毀過於死苦。諸天子。是為人中難忍大苦。

        復次。第十五人中大苦。所謂老苦。當為汝說。人中老苦。老者能令一切身分羸瘦減劣。諸根皆熟。破壞少壯。拄杖而行。無有氣力。輕毀住處。背傴鼻戾。髮白死使。身意減劣。雖未命終。猶如畜生。諸天子。是則名為人中老苦。名色戲弄。不久必死。若見老苦而不怖畏。當知是人名為無心。猶如木石。以無心故。雖復人身猶如畜生。諸天子。於人道中。生為大苦。以有生故是故老苦。既知老苦。勿於人中起欣樂心。

        復次。第十六人中無量種受生。生則有苦。何等苦也。所謂死苦。死已復生。身根入壞命根斷滅。不復見於兄弟知識。色身滅已。復行異處。以自業果而為資糧。一切眾生必歸終盡。命盡棄身。受中陰有。是名為死。一切有生皆歸於死。若死而不生。生而不死。無有是處。諸天子。勿於人中而生樂心。爾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以偈頌曰。

                   

        於人世界中  有陰皆是苦  有生畢歸死  有死必有生 

        若住於中陰  自業受苦惱  長夜遠行苦  此苦不可說 

        沒於屎尿中  熱氣之所燒  如是住胎苦  不可得具說 

        常貪於食味  其心常悕望  於味受大苦  此苦不可說 

        小心常悕望  於欲不知足  所受諸苦惱  此苦不可說 

        怨憎不愛會  猶如大火毒  所生諸苦惱  此苦不可說 

        於恩愛別離  眾生起大苦  大惡難堪忍  此苦不可說 

        寒熱大苦畏  生無量種苦  大苦甚暴惡  此苦不可說 

        病苦害人命  病為死王使  眾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說 

        為他所策使  常無有自在  眾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說 

        愛毒燒眾生  追求受大苦  次第乃至死  此苦不可說 

        若近惡知識  眾苦常不斷  當受惡道苦  此苦不可說 

        妻子得衰惱  見則生大苦  出過於地獄  此苦不可說 

        飢渴自燒身  猶如猛火焰  能壞於身心  此苦不可說 

        常為他輕賤  親里及知識  生於憂悲苦  此苦不可說 

        人為老所壓  身羸心意劣  傴僂柱杖行  此苦不可說 

        人為死所執  從此至他世  是死為大苦  不可得宣說 

        眾生莫能見  諸業不能遮  能壞諸眾生  是故名為死 

        大力難堪忍  能令諸眾生  獨行大怖畏  是故名為死 

        眾生畢竟有  時火不可避  能斷眾生命  是故名為死 

        死王所破壞  能斷人命根  盡於陰界入  是故名為死 

        生必有別離  知識及兄弟  別已不復合  是故名為死 

        及死未至時  應當修善行  死惡無慈愍  未至應修善 

        是死甚卒暴  極惡無慈愍  未至能修善  乃為天中真 

        若法中生慧  是名善命人  若人不離法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佛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佛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法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法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僧  是名善命人  不離念僧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實  是名善命人  不捨離實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心念道  是名善命人  不捨離道故  是為命中命 

        若人常憶念  趣向於涅槃  爾乃得名天  非樂欲樂者 

        若常一心念  樂修禪定業  此樂能離有  非謂著欲樂 

        既知此有過  於欲生厭離  精勤求涅槃  是名真實天

 

  如是。夜摩天王以無量種利益諸天。令諸天眾心得清涼。斷除惡道。爾時。天眾白天王言。天王。如天王說。我等現見。色力形貌十倍勝者。皆受衰惱。而況我等。夜摩天王聞此語已。而告之曰。如汝所見。此諸天眾少衰惱耳。汝等夜摩天眾。當墮地獄餓鬼畜生。百倍過此。以汝天眾行於非法放逸行故。若諸天眾。順法而行遠離放逸。則閉一切惡道之門。常於天人受種種樂。當離憂悲老病死苦。得常住處。永無如上所說諸苦。以是因緣。勿行放逸。如是欲樂。比無漏智禪定之樂。百千分中不及其一。爾時。天眾聞天王說。現見諸過。復作是言。天王說法利益我等。我今攝受。令我不受如是生死衰惱之苦。爾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以偈頌曰。


        若有自作業  非是他人受  若自善調伏  是則得常處 

        若有作異業  無及善業者  無量百千生  業常隨順行 

        廣作諸福德  修行於善法  則得最勝處  永離老病死 

        如是自善業  天眾應思惟  若修行善業  此是勝資糧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說是偈已。告諸天眾。自今已去。勿為貪著色聲香味觸故而起放逸。遊戲園林。時。諸天眾聞此語已。白天王言。願我未來。見彌勒佛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導師出興於世。我生人中見彼世尊在初會。數得聞法已。盡諸有漏。復有天眾願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是願已。歸佛法僧。七萬天子及餘天眾必生人中。見彌勒佛得聞法已。諸漏永盡。復有餘天。先見佛塔。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復有餘天。發緣覺心。一切皆願當來得果。爾時。夜摩天王作如是念。我已為他作大利益。令諸天眾離放逸行。時。夜摩天王知諸天眾意善調伏。各令還宮。時。諸天眾恭敬圍遶夜摩天王。捨池而去。夜摩天主牟修樓陀。為諸天眾作利益已。復詣餘地。為餘天眾而作利益。

  夜摩天常樂地第八牟修樓陀天化經具足竟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夜摩天處名增長法。眾生何業生於此地。彼見若人善心持戒。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離邪婬。微細亦捨。乃至見畫男女不生憶念。如是之人。不觀不念不味不著。不濁心念。恐犯淨行。亦不思惟不念不善。遮於心過。為他人說邪婬業果以遮其心。令其不喜不愛不樂。此邪婬果不應習近。非寂滅道。不可愛樂。行善之人不應喜樂。為他宣說微細之果。持戒梵行。於微塵惡見之生怖。如是之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增長法地。生彼天已。善業行故。愛果成就。所謂園林金山峯中流泉河池。眾寶莊嚴眾鳥妙音。其池四岸七寶莊嚴。青毘琉璃青因陀寶。間錯其地。多有眾峯。種種色聲相類各異。見之可愛。其聲美妙。聞之悅樂。於園林中增長愛樂。復於異處。金剛青寶頗梨為石莊嚴山谷。於光明山。聞流水音而受快樂。如意所作。皆悉自在。受無比欲。無量百千天女圍遶。常受欲樂增長欲樂。受於無量差別不可喻樂。種種金山毘琉璃峯。行虛空中。種種衣服嚴飾其身。戲笑歌舞種種妙色。諸天女等以為圍遶。具天五欲。若見天色無量差別。生無等樂。隨意遊戲。是名色欲。若聞音聲。隨其所念。共諸天女戲笑歌舞。所聞諸香。無量差別。風吹花池。蓮花之香及餘異花。山谷風吹。種種花香以悅其鼻。舌得無量種種天味。隨念具足。醎淡苦甘辛酢等味。有無量種。不可譬喻。如意之味如是身觸。無量種業如意即得。冷暖溫涼柔軟細滑。衣無縷綖。種種色寶而以莊嚴。無量寶光。照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由旬。光明寶珠而受觸樂。天園林中或有花香。天子聞之。以善業故。受樂希有非不作生。非無因生。所作不失。非是意生非是他與。亦非他作。而我受報。以因緣故而生果報。業果成就。是持戒人隨心所念。愛心悕望。天眾妙色。天之細色中色。近遠時生。遠時中時。隨念成就無量樂法。以是丈夫善持戒故。如是天眾。其心著於六欲境界。欲河所漂而行遊戲。一一園林一一山峯。七寶莊嚴。園林流泉出妙音聲。百色眾鳥出眾異音。是善業者遊戲其中。種種妙色種種相貌。種種功德種種嚴飾。令生欲火。天女圍遶。種種山峯。天鬘天衣莊嚴其身。塗香末香以嚴其身。共諸天女。於山峯中遊戲受樂。隨其所念生無量欲。復與天女而共往詣等不等地。其地可愛。真金白銀青毘琉璃。青因陀寶車磲為地。鈴網音聲眾鳥莊嚴。爾時。有鳥名不放逸。見此天子行放逸處。說偈呵責。


        但受故業  不作新業  業盡則墮  諸法如是  

        業將欲盡  壽命念念  死來卒暴  愚者不覺  

        天子天女  不覺欲染  念欲時過  退時將至 

        得失多返  因欲境界  於衰惱中  云何惡意  

        汝以善業  成就受樂  復作善業  將至善道  

        若樂境界  則沒有海  若離境界  則得解脫 

        境界波力  起於愛河  智者捨離  趣涅槃城  

        勇人捨欲  而求真諦  能知愛境  三有洄澓  

        捨離境界  勿生心念  如甄波迦  果報甚苦 

        人心著樂  貪馳境界  集不善業  流轉惡道  

        常應護心  輕動麁獷  常著境界  愛境所覆  

        心馳諸境  不覺衰惱  衰惱既至  乃知業果 

        既知此業  乃境界過  常應捨離  世間諸縛

 

  如是不放逸鳥說此偈頌。而此天子不聽不受。與天女眾共受欲樂。此諸天女。生死因緣生大苦因。於無識者與之共遊。常行嶮惡。愛心不停常求男子。心如惡毒如惡嶮岸。能然一切男子心火。與如是等可畏天女共受天樂。以愚癡故而不遠避。若有智者。怖畏生死。欲求樂者離諸天女。愚癡迷惑欲覆心故。雖知因於女人而得苦惱。不能捨離。與諸婇女共受欲樂。貪欲愚癡瞋恚所覆沒生死泥。與諸天女遊戲受樂。而不攝受無量利益。遮於惡道為心所誑。於法不覺遊戲園林。與不正行諸天女眾愛網受樂。復詣異地。金毘琉璃青因陀寶。大青寶王周遍莊嚴。遊無量處。聞歌詠音解其章句。言音美妙。五樂音聲勝德具足。無比妙音昔所未聞。新生天子既聞此音。與諸天女馳往趣林。其林無量寶樹具足。林名大歡喜。長百由旬廣三十由旬。如是大林。眾寶具足具大功德。無量天眾百百千千。歌舞遊戲娛樂受樂。

  時。新生天子見此大林毘琉璃樹。有大光明。無量香花功德花鬘。無量種色種種相貌。見此事已。復見異樹。毘琉璃樹。真金為葉青寶為枝。白銀為果。天味功德皆悉具足。青因陀寶挍飾其樹。種種色花以嚴樹枝。復見異樹。青寶為樹真金為枝。毘琉璃葉。無量眾蜂種種色貌。出美妙音以為莊嚴。見之悅樂。時。新生天子復見寶花。猶如開目。觀之可愛。花中眾蜂出妙音聲。復見黃金枝葉蔭覆。猶如宮室。百千眾峯。其音美妙甚可愛樂。復見毘琉璃枝。青寶為葉。蔭覆宮室第一寶珠。種種色鳥而以莊嚴。其地柔軟。寶鈿莊嚴。熏以天香。多有天女。

  新生天子。復見虹色以嚴其地。觀之可愛。覆以七寶。平正可愛。及見天女。新生天子所見諸色皆悉可愛。所聞音聲皆可愛樂。其所聞香有無量種。皆亦可愛。隨所得味。令心愛樂。無量種味天味具足。隨其所觸。無量諸觸令心愛樂。隨其所念。種種諸法隨念即得。如是天子一切欲縛。欲樂不斷。無量可愛無量寶地。寶鈿莊嚴。聞天鳥音聲。共諸天女入大林中。復見花池。種種莊嚴分分差別。或有蓮花。毘琉璃莖真金為葉。金剛為鬚。青因陀寶以為其臺。花皆柔軟復有蓮花。真金為莖毘琉璃葉。白銀為臺。赤蓮花寶以為其鬚。種種眾蜂出妙音聲。復有蓮花七寶合成。真金為葉。七寶廁鈿以為其臺。所謂因陀青寶赤蓮花寶。毘琉璃寶紅蓮花寶。車磲之寶大青寶王。如是種種眾色光明。以為其臺。如一花臺。無量花臺皆亦如是。天子見之觀無厭足。隨其所見。種種境界轉轉增長。如以蘇油灌於大火。不知厭足。不知厭足云何有樂。以非樂故亦非寂滅。非愛心者得寂滅心。隨所得樂愛心增長。隨愛增長不知厭足。以無厭足則入近苦。以於苦中而生樂想。愛火所燒。復入林中。見山谷中無量林樹。無量種光。見之諦視。於五境界欲火之中。不知厭足。復入摩尼寶石之池。真金頗梨色觸柔軟。五種柔軟。無有水衣。眾鳥音聲。澄靜淵深。復見異處有蓮花池。頗梨色水充滿其中。周匝寶石以砌四面。光明普遍。鵝鴨鴛鴦以為莊嚴。蓮花嚴飾林樹圍遶。林中多有美音之鳥。如是種種莊嚴其池。新生天子見此池中種種眾蜂。七寶為翅。岸生香樹色貌具足。以為莊嚴。新生天子復前入林。見有大河。須陀充滿。新生天子復見異處。有乳粥河清淨飲河。河流之聲如琴樂音。或百或千處處流行。多有眾鳥。飲上味酒出妙音聲。

  時。新生天子。復見陸地種種眾花。色貌具足。香蜂遍滿。眾花之中莊嚴大林。其林先香。以花香故。轉增百倍。新生天子與諸天女。復見林中有大山峯。眾寶莊嚴。無量流水以為嚴飾。樹枝蔭覆。猶如宮室。種種寶光。無量百千眾鳥妙音。見之可愛。俱翅羅音。無量百千眾花普熏。光明端嚴。如閻浮提日月光明。在於虛空。無量光明莊嚴天處。光明殊勝。無量光明莊嚴山峯。天子見之。復共天女入山峯中。隨入山峯。觀林轉勝。歌音齊等漸近轉勝。聞此歌音。速疾往詣。昔所未見。如斯天眾。舉目視之。復見可愛笐[竺-二/列]林樹。毘琉璃樹青因陀樹。皆悉端嚴。新生天子復入七寶蓮花笐林。於此林中。多有天子及諸天女。妙色具足嚴身之具。隨念而生。一一天眾各各異住。共諸天女飲天上味。離於醉亂。種種寶林笐[竺-二/列]之中遊戲受樂。入七寶池。共諸天子五樂音聲。歌舞戲笑歡喜受樂。以愛覆心。不知厭足。樂著五欲。入蓮花林。以蓮花葉飲天上味而不醉亂。復有天子。心樂色聲香味觸等。復有天子。住河兩岸而共遊戲。新生天子。復見寶殿。笐[竺-二/列]如林。毘琉璃寶以為欄楯。皆同欲心。以上中下善業力故。得上妙色。五樂音聲受無等樂。不可譬喻。

  爾時。新生天子本未曾見如此天眾遊戲受樂。既見此已。與天女眾。以歡喜心向天眾所。爾時。天眾見此天子衣服嚴飾上妙色身。得未曾有。生歡喜心。亦向天子二眾和合。心無妨礙。共天女眾。一一笐林一一金峯。一一花池一一酒河。一一流水如是愛樂。不可具說。如是一切天眾受樂。

  時。諸天眾久受樂已。復向一切堅固之山。其山七寶。無量河池流泉具足。新生天子天女圍遶。共諸天眾常樂音聲。山河流泉周遍充滿。無量百千笐[竺-二/列]宮殿。甚可愛樂。周匝蓮花而以圍遶。猶如燈樹。如意之樹以為莊嚴。天眾見之生希有心。其山一面毘琉璃寶。其第二面真金所成。其第三面因陀青寶。其第四面大青寶王。四面嚴飾皆悉平等。於平正處。峯谷笐林皆悉具足。若念觸樂。欲遊戲時便上此林。百百千千。一一天子有千天女以為眷屬。天五樂音。無量音聲無量和合。歌舞遊戲。百百千千共新生天子。於園林中花池流泉。所見勝上百千億樹。以為莊嚴。七寶光焰蓮花林笐。此諸天眾。於此諸處歌舞戲笑。安詳徐步。向彼大山互相愛樂。善業為伴。善業所資。以善業故。無有骨肉及以垢污。共遊須陀。食河之上及遊飲河。以善業故。色香味觸皆悉具足。天子食之。樂五境界食之發欲。處處受樂。眾欲具足。受於無等無量之樂。欲昇彼山。見其大山殊勝之處。歎未曾有。久乃至此大山之頂。遊戲山處甚可愛樂。於此山頂。多有無量遊戲之處。眾寶莊嚴。林樹河池。拘物頭花遍於香林。滿山頂上諸欲具足。隨心所念。無量種愛皆得如意。皆可愛樂。他不能攝。如是天子久受天樂。如是受樂處處遍觀。復往詣於七寶山谷。七寶林覆光明善藥。見眾天鳥出妙音聲。寂靜之窟圍遶花池。池名寂靜行處。以於先世不具持戒。生此池中。於先世時。其心堅固能說法要。而身不能如說修行。猶如伎兒。說業果報。從於地獄餓鬼中出。生此池中。多作鵝鳥。以本生處寂靜行故。生寂靜池。七寶為翅身出光明。其音美妙。食於蓮花。雄雌相隨以自娛樂。菩薩鵝王名曰善時。多住此池。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多住於此山窟之中。為天說法。鵝王在池為鳥說法。爾時。諸天眾遊戲歌舞。分為二分。一分天眾。以善業故至此池所。一分天眾。入放逸林。遊戲歌舞歡娛受樂。有善業者往至大池。鵝為說法。見諸天眾為說偈言。


        若人雖說法  不能如說行  此愚人空說  常受諸苦惱 

        若但為他說  不能如說行  語堅而無我  名為空無心 

        放逸故生欲  因欲故生瞋  斯人入惡道  馳赴於地獄 

        若樂已過去  非現前可得  若現受當受  是亦不名樂 

        愚人樂放逸  愛於現在樂  自業果所誑  則入於地獄 

        三世愛所誑  常作無利益  生死縛眾生  智者不應信 

        愚者所親友  被害如大怨  縛世間眾生  智者不應信 

        若為枷鎖縛  猶尚可斷壞  常求欲愛人  不能斷愛縛 

        若人斷愛縛  而愛於常樂  斯人離愛境  行智慧境界 

        智觀樂光明  說愛大闇苦  智者持光明  則能破諸闇 

        以智慧利刀  斫伐於愛樹  能伐愛樹人  得無上樂處 

        斷伐愛過林  及以多流泉  既斷愛林樹  得脫於諸有 

        三道大愛河  放逸水洄澓  若昇智慧船  到安隱彼岸 

        昇智慧山峯  持戒谷莊嚴  以無量智眼  悉見諸有過 

        若人遠離法  斯人內外空  若人不樂法  不堅如水沫 

        若有人堅實  內外如金剛  以法行寂靜  益利他眾生 

        若沒放逸泥  樂於境界樂  境界蛇所螫  常受諸辛苦 

        是故求樂者  不應行放逸  若脫放逸者  則近無量樂 

        若有智慧人  不信於放逸  若為放逸螫  流轉於五道

 

  如是。鵝鳥為調諸天說此偈頌。時。諸天眾以著欲樂。而不聽受亦不攝取。復作歌舞遊戲受樂。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九

        〈觀天品之三十八〉(夜摩天之二十四)

  爾時。菩薩鵝王名曰善時。攝諸鵝眾。以正念心利益一切眾生之心。觀諸鵝眾。心受快樂獨在一窟。思惟念法。如是。善時鵝王愛念法樂。為他說法以為悅樂。復有餘鵝亦思念法。爾時。天眾以歡喜心。為求樂故來向此處。觀此大池周遍可愛。一切時樹花果具足。天眾觀之及天女眾。歡喜歌舞遊戲受樂。百倍增長。圍遶大池。爾時。菩薩鵝王見天眾已。以成就慧而說頌曰。


        智者不放逸  能斷於放逸  則昇智慧臺  得無上安隱 

        若斷於放逸  得勝寂滅道  入此廣大道  智慧到涅槃 

        放逸能障道  令心過相續  以是放逸故  破壞法橋梁 

        能壞於善念  失於解脫道  以是放逸故  將人至惡道 

        以放逸亂心  不覺時利益  不知語作法  不覺如死人 

        雖住於天身  如畜生無異  放逸癡所壞  或舞或歌笑 

        或生或退沒  常生已復滅  三界諸眾生  放逸故轉行 

        造作一切過  惡業之所縛  迷惑一切法  放逸怨所轉 

        以放逸所害  不知於內法  亦不知外法  不覺失其心 

        智者所輕笑  而天子行之  無羞無人罰  為放逸所害 

        心樂於遊戲  亦常樂歌舞  於境界無厭  退失於天處 

        為放逸所誑  於怖處而笑  猶如盲冥人  不知道非道

 

  如是善時菩薩鵝王。利益他故。觀天眾已。住於第一可愛說法鳥眾之中。說調伏偈。而諸天眾雖聞其說而不聽受。歌舞戲笑受五欲樂。遶池而住。樂觀境界。夜摩天中有三大士。常為放逸行天夜摩天眾而演說法。何等為三。一者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二者善時鵝王菩薩。三者種種莊嚴孔雀王菩薩。是三大士。常為利他而演說法。或有令得聲聞菩提。或有令得緣覺菩提。如是大士超魔境界。時。魔波旬作如是念。此諸大士空我境界。欲捨我去人中沙門。四天王中。四大天王三十三天中。憍尸迦夜摩天中。牟修樓陀善時菩薩。種種莊嚴菩薩。兜率陀天寂靜天王及其眷屬。此等諸人。雖住我境而不屬我。六天及人我使能敗除。化樂天雖我境界。而有大力。我不能亂。我今當遣智慧大臣至夜摩天。往亂其法。作是念已。即與大臣而共籌量。汝當往詣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善時菩薩種種莊嚴菩薩所。而敗壞之。汝等三人。善能言語善能變化。有大勢力。其三人者。一名歡喜二名放逸三名欲迷。汝去當至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善時菩薩種種莊嚴菩薩所說法敗之。時。三大臣聞是語已。即下往詣夜摩天眾至善時鵝王所。到已見此鵝王威德勇健勝相無畏。其聲調伏為諸天眾說偈頌曰


        此非放逸時  不應生歡喜  此二法生癡  死時有大力 

        喜煙放逸火  燒無量大眾  境界所迷惑  無目不覺知 

        能斷於相續  及以眾生行  為境界所迷  不覺知利益

 

  時。三大臣聞是語已而說偈言。


        放逸最歡喜  一切樂緣轉  放逸故生愛  云何如是說

 

  善時鵝王以偈答曰。


        無放逸歡喜  一切樂緣轉  放逸生苦惱  故說蓮花池

 

  時。魔大臣放逸復說偈言。


        樂及於境界  放逸諸天女  及以諸技術  為第一可愛

 

  善時鵝王復以偈答。


        若法生放逸  一切皆是苦  能失諸善根  行於三惡道

 

  爾時。放逸復說偈言。


        或處於園林  若在蓮花池  或於重閣處  放逸故受樂

 

  善時鵝王復以偈答。


        於山園林中  曠野寂靜處  無放逸寂靜  能斷於魔縛 

        放逸入地獄  或墮畜生中  復生於餓鬼  放逸癡心故

 

  如是善時鵝王。說是偈頌答放逸時。牟修樓陀於金窟中。遠離放逸而修禪定。及餘天子。遠離放逸亦修禪定。牟修樓陀既知此事。來向大池。無量百千天女圍遶。遍滿虛空。歌舞作樂出眾妙音。近於天王不放逸天。不歌不舞。於答難時忽然而至。爾時。牟修樓陀聞鵝王說一切偈頌。憶念如已。魔王大臣名曰放逸。三人同侶。我於餘天聞其至此。一名放逸。二名歡喜。三名欲迷。於癡人所增長重惑。我當為此放逸大臣。說十一法答難法門。破此魔眾。

  爾時。夜摩天王思惟此事。與善時鵝王共籌量已。從空而下坐蓮花臺。與無量放逸行天而自圍遶。說此十一種勝上答難法門。告諸天眾。汝今諦聽。放逸之過。我從往昔。曾見無放逸天子名曰安隱。為我宣說。令我得聞如此之法。乃是迦葉如來之所演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一切天眾說法鳥眾。善時鵝王及魔王眾。放逸大臣顛倒說者。為諸世間作無利益。住魔伴黨。一切諦聽。十一問難勝上法門。所謂十一白法。斷於十一垢染之法。欲求真實欲求涅槃。欲離魔界畏生死縛。住於寂靜阿蘭若處。獨一無侶。欲求實諦。欲滅黑闇。一心諦聽。何等十一勝上法門斷十一法。一者以調伏斷於憍慢。二者正心不亂。斷除二種破戒。三者精進能滅懈怠。四者白法能斷垢法。五者白法能斷惡法。六者知足能斷多欲。七者以遠離住斷近親里。八者以正語斷無義語。九者正住斷於輕掉。十者布施斷於貧窮。十一者智慧斷於無知。如是十一垢染之法。縛人著於放逸樹枝。欲離魔境應當斷滅。畏生死者應斷放逸。夫放逸者是生死本。不放逸者是解脫因。

        爾時。迦葉如來欲令一切諸眾生等離生死故。說如是法。我昔從於先舊天子。聞說此法。如是天子亦從迦葉如來。聞如此法。為我宣說。次第傳聞。我為汝說。以何等法調伏憍慢。調伏之人。一切眾生之所愛重。住調伏故。斷此憍慢麁惡之法。憍慢有五。何等為五。所謂若入聚落城邑。或行道路。其行速疾不慎威儀。或行道路或行非道。或抖擻衣或佯跛行。正心之人見之生瞋。云何此人行不順法。為醉為狂。是則名為第一憍慢。如是憍慢。云何而斷。應正直行不轉不顧。直視一尋。威儀齊整不抖擻衣。不高舉足限齊四指。不通肩被衣。袈裟齊等行不掉臂。此不放逸能斷放逸。復有四種放逸。諸比丘比丘等應當斷離。所謂說無益語。心不思念不知多少。至施主家不喚突入。亦不彈指在上而坐。說於無量無義之言。而不覺知。於靜坐處發大音聲。觀眾女人無緣而瞋。左右顧視不觀前後。眷屬憍慢盜入他家。如是比丘。一切世人皆悉不愛。寂靜行者。說此比丘名為憍慢。在家出家皆亦如是。如斯等過云何斷除。若於施主及以餘人。說正法語。前後相應。觀人而說觀心而說。依時處說不相違說。軟語而說令易解說。法相應說如說而行。不觀女人。彈指而入知時出入。亦知其相。不抖擻衣不掉臂行。不作高唾不大音聲。美語說法待問而說。不斷他語。少言美說。以法語說。是名毘尼斷於憍慢。

        復次。第二調伏能斷憍慢。云何調伏。所謂比丘及比丘等。入於他家。若聞歌伎。作樂戲笑遊戲之中。於他言笑不聽不樂。不味不願。不作多語不說他惡。不自嚴飾而至他家。不數數入不常乞求。如是比丘。入於他家。若本施主若至異家。以此調伏而斷憍慢。復次第三。比丘至施主家。離說法語說世俗語。說國土論說天生論。說於遊戲歌舞之論。說於過去染愛之事。近女人坐。著雜色衣而入他家。若比丘等如是憍慢熾然增長。何等毘尼能斷滅之。所謂若比丘比丘等。入於他家。說出家法說布施論。說持戒論讚智功德。說於無常敗壞之法。說老說病說愛別離。說自業作說死離別。說知足法說調柔法。說苦說集說滅說道。說地進退說破戒過。說厭離法說斷慳法。色憍慢人為說色過。為說食過。無常破壞。說少壯過必歸老壞。觀人深心相應而說。如是比丘以調伏故。破壞憍慢。復次第四調伏。斷除憍慢。不數受於多諸飲食。若更有人。貪著食味不知厭足。喜至他家。亦不親近。隨其所得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若多若少知足受畜。不念他樂亦不味著。不生覺觀。一心而行。調伏而行正威儀行。調伏比丘及比丘等。調伏之法。如是憍慢。以調伏法而斷滅之。一切憍慢。放逸故生。放逸為本。於諸功德皆無利益。是故欲求涅槃應斷放逸。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善時鵝王。為魔王大臣名放逸等。現前為說。往昔天子。從迦葉如來三藐三佛陀。次第傳聞。為摩眾說。云何第二問答。所謂於不持戒正念現前而斷滅之。戒有二種。世間出世間。略說心為能持。戒有多種。略說二種。一者性重戒。二者離惡戒。若破性重戒。則非迦葉如來弟子。性重戒者。所謂殺生非梵行。偷盜具滿三鉢梨沙槃。或盜佛物或盜法物。盜已食之。心不悔過亦不還償。覆藏不說。如是比丘。則非迦葉如來弟子。腐爛敗壞不名法器。但以妄語。莊嚴衣服。是名破於性重之戒。以放逸故。是故迦葉如來告諸比丘。應離放逸。如是夜摩天王為善時鵝王菩薩說法。鵝眾及魔王眾放逸臣等。坐蓮花臺。牟修樓陀說如是法。

  復次。第三離惡略說九種。何等為九。一者淨修一行。二者常速悔故。三者順行。四者半行。五者多行。六者輕犯即悔。七者說道盡行。八者破壞行。九者一切行。是名九種離戒。一切愚癡凡夫或沙門沙門等。以放逸故名不學者。名無智者惡不淨行。云何一行云何離惡。輕慢惡見。以放逸故毀破輕戒。破已復悔。所謂掘地斷草。是名一行。

  若沙門沙門等。若放逸行毀破輕戒。還復悔過。如是沙門破一行戒。或一或二或三。破輕戒已。我還悔過。如是數作數悔。是名捨離惡戒。非敬重法。非離放逸心常散亂。是名破戒悔過行。云何順行。放逸增長。輕心輕戒。不勇猛學戒。能說能知破戒因緣。知實不實。於戒法中。知破重戒得大重罪。堅持不犯。若有難緣。破於輕戒。不持不敬。不重正法。是名破戒悔過比丘。

  若沙門沙門等。云何半行。唯學戒法。知重知輕或持不持。其心思念。護餘戒眾。如是攝心行於半戒。餘戒不行。是名半行。比丘行放逸行。放逸所使。住放逸境。不能速得涅槃。云何多行。若比丘比丘尼。或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具足持戒。如是順法多行。多持離戒。不缺不穿不空雖堅固持。不能盡護。是名多行。

  若沙門沙門等。云何輕犯速悔。如是比丘。或放逸故或近惡友。於戒慢緩。速悔令淨。或畏地獄惡道之苦。尋即悔過。令心清淨。於僧前說我作不善。心不覆藏。悔已不作。是名比丘犯已隨悔。云所比丘說道盡行。若比丘比丘等。或於重戒中或破或緩。或以放逸或近惡友。速向師悔。或布薩時向眾僧說。心不覆藏。眾僧示導。得聞道故不復更作。畏三惡道。不破不緩。是則名為善時鵝王說道盡行。

  云何破壞行。盡形慢緩離於禪誦。心不愛樂。遊天廟中。為求衣服飲食處處遊行。施主之家親近俗人。為其騁使以求安樂。是名破壞行。如是比丘。身壞命終墮於地獄。

  善時云何一切行。信一切法毘尼。為他人說。於輕戒中。或不能持一戒二戒。或以性故或無習故。不能具持。非不敬重。作已悔過。善時是名一切行。其惡薄少。若比丘比丘等少惡破戒。一切皆由放逸過故。如是夜摩天王住蓮花臺。為善時鵝王說法。鳥眾魔王大臣名放逸等。說如是法。爾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以偈頌曰。


        為放逸所盲  飲於放逸毒  放逸之所縛  將入於地獄 

        若人放逸行  世間所輕賤  現得不利益  命終入地獄 

        癡人於晝夜  或住或道行  一切放逸者  不得一念樂 

        以其放逸故  流行於欲界  輪轉五道中  或從禪中退 

        若得世間定  生於無色處  輪轉於諸有  皆由放逸故 

        一切三界中  為於愛網羂  放逸之所縛  癡人不覺知

 

  如是夜摩天王於往昔時。從舊天子次第得聞迦葉佛經。為善時鵝王說法。鳥眾及魔大臣放逸等。說於十一法中已說三法。何等為三。一者調伏。斷於憍慢。二者正心不亂。斷除二種破戒。一者性戒。二者離戒。若種善根親近善友。破性重戒。近善友故得脫生死。何況離戒。是故智者應當勤求近善知識。三者捨離一法。云何一法。所謂懈怠。捨離懈怠勤行精進。若能精進。則能滅於一切懈怠。猶如放逸。於一切法能作無益。一切善法。親近善友以為根本。

  復次。第四白法。能斷垢法。何等白法。以勤精進斷於懈怠。譬如光明滅一切闇。以勤精進斷除懈怠。亦復如是。夫懈怠者害一切法。隨生懈怠轉轉增長。能壞世間出世間法。現在未來不可稱說。無量諸法。懈怠之人勢力薄少。人所輕賤。亦復不能修理家業。貧窮下賤。不能營作治生貿易。耕田種殖及以餘事。悉不能作。不能親近善友知識。以懈怠故。人所輕賤。皆共指笑。不學智慧。癡無所知不知時處。不知自力不知他力。若依時節應有所作。現在未來一切應作。皆不成就。若人精進。則能斷除如是懈怠。眾人所愛眾所敬重。初夜後夜心不疲惓。離睡易覺知時而起。知時而臥知時相應。思惟而作堅固精進。精進為伴。以精進水澡懈怠垢。一切所作離垢成就。有所作業。或得衰惱。精進不退不怯不惓不間不息。若作大事。精進伴故。則能成就而不毀壞。凡所造作不假他人。識好惡人知自他力。善人所讚眾人供養。或王大臣之所供養。大富大力。一切鬪諍無敢為敵。諸大力人不能破壞。善友為伴知識增長。多善友故有大勢力。多受安樂。隨所行處。若至異方常得安隱。若遊餘方善人親近。隨所有人親近其人。致敬供養以禮待之。離懈怠故。得如是等無量功德。被大堅固精進之鎧。離懈怠垢。能破魔軍能出生死。一切善人之所愛敬。發勤精進。為同伴故。復得出世間無漏無垢。得涅槃道。初堅牢惡塵垢之處。緩而難脫。以此家宅縛諸世間。妻子眷屬姊妹兄弟。奴婢田宅財物倉庫。大愛瀑河。精進為伴。則能離於生死怖畏。捨家出家服三法衣。精進為伴。於家縛中。勤精進故而得出離。得無住道。勤修禪定習誦正法。欲入涅槃而得解脫。知時所應。發勤精進。如實知於身口出沒。諦知自相。如實知於陰界諸入。生滅等相。晝夜不息精進不懈。親近善師。以智方便發勤精進。習道盡過。斷無始流轉生死之縛。如是懈怠。一切無利猶如闇冥。一切眾生不利益事。是堅固惡。以精進故則能滅之。其人如是隨所得道。隨其所得。發勤精進。則能散滅一切和合。不樂煩惱染縛境界。誑惑一切愚癡凡夫。愛詐親善。是色香味觸境界之中。猶如惡賊。劫善法財物。破壞善法。能作一切無利益事。不愛果報。非愛財物。惱亂一切愚癡凡夫。能令迷亂。是故應當捨離境界。不應味著。修解脫道令心清淨。隨心清淨則能精進。正念無疑。以正修行。破壞怨家。復以精進為伴侶故。能斷貪欲瞋恚愚癡。正觀察斷不受諸有。殺怨家已。如閻浮提中。觀於虛空淨無雲瞖。日月清淨光明顯耀。其人清淨亦復如是。如病得差如貧得財。猶如盲人。行大曠野失於正路。得道得眼。其人如是。以持禁戒正修行故。修行現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是離於塵垢。於一切縛而得解脫。度於彼岸。智慧勇猛。離於塵垢。一切皆由精進伴故。是故。發大精進能斷懈怠。及以放逸生死諸縛。爾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以迦葉佛偈而說頌曰。


        發於精進念  常樂獨靜處  得脫於惡業  智慧得涅槃 

        發精進為伴  離於懈怠垢  得脫曠野怖  是人得常樂 

        懈怠及放逸  能障一切法  以此大過故  令眾生苦樂 

        若求現未樂  應離於懈怠  放逸懈怠人  如狗等無異

 

  如是。夜摩天王為善時鵝王說法鳥眾。魔王大臣放逸欲迷等。說彼迦葉如來經典。從昔天子傳聞而說。

  復次。第五白法。能斷惡法。何等惡法。所謂樂入城邑聚落。常習憒閙。不樂住於阿蘭若處。壞沙門法。云何壞法。如是比丘離於修禪及以讀誦。或入聚落或入城邑。處處樂住白衣之家。或共男子或共女人。多有言說。若共女人言語談說。能繫縛人。失一切利益。或生欲心。何以故。女人如火。近之轉近。若近女人漸令心亂。以是義故。比丘不應入於聚落城邑之中。若共丈夫言語談說。失於一切自利之事。於無漏法心不清淨。如是比丘自壞其法。復次。若有比丘樂入聚落及以城邑。得多過咎。得何等過。以入他家令心惱亂。見白衣舍。富樂飲食床褥臥具。心生貪著。猶如食吐。離阿蘭若遊於人間。捨道入俗捨閑靜樂。為家所縛。行貪瞋癡。以是過故。復墮地獄餓鬼畜生。以何因緣得如是苦。由其樂入城邑聚落。是故比丘若欲得地。應離此過。

  云何捨離。以住阿蘭若故。能攝一切無住功德。無住所攝。第一安隱。若有比丘獨住在於阿蘭若處。諸根寂靜。其心清淨意如鍊金。第一寂靜。善護諸根。離於怖畏離於垢污。第一安隱。得無漏樂。六欲天中一切欲樂。作善業故。一天之樂可愛無等。況復六天。一切諸樂若得盡漏。一念之樂無分譬喻。一切思量算數不能譬喻。是故。若求第一義樂。應離憒閙。不入聚落。以求禪定三昧正受。常獨行於山谷巖窟阿蘭若處。若草聚邊。獨一而行。求無漏樂。遠離知識親里眷屬。當觀知識親里之樂。無常無住是別離法。非無住處。濁垢惱亂。無有自在。多懷怖畏。是故。若有愚人智慧薄少。捨第一義。樂求有漏樂。名相似樂。其人則為遠離光明而求黑闇。癡人退沒。以其不知功德過相。是故。應當捨離聚落城邑之樂。常獨住於阿蘭若處。如是離於聚落城邑。住林樹間。得無住樂。是名第五以白淨法斷於垢業。若欲求樂。欲離魔境。以白淨法斷除垢法。

        如是。牟修樓陀知說法鳥眾其心調善。善時菩薩利益他心。為說迦葉佛經。從昔天子。次第傳聞為魔王大臣放逸等。說十一法中。已說五法。餘有六法今當次說。汝集一心。今正是時。汝今已得離難具足。若不說法若不聽法。是大欺誑。是故。已得離難具足。諸根具足。當為說法。三種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之中。云何說法。云何聽法。畜生之中互相殘害。餓鬼飢渴地獄苦逼。云何聞法。若人天中不放逸行。則能聞法。我離放逸。汝善信心。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法難得聞。離難具足。亦復甚難。

        復次。第六垢濁欺誑。云何垢法。所謂多欲。夫多欲者。第一垢染惡貪住處。云何而滅。當以知足則能滅之。若多欲者在家出家。不得安樂。若在家出家。其心多欲。常於晝夜不得安樂。若得物已心不寂靜。所得財物不知厭是。在家多欲未足為妨。如出家人。若出家多欲。不名在家不名出家。云何名為出家人也。斷除憍慢嫉妬多欲。以要言之。若多欲者一切輕毀。若有比丘意多所欲。常悕財物。如是比丘於善法中。心不清淨。心不淨故。諸根不淨行亦不淨。若以憍慢經行僧地。乃至一步。則入地獄。何況臥具病瘦醫藥而無罪過。純地獄行。若破戒多欲而行惡法。實非沙門自稱沙門。猶如野干著師子皮。如虛偽寶。聲如蠡聲。內空無物。若多欲比丘自稱我是迦葉如來聲聞弟子。迦葉如來法中出家。多欲所燒過於大火。多欲迷悶過毒入身。多欲傷人過於衰老。多欲利刀。伐於善樹過於刀害。多欲之患過於惡病。多欲之心。常求人便欲斷人命。過於怨家。求便害人。是故當知。此多欲過破壞二世。應當捨此多欲垢穢。晝夜思惟終不得樂。爾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說迦葉如來所說偈言。


        多欲如利刀  斬害愚癡人  捨之如刀劍  殺害盲冥人 

        多欲大惡瘡  若生於心中  其人貪欲故  晝夜不得樂 

        欲火憶念薪  愛風之所吹  猛火大熾然  焚燒眾生心 

        以貪覆心故  令人心輕動  愛著財物故  而喪其身命 

        若人於世間  造作諸惡業  皆由貪慢故  智者如是說 

        若人心勇決  能入大火中  皆由貪心故  自作無利益 

        若刀惱亂苦  若種種鬪諍  皆由心因緣  親近愚人故 

        當知此衰惱  皆由貪過故  不應親近貪  智者如是說

 

  如是。牟修樓陀為善時鵝王說法鳥眾。魔王大臣名放逸等。說此大過。云何斷除。當以白法。云何白法。所謂少欲。夫少欲者名曰一切安樂之法。若人少欲常得安樂。其人不畏王賊水火。多欲之人愛財物故。親近他家以求財物。近於小人。以求財物。若人少欲。則不至於惡人門下。不作妄語。不作虛誑歌舞戲笑。不作綺語不作惡業。不為貪財欲火所燒。見他得樂不生憂惱。不為貪財近惡知識。不生疑慮。若行道路不畏盜賊。離於怨家人不求便。不畏罰戮。在家之人。若能如是則無所畏。離諸怖畏一切安隱。何況出家。遠離過畏。離在家法住林樹間。若復來至在家人所。多有所求。當知是人食吐無異。於沙門中。第一供養。所謂少欲。少欲比丘知足清淨。名稱普聞。唯受一食。唯著糞掃衣唯獨無侶。遊於山谷巖窟草聚。唯處塚間。於食三分唯食其二。若乞食時。遠避知識不近親里。唯畜一鉢。執持錫杖。隨得供養。以智思惟捨之而去。若行道路。前視一尋。不左右顧眄。捨離美味不食宿飯。於聚落中限至三宿。於城邑中乃至七宿。不坐寶飾莊校之座。於本親里眷屬知識捨之不往。不念王者甘味美饍床褥臥具。不說勝姓。親近善友。性行同類。與同戒者言談語論。如是比丘離惡離濁。少欲知足能斷魔縛。若有多欲破戒比丘。而著袈裟天及世間。無間大惡如病如賊。知足比丘諸根不行。色聲香味觸境界之中。住於露地。則能利益一切眾生。攝持心意。修於身法。受心念處攝持心意。於生死中守護諸根。以知足故名為比丘。若有比丘欲行少欲。不放逸故則能少樂。以放逸故則生多欲。在家出家皆亦如是。爾時。夜摩天王以偈頌曰。


       若不放逸者  則得解脫果  若其放逸者  則墮於地獄 

        放逸不放逸  此說其勝果  若月若闇冥  若解脫若縛 

        放逸不放逸  其義亦如是  少欲則安樂  多欲則苦惱 

        如斯苦樂相  智者之所說  若多欲眾生  其心常如火 

        少欲如涼池  澡浴離貪人  如火得乾薪  燒之無厭足 

        多欲人貪財  無厭亦如是  貪人於晝夜  常無有安樂 

        以其多樂欲  愛箭射其心  過去無量王  貪財無厭足 

        未來亦如是  一切皆磨滅  是故智者說  少欲最為樂

 

  如是。夜摩天王住蓮花臺。為善時鵝王說法鳥眾。魔王大臣名放逸等。說迦葉如來第六經法。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

        〈觀天品之三十九〉(夜摩天之二十五)

  復次。夜摩天王善時鵝王及說法鳥眾現前。為令魔王大臣放逸等得調伏故。說迦葉如來修多羅。從昔天子傳聞而說。已說六種白法。斷除塵垢。我今當說第七垢法。白法能斷。何等垢法。所謂見本生處而生樂心。樂見親里。遠離斷之。知識親里。心常樂見常念親近。晝夜不離。不樂修禪習業。不近善師供養三寶。不念未來業。於三業中。不為他說亦不自作。但念親里。欲見親里知識親舊。云何修理生業。以何自活。作是念已。憂愁所覆。雖為解脫住林樹間。不隨順行。是為無智。心入憂海。既入憂海。復入無等生老病死大憂海中。欲見親里親舊知識。入魔網中。見親里故。增長愛心。家家請食便生貪心。隨俗所作。聞在家者有所言說。心則樂著。以心樂故。如其所作失自利益。愚癡故退。不畏未來惡道之苦。亦不思惟地獄餓鬼畜生及餘生處。亦不思惟現在怖畏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亦不思惟一切所愛皆當別離。以怖親里知識親戚。而行出家還復習近。樂於親里知識親舊。愛他飲食。數至他門。身壞命終墮於惡道。或生地獄或生餓鬼或生畜生。所為出家。皆悉退失。既墮地獄餓鬼畜生。受大苦惱。親里知識莫能救護。是故。一切比丘若畏地獄餓鬼畜生。不應樂見生處親里及諸知識。以近此故。得無利益。為念愛盡義故。而行出家斷除愛網。以愚癡故習近愛網。如人畏火捨之迯走。更入大火。如是畏家。捨家出家。還入畏處。亦復如是。捨離親里。入林樹間還復習近。是為無眼。無知所閉。諸根不調是名染法。云何而斷。若不能以智慧斷除。或不能遮或不能持。應當長久遠避遮之。若無智人。不能以餘方便斷愛。當遠避之一切人愛。以不見故。斷一切愛法。皆當別離。至於死時無人能救。唯除善業。無量百千生處善法之業。最為能救。非諸親里能救於人。亦非兄弟。如是比丘。捨離親屬獨處閑居。能斷垢法。老病死時。非諸親里而能救護。比丘如是思惟。斷一切愛。或得微薄。是名比丘斷親里愛。

        復次。在家出家。斷於第八染法。何等染法。所謂無義語。以正語斷之。若在家人空無義語。眾人輕賤。猶如草芥。有義之言。第一財物。諸餘財物所不能及。無義之言。雖復富樂猶名貧窮。空無義語空而無實。人所輕賤。猶如白羊無言說財。智人視之猶如畜生。第一輕毀如是等法。云何而斷空無義語。所謂正語。正語有二。何等為二。一者默然。二者四種正語。何等為四。一者不妄語。二者不惡口。三者不兩舌。四者不破壞語。是名正語。在家出家。若能如是則不輕毀。在家出家。有六因緣速為人輕。何等為六。謂無義語。突入人家貪愛他食。坐於尊處虛說無實。如是六法。人所輕笑。在家出家。應離此法。

  復次。第九垢染。白法能斷。云何白法。斷於垢法。謂輕掉法。正住能斷。輕掉法者障一切法。心性輕掉。以掉動故。不信不覺。不知世間所作。不知言語不知時節。不近善友。以輕掉放逸故。於世間法不能了達。如是輕掉惡垢。能敗現在及未來世。不得利益。在家出家。應以正住白法斷除輕掉。在家出家。若身口意離掉正住。眾人供養。正戒正智正意。離魔境界。善法滿足終得涅槃。於世間法。智者讚歎。世間所作皆能成就。眾所供養。所至之處常得安樂。所作成就。如是在家出家。離於輕掉。為一切人之所讚歎。

  復次。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說法鳥眾善時鵝王。及以魔王放逸大臣等。以本曾從舊天子所次第傳聞迦葉佛經。為天眾說。

  復次。第十垢法。可輕可毀。智人所捨。何等垢法。所謂貧窮。貧有二種。一者貧戒。二者貧智。復有二種。一者貧施。二者貧慧。復有二種。一貧種姓。二者貧見。復有二種。一貧寶物。二貧師尊。復有二種。一貧親族。二貧親舊。一切貧窮皆可輕毀。若男若女。云何而斷。所謂布施。一切貧窮。布施能斷。譬如燈明。能滅諸闇。一切愚癡。智能滅之。一切異見。正見能斷。如是非法。法能斷之。第一最勝。一切智者之所愛攝。斷眾惡道。現在未來二世安隱。云何布施。施有多種。所謂智施戒施。法施安慰施。示正道施。失道路者示道路施。於道行者示以水施命施。資具施無畏施。實語施斷疑施。五戒施出家戒施。具足戒施。病醫藥施。眼目等施。如是等種種布施。能利現在及未來世。猶如父母。常思修已。斷諸貧窮。斷於惡道。於天人中而受安樂。既受樂已。終得涅槃。如是布施能斷貧窮。是故智者。應行布施。

  復次。第十一闇法。能縛生死闇障諸法。何等闇法。所謂無智。無量無知乃至無明闇。縛一切生。一切闇聚。以縛其頸。無知如刀。如火如毒。無知亦如一切無明。一切無明因緣而起。能令流轉一切地獄餓鬼畜生。能縛眾生令其流轉。如是怨垢云何斷除。謂無漏智。猶如明燈。為救為歸。於諸眾生如父如母。猶如醫師亦如良藥。斷無知縛更不復生。如斷樹根樹則不生。如火燒薪不復更生。亦如流水。不復更返以無漏智燒於無知。亦復如是。不復更生。是故。應當於一切時勤修精進。以無漏智斷除無知。如此所說十一種法。放逸根本。隨逐放逸。放逸故生。是故。應斷一切放逸。一切放逸根本皆無利益能成放逸。譬如依大地故。有一切藥草樹木叢林流水河池隄防城邑聚落園林。及須彌山王皆依大地。一切地獄餓鬼畜生亦復如是。皆依放逸。是故智者應當捨離。爾時。夜摩天王以偈頌曰。


        老人身皮皺  無力拄杖行  老而不知法  皆由放逸故 

        以病破壞身  偃臥於床席  而不生厭離  皆由愚癡故 

        若遇於飢渴  若入嶮惡道  而不生厭離  皆由放逸故 

        若得愛別離  而生於苦惱  一切放逸故  如來如是說 

        若於五道中  具受種種苦  眾生常苦惱  以其愚癡故 

        嗚呼不厭離  生死諸世間  諸業大輪轉  循環不暫停 

        三界皆無樂  亦無有少常  如是愚癡人  不知生厭離 

        境界皆虛空  三界猶如夢  一切皆悉苦  無目不見知 

        如是愚癡人  為放逸所害  死畏欲至時  無有能遮救 

        為於不善觀  惱亂其心意  死王欲將至  而人不覺知 

        死王將欲至  奪人保命心  三種無利益  惱害諸眾生 

        老病死等苦  以放逸故生  追求惱人中  放逸害諸天 

        飢渴惱餓鬼  地獄苦所惱  畜生多愚癡  迭互相殘害 

        如是眾苦惱  惱害諸眾生  以順非法行  放逸愚癡故 

        猶如依大地  生諸藥草第  放逸亦如是  增長諸煩惱 

        此魔王軍眾  第一大臣等  摧以智金剛  如日光除闇 

        於此所說中  知功德及過  放逸果受苦  無放逸果樂 

        如是夜摩王  無量分別說  放逸之過惡  不放逸功德 

        老病死諸苦  愛別怨憎會  無量諸衰惱  遍滿生死中 

        若人知方便  遮於未來苦  惡業是苦因  不作惡業樂 

        滅煩惱最樂  智者如是說  此是涅槃道  真智所演說 

        調伏不放逸  住於閑靜處  勇猛離貪心  去涅槃不遠 

        離怨及親友  滅除於有欲  境界不放逸  去涅槃不遠 

        若人捨離惡  修行慈悲心  怖畏生死者  去涅槃不遠 

        以智斷煩惱  智慧心清涼  度於懈怠垢  去涅槃不遠 

        與四諦相應  斷於三種過  於諸根自在  去涅槃不遠 

        知阿那般那  修行二種相  解了智所知  去涅槃不遠 

        若脫於過畏  若樂不縛心  以能度彼岸  是故名牟尼

 

  如是。夜摩天王為說法鳥眾善時鵝王。說迦葉如來正法經典。離放逸故。如是無量正法調伏妙音勇勝說法。爾時。魔王軍眾放逸大臣。聞正法已。作如是念。我今不能轉動夜摩天王如此之法。難知深法不可迴轉。作是念已。具告同伴。今此牟修樓陀。此法道中。不可轉動乃至一句。如是魔臣共思惟已。勢力劣弱。本念破壞失大威德。飛昇虛空。於須臾頃。還至他化自在天宮魔波旬所到已。時。一切魔問使臣言。汝所作事。如憶念不。事究竟不。時。三大臣聞是語已。白魔王言。天王。我失勢力。夜摩天王牟修樓陀有大智慧。於正法中。乃至一句不可動轉。及其天眾亦復如是。我不能亂。時。魔波旬聞此語已。作如是念。放逸行天。我能令其住於欲中。雖有大力。以放逸故住我境界。作是念已。告魔眾言。却後我能破夜摩天。汝勿急速。我有大力悉能壞亂一切天眾。後當破之。時。魔波旬說是語已。復受無等六欲之樂。於放逸地。轉增無量成就大樂。夜摩天王共善時鵝王及說法鳥眾。說無量種法魔軍放逸。既已退還。時。諸天眾所作已辦。

  爾時。新生天眾。遊戲歡娛於園林中。來向天王說法之處。及善時鵝王說法鳥眾。

  爾時。夜摩天王見此天眾。告善時言。汝觀如是放逸行天。今來向此。我今當遊寂靜園林。說是語已。飛昇虛空入寂靜林。此諸天眾。放逸遊行五欲具足。園林池中娛樂。乃至愛業所集業盡。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生於人中財富具足。為世大人。或為大王或為大臣。大樂之處眾人所愛。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彼以聞慧。見夜摩天所住地處名一向樂。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以聞慧。見有善人持戒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捨邪婬不犯邪行。第一難持。能捨不作。若見禽獸牝牡和合。不生心念。捨不欲見亦不思惟。於邪行報生怖畏心。是故。捨離見邪行者。勸令不作。說邪行報令住善道。以此因緣。說如是法。言是邪婬得不愛報。畢定墮於地獄之報。既自不作教他不作。如是之人自利利他。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一向樂地。以善業故。樂常不斷。無量諸樂皆悉增長。於此地中。有諸園林見之愛樂。如意之林。一切欲樂隨念皆得。於園林中愛樂受樂。新生天子有諸園林。一名光明樂。二名流水樂。三名山聚樂。有蓮花池名曰雜池。有名香流復有園林山池。復有異山天之功德。無數具足。林池可愛。新生天子遊戲受樂。千倍功德。所謂摩尼欄楯池。次名眾鳥音樂池。次名天歡喜池。次名常遊戲池。次名受樂池。次名無濁池。次名實有池。次名見當有池。此池周遍。有諸天鳥出妙音聲。色量具足。充滿池中。如意之樹遍於池側。無量功德。皆悉具足。以善業故。與無量天女受五欲樂。諸天之色隨念順行。樂觀不離。次第觀之受五欲樂。以其持戒集善業故。得如是報。於花池中。遊戲歌舞受五欲樂。如是五欲。渴愛刺林。復以天女而自圍遶。於摩尼莊嚴間錯之池。復往詣於餘蓮花池莊嚴之山。遊戲受樂。天鬘天衣。五境界樂。目視可愛。昇此山上欲受快樂。所上山峯名曰山谷。甚可愛樂。於彼山上復有餘天。天鬘天衣以自莊嚴。從金山下。天眾圍遶遊戲而來。百百千千相隨而下。新生天子。見諸天眾問天女言。如彼天眾共諸天女。遊戲受樂。我亦如是。遊戲受樂。諸天女言。願隨其意。時。初生天子知天女心。共諸天女圍遶遊戲。第一歡喜。五樂音聲以為歌頌。二眾共集。遊戲受樂不知厭足。山上有鳥名曰山冠孔雀王。為諸天眾以偈頌曰。


        世間業莊嚴  天亦業莊嚴  天處無常故  業盡還破壞 

        世間愛和合  不愛於別離  和合必有離  世間法如是 

        心愛樂諸樂  為境界所誑  諸天命速盡  如心之生滅 

        老病死破壞  離別一切人  常有此死法  愚者不覺知 

        老使次第來  死時垂欲至  為病軍能破  愚者不覺知 

        六種失人身  五根能破壞  如人失正道  處處皆障礙 

        若人念因果  常念而不失  是人見實果  於後不生悔 

        若人於境界  實見不貪著  此人於愛境  則能速得脫 

        若脫於愛網  則度惡曠野  能遠放逸火  是人大智慧 

        五種大怖畏  壞一切世間  以其自業故  老病死離別

 

  如是山冠鳥種種莊嚴。孔雀王菩提薩埵以願力故。受孔雀身。利益他人及利孔雀。為天說法。斷除放逸。

  爾時。天眾見新生天子。心生歡喜。以放逸故。於善法語心不信受。或歌或舞遊戲受樂。五樂音聲。於山峯園林有無量種。不可譬喻。金光明窟如意之林。莊嚴此山。無量眾鳥。百千山河花林莊嚴。共諸天女具一切欲。天樂具足無量遊戲。如是天眾。遊戲次第。昇雜摩尼間錯之山。於此山上有七寶樹。如意之林莊嚴其山。縱廣五由旬。於其林中。有孔雀王名種種莊嚴。住在此林為天說法。為令天子諸天女等離放逸故。愛說法故。遊園林中蓮花林中。種種雜林。河泉流水山峯之中。寶莊嚴處。百千眾鳥妙音之處。一切天眾莊嚴之處。諸天女眾莊嚴之處。多有天子天女和合受樂。此孔雀王則至其所。以善業故。受種種樂。一切遊戲。如是遊戲無量差別。不可譬喻。隨念皆得。

  爾時。孔雀王於摩尼間錯山峯之中。見諸天眾受放逸樂。為令天眾離放逸故以偈頌曰。


        現在若未來  色境無厭足  憶念火所燒  數數求境界 

        雖得生天上  生已還歸滅  為業網所縛  復墮於地獄 

        出受鬼畜生  受無量苦惱  眾生行五道  以業因緣故 

        眾生種種業  甚多不可量  故得種種果  天中無量樂 

        業盡故還退  有生則有滅  見於真諦者  能見天退滅 

        此死時欲至  其命則破壞  一切能惱亂  愚者不覺知 

        以種種調伏  種種說利益  天眾樂所迷  而不生厭離 

        善語法相應  二世得安樂  愚者不攝受  後則生大悔 

        以多法調伏  語真義亦明  而天著放逸  不知真利益 

        死怨害天命  大力無能救  大力速馳奔  死時欲來至 

        諸天龍夜叉  乾闥毘舍闍  一切無能敵  是故死力大 

        若知力無力  是人真知業  不為惡業污  不行於惡道 

        常修行諸善  離不善境界  如是作業人  則無眾苦惱 

        隨順於法行  增長信精進  三昧力相應  如母利益子 

        善法於五道  一切能救護  非父非母力  能行於彼處 

        信順於正法  能救惡道苦  隨其所至處  信常有大力 

        如燈能除闇  如病得良藥  如盲者得眼  如貧人得財 

        如水漂溺人  信為大船栰  若人放逸行  信為能除滅 

        死時得信故  能除生有海  則得寂滅處  古世牟尼說 

        以得信力故  名正智修行  信及不放逸  精進知止足 

        集智近善友  此六解脫因  施戒善寂滅  慈心利眾生 

        及行悲喜捨  此法得因緣  輕躁近惡友  麁獷喜妄語 

        邪見放逸行  此法地獄因  慳嫉苦惡語  放逸行離善 

        心常貪他物  聖說餓鬼因  近癡離智慧  愛欲遠正法 

        貪食樂睡眠  佛說畜生因  若人身口意  作三種不善 

        如是無智人  則墮於地獄  若作如是因  受果則不差 

        如種穀得穀  善惡業如是  見此眾多人  作生死苦因 

        如是愚天眾  而猶不覺知  放逸初雖樂  後則大苦惱 

        若法後時苦  智者應捨離  乃至未解脫  終無有少樂 

        若得解脫者  常樂得成就  無常放逸樂  智者所不說 

        若得常樂者  智者說為樂  上上次相續  諸業皆如是 

        其果亦如是  上上而不斷  既知業果已  應捨離放逸 

        當起智慧心  此樂為無上

 

  如是。孔雀王菩薩種種方便。為天說法。斷除放逸。種種無畏美妙音聲。悉蔽諸天歌詠之音。以善業故。其聲遍滿二萬由旬。聞者悅樂。法樂相應。

  爾時。諸天眾為求樂故。空中旋轉。如四天王行使天等。或去或來。此諸天眾亦復如是。

  爾時。兜率陀諸天眾聞此聲已。七萬天眾從上而下。敬重正法。放逸薄故。向夜摩天種種莊嚴孔雀王所。時。種種莊嚴孔雀王菩薩。知兜率陀天以心歡喜。告諸天子。善來真天少放逸故。能來至此求未來果。若欲得聞種種法要。汝當速下。如我所聞寂靜之法。當為汝說。我已修集能至涅槃。我於往昔所聞之法。一切師等本所不聞。我於迦羅村陀佛所得聞此法。生生之處。以願力故常不忘失。為他人說。爾時。兜率陀天聞孔雀王說是語已。從空中下。敬重正法。於山峯中大眾共會山峯之中。無量蓮花池無量流泉無量寶性。無量眾鳥出妙音聲。於摩尼間錯山峯之中。圍遶孔雀王四面而住。威德殊勝色相具足。一切光明勝夜摩天。如夜摩天比閻浮提人。兜率陀天勝夜摩天。亦復如是。時。夜摩天見兜率天。破壞色慢及自在樂。往詣孔雀王菩薩所。有樂遊戲入於林中。未曾見於兜率天故。瞻仰而住。或上山頂欲求遊戲。復有諸天圍遶孔雀王四面而住。

  爾時。孔雀王菩薩告諸天眾。有二十二法我今當說。我所敬習利益天人。第一安樂。一切眾生令得正行。此二十二法。利益安樂天人愛法。現在未來天人愛法。能斷放逸滅令不生。若諸天人能離放逸。常得安樂乃至涅槃。此法利益。父母利益所不能及。何等二十二。一者悔心。二者畏惡道。三者忍。四者精進。五者說法。六者悲心。七者軟心。八者調伏。九者信業。十者不住壞處。十一者住心。十二者畏惡名。十三者不樂著。十四者獨行。十五者心不散亂。十六者念死。十七者離色富財種姓憍慢。十八者軟語。十九者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二十者知足。二十一者畏於境界。二十二者捨不信心。此二十二法。若天若人。如實修行不墮惡道。速得涅槃。云何名悔。云何悔已而得安隱。既生悔已。斷不善法。云何生悔。若見他人造作不善。身口意業。他作身業。而呵毀之。應生悔心。不共同住。若有因緣。自起不善覺觀之心。隨生即捨。不生憶念不味不著。內心生慚愧。於他人勤修精進。令其不生。不受覺觀。心呵惡覺觀。譬如大坑滿中糞屎死狗不淨。有清淨人。入中求淨。既入坑中不淨沒咽。爾時。其人心生厭惡。若有起於不善覺觀。其心生悔。亦復如是。譬如異人。常求淨行。以不知故誤食糞穢。或有強力怨家。強令食糞。食已惡賤。心生悔恨。後更不食。若有行於善業之人。慚愧呵毀不善覺觀。亦復如是。勤修精進斷除覺觀。是名初法。不生放逸斷除放逸。破壞放逸。是故天人應當修學。若有善人欲求真諦。怖畏生死。若生微少不善覺觀。應生悔心。不生願心不生放逸。不放逸人能起悔心。放逸之人則不能悔。如是一法。是諸善業之根本也。所謂斷除不善覺觀。而生悔心。是名初法。

  復次。第二善法增長善法。所謂畏於惡道。名大出法。滅於放逸能斷放逸。一切人天畏惡道行。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復餘人若畏惡道。不作惡業。若見他作亦不隨喜。知不善業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是故。不作惡不善業。惡業之因墮於惡道。何以故。於少惡業。習近喜樂。令惡增長。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是故。沙門若婆羅門及餘畏惡道者。應如是學。常應怖畏。不善果報甚為大惡。成就地獄餓鬼畜生。放逸行人少智之人。若能如是畏惡道者。不作放逸。不作身口意三種惡業。如是之人。常修善業捨不善業。是名畏惡道。譬如有人。知自他力畏於毒蛇。及以刀火能斷人命。畏惡道者。怖畏惡業。亦復如是。如是之人。於微細業捨而不作。不行放逸。捨放逸故生天人中。受大富樂。受富樂已。後入涅槃。以勝樂故。無死無變無退無盡。是故。常應怖畏惡道。若有沙門若婆羅門及餘行者。能如是行。得無上處。彼時。世尊說此偈言。


        若人畏惡道  應捨放逸垢  修善求功德  則到涅槃城 

        若人畏惡道  其人心正直  以其正心故  從樂得樂處 

        若不畏惡道  則多造惡業  為惡火所燒  將入於地獄 

        譬如微少火  雖小亦能燒  惡道亦如是  經劫猶得報 

        若人欲得樂  應畏於惡道  怖畏救惡道  則能得安樂

 

  如是法中。若天若人。若沙門婆羅門及餘善人。若畏惡道於少不善。尋即悔過。心不隨喜。亦不思惟。心念地獄餓鬼畜生。怖畏苦果。念已畏於三不善道。捨十惡業。止而不作。不教他作亦不隨喜。不近如是惡業之人。修行善業。捨一切惡行淨無垢。捨離放逸止一切惡。於不善法流轉有中而得解脫。於一切法得解脫已。解脫諸過則能安隱。度有彼岸。是故。應當常畏惡道。當如是學。一切天人若愛此法。能至涅槃。

  復次。彼佛世尊說離放逸能至涅槃。利益安樂一切天人。我於先世人中得聞。憶念不忘。我今當為諸天眾說。云何名為第三忍法。如是忍者。第一善法第一清淨。佛所讚歎。忍有二種。一者法忍。一者生忍。云何法忍。緣法道行。思惟白法。忍堅固法。思惟善道勝故能忍。故名為忍。譬如大地。忍諸世間山河園林無量種類。忍之不疲。一切法忍亦復如是。能到涅槃。一切法忍。堅固最勝。白淨善法。涅槃道攝。故名法忍。如是之人。堅固世間忍故。能至涅槃。

  復次。第二忍。所謂若沙門婆羅門若復餘人。欲起瞋恚。忍令不起。知瞋過故。作是思惟。若起瞋恚自燒其身。其心噤毒顏色變異。他人所棄。皆悉驚避。眾人不愛。輕毀鄙賤。身壞命終墮於地獄。以瞋恚故無惡不作。是故智者捨瞋如火。知瞋過故。能自利益。為欲自利利益他人。應當行忍。譬如大火焚燒屋宅。有勇健者以水滅之。智慧之人。忍滅瞋恚亦復如是。能忍之人第一善心。能捨瞋恚。眾人所愛。眾人樂見人所信受。顏色清淨其心寂靜。心不躁動善淨深心。離身口過離心熱惱。離惡道畏離於怨憎。離惡名稱離於憂惱。離怨家畏離於惡人惡口罵詈。離於悔畏離惡聲畏。離無利畏離於苦畏離於慢畏。若人能離如是之畏。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名稱普聞。得現在未來二世之樂。眾人視之猶如父母。是忍辱人眾人親近。是故。瞋怒猶如毒蛇。如刀如火。以忍滅之能令皆盡。能忍瞋恚。是名為忍。若有善人欲修行善。應作是念。忍者如寶應善護之。如是忍者能破瞋恚。正法忍光。猶如炬火能滅瞋闇。如盲者眼貧正法者之財賄。除邪見之貧窮。猶如父母利益其子。瞋恚沒溺忍為大船。墮惡道者忍為救拔。忍如大水滅地獄火。忍力能斷餓鬼慳嫉飢渴之惱。若墮畜生互相殘害。忍力則能施其身命。應樂行忍常習不捨。若畏惡道。當勤精進思惟忍力。爾時。孔雀王菩薩以偈頌曰。


        若人忍莊嚴  諸莊嚴中勝  財物可劫盜  忍則不可失 

        若人修行忍  一切眾所愛  後時得安隱  忍為第一戒 

        若人修行忍  捨一切瞋恚  現在及未來  常得安隱處 

        忍辱戒智慧  如是三種財  此財最第一  非珍寶能譬 

        若人修行忍  一切應供養  善人所讚歎  是故應行忍 

        忍藥為第一  能除於瞋毒  忍能滅瞋恚  令其不復生 

        闇覆愚癡人  忍為勝光明  如燈能除闇  忍示於正道 

        若離正法財  流轉於五道  若有忍財物  於世最豪富 

        瞋恚大曠野  黑闇甚難度  忍資糧具足  能過無留難 

        若迷正法路  忍能為正導  怖畏惡道者  忍力為救護 

        常令眾生樂  能滅於苦惱  常得安隱樂  永離諸怖畏 

        善人之所愛  能生信功德  和集善吉祥  捨離不善法 

        示人正解脫  能滅生死畏  昇天之階陛  滅除地獄火 

        餓鬼畜生界  忍為能救護  忍能滿功德  令眾生寂滅 

        欲得吉祥樂  當修行忍辱

 

  如是。忍者名第一法。以修行故。現在未來常得安樂。身壞命終生於天上。後得涅槃。是故。為不放逸生天人中。當修行忍。

  復次。第四善業。能離放逸。若沙門婆羅門及餘善人。作何等善業。所謂精進勤求善法。與善相應。道法精進。正時相應。時處寂靜。修習世間出世間法。相應寂靜非不相應。若沙門婆羅門。於世間出世間法。初夜後夜知時止息。知時知處及知方便。如是則得安隱而住精進。能破一切懈怠。若沙門婆羅門。為破煩惱勤修精進。既生精進。於色聲香味觸境界不起著心。若得因緣。持心令住正心精進。二法為伴。攝心令離一切境界。若不善力起。精進遮之。正念斷除。一切法中精進第一。以此二法為同伴故。令諸善法堅固不壞而得果報。正心精進功德力故。終得涅槃。若沙門婆羅門及餘善人。知此功德。當勤精進。於世間中精進最勝。若世間業。以勤修故而得堅固。以勤修故而得果報。久住於世他不能壞。若人精進。於命終時。其心清淨亦不怯弱。心不散亂不恐不怖。雖得衰惱。不休不息常勤修習。諸善增長。怨不能壞。無有人能說其過惡。隨所作業具足成就。如是世間善業精進。智者所讚。何況出世。正智精進而不勝妙。是故一切法。一切時一切智。有智和合現前精進。知時知處正見勤修。發精進故。得一切樂。若行顛倒。則得無利衰惱憂患。若無智慧。雖復勤苦不名精進。爾時。孔雀王菩薩以偈頌曰。


        時處相應故  令作業增長  如法勤精進  則得善果報 

        雖法處作業  捨離於正法  作業不成就  以離精進故 

        如法勤精進  智慧得涅槃  如空中投戟  即生於天上 

        若人勤作業  而修行精進  所作皆和合  得廣大成就 

        若於世間義  若出世間義  皆由精進力  一切得成就 

        若離精進力  及離於正法  彼人無富樂  如求月中垢 

        賢聖八分道  念為能守護  精進大力人  能到第一道 

        精進得菩提  精進故生天  一切諸道果  無非精進得 

        既知此功德  精進調諸根  意發勤精進  無與精進等

 

  如是。孔雀王菩薩為兜率陀天眾夜摩天眾。說於本生所持經法。時。諸天眾皆悉聽受。離於放逸。諸根調伏。一心諦聽。時。孔雀王知諸天心生大歡喜。發勤精進。以清淨心為之說法。令集安隱。寂滅涅槃。利益安樂一切諸天。一切菩薩法利眾生。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一

        〈觀天品之四十〉(夜摩天之二十六)

  復次。第五聞法利益安樂一切人天。謂何等法。所謂說法。說於一切布施之法。說諸善法。一切尊中。聞法最勝。能斷一切憍慢根本。所謂說法能調憍慢。說法聞法尊敬重法。說於信法說受持法。說修行人不離說法。諸佛如來以法為師。何況聲聞緣覺。說法有十功德。多所利益。何等為十。時處具足。分別易解。與法相應。非為利養。為調伏心。隨順說法。說施有報。說生死法。多諸障礙。說天退沒。說有業果。若說法人。有此十法。令聞法者得多功德。利益安樂乃至涅槃。是聽法者及說法人。隨所作願各得成就。一切種種布施之中。法施最勝。乃至能令一切眾生得涅槃樂。

  復次。聞法功德成就深心。信根清淨。一向淨心。信於三寶。詣聽法處為聞正法。隨舉一足皆生梵福。若人供養說法法師。當知是人即為供養現在世尊。其人如是隨所供養。所願成就。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能供養說法師故何以故。以聞法故心得調伏。以調伏故。能斷無知流轉之闇。若離聞法。無有一法能調伏心。如聞說法。有四種恩甚為難報。何等為四。一者母。二者父。三者如來。四者說法法師。若有供養此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為人之所讚歎。於未來世能得菩提。何以故。以說法力令憍慢者得調伏故。令貪著者信布施故。令麁獷者心調柔故。令愚癡者得智慧故。以聞法力令迷因果者得正信故。以聞法力令邪見者入正見故。以聞法力令樂殺生偷盜邪婬業者得遠離故。以此說法調伏因緣。終得涅槃。以此因緣。說法法師甚為難報。父母之恩難可得報。以生身故。是故父母不可得報。若令父母住於法中。名少報恩。如來應等正覺三界最勝。度脫生死無上大師。此恩難報。唯有一法能報佛恩。若於佛法深心得不壞信。是名報恩。以此供養亦自利益。爾時。孔雀王菩薩說經偈曰。


        以說法因緣  得安隱涅槃  能斷一切縛  眾生之大師 

        以說寂靜法  能斷愚癡網  如是勝導師  能示眾生道 

        若法令眾生  超度諸有海  此法最殊勝  世法莫能及 

        若人能供養  此四種福田  斯人得善果  導師如是說 

        既得具諸根  亦得聞佛法  若行於非法  後悔無所及 

        處處生愛著  常求於欲樂  恒貪愛妻子  不覺死來至 

        念念多諸惡  種種過所亂  以心縛眾生  將趣三惡道 

        是惡難調伏  常求天人便  是心不可信  眾生之大怨 

        以善聞善見  無量種修習  以法調伏心  如馬得銜勒

 

  如是第一深厚福田。具善功德。應修供養利益天眾。說如是法及說業道。尊重讚歎說法之師。孔雀王菩薩以願力故。生彼天中利益諸天。時。諸天眾既聞法已。心得清淨。皆悉一心聽其所說。作如是言。此孔雀王所說。相應非不相應。與兜率陀寂靜天王所說相應。無異無別。思惟此法。初中後善。第一清淨。第一善法。第一安隱。利益安樂一切天人。令得寂滅。

  爾時。孔雀王聞兜率陀天說是語已。心淨歡喜。一切悲心安忍利益。一切天眾乃至涅槃。復說第六深勝法門。能至涅槃。如是之法。第一安隱。第一最勝。眾人所愛。所謂悲心。一切人愛。令人生信。安慰生死怖畏眾生。心不安隱令得安隱。於無救者為作救護。若有悲心。是人則去涅槃不遠。悲心柔濡。無欺誑心無麁獷心。能斷瞋心。悲潤心故。又悲心者名大莊嚴。於五道眾生若起悲心。能破瞋惱。云何於地獄眾生而起悲心。此諸眾生云何為於自業所誑。由心怨家之所造作。得不可喻種種大苦。鐵鈎鐵杵融銅熾然。惡蟲所噉。難度瀑河。漂沒眾生。鵰鷲烏鵲之所啄食。入劍樹林及灰河中。受種種苦不可具說。所謂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焦熱地獄大焦熱地獄。乃至阿鼻地獄及其隔處大地獄等。一百三十六處眾生墮中。𡉏裂劈坼。斷截燒煮。自心所誑。業網所縛。愛火所燒。無救無歸。東西馳走。求哀自免。以求救護。我當何時得度如此大苦惱海。於此眾生而起悲心。若種如是悲心種子。則為天王。或作轉輪聖王。一切眾生之所愛重。悲心之人愛樂善業。是名觀地獄眾生受大苦惱而起悲心。則得增長無量梵福。

  復次。若沙門婆羅門及餘善人。利益眾生觀諸餓鬼。當起悲心。云何眾生墮餓鬼中。種種飢渴自燒其身。如燒叢林。四面馳走互相搪突。炎火焚燒遍體熾然。無救無歸。處處遍走以求救護。無能救者。此諸眾生。何時當離種種苦惱。何時當斷飢渴乏苦。是名觀餓鬼苦而起悲心。

  復次。若沙門婆羅門及餘善人。觀於畜生而起悲心。餓鬼之中無量苦惱。互相殺害。畜生三處。所謂空行水行陸行。死法無量。互相殘害互相食噉。此諸眾生。何時當脫。是名觀畜生苦而起悲心。若有能生如是之念。則生梵天。以悲心念諸眾生故。悲念眾生。於三惡道大苦惱處。於最大惡業果之地。興悲心已。復於六欲諸天而起悲心。於六欲天受天之樂。不可譬喻。種種山谷山峯園林而受快樂。蓮華林池共諸天女。遊戲受於百千種樂。既受樂已。業盡還退生在苦處。受大苦惱。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此生死處戲弄眾生。愛鎖所縛。東西馳走迷亂無知。受大苦惱。是名觀諸天苦而起悲心。

  復次。若沙門婆羅門及以餘人。觀於人中而起悲心。以種種業。生於人中受苦樂果。上中下眾生種種作業。種種心性種種信解。或有貧窮依恃他人。憎愱妨礙畏他輕賤。追求作業以自存活。如是觀人世間而起悲心。如是悲心。第一白法能得涅槃。如是觀五道眾生五種苦已。而興悲心。如是之人得勝安隱。則得涅槃。爾時。孔雀王菩薩說迦迦村陀如來頌曰。


        若人心柔軟  悲心自莊嚴  為一切所護  眾人所稱歎 

        如是柔軟心  諸根常悅預  此正見善人  去涅槃不遠 

        若悲心莊嚴  則為人中天  若人無悲心  是則常貧窮 

        若人柔軟心  調伏如真金  若悲在心中  此寶無窮盡 

        若人常精進  恒修行正法  此人心智光  猶如大明燈 

        若人於晝夜  心常住於法  斯人之悲心  晝夜常不離 

        其人心清淨  利益諸眾生  既受安樂已  後得於涅槃 

        悲心清淨施  牟尼所讚歎  能斷一切過  悲財無窮盡 

        功德勝莊嚴  能斷一切過  牟尼悲潤心  故至不滅處 

        悲因隨所在  如蜜乳和合  瞋恚及熱惱  不能住其心 

        既昇悲心栰  哀矜心勇健  能度於有海  三毒大洄澓 

        功德勝營邑  無勝此莊嚴  善人之所愛  故名為悲心

 


  如是。孔雀王菩薩為天說法。初中後善相應寂滅。一切天眾樂集聽受。

  復次。彼佛世尊說第七法。謂何等法與之相應。而得解脫斷於放逸。以何等業。謂柔軟心斷輕躁過。攝諸功德。若有人能柔軟深心。離一切垢。涅槃解脫。猶如在手。軟心之人心如白鑞。修行善業眾人所信。麁獷之心如金剛石。恒常不忘怨結之心。行不調伏。眾人所憎。不愛不信。若起惡心堅執不捨。心不安樂不樂禪誦。不近善人不生善法。如沙鹵地不生種子。又如沙中不出麻油。麁獷心人亦復如是。不生善法。如搆角乳如月中暖。如石女兒如空中花。麁獷惡業誑詐無智。自誑誑他。五有所沒。近不善人。捨離三寶。此生盲人。不覩正法明慧之日。甚可哀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眾苦之聚。入大曠野受無量苦。遠離柔軟甘露之味。如是惡人沒於苦海。去涅槃遠。何以故。不行涅槃道因行故。以是義故常不得樂。若有人能柔軟其心。其人一切定得涅槃。譬如麻性出油。日性光明月光性冷。火熱地堅風動水濕。四大各各自相不倒。軟心之人調伏其心。信心精進不顛倒見。信於因果。則於涅槃如在現前。爾時。孔雀王菩薩以佛經偈而說頌曰。


        若人心柔軟  猶如成鍊金  斯人內外善  速得脫眾苦 

        若人心器調  一切皆柔軟  斯人生善種  猶如良稻田 

        一切諸眾生  不能盡斯藏  能破於貧窮  及以多誑詐 

        利根寂靜人  常修行禪定  不著放逸境  永離諸苦惱

 

  如是。孔雀王菩薩說是偈時。夜摩天眾兜率天眾樂聞無厭。復欲聞法。合掌恭敬白言。大聖。願為我等具說二十二法。我等為欲利益他故。當至心聽。爾時。孔雀王菩薩為諸天眾。說二十二最勝法門。已說七法。今當次第說第八法。若有沙門婆羅門及餘善人。心生思惟。有何等法謂調伏法。能與一切作莊嚴法。一切調伏毘尼相應。若沙門婆羅門若復餘人。在家出家。若老若少。調伏相應。以此莊嚴能令端正。若離調伏。猶如野干烏鵄鵰鷲。出家之人云何調伏。出家之人。初以袈裟而自調伏。當行七事。何等為七。一者如其國法。受糞掃衣。隨所住國。在家之人所棄之衣。若在塚間。有死人衣。死屍所壓則不應取。若於塚間。得破壞衣則應受用。是名袈裟調伏之法。

  復次。第二調伏。若入聚落觀地而行。前視一尋。念佛影像。一心正念諸根不亂。數出入息係心身念。入於聚落。不觀一切所須之具。不觀種種器物。亦不觀他莊嚴幃帳。不與女人言論語說。不抱小兒。不數動足亦不動臂及其床座。不手摩頭不數整衣。不抖擻袈裟。不按摩手亦不彈指。是名第二調伏之法。

  復次。第三調伏。入施主家。於飯食時齊腕澡手。若受食時。不大舒手當前一肘。不滿口食亦不太少。若於食時不輕弄不調戲。謂不知足。失他淨信。令他輕慢。當觀他心。若所揣飯不大不小。不大張口不令有聲。不大出氣。所應之食但食二分。食知止足。不觀他鉢而生貪心。所受飲食。不壞他心。自觀其鉢。不左右顧視。食已離鉢。澡漱清淨。守攝諸根。正心說法。心念審諦。不遲不速不曲不直。不非時說不多不少。護施主心。不壞其信。是名第三調伏之法。

  復次。第四調伏。若於食時。若於聚落或於城邑。先所見食不生心念。不數言說。亦不悕望所受敷具。如法受畜不求上勝。是名第四調伏之法。

  復次。第五調伏。一切所作。不倚不著不惜身命。於所用具。不多聚積。不行邊方危怖之處。不異服飾。不樂請喚。不偏樂於一家往返。是名第五調伏之法。

  復次。第六調伏。不斷草木及掘生地。不著雜色革屣。雜色衣服。若他破戒不謗不說。心不悕望王者之饍。不親近於憙鬪比丘。是名第六調伏之法。

  復次。第七調伏。若有比丘同意同法。應當親近利益。令有常度。欲棄魔境。寂滅調伏守攝諸根。如此比丘應當親近。若於山窟若於山澗。樹下露地。常修行空無相無願。是名第七調伏之法。若有比丘能如是行。則能捨離一切諸縛而得解脫。爾時。孔雀王菩薩為諸天眾以偈頌曰。


        調伏法相應  修行智境界  怖畏生死過  則不空出家 

        學處不毀缺  不念於本樂  常觀於諸陰  應住靜林中 

        軟語寂滅人  現趣於涅槃  持戒莊嚴身  與出家相應 

        於自他法中  若能不迷惑  業報非業報  道非道亦然 

        離於惡業行  苦樂不怖畏  於家得解脫  眾苦不能縛

 

  如是。孔雀王說於調伏無量功德。令諸天眾皆得信解。一切天眾一心諦聽。爾時。孔雀王菩薩為夜摩天眾兜率陀天眾。說法心不休息。知諸天眾敬重法故。復說第九無垢淨法。云何名為無垢淨法。若沙門婆羅門。及餘世間信於業報。信業報故則得大法。若沙門婆羅門。及餘世間信業果報。此人則能知身惡業。於身惡業。不習增長。不愛不樂。以其得果。在於地獄餓鬼畜生惡境界故。如是於口惡業。不習增長。不愛不樂。以其當受地獄餓鬼畜生惡果報故。如是於意惡業。不習增廣。不愛不樂。以其當受地獄餓鬼畜生苦故。若沙門若婆羅門。先作惡業念已生悔。止不更作。親近師長。從其聞法。云何得脫惡業果報。如是師長有智調伏。為說因緣。以方便說令悔所作。過去惡業則為盡滅。以其如是念善業故。不作惡業。觀業因緣從何所起。如是觀之。不作惡業。能令一切不善之業漸得消滅。或令輕薄現在所作身口意惡不善之業。以心輕故。作已速悔。不復更作。如是悔心若業成就一切惡業皆悉消滅。若沙門婆羅門及餘世間。如是知業。作是思惟。我以習惡。當作身口意惡不善之業。報熟之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彼於未生惡不善業。以正方便令其不生。沙門婆羅門。若能如是信業果報。設有地獄惡業成就。應久在地獄受大苦惱。或得薄少或皆消滅。復次勤精進故。若有惡業應墮餓鬼。久在餓鬼飢渴大苦。或少時受或皆消滅。如是沙門婆羅門及餘眾生。若有應墮畜生惡業。久在畜生互相食噉。或少時受或一切滅。唯除作習決定成就墮於何道。若於地獄餓鬼畜生境界之中。定受果報。

  復次。信業果報。思惟難解微細業果。於三種惡業作已懺悔。不復更作。以不定業生畜生中。如是思惟。若地獄業若餓鬼業。受畜生身。悔心清淨能破重業。以心力故。或一切滅或斷少分。若有應受畜生惡業。心悔能滅自業能滅。不受長命畜生之身。不受大苦。或以勝心能斷惡業。以此因緣。當信業果。若沙門婆羅門及以餘人。信業果報。則能到於生死彼岸。何以故。一切生死五道之中。以善不善業果報故有。是故。應信實業果報。一切眾生。一切業果因緣故與。是故。若男若女應勤精進。晝夜思惟業之果報。於生死中第一堅牢。

  復次。第十。若沙門婆羅門及以餘人。應當思惟。思何等法。所謂住處所害。若沙門婆羅門及以餘人。少智慧者住處所害。其心樂著。情戀不捨。或僧伽藍或僧住處。或在聚落或住國土。或住城邑及以異處。常樂懈怠樂於非處。不至寂靜阿蘭若處。不行異處。不名在家不名出家。於非法處。乃至命終。如是之人。為何因緣而行出家。不至一切所應山林阿蘭若處。乃於非處而盡身命。為修禪故而行出家。不入山林寂靜之處而住非處。若沙門婆羅門住於非處。為諸施主之所輕毀。不樂親近。不修供養。亦不樂見。若住非處過失彰顯。為諸凡俗之所輕笑。互共論說。言某沙門某婆羅門及以餘人。樂住非處。不名在家不名出家。不樂山林阿蘭若處。貯畜財物樂見俗人。親近在家猶如奴僕。為諸白衣之所輕賤。是故此人。不名在家不名出家。住非處故。設令無過為他所謗。無有一人住於非處。不為施主之所輕賤。數見白衣或近在家。雖不輕慢。或生異過。若沙門婆羅門住非法處。以住非處。得無利益。是故。沙門婆羅門不應住於破壞之處。常樂住處常樂獨處。樂住樹下樂住塚間。樂住靜處以修禪默。或在山谷獨一而行。乃至盡命應避非處。捨離一切非法之處。能得解脫。住非處者不得解脫。爾時。孔雀王菩薩而說頌曰。


        比丘住非處  人視如僮僕  輕之如草芥  亦失自利益 

        比丘住非處  非在家出家  於禪誦法中  其心不憙樂 

        比丘住非處  貯積稸財物  貪心著財寶  不覺死時至 

        身命念念盡  而不能覺知  不知所作業  能受未來報 

        比丘住非處  常樂見俗人  常行於非處  死則入惡道 

        心無所樂著  一切不悕望  能脫一切貪  是名為沙門 

        若在山樹下  常修習禪觀  則得清淨智  遠離一切過 

        遠離一切貪  不為境界惑  則能滅煩惱  如火焚乾薪 

        獨修行比丘  攝持於五根  如實知身相  則得涅槃道 

        常念勤精進  遠離一切過  是人到涅槃  如至遊戲處 

        常求於涅槃  常怖畏生死  如是清淨心  則不樂非處

 

  比丘如是住於非處。得眾多過。是故比丘應當捨離非法之處。若有比丘住於非處。凡俗無異。若有俗人住於非處。得無量惡。何況沙門。近在家故。則與一切善法相違。是故。應當遠離非處。

        時。孔雀王菩薩復為夜摩天眾及兜率天。說迦迦村陀如來第十一法。如是善法甚可愛樂。能至涅槃。何等善法。所謂住心。若比丘有住心者。能持善法。人所讚歎。住心之法。離一切惡無始流轉。心過羅網結使周遍繫縛堅固。非是少時少精進少定能斷。如是大惡羅網。若有比丘薄少住心。則不能斷心地過網。無有異法能斷生死如住心法。唯修行者有住心法。若不善法起。攝心令伏。不樂惡業精勤斷除。勇猛精進斷不善法。若貪欲心起修不淨觀。是名相應。是惡欲心。不淨能斷不樂不著。若起瞋恚。攝心修慈。若起癡心。攝心觀於十二因緣。爾時。孔雀王菩薩以偈頌曰。


        若不樂住心  隨樂起諸愛  若為愛所縛  失於二世利

 

  如是。孔雀王菩薩為夜摩天兜率陀天。說不住心無量過惡。爾時。天眾聞二世利樂聽無厭。作如是言。孔雀王未曾有也。乃能為我演說深法。初中後善能至涅槃。於種種生死能生厭離。第一安隱。唯願為我次第宣說。我等當共一心聽受。自利利他。時。孔雀王聞是語已。知諸天眾一心樂聞。踊躍歡喜。其心怡悅第一利他。美妙音聲。告諸天眾。若沙門婆羅門及以餘眾。心念於法既念法已。勤修怖畏。修何等法。所謂畏惡名稱。若有比丘畏於惡名。則離諸過。所謂不入女人戲笑之處。不入酒肆不近沽酒。不與共語。不近嗜酒人亦不與語。不近賊人。不近先作大惡之人。不近好鬪人。不近陰惡懷毒人。不近無恒數捨道人。不近博戲人不近伎樂人。不近小兒。不近繫縛女色人。不近輕躁人。不近不護口人。不近貪人。不近販賣欺誑人。不近巧偽市道世所惡賤人。不近決掘河池人。不近黃門女人同路一步。不近調象人不近魁膾人。不近調馬人不近斷見人。不近無戒人。如是惡人。比丘一切不應親近。何以故。近如是人失比丘法。世間之人作如是念。如是比丘近如是人。必與同行。與如是人習近共行。生一切人如是之念。是故。比丘當畏惡名。不應與此不淨業人同路行於一足之地。爾時。孔雀王菩薩以如來偈而說頌曰。(上顯文中少第十二摽文或合或闕本同未詳)


        若人近不善  則為不善人  是故應離惡  莫行不善業 

        隨近何等人  數數相親近  近故同其行  或善或不善 

        一切人求善  當近於善人  如是能得樂  善則非苦因 

        近善增功德  近惡增尤苦  功德及惡相  今如是略說 

        常近於善人  則得善名稱  若近不善人  令人速輕賤 

        常應親善人  遠離於惡友  以近善人故  能捨諸惡業 


  時。孔雀王菩薩。復為諸天說如是言。若有比丘。有七功德則離惡名。何等為七。一者離眾人。二者不樂供養之利。三者知足。能令施主得清淨心。四者樂住山谷靜處。攝諸善業。五者離於多語。六者若入聚落。不至酒家。七者不作販賣貿易。比丘若有如是功德正行相應。則無惡名。眾人所敬。是故。畏惡名者為最第一。若有比丘不畏惡名。所得過惡過於白衣。隨意而作隨意而說。於所破戒心無慚愧。是破戒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畏惡名者樂空閑處。不樂近於聚落城邑。以知足故。不壞他信。遠離一切憒閙之處。於微小過心常怖畏。如是怖畏惡名比丘。得世間善。

  復次。第十三法能多利益。何等善法。所謂不樂著法。此法可愛。若有比丘離著清淨。意純無著樂於閑靜。安住淨命離於憂惱。第一安隱攝心一處。若遭苦厄心不怯怖。若他罵辱不起瞋恚。逢喜不喜於畏不畏。不親宗族自失利益。隨所作事皆悉究竟。於先所作諸惡之業。不生喜樂。不樂觀看遊戲歌舞。從一聚落至一聚落。從城至城從邑至邑。從家至家。心不樂著。睡安覺安。不樂著故清淨正行。猶如耆老。魔不得便。不著於色聲香味觸。亦不樂著供養之利。得已捨於不善覺觀。精勤斷除令其不生。若生惡覺尋即除滅。令不惱心。如是比丘。尚能精勤滅不善覺。況復麁過而不斷除。有三種法應當修行。何等為三。所謂已生不善法。妨於悲心。為斷除故勤行精進。未生不善法為不生故。勤行精進已生善法。念當精勤修習增廣。若有比丘心不樂著正意清淨。欲求愛盡欲求厭離欲求安樂。無得樂著。若有比丘心不樂著。則得第一最勝之樂。

  爾時。孔雀王菩薩以偈頌曰。


        常修於禪定  心無所樂著  心常清淨故  意正不錯亂 

        若人正憶念  諸惡不能染  以能離諸過  是名得安隱 

        一心正憶念  覺觀莫能亂  以離惡覺觀  是名善安住 

        若人意寂靜  常樂於涅槃  其人諸根中  遠離諸不善 

        若有修行者  得禪三昧樂  皆由一心念  修行之所得 

        若樂獨比丘  樂從內心生  此樂於諸樂  第一無等倫 

        一心係念者  其心則清淨  得脫諸過網  心意常寂滅 

        常一心係念  攝持於五根  斯人智慧水  能滅愛毒火 

        解脫愛縛人  常得清淨樂  現前得勝處  無盡亦無壞 

        覺觀亂其心  處處受生死  一念緣相應  三昧力能持 

        是故此勝道  能到涅槃城  以一心念故  能破魔王軍 

        堅固智光明  繫縛心逸馬  到第一彼岸  無垢清淨處 

        第一勇健者  修行到彼岸  以一心係念  能至不壞處

 

  如是。孔雀王菩薩為諸天眾無量說法。利益安樂。復為兜率陀天夜摩天眾。不斷說法能至涅槃。告諸天眾。一切善法中第一真法。所謂第十四。獨行比丘好行善業。行林樹間。善寂滅行。所謂獨行比丘。寂靜調伏心無所畏。一切處樂若在山谷。若在山窟若草𧂐邊。心無偏著。其心正直。獨行比丘。有七法利益。何等為七。一者知足。心常歡喜。二者心常清淨。三者世間所敬。諸天所護。四者離惡塵垢。五者善法增長。六者一心正念。淨身口意解脫現前。七者離於垢法。成就白法。以獨行故。能破無量無始流轉煩惱怨家。獨行比丘一心正行。怖畏煩惱。於微少惡心生怖畏。常勤精進。威儀寂靜。爾時。孔雀王菩薩為利諸天以偈頌曰。


        輕擾堅牢惡  大力難調伏  勇健調伏心  則得第一樂 

        如是三種過  破壞諸世間  智水能除滅  則得第一樂 

        若人不愛法  雖人而非人  不住於真道  不至涅槃城 

        既得此人身  功德所依處  云何不昇栰  度諸有流海 

        一切眾生命  如電旋火輪  如乾闥婆城  速過不暫停 

        是身念念壞  常畏於老死  速滅無堅住  如何起身慢 

        此身為病城  是大憂悲處  善不善之地  是故名為身 

        若人施戒智  而自莊嚴身  於人中最勝  成就善果報 

        若人有七真  其人與佛等  施戒智精進  悲忍善調伏 

        若人於無量  不可數時劫  修六波羅蜜  斯人名為佛 

        若人捨離欲  三界最第一  以捨諸欲故  常得大安樂 

        若人貪著欲  眾苦常現前  欲為眾苦因  是故應捨離

 

  如是。孔雀王菩薩。為兜率陀天夜摩天眾說如是法。爾時。孔雀王復為天眾。說第十五利益之法。若沙門婆羅門及餘世間。心不散亂。則得利益。若散亂心。善攝心意令心正住。常樂親近同梵行者。常勤精進。以求安隱。離諸惡道。若比丘心不散亂。折伏六根不著境界。怖畏生死。捨離一切不善之法。捨離一切不善法故。常得安樂。若有比丘。於色聲香味觸法中心不散亂。是名比丘心意正念。心正念故善法增長。正念之人不樂生死。常勤精進。樂修三昧。以正念故則能得道。既得道已。勤修眾行。以勤修道發起眾行。正憶念故而得道果。心常正念。修習道故。斷除眾結。滅於諸使斷何等結。所謂愛結恚結無明結慢結姤結慳結。皆斷此結。滅何等使。所謂欲染使恚使有染使無明使慢使見使疑使。此使皆滅。以此結使大力因緣。流轉諸道。三界所攝。若心不散。一心念於見道修道。皆悉能滅。若沙門婆羅門若復餘人。欲得安隱一切善不善法。心為根本。是故。宜應精進修道。怖畏有過。攝心正念能滅煩惱。無有餘法能滅如是無始流轉煩惱稠林。如正念心。爾時。孔雀王菩薩以一切智偈而說頌曰。


        一心念現前  怖畏於諸惡  能生無漏法  猶如畦種稻 

        一心念現前  精勤修習道  斷除不善法  如日除闇冥 

        若一心現前  常正念寂滅  則不畏眾過  如金翅鳥毒 

        如是散亂心  如風有大力  智者能調伏  猶如調象師 

        戒三昧智慧  猶如大猛火  與風共和合  焚燒諸惡林 

        是故應修智  斷除於愚癡  離於老死患  得無上勝處 

        若能勤攝心  修行於精進  以其攝心故  能斷一切惡 

        心常緣境界  勇猛能攝持  諸欲不能壞  如毒藥在手 

        如是勤精進  能調伏其心  三道大愛河  速度勿停住

 

  如是。孔雀王為利夜摩天眾兜率天眾。說於善行。時。諸天眾聞是法已。怖畏生死。捨離一切境界之樂。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二

        〈觀天品之四十一〉(夜摩天之二十七)

  時。孔雀王菩薩知天眾心。復為宣說第十六法。告諸天眾。復有善法可愛樂法。能制放逸。猶如鐵鉤。應念修行。何等善法。所謂念死。若人念死。常勤修習不休不息。無等大惡惱亂一切諸眾生等。無能逃避決定無免。有生必死。能令一切恩愛別離。令人喪滅生於畏處。或有從樂生於苦處。業繩繫縛。自業所資。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於命終時無有伴侶。唯有善業及不善業以為同伴。所作善業猶如父母。將至樂處。不善惡業猶如大怨。將至地獄餓鬼畜生。以是義故。應修善業捨離諸惡。若能如是修行念死。其心則不著於境界。不著貪欲瞋恚愚癡。怖畏死故。不為妻子眷屬因緣作不善業。一切在家若修此念。尚得寂靜。何況出家。若有沙門修於念死。則不犯戒。不樂境界不處憒閙。若處憒閙。心則散亂。多言之本多見女人。能生一切貪欲之處。應當捨離。思惟念死。若處憒閙心意不善。於命終時。當得一切無利衰惱。不得安樂。臨死之時。刀風劍風之所解截。無歸無救。業繩所縛將至餘世。非父母兄弟妻子眷屬所能救護。若能如是修念死相。是人則樂持戒智慧。如是修行。是則能令善業增長。不善消滅。以善業故。受人天樂。後得涅槃。若男若女知此功德。若在家出家。若沙門婆羅門。常應念死。以念死故其心怖畏。不作一切不善之業。心作是念。一切眾生皆當歸死。天人地獄餓鬼境界。無處不死。若能如是修行念死。畏未來世其心不著色聲香味觸。如是境界。非常不變非不壞法。常念無常苦空無我。若心念死。不為諸惡之所惱亂。常當數數修不淨觀。善觀增長數數念死。修習增長。係念無常。無有常處而不破壞。不變不滅。可愛山峯。百千萬億乃至須彌山王。劫火所燒。皆當摧滅。況人天身。大海無邊。一切大河一切龍王所住之處。一切諸龍及阿修羅。七日既出則皆乾竭。何況我身。舉要言之。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三界無常變動。皆當破壞。況我身命。當是常住不動不破壞法。若能如是心意常念意善觀察。如是修心。無處可樂。無處可貪。無處可瞋。貪瞋淨故癡亦隨滅。離三過故得第一處。不老不死不盡不滅。如是念死。無所緣念。是故念死於一切念。最為第一。修念死相。復有功德。若沙門婆羅門。如是修行。諦觀此身猶如虎檻。云何觀苦。如我此身。身心病惱為老所壞。死王將去。死網所縛。為何所作。不能修行布施持戒及修智慧。是故。應當於死未至。修行施戒及以智慧。不久死至。壞於一切眾生之命。若沙門婆羅門如是係心。念於死相所作不空。必得涅槃。復次。念死所謂此身唯有無常。一切諸行皆悉無常。苦空無我念念變壞。速疾不停破壞之法。空無所有。非堅固法。如旋火輪乾闥婆城。一切諸行皆亦如是。我之身命亦復如是。無有堅固。猶如水沫乾闥婆城。如是死法。一切皆有。畢定來至甚可怖畏。是故。當修堅固之法。攝三善業。捨三不善。當作如是念於死想。若沙門婆羅門。自心修念。修是念故得大利益。爾時。孔雀王菩薩以先佛偈而作頌曰。


        此六惡怨家  破壞於世間  老病死不斷  由於三毒故 

        五境界大賊  能劫於善財  此怨詐親善  行於嶮惡處 

        放逸不善心  堅著於境界  能將諸眾生  疾至三惡道 

        若有能覺知  苦等真實諦  是人則能得  安隱寂靜處 

        拔斷諸毒根  增長功德行  應離懈怠心  莫近惡知識 

        若比丘精進  勤修念死觀  則得無上處  永離老病死 

        若有能如實  覺知於根塵  依止正智慧  則能渡有海 

        念死常生怖  離慢及懈怠  親近智慧人  眾惡不污心 

        精進心柔軟  修法離眾惡  正見心不動  此人應親近 

        若近惡知識  則不得善法  若近於勝者  則不畏眾過 

        一念及須臾  晝夜常不離  智者常念死  無有逃避處 

        念死最殊勝  諸念無與等  修行得寂滅  永離諸塵垢 

        若有念死畏  則不起心惡  心離一切過  當得寂滅處 

        不放逸勝果  世尊如是說  若常念死畏  則離諸不善

 

  時。孔雀王菩薩為諸天眾說如斯法。

        復次。第十七法。能多利益沙門婆羅門。有何等法。所謂離於色慢種姓之慢及財富慢。若有色慢種姓之慢及財富慢。是愚癡人。口行惡業。身行惡業。意行惡業。以此因緣。身壞命終。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於彼生處。處處輪轉無量生死。受大苦惱。不可稱說。既知過已。不起色慢種姓之慢及財富慢。若有人能離於色慢種姓之慢及財富慢。當知是人。則不造作身口惡業。如實見色無常苦空無我。空無所有。無有堅固。是不淨器。髮毛爪齒皮肉和合。無量骨鎖筋髓脂肉。屎尿膿血充滿其中。我此色身。初亦不淨中亦不淨後亦不淨。無量業煩惱因緣所生。無堅無常。無實無我。今我此身若至死時。不為我伴。乃至一步棄於塚間。或以火燒。或為雕鷲烏鵄狐狗之所啖食。若人如是思惟憶念。於色慢中或滅或薄。

  復次。若沙門婆羅門起種姓慢。自言我種姓勝。若以實觀於真諦中。無有種姓。但妄分別。以愚癡故妄生分別。此種姓勝此種姓不如。如實不然。何以故。以有生故是故有姓。如是變易隨何等人。有實布施持戒智慧定心調伏。有此功德。其人雖生下姓之中。名大種姓。何以故。以有功德勝種姓故。非生種姓。功德因緣非生因緣。若無功德則無因緣。是故。沙門婆羅門不應起於種姓憍慢。

  復次。觀於色慢。若沙門婆羅門及餘行人。觀我此色。於嬰兒時雖有色貌。昂面不動非動時色。動時之色非匍匐色。乃至少年非中年色。中年之色非老年色。老年之色非死時色。如新死色非久死色。如我死屍。眾蠅唼食蛆蟲所啖。風吹日曝雨漬濕爛。一切破壞。分散狼藉滿於塚間。此身分散為無量分。骨節分張髑髏異處。咽喉肩臂手指爪甲。諸節異處。脊骨臗骨髀骨脛骨踝骨足骨指骨。以斯如實觀於色故。離於色慢。云何如實觀財富慢。觀已遠離一切世間。如實觀知一切世間。皆無自在。無量種法皆無自在。云何此法當有自在。以一切有為諸法因緣所縛。不得自在。從因緣生。譬如屋宅。集眾材木塼墼合和。互相依止。名之為屋。身亦如是。皮肉脂骨筋髓和合。名之為身。無有自在。是身色相亦無作者。如是沙門婆羅門。如實觀察色慢種姓慢財富慢。一切皆滅。或令薄少。復次。以不實觀故。起種姓慢。若如實觀。如是種姓但有分別。無目之人妄生憶念。若布施持戒智慧淨行正見和合。如是種姓則為殊勝。非如愚癡妄起慢心念種姓勝。若沙門婆羅門及以餘人。若能如實知於種姓。於種姓慢一切皆滅。或令薄少。爾時。孔雀王菩薩以迦迦村陀如來經偈而作頌曰。


        若有人常起  色姓財富慢  是人如醉象  不見嶮惡岸 

        一切諸憍慢  放逸亂諸根  現在人所輕  命終墮惡道 

        若人起憍慢  色富慢所盲  其人則無樂  命終墮惡道 

        若恃色富慢  非為如實見  愚癡無智慧  不能渡苦海 

        色種姓財富  及以諸樂具  一切皆無常  智者不應信 

        若離施戒智  則無有種姓  若有施戒智  是種姓最勝 

        愚者不名富  非善道種姓  是故智為因  離智無種姓 

        若有持淨戒  猶如清涼池  斯人大種姓  是名勝種子 

        布施戒及智  勇猛實精進  能與此相應  是名勝種姓 

        若離於正法  非剃髮種姓  名之為沙門  名為婆羅門 

        若修於正法  有施戒智慧  乃名為沙門  乃名婆羅門 

        老能奪壯色  死能斷命根  財物必散壞  一切法如是 

        病能壞強健  令眾生流轉  若有智慧者  應離色財慢 

        知如是惡已  誰有起憍慢  是故色財慢  智人所捨離 

        以修行善法  則無諸苦惱 


  (上顯文中少第十八標文或合或闕本同未詳)

  如是孔雀王菩薩。為諸天眾如是說法。

  復次。沙門婆羅門復有行法。謂第十九。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若沙門婆羅門及以餘眾。若平等心。得第一樂。一切眾生之所愛敬。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云何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若沙門婆羅門。捨於諍論不與人諍。既捨諍亂。於一切眾生得平等心。是故。沙門婆羅門能捨諍論。則於一切眾生得平等心。復次。有法能令沙門婆羅門。於一切眾生得平等心。觀一切眾生皆為衰惱。觀於怨家猶如親友。此諸眾生生死所攝。生死不斷。以有生故有老病死憂悲苦惱。寒熱飢渴打縛鞭撻。怨憎會苦愛別離苦。如是觀於苦惱眾生。得大衰惱。於怨親中修平等觀。若沙門婆羅門作是觀已。於一切眾生中得平等心。若沙門婆羅門復作是念。此諸眾生眾苦所惱。所謂疾病惱諸眾生身心疾病。以病衰惱得大苦惱。於怨親中如是思惟。作是念故心得清淨。以心淨故血則清淨。以血淨故顏色清淨。一切諸根皆亦清淨。如是觀察得現果報。一切眾生之所樂見。愛敬瞻仰。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天上。

        復次。沙門婆羅門。復以異法。觀諸親友猶如怨家。一切眾生無有不死。不離生死。生已復死。如是眾生。以自業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此等眾生諸苦所惱。如是思惟。利益一切眾生。心則清淨。心清淨故血則清淨。血清淨故顏色清淨。顏色淨故端正無比。一切眾生。愛樂瞻仰得現果報。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如是比丘修大善業。於諸眾生起平等心。

        復次。沙門婆羅門及餘世間。復以異法。修平等觀。此諸眾生。業與業藏因業流轉。如業所作。或善不善皆悉成就。以善業故生人天中。以惡業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沙門婆羅門及餘人天。如是修行心則清淨。心清淨故血則清淨。血清淨故顏色清淨。顏色淨故。一切眾生愛樂瞻仰。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受諸天身。必得涅槃。心清淨故。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得如是果。

  復次。若沙門婆羅門。復有異法。於一切眾生修平等心。何等異法。所謂一切眾生共愛別離。一切眾生生死所攝。無一眾生非愛別離。此愛別離甚為大惡。如是修行心則清淨。心清淨故血則清淨。血清淨故顏色清淨。顏色淨故端正無比。以端正故。一切人見心得清淨。愛樂瞻仰。以於一切眾生起平等故。得現果報。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受諸天身。以餘業故後得涅槃。

        復次。若沙門婆羅門及以餘人。復以異法。於一切眾生修平等心。何等異法。所謂是心輕轉。速行不住。若欲心起修不淨觀。若瞋心起修慈心觀。若癡心起當觀察思惟十二因緣。是三種心。三法對治。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於怨親中修平等心。意清淨故。一切行處心無疑慮。則得第一清淨樂行。覺安臥安諸天所護。無能得便。有大威德。以心淨故血則清淨。血清淨故顏色清淨。顏色淨故端正無比。一切眾生愛樂瞻仰。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得現果報。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受諸天身。以是業故終得涅槃。爾時。孔雀王菩薩以偈頌曰。


        若於怨親中  其心常平等  如法無偏黨  牟尼說智慧 

        若人心清淨  不為過所污  獨行林樹間  牟尼說無貪 

        心無悕望垢  遠離一切濁  不樂諸境界  牟尼說寂靜 

        一切無常等  如實諦觀察  知世間明闇  牟尼說勇猛 

        不厭世間法  而修行善法  於苦樂平等  牟尼說離垢 

        心常知止足  常遠離諸欲  不悕重供養  牟尼說清淨 

        不近惡親友  不行非義處  獨行自堅心  牟尼說正業 

        遠離喜及畏  愛力不能壞  諸根悉寂靜  聖說不悕望 

        平等平等心  境界常平等  於一切平等  牟尼說智慧 

        了知一切法  善不善業果  捨於善不善  牟尼為人說 

        精進斷諸惡  常修身念處  如實知受生  牟尼說為智 

        若人畏生死  時處常作業  法語攝諸根  牟尼說寂滅

 

  如是。孔雀王菩薩為夜摩天兜率陀天眾。以無量種方便說法。時。諸天眾一心正念。捨諸欲樂。以柔軟心樂聞說法。

  時。孔雀王知諸天眾心調伏故。復為說法。復次。若沙門婆羅門及餘世間。心當念法。念何等法。所謂第二十知足之法。知足法者。利益安樂。若沙門婆羅門身心知足。知足為伴知足為救。成就安樂。知足之人。於一切處無所追求。第一安樂。眼不貪色。於無量色不生悕望。亦不分別若見色相。心不憶念。不求過去可愛之色。不愛不樂亦不悕求。不生欲心亦不生念。不生味著。若沙門婆羅門如是知足。常得安樂。如是耳聞可愛之聲。不愛不樂亦不心念。於過去境界若起貪欲。心不分別。如實觀之。此聲非常。非樂非我。但有分別。害諸眾生愚癡凡夫。妄念分別。聲至耳根。令心惱亂如實觀之。如是善觀。如實知足。如實觀聲。空無所有無堅無實。但有分別。如是觀察。於一切愛美妙音聲。一切愛境不生貪著。以知足故得如是樂。若沙門婆羅門及以餘人。鼻所聞香。不生分別不起惡覺。亦不思惟。鼻聞香已。如實觀之。如此香者無常敗壞。變易不實空無所有。若著此香。則不能脫惡覺亂心。是名知足。若沙門婆羅門鼻不愛樂如是境界。皆悉觀察。以知足故。則得第一清淨之樂。修習增廣得第一樂。

  復次。若沙門婆羅門及以餘人。於舌味中心不貪著。不念不分別。於過去味不念不思惟。不善憶念亦不悕求。非不知足。如實觀味。此味無常。敗壞變易。但以分別。而生貪著謂為可取。若如實觀。於味不樂心不貪著。不生味愛。若能如是。於味知足則得安樂。

  復次。沙門婆羅門及餘世間。如實觀觸。如此觸者。非有自性無常敗壞。變易之法。如是觸者。空無所有無堅無實。先無今有。已有還無。若能如是如實觀觸。於過去觸不生係念。不愛不樂。於觸不求。隨何等觸來觸其身。離貪欲觸。是名知足。

  復次。若沙門婆羅門觀於意法。愛以不愛。如實思惟。觀法無常。敗壞變易空無所有。無堅無實。此法無常。苦空無我。先無今有已有還無。一切磨滅。如是憶念愛不愛法。則知止足。於不愛法不生憎嫉。於可愛法不生喜樂。於過去法心不係念。亦不味著。如是善觀意所樂法。於一切意法。不念不味不愛不樂。諸沙門婆羅門以知足故。於六愛中而得解脫。爾時。孔雀王以偈頌曰。


        若能觀知足  脫六愛境界  不念不悕望  是人常得樂 

        若以正念心  如實觀於色  其人於色愛  不能亂其心 

        鼻與境相應  若能不貪著  其人意清淨  鼻過不能亂 

        智者得舌味  正觀不貪著  其人於味過  不能污其心 

        身受種種觸  得之不貪著  其人知觸故  常得安隱樂 

        於愛不愛法  其意不貪著  善住如大山  是意世所讚

 

  若沙門婆羅門行知足法。能離如是六種之愛。佛所讚歎。如是。孔雀王菩薩為夜摩天兜率陀天眾說斯真法。復次。若沙門婆羅門思惟念法。念何等法。所謂第二十一畏於境界。畏惡境界。不實之見。不得利益。若沙門婆羅門如實觀色境界。如眼緣色而生眼識。意識決了。分別觀察。若境界來生於貪欲。如是貪欲境界。來惱亂我。當生恐怖。若見境界。斷欲貪愛而不觀視。如所分別。意亦如是。或貪或瞋。皆如實知若煩惱起。如實觀起。得無利益。現在未來。以此煩惱不得安樂。一切眾生。由此煩惱。不得利益不得安樂。如此煩惱。悉能繫縛。一切眾生沙門婆羅門。若能如是觀境界者。貪欲心生。一切能滅。或令薄少。如是如實觀於眼色。復觀於耳。因緣和合而生耳識。因耳因聲而生於念。或生苦受或生樂受。如是觀識。或復多生貪瞋與癡。或生餘識。猶如然燈。觀不善念。我生不善念。知不善念。知不善念從緣而生。當斷滅之。若斷不善。善法滿足。實觀境界善念增長。不善之念憙愛共生。有愛共生皆悉令滅。以滅除故而得清淨。離濁惡垢得一切樂。是故。沙門婆羅門及餘世間。初觀境界中。若生惡欲即應斷滅。觀於善法。滅諸不善。如是於耳聲中。如實了知。應生善念。

  復次。若沙門婆羅門及餘世間。鼻所聞香云何生識。因鼻因香而生鼻識。若不善念。生知不善念。若沙門婆羅門作如是念。我今若生不善之念。不得利益不得安樂。今當斷滅。如實觀察。則能斷滅不善之念。作是念已。如實觀香。生於善念。以善念故。則能滅於共喜生愛。如是觀已。於一切香不生樂著。以斷著故而得安樂。如是如實。知於境界。則得如實安隱之處。若能如是如實觀香。鼻雖聞香於香不樂。若沙門婆羅門。舌得味時若生不善。貪欲如實。念知因舌因味而生舌識。作是念時。於味不樂不貪不著。如實知舌識。若知舌識。喜愛於味。於識得脫得第一樂。如是如是。實知境界。如是如是。得無上樂。不為喜愛之所壞也。於舌味中如實觀已。復觀身觸。因身因觸而生身識。三法和合而生於觸。以共觸故生受想思。若沙門婆羅門如實觀觸。此觸無常動壞變易。若生不善覺觀。得無利益不得安樂。如實知觸。善念觀察。不為喜愛之所惱亂。不樂境界。以諸方便觀身觸已。復觀意法云何而生。因意因法而生意識。或善不善或無記。若緣不善。起不善念。如實了知。我緣不善而生意識。我生喜愛。不得利益惱亂不安。如是思惟。觀法出沒則順法行。順法行故。如實見於一切諸法。自相同相不為喜愛之所惱亂。以愛薄故而得解脫。以解脫愛故得第一樂。知一切法皆悉生滅。以能如是觀諸境界。則生正智。能滅一切諸結煩惱。煩惱盡故得無漏智。以得無漏智相應故得第一處。是故。沙門婆羅門莫信境界。一切境界猶如怨家。一切眾生境界如蛇。若人未得無漏智慧。莫信境界。境界輕動猶如怨賊。詐為親友。如此境界悉能繫縛一切眾生。爾時。孔雀王菩薩以偈頌曰。


        若實知境界  如以鐵鉤持  馳散輕動故  作諸不利益 

        悕望迷境界  樂於分別心  死網羂欲至  能斷眾生命 

        為境界所牽  令人心躁擾  為愚癡所誑  而不能覺知 

        境界無定實  如乾闥婆城  能增長眾苦  為地獄因緣 

        境界火所燒  愚癡欲所誑  輪轉不停息  不覺燒其身 

        因念故生欲  因欲生瞋恚  瞋恚覆人心  死則入地獄 

        是故有智者  離欲滅瞋恚  速遠離愚癡  則能到涅槃 

        知境界如怨  遮之而不樂  智者厭境界  畢定到涅槃

 

  是為孔雀王菩薩。為諸天眾說佛經法。

  復次。第二十二法得大利益。何等法耶。所謂不信心。若沙門婆羅門及餘善人。乃至盡命。不應信心。如此心者。輕躁難攝。自性曲戾。不住一境。樂於異境。一切愚癡凡夫。以此心故。流轉地獄餓鬼畜生。此心一切不可親友。輕躁緣境。迷惑一切愚癡凡夫。令其流轉在於地獄餓鬼畜生。雖常流轉而不厭離。如此惡習。於生死中受大苦惱。是故。不應信此惡心。乃至未得聖印所印。不得須陀洹。閉惡道門。若不如是。遍行諸道受一切苦。一切繫縛一切羂縛。諸使和合。甚難調伏。是故。沙門婆羅門不應信心。爾時。孔雀王菩薩以偈頌曰。


        深速而無垢  遍一切眾生  是心猶如王  流轉諸世間 

        難見甚可畏  輕躁造惡業  若人能攝心  則至第一道 

        能將至善處  亦至於惡道  若調伏離垢  則至於涅槃 

        心能作苦樂  心勢力流轉  能作種種業  調伏則得樂 

        是故應護心  護心則得樂  若人於境界  諸根心寂滅 

        脫生死憂悲  則到無住處

 

  如是。孔雀王為諸天眾。說迦迦村陀如來真法。

  爾時。諸天眾皆悉歡喜。敬心圍遶。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大士。快說妙法。初中後善。為天眾說。能至涅槃。

  爾時。孔雀王復為天眾說如是言。我於迦迦村陀如來所。聞二十二法。以義利益安樂天人。能到涅槃。我以此法利益天眾。是故宣說。時。諸天眾歡喜讚歎。合掌敬禮。供養孔雀王菩薩。既禮拜已。夜摩天眾入蓮花林。遊戲受樂。兜率天眾上昇虛空。歸兜率天。

  爾時。夜摩天眾於園林中遊戲受樂。乃至愛善業盡。隨其自業。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生於人中。生大種姓。常順法行。顏貌端正。財富具足。處好國土或王大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住之地。彼見有地名曰樂行。眾生何業生於彼地。彼見聞知。若人大心善行。直心持戒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離邪婬。若見素畫女人不生邪觀。見作勸捨令住持戒。常為眾生數數說法。令住法中。為一切眾生說邪婬過。說業果報。若人邪婬甚為下賤。身壞命終墮於地獄。以是業報。受大苦惱。作是觀已。不應邪婬。勿於後悔。邪婬之罪。受報大苦為諸眾生說如是法。令住正行。救惡道行。如是之人自利利他。持戒依戒。盡形持戒。不破戒不缺戒不穿戒。不外實內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名樂行地。生彼天已受無等樂。有一大池名曰樂行。縱廣五百由旬。其池清涼。湛然清淨。復有摩偷甜美飲樹。周遍皆是毘琉璃樹。真金為葉青寶玉枝。圍遶此池五百由旬。蓮華充滿遍覆池水。其諸蓮華。真金為葉毘琉璃莖。琉璃為鬚。復有蓮華。七寶莊嚴。種種蓮華遍覆池中。種種眾鳥七寶莊嚴。出妙音聲。無量百千天子天女圍遶此池。一一天子無量百千天女以為眷屬。與此天子娛樂受樂。自善業故。復於池邊。有七寶林名曰心樂。於此林中有種種鳥。一百流水而以莊嚴。無量眾寶莊嚴其林。天子天女。或在樂池或於此林。於五根中。受境界樂以善業故。生此天中。聞歌所牽。向於岸林。復有餘天。於此天中命終退歿。有諸天女天衣莊嚴。見新生天子速馳往趣。求為給事。是諸天眾。不殺不盜不行邪婬。善業果報生此天中。不邪婬故。命未終時。天女不捨趣於異天。命終乃去。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不離邪婬。未命終時。天女背叛捨之而去。如捨晝燈。往趣餘天。與新生天子而共娛樂。歌舞遊戲。時。彼天子臨欲命終。見諸天女背叛趣他。心生嫉妒。生大苦惱。如地獄苦。以心瞋故墮於地獄。夜摩天中離邪婬故。無此果報。以是因緣。先退天子諸天女等。皆共往詣新生天子。到已圍遶。入大林中為受欲樂。向諸天眾。時。諸天眾見新生天子心皆歡喜。與諸天眾及諸天女。或萬或億往詣園林。其園林中。如意之樹以為莊嚴。多有無量種種眾樹。無量百千蓮華莊嚴。鵝鴨鴛鴦充滿池中。無量百千功德大池。久於此池作天伎樂。受五欲樂。久受樂已。於境界中不知厭足。復與新生天子向普光明山。遊戲受樂歌舞戲笑。一一華池一一園林。一一流泉一一山峯。一一山原一一山谷。一一榛林一一花林。一一河中一一山窟。一一如意林中一一樹枝。蔭覆宮室。一切天眾。五樂音聲受五欲樂。不可為喻。以其自業相似相應。一切往詣普光明山。歌舞遊戲互相娛樂。於境界樂不知厭足。一切歡喜。諸欲具足向普光明山。爾時。山中有舊住天。聞歌音聲生希有心。觀諸天眾。時。諸天眾即皆昇於普光明山。舊天見之皆大歡喜。初來天眾皆昇虛空。無量莊嚴。威德光明。互相瞻仰。一切天眾。於此可愛山峯之中。河泉流水華池園林。七寶光明莊嚴宮殿。林樹莊嚴。諸樂行天而受快樂。或在華池或在河岸。或在林中或在如意林樹之間。或在虛空飛至異處。或有歌舞。或有無量天女圍遶。飲天上味。離於醉亂。既飲上味。轉增歡喜。為如是等二種所轉境界火燒。歡喜如煙。爾時。有鳥名曰實智。見諸天眾受放逸樂以偈頌曰。


        五炎遍熾然  愛風之所吹  諸欲所迷惑  放逸火焚燒 

        故業將欲盡  而不作新業  業盡故還退  諸天皆如是 

        若至欲退時  苦惱破壞心  無有能救者  唯除於善業 

        喜樂於富樂  常愛諸天女  自心之所誑  當至大惡處 

        為無常所壞  云何不覺知  終至於命盡  一切皆別離 

        以心貪境界  為自業所誑  天命念念過  以愛破壞心 

        譬如畫壁滅  彩畫皆亦亡  以其業盡故  天報亦隨失 

        五根貪境界  未曾有厭足  如蘇油投火  熾然無厭足

 

  如是。實智鳥為斷天眾放逸心故。說偈頌法。時。諸天眾以放逸故。迷惑不受。以放逸心。共諸天女或飛虛空。或有昇大普光明山。昇彼山已。其身光明勝百千日。其山先有七寶光明。以天光故。山轉殊勝。山中無量眾寶園林。以天光故。十陪轉勝。復有餘天。在園林中或蓮華中。或在枝葉蔭覆宮室眾寶光明莊嚴之處。遊戲歌舞。受天之樂。見此光明。得未曾有。爾時。天眾於園林中。既遊戲已。一切皆向樂蓮華池。遊戲受樂互相愛樂。不起嫉姤。安詳昇於七寶光山。歌舞戲笑離於怖畏。離瞋憂悲離他所攝。隨念而行受第一樂。音聲遊戲歌舞如意。所念須陀之食。上味美飲。第一歡喜。遊戲娛樂受自業樂。如是久時受天樂已。向喜見池。其蓮華池長十由旬。廣五由旬。甚可愛樂。多有眾鳥。鵝鴨鴛鴦充滿池中。金色蓮華遍覆池水。一切皆以青毘琉璃青因陀寶。大青寶王赤蓮華寶。以砌池底於此池岸。周遍生樹。黃金為莖白銀枝葉或青寶枝。赤蓮華葉。毘琉璃樹。頗梨為枝黃金為葉。大青寶樹。白銀為枝黃金為葉。青寶為枝。金毘琉璃以為其樹。大青寶枝。真金硨磲。二寶為葉。或有金樹。金葉金枝。勝於日光。或有金樹。毘琉璃枝毘琉璃葉。猶如雲聚。莊嚴可愛。或有金樹。金枝金葉猶如火聚。或有銀樹。銀枝銀葉。光明端正如月盛滿。或青寶王樹。青寶王枝青寶王葉。如沈水煙。色相端嚴。或有寶樹。種種枝條以為莊嚴。或白銀枝。青寶挍飾。復有寶樹。金銀挍飾。復有寶樹。金銀頗梨。三種挍飾。復有寶樹。赤蓮華寶。白銀挍飾。復有寶樹。種種諸色。眾花具足。曼陀羅花俱賒耶舍花以為莊嚴。復有果樹。果汁之味。天上味酒所不能及。復有花樹。熏百由旬。復有聲樹。微風吹動。其音勝於乾闥婆音。復有眾樹。見之悅樂。其樹色相。彩畫莊嚴所不能及。復有寶樹名曰香煙。種種香煙從樹而出。諸天嗅已。皆大歡喜。多有如是種種寶樹。遶喜見池。時。諸天眾見此池已。得未曾有。或食其果或飲果汁。或共天女採華莊嚴。或有入於天園林中。飲於上味。與諸天女戲笑歌舞。或有入於蓮華林中。遊戲受樂。或有食於須陀味食。或有天子與諸天女。飛昇虛空。或有天子共諸天女。昇七寶殿。受諸欲樂。如是天眾。於蓮華池受五欲樂。於境界中不知厭足。以愛心故不知厭足。如酥投火。如燒乾薪。於愛欲境不知厭足。亦復如是。時。蓮華池多有眾鳥。有一鵝王名曰善時。是大菩薩。以願力故生夜摩天。無量百千鵝眾圍遶。如閻浮提滿月處空眾星圍繞。如是鵝王眾鳥圍遶。亦復如是。為利天眾以偈頌曰。


        如是去來住  遊戲歌舞笑  無比最大惡  不覺死欲至 

        隨其所至處  死怨不可避  如是愚癡人  而猶不覺知 

        不擇於貧富  少壯及老年  若在家出家  無不為死壞 

        樂人及苦人  功德無功德  有戒及無戒  無不為死壞 

        若持戒破戒  智慧及愚癡  諸王及庶民  皆為死所壞 

        若天若地獄  若餓鬼畜生  放逸不放逸  皆為死所壞 

        若生於欲界  色界無色界  如是三界中  皆為死所壞 

        業網老所壞  病苦有大力  是死如夜叉  攝縛諸眾生 

        如是死怖畏  第一大暴惡  天為欲所迷  應泣而更笑 

        如是習近欲  欲為苦惱因  習近縛增長  如蘇油投火 

        欲能壞善法  初味後不安  欲為眾苦因  後得大衰惱 

        欲初無安隱  中後亦如是  非悕望非得  非為寂靜因 

        諸根於塵境  迷著各差別  愚人愛欲樂  是故墮地獄 

        若共癡受樂  隨受得苦惱  此怨詐親善  能害一切人

 

  如是。善時鵝王為放逸諸天說如是偈時。諸天眾為欲所迷。雖聞鵝王說如此法而不聽受。於園林中蓮華林中果樹林中。樹枝蔭覆。香淨之室。無量百千眾蜂。妙音天眾天女。各共歌舞出妙音聲。不可譬喻。復有天眾坐天寶地。觀於可愛蓮華之池。受自業果。遍觀天眾。菩薩鵝王作是思惟。此諸天眾無心識耶。不知必定受大苦惱。天中欲退有五怖相。何等為五。一得一切可愛可樂愛重天女。與天同業不復和合。愛別大苦是為初苦。二者可愛可樂天之境界不復和合。與之離別。是為第二退沒大苦。三者退時。見異天眾遊戲受樂。自觀己身如燈將盡。業風所吹不知何趣。心生苦惱過於地獄。是名第三退沒大苦。四者欲退沒時。隨所生處。或生地獄餓鬼畜生。了了自見。見生處故心生大悔。悔火所燒。受無量苦。是名第四退沒大苦。五者退時受大苦惱。作如是念。我本曾聞知識說法。以放逸故。貪著境界而不聽受。亦不修行。以放逸故。貪境界故。復作是念。我作惡法。不聽受法不持禁戒。不集智慧。我從生來放逸所誑。今為悔火而燒我心。業繩繫縛而將我去。由放逸故。是為諸天於退沒時五種大苦。如是天眾。不覺不知放逸所誑。貪心所壞。善時鵝王一心思惟。欲設方便。我當以何方便為天說法。令得善業。爾時。菩薩鵝王久思惟已。為利他故說願偈言。


        常行於戒施  哀愍諸眾生  成就一切事  是故應持戒 

        與慈悲和合  遠離於悕望  利益諸眾生  所作必成就 

        勇猛無虛誑  常行於法施  遠離慳嫉姤  所作必成就 

        持戒寂滅人  尊重供養師  知應作不作  所作必成就 

        不諂曲憎愱  常說於愛語  誠實不虛誑  所作必成就 

        知處及知時  知可作不作  知有力無力  所作必成就

 

  如是。鵝王知法修行為說法師。以法成就利益眾生。此天放逸。我當云何為之說法令離放逸。久思惟已。憶念本生。我於往昔生閻浮提。於迦那迦牟尼世尊所曾聞之法。我今應說。我於爾時生閻浮提大長者家。作長者子。名優鉢羅達多。彼佛如來知我命終生夜摩天樂行之地。願生鵝王。當為放逸諸天子等宣說我法。今正是時。當為宣說。爾時。鵝王思惟是已。以清淨心利益天眾。以慈悲心。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往詣天眾受五欲處。與諸鵝眾圍遶而住。見彼天眾遊戲山林。或遊花園或遊枝葉。蔭覆宮室。或於虛空坐寶宮殿。或有天子共諸天女。食須陀味。爾時。菩薩鵝王作如是念。今正是時。當為放逸諸天說法。我今當以美妙音聲。演說偈頌。掩蔽天子天女歌音。天子天女著欲放逸。不得聞法。聞我音聲耳識愛樂。必至我所。作是念已。出妙音聲。念佛功德。起慈悲心昇七寶山。鵝眾圍遶滿十由旬。無等妙音以偈頌曰。


        及死時未至  應修行福德  勿自保其命  於後生悔恨 

        若行於放逸  是名為死處  若不放逸行  第一不死句 

        若行於放逸  此道非寂滅  依不放逸故  智慧得涅槃 

        天眾莫放逸  放逸非寂滅  非寂滅行故  則墮於地獄 

        若已失當失  若今現在失  皆由放逸過  如來如是說 

        是故一切時  當勤加精進  遠離於放逸  則得寂滅法

 

  如是。菩薩鵝王昇彼山上。以美妙音說此偈頌。令天女歌皆悉掩蔽。其聲不美。時。諸天眾聞鵝王音。皆生愛樂。遍於山上。一切諸天得未曾有。謂是歌音。以貪著心。非敬重法。一切皆來向山峯中。至鵝王所。爾時。菩薩鵝王復以偈頌如前所說。時。諸天眾天子天女聞其音聲。心皆隨順。如是鵝王於人中時。大長者子。名優鉢羅達多。於迦那迦牟尼佛所。得聞正法。而來生此。今以妙音敷揚宣說。勝妙無等。天子天女一心諦聽鵝王所說。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三

        〈觀天品之四十二〉(夜摩天之二十八)

  爾時。鵝王告諸天眾。常當聽法。勿行放逸。當近善友。能利他者詣之聽法。聞正法已。以敬重故。是人善心乃至涅槃漏盡大樂。有二種人生於梵福。一者善觀察持。二者求漏盡。復有二種。一者常說法。二者常聽法。如是法師猶如父母。為人說法。能出生死得究竟善法。如是法師猶如父母。說法之人以法布施。法之施主。令他聞法。既聞法已心得清淨。直心敬重。聽法之人得三十二功德。何等三十二。法師說法。於聽法人猶如父母。於生死中猶如橋梁。所謂聞所未聞。聞已覺知。知已思惟。既思惟已則修行入。既修行已則能安住。安立他人共彼思量。若得衰惱其心不動。未種善根能種善根。思量增上令根熟者而得解脫。令邪見者入於正見。若不善念生。能令斷滅。增長善心。斷不善因緣不放逸行。親近善人。離慳諂曲。供養父母。信業果報集長壽業。世人稱歎諸天所護。所念成就。得如法樂。離於懈怠。發勤精進。知恩報恩。常修念死。於命終時心不悔恨。終得涅槃。如是聽法三十二功德。說法之師猶如父母。說法示人。畢竟利益。不濁心說。以清淨心。利益眾生通達智慧。聞是法已。如佛利益。於生死中而得解脫。是聞法者。於無始來流轉生死。未曾聞法。於法師所初得聞已。發希有心。如生盲人良醫決瞙。得見世間種種色像。本所不見種種妙色。見已歡喜。如是眾生。於無始來流轉生死。癡力所盲。得聞正法。於覺分地種種善根。可愛四聖諦。本未曾聞。經義光明。見之歡喜。如生盲人見色歡喜。見覺分地。心生歡喜。亦復如是。是名聞法第一功德。

  復次。第二聞法功德。以聞法故。內心思惟法有何義。若自不解。從他諮問。如是法者有何等義。是聞法者從他聞法。復自思惟。以思惟故。修習增長。說法義故。前後相應。至心受持數數觀義。以觀察故。心則歡喜。如是如是。隨所思惟。憶念觀察通達深義。是為聞法第二功德。

  復次。第三聞法功德。隨所聞法。聞已思惟。如此之義為何意說。如此之義何因緣說。如是之義。為調伏眾生。是故宣說。復與同心同行之人而共思量。思惟前後。得大利益。終得涅槃。是名第三聞法功德。

  復次。第四聞法功德。思量前後說法之義。了知而受。了知受者名曰如所說義。身口意業攝受修行。作三善業。修習增長。攝取說法。以清淨心既受持已。句句思量。尋其因緣。隨其所思。隨思則得未曾有義。以得義故。則能滅諸煩惱結使。悉能攝受無量功德。戒施智慧。深心勝故。戒施智故。是名第四聞法功德。當樂習行。修習增廣。

  復次。第五聞法功德。善聞善攝。三種之業。自修堅固。聞法安住。若沙門婆羅門若在家人。說某善男子安住正法。如說修行。如是修行。能知自住。又攝受法。隨其所住。能滅百千億那由他劫百千萬億億億生死。能滅無量百千萬億地獄餓鬼畜生之苦。是名聞法大功德聚。修習親近。得多利益。說法之人示人涅槃。如佛世尊令住法中。是為聞法第五功德。聽正法故。

  復次。第六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自住法中。建立他人。令成法器令厭生死。示安隱處。說苦集滅。自他二身俱生福德。利益他故得大功德。隨所聞法。轉轉增長隨滅煩惱。亦復如是。煩惱滅故而得涅槃。以聞正法得此功德。是名第六聞法功德。

  復次。第七聞法功德。修習增廣何等功德。所謂若逢衰惱。其心不退。聞業報故。雖逢衰惱心不退沒。不作惡業不作惡口。不惡思惟不壞勇猛。是名第七聞法功德。

  復次。第八聞法功德。云何功德。或見他人或知他人。來從求法。或求聞法或從求戒。或求智慧。離於憍慢。為之解釋。隨其所說種種分別。令其淺易。是名第八聞法功德。

  復次。第九聞法功德。聞正法者。種善根子譬如稻田。封畔不壞。放以清流。下種芽生。往法師所聽聞正法。以善種子種於耳田心之封畔。亦復如是。至於熟時多收果實。救於地獄餓鬼畜生飢儉惡怖。救三惡故。一切眾苦皆得斷滅。住於曠野。解脫一切怖畏處故。得入無上寂滅之處。因說法故。得入涅槃。說法之人猶如世尊。是故聽法功德。出生死中最為第一。常當親近。專心聽法。聞已修行。是名第九聞法功德。

  復次。第十聞法功德。云何功德。既已種於聞法種子。當善護持令其成熟。若人聞法。善根種子。常習行故則得成就。譬如稻田。以時下種以日光照。時至則熟。聽法之人種諸善根。以智慧日令得成就。亦復如是。以是因緣。常應詣於說法之處。聽受正法。是名第十聞法功德。

  復次。第十一聞法功德。何等功德如是成就。以心善根。常詣法會聽聞正法。聞法受持。思惟攝受。以是因緣令心調伏。能滅煩惱。煩惱盡故則得解脫。以解脫故厭有為法。應作是念。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一切皆由聞法功德。是故。應當常聽正法。是名第十一聞法功德。

  復次。第十二聞法功德。有異方便。是大功德解脫之因。何等功德。所謂令邪見者入於正見。無始流轉在生死中。聞於惡法攝受邪見。以邪見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聞正法。樂習親近修令增廣。能捨邪見。修行正法。增長正智。得第一樂。無誑之樂。以聽法故。修習增長。是名第十二聞法功德。

  復次。第十三聞法功德。何等功德。習修增廣。所謂若生微少不善念心。即能除斷。若生欲覺。修不淨觀而斷滅之。若生瞋恚修慈心觀。若愚癡覺。應當觀察十二因緣對治斷滅。以聞法故。知對治法。非不聞法。以聞法故。尚滅如是三不善根。微細覺觀。況隨煩惱。是故聞法是大功德。是名第十三聞法功德。

  復次。第十四聞法功德。以聞法故。滅於不善覺觀之心。猶如日光滅於闇冥。智亦如是。能滅一切不善之闇。令法增長。煩惱損減。離聞正法則不能滅。是為第十四聞法功德。

  復次。第十五聞法功德。所謂能令善心增長。以此聞法功德力故。非唯滅於不善覺觀。復增善觀。善觀增故則得智慧。譬如少火置草木中。以風吹故火則增長。少善根生亦復如是。以智慧故而得增長。若聞正法。聽受其義生一念善。能滅無量百千劫生死。令不復生。既知如是聞法功德。當勤聽法。無有異法能作此護。以聞正法。作大施主行於布施。以聞法故捨離非法。以聞法故而得智慧。既觀如是聽法功德。能出生死。應當精勤。乃至盡壽勤聽正法。如是聽法。第一救護第一歸依。能出有海。是名第十五聞法功德。

  復次。第十六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能避不善因緣。若不善緣生觀惡道畏。智慧之人。觀已捨離。怖畏生死。若不善緣生避而不行。為不生故。勤行精進。持戒智慧。若生貪心應行布施。若生慳心不貪滅之。以智慧心破壞愚癡。以如實見滅不善觀。以正見心斷於邪見。以正覺觀斷妄分別。若起樂覺當觀眾苦。若起實覺當修空觀。若起我覺當觀無我。是為如實對治覺觀。若因緣生當遠離之。若細若麁若中。當斷滅之。一切不善因緣生者。聞正法故能遠避之。若不聞法則不能避。一切聞法如安隱藏。是名第十六聞法功德。

  復次。第十七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放逸之人。以聞法故滅惡覺觀。行不放逸。不放逸人能攝諸根。一切善法皆得增長。不放逸人。能斷一切不善之法。其人則去涅槃不遠。得一切安樂。以何因緣斷於放逸。謂聞正法。聞正法故。知放逸過則能遠避。聞正法故能調諸根。調五根故則能攝心。善念增長滅惡覺觀。以善觀故得第一樂。一切煩惱放逸為本。亦如一切善法之中。不放逸心以為根本。聞正法故斷除放逸。是故。眾生常應一心聽受正法。聞已修行修習增長。是名第十七聞法功德。

  復次。第十八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聞正法故。親近善友供養善人。愛重尊敬。思惟籌量。近善友故得大功德。若近惡友多招過咎。無有餘法得近善友。如聞正法。聞正法故得近善友。是故。第一梵行謂近善友。是名第十八聞法功德。

  復次。第十九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聞正法故。能斷姦詐慳嫉之心。若近善友得何功德。近善友故得勝功德。所謂能斷姦詐慳嫉。以聞法故。能如實信業及果報。若有眾生姦詐慳嫉。身壞命終墮於惡道。或墮餓鬼或墮地獄。若本多行姦詐慳嫉。以聞正法即能捨離。毀之不行。於先所作厭離悔過。見他姦詐勸令不作。令他厭離。悔本所作。令住善道。以聞正法得此功德。於人天中第一堅固。謂聞正法。是為第十九聞法功德。

  復次。第二十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得聞法已。供養父母。知業果報。知於福田。是上功德。第一福田所謂父母。以是知業果報因緣。能為種種供養父母。多設敷具。病瘦醫藥。所須之具。隨其所作。供養父母能生梵福。以福德故後得涅槃。又以聞法供養父母。眾人所愛。於現在世。為一切人之所讚歎。命終之後生於善道。受諸天身。聞法力故終得涅槃。是故。智者知此功德。乃至失命。常當供養父母福田。正行正意一心敬重。是名第二十聞法功德。

  復次。第二十一聞法功德。所謂知業果報。知業報故。不樂異法。以聞正法能知業果。若念不善知不善念。若心念善知心念善。如實知於業之果報。若心緣念不善之法。知不善念。後得不善不愛果報。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以是知故。不復生於不善之心。以此不善。定知當得不愛果報。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以作如是惡業緣故。我身必當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此三種業。以聞正法而得了知。離聞法已。餘無能知。是故。智者乃至失命。常應聽法。若常聞法。修習善業。則不造作不善之業。是名第二十一聞法功德。

  復次。第二十二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能集增長長命之業。聞正法故。信業果報。不作殺生偷盜等業。隨何善業。樂修增廣。生天人中壽命延長。以聞正法樂修增廣。是故。復得如此功德。壽命延長。以此聞法因緣生天人中。若生天上。於餘天眾最為長壽。飲食遊戲。受第一樂。以聞法故。若生人中。種種色力財富長壽。生好國土。常習正見。以聞正法。樂習增廣。必得出苦。若人能以善心聽法。第一福德。為聽法故。若行一步皆生梵福。聽正法者。常行聽法得善身業。聞已讀誦得善口業。聞已心淨得意善業。是聽法者三業善故。生天人中。受於第一最勝富樂。壽命長遠。終得涅槃。如是一切諸大功德。皆由聽法。非餘能得。是故。聞法第一安隱。是名第二十二聞法功德。

  復次。第二十三聞法功德。何等功德。謂聞法者。一切眾人之所稱歎。持戒功德及以多聞。調伏勝慧。一切世人皆共恭敬。禮拜問訊。於一切人美言直心。如是之人。功德相應。於微塵惡常生怖畏。眾所知識一切讚歎。若得惱亂眾人救護。是聞法者世所讚歎。是名第二十三聞法功德。

  復次。第二十四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諸天之所護念。聞法之人善業相應。身行善業口行善業。意行善業。以此功德諸天所護。以此人故。眾人安隱。此人命終。無量人眾不得利益。護此人故。魔眾損減正法增長。見此因緣。是故。諸天晝夜守護。常隨其後。隨其所作一切成就。天恩力故。以善業故互相為因。彼所作業既得成就。隨所作業轉修增廣。一切善業皆得成就。如是次第二世利益。如是聞法功德。即是第一安隱之藏。是名第二十四聞法功德。

  復次。第二十五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一切憶念。皆得成就是順法行智慧之人。持戒布施現前業報。一切憶念皆得成就。隨其所作皆得成就。無能劫奪。若其所作易得成就。如法受用離五種難。正命清淨不為他攝。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受諸天身。是名第二十五聞法功德。

  復次。第二十六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如法富樂。同持戒者。豪富之人悉來親近。同持戒故迭相齎遺。所得財物。非害人得非壓他人。順法得財。施法行人。其人布施功德上上增長。二世利益二世安樂。以聞法故得此功德。是名第二十六聞法功德。

  復次。第二十七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智慧。遠離懈怠。以聽正法。聞懈怠過。以懈怠故。於諸世間出世間法。義不得成就。以聞法故捨離懈怠。一切所作常勤精進。正念不亂。離懈怠人。一切所作方便疾成。如時所作。如法所作。一切成就。二世利益。若離懈怠。常勤精進。一切所作皆悉究竟。一切發心無不成辦。若本懈怠。聞正法故。知懈怠過。速捨離之。如捨刀火。以懈怠故。能壞一切世間作業。聞懈怠過。一切義利皆得成就。以聞正法功德力故。是名第二十七聞法功德。

  復次。第二十八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次第聞法。起報恩心。知他恩分。聞正法中說報恩故。思念報恩。知恩報故。一切親友悉皆堅固。以功德故。一切怨家猶如親友。若人少恩常念不忘。知恩報恩得大功德。是名第二十八聞法功德。

  復次。第二十九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修行念死。第一勝念所謂念死。以常念死則懷怖畏。以怖畏故不造惡業。設見美色不念分別。聞諸樂音亦不憶念。若聞眾香。不貪不樂亦不憶念。若舌得味。不貪不樂亦不憶念。若身得觸。不貪不樂亦不憶念。意思惟法。不貪不樂亦不憶念。斷離如是一切有網。如是之人怖畏死故。觀諸世間悉無堅固。一切皆苦。一切無我。一切皆空。實見之人於一切處。若天若人無有著心。何況地獄餓鬼畜生。於五道中。悉斷悕望而得解脫。於一切生死苦中。不復欣樂。怖畏厭離。以厭離故而得解脫。得解脫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若離聞法。不得如是梵行立等厭離功德。是故。應勤聽受正法。親近師長。供養聽法。現在未來二世利益。所謂近善知識。聽聞正法。以此二法而得安隱。是名第二十九聞法功德。

  復次。第三十聞正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以聞法故。死時不悔。修念死者。若有過起則能速斷。若三種垢。貪瞋癡起。生死因緣。以念死故則能斷除。以斷三垢。不生不死不退不出。無有異法能斷此法。以得聞法功德力故。得如是法。一切安隱功德之中。聞法功德第一根本。爾時。鵝王菩薩說迦那迦牟尼所說經法。為天眾說。正法相應。是為第三十聞法功德。

  復次。第三十一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死時心不悔恨。若得聞於正法之義。行善業故。於命終時心不生悔。隨所聞義。既得聞已。憶命思惟。既思惟已。於佛法僧增長淨心。以心淨故血則清淨。血清淨故顏色清淨。身心淨故。臨命終時見於善道。有白光明可愛天處。見生處故。轉增淨心。隨其淨心。信佛法僧轉生勝處。若作四天王業。心淨信故。生第二天。若有三十三天之業。生夜摩天。若有夜摩天業。生兜率陀天。如是展轉。乃至第六他化自在天。以心淨力故。得增勝處。如是一切皆由聞法。若離聞法終不能得。若聽正法。於命終時為救為歸。是名第三十一聞法功德。

  復次。第三十二聞法功德。何等功德。以聞法故終得涅槃。聽法功德。於一切功德最勝最上。何等勝上。所謂涅槃。以聽正法。修習增長如說修行。如實成就。其人決定能斷煩惱到於涅槃。如是善時鵝王菩薩。為斷夜摩天眾放逸行故。以無等音說於真法。天眾皆生希有之心。爾時。天眾聞佛法故。心得清淨。一切天眾白鵝王言。於此天中。汝是天主。以有智慧辯才力故。我等天眾猶如畜生。以放逸故樂於境界。常為欲愛。自害心故。鵝王音聲。我等歌音所不能及。爾時。鵝王菩薩說於正法相應頌曰。


        以聞正法故  能止於惡法  以離惡法故  常得安隱處 

        以聞正法故  其心得清淨  能令心安住  不作眾惡業 

        聞法能總持  聞法不造惡  聞法知業果  後得於涅槃 

        聞法故知法  聞法故信佛  智者聞法故  能解脫眾苦 

        以聞正法故  能知真法相  是故有智者  當勤聽正法 

        聞如來說法  能離於生死  斷離三種愛  得至無盡處 

        以聞正法故  知四法因緣  及諸法生滅  聞法皆能知 

        以聞正法故  了知陰界入  如是二種相  智者應修行 

        第一大力過  縛一切生死  以聞正法故  一切皆能知 

        以惡大力故  縛一切生死  以聞正法故  一切皆能滅 

        於一切轉相  一切不轉相  以聞勝法故  一切皆能知 

        若死時欲至  則受大苦惱  以念聞法故  死苦不能亂 

        以聞智慧故  燒諸煩惱樹  以智火燒故  滅已不復生 

        聞法不放逸  則得一切樂  聞法故安隱  是故應聽法 

        得聞正法已  近智及耆老  能到無上處  永離老病死 

        聞故不造惡  聞故順法行  聞法故離苦  聞法最第一 

        以聞正法故  得三業清淨  若求清淨者  當勤聽正法 

        以依聞法故  堅固勤精進  是則能速度  廣大三界海 

        聞法之財富  世間最第一  多財不知義  智者說貧窮 

        遠離於師長  失聞正法財  是人無命果  為惡所破壞 

        放逸懈怠人  親近惡知識  是人無命果  如殖種沙鹵 

        遠離見聞法  是則為盲人  若人遠離法  而行於非法 

        是人捨離藥  攝取於疾病  若人近善友  增長無量法 

        猶如注大雨  河流皆增長  順法寂靜行  夙興念正法 

        必定得安樂  不為放逸誑  既知智功德  智者應修行 

        非是無智者  而得受安樂

 

  如是。善時鵝王為諸天眾種善根故。數數為說利益之法。斷無利益。說佛經法。爾時。天眾既聞法已。生敬重心。生歡喜心。放逸薄少。天同業故。復詣異處而受天樂。善時鵝王既以迦那迦牟尼所說經。名集無量功德聞法堅固經。為諸天眾具演說已。復詣異處。思惟念法。樂行地天五樂音聲。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以惡業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業與人同業。生於人中。大富安樂。善持禁戒。常樂聞法。第一順法。聰慧正見。或為王者或為大臣。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夜摩天名種種雜地。眾生何業生此地處。彼見有人造作善業。身口意善。正見正命。遍行善行。直心樂實。不殺不盜遠離邪婬。若在夢中。見於女人心不親近。晝亦不念。濁心覺觀。如我此身以捨邪婬。得善果報。離邪婬故得生天上。與諸天女圍遶受樂。捨離女人。悕望天女。以求天女。名濁梵行。望生天故。捨離邪婬。我先與女人歌笑舞戲。是為不善。當墮惡道。以是義故。於本所習不生貪欲。覺觀之心。不念本習。歌舞戲笑。若心生念尋即斷除。以是因緣。命終生於種種雜地。既生此地。善業果成。五欲和合。天子生已。以善業故。一切天處雜寶光明自然而生。所謂無量金剛種種山峯。種種光色如毘琉璃。因陀青寶大青寶王。車磲頗梨赤蓮花寶。及餘種種。百千光明周遍天處。初見如是種種光明。眼識樂著。本未曾見。見之樂著。種種音聲歌眾樂音。不可譬喻。復聞種種天之妙香。新生天子初為如是。三種境界無等無比。心生樂著。退光明林。諸天女眾見新生天子。從林中出。其林種種光明。莊嚴如是。天子以善業價。貿得天女。時。諸天女種種莊嚴。皆悉端正。種種妙色種種歌詠。天樂音聲。爾時。天子為諸天女無始愛欲。引其心故。以歡喜心近諸天女。或有天女手執樂器。作眾妓樂歌眾妙音。復有天女聞妙花香。愛眼含笑以視天子。復有天女。在於地上手執樂器。出妙音聲。復有天女。手執妙花馳赴天子。復有天女。手擎種種上味天飲色香味具。離於醉過。到天子所。以蓮花葉盛天上味。色香味具飲已。增悅過踰十倍。是為心著第四境界。先著妙色次聲香味。又復身受種種樂觸。隨意所念。念之即得。是名新生天子著五欲樂。爾時。新生天子共諸天女往詣一切隨順欲林。受五欲樂。爾時。新生天子天女圍遶。觀諸天眾種種遊戲。或有遊戲在於榛林。或有在於山峯遊戲。或有遊戲作五樂音。或有天子。共諸天女種種莊嚴。在虛空殿遊戲娛樂。或有天子。手攀樹枝歌舞戲笑。五樂音聲。爾時。新生天子見諸天眾如斯遊戲。心生歡喜。天女圍遶。共入天眾和合遊戲。新生天子共諸天女遊戲受樂。自業相似。受五欲樂。久受樂已從林中出。復昇種種寶莊嚴山。共相娛樂遊戲受樂。或在流泉或在園林種種寶石莊嚴之山。清涼泉水以為莊嚴。遊戲其中。時。諸天眾心行放逸。爾時。有一天遊戲鳥名流水行。為放逸天以偈頌曰。


        以種種業故  而受樂果報  天中受報已  業盡當還退 

        愚人現得樂  而不觀怖畏  後得衰惱至  爾時乃知業 

        放逸之所縛  苦樂等無異  以天業盡故  後生大悔心 

        放逸如毒害  是故應捨離  放逸害諸天  將入於地獄 

        和合生欣慶  離別則大苦  和合必有離  一切法如是 

        世無有一法  有生而不壞  一切生滅法  出沒法如是 

        隨所見諸天  而受於天樂  放逸毒所迷  一切皆歸滅 

        一切放逸樂  初謂為可愛  後得衰惱至  乃知為大怨 

        放逸著女色  智者說大怨  著色喪身命  修羅龍亦然 

        嗜酒著女色  貪於諸境界  躁擾懈怠心  是放逸根芽

 

  如是流水行鳥。為放逸天說如是偈。爾時。天眾雖聞此偈。而不覺知。境界所害。歌笑遊戲。入光明林。其林可愛。枝葉遍覆。多有種種樹林。欝茂甚可愛樂。時。諸天眾共新生天子。五樂音聲遊戲受樂。於園林中。及笐[竺-二/列]樹。種種流水。蓮花林池種種地處。樹枝蔭覆猶如宮室。種種林中種種意樹。種種山谷七寶光明。種種莊嚴殊勝宮殿。昔所未見。天眾見之生希有心。況新生天子。如是新生天子皆悉遍觀。與天女眾遊於林間。於新境界極生渴愛。欲火所燒。放逸為煙。天女圍繞。燒已復燒。於園林中處處遊行。無量愛力。境界所燒。久與天女圍繞受樂。復向種種雜蓮花池。其蓮花池可愛無比。所謂種種雜色。鉢頭摩花毘琉璃葉真金為莖。赤蓮花寶以為其臺。白銀為鬚。青因陀寶以為眾蜂。莊嚴花池。復有蓮花白銀為莖。青因陀寶以為其葉。真金為莖。青因陀寶。以為其葉赤蓮花寶。以為其鬚。白銀為臺。赤蓮寶蜂以為莊嚴。復有蓮花。莖葉鬚臺。一切皆赤赤蜂莊嚴。復有蓮花銀莖銀葉銀鬚銀臺。銀蜂莊嚴。復有蓮花一切青色。如青蓮花青葉青莖。青鬚青臺青蜂莊嚴。

  復有蓮花種種雜色。一一蓮花。七寶間錯種種相貌。種種妙香。種種色葉而以莊嚴。所謂青黃赤白紺色莊嚴。種種眾葉眾蜂莊嚴。如是種種雜蓮花池。其水清涼。其味甘美甚可愛樂。多有蓮花。天色妙香眾相具足。新生天子共天女眾。五樂音聲受五欲樂。種種雜色蓮花池岸。有諸林樹圍繞花池。以樹莊嚴百倍殊勝。其樹具足雜花莊嚴。其一切花。從根至條。青黃赤白紺色眾花。皆悉具足。其蓮花池出大光明。滿十由旬。多有眾鳥出美妙音。蓮花池岸。復有林樹名日宮殿。天善業故。有大勢力。若天昇樹。念生宮殿。隨念即成。以善業故。七寶花葉化為宮殿。七寶莊嚴。多有河池園林山嶽。處處多有嚴飾宮殿。昇此宮殿。眾寶嚴身。共諸天女。歌舞遊戲或飛虛空。觀夜摩天。所住諸地隨意遍觀。如是等花。岸樹力故。復有種種雜色花池。於池岸上。復有異樹名摩尼音。種種眾鳥以為莊嚴。以樹勢力。若諸天眾遊戲花池。微風吹動互相掁觸。出妙音聲。寶珠如花從樹而墮。光遍虛空。如閻浮提日月光明。於虛空中寶珠光明。亦復如是。

  蓮花池岸。復有異樹名授飲食。若諸天眾遊戲花池。以天善業。從樹果中出天美飲色香味具。天子飲之。十倍增悅。無有醉亂。共諸天女歌舞遊戲。復有林樹出須陀食。如業所得。於池岸邊。復有異樹名葉歌音。若諸天眾遊戲此池。以善業故。微風來吹而受快樂。風吹樹葉。互相掁觸出妙音聲。如天女音。不可分別。一切諸樹所出音聲。亦復如是。

  於蓮花池岸。復有異樹名曰鳥樂。以樹勢力。鳥在樹上。若天入池遊戲受樂。五樂音聲互相娛樂。或昇寶樹或乘天鳥。為觀天眾可愛之處。隨其所念。鳥在其前。即於鳥上有大宮殿。多有流泉。眾蓮花池。枝蔭宮室。皆悉具足。復有異鳥為諸天眾以偈頌曰。


        持戒人安隱  破戒勿久壽  寧受下賤身  不欲入地獄 

        智者次第行  漸漸念念修  淨治我見垢  如工匠鍊金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四

        〈身念處品第七初〉

  爾時。世尊遊王舍城。在那羅帝婆羅門聚落告諸比丘。我今為汝說身念處。初善中善後善。善義善味。純備具足。清淨梵行。所謂身念處法門。汝今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諸比丘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諸比丘。云何名為身念處法門。所謂內身循身觀。比丘觀已。則不住於魔之境界。能捨煩惱。如實觀身。既得知見證如是法。我說是人涅槃所攝。如是比丘實見身已。不為諸惡之所亂也。能斷眼耳鼻舌身意。內染及外色聲香味觸法。如是循身觀能到涅槃。如是比丘。眼雖見色。不生分別。不起染欲歡喜之心。如實觀身。此身唯有髮毛爪齒薄皮脂血。筋肉骨髓生藏熟藏。黃白痰癊冷熱風病。大腸小腸屎尿不淨。肝膽腸胃。脂髓精血涕唾目淚。頭頂髑髏。如是觀身。隨順係念。若如是念。則不著色聲香味觸外境界也。初觀眼色。如實見眼。但是肉摶。四大所成。云何行者如實觀眼。觀於眼根。此肉堅分內有覺法。是名眼根肉摶內地界也。復觀眼根。肉摶之中內有覺法。目淚濕等。是名眼根肉摶之中內水界也。復觀眼根。肉搏之中內有覺法。有暖有熱。是名眼根肉搏之中內火界也。復觀眼根。肉摶之中內風輕動。是名眼根肉摶之中內風界也。於內風界。如實觀察耳鼻舌身。隨順觀察亦復如是。如是觀已。於可愛色不生樂著。不為愛境之所破壞。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如此身者。念念生滅生老病死。此身如幻空無所有。無實無堅如水泡沫。眾苦集處眾苦所依。眾苦之藏。如是身中無有少樂。一切皆苦。一切無常一切破壞。衰變之法磨滅不淨。

        復次。修行者觀身循身觀。如是身者。孰為其本。云何順行。誰為救護。云何而住是比丘如實觀察。復作是念。如是身者以業為本。由業順行。業為能救。若集善業生天人中。惡業相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如是身者。不淨不堅無常不住。如是比丘。如實觀身。於愛欲中不復生念。

  復次。修行者如實觀眼。如閻浮提人所有眼根。有虛空處得見色像。餘方所見如是不耶。若諸弟子或聞我所說。或以天眼智慧觀察。閻浮提人見色之時。有眼有色。有明有空無礙有意念心。五因緣故而得見色。欝單越人則不如是。設無空處。亦得見色。猶如魚等水中見色。欝單越人。於山障外徹見無礙。亦復如是。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耳之所聞愛不愛聲。近則了了遠則不了。大遠不聞。欝單越人則不如是。是比丘如實觀於欝單越人。耳之所聞。若近若遠若大若小。若愛不愛。以報勝故而皆能聞。譬如日光。近遠麁細。若淨不淨。光明悉照。欝單越人所聞音聲。亦復如是。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鼻根所聞。欝單越人如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欝單越人。以報勝故。但聞眾香不聞臭氣。譬如水乳同置一器。鵝王飲之。但飲乳汁。其水猶存。欝單越人亦復如是。但聞眾香不聞臭氣。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舌所得味。欝單越人如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人上中下食。欝單越人則不如是。欝單越人無我所心。常自行善。自然粳米其食一味。閻浮提人則不如是。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種種色身。欝單越人如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閻浮提人種種色身。欝單越人則不如是。以善業故。純一色身道等身等。其色猶如閻浮檀金。其身圓直柔軟端正。其報不比閻浮提人。閻浮提人無量種業其行不同。是故。則有無量種身無量種色。如是比丘於二天下人世界中。隨順觀已。次觀第三弗婆提國。如閻浮提人欝單越人所有諸入。與弗婆提人諸入所見。為同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提人。於黑闇中亦見眾色。如閻浮提中猫虎兕馬角鵄之屬。無光明處能見眾色。弗婆提人亦復如是。於夜闇中如眼境界。能見一切麁細眾色。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閻浮提人。如前所說。如閻浮提人所聞之音。弗婆提人如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提人。聞怖畏聲。耳識所緣盡一箭道。以福德故。不聞遠處怖畏之聲。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已。觀三天下眾生住處如閻浮提人。欝單越人鼻識所緣。弗婆提人如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提人。晝所聞香。鼻識嗅已夜亦如是。以報勝故。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欝單越人舌識知味。如是弗婆提人所得之味。如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提人。一食賒盧迦三日不飢。弗婆提人乃至命終。身無病惱。以法勝故。若臨命終遇病五日。爾乃命終。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欝單越人身之形相。弗婆提人如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提人其身圓滿。如尼俱陀樹。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於三天下如實觀已。觀於第四瞿陀尼人所住之處。云何瞿陀尼人緣身境界。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人。眼識所緣山壁無礙。如於頗梨琉璃之中見眾色像。瞿陀尼人亦復如是。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中欝單越中弗婆提中。三天下人聞聲差別。瞿陀尼人耳識緣聲。如是不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人眼識聞聲。如閻浮提中蛇虺之類。眼中聞聲。瞿陀尼人亦復如是。如隔障礙。聞眾音聲見眾色像。亦復如是。以法勝故。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弗婆提人鼻識緣香。瞿陀尼人如是不耶。瞿陀尼人嗅香法異。眼等別緣。云何瞿陀尼人鼻識緣香。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人。若眼見色即亦知香。若眼不見亦聞其香。以法勝故。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瞿陀尼人舌識緣味。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人。食於稗子飲於牛味。如閻浮提人飲苷[艹/遮]酒蒲桃之酒。瞿陀尼人飲牛五味。能令惽醉。亦復如是。瞿陀尼人食於稗子。如閻浮提人食粳糧飯。充足飽滿。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瞿陀尼人身之量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人。其身長短半多羅樹。如業相似。自業色身。

  復次。修行者思惟觀察。四天下中。何等住處性等相似。意等相似行等相似。互對觀察。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四天下眾生心意。無有一人心意相似。無有一人行等相似。無有一人身等相似。一切無有一人相似。是名比丘隨順觀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四天下人。頗有一人無業無因來生不耶。無業藏耶無業流轉耶。頗有不行習欲法耶。如是比丘。不見一人無業藏者。無有一人無業而生。無有一人無業流轉。無有一人不習欲法。隨所作業。或善或不善。隨業受報。無有一人不為怨親中人所攝。是名修行者隨順觀身。

  復次。隨順觀身。云何集業而得天身。云何天中受五欲樂。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諸眾生。生四天王天處。受天五欲。眼視美色不知厭足。或細或麁。自以天眼見萬由旬。若化神通。能見無量百千由旬。如是修行者。觀天無量善業勢力。四天王天。所見色貌皆悉可愛。心生愛樂。不見惡色。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四天王天耳聞音聲。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四天王天。若聞天聲甚可愛樂。若以報耳。聞三千由旬。若化神通。則能聞於二萬由旬。所聞音聲。皆可愛樂。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四天王天鼻聞香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四天王天自報鼻根。聞於眾香二百由旬。若化神通。聞於百千由旬之香。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四天王天舌根充滿。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四天王天。舌根無厭亦無不愛。如業所得。以善業故於味不厭。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諸天身耶。若麁若細若速疾行。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諸天身有大勢力。神通微細。於一手中。置五百天在手而住。各令諸天身不妨礙。亦不迫隘。譬如一室燃五百燈。其燈光明不相逼迫。諸天手中。置五百天亦復如是。不迮不妨。

  復次。諸天若化大身。無量由旬。若好若醜若有見者。或怖不怖。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速行天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速行天一眴目頃。能行無量百千由旬。還至本處。隨天憶念所往之處。無所障礙。若有所欲皆悉具足。無能奪者。於一切處所得之物。皆悉自在。於他無畏無能為礙。天境界樂念念增長。以善業故。受五欲樂。是名行者隨順觀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三十三天身耶。云何緣於境界受樂。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三十三天。如四天王天受境界樂。三十三天受於愛色聲香味觸。勝四天王天足一千倍。何以故。三十三天所作之業。勝愛大力可愛樂故。勝於四天王天所作業故。以三十三天所作業勝。是故。四天王天不及上天。如是三十三天所受樂勝。不可具說。是名修行者隨順觀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地獄。地獄眾生所受之身。謂活地獄。黑繩地獄大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焦熱地獄大焦熱地獄。阿鼻地獄。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諸眾生所作之業。不可愛業不喜樂業。不善之業。謂三種業。於身口意造集業故。墮地獄中。集惡業故受地獄苦。於地獄中受諸劇苦。乃至惡業不盡。終不得脫。是名修行者隨順身觀。

  復次。修行者作是思惟。作何等業墮於地獄。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此眾生習近殺害。樂習增長。以是因緣墮活地獄。又見眾生。習近殺生偷盜。喜樂習近增長斯惡。以此因緣墮黑繩地獄。又見眾生習近殺生偷盜邪婬。習近喜樂增長斯惡。以是因緣墮眾合地獄。又見眾生習近殺生。偷盜邪婬妄語。習近喜樂。增長斯惡。以是因緣墮叫喚地獄。又見眾生。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勸人飲酒。以是因緣墮大叫喚地獄。又見眾生。殺生偷盜邪婬妄語飲酒邪見。以是因緣墮焦熱地獄。又見眾生。殺生偷盜邪婬妄語。以酒飲人邪見不信。或破比丘比丘尼戒。以是因緣墮大焦熱地獄。又見眾生作五逆業。五種惡業。以是因緣墮阿鼻地獄。云何五逆。若有眾生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若以惡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種大惡業故。墮阿鼻地獄。思惟如是地獄業報。於諸眾生起悲愍心。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眾生墮餓鬼道。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無量餓鬼。以慳嫉故墮餓鬼中。在於地下五百由旬。無量餓鬼惡食無食。或食不淨。互相食噉。飢渴所逼受大苦惱。上雨大火以燒其身。此諸餓鬼。隨惡業故受如是苦。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畜生道。彼見無量種種畜生。略說三處。一者水行。所謂魚等。二者陸行。所謂象馬牛羊麞鹿猪等。三者空行。所謂無量眾飛鳥等。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於畜生有幾種生。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諸畜生有四種生。何等為四。一者胎生。所謂象馬水牛牛羊之類。二者卵生。所謂蛇蚖鵝鴨鷄雉種種眾鳥。三者濕生。蚤虱蚊子之類。四者化生。如長面龍等。是修行者如實觀畜生已。若天若人若地獄餓鬼畜生。不見一處不為恩愛別離所惱。一切眾生輪轉生死。或作怨家或為親友。無有一處不生不滅。如是比丘。於生死處不生愛心。如是心不喜樂。如是厭離不隨。如是破壞如是滅法。不可久住。一切眾生眾苦之處。是故。比丘生死之中。多苦少味。無常破壞。當應厭離。厭離生死便得解脫。如是那羅帝婆羅門聚落。

        比丘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內身。於此身中分分不淨。如實見身。念念思惟。從頭至足循身觀察。是修行者。初觀頭頂。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頭髑髏以為四分。於頭骨內自有蟲行。名曰腦行。遊行骨內。生於腦中或行或住。常食此腦。於髑髏中。復有諸蟲住髑髏中。若行若食。還食髑髏。復有髮蟲住於骨外。食於毛根。以蟲瞋故。令髮墮落。復有耳蟲。住在耳中食耳中肉。以蟲瞋故。令人耳痛或令耳聾。復有鼻蟲。住在鼻中。食鼻中肉。以蟲瞋故。能令其人飲食不美。腦涎流下。蟲食腦涎是故。令人飲食不美。復有脂蟲生在脂中。住於脂中常食人脂。以蟲瞋故令人頭痛。復有續蟲生於節間。有名身蟲。住在交牙。以蟲瞋故令人脈痛。猶如針刺。復有諸蟲名曰食涎。住舌根中。以蟲瞋故令人口燥。復有諸蟲名牙根蟲。住於牙根。以蟲瞋故令人牙疼。是名內修行者循身身觀。是十種蟲。住於頭中。

  復次。修行者觀身循身。觀頭肉中有幾骨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髑髏骨。頭有四分。額骨頰骨。合有三分。鼻骨一分。交牙二骨。頤有一骨。牙齒合有三十二骨。齒根亦爾。咽喉二骨。如是項中有十五骨。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云何頭肉。以食增長。和合有覺。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於頭肉。則有四分。兩頰二分。咽喉及舌肉段一分。上下兩脣及其兩耳。皮肉四分。其舌根者。名為脈肉。貪嗜上饍樂於六味。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蟲住在何處。作何等業。或病或安。彼以聞慧或以天眼。初觀咽喉。咽喉有蟲名曰食涎。咀嚼食時。猶如嘔吐。唌唾和雜。欲咽之時。與腦涎合。喉中涎蟲共食此食。以自活命。若蟲增長令人瘶病。若多食膩。或多食甜或食重食。或食醋食或食冷食。蟲則增長。令人咽喉生於疾病。觀涎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唾蟲能消諸唾。或能為病或令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消唾蟲住咽喉中。若人不食。如上膩等蟲則安隱。能消於唾。於十脈中流出美味。安隱受樂。若人多唾蟲則得病。以蟲病故。則吐冷沫。吐冷沫故。胸中成病。觀唾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吐蟲。云何令人安隱疾病。住在何處食何等食。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吐蟲住人身中。住於十脈流注之處。若人食時。如是之蟲從十脈中。踊身上行至咽喉中。即令人吐。令人生於五種嘔吐。何等為五。一者風吐。二者陰吐。三者唾吐。四者雜吐。五者蠅吐。若蟲安隱。食則調順。入於腹中。云何吐蟲生於風吐。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食輕冷。若無膩食。則發風病。令人大小便利難通。眼不能睡。風入咽喉風動吐蟲。以此過故。是名風吐。觀吐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內身循身觀。云何吐蟲令人吐陰。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人食辛。醎熱和合令人發熱。惱於吐蟲。從其住處動而上行。令人吐陰。觀吐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內身循身觀。云何吐蟲令人吐唾。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人食於甜冷重食膩滑之食。或食已睡眠。令唾增長。唾增長故唾蟲增長。為咽喉病。令身沈重。則有冷唾。觀吐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內身循身觀。云何吐蟲生於雜吐。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食輕冷無膩之食。辛酢醎食滑冷重膩。能令吐蟲行咽喉中。以是三過。能令人吐。觀吐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內身循身觀。云何蠅吐令人嘔吐。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蠅食不淨故。蠅入咽喉令吐蟲動。則便大吐。觀吐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醉味蟲行於舌端。乃至命脈。於其中間。或行或住。微細無足。若食美食。蟲則惽醉增長。若食不美。蟲則萎弱。此蟲食時如蜂食花。微細甜味以用作蜜。嗜味蟲食。亦復如是。然其所食雖復微細。亦得充足。若蟲得味。我亦如是得此食味。若蟲憶食我亦憶食。若我不食。如是醉蟲則亦病苦。不得安隱。觀醉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內身循身觀。觀放逸蟲。云何此蟲為我病惱。或作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放逸蟲住於頂上。若至腦門。令人疾病。若至頂上令人生瘡。若至咽喉。猶如蟻子滿咽喉中。若住本處。病則不生。是名觀於放逸之蟲。觀放逸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貪嗜六味之蟲。云何病惱云何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六味蟲所貪嗜者。我亦貪嗜。隨此味蟲所不嗜者。我亦不便。若得熱病蟲亦先得。如是熱病。以是過故。令於病人所食不美。無有食味。觀味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抒氣蟲住於頂下。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抒氣蟲。以瞋恚故食腦作孔。或咽喉痛或咽喉塞。咽喉風噎。生於死苦。此抒氣蟲。共咽喉中一切諸蟲。皆悉撩亂。生諸病惱。此抒氣蟲。常為唾覆。其蟲短小。有面有足。觀抒氣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憎味蟲。住於頭下咽喉根中。云何此蟲為我病惱。或作安隱。彼見此蟲憎嫉諸味。唯嗜一味或嗜甜味。憎於餘味或嗜酢味。憎於餘味或嗜辛味。憎於餘味或嗜醎味。憎於餘味或嗜苦味。憎於餘味或嗜醈味。憎於餘味。隨所憎味我亦憎之。隨蟲所嗜我亦嗜之。舌端有脈。隨順於味。令舌乾燥。以蟲瞋故。令舌㿇㿇而腫。或令咽喉即得瘶病。若不瞋恚。咽喉則無如上諸病。觀憎味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見嗜睡蟲。其形微細狀如牖塵。住一切脈。流行趣味。住骨髓內。或住肉內或髑髏內。或在頰內或齒骨內。或咽骨中或在耳中。或在眼中或在鼻中。或在鬚髮。此嗜睡蟲風吹流轉。若此蟲病。若蟲疲極。住於心中心如蓮花。晝則開張無日光故。夜則還合。心亦如是。蟲住其中多取境界。諸根疲極蟲則睡眠。蟲睡眠故人亦睡眠。一切眾生悉有睡眠。若此睡蟲晝日疲極。人亦睡眠。觀睡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見有腫蟲行於身中。或住頭中或住項中。行於血中或行脂中。其身微細。隨飲血處則有腫起㿇㿇而疼。或在面上或在項上。或在咽喉或在腦門。或在餘處。所在之處能令生腫。若住筋中則無病苦。觀腫蟲已。如實知身。如是那羅帝婆羅門長者。聚落比丘修行者。觀蟲種類。從於頭中。舌耳腦門毛孔髮中。皮肉骨血筋脈之中。如實觀之。既觀察已。於舌味中生厭離心。於後生處不復愛味。於無量無邊由旬愛縛味海。能生厭離。以厭離故。不為食愛之所亂惱。不復親近豪貴長者。離於多欲。於食知足。取得支身。以是義故不嫉他人。得供養利。不樂多言不樂住寺。不起身慢不生色慢。不恃衣服而生憍慢。不恃袈裟鉢盂而生憍慢。不恃弟子而生憍慢。不恃聚落而生憍慢。不恃親里而生憍慢。獨一無貪。遠離塵垢住寂靜處。近於涅槃。若貪嗜美味。沒於味海。為魔所攝。去涅槃遠。是修行者觀諸蟲已。於味厭離不貪飲食。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如實觀於脊骨。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脊有四十五骨胸十四骨。左右脇肋各十二骨。節亦如是。胞骨亦然。如是分別。觀骨節已。復觀從肩至髖。幾分肉臠。如是左右各十二臠。作是觀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幾許筋連綴繫縛。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左右脇。除於皮肉。一百細筋以為纏縛。觀筋纏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此身。從膊至髖有幾許脂。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自見己身。以食因緣脂則增長。以食因緣令脂損減。極羸瘦人。摩伽陀等有五兩脂。既觀察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我此身有幾許水。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自見身中有十掬水。從毛孔出名之為汗。於諸根中。眼則出淚。名為濕界。以食因緣脂血增長。觀身水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其身中幾許糞穢。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身中。有七掬屎有六掬唾。作此觀已。如實知身。

  復有。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我身中幾許痰癊及尿。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身中。五掬黃癊尿有四掬。除其病時。或增或減。如是觀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我身中幾許脂髓。不淨穢精。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身中十二掬脂。髓有一掬精有一掬。如是觀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其身中有幾許風。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身空處有三掬風。如是觀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其身中幾脈常流。飲食消化。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身中有十三脈。若脈流注令身肥悅。譬如[木+絜]槹汲水。流注溉灌令其增長。身脈溉灌亦復如是。何等十三。一名命流脈。二名隨順流脈。三名水流脈。四名汗流脈。五名尿流脈。六名糞流脈。七名十流脈。八名汁流脈。九名肉流脈。十名脂流脈。十一名骨流脈。十二名髓流脈。十三名精流脈。觀流脈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如彼流脈。與誰為本。令身肥悅。復有諸蟲處處遍行。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命流脈心為其本。隨順流脈兩脇為本。水流脈者。生臟腭心以為根本。汗流脈者。毛根及脂以為根本。尿流脈者根胞為本。糞流脈者熟藏下門為本。十流脈者。咽喉及心以為其本。汁流脈者肺為其本。肉脂流脈者筋皮為本。骨流脈者一切續節為本。髓精流脈者。卵及身根為本。如是行者。觀流脈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身循身觀。有何等蟲何處流行。或為疾病或為安隱。從於髖骨乃至遍身。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十種蟲至於肝肺。人則得病。何等為十。一名食毛蟲。二名孔穴行蟲。三名禪都摩羅蟲。四名赤蟲。五者食汁蟲。六名毛燈蟲。七名瞋血蟲。八名食血蟲。九名 蟲。十名酢蟲。此諸蟲等。其形微細無足無目。行於血中。痛痒為相。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一一諸蟲。在於身中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食毛蟲。若起瞋恚。能噉鬚眉皆令墮落。令人癩病。若孔行蟲而起瞋恚。行於血中。令身麁澁頑痺無知。若禪都摩羅蟲流行血中。或在鼻中或在口中。令人口鼻皆悉臭惡。若其赤蟲而起瞋恚。行於血中。能令其人咽喉生瘡。若食汁蟲而起瞋恚。行於血中。令人身體作青痶瘓。或黑或黃痶瘓之病。若毛燈蟲起於瞋恚。血中流行則生病苦。瘡癬熱黃疥癩破裂。若瞋血蟲。以瞋恚故血中流行。或作赤病。女人赤下。身體搔痒疥瘡膿爛。若食血蟲瞋而生病腦。頭旋迴轉。於咽喉中口中生瘡。下門生瘡。若㿇㿇蟲血中流行。則生疾病。疲頓困極不欲飲食。若酢蟲瞋恚。亦令其人得如是病。如是一切諸蟲及其種類。既觀察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十種蟲行於陰中。何等為十。一名生瘡蟲。二名刺蟲。三名閉筋蟲。四名動脈蟲。五名食皮蟲。六名動脂蟲。七名和集蟲。八名臭蟲。九名濕蟲。十名熱蟲。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何等蟲住我身中。或為疾病或為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瘡蟲。隨有瘡處諸蟲圍遶。噉食此瘡。或於咽喉而生瘡病。觀瘡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刺蟲作何等病。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刺蟲。若生瞋恚令人下痢。猶如火燒口中乾燥。飲食不消。其身剎剎。水入熟藏晝夜不睡。於熟藏中撓攪糞穢。令尿冷等。與尿和合。住如是處作下痢病。令不憶食劣弱不健。若人愁惱。蟲則歡喜嚙人血脈。以為衰惱。或下赤血或不消下痢。如是觀刺蟲已。如實知身。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五

        〈身念處品之二〉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閉筋蟲。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閉筋蟲。或行麁筋或行細筋。若覺蟲行筋則疼痛。若不覺行筋則不疼痛。一切骨肉皆亦消瘦。筋中疼痛。若蟲瞋恚人不能食。若住筋中而飲人血。令人無力。若食人肉令人羸瘦。觀嚙筋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動脈蟲。是蟲遍行一切脈中。其身微細。行無障礙。若蟲住人食脈之中。則有病過。令身乾燥不憙飲食。若蟲住在水脈之中。則有病生。令口乾燥。若在汗脈。令人一切毛孔無污。若在尿脈。令人淋病。或令精壞或令痛苦。若蟲瞋恚。行下門中。令人大便閉塞不通。苦惱垂死。觀動脈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食皮蟲。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食皮蟲。以食過故蟲則瞋恚。能令人面顏色醜惡。或生惡皰。或痒或赤或黃或破。或復令其鬚爪墮落。令人惡病。或皮斷壞或肉爛壞。觀食皮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嚙脂蟲。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動脂蟲。住在身中脂脈之內。若食有過若多睡眠。此蟲則瞋。不消飲食。或生疥[疒/登-豆+虫]。或生惡腫。毛根瘭病。或得癭病。或脈脹病。或乾消病。或身臭病。或食時流汗。如是觀動脂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和集蟲於我身中。作何等業。或病或安。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和集蟲集二種身。一者覺身。二不覺身。皮肉骨血脂髓精等是名覺身。髮毛爪齒名不覺身。是名和集二身。以食過故。蟲則無力。人亦無力。不能速疾行來往返。睡眠[瞢-目+登]瞢或多焦渴。皮肉骨血髓精損減。觀和集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於臭蟲。住在肉中屎尿之中。以食過故。蟲則瞋恚。身肉屎尿涕唾皆臭。鼻中爛膿。或眵淚爛臭。隨蟲行處皆悉臭穢。若衣若敷若食。住齒中。以蟲臭故食亦隨臭。衣敷盡臭。舌上多有白垢臭穢。身垢亦臭。觀臭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濕行蟲行背肉中。知食消已。入腰三孔。取人糞穢汁則成尿。滓則為糞。令入下門。觀濕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十種蟲行於根中。一切人身皆從中生。何等為十。一名㿇㿇蟲。二名惙惙蟲。三名苗花蟲。四名大諂蟲。五名黑蟲。六名大食蟲。七名暖行蟲。八名作熱蟲。九名火蟲。十名大火蟲。此諸蟲等住陰黃中。何等是蟲為人疾病。或作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㿇㿇蟲以食過故。蟲則瞋恚。食人眼睫。令人眼痒。多出眵淚。此微細蟲。若行眼中眼則多病。或令目壞。若入精中。眼生白瞖。其蟲赤色。為眼生病。若蟲不瞋。則無此病。觀㿇㿇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惙惙蟲。住在人身行於陰中。一切身中行無障礙。陰黃覆身。如此蟲者。若入骨中。令人身體皆大蒸熱。若行肉中。晝夜常熱手足皆熱。若入皮裏。身則汗出。觀惙惙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苗華蟲行住陰中。利嘴短足。身如火藏。不欲食飲。若以食過。蟲行異處。隨所行處則大熱爛。身血增長其身大熱。猶如煙起。身皮破壞如火燒瘡。若蟲順行。則無此病。觀苗華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大諂蟲住在身中。行陰黃中。或安不安。以食過故。蟲則瞋恚。從頂至足行無障礙。能令身中一切熱血生於熱瘡。若血若陰從於口中耳中流出。或死或次死。或身青黃。熱病口苦。若蟲不瞋。則無此病。觀大諂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黑蟲住在身內。行於黃陰中。或安不安。以食過故。蟲則瞋恚。令人面皯。或生多黶。或黑或黃。或赤或令身臭。或令雀目。或口中生瘡。或大小便處生瘡。若蟲不瞋。則無此病。觀黑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大食蟲住在身中。或作安隱或為疾病。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大食蟲。以食過故。則生瞋恚。住陰黃中。隨食隨消。身大力故。一切身及身分。眼耳鼻舌。於自境界皆悉減劣。見不明了。以食過故。根不正緣。若蟲不瞋。則無此病。觀大食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暖行蟲。常愛暖食。憎於冷食。此蟲云何與人疾病。云何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暖行蟲。若我食冷或以飲冷。或食或味。蟲則瞋恚。口多出水。或極或重。或[宀/爪+爪]或睡。或心陰[瞢-目+登]瞢。或身疼強。或復多唾。或咽喉病。若蟲不瞋。則無此病。觀暖行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熱蟲住在身內。行於陰中。作何等病。云何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熱蟲住人身中。若食重食。以食過故病垢增長。妨出入息。以食過故令身麁大。或咽喉塞。令大小便悉皆白色。不愛寒冷不愛醈食。觀熱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火食蟲住在身內。行住陰中。此蟲寒時則便歡喜。熱時萎弱。寒歡喜故。人則憶食。熱時火增。不欲飲食。於冬寒時。陰則清涼。熱則陰發。如是火食蟲。如是憎火。觀火食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見大火蟲。此蟲云何令人疾病。或令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大火蟲。若人性所不便而強食之。以食過故。蟲則瞋恚。噉身內蟲。以是過故。令人腸痛。或脚疼手疼。隨食蟲處則皆疼痛。若蟲不瞋。則無如上所說諸病。觀黃陰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於骨中有十種蟲。何等為十。一名舐骨蟲。二名嚙骨蟲。三名割節蟲。四名赤口臭蟲。五名爛蟲。六名赤口蟲。七名頭頭摩蟲。八名食皮蟲。九名風刀蟲。十名刀口蟲。如是骨蟲。云何疾病云何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舐骨蟲。住於骨外。住多骨處。或住髀骨脛骨臂骨脊骨。如是一切骨中。或行脈中。以食過故。蟲則瞋恚。令骨疼痛。或令骨動。令人色惡。食近骨肉令骨大疼。若蟲不瞋。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骨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嚙骨蟲遍住一切身骨之中。若蟲嚙骨。諸大乾消。其聲破散。下痢不調或兩脇痛。鼻塞歐吐。不憶飲食。若蟲不嚙一切諸骨。其人則無如是等病。觀嚙骨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割節蟲。以食過故。蟲則瞋恚。或身身分頭痛心痛。或於城邑聚落多人之處。謂為空廓。鼻塞心惱。以痛惱故。於好色聲香味觸中。心不愛樂。若割骨蟲調順不瞋。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割節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臭蟲住在身中。或為疾病或作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此臭蟲以食過故。蟲則瞋恚。令身重熱。或生赤色黑色痶瘓。身汗多出。不能睡眠。即成癩病。一切身分皆悉爛臭。若蟲不瞋。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臭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爛骨蟲住在身內。或為疾病或作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爛骨蟲。以食過故。蟲則瞋恚。或一歲二歲乃至多年。或年少時。被傷瘡[疒/盤]。雖復除差。至老猶發。如是爛蟲久久乃發。令骨壞爛體生赤瘡。如優曇鉢羅果。臭爛可惡。其瘡大痒。多有膿血從瘡流出。眾蠅封著。蚊蝱唼食。若爛骨蟲。調順不瞋。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爛骨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赤口蟲住身骨中。作何等病。云何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赤口蟲。以食過故。則生瞋恚。其蟲赤色過於火色。令人身體日夜汗流。作血癖病。若赤口蟲調順不瞋。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赤口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頭頭摩蟲住在骨中。行於骨中。云何此蟲令人疾病。云何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頭頭摩蟲。以食過故。蟲則瞋恚。能令人身周遍生瘡。若蟲行時令人頻申。心動忪忪。或如失身或身動搖。不能睡眠。身體痒相猶如蟲行。目視不明。得寒熱病或身體腫。若頭頭摩蟲不瞋。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頭頭摩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食皮蟲住在身中。或為疾病或為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食皮蟲。以食過故。蟲則瞋恚。脣口及眼皆生諸瘡。兩脇生瘡。若行筋中或復嚙筋。能令其人咽喉乾燥。或復聾塞。耳中膿出。或髑髏上剎剎而行。或非時頭。白咽喉瘶病。非時睡眠。或憎飲食。不樂一處。樂行空地。心或多亂狂說是非。蟲食皮故。一切身分爴裂破壞。塵土坌身。若蟲不瞋。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食皮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風刀蟲行於骨中。以蟲瞋故。或為疾病或為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風刀蟲以食過故。蟲則瞋恚。猶如蛇螫。痛毒難忍。所謂頭頂。咽喉心胞大小便處。手足甲中亦如針刺。以蟲嚙嚙。鼻則失香。舌不知味。其目瞤動。不憶飲食。以蟲瞋故。與骨行蟲共害其身。以痛多故。晝夜不睡。若蟲不瞋。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風刀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刀口蟲住在身中。此蟲或為疾病或作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刀口蟲。始於母胎初出生時。此蟲初生。以法勝故。始出胎藏飲母乳故。是時。此蟲盡食餘蟲。後還雜食。以是因緣。餘蟲還生。觀刀口蟲已。如實知身。此十種蟲行於骨中。如實觀之。如實觀已。眼離塵垢離凡夫過。心生厭惡。離我我所。離疑清淨離於邪見。如實知身乃至涅槃。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十種蟲行於屎中。何等為十。一名生蟲。二名針口蟲。三名白節蟲。四名無足蟲。五名散汁蟲。六名三燋蟲。七名破腸蟲。八名閉塞蟲。九名善色蟲。十名穢門瘡蟲。其色可惡。住糞穢中。作何等病云何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生蟲行糞穢中。若蟲燒熱我身亦熱。若蟲冷病我亦冷病。下痢白膿令身損減。顏色萎黃。若此生蟲調順不瞋。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生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針口蟲行糞穢中。其身長大。從於熟藏行趣生藏。一切諸蟲皆不能遮。復從生藏上至咽喉。唾吐俱出。或作心痛或令不安。以火弱故。與糞俱出。須臾即死。觀針口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白節蟲行糞穢中。身短白色。多蟲相續。冷而大臭。破壞人力。隨糞俱出。眾蠅封愛。有此病者糞穢益多。不憶飲食。觀白節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無足蟲住在身中。此蟲云何為人疾病。云何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無足蟲。以食過故。蟲則瞋恚。吹一切風氣塞大小便。若塞生藏。不能𡂿吐亦不能嚏。不能頻申。疲極不安。不能睡眠不耐飢渴。以蟲停故。多生諸病。觀無足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散汁蟲住在身中。為消食故。於汁流處撥令分散。於身分中與汁俱行。乃至於足。從足至頂。一切身分汁遍流故。眾人說之。以為好色。若汁不流。色則醜惡。觀散汁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三燋蟲住在身中。若我熱病蟲增垢惡。生藏不安火大增動。以熱病故蟲亦熱病。遍身奔走。熱惱自燋。以蟲瞋故。味流之脈皆悉乾燥。渴病頭痛。觀三燋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破腸蟲住在身中。此蟲云何而作疾病。云何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破腸蟲。若人多食飲食味故。諸蟲逼迫。蟲則生瞋。嚙破人腸。或心脹痛或令風脹。或令熱脹或令冷腸。得如是等種種苦惱。是破腸蟲傷害人腸。若蟲調順。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破腸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閉塞蟲住在身中。此蟲云何為人疾病。云何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閉塞蟲行糞穢中。若我飲食其蟲亦食。食已閉塞。以食過故。傷害流脈傷於火大。所食腸脹。屈腸戾腸。或時令人心痛腸痛。觀閉塞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善色蟲住在身中。此蟲云何而為疾病。云何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善色蟲。若我食時。或食好肉或食惡肉。或食重食蟲於身中。為作安隱。口中取味走遍身中。令無病惱。氣力增長。斷除諸病住在身中。以福德故蟲有大力。人則有色。氣力充足。若蟲無力人亦瘦瘠。色貌憔悴。觀善色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下門瘡蟲住在身中。云何為我而作疾病。云何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下門瘡蟲以食相違。蟲則瞋恚。生種種瘡。或生濕瘡或生乾瘡。或前生瘡或後生瘡。或生熱瘡。若蟲瞋恚。閉塞穢門。糞流之脈若血流脈。若汁流脈。或以火少。不消飲食。以火少故。穢門生瘡。以蟲瞋故。作種種病。若蟲不瞋。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穢門瘡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十種蟲行於髓中。有行精中。何等為十。一名毛蟲。二名黑口蟲。三名無力蟲。四名大痛蟲。五名煩悶蟲。六名火色蟲。七名下流蟲。八名起身根蟲。九名憶念蟲。十名歡喜蟲。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髓蟲名曰毛蟲。一切身分皆悉生毛。若此蟲瞋。令髓傷害。既與其過。便食人髓。令人癩病。顏色醜惡骨髓疼痛。皆失氣力。若毛蟲調順不生瞋恚。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毛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黑口蟲住於髓中。一切身中行無障礙。若蟲瞋恚。能令髓融。以傷髓故。令人色惡。曲脊身傴行步不便。柱杖而行。顏色憔悴身體振掉。若黑口蟲調順不瞋。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黑口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少力蟲住在身中。此蟲食髓。若髓不足蟲則無力。蟲無力故人亦無力。復有餘蟲亦食人髓。為於強蟲之所陵逼。人則苦惱。觀無力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大痛蟲遊行髓中。流轉常行遍諸身界。此蟲能為諸病因緣。遍諸根中膿汁流出。不能睡眠。觀大痛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悶蟲住在身中。行於微細心流脈中。與脈為妨。以妨脈故。則得心病心悶欲吐。顏色弊惡不欲飲食。或熱病心痛猶如刀割。見外蟲時。心悶欲吐。觀悶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諸蟲名曰下流。行精流脈中。若食好食發欲之食。令精增長。如此蟲等。於尿流脈中引精令出。觀下流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起根蟲住在胞中。若尿滿胞蟲則歡喜。既歡喜已。以尿因緣令身根起。此是一切愚癡凡夫不善觀門。觀起根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憶念歡喜蟲。作何疾病。云何安隱。若蟲歡喜有力。多見諸夢或善不善。以蟲過故。以蟲流行於心脈故。夢見眾相。觀憶念蟲已。如實知身。如是那羅帝婆羅門長者聚落。修行比丘作是觀已。如實觀身。如是身者。何者是常不動不壞。何者為樂何者是我。何者是淨何者可恃。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此身中若麁若細。無有一法是常不動不壞。若樂若淨。若我而可依恃。譬如有人求日中闇。若麁若細皆不可得。身亦如是。若有求其常樂我淨。亦不可得。是名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作是觀時。遠離魔界。近涅槃道。愛不能亂。及餘煩惱不能為礙。是名內身循身觀。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心轉風住在身中。云何心風能運轉身。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心轉風。以風調故。能轉其身。或行或住或俯或仰。或作眾事。以風力故或安或危。觀心轉風已。如實知身。是名內身循身觀。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爪甲風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手足甲。以風因緣而得增長。乃至老朽。是名觀於爪甲之風。如是修行者。觀身內風。以風堅故。手足爪甲亦成堅實。速得增長。比丘如是觀身爪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足下風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足下風。若不調順。能生搔痒。既生搔痒能令生瘡。或於行時蹈地有聲。令足骨堅耐於寒熱。又此足筋通於眼脈。以油灌鼻以油塗足。令眼明淨。觀足下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不覺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不覺風住於皮內。令[足+尃]㿇㿇。以風力故。令[足+尃]皮內猶如蟻行。若以手捺瘡如蟻蟲。觀不覺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曰破骨。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破骨風。或晝或夜或行或住。或在園林或在寺舍。或疲極時。破骨苦痛不得睡眠。手足不便不能屈伸。觀破骨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破行。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破行風。若不調順此風則發。以為惱亂。不能行步去來進趣。觀破行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破踝風住在身中。為作何等。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破節風。若得冷觸。令䏶骨疼遍於身中。觀破節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破䏶骨風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破髀骨風。若不調順。令其䏶內汁流之脈。洪麁甚壯。令脚屈伸兩髀相近。肉重膇起。如是觀破髀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節風住在身中。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節風。於兩肩四節。咽喉二節。額骨二節。鼻骨一節。頤骨一節。牙齒骨有三十二節。上腭一節。交牙二節。項十五節。兩膊二節。兩肘二節。兩腕二節。脊骨數有四十五節。胸十四節。左右脇肋各十二節。兩脇肋端各有跪骨二十四節。橫骨一節。跨骨二節。身根一接。兩髀二節。兩膝二節。兩踝二節。足跟二節。足趺二節。兩手二足上下合有六十節。手足爪甲合二十節。此是節風之所依也。若我有病。或致喪命或致苦惱。觀節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髀頑風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髀頑風。若不調順。不能屈伸不能行來。以病過故。觀髀頑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身行界風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身界風調順安隱。則有氣力。氣行出入能消飲食。身有顏色。眼耳鼻舌身皆安隱。所食消化。若不調順。身色麁惡五根減劣。飲食不消顏色不悅。眼等諸根於境劣弱。不產子孕。如是觀身行界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抽筋風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抽筋風。若風調順。諸有所作若眠若住。一切身色皆悉光澤。皆是筋風之所為作。若不調順。不能修作。若眠若住。一切不能有所施作。觀筋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曰往返。住在身內。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往返風若不調順。閉身流脈令作淋病。一切身分皆悉疼痛。腹痛身根疼痛。不能飲食。精血竭盡。不產子孕。若風調適則無此病。觀往返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節行惱亂。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節行惱亂風。若不調順令人生癖。或生痔病便利苦惱。四大枯悴或令頭痛。飲食不消。下風不通身體燋悴。生諸瘡病或生熱病。若行節風調順。則無如上所說諸病。觀行節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我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破毛爪糞。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破毛爪糞風。若不調順。諸根瘦損或復頭痛。或一眼一耳半面疼痛。或目視[目+芒] [目+芒]。或復鼻塞不知香臭。面色萎黃。咳逆𡂿唾。見不淨時即便𡂿吐。其心多亂不能禪思。常念身心無病安隱。人身之中。受想行識四陰住處。此身所攝一切無常。作是觀已。知生死法。觀破毛屎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我身中。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亂精沫風。於小便中。能令其人精尿俱出。細如芥子與尿俱出。或大便疼。作如是病。惱亂其心不得專一。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亂精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作安隱或不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老風住在身中。隨風轉增漸就衰老。氣力微弱不能去來。須臾欲起極不從心。行住坐臥疲極頓乏。猶如他身。心睡惽濁。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老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我身中。或為安隱或不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塞胞風住在身中。若不調順。身肉瞤動身羸心痛。屎尿閉塞便利澁難。妨於修禪。得大苦惱。心意散亂識不安隱。不能觀法。以身苦故。不能念法。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塞胞風已。如實知身。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六

        〈身念處品之三〉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我身中。或作安隱或不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乾糞風。若我多食風則不調。能令苦惱。入於身分筋脈之中。令糞乾燥。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乃一便利。乾燥少穢而甚苦痛。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乾糞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我身中。或為安隱或不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兩傍風。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兩傍風行於身側。血則乾燥。以血乾燥受大痛苦。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兩傍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我身中。或作安隱或不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何等風住我身中。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塞九孔。住在身中。若不調適。能令九孔閉塞不通。頭有七孔及大小便。九孔既塞身則病苦。入息出息不得安隱。若風調順。令身安隱。乃能行法。以風持故。身得去來。觀九孔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何等風住我身中。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斷身分。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斷身分風。若不調不順。手指則癵不得造作。手足皆癵。髀筋急痛。九麁筋脈弦弦而急。身分搖動。疲極無力。斷身分風。若調順者。則無如是所說諸病。觀斷身分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我身中。或作安隱或不安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內有風名曰害火。住在身中。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此風力。能除火熱令食不消。不消食故不復憶食。不能食故則無顏色。何故無色。血乾燥故。以血乾燥肉則消盡。肉消盡故筋則卷縮。不復生脂。不生脂故骨亦乾燥。骨乾燥故髓亦乾燥。髓乾燥故遍身精盡。心中氣力風吹故動。若害火風調順安隱。則無如上所說病苦。觀害火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我身中。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風名作一切身分冷風。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一切身分冷風。令身臭汗堅澁惡色。身體皺減羸瘦毛竪。身生黑瘡。膿出爛臭搔爴汁流。或生赤瘡或大蒸熱或生白瘡。遍身麁大。或復其身如白象皮。麁澁生瘡。或復口齒希踈黧黑。手足生瘡猶如工師。疲極頓乏。身生瘡癬手足常熱。堅䩕麁惡。或生瘡爛爪甲惡色。鼻柱萎倒眼睫墮落。人所惡賤。一切施主之所惡見。眾蠅封著爪甲墮落。若睡眠時。氣息惽濁鼾睡大聲。不欲飲食或食不消。舌不得味。如是一切身分冷風。令身爛壞。若一切身分冷風調順。則顏色可愛。細軟滑澤。眾人所敬。暖汗津液出於毛孔。則無如上所說諸病。觀一切身分冷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我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破強健。住我身中。若不調順令心怯怖。一切身分皆悉苦痛。或身挺直頻申不樂。出息入息悉不安隱。身體振掉不能衣服。苦患頭痛若習禪觀。不得一心。或見惡夢。心悶歐吐。於好色中生顛倒見。近見為遠。焦渴憔悴。若破健風調順和適。則無如上所說諸病。觀破健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我身中。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身瞤風住我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身瞤風若不調適。耳中鳴喚臂肉瞤動。一切身分皆亦瞤動。處處逃走。不樂一處。更無餘病。若一切身瞤風調順。則無如上所說諸病。觀一切身瞤動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我身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熱風住我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此熱風若不調順。所食入口。咽之則燒。以是因緣四大不調。不得增長。或所食味不作二流。濁穢不淨。若有淨流四大增長。唯有濁穢。則為病苦。若熱風不調。所食皆濁不作清淨。是故。得病若熱風調順。若清若濁。二種食流四大平等。以平等故則不為病。觀熱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我身中。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集蟲。此集蟲風。遍身分中能集能散。閉塞上下。從頂至足有十種蟲。一名頭行蟲。二名骨行蟲。三名食髮蟲。四名耳行蟲。五名鼻內蟲。六名脂內行蟲。七名節行蟲。八名食涎蟲。九名食齒根蟲。十名歐吐蟲。

  復有十蟲在咽胸中。一名噉食蟲。二名食涎蟲。三名消唾蟲。四名歐吐蟲。五名十味流脈中行蟲。六名甜醉蟲。七名嗜味蟲。八名抒氣蟲。九名憎味蟲。十名嗜唾蟲。復有十蟲生於血中肉中而行。一名食毛蟲。二名孔穴蟲。三名禪都蟲。四名赤蟲。五名食汁蟲。六名毛燈蟲。七名瞋血蟲。八名食血蟲。九名㿇㿇蟲。十名酢蟲。如是十蟲生於血中。其蟲形相或短或團。微細無眼。復有十蟲。作苦痛相生於肉中。一名瘡味蟲。二名惙惙蟲。三名閉筋蟲。四名動脈蟲。五名食皮蟲。六名動脂蟲。七名和聚蟲。八名臭蟲。九名汗行蟲。十名熱蟲如是等蟲。從肉中生。復有十蟲行於黃中。一名黑蟲。二名苗花蟲。三名大諂曲蟲。四名蘇毘羅蟲。五名烏蟲。六名大食蟲。七名行熱蟲。八名大熱蟲。九名食味蟲。十名大火蟲。如是等蟲行於陰中。諸身分中有十種蟲。一名舐骨蟲。二名嚙骨蟲。三名斷節蟲。四名臭蟲。五名消骨蟲。六名赤口蟲。七名頭頭摩蟲。八名食皮蟲。九名刀風蟲。十名刀口蟲。復有十種蟲行於糞中。一名生蟲。二名針口蟲。三名白節蟲。四名無足蟲。五名散糞蟲。六名三焦蟲。七名破腸蟲。八名閉塞蟲。九名善色蟲。十名穢門瘡蟲。其色可惡。是名糞中十種蟲也。復有十種蟲行脂髓中。何等為十。一名毛蟲。二名黑口蟲。三名失力蟲。四名大痛蟲。五名煩悶蟲。六名火色蟲。七名下流蟲。八名起身根蟲。九名憶念蟲。十名歡喜蟲。如是等蟲。遍行一切身分之中。如意能行一切身中。行一切界。隨其行處皆作過惡。是集蟲風一切身中。如意遍行此身。如是以風因緣諸蟲流行。觀集蟲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我身中。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曰上下。住在身中。或安不安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上下風若不調適。行於五處。作何等業。作出入氣。人說為命。行於心頂遍於身中。自在無礙。是為風力第一分也。若風不調能破壞身。是風亦令口中多唾。令身羸瘦。飲食反胃逆歐而出。是為風力第二分也。住於心胸為何所作。若氣在心。或憂或喜。若氣從咽喉。上至於頂下入舌根。隨其所念。則能有語。能說文字思惟諸義。是為風力第三分也。復有常為身火惱亂。令身流汗。是為風力第四分也。是風遍身瞼眼視眴。動一切身。思惟遍身。依男女根能生子息。若男女行欲。如此風力能集精血。能令女人髖骨多力。男女精血和合共集鉀羅婆身。薄精之時。風吹令厚而作肉團。作肉摶已次生五胞。生五胞已。或方或圓隨身長短。識亦遍滿。隨種種相。譬如有人攢酪出酥。有酪有水。有瓮有攢。攢之出沫。知其已熟。收取生酥。如是風力及業煩惱。能集成身。亦復如是。是為第五風力分也。若飲食噉味。於舌根中咽喉脈中。飲食充滿。乃至遍於毛根爪甲。氣力增長。作色香味。若風不調。下風上行。作四種惡氣塞難出。遍身苦惱。若離本處。一切諸根一切識中。皆得惱亂。喪失身命。既捨身已。失三種法。一命二煖三識。是故偈言。


        若捨此身時  失命暖及識  更無所覺知  猶如瓦木石

 

  是則名為第一惡也。若不調適。作第二業。喘息麁重不能調順。一切遍身苦惱所逼。逼之苦極。則捨身命。是則名為第二惡也。是上行風若不調順。作第三惡。既惱諸根。一切遍身而作惱亂。喪失身命。是則名為第三惡也。是上行風若不調適。作第四惡。或大喘息或復微少。或致命終。或但傴身而不失命。是則名曰第四惡也。若睡眠時。氣息出入。以時命根。如是觀上下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或安不安。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曰命風。住在身中。或令身肥或令羸瘦。令心審諦。若風不調。心則輕動。所知皆失。曾聞亦忘失。見境不了。於聲不聞。如是鼻不知香。舌不知味。身不覺觸。意不知法。不識自他。觀命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亂心風住於身中。若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此風。若我心過。風不調順。隨心所行。或動或頑乾消癡亂。或所食味邪流不正。如是惱亂其心。令於善法不生愛樂。流汗多唾不耐冷觸。若見色相。以有病故。不能如本。如實見色。身重難攝。身毛皆竪。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亂心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於身中。或安不安。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亂風住在身中。若不調順多見惡夢。睡眠驚悟。雖住溫煖而常覺冷。若見城邑村落人民。見為空聚。或見黃色。少於言語。不樂臥處。本曾聞法。皆悉忘失。四大惱亂。其所食味住於心中。無緣生厭。妄見丘聚。若風調順。則無如上所說諸病。觀亂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視眴風住在身中。若不調適。不得眴目。更無餘風。速於如此。視眴風者。行一切處悉遍諸根。若不調順則生此病。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視眴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互相閉。欲命終時。有五風起。或調不調。為作何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眼耳鼻舌身心壞故。於自境界。色聲香味觸法中不能緣了。若風不發命則不斷。發則失命。觀五閉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壞胎藏風住在身中。若人初識入於母胎。先業因緣。歌羅羅時即壞其命。若歌羅羅時不壞其命。至肉搏時乃斷其命。冷風入胎令其破壞。若肉搏時不斷其命。身分具足乃斷其命。若身分具足不斷其命。諸根具足乃斷其命。隨其宿世殺業輕重。於胎藏中而斷其命。若於宿世不殺眾生。如所說風不能殺害。觀壞胎藏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轉胎藏。住在身中。或亂不亂。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轉胎風。以此眾生先世邪業。若是男子轉為女人。或作黃門或胎中死。以惡業故。若於先世無惡業者。莫能為害。觀轉胎藏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去來走擲風住在身中。或亂不亂。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去來走擲風。若不調順手足攣躄。身傴曲脊不能行來。飲食仰他不能自食。身根智慧悉不清淨。若風調順。身則能行去來進止。能走能擲。上下騎乘。觀去來走擲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眼耳鼻舌身五根。別風業之所作。業風所吹。一風與眼共緣。四大之中。風力強故故名為風。是風能令眼根四大清淨。見眾色像。一風耳中。能令聞聲鼻香舌味身觸。亦復如是。如是五風。如實觀之。若風調順。於五境界無所障礙。若不調順則多障礙。不能如實知於境界。如是觀於眼耳鼻舌身五種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刀風住在身中。或亂不亂。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命終時。刀風皆動。皮肉筋骨脂髓精血。一切解截。令其乾燥氣閉不流。身既乾燥。苦惱而死。如千炎刀而刺其身。十六分中猶不及一。若有善業。垂死之時。刀風微動不多苦惱。觀刀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針刺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命終時風不調順。遍身諸節及一切脈。一切筋中一切枝骨。一切毛孔一切肉中。一切骨中一切髓中。如燒炎針。遍於身中。來逼人身。如百千炎針皆刺其身。十六分中不及其一。若於宿世有善業者。於命終時。是針刺風則不大苦。觀針刺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曰惡黃住在身中。若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惡黃風。若不調順則生黃病。口中乾燥遍身皆黃。面目爪甲一切皆黃。腹脹麁大。於其腹上青黃脈現。其身無力。食不能消口苦尿黃。身體羸瘦。目視眾色皆作青黃。不能起止。腹中常脹。若黃風不調則生此病。若黃風調順則無此病。觀惡黃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破腸。或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破腸風。若不調順。若多飲食而復頻申。能破其腸。或雜骨食肉入其腸中。能破其腸。食則流出。腹大增長。生大苦痛。不能飲食。食力少故身體微劣。手足皆腫。下門蒸熱。一切身分恒熱不定。口中乾燥。常見惡夢。腹中風動一念不住。若破腸風調順和適。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破腸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冷唾。若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冷唾風。若不調順口中味甘。其心忪忪不憶飲食。若欲坐禪則生疑怠。舌重難語或咽喉痛。氣噫臭惡。心中臭氣上衝咽喉。氣澁難出。不覺飢渴。咽喉閉塞。若冷風調順。則無如上所說諸病。觀冷唾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傷髓。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傷髓風若不調順。令身振動身多疲極。不能遠行。常多病疾顏色醜惡。身體㿇㿇。不能多語。其心怯弱。是人晝夜骨髓常疼。身毛皆竪諸脈劣弱。常患頭痛。以此風故常動腦蟲。以蟲動故猶如針刺。若風調順。則無如上所說諸病。觀傷髓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曰害皮。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害皮風。若不調順。令我身皮其色醜惡。皆悉麁澁。身皮破裂。設以蘇油而塗其身。速疾乾燥。身體手足皆悉堅直。難可屈伸。夢中多見垂墮嶮岸。暖飲食味口中覺冷。舌瘡破裂不能飲食。若害皮風調順和適。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害皮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害血。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害血風住在身中。若不調順。行於肺中作二種過。或上或下。若血上行。令眼耳鼻血脈不調。諸大不安。大不調故。身體失力。顏色麁惡不能去來。鼻中常臭。同梵行者。不與同行同處而坐。若血下行至大小便。流血而下作三種過。一者痔病。二者苦惱。三者下血。若害血風。和順調適。則無如上所說諸病。觀害血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曰害肉。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害肉風。若不調順。令人身中生諸癰病。臭惡遍身。破已臭惡多有濃汁。耐冷惡熱。不耐辛苦。宜輕甜冷一切身動。臭爛流出。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害肉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曰害脂。若不調順。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害脂風。若不調順令脂增長。身生皰肉高下不平。堆阜凹凸。或堅或滑或有頑癡。無所覺觸。若害脂風。和順調適則無如上所說諸病。觀害脂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害骨風。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害骨風。若不調順令骨疼痛。其聲破散。晝夜不睡項頸疼痛。一切筋骨皆緩不治。筋骨無力身常疼痛。疲極苦惱不能起止。無一念樂。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害骨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害精。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害精風。若不調順誑惑於人。若人眠睡。戲弄於人。示人種種諸惡之念。以妄想心作非梵行。風不調故。夜行鬼女。虛誑破實夢為其犯。令不憶食。觀害精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皺風。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於皺風。若不調順。若足下足上。若[足+尃]若髀若髖若背。若脇若乳若咽若項。若肩若臂若耳若眉。一切身分皆悉皺減。其身深皺。或開或合。其足尸破。設油塗身尋即乾燥。令如老人。觀皺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曰白髮。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白髮風若不調順。能令少年髮白羸瘦。猶如老人。若在家人所生之子。如父速老。其子病故。無復子孕。以風力故。令年少者如老無異。是白髮風起於惡劫。隨諸眾生不順法行。風則增長。若有福德風則調順。若無福德風則不調。觀白髮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損膩。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損膩風。若不調順不憶飲食。令人衰弱不憙膩食。病之所起。因於晝寢風不調順。不樂甜。嗜苦酢味。若不食膩風則調順。身不疲極。觀害膩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淋風住人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淋病風。若不調順常多淋瀝。不能如意。身體無力。其出入息麁濁不調。身色痿黃羸瘦憔悴。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淋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食相應。若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食相應風。若不調順。所食四分五分之中。三分歐吐。令人心亂。失於食力。不能視眴。以風力故意法不定。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食相應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壞牙齒。住在身中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壞牙風。若不調順牙齒疼痛。毀壞墮落。齗中血爛。脣口生瘡上腭生瘡。鼻塞不通。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壞牙齒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喉脈。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喉脈風。若不調順。令咽項痛或咽喉腫。或其聲澁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喉脈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下行。住在身中。或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下行風。若不調順。令食過惡力少不消。飲食消故。皮肉骨髓精血增長。若食不消。風冷黃病。悉不調順是下行風。若不調順則失食力。食力少故顏色憔悴。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下行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上行。住在身中。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上行風住於頂上。若風調順從頂而出。猶如煙氣從上而出。若住日中若住陰中。若晝若夜常出不斷。凡人皆見。若風不調則氣不出。若復頂氣斷已。三日不出決定命終。觀上行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傍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傍風。若不調順。閉出入息。一切筋脈皆令掣縮。或聚或散或牽或挽。或鼻瞤動或淴淴作聲。後得大苦。若傍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傍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轉筋。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轉筋風。若不調順。令手筋脚筋大小便筋。背筋遍身諸筋。皆悉捲并合為一處。堅急頑鈍無所覺知。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轉筋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壞毛。住在身中。若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壞毛風。若不調順。一切身分。所有諸毛皆悉墮落。身體痿黃。設更生毛即隨墮落。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壞毛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似少風。若風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似少風。以調順故。十時風力形貌色力。屈伸俯仰分分相似。若風不調。於其身中。心意流脈則便擾動。而發狂癡。心亂不正。若其心意流脈調順。則不狂亂。觀似少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嗜睡眠。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睡眠風若不調順。於聽法時令人惽睡。聞不善法心則樂聞。若晝若夜。欲正觀察則為所亂。樂至酒肆。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睡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瞋風。住在身中。能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瞋恚風。若不調順。以少因緣而起大瞋。為瞋所使。一切世人起大瞋怒。身毛皆竪。心忪動亂。所見不了以近為遠。見於日月生顛倒心。謂日為月以月為日。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瞋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名字。若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名字風。若其調順。能有言說。緣心數法。舌風言說。隨心而行。能說無量名字句義。如是舌說名字之風。若不調順。則少言誤語。或口瘖不語。觀舌名字風已。如實知身。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七

        〈身念處品之四〉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壞味。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壞味風若不調順。令人舌中嗜甜蟲動。以蟲動故。一切好食美饍悉不能食。以不食故身體劣弱。不能讀誦修學禪思及修善法。身不調故心不樂法。名色互相因緣而住。猶如束竹相依而住。相依力故。如是名色各各相依。如是行聚食因緣住。如水和麨名為麨漿。各各有力名色得住。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壞味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肺過。住在身中。若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肺過風若不調順。食欲消時夜則患痛。令食酢氣。乃至食消。一切身體皆悉無力。脈如網縛。若風調順。則無如向所說諸病。觀肺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臭上行。若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臭上行風。令身鼻口一切皆臭。能令臭氣從毛孔出。從於熟藏上衝生藏。令一切身堅䩕大苦。食不消化。不能坐禪。晝夜不能修行善法。若臭上行風和順調適。則無如向所說之病。觀上行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大便處。若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大便風若不調順。於三肉皰則成痔病。所下之血如赤豆汁。身體燒熱惽嗜睡眠。筋脈拘急食不能消。舌不得味。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大便處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忘念。住在身中若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忘念風若不調順。令念忘失習誦多忘。不能憶持於四方面所見顛倒。已過之事忘失不憶。所食速飢而不能食。身毛麁澁爪甲亦然。不耐寒熱。所念隨忘。若風調順。則無如是所說之病。觀忘念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生力。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生力風若不調順。雖復多食美饍飲食。身常無力如毒壞身。以風不調故有此病。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生力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生身心力。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生身心力風。若風調順。治從胎中身心漸增。令心強健。以風調故知作不作。久時所作皆能念知。去來進止強健不怯。耐於飢渴寒熱眾苦。身體充滿。其身頭髮不非時白。若不調順則失此法。觀生身心力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或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妨咽喉語。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妨咽喉語風。若不調順則生身病。以餘不調則便失音。或時耳聾或手足攣躄。或身曲傴僂。兩目失明。以風不調生如是病。觀妨咽喉語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睡風。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睡風若不調順。所見顛倒。惱亂流脈令其動變。一切骨節皆悉疼痛。觀睡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持命。住在身中若調不調。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持命風若不調順。令人失命捨於覺知。一切眾生第二之命。能持於身。依於識心以不調故。能斷人命。依持一切眾生命根。若風調順則不夭命。觀持命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若調不調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一風名曰損壞一切身分。住在身中若不調順。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壞身風始從住胎。以此風力。令其身分破壞損傷。身曲傴脊凸臆戾髖。若風調順則無此病。觀壞身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風住在身中。作何等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見有風名曰攝皮。住在身中為何所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攝皮風。若為外風所觸。若冷若熱若香若臭。或下或上或大力小力。隨時來觸悉能覺知。觀攝皮風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復有何風住於身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離於垢濁清淨所緣。離疑度疑度於曠野。如實不疑。於此身中更無異風。此風聚集此風和合。如此風流緣於根界。共業煩惱和合而住。能持於身。或為妨害是修行者。遍觀一切身內諸風。具足見已厭離欲心。愛不能壞不入魔境。近於涅槃。以智慧日破無始流轉貪瞋癡闇。離疑曠野。不染色聲香味觸等。於境界中如實見之。一切三界皆悉無常。苦空無我。如實見之。如是那羅帝婆羅門長者。聚落修行比丘。如實知此樂修身念。知生滅法不念餘觀。觀一切身。知一切縛及以解脫。

  復次。修行者復以異法觀察是身。失壞盡滅。云何此身當失壞耶。於命終時。云何風蟲能壞此身。云何惱亂於一切界。幾時命終。云何上下逆順風吹。

        如是。比丘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臨終時。一切諸蟲先被惱亂。蟲既死已人乃命終。一切有為決定失壞。如是死法。必當有此堅牢大惡。如是。比丘觀於頭中有十種蟲。為風所殺。一名頂內蟲。為足甲風之所殺害。二名腦內蟲。為於兩足傍風之所殺害。三名髑髏骨蟲。為不覺風之所殺害。四名食髮蟲。為破骨風之所殺害。五名耳內行蟲。為行蹈地風之所殺害。六名流涕蟲。為於跟風之所殺害。七名脂內行蟲。為破脛風之所殺害。八名交牙節蟲。九名食涎蟲。為破足腕節風之所殺害。十名食齒根蟲。為破髀骨風之所殺害(一十) 。

  復次。有十種蟲行於咽喉。下至胸中為風所殺。何等為十。一名食涎蟲。為破力風之所殺害。二名睡蟲。三名吐蟲。四名行十味脈蟲。為行轉風之所殺害。五名甜醉蟲。為害節風之所殺害。六名嗜六味蟲。為破毛爪甲屎風之所殺害。七名杼氣蟲。為正跳風之所殺害。八名憎味蟲。為破壞風之所殺害。九名嗜睡蟲。為胞中風之所殺害(二十)。

  復次。有十種蟲住於血中為風所殺。一名食毛蟲。為乾糞風之所殺害。二名孔行蟲。為二傍風之所殺害。三名禪都蟲。為六竅風之所殺害。四名赤蟲。為斷身分風之所殺害。五名蛔母蟲。為惡火風之所殺害。六名毛燈蟲。為一切身分風之所殺害。七名食髮蟲。八名瞋血蟲。為破揵風之所殺害。九名㿇㿇蟲。為一切身動風之所殺害。十名酢蟲。為於熱風之所殺害。生於血中。其形短促團圓無足。微細無眼。能作身痒。惙惙而動。其蟲味醎。於人死時。如是等蟲為風殺已。血則乾燥其人即死。是故人說死人無血。血欲乾故得大苦惱。臨命終時心懷大怖。受大苦惱恐捨此身。行於異處。捨離親族知識兄弟妻子財物。癡愛無智。愛結所縛。無有救護無善法伴。唯獨一身。一切身分血脈乾燥。受於身心二種大苦(三十) 。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蟲為風所殺。得何苦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十種蟲住在肉中。何等為十。一名生瘡蟲。為於行風之所殺害。二名刺蟲。為上下風之所殺害。三名閉筋蟲。為於命風之所殺害。何故名之以為命風。若出身中人即命盡。故名命風。四名動脈蟲。為於開風之所殺害。五名皮蟲。為亂心風之所殺害。六名動脂蟲。為惱亂風之所殺害。七名和集蟲。為視眴風之所殺害。八名臭蟲。為於閉風。臨命終時五閉風之所殺害(四十) 。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云何死時白汗流出。如是諸蟲行於陰中。何風所殺。是修行者觀十種蟲。行於陰黃中。何等為十。一名㿇㿇蟲。為壞胎藏風之所殺害。若男若女欲命終時。此風斷脈。二名惙惙蟲。為轉胎藏風之所殺害。若男若女令失氣力。或於口中出一掬黃。猶如金色。三名苗華蟲。為去來行住風之所殺害。四名大謟蟲。五名行孔穴蟲。六名黑蟲。七名大食蟲。八名行熱蟲。為壞眼耳鼻舌身風之所殺害。如是次第。九名大熱蟲。為於刀風之所殺害。十名食味蟲。為針刺風之所殺害。十一名火蟲。為惡黃風之所殺害。十二名大火蟲。為破腸風之所殺害(五十)。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骨蟲。臨命終時。為何等風之所殺害。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一切身分骨內有十種蟲。何等為十。一名舐骨蟲。為黃過風之所殺害。二名齧骨蟲。為於冷風之所殺害。三名斷節蟲。為傷髓風之所殺害。四名赤口臭蟲。為傷皮風之所殺害。五名消骨蟲。為傷血風之所殺害。六名赤口蟲。為傷肉風之所殺害。七名食皮蟲。為傷骨風之所殺害。八名風刀蟲。為害精風之所殺害。九名刀口蟲。為皮皺風之所殺害(六十) 。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屎中蟲。臨命終時。為何等風之所殺害。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十種蟲。何等為十。一名生蟲。為生力風之所殺害。二名針口蟲。為傷汗風之所殺害。三名白節蟲。為於痲風之所殺害。四名無足蟲。為傷汗風之所殺害。五名無足蟲。為食相應風之所殺害。六名散糞蟲。為破齒風之所殺害。七名三焦蟲。為喉脈風之所殺害。八名破傷蟲。為下行風之所殺害。九名閉食消蟲。為上行風之所殺害。十名黃蟲。為二傍風之所殺害。十一名消重食蟲。為輔筋風之所殺害。是風及蟲令糞乾燥。惱亂諸界。互相動發互相衝擊。風皆上行。惱身界已。破壞斷氣。撓攪其身令其乾燥。奮力殺之。人死之時受大苦惱。無法可喻。一切世人皆當有死。決定無疑(七十) 。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髓中蟲。臨命終時。為何等風之所殺害。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髓中有十種蟲。何等為十。一名毛蟲。為害髓風之所殺害。二名黑口蟲。為似少風之所殺害。三名無力蟲。為睡見亂風之所殺害。四名痛惱蟲。為不忍風之所殺害。五名心悶蟲。為名字風之所殺害。六名火色蟲。為於緊風之所殺害。七名滑蟲。為於肺風之所殺害。八名下流蟲。為臭上行風之所殺害。九名起身根蟲。為穢門行風之所殺害。十名憶念歡喜蟲。為忘念風之所殺害(八十) 。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已見無常。不淨無我。前已一蟲。為傷肺風之所殺害。如是等蟲。臨命終時為風所殺。如是。比丘內身循身觀。以無漏明。斷除無始流轉闇黑。畢竟常滅。以世間相似業而得此法。以其久修七種之念。現前見故。何等為七。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戒。五者念天。六者念死。七者念無常。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死幾種壞一切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死四種。所謂地大不調水大不調。火大不調風大不調。云何地大不調而斷人命。若地大不調。身中風氣。地大堅故舉身皆閉。互相破壞互相逼惱。譬如二山堅如金剛。於二山間置生酥搏。有大黑風吹此二山互共相擊。壓生酥搏。地大風大。如彼二山。一切身命。皮肉骨血脂髓精氣。身篋盛之猶如生酥。為地大風大打壓加害。破壞身界得大苦惱。不能念佛念法念僧。現陰將盡為中陰繫。相續不斷。一切愚癡凡夫之人。以心相似相續緣生。如印所印。死亦如是。現陰將盡。以相似心生亦相似。以心獼猴因緣力故。受諸生死。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命終時。云何水大不調。令我及一切愚癡凡夫而喪身命。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水大不調。舉身筋脈。一切皮肉骨血脂髓精氣。我及眾生。臨命終時一切皆爛。膿血流出互相逼迫。一切皆動如雨山壓。亦如前說。以生酥摶置於海中。黑風所吹洪波相擊。不可止住。無堅無牢。如是水大破壞其身。亦復如是。不能復念佛法僧寶。餘念之心相續不斷。一切愚癡凡夫。緣心相似而受生身。如印所印。於命終時現陰既盡。受相似生。亦復如是。以心獼猴而受生死。引入生死。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云何火大不調而斷人命。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命終時火大不調。一切身脈一切諸筋一切輔筋。皮肉骨血脂髓及精。一切燒煮。熱炎熾然。譬如燒於佉陀羅炭。火聚如山。投以生酥燒之炎起。如是身者。猶如酥搏投之。死苦亦復如是。不能復念佛法僧寶。現陰將盡。心念相續。一切愚癡凡夫。以心緣念。相似受生。如印所印。於命終時。現陰既盡而心受生。亦復如是。以心獼猴因緣力故。而受生死。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云何死時。風大不調而斷人命。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臨終時風大不調。一切身分一切筋脈一切身界。所謂皮肉骨血脂髓精氣。皆悉散壞。乾燥無膩互相割裂。從足至頂分散如沙。譬如酥摶黑風所吹。散壞失膩。於虛空中分散如沙。人命終時風大不調。死苦所逼。亦復如是。不能復念佛法僧寶。一切凡夫。盡有緣心相續而生。如印所印。於命終時。有盡心生。亦復如是。以心獼猴因緣力故。而受生老病死之身。是名四大不調。有四種死。行者見已。觀察無常。苦空無我。如是見已。不近魔境。近涅槃道。於染愛色聲香味觸不樂不著。不起愛心。離於塵垢。離於曠野。不著色聲香味觸。不起色慢。不恃少年不恃命慢。不憙多語不入城邑。無所偏著。常念死畏。於微細罪心生怖畏。如實知身。知生滅法。於一切染欲心得厭離。樂行正法心不懈怠。如是那羅帝婆羅門長者聚落修行比丘。觀察修行。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云何修行觀內外身。所謂觀外法已。觀於內身循身觀。觀察種子如種生芽。從芽生莖從莖生葉。從葉生花從花生實。是名外觀。

  復次。修行者觀於內身。前識種子共業煩惱。入不淨中。名安浮陀。從安浮陀名歌羅囉。從歌羅囉名曰伽那。從伽那時名為肉摶。從於肉搏生於五胞。所謂兩手兩足及頭。從於五胞生於五根。如是次第乃至老死。

  復次。修行外身隨順觀。云何草木。前見青綠後漸變黃。終時墮落。身亦如是。初見嬰兒次至中年。漸至於老則歸於死。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外諸種子云何生耶。從地生於一切藥草。及以叢林而得增長。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是諸法。各各因緣各各力生。若內若外一切有為。除三種法。所謂數緣無為。非數緣無為虛空無為。云何諸法各各力轉。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一切大苦聚集。若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大苦聚滅。如是唯有大苦聚滅。如是諸法。若內若外。互相因緣而得生長。如是。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三種外身界隨順觀。觀內如外觀外如內。如實觀察。如是。修行者觀內外法。先觀閻浮提。為增長正法。修內法觀分別觀察。一一觀察人天合觀。別觀無覺。內因於外。一切四大。外因於內。心心數法。有內法外法增長。若有內法內法正了。若內法增長。見外則了。云何內法因外增長床褥臥具。病瘦醫藥所須之物。皆悉具足。比丘則能增長善法。若無臥具病瘦醫藥。不能增長一切善法。無心悕求。如是內外互共相因而得增長。非有作者。非常不變。非無因生。

        復次。修行者觀於外身。云何一切三界眾生。外法因緣而得增長。有一法增長。一切有為所攝眾生有四種食。何等為四。一名搏食。二名思食。三名觸食。四名愛識食。欲界之食。四大種子。因於外食而得增長。內善禪樂是名初觀。外法增長內法。云何外法增長內法。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劫初時眾生所食。何因何緣八分具足。何等八分。所謂愛味色聲。愛聲樂濡。堅固色貌。外法者。謂床褥臥具湯藥。能增長身。樂修善法。如是。修行者外身隨順觀。若蚊虻蟻等不惱觸身。內法增長。若風雨寒熱若不妨礙。得求內法。若聞不愛不樂醜惡之聲。聞之無礙。名增內法。若聞臭氣不可愛樂。不以為礙。名增內法。若聞愛香無所障礙。名益內法。五根皆悉。內因外入。有五內入。是名外身觀。賢聖弟子。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於外身。云何六識而取於法。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外法無所障礙。則能知法。何等六識。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名內法。了知外法。是內外法互相因緣。譬如飛鳥遊於虛空。隨其所至影常隨身。內外諸入亦復如是。若一切身。一切內法增長心亦增長。心為一切法之因緣。各各相因而有諸法。如是。修行者不見一法是常不變不破壞者。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觀閻浮提人壽命。云何減損云何增長。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劫初時。光音諸天下閻浮提。食於地皮。如三十三天須陀之味。以劫初時人善心故。地皮好色好香善觸。離一切過。眾人食之。壽命八萬四千歲。唯有三病。一者飢。二者渴。三者悕望。至第二時。如是人等。以不善心取於地皮。遂令地皮穢濁不淨。所謂飢渴及以悕望。欲命終時熱病而死。如是觀閻浮提人。因於外食而得壽命。無病無惱。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云何閻浮提人於第三時。一切因食而得色命。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第三時地皮皆滅。以食過故。風冷熱等皆不調順。無量病起。一切有為行聚。外食因緣內入增長。由內因緣外法增長。觀外身因內內法緣外。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云何第四鬪時。閻浮提人食何等食。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人。於鬪戰時食於莠子。或食鵲豆或食魚肉或食菜根。一切好味皆悉滅沒。多有病苦。非時而老。於鬪戰時人無氣力。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云何劫初時。閻浮提人壽命長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劫初時。閻浮提人壽命八萬四千歲。身長五百弓(今人身等一弓) 。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云何閻浮提人。於第二時壽命色量。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人。於第二時壽命四萬歲。人之身量長二百弓。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云何觀於閻浮提人。於第三時壽命色量。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人。於第三時其人壽命一萬歲。人之身量長一百弓。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觀閻浮提人壽命色量。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人於鬪戰時。其人壽命受一百歲。身長一弓。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末劫時無十善時。一切人民但自擁護。無福德時。云何壽命壽幾許命。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惡劫無法之時。一切好味皆悉磨滅。所謂鹽酥及安石榴。蜜與石蜜苷蔗稻糧。六十日稻。如是等味。世間勝者一切皆滅。一名赤稻。次名鳥將來稻。次名飛蟲稻。次名迦吒波稻。次名赤芒黃米稻。次名易洛稻。次名斑稻。次名白真珠稻。次名速稻。次名鐵芒稻。次名垂穗稻。次名赤色稻。次名朱吒迦稻。次名樹稻。次名水陸稻。次名陸地稻。次名正意稻。次名海生稻。次名雙穗稻。次名等𠸍稻。次名焦熱稻。次名鸚鵡不食稻。次名日堅稻。次名命稻。次名一切處生稻。次名師子稻。次名無垢稻。次名大輕稻。次名一切生稻。次名大力稻。次名生香稻。次名割蛇稻。次名罽賓稻。次名山中稻。次名近雪山生稻。次名離縛稻。次名迦陵稻。次名大迦陵伽稻。次名如雪稻。次名大貝稻。次名善德稻。次名流稻。次名不學稻。次名不曲新陀稻。次名員黑稻。次名波斯主稻。次名多得稻。次名鴦伽梨稻。次名量稻。次名長稻。次名雜稻。次名非人稻。次名惠稻。次名日種稻。次名摩伽陀稻。次名水沫稻。次名時生稻。次名無康稻。次名第一稻。次名暖稻。次名漢稻。次名黃色稻。次名婆薩羅稻。次名縛相稻。次名舌愛稻。次名澁稻。次名堅稻。次名須陀稻。次名麥色稻(七十)。次名少稻。次名六種藏稻。次名無皮稻。次名甜稻。次名黑色稻。次名青色稻。

        如是稻中有二種子。一者自生二者種殖。及餘一切香花。於惡世時盡皆滅沒。以滅沒故。閻浮提人。皮肉脂骨悉皆減少。一切身骨矬陋短小。食味薄故。一切內外。互相因緣皆悉耗減。是修行者如是外觀一切無常。無樂無淨無我。亦無作者。非無因生非異因生。非是一作亦非二作。非三非四非五非六。邪見外道之所造作。如是觀外境界隨順身觀。如是修行者觀初後時。如上廣說。如實隨順觀於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云何觀四天下山河城邑國土海魚由旬之身。須彌山王四面大洲。謂閻浮提國欝單越國。弗婆提國瞿陀尼國。有八大地獄餓鬼畜生六欲諸天。如是隨順觀於外身。

  復次。修行者初觀閻浮提。東方大海山河國土。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山名曰無減。高十由旬縱廣三十由旬。於此山中有恒伽河。有國名迦尸。復有二河。一名安輸摩河。二名毘提醯河。橋薩羅國有六國土。名他鴦伽國。名毘提醯國。廣百由旬。安輸國廣三百由旬。迦尸國一萬四千聚落。城廣二由旬。金蒲羅國。人民眾多林樹具足那梨吱樹多羅樹多摩羅樹。莊嚴其城佉殊羅樹。波那婆樹多有眾果。是修行者復觀異人。謂取衣人。賒婆羅人穿其脣口。以珠莊嚴。駱駝面人。其國縱廣一百三十由旬。觀彼國土。隨順觀外身。復觀閻浮提山河聚落。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盧醯河出佉羅山。廣三由旬長百由旬。入於東海。多有人民城邑莊嚴。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閻浮提中何等山河。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山名彌斫迦。高一由旬長一百由旬。復有一山名為高山。高五由旬長百由旬。山上有池。池有大力廣半由旬。其池有河長二百由旬。入於大海。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閻浮提中何等異河。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中有一大河名迦毘梨多。有大花莊嚴其河。謂迦多吱花般遮花。阿殊那花迦陀摩花。南摩梨迦花阿提目多迦花。以為莊嚴。復有第二河名瞿摩帝。以多饒牛。故名牛河。如是二河。廣半由旬長三百由旬。入於大海(瞿摩帝者名牛) 。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閻浮提中。復有何等山河。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有山名曰生念。其山有河名娑羅娑帝。河邊有城名俱尸那。其河不駛洋洋而流。其山方圓三十由旬。山中有人名吱羅陀。邊地惡人心無慈愍。其山復有取衣之人。住在其中善能水行於大海水。能過能度山水饒魚。以宿習故。唯食血肉以自存活。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閻浮提。復有何等山海渚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寶山住於海邊。高千由旬。種種眾寶之所成就。所謂青寶大青寶王。金剛車磲赤蓮花寶。以為莊嚴。往昔有諸法行商人入於大海。為大風力將至寶山。其大海水廣萬由旬。海中多有提彌魚堤彌鯢羅魚。失收摩羅魚捉影魚。不為其難。得度大海至金壁渚。真金為地。諸羅剎等住在此渚。其形可畏有大勢力。過此渚已。復有一海廣二千由旬。過此海已。復有一山名曰二一。其山三峯。高七由旬。縱廣三百由旬。七寶莊嚴。青寶金剛青毘琉璃車磲諸寶。赤蓮花寶。莊嚴其山。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此山已。復有何等山海渚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海名曰黑水。廣一萬由旬。諸阿修羅遊戲其中。龍及龍女亦遊其中。其黑水海觀之可畏。有羅剎鬼名曰捉影。攝阿修羅令其劣弱。退入水下。其黑水海。水下無山。水如黑雲。多有諸龍住在其中。是修行者既觀察已。如實外觀。行者復觀。過黑水海有何山海。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海名赤寶水。充滿其中。海岸有樹名閻浮樹。一切樹中最為高勝。樹高九十由旬。迦樓羅鳥王金剛為嘴。住在其上。去閻浮樹一百由旬。名青水海。於此海中有諸羅剎。名曼頭呵。身長十里。水中有山。此諸羅剎住在山中。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八

        〈身念處品之五〉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過青水海。復有何等山海渚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海名曰清淨。縱廣五百由旬。海中有山名光明鬘。高一百由旬縱廣三百由旬。白銀所成。金華莊嚴。有蓮華池名曰善意。長三十由旬廣十由旬。鬘持諸天樓迦足天。諸天鵝鴨鴛鴦莊嚴。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清淨海。復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海名曰大波。廣五千由旬。水下風起。眾生因緣。一切大海及以洲渚諸海。波出過二由旬。閻浮提人說名海潮。大波海中有大魚住。首如狗頭。

  復次。修行者外身隨順觀。過大波海。復有何等大山海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大波海北。有一大山名阿奴摩那。廣十四由旬。白銀莊嚴如第二日天。曼陀華拘賒耶舍花。毘琉璃華及天園林以為莊嚴。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阿奴摩山。復有何等大山海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阿奴摩那山東。有一大海名曰澄淨。去水不遠。須彌山側。毘琉璃面有山名優陀延。向弗婆提。金色生光。閻浮提國毘琉璃故。其影青色。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優陀延山更有何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山名曰善意。一切閻浮檀金廣大。金華以為莊嚴。廣十由旬高五百由旬。多有金樹真金禽獸。紫磨金色波羅賒樹。多有諸天。乾闥婆王鬘持天三箜篌天。如其業相。上中下業。自業果故。至善意山見閻浮提。是名閻浮提東方山海。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云何閻浮提南方山海。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民陀山廣八百由旬。有河名曰南摩多。廣半由旬長二百由旬。有大毒龍住在河中。河中多有失收摩羅龜伽羅摩。復有大河名曰濤波。復有大河名曰鞞伽。於此河邊多有林樹。復有大河名黑賓拏。廣三由旬長三百由旬。入於大海。復有大河名曰大盧陀。有大毒龍住在其中。摩羅耶山多有栴檀。其山廣長五百由旬。高三由旬。有一大河名登祇尼。出摩羅耶山。廣一由旬長一百由旬。入於大海。復有一河名質多羅。種種林樹種種眾鳥。以為莊嚴。廣一由旬長五十由旬。入於大海。

  復次。修行者隨順外身。觀閻浮提。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國土名彌佉羅。種種樂處。其國縱廣四十由旬。復有一國名諸迦羅。廣五十由旬。多有種種美果之樹。吱那迦果波那婆果。無遮樹果毘邏樹果。迦卑他果不樓迦果。婆陀羅果。阿殊那花栴吒迦華。莊嚴其國。次名迦陵伽國。其土縱廣九十由旬。多有林樹多有稻田。次名耽婆婆帝國。其土縱廣一百由旬。多有樹林多有稻田。復有一國名檀荼迦。其土縱廣二十由旬。空曠無人(昔仙人瞋故令國空也) 。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閻浮提中於南方面。復有何等山河大海。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河名瞿陀婆利。其水清淨。廣一拘賒長二百由旬。復有一國名曰烏荼。其土縱廣二十由旬。復有一國名安陀羅。其土縱廣四十由旬。復有一國名曰鷄羅。其土縱廣五十由旬。其國多有牛及水牛。多有稻田林樹花果。近南海濱有國名迦俱羅摩。一切林樹皆悉具足。其土長三百由旬。廣五十由旬。有一大河名迦毘梨。種種樹林以為莊嚴。其水清淨。廣一由旬長五由旬。多有可愛迦俱羅樹雞多迦樹。莊嚴其河。甚可愛樂。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閻浮提。復有何等山海洲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海名不梨那。蓮華葉覆縱廣一萬由旬。風吹不動。以蓮華葉遍覆水故。過此海已。復有一渚縱廣五百由旬。有諸羅剎住在其中。其形醜惡甚可怖畏。過羅剎渚。有一大山名摩醯陀。縱廣四十由旬高十由旬。多有眾樹。謂多羅樹娑羅樹。諸阿修羅諸龍龍女。遊戲其中。或復在於園林遊戲。於閻浮提六齋之日。四天王天住此山上。觀閻浮提何等眾生孝養父母隨順法行。何人齋日受持齋戒。有何等人信佛法僧。有何等人與魔共戰。誰行直心誰行布施。何人不慳誰不惱他。何人知恩何人信業。誰行十善誰近善友。何人信於邪見外道。如是四天王於摩醯陀羅山觀閻浮提。若閻浮提順法修行。四天王天至帝釋所。白如是言。天王應生歡喜。破壞魔軍增長正法。及諸天眾。一切閻浮提人行於善法。時。釋迦天王及諸天眾。聞其所說。皆大歡喜。若閻浮提人不順法行。時。四天王天則皆愁惱。向三十三天作如是說。閻浮提人不順法行。增長魔軍減損天眾。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摩醯陀羅山。復有何等山海渚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過摩醯陀羅山。見有一渚。縱廣一百由旬。有一足人住在此渚。飲食根果以自存生。壽命五十歲。樹葉為衣。不為屋宅。住在樹下。於此國中。多有師子猛惡之獸。其師子身皆有兩翼。土田調適。無寒無熱。一切女人皆如狗面。口出妙音。過此洲已。有一大海縱廣二萬由旬。海中有山名摩利那羅。金銀頗梨毘琉璃寶之所成就。多有種種金色之鳥。曼陀羅華俱賒耶金花。六時常具。有神通力大阿修羅。於此山中遊戲受樂。受愛色聲香味觸等。山長五千由旬。高一百由旬。有十五峰皆是白銀。諸天女等在中受樂。為阿修羅之所惱亂。以此因緣。諸天初共阿修羅鬪。一切天人愚癡凡夫。皆為女人之所使役。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多梨那羅山。復有何等山海渚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過彼山已。見有大海縱廣五千由旬。水中有魚長一由旬。於此海中。有諸水人身長五由旬。或作牛頭或作猪頭。或作水牛頭或駱駝頭。或師子頭或作虎頭。或作豹頭或獼猴頭。遍似一切畜生之面。如印所印。過此海已。有一大山名曰輪山。一切諸欲皆悉具足。天蓮花池上味之果。若食其果。生樂七日。緊那羅王住此山中。以自業故。心常歡喜。上中下業。互相娛樂遊戲受樂。其日輪山縱廣二千由旬。過此山已。復有一山名軍闍摩。其山皆以白銀成就。毘琉璃石如天莊嚴。其山有樹名曰女樹。於此山中遍山諸樹。天欲明時皆生孾兒。日出能行。至於食時皆成年少。至日中時。身色盛壯。至日晡時年已朽老。拄杖而行。頭髮皓白如霜著樹。至日沒時一切皆死。一切眾生共業而行。隨所作業。隨業受報。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軍闍羅山。復有何等山海渚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南方。過此山已有一大海。於海水下五百由旬。有龍王宮。種種眾寶以為莊嚴。毘琉璃寶因陀青寶。頗梨欄楯七寶莊嚴。光明摩尼種種眾寶。莊嚴殿堂。重閣之殿猶如日光。有如是等無量宮殿。德叉迦龍王。以自業故住此宮殿。是德叉迦龍王。日夜常修念佛念法念僧。過此寶堂五百由旬。有大惡海。一切眾生見者惶怖。多瞋惡龍以為圍遶。過此海已。復有一山名曰牛王。其山具有一切眾生。於此山中出於牛頭栴檀之香。第二旃檀名曰黃色。其旃檀相如日光明。一切凡人不能得見。若人順法。轉輪聖王出現於世。或有如法小王出現於世。如轉輪王則能得之。乾闥婆王住此山中。歌舞喜戲以自娛樂。過牛王山五百由旬。有一大海名大水沫。大風音聲。過此海已。有一大山名曰三峯。一曰金峯。二曰銀峰。三曰頗梨峰。其峰有池名曰沫輪。金沙布底。天華莊嚴。鵝鴨鴛鴦充滿池中。風吹海水擊三山峰。多殺大魚。以自業故。被打而死。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大海已。復有何等山河渚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過前大海。見閻羅王決罪福處。一切眾生證業果處。是閻羅王所住境界。閻羅王法治諸罪人。是諸眾生。自心所誑住黑闇處。過此住處一百由旬。但有虛空。過百由旬。至閻羅王所住宮殿。其王宮殿。閻浮那提金之所成就。一切眾寶以為莊嚴。河泉流水蓮花嚴飾。縱廣一百由旬。其殿光明如第二日。過此住處。無日月光。一切黑闇。海廣大故日光不現。以地獄眾生惡業因故。一切黑闇。目無所見不知東西。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遍觀眾生所住之處。若地獄處若河若山。若樹若海若諸天處。若畜生道若餓鬼道。八方上下。頗有眾生。不生不死不生不滅。頗有恩愛而不別離。無有一處不壞不變。無常恩愛。要當別離。如是比丘。不見一處非愛別離。於五道中。無一指地非愛別離。隨諸眾生所住之處。無非生死。生滅無常。是故。於此有為生死諸行之中。應生厭離。此是誑惑躁動障礙。多有憂悲。速疾不停。破壞磨滅。得已還失。如幻如夢。得之還失。此恩愛處誑惑愚癡。無始流轉。欲瞋癡處。猶如怨家。詐為親友。愛欲住處。是故應離有為。起厭離心。捨於亂心。於無常境界勿生喜樂。莫與愚癡而共遊戲。如是。修行者教諸眾生。如實隨順。觀於外身四十住處。無一眾生不依業生。無一眾生非業流轉。無一眾生不為業縛。如所作業。或善不善而得果報。彼比丘如是觀時。不見一眾生非業故生。無一眾生非業藏者。無一眾生非業流轉。如所業作。或善不善而得果報。彼比丘觀察業已。如實外身。隨順正觀。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云何觀於閻浮提中西方國土。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河名曰富那。有諸花樹。婆鳩羅樹婆籌迦樹。佉殊羅果吱多迦花。那梨吱羅樹多摩羅樹。有如是等種種眾樹。莊嚴其河。多有山谷。河邊有國名吱迦移。過此國界名辛頭河。河邊有國名蘇毘羅。人民豐樂。食赤稻米。其國安樂。山林流水。過此國界。復有一國名蘇羅沙吒。過此國界。復有一國名波羅多。其土縱廣二十由旬。國中多有石榴蒲桃。其國有城名彌多羅蒲迦。過此大城。有五大河共合而流。從此以西。乃有大海。多饒種種惡魚惡獸。甚可怖畏。是修行者見西海中。有一大洲名曰迦羅。縱廣一百由旬。種種眾鳥住在此洲。種種園林甚可愛樂。是毘荼他之所住止。遊戲受樂。城名鉢利多。第二住處名曰長髮。其處可愛。此迦羅渚重閣殿堂。多有流水。過此住處。有辛頭河入西海口。有一大山名曰蘇棄。住在海中。於此山中多有珊瑚。若有商人至此寶山。多獲珍寶。富樂無窮。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此山已。復有何等山海渚耶。諸羅剎等住何等處。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海多有大魚。五千由旬。多有螺貝摩伽羅魚。提彌魚提彌鯢羅魚。撓攪海水。風鼓大海令魚亂行。行者復觀過此海已。有一大洲。名曰周遍可愛眾師子國。其國有蛇。身長十里飛空而行。無所障礙。壽命千歲。不相憎嫉。行者復觀。過此洲已。復有一海名曰可愛。縱廣五由旬。於此水中多有蓮華。眾蜂莊嚴。花臺廣大。有諸羅剎名鳩迦羅。住此海中。食蓮花臺恣意充足。行者復觀。過此住處。有一大山名曰曠野。縱廣一百由旬。於此山中多有白象。及迦陵頻伽鳥。出妙音聲。如是美音。若天若人若緊那羅。若阿修羅。無能及者。唯除如來。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此大山。復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山高五十由旬。其山多有毘琉璃林。有諸師子羽翼具足。守護寶林。恐曼提呵羅剎來奪其處。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閻浮提。復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復見西海。縱廣一萬二千由旬。於彼大海無山無城。水中唯有象頭魚身。猪頭魚身。行者復觀過此海已。有一大山名曰金山。其山光。照大海水。令大海水猶如金色。莊嚴其山。山高三百由旬廣五十由旬。有乾闥婆名閻浮摩利。住在其上。心常悅樂。壽命二千歲。亦有中夭。無量百千乾闥婆眾住此山中。身如金色。一切色相。與天相類食於樹果。其性勇健。一切阿修羅住於水下。無能奪此乾闥婆眾所有根果。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此海已。復有何等山海渚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此大海。過五分已有大輪山。真金所成。高千由旬廣五百由旬。金剛為頂。於此山中。有緊那羅及阿修羅。住在此山。是甄那羅園林可愛。河流泉池。多有花果。獼猴遊戲。河名金水廣半由旬。於此河中多有金魚。遊洋曜鱗。行者復觀過輪山已。有一大海。縱廣一萬由旬。其海有渚名曰寶渚。於此渚中。種種眾寶無有土石。遍於渚上皆是珍寶。行者復觀。過此海渚。復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山名曰白山。多有林樹其色白淨。水沫圍繞。高一千由旬縱廣五百由旬。行者復觀。過此山已。見有大山名曰善雲。高百由旬廣六十四由旬。空無人住。若夜叉若緊那羅。畏阿修羅。悉無住者。過此山已有頗梨山。高三千由旬。縱廣千由旬。河池林果一切具足。如天之山。過此山已。有大清水縱廣百由旬。多有螺貝。其水難行過此水已。有仙光山。諸阿修羅住此山中。常畏天眾。多有婇女。種種莊嚴。酒河流溢甄波迦果。及粘那果生仙光山。其味甚美。食之殺人。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復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六萬金山。紫磨金樹周遍山中。禽獸充滿。於此山中。處處多有金蓮花池。出大光明。一切金山。須彌山王住在其中。諸鬘持天。樓迦足天。三箜篌天。四天王天住此山上。於此山上有如意樹。隨天所念皆從樹生。一切禽獸身皆金色。多有眾花。曼陀羅花拘賒耶花。於山四陲有四大林。一名歡喜林。二名雜殿林。三名鮮明林。四名波利耶多林。歡喜園中。有大樹王名波利耶多。於此樹下。夏四月時受五欲樂。遊戲自娛。四天王天。於歡喜園遊戲受樂。四天王天。於此園中歡娛受樂。故名歡喜園。鮮明林者眾彩莊嚴。故名鮮明林。雜殿林者。種種雜殿。天子乘之遊戲受於可愛色聲香味觸等。故名雜殿林。波利耶多林。歡喜林中。一切天眾受五欲樂。須彌山王。向閻浮提一方之面。毘琉璃寶。以毘琉璃光照力故。令閻浮提仰觀虛空。皆作青色。第三方面鮮明林中。諸天欲共阿修羅鬪。於此林中集共議論。須彌山王。向瞿陀尼一方之面。真金所成。令瞿陀尼仰觀虛空。皆作赤色。第二方面有雜殿林。於此殿中盛天鬪具。須彌山王。向弗婆提一方之面。白銀所成。令弗婆提仰觀虛空。皆作白色。須彌山王。向欝單越一方之面。頗梨所成。令欝單越見空清淨。白光明色。行者復觀。四天王天壽命幾歲。以閻浮提中五十年。為一日一夜。如是壽命滿五百歲。亦有中夭。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須彌山上。復有何等異天止住。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須彌山王。有三十三天住在山頂。所受樂行。不可具說。城名善見。縱廣十千由旬。七寶莊嚴。因陀青寶金剛車磲。赤蓮花寶柔軟大寶。以為莊嚴。有善法堂廣五百由旬。毘琉璃珠以為欄楯。真金為壁。一切門戶亦復如是。以一切莊嚴。嚴飾殿堂。釋迦天王住善法堂。以善業力受相似樂。人中百歲。為第二天一日一夜。如是壽命滿一千歲。亦有中夭。須彌西面名日沒山。日至此山。閻浮提人謂之日沒。故名沒山。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須彌山王其量高下。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須彌山。高廣八萬四千由旬。阿修羅王住在其側。居此水下。以眾生業之所住持。令日旋轉。有大尊神名曰健疾。常在前導。於眴目頃。能行十千一百五十由旬。周匝旋轉。以日為度知諸眾生壽命長短。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四天下人所住之處。閻浮提國弗婆提國。瞿陀尼國欝單越國。幾許量耶。彼見閻浮提國七千由旬。弗婆提國八千由旬。瞿陀尼國九千由旬。欝單越國十千由旬。隨四天下地之形相。人面亦爾。像其地形。閻浮提人面之形相。上廣下狹。像其地形。其餘三方。弗婆提人面像地形。猶如半月。瞿陀尼人面像地形。猶如滿月。欝單越人面像地形。其面正方。如是外觀。觀四天下人之形相。如實了知。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云何觀於閻浮提國。北方國界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北方有國名曰婆嗟。其土縱廣滿十由旬。次第二國名民陀羅。其土縱廣二十由旬。次第三國名首羅斯那。其土縱廣一百由旬。次第四國名阿梯梨。其土縱廣一百由旬。次第五國名曰陀羅。其土縱廣一百由旬。次第六國名曰鳩留。其土縱廣一百由旬。次第七國名摩陀羅。其土縱廣五十由旬。次第八國名乾陀羅。其土縱廣一百由旬。次第九國名曰賒迦。其土縱廣一百由旬。次第十國名婆陀羅迦。其土縱廣二百由旬。次第十一國名陀羅陀。其土縱廣一百由旬。於此國中多有山嶮。次第十二名婆佉邏國。其土縱廣一千由旬。次第十三名毘師迦國。其土縱廣二百由旬。次第十四名摩醯沙國。其土縱廣二百由旬。次第十五名曰漢國。其土縱廣一千由旬。官屬都合。一千由旬。真漢唯有二百由旬。次第十六名都佉國。其土縱廣五百由旬。次第十七名跋跋羅國。其土縱廣二百由旬。次第十八名究頗羅國。其土縱廣五十由旬。次第十九名鳩留摩國。其土縱廣。滿五由旬。次第二十名甘滿闍國。其土縱廣一百由旬。自餘小國及以空地。悉不在數。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閻浮提北方國界。復有何等山王。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山名曰雪山。種種山峯。其山眷屬廣千由旬。山中多有盧陀羅樹松樹栢樹。天木之樹娑羅樹。多摩羅樹。多有夜叉多緊那羅。多毘舍遮夜叉之屬。其山可愛。修學禪者多依此山。河流甘美。大力龍等住在山中。多有吱羅多人。住在此山。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閻浮提北方國界。復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雪山東名懸雪山。多有可愛禽獸。滿中松栢之樹及天木樹。那迷流林婆鳩流樹。闍摩迦樹。過此山已。復有一山名多摩伽羅。縱廣二十由旬。有一千窟。過此山已。有百由旬空曠之地。多有河池。無有藥草及以樹木。過此處已。有白銀山名雞羅娑。金峰圍遶。毘留勒天王住在其上。於山峰中河池清涼。多有蓮花青優鉢羅花。池中多有鵝鴨鴛鴦而以莊嚴。過雞羅娑山。有一大山名曰峰山。緊那羅王在其山下。歌舞遊戲。於此山上有五金峰。三頗梨峰十白銀峰。無量天花香氣可愛。山中有河名鳩摩羅。從山流出。多有鵝鴨鴛鴦充遍河中。過此山已。復有大山名彌那迦。縱廣五十由旬。多饒阿修羅住此山中。常樂歌詠。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閻浮提。復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過此山已。見有大海縱廣一萬由旬。多有大龍及堤彌魚。那迦羅魚螺貝之類。過此海已。有一大山名曰善意。山中有池名曰凝酥。縱廣一由旬。其池可愛。於此池中。多有鵝鴨鴛鴦迦陵頻伽鳥。其山縱廣五十由旬。山中有河名憍尸迦。多有水鳥莊嚴其河。過此山已。有一大海。縱廣二萬由旬。甚可怖畏。雷聲常吼。惡龍瞋恚互相攻戰。或雨刀火放大熾電。以瞋心故。吐毒相殺。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閻浮提過海龍已。有一大洲名耽婆迦。縱廣一百由旬。多有諸大惡羅剎等。食魚自活。彼有地獄名耽婆迦。梵燒眾生。有一大河名憍尸迦。滿河流血。頭髮骸骨隨河而流。地獄縱廣五百由旬。受大劇苦。過地獄已。有一大海狀如地獄。縱廣一萬由旬。其水青黑。無龍夜叉無乾闥婆。過此海已。北方有海名曰寶滿。眾山圍遶。林樹無量。松栢栴檀如意之樹。山中復有無量果樹。過此山已。有一大山名曰彼岸。縱廣五千由旬。於此山中。多梨那羅果吱羅樹果。一切時果六時具足。河池充滿鵝鴨鴛鴦。諸大仙人住在山中。山有千峰。種種眾寶莊嚴其山。山有種種毘多羅樹。皆是金樹。種種眾香。過此山已。有一大河名曰石水。於此河中一切眾生。若草若木若人非人。若禽若獸。入者如石。其河兩岸。生諸竹林名曰吱遮。風吹相揩自然生火。燒殺無量百千眾生。行者復觀。過此河已。有一大河名曰斯陀。廣十由旬長三百由旬。無人能度。以水醎故。若有入者。身即碎裂過此河已。有渚名閻浮摩。有乾闥婆名曰常樂。住此渚上。多行布施淨持禁戒。心常歡喜離於憂惱。欲果具足。於此渚上金樹具足。毘琉璃花充滿池中。近須彌山。以山勢力。一切河水及諸禽獸。皆作金色。多有無量憂鉢羅花。拘物陀花。處處酒河洋洋溢流。自然稻米不須種殖。其渚縱廣二千由旬。過此渚已。無有一切山河樹林。有一大海名水沫輪。海中多有火毒惡龍。名曰電光。過此海已。有一大山名涅蜜沙。山中有窟名堤彌沙。黑暗之窟。窟中多有化生龍女。初夜化生。端正具足。莊嚴其身。壽命一夜。於日出時則皆老死。殺生餘業。故受斯報。過此山已。復有一山名曰蘇摩祇利。縱廣五百由旬。過此山已。有一大山名須彌等。縱廣五百由旬。於此山北。有一大林名吱多迦林。有羅剎名曰惡夢。住在此林。其行速疾。於眴目頃。能行至於百千由旬。為諸眾生。作不利益。作不安樂。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閻浮提欝單越二國中間。復有何等山河海渚。何處頗有不生不死非退非滅非業因緣。非愛別離非怨憎會。是故。於生死中得生厭離。應離縛著者。以求解脫。厭於生死。於生死中勿生貪樂。莫與愛心而共遊戲。勿以愛網而自纏縛。莫樂生死。一切生死熾然大苦。憂悲苦惱。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大火熾然。於地獄餓鬼畜生天人之中。無常變壞。癡人貪著謂之為樂。應生厭離。莫住魔境。勿與煩惱而共遊戲。後生悔心。如是修行者。隨順觀外身。如實見於生死。不住魔境。離於垢濁。離疑曠野。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閻浮提北方。復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大山名俱翅羅吱羅。縱廣三十由旬高十由旬。於彼山中。無量百千俱翅羅鳥。青無憂樹赤無憂樹。七葉花樹軍陀羅樹。賢迦曇婆婆花那摩利花。金余提迦花蘇摩那花。深婆羅花多羅花。卑陵伽花鳩迦華。瞻婆花軍陀親命花。婆利師迦花。隨其時節皆自敷榮。或於異時。鬘持天眾離本住處。遊戲此山。有諸夜叉住此山中。歡喜受樂。不惱天眾。於此山中。多有俱翅羅鳥。過此山已。有大海濱名曰鵝住。其中多有百千鵝群。無量蓮花。如是海濱鵝鴨鴛鴦珠嘴之鳥。民那羅鳥咽喉鳥等。其蓮花色如融金聚。十千由旬。諸蜂圍遶遍覆其上。過此以北有欝單越。有一大海縱廣千由旬。多有大魚。堤彌鯢魚那迦羅魚。失收摩羅瓮魚。龜等滿大海中。其水青色。猶如虛空。深十千由旬。螺貝之母住此水中。身廣十里。水下有山。螺有大力。敵千象力。墮山峯上則皆破碎。過此海已。有一大海名曰乳海。縱廣五千由旬。洪波常起。大惡毒龍常如雷聲。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閻浮提北。復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諸大山其數五百。金銀頗梨一千由旬。近欝單越。多有蓮花如日初出。過此山已。有一大國名曰乳旋。山河園林。多有鳥獸夜叉止住。心常歡喜。多有花樹。眾物具足。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閻浮提北。復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閻浮提及欝單越二國中間。更無有國欝單越國。縱廣十千由旬。三十六億聚落可愛。三十六億所受之樂。少減四天王天。天無骨肉垢汗。天亦不眴。欝單越人有骨肉垢汗。目有視眴。無我我所亦無我慢。死則決定生於天上。離慢諂曲不起姤嫉。心常歡喜。不畏夜叉羅剎。毘舍遮鬼鳩槃荼鬼。師子虎豹。夜叉惡龍惡蟲之類。亦無荒儉寒熱飢渴疾病。遠離一切怨家恐怖。互相愛敬不為妨礙。無有王賊水火刀兵之畏。金樹光明晝夜不別。金鳥銀鳥。珊瑚之鳥。若樹若鳥種種雜色。歡喜如人。雖無心識。亦如人法。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欝單越復有何等可愛味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欝單越有十大山。何等為十。一名僧迦賒山。二名等峯山。三名陀摩勿力伽山。四名白雲持山。五名高聚山。六名普鬘山。七名時節樂山。八名持歡喜山。九名如意山。十名俱賒耶舍山。是名十大山。欝單越國大海周匝。如閻浮提有四大山。何等為四。一名雪山。二名民陀山。三名摩羅耶山。四名雞羅娑山。欝單越國。十種大山亦復如是。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九

        〈身念處品之六〉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十大山中。復有何等河池流水華果鳥獸。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僧迦賒山。僧迦賒樹六時之華。其樹晝夜光明不斷。如閻浮提燃大炬火。其香普熏滿一由旬。如閻浮提所有林樹少分相類。如是僧迦賒山有四大林。一名青影林。二名鳥音林。三名溫涼林。四名鋡毘羅林。若至此林。其花如雲從空而下。合和聚集。故名僧迦賒山(僧迦賒言聚集)。青影林者。隨有一切白色眾鳥住在此林。以林力故。如琉璃色故名青影林。鳥音林者。若入此林。如意所念鳥出妙音。欝單越人見之生大歡喜。故名鳥音林。溫涼林者。若人有寒入則溫暖。若有熱者入此林中。即得清涼。林中有鳥名曰風行。是命命鳥。以鳥力故。一念能行一千由旬。若人見鳥。憶念欲行。即乘此鳥。一念能至一千由旬。其命命鳥。能解四天下人所有語言。亦能宣說。如人受樂如人欲樂。其身七寶莊嚴。兩翼青寶。車磲頗梨赤蓮華寶。莊嚴其身。見者歡喜。

        觀僧迦賒山有第二林。名曰鸚鵡。林鳥歡喜。有蓮華池涌覆其上。若閻浮提鵝王中熱而死。生此池中。如閻浮提鵝王。住阿那婆達多池中。種種眾鳥住在此林中。鵝鴨鴛鴦鵁鶄之鳥。怛荼摩那婆鳥黃鳥。鳩鴿屯頭醯鳥。香鳥三婆闍鳥。瞿耶沙吒鳥聲歡喜鳥。六時行鳥喜月明鳥。月出歡喜鳥日色孔雀鳥。若見雷時歡喜出聲。生樂鳥少黃色鳥。俱羅婆鳥那提背鳥。泥均崙陀鳥陀婆迦鳥。雜身鳥眾蜂旋鳥。其音能滿至一由旬。如閻浮提蜂住於樹林。烏鳥山舞鳥。第一音鳥鷄鳥。婆羅羅鳥華覆身鳥。住蓮華鳥青優鉢羅鳥。遮沙鳥頻伽項鳥。般舟吒鳥樂娑羅鳥。常音聲鳥箜篌音鳥。見雲歡喜鳥僧迦摩鳥。見鬪歡喜鳥白雲鳥。復有異鳥。觀之可愛。離瞋恚鳥。住林樹間。欝單曰人見之歡喜。觀彼眾鳥住林中。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僧迦賒山有何等林。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第三林名鋡毘羅林。枝葉相覆蔭影涼厚。欝單越人。為遊戲故入此林中。林名斑葉樹。次名龍華樹。次名菴婆羅。次名拘鞞陀羅樹。次名娑羅樹。次名喜愛樹。次名鳥息樹。次名婆羅多羅樹。次名賒摩樹。次名尼沙迦毘陀樹。次名周多樹。次名迦羅樹。次名毘羅迦樹。次名旗隣陀樹。次名婆鳩羅樹。次名喜香樹。次名憍樂樹。次名奚多羅樹。次名多摩羅樹。次名鳩羅迦樹。次名青荊香樹。次名月輪樹。次名曜行樹。次名常開敷樹。次名尼均輪樹。次名開樹。次名阿濕波他樹。次名甄叔迦樹。次名賒摩梨樹。次名楊柳樹。次名毘邏樹。次名迦卑樹。次名那梨吱羅樹。次名波那娑樹。次名無遮果樹。次名阿殊那花樹。次名迦曇婆羅樹。次名泥周羅樹。次名天木香樹。次名乘攝樹。次名水生樹華。次名曼陀羅樹華。次名俱賒耶舍樹花。次名金色華。次名銀色花。次名毘琉璃樹。次名孔雀止息樹。次名異處行樹。次名洲生樹。次名迦離賒合樹。次名婆迦賒樹。次名互相映厚樹。次名滑樹。次名肩生樹。次名因陀羅長樹。次名岸生樹。次名巷生樹。次名珊瑚色樹。次名鳩摩鬚樹。次名悚樹。次名應時生樹。次名煙色樹。次名燈明樹。次名風動樹。次名芭蕉樹。次名俱翅羅樂樹。次名散華樹。次名花未覆樹。次名開烏彌羅樹。次名憶念樹。次名如飯樹。次名優曇鉢羅樹。次名頭頭摩樹。次名蜂旋樹。次名負峯樹。次名涼風樹。次名動搖樹。次名無憂樹。有如是等六十種樹。勝過餘樹。不說中下鋡毘羅林流水華池。甚可愛樂。欝單越人。無有怖畏憂悲病苦。無有君王。亦無熱惱。離於怨對姤嫉之患。於僧迦賒山。鋡毘羅林。歡喜受樂。觀僧迦賒山已。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欝單越國。僧迦賒山第四林名曰溫涼。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溫涼林種種涼池。亦如上說。花葉果樹。河流具足。謂清涼河。廣一由旬。其水甚深。一名清淨河。次名無濁河。次名乳水河。次名蒲桃汁河。次名蘇摩河。次名美乳埿白水河。次名憶念河。次名鵝王河。次名鴨河。次名鴛鴦河。次名妙音聲河。次名花流河。次名弱楊河。次名濤波流河。次名駃流水樂河。次名迦曇婆翅河。次名殊嘴河。次名饒龜河。次名赤魚旋行河。次名軍毘羅河。次名魚旋河。次名華流河。次名沫輪河。次名水笑河。次名平堓河。次名雨聲河。次名音曲流河。次名隨時轉河。次名無力河。次名山峯河。次名金色水河。次名銀色水河。次名銀石河。次名真珠沙河。次名山流河。次名雲轉河。次名車磲莊嚴河。次名珊瑚樹河。次名春歡喜河。次名秋清水河。次名山谷流河。次名峯輪笑河。次名雪水河。次名日不照河。次名速流河。次名洄澓河。次名尼均輪陀流河。次名香水河。次名雞多迦香熏河。次名雨歡喜河。次名屯頭摩河。次名周遍旋轉河。次名無量流河。次名灒水澆岸河。次名婆鳩羅河。次名減水河。次名歡喜旋流河。次名壞山河。次名雲行河。次名歌音河。次名鼓音河。次名雷音河。次名龍女喜樂河。次名夜叉所愛河。次名仙人所愛河。是名僧迦賒山第四溫涼林。有如是等七十大河。不說其餘。無量小河。林樹華果。功德具足。觀清涼林已。如實知外身。僧迦賒山第五名。震雷雲鬘龍遊戲雲鬘。所謂離瞋婆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齒毒龍耀大電光。興雲普覆。隨順行法。有如是等七千大龍。於欝單越以時降雨。澍於平地。欝單越人猶如諸天。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如前所說。若樹若花若果若實。若河若石窟。若地方處。若草若山谷若山窟。如是等處。無針鋒許眾生所住。不生不死不退不出。百返千返一切愛樂。種種眾生。無不破壞。恩愛別離。惱亂心悔。無不曾為怨親中人。無不合和。無量生處。百生千生。或在水性或生陸地。或行虛空。於畜生中。無一眾生不相噉食。不相殘害。無一眾生不作怨結。如我此身無處不生。如是比丘。不見針鋒之地非生死處。如前所說。觀僧迦賒山已。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復有何等勝妙山林。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第二山名平等峯。猶如天上歡喜之園。平等山峯所有河池花果林樹。如前僧迦賒山中。廣說復有何勝。其等山峯三百金峯。光明如日。五百銀峯亦如前說。功德勝前。欝單越人。其身光明猶如滿月。名離怖畏。實無怖畏故名無畏。欝單越人住此山中。歡娛受樂如四天王。夏四月時。於歡喜園受五欲樂。有何等勝。四天王天。無骨無肉無有汗垢。欝單越人所不能及。欝單越人遠離怖畏。勝四天處。四天王天住高山頂宮殿而居。猶懷恐畏。欝單越人無有宮宅。無我所心。是故無畏。欝單越人命終之時。一切上生。是故無畏。四天王天則不如是。欝單越人復有勝法。離怖畏故。勝四天處。平等山中所有樹林。如第二日。離怖畏人。隨心所念皆從樹出。衣無線縷。瓔珞莊嚴。或念飲食。於百千河飲食盈流。鳥音可愛。如前所說。金翅青毘琉璃。無量百千鵝鴨鴛鴦。無量眾鹿。真金為身珊瑚為角。車磲為目青玉為甲。及餘異獸。無量種類住在山中。樹枝相蔭。交互而生。如真珠網。俱翅羅鳥。孔雀妙音。百千流水。無量河岸以為莊嚴。

        一切河流八功德水。何等為八。一者具味。二者清淨。三者香潔。四者除渴。五者涼冷。六者飲之無厭。七者無垢。八者飲之無患。無惡魚過於此山中。有種種花池。所謂有名廣博山花池。次名眾沙花池。次名五樹花池。次名鴛鴦岸花池。次名鵝水花池。次名扇翅花池。次名饒百鳥花池。次名大珊瑚花池。次名竹樹花池。次名深花池。次名月愛花池。次名上月花池。次名雜水花池。次名洄澓花池。次名竹林花池。次名仙愛華池。次名魚旋華池。次名三波陀魚迮華池。次名峯中花池。次名池鬘花池。次名旋轉花池。次名淨水花池。次名月光花池。次名月輪花池。次名離垢花池。次名乳水莊嚴花池。次名清涼花池。次名月愛花池。次名頗梨旋花池。次名速旋花池。次名澄靜花池。次名不動花池。次名天愛花池。次名歡喜花池。次名善味花池。次名如意味花池。次名樂花池。次名雞珠婆花池。次名甘露上流花池。次名龍花地。次名樂花池。次名阿殊那花池。平等山峯有如是等四十七池。於平等山中。最為殊勝。其池皆是八功德水。如前所說。其山高勝如破空出。以山高故。有勝園林功德具足。所謂清涼之林。色白如月廣百由旬。多有銀樹色白如雪。

        於此林中有蓮花池。名離水衣花池。次名蜂覆華池。次名貝色花池。次名常水花池。次名半見花池。次名歡喜花池。次名迦耽婆菩提迦花池。次名鵝翅花池。次名遊戲花池。次名可愛花池。次名見峯花池。次名樂遊戲花池。次名常樂花池。次名常蓮花池。次名常歡喜花池。次名雲花池。是名第一最勝十六花池。除其中下無量百千無名者。一切清淨。無有泥濁。亦無水衣。鵝鴨鴛鴦可愛音聲。令欝單越人常得歡喜。命命孔雀。於園林中出妙音聲。修行者觀平等山峯已。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信解四聖諦。觀平等山峯。頗有一處是常不變。若樂若我而不空者。如前所說。一切生死所攝眾生。頗有不死不生。一切所愛不離不別不破壞耶。彼修行者觀平等山峯。不見一處是常不動。若樂若我若不空者。一切眾生所住之處。無不生死為愛別離之所。破壞如是。一切生死無常。眾生無針鋒處不生不死。不生不滅。念四聖諦。觀欝單越平等山峯已。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觀欝單越。更有何等可愛之處。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第三山名曰勿力伽。具足莊嚴。如前所說。僧迦賒山及平等山峯具足莊嚴。此山轉勝。勿力伽山流水具足。石蜜河水意樹具足。所謂金樹。六時花果敷榮蔚茂。光明如日。勿力伽山有光明林。所謂金光旋林。次名銀聚林。次名普山林。次名柔軟林。次名金光旋林。廣百由旬。真金林樹多有眾蜂。次名銀聚林。縱廣三百由旬。無量銀樹。其林光明如百千月。多有師子。無量眾鳥心常歡悅。如前所說。勿力伽山有第三林。謂常樂林。林中有鳥名常遊戲。受樂歡喜。其國有人名曰解脫。常樂林中。歡喜自在。隨意遊樂無人遮礙。如諸天眾而受悅樂。勿力伽山有第四林。名曰柔軟。金樹銀樹珊瑚之樹。多有眾鳥名曰解脫。其林縱廣五百由旬。常多欲人住在此林。其地柔軟如兜羅綿。花果之樹及蓮花池。無量百千眾蜂圍遶。修行者。觀勿力伽第三山已。如實知外身。如前所說。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欝單越。更有何等可愛之處。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第四山名白雲持。縱廣千由旬。純淨白銀之所成就。光明踰月。如閻浮提滿月出現。眾星失光。白雲持山亦復如是。欝單越人住此林者。名常發欲。常樂遊戲。白雲持山蓮花嚴身。離於怖畏。憂悲疲極寒熱飢渴。常愛歌戲。於蓮華間遊戲受樂。於山峯中。共眾婇女遊戲娛樂。常行愛欲。常離憂悲。白雲持山有諸園林。謂鼓音聲林。次名鴨音林。次名憶念林。次名水聲林。鼓音林者。鬚持天眾擊於天鼓。出美妙音。譬如箜篌笙笛。和合出聲。擊天鼓音。復過於此。閻浮提音。十六分中不及其一。鳥獸園林。華池地界。金銀流水。功德如是。天鼓音聲。如前所說。常欲之人。聞天鼓音。常受愛色聲香味觸。如迦樓足天。於歡喜園受天之樂。有第二林名鴨音聲。其林花池有百千種。不可具說。

        鴨音聲林有眾寶鹿。次名鞞那娑鹿。次名寶莊嚴鹿。次名調伏鹿。次名樂音聲鹿。次名火色鹿。次名賒羅鹿。次名能投巖鹿。次名山峯行鹿。次名遮波羅鹿。次名普眼鹿。次名迦吱多那寶鹿。次名金角鹿。次名銀側鹿。次名風力鹿。次名食樹葉鹿。次名住水音聲鹿。次名行林鹿。次名珊瑚鹿。次名凹[穴/杘]鹿。次名細腰鹿。次名黑皮鹿。次名賒輸多那鹿。次名日光明鹿。次名柔軟鹿。次名白鹿。有如是等二十五種鹿。常欲樂人與鹿遊戲。種種自業。於白雲持山中。受相似樂。

        復有第三憶念之林。人名樂欲。若有所念。從樹而得。一切園林莊嚴可愛。亦如前說。白雲持山有第四林。名水音聲。種種仙人住此林中。遊戲受樂。若有汗熱。入池水中。遊戲受樂。有諸仙人。一名無礙仙人。次名力仙人。次名徐行仙人。次名虛空行力仙人。次名穿雲行仙人。次名行日道仙人。次名行量仙人。次名白色仙人。次名刪那多仙人。次名鳩尸迦仙人。次名山無礙仙人。次名常樂仙人。次名乾陀羅仙人。次名行虛空仙人。次名富物仙人。次名內住仙人。次名闍窟仙人。次名常力仙人。次名鵝殿仙人。次名龍殿仙人。次名放電光仙人。次名住摩羅耶仙人。次名雞多迦鬘仙人。次名樂婇女仙人。次名樂酒仙人。次名住彌樓山仙人。次名三車那仙人。次名常遊戲仙人。次名常歡喜仙人。次名垂莊嚴仙人。次名飛行仙人。次名呪藏仙人。是名三十仙人。止住在於白雲持山。種種莊嚴遊戲。在於水音聲池歌舞戲笑。自業受樂。自業力故。共相似婇女遊戲受樂。

        如是遍觀白雲持山諸林樹已。如實知外身觀。白雲山中頗有一法。是常不動不變不壞。涅槃所攝。如是比丘。不見一法。是常是樂。不動不變不破壞者。一切諸法皆悉無常。破壞磨滅。猶如日光破諸闇冥。無常世間。初味後苦。深流不出。愛果無樂。如甄波迦果。如毒如刀。得時甚樂。悅目須臾。如電不住如水駃流。無常不住。如乾闥婆城誑惑於人。一切人貪。如果必墮。如雜毒食。消時大苦。如蜜塗刀。亦如利戟。誑惑無量百千眾生。猶如河岸臨峻大樹。諸欲無常。亦復如是。是修行者如實觀欲。生厭離心。正念觀察。滅除塵垢。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欝單越國。更有何等可愛山河。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第五山名曰高山。縱廣一千由旬。光明普照。有真金樹毘琉璃葉。白銀為樹珊瑚為葉。毘琉璃樹真金為葉。光明如燈。復有異樹。無量種樹。蓮花林池。園林遊戲。種種麞鹿。種種山峯。亦如前說。住須彌山鬘持天眾。三箜篌天。從須彌山至此高山。遊戲受樂。其高山峯。皆是眾寶之所成就。有五大峯。一一山峯高五十由旬。縱廣二百由旬。第一金峯。於山谷中生一切寶。謂毘琉璃珊瑚車磲。頗梨迦寶赤蓮花寶。柔軟寶青因陀寶。大青寶王。自然天衣。第二銀峯銀樹具足。峯中多有牛頭栴檀。若諸天眾。與阿修羅共鬪戰時。為刀所傷。以此牛頭栴檀塗之即愈。以此山峯狀似牛頭。於此峯中生栴檀樹。故名牛頭。第三山峯名天女樂。金銀毘琉璃以為園林。其地柔軟。歡喜遊戲。愚癡凡夫為愛所誑。離聞正法。常愛欲樂。第四山峯名曰生色。四大天王。於蒲桃園遊戲受樂。一切禽獸。夜叉仙人欝單越人。皆悉受樂。蒲桃酒河盈滿而流。其味如蜜。有如石蜜。或有辛味或有雜味。其峯河岸。多諸生色。所謂水牛牛羊。猪狗野狐象馬駝驢。龍虎熊羆師子兕豹。如是種種無量寶色。峯名生色。生諸生色。故名生色。第五山峯。毘琉璃林有蓮花池。毘琉璃莖。其花柔軟。所謂少滿蓮花池。次名眾多蓮花池。次名轉行蓮花池。次名花覆蓮花池。次名日照蓮花池。次名柔軟岸蓮花池。次名無比蓮花池。次名蜜林蓮花池。次名香風蓮花池。次名常水蓮花池。是名十種花池。住此峯中。復有大河處處而流。六味具足。一切意樹而以莊嚴。眾樹花果。河池具足。亦如前說。彼比丘觀第五山第五峯已。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復觀高山。知業法果報。知眾生業法果報。眾生自業。住自業流轉。以自業故而生此山。善業盡故。不善業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善業生天人中。高山四面所住之人。名樂善樂。常悕望欲。常不知足。如是比丘以偈頌曰。


        譬如火得薪  如海受眾流  愛欲難厭足  是故應捨離 


  如是。修行比丘以清淨眼。見此眾生。於大憂悲愁毒之中。猶復歡笑。眾生不知一切皆苦。無我無常一切法空。一切闇冥。一切生死無有常樂。非寂靜非寂滅。一切資具。要當破壞。此法不實。終墮地獄餓鬼畜生。譬如日出必當有沒。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有生之類。必歸於死。譬如春時。一切大地。山樹藥草叢林平地。至於秋時。大地山樹。藥草叢林陂澤花池。一切衰變。少如春時老如秋時。欝單越人不能覺知。一切少壯皆歸衰老。譬如夏時。天降洪雨。河有崖岸。諸水臻集盈溢充滿。至於孟冬。一切減少。富樂具足猶如夏時。富樂破壞猶如孟冬。譬如水泛蓮花池中。眾蜂所樂。歡喜受樂。霜雪既降。蓮花萎爛眾蜂捨離。人亦如是。若無病惱。如花新開。衰病既至。如花萎爛眾蜂圍遶。猶如富樂。親友臻集。眾生如是。為愛所誑不覺自壞。如是。比丘觀於高山園林花樹河泉陂池。仙人禽獸山谷已。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欝單越國。復有何等可愛山耶。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第六山名鬘莊嚴。於其山中。有種種莊嚴。其山朱綠青黃種種色樹。所謂雜花林樹。復有花樹名曰無憂。復有花樹名曰金葉。復有花樹名曰枝覆。復有花樹名阿提目多迦。金莖金葉。風吹動搖水中復有尼均輪陀樹。毘琉璃葉有芭蕉珊瑚為葉。見日則起。復有提羅迦樹。若見月光即便開敷。復有花樹名拘牟陀。無日則開。復有花樹名半月喜。復有花樹名那羅迦羅。復有花樹名三歡喜。復有花樹名槃頭時婆。復有花樹得烟增長。復有花樹名曰無憂。女人觸之花即為出。復有花樹名曰軍陀。其性柔軟。復有花樹名尸利沙。得人足蹈即便增長。復有花樹名鞞多婆。暖則有香。復有花樹名鳩鳩摩。流轉異國。復有花樹名曰見吉。復有蓮花名曰善意。天人所愛。復有蓮花名青優鉢羅。生在水中。復有蓮花名常開敷。復有花樹名曰師子迦曇鉢羅。復有蓮花名曰水笑。足躡則生。復有花樹名赤無憂。女人足躡。以得女人色香味觸。花則為出。復有花樹名阿吒迦。如是花樹二十有二。周遍花鬘以為莊嚴。或有金色毘琉璃色。或白銀色或身黃色。或有綠色或有雜色。或在池中或在樹下。或在榛林。或有周遍行一切處。復有眾鳥。真金為身白銀為翅。或白銀身黃金為翅。或珊瑚身毘琉璃翅。毘琉璃身青寶王翅。或頗梨身真金為翅。或有眾鳥真金為腹。白銀為翅毘琉璃背。或有眾鳥。七寶為身。謂青寶王。摩伽羅寶頗梨迦寶。車磲珊瑚。摩蘇鳩留摩利寶。赤蓮花寶。如是自業種種雜色。種種音聲無量種身。欝單越人自業力故。有無量種雜色樹林。山河花池。甚可愛樂。如心所念。種種眾寶之所莊嚴。先世善業。所化飲食河池林樹。周遍莊嚴。欝單越人。於鬘莊嚴山處受樂。住此山人名常遊戲。於鬘莊嚴山常遊戲人。猶如諸天。於夏四月。在波梨耶多拘鞞陀樹下。歡娛受樂。唯除親眴。身有骨肉及有垢汗。自餘悉等。

  復次。修行者觀業果法。眾生三種憍慢放逸。不作善業。何等為三。一者恃色而生憍慢。二者恃少而生憍慢。三者恃命而生憍慢。不作身善業。不作口善業。不作意善業。以勝善業。上生天中。從天還退。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人中之愛如蜜雜毒。受第一苦。第一繫縛。第一惡處。愛縛眾生。不知生從何來去至何所。一切諸欲如甄波迦果。初雖少甜。後致大苦。猶如覆網眾生。不覺墮於嶮岸。愛別大苦如火自焚。壯色不停如山峻水。無常不住變易衰壞。於五道中無有一處不為惡業風之所吹。流轉諸有。然諸眾生。於生死中猶不生厭。觀鬘莊嚴山常遊戲人已。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欝單越國。復有何等可愛山河花池。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欝單越。有一大山名曰時樂。廣千由旬高三十由旬。六時常鮮。一者孟冬。二者季冬。三者孟春。四者季春。五者孟夏。六者季夏。於第一時。有何等花於孟冬時。有常開樹。名不合華。次名堅花。次名凍花。次名蜂覆花。次名婆佉羅花。次名善香花。次名無芽花。次名鴨音花。次名第一花。次名可愛花。次名涼冷具足花。次名深生花。次名夜開花。次名第一堅花。次名日花。是為孟冬寒時十五種花。生時樂山第二季冬。

        復有蓮花生欝單越。時。樂山中以善業故。阿提目迦花隨念墮落。所謂鳩羅婆迦花。次名鉢頭摩花。次名鉢摩迦花。次名究羅婆迦花。次名多香花。次名蜂旋花。次名三摩柘花。次名無憂花。次名甄叔迦花。次名青無憂花。次名不合花。次名香拘物陀花。次名阿彌荼迦花。次名窟生花。次名河岸生花。次名尼支藍花。次名赤花。次名婆那帝花。次名鳥愛花。次名常開花。次名百葉花。有如是等二十種花。生於季冬。及孟春時。阿提目迦花等。經於二時。欝單越國時樂山中。復有諸花生於季春。謂瞻蔔花。次名蘇摩那花。次名善色集花。次名徒摩羅花。次名香花。次名蜂蓮花。次名除飢香花。次名尸利沙花。次名赤花。次名等香花。次名常香花。次名耽婆羅味花。次名風萎花。次名百葉花。次名畏日花。次名諸蘭帝花。次名護色花。次名闍智羅花。時樂山中。有如是等二十種花。生於季春。以欝單越人善業力故。

        時。樂山中於孟夏時。復有諸花名吱多迦花。次名鳩吒闍花。次名賒多婆熙膩花。次名迦曇婆花。次名尼朱羅花。次名由提迦花。次名蘇摩那花。次名龍舌花。次名無間愛樂花。次名善味花。次名善香花。次名普葉花。次名一切攝取花。次名轉花。次名鼻境界花。次名五葉花。次名愛雨花。次名愛觀花。次名塗摩花。次名水流花。次名雪色花。有如是等二十種花。於時樂山生孟夏時。以欝單越人善業報故。

        時。樂山中於季夏時。復有異花。所謂笑花。次名蘇摩那花。次名常瞻蔔花。次名林生花。次名虛空轉花。次名夜可愛花。次名一切方花。次名流花。次名遊戲地花。次名樂花。次名山谷花。次名陸生花。次名迦曇婆花。次名卑陽伽花。次名鵝旋花。次名修留毘花。次名多摩羅婆花。次名水花。次名月花。次名嶮岸上花。有如是等二十種花。生於季夏欝單越國。時。樂山中樹林花果。蓮花河池。時轉普遍。此時樂山。如餘山中一切花果。此山常有。時。樂山中所住之人。名曰陀利支摩(魏言間遊) 。

  復次。修行者知業果報。云何眾生。先業既盡不作新業。而不知於時節輪轉。眾生食命。時如大火焚燒命薪。時如惡雹摧壞命夭。時如師子噉害人獸。時如駃河。拔人樹根漂至異處。一切死法不可逃避。云何眾生而不覺知。不見老病死。戲弄破壞一切少壯。及一切欲。破一切力。一切眾人之所輕笑。羸瘦之本。能滅眼耳鼻舌身意。涎涕流溢身曲不端。牙齒髑髏骨節筋脈皆悉慢緩。不能去來。洗沐清池。為諸年少之所輕毀。欲入死城失於氣力。不安隱處不善之地。數大小便。多樂眠臥。眾生云何不見此老而行放逸。以放逸故。不見決定當有疾病。以疾病故四大不調。諸根失樂。一切筋肉皮血脂膚及以精髓。皆悉乾竭。憎一切味。不能坐起。憶念醫師以求安隱。一切飲食入口皆惡。頓乏疲極。不能起止。欲多睡眠。身體羸瘦唯有皮骨。一切親族及其妻子。不能為伴。如死怖畏。而此眾生不知不覺。是修行者觀放逸行眾生已。起悲愍心。以悲愍故修四梵行。謂慈悲喜捨。是修行者如是觀欝單越人起悲愍心觀身威儀。如賊無異。身如水沫。諸識如幻。富樂如夢。作是觀已。生厭離心。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欝單越。復有何等殊勝可愛山林河池。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欝單越。有一大山名歡喜持。其山有林名曰周遍。縱廣五百由旬。一切寶性之所莊嚴。所謂金性銀性。銅性寶性。酒性蜜性。六味之性及餘異性。其林普遍毘琉璃花。蔓鬘纏遶。金葉蓮花白銀為莖。金銀葉花毘琉璃莖。蓮花充滿如日初出。有種種鳥莊嚴其池。所謂鵝鴨。次名鴻鳥。次名婆伽鳥。次名金鳥。次名白咽鳥。次名遮沙鳥。次名摩頭求鳥。次名鴛鴦鳥。次名波婆鳥。次名鶴鳥。次名阿嗟鳥。次名娑羅娑鳥。次名堤彌羅鳥。次名婆求鳥。次名時鳥。次名畏熱鳥。次名夜行鳥。次名樂鉢頭摩花坌鳥。次名辛頭波鳥。次名住水波鳥。有如是等二十種鳥。住蓮花池。過普遍林歡喜持山。半山之中五百由旬。復有五百由旬名竹岸。人住在此山。其山有樹名曰軍持。出妙歌音。天女聞之。住空而聽。園林河池蓮花。皆悉具足。如前所說。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正法念處經》  

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卷第七十

        〈身念處品之七〉

  復次。修行者觀諸眾生業之果報。如此眾生應當啼哭。如何乃作歌舞戲笑。而不觀於放逸。眾生地獄受苦啼哭悲哀。不知眾生愛網所縛。以身口意作惡業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受大苦報。憂悲啼哭。受種種苦。如其業行墮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焦熱地獄。五種愛故。愛於色聲香味觸故。為之所縛。流轉在於生死大海。如是修行者。觀行岸住人已。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欝單越。復有何等可愛山林。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欝單越有一大山名曰心順。縱廣一千由旬。於此山中常有緊那羅女。於山峯中歌眾妙音。河岸園林平處山谷。多有華池。有諸林園。所謂吱多吱林。次名龍林。次名那梨吱羅林。次名婆那娑林。次名佉羅林。次名菴婆林。次名無遮林。次名金毘羅林。次名迦卑他林。次名孔雀林。次名俱翅羅林。次名鸚鵡林。次名河池林。次名蓮華林。次名優鉢羅林。次名辛頭波利多林。次名鳩羅婆迦林。次名命命鳥林。次名多羅林。如是林中。一切珍寶美妙之音。一切人間歡喜受樂。癡愛所覆轉增愛火。若有聞此緊那羅女歌頌之音。百倍增長。若有飢鹿食草在口。聞此歌音。不覺遺墮。飛鳥在樹。雙鳥遊戲啄食美果。聞此音聲皆悉止住。眾蜂聞聲不飲美味。若有仙人在虛空中。聞其歌音即住不行。如是心順山中緊那羅女歌頌之音。甚可愛樂。其山皆是毘琉璃寶。金銀為石珊瑚為樹。真珠為沙鉢婆羅池。以頗梨寶為憂鉢羅。多有白鵝其色如貝。復有諸鹿七寶莊嚴。於園林中。有俱翅羅孔雀命命。其音可愛。復有池水眾蜂莊嚴。如是心順山中一切。眾人若見若聞。心生愛樂。遍於山上一切男女。歡喜戲笑心生悅樂。此心順林。復有第二可愛之事。如須彌山所出光明。上照二百由旬。心順山中光明。上照二千由旬。其光白淨。金樹光明。以毘琉璃山光力故。皆作白色。如須彌山王金色光明。草來近之皆作金色。如是心順山光。令一切禽獸河池華樹。皆作白色。以心順山光明力故。山有人住。名曰白人光明亦白。住在此山。大力端嚴心常歡喜。第一清淨。妙香塗身華鬘莊嚴。歌舞戲笑愛樂音聲。不生嫉姤。無我所心亦無我慢。一切光明皆作白色。種種末香以散其身。種種歌音聞之悅樂。如意之樹出香美酒。飲之無患。隨其所念衣從樹出。衣無線縷經緯之別。種種飲食種種莊嚴。種種眾鳥出妙音聲。令人睡息。復有妙音種種眾鳥。令其覺寤。種種花池生種種華。如是白光明人受業果相。如其所作上中下善業。受樂成就。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此眾生。云何現見他善業盡而就死苦。云何不覺。初不生苦。於受生時。父母精血於尿道中。識生受胎。業風所集。和合動之七日一變。名阿浮陀。阿浮陀中。以於先世不殺生故。識心不滅不爛。第二七日名伽那身。煩惱癡識不壞不滅。如是七七日名曰肉團。住在胎中屎尿之間。若母動身若母飲食。被壓辛苦如壓蒲桃。復以業風吹動肉團。肉團增長生於五皰。所謂兩手兩足及頭。復以業風所動增長。生於膜衣。從膜衣中有脈如筒。上衝生藏。若其母食冷食熱食。或美不美。從筒孔中入其臍中。為胎中命令其不死。如是胎中受大苦惱。若於胎中不死不壞。為尿月水之所穢污。十月住胎如在牢獄。苦惱逼迫一切身分。猶如山壓從胎中出。既生之後。風日所觸受大苦惱。棄之於地隨意捨行。自嗽其指。指中生乳。以自增長而得壽命。增長嬰兒。轉成盛年。漸至衰老。時風所滅。眾生業故業藏流轉。如業所作。或善不善。諸業成就。如此眾生。現見業法果報苦惱。而猶放逸。於生死中苦受之本。所謂生也。寒熱飢渴疲極病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於生死中生為大苦。破壞生具。生死流轉。無常苦空生滅無我。云何欝單越人而不覺知。如此山谷園林花果河池蓮花。一切皆當無常破壞。歸於虛空。如是眾生。一切皆死。生於天上。天上命終。隨其本業。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是修行者。如是觀於業法果報。見生死過於白光明人。生悲愍心。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欝單越國。復有何等可愛山林。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欝單越。有一大山名俱賒耶舍。縱廣千由旬。有蓮花池名曰清涼。縱廣五百由旬。金色蓮花充滿其中。無有泥濁。於此池中多有眾蜂。鵝鴨鴛鴦以為莊嚴。蓮花池中。有天俱賒耶舍之花。曼陀羅華林樹華果。河谷園林清涼之池。如前所說。於俱賒耶舍山半山之中。五百由旬有八萬四千殿。奇特可愛。真金為殿白銀欄楯。白銀為殿真金欄楯。頗梨為殿。毘琉璃寶以為欄楯。毘琉璃殿頗梨欄楯。青寶玉殿車磲欄楯。車磲寶殿青因陀寶以為欄楯。如是諸寶欄楯。互相間錯鈴網彌覆。歌舞戲笑伎樂音聲。心常歡喜。葡萄蔓覆。猶如天中善見大城。天善法堂。俱賒耶舍莊嚴大山。亦復如是。八萬四千殿。園林河池樹林花果。一切具足。俱賒耶舍山中所住之人。名曰雜色。心常歡喜。歌舞戲笑飲食樂故。

  復次。修行者觀業果報。如是眾生。何故不見愛別離苦。一切眾生恩愛別離。行於異處。不知一切皆當死滅。隨業受報。若有善業生人天中。若不善業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此雜色人。心懷放逸不知厭足。愛著色聲香味觸樂。為愛所縛。愛河所漂。欲火所燒而不覺知。無常死滅入大黑闇。不見老苦破壞少壯。不見死火欲來燒人。能令永離一切親愛。死如大火燒人命樹。焚眾生林。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欝單越人。以何業故生十山中。何等十山。一名僧迦賒山。二名平等峯山。三名勿力伽山。四名白雲持山。五名高聚山。六名鬘莊嚴山。七名因陀羅樂山。八名歡喜持山。九名心順山。十名俱賒耶舍莊嚴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此眾生。前世善業生此山中。不殺不盜。不邪婬不飲酒。行十善業。生此山中。

        復次。修行者觀業果報。以何業故。彼諸眾生色力形相。勝餘眾生。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此眾生。正見行施心不諂曲。不惱眾生。直心憐愍。順法修行親近正法。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四天王天三十三天。於彼命終生於此間。此間命終生於彼處。

  復次。修行者觀業果報。此諸眾生。以何業故而受勝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此眾生。以前世時。於怖畏者施以無畏。見人就死出於右門。反縛而出。將至塚間打惡聲鼓。遣旃陀羅欲斷其命。贖之令脫。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若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若夜摩天。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此諸眾生。以何業故。於勝天中勝於餘天。色相可愛眾人供養。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此眾生。於前世時。樂聞正法聽佛正法。聖法毘尼。讀誦佛法乃至一偈。讀誦思惟以聞一句正法因緣。作轉輪王主四天下。從此命終生於天上。一返二返乃至七返。於六欲天。謂四天王處。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從天命終來生此間。以善心故。受於色聲香味觸樂。還生天上。天上命終。先聞法故。於未來世得初禪定。生梵身天。若梵眾天若大梵天。復以聞法種子因緣力故。於未來世得第二禪。從此命終。生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復以聞法種子因緣力故。於未來世得第三禪。生遍淨天。福德生天。復以聞法修行因緣。問難思惟。於未來世得第四禪。以離著智火燒煩惱樹。生無量善天。遍善天廣果天。復以聞法因緣。種子修行。讀誦問難思惟。為邪見說。令住正見。盡一切有度於險難。得緣覺道。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則成無上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以聞正法因緣力故。聞正法者。謂聞布施持戒以為根本。何以故。此聞法者。若在家出家聞布施果。既了知已而行布施。知布施果。聞持戒果而持禁戒。聞智慧果修集智慧。聞已即得生天。終得解脫。是聞法者。生天涅槃之種子也。於一切施。若資生施若無畏施。若以戒施。聞正法施最為第一。若聽正法第一持戒。若聞正法。為他人說。令捨不善令法增長。是正法父。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欝單越。復有何等人住。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欝單越北。有國縱廣二千由旬。一名迦賒毘利。縱廣三百由旬。有河名迦賒毘梨。人所住處。亦名迦賒毘梨。河池蓮花。花果園林枝葉相覆。如前所說。過此國已。有河名阿彌多。其邊縱廣七百由旬。園林華池皆悉具足。亦如前說。阿彌多河邊有五國土。一名天冠池國。二名波羅賒池國。三名鬘衣國。四名孔雀音國。五名山澗住國。天冠池國縱廣一百五十由旬。波羅賒池國縱廣一百五十由旬。其鬘衣國縱廣二百由旬。孔雀音國縱廣一百由旬。山澗住國縱廣一百由旬。復有十國。一一國土各百由旬。何等為十。一名拘登伽國。二名持香國。三名黑復國。四名轉目國。五名山嶮岸國。六名順行國。七名四方國。八名圓國。九名髮覆國。十名僧伽多國。復觀此國。河池園林花果具足。亦如前說。彼洲四方。人面亦然。如閻浮提。人面像大洲。上廣下狹。欝單越人面像大洲。亦復如是。觀鬱單越國一切洲渚。山谷園林華果河池。禽獸具足。如是觀已。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欝單越國瞿陀尼國。二國中間。復有何等山林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欝單越國瞿陀尼國。二國中間。有一大海名曰普眼。廣一萬由旬。有一水眼廣一由旬。龍勢力故。過此大海。有一大山名遊戲鬘。縱廣十千由旬。色如聚墨。龍氣燒故。過此山已。有一大海名具思彌。縱廣一千由旬。多有大魚。堤彌魚堤彌鯢羅魚。軍毘羅魚那迦羅魚。如是等魚充滿海中。其海甚深。見者怖畏。於此海中有樂住龍。離於瞋恚。過此大海。有一大海名曰水雲。縱廣十千由旬。於此海中。大波涌出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三十由旬。過此海已。有一大洲名真珠蛤。多有真珠。若魚若龍於水中死。棄於此洲。其洲縱廣一千由旬。過此洲已。有一大山名曰寶山。縱廣正等五千由旬。七寶山峯。毘琉璃等。猶如第二須彌山王。過此山已。有甄叔迦林。縱廣二千由旬。種種園林花果具足。過此林已。有一大山。縱廣五千由旬。金蓮華池鵝鴨眾峯。出眾音聲。過此山已。有一大海。縱廣十千由旬。金色之水充滿其中。出金色光。海有金山名曰金水。高五百由旬。過此山已。有瞿陀尼縱廣九十由旬。有十億聚落。一萬二千城。第一大城其數五百。如閻浮提。有三百餘大城。所謂波吒梨弗多城。如是瞿陀尼大雲聚等五百大城。其大雲聚城。縱廣十二由旬。四交街巷屋宅樓閣。充滿城中。住於中國。第一大城名曰百門。次名欄楯。次名泥目羅。次名光明。次名山谷。有如是等第一大城。攝於中城。復有大國名伽多支。次名僧差那多國。次名摩尼國。次名銀國。次名幡國。有如是等第一大國。譬如閻浮提中第一大國。謂迦尸國憍薩羅國。摩伽陀國瞿陀尼國。第一國土。亦復如是。次有中國。謂尼棄羅國。次名單持國。次名遮都羅國。次名俱蘭荼國。次名鞞多娑國。次名窟行國。瞿陀尼界。有如是等第一中國。有二十五國攝一切國。如閻浮提十八大國。瞿陀尼國有五大河。一名廣河。二名均周師波帝河。三名月力河。四名樂水河。五名僧吱那河。如閻浮提四大河。所謂恒伽河辛頭河。婆叉河斯陀河。瞿陀尼國有五大山。何等為五。一名龍飛山。二名三峯山。三名珠門山。四名百節山。五名堅山。如閻浮提中有四大山。何等為四。一名雪山。二名民陀山。三名摩羅耶山。四名鷄羅娑山。瞿陀尼國有三大池。一名深岸池。二名無間池。三名放光池。如閻浮提阿那婆達多池。及瞻波池。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瞿陀尼何所受用。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多饒牛犢。一切女人皆有三乳。如閻浮提女人。十月乃產。瞿陀尼人亦復如是。如閻浮提女人二乳流汁。瞿陀尼女人三乳流汁。亦復如是。如閻浮提園林具足。花果河池一切具足。其果半味。其華半香。河水半味。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眾生何業生瞿陀尼。以下中業生瞿陀尼。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餘生處。少戒少施。少業少順法行。云何少戒。於前生處。以貧窮故。受雇持戒。或畏刑罰。以清淨心禮佛法僧。親近國王得財布施。以近王故。不讀誦經施非福田。貪邪見人。謂為福田。十善垢濁。行不清淨業因緣故。閻浮提死生瞿陀尼。如是不知善不善故。食半味食。少智少慧。貪著女人先業因緣。生瞿陀尼。一切眾生以業藏故。由業故行業故流轉。如其所作善不善業。得如是果若作善業。生人天中。若不善業。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以業因緣得相似果。如種種子。譬如種穀得穀種麥得麥。稗子生稗。如以種子種於薄地。收果減少。若以種子種之良田。多收果實。如種赤稻。不生餘物。種豆得豆。種苷蔗者。則得苷蔗以田勝故。得果亦勝如三種田。一者福田施。二者福田苦施。三者苦施。福田施者名之為上。福田苦施名之為中。苦施為下。除思功德。譬如外三種田。一者饒石亦多水衣。名為中田。二者其水豐足。無有草穢又無水衣。亦無寇賊。名為上田。三者多有水衣草穢。其水不調。又多寇賊。是名下田。若諸田夫勤加功力。則得果實。此內外法。以業藏故。隨業流轉。業轉而行。各各勢力各各因緣。各各受生。瞿陀尼人不修淨業故。生於此處命終。自業流轉生死。如是修行者。觀外法業已。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瞿陀尼。復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國弗婆提國。兩洲中間有一大海。名清淨水。縱廣一萬二千由旬。清水盈滿。多有螺貝。堤彌魚提鯢羅魚。那迦魚摩伽羅魚。軍毘羅魚失收摩羅魚。魚亦青色。過此海已有珊瑚山。縱廣五千由旬。毒害眾生住在山中。過此山已。有熱水海。多有毒蛇。毒蛇氣故令海水熱。無有一眾生。以蛇毒故眾生皆死。以毒熱故。過此海已。有一大海名曰赤海。縱廣一萬五千由旬。龍阿修羅住此海下。以飲食故。互相瞋恚常共鬪諍。有龍名曰摩多梨那。有阿修羅名僧伽多。過此海已。有一大洲名羅剎女國。縱廣二千由旬。有羅剎女名曰長髮。住在此洲。噉食火燒香花及肉。一念能行二千由旬。常求人便。心常憶念。是羅剎洲骸骨血肉狼藉臭穢。充滿其洲。過此洲已。有一大洲名毘舍遮鬼女國。縱廣五千由旬。毘舍遮鬼名曰髮覆。住在此洲。過此洲已。有一大山名曰饒山。縱廣五百千由旬。多饒樹林。所謂那梨吱羅樹。次名波那婆樹。次名無遮果樹。次名多羅樹。次名多摩羅樹。次名卑耶羅樹。次名俱羅迦樹。次名陀婆樹。次名佉提羅樹。次名提羅迦樹。次名阿殊那樹。次名迦曇婆樹。次名泥荼羅婆樹。次名佉殊羅樹。次名菴婆羅樹。次名卑末槃陀樹。次名婆多利樹。次名婆吒樹。次名甄叔迦樹。次名龍樹。次名無憂樹。次名騏隣陀樹。次名吱多迦樹。次名迦尼迦羅樹。次名阿堤目多迦樹。次名那浮摩利迦樹。次名波吒迦樹。次名波吒羅樹。次名迦卑他樹。次名毘羅婆樹。次名天木香樹。次名波頭摩樹。次名瞻波迦樹。次名迦羅毘略迦樹。次名青無憂樹。次名鳩羅婆迦樹。次名軍陀樹。次名婆陀羅樹。次名鳩吒闍樹。多有如是種種果樹。處處流泉。乾闥婆王遊戲彼林。過此山已有一大海。縱廣五百由旬。名曰乳水。其水色味如乳無異。海有大魚。長五由旬。住在海中。過此海已有一沙山。縱廣一千由旬。無有林樹及諸藥草。過此山已。有一大海名曰龍滿。縱廣六千由旬。海有諸龍名栴遮羅。住此海中。自相鬪諍樂注大雨。過此海已。有一大海名蘇無陀羅。縱廣二千由旬。其水不動。清淨湛然。多有軍毘羅魚。那迦羅魚。失收摩羅魚。螺貝之屬。

  復次。修行者知業法果。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如說處山河海渚林樹之處。無有一處不生不死不生不滅。一切恩愛無不別離。無有一處非業故行。無有一處而非業藏。無有一處非業流轉。受自業果。或生或死。無有山河海渚非生死處。山河海渚無鍼鋒許。非我生處。百千千億。億億百千生死之中。皆愛別離怨憎合會。百千千億億億百千生死之處。墮於地獄餓鬼畜生。無始無終。貪瞋癡網之所繫縛。流轉生死。是故。應當厭離生死。勿生貪著。此生死者甚為苦惱。久受堅牢痛苦難忍。老死憂悲苦惱愁毒。一切有生必當墮落。歸破壞門。於生死中無有少常。譬如日出無有少闇。觀生死中亦復如是。如是修行者。觀外身得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過平等海。復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提國縱廣八千由旬。多有眷屬小洲具足。聚落城邑河池林樹。洲渚山窟。行列樹林花果禽獸。一切具足。有六大山。一名大波賒山。二名新鬘山。三名孔雀集山。四名獸峪山。五名海高山。六名真珠鬘山。遍弗婆提。如閻浮提有四大山。如前所說。大波賒山縱廣三千由旬。於此山中有三大林。其一一林皆悉縱廣一千由旬。一名須彌林。二名流水林。三名峪鬘林。眾樹具足。所謂呵梨勒樹。次名平面樹。次名峪生樹。次名枝等樹。次名岸生樹。次名石生樹。如閻浮提樹說。住此山者名大鬘人。山中有河名婆盧河。次名流沙河。次名狹流河。次名速流河。次名龍水河。次名光林河。次名征迦河。第二大山名曰林鬘。縱廣一千由旬。此山有林名鳩吒林。次名行林。次名天木行林。次名烟林。次名久垂林。山中有河。一名多羅覆。次名角圍河。次名愛水河。次名攝念河。次名烟笑河。林鬘山中。所住之人名俱知羅。

  復次。修行者觀第三山。名孔雀聚。縱廣千由旬。此山有四大林。一名雲林。二名百池林。三名高吼林。四名真珠輪林。復有大河。所謂泥均輪陀河。次名大喜河。次名愛林河。次名先流河。次名吉河。於孔雀聚山有住人。名曰青咽。

  復次。修行者觀弗婆提。有第四山名獸峪。此山有林名闍知羅林。次名可愛林。次名彌伽林。花果具足。亦如前說。林中有河名涅茂迦。次名普笑。次名歌羅羅。林中有獸名曰調伏。次名普影。次名毛獸。次名見走。次名為馬。次名無道。次名仙獸。次名多羅頭拏。次名好耳。次名象頭。次名第一兒。次名愛影。次名兔毛。次名駝身。次名黑尾。次名白頭。次名端正。次名蛇舌。次名狗牙。次名伽婆耶。次名鉗婆。次名碓井井。如是等獸。閻浮提中或有或無。獸峪山中園林流池華果樹木。一切具足。亦如前說。一切華池如閻浮提。住獸峪山人名曰速力。

  復次。修行者觀弗婆提國。有第五山名曰海高。縱廣一千由旬。園林流池華果具足。亦如前說。此山有林名曰三渧林。次名咽喉閉林。次名山林。林中有河名曰三角。次名高喚。次名石聲。人住海高山者名遮株羅。觀海高山已。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弗婆提有何等山。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第六山名真珠鬘。縱廣一千由旬。園林流池周遍具足。種種花果禽獸具足。亦如前說。真珠鬘山。出一大河名不見岸。廣一由旬。有人住於真珠鬘山。名曰普眼。如是弗婆提六山圍遶。弗婆提國有三大城。一名善門城。二名山樂城。三名普遊戲城。一一大城廣三由旬。中下之城有六十三。有一中城名鳩吒含。次名大波舍。次名普吼城。有如是等中城之中。第一最大下城名一切負。次名大音城。次名曠野孔穴城。有如是等小城之中。第一最大。復有三億五十萬三千五百五十六聚落。第一聚落名迦尸摩羅。次名水沫。次名根村。次名樹啼村。次名一切人。次名葉聚落。次名毘頭羅。次名波迦村。次名毘吒聚落。次名摩摩聚落。次名那提。次名伽吒甕。次名徒呵。次名林聚落。次名赤旋。次名阿叉。次名風吹。次名鬘村。次名頂樹。次名黑飯。有如是等第一聚落。此等眾人。其面圓滿像地洲形。閻浮提人耳髮莊嚴。欝單越人眼為莊嚴。瞿陀尼人項腹莊嚴。弗婆提人肩髀莊嚴。四天下人。自身嚴好。

  復次。修行者觀業果報。眾生何業生弗婆提。有上中下業。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此眾生先世。不知業法果報。以不知故。施非福田。或難乞求。爾乃施與。或勤苦求。亦如前說。以此業故名下品生。若有眾生持中品戒。若近國王法故。不殺眾生。非清淨心。以此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天上。從天命終生弗婆提。名中業生上人上業。聞於正法。受持讀誦。為他人說而生隨喜。如說修行。無有一法能度生死險道曠野。如聞正法。受持讀誦。為他人說。諸施中勝。所謂法施。第一持戒。謂聞正法。聞正法智最為第一。正法者亦如前說。觀弗婆提業果報已。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觀弗婆提內。復有何等山河海渚。彼以聞慧或以天眼。過弗婆提八千由旬。見有大山名曰礠石。縱廣三千由旬。此山四面一萬由旬。有微少鐵。皆悉速赴走奔此山。過此山已。有一大海七千由旬。名曰波行。圍遶五山。猶如環玔。何等為五。一名鍼口山。二名大藏山。三名多吒迦山。四名蛇多山。五名歡喜山。過此山已。有一大洲名陀吒迦曼茶。縱廣三千由旬。多有夜叉緊那羅住在此洲。河池樹林花果具足。甚可愛樂。閻浮提中弗婆提中。所有禽獸此洲悉有。過此洲已。有一大海名多星宿。海中有山名優陀延。有十三峯遶此大海。去須彌山不遠。外道說言。與閻浮提人善不善業。為增上緣。善不善風。於優陀延山中出於星宿。諸婆羅門外道論師。失於業報。不知真諦。於人王所說言。星宿諸曜所作。非業果報。是諸外道婆羅門論師。邪見倒說星曜所作。非業果報。若星曜所作非業果報。日月勝故。善不善時節流轉。一切時節而有華果。日月若勝。何故日月為餘曜所覆。所謂日莎婆奴月羅睺。一切星宿為曜所覆。曜為餘覆。以是善不善故。宿曜亦有善不善業。是故善不善業。眾生自業非星曜作。

  復次。修行者隨順外身。觀曜星宿。見業果報。非曜等作。觀多星宿海已。觀須彌山優陀延山峯已。如實知外身。

  復次。修行者觀多星海。縱廣七千由旬。過此海已。有諸神仙住在此洲。山河林樹花果具足。如閻浮提。其洲縱廣三千由旬。仙人夜叉之所住止。一切如意樹。花果具足。過此洲已。有大圍山及有大海三千由旬。在閻浮提弗婆提二國中間。如是大海名冷暖水。縱廣三千由旬。多有螺貝堤彌魚。堤彌鯢羅魚那迦羅魚。摩伽羅魚失收摩羅魚。龜黿之屬住大海中。過此山海。有一大海名曰赤海。去閻浮提不遠。縱廣五千由旬。赤水滿中多有大魚。其魚赤色。互相食噉。以魚血故令海水赤。故名赤水。過此海已。有一大海名曰清水。縱廣七千由旬。山河具足多有大魚。第一極深。過此海已。有一大海名曰寶渚。縱廣三千由旬。一切眾寶集在此渚。金沙車磲真珠珊瑚。蘇摩羅寶種種具足。有摩偷果名亂心毒。生在樹上。若閻浮提人取果食之。七日如死。若有飛鳥食之即死。過此渚已。有一大海名曰鹽。縱廣七千由旬。多有螺貝真珠蜯蛤。堤彌魚堤彌鯢羅魚。軍毘羅魚那迦羅魚。充滿其中。復有諸龍。夜叉羅剎毘舍遮鬼。皆住水中。水下多有無量諸山。此閻浮提洲。五百小洲以為圍遶。略說勝者。所謂金地洲。次名寶石洲。次名幢鬘洲。次名迦那洲。次名螺貝洲。次名真珠洲。次名圍洲。次名光明洲。次名翳沙波陀迦洲。次名康白洲。次名普賢洲。次名心自在洲。次名黑雙洲。次名香鬘洲。次名三角洲。次名須屖拏洲。次名賒那斯都洲。次名阿藍迦洲。次名楞迦洲。有十二山羅剎所住。次名彌留毘羅迦洲。次名山住洲。次名赤貝洲。次名赤真珠洲。次名雪旋洲。次名沙塵遶洲。次名無道洲。次名五銅洲。次名覆洲。次名賒吉帝力洲。次名女國洲。次名饒樹洲。次名翳沙波陀洲。次名丈夫洲。閻浮提界。說如是等最勝小洲。此閻浮提縱廣七千由旬。周遍可愛。如前所說。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外身。觀日月光照何等處。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日月光照須彌山王四面四天下。及照大海。照須彌山王八萬四千由旬。光照山側。但周其半斫迦婆羅金剛之山。周圍三十六億由旬。難忍業火。燒然金剛斫迦婆羅山乳海之水。近則成酪。轉近此山則成生酥。漸漸復近則成熟酥。漸漸近之。為地獄火燒之磨滅。是故不滿閻浮提等。是修行者觀於欲界。如實見之。厭離欲意。不見一處常不破壞不變易法。於一切處。無始生死自業果報。因緣力故。自業果報之所戲弄。無有一處不生不死。若百若千若百千返。無量無邊。生死無間。觀內外身。厭離欲愛。於色聲香味觸心不愛樂。如是那羅帝婆羅門長者聚落。修行比丘修身念處。不住魔境。聞說如是念處已。有眾多人破我見垢。無上法中得法眼生。說身念處無上之法。若於山谷若在山窟。若在塚間若在露地。若草𧂐邊。修學禪定。無得放逸。於命終時致有悔恨。是我所教。時𧂐諸比丘聞世尊說。皆大歡喜。於世尊說生信樂心。歡喜奉行。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註] :

*《正法念處經》Saddharmasmṛty-upasthāna sūtra,元魏時由瞿曇般若流支於西元542年至543年譯,七十卷。收入大正藏〈經集部〉。內容為五道輪迴之善惡業報因果。另有《妙法聖念處經》和《諸法集要經》為同經異譯。

*   *   *   *   *   *   * 

[法語法句]: 

* 身業三種。所謂殺生偷盜邪婬。云何殺生。於他眾生生眾生想。起殺害心斷其命根。得成殺生。彼有三種。謂上中下。所言上者。殺羅漢等墮阿鼻獄。所言中者。殺住道人。所言下者。殺不善人及殺畜生。又復三種。所謂過去未來現在。又復三種。所謂貪作瞋作癡作。彼貪作者。所謂獵等。彼瞋作者。所謂下性。彼癡作者。外道齋等。又復三種。所謂自作他教二作。有五因緣。雖是殺生無殺罪業。所謂道行無心傷殺蠕蟻等命。若擲鐵等。無心殺生而斷物命。醫師治病為利益故。與病者藥因藥命斷。醫無惡心。父母慈心。為治故打。因打命終。燃火虫入。無心殺虫。虫入火死。如是五種。雖斷生命不得殺罪。又復更有三種殺生。所謂教他自作二作。(卷一)

* 一切諸法命為根本。人皆護命。不殺生者。則施其命。若施命者施一切樂。第一施者所謂施命。如是思惟生天之因。最勝戒者。所謂施命。(卷一)

* 我所說者。是恒河沙等諸佛之法。聞此法者。於生死中當得解脫。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唯有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大苦聚滅。如是天中生死迴旋。如是見已生厭離心。煩惱盡故。常不破壞。不生不老。無死無盡是名涅槃。(卷二十六)

* 是事有故是事有。所謂有彼岸故則有此岸。若無彼岸則無此岸。如是。天子。是為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互共有生。各各因緣。一切有為法從因緣生。因緣者。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死亦如是。(卷三十)

* 若沙門婆羅門起種姓慢。自言我種姓勝。若以實觀於真諦中。無有種姓。但妄分別。以愚癡故妄生分別。此種姓勝此種姓不如。如實不然。何以故。以有生故是故有姓。如是變易隨何等人。有實布施持戒智慧定心調伏。有此功德。其人雖生下姓之中。名大種姓。何以故。以有功德勝種姓故。非生種姓。功德因緣非生因緣。若無功德則無因緣。是故。沙門婆羅門不應起於種姓憍慢。(卷六十二)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