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

048-菩提菩提心与菩提分法

 

菩提菩提心与菩提分法

*   *   *   

[註]: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菩提」梵文是 Budhi,「菩提心」是 Budhi citta,「阿耨多羅三藐三佛陀」是 Anuttara samyak sambudha,「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 Anuttara samyak sambudhi,「阿羅漢」是 Arhat 或 Arhān,「波羅蜜多」是 pāramitā。

*「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出自《維摩詰經》〈弟子品〉。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出自《六祖壇經》〈般若品〉。

* 五祖弘忍說:「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出自《六祖壇經》〈行由品〉。

*「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無等名為佛。所以者何。一切眾生一切法無與等者。是菩提心與佛相似。所以者何。因似果故。是名無等等心。是心無事不行。不求恩惠深固決定。復次。檀尸波羅蜜是名菩提心。所以者何。檀波羅蜜因緣故。得大富無所乏少。尸波羅蜜因緣故。出三惡道人天中尊貴住。二波羅蜜果報力故。安立能成大事。是名菩提心。……精進波羅蜜力勢與無等相似。是名無等等。入禪定行四無量心。遍滿十方與大悲方便合。故拔一切眾生苦。又。諸法實相滅一切觀。諸語言斷而不墮斷滅中。是名大心。」出自〈大智度論〉卷第四十一。

*〈淨土論註〉說:「佛所得法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為無,耨多羅為上,三藐為正,三為徧,菩提為道,統而譯之名為無上正徧道。」故通常解譯「阿耨多羅」為「無上」,「三藐三菩提」為「正遍智」或「正遍覺」,是覺知諸法一切智,圓滿而無所不包含。

*〈大智度論〉載:釋尊臨入滅,具有天眼的失明比丘阿泥樓馱請阿難問佛陀四件事:一,佛滅度後,諸比丘以何為師。二,諸比丘依何住。三,惡性比丘云何共居。四,一切經首置何字。佛陀答:一,以法為師。二,依四念處而住。三,依梵天法對治之。四,一切經首置「如是我聞」。

* 聖嚴師父認為:觀身受心法「四念處」是為了對治「淨樂常我」四種顛倒。故「觀身不淨」並非指觀身體不乾凈,否則是尚在「五停心」的階段。觀身不清淨以對治「淨」。「觀受是苦」的「受」是指身體的感受。師父說:「所有一切的樂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帶來苦的原因。而苦是沒有止境的,樂是非常有限的。這一生的苦連續到未來生的苦,即便是這一生到最後,此身還是會死亡,會敗壞,結果還是苦。」「觀受是苦」以對治「樂」。「觀心無常」以對治「永恆」。就「觀法無我」,師父說:「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色法,無一不是因緣和合的暫時顯現。暫時顯現其間,每一點每一點連綴起來,便成為一樁事。……但把這些東西放在空間時間上來看,就只是因緣的結合,因果的關係,我是不存在的。」

師父說要用「慧」來觀身受心法「四念處」。在修「五停心」而得「定」以後,「心能夠動,這不叫念頭,叫慧,是很清楚的觀照。」因為「停於定止於定時,心根本不動。」「以慧來觀身受心法的時候,這個慧本身有被它所觀的對象。……先觀身,觀身能夠不斷再觀受,觀受能夠不斷,觀心,又能不斷,三種連起來觀,一氣不斷,此即四念處觀成,進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羅漢果,出三界前的階段了。」又說:「觀四念處得力,才知道四聖諦的苦諦究竟是什麼。能夠了解到苦諦的實義,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證四聖諦,已能每一剎那每一剎那,都連續地不斷地不退地觀照明徹,而且就在觀上面不會再離開了。故證四聖諦已具無漏慧,出離三界,永斷生死。」出自〈禪的世界〉P13-15。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