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 星期二

果燦讀《維摩經》〈香積佛品第十〉

11-果燦讀《維摩經》〈香積佛品第十〉

《維摩詰所說經》
 ──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

        〈香積佛品第十〉

 [經文]:

        於是。舍利弗心念。日時欲至。此諸菩薩當於何食。時。維摩詰知其意而語言。佛說八解脫。仁者受行。豈雜欲食而聞法乎。若欲食者且待須臾。當令汝得未曾有食。
        時。維摩詰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諸大眾。上方界分過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今現在。其國香氣比於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為第一。彼土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唯有清淨大菩薩眾。佛為說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時。彼佛與諸菩薩方共坐食。有諸天子皆號香嚴。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供養彼佛及諸菩薩。此諸大眾莫不目見。

*   *   *

「日時欲至」:
出家人過午不食,「日時欲至」就是快到午時了。

「佛說八解脫」:
「八解脫」指八種背棄和捨除一切三界煩惱繫縛和執著,以達到解脫的禪觀方法,故亦稱為「八背捨」。
一,「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因為內心若有色想(對物質的念頭),就會產生貪念,所以觀想外界的種種不淨,可以使貪念不起,故得解脫。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內心雖然沒有色想,但為使不起貪念之心念更加堅定,還要再觀想外界的種種不淨,以使貪欲永遠無從生起,故得解脫。三,「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一心觀想光明清淨奇妙等淨色,稱為「淨解脫」,觀想淨色可不起貪心,可證明其心已得解脫,故是「身作證」,而此種觀想已圓滿安住(於定),故是「具足住」。四,「空無邊處解脫」。五,「識無邊處解脫」。六,「無所有處解脫」。七,「非想非非想處解脫」。以上四種解脫,是在無色界觀想苦、空、無常、無我,使心捨棄一切,所以解脫。八,「滅盡定解脫」,滅盡定又稱滅受想定,因為眼耳鼻舌身五根會因色聲香味觸五塵而生出種種妄想,但若有滅盡定,則可滅除一切妄想而得解脫,稱為「滅盡定解脫」。

「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
指距我們「娑婆世界」「上方界分過四十二恆河沙佛土」的「眾香國」,「佛號香積」。
佛經中常以「恆河沙」來形容數量之多,「四十二恆河沙」指在宇宙中非常非常遙遠的佛國淨土。

「經行香地,苑園皆香」:
「經行」本是在修行打坐念佛其間,為免昏沉,起身活動活動的一種方法。
〈阿彌陀經通贊疏〉說:「或繞寶殿,或繞瓊林,或往或來,如絹經來往,故云經行。足行寶地,口念金經,故云經行也。」「經行」時,一邊行走一邊念佛,可快可慢,可邊走邊觀想,故亦是一種修行。
在此指香積佛以「佛法」普施眾香國,「苑園皆香」。在眾香國皆是菩薩,故香積佛是不需出聲講法的,聞「香」即以心印心。

「此諸大眾,莫不目見」:
此是指維摩詰大士神力所現「眾香國」的莊嚴國土,在場所有與會者都親眼見到。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經文]:

        時。維摩詰問眾菩薩言。諸仁者。誰能致彼佛飯。以文殊師利威神力故咸皆默然。維摩詰言。仁此大眾無乃可恥。文殊師利曰。如佛所言。勿輕未學。
        於是。維摩詰不起于座居眾會前化作菩薩。相好光明威德殊勝蔽於眾會。而告之曰。汝往上方界。分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與諸菩薩方共坐食。汝往到彼如我辭曰。維摩詰稽首世尊足下。致敬無量問訊起居少病少惱氣力安不。願得世尊所食之餘。當於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樂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來名聲普聞。

*   *   *

「仁此大眾,無乃可恥」:
「仁此大眾」指與會的眾菩薩。並非眾大菩薩沒有去「眾香國」取飯的能力,因為在維摩詰大士面前,連文殊師利菩薩都不敢搶功,所以「咸皆默然」。其實維摩詰大士也很清楚,只幽默的開他們玩笑。

「化菩薩」:
「化菩薩」指維摩詰以神通化現的菩薩。

「娑婆世界」:
「娑婆」(Sahā)是堪忍之義。指凡界衆生安於忍受的,充滿三毒及諸煩惱的世界亦稱為忍土,凡聖同居土,也就是人類居住的世界。故人間稱「娑婆世界」,亦稱為「五濁惡世」。
〈法華文句〉說:「娑婆,此翻忍,其土眾生安於十惡,不肯出離,從人名土,故稱為忍。悲華經云,云何名娑婆,是諸眾生忍受三毒及諸煩惱,故名忍土,亦名雜會,九道共居故。」

「使此樂小法者,得弘大道」:
「樂小法者」指聲聞乘。因聲聞以涅槃為最終目的,不是自度度人的菩薩道,一時不能成佛,故說是「樂小法者」。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經文]:

        時。化菩薩即於會前昇于上方。舉眾皆見其去到眾香界禮彼佛足。又聞其言。維摩詰稽首世尊足下。致敬無量問訊起居少病少惱氣力安不。願得世尊所食之餘。欲於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使此樂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來名聲普聞。
        彼諸大士見化菩薩。歎未曾有。今此上人從何所來。娑婆世界為在何許。云何名為樂小法者。即以問佛。佛告之曰。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牟尼。今現在。於五濁惡世為樂小法眾生敷演道教。彼有菩薩名維摩詰。住不可思議解脫。為諸菩薩說法。故遣化來稱揚我名并讚此土。令彼菩薩增益功德。彼菩薩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無畏神足若斯。佛言。甚大。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饒益眾生。
        於是。香積如來以眾香鉢盛滿香飯與化菩薩。時。彼九百萬菩薩俱發聲言。我欲詣娑婆世界供養釋迦牟尼佛。并欲見維摩詰等諸菩薩眾。佛言。可往。攝汝身香。無令彼諸眾生起惑著心。又當捨汝本形。勿使彼國求菩薩者而自鄙恥。又。汝於彼莫懷輕賤而作礙想。所以者何。十方國土皆如虛空。又。諸佛為欲化諸樂小法者。不盡現其清淨土耳。時。化菩薩既受鉢飯。與彼九百萬菩薩俱。承佛威神及維摩詰力。於彼世界忽然不現。須臾之間至維摩詰舍。
        時。維摩詰即化作九百萬師子之座。嚴好如前。諸菩薩皆坐其上。

*   *   *

「五濁惡世」:
「五濁」(Pancakāsāya) 指住劫的後半期。減劫中人壽減至二萬歲後,五濁生起,初時五濁輕微,隨時代的變化而愈演愈烈,稱為「五濁增時」。
據《法華經》《悲華經》《菩薩地持經》等經論載:「五濁」指:一,「劫濁」,減劫中人壽減至二萬歲以下時,貪、瞋、痴「三毒」日盛,戰争、瘟疫、饑饉「三災」具生,世人因共業所感而受苦報。二,「見濁」,其時正法滅像法起,邪法生邪見盛,世人不修善道,「五見」增長,世人造種種惡業。三,「煩惱濁」,世人多諸愛欲,諍鬥貪婪,攝受邪法,因貪瞋痴慢疑而造一切惡業,生種種煩惱。四,「眾生濁」,又稱有情濁,世人不畏因果報應,不孝敬尊長,不修善法。五,「命濁」,又稱壽濁,天災人禍,壽命短促,夭折者眾,百歲者稀。
「五濁」中以劫濁為主,五濁之世稱「五濁惡世」。此經中是說佛為度眾生而示現於「五濁惡世」。

「敷演道教」:
此「道」是指佛道。

「德力無畏,神足若斯」:
指維摩詰大士的功德和神通力無限。

「香積如來以眾香鉢盛滿香飯」:
此「飯」並非世俗的米飯,因為諸佛菩薩並不需以世俗的飯食滋養。這僅是比喻,是佛土眾香國的香積如來「大悲所熏」的「如來甘露味飯」,也是香積如來的教法。後面眾香國菩薩答維摩詰問「香積如來以何說法」時,菩薩也說:「我土如來,無文字說,但以眾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
下面所舉「長者主月蓋,從八萬四千人」,也是個約數,比喻「毗耶離」城民眾居士眾多,皆來受佛法之熏陶。

「攝汝身香,無令彼諸眾生起惑著心,又當捨汝本形,勿使彼國求菩薩者而自鄙恥」:
這段經文說明了宇宙間各佛土的眾生,依不同境界或業力,其形體是不盡相同的。可見眾香國菩薩的身形是比地球人間高大莊嚴很多很多的。所以香積佛要他們先「攝汝身香」「捨汝本形」。

「諸佛為欲化諸樂小法者,不盡現其清淨土耳」:
這段經文說明了本師釋迦牟尼佛陀的靈山淨土是莊嚴清淨的,釋尊為教化娑婆眾生而「不盡現其清淨土」,
因為聲聞乘的舍利弗等不見清淨佛土,所以在〈佛國品〉中佛陀以足指按地,示現釋尊的佛土。「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
「佛告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是「眾生罪故,不見如來國土嚴淨,非如來咎」。
諸佛國土都是清淨空寂的,釋迦淨土也一樣。這也同樣說明了「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的道理。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經文]:

        是化菩薩以滿鉢香飯與維摩詰。飯香普熏毘耶離城及三千大千世界。時。毘耶離婆羅門居士等。聞是香氣身意快然。歎未曾有。於是長者主月蓋。從八萬四千人來入維摩詰舍。見其室中菩薩甚多。諸師子座高廣嚴好。皆大歡喜。禮眾菩薩及大弟子。却住一面。諸地神虛空神及欲色界諸天。聞此香氣亦皆來入維摩詰舍。
        時。維摩詰語舍利弗等諸大聲聞。仁者可食如來甘露味飯。大悲所熏無以限意。食之使不消也。有異聲聞念。是飯少而此大眾人人當食。化菩薩曰。勿以聲聞小德小智稱量如來無量福慧。四海有竭。此飯無盡。使一切人食揣。若須彌乃至一劫猶不能盡。所以者何。無盡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功德具足者。所食之餘。終不可盡。於是鉢飯悉飽眾會猶故不(歹+斯)。其諸菩薩聲聞天人食此飯者。身安快樂。譬如一切樂莊嚴國諸菩薩也。又。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眾香國土諸樹之香。

*   *   *

「禮眾菩薩及大弟子,卻住一面」:
因為眾人都是「凡人」居士等,在眾菩薩面前,敬禮後「卻住一面」,是恭敬的退到一旁。

「諸地神虛空神及欲色界諸天」:
是指當地的「山神土地」等三界諸天人神仙。

「如來甘露味飯,大悲所熏」:
「無盡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功德具足者所食之餘,終不可盡」:
「大悲所熏」是指如來的大悲法力所熏染的,是指成就佛身的五種功德「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所成。
就是指「五分法身」。
另見〈方便品第二〉。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經文]:

        爾時。維摩詰問眾香菩薩。香積如來以何說法。彼菩薩曰。我土如來無文字說。但以眾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薩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彼諸菩薩問維摩詰。今世尊釋迦牟尼以何說法。維摩詰言。此土眾生剛強難化故。佛為說剛強之語以調伏之。言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諸難處是愚人生處。是身邪行是身邪行報。是口邪行是口邪行報。是意邪行是意邪行報。是殺生是殺生報。是不與取是不與取報。是邪婬是邪婬報。是妄語是妄語報。是兩舌是兩舌報。是惡口是惡口報。是無義語是無義語報。是貪嫉是貪嫉報。是瞋惱是瞋惱報。是邪見是邪見報。是慳悋是慳悋報。是毀戒是毀戒報。是瞋恚是瞋恚報。是懈怠是懈怠報。是亂意是亂意報。是愚癡是愚癡報。是結戒是持戒是犯戒。是應作是不應作。是障礙是不障礙。是得罪是離罪。是淨是垢。是有漏是無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為是無為。是世間是涅槃。以難化之人心如猨猴故。以若干種法制御其心乃可調伏。譬如象馬(忄+龍)悷不調。加諸楚毒乃至徹骨然後調伏。如是剛強難化眾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

*   *   *

「我土如來無文字說,但以眾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
「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德藏三昧」:
「得入律行」聞香而得戒律,就是持戒守律。
「德藏三昧」,具足功德和禪定之力。

「此土眾生,剛強難化故,佛為說剛強之語以調伏之。言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諸難處、是愚人生處。……譬如象馬[忄+龍]悷不調,加諸楚毒,乃至徹骨,然後調伏。如是剛強難化眾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
此一整段經文,說了「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身、口、意」三業,「殺生、不與取、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無義語(綺語)、貪嫉、瞋惱、邪見」等十惡,「慳悋(布施)、毀戒(持戒)、瞋恚(忍辱)、懈怠(精進)、亂意(禪定)、愚癡(智慧)」等六度。各種因果業報,是釋迦牟尼世尊為教化調伏「剛強難化」眾生而說的「方便法」。因為「如是剛強難化眾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
「諸難處」的「難」指「八難」。〈維摩經方便品天台疏〉說:「言八難者,三惡道為三,四北鬱單越,五長壽天,六盲聾瘖啞,七世智辯聰,八佛前佛後。」
也就是說:畜生地獄餓鬼的三惡道為前「三惡」。四是生於北俱盧洲,「北俱盧洲」是以須彌山為中心的「四大部洲」之一,該洲非常優越,人民平等安樂,壽命千歲,因為生活太優越安逸了,不思進取,不聽聞佛法。五是生於長壽天,天趣勝妙,壽命特長,故亦不思進取,不聽聞佛法。六是諸根不具,或聾或啞或盲。七是生得太過聰明,IQ太高,迷於雜學而不信佛道。八是生於佛住世之前或之後,無緣見佛聞法。以上加起來是「八難」。
此一整段經文,其一說明了「萬法唯心造」,亦說明依此所舉種種,如「淨土」「三界」「六道」等等,皆是佛的「方便說」。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經文]:

        彼諸菩薩聞說是已。皆曰。未曾有也。如世尊釋迦牟尼佛。隱其無量自在之力。乃以貧所樂法度脫眾生。斯諸菩薩亦能勞謙。以無量大悲生是佛土。維摩詰言。此土菩薩於諸眾生大悲堅固。誠如所言。然其一世饒益眾生。多於彼國百千劫行。所以者何。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諸餘淨土之所無有。何等為十。以布施攝貧窮。以淨戒攝毀禁。以忍辱攝瞋恚。以精進攝懈怠。以禪定攝亂意。以智慧攝愚癡。說除難法度八難者。以大乘法度樂小乘者。以諸善根濟無德者。常以四攝成就眾生。是為十。
        彼菩薩曰。菩薩成就幾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淨土。維摩詰言。菩薩成就八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淨土。何等為八。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於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恒以一心求諸功德。是為八法。
        維摩詰文殊師利。於大眾中說是法時。百千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十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   *   *

「世尊釋迦牟尼佛,隱其無量自在之力,乃以貧所樂法,度脫眾生」:
這一段一再說明前面所說的「諸佛為欲化諸樂小法者,不盡現其清淨土耳」。
「貧所樂法」就是以此土眾生的根性所能接受的,比較初步的境界的法,或說用「方便法」來「度脫眾生」。

「何等為十,以佈施攝貧窮,以淨戒攝毀禁,以忍辱攝瞋恚,以精進攝懈怠,以禪定懾亂意,以智慧攝愚癡,說除難法度八難者,以大乘法度樂小乘者,以諸善根濟無德者,常以四攝成就眾生,是為十」:
此「十法」也就是此土佛菩薩以大悲心說的「方便法」,目的就是為「度脫眾生」。

「於此世界行無瘡疣」:
「疣」是肉瘤,並不發炎潰爛。「瘡」是腫瘤發炎甚至潰爛。「無瘡疣」是良性肉瘤,並無大礙。在此形容菩薩入於娑婆世界而自身不受垢污。

「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於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恆以一心求諸功德,是為八法」:
此「八法」也就是此娑婆世界菩薩所修的功德,目的也就是為「度脫眾生」。

        ── 行者 果燦  ──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