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素食與口素心葷
── 果燦阿保 ──
「食素」並非佛教的專利,很多外道也有食素,近年提創健康飲食,很多沒有宗教信仰的也食素,因此各地的素食館如雨後春筍。但是,你有沒有留意到,一些「素食館」,甚至某些寺院、道觀的「齋堂」裡的菜單?什麼「紅燒素魚」、「齋燒鵝」、「齋燒鴨」甚至「齋鮑魚」等等。雖然吃入口裡的是麵筋豆腐瓜蔬蘑菇,但心裡總想著山珍海味,鮑魚牛扒。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心態?普通人但求健康好吃,絕對沒有問題;但作為佛門弟子,「口素心葷」,自欺欺人,那可是大有問題。
「食素」一般也稱「吃齋」,「齋」意指清淨。「齋」原是古人在祭祀前清心潔身,以示虔敬之意,後指清淨身口意三業,並不僅僅是指素食。於佛教,「齋」是指「非時食」,就是指過午不食,持齋者禁食葷,故「齋」也是「食素」。
但千萬不要把佛教看成「齋教」,更不要把佛教徒看成「清教徒」。佛教東傳近二千年,已漸漸滲雜了太多外道的,和民間迷信的思想和儀軌,離開佛陀化世的本懷已越來越遠。食素持「齋」,是對北傳佛教的出家人而制,主要是不食葷,以及「過午不食」。對在俗的佛門中人,並不強制食素,一般只要符合「不得親自殺生,不得勸他或教他殺生」,也就是非自己親自捕殺的,不是專為你而捕殺的,也不是你指使他人捕殺的,原則上是不禁食葷。
在古印度的原始佛教時期,為免出家人擁有私產,寺院是不可煮食的,出家人過著沿門托缽的生活。在現今的南傳佛教地區,如泰國、緬甸、斯裏蘭卡等國的出家僧人,大都仍過著沿門托缽的古制生活,也就是靠「乞食」,有去過泰國等南亞旅行的一定見過那場面。「乞食」是為化度眾生的因緣,故稱「化緣」,亦稱「托缽」,所謂「一缽千家飯」。「托缽乞食」是一種結緣,也可讓施食者有一個供養三寶的機緣。僧人是佛教的修行人,乞食也是一種修行:其一,可修「平等心」,如《金剛經》中所說的「次第乞」,不分貪富貴濺,必須順序挨戶行乞,一家挨一家,不可有所選擇;其二,不可有分別心,不可挑挑揀揀,乞到甚麼就吃甚麼,可修「離欲心」,也因此不一定非禁葷腥不可;其三,不可自行煮食,就不會有私產,可修「清淨心」。
佛制乞食之法,規定每日每次以七家為限,也就是最多向七戶求乞,如未足七戶缽已滿,即止;足七戶缽未滿,也止,以防貪多。「乞食」,是要放下「尊嚴」的,是不能有「慢心」、「貪心」的,這對行者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乞食」對修行人的好處不勝枚舉。
佛教傳入中土近二千年,初期,中土佛教也沿用「托缽乞食」之制。因為初期的中土寺院大多建於城市或近郊,例如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西元68年),中國最早的寺院「白馬寺」,是在河南洛陽市東郊;唐三藏玄奘法師譯經的「慈恩寺」,就是著名的大雁塔所在,是在陝西西安市郊(現今的和平門外);六祖惠能剃度的南海「法性寺」(今「光孝寺」),就在今廣州市內,那時的僧人入城乞食很方便。
但隨時代和環境的變遷,北傳佛教地區的寺院,漸漸遷往深山老林,遠離民居,往往寺院周圍數百里渺無人煙,根本不便托缽乞食。更何況如今的現代化大都市,處處高樓大廈,居民大都居住在大廈高樓之內,少數居於市郊花園洋房的,也是警衛森嚴,連門口都近不了。如果戒律制度不加改變,僧人根本無處可乞食。所以中土深山寺院的僧人都自耕自食,基本自給。因為僧人是「戒殺生」的,從佛教慈悲的觀念出發,當然也不能養豬羊、捕魚蝦而食,自然就只種瓜菜。流傳至今,北傳佛教僧人是食素的。
我一位小時的鄰居,幾十年不見,前幾年來訪,一班老朋友見面,講起小時的生活,非常高興。大伙想約她去吃餐飯,才知道她近年吃長齋。她說早年為了生活,賣了十幾二十年咖哩雞飯,每天請人殺一兩百隻雞,後來信佛拜菩薩,知道自己殺業太重,除了不再賣咖哩雞飯,向佛菩薩懺悔惡業,發誓終生吃長齋。我對她「放下屠刀」表讚賞,我建議她除了「戒殺」,還應該多做救生放生的善事。因為「殺生」是縮短了眾生的生命,救生放生就是延長眾生的生命。雖然「殺生」是惡業,是必須償還的,而救生放生是最好的懺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消業的。
通常,世俗以為「不吃牛肉」的必是佛教徒,那是誤解了,是把「佛教」和「印度教」混淆了。印度教的其中一尊主神「濕婆」(Shiva),是騎白牛的,故印度教徒視牛為「神」,牛不僅不能吃,也不能打的。有去過印度旅行的一定會看到,印度的牛隻走到菜市場,隨便吃菜攤上的蔬菜,菜販最多把牠牽走,有些還任由牠吃個飽,不能打罵的。
但佛教戒殺的對象不僅僅是牛,而是一切有情眾生。從護生的慈悲心出發,盡量少食葷腥,如果條件不許可,或學六祖惠能大師當年那樣「但吃肉邊菜」,對身體健康也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個別外道信徒堅持「吃長齋」,那必定有其因緣,局外人就不必追究了。
[留言] :
[果燦]:答「使君」:
多謝「使君」等網友,有些哲理的東西,很難講得明白,大家交流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世俗有很多很多的誤解,例如我提到「不吃牛肉」的問題,九成人都以為是「佛教徒」,甚至信佛的人也自以為如此,吃長齋也如此。其實原始佛教僧人,你布施什麼,他都得吃,不可選擇的。選擇就有分別心,就不如法。在家人更不應執著。
佛教是「破執」的,就是不可執著,某些吃長齋者,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本身就是執著!當年六祖惠能大師曾和獵戶一起生活了十五年,獵户以打獵為生,餐餐都吃肉,六祖不得不「但吃肉邊菜」,這是心中「戒」,否則六祖當時就餓死了。
[果燦]:答「大斗」:
多謝「大斗」兄百忙中指教!佛教東傳逾二千年,因年代的久遠,時代、語言、文化、版本,以及不同譯者的師承、學識,特别是根性和悟性的差異等等,至使中間參雜了太多非佛的,民間迷信的儀軌和填加物。可惜後世有不少人,或出於誤解,或有意賣弄,正如聖嚴師父說的:「不是牽強附會,便是杜撰臆說。」某些人講經,好象不講得複雜難懂,就不能顯出其學識高人一等。往往把原本已深奧艱澀的古經文,越解釋越拒人於千里之外,這無異在自設文字障。
漢傳佛教龍象輩出,後學不敢班門弄斧,只是有將自己多年學佛讀經的心得和感受,和我認識的人分享的沖動,特別是我在南洋的弟妹們,我很疼愛我的弟妹們,但他們身處的環境,周圍實在有太多的邪門外道,我希望他們有能力分辨正邪真假。
── 2011-2-1「僑友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