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大義章〉第五章
── 慧遠羅什大乘要義問答 ──
── 慧遠羅什大乘要義問答 ──
次問修三十二相並答:
遠問曰:三十二相於何而修。為修之於結業形。為修之於法身乎。若修之結業形即三十二相。非下位之所能。若修之於法身。法身無身口業。復云何而修。若思有二種。其一不造身口業而能修三十二相。問所緣之佛。為是真法身佛為變化身乎。若緣真法身佛。即非九住所見。若緣變化。深詣之功復何由而盡耶。若真形與變化無異。應感之功必同。如此復何為獨稱真法身佛妙色九住哉。
什答曰:法身可以假名說。不可以取相求。所以者何。聲聞三藏法中。唯說佛十力等諸無漏法為法身。佛滅度後。以經法為法身。更無餘法身名也。
〈摩訶衍〉中說。菩薩無生法忍斷諸煩惱。為度眾生故而為受身。諸論議師名此為法身。何以故。是中無有結使及有漏罪業。但是無為清淨六波羅蜜果報。此身常有自在無礙。乃至成佛也。轉輪聖王人中第一。唯有三十二相。是故菩薩應世之身有三十二相。於生死中種其因緣。於菩薩法身令增益明淨。所以者何。三十二相凡夫亦有。非為難事。如佛弟難陀。前身以雌黃盡辟支佛塔。而作是願。願我當得金色相好之身。如是福德因緣。壽終之後為波羅捺國造利奢王子。復見迦葉塔。心懷歡喜即中作蓋。以是因緣故。天人中受無量福樂。末後生為迦毘羅婆國白淨王子。具三十二相。出家學道得阿羅漢。於諸端正比丘中最為第一。
阿泥律陀供養波利陀辟支佛。七世生忉利天上。七世生人中作轉輪聖王七寶具足。得三十二相。又如佛言。汝等比丘見有受最上樂者。當知我亦曾受如是樂。所以者何。從無始世界以來。所生之處無不逕歷。而今雖復惡世。猶有得一相二相五三相者。以是故知。生死身中修諸相好。但相好所得莊嚴清淨光明照耀。威德具足名為佛。
所問三十二思者。迦旃延弟子自以意說耳。非佛所說。又。所謂三十二思者。非一念中具也。一念時促不住。事不成辨。一切有為法。要須和合能有所成。如人見三十二……。若欲害者非但一念。然當斷命時乃名殺心。雖前後多有殺心。但是得名稱三十二相。
有人言。菩薩若見佛身。若見佛有三十二相。以所修福德迴向。願我得如是果報。或時。佛為人說修三十二相法。人眼見佛三十二相。便發願言。我當於未來世得如是相。然後以淨功德令其成就。如先下種後加溉灌。如施草叢林等。得立安相施燃灯明等得大光明相。慈悲等觀眾生得紺清眼。常以頭面敬師長賢聖及施蓋帽等因緣故。得肉髻相。或有人不從佛聞亦不從佛。但聞他說有三十二相。或自讀經書。便發願言。我得三十二相。漸漸滿足。如上所說。或有人。若見佛若不見佛其心無在。但聞大乘義。於眾生起慈悲心。欲以諸法實相利益眾生。願我當得第一心身。汲引眾生令信我說。
如《印經》中佛為彌勒說。有七因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者佛令發心。二者見正法壞時。護持法故發心。三者見眾生可愍故發心。四者菩薩令發心。五者見人發心亦發心。六者大布施故發心。七者聞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而發心。佛告彌勒。前三發心必得成佛。不復退轉。後四發心不能當定。多有退轉。是故當知。種三十二相其事不同。
又。法身菩薩者。經亦不了了說有法身國土處所也。但以理推之應有法身。若諸菩薩滅諸煩惱出於三界。既無生身亦不入涅槃。於是中間。若無法身。其事云何。是故諸論師言。於此中間。從無漏法性生身名為法身。
又。此非從一身而已。隨本功力多少而有其身。或有二身三身十身百千萬無量阿僧祇身。乃至無量十方世界皆現其身。為具足餘佛法。兼度眾生故。
〈迦旃延阿毘曇〉中無漏法原有果報。何以故。聲聞法中但說三界事及小涅槃門。大乘中過凡夫法及小涅槃門。更說清淨大乘事。如《不可思議經》等。如凡夫雖起善業。煩惱未斷故侵奪福德。以性相違故。不令善業增益。諸阿羅漢雖無煩惱。毀損善法證涅槃故。其心不發。不能增長佛道善根。是菩薩滅煩惱。無有[虛+予]損善法故。復不證涅槃故。心即不復功德增長。爾時起一切德。勝本從無始世界來所為福德。如《思益經》說。我以五華施佛。勝本一切所施頭目髓腦等。
何以故。本布施皆是虛妄。雜諸結使顛倒非實。此施雖少清淨真。如人夢中得無量珠寶。不如覺時少有所得。以菩薩三界障礙都滅。唯有佛道微障未盡耳。如以一燈破暗。不能破第二燈分。若能破者。第二燈即無所增益。而第二燈所破闇與初燈合。但無初燈所破之闇。菩薩得無生法忍亦如是。捨生死身受法身。破三界凡夫障礙。不能破諸菩薩障礙。若破者即是十住便應作佛。
是人爾時起業。無有三界結縛。唯有菩薩結縛微礙。有所超業皆悉真實清淨無量。何以故。不為生死所拘。不與煩惱共合故。心志廣大。從法身以後。所受之身如幻如鏡中像。業亦如是。心所起業隨。所得果報隨不可以三界粗身。難菩薩微妙。出過三界之形也。
問所緣佛為真法身為變化身者。是事先已答如上說。或有見者或有聞者。或自為眾生故莊嚴其身。或有人不見佛不聞法。尚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況見佛聞法者。此人以心眼緣三世佛相過去佛身相。我當知是念。現在未來世佛身相。我身亦當如是。
或有人隨所好樂。自生憶想。我所作功德迴向佛道。後作佛時。壽命國土功德相好。當如是此緣。釋迦文佛本初發心經說。於無佛無佛法國中為大王名光明。時。有小王以好白象子奉光明王。王見已歡喜。令象師如法調伏。象師如法善治。令王乘之遊戲林野。是象於林中聞牝象香氣。婬欲心發。馳走趣向。王語象師制之令住。象師即以鉤制不能令止。時。王眼視外物物皆運轉。深入榛藪壞衣傷體。即仰攀樹枝得免濟。
象後念人間飲食。還來至宮。王問大臣。若人為王作此因緣者。應何治之。大臣言。罪應極法。時象師言。莫誑殺。我已善治。王言。象惡如此。如何善治。象師即於王前燒大鐵丸。語象言。取赤鐵丸吞之。若不吞者。還以本法治汝。象自籌量。寧須臾而死不能久受苦痛。便取鐵凡吞之。燒身徹過大吼而死。
王見此已。知其調伏。即問象師。調伏如此。近以何因緣有此惡事。象師言。心有婬欲重病。勢用發故無所領計。王聞已驚怖。婬欲大病此從何來。象師言。我亦不知所從來及其增減時。王言。如是之病無人能治耶。象師言。欲治之者眾皆不得其法。還自墜浴。有人為破婬欲賊故。離五欲受苦行。或有人其受五欲情即厭離。以是因緣。得脫此病或有出家。種種因緣欲免斯患。皆不拔此婬毒樹之根。
王聞已憂怖。語象師言。如此之病難可得治。於天人之中有能破此病者耶。象師言。我傳聞有大人出世。身體金色。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常光遠照愍哀眾生。號之為佛。是人了知婬欲生滅之道。愍眾生故為說之。王聞是已。即便下床右膝著地合掌而言。我以如法治國及布施等功德。以此福德因緣當得成佛。治一切眾生婬欲重病。從是發心已。後初值佛號名釋迦文。於壽百歲眾生中作佛。今釋迦佛事皆同彼佛。
時。光明王作陶師字廣炤。彼釋迦文佛度眾生已。與五百阿羅漢度廣炤。極行圓出至其家。廣炤即以煖湯塗油燃灯石蜜漿等供養於佛。陶師從聞佛法而發其心。我當來世作佛亦當如是。是人於無佛法世尚能發心。何況見佛聞法種三十二相者。若初發心了了不錯者。復何貴成佛耶。唯佛一人得無錯耳。是故當知。如光明王遇得因緣便自發心。以是因緣復得人身。值釋迦文佛。從佛聞法然後願。昔於暗中發願。但為破婬欲病者。後得值佛。了了分別名號而發其願。漸漸心轉微妙。能自以身施轉。後於諸法中無所取相。安住畢竟空。具足六波羅蜜。
發清淨願。本願與吾我貪著心雜。今之所願清淨無垢。又不可無因。唯願而得淨願。是事為難。如蓮華雖淨必因泥生。不可生於金山上。如《維摩詰經》中說。又佛法離一異相故。無決定真身。離異相故無決定粗身。但以人顛倒罪因緣故不能見佛。顛倒漸薄。淨眼轉開乃能見也。佛身微妙無有粗穢。為眾生故現有不同。
又。眾生先世種見佛因緣。厚薄名異。薄者如今見形像舍利等。厚者得見相好生身。施作佛事。見生佛亦有二種。或有見佛如須彌山等。或有見佛無量無邊之身。如轉法輪時。持力菩薩欲量佛身。是見上身也。如上諸身。能度眾生破除塵勞者。雖精妙不同。皆為是實。於妙中又有妙焉。乃至真法身。十住菩薩亦不能具見。唯諸佛佛眼乃能具見。又。諸佛所見之佛。亦從眾緣和合而生。虛妄非實。畢竟性空同如法性。若此身實彼應虛妄。以不實故彼不獨虛妄。虛妄不異故粗妙同。宜以粗身。能為眾生作微妙因緣。令出三界安住佛道。亦不名為粗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