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點燈]-修行得力魔界震動

S8-             修行得力魔界震動
                                   ── 行者 果燦  ──

       「界」是界別界限,指一限定的範圍內外。佛教把眾生依本身業力趣向輪迴往返之道,稱為「六道」,也就是天、修羅、人、畜、鬼、地獄。其中,依其境界而分「欲界」「色界」「無色界」稱為「三界」(Trilokya)。
        「欲界」(Kāmadhātu)是有淫欲食欲睡眠欲等等的有情眾生所居之境界。包括上自六欲天(天界),中自人畜所居人間四大洲(人界),下至八大地獄(地獄界)。因男女雜居,多諸染欲,故亦名「五趣雜居地」。其中在「地獄」和「人間」之上有六個層次的「天」,稱為「六欲天」。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天」就是「提婆」(Deva),是光明清淨自在最勝之義,是六趣之一,受人間以上最勝妙之果報。「六欲天」指「三界」中「欲界」的六重天。而六重天的最頂處是「他化自在天」,也就是「娑舍跛提」(Paranirmitavashavartin),是「欲界」六天中的第六天。〈大智度論〉說:「此天奪他所化而自娛樂,故言他化自在。」此天不用自己變現樂事,而由下天化作自在遊樂,故名「他化自在」。此天位於「欲界」諸天之最高處,其天主為「魔羅」(Mara),亦名「波旬」(Māra pāpiyas)。「魔羅」及其眾多眷屬,為佛道之障礙,故「他化自在天」亦稱「魔天」,「魔羅」稱為「魔王」。魔天一畫夜為人間一千六百年,天壽一萬六千歲。 
        「六欲天」自「夜摩天」起層層以上,「兜率天」「樂變化天」至最頂的「他化自在天」,都居於「須彌山」之上空,故於其所處皆稱為「空居天」。
        聖嚴師父說:「佛教的經典中,通常把神稱之為天。分為三等:下等的貪心重,中等的瞋心重,高等的傲慢心重。一般民間信仰或多神信仰的對象,相當於貪心偏重及瞋心偏重的神。一神教的對象,則多瞋心偏重及傲慢心偏重的神。若從他們無不豉勵人去惡向善,並為人們解除困境的觀點看,無不是正道;若從他們尚有貪瞋傲慢的性格來評斷,則又無一不是邪道了。所以雖可作為臨時的求助對象,畢竟不是究竟的可皈依處。因其若有貪瞋傲慢,不但不出三界生死,而且尚不能出欲界的煩惱範圍。」(禪的生活P124
        「魔界」指惡魔的境界,也稱「魔道」。「魔」是 Mara「魔羅」的略稱,意為能奪命、障礙、擾亂、破壞佛道者。故所有能障礙佛道,使偏離正道者或其思想行為等都稱為「魔」或「魔道」。 
        「魔」分為「內魔」和「外魔」兩類。「內魔」是屬於心魔,自身內心所生之障礙,包括五蘊魔煩惱魔死魔;「外魔」指以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 的天主「波旬」,是人格化了的「天魔」。魔王常率其眷屬干擾修行者,為佛道之障礙,破法身慧命,使人起邪念,稱為「魔障」。
        色受想行識等「五蘊」及貪瞋痴等「煩惱」,以及人之夭亡病死,能使人無法延續慧命,故為障礙聖道之「內魔」;「天魔」及其眷屬為修行者設總總障礙,擾亂破壞修行,為障礙聖道之「外魔」。通常所說,助天魔擾亂大修行者的「魔王」的「眷屬」,亦稱為「魔女」或「天女」,但並非如 Mahā shri「吉祥天女」等護法女神。 
        經論中有多種破除魔障之法,主要是念佛修菩薩道,對佛法的堅定信心,滅除憍慢之心,「知苦斷集慕滅修道」等。據佛經說,凡人發願出離生死而修佛道,魔宮便會震動,因為人一旦出離生死,便脫離了魔的管轄範圍,故魔王恐慌,必然想辦法來阻止你,那便是所謂的「魔擾」。佛經中說,釋尊在菩提樹下成道之時,魔王遣三位魔女前來誘惑,佛陀以神力降伏之。但大乘佛教也有認為障礙佛道之「魔」,有時是深位菩薩為教化眾生而以大方便力所現,是對修行者的一種考驗。 
        所謂「萬法唯心」。聖嚴師父說:「佛教所說的魔,分為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和天魔。除了天魔之外,都是屬於身心和環境的衝突與不平衡所產生的現象。要得天魔的擾亂,必須是大修行人。除了天魔之外,其他三種魔都屬於人為的。縱然是天魔的困擾,如果身心正常精神穩定,也可以克服。所以,不會修行的人,或知見不正的人,易染魔擾。如有正確的知見和精進的修行,魔優是不存在的。所謂魔擾是由貪瞋等自我中心的執著而產的,我執越輕,離魔越遠。即使人皆難免面對死魔的降臨,但對修行者而言,若能以平常心來面對死亡,死亡就不是魔。」(學佛群疑P162
        師父說:「佛教也有重罪輕報之說,以及提前受報之論。也就是說,若不修行,惡報尚不會現形,一旦精進修道,發出離心行菩薩道,就會引來若干魔障,那可能是天魔,也可能是宿世的冤親債主,恐怕你出離三界之後,對你控制無方需索無門,所以提早討還你的欠債。不過由於你的修行和發心的善功德力,能將本來是應該多生償命的,變成即生的病離,以此了結無量劫來的債務。」(學佛群疑P164)
        故在授《在家菩薩戒》之前,聖嚴師父慈悲,給全體新戒菩薩在靈界的一切寃親債主先授《幽冥戒》,超度戒子自身在靈界的一切怨親債主,消除宿世的一切障礙。這也是消除「魔擾」的一個很好辦法。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