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

[點燈]-方丈住持与單位掛單

P10-           方丈住持与單位掛單
                                  ── 行者 果燦  ──

        「住持」是一寺之主,原意是指安住於世之護法,或久住寺院護持佛法者,後指主管寺院僧人的一寺之主僧,也是一寺眾僧之師。原禪林寺院「住持」的寢室稱為「方丈」,取維摩詰居士的臥室,僅一丈見方而容量無限之義。故「方丈」不僅是住持的單房,也指「住持」本身,尊稱為「長老」。
        在《維摩經》〈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中,文殊菩蕯要去維摩詰住所問疾,「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後來,維摩詰的化菩蕯到眾香國乞香飯,回來時香積國諸菩蕯跟隨化菩蕯一同來。〈香積佛品第十〉說:「時,維摩詰即化作九百萬師子之座,嚴好如前,諸菩薩皆坐其上。」那一共有多少菩薩聲聞和天人?維摩詰的房間僅一丈見方,就可容納如此眾多神聖,故「方丈」有「容量無限」之義。
        禪宗的寺院,稱為禪林又稱叢林,是中土禪宗形成後的名稱。「叢林」喻僧眾如樹木叢聚。最初的「叢林」只設方丈(住持所居)、法堂(高僧講經說法之所)、僧堂(僧人修行参禪之處)和寮舍(寺院內其他職務所在)。自百丈懷海禪師立〈百丈清規〉,設「十務」,指監院、維那、典座、直歲等四知事,加上首座、書狀、藏主、知客、浴主和庫頭等六頭首。
        〈敕修清規〉載:「佛教入中國四百餘年而達磨至,又八傳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巖居穴居,或依律等,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禪宗浸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嚮風問道,有徒字蕃,非崇其位,則師法不嚴,始奉其師為住持,而尊之曰長老,如天竺之稱舍利須菩提,以齒德俱尊也。」
        後來叢林不斷擴大,職務也不斷增加,而「住持」也漸漸形成了衣缽相傳的制度,那是後話。
        僧人投宿寺院中,稱為「掛單」或「掛褡」。所謂「單」,原指僧堂中僧人坐禪的坐位。通常坐位是依輩份固定的,寫名貼於壁上,表示此「單」已屬有人,是有「單」之「位」,故稱「單位」。「褡」是指僧人的衣鉢袋,亦稱「絡」,是僧人的旅行袋,出行時掛在肩上,投宿時將褡懸掛於單位牆上之鈎,表示止住。與「掛錫」「掛鉢」同意。
        「錫」指「錫杖」,僧人的隨身物件,比丘出外隨身十八物之一的法器。因比丘乞食時,敲打門扇會遭人責怪,故佛陀教持「錫杖」,扙頭安小環子,搖動發聲,稱為「振錫」。如信佛人家聞聲會開門布施,搖二三聲無人開門,即須離去。另比丘遊方時,在野外「杖」可防身,翻山過河可當拐杖。「錫杖」並非全部用「錫」制,據傳僅取其頭上金屬環子振動聲「錫錫」而名。
        「十八物」指頭陀行所準許攜帶使用十八種器具,包括鍚杖、鉢、經律、佛像、菩薩像、楊枝、澡豆、三衣、瓶、坐具、香爐、奩、灑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鑷子、繩床。
        僧人睡的床亦稱「單」,故躺臥而睡稱「倒單」,打坐通宵而不躺下,稱為「不倒單」。僧人居住的房舍是「僧寮」,故僧人獨居而不與他人同舍的房,稱「單寮」,僧人離寺出門而去稱「起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