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者 果燦 ──
「印」(Mudrā) 指手印、印契、印相。諸佛菩薩各有本誓、誓願,以手指結成種種的印相或符號稱為「結印」或「手印」。描畫成的印相稱為「契印」,其理趣祕密深奧,故也稱「密印」等,是密教的密法之一,也稱 Maha Mudrā「大手印」。
「手印」和符咒之功能一樣,修行者結手印能感應佛菩薩的本誓願力,故每一指的伸屆所結印相,能令法界震動,能驅使諸天鬼神和感應謢法明王善神等加以護持。《陀羅尼集經》說:「誦咒有身印等種種印法,若作手印誦諸咒法,易得成驗。」《一字奇特佛頂經》載:「於寂靜處,應結契印,親承稟而受,若異此結者,諸魅及毘那夜迦而作障難,死墮地獄,不灌頂者,不發菩提心者,彼人前不應結此等印。」
結印時應恭敬慎重,為防止惡魔等的干擾,應避免在顯露之處結印,應以袈裟法衣等遮蓋。「手印」以具體的法器和手勢表達了佛菩薩證悟的境界。
有關「大圓滿」和「大手印」的修持次第,丹增喇嘛在和聖嚴法師的對話中說:「有二種: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如先須依次接受七個灌頂,未經灌頂則不准修法,亦無法可修。接著要做十萬大禮拜,這是最起碼的修行次第。生起次第修成後,才去修圓滿次第。在生起次第時,將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完全淨化,達到與本尊能相應的程度。到圓滿次第時,則修自己與本尊不一不異。」(漢藏同異P67)
密教四種曼荼羅稱為「四智印」:包括「大智印」,又稱大手印,表示佛菩薩的形像。「三摩耶智印」又稱三昧耶手印,表示佛菩薩所持法器或手勢的形像。「法智印」又稱法手印,表示佛菩薩德行的文字。「羯磨智印」又稱羯摩手印,表示佛菩薩自利利他的智用。
香港大嶼山的「天壇大佛」,佛舉右手於右肩前,掌心向前,稱為施「無畏印」,象徵施一切眾生無畏懼。為了救濟眾生,佛陀「施無畏印」會使天魔害怕,使凡夫眾生安心無畏。大佛置左手於腿上,掌心向上,指端微微向下,稱為施「與願印」,就是表示大慈大悲施於眾生歡樂,願望得成。
常見於佛菩蕯像的手印有:
「合掌印」。〈觀音義疏〉載:「合掌者,此方以拱手為恭,外國合掌為敬,手本二邊,今合為一,表不敢散誕,專至一心,一心相當故,以此表敬也。」〈大日經疏〉載:「令十指頭相叉,皆以右手指加於左手指上,如金剛合掌也,此云歸命合掌,梵音名缽囉拏摩合掌。」
「合掌」,左右手掌十指豎起相貼合掌,亦稱為「蓮花合掌」又稱「本三昧耶印」。合掌置於胸前,表示專一恭敬。「合掌」又稱「合十」,本非佛教專有,印度自古就行此禮。在佛教,「合掌」是一種印契、手印、印相,故亦稱「合掌印」。通常佛門弟子「問訊」,雙手合十結「合掌印」,向對方鞠躬,然後直身,同時雙掌向內,右指背貼向左指內,兩食指指尖竪起「相捻」,就是相接觸,結印高舉齊眉,稱唸「阿彌陀佛!」佛號。
「定印」:左右掌相疊,右掌安於左掌上,掌心向上,兩拇指頭相接。右手五指表示佛界五大,左手五指表示眾生界五大,兩手相疊表示生佛不二,拇指頭相柱表示融通無礙,其相寂靜不動,故稱為「法界定印」。禪修時結此定印可除散亂心而入三昧。於佛部稱「法界定印」。於密教胎藏界稱大日如來之「入定印」,於金剛界稱大日如來之「智拳印」。於蓮華部為阿彌陀如來之「住定印」,稱「彌陀定印」或「妙觀察智定印」等。另「彌陀定印」之印相,二手拇指和食指相捻,兩手外縛仰置臍下。「相捻」就是相接觸。此印一般在打坐時結。
「施無畏印」。《大日經》說:「以智慧手(右手)上向作施無畏形,頌曰,能施與一切眾生類無畏,若結此大印名施無畏者。」舉右手於右肩前,掌心向前,稱「施無畏印」,象徵施一切眾生安樂無畏。此印通常見於佛像。
「降魔印」。左手握拳安臍上,(也有說是如「施願印」左手作掌執袈裟衣角安於臍上),右手下垂,五指並伸觸地,此為佛陀成道時降伏惡魔之相,又稱「破魔印」「觸地印」。此印一般見於佛像,金剛明王像,阿閦佛像是持此「降魔印」。
「施願印」。左手作掌執袈裟衣角安於臍上,垂右手而仰掌。是應眾生之願,使其皆得成就之印。又稱「與願印」、「施與印」或「滿願印」。此印見於佛菩薩像。通常見於佛像的「與願印」是左手置於腿上,掌心向上,指端微微向下,表示大慈大悲施於眾生歡樂,願望得成。
因為結印解印必須拜師親授,故除了「合掌印」外,其餘在未拜師灌頂前,只要知道通常見到的佛菩薩像所結手印表示的意義就行,無師隨便自結手印是非常不妥的,其他應留待拜師後學習。
古印度的宗教和藝術,持別是舞蹈,都有很多藝術性很高的手指動作,每一手部動作猶如「手語」,都俱有一定的象徵意義。這些手指的舞蹈藝術,隨着印度民族的外移,對東南亞,特別是泰國和印尼峇里的民族舞蹈藝術,有很大的影響。當然,手指的舞蹈動作僅是藝術語言,佛菩薩所結的手印卻可接通和感應佛菩薩的本誓願力,不能相提併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