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性 与 本 來 面 目
* * *
[註]: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 《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載。六祖惠能得五祖弘忍傳衣缽後,有數百人追來欲奪衣缽:「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性行麤糙極意參尋。為眾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擲下衣缽於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爭耶。能隱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動。乃喚云。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惠能遂出。盤坐石上。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惠明即時拜惠能為師,後為避師上字,改名道明。
*「舍利弗,雲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唯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出自《法華經》〈方便品〉。
*「此土眾生,剛強難化故,佛為說剛強之語以調伏之。」「皆曰未曾有也。如世尊釋迦牟尼佛。隱其無量自在之力。乃以貧所樂法度脫眾生。斯諸菩薩亦能勞謙。以無量大悲生是佛土。」出自《維摩詰經》〈香積佛品第十〉。
*「『覺』是從生死的夢中醒來,不再追求任何東西。因此,我們的心如果不為煩惱所困擾,就是覺。不但自己覺悟,還要幫助他人覺悟,就是自覺覺他。自己已經徹底覺悟,則是覺滿。所以自覺、覺他、覺滿,便叫作佛,稱作大覺世尊。」出自聖嚴法師〈禪鑰〉P-141。
*「佛性無生無滅無去無來。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因所作非無因作。非作非作者。非相非無相。非有名非無名。非名非色非長非短。非陰界入之所攝持。是故名常。善男子。佛性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法。法即是常。」出自《涅槃經》。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出自《六祖壇經》〈咐囑品第十〉
「兀兀」是站立不動,靜止,超越善惡之念。雖修善而三輪體空。「騰騰」是活躍跳動,自由自在,雖自在活躍而不造惡。「寂寂」是寂靜,無念,無智亦無得。「蕩蕩」是坦蕩,無染,心胸坦然,無著生心。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此迴向文出自《法華經》〈化城喻品〉。
[註]: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 《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載。六祖惠能得五祖弘忍傳衣缽後,有數百人追來欲奪衣缽:「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性行麤糙極意參尋。為眾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擲下衣缽於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爭耶。能隱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動。乃喚云。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惠能遂出。盤坐石上。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惠明即時拜惠能為師,後為避師上字,改名道明。
*「舍利弗,雲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唯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出自《法華經》〈方便品〉。
*「此土眾生,剛強難化故,佛為說剛強之語以調伏之。」「皆曰未曾有也。如世尊釋迦牟尼佛。隱其無量自在之力。乃以貧所樂法度脫眾生。斯諸菩薩亦能勞謙。以無量大悲生是佛土。」出自《維摩詰經》〈香積佛品第十〉。
*「『覺』是從生死的夢中醒來,不再追求任何東西。因此,我們的心如果不為煩惱所困擾,就是覺。不但自己覺悟,還要幫助他人覺悟,就是自覺覺他。自己已經徹底覺悟,則是覺滿。所以自覺、覺他、覺滿,便叫作佛,稱作大覺世尊。」出自聖嚴法師〈禪鑰〉P-141。
*「佛性無生無滅無去無來。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因所作非無因作。非作非作者。非相非無相。非有名非無名。非名非色非長非短。非陰界入之所攝持。是故名常。善男子。佛性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法。法即是常。」出自《涅槃經》。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出自《六祖壇經》〈咐囑品第十〉
「兀兀」是站立不動,靜止,超越善惡之念。雖修善而三輪體空。「騰騰」是活躍跳動,自由自在,雖自在活躍而不造惡。「寂寂」是寂靜,無念,無智亦無得。「蕩蕩」是坦蕩,無染,心胸坦然,無著生心。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此迴向文出自《法華經》〈化城喻品〉。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