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8日 星期六

《菴婆蘖林教誡羅睺羅經》

── 中部經比丘品第六十一
《庵婆蘗林教誡羅睺羅經》
Ambalatthikārāhulovāda Sutta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王舍城(Rājagaha)之竹林(Bamboo Grove)松鼠飼養處。
爾時。羅睺羅(Rāhula)尊者住在庵婆蘗林。當時在黃昏時。世尊從禪坐中起身前往庵婆蘗林(Ambalatthikā)見羅睺羅尊者。羅睺羅尊者遙見世尊前來。即設座及備洗腳水。世尊在備設的座位上就坐後。便洗腳。羅睺羅向祂禮敬後也坐在一旁。
        世尊遺留少許的水在盛水皿中。接著便問羅睺羅尊者。羅睺羅。你是否看到少許的水在盛水皿中。是的。尊者。即是如此少量。羅睺羅。猶如無愧于蓄意撒謊者之沙門性。
        接著。世尊倒掉那剩餘的少量水後。問羅睺羅尊者。羅睺羅。你是否看到那被倒掉的少量水呢。是的。尊者。即是如此。羅睺羅。猶如那些無愧于蓄意撒謊者捨棄了沙門性。
        接著。世尊把盛水皿倒轉後。問羅睺羅尊者。羅睺羅。你是否看到倒轉的盛水皿。是的。尊者。即是如此。羅睺羅。猶如那些無愧于蓄意撒謊者把沙門性攪得亂去八糟。
        接著。世尊把盛水皿放置好後。問羅睺羅尊者。羅睺羅。你是否看到這個凹陷。空的盛水皿呢。是的。尊者。即是如此凹陷與空的。羅睺羅。猶如無愧于蓄意撒謊者之沙門性。
        羅睺羅。假使某隻具有如馬轅長的牙。身材壯大精心飼養。慣於戰鬥的王室長牙大象。在戰場上它以前腳及後腿。前端與後部。頭與耳。牙與尾覆行它的任務。但卻保留它的鼻。於是騎象者將有此思惟。具有如馬轅般長的牙…的王室長牙大象。在戰場上它以前腳與後腿…覆行它的任務。但卻保留它的鼻。它還沒放棄生命。
        但當具有如馬轅般長的牙。身材壯大。精心飼養。慣於戰鬥的王室長牙大象。在戰場上它以前腳及後腿。前端與後部。頭與耳。牙與尾。同時也用它的鼻覆行任務時。於是騎象者將有此思惟。具有如馬車柱般長的牙…的王室長牙大象。在戰場上它以前腳及後腿…同時也用它的鼻覆行任務。它已放棄了生命。目前無任何事務。是此王室長牙大像不會擔當的。羅睺羅。同樣地。當某人無愧于撒謊時。我預測他沒有一樣惡事是不會做的。因此。羅睺羅。你需如此地訓練。即使是玩笑。我也徹底不撒謊。
        羅睺羅。你怎樣想呢。鏡子有什麼作用呢。尊者。鏡子用來反映。羅睺羅。同樣地。應熟慮後才造身業。應熟慮後才造口業。應熟慮後才造意業。
        羅睺羅。當你想造身業時。你應如此地思考。我想造作的身業是否會帶給我苦惱。或是帶給別人苦惱。抑或兩者都受其苦呢。它是否是導致痛苦的後果及因緣之惡身業呢。當你省思後。假如你了知。我想造作的身業會帶給我苦惱。或是帶給別人苦惱。抑或兩者同受其苦。它是惡身業。是導致痛苦的後果及因緣。既然這樣。你的確不該造此身業。然而。當你省思後。假如你了知。我想造作的身業不會帶給我苦惱。或是帶給別人苦惱。抑或兩者都不受其苦。它是善身業。具有令人愉快的後果及因緣。既然這樣。你可造此身業。
        羅睺羅。同樣地。當你正造身業時。你應如此地思考。我正造作的身業是否會帶給我苦惱。或是帶給別人苦惱。抑或兩者都受其苦呢。它是否是導致痛苦的後果及因緣之惡身業呢。當你省思後。假如你了知。我正造作的身業會帶給我苦惱。或是帶給別人苦惱。抑或兩者同受其苦。它是惡身業。是導致痛苦的後果及因緣。既然這樣。你該中止造此身業。然而。當你省思後。假如你了知。我正造作的身業不會帶給我苦惱。或是帶給別人苦惱。抑或兩者都不受其苦。它是善身業。具有令人愉快的後果及因緣。既然這樣。你可繼續造此身業。
        羅睺羅。同樣地。當你已造身業時。你應如此地思考。我已造作的身業是否令我苦惱。或是帶給別人苦惱。抑或兩者都受其苦呢。它是否是導致痛苦的後果及因緣之惡身業呢。當你省思後。假如你了知。我已造作的身業會帶給我苦惱。或是帶給別人苦惱。抑或兩者同受其苦。它是惡身業。是導致痛苦的後果及因緣。既然這樣。你應向師尊或同覆梵行之智者懺悔。揭露和顯示此身業。懺悔揭露和顯示此身業後。你應實行防護予末來。然而。當你省思後。假如你了知。我已造作的身業不會帶給我苦惱。或是帶給別人苦惱。抑或兩者都不受其苦。它是善身業。具有令人愉快的後果及因緣。你可高興與愉快地安住於日夜實習此善法。
        羅睺羅。當你想造口業時…〔如同第九段,以口代替身〕…你可造此口業。
        羅睺羅。同樣地。當你正造口業時…〔如同第十段,以口代替身〕…你可繼續造此口業。
        羅睺羅。同樣地。當你已造口業時…〔如同第十一段,以口代替身〕…你可高興與愉快地安住於日夜實習此善法。
        羅睺羅。當你想造意業時…〔如同第九段,以意代替身〕…你可造此口業。
        羅睺羅。同樣地。當你正造意業時…〔如同第十段,以意代替身〕…你可繼續造此口業。
        羅睺羅。同樣地。當你已造意業時…〔如同第十一段,以意代替身〕…你可高興與愉快地安住於日夜實習此善法。
        羅睺羅。過去諸沙門與諸婆羅門。也是在如此地熟慮下淨化身業口業和意業。未來諸沙門與諸婆羅門。也將在如此地熟慮下淨化身業口業和意業。目前諸沙門與諸婆羅門。在如此地熟慮下淨化身業口業和意業。
        因此。羅睺羅。你需如此地訓練。我們應在熟慮下淨化身業口業和意業。 
        這乃是世尊所說。羅睺羅很滿意與欣喜世尊的話。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 中部經比丘品第六十
《教誡羅睺羅大經》
Mahàràhulovàda Sutta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舍衛城(SŒvatth´)祇陀林(Jeta)給孤獨園(AnŒthapiõóika)。
爾時。在清晨時分。世尊著衣執持衣缽。朝往舍衛城托缽。羅睺羅(Ràhula)尊者也著衣執持衣缽。緊隨著世尊後面而行。
        於是。世尊回頭向羅睺羅尊者如此說。羅睺羅啊。凡一切色。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或是外在的。顯著的或微細的。卑下的或高尚的。遠的或近的。一切色相需如此地以如理智慧如實地觀照。這不是我的。即不是我所也不是我。
        世尊。僅是色嗎。善逝。僅是色嗎。羅睺羅。除了色之外。受想行識也包含其中。
        接著。羅睺羅尊者如此思惟。今天誰在世尊親自警誡下。將前去城里托缽呢。因此。他回歸。盤腿坐於樹下。保持身體正直。建立起穩固的正念。
        舍利佛尊者見他坐在樹下。便對他說。羅睺羅。對於出入息保持正念。當出入息之正念得以開發與培育時。你將得到極好的結果與巨大的利益。
        於是。在黃昏時。羅睺羅尊者從禪坐中起身。前往謁見世尊。他向世尊禮敬後。便坐在一旁。然後問道。尊者。如何開發與培育出入息之正念。以至於能得到極好的結果與巨大的利益呢。
        羅睺羅。凡是獨存於內身之堅粗物。或依之而存在之物。即頭髮體毛。指甲齒牙。皮肉筋骨。髓腎心肝。肋膜脾臟。大腸小腸。肚渣糞便及其他獨存於內身之堅粗物。或依其而存在之物。都稱為內在的地質。在此。內在的地質及外在的地質皆是地質。需以如理智慧如實地觀照。這不是我的。即不是我所也不是我。當他能以如理智慧如實地覺照後。既解除了對地質的執著。心也遠離了對地質的貪愛。
        羅睺羅。什麼是水質呢。水質可以是內在或外在的物體。什麼是內在的水質呢。凡是獨存於內身的水及液體或是依其而存在之物。即膽汁粘液膿血汗脂。眼淚油脂唾沫鼻水。滑液尿水及其他獨存於內身的水及液體。或是依其而存在之物。都稱為內在的地質。在此。內在的水質及外在的水質皆是水質。需以如理智慧如實地觀照。這不是我的。即不是我所也不是我。當他能以如理智慧如實地覺照後。既解除了對水質的執著。心也遠離了對地質的貪愛。
        羅睺羅。什麼是火質呢。火質可以是內在或外在的物體。什麼是內在的火質呢。凡是獨存於內身之火及燃燒的物體。或是依其而存在之物。即依此某人得到溫暖成長。及能徹底地消耗所吃渴所飲嚐的食物。此外。其他獨存於內身之火及燃燒的物體。或是依其而存在之物。也皆稱為內在的火質。在此。內在的火質及外在的火質皆是火質。需以如理智慧如實地觀照。這不是我的。即不是我所也不是我。當他能以如理智慧如實地覺照後。既解除了對火質的執著。心也遠離了對火質的貪愛。
        羅睺羅。什麼是風質呢。風質可以是內在或外在的物體。什麼是內在的風質呢。凡是獨存於內身之氣體飄動之物。或是依其而存在之物。即向上風往下風。腹風腸風。流動於肢體之風。出入息及其他獨存於內身之氣體飄動之物。或是依其而存在之物。都稱為內在的風質。在此。內在的風質及外在的風質皆是風質。需以如理智慧如實地觀照。這不是我的。即不是我所也不是我。當他能以如理智慧如實地覺照後。既解除了對風質的執著。心也遠離了對風質的貪愛。
        羅睺羅。什麼是空性呢。空性可以是內在或外在的型態。什麼是內在的空性呢。凡是獨存於內身之空性空間的形態。或是依其而存在之物。即耳洞鼻孔口腔。或依其吃渴飲嚐的食物所吞嚥收集下排之隙。此外。其他獨存於內身之空性空間的形態。或是依其而存在之物。都稱為內在的空性。在此。內在的空性及外在的空性皆是空性。需以如理智慧如實地觀照。這不是我的。即不是我所也不是我。當他能以如理智慧如實地覺照後。既解除了對空性的執著。心也遠離了對空性的貪愛。
        羅睺羅啊。開發猶如大地般的禪坐。因為當你開發了大地般的禪坐後。稱心與不稱心的接觸生起時。〔煩惱〕將不會侵入而留待於你心中。就好比人們把清潔和臟骯的東西。即排泄物尿水。唾沫濃汁或血拋在地上。大地也不因此而恐懼羞辱及憎惡。羅睺羅。同樣地。開發猶如大地般的禪坐。因為一旦你開發了大地般的禪坐。稱心與不稱心的接觸生起時。〔煩惱〕就不會侵入而留待於你心中。
        羅睺羅啊。開發猶如水般的禪坐。因為當你開發了水般的禪坐後。稱心與不稱心的接觸生起時。〔煩惱〕將不會侵入而留待於你心中。就好比人們在水中洗刷清潔和臟骯的東西。即排泄物尿水。唾沫濃汁或血。水也不因此而恐懼羞辱及憎惡。羅睺羅。同樣地。開發猶如水般的禪坐。因為一旦你開發了水般的禪坐。稱心與不稱心的接觸生起時。〔煩惱〕就不會侵入而留待於你心中。
        羅睺羅啊。開發猶如火般的禪坐。因為當你開發了火般的禪坐後。稱心與不稱心的接觸生起時。〔煩惱〕將不會侵入而留待於你心中。就好比人們在火中燒毀清潔和臟骯的東西。即排泄物尿水。唾沫濃汁或血。火也不因此而恐懼羞辱及憎惡。羅睺羅。同樣地。開發猶如火般的禪坐。因為一旦你開發了火般的禪坐。稱心與不稱心的接觸生起時。〔煩惱〕就不會侵入而留待於你心中。
        羅睺羅啊。開發猶如風般的禪坐。因為當你開發了風般的禪坐後。稱心與不稱心的接觸生起時。〔煩惱〕將不會侵入而留待於你心中。就好比風刮走了清潔和臟骯的東西。即排泄物尿水。唾沫濃汁或血。風也不因此而恐懼羞辱及憎惡。羅睺羅。同樣地。開發猶如風般的禪坐。因為一旦你開發了風般的禪坐。稱心與不稱心的接觸生起時。〔煩惱〕就不會侵入而留待於你心中。
        羅睺羅啊。開發猶如空間般的禪坐。因為當你開發了空間般的禪坐後。稱心與不稱心的接觸生起時。〔煩惱〕將不會侵入而留待於你心中。就好比空間並不立足於任何地方。羅睺羅。同樣地。開發猶如空間般的禪坐。因為一旦你開發了空間般的禪坐。稱心與不稱心的接觸生起時。〔煩惱〕就不會侵入而留待於你心中。
        羅睺羅啊。開發慈愛〔心〕。一旦你開發了慈愛〔心〕。就可捨棄任何的惡念。
        羅睺羅啊。開發悲憫〔心〕。一旦你開發了悲憫〔心〕。就可捨棄任何的殘酷。
        羅睺羅啊。開發隨喜〔心〕。一旦你開發了隨喜〔心〕。就可捨棄任何的不滿。
        羅睺羅啊。開發舍〔心〕。一旦你開發了舍〔心〕。就可捨棄任何的嫌惡。
        羅睺羅啊。開發不淨觀。一旦你開發了不淨觀。就可捨棄任何的慾念。
        羅睺羅啊。開發無常想。一旦你開發了無常想。就可捨棄我是的自大。
        羅睺羅啊。開發出入息觀。當出入息之正念得以開發與培育後。你將得到極好的結果及巨大的利益。但如何開發與培育出入息之正念。以至於能得到極好的結果及巨大的利益呢。羅睺羅。在此。比丘去到森林樹下或空茅蓬裡。盤腿而坐。保持身體正直。建立起穩固的正念。專心正念於出入息。
        一旦吸入一口長氣。他了知。我吸入了長氣。或在呼出一口長氣的時候。他了知。我呼出了長氣。一旦吸入一口短氣。他了知。我吸入了短氣。或在在呼出一口短氣的時候。他了知。我呼出了短氣。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吸氣時。我需體會整個〔入息〕的過程。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呼氣時。我需感受整個〔出息〕的程序。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吸氣時。我需使身行平靜。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呼氣時。我需使身行安祥。
        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吸氣時。我需體會歡喜。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呼氣時。我需感受喜悅。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吸氣時。我需體會快樂。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呼氣時。我需感受愉快。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吸氣時。我需體會心行。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呼氣時。我需感受心行。當我吸氣時。我需致心平靜。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呼氣時。我需使心安祥。
        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吸氣時。我需體會心識。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呼氣時。我需感受心識。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吸氣時。我需使心歡喜。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呼氣時。我需使心歡喜。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吸氣時。我需引心專注。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呼氣時,我需引心專注。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吸氣時。我需導心解脫。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呼氣時。我需導心解脫。
        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吸氣時。我需省思無常。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呼氣時。我需思忖無常。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吸氣時。我需省思消退。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呼氣時。我需思忖消退。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吸氣時。我需省思止息。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呼氣時。我需思忖止息。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吸氣時。我需省思讓渡。他如此地自我訓練。當我呼氣時。我需思忖撒回。 
        羅睺羅。此乃是開發與培育出入息之正念的法門。於此可得極好的結果與巨大的利益。一旦出入息之正念依此開發與培育後。甚至於在最後的出入息止息時也能辨別。不是不曉得。
        這乃是世尊所說。羅睺羅尊者滿意與欣喜世尊的話。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註]:
* 南傳上座部巴利聖典《庵婆蘖林教誡羅睺羅經》,收於《相應部》(Saṃyutta Nikāya) 第二品。
《相應部》又稱《相應尼迦耶》,是《巴利三藏》中由眾多短經根據相應主題編集在一起的經藏。對應北傳佛教的《雜阿含經》。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