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識与靈魂
* * *
[註]: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我」Ātman,梵文原意是起主宰作用。
*〈大智度論〉載:「問曰。若佛法中言一切法空。一切無有吾我。云何佛經初頭言如是我聞。答曰。佛弟子輩雖知無我。隨俗法說。我非實我也。譬如以金錢買銅錢人無笑者。何以故。賣買法應爾。言我者亦如是。於無我法中而說我。隨世俗故不應難。」〈卷第一〉。
*「無我的原則並不是說原先有一個自我,然後佛教再來掃除它。相反的,它的意思是一開始就沒有自我。體悟到這一點,才能稱為『無我』。」出自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P-163。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出自巴厘文《中部經》及《雜部經》。
*「人的心理上有兩種根深蒂固的意念,自衛與自存。為了自衛,人類創造了上帝,靠上帝得到保護、安全與依怙,就像小孩依賴父母一樣。為了自存,人類想出了靈魂(神我)不滅的主意,俾得恒古長存。由於他的愚昧、懦弱、恐懼與貪婪,人類需要這兩件東西來安慰自己,因此他們緊緊地狂熱地抓住它們。」出自羅睺羅法師〈釋迦的啟示〉。
*「正信的佛教,並不接受這一套靈魂的觀念,因為這在緣起緣滅的理論上不能成立。站在『生滅無常』的立足點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滅無常的,物質界是如此,精神界亦復如此。……不要說死後沒有固定的靈魂,縱然活著的時候,我們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剎那不停地變了又變而變變不已之中。……佛教主張『因緣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質界是因緣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緣生法。」出自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P-45。
*「因為不同的業一直存在和變化,後生的我已不完全是前生的我。」因為在六道輪迴的過程中,人的下一生不一定往生為「人」,甚至不一定能肯定為男為女。修為得有好成果的,甚至已成聖或往生佛國淨土。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此迴向文出自《法華經》〈化城喻品〉。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