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070-自恣日与盂蘭節


自恣日与盂蘭節

   *   *    * 

[註]: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夏安居」梵語是 varṣa,是印度曆法的雨季。中印歷法不同,在中土指為農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結夏結束的七月十五日,施主為寺院設齋供養僧人並施食餓鬼,中土依《盂蘭盆經》而稱為「盂蘭節」。禪宗寺院亦有在農曆十月十五日至翌年一月十五日為「冬安居」的制度。

*「佛告諸菩薩言。我今半月半月自誦諸佛法戒。汝等一切發心菩薩亦誦。」又說:「佛告諸佛子言。有十重波羅提木叉。若受菩薩戒不誦此戒者。非菩薩非佛種子。」出自《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自五戒以至菩薩戒,皆稱波羅提木叉,譯義為別解脫。── 持一戒有一戒的解脫功德,別別持別別解脫,故稱別解脫戒。」出自聖嚴法師〈戒律學綱要〉P-116。

*「自恣日」梵文為 Pravārana「刺婆刺拏」,意為隨意、滿足。或請有德者舉比丘之罪過,故稱為「作舉」等。漢譯為「自恣」。嚴格來說,自恣日應該是指解夏的次日。

*《盂蘭盆經》的「盂蘭盆」(Ullambana),指於農歷七月十五日舉行超度亡魂餓鬼的儀式。在中土亦稱為「水陸法會」「放焰口」「蒙山施食」等等。民間亦稱為「中元節」,或稱為「餓鬼節」。

*「盂蘭」梵文是「倒懸」之意。而「盆」字是梵文bana的音譯,並非指器皿。Ullambana 之意是「救倒懸,解痛苦」。就如「一闡提」的「一」不是數字,是 Ecchantika 的第一個音節的音譯一樣。

*《盂蘭盆經》載:佛弟子目犍連以天眼通見其亡母墮餓鬼道受苦,乞飯食餵其母。但其母因惡業受報故,飯食皆變火炎。目連求佛陀解救之法,佛乃指示目連於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設「盂蘭盆」,供養三寶(包括十方僧眾),可蒙無量功德得救七世父母,亦可滅除七世父母之罪業。

《盂蘭盆經》載:「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中常憶父母供養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順慈憶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此是「盂蘭盆會」的由來。 

* 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四年為西元538年。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載:「阿難獨居靜處,夜三更有餓鬼現前,名焰口。形醜陋,口中吐火。白阿難曰,卻後三日汝命盡,將生餓鬼中。阿難畏,問免之方便。餓鬼曰,汝明日對無數餓鬼與無數婆羅門仙等施摩伽陀國一斛,並為我供養三寶。以此功力,汝延壽且我亦免餓鬼苦。阿難以言於佛,佛為說陀羅尼。曰,誦此陀羅尼施食,一一餓鬼當得摩伽陀國七斛食。汝今受持此法,福德壽命皆增長。」

「斛」音「壺」,一種木製的四方形量器,口小底大,容量五斗。在此指一大木盆飯食。

「摩伽陀國」為中印度古國名,亦譯為「摩竭陀」,也就是王舍城所在國。因是焰口惡鬼所說,故「施餓鬼」又稱「放焰口」。

* 宋代天竺僧人金剛上師阿閃撇幹資羅,在四川蒙山重譯唐代金剛智〈瑜伽施食儀軌〉,並開臺上演目連救母等劇。日間供養三寶,夜間普度鬼魂。因地點在蒙山而稱為「蒙山施食」。

*〈釋門正統〉是佛教史書。最初是北宋政和年間元穎法師撰的《天台宗元錄》,慶元年間吳克己續寫,並改名為《釋門正統》。嘉熙初年宗鑑法師再加以擴充,仍稱《釋門正統》,八卷。收於《卍續藏》第一三0冊。是後來《佛祖統紀》的基礎作品。

《佛祖統紀》是宋朝志磐大師於公元1269年撰寫的佛教史書,五十四卷。因為是從釋迦牟尼「佛祖」起,至於中國佛教的歷代祖師傳記。故稱為「佛祖統記」。是以天台宗為正宗觀點並兼涉到其它漢傳各宗的傳法世系佛教通史。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