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的境界
* * *
[註]:
*「佛陀」(Buddha)梵文的意思是「覺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斷一切語言道,滅一切心行,名為諸法實相。」出自鳩摩羅什〈大乘大義章〉第十三章。
*「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皆出自《六祖壇經》。
*「諸法實相慧是般若波羅蜜。」出自〈大智度論〉卷第十八-釋初品中般若波羅蜜第二十九:「問曰。云何名般若波羅蜜。答曰。諸菩薩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於其中間知。諸法實相慧是般若波羅蜜。」「問曰。云何是諸法實相。答曰。眾人各各說諸法實相自以為實。此中實相者不可破壞。常住不異無能作者。如後品中。佛語須菩提。若菩薩觀一切法。非常非無常。非苦非樂。非我非無我。非有非無等。亦不作是觀。是名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是義捨一切觀。滅一切言語。離諸心行。從本已來不生不滅如涅槃相。一切諸法相亦如是。是名諸法實相。」
〈大智度論〉卷第九十九-釋曇無竭品第八十九:「復次,佛有二種身:一者、法身,二者、色身。法身是真佛,色身為世諦故有。佛法身相。上種種因緣說諸法實相,是諸法實相亦無來無去,是故說諸佛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若人得諸佛法身相,是名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得一切智故名為近,以相似故。般若波羅蜜名諸法實相。若能如是行,是為行般若波羅蜜真佛弟子。真佛弟子者,得諸法實相名為佛。得諸法實相差別故,有須陀洹乃至辟支佛、大菩薩。須陀洹等乃至大菩薩,是名真佛弟子。」
*「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指的是「苦、集、滅、道」四聖諦。
佛教是從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悟了「緣起法」和「四諦」的真理開始。「四諦」是說明人生是苦和造成苦的根源。以佛法破執斷煩惱,解脫苦海,達到涅槃寂靜境界之法。「苦諦」(Dukkha)是關於生死是「苦」的真諦。而此苦的根源,是因無明愚癡而造種種業,那便是「集諦」。指人生一切煩惱惑業,能聚集成生死之苦果。苦是果,集是因,是十二因緣從過去世現在世至末來世的聯貫,故「苦、集」二諦是「生死法」。
要做到破執斷煩惱,就要依靠佛法。主要的是「戒定慧」以及「六波羅蜜」,具體的就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等的「八正道」,這便是「道諦」。「道」是滅苦之道,通向涅槃之道。以佛法滅除諸煩惱,解脫生死達到涅槃寂靜,便是「滅諦」。「滅」也就是貪瞋癡的熄滅,是「涅槃」。故「滅、道」二諦是「解脫法」。
*「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出自〈中論〉的〈觀法品〉。
*人類歷史上,在二千五百年前降生於古印度北方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畢柏羅婆 Piprāvā)淨飯王(Shuddhodana)的王子,悉達多•喬達摩(Siddhārtha Gautama) 。便是後來得道成佛的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Shākyamuni),是唯一在現世住世的佛。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此迴向文出自《法華經》〈化城喻品〉。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