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註]:
*「無始」(Anadikalika)。
*「攝論雲,無始即是顯因也,若有始則無因。以有始則有初,初則無因,以其無始則是有因,所以明有因者,顯佛法是因緣義。」出自三論學派大師安息吉藏(549—623)對《勝鬘經》的詮釋論著〈勝鬘寶窟〉。
*「攝論」指無著菩薩所造的《攝大乘論》(Mahāyāna-samgraha),簡稱《攝論》。是對《阿毘達磨大乘經攝大乘品》的詮釋。
*「鬘童子」問佛陀有關宇宙和生命之起源的事。出自《中阿含經》的《箭喻經》。
* 斯里蘭卡羅睺羅法師在〈釋迦的啟示〉裡說:「佛認為這些問題沒有用處,所以佛不會解答。因為這些問題不能令人厭離去執入滅,也不能令人得到寧靜深觀圓覺涅槃。不論一個人對那些問題的見解如何,世間還是有生老壞死憂戚哀痛苦惱,所以世尊在此生中,說明瞭苦,苦的生起,苦的止息和滅苦之道,佛解釋這些,因為它們有用,它們與修鍊身心的梵行有根本上的關聯,可令人厭離去執入滅得寧靜深觀圓覺涅槃。」
* 在《雜阿含經》卷第十六及《中阿含經》卷第六十中,都有記載有關「十四無記」。「無記」(avyākṛta)是指無益並無法說明的見解。漢傳佛教經論中列出的「十四無記」如下:
1,世界恆常存在嗎。2,世界不恆常存在嗎。3,世界既恆常又不恆常嗎。4,世界既非恆常又非不恆常嗎。5,世界有邊際嗎。6,世界無邊際嗎。7,世界既有邊又無邊嗎。8,世界既非有邊又非無邊嗎。9,生命與自我(色身)是同一的嗎。10,生命與自我不是同一的嗎。11,如來死後還存在嗎。12,如來死後不存在了嗎。13,如來死後既存在又不存在嗎。14,如來死後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嗎。
*《大智度論》卷二稱「十四無記」為「十四難」。《大智度論》卷二載:
問曰。十四難不答。故知非一切智人。何等十四難。世界及我常世界及我無常。世界及我亦有常亦無常。世界及我亦非有常亦非無常。世界及我有邊無邊。亦有邊亦無邊。亦非有邊亦非無邊。死後有神去。後世無神去。後世亦有神去亦無神去。死後亦非有神去。亦非無神去後世。是身是神。身異神異。若佛一切智人。此十四難何以不答。
答曰。此事無實故不答。諸法有常無此理。諸法斷亦無此理。以是故佛不答。譬如人問搆牛角得幾升乳。是為非問。不應答。復次。世界無窮如車輪。無初無後。復次。答此無利有失墮惡邪中。佛知十四難常覆四諦諸法實相。如渡處有惡虫水。不應將人渡。安隱無患處可示人令渡。復次。有人言。是事非一切智人不能解。以人不能知故佛不答。
復次。若人無言有有言無。是名非一切智人。一切智人有言有無言無。佛有不言無。無不言有。但說諸法實相。云何不名一切智人。譬如日不作高下亦不作平地等一而照。佛亦如是。非令有作無。非令無作有。常說實智慧光照諸法如一道。人問佛言。大德。十二因緣佛作耶他作耶。佛言。我不作十二因緣。餘人亦不作。有佛無佛生因緣老死。是法常定住。佛能說是生因緣老死乃至無明因緣諸行。
復次。十四難中若答有過罪。若人問。石女黃門兒長短好醜何類。此不應答。以無兒故。復次。此十四難是邪見非真實。佛常以真實。以是故置不答。復次。置不答是為答。有四種答。一決了答。如佛第一涅槃安隱。二解義答。三反問答。四置答。此中佛以置答。汝言無一切智人。有是言而無義。是大妄語。實有一切智人。何以故。得十力故。知處非處故。知因緣業報故。知諸禪定解脫故。知眾生根善惡故。知種種欲解故。知種種世間無量性故。知一切至處道故。先世行處憶念知故。天眼分明得故。知一切漏盡故。淨不淨分明知故。說一切世界中上法故。得甘露味故。得中道故。知一切法若有為若無為實相故。永離三界欲故。如是種種因緣故。佛為一切智人。
*《佛學大辭典》是丁福保居士編著。於1922年出版的近代最權威佛教術語名相辭典。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此迴向文出自《法華經》〈化城喻品〉。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