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教話頭禪〉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六祖壇經》:定慧一體、定慧同時
── 聖嚴法師著 ──
〈第四天:晚上〉
《六祖壇經》:定慧一體、定慧同時
一、動中修定、境上鍊心
「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如燈光,有燈即有光,無燈即無光。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即有二,體無兩般,此定慧法,亦復如是。」
定與慧在佛教的經論中,多半是說「由定發慧」——先修定,以定為基礎來開發智慧。但修定是不是一定可以開發智慧?不一定,世間的「四禪八定」只能讓人入定,而不能開發出解脫慧,也就是解脫的智慧不容易產生。
但是,如果沒有定做為基礎,所開發出來的智慧就變成了狂慧,是浮動的、不踏實的,所以有定的人才能有智慧。然而,如果用佛的智慧、佛的觀念來指導修定,就能很容易地發慧,可是在發慧之前,這還不是自己的智慧,因此,這時的定和慧不是同時的。
譬如,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以前修過四禪八定。另外,他在成佛之後,到鹿野苑度五位比丘時,因為五位比丘原先已經跟釋迦牟尼佛一起修禪定修了很久,所以釋迦牟尼佛為他們開示四聖諦「苦、苦集、苦滅、苦滅之道」時,以他們既有的禪定基礎,再用佛的智慧指導,馬上就開悟了,這是非常踏實的。
在開悟之前修禪定,但是沒有智慧;開悟以後有了智慧,可是如果沒有修禪定,智慧就不夠穩定。所以,在開悟之前要修定,開悟之後還是要修定。怎麼修定呢?
在六祖惠能大師之前,大致上都是用打坐的方式來修定,但是惠能大師提出不一定要打坐才能修定。
我們從惠能大師的傳記中可以得知,在還沒有出家、還沒有見五祖弘忍大師之前,他是一個樵夫,每天都非常單純的在打柴;後來見了弘忍大師,被安排了舂米的工作,也一樣非常單純的在舂米。舂米不是用手,而是用腳踩。運用槓桿原理,一腳站在地上,另一腳踩在舂米的板子上,腳不斷重複地踩下、抬起。因為惠能大師的身體不是很強壯,而舂米需要很大的力氣,所以他用一塊石頭綁在腰上,讓身體變得比較重一點,這樣踩下去時,便不需要很用力了。
他就這樣每天很單純地做同樣的工作。工作的時候,也是在動中鍊心、修定。這種定是心平靜、安定、統一,並且隨時與環境統一,而非一定要坐著打坐。而在他獲得傳法、逃到南方時,跟著獵人一起生活,當獵人打獵的時候,他也是很單純地幫忙獵人看網,看了十多年,這真是不簡單。
到了百丈懷海禪師的時候,他主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每天都要工作,甚至在他八十多歲時還繼續工作。弟子們不忍心,於是把他的工具藏起來,希望他能休息,結果那一整天他就不吃飯了。百丈每天都在工作,所以他的修行就是工作,工作就是修行,在動中修定,即是心平靜、安定,不受環境的影響而波動。能夠隨時隨地面對環境而心不受影響,即是「境上鍊心」,與傳統的四禪八定不一樣。
記得在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年間,我在美國紐約皇后區買了一間很破的房子,我們一邊整修,一邊找出空間來,讓十幾個人一起打禪七。其中有一位美國男孩,他是一個木匠,在參加了七天的禪修之後,發心留下來幫忙做門窗、地板等木工。才剛剛打完禪七的第二天,他就開始做木工,因為室內沒有足夠的空間,所以必須在馬路邊工作。
這時我發現一個狀況:雖然他的手正在工作,但是只要年輕漂亮的女孩經過時,他一定目迎目送,一直到看不見了為止。我看見幾次這種情形,甚至有幾回他一邊看一邊敲打,結果一打就打在手上。可是當另外一個女孩經過的時候,他還是又盯著看。
我跟他說:「你才剛剛打完禪七,要記得工作就是工作啊!」他回答:「對。」然後繼續工作。但是到了下午,有漂亮的女孩經過時,他還是忍不住地看。所以,動中修定是需要常常練習的,如果有了靜態的禪修基礎以後,在動的狀況下就可以用得上。因此,禪修也需要在禪堂打坐。
在我們寺院的生活,就像百丈那時一樣,禪堂裡的連床也叫「廣單」,早、晚還是要打坐,白天工作。有些在家居士來參加禪修,在這裡打完坐之後,好像覺得已經夠了,所以回家以後平常不打坐,要等到下一次再來禪堂打坐。在家時早上捨不得起床,而晚上有興趣的事情太多了,捨不得打坐,也捨不得睡覺,到了隔天早上又起不來,因此,總覺得沒有時間打坐,這是非常顛倒的。所以,我勉勵大家,每天一定要有打坐的時間。
二、用佛的智慧與觀念指導自己
《六祖壇經》中說「定慧同時」,即是當我們心不安定的時候,若沒有辦法怎麼會這樣容易生氣?心怎麼沒有調好?」他回答:「師父,你看看菩提達摩的樣子,因為他的禪修工夫太好了,所以永遠是生氣的。」我說:「菩提達摩不是生氣,而是他的長相就是那個樣子。」
因此,如果修禪定卻沒有智慧同時來調整自己的話,打坐工夫愈深,很可能會發生兩種狀況:一是傲慢、一是忿怒。傲慢是自己覺得了不起,忿怒則是「我正在安靜的狀況裡,你不要碰我,只要稍微讓我心裡不舒服,我馬上就生氣」,這兩種狀況都是因為不會同時運用禪定和智慧的關係。
禪宗修行人有一句話:「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是指把千條江水都掀動了也無妨,但你若是擾亂或妨礙修道的人,那罪過就很大了。也因此有些修行的人說:「我是個修行的人,你不要擾亂我,因為你擾亂我比擾亂千江水的罪過還要大,我當然是生氣有理!」雖然這句話是用來勉勵大家要愛護修行的人,但是修行的人不能拿它來當成護身符,若是以之做為藉口,那是絕對的錯誤。而我們的護身符,就是「定慧並用」。
《六祖壇經》認為定和慧是同時存在的,不可能分開,所以,若是先有定,後有慧是不正確的,有慧而沒有定也是不正確的。《壇經》中以燈和光來做比喻:為什麼叫做燈?是因為有光;光從哪裡來?從燈而來,所以稱為「燈光」。實際上,燈和光同時存在,好比陽光一樣,陽光是太陽的光,太陽與光這兩樣東西是不能分開的。
因此,我們修行的時候,修定必然是與智慧一起,開悟以後,智慧必然仍是與定一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