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教話頭禪〉
象岡話頭禪十開示
話頭的四個層次
(一):念話頭、問話頭
── 聖嚴法師著 ──
〈第五天:上午〉
話頭的四個層次
(一):念話頭、問話頭
一、參話頭不用想像
在我所建議的四個話頭當中,你們一定要選一個用。這四個話頭分別是「什麼是無?」、「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拖著死屍走的是誰?」,以及「念佛的是誰?」。
第一個「無」,是想要知道這個「無」字究竟是什麼?這非常乾脆,因為你沒有辦法想像,頭腦不會由於這個「無」而再去幻想出其他的東西來,或是想像著什麼道理、形象,這些都不會出現,所以這個「無」字是最有力的。
二十多年前,有位來參加話頭禪的女眾居士,我教她參「什麼是無?」,剛好我當時正在講《六祖壇經》,說到禪是無相、無住、無念。這位女眾原先參「什麼是無?」,聽了我的開示後,頭腦一轉,想到:「師父講禪是無念、無住、無相,這就是『無』囉!無就是禪。什麼是禪?……」
參著、參著,當她看到我雙手握著香板垂在身前,突然想到:「啊!我知道了。」她發現禪就是師父,師父拿著香板的樣子就是禪,於是她馬上來告訴我:「師父,我已經知道無是什麼了,無就是禪,禪就是師父。」我問她:「妳怎麼知道的?」她說:「你拿著香板的樣子,讓我發現師父就是個禪字。」
她把師父握著香板的樣子形象化、文字化了。她的頭腦轉得好快,從無變成禪、禪變成師父,她還以為參破了。你們說她參的是什麼?那是在打妄想。無,是絕對不能夠轉彎的。
又譬如說參「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誰?」時,你可能會想像、會給它一個名詞,或者是挖空心思地想:「我過去世長得什麼樣子?哦,我知道了,我做夢的時候常常夢到我的過去世,那大概就是我過去的本來面目吧!」
其次,參「拖著死屍走的是誰?」時,你可能說:「我現在還沒有死啊,拖著這個身體的就是我,這個我是什麼呢?」如果懂得佛法的人,還可能會給它名字: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若是不懂佛法的人,可能會說是靈魂了。
至於參「念佛的是誰?」時,可能有人會說:「念佛的是誰?是我,我現在正在念,當然是我。」如此一來,話頭就沒有力量了。
所以,第一個「無」字話頭是最有力的。但是其他的三個話頭也還是有用,因為如果你對它有興趣的話,那對你就有用。只是用的時候,不能有任何的想像或幻境,若是有,要馬上告訴自己:「這不是、那也不是,重新再參。」
二、話頭的四個層次
話頭的四個層次,是念話頭、問話頭、參話頭和看話頭,也就是我們在用方法的時候,幾乎不可能一開始就進入疑團,那是相當不容易的。大概只有六祖惠能或少數的幾位大禪師,他們的根器深厚,很快就能夠進入疑團,乃至能夠開悟見性。
普通人在剛開始的時候,是沒有疑情的,如果已經有了疑情,那是因為對自己的生命產生了疑問,例如:「我的生命是怎麼來的?」或是看到有人死亡,特別是自己的親人,自己最重要、最愛的人死亡了,因此追問:「他到哪裡去了?我將來也會死,那我會到哪裡去?」
有了這樣的疑問,就是有了「生死心」,你在用話頭的時候,會很容易產生疑情;繼續用心、用功,還會產生疑團;再持續努力用功,疑團會爆炸,那就見性,知道本來面目是誰了,對於生死的問題、生死的價值、生死的意義,也都清楚了。這一定是已經先有了一種「疑」,才會一用方法就得力,否則的話,很不容易。
所以,你若是沒有這種「疑」,那就需要從念話頭或者問話頭開始,念了話頭再問,持續不斷,自然而然會產生疑情,乃至變成疑團,那即是參話頭了。
(一)生死心切念話頭
念話頭跟念佛、持咒都有相似之處。持咒是求感應,念佛是希望能夠與佛相應,那麼只是念話頭的話,似乎是一樁無聊的事。因為念佛或持咒,是一種宗教的信仰,而念話頭跟宗教信仰沒什麼關係,完全是在練你的耐心與恆心,更是鍊你的散亂心,讓它變成集中、統一的心。這是一種禪的修行方法,跟念佛和持咒是不一樣的。
你不要把念話頭當成是無聊的事,而要把這個話頭,當成是你掉入生死大海裡,或是掉進煩惱漩渦中時,一根救命的繩子。因為煩惱的緣故,你的心經常處在非常困擾的情況中,彷彿掉到漩渦裡爬不出來,又像是在生死大海裡,茫茫然不知道往哪兒去。在這個時候,來了一架直昇機,從機上放了一根繩子下來,讓你可以抓住它。當你抓住這根繩子時,你絕不能放掉它,因為你一放掉,就又掉進漩渦或大海裡,甚至沉下去淹死了。
所以,要把這個話頭當成是你救命的一根繩子,牢牢地、不斷地念它,這樣念的時候,你的心自然而然會與妄念分離開來,漸漸地不再有妄念了。此時,你不會再去在乎自己的身體狀況,只知道念話頭,因為要救命,要將自己從漩渦裡救出來,否則,這時只要一放,你馬上又進入漩渦裡了。所以,要有這種懇切的生死心,話頭才能念得成功。
但是,念話頭的時候,是一句帶有問號的話頭,並不僅僅是一句話。譬如念「阿彌陀佛」時,是念一個名詞,而念話頭則是念一個問號。當你念的時候,一定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念的是一個問號,而不僅僅是一個字、一句話或是一個名詞。所以,持續不斷地念一個問號,慢慢的,就會變成問話頭了。
(二)鍥而不捨問話頭
念話頭的時候,如果沒有問號,譬如說你只是念「無」字而沒有問號,那「無」字就只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沒有」,一直念著:「沒有、沒有……」慢慢地會覺得很無聊,既然「沒有」,那還念它做什麼?所以,開始的時候,一定要帶有問號地念:「什麼是無?」
有的人很聰明,他想老是問「什麼是無?」很無聊,所以反過來問「無是什麼?什麼是無?……」,就算這樣翻過來翻過去,久了也一樣會覺得無聊,因為你已經認為無聊了,所以才將它換個花樣玩,玩了一段時間,沒有什麼好玩的,便又不想繼續下去了。所以,老實地問「什麼是無?」不要玩花樣,也就是頭腦不要去想它有沒有意義,或是有沒有趣味。
在持續不斷地問那個問號的同時,你要相信那裡面有自己想知道的東西,只是現在還不知道,所以一定要不斷地問。
這在禪宗有一個比喻:「老鼠啃棺材」。棺材是木頭做的,而老鼠為什麼要啃棺材?牠可能是認為棺材裡有東西可以吃,也有人說老鼠是為了磨牙齒,否則會很不舒服。而禪宗是比喻老鼠對棺材裡的東西非常有興趣,雖然牠並不知道棺材裡究竟有什麼東西,只是每天去啃它,啃到最後,棺材就被啃破了。
我沒有看過老鼠啃棺材,但是我住在這棟房子裡時,每天晚上把門關起來以後,有一隻老鼠每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來啃我的門角。
我被吵得睡不著,於是起身來看,才發現是一隻老鼠,牠一看到我就趕快跑。老鼠跑掉以後,我再把門關起來,可是等我睡覺了以後,牠又來啃。後來我不睬牠了,我想:「反正是老鼠啃棺材,雖然我還沒有死,管牠來啃我住的這個大棺材。」
這到底有什麼好啃的?不知道。不過我住在這裡三個月,牠也啃了三個月,而且牠老是啃同一個地方,不會換位置,就是一個位置一直啃下去,現在那個被啃的痕跡還在。
希望你們也像能那隻老鼠一樣,鍥而不捨地,啃一個話頭啃上三個月不放,相信你會開悟的。自己一定要相信這句話頭裡邊有東西:「我雖然對這裡邊的東西不清楚,正因為不清楚才想要知道,所以我一定要問到底。」持續地問下去,不要放下,不要放手。
如果你能一直問下去,自然而然會變成參話頭,你的疑團就會出現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