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點燈]-明師与名師

N5-          明師与名師
                              ── 行者 果燦  ──

        「明師」指光明磊落,有智慧有德行的老師。凡人初學佛,必須拜求明師,注意,是「明」不是「名」。求師的標準是依「法四依」,就是「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聖嚴師父說:「順乎經教,深入法理,洞明法義,那是真的明師。如僅以自我的臆測和修持中的感應、經驗來自由地解釋經教而毀謗正統歷代諸大祖師及三寶的人,即為邪師而非明師。」(學佛群疑P8)又說:「從佛法的立場說,邪與正暗與明的標準,都在於自我中心的考察,如帶有強烈貪瞋習性的人,一定不是明師;又如雖然表現仁慈,和顏悅色道貌岸然,但倘有憍狂慢等氣質的人,也一定不是明師。」(學佛群疑P166)當然,最主要還是看他講的是否符合佛法,而不是胡亂臆測。
        明師不易求,拜錯師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可能誤入邪道。多年來,在報章電視上看到很多拜錯師,收錯徒的例子。香港有一位女藝人在美國依止一位「上人」出了家。初時,該「尼師」周圍還聚了不少女信徒。後來不知出了什麼事,搞到「尼師」和她的「上人」通過傳媒師徒對罵,互揭隱私,「尼師」最後還「歸了俗」,成為街頭巷尾閑談的話題。
        曾經有一位在內地和南洋很出名的,學「淨土」的所謂「名法師」答他的信徒問,臨命終時如何區別是否阿彌陀佛來接引時,他說:「你若跟釋迦牟尼佛去了,是你自己錯了。因此,念佛人臨命終時,如果不是阿彌陀佛來接引,任何佛菩薩現前都不理會就沒事。」(學佛答問三P59)
        《淨土三經》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介紹給世人認識的。如果說,跟來接引的「本師」和「介紹人」去,「是你自己錯了」?那簡直就是「忘恩」,是謗佛。
        《楞嚴經》說:「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讚歎婬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婬婬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汝今未須先取寂滅。縱得無學,留願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眾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見。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語名報佛恩。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六祖在《壇經》〈定慧品〉中說:「學道者思之,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六十華嚴經》〈賢首菩薩品〉說:「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開發無上道。」
        《華嚴經》說:「若住於分別,則壞清淨眼,愚癡邪見增,永不見諸佛。」
        學佛首要是對佛法有信心,既有心修「唸佛法門」,修「般舟三昧」,天天念佛時時念佛,臨命終時,卻對佛菩薩現前接引的信心一點都沒有,還一心準備著以分別心去把三世諸佛分門分派,那根本是入了「邪道」。
        聖嚴師父說:「如何知道是魔境的干擾或是佛菩薩的接引?不在於臨命終時的觀察和認知,而在於平時的願心和修行。平時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並且以修善、積福、持戒、修定和聞法等的薰習,成長善根力量,到臨命終時,自然感得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等的化身來臨。」(學佛群疑P85)
        我們為什麼要求往生佛國淨土?因為我們知道六道苦厄煩惱多,我們修淨土實則上就是一種出離心,想擺脫人世間的煩惱和苦厄。但我們現今宿業煩惱還很多,並未明心見性,並未能脫離三界,所以,我們僅能借彌陀等諸佛菩薩的大悲願力,發願往生佛國淨土。因為本師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在淨土中沒有凡界的那種煩惱和苦難的外緣,在淨土中我們可以向彌陀等佛菩薩學法。在淨土中,雖然我們不一定馬上就會成佛,但起碼可以順利朝著成佛的方向修行,猶如進入了「涅槃流」那樣。雖然我們也知道,在淨土中修行有成以後,我們還會返回凡間普度眾生,但到那時已不可同日而語了。必須明白,修淨土法門並非最終目的,「淨土」僅是究竟成佛的橋梁,所以說,淨土法門是佛的「方便說」。
        我們「在家人」不好批評「出家人」,批評出家人是不如法的,出家人自有僧團的戒律去管。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不親近他,不聽他講,不看他的書,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千萬不要幫助他去做宣傳。我們從學到的佛學知識知道如何以「三法印」如「四依法」去辨別「名師」和「明師」。通常一登入同修的博客,如果看到博主轉貼了該所謂「法師」的文章和視頻,就已知道該博主的水平境界究竟到了哪裡。
        「皈依」的主要對像是佛法僧三寶,而不僅是某一位法師,「僧」是代佛傳「法」者,我們是通過「僧」而歸依「佛」和「佛法」。故通常說「依止」某一位法師而「皈依三寶」,就是通過那位法師而「皈依三寶」,而不是說僅「皈依」了某法師本身。因為該法師僅是代表「三寶」中之一的「僧寶」,不是三寶的全部。佛門弟子是視「引領」我們「皈依三寶」的法師為「師長」,故尊稱為「師父」。「師父」是有向我們傳授「佛法」的責任,但不同於民間拜師學藝的「師父」。此「師父」不同彼「師父」。
        必須清楚,居士沒有資格給人授「三皈」。「皈依」是要有合格的和尚引領,但在條件不許可時,例如當地沒有和尚,佛法是允許在佛像前「自受皈依」的。至於「遙距授三皈依」並無先例,也沒有這種必要。當年釋尊住世時,是有「遣使受羯磨」的例子。「遣使」是指佛派遣代表去僧寺求取羯磨而得戒者。在佛教歷史上,僅對「達摩陳那」一人,據傳因「陳那」生得太美了,很多男人都想在半路上把她破了,所以破例派遣代表去尼寺求取羯磨。但那是「遣使」而不是「遙控」,派去的也必是合格的比丘尼,因為佛制規定比丘不可度女人出家。
        既視引領我們受「三皈」的法師為「師父」,他就是我們今後學佛讀經的「老師」,他的開示他的著作都值得我們學習,所以求師要求「明師」。藏傳佛教有一套嚴格的學習制度,出家後安步就班,要學習一系列經論,要經多年逐步考取學位,才會成為合格的「格西」(是一種學位)。所以藏人要求皈依或出家,比較容易「求師」,通常起碼會依止一位有「格西」學位的喇嘛。但漢傳佛教沒有這種學位制度,近年連原有的宗派脈胳傳承也漸漸漠糊,自封的什麼「上師」「宗師」處處,好像任誰都可以披上「紅祖衣」。每次有什麼大「法會」,各路「宗師」雲集,一片紅袈裟的海洋,某些「新潮」的出家人,甚至在其「紅祖衣」上加了很多莫明其妙的圖案,與原始佛教已相距太遠。
        現今的「佛教」,因摻雜了太多非佛的「添加物」,又沒有統一而權威的組識,山頭林立,自設藩籬,故有心向佛者,的確不易求得「明師」。如何找到「明師」,那就看你的智慧和緣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