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點燈]-「劫」與成住壞空

P26-       「劫」與成住壞空
                                     ── 行者 果燦  ──

        「劫」是Kalpa「劫簸」,指從天地的形成到毀滅的非常長遠的時間。〈祖庭事苑〉說:「日月歲數謂之時,成住壞空謂之劫。」「劫」本為古印度用於指無法計算的極長時間單位,為佛教所引用,但並非無量無央。佛教所指的「劫」是有窮盡的。經論雖各有說法,一般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
        佛教認為「世界」是有限的,「宇宙」是無限的。佛教把宇宙中各雲河星系各「世界」從形成至毀滅,分為「成、住、壞、空」四個時段,配合從人壽十歲起,每百年增壽一歲,一直增至人壽八萬四千歲,稱為「增劫」。然後又從人壽八萬四千歲起,每百年減壽一歲,一直減至人壽十歲,稱為「減劫」。
        〈俱舍論〉說:每一增劫或每一減劫各為「一小劫」,合一增一減為「一中劫」,「成、住、壞、空」每一階段為二十中劫,故四個階段共八十中劫稱為「一大劫」。〈大智度論〉說:一增一減為「一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成、住、壞、空每一階段為一中劫,故四個階段合八十小劫為四個中劫,合共為「一大劫」。   
        歸納〈俱舍論〉和〈智度論〉之說:每一大劫共有八十小劫,分「成、住、壞、空」四個階段,每一階段二十小劫。其實宇宙間不同星系不同星體,有不同的時間單位,古有「山中一局棋,世上幾十年」之說,例如經論中說「兜率天」一晝夜就為人間四百年,而不同的星球的一年,並不一定等如我們地球的三百六十五天。「劫」只是佛經中用來比喻非常長遠的一個時間單位。
        經論說:「當人壽八萬四千歲時」,有「轉輪聖王」出世,具有三十二種奇妙莊嚴身相。又說:釋迦牟尼佛出世時,就具有此三十二相,時有「仙人」為釋尊看相,說如果釋尊不出家,必成「轉輪聖王」。也就是說:在釋迦世尊出世當時,應該是「人壽八萬四千歲時」。而二千五百年前的古印度,世人的「壽命」也不過百歲左右,釋迦世尊的世壽也僅八十歲,故此,「八萬四千歲」的應該不是指「世人」的壽命,經論中唯有「天人」才有此壽限,這「增歲」和「減歲」之說,可能僅是一種計數的方法,或可能只是一種比喻。我們這人世間的地球,在三千大千世界中,僅如一微塵,而無數的星球世界的時空是不盡相同的。
        佛經中所提「阿增衹」(Asankhya),漢譯為「無央數」,也就無法計算的數目,無窮無盡,「阿僧祇劫」就是無數劫。另一古印度的數量單位稱為「那由他」(Nayuta)等等,也用來比喻非常巨大的數目,在經論中眾說不一,有說指億或千億,或指百萬,總之是指非常非常多。就如以「恆河沙」甚至以「恆河沙數恆河沙」的數量,來比喻無法計算的單位一樣。因為佛教的宇宙觀是「無始」的,「無始」故「無終」,無窮無盡。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大劫中,每一大劫各有一個「住劫」,過去的「住劫」有千佛出世,始於華光佛,終於毘舍浮佛,千佛出世,莊嚴其劫,故過去的「住劫」稱為「莊嚴劫」。現在的「住劫」亦有千佛出世,始於拘留孫佛,接下是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師子佛等等共一千佛,因過去千萬劫空無有佛,這「住劫」有千佛出世,諸淨居天歡喜,故現在的「住劫」稱為「賢劫」或「善劫」。未來的「住劫」同樣有千佛出世,始於日光佛終於須彌相佛,千佛的出世如天上的星宿,故未來的「住劫」稱為「星宿劫」。而「未來劫」是無窮盡的。
    「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稱為「四劫」,四個「劫」加起來為「一大劫」,此是佛教對宇宙世界生滅變化的理論。指「無始」以來,宇宙間的微塵和其他眾多細小星體相互牽引,因緣和合而成一星球,叫做「成」,也就是「成劫」(Vivartakalpa) 。在「成劫」,其中某些太陽系的某些各別星球,加上星球之間的距離,時間水份空氣陽光等等眾多因緣,發展成為適合眾生居住的地方,叫做「住」,也就是「住劫」(Vivartasiddhakalpa)。在「住劫」,他方世界有共同業力的眾生,被「共業」牽引來居住。不同的他方世界的眾生的形體不盡相同,但因每一「劫」的時間是數以千百億年那麼長,在同一星球,相同因緣之下的眾生,就漸漸發展而「進化」成相近相似的形體,故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人類的進化過程,考古學也還只考證到一些表面皮相。後來眾生的共業,加上該星球本身的因緣變化,星球開始發生人為的和自然的災難,使眾生無法居住下去,叫做「壞」,也就是「壞劫」(Samvartakalpa)。在「壞劫」之初,一切未脫離三界的眾生,會以各自的機緣遷移到他方世界去。最後因緣成熟,星球爆炸成無數小星體和宇宙微塵,叫做「空」,也就是「空劫」(Samvartasiddhakalpa)。
        眾多的因為「空劫」爆炸形成的,無數宇宙的微塵和其他眾多的大小星體,經過極漫長時間,又會相互牽引和合而「成」,故「成住壞空」形成一個不斷的循環。「成住壞空」四劫,廣義來說,指所有星球的形成至毀滅,但並非是整個宇宙,對宇宙的起源,天文學上先說始自「大爆炸」,後說是「暴脹暴縮」,將來還會有新的學說出現,至於「大爆炸」之前是如何?科學還無法肯定。佛法只說是「因緣和合」而成,是「無始」的。      
        在「住劫」中有二十個增減劫,在「減劫」之終,會有「小三災」和「大三災」產生。據〈俱舍論〉載:「從諸有情起虛誑語,諸惡業道後後轉增故,此洲人壽量漸減,乃至極小三災現,此小三災中劫末起,三災者,一刀兵,二疾疫,三饑饉……刀兵災起極唯七日,疾疫災起七月七日,饑饉七年七月七日,度之便止。」以上是指「小三災」。「住劫」末「壞劫」起有「大三災」。「初火災興,由七日現,次水災起,由雨霖淫,後風災生,由風相擊,此三災力,壞器世間乃至極微,亦無餘在。」《仁王經》載:「劫火洞然,大千俱壞。」火災之後是水災,據說水災時地下水輪水湧沸,天上大雨頃盆下,「二禪天」以下盡為水浸破壞。 
        據佛教的理論,逢「減劫」人的壽命由八萬四千歲減到二萬歲後,災禍出現,人世出現了五種渾濁不淨之法,稱為「五濁」,那個時期佛教稱為「五濁惡世」。《法華經》〈方便品〉說:「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劫濁」指天災人禍等災難,「見濁」指人類產生各種邪見,「眾生濁」指人類眾生的素質下降,道德淪落,「煩惱濁」指人類因各種惡見惡德的出現而產生各種煩惱,「命濁」指人類壽命逐漸縮短。
        「劫」是自然規律,也是眾生的「共業」所成,是「在劫難逃」的。佛經說,我們的地球人間,目前僅在「住劫」階段,為了使我們的地球的壽命更加長遠,人類是應該好好愛護自己的地球的,佛教經論認為,人類雖然無法改變自然規律,但人類的共業是能左右星球壽命的長短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