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點燈]-悉曇悉檀与壇

P2-      悉曇悉檀与壇
                           ── 行者 果燦  ──

        「悉」為「普遍」之意,「悉曇」是 Siddhām 的漢語譯音,指的是「梵語」(梵文)。而「檀」原是「檀那」(Dāna)之略。但此「悉曇」不同彼「悉檀」。
        古典梵語是原自古老的印歐語系,是古印度書面用語,最初見於〈吠陀〉文獻,故亦稱為「吠陀梵語」,也是婆羅門貴族的語言。世尊傳法大多使用各地方言俗語,故佛教經典用的「佛教梵語」,是根據古代北印度方言、古梵語、巴厘語(南傳佛教聖典《阿含經》用語),及其他印度方言發展而成的,是佛教教團之特殊宗教語言。   
        「佛教梵語」稱為「悉曇」(Siddhām),或「悉曇體」(Siddhānta)。意為成就、吉祥,亦譯遍施、普度等。因為此語文傳為大梵天王「波羅賀摩」(Brāhmā)所造,故亦稱為「梵」(Brahman),清淨之義。「悉曇體」佛教梵語,英語稱為 Sanskrit 或Buddhist Sanskrit;古梵文經過長時期的演變,約西元七世紀形成了後來有別於「佛教梵語」的「天城體梵文」(Deva nagari)等,也就是現今英語稱為 Classical Sanskrit 的學術上的梵文。 
        「悉」為「普遍」之意,「悉曇」是 Siddhām 的漢語譯音,指的是「梵語」(梵文);而「檀」原是「檀那」(Dāna)之略。但此「悉曇」不同彼「悉檀」。

        〈大智度論〉說:「有四種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為人悉檀,三者對治悉檀,四者第一義悉檀。四悉檀中總攝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皆是實相,無相違背。佛法中實,有以世界悉檀故實,有以各各為人悉檀故實,有以對治悉檀故實,有以第一義悉檀故實。」故稱為「四悉檀」。「悉檀」是成就之義,意思是說佛對不同根機的人,以此「四悉檀」之法門,分別普施於眾生,成就眾生之佛道。
    〈大智度論〉所舉「悉檀」的「檀」,是 Dāna「檀那」之略,也就是「布施」。
        而「壇」是建築物,雖然形狀各異,作用是安置曼荼羅及諸尊(像)之處,故梵語稱為「曼荼羅」或「曼陀羅」(Mandala- Mantra),是密教用語,有二義:一般指諸佛菩薩聚集之場所,築方圓之土壇,安置諸尊的畫像及法器等以供修法和拜祭之處,故又稱「道場」或「壇」。
        〈演密鈔〉載:「漫荼羅,聖賢集會之處,萬德交歸。」另亦指佛菩薩的畫像及法器等,如藏傳佛教的「唐卡」等。
        一般譯成「曼陀羅」者是花名,學名風茄兒或山茄子花,佛經中常有「天雨曼陀羅花」的描寫,猶如「天女散花」等。亦指神咒、真言、祕密語等。〈大日經疏〉說:「真言,梵曰漫怛羅,即是真語,如語,不妄不異之言,釋論謂之祕密語,舊譯云咒,非正翻也。」
        密教立四種「曼荼羅」,包括一,「大曼荼羅」指總集諸尊之壇場,及供奉諸尊的畫像法器等的壇場,為曼荼羅之總體,故稱為「大」。二,「三昧耶曼荼羅」指諸尊手持的器杖及印契的畫像,「三昧耶」為諸尊之本誓。三,「法曼荼羅」指諸尊的種子真言及經文義理的畫像。四,「羯磨曼荼羅」指鑄造諸尊形像的作業,「羯磨」在此指作業。
        另有將「金剛界曼荼羅」和「胎藏界曼荼羅」稱為「兩部曼荼羅」,此為密教的法門,依金剛界密教的本經《金剛頂經》所說的,是「金剛界曼荼羅」。依胎藏界真言的本經《大日經》所說的,是「胎藏界曼荼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