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三經》包括《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
《阿彌陀經》(Amitābha sūtra),原經題是《Sukhāvati vyūhanāma mahāyāna sūtra》,相對於《無量壽經》的《大經》而稱為《小經》。現存有鳩摩羅什(西元343-413)譯的《佛說阿彌陀經》一卷和玄奘所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阿彌陀經》主張以信願行,執持彌陀名號,要求持名至一心不亂,求願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
淨土思想是依仗阿彌陀佛的本誓願力,這是「他力救拔」,與「自性自度」的佛法有些矛盾。但這應視為是佛的慈悲,是對根機淺薄凡夫的一種「方便說」。
《無量壽經》(Aparimitāyur sūtra),原經題是《Ārya Amitābha vyūhanāma mahāyāna sūtra》,二卷,因內容比《阿彌陀經》多,故稱為《大經》或《大無量壽經》。歷來有多種譯本,現存的譯本有些無法肯定譯者,例如被稱為《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或稱《平等覺經》的,有說是西元二世紀支婁迦讖所譯,也有說是三世紀時帛延所譯,亦有說是西晉時竺法護所譯。另有稱為《佛說無量壽經》或稱《大無量壽經》的,有說是三世紀康僧鎧所譯,亦說是五世紀時佛陀跋陀羅與法雲共譯。另有支謙譯的《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或稱《大阿彌陀經》。八世紀時菩提流支譯的《無量壽如來會》。十世時法賢譯的《大無量壽莊嚴經》或稱《莊嚴經》等。通行的《無量壽經》一般說是梵僧僧伽跋摩,也就是三國時的康僧鎧在白馬寺所譯。
《無量壽經》講述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來歷原由,依正莊嚴,阿彌陀佛在因位為法藏菩薩時所發四十八願。一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十念乃至一念,依願修行,縱然是惑業凡夫,也必定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
《觀無量壽經》(Amitāyurdhyāna sūtra),南宋時畺良耶舍(西元383-442)譯一卷,略稱《觀經》。《觀經》主張以十六種觀想法門,要求持戒修福發菩提心,用觀想三昧及念佛三昧等的修持,達成三階九品的往生目的。(念佛生淨土P17)
(另見「28-聖號」之「阿彌陀佛」及「11畫」之「淨土與淨土法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