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者 果燦 ──
「趺坐」是「結跏趺坐」又稱「跏趺坐」「健勇坐」。「趺」同「跗」,指脚背,把脚背置股(大腿)上而坐,稱「趺坐」。
〈慧琳音義〉載:「結跏趺坐,略有二種,一曰吉祥,二曰降魔。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後以左趾押右股,此即左押右,手亦左在上,名曰降魔坐,諸禪宗多傳此坐。依持明藏教瑜伽法門即傳吉祥為上,降魔坐有時而用。其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後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於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趺之上,名為吉祥坐。如來昔在菩提樹下成正覺時,身安吉祥之坐,手作降魔之印,故如來常安此坐,轉妙法輪。」
〈大日經不思議疏〉載:「結跏坐者,凡坐法,聖善之寺三藏和上邊面受,左足先著右髀上,右足次著左髀上,名為蓮華坐,單足著左髀上,名為吉祥坐也,別此坐者,非聖坐也,若欲求菩提,學佛坐為得。」
可見不同論疏說法各異,〈不思議疏〉所說的「蓮華坐」,在〈慧琳〉是指「吉祥坐」。而〈不思議疏〉的「吉祥坐」實為「半跏趺坐」。但不論單跏趺或雙跏趺,都是佛菩薩的坐法,是行者禪修最佳坐法。
〈大智度論〉載:「諸坐法中,結跏趺坐最安隱不疲極,此是坐禪人坐法……此是禪坐,取道法坐,魔王見之,其心憂怖……見畫跏趺坐,魔王亦愁怖,何況入道人安坐不傾動。」
「跏趺坐」大至可分兩種,雙足相互置於兩股上稱為雙跏趺坐、結跏趺坐、雙盤坐或如來坐。以單足置於另一股上稱半跏趺坐、單跏趺坐、單盤坐、菩薩坐。如右趺置左股之半跏趺坐稱「普賢跏」。「半跏趺坐」可分為「吉祥坐」和「降魔坐」兩種,以右足壓在左股上為「吉祥坐」,又稱「金剛結跏」,多為密教採用。以左足壓在右股上稱「降魔坐」,多為禪家採用。
「坐具」(Nisidana) 古時一般用蒲草編成,故亦稱「蒲團」。據〈百丈清規〉制定:長四尺八寸,寬三尺六寸。
「坐具」又稱「座墊」,「頭面禮佛」時,如果前面有「座墊」,通常應該跪在「座墊」前的地下,不應跪在「座墊」上。「座墊」在佛教是「蒲團」,猶如蓮花座,要嗎整個人在上面趺坐,為怕弄髒褲子把膝脆了上去,那是不夠禮貌的,「坐具」最多僅可用於承受額頭和雙掌。
前面提過。「坐具」指 Nishīdana「尼師檀」,原是打坐墊在下面的墊子「蒲團」。但中土將其作為禮佛時承膝用,那是不如法的,古代高僧南山義淨等皆痛斥過。外國比丘見中土比北傳出家人也有帶一塊三五尺的布巾,用來鋪床鋪座,稱為「坐臥具」的,《四分律》指為「一為護身,二為護衣,三為護眾人床席臥具。」但絕對不是用來承膝。〈寄歸傳〉曰:「南海諸僧,人用一布巾長三五尺,疊若食巾,禮拜用替膝頭,行時搭在肩上。西國苾芻來見,咸皆莞爾而笑也。」
僧人投宿寺院中,稱為「掛單」或「掛褡」。「單」和「褡」是指僧人的衣鉢袋,亦稱「絡」,是僧人的旅行袋,出行時掛在肩上,投宿時將褡懸掛於單位牆上之鈎,表示止住。與「掛錫」「掛鉢」同意。「錫」指錫杖,僧人的隨身物件,鍚杖並非一定用「錫」(金屬)做,據傳,僅取其頭上環子聲「錫錫」而名。僧堂中,僧人坐禪的坐位,寫名貼於壁上,表示此「單」已屬有人,是有「單」之「位」,故稱「單位」。僧人睡的床亦稱「單」,故躺臥而睡稱「倒單」,打坐通宵而不躺下,稱為「不倒單」。僧人獨居,不與他人同舍的房稱「單寮」,僧人離寺出門而去稱「起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