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名相]無始

無始:
        雖然佛法講「成住壞空」,但那僅是一個時空階段,並非宇宙世界的全部和始終。佛法不是「創造論」,所以說「無始」(Anadikalika)。正因為「無始」,「不生不滅」,因此是「無終」。佛法認為,一個星球的產生,是由宇宙間無數的微塵等事物,在因緣成熟時和合而成的。在因緣未成熟前的「無始」以來,無數微塵早已存在,它是由無數星球「空」(「成住壞空」的「空」,也就是毀滅爆炸)而成的,而那些星球,也是「無始」以來無數微塵和合而成,以此類推,至「無始」。
        〈勝鬘寶窟〉說:「攝論雲,無始即是顯因也,若有始則無因。以有始則有初,初則無因,以其無始則是有因,所以明有因者,顯佛法是因緣義。」就是說,如若有「始」,此「初始」就是最「早」最「先」的那個,那就變成了無因所生。因為「因」不可能在「初始」之前存在,否則那就不符「緣起法」,而變成是「創造論」了。同樣,當一個新的星球因緣成熟,成長到一切條件適合眾生居住時,就有因緣和共業合適的眾生來居住。而在無始之前,這些眾生早於在無數他方世界的三界六道中,經歷無數次的生生死死,他們並非因這個新的星球產生而產生。相同的,在此星球經過了「成住壞空」四個階段而毀滅前,在此星球中所有尚未得解脫的眾生,又會到他方世界的三界六道中去接受生死。所以在宇宙來說,是不存在「開始」,也不存在「末日」的。
        「星球的爆炸」僅是其中一個星球「成住壞空」四個階段中「空」的階段。然後,又重復另一個「成住壞空」的循環。但從狹義說,也就是僅從一個小世界,僅就一個星球的「壞空」階段來說,的確是有「毀滅」的一天。不過「毀滅」不等於消失,「爆炸」後的「微塵」還存在,而且那也是僅就一個星球而言。
        更主要的是,佛教的「成住壞空」是自然現象,是眾生的「共業」所感,並非由一個全能的「上帝」的意志對人類的「懲罰」而造成的「末日」。何況「空」了以後,又再重復另一個「成住壞空」的循環,永遠不會「終止」。地球人類的科學知識,至目前為止,甚至對我們自己居住的地球的認識而言,還相當膚淺,更不要說對地球以外的太空,凡人的確是太無知的。但不能因為無知,就創造一個「全能的創造者」出來自我安慰。
        二千五百年前,佛教的創始者釋迦世尊住世時,曾為他的一位弟子彌勒菩薩授記,預言當彌勒在兜率天的天壽四千歲盡時,將下生此世並於龍華樹下成佛。佛經載,兜率天一晝夜為人間四百年,故如果兜率天的一年也和地球一樣有365天,四千年就約有5億8千4百萬年,也有說比584000000年更多等等,總之是非常非常長遠的時間。以佛經的說法,地球目前是處在「住」的階段。到彌勒佛降生的時候,可能已到或將到「壞」的階段。到那時候,彌勒佛應該是為救度尚未開悟的眾生而來的。
        西方文化有所謂「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爭論,從生物進化論也無法肯定先有蛋還是先有雞。從佛教的緣起法,不可能先有蛋或先有雞,否則就成了「有始」,也就成了「創造論」。從生物進化論來說,生物是因環境等等因素而逐漸進化的,不可能一下就生出一個蛋,同樣也不可能一下就爆出一隻雞來。生物進化的環境因素也就如同佛教所說的「因緣」「緣起」。
        斯里蘭卡羅睺羅法師說:「人的心理上有兩種根深蒂固的意念,自衛與自存。為了自衛,人類創造了上帝,靠上帝得到保護、安全與依怙,就像小孩依賴父母一樣。為了自存,人類想出了靈魂(神我)不滅的主意,俾得恒古長存。由於他的愚昧懦弱恐懼與貪婪,人類需要這兩件東西來安慰自己,因此他們緊緊地狂熱地抓住它們。」(釋迦的啟示
        聖嚴師父說:「依據佛法,宇宙是由衆生的共業所完成的,不是由一個全能人格的上帝所創造,所以,佛教被稱為『無神論』。但是,無神並非否定上帝的存在,而是說上帝沒有創造宇宙的事實,因他也是宇宙的一分子,是衆生之一,非如基督教所說是宇宙的根本開始和最後。所以,佛教不否定上帝的存在,只認為不是僅因上帝而有宇宙的。既然如此,是否意識上帝說謊了?一神教的信徒們受騙了?不,上帝沒有說謊!因為凡是神都有慢心。福報越大品位越高的神,自信心和我慢心也越高越大,這在密教稱為『天慢』或『佛慢』。……上帝有沒有創造宇宙,信徒有沒有受騙,都不是問題。如果未曾創造宇宙而願意承擔宇宙間所有衆生的痛苦,給他們恰如其分,適得其時的救濟,那不就是菩薩嗎?如果信徒真的受了騙,可是他們終究得到安慰和鼓勵,那種受騙還是值得的。」(學佛群疑P130)
        在〈聖經〉「十誡」的故事中,「上帝」數次懲罰不信上帝的法老王和他的臣民。但佛是不會懲罰或獎勵世人,甚至有人殺佛出佛身血,那只是那個人自己造了惡業,以後受到惡報,那是他自身的因果報應,並非佛的懲罰。
        佛教徒修持的目的是為求明心見性,求解脫求涅槃,一切無助修持的問題,都於事無補。
        阿含部《箭喻經》中,佛陀在答其弟子鬘童子問及有關宇宙和生命之起源時,說了一個寓言:有一個人被毒箭射傷,當他的親人把他送去醫院時,他堅持要先找出射他的是什麼人,什麼膚色,從何處來,那箭是何人製造的等等,否則不讓醫生醫治他。佛陀說,在未找出答案以前,那人已死去了。
        羅睺羅在〈釋迦的啟示〉裡說:「佛認為這些問題沒有用處,所以佛不會解答。因為這些問題不能令人厭離、去執、入滅,也不能令人得到寧靜、深觀、圓覺、涅槃。不論一個人對那些問題的見解如何,世間還是有生、老、壞、死、憂、戚、哀、痛、苦惱。所以世尊在此生中,說明瞭苦,苦的生起,苦的止息和滅苦之道。佛解釋這些,因為它們有用,它們與修鍊身心的梵行有根本上的關聯,可令人厭離、去執、入滅、得寧靜、深觀、圓覺、涅槃。」
        所以,千萬不要學西方某些人在土耳其的高山上去找「那亞方舟」那樣,到喜瑪拉雅山去找「須彌山」。佛經所說的「須彌山」,那只不過是佛陀引用古印度神話故事做的一種比喩,是「方便說」。當你「明心見性」,解脫生死之後,一切自然就會清清楚楚。「香巴拉」並不遙遠,她就在你心中。
        另外,佛教的所謂「微塵」,並非科學上的原子分子。「微塵」可以無窮盡的小,也可以無窮盡的大,故佛經中有「大千世界出自一毛端」的說法。佛教的「微塵」,是無一定質量的。中國古代就有那樣的神話故事:一個人夢見自己到了「蟻國」,當了駙馬做官過了一生,醒來發現屋外樹下有一個小蟻窩。在人類看來,一窩蟻是很小的,但對螞蟻來說,可能是一個大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同樣,天人菩薩看來,我們的地球並不如我們人類所感到的那樣大。甚至如果真有外太空人來過地球,他們可能把地球人類當成一個大蟻巢來看也說不定。
        佛陀是「有教無類」的,視一切眾生是絕對平等的。但當時釋迦世尊傳法的對象千奇百怪,什麼根性的都有,釋尊對不同根性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傳法,借用了當時的很多民間的神話故事,這是一種隨機的善巧,佛教稱為「方便法」。非去追查「方便法」比喻的根原不可,那就如「箭喻」中的中箭者了,是對修行,對開悟一點幫助都沒有的。

        ──行者果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