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名相]無智

無智:
        「智」是般若智慧,「無智」並非指沒有智慧。
        聲聞乘證了阿羅漢果而入涅槃後,有涅槃在,他是覺得三界苦,有凡人有聖人,有生死和涅槃的分別。所以阿羅漢是厭離生死,願意永住涅槃而不再來世間受生死的,故阿羅漢還不是究竟無分別的。證阿羅漢果而入涅槃,到了這個境界,還有分別,還執著「我自己住於涅槃」,是「有智」,仍在小乘境界,未見佛性。
        聖嚴師父說:「小乘的真涅槃,佛法稱之為『灰身泯智』,即身體死了,沒有了,招感生死之本的煩惱業惑也泯滅了,只是三界外的塵沙,無明煩惱尚未斷盡。這時像喝得酩酊大醉的人一樣,陶醉在涅槃之中,別人看不到他,他也看不到人,因此也就無法教化世人。」(心的經典P148)師父說:「相對的沒有了,統一的也沒有了,這個時候便是智慧。如果連無相對,無統一也都沒有了,這才可以說是無智。」(禪的生活P33
        《心經》說:「無智亦無得」,有了智慧以後,就不可再執著智慧,這便是「無智」的意義。「有智」就還有執著,到一切執著都不存在了,徹底了,才是「無智」。「無智」才是成佛。 
        《金剛經》說:「如筏諭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就是這個道理。
        聖嚴師父說:未悟之前求「悟」,悟了以後,如果仍認為從悟境得到了具體的什麼東西,那就不算是開悟。因為開悟就是見性,未見性前必然有一個「性」在,但當你見到了性,這個清淨的「性」就不存在了,因為性就是實相,而實相是無相的。(禪的生活P129
        《六祖壇經》說:「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定慧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