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書本文字而唸為「讀」,不出聲為「默讀」,出聲為「朗讀」。「讀」是為分析瞭解書本文字的意義。高聲念為「誦」,「誦」不一定要瞭解其意義。
「讀經」是為瞭解佛法,「誦經」是為通過佛菩薩的本誓願力,通過經文的力量來修行。
「持」是受持,持經或持誦,是指持之以恆地,反覆讀誦同一部經。
「讀經」「誦經」或「持經」的功德很大,佛經中多所讚歎。
如《法華經》〈法師功德品〉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
《金光明最勝王經》〈大辯才天品〉說:「若有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受持、讀誦、書寫、流布、如說修行是妙經王者,……皆令速度生死大海,不退菩提。」
《金剛經》說:受持《金剛經》「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所得福德,勝過用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來布施。因為「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随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聖嚴師父說:「讀經時,心中沒有念頭,不分析經文的意思,可以導致開悟。」
因為「讀經時,一字一句都像開門的鑰匙,使人更深入修行。」師父舉了天台智覬大師(西538-597)和藕益大師(西1598-1654)曾有讀經見性的例子。(禪的智慧P26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