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名相]本地-本跡-垂跡-權實

本地-本跡-垂跡-權實:
        佛菩薩的本體,包括佛的三身中的「法身」和「報身」,稱為「本地」。佛菩薩為化度眾生,從原本的實相法身化現成種種「化身」,即是佛菩薩所現之應化之身,稱為「垂跡」。
        〈觀音玄義〉說:「上地為真為本,下地為應為跡。」「跡」通「迹」。「本地」與「垂跡」稱為「本跡」。
        僧肇〈注維摩詰經〉卷第一并序說:「非本無以垂跡,非跡無以顯本,本跡雖殊而不思議一也。」
        〈演密鈔〉說:「本地法身者,即實相法身也,一真實相為萬化之本,猶如於地為萬物之依,故曰本地。言法身者,謂此實相能軌持萬化,即此軌持,假名為身,法即身故,本地即法身。」指「本地」就是「法身」。
        「天台宗」將本跡分成為「本高跡下」「本下跡高」「本跡俱高」「本跡俱下」共四種。如初地菩薩現二地或二地以上成道之相,是「本下跡高」。佛現化身或現菩薩身,或觀音等大菩薩現三十三身等,是「本高跡下」。佛現佛身是「本跡俱高」。初地菩薩現初地之相是「本跡俱下」等等。
        「權」指權宜方便,「實」指實相。「權實」就是開權宜方便之門,顯示真實之實相。「開顯」就是「開權顯實」。
        釋尊成道初期的原始佛教時期,先說二乘使聲聞弟子修證得無餘湼槃而入羅漢果位。到後期說《妙法蓮華經》等等,是修成佛之法的大乘菩薩道。此過程稱為「開權顯實」。
        智顗〈法華文句〉卷三上說:「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又在〈法華玄義〉說:「華開故蓮現,而須華養蓮,譬權中有實而不能知,今開權顯實,意須於權」。又說:「華開蓮現,譬開跡顯本」。以蓮花和蓮實比喻權法和實法。智顗同樣以權實比喻法華的跡本二門。說:「廢跡顯本者,亦就說法,昔為五濁障重不得遠說本地,但示跡中近成,今障除機動,須廢道樹王城跡中之說,皆是方便,執近之心既斷,封近之教亦息。」
        《法華經》是《妙法蓮華經》(Saddharma pundarika sūtra) 的略稱。「天台宗」以《法華經》〈大智度論〉〈中論〉為依據,故稱「法華宗」。是南朝高僧智顗(西元531-597)在浙江天台山佛隴峰所創。後世稱智顗為「天台大師」。
        《法華經》卷一說︰「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原始佛教時期,因為境界的差別,佛世尊的聲聞弟子們第一「結集」所背誦的,只能是聲聞法的《阿含經》。而《華嚴法華》等大乘經典,世尊住世後期時都「開權顯實」地說了的。但當時唯只菩薩弟子聽懂。在佛入滅近五百年前後,才由古印度的高僧論師發掘整理,以梵文記錄下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