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是煩惱的「心」,「智」是清淨的「心」。「轉識成智」是指通過修行,覺悟了實相真如,就可以將原來有漏的「業識」,轉換成無漏的「般若智慧」。
未「轉識成智」之前,「業識」是有漏的,好比是有實體的「物質」,外界的幻塵投射到身上,會有感受,因感受而執著。比如「光」的投射,會感到光亮而溫熱,「水柱」的投射,會感到濕而冷等等,那便會有「執著」。因為有「感受」「執著」就產生了「煩惱」。當「明心見性」而「轉識成智」之後,那「智慧」是無漏的,就好比是無「實體」的「透明體」,「透明」到「真空」的境界,外界的幻塵投射到它,雖然還是知道有「光」有「水」「穿透」而過,但不留痕跡,不起「執著」,故清淨無「煩惱」。到那種境界,已經脫離三界,自由自在,不會再受業力的牽引流轉生死。這就是「識」和「智」的區別。
《入楞伽經》佛說:「大慧。依迷惑法我說為常。何以故。大慧。聖人亦見世間迷惑法非顛倒心。大慧。譬如陽焰火輪毛輪乾闥婆城幻夢水中月鏡中像。世間非智慧者見有諸像。顛倒見故。有智慧者不生分別。非不見彼迷惑之事。大慧。有智慧者見彼種種迷惑之事不生實心。何以故。離有無法故。」
(另見「名相-3畫」之「大圓鏡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