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載,彌勒在釋尊住世時為釋尊的弟子之一。彌勒先世尊入滅,在「兜率天」以菩薩身為諸天人說法。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夢行品〉載:「須菩提語舍利弗,彌勒菩薩今現在前,佛授不退轉記,當作佛。」
《中阿含經》〈說本經〉說:「佛告諸比丘,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有佛名彌勒如來。」釋尊為彌勒菩薩授記,預言當其「兜率天」壽四千歲盡時,將下生此世並於龍華樹下成佛。故彌勒菩薩是我們這個「地球」人世間的「未來佛」,亦被稱為「補處菩薩」。
「補處菩薩」指住世的佛入滅後,繼承前佛下生世上成佛而補其處的菩薩。彌勒菩薩是我們的「未來佛」,但並非僅我們人間有「未來佛」,只要宇宙間任何有「眾生」居住的星球,當其住世的佛入滅後,未來也必有「補處菩薩」下生成佛。故不同的「人間」有不同的「補處菩薩」。
《大智度論》卷第七載:「問曰。若彌勒菩薩應稱補處。諸餘菩薩何以復言紹尊位者。答曰。是諸菩薩於十方佛土皆補佛處。」
佛經載「兜率天」一晝夜為人間四百年。假設「兜率天」和地球一樣一年也有365天,四千年約為人間五億八千四百萬年。因為「補處菩薩」是再隔一生就可成佛,或尚有一分變易生死未了,故又稱為「一生補處菩薩」。
從菩薩五十二階位來看,「補處」應指的是「等覺」階位 (另見前面之「菩薩階位」)。在釋尊入滅後至彌勒下生成佛前這一段時間,無佛往世,稱為「無佛世界」。此期間是由地藏菩薩替佛陀教化眾生。
「兜率天」(Tusita)意為知足、喜足、妙足等等。因天人五欲皆知足故。「兜率天」為欲界六天之第四天,在夜摩天之上,樂變化天之下。經論中兜率天又稱兜師陀天、睹史多天、兜駛多天等等。(梵文拉丁拼音為 Tusita,故「率」字應讀為「帥」音。)「兜率天」分內外兩院,外院為天人所居,釋尊生母摩耶夫人死後亦居於此。內院為補處菩薩最後身之居處。
地球人類有記錄的歷史也不過幾千年,到彌勒下生,不知地球已變得何等模樣。其實宇宙間不同星系不同時空有不同「時間」,不能純以地球人間的時間來計算。中國神化故事都有「山中一局棋,世上幾十年」之說。兜率天的一年也未必是三百六十五天。世尊住世時距今才二千五百多年,到五億八千四百萬年後彌勒下生時,可能我們居住的地球已到「壞劫」階段,彌勒佛是為救度地球上到時尚未出離三界的眾生來的。
中土的彌勒信仰始於南北朝,歷代如道安、真諦、玄奘、窺基等大師都是彌勒法門的弘傳者。有關彌勒菩薩的經典雖傳有多部,但流傳的僅宋沮京聲譯的《彌勒上生經》和鳩摩羅什譯的《彌勒下生經》等。
中國五代明州奉化縣「契此和尚」,號長汀子,袒胸露腹的胖和尚形像,以扙挑一貯物布袋,笑口常開,民間稱為「布袋和尚」。自偈曰:「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覩人少,問路白雲頭。」傳於梁貞明二年(西元916年),師端坐嶽林寺東廊下盤石上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遂入滅。而後又出現其他州府,亦負布袋而行。民間傳說是彌勒的化身,不少寺廟都有以布袋和尚形像供奉彌勒菩薩,民間通稱為「彌勒佛」。
因為彌勒是「補處菩薩」,是候補的「未來佛」,也就自然成了改朝換代的象徵。自從佛教的彌勒信仰傳到中土,中國歷代反抗朝庭的起義,或民間神道教的創立,大都借彌勒之名。唐宋元明至民國,都是如此。中國民間神道教如「白蓮教」「一貫道」等皆借彌勒佛之名傳教。「一貫道」的所謂什麼「老祖」「老母」,也是出自「白蓮教」所謂「寶卷」的編創,並非佛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