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名相]萬字相「卍」

萬字相「卍」:
「卍」是「室利靺蹉」(Shrivatsa)或「室利靺蹉洛剎曩」(Shrivatsa laksana) 等,意為欣悅之相,是一般所說的「萬字」。此是古代的一種吉祥符號,故應該是「相」而非「字」。
此符號,是佛陀胸臆前的吉祥德相,意為吉祥海雲。羅什、玄奘諸師譯為「德」字,取萬德莊嚴之意。菩提流支等譯為「萬」字,皆取其吉祥義。史載,至武則天長壽二年(西元693年),中土始定「卍」為「萬」字,謂「吉祥萬德所集」。
「萬」字「卍」是吉祥海雲相,是功德圓滿之義,其形是右旋「卍」,即是順時針方向。是轉輪聖王和佛的三十二種大人相之一,如佛的毛髮眉等右旋,故亦稱為吉祥喜旋。
大乘經說,「萬」字是佛及第十地菩薩胸前的吉祥相,是三十二相之一;小乘說是梵天家之吉相,梵天法以火為最大清淨最大吉祥,「卍」為火炎上之形相。  
此符號並非佛教專用,據說古西藏棒教亦有此符號,象徵光明和輪迴不絕。除古印度外,古波斯古希臘亦有類似符號。前德國法西斯納粹黨亦用相似符號,但却是左旋「卐」,即是逆時針方向,說是象徵「爭取雅利安人勝利的鬥爭使命」云。
世界各地考古發現的西元前數百年及前5000年的文物中,都發現了「卍」字符號的蹤跡。包括古代的克里特和特洛伊、斯堪的那維亞、蘇格蘭、愛爾蘭、阿拉伯、古伊朗、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和早期的基督教、拜占庭、埃及等等出土的陶器和青銅器,以及美洲的印第安和南美的瑪雅文化等,都發現有「卍」字符的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物上的「卍」字符號,最早的甚至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禮佛時順時針方向,往右邊繞佛塔佛像,是表吉祥歸敬。通常,浮屠佛塔是供奉安置舍利經卷和法物之處,故右繞三匝,表示對佛和佛法的高度恭敬朝拜。對有道的高僧大師,「右繞三匝」亦是非常恭敬的禮數。
《無量壽經》和《維摩經》〈菩薩行品〉中有「稽首佛足,右繞七匝」之句。
《賢愚因緣經》有則故事:「須達遥見世尊,猶如金山。……睹之心悅,不知禮法,直問世尊,不審瞿曇起居何如?世尊即時命令就座。時,首陀會天遥見須達,雖見世尊,不知禮拜供養之法,化為四人,行列而來,到世尊所,接足作禮,胡跪問訊,起居輕利,右遶三匝,却坐一面。是時,見其如是,乃為愕然而自念言:恭敬之法,事應如是。即起離座,如彼禮敬,問訊起居,右遶三匝,却坐一面。」
「右肩袒侍,向佛而恭」是指偏袒的右肩向佛。因為行者「面西北」,右肩向佛「西迴而為右繞」,就是從自己的左邊(佛座的右邊)往佛的後面繞行(一直保持右肩向佛繞行),從佛座的左邊出來。順時針方向「以順天道,如日月焉」。
「南山」指南山律宗。唐朝終南山道宣律師所創。《釋門歸敬儀》是道宣律師撰寫的佛教禮拜歸敬之法則及儀禮作法。
歷來對此萬字符號右旋「卍」或左旋「卐」,略有爭異。據考,印度鹿野苑現存阿育王時代佛教古塔之上,「卍」符號全為右旋,古佛像上的「卍」符號亦是右旋。因為轉輪聖王和佛的三十二種大人相之一的「身毛右旋相」,就是佛的頭髮眉毛等皆是右旋,所以佛教的吉祥符號應是右旋。
「卍」和「卐」,形似而方向不同,很易引起外行誤會,必須留意。二千多年來,造像無數,偶然會有個別工匠無知搞錯,豈可將錯就錯。
唐實叉難陀曾譯一卷佛經直稱《右遶佛塔功德經》,前面所舉《維摩經》〈菩薩行品〉等亦是「右繞七匝」或「右遶三匝」,何曾見過哪一部經是說「左繞」的。

        ──行者果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