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常人難於忍受的諸種自虐之法修行,以求生天,稱為「苦行」。此法從古印度就流行,釋尊初出家修行時也曾用了六年時間修苦行。《因果經》載:「即於尼連禪河側,靜坐思惟,觀眾生根,宜應六年苦行而以度之,思惟之已,便修苦行,於是諸天奉獻麻米,太子為求正真道故,淨心守戒,日食一麻一米。」最終覺悟到苦行未能解脫生死脫離三界,斷然終止。至今印度外道尚興「苦行」。
〈止觀輔行〉提到「苦行」之法有六種:自餓、投淵、赴火、自墜、寂默、持雞犬等戒(學雞犬飲食生活)。〈本行集經〉更提到多種:如裸體、坐臥荊棘或釘板、臥塚間或蟻垤、以泥塵污物塗身、單腳立(雞戒)、不梳洗身體髮鬚等等苦行。總之是自我虐待。每年印度教的節日,在東南亞的外道徒眾必舉行盛大的儀式,到他們的神廟或聖地朝拜。不少虔誠的教徒為求升天或贖罪,把自身打得鮮血淋漓,或以鐵鈎鐵針穿身,自殘身體。中土佛教還有自燒其手指以表信仰之誠的,稱為「燒指」。
佛教認為「苦行」是外道所行,並非聖道。以苦行求取未來樂果的行者稱「苦行外道」。也有認為聲聞的尋求自我解脫是「理性的苦行」,有別於外道的盲目和迷信的苦行。這是從佛教的戒律和忍辱去理解,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所有出家人過著清苦的出家生活,也算是「理性的苦行」。但必分別清楚,佛教的戒律是為防非止惡,忍辱是為防禁瞋恚,為修離欲而過清苦生活並非「苦行」。
法鼓山惠敏法師在〈拖死屍是誰〉中舉虛雲老和尚(1840-1959)年輕時的故事說:虛雲十九歲在福州鼓山湧泉寺出家,次年受比丘戒。二十八歲時,「有感古德為法忘軀之苦行,心嚮往之,故盡散衣物,僅一衲、一褲、一履、一簑衣、一蒲團,再到後山巖洞三年苦行。」1870年三十一歲,前往天台華頂峰龍泉庵頂禮融鏡老法師。那時虛雲因「棲息山巖洞中」長年苦行,披頭散髮衣不蔽體,成個野人樣。「融鏡老法師顧視良久,問︰『你是僧耶?道耶?俗耶?』 回答︰『僧』。老法師又問︰『受戒否?』 回答︰『已受具』。老法師再問︰『你這樣試有多久?』予略述經過。老法師又問︰『誰教你如此做?』回答︰『因見古人每多苦行成道,故此想學。』於是老法師開示︰『你知道古人持身。還知道古人持心否?觀你作為近於外道,皆非正路,枉了十年功夫。巖棲谷飲,壽命萬年,亦不過如《楞嚴經》中所說十種仙之一,去道尚遠。即進一步證到初果,亦不過自了漢耳。若菩薩發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出世間不離世間法。你勉強絕粒,連褲子都不穿,未免顯奇立異。又何怪功夫不能成片呢?』虛雲禪師被老法師痛處一錐,直透到底,於是再頂禮求開示。老法師說︰『我教你,若聽,在這裡住。不聽,任去。』虛雲禪師答︰『特來親近,焉敢不聽。』老法師即贈送衫褲衣履,令剃髮沐浴,作務去。並且教他看『拖死屍是誰』的話頭。虛雲禪師從此試吃粥飯,及學天台教觀,勤勞作務,很得到老法師的嘉許,並得其啟發。」(人生雜誌263期)
虛雲和尚後來終于成了一代宗師。
──行者果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