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名相]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
〈大智度論〉載:釋尊臨入滅,具有天眼的失明比丘阿泥樓馱請阿難問佛陀四件事:一,佛滅度後諸比丘以何為師二,諸比丘依何住三,惡性比丘云何共居四,一切經首置何字。佛陀答:一,以法為師二,依四念處而住三,依梵天法對治之(另說是用「默擯」,就是用排斥,不理睬的方式,使其心生悔意而自行歸善)四,一切經首置「如是我聞」。
〈大智度論〉卷第二載:「問曰。若諸佛一切智人。自然無師不隨他教不受他法。不用他道不從他聞而說法。何以言如是我聞。答曰。如汝所言。佛一切智人自然無師。不應從他聞法而說。佛法非但佛口說者。是一切世間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佛法中。如佛毘尼中說。何者是佛法。佛法有五種人說。一者佛自口說。二者佛弟子說。三者仙人說。四者諸天說。五者化人說。」(詳見〈大智度論〉卷第二)
據說釋尊入滅後,大迦業主持第一次結集時,要求阿難優婆離等每一位複誦釋尊的教誨者,必須說明親聞釋尊在何時何地何種因緣,對哪些對象說法,以便集會眾人共同審定真偽。故每一部經的經首都署明「如是我聞」,以肯定是「親聞」佛陀所說,好有別於其他外道典藉,好取信於聽眾。經首的「如是我聞」四個字,就是如此簡單清楚明瞭。 

古經文深奧艱澀復雜難懂,為不致使聽者誤解,講經最好如聖嚴師父說的:「解釋佛學,最正確最安全的,還是以經解經,以佛法解釋佛法。」(學佛群疑P215)
漢語的一個字,分別加上其他不同的字,就可組合成完全不同的詞,這就是漢語的妙處。
「如是我聞」的「如是」兩字,在不同地方有不同意思。〈資持記〉說:「如是者指示之詞。」〈勝鬘寶窟〉說:「印述之辭,如是如是,誠如聖教,如是如是,如汝所說。」《金剛經》等經卷的「如是如是」是肯定之詞。同樣的是「如是」兩字,經首的「如是我聞」,和《法華經》〈方便品〉的「十如」以及台家的「十如是」,不可以址在一起。
就好比佛經中的「一時」兩字或單一的「時」字,一般指的就是佛陀講這部經或這段經的「當時」,「那個時間」。各地歷法不同,扯得離題等於拒人於千里之外。
聖嚴師父在引「箭喻」後說:「佛法是講求實際的,是主張以解決眼前的緊急問題為原則,而不必講太多不切實際的理論。」(禪門P50
講經解經的目的是要使聽眾明白佛經裡佛陀教導了什麼,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應如何依法修行等等。千萬不要不懂裝懂充聖惑眾,自作聰明拋書包。要顧及時代、民俗、地域、文化、承傳。不可「牽強附會,杜撰臆說。」 (學佛群疑P215)
虛雲法師批評說:「有些識得幾個文字的,不曉得古德語錄中的問題,是在驗學人的淺深。便自作聰明,終日尋章逐句,說心說佛,將古人言句作解會,作這種說食數寶的勾當,還自以為了不起,生大我慢……。」(参禪法要)

(另見[名相-法數] 之「十如是」)     ──行者果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