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名相]布施

布施:
〈大乘義章〉說:「言布施者,以己財事分布與他,名之為布,惙己惠人,目之為施。」
「布施」是漢譯,梵文是 Dāna「檀那」,指以福利施與他人。Dāna pati 是「施主」,亦譯為「檀越」。「布施」是「六波羅蜜」之一。
「布施」有三:以佛法度人,稱為「法施」。以財物施濟貧困,稱為「財施」。救人危卮,消除眾生恐怖等,稱為「無畏施」。從因果定律上看,「法施」的果報是聰明智慧。「財施」的果報是財富。「無畏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
聖嚴師父說:「布施如挖井」,挖得愈深,水出得愈多。(禪的世界P232)但師父也說:布施是要有智慧的,愚蠢的不問青紅皂白,不辨真假的布施錢財是好心做壞事。例如你有朋友濫賭,賭到傾家蕩產,又有朋友是吸毒的,搞到妻離子散。你可憐他,以錢財助他,那就是鼓勵他賭錢吸毒,是「好心做壞事」。
數年前,廣東北部某寺院三門外,有人擺了些活魚,專門賣給善信在附近河裡「放生」。而魚就是在那河裡網來的,你這邊「放生」,他那裡又網了回來。這到底是「放生」還是「殺生」?雖然各人罪業各人造,但明知是「好心做壞事」,何功德可言?以財物施與貧困,雖可解一時之困,但只救人於燃眉。以佛法施與眾生,可使受者生生世世受惠,並最終解脫生死苦海,出離三界。
《心地觀經》說:「能施所施及施物,於三世中無所得,我今安住最勝心,供養一切十方佛。」此所謂「能施」「所施」「施物」是指施者被施者和所施之物,稱為「三輪」。「輪」是指不間斷的反復的運作。在布施的同時心中無我,無心而行布施,無被布施的對象和用於布施的物質,那是「不住六塵布施」。簡而言之,也就是行了布施而不求回報,不住於相,稱為「三輪體空」。這是「無住布施」,是最高境界的「清淨布施」,也就是三輪清淨的「檀波羅蜜」。
《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就是「三論體空」的布施。《金剛經》說此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般若經》說:「布施無般若,唯得一世榮,後受餘殃債。」永嘉禪師在其〈證道歌〉中說:「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墮,招得來生不如意。」著相布施僅得人天福報,天報雖好,福盡必還墮,不能出離三界。所以,布施最高境界是不求回報。
龍樹在〈大智度論〉卷第十一說:「施有二種,有淨有不淨。不淨施者,愚癡施無所分別。或有為求財故施,或愧人故施,或為嫌責故施,或畏懼故施,或欲求他意故施,或畏死故施,或誑人令喜故施,或自以富貴故應施,或諍勝故施,或妒瞋故施,或憍慢自高故施,或為名譽故施,或為咒願故施,或解除衰求吉故施,或為聚眾故施,或輕賤不敬施。如是等種種,名為不淨施。淨施者與上相違,名為淨施。……為道故施,清淨心生,無諸結使,不求今世後世報,恭敬憐愍故,是名淨施。淨施是趣涅槃道之資糧,是故言為道故施。若未得涅槃時施是人天報樂之因。」
有目的,有所求而行布施,是「不淨施」。相反的,「不求今世後世報,恭敬憐愍故,是為淨施。」對「清淨布施」,又說:「於所施物中不惜故除慳,敬念受者故除嫉妒,直心布施故除諂曲,一心施故除掉,深思惟施故除悔,觀受者功德故除不恭敬,自攝心故除不慚,知人好功德故除不愧,不著財物故除愛,慈愍受者故除瞋,恭敬受者故除憍慢,知行善法故除無明,信有果報故除邪見,知決定有報故除疑。如是等種種不善諸煩惱。布施時悉皆薄,種種善法悉皆得。布施時六根清淨,善欲心生,善欲心生故內心清淨;觀果報功德故信心生,身心柔軟故喜樂生,喜樂生故得一心,得一心故實智慧生。如是等諸善法悉皆得。」認為「心生捨法能破慳貪。」(初品中壇相義第19)
〈智論〉卷第九十四說:「若著心布施。有不稱意事則生恚怒。若受者不感其恩即成怨嫌。若著心供養善人有少凶衰則嫌。布施無應悔惜所施。若布施心悔所受果報則不清淨。」
〈智論〉卷第八十七載:「問曰。是菩薩布施時。先施何等人。答曰。是菩薩雖因眾生起大悲心。而菩薩布施必先供養諸佛大菩薩辟支佛阿羅漢及諸聖人。若無聖人。次第施持戒精進禪定智慧離欲人。若無此人。施一切出家佛弟子。若無是人。次施持五戒行十善道及持一日戒三歸。若無此人。次施中人非正非邪者。若無此人。次施五逆惡人及諸畜生不可不與。菩薩以施攝一切眾生故。……一切眾生皆是菩薩福田。能生大悲故。菩薩常欲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施眾生。」
《華嚴經》〈夜摩天宮自在品〉說:「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不造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態,對同樣的事物有不同看法,做同樣的事會有不同效果。佛經裡有一個故事:在佛陀住世時,有一位老女乞丐,她經常看到人們供養佛陀和他的弟子,她也希望有能力去供養佛陀,但她一貧如洗。有一天她行乞得到一個小錢,她就拿去買油,雖然這一個小錢並不夠買任何油,但當油商知道她是要買油供養佛陀時,就把油給了她。老女丐就拿油到佛陀住的道場去點燈供養佛。第二天清早,佛陀的弟子目犍連清理油燈時,發現所有的燈油都燒完了,唯獨女丐那盞油燈還亮著。天已亮了,目犍連試圖吹滅那盞燈,可是他試了很多種方法都不能把燈弄熄。佛陀看到了就對目犍連說:那盞燈是以最虔誠的清淨心供養的,它的功德大到無可比量,你就是拿一切大海的水,也不能澆滅它。後來佛陀給那老女丐授記,說她將來必定成佛,號「燈光佛」。同樣是供養佛,富有的人可以用一整車的財物,但那不過是他所有的一小部份,雖有功德,但有限;老乞丐雖然僅供養一小盞燈,卻是盡她所有,功德無量。
《金剛經》說:「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布施」功德最大的是「法施」,故在下面佛陀說:「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勝過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因為「法施」不僅助人於當下,而是度人生生世世脫

        ──行者果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