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 》
〈機緣品第七〉之一
* * * * * * *
[註]:
* 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 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 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 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 空誦但循聲 明心號菩薩 但信佛無言 蓮華從口發
* 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
* 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
*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讐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 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 * * * * * *
*「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佛教最尊貴的禮節是「五體投地」。法達參拜大師心存傲慢,只是隨便的行個禮,額頭不至地。故大師說他「汝心中必有一物」。心中有一事物而傲慢,所以「禮不投地」。是負着唸《法華經》達三千遍之事自傲而「負此事業都不知過。」
額頭觸地可以折服傲慢的心,猶如使筆直的經幢也彎下了,故說「禮本折慢幢」。禮佛額頭不觸地,是不禮貌的。
*「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同理:世人為佛像「開光」。彼既是佛,已具無量不可思議光,何用世人去開?
* 「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佛法是修心之法。誦經時口念而心不在經意,對佛法不理解不修行,那僅是空有誦經聲,無法見性。
*「但信佛無言。蓮華從口發」:「諸佛妙理非關文字」,而佛法超越了語言文字。眾生自心本有佛性,佛法是以心傳心的。佛陀僅是引導我們「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顯現自心佛性。覺悟理解了「佛無言」,自心佛性就會顯現。到那境界開口就是佛法,故說「蓮華從口發」。
* 「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同理:世人為佛像「開光」。彼既是佛,已具無量不可思議光,何用世人去開?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