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 星期六

13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   *   *   
[註]: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解釋佛學最正確最安全的,還是以經解經,以佛法解釋佛法。」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以及「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出自《六祖禪經》。
*「菩提名為佛智慧。薩婆若名為佛一切智慧。十力智為菩提。第十一如實智名為薩婆若。二智不得一心中生。……十力等諸佛法及佛菩提。皆是菩薩憶想分別。非實。唯佛所得薩婆若是實。」出自〈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七。
* 聲聞緣覺佛菩薩所得的覺智稱為「菩提」Bodhi。故菩提有「聲聞菩提」「緣覺菩提」和「佛菩提」之別。因為佛的菩提是無上究竟的,故亦稱為「無上菩提」。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Anuttara samyak sambudhi)。
*「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出自《六祖禪經》〈行由品〉。
*「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出自《六祖壇經 》〈機緣品第七〉。
* 五祖弘忍是湖北人,唐代時該處屬蘄州黃梅縣,故「黃梅」代表五祖傳法道場。五祖寺在黃梅縣縣城之東的憑墓山,故亦稱「東山」。就如「曹溪」是指六祖傳法道場一樣。「五祖寺」原稱「東禪寺」「蓮華寺」。六祖惠能在東山得法,故此在廣州法性寺菩提樹下開壇傳法,稱為開「東山法門」。
* 西元527年菩提達摩東來,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為初祖。「慧可」得其心印為二祖,「僧璨」為三祖,「道信」為四祖,「弘忍」為五祖。道信弘忍在今湖北黃梅馮墓山(東山)傳禪法。「惠能」則於廣東韶州曹溪山傳頓悟思想。形成了中土禪宗歷史上的「南頓北漸」。禪宗分成南北二宗。
北宗道璿曾受邀赴日本弘法,故日本的禪法為北宗系統。北宗至唐末失傳承。現今中土禪宗以南宗惠能為六祖。六祖之後分南嶽懷讓,青原行思兩系。之後南嶽懷讓分溈仰、臨濟,青原行思分曹洞、雲門、法眼,稱為「五家」(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至宋代,臨濟又分成黃龍、楊岐兩派,禪宗總共分成「五家七宗」(「五家」加上黃龍、楊岐「七宗」)。宋以後,唯存臨濟、曹洞、雲門。
*「爾時。娑婆世界主大梵王。名曰方廣。以三千大千世界成就之根。妙法蓮金光明大婆羅華捧之上佛。退以作禮而白佛言。世尊。今佛已成正覺。五十年來種種說法種種教示。化度一切機類眾生。若有未說最上大法。為我及末世行菩薩人。欲行佛道凡夫眾生布演宣說。作是言已。捨身成座莊嚴天衣。令坐如來。爾時。如來坐此寶座。受此蓮華。無說無言。但拈蓮華。入大會中八萬四千人天時大眾。皆止默然。於時。長老摩訶迦葉見佛拈華示眾佛事。即今廓然。破顏微笑。佛即告言。是也。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今方付屬摩訶迦葉。言已默然。」出自《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拈華品第二〉。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二:「佛告阿難。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汝亦如是。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暫止便去終不常住。而掌亭人都無所去。名為亭主。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則無所去。云何離聲無分別性。斯則豈唯聲分別心。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如是乃至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舍離等。昧為冥諦。離諸法緣無分別性。則汝心性各有所還。云何為主。」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