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130-頂禮必須五體投地

 

頂禮必須五體投地

*  *  *
[註] :
* 原視頻有一些不足之處,今修改補充。敬請包涵!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解釋佛學最正確最安全的,還是以經解經,以佛法解釋佛法。」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今日的中國出家人所用的拜具,在律中是沒有根據的。拜的時候,最恭敬者乃是五體投地,否則即為我慢禮。後世中國比丘,竟用一塊布先將地上鋪好,美其名為「展具」,並以展的面積越大,越能將禮拜者的全身承受於拜具之上,越是莊嚴隆重,其實嚴格的要求起來,這是屬於我慢禮的一類了。」出自聖嚴法師〈論僧衣〉。
*「色有五大色,黃、赤、青、黑、白」,「凡此五色若自染,突吉羅。」「除此五色,有純黃、藍、鬱金、落沙、青黛,及一切青, 名純色,亦不得著。」出自〈薩婆多毘婆沙〉卷八。
*「若復苾芻得新衣,當作三種染壞色,若青、若泥、若赤,隨一而壞,若不作三種壞色而受用者,波逸底迦。」出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九。
*「有一比丘白佛,願聽我等著純青、赤、白、黑色衣。佛言:純黑色衣產母所著,犯者波逸提,餘四色,突吉羅。」出自〈五分律〉卷二十〈僧尼衣制及其上下座次〉。  
*「若復苾芻得新衣,當作三種染壞色,若青、若泥、若赤,隨一而壞,若不作三種壞色而受用者,波逸底迦。」出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九。
* 如果是怕弄髒褲子和額頭,以拜墊承膝和額頭是我慢心。何況佛堂一塵不染,進入佛堂是要赤足的。 
*「袈裟即是雜色的意思,今以純色三衣稱袈裟,那是不合原意的。」出自聖嚴法師〈學佛知津〉。
* 「袈裟」梵文為 kāṣāya,意譯為不正色的壞色衣、染色衣、污染衣、糞掃衣。亦稱為田相衣、福田衣。「袈裟」有大中小三件,合稱「三衣」(Tricivara)。小者「五條」,稱為「安陀會」(Antavāsa或Anteravāsaka),是由五條布片縫合而成的內衣或貼身衣,工作時用。中者「七條」,稱「馥多羅僧伽」(Uttarāsanga),是由七條布片縫合而成的上衣,禮佛或布薩時用。大者「九條」,稱「僧伽梨」(Sanghāli),是用九條或十五條布片縫合而成的大衣正装衣,出外時用。所謂「條」,是指布條或布片的數,而不是衣的「件」數。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二十卷,唐義淨譯的佛教律藏典籍。「毗奈耶」(Vinaya),意譯為律,即是佛教戒律。
*〈薩婆多毘婆沙〉即為《薩婆多論》。是對《十誦律》的解釋。薩婆多即薩婆多部即為「說一切有部」。「毘尼」 vinaya 又譯作「毗奈耶」。意為律。「毘婆沙」Vibhāşā,指對於律典或論典的解釋。
* 古時宗派祖師傳下來的「祖衣袈裟」,在禪宗六祖以後已非傳承。五祖傳法六祖惠能時說:「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出自《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
*《佛藏經》說:「舍利弗,惡魔於今猶尚隱身,佐助調達破我法僧,如來大智現在世故,弊魔不能成其大惡。當來之世惡魔變身作沙門形,入於僧中種種邪說。令多眾生入於邪見,為說邪法。」
* 佛門弟子應該勇於擔當,對不如法的現象要敢於指出來。只要「以經解經,以佛法解釋佛法」,那是以菩提心續佛慧命,一燈燃點萬千燈!也是一種修行。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此迴向文出自《法華經》〈化城喻品〉。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