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宋法賢譯──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迦毘羅國尼俱陀林中。爾時。迦毘羅國有大釋眾而自思惟。我佛世尊於過去世何處所生。何姓何族有何因緣。而思惟已告諸眾曰。釋迦世尊於過去世何處所生。何姓何族有何因緣。我等今者欲往佛所而問此義。如佛所說依教受持。如是言已。與大釋眾即往佛所。頭面禮足依位而坐。爾時。迦毘羅國大釋眾白佛言。世尊。我等大釋眾住迦毘羅國精舍之中而忽思惟。我佛世尊於過去世何處所生。何姓何族有何因緣。我等不知。今與釋眾來詣佛所而問此義。唯願世尊為我宣說。我等得聞依教受持。
爾時。世尊為斷眾疑。即說此義告釋眾曰。我先不欲宣說此義。何以故。所有諸魔外道。若聞此事而復謗言。沙門憍答摩自說其美。所樂即說非樂不說。有何所益。
爾時。大目犍連現在大眾中即從坐起。瞻仰尊顏目不暫捨。世尊告曰。目連。彼諸釋眾樂聞於我過去之事所生之處。何姓何族有何因緣。汝今志心而為宣說。
爾時。會中大目犍連默然思惟。經須臾頃。收僧伽梨衣安在頭邊。右脇枕臥累足不動。入三摩地而復觀察世尊過去之世所生之處。若姓若族及因緣事。如實了知無其錯謬。即便出定於大眾前復坐本座。尊者大目犍連告釋眾曰。我於三昧觀彼憍答摩往昔之事。世界壞時。彼諸眾生命終之後而得往生遍靜天中。生彼天已。諸根圓滿身相端嚴。眾苦不生身心適悅。色相光明騰空自在。以天甘味而為飲食。壽量長時無中夭者。爾時。大地大水所生滿虛空中。猶如大海風吹波浪。如煎熟乳其水清涼。為彼後時。一切眾生所食清淨最上地味。
爾時。大目犍連復告眾言。當爾劫壞。眾生生遍靜天者。以彼天中福壽俱盡。捨遍靜天生於人間。所生之身亦如天界。身相端嚴諸根無缺。妙色廣大自有身光恒常照曜。長壽喜樂騰空自在。於其爾時。無日月星辰無歲數月時等。亦無男女眾生之相。出生地味以為飲食。如是地味甘美細妙。有情食已而生愛著。於其後時貪味轉盛。忽令身體而得沈重。所有光忽然不見。於是世間普皆黑暗。爾時。有情見是世間普皆黑暗。種種驚惶心生憂惱。由是世間出現日月及星曜等。始分晝夜及其時候。如是有情壽命長遠無諸病惱。於其地味貪著多者。色相損減而獲醜惡。貪著少者其身色相恒自端。嚴如是隨心分別二相黑白果報。而彼眾生互相憎嫉而成不善。以不善故由此地味即便隱沒。以隱沒故。令諸眾生心生熱惱。作如是言。今無所食深苦深苦。又復思惟。最上地味云何隱沒。未來眾生云何得食。令生若惱疲乏之患。而不可知不可言說。
爾時。大地之中不久之間即生地餅。其味殊妙馨香甘美。如迦梨尼迦囉花。而諸眾生食此地餅。充益身體長壽安樂。身相端嚴氣力增盛。若諸眾生貪食多者色相損減。貪食少者色相如故無其損減。由此分別二相黑白。而互相非行不善業。令彼地餅隱沒不見。以不見故。而諸眾生復生苦惱。作如是言。深苦深苦。又復思惟。所生地餅云何隱沒。其義不知。而諸有情即得飢困疲乏之苦。未來眾生當於何食。由是不久。為彼眾生復生林藤。其色殊妙香味甘美。如是有情食此林藤。氣力增盛壽量長遠。形色端嚴人相具足。又彼眾生貪食多者色相損減。貪食少者色相如故。如是有情分別二相黑白。而互相非行不善業。由是林藤隱沒不見。既不見已。令諸眾生心生熱惱。作如是言。苦哉苦哉。如是美味云何隱沒。其義不知。我等云何而得飲食。由是不久大地之中。出生自然上味香稻。其稻依時自然成熟。爾時。眾生即取食之。亦甚香美。充益肢體壽量長遠。由是爾時食於香稻。漸覺腹內有所妨礙。而即思惟。云何除去。作是念已即生二根。男女差別形相各異。
爾時。有情於色香味展轉愛著。於自親愛而以香花衣服種種供養。復以軟言慰喻歡喜令彼忻慶。若有眾生於己非愛。即便輕毀種種呵責。或以瓦石互相鬥打。行不善行。又彼眾生所有過去正法今為非法。過去律儀今為非律儀。乃至晝夜時分亦顛倒分別。譬如有人以斗量炭。而為平滿不正之行。亦復如是。以倒想故正法為邪。由是香稻亦復隱沒。
爾時。大目犍連告釋眾言。由香稻隱沒故。令彼眾生逐日諸處尋求稻種而欲種之。時。有一人其性慵懶貪著財利。雖有稻種而不能種。此人知已而告之言。汝有稻種與我少分。我要種之。彼人言曰。我有香稻自要受用。汝今若要我即與汝。於後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却還我稻。此人言曰。善哉善哉。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或未得還。如至半月一月即得還之。作是言已即自思惟。自前香稻非種自生。不假勤力自在受用。今得稻種須住田野廣施勤力。晝夜相續方得生長。如是念已。心生苦惱涕淚悲泣。又復思惟。過去之世所有眾生色相端正。諸根圓滿人相具足。身心適悅身有光明。騰空自在壽命長遠。所食地味猶如天饌。而於後時。於此美食生貪著故。身即沈重光明即滅。於是世間普皆黑暗。又彼有情貪食少者身相不減。貪食多者身相損減。由此分別二相黑白。互相輕毀行不善行。由是爾時地味即滅。地餅復生。色相殊妙甘美馨香。增益諸根身心適悅。壽命長遠。貪食少者身相不減。貪食多者身相損減。由此分別二相黑白。互相輕毀行不善行。
爾時。地餅亦復不見。由此非久復生林藤。色相殊妙其味甘善。亦如天食。充益肢體壽命長遠。貪食少者身相不減。貪食多者身相損減。由此分別二相黑白。互相輕毀行不善行。爾時。林藤亦復不見。於是世間有自然香稻從地出生。其米香美可長四指。依時成熟其味甘美。充益肢體壽量長遠。由是眾生貪愛增故。所有香稻亦沒不見。是故。今者求此稻種住於田野。廣施勤力方得成熟。雖生稻米其米漸小。於是眾生貪著地利。廣占田野競多種植。而行非法生賊盜想。於他田種復行偷盜。
時。有一人見是偷米。如是一遍二遍乃至三遍。而告言曰。汝自有米何不自用。云何於他而行偷盜。從今之後勿更盜米。賊聞是言猶不改過。復於後時又行偷盜。前人復見而責之曰。前已誡汝勿行偷盜。何故此時又亦作賊。即集多人共以責斷。復於彼時。於眾人中揀一具福德者立為田主。均分田土各令平等。有不依法者令彼調伏。田種若熟輸其少分以賞田主。如是田主受行戒行。安慰世間依法決斷。合調伏者即便調伏。
由此。世間立剎帝利姓名三摩達多王。王有大臣名為有情。其王後時生一太子。名為愛子。王有大臣名伊賀迦。時。愛子王生一太子。名曰善友。彼有大臣名帝羅迦。時。善友王復生一子。名曰最上。彼有大臣名阿跋羅建姹。最上王有子。名曰戒行。彼有大臣名哆羅惹伽。其王頂上生一肉靤。其靤柔軟常以兜羅綿拂。拂於肉靤無諸疼痛。其靤後熟。自然破裂生一童子。福德端嚴具三十二相。眾所愛重。因以立名名頂生王。纔下王頂即入內宮。
爾時。戒行王內宮之中。有六萬宮人各有嬭乳。俱白王言。我有嬭乳。願嬭太子。由此因緣亦名我嬭王。
爾時。世間所有眾生智慧漸增。能細思惟。稱量分別微細之事。或是或非及工功等。是故立名號摩努沙。
爾時。六大天子壽命無量。有六大臣。一名有情。二名伊賀羅。三名帝羅迦。四名阿跋羅建姹。五名多羅惹伽。六名摩努惹。如是六大臣聰明多智。能治世間有大威德。時。頂生王於其右股生一肉靤。其靤柔軟常以兜羅綿拂。拂於肉靤離諸疼痛。於後靤熟自然開裂。生一童子。身相端嚴具三十二相。名為尼嚕。有大智慧福德無量。為金輪王統四天下。尼嚕輪王於其後時在左股上亦生一靤。其靤柔軟常以兜羅綿拂。拂於肉靤無諸疼痛。於後還熟自然開裂生一童子。端正殊妙具三十二相。名烏波尼嚕。智慧深遠福德無量。為銀輪王統三天下。烏波尼嚕王還於後時。向右足上生一肉靤。其靤柔軟亦以兜羅綿拂。拂於肉靤無諸疼痛。於後靤熟自然開裂生一童子。身相端嚴具三十二相。名室尼嚕。福慧深厚。為銅輪王統二天下。室尼嚕王於左足上有一肉靤。其靤柔軟以兜羅綿拂。拂於肉靤無諸疼痛。於後靤熟自然開裂生一童子。色相端正具三十二相。名摩尼嚕。福慧深厚。為鐵輪王統一天下。
爾時。大目犍連告釋眾言。如是王位相繼至今其數極多。如是眾許王有子。名為愛王。愛王有子名善友王。善友王有子名最上王。最上王有子名戒行王。戒行王有子名頂生王。頂生王有子名尼嚕王。尼嚕王有子名烏波尼嚕王。烏波尼嚕王有子名室尼嚕王。室尼嚕王有子名摩尼嚕王。摩尼嚕王有子名嚕唧王。嚕唧王有子名酥嚕唧王。酥嚕唧王有子名母唧。王母唧王有子名母唧鱗捺王。母唧鱗捺王有子名阿誐王。阿誐王有子名阿儗囉他王。阿儗囉他王有子名婆儗囉他王。婆儗囉他王有子名娑誐囉王。娑誐囉王有子名摩賀娑誐囉王。摩賀娑誐囉王有子名舍矩禰王。舍矩禰王有子名摩賀舍矩禰王。摩賀舍矩禰王有子名矩舍王。矩舍王有子名烏波矩舍王。烏波矩舍王有子名摩賀矩舍王。摩賀矩舍王有子名酥捺哩舍曩王。酥捺哩舍曩王有子名摩賀酥捺哩舍曩王。摩賀酥捺哩舍曩王有子名鉢囉拏耶王。鉢囉拏耶王有子名摩賀鉢囉拏耶王。摩賀鉢囉拏耶王有子名鉢囉拏那王。鉢囉拏那王有子名摩賀鉢囉拏那王。摩賀鉢囉拏那王有子名鉢囉半迦囉王。鉢囉半迦囉王有子名鉢囉多波王。鉢囉多波王有子名嚩彌嚕王。嚩彌嚕王有子名彌嚕摩多王。彌嚕摩多王有子名阿哩唧王。阿哩唧王有子名囉哩唧瑟摩王。囉哩唧瑟摩王有子名曩哩唧瑟摩多王。曩哩唧瑟摩多王有子名阿哩止娑滿多王。如是等王子孫相繼。共有一百大國王。皆都布多羅迦城。
於最後王生其一王。名降怨王。彼王有大威德降諸怨。是故名降怨王。如是此王子孫相繼帝位不絕。有五萬四千王。都阿喻駄也城。又此最後王復生一子。名無能勝王。彼王子孫相繼帝位相承。有六萬天子。都波羅奈國於最後王又生一子。名耨鉢囉娑訶王。子孫相繼有八萬四千王。都緊閉羅城於最後王復生一子。名梵授王。子孫相繼有三萬二千王。都賀悉帝曩布里城於最後王復生一子。名賀悉帝捺多王。子孫相繼有五千王。都怛叉尸羅城於最後王復生一子。名娑多黎薩王。子孫相繼有三萬二千王。都烏囉娑大城於最後王復生一王。名曩誐曩[口+爾]曩王。子孫相繼有三萬二千王。都無能大城。於最後王復生一王。名勝軍王。子孫相繼有一萬八千王。都瞻波大城。於最後王復生一子。名龍天王。子孫相繼有二萬五千王。都怛摩黎多城。於最後王復生一子。名為仁王。子孫相繼有一萬二千王。亦都怛摩黎多城。於最後王復生一子。名為海王。子孫相繼有一萬八千王。都難多布里也城。於最後王復生一子。名妙意王。子孫相繼有二萬五千王。都王舍城。於最後王復生一子。名娑多謨努那王。子孫相繼有一百王。亦都波羅奈國。於最後王復生一子。名大軍王。子孫相繼有一千王。都矩舍嚩帝大城。於最後王復生一子。名海軍王。子孫相繼有一千王。都補多羅迦城。於最後王復生一子。名娑多半尼囉王。子孫相繼有八萬四千王。都矩舍嚩帝城。於最後王復生一王。名摩呬目佉王。子孫相繼有十萬王。亦都波羅奈國。於最後王復生一王。名摩呬鉢帝王。亦名地主王。子孫相繼有一百王。都阿喻駄大城中。於最後王復生一王。名持世王。子孫相繼有八萬四千王。都彌體羅城。於最後王復生一王。名大天王。梵行清淨。子孫相繼有八萬四千王。亦都彌體羅城。於最後王復生一王。名儞彌王。彼王復生摩娛努王。摩娛努王復生涅里姹儞彌佉努王。涅里姹儞彌佉努王復生嚕波佉努王。嚕波佉努王復生佉努摩曩王。佉努摩曩王復生佉努滿多王。佉努滿多王復生酥涅里舍王。酥涅里舍王復生娑涅里舍王。娑涅里舍王復生酥嚕多細曩王。酥嚕多細曩王復生達魔細曩王。達魔細曩王復生尾儞多王。尾儞多王復生摩賀尾儞多王。摩賀尾儞多王復生尾儞多細曩王。尾儞多細曩王復生阿輸迦王。阿輸迦王復生尾誐多輸迦王。尾誐多輸迦王復生頗羅娑埵王。頗羅娑埵王復生惹羅娑埵王。惹羅娑埵王復生沒度摩囉王。沒度摩囉王復生阿嚕拏王。阿嚕拏王復生儞扇波帝王。儞扇波帝王復生里娛王。里娛王復生商迦囉迦王。商迦囉迦王復生阿難那王。阿難那王復生阿那里舍目佉王。阿那里舍目佉王復生惹那迦王。惹那迦王復生散惹曩佉王。散惹曩佉王復生惹曩沙婆王。惹曩沙婆王復生案曩播曩王。案曩播曩王。復生鉢囉祖囉曩播曩王。鉢囉祖囉曩播曩王復生阿[口+爾]多王。阿[口+爾]多王復生波羅[口+爾]多王。波囉[口+爾]多王復生鉢囉底瑟恥多王。鉢囉底瑟恥多王復生酥鉢囉底瑟恥多王。酥鉢囉底瑟恥多王復生摩賀摩羅王。摩賀摩羅王復生嚩賀曩王。嚩賀曩王復生酥摩帝王。酥摩帝王復生涅里姹嚩賀王。涅里姹嚩賀王復生捺捨馱努王。捺捨馱努王復生設多馱努王。設多馱努王復生曩嚩帝馱努王。曩嚩帝馱努王復生室左怛囉馱努王。室左怛囉馱努王復生尾[口+爾]多馱努王。尾[口+爾]多馱努王復生涅里姹馱努王。涅里姹䭾努王復生捺捨囉他王。捺捨囉他王復生設多囉他王。設多囉他王復生曩嚩帝囉他王。曩嚩帝囉他王復生唧怛囉囉他王。唧怛囉囉他王復生涅里姹囉他王。如是等子孫相繼七萬七千王。都僧迦大城。
又。最後王復生一王。名阿末麗沙王。彼王有子名龍護王。子孫相繼一百王。都波羅奈國。又。於最後王生其一子。名訖哩吉王。爾時。迦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見世間。彼佛世尊為菩薩時。持戒梵行發大誓願求無上覺。於兜率天而為補處。機緣成熟下生於訖哩吉王宮。捨位修行而成佛道。
爾時。訖哩吉王有一太子曰善生。此善生王復生王子。如是子孫相繼有一百王。其最後王復生一子名迦囉拏王。於其後時生二王子一名瞿曇。二名婆囉捺嚩惹。此之王子愛樂王宮貪於國位。恒自思惟。安慰世間行於王事。爾時。瞿曇王子恒復思惟。眾生生死沈沒三塗。苦惱輪迴而難出離。作是念已。即詣父王稽首拜跪而白王曰。我今不樂王宮。欲於山野修習梵行而求出家。王即告言。汝為我子。所有國土及於王位。宰輔大臣如在指掌。何故輕棄而求出家。瞿曇白言。大王。我觀三界如幻如化。無其堅實念念無常。何堪愛樂。我於今日辭王出家。王既聞已。知子志意即便聽許。
爾時。山中有一仙人。名訖哩瑟拏吠波野努。於其山間以草為菴居止修行。時。瞿曇童子即往彼處踊躍歡喜。五體投地頂禮仙足。而白仙曰。我別王宮來於此處奉事仙人。願賜攝受。如是仙人觀於太子志意堅固。即便攝受。爾時。童子即於山間。採果給水奉事仙人。如是辛勤累經歲月。師以彼童精勤不退。即為立號亦名仙人。於後父王迦囉拏而乃命終。時。弟婆囉捺惹即紹王位。行其國事。時。瞿曇仙人知王命終。告本師曰。我今不能於其山中採果給水。欲往城中而自住止。師即告言。瞿曇。汝先來此善住山野。何故於今却往城邑。汝今去時勿往城內。只於補多落迦城側近寂靜之處卓菴居止。守護諸根精進梵行。瞿曇童子聞是語已。即往補多落迦大城之外寂靜之處卓菴結志。崇修梵行。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宋法賢譯──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二
爾時。補多落迦大城有一婬女。色相端嚴形體殊妙。時。有一人名彌里拏羅。於此女人而生躭染。即以金銀珠寶上妙衣服而給與之。忽於後時。復有一人於此婬女亦生愛著。告婬女言。我以金錢五百與汝受用。汝可隨吾同為娛樂。婬女聞已即與同行。乃令侍婢往白彌里拏羅。今有他適未遑相就。拏羅聞言即告婢曰。彼若歸家速令來至我住園林之中。婢迴本舍具以其事白於婬女。婬女聞已略無行意。婢知不允。復往彌里拏羅處。具說婬女違背之事。彼人聞已心生忿怒。遣婢勸說速令至我園林之中。婢既受教。以種種方便誘引婬女。婬女遂行。彼人見已呵責之曰。我自昔來恒以衣服寶貨財物而常給濟。何故於今棄背於我。即持利劍殺彼婬女。
爾時。瞿曇菴舍近彼園林。彌里拏羅潛將所執利劍。送置菴內而遂遁去。時。婬女婢高聲唱言。此處殺人。眾多聞已。俱詣仙人所居菴舍。獲彼利刃鮮血尚存。眾人責言。汝是仙人。何故於今而行殺害。作是語已。即以繩索縛仙人手。送往城中至王殿前。眾人告曰。此是出家仙人。棄背梵行行不淨行。復以利劍斷婬女命。王聞是事心生忿怒。即遣出城令以木簽貫其支體。王宣令已。是時。仙人頂戴花鬘身著青衣。從者周迴手執器仗。高聲唱言。此是犯戒殺人之賊。爾時。仙人都無怯怖。至城門外即依王法。
爾時。本師訖里瑟拏吠波野曩仙人。來至菴中不見弟子。即往隣近漸次尋訪。忽見弟子縛其手足。在木簽上受如是苦。師既見已身毛驚竪。悲淚涕泣問其弟子。汝何如是有斯過罪。又汝此身受諸苦惱。晝夜疼痛云何當忍。弟子白言。大仙。我於此身求諸疼痛都不可得。師曰。汝何如是離其苦惱。弟子白言。我對師前發誠實願。若吾此身實無疼痛。即令我師身為金色。作是願已。經剎那頃師自變身作真金色。一切人眾皆悉見之。是故立名金色仙人。
爾時。弟子復問師曰。我此命終當生何處。師曰。准婆羅門法。若絕嗣子即無生處。弟子白言。我作童子不樂王宮。捨位出家豈有子耶。師即告曰。汝於今者何不思惟在王宮時娛樂之事。弟子白言。我今此身見受王法苦相如是。云何而能思前娛樂。
爾時。金色仙人具大神通。經剎那間於虛空中降大風雨。淋弟子身即得清涼。離諸苦惱平復如故。由是弟子思前快樂而生欲心。滴二滴精墮地面上。
爾時。瞿曇仙人有四思惟。一思惟自身。二思惟眾生。三思惟眾生成佛。四思惟一切佛剎。如者思已。其二滴精結成二卵。每日出時被日所照。不久之間其卵自破。生二童子。色相端正。瞿曇仙人將此二童子入甘蔗園棲泊居止。瞿曇因日所炙尋即命終。
爾時。金色仙人來入園中問言。童子。汝誰人耶。童子答言。我即瞿曇所生之子。金仙聞已心生歡喜。因挈二童歸菴養育。以初生時卵因日照。乃為立名名為日族為第一姓。復是瞿曇所生之子。因立瞿曇為第二姓。又是自身所生。因立阿儗囉娑為第三姓。由於甘蔗園中收得養育。因立甘蔗為第四姓。
爾時。有大國王名婆羅捺嚩惹。其王命終無子嗣位。輔相大臣共議斯事。未委何人可當灌頂王位。有一大臣白群臣言。先迦囉拏王有一太子。名曰瞿曇。捨父王位於山林間。事訖里瑟拏吠波野曩仙人。彼是釋種。可得詔嗣灌頂王位。群臣聞已即往山中。詣仙人所頭面禮足白言。大仙。過去迦囉拏王有一太子。名曰瞿曇。今在何處。大仙白言。久已命終復為群臣具說上事。大臣聞已心生懊惱。我等今者甚得大罪。作是語已。見二童子身相端嚴。問是誰耶。金仙答言。此即瞿曇所生之子。群臣聞已俱懷踊躍。今此童子是王種族。即令繼紹灌頂王位。是故立姓名甘蔗王。
此王之後子孫相繼。有一百甘蔗王。都補多落迦城。其最後甘蔗王生其四子。一名烏羅迦目佉。二名迦羅尼。三名賀悉帝曩野。四名蘇曩布囉迦。生四王子已。於其後時妃后命終。王即愁惱以手搘頤情懷悲痛。
時。有大臣見王不樂而共奏言。大王。云何而懷愁惱神情不悅。王即答言。我為妃后今忽無常有斯痛苦。大臣聞已而白王言。我聞隣國小王王有一女。具大福德端正殊妙。堪為國后。王語群臣。彼小國王欲侵我境。云何成親。大臣白言。別有小國亦生端正殊勝之女。若納為妃甚適王情。王既聞已即遣使臣。往彼小國具述王意。欲娉其女立為妃后。小王聞已歡喜慶慰。乃告使臣。若大國王欲娉我女立為妃后。如生男子令紹灌頂王位。我即許之。使臣迴國具奏上事。
王聞所奏深情不悅。我有長子合紹王位。云何幼小而得立耶。大臣白言。但且娉納。後時有子男女未定。王聞是語。即以金銀珍寶羅紈疋帛嚴身之具迎娶歸國。於後懷妊凡經九月載生一子。身相端嚴。乃於生辰群臣慶賀。
王曰。今我是子當立何名。大臣奏言。彼小國王納女為妃。貴生太子繼王寶位。今請立名名為樂王。命八夫人而為乳母養育太子。爾時。大王欲令長子紹嗣王位。其小國王知是事已心生忿怒。即遣使臣具論前事。先許我女生子為王。何故於今自違言約。脫或如是我即廣將兵眾討滅汝國。時。大國王聞此語已即生愁惱。告大臣言。棄長立幼於理非宜。群臣奏言。彼小國王心力豪強。善於兵戰。舉戈犯境必貽敗衂。若遣長子速疾出外。即我家國當免兵禍。王聞是語默然未允。
爾時。大臣共設權謀。即於近郊造一御園。亭池花果林巒池沼。流泉飛閣處處遍滿。復以沈檀香木雜寶纓絡。種種嚴飾殿宇樓觀。爾時。大王長子與諸臣僚出城遊賞。見此園林訪問左右。是誰所有。從臣對曰。此是御園。太子聞已即時迴馬。左右勸請暫入觀覽。太子告曰。皇王御苑我何敢往。從臣復白。若是臣下及諸庶民即不得入。國王長子遊翫無妨。是時。太子即便入園作樂嬉戲。有一大臣上請於王。先造御園今已成就。請王觀看。王聞所奏。即時臨幸俯近苑囿。忽聞作樂王心疑慮。大臣白言。太子先是在此作樂。王遂赫怒。我造此園未曾遊觀。云何太子先入作樂。其罪難捨即令出國。大臣諫爭王怒不已。尋下詔命。許將僕從及其眷屬與限七日出離國城。太子承父王勅。即與臣僚及諸親愛出補多落迦大城。去城匪遙而自安止。王復遣令遠處居住。
時。雪山側婆儗囉河岸邊。有一仙人名迦毘羅。淨持梵行菴居修道。太子復將眷屬依止仙人。採獵禽獸以活其命。於後太子憶念色慾顏容瘦悴。仙人疑問。太子具言。我思婬樂而致斯苦。仙人白言。勿於親姊而行欲事。餘可隨意。太子耽著男女眾多。稚戲喧鬧日月滋甚。仙人心不虛靜根識散亂。即告太子。我今欲往別處營居。太子聞之深自慙感。大仙於此修行歲久。道果已就不可遷移。我於今辰將領眷屬別求住止。仙人聞已甚適本心。即於菴居側近之處揀殊勝地。以金瓶水澆地為界。令太子住其後。人民熾盛眷屬繁多。依界修城因建國土。名迦毘羅國。復於後時有賢人指引別造一城。名曰指城。王於此城亦號都邑。
爾時。尾嚕茶迦王問大臣曰。我之太子今在何處。大臣白言。今在雪山南婆儗囉河側迦毘羅城。建二大城以為都邑。臣僚士庶骨肉眷屬富盛繁多。有如大國。時。尾嚕茶迦甘蔗王曲躬俛首。問大臣言。我之童子能有此事。大臣白言。太子仁德致茲雄盛。因立姓氏。尾嚕茶迦甘蔗王命終之後。能仁嗣位能仁有子名烏羅迦目迦王。烏羅迦目迦王有子名若迦抳王。若迦抳王有子名賀悉帝王。賀悉帝王有子名努布囉迦王。努布囉迦王有子名烏布囉迦王。如是子孫相繼有五萬五千王。都迦毘羅大城。
於後。復有一王名十車王。十車王後有九十車王。九十車王後有百車王。百車王後有畫車王。畫車王後有最勝車王。最勝車王後有牢車王。牢車王後有十弓王。十弓王後有九十弓王。九十弓王後有百弓王。百弓王後有最勝弓王。最勝弓王之後有畫弓王。畫弓王之後有牢弓王。此王於南閻浮提弓射第一。
時。牢弓王有其二子。一名星賀賀努王。二名師子吼王。爾時。星賀賀努王生其四子。一名淨飯王。二名白飯王。三曰斛飯王。四名甘露飯王。淨飯王有二子。一名悉達多。二名難陀。白飯王有二子。一名娑帝疎嚕。二名婆捺哩賀。斛飯王有二子。一名摩賀曩麼。二名阿儞樓駄。甘露飯王有二子。一名阿難陀。二名提婆達多。淨飯王有女名蘇鉢囉。白飯王有女名鉢怛囉摩黎。斛飯王有女名跋捺黎。甘露飯王有女名細嚩羅。悉達多有子名羅怙羅。此之佛子。是過去眾許王種族。今值佛世隨佛出家。了悟生死善斷輪迴。契證真空而成聖位。
爾時。大目犍連說是語已。即從座起合掌向佛。佛言。汝復本座。善哉善哉。汝能為諸苾芻說於釋種過去所生種姓之事。令諸苾芻快得善利長夜安隱。時。諸釋眾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爾時。迦毘羅國主星賀賀努王。具大福德資財無量。人民熾盛國土豐實。去此不遠有一國土。名曰天指城。有王名酥鉢囉沒馱。其國大富金銀珍寶處處盈滿。彼王有妃名龍弭禰。身色端嚴諸相具足。於其國內有一長者。宿植善本福德純厚。眷屬熾盛庫藏眾多。如毘沙門天王。
爾時。長者有一園苑。眾卉名花流泉浴池。亭臺樓閣異獸靈禽無不具足。時。酥鉢囉沒馱王與其妃后及諸眷屬。來於此園作樂遊戲。時。彼妃后見此園林種種華煥心生愛樂。即告於王。我要此園恒以遊戲。王白妃言。惟此園林長者所有云何能得。我為國王當自刱造。即命國人大興園苑。泉池臺觀勝絕第一。名龍弭禰園。
爾時。酥鉢囉沒䭾王長夜思惟。我今云何得生一子為金輪王。如是思念。忽於後時妃乃有娠。懷妊九月誕生一女。顏貌端正諸相具足福德智慧。於其世間最為殊勝。如是眾人覩斯福相俱言希有。應是毘首羯摩天所作。或是幻化所成。女生之後一日二日至三七日。王為此女集諸戚里及群臣等。慶賀作樂。即為立名名為摩耶。其女身相而有八乳。相師占曰。此女後時當生貴子紹灌頂王位。又於後時復生一女。端嚴福相最為其上。初生之時有大光明。遍照國城祥瑞非常。因慶賀日即為立名。名摩賀摩耶。相師占曰。此女生男具三十二相為金輪王。
爾時。酥鉢囉沒䭾王。聞彼星賀賀努王太子具有賢德。即遣使人告彼國王。我有二女。一名摩耶。二名摩賀摩耶。初生之時相師占言。此之二女若後生子。具三十二相為金輪王。星賀賀努王聞已。告淨飯太子曰。酥鉢囉沒駄王欲娉二女與汝為妻。若後生子必作輪王。即遣釋種五百人等往彼迎女。爾時。邊國別有一族名半拏嚩。率領兵眾於其要路欲行劫奪。釋眾知已慮遭患害。具述上事請王同行。王即白言。我今年老厭於戎事。令子淨飯躬自討伐。如獲勝捷當自立願。
爾時。星賀賀努王選練四兵。付釋種等與子淨飯。同殺惡族迎女迴歸。即白王言。王先所宣令別立願。其義云何。王即告言。汝於今者當納一女以為己妻。如後有子善加保護令嗣國位。及王歿後其大臣等。共立淨飯太子即紹王位。
時。王國界人民豐盛。王與夫人及諸宮嬪恒受快樂。時。釋迦菩薩在兜率天宮。欲生人間。作五種觀察。一觀種姓。菩薩思惟。若婆羅門吠舍首陀。種姓非上非我所生。若剎帝利我即當生。以彼時人重富貴故。若生下姓人所不重。今為攝化眾生令彼歸依。是故當生剎帝利家。二觀國土。若其國土最上殊勝。有上味甘蔗香美稻米肥力大牛。無諸貧乞及鬪諍事。如是國土名為中國。我即往生。恐彼有情而興毀言。菩薩過去修大勝因。云何於今却生邊地。三觀時分。若有增劫八萬歲時。有情根鈍智慧愚劣非為法器。是故不生。若於減劫百歲之時。雖近五濁彼時眾生。根姓猛利機器成熟。是故菩薩即乃下生。四觀上族。若淨飯王自過去世成劫之初。眾許王後子孫相繼。至淨飯王俱是輪王之族。是故菩薩即往受生。五觀母身。若是女人智慧甚深福德無量。諸相端嚴持戒清潔。過去諸佛同與受記。我即受生。今見摩耶具上功德。復是王種。即乃生彼。
爾時。菩薩作是觀已。復告六欲天子。汝今諦聽。我當下生南贍部洲託質摩耶。汝等為我降甘露雨令我受樂。天子告言。南瞻部洲有六大惡人。一老迦葉。二摩娑迦梨虞婆子。三娑惹野尾囉致子。四阿[口+爾]多繼捨迦摩羅。五迦[底+也]野。六儞誐囉[倪+也]帝子。南贍部洲復有六裸形外道。一俱吒多努婆羅門。二酥嚕拏多拏婆羅門。三摩儗婆羅門。四梵受婆羅門。五布娑迦囉婆羅門。六路呬[底+也]婆羅門。南贍部洲復有六大力士。一烏捺囉矩囉摩子。二阿囉拏。三迦類摩。四酥跋捺囉。五波里沒囉惹迦。六散耶摩拏縛迦。如是一十八種難可調伏。
爾時。人間有一仙人。年已衰老。名烏盧尾羅迦葉。思惟言曰。當此國土福勝之地可十二由旬。於其中間堪為菩薩安坐說法之處。願得菩薩速降人間。為我說法令我長夜甚得善利。
爾時。菩薩告兜率天子。汝今為我動一切樂。諸天聞已競奏音樂。爾時。菩薩吹大法螺。其聲高遠過於天樂一切音韻。如是南贍部洲一十八種難調有情。菩薩以無礙辯振大法音。令彼有情自然降伏。亦復如是。而說偈言。
師子一吼眾獸伏 金剛一杵群峯碎 修羅無數一輪降 世間黑暗一日破
爾時。六欲天子及天帝釋。觀見菩薩乘六牙白象。下兜率天處摩耶腹。即降甘露守護母腹清淨安隱。而說偈曰。
我觀天子下閻浮 甘蔗王宮而受生 為利有情酬宿願 如日初出放光明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宋法賢譯──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三
爾時。摩賀摩耶作四種夢。一夢白象口有六牙。二夢白象從天來下入於腹中。三夢自身上大高山。四夢眾多豪貴大人俱來拜跪。作是夢已。即以上事告淨飯王。王以此夢問其相師。相師告王。今此夫人必生太子具諸相好。若在王宮作轉輪王。若是出家修諸梵行。成正等覺號天人師。爾時。菩薩降生之時。大地振動放大光明。眾生覩之歎未曾有。帝釋天主護世四王各持刀劍羂索及弓箭等守護菩薩。所有一切魔及非魔諸鬼神等而不能害。如摩尼珠及迦葉迦寶。所有一切穢惡塵垢而不能染。菩薩之身亦復如是。又令母身內外瑩淨由如瑠璃。能見菩薩色相諸根。如彼水精貫五色線分明顯露。又令母身氣力增盛無諸疾苦。志意堅固受持五戒。精進無犯離諸過失。
爾時。摩賀摩耶告淨飯王。我於今日忽自思飲四大海水。王以是語問諸相師。相師答言。摩賀摩耶必生太子具諸相好。修無上道成等正覺。若不飲海水。太子身相而不圓滿。時。迦毘羅國有一人名囉羯多芻。善解幻術。王即召至。於正殿內化四大海水。取此海水與夫人飲。飲此水已告於王曰。所有一切牢獄禁繫苦惱眾生請王放免。所有一切衣食貧乏寒餧眾生願王布施。如是種種作諸福業爾時摩賀摩耶告淨飯王。我今思於園苑住止。王即告彼酥鉢囉沒駄王。汝女摩賀摩耶樂住園苑。酥鉢囉沒駄王即遣工人大興營繕。地位寬博樓觀華煥。名龍弭禰園。時。摩賀摩耶與諸宮嬪。同往園內見無憂樹。芬芳茂盛布葉開花。即以右手攀彼樹枝欲生太子。覩諸人眾四邊圍繞示有慙色。天主知已乃作風雨。令彼人眾四散馳走。
爾時。天主復自化身為一老母。在夫人前欲收太子。是時。太子初出母胎。身如金山如真金色。令其老母收捧不及。太子告言。放放憍尸迦。我自出生。是時。大地即大振動。放大光明普照世間。眾生見之歎未曾有。時。淨飯王見斯祥瑞。於太子前旋繞三匝。禮太子足。歎言。善哉善哉。我於今日生大丈夫福德之子。令我長夜快得善利。
爾時。太子身相圓滿。內外瑩淨猶如瑠璃。塵垢雜穢一切不著。於其四方各行七步。東方表涅盤最上。南方表利樂群生。西方表解脫生死。北方表永斷輪迴。時。諸天人於虛空中持白傘蓋覆菩薩頂。又復諸天降二種雨。或冷或溫灌頂沐浴。又復空中諸天及龍作天伎樂。雨曼多羅花優鉢羅花。俱母那花奔拏里迦花。及雨沈香檀香末香多摩羅香上妙衣服等。爾時。諸天於虛空中而說偈言。
善生大牟尼 百福莊嚴相 斷盡煩惱塵 而證無上覺
能於圓滿身 放大光明色 遍照於世間 一切愚癡暗
爾時。天子說此偈已。有四國王各生一子。舍衛國阿羅拏王生一太子。王思惟曰。我子生時世界清淨。湛然安隱。立名鉢囉洗曩喻那。王舍城摩訶鉢那王生一太子。王思惟曰。我子生時有大光明能照世間。立名尾弭娑囉。俱尸那城設多儞迦王生一太子。王思惟曰。我子生時世界光明天地朗然。立名烏那野曩。烏惹儞國阿難多儞弭努王生一太子。王思惟曰。我子生時有大光明無諸幽暗。立名鉢囉愈多。如是王子皆是菩薩聖感來生。
復次。去城不遠有一大山名緊使吉陀。山中有一仙人名阿私陀。恒處其山修持梵行。爾時。仙人有一外甥名曩羅那。承事仙人求聞法要仙人即為說善惡法。因此出家。菩薩生時有大光明照耀世間。曩羅那見之驚疑不測。即入菴中問其師曰。今此光明照耀世間猶如聚日。云何而來。師曰。今此光明如真金色。清涼寂靜照於三界。此是佛生之瑞。曩羅那告於師曰。我今往彼禮拜菩薩仙人告言。彼有大威德。諸天龍神圍繞守護無能得見。候佛世尊入迦毘羅國聞名之時。汝可詣彼大得勝利。
復次。菩薩生時。有五百白象有五百從人同時而生。地中寶藏自然出現。天降甘露。諸小國王並來慶賀。
爾時。淨飯王見此祥瑞種種殊勝。而自言曰。我子降生具大吉祥。能圓滿一切福德。能成就一切善事。應為立號名一切義成。
復次。迦毘羅城有夜叉神名舍迦嚩馱曩。若諸眾生所有男女初生之後。將詣神廟令拜夜叉求其守護。時。淨飯王亦令太子乘四寶車詣彼神祠。將至廟庭夜叉出迎拜於車前。淨飯王曰。天神至尊禮重菩薩。應為立號名為天子。又。釋眾等輩氣志剛強難以調伏。見此菩薩身相端嚴威容和雅人天仰重。即自迴心捨其憍慢。情性柔順默然瞻仰。因斯立名名為寂默。
爾時。淨飯王告諭宮人。與我勤力養育太子。依時乳哺洗浴裝嚴。用心保愛不令失所。我子生時天降甘露。相師視之有三十二大丈夫相。若復在家作轉輪王。乃有金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玉女寶主藏寶主兵寶。如是七寶悉皆具足千子圍遶。甚為希有。勇猛無畏能破他冤。爾時。相師而說偈言。
千輻金輪寶 轂輻相周圓 飛空行四方 須臾復本處
象寶最殊勝 白類於珂雪 巡遊贍部洲 隨處而無礙
馬寶足威勢 青頸世希有 常往虛空行 往來如風轉
最上摩尼寶 光照一由旬 如夜黑暗中 當天出明月
女寶世希有 微妙甚端嚴 親侍於輪王 能知所思事
藏寶大威德 能主世間寶 海中地下珍 王須即令現
主兵臣巨力 能使於四兵 象馬步兼車 所到無違背
爾時。淨飯王復問相師。云何我子三十二相。相師答言。三十二相者。一太子足下有千輻輪紋轂輻輞三悉皆圓滿。二太子手足皆悉柔軟如兜羅綿。三太子手足猶如鵝王而有網鞔如真金色。四太子手足諸指纖長。五太子足跟與趺相稱。六太子足下平滿如香奩底。七太子雙腨漸次纖圓如金色鹿王腨。八太子雙臂修直如象王鼻垂手過膝。九太子陰相藏密不見亦如龍馬及其象王。十太子身諸毛孔各一毛生紺青旋轉。十一太子髮毛端直上靡嚴金色身眾所愛樂。十二太子身皮薄潤塵垢不著。十三太子身皮金色光曜如妙金臺眾寶裝嚴人天愛樂。十四太子手足掌中頸及兩肩七處充滿。十五太子肩頸殊妙一一圓滿。十六太子雙腋之下一一充實。十七太子容儀廣大圓滿端嚴。十八太子身相修廣端正出過人天。十九太子體相周匝圓滿量等諾瞿陀樹。二十太子頷臆身之上半威容廣大如師子王。二十一太子常有光明面各一尋。二十二太子齒具四十齊平如雪淨密根深堅固不動。二十三太子口有四牙鮮白鋒利。二十四太子口中一切所食常得上味能正吞咽津液通流永離眾病身心適悅。二十五太子舌相廣淨能覆面輪至髮際等。二十六太子梵音洪雅其聲振響猶如天鼓言詞婉約如頻伽音。二十七太子眼睫作青紺色猶如牛王不相雜亂。二十八太子眼睛紺青鮮白紅環相間青白分明。二十九太子面輪如天滿月。三十太子眉相彎長如天帝弓。三十一太子兩眉中間有白毫相右旋柔軟如兜羅綿鮮白光淨逾於珂雪。三十二太子頂上有烏瑟膩沙金頂之骨高顯周圓亦如天蓋。如是三十二大丈夫相。於過去世無量百千萬億劫。長時精進無間修習一切戒行及諸善法而無遺餘。今得成就相好功德。是故。菩薩生淨飯宮。飲食衣服臥具象馬一切珍寶無不具足。眷屬熾盛王族不斷。於人天中而無等等。若不出家年三十二作金輪王。
爾時。摩賀摩耶生太子已七日命終。生忉利天受五欲樂。爾時。太子顏容端正。人天目覩敬愛不足。假使世間巧妙金師。以金造像亦復不及。譬如諸天半努迦石。有大光明照耀一切。菩薩之身光明寂靜亦復如是。又如蓮華開敷出水菡萏馨香。一切有情見者愛樂。菩薩之身見者恭敬亦復如是。又此菩薩兩目清淨。明朗遠視見一由旬。微細塵色過於天眼。晝夜無異。又此菩薩語言音聲。美妙清響如頻伽音。亦如雪山有其飛禽。食於花水食已而醉。發聲相呼其音和雅。亦復如是。
爾時。曩羅那仙告白本師阿私陀仙人。我今往彼迦毘羅城禮拜菩薩。師言可往。即與本師運神通力。往迦毘羅城去城不遠。菩薩威制令彼失通。步行至城詣淨飯宮。時。守門人即以白王。乃勅門人引令入內。王相見已歡喜無量。請就床座獻閼伽水。作樂設食種種供養。王即問言。仙人云何因緣至此。時。阿私陀白王。我今欲見一切義成大牟尼師。王言。今此太子正當睡眠。且候須臾即得相見。時。阿私陀請就床帷臨視太子。爾時。太子雖處睡眠。兩眼俱開目不眴動。時。阿私陀即說偈言。
諸天觀境時 覩物眼不眴 菩薩雖睡眠 觀境亦如是
爾時。仙人說此偈已。宮人乳母捧持太子奉上仙人。時。阿私陀詳觀太子容貌非常。即問王言。曾有相師來占相否。大王白言。有婆羅門相此太子。若不出家必得轉輪王位。若能出家定成正覺。仙人聞已。即說偈言。
昔墮邪見外道身 今逢福德輪王子 能除煩惱證菩提 善說甚深法海藏
雖圓相好棄輪王 成大牟尼救群品 是故我今歸命禮 願得親近滅塵勞
爾時。仙人說此偈已。審觀自身壽命長短。得見太子成佛事否。如是觀已。得見太子出彼王城入於山野。年二十九於其山中六年苦行。證甘露滅成無上道。爾時。仙人復觀自身。值佛出世年命短促。而不久遇甚懷感傷。不覺失聲而自啼哭。時。淨飯王見仙人哭。驚怪異常。即說偈言。
若人有男女 愛憐心不足 如是福相殊 覩之恒適悅
仙人見太子 云何而啼哭 我子若驚怖 忽然生病惱
未委意云何 速為我宣說
爾時。阿私陀仙人聞是偈已。即白王言。太子不久即成正覺。云何於身而有怖畏。假使空中降大金剛。如彼真珠滿空而下。不能侵彼菩薩身之一毫。世間所有一切大火而不能燒。一切大風而不能吹。一切毒藥而不能損。刀劍弓箭而不能傷。毒龍猛獸而不能害。又此菩薩於過去世行大慈悲。於諸眾生未曾捨離。令彼有情常獲安隱。云何菩薩有斯怖畏。於虛空中恒有帝釋梵天王等而共守護。我今啼哭。自觀己身年命中夭。於其佛世不得聽聞甚深法藏。於其善財而無有分。是故感傷而自啼泣。請王無憂。
爾時。阿私陀又復思惟。我有神通菩薩威制令不顯現。是故。步行入於王宮。今若出城而復屣步。彼諸有情即起慢心。大神通仙步出王城。作是念已。告淨飯王。我今辭王出迦毘羅城。與我修治四衢道路。時。淨飯王即勅有司。修治道路去除砂礫穢惡之物。以白檀香水灑地清淨。處處竪立幢幡瓔珞。燒眾妙香。王并諸臣長者居士恭敬圍繞。出迦毘羅城送彼仙人。時。阿私陀辭國王已。隨意前行往枳瑟計駄山。即住山中修習禪定。歲月不久復得神通。於其後時身少有病。服食良藥及花果等乃得除愈。弟子告曰。我今出家為求出世解脫甘露。師有所得願賜告諭。師曰。我自修行歲月彌久。於斯甘露猶尚未得。云何令我復為於汝。今有淨飯王子名悉達多。成等正覺得真甘露。於彼出家。一心梵行而求出離。莫作族姓之相及我人相。即得成就無為之法。爾時。阿私陀仙人即說偈言。
我住如是山 久修於梵行 雖復得神通 而未飲甘露
自知身無常 恒處於生滅 聚集假和合 即是無常法
爾時。仙人說此偈已。曩羅那感師誨示禮拜供養。即往波羅柰國。見五百摩拏嚩迦婆羅門念圍陀經。知非究竟而不親近。即往佛所希聞法要。爾時。曩羅那姓迦底。以姓為名。佛為開示法要得寂滅樂。乃名大迦底。復次。太子在乳母懷。執金器而食。須臾食已。乳母即收金器。器重如山舉之不起。即以上事具告於王。王與宮人同往取器亦不能舉。即集國人同舉金器其器愈重。復駕大象五百頭拽彼金器。不能搖動金器小分。何以故。由菩薩神力。舉其左手一指鉤住金器。令象盡力而不能動。
爾時。淨飯王乃自思惟。若菩薩舉其兩指鉤彼金器。假使百千大象亦不能動。由是菩薩有千象之力。若諸童子欲與菩薩鬪戲。如小飛鵝比於大鶴其力不等。
復次。菩薩在王宮時。與五百眷屬入學讀書。爾時。本師將第一書令太子讀。太子告言。此書我解。其師乃令讀第二書。太子見之。復白師云。此書亦解。於是本師即以五百種書授與太子。太子白言。此五百種書我一一俱解。如有他書即當與我。師乃白言。於其世間只有此等五百種書。此外無有。爾時。太子即自寫書令師讀之。師乃歎言。我自昔來目未曾覩。太子告曰。此是梵書。時。彼梵王知我當紹輪王之位傳授於我。即以微妙梵音而自讀誦。時。大梵天王於虛空中高聲讚言。此是梵天之書。師聞天證深生信解。
爾時。太子舅氏娑捺梨。復有一人名娑賀儞嚩。此二人者善解弓射。有五百人親學其藝。又此二師互相言曰。彼提婆達多其性麤惡心多嫉妬。所有射法不宜告之。若或教授必將害物。彼悉達多慈悲聰敏利濟有情。堪當傳習如是弓射。有其五種。一曰遠射。所發之箭能極遼遠。二曰聞聲射。聞其聲音即可射之。三曰中射。所發之箭隨意而中。四曰親的射。所發之箭而無踈闊。五斷物射。所射之物無不透斷。如是菩薩善解五射。
爾時。毘舍離城有一大象。形相端正具大勢力。彼國人眾咸共商議。迦毘羅城淨飯大王。有一太子名悉達多。相師視之有轉輪王位。即馳此象而充貢獻。乃以珠瓔珍寶種種嚴飾。將往迦毘羅城至王宮門。時。提婆達多出門見象。詰問門人曰。此象從何所來。門人答言。毘舍離城聚落人眾。為悉達多有轉輪王分。馳獻此象。時。提婆達多聞是事已。心生嫉妬。告門人曰。彼悉達多何有王位。即持器仗殺象命終。爾時。難陀見此死象。知為提婆嗔怒所殺。難陀欲與鬪其勇力。即執象尾以手擲之。象離本處七步之外。時。悉達多見其死象離於本處。知是難陀示威力故。手執象尾擲彼處故。爾時。悉達多太子顯自威神。以其一手執持象尾。向空而擲過七重城如投土塊。時。毘舍離城獻象之者。見悉達多有大威力。即說偈言。
我等遠馳象 為獻於輪王 遇斯凶惡人 即時行殺害
難陀手執尾 擲象七步外 菩薩大威神 擲象如拋塊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宋法賢譯──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四
爾時。提婆達多手持弓箭。出迦毘羅城而欲教射。悉達多太子知已。與五百眷屬亦出國城同為弓射。時。提婆達多即持弓箭遙射一樹。其樹中箭應弦而倒。悉達多太子亦射一樹。箭力甚大。樹雖兩斷儼然不動。提婆達多見樹如故疑箭不中。白太子言。常聞太子解五種射法。云何射樹而不能中。如是言已。帝釋天主於虛空中而自思惟。我須今日顯發菩薩神通威力。若不如是云何有情知彼菩薩。善能通達一切眾事。作是念已。即化大風吹中箭樹忽然倒地。時。提婆達多即自驚歎。爾時。太子又令安置七多羅樹。七重鐵鼓七重鐵豬令眾射之。時。提婆達多顯自威力挽弓前射透一多羅樹。難陀次之透二多羅樹。悉達多太子即便隨射所有七多羅樹七重鐵鼓及鐵豬等皆悉透過。其箭入地至龍王宮。
爾時。龍王見菩薩箭。以手捧之。於箭入處涌水上流。即有信心婆羅門長者起塔供養。一切苾芻常來瞻禮。爾時。悉達多太子乃乘寶輦迴歸王城。有相師占太子曰。至十二歲若不出家為轉輪王。統領四洲千子圍繞。時。淨飯王聞是事已心大歡喜。即集群臣及諸釋種。具白斯事。時。有大臣白淨飯王。若要太子紹輪王位。速於國內公卿臣僚士庶之舍。選擇淑女為其妃配。仍造種種上妙衣服。真珠瓔珞珍玩之具及舍宅樓閣等。如是造已。即選良辰。令太子於王正殿坐師子座。命公卿臣僚及長者居士等所有童女。悉赴王宮。如有端正福德殊勝之女太子樂者。即賜上件珍玩物等。納為夫人。
爾時。淨飯王即依所奏。後至吉日。命悉達多太子登王寶殿。坐師子座。所集童女俱來赴會。爾時。有一童女名耶輸陀羅而不赴召。父問其故。耶輸陀羅曰。金帛財貨我家自有。何須王宮而受錫賚。父又告言。汝至王宮太子見已。或當採擇納為夫人。豈獨寶玩而充贈遺耶。童女聞已即著上妙衣服。嚴身瓔珞而赴王宮。太子見是童女福相殊勝身有光明。心大歡喜下師子座。依古儀禮互相設拜。拜已復坐合掌恭肅。時。僚等俱白王言。如是童女諸相具足福德深厚。堪與太子為其夫人。王即詔命二萬童女。圍繞耶輸陀羅同入宮室。
爾時。迦毘羅城不遠。有一大河名嚕賀迦。於河岸上有一大樹。名娑囉迦里努。與太子同時而生。此樹不久長及百肘。太陽未出樹身柔軟爪甲能傷。日既昇天則斧不能入火不能爇。尋以河津汎漲浸壞樹根。偃仆洪川下流乾涸。時。酥鉢囉沒駄王。以嚕賀迦河為大樹所塞水不通行。國內民眾乏水受用。發使出國告淨飯王。顛水壅流邦人大恐。欲假太子神力去樹導川。時。淨飯王默然不允。若太子自去即當隨意。有大臣名曰飡那。潛知王意。以方便力告太子言。嚕賀迦河旁有園苑。亭臺樓觀花卉池沼。甚是嚴飾可去遊從。太子聞言。即與眷屬及諸臣僚。同出迦毘羅城。往彼園中隨意遊戲。時。提婆達多見一飛鵝從空而過。挽弓仰射墮太子前。太子見之嗟念傷害。與拔其箭放鵝飛去。提婆達多遣人取鵝。太子告曰。我發菩提心。常行慈愍行利益諸有情。不欲見損惱。所有飛鵝拔箭放去令彼安隱。汝宜迴心勿生嗔恨。提婆達多聞是語已。默然不悅。
爾時。酥鉢囉沒駄王知其太子近在園林。即遣國人往彼河津出其大樹。唱聲用力響震郊原。太子聞之訪諸左右。群臣具白。此是酥鉢囉沒駄王遣其人眾。出河中樹。太子聞已。我當自往。去河不遠有一大窟毒龍所居。太子至前龍乃出窟。眾人恐懼慮傷太子。即以利劍斷彼龍命。龍有毒氣被觸之者遍身青黑。因以立名迦路那夷。太子行至河邊。先令提婆達多出彼大樹。提婆達多極其神力終不能舉。次及難那盡力挽樹稍離於地。是時。太子以己神力。手把大樹折為兩段擲虛空中。於河兩邊各下一段。告眾人言。此娑囉迦里拏樹是大良藥。火不能燒。若有瘡腫塗之即差。汝等眾人勿復忘失。太子作是語已。即乘車騎迴歸城邑。
時。有相師相太子曰。若至七歲而不出家作轉輪王。太子入城將至王宮。釋種伽吒儗里有一女名娛閉迦。在高樓上忽見太子身相端嚴。心生戀仰。太子見此女已。令住車騎迴首觀瞻。手執弓箭不覺墮地。時。諸人眾見此童女福相殊勝。皆言。此女堪事太子。父淨飯王知是事已。遣童女二萬圍遶娛閑迦女令入王宮。
爾時。太子納夫人已。思惟城外遊觀園苑。即告御車人阿誐多。汝今諦聽。我思城外遊觀園苑。與我如法安置裝嚴上好車騎。時。阿誐多聞是語已。即於厩中如法裝飾上好車騎至太子前。爾時。太子即乘車騎出於城外。於其馬前見一老人。髮白面皺策杖呻吟。太子不識。問阿誐多。此是何人。阿誐多曰。此是老人。太子問云。何名為老。阿誐多言。幻化之體無有堅實。四相遷移六情昏昧。起坐無力執杖而行。名之為老。太子問云。汝能免不。阿誐多曰。我何能免。太子問云。汝即不免我能免不。阿誐多曰。貴賤雖異幻體一般。日月推遷無人能免。太子聞已不悅。而歸復自思惟。四大假合五蘊無實。始自少年便成衰老。如是之相深可悲愍。
爾時。淨飯王問阿誐多曰。我子出外有何所見阿誐多曰。太子出外見一老人髮白面皺。具說上事。王既聞已憶前相師占言太子後必出家。太子於今安處深宮受五欲樂。情必愛著而不出家。即說偈言。
王聞相師占太子 恐後捨父求出家 今以五欲悅其情 愛著必繼輪王位
爾時。太子又復思惟出城遊觀。即告阿誐多。汝今諦聽。我思城外遊觀園苑。與我如前安置裝嚴上好車騎。時。阿誐多聞是語已。即往廐中如法裝飾上好車騎至太子前。爾時。太子即乘車騎出於城外。於其馬前見一病人。形體羸瘦心神劣弱。太子不識。問阿誐多曰。此是何人。阿誐多答言。此是病人。太子問云。何名為病。車匿答云。四大之體互相乖反而有病生。形容瘦惡心識無安。此名為病。太子問云。汝能免耶。阿誐多言。亦不能免。又復問言。汝既不免。我免得不。阿誐多言。俱是幻質云何獨免。太子聞已。即歸王宮。復自思惟。假合之身眾病所集。眾生愚迷深可憐愍。
時。淨飯王問阿誐多曰。太子出外有何所見。爾時。阿誐多具說上事。王既聞已恐子出家。復令宮中以五欲樂娛侍太子。即說偈言。
色聲香味觸最妙 娛樂深宮太子情 若生愛樂而貪著 應不出家求覺道
爾時。太子復自思惟出城遊觀。即告阿誐多。汝今諦聽。我思城外遊觀園苑。與我如前安置裝嚴上好車騎。時。阿誐多聞是語已。即往廐中如法裝飾上好車騎至太子前。爾時。太子即乘車騎出於城外。於其馬前見一死人。氣絕神逝猶如土木瓦石無所知覺。男女眷屬圍繞悲哭。問阿誐多曰。此是何人。阿誐多答云。此是死人。太子復問。云何名死。阿誐多答云。有為之體壽有短長。一旦無常永別親眷。此名為死。太子聞已。問阿誐多曰。汝能免不。阿誐多答云。亦不可免。太子問云。汝身不免。我應免得。阿誐多答曰。三界無常生滅不住。太子之身亦復如是。太子爾時心不適悅。却歸王宮。至王宮已而復思惟。無常之法念念不住。乃至有色無色非想非非想處。無有免斯無常大患。於諸眾生深可悲愍。作是念已情不適悅。
爾時。淨飯大王問阿誐多曰。太子出外有何所見。爾時。阿誐多具如上事一一宣說。王既聞已思念。昔時有婆羅門占相太子。福德淳厚諸相具足。決定出家成正覺道。即令宮內以五欲樂種種適悅。令彼愛著捨出家意。即說偈言。
我以五欲大富貴 適悅太子天中天 令彼無心求出家 付與輪王最上位
爾時。悉達多太子復自思惟出城遊觀。即告阿誐多。我思城外遊觀園苑。與我如前安置裝嚴上好車騎。於是阿誐多即往厩中。如法裝飾上好車騎至太子前。爾時。太子即乘車騎出外遊觀。時。兜率天子作是思惟。今茲菩薩出城遊觀求出家緣。我應當作沙門之相。持鉢乞食現太子前。作是念已。即剃鬚髮身被法服。手持應器住立馬首。太子見已。迴問阿誐多。此何人耶。阿誐多答言。是出家人。太子問云。何名出家。阿誐多答言。此人了悟生死誓斷輪迴。修菩提因求解脫果。剃除鬚髮身被法服。清淨身心此名出家。太子聞已心生踊躍。即便下馬而問苾芻。云何出家有何利益。苾芻答言。夫出家者。離其親愛不著榮樂。恒修梵行堅守律儀。棄背塵勞禁縛根識。妄念不生實行增長。如是進修名出家者。太子聞已歎言。善哉。汝大丈夫。於其濁世能善調伏能善勤求。是真出家是真善友。言已頂禮。上馬歸宮。即於宮中至意思惟出家之法。其行甚妙其理甚深。厭離王宮欲求解脫。
時。淨飯王問阿誐多曰。太子出遊有何所見。得悅樂不。阿誐多逡巡具白上事。王聞所奏。又復思惟。相師曾言。若不出家必作輪王。我須今辰別設方便。令彼太子斷出家意。即告悉達多。迦里沙迦聚落國之重地。汝今往彼代吾撫臨。當使一方人民和悅。太子聞已迷悶不樂。晝夜思念專求出家。未遂本心。往赴迦里沙迦聚落。行至路次。有五大寶藏從地涌出。主藏神等白言。太子。此等寶藏菩薩所有。唯願菩薩為我受之。太子告言。此等寶藏眾寶所聚。有情愛著非我所求。主藏之神聞菩薩言。知不領納。即率同類入於大海。
爾時。太子漸次前行。至迦里沙迦聚落之界。見有多人。各執牛具苦力耕種。手脚麤惡塵土坌身。衣服破弊飢渴無力。如是種種苦惱逼迫。太子宿懷慈愍。見之驚問。左右告曰。此是太子部內耕種之人。太子聞之。即令放免丁壯牛畜任自營生。不令官司更有拘檢。作是語已。即往閻浮樹下。結跏趺坐而入禪定。其諸臣僚僮僕吏民。亦於樹下圍繞侍立。
經於食時。淨飯王心自思惟。太子出外已過時約。由未迴歸。我當自往觀視太子。即嚴車駕出臨聚落。至閻浮樹下。乃見太子入三摩地身心不動。日色雖轉樹影不移。時。淨飯王歎言。善哉善哉。大威德大丈夫。甚為稀有。日行不住樹影不移。以頭至地禮菩薩足。而說偈言。
善哉大丈夫 世間甚稀有 生時放光明 大地皆振動
今坐閻浮樹 日轉影不移 時眾普見聞 我今歸命禮
爾時。太子從禪定起。即乘車輦歸迦毘羅城經尸陀林。見彼林中而有死人。裸形臭惡支體壞爛。於其世間深生厭離。王與太子入迦毘羅城。時。有相師瞻見太子威德殊異。告淨飯王。今此太子於七日內若不出家。定有轉輪聖王之位。爾時。相師即說偈言。
大王今當知 悉達多太子 七日不出家 當作輪王位
統領四大洲 富有於七寶 如成正等覺 法財救世間
爾時。相師說此偈已。太子進車而漸前行。時。有釋種名迦羅叉摩。其女名蜜里誐惹。瞻見太子威儀尊重而興讚歎。於太子前即說偈言。
父得解脫樂 母身亦復然 生此悉達多 願與我為夫
當成二足尊 圓證涅槃法 名聞遍十方 我今歸命禮
爾時。太子聞是伽陀心生歡喜。即以真珠瓔珞承其威力。入窓牖中安著女項。時。淨飯王見是事已。即以二萬宮人圍繞蜜里誐惹女入於王宮。爾時。太子有三夫人。耶輸陀羅。虞閉迦。蜜里誐惹。及六萬宮人朝夕供侍。心無愛著專求捨棄。時。淨飯王知是事已。告諭三王。有婆羅門相我太子。若七日內不令出家。必作轉輪王。汝等諸王於七晝夜可共守護。復起民眾造七重城。七重壕塹城安鐵門。於門上下遍置鈴鐸。若開門時鈴聲振響一由旬外。
爾時。太子於其內宮。與諸宮人妓舞作樂晝夜無異。時。淨飯王詔令群臣於諸禁掖處處防衛。仍遣四兵象馬車步。於城四門分布巡察。時。淨飯王在城東門。斛飯王在城南門。白飯王在城西門。甘露飯王在城北門。各領臣僚夜不睡眠專心守護。復命大臣摩賀曩摩。於其夜分不住來往巡歷四門。警覺軍眾令不睡眠。
爾時。摩賀曩摩領其人眾巡至東門。而即問言。何人在此不睡守護。時。淨飯王告言。我今在此躬自防衛。摩賀曩摩告言。大王。若不睡眠無諸過失。時。摩賀曩摩即說偈言。
耽睡人如死 亦如魔魅人 若能止其睡 過咎必不生
爾時。摩賀曩摩說此偈已。即往南門而復問言。此有何人不睡守護。時。斛飯王告言。我今在此專心防衛。摩賀曩摩告言。大王。若不睡眠無諸過失。時。摩賀曩摩即說偈言。
人睡亦如死 須知有睡魔 若能止得睡 過咎必不生
爾時。摩賀曩摩說此偈已。即往西門而復問言。此有何人不睡守護。時。白飯王告言。我今在此專心防衛。摩賀曩摩告言。大王。若不睡眠無諸過失。時。摩賀曩摩即說偈言。
耽睡如飲酒 醉入於曠野 過失即隨生 是故須止睡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宋法賢譯──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五
爾時。摩賀曩摩說此偈已。即往北門高聲問言。此有何人不睡守護。甘露飯王言。我於此處不睡守護。摩賀曩摩言。若不睡守護無諸過失。而說偈言。
怖睡如山嶮 亦如汎河海 一心防難危 止睡亦如是
時。摩賀曩摩說此偈已。即往市肆街巷處處巡行。覺察眾人止睡守護。而說偈言。
依法離非法 實言勿妄言 淨飯王最上 止睡令守護
時。摩賀曩摩說此偈言。天色將曉詣淨飯王前。而白王言。過一晝夜內外安靜無諸魔難。唯願大王。更勅軍眾用心守護過七晝夜。令彼太子定得輪王之位。如是防護至六晝夜。時。忉利天主觀太子意欲往道場。而說偈言。
善哉大丈夫 牟尼釋師子 必捨王宮殿 趣求山野處
圓滿六波羅 成就無上智 拔濟於群生 究竟至彼岸
爾時。悉達多太子與諸宮嬪作於娛樂。而忽思惟。我今雖有耶輸陀羅。娛閉迦。蜜里誐惹。如是夫人及六萬婇女。若無男女便去修行。眾人俱言。悉達多太子非是丈夫。出別之後。即令耶輸身有懷妊。由是太子為諸宮嬪。說緣生幻有生死輪迴。若不息心無有窮盡。若與女人同其床座。如起履火速得大苦。是故。我今而生厭離。作是語時。有一妓女口吐涎沫手足紛紜。髮髻散亂迷悶倒地。時。諸宮人驚怖異常。太子見之深生傷愍。歎言苦哉。云何有此死相不祥。而說偈言。
須臾變壞生惡相 手足紛紜涎沫流 覩此無常苦惱身 是故我今求解脫
爾時。太子說此偈已。觀諸眾生。無有我人眾生壽者堅實之相。如入尸陀林無所愛樂。如履淤泥唯增臭惡。如養毒蛇終無所益。如電如夢如沫如泡。根本無明覆而不覺。如是觀已。時。淨飯王自說其四夢。一夢滿月有其蝕障。二夢日出復於東沒。三夢大人眾來禮拜。四夢自身笑而復哭。耶輸陀羅亦說八夢。一夢上族離散。二夢吉祥座破。三夢腕釧損墜。四夢牙齒墮落。五夢髻髮亂垂。六夢吉祥雲出於宮舍。七夢滿月有其蝕障。八夢日出未高復於東沒。即時。太子復自思惟。曾作五夢。一夢床座如妙高山坐臥自在。二夢兩手左托東海右托西海。復以二足垂南海中。三夢花果樹木及諸藥草長至天界。四夢大身飛禽其類甚眾。形白頭黑及諸小鳥種種顏色。四方而來都至面前。變為一色而禮其足。五夢大石山上經行顧望。太子自心思念。我夢如此。定得捨俗證大菩提。
爾時。耶輸陀羅思前八夢。告請太子占其吉凶。太子曰。一夢上族離散。宗姓團聚未始暫分。二夢吉祥座破。座今如故。三夢腕釧損墜。見在汝臂。四夢牙齒墮落。非有墮者。五夢髮亂垂。孰覩垂髮。六夢吉祥雲出宮。夫為吉祥我又在宮。七夢月有蝕障。今在天上何有障耶。八夢日出未高復於東沒。此時。夜半日又未出。所夢無惡汝何憂疑。太子思惟此之八夢。當應是我出家之兆。即告耶輸陀羅。我今當為一切眾生往彼山間。志求涅槃解脫之法。耶輸陀羅言。如夫所志我亦隨往。
爾時。帝釋天主及梵天王告太子言。善哉善哉。速捨五欲早出宮殿。明相現前證一切智。菩薩言。憍尸迦。我在深宮如虎入穽。象馬車步四兵圍繞。宮殿門戶並皆鎖閉。處處懸鈴警覺守護。云何而出。帝釋告言。但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所行行願。為斷眾苦度脫世間。作是語時四大天等。以威神力令彼眾人不能為障。即時帝釋化一寶階。告般唧迦夜叉主言。聖者。菩薩現處高樓。汝以寶階於前迎接。夜叉聞已。依教奉行。菩薩下之即覓飡那令被馬王。尋見飡那正當眠睡而說偈言。
善哉飡那汝速起 被我馬王迦蹉迦 乘入諸佛修行山 求證牟尼無上覺
說此偈已。飡那從睡眠覺。即起合掌告菩薩言。事無倉卒。何於夜半急要馬王欲乘遠去。況此宮禁且無兵難賊難及水火之難。云何如此。菩薩言。汝自昔來甞奉驅馳。云何於今而不相順。飡那白言。今當半夜。真偽難分。慮有不虞以招大罪。菩薩聞已默然思念。恐人知覺自往中厩。時。天主帝釋手執火炬引路前行。至其厩門牽致馬王。馬即驚駭雙足跑地。是時。菩薩舉萬字福相百千威德之手。作無畏印。摩馬王頂告言。迦蹉迦與我有緣。若能送我雪山之中諸佛行處。證得無上菩提之果。降大法雨普潤世間。一切有情皆獲利樂。汝福無量。時。迦蹉迦即受教旨。身足不動。
爾時。復有四大天子。一名俱羅。二名烏波俱羅。三名波囉拏。四名波囉拏舍嚩帝。此四天子至菩薩前。合掌恭敬告菩薩曰。今知出外修菩提行。我等四天願欲隨從。菩薩問言。汝有力耶。第一天子言。所有大地之土可以負行。第二天子言。所有大海江河可以負行。第三天子言。所有一切山嶽可以負行。第四天子言。所有大地山嶽及河海等。俱可負行而無疲困。菩薩聞已。即以神力移足躡地地大振動。四大天子住立不能而各驚怪。誰知菩薩有斯威力。我等四天云何懺謝。是時。飡那見是神力。即牽馬王詣菩薩前。
爾時。大威德諸天及諸龍神傷愛別離。於上空中啼泣下淚。飡那言云何空中無雲下雨。菩薩言。此非降雨。我將出外。天龍傷別啼泣雨淚。飡那聽受住立合掌。菩薩即時深思佛功德威儀利樂之法。復思父母養育慈愛顧復之恩。如不告辭有虧孝行。作是念已。即入殿內見淨飯王。正當睡眠。右繞一匝合掌啟白。我於此時往雪山中求無上道。度脫世間生老病死。令諸眾生得大解脫。言已而辭。
時。有釋種摩賀曩摩。瞻見太子戀慕憂惱悲泣涕淚。云何因業輕捨王宮。太子答言。我為利益一切眾生求成佛果。摩賀曩摩白云。王勅我輩長時警護。無令太子暫出宮禁。太子告言。我於往昔發菩提心。經三大阿僧祇劫。歷修萬行求無上覺。欲度眾生。今此王宮非我所止。摩賀曩摩聞是語時。倍復憂惱涕淚悲泣。發麤澁言。苦哉苦哉。我淨飯王所望不就。致令大子棄捨深宮欲出遠行。
時。耶輸陀羅聞是語已。驚疑惶怖迷悶倒地。良久乃蘇。告太子言。緣何今日捨我而去。娛閉迦蜜里誐惹。及諸宮嬪悲淚前行。告淨飯王。太子無故欲離宮寢往彼山野。如鬼魅所著無以遮止。唯王當嚴勗勿令遽往。王既聞已欲行誡勅。帝釋梵王與諸天子。接迎菩薩即出城外。菩薩右邊色界天子善現威儀。菩薩左邊欲界天子手執幢幡。有無數天樂導引前行。有百千天子於虛空中雨優鉢羅花俱母那花。白蓮花及曼陀羅花。復雨沈香末香旃檀之香。種種上妙衣服。復有天子歌舞作唱。復有天子手捧馬足。瞻仰菩薩一心隨行。俱吠囉等無量諸天恭敬圍繞。須臾之間至雪山中。去迦毘羅城一十二由旬。
爾時。天主帝釋及大梵天王等。合掌白言。我等諸天發精進心隨侍菩薩來至山中。若我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願垂攝受度脫我等。住立右邊一心瞻仰。菩薩即時為說偈言。
我得最上道 一切佛行處 度脫於汝等 及彼諸有情
說此語已。即脫寶冠上妙衣服。告飡那曰。將我衣服及彼馬王歸奉父王。若不證菩提誓不迴也。復說偈言。
汝將馬王及寶衣 速歸本國迦毘羅 我住雪山修梵行 菩提未證而未歸
爾時。菩薩說此偈已。飡那聞之而復悲泣白言。今此山中多有虎狼師子諸惡禽獸。菩薩一身云何可止。又此山野中皆有叢林荊棘土石磽确。菩薩旦暮云何經行。菩薩言。飡那。汝何愚迷。眾生之身業惑所感。四大和合性相違反老病死苦。如至身時。非釋尊貴上族富豪貧賤端正醜陋少壯老年冤親人我。速歸散壞俱受無常。云何修行怖諸危難。飡那曰。菩薩之行其義如是。王或見我。不見太子必生憂惱。如致大病其事云何。菩薩言。我今出家行菩提分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成就十力四無所畏。豈令父母得不吉耶。作是語已。即從座起合掌頂禮。舉手執劍如優鉢羅花葉。即自截髮擲虛空中。天主帝釋運大神力以手接髮。與諸天子安忉利天如法供養。後有淨信婆羅門長者居士。於此山地起立塔廟。
爾時。菩薩截髻髮已。問飡那曰。汝意云何。可能住此同修行不。飡那曰。王族之意不令住此。何敢固違。菩薩即以萬字福相百千威德之手。摩迦蹉迦馬王頂授菩提記。令彼飡那歸迦毘羅城。行七晝夜至二更初。到於城外園苑之中。王勅宮人眷屬至園迎接。唯見馬王不見太子。時。宮嬪眷屬俱向馬前。抱馬王項高聲啼哭。迦蹉迦馬聞是哭聲。心思太子悲淚傷痛。經須臾間迴顧兩邊即乃命終。以宿因緣生六葉婆羅門家。利根結薄聰明多智。太子成佛之後。即詣佛所聞法悟道得無生忍。
爾時。菩薩而復思惟。我今落髮作沙門相。云何身上得袈裟衣。如是念已阿耨波摩城中有一長者。眷屬熾盛財富無量如毘沙門。家有十子。人相端嚴智慧聰利。俱樂出家淨修梵行。因觀外境遷變無恒成辟支迦。父亡之後老母信重。製一袈裟施辟支迦。子白母曰。我當不久入於涅槃。今此袈裟我若受之無所使用。去此不遠有淨飯王子名悉達多。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此袈裟奉彼菩薩。能令老母得大果報。說此語已運大神通。於虛空中現其雲雷閃電風雨。然後化火焚身入圓寂界。是時。老母臨將捨壽。所持袈裟付與一女令奉菩薩。此女忽然身得病患。臨無常時安置樹上。告樹神言。以此袈裟與我奉彼淨飯王子悉達多。時。帝釋知是事已。自變其身為一獵士。手携弓劍披此袈裟。見太子來坐於路傍。太子問曰。汝是獵師。云何身上有此憍尸迦衣細妙法服。可以與我。獵人告言。唯此袈裟我非愛樂。今欲與汝是服微妙。恐人侵奪傷汝性命。菩薩告言。一切世間知我威力。汝但施服勿懷憂慮。帝釋天主即復本形頭面禮足。乃以袈裟奉上菩薩。授已即披與身不等。帝釋見衣不等心自懷疑。作是念時。菩薩威神。令其袈裟與身相等。忉利諸天歸命供養。婆羅門長者於後彼處建立塔廟。恒有苾芻往來禮拜。
爾時。菩薩威儀具足。漸次經行。見一仙人名婆哩誐嚩。以手搘顋顏容不悅。菩薩問言。於意云何。仙人答言。我此住處有多羅樹。花果繁盛其味甘香。忽然乾枯令我煩惱。菩薩復問。仙人住此本為修行。花果枯朽致愁悶耶。仙人聞已心忽惺悟。又見一菩薩色相端嚴。瞻仰戀慕而復問言。汝是出家菩薩不。菩薩答言。汝見分明。婆里誐嚩即斷疑惑法眼開淨。請菩薩坐。而以花果如法供養。經須臾間。菩薩復問。迦毘羅城去此遠近。仙人答言。從茲至彼十二由旬。菩薩思惟。城邑不遙。如釋種來必作魔難。即別仙人過殑伽河。往王舍城。以自工巧採取樹葉。作為鉢器入城持鉢。
時。民彌娑囉王在高樓上。遙見菩薩身相端嚴威儀寂靜。體挂法服手持應器巡門乞食。而興歎言。王舍城中所住之人。無有如是威儀色相。今此苾芻當非庶人下族之類。應是王種捨位出家。滅除罪業修持淨命。
爾時。菩薩持鉢出城往一山中。以鉢置地端坐入定思惟。民彌娑囉王見我發心必有異意。作是念時。王告大臣。我於樓上見一苾芻。身相端嚴威儀調順。非是庶人下族所生。汝當訪尋今在何處。即時遣使往至山間。見此苾芻安詳而坐。國王知已躬自臨幸。接見瞻仰心生歡喜。因告言曰。汝之身貌甚是端嚴。若為苾芻不相宜稱。我有宮殿樓閣嬪妃美女。最上富貴與汝受用。勿作苾芻。汝身何姓有何種族。為我宣說。菩薩白言。雪山相近有迦毘羅城。我之父王姓剎帝利。名曰淨飯。方理是國。我須捨棄君父為求菩提。若是愚癡貪愛之人。假使世間并四大海。滿中珍寶猶尚不足。譬如大火然於乾薪。貪愛身心亦復如是。大王。我觀此物由如冤家。亦如毒蛇。一切憂惱怖畏根本。大王。假使大風而能吹動一切諸山。於蘇迷盧終不能動。假使世間所有珍寶最上資財。國城妻子象馬僮僕。而能惑亂一切人心。而於我心終不能動。唯涅槃解脫是真究竟。
爾時。民彌娑囉王言。汝今於此有何所求。菩薩告言。我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王言若成菩提願賜攝受。菩薩答言。如是如是。王生歡喜復歸本處。
爾時。菩薩往鷲峯山。山側非遙而有仙人勤修梵行。能以一足履地住經一日。菩薩聞之亦以一足履地住經兩日。仙人復以五熱炙身立經一日。菩薩於是立經兩日。時。彼仙人互相驚怪降伏稱讚。此是修行。此是大沙門。菩薩問言。汝等修行於何所求。一云我求帝釋。一云我求梵王。一云我求魔界之身。爾時。菩薩即自思惟。今此仙人所修之行。皆是邪道非我所依。我今於此不求帝釋。不求梵天不求魔界。本為宿願利樂眾生求成佛果。道既非真宜應捨彼。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宋法賢譯──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六
爾時。菩薩即往阿囉拏迦羅摩處而學道法。至已合掌勤拳致問。汝宗行法其義云何。阿囉拏迦羅摩曰。我昔精進修習定慧。至有想天三摩地門皆悉通達。汝何不知。菩薩即時思惟。羅摩所得智慧及有想天三摩地門真實不虛。復自念言。我於此法云何未得。經剎那頃。禪定智慧皆獲成就。而告言曰。汝宗行法今我已得。時。阿囉拏迦羅摩觀彼菩薩所得之法如實無謬。尊重恭敬如自本師。即以最上香花珍果一心供養。菩薩復思。今此行法而未究竟。非為正道。即乃捨去。往烏捺囉迦囉摩子處學修法行。至已頂禮合掌問曰。汝所得法是義云何。時。烏捺囉迦囉摩子言。我昔精進修習智慧。至非非想處三摩地門。久已證得。汝何不知。菩薩聞已。即觀彼人所修智慧及非非想處三摩地門而無虛謬。復自思惟。我於此法云何未得。作是念時俱獲成就。即乃告言。汝之法行我今亦得。時。烏捺囉迦囉摩子心未信許。諦意觀察如實無謬。崇重供養過於本師。爾時。菩薩又自思惟。此之法行亦未究竟。非真覺路。速須捨彼別求明道。
時。淨飯王臨御正殿憶念太子。未知所止情懷憂惱。近臣奏云。離王舍城往烏捺囉迦囉摩子處。單身介立勤求道法。王既聞已心轉悲傷。即遣親人三百往彼侍從。時。天指城酥鉢囉沒馱王。亦遣二百人往彼侍從。此五百人至已禮足圍繞瞻仰。菩薩自念。棄捨王宮居山寂靜。結志修習求甘露滅。今此人眾晝夜煩雜而妨聖道。唯留伯叔舅氏五人。餘遣迴國。菩薩即時將此五人。往誐耶仙人聚落。名烏嚕尾螺西曩野禰。側近經行觀眺習靜之處。尼連河次見一林野。地土平正樹木幽閑。如月清涼呼為聖地。告五人曰。善男子若人於此修諸梵行。未證寂滅不久證得。我今依止求無上道。
即於樹下結跏趺坐。學修禪觀。閉口齧齒舌拄上腭。收攝心神如手握物。經良久間毛孔出汗精進不退念定相應。專注一心引發無漏。而不現行。復修別觀跏趺而坐。合口閉目舌拄上腭。屏住氣息令不出入。良久之間。氣逼頭頂疼痛至甚。如錐刺腦受斯大苦。心不顛倒亦不散亂。堅固精進。念定現前專注一心。引發無漏而不現行。如是息氣漸次運動。從頭頂下至兩耳門。痛楚復增如地獄苦。菩薩爾時心不顛倒亦無散亂。策勤猛利念定現前。一心專注引發無漏亦未現行。又復閉息外忘視聽。氣積臟腑脹滿遍身。苦惱至極無以方比。菩薩爾時心不顛倒亦不散亂。堅進修習念定現前。專注一心引發無漏而不現行。如是修已。又自思念。我於今後斷絕飲食。
時。有天子遙已觀知。告菩薩言。我此色身毛孔之內。而有天上細妙珍食堪充供養。菩薩告曰。如我所食本非葷辛。食出汝身亦非清淨。若令我食必墮地獄。天子但以隨方所有。或米或豆聽汝豐儉。以作供獻我即受之。天子奉教以穀為膳。菩薩食已身體羸瘦。顏容憔悴。心無苦惱亦無退失。發精進意念定現前。專注一心引發無漏亦未現行。又節所食身轉羸惡。兩目深陷如井現星。菩薩爾時心無苦惱亦無退失。發精進意念定現前。專注一心引發無漏亦不現行。又於所食減令極少。或一豆一麻一米一麥。如是食已身力轉乏。若行若步一起一倒。
爾時。菩薩精進無退念定現前。專注一心引發無漏亦不現行。而復思惟。此行非真未至究竟。作是念時。有三天子詣菩薩前。見其形容困憊變異。各述菩薩顏貌不同。或言黑色或紫綠者。菩薩聞已復自思惟。我於此方如是勤苦。容色變異終無所獲。若求正覺何在節食。正見相應取捨能忘。是正菩提是真究竟。譬如濕柴。體雖滋潤若遇火然必生熾焰。又如婆羅門家雖行欲心無所著。亦得解脫。我今亦爾。若依正法行無所著。必證菩提。
時。淨飯王知彼太子在山野中精勤苦行。日食麻麥求無上道。涕淚悲泣心懷痛惱。與酥鉢囉沒馱王。各遣二百五十人侍衛給使。時。耶輸陀羅忽然懷妊。王即告諭。宮人眷屬。自今而往。不得說言太子在山苦行之事。慮彼傷惱損動腹子。
爾時。菩薩往尸陀林中。右脅枕屍累足而臥。思想世間有為生滅。如蟻循環無有窮盡。思已復坐入三摩地。時。有童男童女而來林下。瞻見菩薩閉目不動。手執柴枝穿菩薩耳兩邊通過。俱作是言。此塵土鬼不得親近。即以砂石瓦礫擲菩薩身而各捨去。經須臾間出三摩地。正念現前身心不動。又自思惟。今此所作亦非正行。於無上道而不相應。憶念昔日為太子時。暫出王宮往贍部樹下入三摩地。彼處清淨遠離罪垢。無諸穢惡出生善根。於彼修行必圓道果。作是念已。即便舉身欲往前行。氣力羸劣而不能起。即取飲饌并湯藥等。節次服食。仍以香油塗其身體。澡浴眠寢安適身心增長勢力。
時。彼五人而相謂曰。昔者太子捨輪王位。出迦毘羅城。入山野中久茲苦行。道果將就節志不堅。何期於今恣情飲食。香油塗體澡身安寢。如是虧喪云何出離。我等於此虛捐其功。聞波羅奈國有鹿野苑。羅漢聖眾恒住其中。宜往彼處各求明道。
爾時。菩薩浴尼連河水。體羸力弱舉步攸艱。岸樹垂枝攀而得出。即往西曩野儞聚落之所。其聚落內有二童女。一名難那。二名難那末羅。身色端正心性慈善。頃聞太子在雪山下婆儗囉底河邊。迦毘羅仙人處學修梵行。具三十二相福德莊嚴。深心悅慕願為匹偶。布施修福求遂所願。爾時。童女聞尼連河側有苦行仙人。遂發勤誠欲施乳粥。即以千牛分為兩群。 五百牛乳飲彼五百牛。復以五百分為兩群。[(殼-一)/牛]二百五十牛乳飲二百五十牛。如是分飲至八頭牛。復[(殼-一)/牛]八牛之乳最為濃厚。用玻璃器煮乳糜粥。於乳糜上現莎惹帝迦萬字千輪輻相。
時。有一人見此輪相而自思念。若人得食速證無上菩提之果。即告童女。我今饑渴當以糜粥而施於我。童女白言。吾作此食施苦行仙人。非汝可取。時。天主帝釋即自化身為婆羅門。住立女前。女以乳粥欲布施與。婆羅門曰。我不敢受。有世主大人宜應供養。童女復問。世主何人。婆羅門言。去此匪遙有大梵王。童女承言。即詣彼處以粥奉施。大梵王曰。我不敢受。有淨光天子。最上殊勝汝宜供養。女復往彼以粥布施。淨光天子言。我不敢受。有一菩薩浴尼連河。身乏氣力以手攀樹出河岸上。被袈裟衣將成佛果。若能供養得大勝利。童女聞已即時馳往。以鉢盛粥虔心上獻。菩薩默然而受。其供食已。擲鉢入尼連河。龍王至前欲取鉢器。帝釋化身為金翅鳥。龍即驚退。帝釋得鉢安忉利天建塔供養。
爾時。菩薩問二童女。施此乳糜有何所求。童女答曰。我聞雪山相近婆儗囉河側。迦毘羅仙人住處。有淨飯王童子身相端嚴當作輪王。欲求為夫。菩薩告言。彼童子者夙修梵行離欲清淨。名一切義成。不久之間當得菩提。云何與汝而為夫耶。童女聞已默然住立。菩薩舉身登一石山。峭峻孤拔林樹甚眾。於此安坐未逾時刻。山即摧毀。菩薩驚怪茲何業緣。
時。淨光天子白菩薩曰。萬行今圓四智將就。此地薄祐而不能勝。去此不遠有金剛座。三世如來成正覺處。菩薩即往天人引前。足下生蓮海水泛潮。大地振響聲如扣鐘。菩薩徐行至一大窟內有黑龍。昔無兩目。聞地振海潮。即時出窟雙眼頓明。得見菩薩身相端嚴光逾聚日。龍大歡喜瞻視戀仰而說偈言。
地振海潮俱作聲 我今聞速離宮殿 忽得光明見如來 一心瞻仰生歡喜
爾時。龍王告菩薩言。憶念昔時有佛出世。時。我兩眼俱得光明見彼世尊。今亦如是。復得眼開見佛身相。即說偈言。
我昔承佛大威德 令我得覩相好身 必遇牟尼覺道成 見佛端正亦如是
爾時。菩薩欲至金剛座。先舉右足。行如牛王身若寶山。袈裟不動心等虛空。面如滿月金光照耀。蘊大法藥靈禽異獸。右旋隨轉。有如是等十種祥瑞菩薩思念。以吉祥草鋪金剛座。天主帝釋即時化身。往香醉山取吉祥草。其草柔軟如兜羅綿。詣菩提樹前陳金剛座上。
爾時。菩薩舉相好身。登金剛座結跏趺坐而發誓言。我不起此座直至漏盡。正意繫心入三摩地。時。魔宮中有二種旗。一名喜相。二名疑相。動有所表。時。疑相旗忽然搖動。魔見驚疑慮有不吉。即作觀相。知淨飯王子悉達多坐金剛座求無上覺。時。魔波旬生嫉妬心。變身為人詐作淨飯王書。至菩薩前致敬問訊。云何住此久不歸還。提婆達多入太子宮。恣行非法及殺釋種。菩薩初聞生三種不善。尋思婬欲。親里殺害及起瞋恚。知魔所作復成三善。一離欲。二不殺。三無瞋。
魔復問言。云何坐此菩提樹下。佛言。我求無上智。魔言。無上之智汝何得之。佛言。汝是魔罪之人。設一婆羅門供尚得自在報應。我經三大阿僧祇劫。捨無數百千那由他俱胝頭目髓腦國城妻子金銀珍寶。利益眾生求無上智。云何不得。魔言。我設一婆羅門會得富貴自在。汝能與我為證。汝經三大阿僧祇劫。捨頭目髓腦等。利益眾生求無上智。誰證於汝。爾時。世尊於金剛座上。即展右手金剛莎帝迦萬字網鞔之相。作無畏印觸地面上告言。為我證明。時。地天神從地涌出。合掌唱言。魔王。我佛往昔經三大阿僧祇劫。捨無數百千那由他俱胝頭目髓腦國城妻子金銀珍寶。利益眾生求無上智。真實不虛。汝魔勿疑。魔王聞已心懷驚怖。默自思念。若令菩薩成道。侵我境界奪我威光。旋歸天宮別作魔計。即化三女端正莊嚴。來於佛前。窈窕逶迤詐為瞻仰而欲魔魅。佛以神力變成老母。髮白面皺陋惡尫羸。以鏡照之慚赧而退。魔王見已恨事不成心生熱惱。即時統領三十六俱胝鬼魅兵將。身披鎧甲手執槍劍及弓弩羂索種種器仗復集毒龍猛獸象馬水牛虎狼野干等。奔聚同行。又於空中現雲雷電閃霹靂風雹。四面一時逼惱侵害。佛眼視之愍彼愚迷。入慈心定。即時。淨光天子於虛空中變大傘蓋。覆遍空中。遮止風雹刀劍弓箭種種器仗。俱作天花。所謂優鉢羅花鉢納摩花。俱母那花奔茶利迦花。繞金剛座如供養佛。即於三摩地運神通力。合多成一以一為多。上虛空中行住坐臥。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履水如地等。種種神變已。復觀彼眾布捺誐囉邪見疑惑貪欲瞋恚愚癡等。及彼有情離欲著欲。有想無想等。引近分解脫非解脫。如是等法通達明了。以宿命通。觀魔等有情過去父母。一生二生百生千生乃至增劫減劫無數之劫。世界國土族姓眷屬。富貴貧賤長壽短壽命終生處。無不證知。以天眼通觀魔等有情未來諸趣。生死因果及身語意等。善不善業。受報好醜究竟明了。又復思惟。欲界色界無色界。苦集滅道四諦行相。若染若淨分別俱生根隨諸惑。如是思已。無漏智觀速得現前。見修二道頓捨不生。成無上覺。
爾時。魔眾即皆退散。復告淨飯王曰。悉達多太子於金剛座上而得無常。王既聞已。與諸眷屬悲啼懊惱迷悶倒地。時。有天人告淨飯王。太子已成無上菩提。王聞是語心大歡喜。及奏王云。甘露飯王生其一子。耶輸陀羅亦生一子。王諸眷屬皆大踊躍。
爾時。淨飯王勅諸臣僚。令街巷道陌掃灑清淨。燒眾妙香竪立幢幡真珠瓔珞。於城四門皆聚金銀珍寶種種財物。施諸沙門婆羅門及諸外道貧乞之人。為作福祐。甘露飯王生子之時。眷屬歡喜名阿難陀。耶輸陀羅生子之時。月有蝕障。名羅護羅。時。淨飯王言。耶輸之子非佛之種。耶輸聞已恒懷憂惱。王宮後園池岸一石。名菩薩石。羅護羅坐石作戲。母忽見之而立誓言。若是佛種願水不溺。如非佛種即沈水下。作是誓已。以手推石子亦墮落。石浮水面子猶作戲。時。淨飯王與諸眷屬來至岸上。見子如是心大歡喜。讚言。善哉。甚為希有。爾時。大地振動。佛光普照幽闇之處。所有眾生互得相覩歸命頂禮。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宋法賢譯──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七
爾時。有二梵天子住自梵界而作是念。今南贍部洲有佛世尊。於烏嚕尾羅池側尼連河邊菩提樹下成等正覺。彼佛世尊而於樹下結跏趺坐。於七晝夜入於火界。時。二梵天互相謂言。我等天人亦有大力。如展臂頃能到於彼。我等今者宜速往彼。以妙伽陀而伸讚請。於是二天從彼梵界速至佛所。旋遶瞻仰禮重畢已。住立佛前。時。一天子先以伽陀而讚請曰。
願佛起道樹 救度眾生界 為說最上法 令得智法寶
第二天子說伽陀。而讚請曰。
佛面如滿月 心淨煩惱除 願說甘露法 行安樂世間
二梵天子說是伽陀讚請佛已。隱而不現。爾時。世尊出彼禪定。觀諸世間說伽陀曰。
世間所有諸欲樂 乃至天上所有樂 若比斷貪之大樂 十六分之不及一
復說伽陀曰。
擔世苦重擔 迷苦而不捨 若捨苦重擔 能擔最上樂
復說伽陀曰。
能斷世間一切愛 一切煩惱自除滅 知煩惱者脫輪迴 當得解脫之快樂
爾時。世尊於七晝夜。跏趺而坐入於禪定。當爾之際。亦無有人持食供養。纔說偈已。忽有商主名布薩婆梨迦。將五百量車載諸寶貨。欲往他國經過近地。時。布薩娑梨迦以宿善根力常起思念。云何令我獲得善友及妙眷屬。忽聞人言。世尊入定七日不飲不食。作是念言。今佛世尊在烏嚕尾羅池側尼連河邊菩提樹下經七晝夜。不飲不食而入禪定。得解脫樂成等正覺。此我善友當為我益我今宜速詣彼奉食作最上供養。發是心已。時。有天人以天報通聞知布薩婆梨迦。發如是心。乃觀照布薩婆梨迦及一切所將車乘等已。乃先白佛言。今商主布薩婆梨迦。聞佛在此得解脫樂成等正覺。於菩提樹下跏趺而坐。入於禪定經七晝夜不飲不食。彼人定來獻食供養。希望果報求大安樂及利益故。作是語已隱而不見。於是布薩婆梨迦與同行親友。自手辦造種種飲食美妙香潔品味。成已即專注虔誠持以奉佛。未至佛所復作斯念。我今奉食為最上供養。如來必當演說最上之法。而使我等以獻食因得天樂果。作是念已。尋至佛所即用頭面禮如來足。禮已起立瞻仰而住。時。布薩婆梨迦白佛言。世尊。我與親友辦種種飲食而來供養。願佛慈愍唯垂納受。
爾時。世尊許而未受。何以故。佛初成道未有應器。作是思惟。我若不以應器受斯供養者。彼外道天魔必生毀謗。作如是言。豈有過去正等正覺為利益眾生故。如是受其供養耶。佛作念時。彼梵天子白佛言。世尊。過去正等正覺為利益眾生故。皆持應器而受檀施飲食供養。於是世尊思欲應器。彼四大天王即知佛意。乃各於自天令其妙工選取寶石。於少時間造成應器。清淨瑩徹殊妙無比。時。四天王造成鉢已。各各自持同來奉獻。至佛所已。即以頭面禮世尊足。禮已瞻仰住立一面。爾時。四大天王異口同聲白世尊言。我等今者。各以寶石造得應器同來奉上。唯願世尊哀愍納受。作是語已。顒聽佛旨。
爾時。世尊復自思惟。今此四王各獻一鉢。我若受一。三天不喜。我若受三。一天生惱。我今等受四天之鉢。既受鉢已又復思惟。用唯一器四鉢孰先。即以神力合四為一。四器雖合楞際疊存。於是世尊為利生故。即持此鉢於布薩婆梨迦處受所施食。既納受已。即謂布薩婆梨迦曰。我今為汝演說三歸。汝當諦受。時。布薩婆梨迦奉教而住。
世尊曰。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未來僧伽。此是三歸。盡汝形壽不得違悔。時。布薩婆梨迦白佛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未來僧伽。盡此形壽不敢違悔。
爾時。世尊謂布薩婆梨迦曰。隨喜布施感果不虛。汝自捨施定獲快樂。所求福報依願皆得。亦復當證最上寂靜。布薩婆梨迦。若行布施所作福利。人天及魔不能迷惑。乃至禪定智慧。若能盡行能竭苦源。見前證聖。是時。布薩婆梨迦聞是說已。心意快然歡喜踊躍。願於未來世中憶念受持亦不忘失。作是語已禮佛而退。
爾時。世尊受得商主布薩婆梨迦所施之食。即持往彼尼連河邊。即於岸上敷草而坐喫所受食。食既畢已。又復盥漱。如是之際忽覺體中而發風病。何以故。佛出世間示斯為緣。欲令眾生知身如幻故。是時。天魔恐佛出世教化眾生出離三界。當空我境。常伺其隙欲來惑亂。忽知發疾速離天界來至佛所。而作是言。善逝。汝今不安涅槃時至。我今請佛入大涅槃。爾時。世尊知是魔來欲亂我心。佛謂魔言。我涅槃未至。我今直待聲聞弟子。解佛法分智慧明達。了知教本廣演法相。乃至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修持梵行。有眾多人欲周大地及彼天人皆證解脫。我於是時方入涅槃。時。彼天魔聞佛語已。知不涅槃心生懊惱。於是天魔慚恥而退。
爾時。帝釋天主遙知世尊體發風病。自天而下至贍部洲。去菩提樹不近不遠。有大訶梨勒林於中而住。於此林中取得上好訶梨勒已。疾往佛所。到佛所已。頭面著地禮世尊足。禮已瞻仰住立一面白言。世尊。我知聖體小有風病。此贍部洲有訶梨勒。色妙馨香可療斯恙。我今持來奉上世尊。唯願大慈納受而食。世尊受已尋便服食。風病即除體安如故。世尊慰勞。帝釋乃退還歸天宮。
爾時。世尊又復離菩提樹。往彼母唧鱗那龍王宮。到彼宮已。於一樹下跏趺而坐入於禪定。是時。彼處七日七夜降霔大雨。時。母唧鱗那龍王以雨方霔知佛在定。恐其風雨之氣互侵佛身。又恐蚊蚋虻蠅唼擾聖體。遂以自身纏繞七匝卯首上覆。如傘蓋相。經七晝夜不動不搖。佛將出定。龍自攝身龍王還宮。復以種種花鬘塗香嚴飾其身。來至佛所頂禮佛足白言。世尊。七日已來風雨之氣。蚊虻之類侵擾以否。聖體云何。於是世尊說伽陀曰。
觀察於世間 一切眾生等 若得無侵害 歡喜復快樂
離欲斷煩惱 此樂難比喻 無明若調伏 斯為最上樂
爾時。世尊說是伽陀答龍王已。即離彼處還來菩提樹下。結跏趺坐經七晝夜。入定觀察十二緣生。云何根本而因得生。所謂因於無明乃緣於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由如是因得一大苦蘊集如是。根本不生則一切得滅。所謂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滅識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入滅。六入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解如是滅則得一大苦蘊滅。
爾時。世尊於七晝夜。在於禪定如是觀察十二緣生已。乃出三摩地而說伽陀曰。
淨行觀察苦相時 知一一法有所因 若知苦相之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滅受時 知滅受法之無盡 若知滅受之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緣生時 乃知緣生法無盡 若知緣生之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有漏時 乃知有漏法無盡 若知有漏法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如是法 知如是法悉無生 如日遍照於世間 行住虛空無所礙
淨行觀察於苦相 知一一苦悉無生 破壞煩惱得無餘 如佛降伏魔羅軍
爾時。世尊說伽陀已。復說是言。若有眾生斷於輪迴。知甚深法微妙言辭悉能通解。如是之人是有智者。我為此等人說。我令此等人知。我今如是獨處林野。依相應行見行法樂。是時。世尊說是語已。自在行住無諸繫著。不云說法亦不生心。是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知於世尊不云說法亦不生心。而作斯念。若如是者世間滅壞。何以故。如來應正等覺出於世間。如優曇鉢花時乃一現。今不說法自取法樂。當令一切有貪欲者樂邪法者不覺不悟。云何世間而不滅壞。我今往彼伸其勸請。是時。梵王娑婆世界主離彼梵界。如展臂頃即至佛所住立佛前。說伽陀曰。
出世摩伽國 過去法無垢 悉開甘露門 演法濟眾生
世尊告言。我法甚深難見難了。我若輙說速取滅壞。何以故。世間一切樂邪法者有貪欲者。不樂聽受不能覺悟。何以故。貪欲之者。黑闇覆障故。梵王白言。世尊。眾生者。世間生世間老有利根鈍根及以中根乃至相好易化。塵垢輕微諸異生等。世尊。譬如青蓮花或白蓮花等生於水中。於水而長於水而老。其中或有出水者。或不出水者亦復如是。世尊。諸異生等。若不為說種種妙法。皆趣沈墜。唯願善逝賜其法寶。唯願善逝降於甘露。
爾時。世尊受於梵王慇勤勸請已。默而許之。遂以佛眼審諦觀察世間眾生。世間生世間老。鈍根者利根者。乃至於中下。顏貌之好醜。易化與難化。少塵極少塵。如是眾生等。我若不為說種種之妙法。不知諸苦本。悉趣於沈墜。世尊如是觀察知已。而起大悲將演妙法。先說偈言。
我今降法甘露雨 當潤樂聞及一切 從此人間得法因 若見弊魔不廣說
是時。梵王娑婆世界主聞此偈已。定知世尊演說妙法。身心快樂喜不自勝。即以頭面禮世尊足。右繞三匝隱沒而退。爾時。世尊即自思惟。今者何人先得聞法。乃憶往昔阿囉拏迦羅摩等仙人可先聞法。何以故。我於往昔過彼住處。受其妙供及受其囑。我今先為彼人說法。作是念時。乃有天人來白佛言。彼阿囉拏迦羅摩等。皆已命終方今七日。世尊默知。又聞天告乃嗟歎曰。無常大事世不驚乎。又念阿囉拏迦羅摩等。薄祐如是。不聞正法耶。
爾時。世尊復念。何人可先聞法。彼嚕捺囉迦囉摩子亦曾供我亦曾囑我。作是念次彼有天人。名曰囉吒。又告佛曰。彼嚕捺囉迦囉摩子亦趣無常。世尊默知。復聞天告。世尊又歎曰。正法難聞薄祐乃爾。於是世尊思念五人。我出王宮入山苦行。是等尋來供侍於我。我應先為彼人說法。於是以淨天眼觀在何處。見彼五人在波羅奈國鹿野苑中。於是世尊自菩提樹。往波羅奈國鹿野之苑。時。於路次有一仙人名烏波誐。相逆而來。時。彼仙人忽於路次得見世尊。又見身長丈六金色晃然。相好端嚴殊特超世。驚歎良久乃作是言。瞿曇瞿曇。覩汝相好湛然清淨。復如金色非世所同。何因出家。歸依何法。誰為汝師。今復何去。
爾時。世尊乃說伽陀答仙人曰。
我今無所師 處世獨無侶 悟正等菩提 為最天人師
知世間諸法 不染亦不斷 具一切智力 當降魔羅軍
烏波誐仙人言。瞿曇。實如汝言是佛無疑。佛言。如是了知及得漏盡。降伏罪業故號為佛。時。烏波誐仙人又復問言。瞿曇今往何處。佛言。往波羅奈國擊大法鼓轉大法輪。當說世間未曾有說。亦復宣示過去佛勅。當令世間知法離欲。佛說是已。彼烏波誐仙人頂禮世尊隨路而去。
爾時。世尊即自往彼波羅奈國鹿野之苑。時。彼五人其名灑替梨迦摩斛梨迦未斛羅嚩鉢囉賀拏尾婆囉多等。方新澡沐香油塗身。廣排飲饌列坐食次。彼五人等遙見世尊。知非他人皆大驚怪。互相議曰。今此太子居山苦行欲成佛道。今乃退志還尋我等。我等安坐勿得迎侍。世尊遙知默而行詣。佛身巍巍由如金山。尊貴吉祥相好具足。有大威德無能儔匹。
時。五人等見佛俯近威德加臨。無能安坐皆起迎侍。於是五人咸言善來。請當就坐。是時。五人或為佛敷座者。或汲水洗足者。或奉上名衣者。或接手扶侍者。於是五人承事於佛同於往昔。是彼世尊安詳就坐。從容而言謂五人曰。汝等五人。初見我時共有要議欲輕於我。汝等甚愚。汝等皆是我族當行我戒。是時。世尊復告五人曰。汝等。莫於如來生起輕慢。何以故。汝等。若於如來起於輕慢者得無利益。後於長夜獲大苦惱。五人白言。佛於昔時所有威儀最上世法殊妙之事。後行苦行得最聖清淨無上之智。通達妙法。本所觸行今在何處。佛言。汝灑替梨迦末斛梨迦末斛羅嚩鉢囉賀拏尾娑囉多等。若於眾生廣大供養廣大之施。上妙飲食酥乳之味。食畢沐浴香油塗身。潔淨諸根嚴好殊麗。前後顧視容色適悅。汝等如是為見我者非見於我。灑替梨迦等言。如是如是。時。彼五人常行乞食。世尊到已。或三人乞食二人奉事。或二人乞食三人奉事。互為給侍精進無懈。佛因制之日。有二事法。修行之人而不得行。云何二事。為於色欲生貪。此輪迴根非上人法。若有人能自正其心修其苦行。於此五蘊三毒如是諸法無迷無執。智眼觀察斷彼輪迴。離於苦樂行於中道。復於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於此八正而廣修習。獲於神通證於涅槃。得名中道。當趣無上正等正覺。我於是事悉辦無餘。
爾時。世尊如是說已。又復觀知五人堪能受法。即復告曰。此是苦汝須知。於是五人思惟。以慧眼觀是法。於過去世曾所聞聽。菩提發生而得了知。又復告曰。此是集汝應斷。於是五人復思是法。以慧眼觀。於過去世曾所聽聞。菩提發生而得了知。又復告曰。此是滅汝應證。於是五人又復思惟。以慧眼觀此法。過去已曾聞聽。菩提發生還得了知。又復告曰。此是道汝應修。於是五人又復思惟。以慧眼觀察此法。亦於過去之世曾所聞聽。菩提發生還得了知。
爾時。世尊又告五人曰。苦法我已知。集法我已斷。滅法我已證。道法我已修。我以是法乃成佛道。
爾時。世尊又告五人曰。汝等可應學。吾知於苦斷於集。證於滅修其道。汝等若能於此四諦真實之道而得了覺。自然知彼無集無解無明無慧無菩提無不生。乃至梵界魔界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等亦無所住。離顛倒相心意快然。當來決證無上正等正覺。
爾時。世尊如是三轉十二行法輪。時。尊者鉤抳等除去塵垢得法眼淨。及彼八萬天人得法眼淨。於是五人既悟道已。乃白佛言。我等欲於佛法出家。願賜聽許。爾時。如來謂五人曰。善來苾芻。於是五人鬚髮自落。袈裟著身成沙門形。爾時。世尊復謂鉤抳等言。色是常是無常。是苦是非苦。是空是非空。是有我是無我。受想行識是常是無常。是苦是非苦。是空是不空。是有我是無我。鉤抳答言。世尊。我觀色受想行識。皆是無常苦空無我之法。爾時。五苾芻聞佛說是五蘊之法。乃得漏盡證於無學。時。佛謂言。汝等所作已辦梵行已立。我生已滅永斷輪迴。我與汝等六人。當為世間第一福田。三寶之名今已具足。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有一夜叉名曰菩摩。高聲唱言。今日世尊於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三轉四諦十二行法輪。為愍念利益世出世間梵魔天人沙門婆羅門等。時。彼菩摩夜叉作是唱已。彼四大王天三十三天及彼諸天互相告唱。須叟之間。乃至梵界諸梵天等。皆悉聞知。世尊在彼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三轉法輪。三寶出見。利樂人天及諸有情。是時。地即大動天亦大明。於是梵王帝釋及諸天等。各各執持寶幢幡蓋來詣佛所。雨天妙花作天妓樂謌唄讚歎種種供養。歡喜踊躍禮佛而退。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宋法賢譯──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八
爾時。世尊初轉法輪度五苾芻已。將諸苾芻往嚩囉迦河岸。遊止暫住。時。波羅奈國中有俱梨迦長者子。名曰耶舍。家中巨富廣有財寶。母氏眷屬皆國中豪族。多畜奴婢互誇強盛。是奴婢輩皆悉年少聰明多藝。復擅歌樂常侍左右。時。長者子耶舍。忽於一日在自家中。令諸妓人嚴容麗服鼓動音樂。與諸眷屬恣其快樂。自旦至夜方始停息。時。妓女輩各還所止。以其困乏睡極昏重無所警覺。時。長者子耶舍。於夜後分巡諸房室檢察庫藏。見諸妓女門不掩閉身無拘檢。或髮髻蓬亂或衣服離身仰覆縱橫。現露形體由如死人一無異別。時。長者子耶舍因果成熟。出家時至。覩斯相狀忽生厭離。由如發狂。耶舍以其富盛有摩尼所裝之履數及千緉。於是著寶裝履。夜詣王宮告守門者曰。我苦我苦。請報於王。其守門者不肯聞報。復諸後門亦謂守門者曰。我苦我苦。請報於王。其守門者亦又不聽。是時。耶舍自夜後分直至天曉。乃出城門至嚩囉迦河岸。往來而行口中但言。我苦我苦。
爾時。世尊在於彼岸。晨旦經行。於是耶舍遙見世尊威德端嚴無與等者。如非常人。乃告之曰。聖者我苦。聖者我苦。爾時。世尊即以軟言而慰呼之。善男子。汝來我今此處安樂無事。時。彼耶舍得聞世尊慈悲之聲軟言相呼。即脫寶履致於岸側。渡嚩囉河詣於佛所。頂禮佛足却住一面。於是。世尊乃與耶舍同還遊止。敷座而坐。即為耶舍如應說法。
爾時。世尊謂耶舍曰。布施持戒生天之因。雖五欲自在輪迴未斷。勿以天福心生喜樂。汝今欲求割斷煩惱除去蓋障得解脫者。當於聖道而加修習。可證道跡可證涅槃。又言。耶舍。我今問汝。色是常是非常耶。是苦非苦耶。是空非空耶。有我無我耶。受想行識是常非常耶。是苦非苦耶。是空非空耶。有我無我耶。時。彼耶舍得聞世尊說如是法。譬如白色之衣易為染著。得離塵垢獲法眼淨。
於是。世尊又為廣說苦集滅道四聖諦法。於是。耶舍即於座上得漏盡意解證無學果。便即發言答世尊曰。如佛所說。色受想行識者。乃是無常苦空無我之法。世尊知彼實已得證漏盡解脫。猶著在家寶飾之衣。乃為耶舍說伽陀曰。
若得正道 猶戀莊嚴 雖行梵行 未名息心
若能調伏 執杖自驚 雖婆羅門 是真沙門
爾時。耶舍宿有黠慧又證無學。纔聞佛說此妙伽陀。乃自思惟。世尊說此正為於我猶著在家寶飾之衣。乃白佛言。世尊。我今於佛法中願為沙門。世尊大慈惟見聽許。佛言。善來苾芻。鬚髮自落袈裟著身。成沙門形儀相具足。
時。俱梨迦長者始及天曉。見彼左右怱怱報言。長者子耶舍不待天曉出自舍去。今不見迴未委所至。時。俱梨迦長者聞是語已驚怪非常。乃私自念。我子夜出得非不正之人而相誘耶。又問侍人。我子所履所服為常非常耶。侍人對曰。彼所常服妙衣寶履不在常處。必著隨身。是時。俱梨迦長者又復思惟。我子耶舍著寶裝履及上妙衣。必無惡事。我今宜速諸處尋覓。於是令諸僮僕分頭尋覓。兼自出城門至嚩 迦河岸訪問尋求。忽於岸邊見子所著寶裝之履。又聞彼岸有佛及將弟子於彼遊止。心自思惟。我子決定在彼而住。時。俱梨迦長者即自脫履。渡河訪覓將至佛所。佛亦遙見。知來尋子。既至佛前覩佛光明又見異相。未及言子唯即驚歎。世尊方便承其發心。乃先諭言。善來長者。得無疲勞。且可就坐今與汝語。時。俱梨迦長者初覩世尊威光相好。又蒙軟言慰論。但益瞻仰全忘覓子。世尊告曰。我有妙法汝樂聞耶。俱梨迦長者言。願佛哀愍唯垂宣示。佛言。布施持戒生天之因。天之果報非為究竟。若斷煩惱可趣聖道。俱梨迦長者。我今問汝。色是常非常耶。是苦非苦耶。是空非空耶。有我無我耶。又曰。受想行識是常非常耶。是苦非苦耶。是空不空耶。有我無我耶。
爾時。世尊廣為解脫。汝可觀察實言報我。時。俱梨迦長者曰。我今實知色受想行識乃是無常苦空無我之法。爾時。世尊又為廣說四諦之法。時俱梨迦長者因是除去塵垢得法眼淨。身心適悅歡喜無量。
爾時。世尊知彼長者心意開解恩愛淡薄。若見其子作沙門相必無憂苦。乃發問言。俱梨迦。汝何因緣來至於此。俱梨迦長者具以上事告於世尊。佛呼苾芻耶舍即出。是時。長者見耶舍出作沙門形。復知漏盡證無學果。乃作是言。我子快哉。初能自利又能利他。使我得聞殊妙之法。遠離塵垢法眼清淨。皆由我子獲斯妙利。於是。俱梨迦復白佛言。我今住家願佛垂戒。佛言。善哉善哉。我今為汝受於三歸。汝當諦受。
佛言。俱梨迦。汝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伽。汝盡形壽不得違悔。俱梨迦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伽。佛言。俱梨迦。汝今於吾受得三歸依竟。當為世間第一優婆塞。爾時。俱梨迦蒙佛為說種種之法。乃得遠塵離垢法眼清淨。又蒙與受三自歸已。心意泰然歡喜無量。即白佛言。我於來日就自居舍備齋供養。唯願世尊及聖眾等慈悲愍念同賜降赴。佛即默然。時。俱梨迦知佛受請歡喜踊躍。旋遶三匝禮佛而退。
彼俱梨迦既請佛已。速至家中告彼妻子男女并諸眷屬。彼耶舍夜出渡嚩[口+邏]迦河。投佛出家已作沙門。兼已得證阿羅漢果。我尋耶舍亦到於彼。便蒙世尊為我說法。獲離塵垢得法眼淨。又為我受三自歸法。我已請佛來日供養。佛與聖眾必來降赴。汝諸眷屬今當為我速淨舍宅香水灑地無令塵坌。及速備辦種種飲食乃至香花供養之具。汝等專至亦獲大利。既至來朝明相現已。家內營辦一一皆畢。俱梨迦長者即於庭際執爐焚香。遙白世尊。飲食已辦願佛垂降。
爾時。世尊即告拘抳。諸羅漢等可共往赴俱梨迦請。又告耶舍曰。汝歸本家形服非舊。母親眷屬心必悲惱。汝今出家已證無學。宜以方便化令歡喜。佛誡勅已。即與同詣家中受食。
時。俱梨迦長者立於門首顒望佛至。佛既至門。俱梨迦長者頂禮佛足。焚香迎引至第二門。時。耶舍母及乳母眷屬悉出迎接。初覩世尊相好端嚴威光殊異。又見耶舍及諸羅漢法服嚴身威儀詳審。凡諸進止有殊異道。圍繞瞻仰歡喜無極。俱梨迦長者請佛就座。諸羅漢等亦復就座。是時。長者與諸眷屬次第禮足。禮畢瞻仰各住一面。
爾時。世尊為耶舍母及諸眷屬。如應說法使其歡喜。又令發起菩提之心。乃告之曰。布施持戒得生天上。雖復快樂未出輪迴。欲出輪迴當斷煩惱。於生滅法而須了知。汝等諦聽深心思惟。我今為汝分別廣說。
佛言。色是無常是苦是空是無我法。又言。受想行識是無常是苦是空是無我法。汝等知否。如是世尊廣為分別時。耶舍母及乳母等皆已宿植善本。今遇世尊為說妙法。如潔白衣染成眾色。隨其所染皆得鮮妙。耶舍母等亦復如是。世尊乃至廣為演說苦集滅道四聖諦法。耶舍母等不起於座得法眼淨。斷除貪愛離諸疑惑。而於諸法知見無礙。即從座起住立佛前白言。世尊。五蘊三毒苦空無我無常之法。我已實知。
爾時。世尊即為受其三歸。受三歸竟歡喜踊躍禮謝於佛。而又白言。食時已至。佛即默然。於是長者及耶舍母。悉持所辦上妙香美種種飲食。自手奉上佛及聖眾。佛與聖眾食畢澡盥清淨已竟。是時。長者及耶舍母。即於佛前各坐卑座請佛說法。佛即化利令心歡喜。時。俱梨迦長者與耶舍母等。復白佛言。我有少疑欲伸啟問。願佛開說斷我等疑。今我子耶舍。當有何因而獲是果。乃於家中忽發此心會遇世尊為說妙法。而得法服莊嚴其身。獲諸漏盡證羅漢果。
爾時。世尊告長者等言。過去世時波羅奈國。不近不遠有一仙人於彼而住。有慈悲心利益眾生。恒入城中持鉢乞食。時。彼仙人會於一日於四衢道見一死蟲。覩其壞爛又復臭穢。過往之者不可瞻近。彼仙忽起思念。我身無常不異於此。遂於輪迴而生厭離。當此之時。有一童子亦見死蟲同彼仙人厭輪迴苦。而彼仙人及以童子既厭輪迴。後勤修習解脫正道。彼仙人者即我身是。彼童子者即耶舍是。是故。耶舍今遇於我。得聞妙法證無學果。於是俱梨迦長者及諸眷屬。聞佛說已歡喜信受。禮謝而退。於是。世尊將諸聖眾還歸鹿野仙人住處。
爾時。俱梨迦復有四子。一名布囉努。二名尾摩羅。三名誐鑁鉢帝。四名蘇摩斛。見彼耶舍投佛出家證羅漢果。咸作斯念。我等云何猶戀貪愛不求解脫。又復思惟。若今世間無最上覺。復有何人說最上法。我等輪迴無能斷絕。今值佛法宜生正信。當共捨家如彼耶舍以求解脫。於是。布囉努等兄弟四人。出波羅奈國同詣佛所。頂禮佛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我俱梨迦子耶舍之弟。今來投佛欲為沙門。唯願世尊慈愍聽許。
爾時。世尊即令弟子與剃鬚髮著袈裟衣。既為沙門。又與說法。佛言。布囉努。汝為沙門當行苦行。攝心不亂求真諦法。令心無我而於諸法決定了知。盡生死源永斷輪轉以趣解脫。時。布囉努等聞佛世尊說是法已。正信決定精勤修習。獲諸漏盡得心解脫。所作已作梵行已立。我生已滅。永斷輪迴證羅漢果。是時。乃有十大阿羅漢。
爾時。波羅奈國中復有大族諸長者子正五十人。與俱梨迦子常為朋友。忽聞俱梨迦子耶舍及布囉努等隨佛出家證於道果。咸作是念。彼長者子耶舍及布囉努等。種族尊勝巨富難倫。聰慧過人端嚴罕匹。常受快樂無諸苦惱。猶能捨家學道以求解脫。我等云何猶顧戀耶。諸長者子作是念已。出波羅奈國同詣佛所。至佛所已。頂禮佛足住立一面。諸長者子同白佛言。我諸長者子正五十人。今欲於佛法出家而為沙門。顧佛慈悲哀愍聽許。佛言。善哉汝長者子。捨家為道今正是時。即令弟子與剃鬚髮著袈裟衣度為沙門。
是時。世尊又與說法令求勝果。佛言。汝長者子。各各捨家為沙門者。當須一身行於苦行。攝心不亂求真諦法。令心無我而於諸法決定了知。盡生死源永斷輪轉以趣解脫。諸長者子得聞世尊說是法已。正信決定精勤修習。獲盡諸漏心得解脫。所作已作梵行已立。我生已滅永斷輪迴。悉皆證得阿羅漢果。於是世間始有六十大阿羅漢。
爾時。世尊觀諸弟子而告之曰。我從無量劫來勤行精進。乃於今日得成正覺。正為一切眾生解諸繫縛。汝等今日悉於我處得聞正法。漏盡解脫三明六通皆已具足。天上人間離其繫縛。可與眾生為最福田。宜行慈愍隨緣利樂。所言未竟。時。彼罪魔名摩拏嚩迦。即便遙知今日瞿曇沙門。與諸弟子在鹿野苑中而共商議。謂言。汝等天上人間得離繫縛。宜各隨緣而行利樂。我今若不令其惑亂。必定化盡世間眾生。時。彼罪魔摩拏嚩迦。自變其身同世間人。如展臂頃即至佛所。住立佛前說伽陀曰。
汝解脫相非解脫 得此解脫非沙門 汝今自處大繫縛 當欲解脫於何人
爾時。世尊知是罪魔摩拏嚩迦來相惑亂。徒自作業何能壞我。即說伽陀答罪魔曰。
我於天上及人間 已能解脫諸繫縛 乃至無學離繫縛 汝之罪魔不能破
時。魔摩拏嚩迦聞是語已。即自思惟。此瞿曇沙門知他心事必不能亂。唯自苦惱隱沒而退。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我已語汝。汝等已於天上人間離諸繫縛。可愍念眾生而行化導。汝等速去。時。諸羅漢奉佛教勅禮辭而去。
爾時。世尊與諸羅漢皆離鹿苑適悅之地。佛即獨行往詣西曩野儞聚落烏魯尾螺池邊迦囉波娑林下經行宴坐。時。聚落中有六十賢眾。在西曩野儞中將諸妓女及彼音樂。日日作樂無有停罷。忽有一女於此快樂心生厭離。捨眾逃避不知所至。時。六十賢眾善根成熟。因尋此女入迦囉波娑林。忽於樹下見佛世尊。驚訝非常。互相謂曰。今此沙門身如金山光明晃耀。面目端正諸相具足。吉祥尊貴無有倫匹。嘆不能已。即前行詣而發問言。沙門。止此還曾見一女人來否。佛言。賢眾。此處寂靜非女所遊。汝今來此為尋女人。何不自為尋其身耶。是時。賢眾聞佛所說即有省悟。乃知前非。而答佛言。我等先尋女人誠是過咎。今自尋身。願垂指示。佛言。賢眾。汝既如是且可安坐。我今為汝宣說法要。是賢眾等即禮佛足退坐一面。
佛言。賢眾。布施持戒生天之因。雖復快樂非為究竟。若求出離當斷煩惱。亦復分別生滅之法。時。彼賢眾纔聞是說蓋障即除。心內思惟歡喜無量。佛知其意即為廣說苦集滅道四聖諦法。彼賢眾等如潔白衣易染眾色。隨彼所染皆得鮮好。而賢眾等即於座上證四聖諦微妙之理。既於諸法而得知見。貪愛息滅疑惑永斷。乃於佛法證四無畏。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唯願世尊。慈哀知察我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自今已去永不殺生。畢身奉持優婆塞戒。時。六十賢眾於世尊所得聞法已。頂禮佛足歡喜而退。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宋法賢譯──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九
爾時。世尊度彼六十賢眾已。復思何人先可受化。乃憶西曩野儞聚落之中。有難那及長女并眷屬等堪先受化。憶念我昔苦行去時經過彼舍。時。難那及長女并眷屬等。共持乳粥及酥蜜等來獻於我。今觀彼等根緣已熟堪可化度。作是念已。世尊翌日伺候食時。執持應器入西曩野儞聚落之中。次第乞食至難那舍。時。彼難那及長女等。見佛至門踊躍歡喜。即謂佛曰。善來世尊。聖體安否。世尊大慈暫過我舍。佛即入門。難那并女為佛敷座。世尊昇座。彼難那及女并諸眷屬。即以頭面禮佛雙足。各各禮已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即為說法。佛言難那。汝等諦聽。布施持戒生天之因。雖感欲樂終當退失。汝等當斷一切煩惱以求出離。又復廣為分別生滅之法而令了知。佛說是時。彼難那等根緣成熟蓋障即除。深心思惟歡喜無量。佛即又為廣說苦集滅道四聖諦法。時。難那并女及眷屬等。即於座上得法知見。證四諦理斷諸疑惑。貪愛永除一向信佛。即從座起合掌頂禮白言。世尊。我於世尊所說諸法實得知見。我今歸佛歸法歸依僧伽。願為近事永不殺生。又白佛言。食時已至。願佛大慈受我供養。佛即默然。時。彼難那并眷屬等。見佛默然知已受請。持種種香花飲食手自奉上。世尊食畢澡漱已竟。難那眷屬復處卑座樂欲聽法。佛即方便種種說法。難那眷屬復得聞法。歡喜踊躍。禮佛而退。
爾時。世尊於西曩野儞聚落化難那等已。即復思念。欲詣摩伽陀國隨緣利樂。時。摩伽陀國有善相師烏嚕尾螺迦葉。壽年三百歲。自謂已得阿羅漢道。居尼連河側。弟子眷屬有五百人。摩伽陀國王及輔相一切民眾。皆尊重供養更無有上。彼摩伽陀國有無量人眾。由如盲冥黑暗障蔽。常依烏嚕尾螺以為引導。彼諸人眾雖承化導無由出離。我今化彼烏嚕尾螺迦葉。及彼人眾使見正道。既思惟已。行詣摩伽陀國尼連河側烏嚕尾螺迦葉住處。
時。烏嚕尾螺迦葉忽見世尊來至住處。又見相好具足威德殊異。即前迎接復加恭敬。而謂佛言。善來大沙門。先住何處今忽至此。即為世尊敷座請坐。世尊就坐。彼烏嚕尾螺迦葉亦自就坐。即以種種言辭慰問世尊。世尊亦以種種方便開導教化。談論未竟。日已西暮。佛即告言。今已日暮。我於汝舍有寂靜處欲寄一宿。烏嚕尾螺迦葉白言。大沙門。我諸房舍眷屬在中。唯一靜處堪沙門宿。然此靜處毒龍在中。雖不悋惜恐有所損。請自思之。佛告烏嚕尾螺迦葉言。但願見借必無傷害。烏嚕尾螺迦葉告言。若能爾者當自隨意。於是世尊即詣龍舍。佛於舍外洗足已便入龍舍。自布淨草跏趺而坐。佛即便入三摩地。
時。彼毒龍忽見世尊在舍中坐。即發瞋怒乃作煙霧遍舍內外。於是。世尊以神通力亦化煙霧。毒龍轉怒舍內火著。佛以神力亦化其火。佛與毒龍二火俱熾。時。彼龍舍周遍內外成大火聚。火焰上騰明照遠近。時。彼迦葉常於夜分出觀星像。乃復觀見龍舍成大火聚。即便傷嘆。苦哉苦哉。彼端正沙門不聽我語。龍火熾盛百倍於常。可惜沙門必被傷害。時。烏嚕尾螺迦葉及與眷屬。皆見大火熾盛之相。時。彼毒龍知於世尊不能損害。又以自身亦大疲乏。乃息惡毒火便消滅。世尊是時亦攝神力。毒龍降伏收於鉢內。天曉之後。烏嚕尾螺迦葉與眷屬等行詣龍舍觀於沙門。既到龍舍見佛端然。而白佛言。汝大沙門。宿夜安否。佛言。我安。汝大沙門鉢中何物。佛言。此舍之龍。佛又告言。汝言此舍有是毒龍人不敢止。我今降伏收於鉢中。汝可審觀了知其實。烏嚕尾螺迦葉自以耆年德重行苦學優。凡所見知無有過者。及見世尊龍火不傷又能降置鉢內。乃讚歎曰。奇哉沙門。有大威力。我所見聞希有此事。是大沙門是大丈夫。亦是阿羅漢。
爾時。世尊降毒龍已。至第二日即於烏尾嚕螺迦葉住處不遠。就一樹下經行宴安。即於是夜有四大天王下來聽法。時。迦葉夜出觀於星像。乃見佛前有四大火聚。迦葉即謂諸弟子曰。彼大沙門亦事於火。諸弟子曰。師何由知迦葉告言。我夜觀星像。乃見大沙門前有四大火聚。我知沙門事火無疑。時。烏嚕尾螺迦葉纔至天曉。速詣佛所而白佛言。汝大沙門亦事火耶。佛即報言。我不事火。迦葉又言。我夜中觀星。見沙門前有四火聚。若不事火此乃何用。佛即報言。此非是火。是四大天王下來聽法。是彼四天身光之耳。迦葉驚曰。奇哉沙門。有是事也。此亦沙門有斯威德。感得天王俱來聽法。此亦是阿羅漢耶。
至第三日。帝釋天主乃於夜分來至佛所。頭面禮足退坐一面。佛為帝釋如應說法。帝釋天主得聞法已。歡喜踊躍還歸天宮。時。烏嚕尾螺迦葉夜觀星像。又見樹下世尊前面有一火聚。極大熾盛光明照耀。如日初出。而彼迦葉謂弟子曰。而此沙門定事於火。至天曉已。與諸弟子速詣佛所而白佛言。汝大沙門。我昨夜出觀於星像。又見火聚熾於座前。火光上騰如日初出。我今定知沙門事火。佛即報言。我非事火。昨夜帝釋下來聽法。是彼身光之所照耀。迦葉歎曰。奇哉沙門有大威德。此實希有。我今定知亦得阿羅漢果。
至第四日。烏嚕尾螺迦葉出門觀星。又復觀見沙門座前有大火聚。光明照耀如日正中。是時。迦葉還告弟子。我於今夜又觀星像。復見沙門座前有火。光明照耀轉倍於前。如日正中等無有異。審察是相定事火也。至天曉已。行詣佛所而白佛言。我夜觀星亦見沙門座前有火。我知沙門定事火也。佛言。迦葉。我無所求何用於火。昨夜之中彼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下來聽法在我前坐。汝所見者是彼身光。時。彼迦葉還復歎曰。此大沙門乃有如是大威德力。能感梵王下來聽法。實為希有。我定得知亦證阿羅漢果。
至第五日。時。烏嚕尾螺迦葉弟子摩拏嚩迦等。五百人眾俱事三火各有鑪。其鑪共有一千五百。是時。世尊在彼樹下。又值彼眾用火祭天。彼五百人常式發火火不能然。彼弟子眾即速告師。至烏嚕尾螺所而白言曰。師可知否。我等然火火終不然。不知今日何因若此。烏嚕尾螺迦葉思惟是事。而彼沙門在此近住。恐彼威力而有所制。即與弟子同詣佛所。而白佛言。汝大沙門。我之弟子摩拏嚩迦五百人眾常式用火而為火祀。今旦然火終不能著。我疑此事定是沙門威力所制。佛即答言。汝欲火然。迦葉答言。欲然。佛言。汝去火當自然。迦葉還家火已然矣。時。彼迦葉及與弟子皆稱讚曰。此大沙門有力如是。必應亦得阿羅漢果。
用火祭訖。欲滅其火。火不能滅。盡其彼力終不能滅。摩拏嚩迦諸弟子等疾詣烏嚕尾螺迦葉之所白言。我師知否。火雖得然今不能滅。迦葉報言。此必還是沙門所為。迦葉復來至世尊所白言。沙門。火雖得然今不能滅。莫是沙門而復制也。佛即報言。汝欲滅耶。迦葉告言。欲令火滅。佛言。汝但還去必自滅。迦葉迴還火已滅矣。又復歎曰。此大沙門有是神力。亦阿羅漢也。
至第六日。烏嚕尾螺迦葉自欲用火祭其火天。火又不然。即自入定欲令火然火亦不然。來至佛所而白佛言我自用火常式得然今不能然。莫是沙門力所制也。佛言。迦葉。汝欲火然。答言。欲然。佛言。但去火必自然。迦葉迴還火已然矣。用火事訖欲滅其火。火又不滅。又復入定欲令火滅。火終不滅。事不獲免來白佛言。火雖得然今又不滅。必是沙門力所制也。佛言。汝欲滅耶。迦葉告言。欲令火滅。佛言。但去火必自滅。及至還家火已滅矣。火滅已後。以彼餘炭積於一處。移時之後其炭自然。與諸弟子同滅其火。盡其力分終不能滅。又來白佛。汝大沙門。火適得滅今還自然熾盛倍常。我不能滅。此必沙門力所制也。佛言。火又然耶。答言。火然。汝不能滅耶。答言。我不能滅。佛即報言。汝但迴去火自息滅。迦葉即迴火已自滅。迦葉歎曰。奇哉沙門有斯力也。我欲然火火不能然。告以得然。我欲滅火火不能滅。告以得滅。今火再著不能再滅。今火得滅亦由彼力。是大沙門有大威德。此實希有。必應亦是阿羅漢也。
過是日已。烏嚕尾螺迦葉作外道法設七日會。彼摩伽陀國王士庶皆悉聞知。迦葉思惟。今大沙門在此近住。前所火祀皆能力制。今所作法莫復制耶。若彼沙門七日不來我法必成。若復來者或恐被制。又作是念。彼大沙門相好端嚴威德殊勝。國中士庶若見殊勝。或恐捨我而事於彼。以斯事故思念再三。佛即尋知。佛於七日他處遊化。雖在近住。迦葉及眾於七日中不見世尊。時。彼迦葉作七日法。國中士庶悉持香花。及與財寶廣作供養。作法既畢設會亦終。却復思念。彼大沙門七日不見。我今設會多有餘長。沙門若來甚有供養。作是念已。佛知其意。即便行詣迦葉住處。迦葉纔見心即歡喜。此大沙門我思便至。乃白佛言。沙門來耶。佛言。我來。又曰。七日之中何以不來。佛言。汝作是念。我設七日法會。若彼沙門來者恐法不成。我知汝意是以不來。今汝思念。作法已畢沙門若來甚有供養。我亦知爾。是以此來。迦葉思惟。此大沙門是大聖者悉知我意。必定亦是阿羅漢也。
佛與迦葉言論已竟尋還所止。迦葉於後以虔潔心。造諸飲食極令香美異其常品。待至來日自詣佛所。白言。沙門。我以專心備辦食竟。願過我舍而受供養。佛受請已。而告之曰。汝但先去吾當便至。迦葉既去。世尊入三摩地。由如壯士屈伸臂頃。於贍部洲界取贍部樹果盛滿鉢已迴還。先至迦葉住處跏趺而坐。迦葉後至見佛先到驚而言曰。沙門來耶。佛言。我來久矣。迦葉又言。從何道來。佛即報言。我從住處往贍部洲界取贍部樹果還來於此。迦葉言。大沙門乃有如是神通迅疾。於少時間能往於彼取果還來。此大沙門亦是阿羅漢也。佛即以果示之。迦葉。汝曾見不。迦葉言。我未曾見。佛言。汝樂食不。答言。樂食。佛言。隨意。迦葉食果歎未曾有。食果已竟。即以所造種種飲食自手奉上。佛喫食已澡漱亦畢。即為迦葉說偈。祝願訖尋迴樹下。
又第二日請佛受供。佛即依前入三摩地。往弗婆提取菴摩羅果。先至迦葉住處。又第三日請佛受供。佛入三摩地。往西衢陀洲取得尾螺迦閉他果。還來先至迦葉住處。至第四日請佛受供。佛即入三摩地。如屈伸臂頃。往北俱盧洲取自然米飯鉢中持來。先至迦葉住處安坐。已久迦葉方來。迦葉又問。自何道來。佛答。迦葉。我適往彼北俱盧洲。取自然米飯持來至此。迦葉歎曰。此大沙門有是神通。必是亦得阿羅漢果。
佛還問言。北洲之飯汝樂食耶。答言。樂食。佛言。隨意。迦葉食已歎未曾有。於是以自所辦種種飲食奉上於佛。佛受食竟澡漱亦畢。即為迦葉說偈祝願已還歸樹下。世尊來日乃自持鉢往四大王天。直至忉利天取天酥味。還來所止樹下而食。喫食既畢思水澡漱。帝釋天主知佛思水。如展臂頃來至佛所。白世尊言。欲水用耶。佛言。欲水。帝釋即觀近地先有涸池。以手指之水即湧出。清淨香潔無與等者。佛即澡漱隨意受用。帝釋天主還歸天宮。迦葉忽見驚怪非常。而此涸池無水已久。今復水滿不知何來。速至佛所而白佛言。大沙門。此池久涸水因何有。佛即報言。今日食畢無水澡漱。帝釋遙知乃下天來為我出水。迦葉歎言。未曾有也。食從天取。水令天出。能感如是。此必亦得阿羅漢也。
迦葉乃立池名謂之播抳佉多。佛於後時入池澡浴。池岸之側。先有大樹名阿祖囉曩。佛以袈裟挂於樹上。迦葉來至見佛袈裟挂於樹上。知佛澡浴即來瞻覩佛既浴訖出水上岸。即展其手欲攀樹枝。時。阿祖囉曩枝便低亞。迦葉乃見還復歎曰。此大沙門實不思議。感得無情自然低亞。沙門亦得阿羅漢也。
世尊後時思欲洗衣。云何得石而為用耶。帝釋遙知。尋至佛所白言。世尊。佛欲洗衣而用石耶。佛言。要石。帝釋即令夜叉於大山中取石一塊修令平正。復使光潔置於池側。佛即洗衣。洗已欲曬。帝釋又令夜叉別取一石置於池岸。佛洗衣竟就石曬之。迦葉來至。又見池岸忽然有石乃自驚怪。池岸先無今從何來。而白佛言。大沙門。池岸之石自何而有。佛即報言。我欲洗衣為無石故。即起思念。帝釋下來為我安置。我又思念無處曬衣。彼天帝釋又安一石。二石所來皆帝釋也。迦葉大歎。此大沙門凡是所作非世之有。必已證得阿羅漢也。
然其所證應莫超吾。迦葉之心似有省悟。世尊又以方便更現異相。教化迦葉令入正道。佛即化彼尼連河水忽然汎溢。居河左右人多漂溺。枯涸陂池處處皆滿。佛所止處正居其內。佛以神力令水環遶。四面壁立中心塵起。迦葉是時見河汎溢最盛於常。即思念言。彼大沙門得不漂溺。由是乘船速至佛所。乃見世尊樹下經行步步塵起。又以環水壁立不能下船。歎異倍常。遙相慰曰。沙門。安否得無憂惱耶。佛言。我無憂惱勞相諭也。復思念言。此大沙門自有神通何不離此。迦葉又言。莫欲乘船離於此耶。佛言。欲離。於此迦葉白言。若欲離者當自上船。佛以神力如彈指頃。已在船中跏趺而坐。迦葉見佛已坐。不見所來所入。迦葉歎言。沙門是大丈夫有大威德。乃有神通能如是也。迦葉白言。我自亦得阿羅漢果。然不及沙門所證之道。
佛知迦葉決定迴心。便即告言。汝自言證阿羅漢者。非實證也。迦葉忽聞世尊發如是語。身毛皆竪轉自尅責。此大沙門悉能知我種種之事。今宜師之以進其道。作念已定而白佛言。大沙門。願知我意。今欲於大沙門法中出家。而為僧伽稟奉教勅修持梵行。唯願慈悲特賜聽許。佛知迦葉證道時至。又以方便化彼徒眾。乃謂迦葉曰。汝欲於吾法中出家學道為沙門者。還曾令諸弟子悉知已否。迦葉答言。弟子未知。佛言。汝為人師不得卒暴。且可歸還與弟子議。若謂然者即可再來。斯亦未晚。迦葉奉教還至住處。乃與摩拏嚩迦等五百弟子同集一處。告而言曰。彼大沙門相好異常神通難及。凡所動止天悉遙知。或來座前而聽其法。或有要用皆能給送。累見神變我實不如。今欲師彼出家以進其道。吾已決定。汝等如何。細自籌量以實報我。摩拏嚩迦白迦葉言。彼火龍暴惡首先降伏。神異他心眾人目覩。我等所業悉自師傳。師既未如弟子何說。師若決志我等皆隨。師若達彼宗源。亦願垂於濟度。我等已決眾共一心。今或可行不可失也。於是迦葉知眾誠願。乃令弟子取事火具護摩杓等種種之器及鹿皮衣樹皮衣淨瓶拄杖革屣等物。悉棄尼連河中。以示不迴之相。師徒相率同詣佛所。頂禮佛足退立一面。
爾時。世尊謂迦葉曰。汝復來耶。迦葉答言。今與弟子同來。欲於大沙門法中出家修學。佛已懸知乃更審曰。汝諸弟子誠心以否。迦葉答言。我與弟子皆悉誠心。唯願慈哀咸垂濟度。佛即默許度為沙門。又復報言。汝等今朝是真出家是真梵行。披袈裟衣而實沙門。
爾時。烏嚕尾螺迦葉身著袈裟成沙門相。又聞佛言。汝今是真出家是真梵行。私自慶喜我心全滅。又復思惟。往昔大仙嘗說斯事。世稀有佛出興於世。得無上覺具一切智。是大聖人天上人間悉能利樂。我於前時夜出觀星有大火聚。謂其事火與我同宗。乃是梵王帝釋四天王等互來聽法。今惟此事是大聖人。此非大聖孰為聖也。於是。迦葉易沙門稱呼佛為世尊也。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宋法賢譯──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十
爾時。烏嚕尾螺迦葉有其二弟。一名曩提迦葉。二名誐耶迦葉。是二迦葉各有二百五十學徒。悉在尼連河下流岸側而住。各於師法勤加修習。是二迦葉一日於尼連河中。忽見烏嚕尾螺迦葉祀火之具護摩杓等及鹿皮樹皮衣。乃至淨瓶柱杖革履等物悉從尼連河中流下。乃驚怪思念。我兄迦葉得無王難耶。得無賊難耶乃至水火等難。因是難故退失修行。若不爾者。云何祀火之具種種之物。棄於水中任自流下。審知今日必見差異。
於是。二弟思議再三。共行尋兄。原其的實至兄住處。不見迦葉及弟子輩。唯餘所居空寂而已。時。二迦葉倍極悽然。即詣隣人訪其所以。隣人報言。烏嚕尾螺捨棄仙道。將諸弟子歸於沙門。我等諸人不知其事。請自詣彼詢其因由。時。二迦葉聞此說已。互相謂曰。我亦聞有沙門近來此處。凡諸舉止皆異常人。儻或我兄及與弟子。若實然者極為稀事。今可往彼自觀虛實。
二人相將同到佛所。方見其兄烏嚕尾螺及與弟子。被袈裟衣成沙門相。悉坐佛前瞻仰聽法。時。二迦葉目覩斯事因知其實。心驚毛豎足不能進。佛見曩提誐耶來尋其兄。又見立於會前足不能進。即遣烏嚕尾螺自起迎接。時。二迦葉既覩其兄離席迎接。即趨進前來禮足問訊。二迦葉言。我兄耆年有德久已修行。博學該通世無等者。摩伽陀國王及大臣乃至士庶。皆謂我兄證阿羅漢道。常持種種香花飲食上妙衣服及以珍寶而來供養。凡有言說莫不諦信。如何今日忽棄己道便隨他教。我本修行依兄指授。乃至弟子咸無異轍。兄今自棄本所修習。我等云何更堅進趣。處大疑網願賜開解。作是說已顒住一面。
時。烏嚕尾螺迦葉告曩提誐耶等言。往世無佛由若冥夜。人無慧目不知沈墜。我於是際苦節修行。事火為功每祈聖證。復以此道轉教汝曹。餘人無能得過我道。便即自謂證阿羅漢。有大沙門曰佛世尊。身長丈六金色晃耀。相好具足威德特尊。哀愍我故來近止住。凡所動靜天悉遙知。四天大王乃至梵釋咸來聽法。又見神足。於剎那頃往復四洲乃至天上。取酥陀味悉皆示我。又復知我實未證得阿羅漢道。以斯事故我道不如。省悟宜先誠慚後悔。乃與弟子投誠出家。哀愍我故便垂救濟。令著法服度為僧伽。先不告汝吾之過矣。
時。曩提迦葉誐耶迦葉。根緣已熟便生信向。聞是語已悲喜交至。乃謂兄言。我本修行因兄教授。兄今棄捨我亦願隨。又復言曰。無佛出世寧聞正法。雖止老耄亦希出離。烏嚕尾螺告言。善哉善哉。今正是時。曩提迦葉誐耶迦葉即前詣佛。頭面著地禮雙足已。退住一面白言。世尊。我兄烏嚕尾螺先是本師。今者出家已為沙門。我今亦欲出家。願賜濟度。佛雖默許。還令導彼徒眾而告之曰。汝等弟子悉知已否。二迦葉言。未知。佛言。汝可令知。還來度汝。
時。二迦葉承佛教勅還歸所住。各集弟子告而言曰。摩拏嚩迦汝還知否。有大沙門其名曰佛。來近我師迦葉止住。累以神通顯現異相。皆令我師一一目覩。又以法力制其所作。我師省悟知法不如。將諸學眾投彼出家。我因見其所棄受用隨水流下。乃自訪尋委其緣由。及到於彼。已見我師迦葉及五百弟子。悉著袈裟成沙門相。在會而坐聽其說法。我見是事初大驚怪不能前進。我師迦葉離席來迎具說前事。我聞殊勝亦願出家。載念汝曹迴來相報。吾意如此汝等思之。以信實心各報於我。彼二迦葉說是語已。時。摩拏嚩迦弟子之眾白迦葉曰。我等修學從師所受。師辯勝劣弟子寧知。師尚投彼出家。我等云何執守。如或決定亦願相隨。於是曩提迦葉誐耶迦葉。各領弟子同詣佛所。至佛會已。頂禮佛足退住一面。
爾時。世尊告迦葉言。汝等來耶。時。二迦葉答言。已來。又白佛言。我等各各將諸弟子同來投佛。於正法中願得出家。稟奉尸羅修持梵行。願佛大慈哀愍聽許。佛即攝受度為沙門。佛又報言。汝等今朝是真出家是真梵行。時。迦葉等聞是語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各各禮佛旋繞畢已。瞻仰而住。
爾時。世尊度迦葉等千苾芻已。即離適悅之地。將耆年迦葉等一千苾芻。往誐耶山頂塔處經行。到誐耶已。佛為諸苾芻等現三種事。一者神通。二者說法。三者調伏。於是世尊入三摩地現神變相。於本座沒而於東方虛空之中。現行住坐臥四威儀事。又於身上出五色光。所謂青黃赤白及與紅色。又復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乃至南西北方皆現是相。見神變已。於剎那間還復本座。
爾時。世尊又與說法。謂諸苾芻。汝於心意識等諸法之中。有疑無疑有念無念可滅不滅。於斯諸法汝決定行。又復告曰。汝等當知。眼識為緣貪於諸色。因色觸故內心發生。即有苦樂或非苦非樂。乃至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諸苾芻。貪火既爾嗔癡亦然。由是輪迴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諸苾芻。三火熾盛由我為本。欲滅三火當斷我本。我本若斷三火自息。於是三界輪迴一切諸苦自然斷絕。時。三迦葉及千苾芻。又蒙世尊現神變相及說正法。得諸漏盡得心解脫。所作已辦捨諸重擔。正得己利求斷輪迴。悉皆證得阿羅漢道。
爾時。世尊於誐耶山頂。度三迦葉及弟子千人。皆證阿羅漢道已。時。民彌娑囉王及輔相大臣。乃至士庶悉知世尊在誐耶山頂。有弟子眾數滿千人。有一大臣告於王曰。我聞國人近有言論。彼釋族中生一童子。初生之時有雪邊娑儗囉體河岸。往昔迦毘羅仙住處。有一善相婆羅門相而言曰。今此童子相好具足福慧圓滿。必為金輪聖王。王四天下。盡大海際悉在統御。正法理世民行十善。復有輪寶摩尼寶女寶主兵寶主藏寶象寶馬寶。如是諸寶自然出現恒常隨逐。又有千子色相第一。具大勇猛能破冤敵。四洲畏威悉皆降伏。然或出家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心修行必成無上正等正覺。具以上事悉白於王。請早圖謀勿令後悔。如能殺者保國終吉。時。民彌娑囉王在正殿上獨坐思惟。常念五種之事。一者常願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於世間。二者早得往彼瞻禮隨喜。三者到已便得聞法。四者如所說法悉能了知。五者為我受戒受已稟持。方念斯事。忽聞大臣計議之言。傷嘆良久報而言曰。汝實愚人。欲於如來起極惡心。是大愚癡。汝可速去勿更發言。時。彼大臣聞是語已。知不聽從慚懼而退。
爾時。民彌娑囉王即顧左右親位大臣福相圓滿有智慧者。而告之曰。汝去往彼誐耶山頂世尊之所。代我恭敬而請世尊。如我辭曰。民彌娑囉王稽首雙足恭肅無量。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否。今請世尊降臨宮城微受供養。當使於我及彼人民獲大利樂。唯願世尊及與聖眾耆舊大德皆悉降臨。當盡此生奉以飲食湯藥乃至臥具及僧伽梨等。一切供給不使乏少。願大慈悲無辭勞屈。如是說已頂禮佛足顒聽聖旨。佛即默然。時。彼使人知佛受請。作禮旋繞辭已而還。
爾時。民彌娑囉王聞使迴旋。速御前殿受使朝拜。君臣禮畢遽發問言。世尊來耶。使人近前而奏王曰。臣奉王旨詣誐耶山。請佛及眾。具以王旨白於世尊。佛已默然。必來降赴。時。王降勅左右大臣。便可嚴潔宮殿及與城隍乃至四衢悉令清淨。復設種種名香妙花以備迎接。
爾時。世尊與耆舊迦葉及千阿羅漢。離誐耶山詣於王城。去城不遠有杖林塔。佛與大眾至塔而住。時。民彌娑囉王得聞世尊與諸聖眾至杖林塔。安住已定。即令所司嚴整車駕前後導從。與自眷屬及諸群臣。欲出於城詣杖林塔所。出宮未遠王所乘車地忽有坑輪陷不進。王自思念。我必往昔曾造不善。致於今日有斯事也。纔起是念。即聞空中有聲告曰。汝於往昔無不善業。但為見在諸牢獄中多有禁繫車輪之陷正為此也。王聞空言。定知賢聖既蒙指諭心極感重。即遣使人散詣諸獄。以罪輕重等第赦之。車駕前進至於城門。王之寶冠又忽破壞。復思念言。我定往昔曾作不善。乃於今日疊有不祥。王發中賢聖又復告言。天子。汝於往昔無不善業。但緣前來所放禁繫之人。輕者已放重者雖活由繫別處。冠破之祥乃為此也。王聞賢聖空中語已。便令使人諸處詔喚。咸到車前悉赦宥之。罪人獲免歡喜踊躍稱王之德。
時。王部從及諸眷屬。所乘之車有一萬二千。復有國中婆羅門長者及諸人民。亦有百千車。同出城門詣世尊所。時。王至杖林塔。於近苑內取迦俱那花五朵。自手執持詣於佛所。去佛不遠下車徒步。免去傘蓋劍仗之類使令相隨。既至佛所偏袒右肩。合掌向佛三自稱言。我是民彌娑囉王。佛亦三印。如是如是。王即以五朵花奉上於佛。然後頭面著地禮其雙足。又以三種言辭而伸讚歎。佛即報言。請王就坐。王昇座已。其王眷屬及婆羅門長者士庶等。次第禮佛歡喜踊躍。各各以偈讚於世尊。讚詠畢已却住一面。
時。烏嚕尾螺迦葉。先是王及大臣一國士庶所尊重者。今為沙門侍立佛側。王及人民莫不疑怪。咸起念曰。耆年迦葉事火修行勤苦彌久。智慧道德皆出人右。今在眾會生我等疑。為是如來奉迦葉教耶。為是迦葉奉如來教耶。作此念時佛即玄鑒乃謂迦葉曰。汝自知時。迦葉承佛聖旨。不起於座入三摩地。於本座沒現於東方。作行住坐臥四威儀相。又復身放光明而有五色。所謂青黃赤白紅。其色間雜由如玻璃。又復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南方西方乃至北方皆亦如是。現神變已。忽然之間還來眾會。合掌向佛說伽陀曰。
我本修行 奉事於火 彌歷年歲 疑設勤勞
心常自謂 已證羅漢 執著我相 不能解脫
佛大慈悲 而來濟度 制火不然 又令不滅
初謂同我 亦事於火 言無所求 事火何用
天上人間 無所愛戀 我設法會 為求利養
欲來不來 皆知我意 又於四洲 及彼天界
取果及飯 悉與我食 我執事火 迷於正行
猶若盲者 復如死人 無有見知 定趣墜墮
摩訶牟尼 猶如大龍 布精進雲 灑甘露雨
利益一切 有情無情 我欲出離 求作沙門
蒙佛大悲 說清淨法 於最上句 使令知覺
我今實證 阿羅漢果 佛為我師 我是弟子
諸人當知 勿生疑念 此誠實言 宜應諦信
爾時。迦葉說伽陀已。頂禮佛足還復本座。時。會大眾王及人民。實知迦葉是佛弟子。佛知眾會疑心已息。乃謂王曰。我今為汝演說法要。汝當諦聽。善思念之。王及眾會受教而聽。佛言。大王。汝今當知。如王身色有生有滅。當審觀察生滅二相令實了知。復觀受想行識亦同於色。善男子。若能於此如實了知是生滅已。當復觀察是非生滅。若能了知色非生滅。即知受想行識亦非生滅。善男子。色受想行識本非生滅無去無來。若能如實了知本非生滅無去無來。亦復不住非生非滅無去無來。大王。若於此法如實知已。即得無數阿僧祇寂滅之法。
時。彼會眾一切婆羅門長者士庶中。有生疑念者。世尊今說色受想行識本無者。云何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布捺誐羅相。摩拏嚩迦相。主宰承事等相。若此我人眾生壽者等相亦實無者。云何知彼眾生所作善不善業二種因果。捨此蘊已復趣他蘊。
爾時。世尊知彼眾中起心念已。即謂迦葉等曰。諸苾芻。所有我人眾生壽者等見。乃是凡夫愚人。若有是見當感其苦。若知苦生當求苦滅。諸苾芻。種種有為因果之法。乃從種寂而轉生故。我自知已。欲令眾生於生滅法亦同我知。諸苾芻。佛眼清淨過於天等。所有眾生好相惡相。及生貴賤善願惡願。隨眾生業我今一一如實了知。眾生身業具如是事。口業具如是事。意業具如是事。畧說眾生邪見起於邪業。或於佛法而生毀謗。由斯業故命終之後。墮於惡趣備受眾苦。諸苾芻。若有眾生於其身口作諸善業。具正見正行正業。而於佛法常欣讚譽。由斯善故命終之後生善逝天。諸苾芻。我有如是知見。非不能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布捺誐羅相摩拏嚩迦相乃至主宰承事等相。或諸所作善惡因果。捨此蘊已復趣他蘊。如是等事亦無所有。
我先已說。種種有為因果之法。從因發生從因得滅。所謂因於無明緣生於行。行緣生識。識緣生名色。名色緣生六入。六入緣生觸。觸緣生受。受緣生愛。愛緣生取。取緣生有。有緣生生。生緣生老死憂悲苦惱。以是因緣得一大苦蘊生。諸苾芻。若滅其因一切皆滅。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則一大苦蘊滅。諸苾芻。集因滅故苦自然滅。若苦止息得涅盤樂。又復我相永斷正滅非轉。了苦非有滅云何滅。是得止息是得清涼。離一切句是則涅盤。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宋法賢譯──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十一
爾時。世尊復謂民彌娑囉王曰。汝觀色是常非常耶。王曰。非常。佛言。是苦非苦耶。對曰。是苦。世尊又言。受想行識是常非常耶。對曰。非常。又曰。是苦非苦耶。對曰。是苦。佛言。色受想行識悉是非常是苦。是顛倒法。一切無我。佛又告言。大王。當以正智正慧觀其真實。彼色受想行識有過去現在未來耶。有內外麁細貴賤遠近耶。對曰。色受想行識非過去現在未來。亦非內外麁細貴賤遠近等。佛言。善哉大王。若能於此五蘊如實了知。是非常苦空無我之法。復以正智觀其真實。知非過去現在及以未來乃至內外麁細貴賤遠近等。又能不著不捨者斯真解脫。大王。得斯解脫者是智解脫。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我生已盡永不復趣輪迴之道。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民彌娑囉王及八萬天人。遠離塵垢得法眼淨。及有婆羅門長者士庶等百千人眾。亦離塵垢得法眼淨。於是民彌娑囉王得法知見已。於法堅固斷其貪愛。除去疑惑正信不退。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心柔順歸依佛法及以僧伽。持近事戒永不殺生。今請世尊常住我國。願盡形壽奉上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常無乏少。乃至聖眾盡生供養。佛即默然。時。王見佛默然受請。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以頭面禮佛雙足。旋繞畢已辭別而退。
爾時。諸苾芻眾見民彌娑囉王蒙佛世尊為說妙法。不起於座。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心皆生疑。此王云何遇佛世尊。便得聞法證法眼淨除去塵垢。作是念已。佛即玄知。告而言曰。諸苾芻。此民彌娑囉王乃於過去作大善業。所作決定果報無差。今為人王。具大福德。乃宿世因感果如是。諸苾芻。地水火風外界熟時。蘊界六根一切好醜。隨其所作善惡之業。悉皆獲得果報不虛。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眾生之所作 善惡經百劫 因業不可壞 果報終自得
諸苾芻。過去世時。有佛出世名阿囉曩毘。十號具足為人天師。時。佛世尊為諸眾生說種種法。化利畢已即入涅盤。彼諸弟子收其舍利。擇清淨地建立妙塔。復以種種香花而恒供養。過是已後久歷年歲。有轉輪王出於世間。名羯里計。時。有兵眾十八俱胝。常領是眾飛空巡幸。復有七寶常為先導。後於一日。經過塔上。有虛空神捉其輪寶。住空不進。時。羯里計王思惟是事。今我方行輪寶自住。恐是福盡感應斯現。彼虛空神乃告之曰。大王。汝非福盡。下有阿羅曩毘佛舍利塔。端指輪寶不得直進。時。羯里計王與十八俱胝飛空兵眾。同時降下詣於塔所。王及眷屬各以妙衣共拭佛塔。得清淨已。散諸妙花及焚寶香。又作種種音樂而為供養。以頭面禮發其誓願。以我今日師事於佛。所設供養種種功德。果報不虛當來獲得。諸苾芻於意云何。彼羯里計轉輪聖王并諸眷屬者。即民彌娑囉王及眷屬等。是諸苾芻。以彼供養阿囉曩毘正覺之塔種種功德。當感無數百千俱胝劫受天上人間最上快樂。以本願力今值於我復作供養。所獲功德乃與阿囉曩毘正等正覺平等無異。諸苾芻。一切眾生作黑業者黑業相續。作白業者白業不斷。或作雜業亦復如是。諸苾芻。所獲果報悉從因業。汝等當知。廣為人說。
爾時。會中諸苾芻眾。以民彌娑囉王見佛聞法遠塵離垢。又聞說彼往昔之事。乃於烏嚕尾螺而起疑心。云何世尊為現神通。種種教化方得迴心。彼曩提誐耶隨言受化。佛大慈悲具一切智。必能斷除我等疑惑。作是念已。將欲發問。佛即告言。修因感果定不虛爾。諸苾芻。過去劫中人壽二萬歲時。有佛出世。名曰迦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亦在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作大佛事。化利畢已即入涅盤。時。世有王名羯里計。常於彼佛恭敬供養。佛既入滅。王以種種香木荼毘世尊。復以乳汁灑滅餘火。即收舍利貯四寶瓶。又選勝地起大寶塔。其塔高聳量一由旬。王及人民常作供養。
時。彼國中有一長者。家中巨富等毘沙門天。眷屬眾多自在快樂。先與別族長者而為朋友。常於佛塔廣興供養。後娶其門以為姻戚。歲月緜久乃生三子。於後長者年耄有疾。服藥不差漸漸羸困。乃趣無常。三子以禮葬於尸林。是時。三子思憶訓誨旦暮啼泣。又念家富共議追福。長兄慳恡先未知善。忽聞欲施初即遲疑。以孝存心尋便允可。長兄言曰。布施之外分充受用。二弟應諾。即持金銀種種財物。詣於塔所作最上供養。如是施已同發誓言。願以善根所生果報。於當來世以今正等正覺迦葉之稱為其姓氏。佛出世間亦得值遇。聞法信解證於菩提。發誓願已禮拜旋繞歡喜而歸。
是故。迦葉今得此姓。值遇於我而為沙門。復聞正法證無學果。諸苾芻。烏嚕尾螺初難化者。以彼宿世欲檀施時心有遲疑。是故。我現種種神變方得省悟。曩提誐耶而易化者。亦由往昔檀施之時心本清淨始終無異。諸苾芻。是故。烏嚕尾螺及曩提誐耶。復為兄弟得迦葉姓。又值於我聞法證道。此往昔事汝等諦信。
爾時。世尊說是迦葉往昔事已。離杖林塔。於王舍城不遠就一樹下。與千苾芻眾圍繞而住。時。民彌娑囉王以佛近住。欲立精舍安佛及僧而久住止。民彌娑囉王為太子時。常出城外而為遊戲。去城至近有一園苑。林樹蓊欝泉池清淨。雖復四序花竹恒茂。太子愛樂而欲求買。園主長者自恃耆耄兼亦家富。太子逼取終不允從。出言悖慢聞於太子。我寧離此國不捨此園。太子聞已謂左右曰。今此耆耄言甚不遜。我若紹位無得忘也。於後父王摩賀鉢納摩崩已。即灌頂傳寶號。民彌娑囉王既紹其位。乃憶前事下令所司發使奪取。時。彼長者速得心病便趣無常。命終之後以其憤怨積聚毒惡。乃於園內生蛇趣中。含毒伺隙欲酬前恨。
後於一日。王因春節將諸嬪婇遊幸彼園。盡極歡娛以肆其意。王方疲困寢息園中。時。彼毒蛇謂其得便。疾出窟穴欲來蠚王。時。諸嬪嬙散行遊冶。王有親近內侍一人。執劍侍衛防其不虞。時。有飛禽名迦蘭那迦。飲啄翱翔常在園內。忽見蛇出相呼鳴噪。執劍內侍見蛇出已即斷其命。禽眾極噪王亦驚寤。問執劍者緣何喧擾。執劍者曰。適有毒蛇欲來蠚王。迦蘭那迦相呼驚噪。我既目見已斷蛇命。王聞是語心驚毛豎。令詔太子及諸大臣共議斯事。古剎帝利灌頂大王。或於身命欲致危害。有能忠力濟其難者。當何賞賜。大臣對曰。能於身命脫其難者。可分半國以賞其功。王乃允從。分其半國與迦蘭那迦用賞其功。大臣對曰。彼迦蘭那迦飛禽之類。與國境土當何所用。王謂大臣。此事如何。大臣對曰。可就窠巢多植竹木使其遂性。勿令傷害。如斯可矣。餘不能為。
王聞曰善。遂從其奏。乃於園外別擇一處。廣種竹樹安迦蘭那迦。令人守之不得傷害。王有親舅。本事仙道常求淨處進其修習。王以迦蘭那迦竹林無諸雜穢權令安處。及見世尊將諸苾芻近城樹下露地宴息。思欲捨彼造立精舍。王乃嚴駕自詣佛所。禮雙足已却住一面。
爾時。世尊為王說法。以種種方便化令歡喜。復勸精進。當求最上寂靜快樂。時。王聞法歡喜頂受。即起於座偏袒右肩。合掌頂禮白言。世尊。我今請佛及諸聖眾。於我宮內來晨受食。唯願慈悲哀愍聽許。佛即默然。爾時。大王見佛默然知已受請。歡喜踊躍禮拜而歸。乃下所司。即於是夜疾速備辦種種飲食及與香花。皆令倍常美妙清淨。復勅宮城內外乃至四衢道巷之中悉使嚴潔。纔至明旦即遣使人白於世尊。飯食已辦請佛降臨。
於是。世尊與千阿羅漢著衣持鉢。前後圍繞行詣王宮。王於門首執爐焚香待世尊至。佛既到已迎入就座。諸聖眾等亦各就坐。王與眷屬瞻禮畢已奉上飲食。焚香散花歡喜供養。佛與聖眾食畢澡手。王及眷屬樂欲聽法。佛為說法。各各諦聽歡喜信受。王復離座合掌白佛。我今欲以迦蘭那迦竹林作佛精舍。願佛納受。世尊默然。王知佛許。即取金瓶灌於佛手奉施畢已。願佛隨意。即為世尊廣作嚴飾。佛與聖眾隨意而住。迦蘭那迦竹林精舍因茲所立。
爾時。世尊後於一時為利樂故。與諸聖眾離迦蘭那迦竹林精舍。往寒林中經行宴坐。時。王舍城有一長者。請佛及眾來晨供養。乃於是夜與諸眷屬及僮僕侍人。共辦飲食香花等事。時。給孤長者因有事故。到王舍城經過彼家。遇夜止宿。見其長者家中老幼皆不寢寐辦造飲食珍饌之類。怪而問曰。長者之家老幼不寐辦造飲食。當何所用。為請王耶為請大臣。莫為姻親而有聚會。長者報言。我不請王及大臣等。亦無姻親聚會之事。今為有佛出於世間。將一千聖眾遊化此國。王及眷屬大臣士庶。悉皆歸向次第供養。我為彼佛及與聖眾來晨設齋是不寢寐。給孤長者聞此語已。歎異非常。又復問言。云何名佛。對曰。彼釋族中有王淨飯。生一童子號悉達多。具輪王相。棄捨出家苦行修習。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斯即佛也。又復問言。云何聖眾。對曰。有剎利族或婆羅門族乃至毘舍輸陀。如是之族善男子輩投佛出家。剃除鬚髮被袈裟衣。正信修行聞法悟解。悉皆證得阿羅漢道。此是隨佛一千聖眾。我所供養正為此也。給孤長者聞是說已。身毛皆豎歡喜踊躍。又復問言。如我云何得見彼佛及與聖眾。對曰。明旦咸來我舍受食。給孤長者雖聞是語。有若心狂不待天曉欲往佛所。時。方半夜值月明朗。即便出門行詣寒林。未至中途月忽雲蔽。又至一門不敢前進。給孤長者以天陰黑。便生怕怖佇立思量。得無非人之類而來惱我耶。心欲退還足不前進。時。有天人發聲告曰。長者但去勿得退心。唯有吉祥定無惱亂。於意云何。譬如百車百馬種種裝嚴。可令眾生見者愛樂。以斯布施。不如向佛前進一步十六分之一分功德。
又復告言。長者。但去勿得退心。唯有吉祥無惱亂事。於意云何。譬如一百金象眾寶裝嚴。以斯布施。不如向佛前進一步十六分之一分功德。長者。乃至百童女以真珠瓔珞眾寶嚴身。以斯布施。亦復不及向佛一步十六分之一分功德。時。彼天人即發身光照耀途路。自彼門所直至寒林。如月盛明等無有異。給孤長者乃問天曰。是何聖賢能作斯事。天人告曰。我昔曾為舍利子母。名捺誐囉也。命終之後生四天王界。今名摩度娑健馱摩拏嚩迦見守此門。願勿疑慮。長者可去必獲吉祥。給孤長者聞是語已讚言。善哉稀有斯事。我今定去見佛無疑。給孤長者又復思惟。若無正覺出於世間。無由得聞最上妙法。於是長者得其光明無所障礙。直至寒林世尊住處。
爾時。世尊在寒林外經行。時。長者見佛威德相好異於常人。即便合掌而發問言。是世尊否。佛答言是。長者身心歡喜無量。又復問言。世有何人而得安睡。佛說伽陀而答之曰。
若人心寂靜 一切得安睡 若人繫染欲 熱惱心不止
染欲熱惱除 解脫無所繫 心意調伏已 得息得安睡
爾時。世尊說伽陀已。與給孤長者同入林中。佛還本座。長者即前禮佛雙足。於一面坐樂欲聽法。佛乃勸發令心歡喜。爾時。世尊告長者言。布施持戒得生天上。雖五欲自在非為究竟。欲免輪迴當斷煩惱。於善惡法廣為分別。是時。長者得聞是法。以宿善力深心思惟。蓋障即除心喜無量。佛知是已。即為廣說苦集滅道四聖諦法。是時長。者不起於座證四諦理。如潔白衣易染其色。隨彼所染皆成上妙。長者得法知見永斷疑惑。於佛法僧深信堅固。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頂禮白言。世尊。我今歸依佛法及苾芻眾。持近事戒永不殺生。
爾時。世尊問長者言。汝何名字。長者對曰。我於國中少有資產。或是貧匱孤獨之人來丐求者。我施飲食及彼資具。國人名我為給孤獨。汝國何名。對曰。舍衛。願佛及眾來降我國。當以次服飲食臥具湯藥一切受用畢生奉施。佛言。長者。我與苾芻數踰千人。彼無精舍何以安住。長者對曰。佛若降臨速當建立。唯願大慈不違我請。佛即默然。給孤長者見佛默然。知已受請歡喜踊躍。頭面禮足旋遶而退。
於是長者入王舍城。營搆事畢將欲還家。再詣寒林請佛及眾。勿慮精舍願早垂降。言已還家。自此日後一切皆停。於舍衛城周遍內外。求覓殊勝清淨之地。欲建精舍安佛及僧。唯有祇陀童子園苑最勝。何以故。此童子園其地寬廣無諸穢惡。竹樹蓊欝泉池清淨。寒風暑氣俱不能侵。又無蚊虻含毒之蟲。唯有吉祥飛走之類。又復王城不遠不近。非求法人不能到此。若建精舍斯為最勝。
思念已竟。即詣園主祇陀童子而告之曰。童子。勿怪我有勝事欲以上聞。童子。可容方敢陳說。童子告言。有事可說。長者起立謂童子言。欲買茲園。當為世尊及千聖眾造立精舍而請安住。尊若容允價即稟言。祇陀童子告長者曰。一切可得。唯園勿言。長者又曰。我聞佛言。一切無常無有主者。以不堅法宜易堅牢。童子報言。非我所知勿復更說。長者又曰。佛者難值。園即易求。今或遲疑後施無及。祇陀童子雖聞此說。心未能捨。乃以要言阨彼長者。君能以金布滿其地。我即與汝任自所為。長者審知恐未誠信。報而言曰。童子。若爾可聞市官。當使兩情執無反覆。童子俛仰共聞市官。
時。四天王遙知斯事。佛今出世。舍衛城中給孤長者買祇陀園造立精舍。兩人商議取正市官。我今變身與成其事。天王變身作市官已。來於市肆顒望給孤與童子至。二人至已。給孤先言。我買彼園欲造精舍。令以黃金布遍其地。若能爾者即可相與。今來取正。此價云何。市官言曰。二人之心得可否未。對言。已定。市官言曰。善哉善哉。童子收金。長者得園。童子默然更無違悔。
長者即日速以車乘象馬之類。乃至僮僕般運黃金處處布訖。唯前面少許而未周足。長者籌慮。取何藏金可遍此地。如是之際。童子告言。汝已迴意便可收金。長者報言。我意不迴。思何藏金可遍此地。以斯事故籌慮少時。童子思惟。奇哉長者能捨如是大財。為佛及僧造立精舍。又復思惟。我曾聞說。若非正覺出於世間。一切眾生不聞正法。斯可助施理必相容。即謂長者。勿更取金。欲迴此地我施作門。美可共成功亦圓滿。長者報言。我非無金。童子爾者誠為甚善。
布金纔畢方欲命工。外道悉知速來惑亂。謂長者曰。瞿曇沙門今在摩竭陀國王舍城居。此舍衛城地貴名高非彼所住。勿立精舍勿得迎請。長者即怒報外道曰。此舍衛城非汝所有。何關汝事。外道聞已知不從心。復詣於王。王亦不允。諸外道輩面慚無色心極煩惱。復詣長者而告言曰。我先所說不為園苑。但以彼眾非我同修。長者今日若是堅執。斯有所報請不相違。我聞瞿曇有大弟子。先已到此可與論義即辯勝劣。如彼得勝精舍可為。若其不勝何用迎請。我此所說君見如何。長者告言。此說甚善。若定勝劣。足得相依清濁要分真偽斯辯。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宋法賢譯──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十二
爾時。世尊在於寒林受給孤長者請。預知舍衛國中有諸外道。各各苦行又復聰明。雖勤修習不得解脫。根緣已熟受化。是時。世尊又觀誰可往彼。唯舍利弗乃有宿因。此若先行必有大利。於是世尊喚舍利弗。令先往彼舍衛大城助給孤獨建立精舍。尊者受命往舍衛城。詣長者所事皆參議。給孤長者承外道意來白尊者。彼欲論義於理如何。又云。此國之人素未知佛。於法勝劣宜其宣揚。舍利弗曰。善哉善哉。斯言誠諦。尊者於是入定觀察。諸外道輩及舍衛國人。根緣成熟有幾時分。見彼人眾唯餘七日。尊者出定告長者曰。請語外道。過七日已可來論義。長者具告外道思惟。立七日限。
斯有二事。一者知己非勝設計私逃。二者或求本朋來共商攉。如是思已。我今云何不求朋侶。由是諸處親自訪尋乃得一人。名赤眼婆羅門。而告之曰。彼瞿曇沙門有大弟子索我論義。汝婆羅門應宜相助。何以故。若自得勝利養猶存。彼或勝時我等何往。彼即問言。何時論義。報曰。後當七日。至時相報必來助汝。然婆羅門憂其墮負心甚煩惱。發信諸處求告朋黨。
七日滿已。給孤長者就寬靜處權立論場。即為舍利弗尊者排師子座。為彼外道對排高座。列座既畢遠近咸集。若公若私迨及少長。有百千人集彼論處。亦有別國外道婆羅門亦來會所。給孤長者手執香爐焚以妙香。與眷屬等同為擁從。迎舍利弗上師子座。尊者坐定。一切瞻仰覩其威容悉皆讚歎。時。彼外道與眾相隨。亦昇高座安坐已定。
尊者告言。汝欲何作。外道言。我現神通。我既現已汝當亦現。尊者報言。我所作者天上人間所不能作。云何汝言能同我作。尊者又言。赤眼婆羅門。汝所作者我悉能破。赤眼婆羅門化作花樹。如實芳葩豔冶動眾。尊者神力出微少風。其化根苗吹散異處。又化一池水滿澄湛。蓮花遍發人讚異常。尊者化出大象膚體端正。入池蹂踐須臾狼藉。外道又化一龍而有七首。張鱗努目奮惡拏空。尊者化金翅王。從空飛下坐於龍首。龍自降伏。時。彼外道乃於最後化羅剎身立在眾前。醜惡異常人見恐怖。尊者持呪神力縛之。羅剎苦惱翻生瞋怒。外道驚怖身毛皆立。恐惡自傷發言求救。告尊者言。我今歸依。願賜救護。尊者解呪。羅剎怒息。
時。赤眼婆羅門得脫羅剎怖畏之難。又復覺知本所修習非是正行。告舍利弗曰。願於尊者正法出家而為沙門。尊者大慈哀愍聽許。舍利弗即與攝受度為沙門。後修梵行斷盡煩惱。雖居三界而離貪毒。其心平等由如虛空。觀金如土而無別異。於後修習得三明六通。證阿羅漢果。乃得帝釋諸天而來供養。
時。大眾驚怪目注心凝。異口同聲讚舍利弗。是論義師無人能敵。猶如牛王處於眾群。一切瞻仰無有厭足。時。舍利弗知眾心意及其種性。即為廣說苦集滅道四聖諦法。是會大眾有發三歸心者。有發聲聞菩提心者。有發辟支菩提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亦有出家證得須陀洹果。有證斯陀含果。有證阿那含果。有證阿羅漢果。論義畢已會眾皆散。
諸外道中有執性者。以其論義不勝辱於屈伏。潛共計議欲謀不軌。可投長者請作工人。或得便時殺彼尊者。設計已定。白長者言。汝已斷我一切利養。今者無所歸趣。却願相愍收作工人。或察卑心且住鄉士。或不從允各去他邦。哀告再三傍不忍聽。長者於是具述彼意白舍利弗。仁可思察於理如何。舍利弗即入三昧。觀彼根緣證道非遙。遽云何患。長者即退錄其姓名。遣作工夫例與其直。時。舍利弗化出一人。於工夫中便為首領。尊者於後觀知根熟來彼役所。就一樹下安詳而坐。時。彼外道初為得便。各各心喜欲來親近。而彼首領執杖驅策不得前進。役既疲苦乃發聲言。聖大尊者。救我救我。舍利弗曰。汝等疲勞可自歇息。諸外道。此大尊者我發殺心。欲謀其命。今亦知我而令止息。實自慚懼無以再言。時。舍利弗察其追悔。又知根性成熟時分。乃呼近前便與說法。即為演說苦集滅道四聖諦法。外道聞已。所有身見如二十山峰。以金剛智悉破無餘。應時獲得須陀洹果。復言。尊者。欲於正法出家為僧。舍利弗攝受度為沙門。漸漸進修精持梵行。見於輪迴趣其究竟。斷盡煩惱證阿羅漢果。其心平等猶如虛空。觀彼金土兩物不異。棄捨世利得大清涼。當受帝釋諸天一切供養。
爾時。舍利弗化外道已。即與給孤長者。共持一繩各執其頭。量度精舍都大界至界至已定。給孤長者所感果報。於兜率天現金宮殿。給孤長者不達聖意。謂舍利弗曰。今此精舍不獨只為諸阿羅漢。我為如來應正等覺。舍利弗曰。我本所作正為如來及阿羅漢。又謂長者曰。汝此封地天報已現。即借天眼令其自見。長者見已驚喜無量。於是復發上上品心。舍利弗又自持繩一頭。令長者還執一頭。於中分擘十六殿堂六十小堂。佛僧住處各各已定。彼金宮殿變寶莊嚴。尊者借通復令觀見。長者歡喜乃自歎曰。我此所作當感如是福德之利。長者自見當來福報重重有異。復更於事轉倍精勤。擘殿堂已。及備其中一切受用。精舍事畢。復白尊者。世尊行住其量云何。尊者報言。用輪王儀。於是長者自舍衛國至王舍城。每十俱嚕舍各造一宮。以備如來止宿之地。及置庫藏牧貯一切所受用物。復令主者而恒守護。以白檀水日日灑淨。伺候如來令其香潔。處處如是皆使嚴備。
辦事畢已。即發一人詣王舍城請佛及眾。謂所去人。汝到於彼代我詞曰。給孤長者稽首雙足白于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否。所立精舍今已嚴備。願佛及眾愍念降臨。當盡此生奉上僧伽梨飲食湯藥并臥具種種受用不使乏少。佛正遍知願鑒虔切。去人領意到於佛所。以長者言具白世尊。復倍虔心而伸告請。傳意已畢。五體著地禮佛雙足。旋繞三匝顒住佛前。佛利樂故默然許之。去人知佛決定赴請。速還舍衛見於長者。而白言云。世尊默然必來降赴。長者歡喜。於是陳列傘蓋幢幡名香妙花處處迎接。
爾時。世尊告諸大眾阿羅漢等可共往赴給孤之請。佛領大眾前後圍繞。離王舍城詣舍衛國。瞻顧左右告羅漢等。我此眷屬是調伏是離欲是善解脫是阿羅漢是佛眷屬。譬如牛王處於眾群亦如象王眾象圍繞師子王師子圍繞。鵝王鵝眾圍繞。金翅王金翅圍繞。又如眾學隨師。眾病求醫。眾兵輔將。眾商依主。又如轉輪聖王千子圍繞。持國天王樂神圍繞。增長天王鳩盤茶鬼圍繞。廣目天王龍眾圍繞。多聞天王夜叉圍繞。日天千光圍繞。月天星宿圍繞。帝釋天眾圍繞。梵王梵眾圍繞。乃至復如悉帝彌魚處於海中。亦如海神攝聚眾水。如來之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足圓滿光明莊嚴。如千日光照耀一切。行步巍巍猶如寶山。具足大悲十力四無畏等一切諸法。爾時世尊成就如是殊勝威德解脫眷屬。次第行化至舍衛國。時給孤長者與其眷屬將諸侍人。各各執持幢幡寶蓋及妙香花。出舍衛城遠迎世尊及大聖眾。復有國中長者士庶若男若女。百千人眾亦來迎接。又有無數諸天。在虛空中隨喜讚歎。爾時世尊入城門時。即以右足蹈其門閫。於是大地六種震動。放大光明照耀世間。天鼓自鳴雨眾天花。所謂優鉢羅花.鉢捺摩花.俱母那花.奔拏里迦花。乃至曼陀羅劫樹等花。又降沈檀及多摩羅等眾妙香粖又復舍中種種音樂不鼓自鳴。盲者得視。聾者聞聲。啞者能言。不完具者皆得完具。迷醉者得醒。食毒者自安。相憎者和解。禁縛者解脫。懷妊者得生。乃至貧者得豐資財。
世尊入城之時。乃有如是百千吉祥瑞應利益之事。至長者宅。佛與大眾次第而坐。長者所有若親若踈一切眷屬。皆來焚香散花禮拜供養種種畢已。給孤長者執爐焚香。引佛世尊入於精舍。佛昇寶座。諸阿羅漢亦皆就坐。時。給孤長者即取金瓶。欲灌世尊網鞔之手。瀉水不出。長者思惟。我莫昔有不善業耶。乃於今日致有斯事。佛告長者。無不善業。但為此地汝於過去正等正覺已曾捨施修為精舍。勿作住心今為能施。若離此者水必流出。長者對曰。如佛所說。作是語已。瓶水出聲具五功德。灌佛手已願佛隨意。又復白言。請為立名。時。祇陀童子亦在佛會。作是念曰。佛若知者先說我名。佛應所思。立精舍名號祇樹給孤獨園。祇陀童子得聞是已。乃於如來轉倍發心歡喜愛樂。更以四寶裝嚴其門。祇樹給孤精舍之名。因此所立。
爾時。舍衛國主勝軍大王。聞佛遊化來入其國。受給孤長者請住於精舍。歡喜踊躍。詣於佛所。以種種語讚歎世尊。禮拜旋繞却坐一面。作是言曰。我聞瞿曇沙門知自心相。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瞿曇沙門依法喜論說。彼所有心亦得名邪亦得名正。亦可作善亦可作惡。而此心相無有去來。不可知不可說。是甚深法云何可知。佛言。王所說者乃是真實。而彼心者亦得名邪亦得名正。亦可作善亦可作惡。而此心相無有去來。不可知不可說。是甚深法我知是心。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王言。瞿曇沙門。云何乃作如是之說。彼有耆舊迦葉摩蹉梨娛舍離子散惹曳尾囉致子阿[口+爾]多計舍劍末羅迦俱那迦旦也野曩禰誐囉陀倪也帝子。彼等亦知心相。尚不證無上正等正覺。云何沙門少年始新出家。言證無上正等正覺。
佛言。大王。勿作是說。世有四事不得輕慢。何者為四。一者王子不得輕慢。二者龍小不得輕慢。三者火小不得輕慢。四者僧小不得輕慢。何以故。而彼王子生剎利種。具足王相有大福德。於後成長必紹尊位。愚人無智謂小可慢。彼處寶位獲罪無悔。又復龍者稟性毒惡變現不恒。或隱大身作小形質。愚人不識輕慢觸惱。須臾恚怒翻被傷害。又復火者能燒一切。或見微少不得輕慢。人若輕者後必蔓延。聚落山林皆悉燒壞。又復僧者清淨自守。雖是年少不得輕慢。見道證果非止老幼。亦復不擇久近貴賤。世人無慧不辯凡聖遇阿羅漢輙起毀辱。所獲罪報如斷多羅樹頭不得再生。雖勤懺謝亦不除滅。時。勝軍王得聞如來說是四法。深心信受追悔言過。即以頭面禮佛雙足。懺謝旋繞。歡喜而退。
爾時。世尊於舍衛國化利畢已。思欲往彼迦毘羅城。時。勝軍王承佛化導心堅歸向。遂發使奉書上淨飯王。汝皇太子悉達多。證得無上甘露法味。於世出世間咸蒙濟度。淨飯王聞已遽即思慮。雖喜我子已成正覺。今若遣使定化出家。以手榰頤再三詳審。
時。有大臣名烏那曳曩。見王如是而發問言。大王。云何榰頤不樂。王即報言。我非不樂有所思事。勝軍大王有書報我。悉達太子已成正覺。在舍衛國給孤精舍。有千弟子皆阿羅漢。我昔為彼苦行去時。發人尋求至今不迴。今若遣使定是不復。云何可知有如此事。彼悉達多聰明智慧咸悉過人。凡所言說誰不諦信。我以此事而思慮之。烏那曳曩即白王言。臣今請行。願勿為慮。王曰。唯汝一人我常在念。若能爾者誠為大善。王即親手而修書曰。汝一切義成是我親子。既厭煩惱棄國出家。為求無上正等正覺。已聞成道教化眾生。思念之心日時相續。今他人得樂唯我苦惱。譬如大樹因地而生。既有根苗終望果實。汝心已遂。宜憶往願昔者所言。若不證無上菩提寂靜之道。誓不再入迦毘羅城。大行已成。宜應愍我及眷屬等。
烏那曳曩從王受書。速至舍衛行詣精舍。既至佛所白言。世尊。父王淨飯致書於佛。言訖捧上。佛乃親受開封披讀。須臾默然。時。烏那曳曩又白佛言。今請世尊去迦毘羅城。佛言。我去。烏那曳曩即五體投地方伸禮敬。禮已再禮以至於極。又白佛言。世尊。若去斯亦無言。或不去者必堅請去。爾時。世尊為烏那曳曩說伽陀曰。
佛眼淨能見 無所著之者 見無邊不往 汝何能將往
佛眼見無邊 不著貪愛者 精進力無往 汝何能將往
若人心不亂 彼亦無降伏 無邊智無步 汝何能堅往
若人有得無降伏 彼亦無有不降伏 如佛進力步無邊 汝以何步能堅往
時。烏那曳曩白世尊言。我欲持此所說偈頌聞淨飯王。佛告烏那曳曩。我意不爾。又曰。若不爾者其意云何。佛言。欲汝出家。又曰。我本來時與王有約。若是見佛定須迴還。佛言。汝勿違約。要去可去。但剃髮染衣斯亦無礙。烏那曳曩言。世尊。為菩薩時尚依父母。師長之所教授。我今何敢不依教也。今求出家願佛濟度。佛即應時度為沙門。佛便告言。烏那曳曩。汝今可往。若到本國至宮城門不得便入。但立門外請報於王。或問何名稱釋迦苾芻。王或呼召乃可前進。又若問言。汝實是釋迦苾芻否。即答是實。若問一切義成亦如是像耶。答言亦爾。又問一切義成來否。言來。當在何時。便言。後當七日。言訖便出。若留者亦不得住。王曰一切義成若來住宮內否。答言不住。王曰樂住何處。答曰林野或住精舍。若問何名精舍。便可如祇樹給孤精舍具以聞奏。佛教示已。烏那曳曩欲行。佛又告言。王者一言便成富貴。天起心念一切皆得。一切聖人亦復如是。
佛借神力。烏那曳曩於剎那頃到迦毘羅城。如佛所教心住正念。到宮城門住立不進。謂閽吏曰。汝可奏聞。有釋迦苾芻詣門不進。王令呼入。時。烏那曳曩蒙召即入。淨飯纔見怪而問曰。烏那曳曩汝出家耶。答言。出家。王言。汝當去時何言奏我。答曰。奉命即爾。本不出家。世尊威神方便開化。佛世難值正法難聞。皇子尚捨至尊。小臣何可固執。王言似責心實不瞋。又以儀相非常。不以舊臣見待。即命上殿執手慰勞。乃令近臣敷座盥淨。奉上湯藥及果實等。烏那曳曩威儀非凡舉止有則。言必詳審情極和暢。王以初覩烏那曳曩剃髮易袈。言論久之全忘問佛。及至於此而復問言。我子一切義成善相威儀亦如此耶。答言。以我喻佛由將芥子等須彌山。又如牛跡比於大海。乃至窻牖之明同彼日光。王聞是語思念於子。不覺悶絕仆於地上。近臣以水灑面方穌。良久復問。我子來耶。答來。又曰。何時到來。後當七日。王即下勅潔淨內宮。嚴飾殿宇。以備世尊及聖眾至。烏那曳曩白大王言。世尊若來不住宮內。王曰。樂住何處。若非林野即住精舍。王曰。何名精舍。烏那曳曩即以精舍次第白於王曰。十六殿堂六十小堂。世尊居中聖眾四布。諸受用具悉使備足。王聞說已。遣使速往儞也誐嚕駄林刻日併工。如給孤精舍次第建立。倍持珍寶而嚴飾之。
爾時。世尊至時遣大目犍連。汝可遍告諸苾芻眾。我今欲往迦毘羅城。宜各受持袈裟應器。或可為見父母宗親而行化利。大目犍連奉佛教勅。具以佛言遍告一切阿羅漢等已。佛領大眾出給孤精舍。往赴迦毘羅城父王之請。諸阿羅漢前後圍繞。佛即瞻顧謂阿羅漢等曰。我此眷屬是調伏是離欲是善解脫是阿羅漢是佛眷屬。譬如牛王處於眾群。亦如象王眾象圍繞。師子王師子圍繞。鵝王眾鵝圍繞。金翅王金翅圍繞。又如眾學隨師。眾病求醫。眾兵輔將。眾商依主。又如轉輪聖王千子圍繞。持國天王樂神圍繞。增長天王鳩盤茶鬼圍繞。廣目天王龍眾圍繞。多聞天王夜叉圍繞。日天千光圍繞。月天眾星圍繞。帝釋天眾圍繞。梵王梵眾圍繞。乃至復如悉帝彌魚處於海中。亦如海神攝聚眾水。如來之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足圓滿光明莊嚴。如千日光照耀一切。行步巍巍猶如寶山。具足大悲十力四無所畏等一切諸法。
爾時。世尊與是眷屬隨路而去。次第遊化至迦毘羅城。不遠有嚕賀迦河。時。淨飯王將諸眷屬及大小臣同在河邊。預嚴寶蓋幢幡擊。鈸吹貝廣設妓樂。焚香散花顒望世尊。又復自嚕賀迦河。至儞也誐嚕馱林。乃至城中及與郭外。王勅士庶預令嚴潔。丘墟沙礫悉使除去。布以淨土灑以香水。量其遠近各置香爐。俟佛經過焚香供養。
時。迦毘羅城士庶長者若男若女。各各執持殊妙香花。立於路次供養世尊。是彼人眾咸謂。世尊昔為太子今得成佛。歡喜踊躍欲觀儀範。又有起念。父子相見其禮云何。若子拜父與世無殊。若父拜子國禮未可。太子修道苦行成佛。必應與世有別異也。人眾填噎路無間隙。佛與聖眾將至河次。知王眷屬悉在彼處。乃自思惟。今迦毘羅城父王眷屬及人民等。各各念言。太子去時百千天人前後圍繞。乘空而去雪山修行。又云。已成正覺領眾化導。今徒步歸國有何奇特。我今宜應現其神足令父王見。及使人民歎異歡喜。王及眷屬目見大眾。方欲奔趨迎接世尊。佛於是時入三摩地。出於東方虛空之中。現行立坐臥四威儀相。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復於身中放大光明。或青或黃或赤或白。及與紅等間雜諸色。猶如玻璃互相映徹。乃至南西北方亦復如是。又諸苾芻各各現通。踊身上昇高七多羅樹。世尊於中亦現一身。諸苾芻眾現通不等。或六多羅樹或五或四或三二一。佛恒高出與眾有異。如是現已。佛與聖眾忽然隱沒。如彈指頃已在本處。
王及眷屬倍生信仰。既前迎接。王見大眾皆被袈裟儀相相似。初不辯認誰是世尊孰為弟子。時。烏那曳曩引淨飯王至世尊前。王見世尊尚存子想。烏那曳曩乃謂王曰。如來斷煩惱習心得自在。如日照世住於虛空。乘真如乘證最上覺圓滿十力具一切智。相好光明清淨照物。於法自在利益無邊。請王歸仰當求聖道。時。淨飯王聞此語已惺悟諦信。五體投地禮佛雙足。說伽陀曰。
生時大地皆振動 樹影覆身不隨日 復以普眼觀眾生 是故我禮最尊足
時。諸釋眾見淨飯王禮佛足已。即有言曰。世尊云何背於世法化眾生也。王聞眾議告而言曰。汝豈不聞。悉達生時大地咸皆六種振動。一切世間光明普照。所有黑闇日不到處。諸威德光亦所不及。是時光明皆悉照耀。彼黑闇處所有眾生。皆以惡業而墮於中。忽因光照互得相見。各各有言。此中何時更生眾生。於此之時我已頂禮最尊之足。是悉達多未出家時。行詣贍部樹下而坐。清淨無欲離不善法。已斷一切分別疑惑。樂住無詣寂靜之定。一切林樹影隨日轉。贍部樹影廕身不移。我既得見驚怪非常。乃於此時又禮尊足。我今所禮方在第三。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宋法賢譯──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十三
爾時。淨飯王說是語已。心有所思忽然淚下。復說伽陀問世尊曰。
往昔住宮中 多人同衛護 山野中怖畏 一身云何住
世尊答曰。
聖者十種住 我悉已安處 牢繫今解脫 非住人王宮
王曰。
象床金寶飾 昔為汝所寢 山野唯草木 云何得安眠
答曰。
解脫之臥具 菩提分莊嚴 眠睡甚適悅 無一切熱惱
王曰。
象馬及輦輿 昔出入所乘 一切棘刺地 今云何可行
答曰。
我有神足車 精勤乘往復 雖行一切地 不礙煩惱刺
王曰。
迦釋迦妙衣 嚴身昔自在 今袈裟麤衣 云何忍被服
答曰。
僧伽梨麤衣 牟尼山中服 著已善相生 見者皆深悅
王曰。
金寶器中食 恒食最上味 今自持應器 所食知云何
答曰。
等引法味最 食之得出離 已斷世間愛 愍世故行化
王曰。
乳糖水甘美 飲之昔無厭 今所飲冷熱 清濁知云何
答曰。
王貴盛之水 世間人爭飲 飲已或增染 如我無愛樂
王曰。
寶殿及樓閣 昔者隨心住 今獨處山林 云何得無怖
答曰。
已斷煩惱本 諸怖畏不生 極微我亦無 隨處得安住
王曰。
清淨妙香水 昔時恒沐浴 今獨山野中 誰浴牟尼王
答曰。
戒香漬法水 有德人恒浴 潔身到彼岸 無量聖所說
王曰。
昔妙香塗身 及著迦釋衣 恒處內宮殿 離彼非相稱
答曰。
戒香最馚馥 用塗身莊嚴 我今非愚迷 離寶衣嚴飾
王曰。
何處得輕慢 何處可怖畏 無事及有事 今問願當說
答曰。
老病死三法 可怖勿輕慢 當求適悅境 無事應愛樂
爾時。淨飯王聞是說已。歡喜無量讚言。善生釋族。於世八法而皆不染。復以頭面禮如來足。又復思惟。我得善利。我子乃證如是功德。王與眷屬奉送世尊。入儞也誐嚕馱林精舍。
爾時。世尊既至精舍登法座已。王及大臣乃至士庶圍繞瞻仰。虛空諸天歡喜讚歎。佛觀會眾各各心意及與根性。如實知已。廣為解說四聖諦法。時。白淨飯王及釋眾等。七十七千人皆證須陀洹果。世尊又觀何處緣熟。彼梵現林時可說法佛與大眾悉詣彼處。無量人眾相隨聽法。世尊廣說四諦行相。彼斛飯王迨於釋眾。乃至人天有七十六千人又證須陀洹果。世尊復詣嚕呬怛迦林。亦有無量天人釋眾眷屬人民士庶隨佛聽法。世尊同前廣演四諦。甘露飯王及釋眾等。乃至人天有七十五千人證須陀洹果。餘有證斯陀含果者。有證阿那含果者。有證阿羅漢果者。有發聲聞菩提心者。有發辟支菩提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亦有出家斷諸煩惱後證阿羅漢果者。乃至有發三歸心者。
時。提婆達多既見世尊現於神變及說妙法。自無所證乃生妬心。發不善言謂釋眾曰。一切盲人樂斯幻化。此幻化事一切能作。有一釋眾名鉢囉摩拏野。告提婆達多言。汝勿於世尊大丈夫所發如是惡言。提婆達多尋便默然。時。淨飯王起心思惟。昔者天人阿修羅為世間供養。今佛出世真是世間恭敬供養。有釋童子說偈讚佛曰。
釋種大仙大丈夫 能降妙法甘露雨 救濟墮落黑闇者 開解脫門為引導
爾時。淨飯王聞此童子說偈讚佛深心歡喜。然於真實而未見諦。唯云。世尊是大丈夫具大威德。誰有聖子而同我耶。世尊思惟。父淨飯王不見真實。乃為二事。一者我心。二者分別心。若能離此可見真實。佛觀大目虔連於淨飯王而有宿因。佛謂大目虔連曰。汝以方便化淨飯王令離我執。於是大目虔連即詣王處。王見尊者心便歡喜。尊者應時入三摩地。隱於王前乃出東方虛空之中。現行立坐臥四威儀相。又復身中放五色光。猶如玻瓈互相映徹。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或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如是種種現於神變。東方若此。南西北方亦復如是。作神變已沒於虛空。如彈指頃已在王前。王曰。佛弟子中更有如尊者否時大目虔連即說偈曰。
世尊弟子大威德 三明六通皆自在 解脫三界阿羅漢 聲聞牟尼如我多
時。淨飯王初謂世尊獨有是事。心中常存我執之相。及大目虔連現神變已。乃知弟子亦有斯證。王之我心由此得滅。於是世尊即以方便作世間心。云何得梵王帝釋及淨光天來我為說法。於意云何。如來之心非聲聞菩薩之所能知。所以然者。世間之心下至蟻子尚令得知。何況諸天。於是帝釋告毘首羯磨天子言。汝化儞也誐嚕馱林作大法會。其中臺殿樓閣悉安師子之座。咸以眾寶而為嚴飾。復開四門各以四寶裝鉸。復令四天大王而守護之。時。毘首羯磨天子承帝釋命。變大法會種種嚴飾。如帝釋教。仍令四王為守門者。作變化已。白於世尊。法會已成。請佛往彼。是時。世尊與自眷屬及梵王帝釋淨光天等無數百千之眾。還儞也誐嚕馱林。佛既到已入於寶殿。昇師子座即說妙法。
時。尊者大目虔連與淨飯王。同詣佛所至法會門。尊者直入。王即止住。王曰。何故障我。對曰。佛為淨光天等說法。凡人不得預會。王曰。汝何賢聖居此守門。對曰。我是持國天王。時。王乃問。東門即爾南門可否。對曰。不知。既至南門復不得入。王乃問言。何故如是。對曰。佛為淨光諸天說法。凡人不得預會。又問。汝何賢聖居此。守門對曰。我即增長天王故守南門。王自惟曰。我去西門應恐得入。既至於彼亦不得入。王又審問。何故如是。對復如前。又問。汝何賢聖。答曰。我是廣目天王。淨飯王長息歎曰。聖凡相隔雖近至遠。既心切見佛。更往北門。至彼同前止不令入。王即厲聲謂守門者曰。賢聖勿是北方天王否。對曰。我即毘沙門也。時。淨飯王聞此語已迨將悶絕。又復思惟。我雖至親今則踈遠。我親分別從此泯滅。於是世尊知無分別又察情極。若不時見恐致無常。佛以神力變樓臺殿閣乃至垣牆。悉成玻清淨映徹。內外相覩無所障礙。王得見佛心極歡喜。即便禮拜於一面坐。
爾時。世尊種種方便化其父王。令無我心及除分別。即為廣說苦集滅道四聖諦法。王得聞已。所有身見如二十山峯以金剛智破滅無餘。便證須陀洹果。王思念曰。我今所證非天非仙非父非母。亦非親愛一切眷屬之所獲得。當從如來慈孝所致。又復思惟。我於過去輪迴生死。骨聚如山血淚成海。或復墮落諸惡趣中。今日乃入解脫門預於聖道。又復言云。善哉世尊。往昔修行無數苦行。不顧身命為利眾生。我今更求殊勝天報。佛即悲念王。今云何求斯報也。時。淨飯王即從座起。合掌頂禮白世尊言。今欲請佛及諸聖眾。於我宮中來晨受食。唯願大慈咸垂降赴。佛即默然。王知許已禮謝而歸。纔至宮中詔白淨飯王。告而言曰。我已證道不樂王位。汝受灌頂代我理國。白淨飯王問。何時證耶。答曰適於儞也。誐嚕馱林聞法得證。白淨飯王曰。世尊初到彼林我已得證。王云代位我實不能。又詔斛飯王曰。汝可灌頂代我理國。對曰。我於梵現林中聞法證果。所言代位誠不樂也。又謂甘露飯王曰。汝受灌頂代我理國。對曰。我於嚕呬多迦林聞法證果。今亦不樂處王位也。淨飯王曰。若如是者當令何人守宗社也。諸王咸言。釋族之中有賢德者可令守之。議事已畢。
淨飯王曰。速令所司辦造種種珍饌飲食令極香美。又勅潔淨內外除去葷穢。於正殿上當以清淨茵褥及上妙衣敷。置如來及聖眾坐位。復設香花及淨水瓶無使闕備。既至來晨遣使白佛。今食已辦。請佛及眾同賜降臨。
爾時。世尊與諸聖眾前後圍繞。行詣王宮受食供養。佛至宮門。王與眷屬執爐焚香引世尊入。佛昇座已。諸聖眾等次第就坐。時。淨飯王與諸眷屬禮拜問訊讚歎訖。即親手奉上種種飲食而伸供養。食畢澡漱供心圓滿。時。淨飯王即取金瓶灌世尊手。白言。奉施儞也誐嚕馱林精舍。願佛隨意。瓶水出時有五功德聲。佛亦施願云。以所施福。王及釋族。一切所求隨意獲得。王及眷屬聞是語已。歡喜踊躍禮佛而退。佛及聖眾迴還精舍。
後於一日。世尊復在王宮受食。王之眷屬互相謂曰。今世尊左右皆是耆年。善相威儀誠堪仰重。然侍奉世尊未為允當。可於釋族選其年少有賢善者。便令出家侍佛左右。貴得相稱。時。淨飯王勅下親族內外臣佐。今一切義成捨轉輪王位。苦行修習為大法王。宜各選其賢子捨令出家侍從世尊以成其美。
時。斛飯王有二子。一名阿儞嚕馱。二名摩賀曩摩。彼摩賀曩摩能理王務。然貪財利。阿儞嚕馱常處宮中隨意受樂。時。斛飯王以勅旨宣下。乃呼摩賀曩摩。汝可出家以奉王命。子曰。我不出家。彼阿儞嚕馱常在宮中受其快樂。可令出家。父言。彼子福德汝勿指陳。子曰。此是父母愛憐所許。若實有福當可試驗。父曰。當何試驗。子曰。常式送食今可空盤送之。若其有福食自然出。父即對面封以空盤。令宮嬪送之。誡曰。若問何食但對種種在內。
時。天帝釋觀知此事。阿儞嚕馱昔曾以食供辟支佛。今日云何令其無食。乃化種種珍美品饌滿彼空盤。女使至彼。阿儞嚕馱問言。何物。宮嬪心嗔不依誡勅答言。無物。阿儞嚕馱即思念曰。父母云何送空盤耶。乃開封視之。異饌滿中人所罕見。馨香馚馥園苑皆滿。阿儞嚕馱意亦深怪。問彼女言。本有食耶。本空盤耶。女曰。空盤。遂却以此食奉上父母。父母見食亦大驚怪。又以此食示摩賀曩摩。汝看此食是彼化出。彼阿嚕馱人皆愛樂。我言大福非汝等力。汝初不信今已驗知。摩賀曩摩白父母言。彼既大福可令出家。我今無福非出家者。父母即謂阿儞嚕馱曰。王今有勅汝出家否。對曰。出家有何利益。在家有何過失。父母言。出家之人當證涅槃。可受天上人間第一供養。若人在家出家真實離欲。亦得天上人間供養。若是在家妄稱出家。當感三惡道報。對曰。出家在家得利失利我已曉了。今欲出家上副王命。父母告曰。汝言大善。
時。阿儞嚕馱有一同年名曰賢王。最相知見。乃往彼處而相告白。至賢王門方聞品琴。又值絃斷五音不足。阿儞嚕馱擅琴之聲止立不進。待其調品令人入報。賢王請入謂阿儞嚕馱曰。汝來何時。答曰。琴絃初斷我已到門。待其調品方令入報。賢王稱善執手請坐。汝今何來。對曰。淨飯王有勅。令釋族出家。意欲眷屬侍佛左右。以汝慕善故來相報。賢王曰勅旨纔下尋亦便知。汝既出家我亦同往。汝可今夜宿於我舍。阿儞嚕馱隨言即止。賢王令人為敷臥處。至夜眠睡無少安樂。明晨相見。賢王問言。得安睡否。報言。不得安睡。又問。何故如是。對曰。床所鋪者病觸之衣。是以令我不獲安寢。賢王即喚所司侍人。問其緣由自何而得。對曰。王初生時敷設餘長。後因疾患曾已受用。賢王歎曰。善哉釋族生此異子。又言。我出家者。提婆達多次當王位。乃令左右呼提婆達多。到已問言。我等奉勅咸去出家。未委汝今當何所作。
時。提婆達多私自念曰。若或我言不出家者。即令賢王亦不出家。便以誑言。我亦出家。時。彼賢王速以公文奏淨飯王。王乃下勅告示內外。今賢王阿儞嚕馱及提婆達多等。釋種五百人出家。咸可知悉。勅出之後中外歡喜。唯提婆達多獨自苦惱。意云。本作方便欲令賢王出家。今或違言有妄語過。使我將來不得王位。於是剛忍隨眾出家。
時。淨飯王欲令後代知族尊貴。宣告內外。凡是街衢迨及城隍。一切嚴飾皆使殊勝。布以淨土灑以香水。復排幢幡傘蓋散花燒香。以擬賢王等五百釋種出家經過。彼釋種等各各父母。於衢路側及城門首。敷設觀看。亦命相師各相其子。誰可出家誰當不可。賢王先出相師稱歎。此若出家必證聖道。阿儞嚕駄次行出城。相師亦云得聖非久。提婆達多出至城門。頭上寶冠忽然墮地。相師見已。此惡業人定入地獄。又不善人名曰海壽。纔到門際驢作惡聲。相者知之。此有口業曾謗聲聞。當來果熟定墮惡趣。烏波難陀次出。乘象方至門首瓔珞墮地。乃自下象親手收取。相師言曰。此鄙悋人當入地獄。如是五百釋種各各出已。相師皆見咸以善惡具告父母。時。釋眾等出迦毘羅城。復遊園苑次至佛處。各各白佛云求出家。
世尊思惟。今此釋眾雖求出家。有志樂者。有不樂者。佛以四法度為苾芻。時。淨飯王有承事人。名烏波梨。善能剃髮。王即遣與釋眾剃髮。既至彼處不肯與剃。乃作色煩惱又復悲泣。賢王問言。何以如是。烏波梨曰。我奉一人非眾所使。可寧捨命髮不能剃。賢王諫曰。勿作是言。汝奉王命非眾可使。此有善利請無煩惱。賢王復以方便告釋眾曰。汝等出家寶冠妙衣及裝嚴具。今日已去咸無所用。都置一處與烏波梨。彼聞得者或可歡喜。衣冠既集乃成大聚。
時。烏波梨即與剃髮。及覩釋眾各各年少捨其富貴。我今卑族何所戀耶。宜可棄彼恩愛去離煩惱。免其輪迴生滅之患。於是榰頤再三忖度。尊者舍利弗見而問曰。汝何榰頤似有不樂。答言。非是不樂有所思念。具以情實告舍利弗。舍利弗謂曰。世尊度脫非間尊卑。今正是時。宜其猛利。世尊預知專期根熟。舍利弗將烏波梨來至佛前。五體投地伸其禮敬。白言。世尊。今烏波梨欲於正法出家。願佛哀愍。佛告烏波梨言。汝得梵行。世尊言訖。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後七日中鬚髮再出儀威庠序。如百臘苾芻。自說伽陀曰。
我今於如來 正法求出家 佛言得梵行 鬚髮尋自落
袈裟亦著身 此即從善本 今日方成熟 故我為苾芻
爾時。世尊告大眾言。今出家者。可依夏臘次第守其尊卑。乃至未來禮不得闕。於是烏波梨平視諸釋。時。彼賢王次第禮眾。至烏波梨前不肯禮拜。來白世尊。今烏波是承事人。今我禮者是不順也。佛言。汝既出家當除我相。彼是上臘宜伸禮敬。賢王纔禮地六振動。次提婆達多亦不肯禮。又來白佛。佛言。出家之人當除我相。彼是上臘宜可禮足。於是諸釋無不禮者。諸苾芻等各各心疑。今賢王禮拜。地六種動有何因緣。唯願世尊解諸疑網。佛言。過去世時此閻浮提波羅奈國。有王統御名曰梵壽。國界豐盛人民快樂。時。彼城中有一娼女名跋捺囉。色相端嚴人所愛羨。有一男子名孫那囉摩拏嚩迦。往彼女處言意相慕。女即報云。備五百金錢可來相見。是人貧匱莫副所言。別以方便而親附之。遂移居相隣時奉花果。後因節序男女作樂。嚴身戴花各衒其美。時。跋捺囉起思念曰。孫那囉摩拏嚩迦。彼人若來共作喜樂。須臾來至。女即喜曰。可取花來與汝作樂。孫那囉摩拏嚩迦此日有事。心極煩惱通宵無睡。及天將曉熟寐不覺。眾人取花好者已盡。乃得尸利沙花將與彼女。彼女不悅。即說偈言。
戒不精進業 怠墮重睡眠 眾採好花去 得尸利沙花
又復告言。汝求別花。時。初秋月暑氣猶欝。乃再去尋花。以至中午採花唱歌都不覺熱。值梵壽王入草詣林避熱。忽聞歌唱令人尋求。見已呼來乃謂之曰。日光下照如火燒腦。云何歌唱都無所苦。即以伽陀對曰。
我心迷故 非日不照 為事有少 故不知苦
時。王思惟。此採花人能言。乃留與語。王曰。我出值熱來此求涼。汝可以言解我熱惱。孫那囉摩拏嚩迦。本有智慧所言稱旨。乃說征伐之利。投王心機王。聞歎奇即忘熱惱宣。問大臣有。於剎帝利灌頂王所假身命難者。最上之賜國有何典。大臣對曰。可與儲君。即勅大臣冊居其位。告報內外准式備儀。禮赴春宮尊處儲貳。凡日受用無非珍寶。寢臥之所茵褥異常。孫那囉摩拏嚩迦私自惟曰。儲君若此尊極可知。便起貪心欲謀大寶。纔發斯念便自覺知。我或如斯堪云來報。由是追悔寢不安處。乃施麤席臥於地上。至明旦已。王即遣使觀其動止。乃見孫那囉摩拏嚩迦臥於地上。速來白王。此非儲君乃賤人爾。王曰。何知。具事上聞。王曰。此大智人非是賤士。乃令詔來詢問其故。王曰。夜不寢床臥於地者何意。對曰。貴非究竟所以不樂。王曰。汝意如何。今欲出家。王復言曰。未知此事云何出家有何功德。答言。於寂靜處苦節修行。亦無聖師亦不求侶。觀緣究理證獨覺菩提。王即稱善放令出家。後證道果來至王前。於虛空中現神變相。王覩是事深生歸信。五體投地以伸敬禮。即說伽陀曰。
善哉智慧人 非惡業能繫 求寂靜修行 證獨覺菩提
說伽陀已。又復言云。若有諸摩拏嚩迦。出家求道我即隨喜。時。有近臣名殑誐波羅。聞此偈已忻樂非常。記憶在心誡其貪愛。王因此後亦自勗勵。乃踈宮室多樂寂靜。殑誐波羅後接王喜遂求出家。王既允許拜辭而出。即詣深山逢苦行仙人。便隨學道精勤策勵。亦證五通。徑來王前現其神變。王乃問曰。汝得如是功德耶。答曰。我證。王謂證聖。便禮其足。頭纔至地地即振動。是時王母察此非真。乃為殑誐波羅。說伽陀曰。
若根本出家 禮事於沙門 寂默及精進 苦行成緣覺
一切罪永滅 一切福業生 後於諸世間 廣利樂眾生
佛告諸苾芻。昔梵壽王者今賢王是。殑誐波羅者烏波梨是。往昔禮拜地已振動。今日致禮與本無殊。諸苾芻。此過去現在種種之事。今為汝等再分別說。汝等聞者宜其諦信。時。諸苾芻聞此說已。歡喜踊躍禮佛而退。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註]:
《眾許摩訶帝經》Mahāsammata-rāja。又稱《眾許摩訶帝釋經》十三卷。宋法賢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冊。本事記。「眾許」為劫初王三摩達多Sammata之意譯,「摩訶帝」mahārāja,大王之意。此經與唐代義淨所譯之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一至卷九同本。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