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

《大方便佛報恩經》七卷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失譯人名)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二萬八千人俱。皆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有。如摩訶那伽心得自在。其名曰摩訶迦葉。須菩提。憍陳如。離越多訶多。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畢陵伽婆蹉。舍利弗。摩訶迦旃延。阿難。羅睺羅等眾所知識。

        菩薩摩訶薩三萬八千人俱。此諸菩薩久殖德本。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常修梵行成滿大願。悉能通達百千禪定陀羅尼滿。不捨大悲。隨諸眾生而能饒益。紹隆三寶使不斷絕。能建法幢。爲諸眾生作不請友。到大智岸名稱普聞。其名曰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常精進菩薩。妙德菩薩。妙音菩薩。電光菩薩。普平菩薩。德首菩薩。須彌王菩薩。香象菩薩。大香象菩薩。持勢菩薩。越三界菩薩。常悲菩薩。寶掌菩薩。至光英菩薩。炎熾妙菩薩。寶月菩薩。大力菩薩。無量慧菩薩。跋陀和菩薩。師子吼菩薩。師子作菩薩。師子奮迅菩薩。滿願菩薩。寶積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等。百千眷屬俱。

        復有無量百千欲界諸天子等。各與眷屬俱。齎諸天上微妙香華。作天伎樂住虛空中。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各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如來大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爾時。阿難承佛威神。於晨朝時入王舍城次第乞食。爾時。城中有一婆羅門子。孝養父母。其家衰喪家計蕩盡。擔負老母。亦次第行乞。若得好食香美果蓏。仰奉於母。若得惡食萎菜乾果而自食之。阿難見之心生歡喜。偈贊此人。善哉善哉。善男子。供養父母奇特難及。

        有一梵志是六師徒黨。其人聰辯。悉能通達四圍陀典。曆數算計佔相吉凶。陰陽改變豫知人心。亦是大眾唱導之師。多人瞻奉。執著邪論。爲利養故殘滅正法。心懷嫉妒毀佛法眾。語阿難言。汝師瞿曇諸釋種子。自言善好有大功德。唯有空名而無實行。汝師瞿曇實是惡人。適生一七。其母命終。豈非惡人也。逾出宮城。父王苦惱生狂痴心。迷悶躃地。以水灑面。七日方能醒悟。云何今日失我所生。舉聲大哭悲淚而言。國是汝有。吾唯有汝一子。云何舍我入於深山。汝師瞿曇。不知恩分而不顧錄。遂前而去。是故當知是不孝人。父王爲立宮殿。納娶瞿夷。而不行婦人之禮。令其愁毒。是故當知無恩分人。

        阿難聞是語已。心生慚愧。乞食已還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合掌白佛言。世尊。佛法之中。頗有孝養父母不耶。佛語阿難。誰教汝令發是問。諸天神耶。人耶非人耶。汝爲自以智力問於如來耶。阿難言。亦無諸天龍鬼神人及非人來見教也。向者乞食。道逢六師徒黨薩遮尼干。見毀罵辱。阿難即以上事向如來說。

        爾時。世尊凞怡微笑。從其面門放五色光。過於東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彼有世界名曰上勝。其佛號曰喜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嚴盛。其土平正琉璃爲地。黃金爲繩以界道側。七寶行樹。其樹皆高盡一箭道。花果枝葉次第莊嚴。微風吹動出微妙音。眾生樂聞無有厭足。處處皆有流泉浴池。其池清淨金沙布底。八功德水盈滿其中。其池四邊有妙香花。波頭摩花分陀利花跋師迦花。青黃赤白大如車輪而覆其上。其池水中異類諸鳥相和而鳴。出微妙音甚可愛樂。有七寶船亦在其中。而諸眾生自在遊戲。其樹林間敷師子座。高一由旬。亦以七寶而校飾之。復以天衣重敷其上。燒天寶香。諸天寶花遍佈其地。喜王如來而坐其上。結加趺坐。彼國菩薩無量億千。前後圍繞卻住一面。合掌向於如來。異口同音俱發聲言。惟願世尊哀慈憐愍。以何因緣有此光明。青黃赤白其色輝豔難可得喻。從西方來照此大眾。其有遇斯光者。心意泰然。惟願世尊斷我疑網。

        佛言。諸善男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西方去此無量百千諸佛世界。有世界名娑婆。其中有佛。號曰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大眾圍繞。今欲爲諸大眾說大方便大報恩經。爲欲饒益一切諸眾生故。爲欲拔出一切眾生邪疑毒箭故。爲欲令初發意菩薩堅固菩提不退轉故。爲令一切聲聞辟支佛究竟一乘道故。爲諸大菩薩速成菩提報佛恩故。欲令一切眾生念重恩故。欲令眾生越於苦海故。欲令眾生孝養父母故。以是因緣故。放斯光明。

        爾時。大眾中有十千菩薩。一一菩薩皆是大眾唱導之師。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叉手合掌而白佛言。惟願世尊加威神力。令我等輩得往娑婆世界。親近供養釋迦牟尼如來。並欲聽大方便佛報恩微妙經典。

        爾時。彼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汝往娑婆世界。若見彼佛應生供養恭敬難遭之想。何以故。釋迦如來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難行苦行發大悲願。若我得成佛時。當於穢惡國土山陵堆阜瓦礫荊棘。其中眾生具足煩惱五逆十惡。於中成佛而利益之。使斷一切苦獲一切樂。成就法身永盡無餘。其佛本願如是。汝等今往。當如佛往住如佛住。諸菩薩眾俱發聲言。如世尊敕。一一菩薩各將無量百千萬億諸菩薩眾。以爲眷屬前後圍繞。往詣娑婆世界。所經國土六種震動大光普照。虛空神天雨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放大光明。神足感動恆沙世界。復有無量百千萬種諸天伎樂。於虛空中不鼓自鳴。是諸菩薩等往詣耆阇崛山。到如來所頭面禮足。繞佛三匝卻住一面。

  爾時。如來復放一光直照南方。過八十萬億諸佛國土。有世界名曰光德。彼中有佛號曰思惟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善淨。其土平正琉璃爲地。黃金爲繩以界道側。七寶行樹。其樹皆高盡一箭道。華果枝葉次第莊嚴。微風吹動出微妙音。眾生樂聞無有厭足。處處皆有流泉浴池。其池清淨金沙布底。八功德水盈滿其中。其池四邊有妙香華。波頭摩華分陀利華跋師迦華。青黃赤白大如車輪而覆其上。其池水中異類諸鳥相和悲鳴。出微妙音甚可愛樂。有七寶船亦在其中。而諸眾生自在遊戲。其樹林間敷師子座。高一由旬。亦以七寶而校飾之。復以天衣重敷其上。燒天寶香。諸天寶華遍佈其地。思惟相如來而坐其上。結加趺坐。彼國菩薩無量億千。前後圍繞卻住一面。合掌向於如來。異口同音俱發聲言。惟願世尊哀慈憐愍。以何因緣有此光明。青黃赤白其色輝豔難可得喻。從北方來照此大眾。其有遇斯光者心意泰然。惟願世尊斷我疑網。

        佛言。諸善男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北方去此無量百千諸佛世界。有世界號名娑婆。其中有佛。號曰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大眾圍繞。今欲爲諸大眾說大方便大報恩經。爲欲饒益一切諸眾生故。爲欲拔出一切眾生邪疑毒箭故。爲欲令初發意菩薩堅固菩提不退轉故。爲令一切聲聞辟支佛究竟一乘道故。爲諸大菩薩速成菩提報佛恩故。欲令一切眾生念重恩故。欲令眾生越於苦海故。欲令眾生孝養父母故。以是因緣故放斯光明。

  爾時。大眾中有十千菩薩。一一菩薩皆是大眾唱導之師。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叉手合掌而白佛言。惟願世尊加威神力。令我等輩得往娑婆世界。親近供養釋迦牟尼如來。並欲聽大方便佛報恩微妙經典。

  爾時。彼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汝往娑婆世界。若見彼佛應生供養恭敬難遭之想。何以故。釋迦如來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難行苦行發大悲願。若我得成佛時。當於穢惡國土山陵堆阜瓦礫荊棘。其中眾生具足煩惱五逆十惡。於中成佛而利益之。使斷一切苦獲一切樂。成就法身永盡無餘。其佛本願如是。汝等今往。當如佛往住如佛住。諸菩薩眾俱發聲言。如世尊敕。一一菩薩各將無量百千萬億諸菩薩眾。以爲眷屬前後圍繞。往詣娑婆世界。所經國土皆六種震動。大光普照。虛空神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放大光明。神足感動恆沙世界。復有無量百千萬種諸天伎樂。於虛空中不鼓自鳴。是諸菩薩等往詣耆阇崛山。到如來所頭面禮足。繞佛三匝卻住一面。

  爾時。如來復放大光直照西方。過無量百千萬億諸佛國土。有世界名淨住。其佛號曰日月燈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妙喜。其土平正琉璃爲地。黃金爲繩以界道側。七寶行樹其樹皆高盡一箭道。華果枝葉次第莊嚴。微風吹動出微妙音。眾生樂聞無有厭足。處處皆有流泉浴池。其池清淨金沙布底。八功德水盈滿其中。其池四邊有妙香華。波頭摩華分陀利華跋師迦華。青黃赤白大如車輪而覆其上。其池水中有異類諸鳥相和悲鳴。出微妙音甚可愛樂。有七寶船亦在其中。而諸眾生自在遊戲。其樹林間敷師子座。高一由旬。亦以七寶而校飾之。復以天衣重敷其上。燒天寶香。諸天寶華遍佈其地。日月燈光如來而坐其上。結加趺坐。彼國菩薩無量億千。前後圍繞卻住一面。合掌向於如來。異口同音俱發聲言。惟願世尊哀慈憐愍。以何因緣有此光明。青黃赤白其色暉豔難可得喻。從東方來照此大眾。其有遇斯光者心意泰然。惟願世尊斷我疑網。

        佛言。諸善男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東方去此無量百千諸佛世界。有世界號名娑婆。其中有佛。號曰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大眾圍繞。今欲爲諸大眾說大方便大報恩經。爲欲饒益一切諸眾生故。爲欲拔出一切眾生邪疑毒箭故。爲欲令初發意菩薩堅固菩提不退轉故。爲令一切聲聞辟支佛究竟一乘道故。爲諸大菩薩速成菩提報佛恩故。欲令一切眾生念重恩故。欲令眾生越於苦海故。欲令眾生孝養父母故。以是因緣故放斯光明。

  爾時。大眾中有十千菩薩。一一菩薩皆是大眾唱導之師。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叉手合掌而白佛言。惟願世尊加威神力。令我等輩得往娑婆世界。親近供養釋迦牟尼如來。並欲聽大方便佛報恩微妙經典。

        爾時。彼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汝往娑婆世界。若見彼佛應生供養恭敬難遭之想。何以故。釋迦如來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難行苦行發大悲願。若我得成佛時。當於穢惡國土山陵堆阜瓦礫荊棘。其中眾生具足煩惱五逆十惡。於中成佛而利益之。使斷一切苦獲一切樂。成就法身永盡無餘。其佛本願如是。汝等今往。當如佛往住如佛住。諸菩薩眾俱發聲言。如世尊敕。一一菩薩各將無量百千萬億諸菩薩眾。以爲眷屬前後圍繞。往詣娑婆世界。所經國土皆六種震動大光普照。虛空神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放大光明。神足感動恆沙世界。復有無量百千萬種諸天伎樂。於虛空中不鼓自鳴。是諸菩薩等往詣耆阇崛山。到如來所頭面禮足。繞佛三匝卻住一面。

  爾時。釋迦如來五色光明照於北方。過五百萬億那由他諸佛國土。有世界名自在稱王。其中有佛。號曰紅蓮華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離垢。其土清淨琉璃爲地。黃金爲繩以界道側。七寶行樹。其樹皆高盡一箭道。華果枝葉次第莊嚴。微風吹動出微妙音。眾生樂聞無有厭足。處處皆有流泉浴池。其池清淨金沙布底。八功德水盈滿其中。其池四邊有妙香華。波頭摩華分陀利華跋師迦華。青黃赤白大如車輪而覆其上。其池中有異類諸鳥相和悲鳴。出微妙音甚可愛樂。有七寶船亦在其中。而諸眾生自在遊戲。其樹林間敷師子座。高一由旬。亦以七寶而校飾之。復以天衣重敷其上。燒天寶香。諸天寶華遍佈其地。紅蓮華光如來。而坐其上結加趺坐。彼國菩薩無量億千。前後圍繞卻住一面。合掌向於如來。異口同音俱發聲言。惟願世尊哀慈憐愍。以何因緣有此光明。青黃赤白其色暉豔難可得喻。從南方來照此大眾。其有遇斯光者心意泰然。惟願世尊斷我疑網。

        佛言。善男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南方去此無量百千諸佛世界。有世界號曰娑婆。其中有佛。號曰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大眾圍繞。今欲爲諸大眾說大方便大報恩經。爲欲饒益一切諸眾生故。爲欲拔出一切眾生邪疑毒箭故。爲欲令初發意菩薩堅固菩提不退轉故。爲令一切聲聞辟支佛究竟一乘道故。爲諸大菩薩速成菩提報佛恩故。欲令一切眾生念重恩故。欲令眾生越於苦海故。欲令眾生孝養父母故。以是因緣故放斯光明。

        爾時。大眾中有十千菩薩。一一菩薩皆是大眾唱導之師。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叉手合掌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加威神力。令我等輩得往娑婆世界。親近供養釋迦牟尼如來。並欲聽大方便佛報恩微妙經典。

  爾時。彼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汝往娑婆世界。若見彼佛應生供養恭敬難遭之想。何以故。釋迦如來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難行苦行發大悲願。若我得成佛時。當於穢惡國土山陵堆阜瓦礫荊棘。其中眾生具足煩惱五逆十惡。於中成佛而利益之。使斷一切苦獲一切樂。成就法身永盡無餘。其佛本願如是。汝等今往。當如佛往住如佛住。

        諸菩薩眾俱發聲言。如世尊敕。一一菩薩各將無量百千萬億諸菩薩眾。以爲眷屬前後圍繞。往詣娑婆世界。所經國土皆六種震動。大光普照。虛空神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放大光明。神足感動恆沙世界。復有無量百千萬種諸天伎樂。於虛空中不鼓自鳴。是諸菩薩等往詣耆阇崛山。到如來所頭面禮足。繞佛三匝卻住一面。乃至四維上下十方諸來大菩薩摩訶薩眾。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至如來所。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異口同音各說百千偈頌讚嘆於佛。讚歎佛已卻住一面。

        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無諸山藪大小諸山江河池湖溪澗溝壑。其中眾生尋光見佛。歡喜合掌頭頂禮敬。心生戀慕目不暫舍。爾時。世尊即攝光明。繞身七匝還從頂入。尊者阿難觀察眾心。亦咸皆有疑。欲顯發如來方便密行故。並欲爲未來一切眾生開其慧眼故。欲令一切眾生渡渴愛海得至彼岸永得安樂故。欲令眾生念識父母師長重恩故。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阿難事佛已來。未曾見佛笑。笑必有意。願佛示之。願佛說之。斷除如是大眾疑網。

*   *   *   *   *   *   *

        〈孝養品第二〉

  爾時。大眾之中。有七寶蓮華從地化生。白銀爲莖黃金爲葉。甄叔迦寶以爲其台。真珠羅網次第莊嚴。爾時。釋迦如來即從座起升花台上。結加趺坐即現淨身。於其身中現五趣身。一一趣身有萬八千種形類。一一形類現百千種身。一一身中復有無量恆河沙等身。於四恆河沙等。一一身中復現四天下大地微塵等身。於一微塵身中。復現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身。於一塵身中。復現於十方一一方面各百千億諸佛世界微塵等數身。乃至虛空法界不思議眾生等身。

        爾時。如來現如是等身已。告阿難言。及十方諸來大菩薩摩訶薩。及一切大眾諸善男子等。如來今者以正遍知。宣說真實之言。法無言說。如來以妙方便。能以無名相法作名相說。如來本於生死中時。於如是等微塵數不思議形類一切眾生中。具足受身。以受身故。一切眾生亦曾爲如來父母。如來亦曾爲一切眾生而作父母。爲一切父母故。常修難行苦行。難捨能捨。頭目髓腦國城妻子。象馬七珍輦輿車乘。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給與。勤修精進戒施多聞禪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萬行。不休不息心無疲倦。爲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緣故。一切眾生能令如來滿足本願故。

        是以當知。一切眾生於佛有重恩。有重恩故。如來不捨眾生。以大悲心故。常修習有方便。爲一切三界二十五有諸眾生中不思己功。修平等慈。常修舍行方便。亦明鑑一切眾生空法空五陰空。如是不退不沒不沈空有。修實相方便故。不捨二乘。修遍學方便。以修如是甚深微妙方便故。得明鑑法相。佛法初終始末非一。然來生昏濁猖狂有三。渴愛所覆沒於苦海。爲四倒之所顛倒。於有漏法中妄想所見。無我見我。無常見常。無樂見樂。不淨見淨。生老病死之所遷滅。唸唸無常。五蓋十纏之所覆蔽。輪迴三有具受生死。無有始終譬如循環。是以如來教跡隨宜。三藏九部乃至十二部經。分流道化。隨信深淺故。說眾經典。異辦緣使封言者。自以頓足已得涅槃。是以如來慈悲本誓。顯大方便。運召十方一切有緣。有緣既集。於此大眾中。敷演散說此妙經典。垂訓千載流布像法。使一切眾生常獲大安。

        是故。如來乘機運化。應時而生應時而滅。或於異剎。稱盧舍那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或升兜率陀天爲諸天師。或從兜率天下。現於閻浮提。現八十年壽。當知如來不可思議。世界不可思議。業報不可思議。眾生不可思議。禪定不可思議。龍王不可思議。此是佛不可思議。佛欲令一切眾生知佛心者。乃至下流鈍根眾生皆令得知。欲令一切眾生能得見者即便得見。欲令不得見者。假令對目而不能見。正使聲聞緣覺有天眼通亦不得見。

        又。佛放大光明。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應度者皆令得見。不應度者對目不見。有時如來。或時許可或時默然。當知諸佛世尊不可思議。不可測量。難可得知。汝今云何能問如來如是甚深微妙難行苦行。汝作是問。真是大悲愍傷眾生。閉三惡道通人天路。阿難善聽。吾當爲汝略說孝養父母苦行因緣。

  爾時。世尊告於阿難及諸大菩薩摩訶薩一切大眾。而作是言。乃往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爾時。有國號波羅奈。彼中有佛出世。號毗婆屍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於像法中有王出世。號曰羅阇王。波羅奈國王有二萬夫人。大臣有四千人。有五百健象王。主六十小國八百聚落。王有三太子。皆作邊小國王。

  爾時。波羅奈大王聰睿仁賢。常以正法治國不枉人民。惟王福德力故。風雨時節五穀豐熟人民優壤。爾時。波羅奈大王有一所重大臣。名曰羅睺。羅睺大臣心生惡逆。起四種兵。所謂象兵車兵馬兵步兵。伐波羅奈國斷大王命。已殺王竟。復遣四兵往詣邊國。殺第一太子。次復往收第二太子。其最小弟作邊小國王。其小王者。形體姝大端正殊妙。仁性調善語常含笑。發言利益不傷人意。常以正法治國不邪枉人民。國土豐樂人民熾盛。多饒財寶家計充盈。國土人民嘆美其王稱善無量。虛空諸天一切神祇亦皆敬愛。

        爾時。其王生一太子。字須闍提。聰明慈仁好喜佈施。須闍提太子者。身黃金色七處平滿。人相具足。年始七歲。其父愛念心不暫舍。爾時。守宮殿神語大王言。大王知不。羅睺大臣近生惡逆謀奪國位。殺父王竟尋起四兵。伺捕二兄已斷命根。軍馬不久當至大王。今者何不逃命去也。爾時。大王聞是語已。心驚毛豎。身體掉動不能自持。憂恚懊惱。喑嗟煩悶心肝惱熱。夗轉躃地悶絕良久。乃穌微聲報虛空中言。卿是何人。但聞其聲不見其形。向者所宣審實爾不。即報王言。我是守宮殿神。以王聰明福德不枉人民正法治國。以是之故。先相告語。大王。今者宜時速出。苦惱衰禍。正爾不久怨家來至。

  爾時。大王即入宮中而自思念。我今宜應歸投他國。復自思惟。向於鄰國而有兩道。一道行滿足七日乃到他國。一道經由十四日。即便盛七日道糧。微服尋出去到城外。而便還入宮中。呼須闍提太子。抱著膝上目不暫舍。粗復驚起而復還坐。

  爾時。夫人見其大王不安其所似恐怖狀。即前問言。大王。今者似恐怖狀。何因緣故。坐不安所。身坌塵土。頭髮蓬亂視瞻不均。氣息不定。如似失國。恩愛別離。怨家欲至。如是非祥之相。願見告語。王言。吾所有事非汝所知。夫人尋白王言。我身與王二形一體。如似鳥之兩翅。身之兩足頭之二目。大王今者。云何而言不相關預。王告夫人。汝不知耶。羅睺大臣近生惡逆。殺父王竟。伺捕二兄亦斷命根。今者兵馬次來收我。今欲逃命。即便抱須闍提太子。即出進路。

  爾時。夫人亦隨後從去。時。王荒錯心意迷亂。誤入十四日道。其道險難無有水草。前行數日糧餉已盡。本意盛一人分糧。行七日道。今者三人共食。誤入十四日道數日。糧食已盡。前路猶遠。是時。大王及與夫人舉聲大哭。怪哉怪哉。苦哉苦哉。從生已來。常未曾聞有如是苦。如何今日身自更之。今日窮厄衰禍已至。舉手拍頭塵土自坌。舉身投地自悔責言。我等宿世造何惡行。爲殺父母真人羅漢。爲謗正法壞和合僧。爲畋獵漁捕輕秤小斗劫奪眾生。爲用招提僧物。如何今日受此禍對。正欲小停懼怨家至。若爲怨得必死不疑。正欲前進飢渴所逼。命在呼噏。

  爾時。大王及與夫人。思是苦已。失聲大哭。王悲悶絕舉身躃地。良久醒悟。復自思惟。不設方便。三人並命不離此死。我今何不殺於夫人。以活我身並續子命。作是念已。尋即拔刀欲殺夫人。其子須闍提見王異相右手拔刀欲殺其母。前捉王手語父王言。欲作何等。

  爾時。父王悲淚滿目。微聲語子。欲殺汝母取其血肉。以活我身並續汝命。若不殺者亦當自死。我身今者死活何在。今爲子命欲殺汝母。

  爾時。須闍提即白父言。王若殺母我亦不食。何處有子啖於母肉。既不啖肉子俱當死。父王今者。何不殺子濟父母命。王聞子言。即便悶絕夗轉躃地。微聲語子。子如吾目。何處有人能自挑目而還食也。吾寧喪命。終不殺子啖其肉也。

  爾時。須闍提諫父王曰。父王今者。若斷子命。血肉臭爛。未堪幾日。惟願父母莫殺子身。欲求一願。若見違者非慈父母。

  爾時。父王語太子言。不逆汝意欲願何等。便速說之。須闍提言。父母今者爲愍子故。可日日持刀就子身上。割三斤肉分作三分。二分奉上父母。一分還自食之以續身命。

  爾時。父母即隨子言。割三斤肉分作三分。二分父母。一分自食以支身命。得至前路。二日未至身肉轉盡。身體肢節骨髓相連。余命未斷尋便倒地。爾時。父母尋前抱持舉聲大哭。復發聲言我等無狀。橫啖汝肉使汝苦痛。前路猶遠未達所在。而汝肉已盡。今者並命聚屍一處。

  爾時。須闍提微聲諫言。已啖子肉進路至此。計前裏程余有一日。子身今者不能移動。捨命於此。父母今者。莫如凡人並命一處。仰白一言。爲憐愍故莫見拒逆。可於身諸節間淨刮余肉。用濟父母可達所在。爾時。父母即隨其言。於身肢節更取少肉。分作三分。一分與兒。二分自食。食已父母別去。須闍提起立住視父母。父母爾時舉聲大哭。隨路而去。父母去遠不見。須闍提太子戀慕父母目不暫舍。良久躃地。身體當時新血肉香。於十方面有蚊虻。聞血肉香來封身上。遍體唼食。楚毒苦痛不可復言。

  爾時。太子余命未斷。發聲立誓願。宿世殃惡從是除盡。從今已往更不敢作。今我此身以供養父母。濟其所重。願我父母常得十一余福。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人愛。縣官盜賊陰謀消滅。觸事吉祥。余身肉血施此諸蚊虻等。皆使飽滿。令我來世得成作佛。得成佛時。願以法食除汝飢渴生死重病。發是願時。天地六種震動。日無精光驚諸禽獸四散馳走。大海波動。須彌山王踴沒低昂。乃至忉利諸天亦皆大動。時。釋提桓因將欲界諸天下閻浮提。怯怖須闍提太子。化作師子虎狼之屬。張目[國+或]眥。咆地大吼。波踴騰躑來欲搏齧。

  爾時。須闍提見諸禽獸作大威勢。微聲語言。汝欲啖我隨意取食。何爲見恐怖耶。爾時。天王釋言。我非師子虎狼也。是天帝釋故來試卿。爾時。太子見天王釋歡喜無量。爾時。天王釋問太子言。汝是難捨能捨。身體血肉供養父母。如是功德爲願生天作魔王梵王天王人王轉輪聖王。須闍提報天王釋言。我亦不願生天作魔王梵王天王人王轉輪聖王。欲求無上正真之道。度脫一切眾生。天王釋言。汝大愚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久受勤苦然後乃成。汝云何能受是苦也。須闍提報天王釋言。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於無上道。天王釋言。汝惟空言誰當信汝。須闍提即立誓願。若我欺誑天王釋者。令我身瘡始終莫合。若不爾者。令我身體平復如本。血當反白爲乳。即時身體平復如故。血即反白爲乳。身體形容端正倍常。起爲天王釋頭面禮足。

        爾時。天王釋即嘆言。善哉善哉。吾不及汝。汝精進勇猛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久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願先度我。時。天王釋於虛空中即沒不現。

        爾時。王及夫人得到鄰國。時。彼國王遠出奉迎。供給所須稱意與之。爾時。大王向彼國王說上事因緣。如吾子身肉孝養父母。其事如是。時。彼鄰國王聞是語已。感須闍提太子難捨能捨。身體肉血供養父母孝養如是。感其慈孝故。即合四兵還與彼王伐羅睺羅。爾時。大王即將四兵順路還歸。至與須闍提太子別處。即自念言。吾子亦當死矣。今當收取身骨還歸本國。舉聲悲哭隨路求覓。遙見其子身體平復端正倍常。即前抱持悲喜交集。語太子言。汝猶活也。爾時。須闍提具以上事向父母說。父母歡喜共載大象還歸本國。以須闍提福德力故。伐得本國。即立須闍提太子爲王。

        佛告阿難。爾時。父王者今現我父輸頭檀是。爾時。母者今現我母摩耶夫人是。爾時。須闍提太子者。今則我身釋迦如來是。爾時。天王釋者。阿若憍陳如是。

        說此孝養父母品時。眾中有二十億菩薩。皆得樂說辯才利益一切。復有十二萬億菩薩。皆得無生法忍。復有十方諸來微塵等數。皆得陀羅尼門。復有恆河沙等微塵數諸聲聞緣覺。舍離二乘心究竟一乘。復有微塵數優婆塞優婆夷。或得初果乃至二果。復有百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諸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或發菩提心乃至聲聞辟支佛心。

        佛告阿難。菩薩如是爲一切眾生故。難行苦行孝養父母。身體血肉供養父母。其事如是。一切大眾聞佛說法。各得勝利。歡喜作禮右繞而去。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 [原註]:須闍提(鄉本闡下皆同)。即「闍提」的闍与闡字。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失譯人名)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二

        〈對治品第三〉

  爾時。世尊處在大眾。猶如日輪光明赫弈隱蔽眾星。喻如大龍幡蘭椿輪茜練粲爛。睹之眼眩。思之意亂。威光晃曜色無等喻。猶螢火光日出不現。日月雖有百千光明。方於帝釋譬如聚墨。帝釋雖有白淨妙光。方於大梵王所有光明。猶如瓦礫方於夜光摩尼寶珠。大梵天王雖有淨妙百千光明。方於如來所有光明。亦如聚墨。何以故。如來圓光七尺。乃能遠照十方世界。其中眾生遇斯光者。盲者得見。僂者得伸。拘躄眾生即得手足。邪迷眾生得睹真言。以要言之。諸不稱意皆得如願。爾時。會中有七十大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卻住一面。異口同音說百千偈讚歎如來。

  其名曰不思議菩薩。離覺音菩薩。惟念安菩薩。離垢稱菩薩。無量音菩薩。大名聞菩薩。明寶髻菩薩。堅師子菩薩。獨步逝菩薩。舍所念菩薩。及智積菩薩。意善住菩薩。無極相菩薩。慧光曜菩薩。消強意菩薩。能擁護菩薩。至誠英菩薩。蓮花界菩薩。眾諸安菩薩。聖慧業菩薩。將功勛菩薩。無思議菩薩。淨梵施菩薩。寶事業菩薩。處大花菩薩。善思惟菩薩。無限法菩薩。名聞意菩薩。已辯積菩薩。自在門菩薩。十種力菩薩。有十力菩薩。大聖愍菩薩。無所越菩薩。游寂然菩薩。在於彼菩薩。無數天菩薩。須彌光菩薩。極重藏菩薩。因超越菩薩。而獨步菩薩。威神勝菩薩。大部界菩薩。以山護菩薩。持三世菩薩。有功勛菩薩。宣名稱菩薩。日光明菩薩。師子英菩薩。時節王菩薩。師子藏菩薩。示現有菩薩。光遠照菩薩。山師子菩薩。有取施菩薩。莫能勝菩薩。爲最幢菩薩。喜悅稱菩薩。堅精進菩薩。無損減菩薩。有名稱菩薩。無恐怖菩薩。無著天菩薩。大明燈菩薩。世光曜菩薩。微妙音菩薩。執功勛菩薩。除闇暝菩薩。無等倫菩薩。各於佛前發誓願言。我等於世尊滅度之後。護持佛法。於十方界廣令流布。使不斷絕。何以故。我等今者。睹如來不思議妙色光明。於光明中。皆得聞不思議佛法。既聞法已離於心障。累結永消身心清淨。晃如天金萬品斯照。我等思惟如是等功德利故。於如來所生大師想。生慈父想。常唸佛恩當報佛恩。何以故。得聞正法。不久當坐道場。轉正法輪。度脫一切眾生。皆令以得聞法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釋迦如來告一切大眾言。是七十大菩薩摩訶薩。久於過去無量百千萬億微塵數阿僧祇劫中。已曾供養無量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微塵數諸佛。於諸佛所常修梵行。供養諸佛心不疲惓。以慈修身。善護佛法不捨大悲。常於十方利益一切。若有眾生臨命終時。若聞一菩薩名。若二若三若四乃至七十。稱名歸命者。命終即得往生有佛國土。蓮華化生遠離淫慾。不處胞胎離諸臭穢。其身清淨有妙香氣。眾所恭敬人所愛念。爲人所恭敬愛念故。其心歡喜。以歡喜心故。即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於一切眾生起大慈悲心。以發慈悲心已。次亦生於利益眾生心。以能利益眾生心已。復能發於不捨眾生心。利益眾生心。自利利彼心。滅除障礙心。寂靜煩惱心。能親近善友常生恭敬心。專意聽法心。憶持不忘思惟妙義心。願少聞多解義心。不願於多聞而不解義心。次生信如心。信如實義心。以生如實義心已。次生如說修行心。以生如說修行心已。次生不退轉心。以生不退轉心已。於諸眾生即生等對治心。

  如我不喜死。一切三界二十五有。有形無形四足多足。乃至蟻子有命之屬。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乃至自喪身命。終不枉奪他命。

  如我有錢谷帛衣被飲食象馬車乘國城妻子身體手足供養擁護不喜他人橫來侵害者。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乃至自喪身命。終不於諸眾生衣財飲食生於劫奪之心。

  如我不喜他人欺陵斷我妙色姐妹妻妾者。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乃至喪身失命。於他美色不生邪念染污之心。況行姧惡。

  如我不喜面毀兩舌惡口。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乃至喪失身命。終不妄言兩舌斗亂彼此。

  如我不喜杖石鞭打搒笞拷掠者。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乃至喪失身命。終不杖石楚毒拷掠眾生。

  如我不喜杻械枷鎖桁械系閉縛勒諸苦惱者。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乃至喪失身命。終不枷鎖系閉杻械眾生。

  如我不喜爲人所陵強力迫脅。威恩所逼恃怙形勢壓伏戢遏。不令面自炳說自顯清白者。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乃至喪失身命。終不非理加於眾生。

  如我爲人之所供養尊重讚歎令我歡喜者。我亦常當佈施眾生衣被飲食臥具醫藥一切樂具。若我造作大事。若佛事法事僧事。智力有限。不能令其成辦。憂愁苦惱。若有智者。見我如是憂恚懊惱。不能令事得辦。便報我言。善男子。莫憂愁也。我當供辦稱意所須令汝事辦。我聞是語心生歡喜。是故。我亦當常勸化眾生利益眾生。如我爲王賊水火縣官所逼。若系若閉心生愁毒。復有智者見我如是遇眾苦難。便往我所。善言誘喻。告言。莫愁苦也。我當爲汝求哀國王若諸大臣。若供給財賄若設余方便。令汝解脫使無衰惱。我聞是語心生歡喜。

  是故。菩薩常當勤修技藝。多諸工能音樂倡伎。曆數算計咒術仙藥。服乘象馬兜矛槊箭。出陣入陣有大武功。我有如是眾妙技藝。一切眾人。若王大臣不敢違逆我意。兼我復有衣財飲食。珠環釵釧金銀琉璃。珊瑚虎珀硨磲馬瑙。真珠玫瑰摩尼寶珠。象馬輦輿僮僕作使。宮人美女。流泉浴池七寶台觀。如是種種微妙無量百千。菩薩雖有如是威武隨意技藝百千寶藏象馬車乘。無量美女勝妙台觀流泉浴池一切五欲樂具。心不貪著。而常少欲知足。好樂閑靜。山林樹下安禪靜默。雖處大眾言談語論。而心常入對治門中。雖與眾生和光塵俗。出內財產生業息利。終不爲惡。利益眾生。若有貧窮及諸苦惱。來從菩薩求索所須。菩薩隨意稱心給與。菩薩若見有眾生愛樂佛法。而來親近供養承事奉侍。洗足按摩浣濯乾曬。楊枝澡水拂拭床敷。卷褺被枕。初夜後夜供給燈燭。前食後食怛缽那食蒲闍尼食。佉陀尼食及諸漿飲。所謂與利師漿。馥勒奢果漿。蒲萄漿黑石蜜漿。如是承事。乃至一七至九十日。爲欲求請菩薩聽聞佛法。

        菩薩爾時雖見是人如是供給。心不歡喜。何以故。菩薩久於無量阿僧祇劫中。爲求佛法故。我爲一切眾生心無增減故。以慈悲心故。住平等心故。時作轉輪聖王。常以十善導化一切眾生。爲我意故歡喜奉行。命終之後得生人天。受微妙五欲快樂。尊嚴豪貴隨心適意。臥起入宮服乘鞍馬。遊戲園苑伎樂自娛。歡喜飲食。無常卒至老病喪亡。家室男女愁毒懊惱。舉聲大哭以手捶胸。或時拔發食飲灰土。悶絕躄地。持幡乘車啼哭送之。殯埋既竟。室家男女手相扶持。還歸本家。愁毒悶絕良久躃地。或時致病或時狂痴。或時致死。於生者大損。於死者無益。

        是時。轉輪聖王前後導從案行國界。見諸眾生受斯苦惱。愍而哀傷而作是言。夫爲王者。王領國土攝諸眾生。雖以十善導化果得如是微妙五欲。而不免生老病死無常敗壞。當知我雖以正法治國。無益於物。若無益於物。云何名爲大轉輪王。云何復名爲大慈父。云何復名爲大醫王。云何復名爲大導師。夫大導師者。導以正路示涅槃徑。使得無爲常得安樂。我等今者名不稱行。譬如有人渴乏垂命。東西馳走求索冷水。遙見空井心生歡喜。而作是念。今我此身便爲更生。何以故。若不得水命去不遠。今見好井。必其望得清淨冷水。濟我虛渴運急之命。作是念已。馳犇往趣往到井上。脫所著衣舉著一處。入井取水而不得水。唯見毒蛇守宮蝮蠍百足之屬。瓦礫荊棘及諸草穢。

  爾時。渴人失本願故。既不得水。眾毒螫身。尋欲出井。其井朽故陷墜嶔岩。其朽故井深一箭道。既無梯蹬繩索杖木。雖復踴身上升。勢不能高。氣力羸惙還墮井底。爲諸毒蛇之所唼食。命未斷頃而作是言。我若先知此井無水。尚不眼視。而況往取。今日苦毒爲井所誤。

        爾時。轉輪聖王見諸人民室家男女恩愛分離受苦惱時。而作是言。今我身者喻如空井。雖有井名而無有水。現有所趣而無所獲。喪失身命苦惱如是。我今雖處於轉輪聖王之位。七寶具足。十善導化正法治國。令諸眾生生人天中。受其微妙五欲快樂故。未能免生老病死。恩愛分離怨憎和合。憂悲苦惱更相哭泣。然是我過非眾生咎。所以者何。以我無有出世間法利益一切眾生。雖從於我咨受善法望獲安樂。而實不能越於苦海。

  爾時。轉輪聖王復作是念。我身今者。喻如無智大痴施主。爾時。施主值天大旱。七年不雨樹木燋干。時世饑饉穀米勇貴。人民飢餓互相茹食。飲血啖肉更相殘害。枉濫無辜。或父食子或子食父。父母兄弟妻息男女。更相食啖。

  爾時。大施主遊行觀看。見諸眾生飢餓憔悴羸瘦戰掉。氣力虛微顏貌憔悴。頭髮蓬亂形體瘦黑。於其肩上或見擔揭。純是死人。所有頭手節腕臂肘脊脅。肩臂臏膊足指。或是肝膽腸胃。時。大施主微聲問言。汝所擔揭者是何物也。答言。我所擔者。是死人頭手臂肘節腕也。問言。汝擔是死人臂肘節腕。何所作爲。答言。汝不知耶。天時亢旱時世饑饉。穀米勇貴人民飢餓。互相食耳。我所擔者是我飲食。

  爾時。施主聞是說已。心驚毛豎悶絕躃地。以冷水灑面良久乃穌。復更問言。雖是汝食是何人肉。爾時。餓人聞是語已。舉聲大哭憂恚斷絕。報施主言。不可言也。痛哉痛哉。怪哉怪哉。大施主。我今情實相語。我所擔者。或言是父或言是母。或言妻子或言兄弟。宗親骨肉。爾時。諸飢餓人各各以情實自說因緣。大施主。更無餘事。我等以飢餓因緣故。還相啖食耳。

  爾時。大施主聞是語已。飲氣嘆息。報眾人言。汝等今者。更莫共相食啖肉也。若有所須衣服飲食。種種湯藥所須之物。卻後一七。汝等大眾皆集我家。我當隨汝所須。衣被飲食病瘦湯藥稱意給與。眾人聞已心生歡喜。嘆言。善哉善哉。未曾有也。

  爾時。施主還到其家。喚其夫人及其子息僮僕作使。一切皆集。於眾人中和顏悅色發柔軟言。告喻妻子及諸作使。汝等應當至心聽我所說。汝等知不。天時炎旱時世飢儉。人民飢餓死者無數。我等居家庫藏盈滿穀米無量。可共及時種於福田。妻子聞已。善哉善哉。快善無量。我等身命亦隨施主。況於大藏錢財飲食耶。

  爾時。施主心生歡喜。汝等今者。真是我無上道伴。善哉善哉。汝等諸人。應當各各而自處分。隨所應作隨所應爲。應作者便作。應爲者速爲。卻後一七必令成辦。

  爾時。施主一一處分已竟。即自出外處處觀看。何處當有平地寬博安施壇施。即時安著清淨之處。除去沙鹵株杌荊棘。其地清淨。安施床敷[毛+瞿]毹毾[毛+登]。即時安施大眾座處已。嚴駕五百大象。負載飲食運趣施壇。飲食如山乳酪如池。膏油餅脯種種肴膳百味具足。兼有種種衣服珠環嚴釧象馬七珍。種種具足莊嚴已竟。卻後一七明相舉時。亦於七日朝。槌鐘鳴鼓吹大蠡貝。高聲唱言。一切大眾皆來集於大施主壇。

  爾時。眾人聞是唱聲。心生歡喜如蒙賢聖。聞是語已。尋聲往趣大會施壇。隨意所取。衣被飲食珠環釵釧。百種湯藥象馬七珍。隨所好喜恣意選取。

        爾時。施主所施之物。眾人持去已盡。爾時。施主心生歡喜已。即還歸家。室家妻子歡喜受樂。五欲自娛。卻後一七聞外人言。先所受施衣被飲食者。皆藥發而死。或未死者皆發是言。怪哉怪哉。是大施主雖有慈悲憐愍。供給所須衣被飲食。雖復當時充飢解渴得濟身命。於後數日藥發喪命。時。大施主憂恚懊惱。問其妻子。汝等云何成熟飲食。使惡毒藥令墮食中。妻子作使諸僮僕等。皆言不爾。若不爾者毒從何來。答曰。不審。

  爾時。施主重自撿校。即入家中次第案行。見一井水而覆蓋頭。問諸人言。此是何井。家人答言。此是施主於小兒時養三毒蛇。穿此一井安置其中。此井是毒蛇住處。水亦是毒。飲者殺人。施主見已問作使言。汝等先作食時。不取此井水用作食也。作使答言。飲食猥多。當時運急。汲取此水用作飲食。大施主言。怪哉怪哉。如我今者愚痴無智。云何養此毒蛇作此毒井。告語妻子速往填塞。中三毒蛇者爲吾燒殺。是時。作使速往除滅。爾時。施主滅毒井已。出外觀看。見受施者藥發而死。異口同音皆言。坐此施主與我毒食。令我早喪身命。我若先知此食有毒者。終不啖食。爾時。施主聞是語已心生懊惱。如彼轉輪聖王。雖復十善導化令諸眾生得生人天。雖受如是微妙五欲微妙快樂。猶未能免生老病死。時。轉輪聖王尋發願言。我今應當求索無上佛法出世間法。令諸眾生讀誦玩習。遠離生死得至涅槃。

  爾時。轉輪聖王爲求佛法故。於閻浮提遍處宣令。誰解佛法。大轉輪王欲得玩習。處處宣令。皆云言無。到一邊小國中。有一婆羅門解知佛法。爾時。使者逕往詣彼。至婆羅門所。問言。大德解佛法耶。答言。解也。

  爾時。使者頭面禮足。報言。大師。大轉輪王欲相顧命。惟願大師。屈神德往至彼轉輪王所。時。轉輪王遠出奉迎。頭面禮足問訊起居。冒涉涂路得無疲惓耶。即請入宮。於正殿上敷王御座。前請大師願坐此座。時。婆羅門即升妙座結加趺坐。

  爾時。大王見於大師端坐已定。供給所須施安已竟。合掌向於婆羅門白言。大師。解佛法耶。時。婆羅門報言。吾解佛法。爾時。大王報言。大師。爲我解說。婆羅門言。王大愚也。吾學是佛法。久受勤苦因乃得成。今者大王。云何直欲得聞。

  爾時。大王白大師言。欲須何物。婆羅門言。與我供養。王言。所須供養爲是何物。衣被飲食耶。金銀珍寶耶。婆羅門言。吾不須如是供養。王言。若不須如是供養者。象馬車乘耶。國城妻子耶。音樂倡伎耶。婆羅門言。吾都不用如是供養也。若能就王身上剜作千瘡。灌滿膏油安施燈炷。燃以供養者。吾當爲汝解說佛法。若不能者吾欲起去。王未答頃尋下高座。

  爾時。大王即前抱持報言。大師。小復留懷。今我智慧微淺功德薄少。小頃自思惟當奉供養。

  爾時。轉輪聖王即自思惟而作是念。我從無始世界已來。喪身無數未曾爲法。今我此身當歸壞敗。都無所爲。今日正是其時。仰報大師言。所須供養者。當速辦之。

  爾時。大王即入宮中報諸夫人。而我今者共汝等別。時。諸夫人聞王語已。心驚毛豎莫知所由。微聲問王。王欲何去。王言。今者我身欲剜作千燈供養大師。時。諸夫人聞王語已。夗轉躃地舉聲大哭。悶絕吐逆良久穌息。報大王言。天下所重莫若己身。恭敬尊重。隨時將養懼畏不適。今者云何毀害捐棄。王是智人。而於今日如似顛狂鬼魅所著耶。王言。不也。若不爾者。何緣如是作此苦惱。供養是婆羅門。何所爲耶。王報夫人。欲求佛法爲一切眾生。若爲一切眾生。今日云何便見孤棄。王報諸夫人言。天下恩愛皆當別離。是故。吾今以身供養。欲爲汝等及一切眾生。於大闇室燃大智燈。照汝生死無明黑闇。斷眾累結生死之患。超度眾難得至涅槃故。汝等諸人。今者云何違逆我心。時。諸夫人聞王語已。默然不對。心悲噢噎舉聲大哭。自拔頭髮抓摑面目。復發聲言。我等薄相生亡我所。天王有五百太子。悉皆端正。聰明智慧人相具足。其父愛念喻如眼目。

  爾時。大王語諸子言。我於今日欲設供養。恐身命不濟與汝等別。國土人民所有王法。從大者治。時。諸太子聞是語已。身體肢節筋脈抽切。譬如人噎。又不能咽復不得吐。微聲問父王言。今日云何永棄孤背。時。諸太子前抱王頸。或捉手足舉聲悲哭。怪哉怪哉。今日云何永失覆護。

  爾時。大王諫曉諸子。即爲宣說天下恩愛皆有別離。諸子答言。雖如父王所說。心情戀慕不能舍離。大王今日當賜一願。令諸子等持此身命奉上大王。爲王供養婆羅門師。王言。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未能堪辦如是供養。如我今者遠請大師。許相供養不得違錯。夫爲孝子不違父意。汝今云何違逆我心。時。諸太子聞是語已。舉聲吼喚驚動神祇。舉身投地如太山崩。

        爾時。大王復與諸小國王一切辭別。還至殿上往大師所。脫身瓔珞上妙衣服。舉著一面端身正坐。告諸大臣諸小國王。五百太子二萬夫人。汝等今者。誰能爲吾剜身千瘡。夫人太子及諸群臣。皆共同心而作是言。我等今者。寧以利刀自剜兩目。終不能以手剜王身也。爾時。大王心生憂惱。而我今者單子孤露。大眾之中乃無一人見佐助也。

  爾時。大王有一旃陀羅。其性弊惡人所怖畏。尋聲往趣語諸太子。且莫憂苦也。我有方便。能令大王事不得成。若不成事。還王領國如本不異。諸太子聞是語已。心生歡喜。時。旃陀羅往到王前。語大王言。大王今者何所作爲。剜身千燈供養大師。時。旃陀羅言。欲剜身者我能爲之。王聞是語心生歡喜。報旃陀羅言。汝今真是我無上道伴。時。旃陀羅即在王前。喊㖑噏張。高聲唱言。大王當知殺人之法。斷頭截頸割斷手足。抽筋拔肋苦痛如是。大王今者能堪是不。王聞是語心懷歡喜。時。旃陀羅持牛舌刀就王身上。於眴速頃。遍體剜作數滿千瘡。時。旃陀羅謂王意退而反不移。投刀於地馳走而去。

  爾時。大王於身諸瘡灌滿膏油已。取上妙細氎纏以爲炷。爾時。婆羅門大師見於大王作是事已。作是念言。我今應當先爲大王宣說佛法。何以故。大王今當燃身諸燈恐命不濟。命若不濟誰當聽法。思惟是已。告大王言。精進如是難爲能爲。修此苦行爲聞佛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爲王宣說佛法。王聞是語心大歡喜。譬如孝子新喪父母。其子愁毒苦不可言。父母還活其子歡喜。王聞是語亦復如是。時。婆羅門即便爲王而說半偈。謂興衰法。

  夫生輒死  此滅爲樂


  王聞法已心生歡喜。告諸太子及諸大臣。而作是言。諸人若於我有慈愍心者。應爲我憶持是法。於諸國土處處聚落有人民處城市巷陌。宣王優命。諸人當知。大轉輪王見諸人民一切眾生。沒於苦海未能出惡。於諸眾生起大悲心。剜身千燈求於半偈。諸人今當感大王大慈悲心。應當書寫此偈讀誦玩習。思惟其義如說修行。諸人聞是語已。心生歡喜。異口同音贊大王言。善哉善哉。大王。真是大慈悲父。爲諸眾生修此苦行。我等應當速往書寫。或紙或帛或於石上。或於樹木瓦礫草葉蹊徑要路多人行處。亦皆書寫。其見聞者。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大王即燃千燈供養大師。其明遠照十方世界。其燈光中亦出音聲說此半偈。其聞法者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光上照乃至忉利天宮。其燈光明悉能蔽隱諸天光明。

        時。忉利天王見此光明遠照天宮。即作是念。以何因緣有此光明。即以天眼觀於世間。見是大轉輪王以大慈悲熏修其心。爲一切眾生故。剜身千燈供養大師。爲度一切眾生故。是故。我等今當往於世間。勸戒佐助令心歡喜。即下世間化作凡人。往詣王所問大王言。剜身千燈修此苦行。爲求半偈何所作爲。報言。善男子。我爲一切眾生故。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化人即復釋身。光明威耀曒然炳著。時。天帝釋報大王言。作是供養。願求天王耶。魔王梵王耶。是時。轉輪聖王報天帝釋言。我亦不求人天尊貴。正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爲一切眾生故。不安者安不解者解。未度者度。未得道者欲令得道。天帝釋言。大王今者不乃愚耶。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久受勤苦乃可得成。汝今云何欲求無上道耶。報天帝釋言。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於無上道。汝今雖發是言吾不信也。

        時。轉輪聖王即於天王釋前。立此誓言。我若不真實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欺誑天王釋者。使我千瘡終無愈時。若不爾者。血當爲乳千瘡平復。說是語時即復如故。天王釋言。善哉大王。真是大悲。修大悲者如是苦行。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三菩提時要先度我。

        時。天帝釋放大光明遍照王身。與百千諸天俱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五百大子。見其父王身瘡平復歡喜無量。即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合掌向父。異口同音俱發聲言。未曾有也。今者父王真是大悲愍傷一切。王報太子。汝等若是孝子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諸太子聞是語已心生歡喜。感於父王重恩分故。尋聲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二萬夫人百千婇女亦復如是。

  爾時。眾中有七十恆河沙等眾生。皆發聲聞辟支佛心。復有無量天人及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見聞是已。皆發道心歡喜而去。

*   *   *   *   *   *   *

        〈發菩提心品第四〉

  爾時。會中有一大菩薩摩訶薩。名曰喜王。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仰白如來。而作是言。菩薩云何知恩報恩。佛告喜王菩薩。善男子。諦聽諦聽。菩薩摩訶薩知恩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報恩者。亦當教一切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發菩提心云何而發。菩薩因何事故。所以能發。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初發三菩提心時。立大誓願作如是言。若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當大利益一切眾生。要當安置一切眾生大涅槃中。復當教化一切眾生悉令具足般若波羅蜜。是則名爲自利亦名利他。是故。初發菩提心者。則得名爲菩提因緣。眾生因緣正義因緣。三十七助道法因緣。攝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薩名爲大善。亦名一切眾生善根。能破一切眾生身口意等三業諸惡。一切世間所有誓願。及出世間所有誓願。無有能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誓願無勝無上。

        菩薩摩訶薩初發三菩提心時。有五事。一者性。二者行。三者境界。四者功德。五者增長。菩薩若能發菩提心。則得名爲菩薩摩訶薩。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大乘行。是故。初發菩提心。即能攝取一切善法。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修行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不發心終不能得。是故。發心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根本。菩薩摩訶薩見苦眾生心生憐愍。是故。菩薩因慈悲心故。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能習三十七品。因三十七品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發心名爲根本。發菩提心故行菩薩屍羅。是故。發心名根名因。名枝名葉。亦名華名果。亦名爲子。菩薩發心畢竟不畢竟。畢竟者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退失。不畢竟者有退有失。

        退有二種。畢竟退。不畢竟退。畢竟退者。終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能推求修習其法。不畢竟退者。求菩提心修習其法。是菩提心有四種。一者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若見若聞諸佛菩薩不可思議事。爾時。即生信敬之心。作是念言。佛菩薩事不可思議。若佛菩薩不可思議事。是可得者。我亦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至心念於菩提發菩提心。

        復有不見諸佛菩薩不思議事。以聞諸佛菩薩秘密之藏。聞已即生信敬之心。得生信心故。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摩訶般若。是故。發菩提心。復有不見諸佛菩薩不思議事。亦不聞法。見法滅時復作是念。無上佛法能滅眾生無量苦惱。作大利益。惟諸佛菩薩。能令佛法久住不滅。我今亦當發菩提心。令諸眾生遠離煩惱。願我此身受大苦事。護持佛法久住於世故。發菩提心。

        復有不見諸佛菩薩法滅時。唯見惡世諸眾生等。具重煩惱貪慾嗔恚愚痴等。無慚無愧慳吝等。嫉妒恚痴苦惱等。不信邪疑懶惰等。見是事已即作此念。大惡世時眾生不能修善。如是。惡時尚不能發二乘之心。何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今當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已。乃當教一切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喜王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菩薩知恩自發菩提心。菩薩報恩教一切眾生令發菩提心者。如來世尊於生死時。初發菩提心。因何事發。佛言。善男子。過去久遠不可計劫生死中。時以重煩惱。起身口意業故。墮在八大地獄。所謂阿訶訶地獄。阿婆婆地獄。阿達多地獄。銅釜大銅釜。黑石大黑石。乃至火車地獄。我於爾時墮在火車地獄中。共兩人並挽火車。牛頭阿傍在車上坐。緘唇切齒張目吹火。口眼耳鼻煙炎俱起。身體殊大臂腳盤結。其色赤黑。手執鐵杖隨而鞭之。我時苦痛努力輓車。力勵前進。時。我徒伴劣弱少力。劣弱在後。是時。牛頭阿傍以鐵叉刺腹。鐵杖鞭背。血出沐浴隨體而流。其人苦痛高聲大喚苦痛難忍。或稱父母或稱妻子。雖作如是唱喚無益於己。我時見是受大苦惱心生哀愍。因慈心生故發菩提心。爲此眾罪人故。勸請牛頭阿傍。此罪人者甚可憐愍。小復加哀垂慈憐愍。牛頭阿傍聞已心生嗔恚。尋以鐵叉前刺我頸。尋時命終。即得脫於火車地獄百劫中罪。我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即脫火車地獄之罪。

  佛告喜王。挽火車者今我身是。因發菩提心故疾得成佛。是故當知。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其事非一。或因慈心或因恚心。或因施心或因慳心。或因歡喜或因煩惱。或因恩愛別離或因怨憎和合。或因親近善知識或因惡友。或因見佛或因聞法。是故當知。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各各不同。喜王當知。菩薩摩訶薩知恩報恩其事如是。

        說是法時。萬八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大眾中有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時。天龍鬼神人及非人。亦能發聲聞辟支佛心。聞法歡喜。頭面作禮。右繞而去。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失譯人名)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三

        〈論議品第五〉

  爾時。如來爲母摩耶夫人並諸天眾。說法九十日。閻浮提中亦九十日不知如來所在。大目揵連神力第一。盡其神力。於十方推求。亦復不知。阿那律陀天眼第一。遍觀十方三千大千世界。亦復不見。乃至五百大弟子不見如來。心懷憂惱。優填大王戀慕如來。心懷愁毒。即以牛頭栴檀。摽像如來所有色身。禮事供養。如佛在時無有異也。

  爾時。大王召諸六師。卜問如來爲何所在。爾時。六師即作是言。大王當知。瞿曇沙門正是幻術所化作耳。幻化之法體無真實。大王當知。我等經書四圍陀典。說言千年二千年。當有一幻人出世。瞿曇沙門正是其人。

  爾時。阿那律陀往詣大王所。白言。大王當知。如來近在忉利天。卻後七日當還閻浮提。王聞是語心生歡喜。宣令國土掃灑燒香。懸繒幡蓋競共集聚。設眾供養種種肴膳華香伎樂。

  爾時。六師見眾人集聚設諸供養種種肴膳。六師問言。汝等諸人設是供養。欲請國王耶王子耶。答言。非也。若不爾者。爲請大臣耶婆羅門居士耶。若不爾者。親族會耶。答言。非也。欲請於佛。六師問言。佛者是誰。答言。一切智人。復言。一切智人爲是誰。答言。大慈悲父。汝不知耶。白淨王種豪尊第一。從劫初已來嫡嫡相承作轉輪王。近來二世不作轉輪王。雖不作轉輪王。而作閻浮提王。兄弟三人其最長者。號曰淨飯王。其次弟名曰斛飯王。其最小者名曰甘露飯王。淨飯王生二子。長者名悉達。小者名難陀。斛飯王復生二子。長者名提婆達。小者名阿難。甘露飯王生一女。名甘露味女。爾時。大兄悉達太子出城觀看。見老病死患。憂思不食。悲念人生當有此患。無貴無賤。有形之類無免此者。即夜踰出宮城菩提樹下苦行六年。然後得成一切智。故號一切智人。獨悟成佛。具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乃至一切種智。其生七日母命便終。生忉利天。佛爲母說法經九十日。卻後一七當還閻浮提。

        爾時。六師聞是語已。心生嫉妒憂恚苦惱。即時六師徒眾集聚。共論議言。瞿曇沙門若還閻浮提者。一切人民皆當舍我供養瞿曇。我等孤窮恐當不濟。

  爾時。六師復作是念。我等今當速往多人眾中。唱如是言。諸人當知。瞿曇沙門實無所知。黃口小兒。近出釋氏宮。菩提樹下。自言得一切種智。當知此則虛妄之言。所以然者。阿耆達王來請瞿曇。所施供養唯是馬麥。瞿曇不知爲惡而便受請。當知非一切智也。複次問於阿難。安居余有幾日在。阿難言。余有七日在。複次問於阿難。只桓中何以多烏鳥聲。阿難言。眾鳥𠲜食。適生一七其母命終。以是事故。當知是薄相人。亦是極惡之人。所以然者。生已喪其母故。又復非慈孝非供養。目下朝夜供給而反捐棄。入於深山。亦是無恩分人。父王爲納娶瞿夷。竟不行婦人之禮。令憍曇彌受大苦惱。是故當知。不知恩不念恩。瞿曇沙門徒眾無尊卑。五百弟子各稱第一。師既無法。弟子亦無修行之業。乃至知數其人陀驃比丘亦稱第一。聰明智慧舍利弗亦入其中。訥鈍槃特比丘亦入其中。乃至少欲之人耶輸陀羅比丘尼亦入其中。舍衛城中淫亂不善蓮華色女亦入其中。乃至稚小無智均提小兒亦入其中。乃至極老須跋陀羅年百二十亦入其中。乃至豪尊諸釋種亦入其中。極下賤王舍城中擔糞穢人亦入其中。是故當知。瞿曇法中猥雜競共入中。皆無尊卑不可恭敬。譬如大風吹諸樹葉聚在一處。瞿曇佛法亦復如是。譬如眾鳥。隨逐世間人所遺棄衣服飲食。瞿曇徒眾隨取食之。汝等諸人今日云何欲請瞿曇。眾人聞已。譬如大地不可虧動。大眾渴仰如來。雖聞六師作如是說。心如金剛無有增減。渴仰如來如渴須飲。卻後一七。如來從天來下至閻浮提。無量百千諸天。隨從如來放大光明。神力感動作天伎樂百千萬種。乃至一切天一切龍鬼神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皆悉云集禮拜供養。爾時。優填大王大眾圍繞遠迎如來。頭面禮足卻住一面。

  爾時。六師徒眾集聚復作是念。我等今者衰禍將至。雖復眾人之中唱說此言而不信受。今當復往天人大眾之中。宣令如是。可知清白。爾時。六師作是念已。與其徒眾八千人俱。前後圍繞往詣大眾。到已卻坐一面。

  爾時。復有一乾闥婆子。名曰闥婆摩羅。彈七寶琴往詣如來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鼓樂絃歌出微妙音。其音和雅悅可眾心。聲聞辟支佛等。不覺動身起舞。須彌山王湧沒低昂。

  爾時。如來即入有相三昧。以三昧力令其琴聲遠聞三千大千世界。其音具足演說苦空無常不淨無我。放逸眾生聞此妙音具足演說如來知恩報恩。久於無量阿僧祇劫孝養父母。一切眾生皆隨聲至閻浮提。往到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

  爾時。大眾瞻仰如來目不暫舍。如來爾時三昧宴默。一切大眾亦皆默然。於大眾中有七寶塔。從地踴出住在空中。無數幢幡而懸其上。百千寶鈴不鼓自鳴。微風吹動出微妙音。

  爾時。大眾見此寶塔從地踴出。心生疑網。以何因緣有此寶塔從地踴出。諸聲聞眾舍利弗等。盡思度量亦復不知。舊住娑婆世界菩薩摩訶薩。乃至彌勒菩薩亦復不知。

  爾時。六師作是念。復何因緣有此寶塔。若有人來問我者。而我不知。若不知者。云何復名一切知見。復作是念。瞿曇何不速爲大眾敷演斯事。

  爾時。如來出於三昧。釋提桓因忉利天王即以天衣敷師子座。爾時。如來即升此座結加趺坐。如須彌山王處於大海。

  爾時。彌勒菩薩觀察眾心。咸皆有疑自亦未了。即從座起往到佛前。頭面禮足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以何因緣有此寶塔從地踴出。

  佛告彌勒菩薩。乃往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毗婆屍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教化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皆令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佛滅後於像法中。有國名波羅奈。其波羅奈大王聰睿仁賢。常以正法治國不枉人民。王主六十小國八百聚落。王了無子。王自供養奉事山神樹神一切神祇。經十二年不懈不息求索有子。第一夫人便覺有娠。十月足滿生一男兒。其子端正人相具足。生已召諸大臣諸小國王。佔相吉凶即爲立字。以其太子性善不嗔。名曰忍辱。忍辱太子其年長大。好喜佈施聰明慈仁。於諸眾生等生慈心。

        爾時。大王有六大臣。其性暴惡姧詭佞諂。枉橫無道人民厭患。時。六大臣自知於行有違。常懷嫉妒。憎惡太子。

  爾時。大王身嬰重病。苦惱憔悴命在旦夕。忍辱太子往告諸臣。父王困篤今當奈何。諸臣聞已心生嗔恚。報太子言。王命不久。何以故。欲求妙藥不可得故。是以當知命去不遠。太子聞已。心生苦惱悶絕躃地。

  時。六大臣即入靜室共謀議言。忍辱太子不除去者。我等終不得安隱也。作是念已。第一大臣言。忍辱太子無事可除。一臣復言。我有方便能除去之。即往太子所報太子言。臣向在外。於六十小國八百聚落中。求覓藥草了不能得。太子問言。所求藥草爲是何物。大臣報言。太子當知。求藥草者正是從生至終。不嗔人眼睛及其人髓。若得此藥得全王命。若不得者命在不久。於諸國土無有此人。太子聞已心生憂惱。即報大臣。今我身者似是其人。何以故。我從生已來未曾有嗔。大臣言。太子若是其人者。此事亦難。何以故。天下所重莫若己身。太子言。不如諸臣所言也。但使父王病得損者。假使舍百千身亦不爲難。況我今日此穢身也。大臣報言。如此之事隨太子意。

  爾時。忍辱太子心生歡喜而作是念。若使此藥能除父王病者。宜應速辦此事。忍辱太子即入宮中。到其母所頭面禮足。合掌向母。而作是言。今者此身欲爲父王作治病藥。恐其身命不得存立。是故與母共別。願母莫憂苦戀慕其子。其母聞是語已。心生悶絕忘失四方。譬如人噎。又不得咽不能勸進。又不得吐不能勸止。即前抱其太子悶絕。以冷水灑面良久乃穌。爾時。太子白其母言。父王身命須臾之間不得久停。宜時速辦令王服之。爾時。太子即呼大臣諸小國王。於大眾中即宣此言。我身今者與大眾別。

        爾時。大臣即呼旃陀羅。斷骨出髓剜其兩目。爾時。大臣即搗此藥奉上大王。王即服之病得除差。病既差已。問諸大臣。汝等於何得此妙藥。除我患苦得全身命。大臣白王。今此藥者忍辱太子之所辦耳。非諸臣力所堪辦也。王聞是語心驚毛豎。微聲問諸臣言。忍辱太子今在何所。大臣答言。太子今者在外。身體傷損命不云遠。王聞是語舉聲大哭。怪哉怪哉。自投於地塵土坌身。如我今者實自無情。云何乃能服此子藥。往到子所其命已終。王及夫人及諸臣民。無量大眾前後圍繞。其母懊惱投身死屍。以我宿世有諸過惡。今令子身受是苦也。今我身者何不碎末如塵。乃令我子喪失身命。爾時。父王及諸小王。即以牛頭栴檀香木。積以成𧂐。闍維太子所有身骨。復以七寶起塔供養。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善男子等大眾。當知爾時波羅奈大王者。今現我父悅頭檀是。爾時母者。今現我母摩耶是。忍辱太子者。今我身是。菩薩於無量阿僧祇劫孝養父母衣被飲食房舍臥具。乃至身肉骨髓其事如是。以此因緣自致成佛。今此寶塔從地踴出者。即是我爲其父母舍此骨髓及其身命。即於此處起塔供養。我今成佛即踴現其前。

  爾時。大眾中無量人天諸龍鬼神。聞是語已。悲喜交集淚下滿目。異口同音讚歎如來百千功德。尋時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無量百千眾生發聲聞辟支佛心。復有無量人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復有無量百千萬億菩薩摩訶薩。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當知。如來今者真是孝養父母。

  複次。菩薩本知母人之德。以其本願如是生如來身。以生如來滿本願故。不堪受其禮故。因其將終。爾時。大眾異口同音讚歎摩耶。善哉摩耶。得生如來。天人世間無與等者。

  爾時。闥婆摩羅即從座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摩耶夫人修何功德。以何因緣得生如來。

  佛言。善聽。吾當爲汝分別解說。佛言。乃往過去久遠不可計劫。有佛出世。號毗婆屍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乃至正法像法滅已。爾時。有國號波羅奈。去城不遠有山。名曰聖所游居。以有百千辟支佛住此山中故。無量五通神仙亦住其中。以多仙聖止住其中故。號聖游居山。其山有一仙人住在南窟。復有一仙住在北窟。二山中間有一泉水。其泉水邊有一平石。

  爾時。南窟仙人在此石上。浣衣洗足已便還所止。去後未久。有一雌鹿來飲泉水。次第到浣衣處。即飲是石上浣垢衣汁飲此衣垢汁已。回頭反顧。自舐小便處。

  爾時。雌鹿尋便懷妊月滿產生。鹿產生法。要還向本得胎處。即還水邊住本石上。悲鳴宛轉產生一女。爾時。仙人聞此鹿悲鳴大喚。爾時。南窟仙人聞是鹿大悲鳴聲。心生憐愍即出往看。見此雌鹿產生一女。爾時。鹿母宛轉舐之。見仙人往便舍而去。

  爾時。仙人見此女兒。形相端正人相具足。見是事已心生憐愍。即以草衣裹拭將還。采眾妙果隨時將養。漸漸長大至年十四。其父愛念。常使宿火令不斷絕。忽於一日心不謹慎。便使火滅。其父苦責數已。語其女言。我長身已來。未曾使此火滅。汝今日云何令滅。北窟有火汝可往取。

  爾時。鹿女即隨父教往詣北窟。步步舉足皆生蓮華。隨其蹤跡行伍次第如似街陌。往至北窟從彼仙人乞求少火。爾時。仙人見此女人福德。如是足下生於蓮華。報言。欲得火者汝當右繞我窟滿足七匝。行伍次第了了分明。隨其舉足皆生蓮華。繞七匝已。語其女言。欲得火者復當在此右邊還歸去者。當與汝火。

  爾時。鹿女爲得火故隨教而去。其女去後未久之間。波羅奈王將諸大臣百千萬眾。前後圍繞千乘萬騎入山遊獵馳逐群鹿。波羅奈王獨乘名象。往到北窟仙人所。見其蓮華繞窟行列。爾時。大王心生歡喜嘆言。善哉善哉。大德神仙大仙導師。福德巍巍其事如是。

  爾時。仙人即白王言。大王當知。此蓮華者非我所能。王言。非大師者是誰所爲。報言大王。是南窟仙人生育一女。姿容端正人相具足世間難有。其女行時隨其足下皆生蓮華。王聞是語心生歡喜。即往南窟見彼仙人頭面禮足。爾時。仙人即出問訊。大王。遠涉途路得無疲極。爾時。大王報仙人言。聞君有女欲求婚姻。

  爾時。仙人報大王言。貧身有此一女。稚小無知未有所識。少小已來住此深山。未閒人事。服草食果。王今云何乃欲顧錄。又。此女者畜生所生。即以上事向王具說。王言。雖爾無苦。問其父言。鹿女者今在何許。報言大王。在此草窟。爾時。大王即入窟中。見其鹿女心生歡喜。即以沐浴香湯。名衣上服百寶瓔珞。莊嚴其身乘大名象。百千導從作倡伎樂。還歸本國。爾時。鹿女從生已來。未曾見如此大眾。心驚怖懼。

  爾時。其父上高山頂。遙看其女目不暫舍。而作是念。我今遙觀我女。遠去不現當還本處。悲號懊惱流淚滿目。我生育此女未有所知與我遠別。復作是念。我今住此不應余轉。何以故。若我女反顧後望不見我者。令女憂苦。佇立良久女去不現。竟不回顧。

  爾時。其父心生恚恨。而作是言。畜生所生故不妄也。我小長養。今得成人。爲王所念而反孤棄。即入窟中誦持咒術而咒其女。王若遇汝薄者皎然不論。若王以禮待接汝者。當令退沒不果所願。

  爾時。波羅奈王到宮殿已拜爲第一。名曰鹿母夫人。諸小國王百官群臣皆來朝賀。王見此已心生歡喜。未久數日便覺有娠。王自供養夫人床臥飲食皆令細軟。至滿十月。望其生男紹系國位。月滿產生生一蓮華。仙人咒力令王嗔恚。而作是言。畜生所生故不妄也。王即退其夫人職。其蓮華者使人遺棄。其後數日。波羅奈王將諸群臣。入後園中遊戲觀看。作倡伎樂。斗其象馬並諸力士。中有第一大力士。踉䠙顛蹶以足蹴地。地皆震動。動蓮華池。其華池邊有大珊瑚。於珊瑚下有一蓮華迸墮水中。其華紅赤有妙光明。王見此華心生歡喜。問群臣言。如此華者未曾有也。即使使者入池取之。其華具足有五百葉。於一葉下有一童男。面首端正形狀妙好。

        爾時。使者即前白王。此蓮華者未曾有也。大王當知。其蓮華者具五百葉。於一葉下有一天童男。王聞此語心驚毛豎。慨嘆所以。問使者言。審實爾耶。此非是我鹿母夫人所生華也。即問青衣。鹿母夫人所生華者遺棄何處。答言。大王。埋此池邊大珊瑚下。王審實其事。知鹿母夫人所生。王自入宮向鹿母夫人。自責悔過而作是言。我實愚痴無智不識賢良。橫生惡賤。違逆夫人。懺謝訖已還複本位。

        王大歡喜。召諸群臣諸小國王並諸婆羅門相師。一切集會。抱五百太子。使諸相師佔相吉凶。卦曰道德所歸國蒙其福。若在家者四海顒顒鬼神保之。若出家者必斷生死超度欲流越生死海。獲得三明六通。具四道果。王聞是語遂增歡喜。即遍宣令國土。選取五百乳母。

  爾時。鹿母夫人白大王言。王莫耗擾國土召諸乳母。王宮中自有五百夫人。諸夫人者妒我生男。王今可以一太子與一夫人。令其乳哺非其子耶。王報夫人五百夫人常懷嫉妒惱害鹿母。鹿母今者欲令我鞭打杖策擯出驅遣。奪其命者不逆夫人。夫人今者云何於怨嫌中放舍。此事甚難及也。又復能開天地之恩。以其太子與諸夫人。

  爾時。五百夫人心大歡喜。鹿母夫人施我安隱快樂。云何復能以太子與我。歡喜無量。爾時。無量百千大眾聞是事已。心生歡喜皆發道心。

  爾時。大王報夫人言。未曾有也。吾不及汝。夫人言。貪恚所生皆由嫉妒。諫惡以忍。諫怒以順。我從生已來。未曾與物共諍。諸夫人者自生惱害。譬如有人夜行見杌便起賊想。或起惡鬼之想。尋時驚怖四散馳走。或投高岩或覆水火。荊棘叢林傷壞身體。因妄想故禍害如是。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自生自死。如蠶處繭。如蛾赴燈。無驅馳者。一切眾惡從妄想起。諸夫人者亦復如是。我今不應與彼群愚起諸諍訟。五百夫人即前禮鹿母夫人。自謝悔過。奉事鹿母。如蒙賢聖如母姐妹。所養太子如所生不異。

        時。五百太子年漸長大。一一太子力敵一千。鄰國反叛不賓屬者自往伐之。不起四兵國土安隱天神歡喜。風雨以時人民豐壤熾盛。時。五百太子乘大名象林野觀看。遊戲自恣快樂難量。父母愛念如護眼目。

        爾時。五百太子年漸長大。於後一時集一處坐蓮華池邊。見其形容水底影現。時。諸太子共相謂言。一切諸法如幻如化。如夢所見。如水中形體無真實。我等今者亦復如是。雖復豪尊處在深宮五欲自恣。壯年美色不可久保。物成有敗人生有死。少壯不久會當有老。飯食不節會得有病。百年壽命會當有死。諸太子即愁憂不樂。不能飲食。即還宮殿白父母言。世界皆苦無可樂者。父母今者聽我等出家。王報太子。生老病死一切共有。汝何以獨愁。白父王言。不能復以死受生。勞我精神周遍五道。王不忍拒即便聽許。母報子言。汝出家者莫舍我遠去。可於後園其中清淨林木茂盛四事供養不令乏少。

        時。諸太子即便出家。受其母請住後園中。一一太子皆得辟支佛道。如是次第四百九十九太子皆得道果。往詣宮中至父母前。報言父母。出家利益今已獲得。

        時。諸比丘身升虛空。東踴西沒西踴東沒。南踴北沒北踴南沒。或作大身滿虛空中。復以一身作無量身。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爲其父母作種種神變已。即便燒身取般泥洹。

        時。鹿母夫人收取身骨。於後園中即起四百九十九塔供養。最小太子過九十日已。亦得辟支佛道。亦爲父母現大神變。現神變已即取泥洹。爾時。其母收取身骨起塔供養。

        爾時。鹿母夫人燒眾名香作妙伎樂。日日入後園中。供養是五百辟支佛塔。於其塔前愁憂不樂。而作是言。我雖生是五百太子。雖復出家。而無一人能發菩提之心。即立誓願。我供養是五百辟支佛。並起五百塔供養舍利功德。悉以回向普及一切眾生。令我來世不用多生諸子而不能發菩提之心。但生一子能發道心。現世出家得一切智。

  佛告阿難。爾時。鹿母夫人者。今摩耶夫人是。摩耶夫人供養五百辟支佛。及修無量善業。是故今者得生如來身。

        佛說此法時。有無量百千人天得初道果乃至四果。有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摩耶夫人過去世時造何業行。生畜生中爲鹿女也。佛告阿難。善聽。吾當爲汝分別解說。摩耶夫人宿世行業因緣。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出世。號毗婆屍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在世教化。滅度之後於像法中。

        爾時。有國號波羅奈。其國有一婆羅門。唯生一女。其父命終。婆羅門婦養育此女。年轉長大。其家唯有一果園。其母以女守園自往求食。既自食已。後爲其女而送食分。日日如是。其母一日而便稽遲。過時不與。其女悒遲。飢渴所逼而便恚心言。我母今日何因緣故。不與我食不來見看。乃至煩惋再三。尋復恚言。我母今者不如畜生。我見畜獸野鹿。子飢渴時心不捨離。如是未久母持食至。正欲飲食。有一辟支佛沙門。從南方來飛空北過。爾時。其女見此比丘心生歡喜。即起合掌頭面作禮。即便請之爲敷淨座。取好妙華。減其食分奉施比丘。比丘食已。爲說妙法示教利喜。爾時。其女即發願言。願我來世遭遇賢聖禮事供養。使我面首端正尊榮豪貴。若經行時蓮華承足。

  佛告阿難。爾時。女者鹿母夫人是。以其一食淨華覆上施辟支佛。五百世中尊榮豪貴。衣食自然。蓮華承足。願力因緣。今得值五百辟支佛禮事供養。爾時。以一惡言不知其恩。毀罵其母喻如畜生。以是惡口因緣。五百身中生鹿腹中。

        佛告阿難。人生世間禍從口生。當護於口甚於猛火。猛火熾然能燒一世。惡口熾然燒無數世。猛火熾然燒世間財。惡口熾然燒七聖財。是故阿難。一切眾生禍從口出。口舌者鑿身之斧滅身之禍。

        佛說此經時。有千優婆塞優婆夷。慎護口過。即得初果。復有無量比丘比丘尼。得初道果乃至四果。無量人天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辟支佛心。一切大眾聞佛說法。歡喜奉行。作禮而去。

  爾時。世尊與阿難入王舍城。乞食已還出城。於城門外有大深坑。時。王舍城人擔持大小便利。棄是坑中。天雨惡水亦入其中。爾時。此洸水中有一蟲。其形似人。眾多手足。遙見如來擎頭出水。視於如來流淚滿目。如來見已。愍而哀傷慘然不悅。即還耆闍崛山。爾時。阿難敷尼師檀。如來坐上結加趺坐。

        爾時。阿難觀察眾心問如來言。世尊。向所見洸屎中蟲者。先世造何業行。生此水中爲幾時耶。復於何時當得解脫。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善聽。當爲汝說。阿難。乃往過去無量千劫。爾時。有佛出興於世。教化已周。遷神涅槃滅度之後。於像法中有一婆羅門。造立僧房供養眾僧。時。有檀越多送酥油。時有客比丘來。爾時。知事維那心生嗔恚。嫌客僧來多。隱匿酥油停持不與。客眾僧言。何不付酥油蜜耶。維耶答言。汝客我舊。客比丘言。此是檀越施現前僧。爾時。維那兇殘可畏。即便罵詈。汝何不啖屎尿也。云何從我乃索酥油。以此惡言。從是已來九十億劫。常生於是洸水之中。爾時。維那者今此洸水中蟲。是由過去世發一惡言訶罵眾僧。無量千世住此屎中。

        佛告諸弟子。當護於口。口之過患甚於猛火。父母眾僧。宜應讚歎軟語常念其恩。眾僧者出三界之福田。父母者三界內最勝福田。何以故。眾僧之中。有四雙八輩十二賢士。供之得福進可成道。父母者十月懷抱。推干去濕。乳哺長大。教誨技藝。隨時將養。及其出家修得解脫。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眾生。

        佛告阿難。父母眾僧是一切眾生種二福田。所謂人天泥洹解脫妙果因之得成。

        佛說此經時。無量百千眾生人及非人。或得初果乃至四果。或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發聲聞辟支佛心。各各合掌禮佛右繞。歡喜而去。

  複次。波羅奈國有一輔相婆羅門。其家大富多饒財寶。金銀琉璃珊瑚虎珀。象馬牛羊田業僮僕。在所充足。年過八十生一男兒。妙色端正人相具足。父母歡喜。召諸相師佔相吉凶。爲其立字號曰均提。年始七歲。父母愛念放令出家。往詣剎提利因提羅山。至如來所。爾時。如來四眾圍繞。爲諸天龍鬼神大眾。廣說世論及出世間之法。時。婆羅門白佛言。世尊。垂老之年生育此兒。世尊大慈普覆一切。今以此兒爲佛弟子。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著身。佛爲說法示教利喜。即得道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爾時。阿難觀察眾心咸皆有疑。即從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叉手合掌白佛言。世尊。均提沙彌。過去世時。作何功德修何行業。值遇世尊獲得道果。何以速疾。

  佛告阿難。均提沙彌非適今也。過去世時。供養父母眾僧。修妙功德。遇善知識。今得道果。阿難白佛言。願佛說之。佛告阿難。善聽。乃往過去無量千歲。有佛出世號毗婆屍。在世教化利益天人。化緣已周遷神涅槃。滅度之後。於正法中。有一年少比丘。通達三藏。所謂阿毗曇藏。毗尼藏。修多羅藏。面首端正人相具足。辯才說法有妙音聲。多人所識。剎利婆羅門之所供養。時。有一比丘。形體粗醜人相不豐。加複音聲鈍重。常好讚歎三寶。爾時。三藏年少比丘。見其聲惡。即便毀罵。而作是言。如是音聲不如狗吠。時。老比丘言。汝何以見毀罵也。汝不識我耶。三藏年少言。我識汝。汝是毗婆屍佛正法中摩訶羅老比丘。何以不識。摩訶羅言。我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有。三藏比丘聞是語已。心驚毛豎。爾時。摩訶羅即舉右手。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爾時。三藏即前頭面接足禮敬。求哀懺悔。而我愚痴不識賢聖。作是惡業。令我來世得近善友值遇聖師。漏盡結解亦如大德。

        佛告阿難。爾時三藏比丘。以一惡言訶罵上座。五百身中常作狗身。一切大眾聞佛說法。皆驚戰悚。俱發聲言。怪哉怪哉。世間毒禍莫先於口。爾時。無量百千人。皆立誓願而說偈言。

        假使熱鐵輪  在我頂上旋  終不爲此苦  而發於惡言

        假使熱鐵輪  在我頂上旋  終不爲此苦  毀聖及善人


  佛告阿難。舍利弗者。於諸眾生爲善知識。晝夜六時。常以道眼觀五道眾生。所應度者尋往度之。

  爾時。摩竭提二國中間。有五百賈客。經過崄路。時。估客主將一白狗。爾時。伴主初夜煮肉作食。於後夜時狗偷食之。明日伴主。欲早飲食求之不得。飢渴所逼嗔恚內發。手自持刀斷狗四足。投身坑中舍之而去。其狗宛轉受大苦惱。時。舍利弗於初夜時道眼遙見。過夜至旦。著衣持缽入城乞食已。往詣崄路至彼狗所。持食與之。因爲說法示教利喜。狗聞法已慚愧不樂。卻後一七。罪畢得出生於人中。

  佛告阿難。爾時白狗者。今均提沙彌是。由過去世毀罵賢聖墮在惡道。由尋能改慚愧懺悔發誓願故得遇善友。遇善友故。罪畢得出生於人中。遇佛世尊即得漏盡。

        佛告阿難。當念父母及善知識恩。是故知恩常當報恩。善知識者是大因緣。

        佛說此法時。無量百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聲聞辟支佛心。一切大眾聞佛說法。歡喜踴躍。作禮而去。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失譯人名)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四

        〈惡友品第六〉

  爾時。世尊大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爾時。如來凞怡微笑。從其面門放大光明。青黃赤白。名曰大悲。遠照十方。上至阿迦膩吒天下至十八地獄。照提婆達多身。身諸苦痛即得安寧。

        爾時。大眾異口同音讚歎如來。善哉善哉。世尊。真是大慈。真是大悲。能於怨親其心平等。提婆達多常懷噁心毀害如來。而世尊不以爲患。愍而哀傷。放大悲光遠照其身。如來爾時普告大眾而作是言。提婆達多非適今世而傷害我。過去世時常欲害我。我以慈悲力因乃得濟。

  爾時。阿難觀察眾心咸皆有疑。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提婆達多過去世時。毀害世尊其事云何。

  佛告阿難。善聽。吾當爲汝分別解說。佛言。過去世時無量千歲。有國名波羅奈。其中有佛出世。號毗婆屍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在世教化滿十千歲。滅度之後。正法住世十二千歲。像法滅後。波羅奈王名摩訶羅闍。聰睿仁賢正法治國。不枉人民。王主六十小國八百聚落。五百白象。二萬夫人。了無有子。王自禱祀諸山河池樹木神祇。滿十二年。王第一所重夫人即便有娠。第二夫人亦皆有娠。王甚歡喜。手自供養。床臥飲食皆令細軟。至滿十月太子便生。形體端正妙色莊嚴人相具足。第二夫人亦皆生男。王甚歡喜。即召諸臣百官並諸相師婆羅門等。佔相吉凶。抱兒示之。便令立字。相師問言。此兒生時有何瑞相。答言。第一太子。其母性行由來弊惡。恚恨妒忌憍慢自大。從懷子已來。其性調善。和願悅色發言含笑。先意問訊。軟語利益。慈愍眾生喻如赤子。相師答言。此是兒之福德。使母如此。即便立字名曰善友太子。第二夫人所生太子者。相師問言。其子生時有何瑞相。答言。其母由來性常調善。先意問訊。發言柔軟可適眾心。懷妊已來其性卒暴。發言粗惡嫉妒恚痴。相師答言。此是兒之業行。使母如是。應當立字名之惡友太子。

        哺乳長大至年十四。善友太子聰明慈仁好喜佈施。父母偏心愛念視如眼目。惡友太子其性暴惡。父母憎惡而不喜視。妒嫉於兄常欲毀害觸事。不順其兄違逆反戾。善友太子導從前後。作倡伎樂。大眾圍繞出城觀看。見有耕者。墾土出蟲烏隨啄吞。善友太子遙見如是愍而哀傷。生長深宮未見此事。問左右言。此作何物共相殘害。左右答言。太子。所以有國依於人民。所以有人民者。依因飲食。所以有飲食者。依因耕田種植五穀。得存性命。太子念言。苦哉苦哉。小復前行。見諸男女自共織作。來往顧動疲勞辛苦。太子問曰。此作何物。左右答言。太子。此諸人等紡織作諸衣服。以遮慚愧蔭覆五形。太子言。此亦勞苦非一也。轉復前行。見諸人民屠牛駝馬㓟剝豬羊。太子問曰。此是何人。左右答言。此諸人等。屠殺賣肉以自存活以供衣食。太子皮毛𥌎動而作是言。怪哉苦哉。殺者心不忍。強弱相害傷。殺生以養生。積結累劫殃。轉復前行。見諸人眾網鳥餌魚。枉濫無辜強弱相陵。太子問言。此是何人名何事耶。左右答言。太子。網鳥捕魚。如是諸事以供衣食。太子聞是語已。悲淚滿目。世間眾生造諸惡本。眾苦不息。憂愁不悅即回車還宮。

        王問太子。出還何故愁憂如此。太子具以上事向父王說。王聞是語。語太子言。上來諸事未常不有。何足愁耶。太子言。今欲從王求索一願。王見聽不。王言。吾有汝一子。甚愛念之不逆汝意。太子言。願欲得父王一切庫藏所有財寶飲食用施一切。王言。隨汝所願不逆子意。善友太子即使傍臣開王庫藏。以五百大象負載珍寶。出四城門外。宣令國土。其有欲得衣被飲食者。恣意自取而去。善友太子名聲遠聞八方。一切云集。未久之間三分用一。

        時。庫藏臣即入白王。所有庫藏太子已三分用一。王宜思之。王言。此是太子不敢違逆。復經少時。諸臣論議。所以有國依因庫藏。庫藏空竭國亦虛存。復往白王。所有財寶三分用二。王宜思之。王言。是吾太子不敢違逆。汝可小稽遲。莫稱其心。

        善友太子欲開庫藏。時。守藏臣緣行不在。鄭重追逐差互不遇。善友太子言。此小人者。何敢違逆我意。當是父王教耳。夫孝子者。不應傾竭父母庫藏。我今應當自求財寶給足眾生。我若不能給足一切眾生衣被飲食稱意與者。云何名爲大王太子。

        即集諸臣百官共論議言。夫求財利何業最勝。中有第一大臣言。世間求利。莫先耕田者。種一萬倍。復有一大臣言。世間求利。莫先畜養眾生。放牧滋息其利最大。復有一大臣言。世間求利。莫先入海採取妙寶。若得摩尼寶珠者。便能稱意給足一切眾生。善友太子言。唯此爲快耳。

        即入宮中上白父王。子今欲入大海採取妙寶。王聞此語。譬如人噎。亦不得咽。又不得吐。語太子言。國是汝有。庫藏珍寶隨意取用。何爲方復自入大海。汝爲吾子生長深宮。臥則愇帳食則恣口。今者遠涉涂路。飢渴寒暑誰得知者。又復。大海之中眾難非一。或有惡鬼毒龍。湍浪猛風洄波湧澓。水泡之山摩竭大魚。往者千萬。達者一二。汝今云何欲入大海。吾不聽汝。善友太子即便五體投地。四布手足而作是言。父母若不聽我入大海者。我當捨命於此終不起也。

  爾時。大王及諸夫人見是事已。目不暫舍。即前勸諫太子。汝可起飲食。太子言。若不聽我入大海者。終不飲食。王與夫人愁憂苦惱。左右啼泣憂苦懊惱愁悶躃地。如是乃至一日不飲不食。二日三日至到六日。父母憂愁畏其不濟。七日即前嗚抱手足。善言誘喻可起飲食。此假食身。依因飲食而得存立。不飲食者汝命不濟。太子言。父母若不聽許者。必沒於此終不起也。

  爾時。第一夫人便白王言。如子心意難可傾動。不可違戾。何忍當見此子捨命於此。願大王垂慈聽入大海。故當萬有一冀。今不聽者必喪於此。王不忍拒而便聽許。

  爾時。善友太子即起歡喜頭面禮父王足。左右夫人及諸婇女百千萬人。互相問言。善友太子今者爲死活耶。答言。太子今者。已起歡喜飲食。王問太子。汝慇勤欲入大海。何所作爲。答言。大王。欲取摩尼大寶給足一切眾生所須。

  爾時。大王即遍宣令。誰欲入海。若往還者。七世衣食珍寶無所乏少。吾當供給道路船乘所須。善友太子亦欲入海採取珍妙摩尼寶珠。眾人聞之歡喜聚集具五百人。皆言大王。我等今者隨從太子。爾時。波羅奈國有一海師。前後數返入於大海。善知道路通塞之相。而年八十兩目蒙盲。

  爾時。波羅奈大王往導師所。報言導師。吾唯一子未更出門。勞屈大師入於大海。願見隨從。爾時。導師即舉聲大哭。大王。大海留難辛苦非一。往者千萬。達者一二。大王今者。云何乃能令太子遠涉崄道。王報導師。爲憐愍故隨從聽許。導師言。不敢違逆。爾時。善友太子莊嚴五百人行具。載至大海邊。

  爾時。其弟惡友太子作是念言。善友太子父母而常偏心愛念。今入大海採取妙寶。若達還者。父母當遺棄於我。作是念已。往白父母。今我亦欲隨從善友。入海採取妙寶。父母聞已答言。隨意。道路急難之時。兄弟相隨必相救護。至大海已。以七鐵鎖鎖其船舫。停住七日。至日初出時。善友太子擊鼓唱令。汝等諸人誰欲入海。入者默然。若當戀著父母兄弟婦兒閻浮提樂者。從此還歸莫爲我故。所以者何。大海之中留難非一。往者千萬。達者一二。如是唱令大眾默然。即斷一鎖舉著船上。日日唱令至第七日。即斷七鎖舉著船上。望風舉帆。以太子慈心福德力故。無諸留難。得至海洲至珍寶山。到寶所已。善友太子即便擊鼓宣令。諸人當知道路懸遠。汝等諸人速載珍寶極停七日。復作是言。此寶甚重。閻浮提中亦無所直。莫大重載船舫沉沒不達所至。莫大輕取道路懸遠不補勞苦。裝束已訖與諸人別。而作是言。汝等於是善安隱歸。吾方欲前進采摩尼寶珠。

  爾時。善友太子與盲導師即前進路行一七日。水齊到膝。復更前行一七水齊到頸。前進一七浮而得渡。即到海處。其地純以白銀爲沙。導師問言。此地何物。太子答言。其地純是白銀沙。導師言。四望應當有白銀山。汝見未耶。太子言。東南方有一白銀山現。導師言。此道在此山下。至彼山已。導師言。次應到金沙。

  爾時。導師疲乏悶絕躃地。語太子言。我身命者。勢不得久必喪於此。太子於是東行一七。當有金山。從山復更前進一七。其地純是青蓮華。復前行一七。其地純是紅赤蓮華。過是華已。應有一七寶城。純以黃金而爲卻敵。白銀以爲樓櫓。以赤珊瑚爲其障板。車磲馬瑙雜廁間錯。真珠羅網而覆其上。七重塹壘純紺琉璃。大海龍王所止住處。其龍王耳中有一摩尼如意寶珠。汝往從乞。若得此珠者。能滿閻浮提。雨眾七寶衣被飲食病瘦醫藥音樂倡伎。總要而言。一切眾生所須之物。隨意能雨。是故名之如意寶珠。太子若得是珠者。必當滿汝本願。爾時。導師作是語已。氣絕命終。

  爾時。善友太子即前抱持導師。舉聲悲哭。一何薄命生失我所天。即以導師金沙覆上。埋著地中。右繞七匝頂禮而去。前至金山。過金山已。見青蓮華遍佈其地。其蓮華下有青毒蛇。此蛇有三種毒。所謂齧毒觸毒氣噓毒。此諸毒蛇。以身繞蓮華莖。張目喘息而視太子。爾時。善友太子即入慈心三昧。以三昧力。即起進路踏蓮華葉而去。時。諸毒蛇而不毀傷。以慈心力故。逕至龍王所止住處。其城四邊有七重塹。其城塹中滿中毒龍。以身共相蟠結。舉頭交頸守護城門。

  爾時。太子到城門外。見諸毒龍。即慈心念閻浮提一切眾生。今我此身。若爲此毒龍所害者。汝等一切眾生皆當失大利益。爾時。太子即舉右手告諸毒龍。汝等當知。我今爲一切眾生欲見龍王。

  爾時諸毒龍即開路令太子得過。乃至七重塹守城毒龍。得至城門下。見二玉女紡頗梨縷。太子問曰。汝是何人。答言。我是龍王守外門婢。問已前入到中門下。見四玉女紡白銀縷。太子復問。汝是龍王婦耶。答言。非也。是龍王守中門婢耳。太子問已。前入到內門所。見八玉女紡黃金縷。太子問曰。汝是何人。答言。我是龍王守內門婢耳。太子語言。汝爲我通大海龍王。閻浮提波羅奈王善友太子。故來相見。今在門下。時。守門者即白如是。王聞是語疑怪所以。作是念言。自非福德純善之人。無由遠涉如是崄路。即請入宮王出奉迎。其龍王宮紺琉璃爲地。床座七寶。有種種光明耀動人目。即請令坐。共相問訊。善友太子因爲說法。示教利喜種種教化。贊說施論戒論人天之論。時。大海龍王心大歡喜。遠屈涂涉欲須何物。太子言。大王。閻浮提一切眾生。爲衣財飲食故。受無窮之苦。今欲從王乞左耳中如意摩尼寶珠。龍王言。受我微供一七日。當以奉給。

  爾時。善友太子受龍王請。過七日已。得摩尼寶珠還閻浮提。時。大海龍王使諸龍神飛空送之。得到此岸。見弟惡友問言。汝徒黨伴侶今何所在。答言。善友。船舫沉沒一切死盡。唯弟一身牽持死屍。而得全濟一身。財賄一切已盡。善友答言。天下大寶莫先己身。弟言不爾。人願富死不貧而生。何以故知然。弟曾至冢間。聞諸死鬼作如是論。善友太子其性真直。以實語弟。汝雖失寶亦是閒耳。吾今已得龍王如意摩尼寶珠。弟言。今在何處。善友答言。今在髻中。弟聞是語心生嫉妒。憂恚懊惱作是念言。父母而常偏心愛念。今復加得摩尼寶珠。我身今者。父母惡賤甚於瓦礫。作是念已白善友言。快哉甚善。得此寶珠。今此崄路宜加守護。

  爾時。善友即解寶珠。與弟惡友而誡敕言。汝若疲乏眠臥我當守護。我若眠臥汝應守護。爾時。惡友次應守寶珠。其兄眠臥。即起求二干竹刺。刺兄兩目奪珠而去。

  爾時。善友即喚其弟惡友。此有賊刺我兩目。持寶珠去。而惡友不應。兄便懊惱。我弟惡友似爲賊所殺。如是高唱聲動神祇。經久不應。爾時。樹神即發聲言。汝弟惡友是汝惡賊。刺汝兩目持寶珠去。汝今喚惡友何爲。善友太子聞是語已。悵然飲氣憂恚苦惱。

        爾時。惡友齎持寶珠歸還本國。與父母相見。白言。父母。我身福德而得全濟。善友太子與諸徒伴。薄福德故沒水死盡。父母聞是語已。舉聲大哭悶絕躃地。以冷水灑面良久乃穌。父母語惡友言。汝云何乃能持是面來。惡友聞是語已。心生懊惱。即以寶珠埋著土中。

  爾時。善友太子被刺兩目干竹刺著。無人爲拔。徘徊宛轉。靡知所趣。當時苦惱大患飢渴。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漸漸前行。到利師跋王國。利師跋王有女。先許與波羅奈王善友太子。利師跋王有一牧人名留承爲利師跋王。放五百牛隨逐水草。

  爾時。善友太子坐在道中。爾時。牛群垂逼踐踏。中有牛王。即以四足騎太子上。令諸牛群皆悉過盡。然後移足右旋宛轉。反顧回頭。吐舌舐太子兩目。拔出竹刺。

  爾時。牧牛人尋後得見。問言。汝是何人。善友即自念言。我今不應自陳本末炳說上事。脫令我弟得大苦惱。答言。我是盲乞兒耳。時。放牛人遍體觀望人相有異。語言。我家在近。當供養汝。時。牧牛人即將善友還歸其家。與種種飲食。誡敕家中男女大小。汝等供侍此人如我不異。如是經一月餘日。其家厭患而作是言。家計不豐。云何能常供是盲人。善友聞是語已。心意悵然。過是夜已至明日旦。白主人言。我今欲去。主人報言。有何不適而欲捨我去。善友答言。客主之義勢不得久。善友言。汝若愛念我者。爲我作一鳴箏。送我著多人民處大城聚落。爾時。主人即隨意供給。送到利師跋城多人眾處。安隱還歸。

        善友善巧彈箏。其音和雅悅可眾心。一切大眾皆共供給飲食。乃至充足。利師跋道上五百乞兒。皆得飽滿。時。國王有一果園。其園茂盛。常患鳥雀。時。守園監語善友言。爲我防護鳥雀。我當好相供給。善友答言。我無兩目。云何能爲汝驅馳鳥雀耶。守園監言。我有方便。我以繩結諸樹頭。安施銅鈴。汝坐樹下。聞鳥雀聲牽挽繩頭。善友答言。如是我能將至樹下。安隱住已即舍而去。善友防護鳥雀。兼復彈箏以自娛樂。

        時。利師跋王女。將諸侍從入園觀看。見此盲人即往其所。問言。汝是何人。答言。盲乞人耳。王女見已心生愛念。不能舍離。王復遣使往喚其女。女言不去。爲我送食。共此盲人飲食訖竟。白大王言。王今持我與此盲人。甚適我願。王言。汝鬼魅所著顛狂心亂。云何共是盲入共居。汝不知耶。父母先以汝許與波羅奈王善友太子。善友今者入海未還。汝今云何爲乞人作婦。女言。雖爾乃至捨命。終不捨離。王聞是語不能拒逆。即遣使者將盲人來。閉著靜室。

  爾時。王女往盲人所。語言知不。我今欲共汝作夫婦。善友報言。汝是誰家女。欲爲我婦。答言。我是利師跋王女。善友報言。汝是王女我是乞人。云何能相恭敬。婦言。我當盡心供奉於汝。不逆汝意。如是經九十日。其婦小事出行。不白其夫。良久乃還。善友責數。汝私出外而不白我。何處行還。婦言。我不私行。婿言。私與不私誰當知汝。其婦懊惱啼淚滿目。即自咒誓。我若私行。令汝兩目始終不差。若不爾者。使汝一目平復如故。作是願已。其夫一眼目睫𥌎動。平復如故。睛光晃晃喻如流星。視瞻清徹得見其婦。婦言。何如汝信我不。善友含笑。婦言。汝不識恩養。我是大國王女。汝是小人。而我盡心供事於汝。而不體信。婿言。汝識我不。答言。我識汝是乞人。婿言非也。我是波羅奈王善友太子。婦言。汝大愚痴人。云何乃發是言。波羅奈王善友太子入海未還。汝今云何言是其人。此妄言耳。吾不信也。善友言。我從生來未曾妄語。婦言。虛之與實誰當信之。婿言。我若妄語欺誑汝者。使我一目永不得愈。若實語者。使我一目平復如故。令汝得見。作是念已。即如所誓。睛光耀動如本不異。善友太子兩目平復。面首端正人相具足。妙色超絕世無有比。

        其婦見已心生歡喜。如蒙賢聖。遍體瞻視目不暫舍。即入宮中白父王言。今我夫者即是善友太子。王言。痴人顛狂鬼魅所著而作是言。善友太子入海未還。汝今云何名是乞人爲太子也。女言不也。若不信者可一視之。王即往看。見已便識是善友太子。即懷恐怖而作是言。波羅奈王若聞此事。嫌我不少。即前懺謝善友太子。我實不知。太子言無苦。爲我餉致給與此牧牛人。利師跋王即以金銀珍寶衣被飲食。並與所放五百頭牛。其人歡喜稱善無量。善友太子而我未有幾許恩分。而能報我如是財賄。時𥌎放牛人於大眾中高聲唱言。夫陰施陽報。佈施之事果報弘廣。爾時𥌎無量大眾心生歡喜。皆發施心賑濟一切。求佛爲本。虛空神天讚歎其人。遂成其言。如是如是。

  爾時𥌎善友太子未入大海在宮殿時。養一白雁。衣被飲食行住坐臥而常共俱。爾時𥌎夫人往到其所。報其雁言。太子在時常共汝俱。今入大海未還。生死未分。而我不能得知定實。汝今云何不感念太子。雁聞是語。悲鳴宛轉啼淚滿目。報言。大王夫人。欲使求覓太子者。不敢違命。

        爾時。夫人手自作書系其雁頸。其雁音響問太子大海所在。身升虛空飛翔宛轉而去。夫人見已心生恃賴。今者此雁。其必定得我子死活定實消息。飛至大海。經過周遍求覓不見。次第往到利師跋國。遙見善友太子在宮殿前。其雁[僉+殳]身擁翅往趣。到已悲鳴歡喜。太子即取母書。頭頂禮敬發封披讀。即知父母晝夜悲哭追念太子兩目失明。

        爾時殳太子即作手書。具以上事向父母說。復以書系其雁頸。其雁歡喜還波羅奈。父母得太子書。歡喜踴躍稱善無量。具知太子爲弟惡友之所危害。奪取寶珠苦惱無量。父母尋時杻械惡友手腳。枷鎖頸項閉著牢獄。遣使往告利師跋王。汝今云何擁遮太子。令我憂苦。利師跋王聞是語已。心生恐怖。即嚴服太子送著界上。太子遣使往白利師跋王。善友從大海歸。

        爾時。利師跋王作倡伎樂前後導從。掃灑燒香懸繒幡蓋。捶鐘鳴鼓遠迎太子。還至宮中以女娉之。遣送往詣波羅奈國。父母聞太子歸歡喜無量。乘大名象作倡伎樂。掃灑燒香懸繒幡蓋。遠迎太子。國上人民男夫女婦。聞太子入於大海安隱還歸。歡喜無量。亦皆出迎。善友太子前爲父母頭面禮足。王與夫人目瞑不見太子形容。以手捫摸。汝是我子善友非耶。父母念汝憂苦如是。太子問訊父母起居訖竟。舉手高聲。報謝諸小國王及諸群臣國土人民一切大眾。而作是言。苦屈大眾從是還歸。善友太子白父王言。我弟惡友今在何處。王言。汝不須問訊。如是惡人今在牢獄不可放也。善友太子言。願放惡友得與相見。如是言至三。王不忍拒便開獄門。

  爾時。惡友手腳杻械頸項枷鎖。往見善友。兄見如是。上白父母。爲弟脫於枷鎖。脫枷鎖已即前抱持。善言誘喻軟語問訊。汝極勞苦耶。汝持我寶珠今在何處。如是至三。而方報言。在彼土中。善友太子還得寶珠。往父母前跪燒妙香。即咒誓言。此寶珠是如意寶者。令我父母兩目明淨如故。作是願已尋時平復。父母得見其子。歡喜踴躍慶幸無量。

  爾時。善友太子於月十五日朝。淨自澡浴著鮮淨衣燒妙寶香。於高樓觀上。手捉香爐。頭面頂禮摩尼寶珠。立誓願言。我爲閻浮提一切眾生故。忍太辛苦求是寶珠。爾時。東方有大風起。吹去雲霧。虛空之中皎然明淨。並閻浮提所有糞穢。大小便利灰土草莽。涼風動已皆令清淨。以珠威德。於閻浮提。遍雨成熟自然粳米。香甘軟細色味具足。溝渠盈滿積至於膝。次雨名衣上服珠環釵釧。次雨金銀七寶眾妙伎樂。舉要言之。一切眾生所須樂具。皆悉充足。菩薩修大慈悲行檀波羅蜜。給足眾生一切樂具。其事如是。

  佛告阿難。爾時。波羅奈大王者。今現我父悅頭檀是。爾時。母者。今現我母摩耶夫人是。爾時。惡友太子者。今提婆達多是。爾時。善友太子者。今我身是。阿難。提婆達多過去世時。常懷噁心毀害於我。而我以忍辱力。常念施恩。因乃得濟。況今成佛。

        佛說此法時。無量百千人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復有無量百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無量百千眾生。皆發聲聞辟支佛心。

        阿難白佛言。當何名此經。云何奉持。佛言。此經名佛報恩方便給足一切眾生。眾會聞經。歡喜作禮而去。

  複次。提婆達多雖復隨佛出家。嫉妒情深規望利養。雖復能多讀誦六萬香象經。而不能免阿鼻地獄罪。是人與阿闍世王共爲親善。心相愛念信用其言。時。提婆達多報阿闍世王言。汝可作新王。我亦欲作新佛。阿闍世報言。此事不然。父王存在。提婆達多言。汝應除之。我亦欲滅佛。然後新王新佛教化眾生不亦快乎。

        時阿闍世即隨其言斷父王命。王波羅奈國。提婆達多報阿闍世王言。我欲毀害如來。阿闍世言。如來有大神力。豫知人之所念。汝今云何乃能加害。如來兼有諸大弟子。舍利弗大目揵連。欽婆羅阿㝹樓馱等。提婆達多報阿闍世言。王今助我。阿闍世言。何所作爲。答言。大王當立制限。不聽施諸比丘衣被飲食。阿闍世王遍宣令言。若有施諸比丘衣被飲食者。當斷汝手足。是諸大弟子一切大眾。共佛住耆闍崛山。次第乞食了不能得。一日乃至七日。舍利弗諸大弟子等。皆以神力。而往諸方求衣乞食。

        時。提婆達多白阿闍世王言。佛諸大弟子等今皆不在。如來單獨一身。王可遣信往請如來。若入宮城。即當以酒飲五百大惡黑象。極令奔醉。佛若受請來入城者。當放大醉象而踏殺之。

  時。阿闍世王遣使往請如來。佛與五百阿羅漢。即受王請前入王舍城。爾時。阿闍世王即放五百醉象。奔逸唐突。樹木摧折牆壁崩倒。哮嚇大吼向於如來。時。五百阿羅漢皆大恐怖。踴在空中。徘徊佛上。爾時。阿難圍繞如來。恐怖不能得去。爾時。如來以慈悲力。即舉右手。於五指頭出五師子。開口哮吼。五百醉象恐怖躃地。爾時。如來大眾圍繞前入王宮。時。阿闍世王即出奉迎。請佛令坐。佛即坐已。求哀懺悔。白佛言。世尊。非是我過。提婆達多耳。佛告大王。我亦知之。提婆達多常欲毀害。非適今也。過去世時亦常欲毀害我。我以慈悲力乃能得濟。

  爾時。阿闍世王叉手前白佛言。世尊。提婆達多過去世時。毀害如來其事云何。佛言。諦聽。吾當爲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不可計劫。有大國王喜食雁肉。使一獵師當網捕雁。時。有五百群雁從北方來飛空南過。中有雁王墮落網中。爾時。獵師心大歡喜。即出草庵欲取殺之。時。有一雁悲鳴吐血徘徊不去。爾時。獵師彎弓欲射。不避弓矢目不暫舍。即鼓兩翅來投雁王。五百群雁徘徊虛空。亦復不去。爾時。獵師見此一雁悲鳴吐血顧戀如是。爾時。獵師作是念言。鳥獸尚能共相戀慕。不惜身命其事如是。我今當以何心而殺是雁王。尋時開網放使令去。爾時。一雁悲鳴歡喜。鼓翅隨逐。五百群雁前後圍繞。飛空而去。爾時。獵師即白大王。網得一雁王。應送王廚供辦飲食。而見一雁悲鳴吐血不避弓矢徘徊不去。時。念此雁尋放雁王。五百隨從前後圍繞。飛空而去。爾時。大王聞是語已。心意慘然尋發慈心。鳥獸共相愛念。護惜他命其事如是。爾時。大王即斷雁肉。誓不復捕。

        大王當知。爾時王者。今大王身是。爾時獵師者。今提婆達多是。爾時一雁悲鳴吐血者。今阿難是。爾時五百群雁者。今五百阿羅漢是。爾時雁王者。今我身是。

  爾時阿難心生顧戀如本不異。爾時五百阿羅漢。飛騰虛空亦如本不異。爾時提婆達多常欲毀害於我。我以慈悲力故。因乃得濟。

        說是法時。無量百千人或得初果乃至四果。或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聲聞辟支佛心。

  複次。提婆達多噁心不息而作是念。我今應當長養十指爪甲。極令長利。於爪甲下涂以毒藥。往如來所。頭面接足禮時。我當以十指甲抓足趺上。毒藥入體其必喪命。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往如來所。頭面作禮以手接足。爾時。毒藥變成甘露。於如來身竟無所爲。複次。提婆達多既不果願。復作是念。如來今者坐耆闍崛山下。我今應當上山頭頂上排山上石下斷其命根。作是念已。上山排石傷佛足指。我慈悲心怨親同等。

        複次。提婆達多過去久遠不可計劫。爾時。有佛出興於世。號曰應現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佛滅度後。於像法中。有一坐禪比丘獨住林中。爾時。比丘嘗患蟣蝨。即便共蝨而作約言。我若坐禪。汝宜默然隱身寂住。其蝨如法。於後一時。有一土蚤來至蝨邊。問言。汝云何身體肌肉肥盛。蝨言。我所依主人常修禪定。教我飲食時節。我如法飲食故。所以身體鮮肥。蚤言。我亦欲修習其法。蝨言。能爾隨意。爾時。比丘尋便坐禪。爾時。土蚤聞血肉香。即便食啖。

  爾時。比丘心生苦惱。即便脫衣以火燒之。佛言。爾時。坐禪比丘者。今迦葉佛是。爾時。土蚤者。今提婆達多是。爾時。蝨者。今我身是。提婆達多爲利養故。毀害於我。乃至今日成佛。亦爲利養出佛身血。生入地獄。提婆達多。常懷噁心毀害如來。若說其事窮劫不盡。而如來常以慈悲力。愍而哀傷。我以值遇提婆達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慈愍。

        爾時。如來即遣阿難往到地獄。問訊提婆達多。苦可忍不。爾時。阿難受如來教。至地獄門外問牛頭阿傍言。爲我喚提婆達多。牛頭阿傍言。汝問何佛提婆達多。過去諸佛皆有提婆達多。阿難言。我喚釋迦牟尼佛提婆達多。爾時。牛頭阿傍即語提婆達多。阿難在外欲得相見。提婆達多即言。善來阿難。如來猶能憐念於我耶。阿難言。如來遣我問訊。苦痛可堪忍不。提婆達多言。我處阿鼻地獄。猶如比丘入三禪樂。佛言。菩薩摩訶薩修大方便引接眾生。其受生死無量大苦。不以爲患。若有人言。提婆達多實是惡人入阿鼻獄者。無有是處。

        如來爾時。即爲大眾顯發提婆達多微密妙行大方便。時。無量百千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百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百千人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虛空神天雨眾天華遍覆大眾。作天伎樂放大光明。贊言善哉。如來所說法未曾有也。一切大眾聞佛說法。頭面作禮。歡喜而去。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失譯人名)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五

        〈慈品第七〉

  爾時。世尊大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爾時。如來游於無量甚深行處。欲拔眾生三有劇苦。欲發五蓋並解十纏。欲令一切眾生俱得解脫安處無爲。即爲開示二種福田。一者有作福田。二者無作福田。所謂父母及與師長。諸佛法僧及諸菩薩。一切眾生修供得福。進可成道。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大弟子等諸大智慧。汝等當知。如來不久當取涅槃。時。舍利弗聞是語已。身諸肢節痛如針刺。憂愁懊惱悶絕躃地。以冷水灑面良久乃穌。即起合掌。以偈嘆佛。

        佛者譬甘露  聽聞無厭足  佛當有懈怠   無益於一切

        五道生死海  譬如墮污泥  愛慾所纏故  無智爲世迷

        前世行中正  加施而平等  故使眉間相  所照無有限

        其眼如月初  徹睹十方國  能令人心眼  見者大歡喜


  爾時。舍利弗說如是等百千偈。讚歎如來已。頭面禮足繞百千匝。告諸大眾諸天龍鬼神人及非人。諸善男子。世間虛空怪哉怪哉。世間虛空苦哉苦哉。世間眼滅痛哉痛哉。妙寶法橋今當碎壞。無上道樹今當摧折。妙寶勝幢今當傾倒。無上佛日沒大涅槃山。一切大眾聞是語已。心驚毛豎即大恐怖。日無精光。諸山崩落地爲大動。時。舍利弗於大眾中而說偈言。

         我見佛身相  喻如紫金山  相好眾德滅  唯有名獨存

        應當勤精進  得出於三界  選擇眾善業  涅槃最安樂


  時。舍利弗說是偈慰喻諸大眾已。現大神力身升虛空。化作千頭寶象。一一象身共相蟠結。千頭外向。一一象皆有七牙。一一牙上有七浴池。一一浴池有七蓮花。於花台上有七化佛。一一化佛皆有侍者舍利弗。一一舍利弗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無量恆沙世界。遠召有緣。有緣既集。時。舍利弗復現大身滿虛空中。大而現小。入地如水。出無間隙。入無孔竅。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踴沒虛空。或作千作百乃至無數。現種種神變已。從虛空下往大眾中。廣爲說法示教利喜。令無量百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無量百千眾生得須陀洹道乃至阿羅漢果。復有無量百千人發聲聞辟支佛心。

        時。舍利弗作如是無量利益已。告於大眾而作是言。我今何心。見於如來入般涅槃。作是唱已。即升虛空。身中出火即自燒身。取於涅槃。爾時。大眾戀慕舍利弗。目不暫舍心生戀慕。舉聲大哭塵土坌身。日無精光天地大動。爾時。大眾收取捨利起塔供養。爾時。有無量百千大眾圍繞塔。念舍利弗故心生苦惱。猖狂而行忘失正念。

  爾時。如來以慈悲力。化作舍利弗在大眾中。爾時。大眾見舍利弗。心生歡喜憂苦即除。因歡喜心故。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阿難以如來神力故。觀察眾心咸皆有疑。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叉手長跪而白佛言。世尊。舍利弗以何因緣。先如來前而取滅度。令諸大眾憂苦如是。佛告阿難及諸大眾。舍利弗不但今日先如來前而取滅度。過去世時。亦不能忍見我先取滅度。

        阿難白佛言。世尊。舍利弗過去世時。先取滅度其事云何。佛言。善聽。乃往過去阿僧祇劫。爾時。有國名波羅奈。其波羅奈王名曰大光明。大光明王主六十小國八百聚落。其王常懷慈心。佈施一切不逆人意。爾時。有一邊小國王常懷惡逆。爾時。大光明王於月日諸齋日。以五百大象載珍寶錢財衣被飲食。著大市中及著四城門外。佈施一切。時。敵國怨家。聞大光明王佈施一切不逆人意。有須衣服飲食金銀珍寶者。恣意自取而去。

  爾時。邊小國王聞大光明王佈施之德。心生嫉妒。即集諸臣。誰能往彼波羅奈國乞大光明王頭。諸臣皆無能往者。王復更宣令。誰能往彼波羅奈國乞大光明王頭。能去者償金千斤。其中有一婆羅門言。我能往乞之。但給我資糧。此國去波羅奈六千餘裏。王即給資糧。遣至波羅奈國。

        時。婆羅門往到波羅奈國界上。其他六種震動。驚諸禽獸四散馳走。日光障蔽月無精光。五星諸宿違失常度。赤黑白虹晝夜常現流星崩落。於其國中有諸流泉浴池華果茂盛。常所愛樂者而皆枯乾。時。婆羅門往到波羅奈城。在門外立。時。守門神語守門者言。此大惡婆羅門從遠方來。欲乞大光明王頭。汝莫聽入。時。婆羅門住在門外。停滯一七不能得前語守門者。我從遠來欲見大王。時。守門者即入白王。有一婆羅門從遠方來今在門外。王聞是語即出奉迎。如子見父。前爲作禮。所從來耶冒涉途路得無疲倦。婆羅門言。我在他方聞王功德佈施不逆人意。名聲遠聞上徹蒼天下徹黃泉。遠近歌嘆實無虛言。故從遠來歷涉山川。今欲有所得。王言。我今名爲一切之施。有所求索莫自疑難。婆羅門言。審實爾不。我不用餘物。今欲大祠從王乞頭。王聞是已深自思惟。我從無始生死已來。空喪此身未曾爲法。空受生死勞我精神。今者此身深欲爲求菩提誓及眾生。今不與者違我本心。若不以此身施者。何緣當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王言。大善。須我小自撿校委付國位夫人太子。過七日已當相給與。

  爾時。大王即入宮中報諸夫人。天下恩愛皆當別離。人生有死事成有敗。物生於春秋冬自枯。夫人太子聞是語已。譬如人噎既不能咽復不得吐。大王。今者何因緣故說如是語。王言。有婆羅門從遠方來。欲乞我頭。我已許之。夫人太子聞是語已。舉身投地舉聲大哭。自拔頭髮裂壞衣裳而作是言。大王。天下所重莫若己身。云何今日難捨能捨持用施人。時。五百大臣語婆羅門言。汝用是臭爛膿血頭爲。婆羅門言。我自乞丐用問我爲。大臣語言。卿入我國我應問卿。卿應答我。時。婆羅門正欲實答心懷恐怖。懼畏大臣斷其命根。

        爾時。五百大臣語婆羅門。汝莫恐怖。我等今者施汝無畏。以大王故。貧婆羅門何急用是膿血頭爲。我等五百人人作一七寶頭。共相貿易並與所須。令汝七世無所乏少。婆羅門言。吾不用也。時。諸大臣不果所願。心生苦惱舉聲悲哭。白大王言。大王。今者何忍便欲捨此國土人民夫人太子。爲一婆羅門永棄孤背。王言。今爲汝等及一切眾生故捨身佈施。時。第一大臣聞王語定必欲捨身與婆羅門。即自思惟。我今云何當見大王舍此身命。作是思惟已即入靜室便以刀自斷其命。

  爾時。大王便入後園。喚婆羅門來。汝今遠來從我乞頭。我以慈心憐愍汝故不逆汝意。令我來世得智慧頭施於汝等。作是語已即起合掌。向十方禮而作是言。十方諸佛哀慈憐愍。諸尊菩薩威神護助。令我此事必得成辦。語婆羅門。隨汝持去。

        時。婆羅門言。王有力士之力。臨時苦痛脫能變悔不能忍苦。或能反害於我。王審能爾者。何不以頭髮自系樹枝。王聞是語心生慈愍。此婆羅門怯而且羸。若當不能斷我頭者而失大利。即隨其言以發自縛著樹。語婆羅門。汝斷我頭還著我手中。我當以手授與於汝。時。婆羅門手自捉刀即前向樹。爾時。樹神即以手拍婆羅門頭悶絕倒地。

  爾時。大光明王語樹神言。汝不助我。反於善法而起留難。爾時。樹神聞是語已。心生苦惱。即唱是言。怪哉苦哉。於虛空中無云雨血。天地大動日無精光。時。婆羅門尋斷王頭持還本國。爾時。五百太子及諸群臣。即收大光明王所餘身骨起塔供養。

        佛告阿難。爾時第一大臣。聞大光明王以頭佈施心不堪忍。尋自捨命者今舍利弗是。爾時。大光明王者今則我身釋迦如來是。菩薩如是修習苦行。誓爲眾生念諸佛恩。是故。超越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聞於如來欲入涅槃眼不忍見。先取滅度與本不異。過去世時不忍見我舍於身命。我於此後園在此一樹下。舍轉輪王頭佈施數滿一千。況余身份身體手足。

        說是苦行因緣時。有無量百千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無量百千人得須陀洹道乃至阿羅漢果。復有無量百千人發聲聞辟支佛心。一切大眾諸天龍鬼神人及非人聞佛說法歡喜而去。

  複次。摩伽陀國有五百群賊。常斷道劫人。枉濫無辜。王路斷絕。爾時。摩伽陀王即起四兵而往收捕。送著深山懸崄之處。即取一一賊。挑其兩目刵劓耳鼻。爾時。五百群賊身體苦痛命在呼噏。爾時。五百人中有一人。是佛弟子告諸大眾。我等今者命不云遠。何不至心歸命於佛。

  爾時。五百人尋共發聲唱如是言。南無釋迦牟尼佛。爾時。如來在耆闍崛山。以慈悲力於游乾陀山。即大風起吹動樹林。起栴檀塵滿虛空中。風即吹往至彼深山諸群賊所。坌諸賊眼及諸身瘡。平復如故。

  爾時。諸賊還得兩眼。身瘡平復血變爲乳。俱發是言。我等今者蒙佛重恩身體安樂。報佛恩者應當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唱已。一切大眾異口同音而作是言。諸未安眾生我當安之。諸未解脫眾生我當解之。諸未度者我當度之。未得道者令得涅槃。

        複次。如來慈悲方便神力不可思議。佛在舍衛國。爾時。崛山中有五百人止住其中。斷道劫人作諸非法。如來爾時以方便力化作一人。乘大名象身著鎧仗。帶持弓箭手執鉾鋋。所乘大象皆以七寶而莊校之。其人亦以七寶而自莊嚴。珠環嚴具皆出光明。單獨一己而入崄路往至崛山。爾時。山中五百群賊。遙見是人而相謂言。我等積年作賊未見此也。爾時。賊主問諸人言。汝何所見。其人答言。見有一人乘大名象。被服瓔珞並象乘具純是七寶。放大光明照動天地。隨路而來。兼復單獨一己。我等若當擒獲此人資生衣食七世無乏。爾時。賊主聞是語已。心生歡喜密共唱令而作是言。慎莫斫射徐徐捉取。即前後圍繞一時而發。時。五百人同聲唱喚。爾時。化人以慈悲力愍而哀傷。尋時張弓布箭射之。時。五百人人被一箭。而瘡苦痛難可堪忍。即皆躄地。宛轉大哭起共拔箭。其箭堅固非力所堪。爾時。五百人即懷恐怖。我等今者必死不疑。所以者何。而此一人難爲抗對由來未有。即共同聲說偈問曰。

        卿是何等人  爲是咒術力  爲是龍鬼神  一箭射五百

        苦痛難可陳  我等身歸依  爲我出毒箭  隨順不敢違


  爾時。化人說偈答曰。  

        斫瘡無過惡  射箭無過怒  是壯莫能拔  唯從多聞除


  爾時。化人說是偈已。即復佛身。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一切眾生遇斯光者。盲者得睹。瘻者得申。拘躄者得手足。若邪迷者得睹真言。總要而言。諸不稱意皆得如願。

  爾時。如來爲五百人示教利喜。說種種法。時。五百人聞法歡喜。身瘡平復血反爲乳。尋時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共同聲而說偈言。

        我等已發心  廣利諸眾生  應當常恭敬  隨順諸佛學

        唸佛慈悲力  拔苦身心安  應當唸佛恩  菩薩及善友

        師長及父母  及諸眾生類  怨親心平等  恩德無有二


  爾時。虛空中欲界諸天憍屍迦等。雨眾天華作天伎樂。供養如來。異口同音而說偈言。

        我等先世福  光明甚嚴飾  眾妙供養具  利益於一切

        世尊甚難遇  妙法亦難聞  宿殖眾德本  今遇釋中神

        我等唸佛恩  亦當發道心  我今得見佛  所有三業善

        爲諸眾生故  回向無上道


  爾時。諸天說是偈已繞百千匝。頭面禮佛飛空而去。

  複次。如來方便慈善根力不可思議。爾時。毗舍離國有一婆羅門。執著邪見貪著我慢。舍利弗大目揵連往到其家。說法慰喻而不信受。執著邪論。其家大富財寶無量。家無有子。一旦崩亡財賄沒官。思惟是已。奉祠諸山及諸樹神。過九十日其婦便覺有娠。月滿生男。其兒端正人相具足。父母愛念眾人宗敬。至年十二。共諸等侶出外遊觀。道逢醉象馳犇踐踏。即便命終。父母聞之舉聲大哭。自投於地生狂痴心。塵土坌身自拔頭髮而作是言。一何薄命生亡我珍。前趣兒所抱持死屍。舉聲慟哭絕而復穌。心發狂痴裸形而行。得睹如來。如來以慈善根力化作其兒。

  爾時。父母即前抱持歡喜無量。狂痴即滅還得本心。如來爾時即爲說法。因聞法故。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複次。如來慈善根力不可思議。爾時。流離王起四種兵伐舍維國。得諸釋子穿坑埋之。坑悉齊腋令不動搖。過一七已。如來爾時以慈善根力即化其地變成浴池。其浴池水具八功德。有妙香花。所謂波頭摩花分陀利花。青黃赤白。大如車輪充滿其中。異類眾鳥相和悲鳴。時。諸釋子見是事已心生歡喜。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菩提心已。時。流離王即以酒飲五百黑像極令犇醉。腳著鐵甲鼻系利劍。即聲惡鼓。放諸群像踏諸釋子。身諸肢節皮骨糜碎。狼籍在地。以如來慈悲力故身心安樂。身心安樂故發菩提心。以發菩提心故。於諸眾生得平等心。心平等故不生嗔恚。心不嗔恚故命終生天。得生天已。即以天眼卻觀本緣。尋相謂言。我等蒙佛慈恩。得生於天。七寶宮殿名衣上服身諸光明。微妙伎樂一切樂具。皆是如來神力。是故。我等發大悲心利益眾生。隨有佛法所流布處。若城邑聚落山林樹下宮殿舍宅。有讀誦書寫解說其義。隨流布處稱意供給令無乏少。若有刀兵疾疫饑饉。我等應當晝夜擁護心不捨離。爾時。諸天發是願已。身命色力光明晃耀復倍於常。歡喜踴躍飛空而去。

  複次。如來方便慈善根力不可思議。爾時。流離王伐舍維國。毀害諸釋種已。選諸釋女。擇取端正才能過人。各無數伎取五百人前後圍繞。作倡伎樂還歸本國。夫人婇女升正殿上。結加趺坐告大眾言。我今快樂稱善無量。時。諸釋女問流離王言。汝今云何快樂。答言。我得勝怨。諸釋女言。汝不得勝。假使汝國一切四兵。不敵於我釋種一人。然我釋種是佛弟子。不與物諍令汝得勝。若起惡者。汝前後三四起兵向舍維國。而常退縮。汝第一往時。我諸釋種而作是言。此流離王不識恩分反生惡逆。若我等與彼戰者。賢愚不別皂白不明。我等今者。宜應恐怖令彼退散。即立誓令。今者諸人齊共射之令箭莫傷。即起四兵往逆流離。去四十裏挽弓射之。箭箭相續筈筈相拄。

        時。流離王見是事已。即懷恐怖退還歸去。過九十日。復起四兵伐諸釋種。爾時。諸釋尋共議言。流離惡人不知慚愧。而復更來欲相危害。爾時。諸釋復立誓限。今日諸人齊共射鎧莫令傷人。時。諸釋種齊共射之。悉令諸人所著鎧仗鉀鉀斷壞裸身而住。時。流離王心懷怖懼。即集諸臣而共議言。我等今者恐不全濟。中有第一大臣白大王言。是諸釋種皆佛弟子。持不殺戒修行慈悲。若不爾者。我等身命久已殞滅。王言。審如是者更可前進。

  爾時。諸釋[僉+殳]手而住。流離軍馬遂至逼近。諸釋種中有一婆羅門。語諸釋子。今衰禍至云何儼然。諸釋答言。我等今者不與物諍。若與彼諍非佛弟子。時。婆羅門即嫌其言。踴出釋前。與流離戰一箭射七。未久之間傷殺轉多。流離四兵即還卻退。時。諸釋種復作是念。我等今者不應與是惡人共爲徒黨。即集釋眾。共擯出是婆羅門種。既擯出已。流離四兵壞舍維國。以是因緣令汝得勝。時。流離王即生慚愧。喚旃陀羅。即刵耳鼻截斷手足。斷手足已。即以車載棄於冢間。時。諸釋女宛轉無復手足。悲號酸切苦毒纏身余命無幾。

        時。諸釋女各稱父母兄弟姐妹者。或復稱天喚地者。苦切無量。惟其中有第一釋女告諸女言。姐妹當知。我曾從佛聞。若有一人能於運急之中發於一唸唸佛至心歸命者。即得安隱各稱所願。時。五百釋女異口同音至心唸佛。南無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復更唱言。苦哉苦哉。痛哉痛哉。嗚呼婆伽婆修伽陀。作是唱時。於虛空中。以如來慈善根力故。起大悲云雨大悲雨。雨諸女人身。既蒙雨已。身體手足還生如故。諸女歡喜俱唱是言。如來慈父無上世尊。世間妙藥世間眼目。於三界中能拔其苦施與快樂。所以者何。我等今者得脫苦難。我等今者當唸佛恩。當念報恩。

        諸女念言。當以何事而報佛恩。如來身者金剛之身。常住之身。無飢渴身。微妙色身。悉是具足百千禪定根力覺道不可思議。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之好具二莊嚴住大涅槃。等視眾生如羅睺羅。怨親等觀亦不望報。我等今者欲報佛恩。當共出家修持禁戒護持正法。思惟是已即求衣缽。往詣王園比丘尼精舍求索出家。

        時。有六群比丘尼。見諸釋女年時幼稚美色端正。今云何能捨此難捨而共出家。我等當爲說世間五欲快樂。待年限過然後出家。不亦快乎。彼若還俗。必以衣缽奉施我等。思惟是已。於釋女前。即以上事向諸女說。諸女聞已心懷苦惱。此安隱處。云何有大恐怖。如肴膳飲食和以毒藥。此比丘尼所說亦復如是。世間五欲多諸過患。我已具知。云何而反讚歎其美。而勸我等還歸本家在於五欲。作是語已。舉聲大哭還出僧房。

        時。有比丘尼名曰華色。即問諸女何爲啼哭。諸女答言。不果所願。比丘尼言。汝願何等。答言。願欲出家不蒙聽許。時。華色比丘尼問言。汝欲出家者。我能度汝。諸女聞已心生歡喜。即便隨從度爲弟子。時。諸釋女既蒙聽許。悲喜交集而作是言。和上當知。我等在家眾苦非一。親族喪亡。割削耳鼻截斷手足禍患滋甚。

  爾。時和上報諸弟子。汝等辛苦何足言耶。我在家時。荷負眾苦其事眾多。時。諸釋女長跪白師。願說在家眾苦因緣。

  爾時華色比丘尼。即入三昧。以神通力放大光明照閻浮提。請召有緣天龍鬼神人及非人。於大眾中即自說言。我在家時。是舍衛國人。父母嫁我與北方人。彼國風俗。其婦有娠。垂欲產時還父母家。如是次第數年生子。後復有娠。垂產之日皆乘車馬。夫妻相將歸父母家。中路有河其水瀑長。其路曠絕多諸賊難。既至河已不能得渡住宿岸邊。於初夜時我腹卒痛。即便起坐未久之間。即便娩身生一男兒。岸邊草中有大毒蛇。聞新血香即來趣我。未至我所。我夫及奴眠在道中。蛇至奴所尋便螫殺。前至夫所。夫眠不覺亦螫殺夫。我時唱喚蛇來蛇來。喚夫不應夫奴已死。爾時。毒蛇亦螫牛馬。至日出已。其夫身體膖脹爛壞。骨節解散狼籍在地。憂悲恐怖悶絕躃地。舉聲大哭以手捶胸。自拔頭髮塵土坌身。尋復悶絕舉身投骨。如是憂苦經留數日。獨在岸邊。其水漸小。荷負小兒以手牽持。其新產者以裙盛之。銜著口中即前入水。正到河半反視大兒見一猛虎犇走馳逐。開口唱喚口即失裙。嬰兒沒水。以手探摸而竟不獲。其背上者失手落水尋覆沒喪。其岸上者爲虎所食。我見是已心肝分裂。口吐熱血舉聲大哭。怪哉怪哉。我今一旦見此禍酷。即到岸上悶絕躃地。未久之間有大伴至。

        爾時。伴中有一長者。是我父母舊所知識。我即前問父母消息。爾時。長者即答我言。汝父母家昨夜失火。所燒蕩盡父母亦喪。我聞是已悶絕躃地良久乃穌。未久之間。有五百群賊即壞眾伴。爾時。賊主便將我去。作賊主婦法常使守門。若有緩急爲人所逐。須速開門。後於一時夫與群賊共行抄劫。

  爾時。財主王及聚落。併力馳逐即還其家。爾時。其婦在其舍內娩娠生子。夫在門外再三喚已內無人開門。

  爾時。賊主即作是念。今此婦者欲危害我。思惟是已即緣牆入。語其婦言。以何事故不開門耶。婦言。以產生故而不及耳。爾時。賊主見是事已。嗔恚小息語其婦言。人有娠者便當有子。汝爲產故危害於我。用是子爲速往殺之。爾時。其婦心生憐愍不忍殺之。

  爾時。賊主尋拔刀斫解斷手足。語其婦言。汝可還啖。若不食者當斷汝頭。爾時。其婦以恐怖故即還食之。既還食已嗔恚便息。其夫於後續復劫盜。爲王所得。即治其罪。治賊之法要斷其命合婦生埋。我時身體著妙瓔珞。爾時。有人貪利瓔珞。於後夜時即便開冢。取我瓔珞並將我去。復經少時王家伺官。即伺捉得以律斷之。如治賊罪。治賊罪法即斷其命合婦生埋。埋之不固。於後夜時多諸虎狼。把發冢開食啖死屍。我因此故尋時得出。既得出已荒錯迷悶不知東西。即便馳走。路見多人即便問言。諸人當知我今苦惱。何處能有忘憂除患。

        時。有長老婆羅門等。以憐愍心即語我言。曾聞釋迦牟尼佛法之中。多諸安隱無諸衰惱。我聞是已心生歡喜。詣大愛道憍曇彌比丘尼所出家。次第修習即得道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以是因緣汝等當知。我在家時勤苦如是。以是因緣自致得道。

        時。諸釋女聞是語已。心大歡喜得法眼淨。諸會聽眾各發所願歡喜而去。

        爾時。佛姨母憍曇彌比丘尼告一切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尼優婆夷及一切女人。而作是言。佛法大利。一切功德三種果報。唯有如來佛法海中乃具有之。一切眾生皆悉有分。而我等一切女人。如來不聽。以一切女人多諸疑惑執著難捨。以執著故。使諸結業無量纏縛痴愛覆心。覆心重故。愛水所沒不能自出故。以二等智故。懈怠慢惰故。現身不能莊嚴菩提獲得三十二相故。於生死中失轉輪聖王所有勝果。以十善法攝眾生故。亦失無上梵王之位。能爲建立正法勸發咨請。使一切眾生得利樂故。是故。如來不聽女人樂爲弟子。天魔波旬及諸邪見一切外道。長夜惡邪執著邪論。殘滅正法毀佛法僧。是故。如來不聽女人樂入佛法。我爲一切諸女人故。三請如來欲求佛法。如是至三。亦不聽許。時。我不果所願。心懷悵恨憂悲苦惱。即出只桓悲淚滿目。

  爾時。阿難即問我言。母人何故憂愁如此。我時即報侍者阿難。欲求出家修行佛法。三請如來如來不許。以是因緣我憂愁耳。爾時。阿難即報我言。母人莫愁。我當啟請如來使母人得入佛法。憍曇彌聞是語已心大歡喜。

        爾時。阿難入白佛言。世尊。今欲從佛啟請一願。佛言。聽汝說之。阿難白佛言。憍曇彌母人者。乳哺養育如來色身。至今得佛。依因母人之所成立。母人於如來有大恩分。如來猶尚聽於一切眾生入佛法中。況於母人而不聽許。

  佛告阿難。如汝所說。如來非不知母人於如來所有是重恩。但不樂使女人入佛法中。如來若聽女人入佛法中者。正法當漸微漸滅於五百歲。是故。如來不樂喜聽女人入佛法中。

        爾時。阿難頭面禮佛足。長跪叉手重白佛言。世尊。阿難自念。過去諸佛具四部眾。而我釋迦如來獨不具耶。佛告阿難。若憍曇彌愛樂佛法發大精進清。淨修習八敬之法者。聽入佛法。阿難即時頭面禮佛。右繞三匝即便出外。白母人言。阿難已勸請如來。得使母人奉持佛法。

        憍曇彌聞是語已心大歡喜。白阿難言。善哉阿難。乃能慇勤勸請如來。得使母人稱遂本願。阿難具宣如來慇勤之教。母人聞已悲喜交集。而我身者是無常身。今日乃得貿易寶身。今我命者唸唸遷滅代謝不定。始於今日貿易寶命。今我所有身命財者。眾緣所共無有真主。今日乃得貿易寶財。我思惟如是功德利故。於阿難所深生恭敬供養之想。白言。大德阿難。願不有慮。如來秘教當盡奉行。假使喪失身命終不退失。如來即當宣說微妙八敬之法。難可毀犯。

  爾時。憍曇彌母人即以大悲熏修其心。普爲未來一切女人重白佛言。世尊。若當未來惡世之中。有善女人信樂愛敬於佛法者。唯願聽許得蒙其例。佛言。善哉。若有女人護持佛法。漸次修學戒施多聞及諸善法。在家出家三歸五戒乃至具戒。及諸度脫諸助道法。皆悉聽許恣意修習。亦得是三種果報。人天泥洹。

        時。憍曇彌聞是說已心生歡喜而白佛言。世尊。若是果報正是佛恩。佛言。莫作是說。如來終不有恩於諸眾生。如來終不於諸眾生而計有恩。計有恩者則破如來平等之心。憍曇彌當知。如來於諸眾生計有恩無恩者無有平等。何以故。若有眾生毀害於佛如來不嗔。若有眾生以栴檀汁涂如來身如來不喜。如來普於眾生怨親等觀。唯是阿難非如來也。以阿難故。令諸女人得入佛法。憍曇彌。未來末世。若有比丘尼及諸一切諸善女人。常當至心念阿難恩。稱名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令不斷絕。若不能常晝夜六時令心不忘。時。憍曇彌告諸比丘尼及一切諸善女人而作是言。我等應當至心歸命阿難大師。若有女人欲求安隱吉祥果報。常當於二月八日八月八日。著淨潔衣。至心受持八戒齋法。晝夜六時建大精進。阿難即以大威神力。應聲護助如願即得。

        時。會大眾聞法歡喜。右繞而去。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失譯人名)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六

        〈優波離品第八〉

  爾時。如來大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爾時。阿難即從座起。觀察眾心咸皆有疑。如來世尊。云何乃聽優波離下賤之人隨佛出家。以聽其出家故。毀辱一切諸王剎利種。增不敬之心。污信心故永失福田。乃使白淨王子難陀比丘生輕慢心。

        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善聽。汝等乃可說如來無有平等大悲三念處五智三昧。不得說言優波離比丘真實是下賤人。修習下行下願下精進也。汝等乃可說如來煩惱無常遷變。不可得說優波離下賤出家。如來以正遍知宣說真實之言。汝等應當信受佛語。如來知見生死過患獨覺成佛。優波羅亦隨出家。三明六通具八解脫。天人大眾增仰。護持正法持律第一。堪任供養能令眾生成就三種妙果。所謂現報生報後報。是故當知。優波離者奇特妙行。偏爲大悲菩薩。已於過去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殖眾德本。亦於諸佛法中持律第一。亦於釋迦牟尼佛法中持律第一。

        爾時。難陀比丘聞佛說已。即從座起。頭面禮大憍陳如足。次第至優波離前。俯仰而立合掌而已。爾時。如來即爲難陀而說偈言。

        難陀當應知  汝莫憂貧窮  亦不失富貴  出家法應爾


  難陀聞佛示教利喜種種說法。心生歡喜。即正衣服。頭面禮優波離足。應時天地六種震動。身心柔軟逮得己利。所作已辦。佛告優波離。汝速師子吼於三寶四諦在家出家七眾差別。所謂三歸五戒乃至一切戒。利益眾生戒。淨煩惱戒。調御威儀戒。禪戒無漏戒。興隆三寶。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如來以威神力引接將護。我乃少能所咨問耳。

  云何名三寶。佛法及眾僧。三寶若無性。云何分別說法僧差別名。歸依三寶者。云何而奉行。三歸若一者。不應說言三。若說三歸者。云何七眾名。爾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何所歸依名歸依佛。爾時。如來一一稱解答曰。

  佛陀者覺。覺了一切法相故。複次。一切眾生長眠三界。佛道眼既開自覺覺彼。故名爲覺。佛於一切法。能一切得一切說。問曰。佛云何一切說。爲應時適會隨宜說耶。爲當部黨相從說耶。答曰。佛隨物適時說一切法。後諸弟子結集法藏。以類撰之。佛或時爲諸弟子制戒輕重有殘無殘。撰爲律藏。或時說因果相生諸結諸使及以業相。集爲阿毗曇藏。爲諸天世人隨時說法。集爲增一。是勸化人所習。爲利根眾生說諸深義。名中阿含。是學問者所習。說種種隨禪法。是雜阿含。坐禪人習破諸外道。是長阿含。

        問曰。佛若一切說者。有經云。佛坐一樹下捉一枝葉。問弟子曰。此枝葉多樹上葉多。答曰。樹上葉多。佛言。我所知法如樹上葉。我所說法如掌中葉。云何言佛一切說耶。答曰。有別相一切。總相一切。今言別相一切。有言。佛能一切說。但眾生不能盡受。佛非不能說。有言。應云一切知直言說。不得言一切說也。問。若佛知而能說。聲聞緣覺依知而能說。何不稱佛耶。答曰。不爾。佛知說俱盡。二乘知說於法有所不盡。複次。佛解一切法。盡能作名。二乘不能。複次。佛得無邊法能無邊說。二乘不能。複次。有共不共。二乘所得共。佛所得不共。聲聞所得三乘同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獨佛自知。複次。函大蓋亦大。法大法相無邊。佛以無邊智知說無邊法。二乘智有邊故不稱法相。複次。有根義。根者慧根。義者慧所緣法。佛根義俱滿。慧所緣法無有不盡。二乘根義二俱不滿。複次。佛得如實智名。於一切法相如實了故。二乘知法不盡原底。兼有所不周。是以不得稱如實智。以是種種義故。二乘不得稱佛。婆伽婆者不可以音傳。不可以義解。云何世尊以能知一切對治法故。

        複次。世法言音不同。世人自不相解。佛悉知之。故云世尊。複次。敕比丘云。凡二乘凡夫自說得法。或樂靜默或入禪定。或以余緣秘惜不說。佛所得法以慈悲力故。樂爲他說。複次。云何以破三毒故。得稱世尊。問曰。二乘亦破三毒。何不名世尊耶。答曰。不爾。二乘有退。佛不退故。退有三種。果退不果退所用退。果退者聲聞三果退。下果不退。中乘二種。若百劫習行成辟支佛果不退。若本是下乘三果作辟支佛則果有退。佛果不退。不果退者。若向三乘人未得而退。若修比丘三業懈墮不進。凡有所修習退而不勤。名不果退也。所用退者。凡所得法不現前用。如佛十力小乘十智。用一余則不用。如誦十萬言經。若不誦時盡名所用退也。下乘不果退。中乘亦有不果退。佛無不果退。於一切行中無不勤故。二乘有所用退也。佛則不定。又云。於十力中用一不用九。故名退也。有云。無不用退。如誦二十萬言經。凡夫力劣故。或一日二日誦訖。佛能即時誦訖。十力亦爾。用能即用。無障礙故。無不用退。又云。佛無不用退。如著泥洹僧時不直爾著。如凡夫人法。皆爲利益眾生故。凡所用法。有益則用。無益不用。非不能用。故無用退。雖各有所解。而云不可定也。佛意不可思議。問曰。聲聞何故三果退。下果不退。答曰。三果已曾得故退。下果未曾得故不退。如人飢得美食。久則不忘。此義亦爾。又云。下果忍作無礙道智作解脫道。三果智作無礙道智作解脫道故退。又云。見諦道無退。思惟道有退。淨不淨想斷結故。思惟道有逼迫。見諦無逼迫。見諦無逼迫。見諦結見理。思惟微生故逼迫不退也。又云。見諦智力強如大梁鎮物。思惟智弱故退也。又云。見諦欲界忍智二心能斷九品。上界忍智二心斷七十二品結盡無色界故不退也。以是義故獨名世尊。

        複次。佛習氣斷。二乘習氣不盡。如牛齝比丘。常作牛齝。以世世牛中來故。如一比丘雖得漏盡。而常以鏡自照。以世世從淫女中來故。如一比丘跳枰擲閣。以世世從獼猴中來。不得名世尊。凡言如是我聞者。佛在時言。我聞爲是滅後也。撰法藏者言我聞。佛二十年中說法。阿難不聞。何得言我聞。答曰。云諸天語阿難。又云。佛入世俗心令阿難知。又云。從諸比丘邊聞。又云。阿難從佛請願。願佛莫與我故衣。莫令人請我食。我爲求法恭敬佛故。侍佛所須不爲衣食。諸比丘晨暮二時。得見世尊。莫令我爾。欲見便見。

        又。佛二十年中所說法盡爲我說。問曰。二十年中所說法句。何由可說。答曰。佛善巧方便。於一句法中演無量法。能以無量法爲一句義。佛粗示其端緒。阿難盡已得知。速利強持力故。八萬法者。又云。如樹根莖枝葉名爲一樹。佛爲眾生始終說法名爲一藏。如是八萬。又云。佛一坐說法名爲一藏。如是八萬。又云。十六字爲半偈。三十二字爲一偈。如是八萬。又云。長短偈四十二字爲一偈。如是八萬。又云。如半月說戒爲一藏。如是八萬。又云。佛自說六萬六千偈爲一藏。如是八萬。又云。佛說塵勞有八萬。法藥亦八萬。名八萬法藏。

        問曰。契經阿毗曇不以佛在初。獨律誦以佛在初。答曰。以勝故。佛獨制故。如契經中諸弟子說法。有時如釋提桓因自說佈施第一。何以故。我以施故。得爲天王所願如意。佛言如是。有時佛化作化佛。化佛說法。律則不爾。一切佛說。是故以佛在初。又如契經隨處隨決。律則不爾。若屋中有事。不得即結。必當出外。若白衣邊有事。必在眾結。若聚落有事。亦在眾結。若於五眾邊有事。必在比丘比丘尼邊結。是故。以佛在初。毗耶離者。或有國以王爲名。或以地爲稱。或以城爲號。此國以龍爲目。迦蘭陀聚落者。以鳥名之。又云。聚落主名須提那者。父母求請神祇得。故名求得。富貴者。富有二種。一眾生類。二非眾生。非眾生者。多有金銀七寶倉庫財帛田疇舍宅。眾生類者。奴婢僕使象馬牛羊村落封邑。故名富也。貴者或爲封主。或有美德。人所宗敬。故言貴也。自歸三寶受三歸法。

  問曰。三歸以何爲性。有論者言。三歸是教無教性。受三歸時。胡跪合掌。口說三歸。是名身口教也。若純重心有身口無教。是謂教無教。又云。三歸是三業性。身口意業也。又云。三歸是善五陰。以眾生善五陰爲三歸。以三寶爲所歸。所歸以救護爲義。譬如有人有罪於王。投向異國以求救護。異國王言。汝求無畏者。莫出我境。莫違我教。必相救護。眾生亦爾。系屬於魔有生死罪。歸向三寶以求救護。若誠心三寶更無異向。不違佛教。魔王邪惡無如之何。昔有一鴿。爲鷹所逐。入舍利弗影戰懼不解。移入佛影泰然無怖。大海可移此鴿無動。所以爾者。佛有大慈大悲。舍利弗無大慈悲。佛習氣盡。舍利弗習氣未盡。佛三阿僧祇劫修菩薩行。舍利弗六十劫中修習苦行。以是因緣。鴿入舍利弗影猶有怖畏。入佛影中而無怖也。

        問曰。若歸三寶能除罪過息怖畏者。提婆達多亦歸依三寶。以信出家受具足戒。而犯三逆墮阿鼻獄。答曰。夫救護者救可救者。提婆達多罪惡深大兼是定業。是故難救。問曰。若有大罪佛不能救。若無罪者不須佛救。云何三寶能有救護。答曰。提婆達多歸依三寶。心不真實三歸不滿。常求利養名聞。自號一切智人。與佛爭競。以是因緣。三寶雖有大力不能救也。如阿闍世王。雖有逆罪應入阿鼻獄。以誠心向佛故。滅阿鼻罪入黑繩地獄。如人中重罪七日都盡。是謂三寶救護力也。

        問曰。若提婆達多罪不可救者。有經云若人歸佛者不墮三惡道。是義云何。答曰。提婆達多以歸三寶故。雖入阿鼻受苦輕微。亦時得暫息。又如人在山林曠野恐怖之處。若唸佛功德恐怖即滅。是故。歸依三寶救護不虛。三寶於四諦中何諦所攝。於二十二根中何根所攝。於十八界中何界所攝。十二入中何入所攝。於五陰中何陰所攝三寶。於四諦中盡諦所攝。道諦少入。根中三根所攝未知已知無知根。於十八界所攝意界意識界法界。十二入中意入法入所攝。五陰中無漏五陰所攝。佛寶於四諦中道諦少入。法寶於四諦中盡諦所攝。僧寶於四諦中道諦少入。佛寶二十二根中。無知根所攝。法寶是盡諦無爲故非根所攝。僧寶二十二根中三無漏根所攝。佛寶於十八界中。意界意識界法界少入。十二入中意入法入少入。五陰中無漏五陰少入。法寶於十八界中法界少入。十二入中法入少入。法寶非五陰攝。陰是有爲。法寶是無爲故。僧寶於十八界中意界意識界法界少入。十二入中意入法入少入。五陰中無漏五陰少入。

        問。歸依佛者。爲歸依釋迦文佛。爲歸依三世佛耶。答曰。歸依三世佛。以佛法身同故。歸依一佛。則是三世諸佛。以佛無異故。有云。若歸依三世諸佛者。有諸天自說。我迦葉佛弟子。我拘留孫佛弟子。如是七佛中各稱我是某佛弟子。以是因緣。正應歸依一佛。不應三世。有云不應爾。何以故。如毗沙門經說。毗沙門王歸依三寶。歸依過去未來現在佛。以是義故。應歸依三世諸佛。

        問曰。若爾者。如諸天各稱某佛弟子。是義云何。答曰。諸天所說。何足定義。有諸天各稱一佛爲師。亦歸三世諸佛。直以一佛爲證耳。問曰。何所歸依名爲歸依佛。答曰。歸依語回轉一切智無學功德。爲歸色身。歸依法身耶。答曰。歸依法身不歸色身。不以色爲佛故。問曰。若色身非佛者。何以出佛身血而得逆罪。答曰。色身是法身器故。法身所依故。若害色身則得逆罪。不以色身是佛故得逆罪。歸依法者。何所歸依名歸依法。答曰。歸依語回轉斷欲無慾盡處涅槃。是名歸依法。

        問曰。爲歸依自身盡處他身盡處。答曰。歸自身盡處他身盡處。是名歸依法。若歸依僧何所歸依。答曰。歸依語回轉良祐福田聲聞學無學功德。是名歸依僧。爲歸俗諦僧。爲第一義諦僧。若歸第一義諦僧者。佛與提謂波利受三自歸。不應言未來有僧汝應歸依。第一義諦僧常在世間。答曰。以俗諦僧是第一義諦僧所依故。言未來有僧汝應歸依。又。欲尊重俗諦僧故作如是說。佛自說一切諸眾中佛眾第一。譬如從乳出酪從酪出酥從酥出醍醐。醍醐於中最勝最妙。佛弟子眾亦復如是。若有眾僧集在是中。四向四得無上福田。於一切九十六種眾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是故。言未來有僧汝應歸依。不傷正義。

        問曰。佛亦是法。法亦是法。僧亦是法。正是一法有何差別。答曰。雖是一法。以義而言自有差別。以三寶而言。無師大智及無學地一切功德是謂佛寶。盡諦無爲。是謂法寶。聲聞學無學功德智慧。是名僧寶。以法而言。無師無學法。是名佛寶。盡諦無爲非學非無學法。是名法寶。聲聞學無學法。是名僧寶。以根而言。佛是無知根。法寶非根法。僧是三無漏根。以諦而言。佛是道諦少入。法寶是盡諦。僧是道諦少入。以沙門果而言。佛是沙門。法寶是沙門果。僧是沙門。法寶是沙門果。以婆羅門而言。佛是婆羅門。法寶是婆羅門果。僧是婆羅門。法寶是婆羅門果。以梵行而言。佛是梵行。法寶是梵行果。僧是梵行。法寶是梵行果。以因果而言。佛是因。法寶是果。僧是因。法寶是果。以道果而言佛是道。法寶是果。僧是道。法寶是果。佛以法爲師。佛從法生。法是佛母。佛依法住。

        問曰。佛若以法爲師者。於三寶中何不以法爲初。答曰。法雖是佛師。而法非佛不弘。所謂道由人弘。是故佛在初。

  爾時優波離復白佛言。世尊。若受三歸戒時。先稱法寶後稱佛者成三歸不。答曰。無所曉知說不次第者。自不得罪。得成三歸。若有所解故倒說者。得罪亦不成三歸。問曰。若稱佛及法不稱僧者成三歸不。若稱法僧不稱佛者成三歸不。若稱佛僧不稱法寶成三歸不。答曰。不成三歸。問曰。若不受三歸得五戒不。若不受三歸得八戒不。若不受三歸得十戒不。若不白四羯磨得具戒不。答曰。一切不得。若受五戒。先受三歸。三歸既竟乃得五戒。所以說五戒名者。欲使前人識戒名字。如白四羯磨竟已便得具戒。所以說四依四墮十三僧殘者。但爲知故說。

        又言。受三歸竟說不殺戒爾時得戒。所以說一戒得五戒者。若能持一戒五盡能持。又以五戒勢分相著故。兼以本意誓受五戒故。又言。受五戒竟然後得戒。於諸說中受三歸已得五戒者。此是正義。如白四羯磨法。若受八戒。若受十戒。如五戒說。若先受三歸作優婆塞後若受五戒。若受八戒。若受十戒。更須三歸不。答不受三歸一切得戒。以先受三歸故。若先不受三歸直白羯磨得戒不。答受五戒八戒十戒。但受三歸即便得戒。若受具戒要以白四羯磨而得具戒。不以三歸。凡具戒者功德深重。不以多緣多力。無由致之。是故。三歸十僧白四羯磨而後得也。五戒八戒十戒。功德力少。是故。若受三歸即便得戒。不須多緣多力受具戒已。何以但說四墮十三僧殘不說余篇耶。此二篇戒最是重者。一戒若犯永不起二。雖起難起。若波利婆沙摩那埵二十眾中而後出罪。若難持而能持者。余篇易持戒不須說也。是故。但說二篇不說余篇。

        問曰。是波羅提木叉戒是無漏戒。是禪戒不。答曰。非無漏戒亦非禪戒。此波羅提木叉戒。若佛在世則有此戒。佛不在世則無此戒。禪無漏戒。若佛在世若不在世一切時有。波羅提木叉戒從教而得。禪無漏戒不從教得。波羅提木叉戒從他而得。禪無漏戒不從他得。波羅提木叉戒不問眠與不眠。善惡無記心一切時有。禪無漏戒必禪無漏心中有戒。余一切心中無也波羅提木叉戒但人中有。禪戒無漏戒人天俱有。波羅提木叉戒但欲界中有。禪無漏戒欲色界成就無漏戒。波羅提木叉戒但佛弟子有。禪戒外道俱有。

        問曰。優婆塞五戒。幾是實罪。幾是遮罪。答曰。四是實罪。飲酒一戒是遮罪。飲酒所以得與四罪同類結爲五戒者。以飲酒是放逸之本能犯四戒。如迦葉佛時。有優婆塞。以飲酒故邪淫他婦。盜殺他雞。他人問言。何以故爾。答言。不作。以酒亂故一時能破四戒。有以飲酒故能作四逆。唯不能破僧耳。雖非宿業有狂亂報。以飲酒故迷惑倒亂。猶若狂人。又。酒亂故廢失正業坐禪誦經佐助眾事。雖非實罪。以是因緣與實罪同。

        優波離復白佛言。優婆塞戒但於眾生上得戒。非眾生上亦得戒不。但於可殺可盜可淫可妄語眾生上得戒耶。若於不可殺不可盜不可淫不可欺誑眾生上亦得戒耶。答曰。於眾生得四戒。於非眾生上得不飲酒戒。若眾生可殺不可殺。可淫不可淫。可盜不可盜。可妄語不可妄語。一切得戒。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非非想處。及三千世界乃至如來一切有命之類。得此四戒。以初受戒時一切不殺。一切不盜。一切不淫。一切不妄語。無所限齊。以是故。一切眾生上無不得戒。凡受戒法。先與說法引導開解。令於一切眾生上起慈愍心。既得增上心便得增上戒。夫得戒法。於一切眾生上各得四戒。四戒差別有十二戒。於眾生上。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凡起此四惡有三因緣。一以貪故起。二以嗔故起。三以痴故起。於一切眾生上有十二惡。以反惡故得十二善戒色。一切無邊眾生上亦復如是。

        設有百萬千萬阿羅漢入於泥洹。先於此羅漢上所得戒始終成就。不以羅漢泥洹故此戒亦失。得不飲酒戒時。此一身始終三千世界中一切所有酒上。咽咽得戒色。以受戒時一切酒盡不飲故。設酒滅盡戒常成就而不失也。先受戒時。於一切女人上三瘡門中得不淫戒。而後娶婦犯此戒不。答曰。不犯。所以爾者。本於女上得邪淫戒。今是自婦。以非邪淫故不犯此戒。以是義推之。一切同爾。八戒十戒。眾生非眾生類。得戒亦如是。二百五十戒。一切眾生上各得七戒。以義分別有二十一戒。如一眾生上起身口七惡。凡起此惡有三因緣。一以貪故起。二以嗔故起。三以痴故起。以三因緣起此七惡。三七二十一惡。反惡得戒。一眾生上得二十一戒色。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以此義推。可一時得無量戒。不可一時盡犯。而得一時舍戒也。

        夫破戒法。若破重戒更無勝進。設還舍戒後更受者。更不得戒。如破八齋中重戒。後更受八戒。若受五戒。若受十戒。若受具戒。兼禪戒無漏戒一切不得。若破五戒中重戒已。若受八戒十戒具戒並禪戒無漏戒一切不得。若破五戒已。欲捨五戒更受十戒者。無有是處。若舍戒已。更受五戒。若受八戒十戒具戒並禪戒無漏戒一切不得。若破十戒具戒中重戒者。若欲勝進。若欲捨戒還受戒者。如五戒中說。

        問曰。禪戒無漏戒波羅提木叉戒。於三戒中何戒爲勝。答。禪戒勝。有云。波羅提木叉戒。所以爾者。若佛出世得有此戒。禪戒無漏戒一切時有。於一切眾生非眾生類得波羅提木叉戒。禪無漏戒但於眾生上得。於一切眾生上慈心得波羅提木叉戒。禪無漏戒不以慈心得。夫能維持佛法。有於七眾在於世間。三乘道果相續不斷。盡以波羅提木叉爲根本。禪無漏戒不爾。是故。於三界中最尊殊勝。

        初受戒時白四羯磨已。戒已成就。始一念戒色名業。亦名業道。第二念已後生戒色。但是業非業道。所以爾者。初一念戒色思願滿足。以通思故名思業道。以前戒爲因故。後戒色任運自生。是故。但名業非業道。初一念戒有教無教。後次第生戒。但有無教無有有教。初一念戒亦名爲戒。亦名善行。亦名律儀。後次續生戒亦有此義。

        優波離復白佛言。於三世中何世得戒。答曰。現在一唸得戒。過去未來是法非眾生故不得戒。現在一念是眾生故得戒。問曰。爲善心中得戒。爲不善心中。爲無記心中。爲無心中得戒。答曰。一切盡得。先以善心禮僧足已。受衣缽求和上問。精進乞戒。胡跪合掌白四羯磨已。相續善心戒色成就。是謂善心中得戒。若先次第法中。常生善心起諸教業。白四羯磨時。起貪慾嗔恚等諸不善念。於此心中成就戒色。是名不善心中得戒。以本善心善教力故。而得此戒。非不善心力也。先以善心起於教業。白四羯磨時。或睡或眠。於眠心中而生戒色。是名無記中得戒也。先以善心起於教業。白四羯磨時。入滅盡定。即於爾時成就戒色。名無心中而得戒也。

        優波離復白佛言。若白衣不受五戒。直受十戒。爲得戒不。答曰。一時得二種戒。得優婆塞戒。得沙彌戒。若不受五戒十戒。直受具戒。一時得三種戒。

        憂波離復白佛言。若受具戒。一時得三種戒者。何須次第先受五戒次受十戒後受具戒耶。答曰。雖一時得三種戒而染習佛法必須次第。先受五戒。以自調伏信樂漸增。次受十戒。既受十戒善根轉深。次受具戒。如是次第得佛法味。深樂堅固難可退敗。如游大海漸漸入深。入佛法海亦復如是。若一時受具戒者。即失次第又破威儀。複次。或有眾生應受五戒而得道果。或有眾生因受十戒而得道果。以是種種因緣。是故。如來說此次第。若先受五戒。次受十戒。受十戒時亦成就二戒五戒十戒。受十戒已次受具戒。受具戒時成就三種戒。五戒十戒具戒。七種受中唯白四羯磨戒次第三時得。余六種受戒但一時得。無三時次第也。若一時得三種戒。若欲捨時。若言我是沙彌非比丘即失具戒。二種戒在。五戒十戒。若言我是優婆塞非沙彌。即失十戒。余五戒在。若言在家出家一切盡舍。我是歸依優婆塞。三種一時盡失。不失三歸。若次第得三種戒舍法次第。如一時得戒中說。若先優婆塞出家受十戒舍五戒不。答曰。不捨。但失名失次第。不失戒也。失優婆塞名。得沙彌名。失白衣次第。得出家次第。若沙彌受具戒時。失十戒五戒不。答曰。不失。但失名失次第。不失戒也。失沙彌名。得比丘名。失沙彌次第。得比丘次第。終始常是戒。而隨時名。譬如樹葉春夏則青。秋時則黃。冬時則白。隨時異故樹葉則異。而其始終故是一葉。戒亦如是常是一戒。隨時有異。又。如乳酪酥醍醐四時差別。雖隨有異而故是一。戒亦如是。雖三時有異。戒無異也。

        優波離復白佛言。凡受優婆塞戒。勢不能具受五戒。若受一戒二戒乃至四戒。受得戒不。答曰。不得。若不得者。有經說。少分優婆塞。多分優婆塞。滿分優婆塞。此義云何。答曰。所以作是說者。欲明持戒功德多少。不言有如是受戒也。

        憂波離復白佛言。若受一日二日乃至十日五戒。得如是受不。答曰。不得。佛本制戒各有限齊。若受五戒必盡形壽。若受八戒必一日一夜受。是故不得。夫白四羯磨戒有上中下。五戒是下品戒。十戒是中品戒。具戒是上品戒。入五戒中亦有三品。若微品心受戒得微品戒。若中品心受戒得中品戒。若上品心受戒得上品戒。十戒具戒亦各三品。如五戒說。若微品心得戒已後。以上中品心受十戒者。先得五戒。更無增無勝。於五戒外乃至不非時食等殘餘五戒。得增上五戒。先得五戒得本微品也。即先微品五戒。以中上品心受具足戒。先得五戒更無增無勝。仍本五戒。自五戒外一切諸戒。以受具戒時心增上故。得增上戒。以是推之。波羅提木叉戒無有重得。以次第而言。五戒是微品。十戒是中品。具戒是上品。以義而推。亦可以上品心得五戒。是上品戒。中品心得十戒。是中品戒。下品心得具戒。是下品戒。以是義故。隨心有上中下。得戒不同無定限也。若請和上受十戒時。和上不現前亦得十戒。若受十戒時和上死者。若聞知死受戒不得。若不聞死受戒得戒。若白四羯磨。受戒和上不現前不得受戒。以僧數不滿故。若僧數滿。設無和上亦得受戒。

        優波離復白佛言。五戒優婆塞得販賣不。答曰。得聽販賣。但不得作五業。一不得販賣畜生以此爲業。若自有畜生直賣者聽。但莫賣與屠兒。二者不得販賣弓箭刀杖以此爲業。若自有者直賣者聽。三者不得沽酒爲業。若自有者亦聽直賣。四者不得壓油。多殺蟲故。天竺法爾。罽賓以來。麻中一切若無蟲處壓油無過。五者不得作五大色染業。以多殺蟲故。洛沙等外國染法。多殺諸蟲。是故不聽。謂秦地。染青法亦多殺蟲。墮五大染數。

        優波離復白佛言。夫八齋法通過中不食。乃有九法。何以八事得名。答曰。齋法過中不食爲體。八事助成齋體。共相支持。名八支齋法。是故言八齋。不云九也。若受八戒人於七眾爲在何眾。雖不受終身戒。以有一日一夜戒故。應名優婆塞。有云。若名優婆塞。無終身戒。若非優婆塞。有一日一夜戒。但名中間人。有經說。

        憂波離復白佛言。若七眾外。有波羅提木叉戒不。答曰。有八齋戒是。以是義推。若受八齋不在七眾也。受八齋法應言一日一夜不殺生。令言語決絕。莫使與終身戒相亂也。問曰。受八戒法得二日三日乃至十日一時受不。答曰。佛本制一日一夜戒不得過限。若有力能受一日。過已次第更受。如是隨力多少不計日數。夫受齋法必從他人邊受。於何人受。五眾邊受。既受八戒。若鞭打眾生齋不清淨。雖即日不鞭打。若待明日鞭打眾生亦不清淨。以要而言。若身口作不威儀事。雖不破齋無清淨法。設身口清淨。若心起貪慾覺嗔恚覺惱害覺。亦名齋不清淨。若身口意三業清淨。若不修六念亦名齋不清淨。受八戒已精修六念。是名齋清淨。

        有經說。若作閻浮提王。於閻浮地中一切人民金銀財寶於中自在。雖有如是功德。分作十六分。閻浮提王功德。於十六分中不及一分。所謂最後清淨八齋也。若人欲受八齋。先恣情色。或作音樂。或貪啖肉。種種戲笑。如是等放逸事。恣心作已而後受齋。不問中前中後。盡不得齋。若本無心受齋。而作種种放逸事。後遇善知識即受齋者。不問中前中後。一切得齋。若欲受齋。而以事難自礙不得自在。事難解已而受齋者。不問中前中後。一切得齋。

        問曰。若欲限受晝日齋法不受夜齋。得八戒不。若欲受夜齋不受晝齋。得八戒不。答曰。不得。所以爾者。佛本聽受一日一夜齋法。以有定限不可違也。

        憂波離復白佛言。若不得者。如皮革中說。億耳在曠野處。見諸餓鬼種種受罪。或晝受福夜則受罪。或夜受福晝則受罪。所以爾者。以本人中。晝受戒法夜作惡行。或夜受戒法晝作惡行。是以不同。此義云何。答曰。凡是本生因緣不可依也。此中說者非是修多羅。非是毗尼。不可以定實義也。又云。此或是迦旃延以度億耳故。作此變化感悟其心。非是實事。若受齋已欲捨齋者。不必要從五眾而舍。若欲食時趣語一人。齋即舍也。凡得波羅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余四道不得。如天道以著樂故深重。不能得戒。如昔一時大目揵連以弟子有病。上忉利天以問耆婆。正值諸天入歡喜園。

        爾時。目連在路側立。一切諸天無顧看者。耆婆後至顧見目連。向舉一手。乘車直過。目連自念。此本人中是我弟子。今受天福。以著天樂都失本心。即以神力制車令住。耆婆下車禮目連足。目連種種因緣責其不可。耆婆答目連曰。以我人中爲大德弟子。是故舉手問訊。頗見諸天有爾者不。生天以著樂深心不得自在。是使爾耳。目連語耆婆曰。有弟子病當云何治。耆婆答曰。唯以斷食爲本有時。

        目連勸釋提桓因。佛世難遇。何不數數親近咨受正法。帝釋欲解目連意故。遣使敕一天子令來。反覆三喚猶故不來。此一天子唯有一婦。有一伎樂。以染欲情深。雖復天王命重。不能自割。後不獲已而來。帝釋問曰。何故爾耶。即以實而對。帝釋白目連曰。此天子唯有一天女一伎樂。以自娛樂不能自割。況作天王。種種宮觀無數天女。天須陀食自然百味。百千伎樂以自娛樂。視東忘西。雖知佛世難遇正法難聞。而以染樂纏縛不得自在。知可如何。凡受戒法。以勇猛心自誓決斷然後得戒。諸天著樂心多。善心力弱。何由得戒。餓鬼以飢渴苦身心燒然。地獄無量苦惱。種種楚毒心意痛著。無緣得戒。畜生中以業障故無所曉知。無受戒法。雖處處經中說龍受齋法。以善心故而受八戒。一日一夜得善心功德。不得戒也。以業障故。以四天下而言。唯三天下閻浮提。拘耶尼弗婆提。及三天下中間海洲上人。一切得戒。如拘耶尼。佛遣賓頭盧往彼大作佛事。有四部眾。東方亦有比丘。在彼亦作佛事唯有郁單越無有佛法。亦不得戒。以福報障故。並愚痴故。不受聖法。

        有四種人。一男二女三黃門四二根。四種人中。唯男女得戒。二種人不得戒。黃門二根。如男女中。若殺父母阿羅漢。出佛身血。壞法輪僧。污比丘尼。賊住越濟人斷善根。如是人等盡不得戒。大而觀之。受染佛法者。蓋不足言。若天若龍鬼神。若郁單越。若不男二根。種種罪人。盡得受三歸也。

        問曰。三世諸佛得戒等不。答曰。不等。凡得戒者。於眾生類非眾生類上得戒。而一佛出世度無數阿僧祇眾生入無餘泥洹。而後佛出世。於此眾生盡不得戒。如是諸佛。先後得戒各各不等。如迦葉佛。度無數阿僧祇眾生入無餘泥洹。而迦葉佛於此眾生盡皆得戒。釋迦文佛。於此眾生盡不得戒。一切諸佛有三事等。一積行等。二法身等。三度眾生等。一切諸佛盡三阿僧祇劫修菩薩行。盡具足五分法身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盡度無數阿僧祇眾生入於泥洹。

        問曰。經說一佛出世度九十那由他眾生入於泥洹。何以言無數阿僧祇眾生耶。答曰。此經說一佛出世度九十那由他眾生者。但云從佛得度者有爾所眾生。而眾生或自從佛得度。或從弟子。或遺法中而得度者。言九十那由他眾生者。直佛邊得度者。總而言之。無數阿僧祇眾生入無餘泥洹。三世諸佛三等盡等。而得戒不等。

        問曰。惡律儀戒。眾生類非眾生類上得也。能以不能盡得戒不。答曰。但於眾生上得惡律儀戒。非眾生類上不得惡戒。有云。但於能殺眾生上得惡戒。不可殺眾生上不得惡戒。又云。何殺不可殺眾生上盡得惡戒。如屠兒殺羊。常懷殺心作意殺羊。無所齊限。設在人天中今者不殺。而受生展轉有墮羊中理。是故。於一切眾生盡得惡戒。十二惡律儀亦如是。十二惡律儀者。一者屠兒。二者魁膾。三者養豬。四者養雞。五者捕魚。六者獵師。七者網鳥。八者捕蟒。九者咒龍。十者獄吏。十一者作賊。十二者王家常差捕賊。是爲十二惡律儀人。

        養蠶業等謂皆不離惡律儀。惡律儀戒有三時舍。死者欲愛盡時。受律儀戒時。如受三歸時。初始一說即舍惡戒。第二第三說時。即得善戒。人作惡戒時。何時舍善戒得惡戒耶。答曰。一說言我作屠兒。即舍善戒。第二第三說我作屠兒。即得惡戒。又云。隨何時舍善戒即得惡戒。若善戒人未自誓作屠兒。但以貪利共屠兒作殺害事。爾時。名犯善戒。求舍善戒求得惡戒。必自誓作屠兒而得惡戒。若受惡戒自誓便得不從他受。若欲受一日二日乃至十日一年二年惡律儀戒。隨誓心久近隨意即得。所以爾者。以是惡法順生死流無勝進義。是故。隨事即得。不同善律儀戒。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失譯人名)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七

        〈親近品第九〉

  複次。菩薩摩訶薩知恩報恩。修大方便利益眾生。應適隨宜顯示無方。善男子。有佛出世。號無異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應現世間引接有緣。有緣既盡遷神涅槃。滅度之後。於正法中有一婆羅門子。聰明黠慧。受持五戒護持正法。婆羅門子緣事他行遠至余國。到於中路多諸賊難。有五百人共爲徒侶。前至崄路。於頓止處。五百群賊常住其中。前後圍繞欲劫行伴。爾時。賊主密遣一人。歷伺諸伴應時欲發。爾時。賊中復有一人。先與是婆羅門子親善知識。以親善故先來告語。善男子。當知於初夜時當有賊發。當時憒鬧恐相傷損。故來相告語。汝密自作方便。遠舍而去勿令伴知。爾時。婆羅門子聞此語已。譬如人噎既不得咽又不得吐。欲告語伴。懼畏諸伴害此一人。若害此人。懼畏諸伴沒三惡道受無量苦。若默然者賊當害伴。若殺諸伴賊墮三惡道受無量苦。作是念已。我當設大方便利益眾生不自爲己。三惡道苦是我所宜。思惟是已。即便持刀斷此賊命。使諸同伴安隱無爲。

        爾時。眾伴異口同音而作是言。大婆羅門子。卿是勝人。亦是純善之人。云何今日作此大惡。爾時。婆羅門子胡跪合掌心生慚愧。而我今日不應作惡。爲利眾生及諸同伴。爾時。眾伴復作是言。汝自殺人於我何益。答眾人言。此是惡賊欲謀害眾伴。爲是伴故斷此人命。令伴安隱還家。而我罪報甘受地獄。爾時。五百伴人舉聲大哭。悲喜交集而作是言。天下所重無過於命。所畏無過於死。所以然者。一切眾生皆舍金銀珍寶國城妻子衣服飲食爲救身。命我等眾伴便爲更生。作是語已。此婆羅門子爲眾生故。不辭眾苦及三惡報。我等今日當念重恩。報重恩者。今當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語已即令發心。

        爾時。五百群賊復作是言。卿是勝人純善之人。云何乃能作是大惡。婆羅門子言。我誠知不應作是大惡。爲欲利益一切眾生。並護汝等身命故。爾時。群賊而作是言。卿自殺人於我何益。時。婆羅門子報諸賊言。我先知汝等在此。但我默然。不告語國王及我諸伴。以是故令汝等身命安隱。爾時。諸賊聞是語已而作是念。我等身命便爲更生。即前合掌向是童子。善哉大士。修大悲者。願敕我等何所作爲。答曰。我所作者。唯當速發無上菩提之心。爾時。諸賊爲報恩故。尋聲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阿難。菩薩勤求精進。欲莊嚴菩提欲報佛恩。常當憶念一切眾生如一子想。善男子當知。爾時。婆羅門子。豈異人乎。則我身是。以是因緣超越九劫。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菩薩修大方便知恩報恩。佛在竹園精舍。有一比丘身患惡瘡。形體周匝膿血常流。眾所惡賤無人親近。住在邊外朽壞房中。爾時。如來即示神力。隱蔽大眾令無知者。如來獨往病比丘所。隨其所須取水洗之。思惟是已。令欲界一切諸天知之。釋提桓因與諸眷屬無量百千前後圍繞。雨眾天花作種種天樂住虛空中。爾時。忉利天王手持百福莊嚴微妙澡罐。盛滿清淨大悲淨水即前奉迎。頭面禮如來足。卻住一面。

  爾時。如來即伸百福莊嚴臂。即於纖長五指放大光明。遠照諸天大眾已。集如來躬。往病比丘所。即放頂光照病比丘。比丘遇光苦痛即除。於膿血中而起。歸命稽首而形不隨。如來即以右手。從天帝釋受取寶瓶。灌病比丘頂。左手摩拭病比丘身。身諸瘡病隨如來手尋得平復。得平復已。歡喜無量。南無釋迦牟尼。南無大慈悲父。南無無上最勝醫王。而我今日身病除愈。唯有心病。如來今者。爲憐愍故施我法藥。除我身心所有重患。

        爾時。如來告病比丘。如來今者念汝重恩。如來今者欲報汝恩。爾時。病比丘驚喜無量。佛時即爲示教利喜。比丘歡喜即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釋提桓因及諸眷屬。無量諸天皆墮疑網。如來云何枉屈神德。洗病比丘瘡痍膿血。云言報恩。其事云何。願爲我等分別解說。

        佛告釋提桓因及諸天人大眾。汝等善聽。當爲汝說宿世之事。釋提桓因。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王惡逆無道。非理壓伏逼奪取財。爾時。惡王與一五百深心相知。密共要言。若當有人犯官事者。汝當苦治威恩隨汝。若得財賄與我共之。爾時。五百常行鞭杖。得財多者便令不著。若無財者或致失命。以此爲常。時。有優婆塞犯小官事。將付五百應受鞭楚。聞是優婆塞是好善人便令無著。於楚毒中而得脫難。以是因緣歡喜無量。憍屍迦當知。爾時。五百者今病比丘是。優婆塞者今我身是。是故。菩薩於無量阿僧祇劫輕恩重報。乃至正覺心常不忘。

        爾時。釋提桓因及無量天眾歡喜無量。有四萬八千諸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菩提心已作天伎樂各還所止。佛告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知恩報恩。當行四事。一者親近善友。二者至心聽法。三者思惟其義。四者如說修行。復有四法。一者隨法不隨人。二者隨義不隨字。三者隨智不隨識。四者隨了義經不隨不了義經。行此八法名爲知恩。復行八法是名報恩。何等爲八。一者利。二者衰。三者毀。四者譽。五者稱。六者譏。七者苦。八者樂。復行四事。是名知恩亦名報恩。一者見惡眾生心生憐愍。以修慈因緣故。二者見苦眾生目不暫舍。起悲因緣故。三者見師長父母有德之人心情歡悅。起喜因緣故。四者見怨家眾生心不嗔恚。修舍因緣故。

        爾時。阿難即整衣服前白佛言。世尊。如來初發菩提心時知恩報恩。行初四事其義云何。佛告阿難。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出世。名毗婆屍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興於世教導有緣。有緣已盡。遷神涅槃。正法像法滅已。有國名波羅奈。人民熾盛國土豐熟。其王常以正法治國。不柱人民。其國有山名仙聖山。其山常有五百辟支佛止住其中。多有五通神仙亦住其中。爾時。多有諸禽獸等而來依附。有一師子名曰堅誓。身毛金色。有大威武力敵於千。發聲哮吼。飛鳥墮落走獸隱伏。遊行山澤。見一辟支佛沙門威儀清淨。見已心喜日日親近。常聞誦經說微妙法。

        爾時。有大獵師見是師子身毛金色。心生歡喜而作是念。我若得此師子。剝取其皮奉上國王。必施爵祿七世無乏。思惟是已復發是言。堅誓師子獸中之王。弓箭所不及。弶網所不制。我今復當更設異計。堅誓師子所敬望者乃是沙門。我今當作沙門之像密弓射之。袈裟覆上細視徐行往詣樹下。彼若見我必來親附。以親近已便復挽弓。藥箭射之萬無不獲。思惟是已。即便還家而唱是言。祖先已來歷世相承常爲獵師。未曾聞獸身毛金色。況復見之。今欲獵取。即剃鬚發而被法服。如所思惟。還入山中坐一樹下。

        爾時。堅誓師子見是比丘心生歡喜。騰躍親附舐比丘足。爾時。獵師即便射之。既被毒箭啀喍哮吼欲前搏撮。臨欲毀害復作是念。此是沙門被壞色衣。是三世佛賢聖幖幟。我今若害不足爲難。若奪其命便奪諸佛賢聖幖相。思惟是已飲氣忍苦。復經少時。毒藥轉深苦痛難忍。思惟是已復欲搏齧。復發是言。不足爲難。若毀害者。諸佛賢聖之所呵責。又復世間善惡不別。此是惡人。懷毒陰謀欲來害我。我若不忍與彼惡人則無有異。修忍之人一切愛敬。不忍之人眾所憎惡。增長煩惱。長煩惱故生死增長。長生死故生諸難處。生難處故遠離善友。遠善友故不聞正法。不聞法故重翳疑網。以疑網故遠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今不應起惡。作是念已。即說偈言。

  願自喪身命  終不起噁心  向於壞色服  願自喪身命

  終不起噁心  向於出家人


  說是偈已即便命終。天地六反震動。驚諸禽獸四散馳走。無云雨血。日無精光。爾時。獵師即脫被服。持刀剝之擔負還歸。既至家已奉上國王。王見歡喜。問諸臣言。我從生來。未聞畜獸身毛金色。如何今日親自眼見。奇哉怪哉。徐問獵師。以何方便而得是皮。爾時。獵師即前白王。唯願大王賜我無畏。當以上事向大王說。王言。隨汝所願。爾時。獵師具以上事向大王說。王聞是語心生憂惱。譬如人噎既不得咽又不得吐。即出宣令一切大臣及諸小王大眾已集即自宣言。諸君當知。我曾從智者聞如是語。若有畜獸身毛金色必是菩薩。若一眾生發菩提心。令一切眾生得大利益。如何今日是惡獵師。設是方便殺是菩薩。我今若以官爵俸祿象馬七珍衣服飲食錢財谷帛賜是惡人。則與彼一道共爲勞侶。思惟是已。即取獵師奪其命根。持師子皮還入山中到屍骸所。即以牛頭栴檀聚而成𧂐。以火闍維師子皮骨。收取捨利起塔供養。  

        佛告阿難。諸善男子。堅誓師子者。今則我身釋迦文是。菩薩如是親近善友。乃至喪命終不起惡。何以故。爲知恩報恩故。所以者何。菩薩得近善知識故。能速成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菩薩常勤求善知識。爲聞佛法乃至一句一偈一義三界煩惱皆悉萎悴。菩薩至心求佛語時。渴法情重不惜身命。設踐熱鐵猛火之地。不以爲患。菩薩爲一偈故尚不惜命。況十二部經。爲一偈故尚不惜身命。況余財物。聞法利故身得安樂。深生信心直心正見。見說法者如見父母。心無憍慢。爲眾生故至心聽法。不爲利養。爲眾生故不爲自利。爲正法故不畏王難飢渴寒熱。虎狼惡獸盜賊等事。先自調伏煩惱諸根。然後聽法。非時不聽。至心聽法。恭敬說者。尊重於法。是名菩薩知恩報恩。

        云何菩薩至心聽法。聽法有四。一者至心。二者一心。三者一切心。四者善心。是名菩薩勤求十二部經。所以者何。唸佛重恩。爲欲流布諸佛正法。爲欲增長諸佛法故。爲令世問信佛法故。爲令一切無量眾生悉得無上菩提道故。是故。菩薩念十方無量諸眾生故。爲報諸佛之重恩故。是故。菩薩所以勤求十二部經。菩薩何故勤求佛法。欲令眾生生信心故。是故。求於因論。爲知諸過罪故。爲破外道惡邪論故。爲知方便調眾生故。爲欲分別如來語義世語義故。是故。菩薩求於因論。菩薩何故求於聲論。爲令言辭淨莊嚴故。不淨之言不能宣說明了義故。爲欲解知一切義故。不壞正語憍慢心故。破於邪見爲知方便調眾生故。是故。菩薩求於聲論。菩薩何故求諸醫方。爲令眾生離諸惡不善四百四病故。爲憐愍一切眾生。爲令生信心故。既得離患心生歡喜故。以得歡喜。心常念諸佛大悲。度眾生故。是故。菩薩求諸醫方。菩薩何故求世方術。爲易得財利眾生故。爲眾生生信心故。爲知世事破憍慢故。調伏眾生故。知一切法調闇障故。若有菩薩不能如是求五事者。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智。爲得無上菩提故求於五事。

        菩薩知恩報恩者。爲眾生說。說何事。云何說。說何事謂十二部經。云何說謂成就五事。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說有二事。一者次第說。二者清淨說。次第說者。初說檀波羅蜜。次說屍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爲知恩報恩故。思惟其義如法而住。是名次第說。清淨說者。聽者坐說者立不應爲說。若聽者求於法過求說者過不應爲說。若聽者依人不依法。不依法者不應爲說。若聽者依字不依義不應爲說。乃至聽者不依了義經者不應爲說。何以故。是人不能恭敬諸佛菩薩清淨法故。若說法者尊重於法。聽法之人亦生宗敬。至心聽受不生輕慢。是名清淨說法。次第說者一切說。一切說者。謂十二部經。乃至一句一偈乃至半偈。若辭若義若法。於其法義示教利喜時。或時呵責。或時真說。或時喻說。隨所應說。或淺近說。或易入說。隨所樂聞。是名菩薩知恩報恩次第說法。清淨說者。菩薩摩訶薩。於怨憎中修習慈心。得慈心已。於惡眾生及放逸人。以諸方便而爲說法。乃至愛樂其心慢恣及貧窮人。方便開示而爲說法。不爲贊己毀他飲食利養名譽故。是名菩薩知恩報恩清淨說法。云何如法住。身口意業修習善法。具足清淨知恩報恩。爲莊嚴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複次。菩薩摩訶薩知恩報恩思惟其義。多聞逮得總持熾然法炬。爲利益一切眾生。應當修施戒多聞。供養說者。不求法過及說者過。無有害心施眾生無畏。是名知恩。受人天樂得道涅槃。是名報恩。菩薩復有四種。修於忍辱破壞不忍。莊嚴菩提攝取眾生令修忍辱。若自忍若使他忍。遠離怖畏。是名知恩。以忍辱因緣。無有嗔心。眷屬不壞。不受苦惱。心無悔恨。舍是身已受人天樂。速得涅槃樂。是名報恩。

        善男子。菩薩復有四事。勤修精進破壞懈怠。莊嚴菩提攝取眾生。爲菩提道令修精進。臥安覺安離諸煩惱。增長善法身受安樂。是名自利。菩薩精進不惱眾生打擲呵罵。是名利他。舍是身已受人天樂。身得大力獲菩提道。是名大果。是名菩薩精進四事。菩薩修定破壞亂心。莊嚴菩提攝取眾生。爲菩提道令修禪定。現受世樂身心寂靜。是名知恩。以身心寂靜故不惱眾生。是名報恩報恩。菩薩舍是身已。受清淨身。安隱快樂得大涅槃。是名菩薩禪定四事。

  複次。菩薩知恩報恩。成就智慧破壞無明。莊嚴菩提。以四攝法攝取眾生。爲菩提道修行智慧。以知法界故受身安樂。是名自利。能發眾生世間之事及出世事。是名利他。能壞煩惱智慧二障。是名大果。是名知恩。是名報恩。菩薩智慧四事不可思議。

        複次。菩薩非宿命智。知宿世之事。爲觀眾生善惡諸業同受善者。爲欲利益一切眾生故。菩薩摩訶薩以大方便處兜率天成就壽命。有三事勝。一者壽勝。二者色勝。三者名稱勝。初下之時。放大光明遍照十方。自知始入母胞胎時住時出時。於十方面行七步時。無人扶持。作如是言。我今此身是最後邊。諸天鬼神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以諸華香微妙伎樂幡蓋供養。三十二相莊嚴其身。無能勝者。以慈善力壞魔兵眾。一支節同那羅延所得大力。童齔之年不學世事而能知之。無師而學。自然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天勸請爲諸眾生轉正法輪。正受三昧。雷聲震吼不能令動。諸獸親附愛如父母。畜生奉食佛知心故。云神降雨洗浴其身。樹垂曲枝蔭翳其軀。既成道已六年之中。魔常伺求不得其短。常在禪定成就念心。善能了知覺觀起滅。是名菩薩共生不可思議。

        不共生者。爲欲利益一切眾生。如彼狂人。緣見如來還得本心。盲者得眼。倒產得順。聾者得聽。貪嗔痴者悉得除滅。是名不共生不可思議。又。共生者。如來所行不可思議。常右脅臥如師子王。若草若葉無有動亂。旋藍猛風不動衣服。發足行步如師子王白鵝王等。若欲行時先發右足。所行之處高下皆平。食無完過遺粒在口。是名共生不可思議。

        複次。共生不可思議。一者足下平。二者足下千輻輪。三者指纖長。四者足跟傭滿。五者指網縵。六者手足柔軟。七者傭腸如伊尼延鹿王。八者踝骨不現。九者平立手摩於膝。十者陰藏相如象馬王。十一者身圓滿足如尼拘陀樹。十二者身毛上靡。十三者一一毛右旋。十四者身真金色。十五者常光各一尋。十六者皮膚細軟塵垢不著。十七者七處滿。十八者上身如師子。十九者臂肘傭圓。二十者缺骨平滿。二十一者得身傭相。二十二者口四十齒。二十三者齒密不疏而齊平。二十四者齒色白。二十五者頰車方如師子。二十六者味中得上味。二十七者肉髻相。二十八者廣長舌。二十九者梵音聲。三十者目紺青色。三十一者眼如牛王。三十二者眉間白毫。如是八十種不可思議相好。一一相好。復有無量百千種微妙相好。一一相好。皆是菩薩從初發心堅固菩提。知恩報恩修是妙行。是故。今得無上菩提。佛言。如來久於無量阿僧祇劫。至心修持淨戒故。得足下平。供養父母和上師長有德之人。以是因緣。得足下輪相。於諸眾生不生害心無劫盜想。若見父母和上師長有德之人。遠出奉迎安施床座。恭敬禮拜破除憍慢。以是因緣。得纖長指。具上三行得足跟傭滿。以四攝法攝取眾生。以是因緣。得指網縵。以好酥油摩洗父母和上師長有德之人。以是因緣。得手足柔軟。修集善法不知厭足。以是因緣。得傭[足+叀]腸。聞法歡喜樂爲人說。爲法走使。以是因緣。得踝骨不現相。三業清淨瞻病施藥。破除憍慢飲食知足。以是因緣。得平立手摩膝相。見分離者善言和合。自修慚愧亦教人修。以是因緣。得馬藏相。自淨三業亦教人淨。若有眾生四大不調。能爲療治。以是因緣。得身圓相。聞法歡喜樂爲人說。以是因緣。得身毛上靡相。思惟諸法甚深之義。樂修善法。供養父母和上師長有德之人。若行道路。佛塔僧坊。除去塼石荊棘不淨。以是因緣。得一一毛右旋相。若以飲食瓔珞施人。除去嗔心。以是因緣。獲得二相。一者金色。二者常光。以何業緣得一一毛相。即此業緣。得身細軟塵垢不著。常施眾生所須之物。以是因緣。得七處滿相。自破憍慢調柔其性。隨眾生心如法而行。爲除不善教以善法。以是因緣。得上身如師子相。得肩圓相。缺骨平滿相。以何業緣得纖指相。即此業緣得身傭相。遠離兩舌和合鬥諍。以是因緣得四十齒相。齒密不疏相。齒齊平相。修欲界慈。以是因緣得白齒相。見有求者歡喜迎送。以是因緣得方頰車相。等視眾生猶如一子。以是因緣得上味相。常施眾生無上法味。見有忘者施其憶念。自持五戒轉以教人。修集悲心能大法施。以是因緣得肉髻相。廣長舌相。實語。法喜語。法軟語。非時不語。以是因緣得梵音聲相。修集悲心。視諸眾生猶如父母。以是因緣獲得二相。一者目紺青色。二者眼如牛王。見有德者稱實讚歎。以是因緣得白毫相。三十二相。

        雖復各各說其因緣。真因緣者持戒精進。何以故。若不持戒能修精進。尚不得人身。況得三十二相無見頂及肉髻相等無差別。複次。凡所作事定心不悔。以是因緣得足下平相。若至心作。以是因緣得千輻輪相。第二第三指網縵相。七處滿相。細軟肩圓缺滿身直廣長舌相。若常作者。以是因緣。得長指相。平住摩膝。常光一尋相。齒密不疏相。若淨作者。以是因緣獲得余相。複次。若於眾生生淳善心。以是因緣。得手足柔軟。膚體細滑。塵垢不著。次第修集時節修集。以是因緣。得第二第三第四相。喜修善法心無悔退。以是因緣得金色身。常光齒白。眉間毫相。若聞讚歎不生憍慢。覆藏善法不令人知。以是因緣得馬藏相。所修善法回向菩提。以是因緣得一一孔一毛相。身毛上靡。口四十齒最上味相。勤精進故。以是因緣。得方頰車上身如師子相。至心愛念一切眾生如視一子。以是因緣。得齒齊平。紺青目牛王眼相。修集善法不知厭足。以是因緣獲得余相。菩薩摩訶薩住性行時。修三十二相業。住淨行時。雖有如是三十二相。相不具足未得明淨。住十二行。爾乃了了明顯具足一切佛法。雖無量相眾生不同。有上中下不可思議。

        是故。佛說三十二相。一切眾生所有功德。和合集聚。正與如來一毛相等。一切毛孔所有功德。和合集聚乃成一好。合集眾好所有功德。增至百倍乃成一相。唯除白毫無見頂相。合集其餘一切諸相。增至千倍成是二相。和合集聚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有功德。增至千萬億倍。乃成如來深遠雷音。其聲聞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微塵等諸佛世界。爲眾生故行大慈悲。知恩報恩。修集此不可思議甚深微妙。不可思議。如是相好。一一相好。能利益無量百千萬億大地微塵等眾生令發菩提心。次第修集。具足得成三十二相好。具相好已悉令住趣菩提樹。降魔成佛。轉正法輪利益眾生。渡渴愛海到大智岸。成就利益一切眾生。

        佛告阿難。一切大眾諸菩薩摩訶薩等。諸善男子。汝等誰能常唸佛恩。護持正法。書寫讀誦微妙甚深大方便報恩經典。誰能於後惡世建大精進。受持擁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誰能護法流布此經。於一切眾生作無邊利益。

        爾時。大會中有萬八千大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叉手長跪而白佛言。世尊。我等能於後惡世之中。受持擁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護正法教化眾生。爾時。師子菩薩復作是言。世尊。我亦能以種種方便攝持眾生。金剛菩薩言。世尊。若有眾生當墮三惡道。我能遮持令不墮落。文殊師利復作是言。世尊。若有眾生凡所求索。我悉能令一切具足。智幢菩薩復作是言。我能惠施眾生大智。法幢菩薩乃作是言。世尊。我能以法普施眾生。日光菩薩言。世尊。我願施於眾生安樂。月光菩薩言。世尊。我能教化一切眾生令修福德。善護菩薩言。世尊。我能教化一切眾生令不放逸。無盡意菩薩言。世尊。我能教化一切眾生。悉令見無盡界義。月上菩薩言。世尊。我能惠施一切眾生無上安樂。

        如是等諸菩薩。各自立奇特妙願。莊嚴菩提。利益一切眾生爲唸佛恩。爲報佛恩故。即從座起胡跪合掌而白佛言。願以此經付囑我等諸菩薩眾。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此經。云何奉行。佛告阿難。此經名攝眾善本。亦名大方便。亦名微密行。亦名佛報恩。佛告阿難及諸大菩薩摩訶薩眾。汝等當如說修行。

        說是囑累品時。七萬二千聲聞發無上菩提之心。及余一切諸天龍鬼神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及一切大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註]: 

《大方便佛報恩經》簡稱《報恩經》,出三藏記集題為《大方便報恩經》,失譯。收於《大正藏》本緣部,西藏大藏經收有此經,是從漢語轉譯。《開元釋教錄》將本經列入失譯後漢錄。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