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與業識
* * *
[註]: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 「業」梵語是 Karman「羯磨」。「表業」是 Vijnāpti。「無表業」是 Avijnāpti。
*「『業』,在印度是釋迦牟尼佛未出世前就有的思想,是指一種行為或造作。佛教出現後,業和三世十二因緣有關,在十二因緣中的觸受愛取,即是業的過程和段落,由『取』而『有』,有什麽?即是有業的力量的延續,也就是有未來生死的果報種子,所以佛教所講的業與外道不同,在三世十二因緣中,業乃是指現在行為而成為未來果報之因。」出自聖嚴法師〈漢藏同異〉P-51。
*「如果亡者生前發了悲心大願,信心堅定,死後就不會隨業流墮,可以生往佛國或再回到人世行菩薩道,這要看亡者的發願而定。」出自聖嚴法師〈歡喜看生死〉P-139。
*「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罪業各人消。」出自聖嚴法師〈學佛群疑〉P-58。
*「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的〈毘奈耶〉Vinaya,意譯為「律」。也就是佛教的戒律。僧團戒律的經典稱為「毘奈耶藏」,即是三藏之一的《律藏》。在漢傳佛教中以研讀毗奈耶經典為主的宗派,稱為「律宗」。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此迴向文出自《法華經》〈化城喻品〉。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