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8日 星期四

084-中陰神識過渡

 


中陰神識過渡

*   *   *   
[註]: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 〈大乘義章〉說:「命報終謝名為無有,生後死前名為本有,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中陰身有五個名字,分別是:意生身、求生、食香、中有、起,這是依據其性質分的。例如:依意求生得化身,因而稱『意生身』。又因其經常喜好尋察當生之處,而名『求生』。依各種喜愛的氣味來維持和營養他們的身體,故名『食香』。因為是處於從此生的敗壞到另一生出現之間的過渡期,所以叫『中有』。他能够產生生命過程中的另一個身體,而他本身卻是不藉父母等緣,乃自然而生,因此又稱為『起』。」出自聖嚴法師〈學佛群疑〉P-87中所舉〈俱舍論〉第十卷。
* 所謂「食香」並非食物質,是指吸食其香味。高層次的吸香味,低層次的吸臭味。師父說是「依各種喜愛的氣味來維持和營養他們的身體」。
「天龍八部眾」中的「香陰神」亦稱為「乾闥婆」(Gandharva),此神是唯以香氣資陰,故亦名「香神」。奉侍帝釋而司奏伎樂,故香神亦名樂神。此香樂能幻化成「香城」。所謂「香城」在經論中亦有稱為「乾闥婆城」,意為海市蜃樓,或稱為「蜃氣樓」。此方面不同經論是有不同解釋。
* 「依據佛教經義,人死後等待受生的階段叫『中陰身』,一般而言,大約維持四十九天。在這四十九天之間,依亡者生前(包括累世)的業緣,看什麼樣的緣先成熟,亡靈就被這個業力牽引。如果亡者生前發了悲心大願,信心堅定,死後就不會隨業流墮,可以生往佛國或再回到人世行菩薩道,這要看亡者的發願而定。因此,如果生前發了大願,死後便隨願力而行,但若生前茫茫然,不知未來何去何從,那就只好被業力牽引。……過了四十九天還沒有轉生,就自然成了靈體,不是到地府,也不必然成為餓鬼,而是飄浮在空間或者是依草附木的幽靈。……中陰身之所以尚未轉生而成為靈體,有的是因為放不下心中的怨憎愛欲,有的是因為因緣還沒有成熟,等不到『緣』來接應,有的則是因緣觸動,他們反而會寄生於土地公廟,或一般神舍廟宮中顯靈,『幫忙』前來祈禱的眾生。但是,只要繼續為他們超薦、說法,他們很快也會放下心結去轉生。所以,附靈在同一座土地廟或其他神廟的靈體,常常是『換班』的幽靈,不會一直是同一個靈體。嚴格來說,這些靈體是中性的,不善不惡,可善可惡,介乎神鬼之間,顯靈助人的稱為神,作祟害人的稱作鬼。」出自聖嚴法師〈歡喜看生死〉P139-141。
* 聖嚴師父說:「中陰身的階段,只是一種過渡時期的存在,那是五蘊身在死與生之間的一種存在,也可名為『中有』或『中蘊』,不能造業,但有神識作用,還記得生前的事,當下則在等待因緣以便接受下一生的果報。中陰身是由生前業力所積聚而成的,但不一定人人都在死亡之後有中陰身階段,如在生前造極大惡業的人,馬上墮入三惡道,作極大善業者立即昇天,而大修行者則馬上升入佛國淨土,有大願力者馬上化生或投生以度有緣的眾生,都沒有中陰身。可是也有某些論師主張人人都有中陰身,只是存在時間的長短不同而已。……中陰身是受引業牽引而去轉生,是由業力決定,而非由自己的意識決定。……中陰身是由前生的業力所形成的一種存在,是由業力集合而成的自我中心,所以中陰身階段的業和識是形影不離的。……中陰身是意生身,但其既有身相,當有根識,故也有聖典說中陰身以聞香氣潤生,似有鼻根鼻識。經論多有異說。……中陰身無母胎所生五根,所以不造業,只有執著,但沒有自我意志的選擇能力。……不過若有人為他作佛事修功德迴向給此中陰身,也有若干影響力。」出自聖嚴法師〈漢藏同異〉P-52-54。
*「佛教認為人過世之後,由四種原則決定他的去處,一是隨重往生。隨他生前所做善惡諸業中最重大的,先去受報。二是隨習往生。隨著他平日最難革除的習氣,而到同類相引的環境中去投生。三是隨念往生。隨亡者命終時的心願所歸,善念則轉生人間、天上,惡念則轉生三惡道中。第四隨願往生。發願學佛則往生佛國凈土,或轉生人間繼續修行。」出自聖嚴法師〈歡喜看生死〉P-171。
* 不同種族的靈體之間溝通是不需傳譯的。只憑心靈感應就行。同樣,有陰陽眼的人和靈界溝通,也只憑心靈感應。
* 因為中陰身最多只停留四十九天。四十九天以後其神識已不會留在家裡。除非他生為鬼道,否則他甚至已不在自己的墳墓裡或牌位上了。所以為先人掃墓或供奉牌位,只為對先人的一種思念,但求心之所安,不需太執著。因為通常你拜的可能只是某些靈界孤魂或非人。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此迴向文出自《法華經》〈化城喻品〉。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