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註]: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戒」梵語是Sila「尸羅」。「定」是Samādhi「三摩地」,亦稱「三昧」。「慧」是Jnāna「若那」,是「智慧」。
*「有外道但布施持戒說清淨,有但布施禪定說清淨,有但布施求智慧說清淨。如是等種種道不具足,若無功德若少功德說清淨。是人雖一處心得解脫,不名好解脫,涅槃道不滿足故。」「何以故佛言染愛離,心得解脫?」「諸結使皆屬愛見,屬愛煩惱覆心,屬見煩惱覆慧。如是愛離故,屬愛結使亦離,得心解脫。如是無明離故,屬見結使亦離,得慧解脫。」出自〈大智度論〉卷第三。
*「戒的功能是在斷絕生死道中的業緣業因。……所以戒律的制定,不是佛陀對於弟子們的一種束縛,實是佛子的解脫道,也是僧團的防腐劑。」出自聖嚴法師〈戒律學綱要〉P-22。
*「汝師戒定慧勸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勸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是名見性。」出自《六祖壇經》〈頓漸品〉。
*神秀作:「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惠能作偈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出自《六祖壇經》〈行由品〉。
* 「無我的原則並不是說原先有一個自我,然後佛教再來掃除它。相反的,它的意思是一開始就沒有自我。體悟到這一點,才能稱為『無我』。」出自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P-163。
*「行善和布施是為了拔除『自我』,持戒和修定是為了調御『自我』,修慧則為破除『自我』。」「當接觸任何外境時,都不會產生自我,能保持平常心,而不被境轉。」出自泰國佛使比丘〈一問一智慧〉P-35。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此迴向文出自《法華經》〈化城喻品〉。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