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006-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罪業各人消

 

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罪業各人消

*本視頻供養三寶。迴向同修善知識。一燈燃點萬千燈!
*自家的功德,自己的富貴壽考,是要靠自己去修的。
*佛教並不否定消災延生的可能。但是要通過持戒修善積德等等來改變業果。延壽法門之一是放生。因為殺生會減壽,救生放生其果報自然會增壽。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出自《醒世恒言》等中國古籍的偈。
*根性愚鈍的人,就是住在寺廟裡也無緣得度。
*「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指的是「苦集滅道」四聖諦。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稱為〈七佛通戒偈〉。出自《涅槃經》《增一阿含經》及〈大智度論〉等。
*「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罪業各人消。」等等出自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還未出離三界,未解脫生死,「業識」中的「業」還未「轉識成智」,因此必然還帶著累世之「餘業」。以此境界而「往生佛國淨土」,故淨土門說是「帶業往生」。
*聖嚴師父說:「所謂帶業往生,是淨土行者的觀念,但在淨土經典裏面,不曾出現過這樣的名詞。……根據《觀無量壽經》和《無量壽經》中說到,凡夫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仰仗阿彌陀佛在因地所發的大誓願力,雖曾造大惡業,也能往生彼國。因此,中國淨土行者就倡出帶業往生之說。」出自〈學佛群疑〉P-77
*泰國佛使比丘說:「貪瞋癡的止息就是業的終止,那就是心中煩惱的止息。」故「當一個人止息了貪瞋癡,業便止息了。」出自〈一問一智慧〉P-66
*《雜阿含經》說:「比丘們!假使一個比丘,雖然繫在我外衣的邊緣,亦步亦趨的跟隨著我。但是,假使他心中具有貪心,強力地貪著五慾之心,具有不正和墮落的思念和目的,並且雜亂怠慢而不能沉思,慌張而不能鎮定,五官不能控制的人,他則遠離了我,我也遠離了他。比丘們!假使一個比丘,他居住在百里之外,然而他不貪婪,沒有強烈的五慾之心,沒有邪念,沒有墮落思念和目的。他的心念堅定,精進而專心,他的思想專注而自製於五根。如此,他是接近了我,我也接近了他。」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此迴向文出自《法華經》〈化城喻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