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
──後漢安世高譯──
聞如是。一時。佛至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文殊菩薩往到佛所。在門外住。所以者何。佛坐三昧未久。佛覺見文殊。便請入。作禮而住。佛言。且坐。
文殊問佛。屬坐三昧名曰何等。佛言。寶積。文殊復問。何故名寶積。佛言。譬如摩尼珠本自淨好。復以水洗。置其平地轉更明徹。無不見者。屬所入三昧。見東方無央數阿僧祇剎土及佛。以復悉不現。住是三昧中。無不見諸法本際。其有信者以為得印。所語如言。摩尼寶舍有四角。從一角視悉見諸角。無所缺減。是故見諸本際。
佛問文殊。知本際不。則言。知。何所是。報言。我所處是為本際。諸所欲。人異際。在是際者。亦不在法亦不在善惡。諸法亦如是。其知是者。審以知之。凡之知者以無所知。從本傳習莫有作者。是故無有底。
佛問文殊。何謂是慧。審是慧者是故慧。復問。何所道念名曰道。報言。所念道無念是故道。
佛語文殊。以有念言無念。當以何法教新學若男子女人。文殊言。亦無所出亦無解婬怒癡。無有極。以是法教一切。以故無有根。是故不可出不可解。其言我能壞本際以不能。其言我能斷生是亦不能。不捨俗事不念近道。作是者乃可教於凡人。
文殊問佛。持何法教學。佛言。我所教不壞色痛庠思想死生識。無所壞。亦不教壞婬怒癡。令得不可計數法。以是法教作佛道者。我用是故。自致得佛。
佛語文殊。無所壞法故致佛。無所得法能成佛。佛者。則法身諸種力無所畏。悉法身之所入。所以者何。莫能分一身者而為法身。法身無有數。何以故。不言是凡人是不凡人。法身等無差特。無所散身是為法身。譬如四瀆悉歸於海。合為一味。若干名法為一法身。諸所有種各各有名。合會聚之名曰穀。若俗事道事悉合為一法身。所以者何。不可指示是為俗事。道事亦不可說。是俗事身是為法身。亦不可見視。如我所說法身。其有信二。知者所作眾惡悉以除盡。
文殊言。於法身亦不見。生天上亦不見。在人間亦不見。在三道亦不在泥洹。
佛語文殊。今若所說乃爾。若有人問汝者。佛現說有五道。當何以解之。
文殊言。譬若如人臥中見入泥犁。若作禽獸薜荔。上在天上若在人中。覺則無所見。其法身無所著。所以者何。但有數故。數者墮俗。若羅漢辟支佛上至佛俱等一法身。所以者何。不可分別故。譬如若干種寶可別知。法身而不別。所以者何。不可別故。無生無死故。法身無所生無所滅。所以者何。常住故。亦無有垢亦無有淨。所以者何。無有過者。亦無脫亦無所脫。佛者無所不知。
復問文殊。知法身不。文殊言。若得者可知。
佛問文殊。乃知世間所在處不。則言。知。佛言。何所是。文殊言。其化人處世。在是世間者。但有名求如毛際。而無為我說者。其世亦不離法身。佛復問。世所在何所。文殊言。譬如雲所在無所在。亦不羸亦不強。是則世世之相。
佛問文殊。汝謂我滅不。文殊言。不。何以故。法身無有生。若有生乃有滅。法身者不生故。知佛而不滅。
佛問文殊。若聞已過去恒邊沙佛悉般泥洹。汝信不。則言。信。佛言。云何信。文殊言。其佛者悉佛所化。化般泥洹故而信之。
佛問文殊。汝見人臨死時。知所趣向。則答言。而人不可知。何況所趣向。
佛語文殊。乃可聚會說法。文殊言。誰欲聽。佛言。欲聽聚會者。文殊白佛。當因何法有所說。佛言。說法身則言不見法身。當何以說之。佛語文殊。若所說法身不可見。其在會中未曉者。聞其所言其心恐懼。文殊言。若恐懼其本際已恐懼。佛言。本際無恐懼。未曉者亦不恐懼。文殊言。諸法無有恐懼者。若金剛。
佛問。何謂金剛。答言。無能截斷者。以故名曰金剛。佛不可議。諸法亦不可議。以是為金剛。
佛言。何所為金剛者。文殊言。勝諸法故。佛者法法之審故。是為金剛佛。以何因為金剛。則答言。所有無所有。一一求之無所有。故曰空。空者是佛。以是為金剛。一切諸法皆佛。依無所依是故金剛。何緣是為金剛。則言無所依者無所近。是故為金剛。
佛語文殊。今我欲作感應。令阿難來。所以者何。為一切受法故。文殊問佛。屬所說法。無所見無所得。阿難來者當取何法。佛言。善哉善哉。如文殊所說。佛言。我見東方無央數阿僧祇剎土諸佛皆悉說是。
舍利弗出其所止處。到文殊所。見而不在。便至佛所。於門外住。佛謂文殊言。呼舍利弗入。文殊問佛。本際法身有中有外有內。當從何所得。佛言。不可得。答言。本際以無際。復言。舍利弗者亦在法身中。不而所從來。當所入。
佛語文殊。若為苦。舍利弗為不苦。譬如諸聲聞在內與我俱語。而若在外住。不用時入。是不為煩。答言。雖在外住亦不苦亦不煩。佛問。若以何故不苦不煩。文殊言。佛為聲聞說法。我亦如是。故不苦不煩。所以者何。諸佛所離法身故。文殊言。譬如恒邊沙劫不見佛。亦不得入。亦不苦不煩。所以故。佛所說法亦無增無減。所以者何。諸法無有主。以是故無苦無煩。諸所有名。佛因是而教人。所以者何。佛以是教故。
佛遙問舍利弗。汝悉聞文殊所語不。舍利弗言。惟。佛勿以自勞。願樂於是往聽其法。文殊白佛。可令舍利弗來入。佛遙謂舍利弗前。前已。作禮就坐。
文殊謂舍利弗。於是法中何所而尊。欲入聽之聞說尊法。愛樂欲聞故入欲聽。文殊言。審如若所說是法實尊。甚深甚深。何以故。是法無有二心故。所以者何。非若所知不在其中。諸羅漢辟支佛亦復如是。及求佛道者。何以故。不可得故。亦不從悕望得。以是故無能在其中。本清淨故。諸法亦清淨。
舍利弗問文殊。所以羅漢不在其中。文殊言。婬怒盡是為羅漢。無所住無所成。當在何所中。舍利弗言。故到人處不見。以是故來至聞。但欲聞深法故。舍利弗言。我從佛若從人聞其法。誠無厭極。時。文殊言。於法無厭極。如舍利弗所語。
文殊問。法身能有所受法不。何故而無厭極。舍利弗言。法身無所受。其本際有所受不。舍利弗言。無所受。文殊答舍利弗。本際無所受故。而若無厭極。文殊言。若本際受法。汝有厭極。舍利弗言。除佛所說。我之所說無有與等。
文殊言。汝能自信其法至泥洹。若自信不至泥洹。舍利弗言。從本以悉般泥洹。文殊言。寧自信常於是不動轉。舍利弗言。信。復問從何所信。則答言。法身無所生無所滅。故知無所動轉。復問。信羅漢盡無有餘無所復知不。舍利弗言。信。從何所信。其知以無所復有故無所知。無所知者無所止。故曰盡。文殊言。羅漢盡故如是。何以故。舍利弗言。悉捨諸法無所得故。
文殊問。汝信以恒邊沙佛般泥洹以不般泥洹。舍利弗言。信。從何所信。法身不生不死故不般泥洹。
文殊問。信諸佛為一佛不。舍利弗言。信。從何所信之。答曰。一法身無有二故。
文殊問。信諸所有剎土為一剎土不。舍利弗言。信。從何所信。答言。所有盡故。
文殊復問。能信一切法。無所識無所脫。無所念無有證。舍利弗言。信。從何所信。無自然而知自然者。故無所識無所脫。無所念無有證。亦不生不滅。亦不見亦不有見。本際無處。所以故信。
文殊復問。信法身住。無所生無所滅無所止。舍利弗言。信。從何所信之。亦不是法。有所生有所滅有所止。以故信。
文殊問。能信不可計法身所從出。能知處不。舍利弗言。信。從何所信。答言。法身者亦無婬怒癡故。信之而無處。
復問舍利弗。乃信諸法依佛依無所依等不。答言。信之。從何所信。答言。無所止。無所止者。謂不可見之所依。
文殊言。善哉善哉。舍利弗。如若之境界。我悉問之。若皆答其所知。舍利弗語文殊。今我所聞者。以念不復忘。
佛謂舍利弗。若有男子女人。聞是法持諷誦讀。為一切人廣說。為解其義。疾得所欲。
文殊語舍利弗。今佛所說無有異。
舍利弗白佛。以供養前佛者。所以彼者來悉得是印。是法名曰何等。當云何行。名曰問法身寶積。持本際持無所處。所持持一切諸法。無所罣礙。其從若聞是者。便因是法悉逮得。其聞者復教詔餘人。展轉相開導。所以者何。文少而解多。
佛說是經。舍利弗羅漢。文殊師利菩薩。諸天人世間人民。龍鬼神。一切歡喜。作禮而去。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註]: * 寶積-寶蓋-寶階:
「寶積」:
〈大智度論〉所說:「寶積以無漏根力覺道等法寶集,名為寶積。」指的是「寶積佛」。
而《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所載:「何故名寶積。佛言。譬如摩尼珠本自淨好。復以水洗。置其平地轉更明徹。無不見者。……住是三昧中無不見諸法本際。其有住者。以為得印。」是指「寶積三昧」。
唐菩提流志等譯的《大寶積經》,意為「積集法寶」。又稱《寶積經》。「寶積」為意。
《寶積經論》說:「大乘法寶中,一切諸法差別義攝取故。所有大乘法中諸法差別者,彼盡攝取義故名曰寶積。」
《維摩詰經》中的「寶積」,指的是「毗耶離城長者子」。經中說:「毗耶離城有長者子,名曰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俱持七寶蓋來詣佛所……寶積乃能為諸菩薩問於如來淨土之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寶蓋」:
「寶蓋」是指帝王儀仗的傘蓋或華蓋。在佛經中是指懸於法壇頂上傘形天蓋。
《觀佛三昧海經-觀四威儀品》說:「於階道側豎諸寶幢,無量寶幡懸其幢頭,百億寶蓋彌覆其上。」
南朝梁簡文帝《菩提樹頌》:「菩薩飛象越香土而來儀,五百寶蓋騰光自合。」
但在《維摩詰經》〈法供養品〉中說:「轉輪聖王名曰寶蓋,七寶具足,主四天下。」此「寶蓋」是指轉輪聖王的尊號。
「寶階」:
《維摩詰經》〈阿閦佛品〉中所說的「三道寶階」,則是維摩詰神力所現。
經中載:「三道寶階從閻浮提至忉利天,以此寶階,諸天來下,悉為禮敬無動如來,聽受經法。」
〈西域記〉載:「劫比他國城西二十里有大伽藍,伽藍大垣內有三寶階,南北列東面下,是如來自三十三天降還也。」據傳,釋迦世尊住世時,曾昇忉利天宮說法,將回人間閻浮提時,天帝釋派遣七大力天神,從忉利天至閻浮提,造黄金、瑪瑙、水晶「三道寶階」敬佛。
「忉利天」(Trāyastrimshā) 處於須彌山之頂,「閻浮提」之上,故又稱「地居天」。天主為「帝釋天」(Shkra derānām Indra),亦稱「天帝釋」。忉利天中心為「帝釋天」,四方各有峰,每峰各有八天,合為三十三,故亦稱為「三十三天」。
* * * * * * *
[法語法句]:
* 佛語文殊。無所壞法故致佛。無所得法能成佛。佛者。則法身諸種力無所畏。悉法身之所入。所以者何。莫能分一身者而為法身。法身無有數。
* 佛問文殊。汝謂我滅不。文殊言。不。何以故。法身無有生。若有生乃有滅。法身者不生故。知佛而不滅。
* 佛問文殊。汝見人臨死時。知所趣向。則答言。而人不可知。何況所趣向。
* 佛問。何謂金剛。答言。無能截斷者。以故名曰金剛。佛不可議。諸法亦不可議。以是為金剛。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