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9日 星期日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編者誌-推薦序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 聖嚴法師著 ──

        〔編者誌

        同時傳承了中國禪宗臨濟(話頭禪)與曹洞(默照禪)兩個法脈的聖嚴法師,早期,是以教導數息觀以及參話頭為主,但是到了一九八○年,開始在禪修期間指導默照禪法,並且從一九九八年開始,陸續舉辦專修默照的禪七、禪十、禪十四、禪四十九。至今,聖嚴法師已親自主持超過十次以上的密集默照禪修活動,受益者不計其數,然而法師卻遲遲未有一完整講授默照禪法的專書。因此本書的出版,可謂圓滿了各界多年來的殷切期盼。
  
        由於聖嚴法師每次禪修期間的開示,都會依據參與禪眾的程度,以及現場問答互動的狀況而有所不同。也就是中心主旨不變,內容或有雷同,但講授的風格、角度卻相當多樣,由此也看出法師接引禪眾之善巧,運用禪法之靈活。因此,本書也特別收錄了三次禪期的開示,以期讀者能從法師所開的不同的「門」進入,而又門門相通。
  
  這三部分,分別為:一、默照禪法:為二○○一年五月默照禪十四期間上午的開示,由於內容層次特別分明、嚴謹,為歷年來之少見,編者又重新加以歸類整編、補充資料,使其更為完整,堪稱修行默照禪法的最佳指導手冊。二、象岡默照禪十開示:為二○○二年六月間的默照禪十全程開示內容。此次開示中,聖嚴法師充分展現禪師的機用活潑,期間有不少信手拈來的小故事,甚至就是禪修當天、當場發生的事件,法師的回應敏捷而睿智,卻又幽默風趣,讀來尤其令人拍案叫絕。三、〈坐禪儀〉講要:聖嚴法師曾多次講解過〈坐禪儀〉,足見其重視的程度。本文講於二○○一年十二月的默照禪十期間,以消文釋義的方式說出,是〈坐禪儀〉最完整的詮釋。
  
  本書是聖嚴法師多年來傳授默照禪法的菁華,希望透過本書,讀者在一窺禪門堂奧之餘,也能真正走入禪堂,開始禪修,親身體驗實證默照禪法,並將禪法的觀念與方法落實到日常生活中,為我們的人間,帶來安定的力量與真正的平安。

*   *   *   *   *   *   *

        〔推薦序〕

        解構時代的重新建構之道
  
  ── 楊蓓 ──
  
  這不是一個安靜的時代。紛亂、歧異、虛擬、亢奮、低迷……太多的衝擊,讓現代人壓力叢生,心神始終不知何處安置,對於自心的澄澈、清朗、寧靜,往往於追逐中益形緣木求魚。由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現代人需要的不只是養生、練氣或心理治療,而是一套足以安身立命的生命智慧和處世哲學。
  
  默照禪法,為這個亂世提供了一個究竟的出路。否則聖嚴師父不必以高齡之身仍然風塵僕僕地於世界各地帶領禪七,遍灑默照禪的種子,也不會所到之處,毫無東方文化背景的禪眾,如此迫切地渴望師父的教導。
  
  有幸參與過十來次師父帶領的默照七、默照十、默照十四,也有幸率先閱讀了這本由默照禪修開示所彙整出來的《聖嚴法師教默照禪》,邊讀邊回味,腦海中還不時憶起禪堂中師父開示時的領會、開懷、羞慚與感恩。縱然,有些內容已經一聽再聽,但是仍然如醍醐灌頂,如夜路明燈,讓心再次回到明靜。
  
  其中最精妙之處,莫過於師父總在開示中讓人不論在修行過程,或生活歷練的夾縫中,指出一條明路。
  
  其實,修行過程中,困頓常來自於自相矛盾,例如:「想要」精進,卻妄念不斷;「想要」開悟見性,卻又留戀執著;「想要」綿密用功,卻又落於緊抓或者放逸;「想要」放捨,卻又貪著坐一炷好香。日常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常常想要的太多,而忘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於是追逐了半天,尚且不知自己在兜圈子,原地打轉,久而久之,焦慮、憂鬱一一現形。
  
  書中,除了介紹默照禪的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師父用各種角度的說明、譬喻,來協助禪眾掌握修習默照禪的態度,而這種態度本身即是默照、即是空觀,這正是師父為現代人指出的這條明路。
  
  例如:不「除」妄想,不「求」真;一旦有了「除」或「求」的念頭,都與默照不相應,於是修行,不求開悟,也不害怕開悟;又如:散亂心、集中心、統一心到無心,是修習過程中,「心」的變化階段,但這些階段是自然發生的,不是刻意進行的,甚至默照修行方法的次第,都不是作意的,那麼修行的時候,就只剩下單單純純的「默」與「照」,於是「矛」與「盾」都放下了,只剩下方法,到頭來,連方法也不見了。這讓我想起師父對「空觀」的闡釋:「不偏左,不偏右,也不執中。」這種態度,正是默照的處世智慧,也是現代人自心困頓的解脫之道。
  
  有人會說,這樣的處世智慧太難了,要何時才能修成?師父用幽默的譬喻告訴眾人:動物因為沒有前念、後念,所以對「當下」最敏銳,因此,常能預知災難的來臨。所以連「太難了」這一念都是妄念。不論修行或日常生活,如能法住法味,何來「偏」與「執」呢?
  
  而在禪堂中,師父總是擁有如神通般的敏銳,對禪眾做出適時切中的開示,來解惑、引導,所以本書中所呈現的各種主題順序,其實都是按當時禪眾的修行歷程而顯現。若以象岡默照禪十為例,讀者不妨對照一下自己的禪修經驗,當能體會出經驗豐富的明師,如何在默照中體察出百多位禪眾的心路歷程:有時解惑,有時陪伴,有時提點,有時引領,有時警惕;這是何等深廣的明與知。所以,默照中,不是什麼都沒有了,而是什麼都恰如其分的有了。
  
  本書中涵蓋三大部分,讀者可能會發現:〈坐禪儀〉是最精簡的提要,〈默照禪法〉十分實用,而〈象岡默照禪十開示〉卻善巧地與禪修歷程融合。這三部分目標一致,卻有不同的風貌,以便引導不同需求的禪修者,這是編者的用心良苦,希望所有的人均能受益。
  
  有人說,這是一個什麼都在解構的時代,也是一個什麼都需要重新建構的時代。就如同師父在開示中,為現代人所關心的「愛」與「快樂」理出脈絡時,師父將古老的佛法與現代人的生活,又有層次地扣在一起了。每每坐在禪堂中聆聽師父開示時,默思這個時代、這個世界,心中不免升起一些憧憬:當人人的心中建構起默照的清流時,這會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呢?
  
  多說無益,打七去吧!(作者現為台北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