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6日 星期日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慚愧懺悔法門/無相無我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慚愧懺悔法門/無相無我
── 聖嚴法師著 ──

        〈第六天:晚上〉
        慚愧懺悔法門/無相無我
  
  一、以慚愧、懺悔禮拜來安心
  
  今天已經是第六天,如果方法用不上,心覺得很累,那是對方法失去興趣,此時心會浮動,會覺得很煩躁,沒有辦法繼續在蒲團上用方法。這時候,體驗呼吸,呼吸很粗;體驗身體在打坐,身體上的每個部分都像在告訴你不想打坐,好像蒲團上都是刺,連身上的每個毛孔,都在跟你抗議著不要打坐。有這樣的現象,就起坐,利用禪堂的空間,用很慢的動作體驗拜佛的感覺,一邊拜一邊要說:「我慚愧,我懺悔,我的業力現前,善根被業力干擾;我慚愧,我懺悔,由於我的菩提心不夠,慈悲心不夠,所以沒有智慧;我慚愧,我懺悔!」一邊體驗拜的感覺,一邊要以沉痛的心情說:「我慚愧、我懺悔。」這樣拜一段時間之後,心情會安定下來,身體不那麼煩躁時,又可以繼續打坐用方法了。
  
  當重煩惱出現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慚愧心及懺悔心來拜佛。當我遇到我們團體中有重大事情發生必須要解決,否則會很麻煩時,這時候打坐求靈感是沒有用的,我都是用拜佛的方法,對著佛菩薩懺悔,心情漸漸會平衡,頭腦也會清楚。拜佛會有感應,這是由於外在佛菩薩的力量,以及護法神的協助;護法神是跟著修行人的心境而走的,心安定,他就會來保護我們。我有少數弟子,在大煩惱來時,都不願意拜佛懺悔;其中有一位非常優秀聰明的年輕弟子,因為產生大煩惱,根本沒辦法打坐,我勸他拜佛,他說他才不拜呢,因為已經拜了很多年。一個修行人,不打坐,不拜佛,不知道慚愧、懺悔,煩惱來了就是一敗塗地,這是很可憐的。所以我奉勸諸位,有大煩惱時,要以慚愧心、懺悔心來拜佛,才能夠挽救你不被大煩惱捲走,否則即使修行很多年,也難保不會被境界所轉,這是很可惜的事。
  
  不要以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認為拜佛、打坐也都是虛妄的,這是顛倒!打坐、拜佛是為了幫助我們從自己的內心體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體驗不到,就要拜佛、慚愧、懺悔。
  
  二、用心法練心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是《金剛經》裡的一個偈子。意思是說,把色當成我,把聲音當成我,這個人行的就是邪道,是不能見到如來的。偈中的「我」是指佛,也可說是空性。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所有在修行的佛教徒,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行的都是邪道。因為多半的修行人,都將佛像當成佛來拜,這是讓眼睛看到的色、一個形象;而持誦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等佛菩薩聖號,用的是語言聲音,將這些聲音當成是佛來持誦。
  
  有一個滿有意思的故事,那是在很久以前在台灣,我們有十多位出家人,每天都持誦《金剛經》。其中有人得到一個消息說,從印度來了位有成就而且神通廣大的大喇嘛,準備當晚進行火供。大家都不相信而想去看看,說這是邪道嗎?儀式一開始,就有種震攝人心的氣氛,感覺很不尋常,當晚並沒有風,但是當儀式進行到一半,附近所有的樹木都在搖動,很多鳥在樹林裡面飛來飛去。因為全場的人都在拜,我們這十幾個出家人也跟著一起拜,去的時候是絕對不相信,到了會場又不由自主的跟著一起拜。在回程的路上,大家都在討論著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今天大家不是都信了邪道嗎?」
  
  大喇嘛在火供時,大家都拜而我們不拜,不是很奇怪嗎?明明知道《金剛經》裡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還是執著有相,要不受相的影響是很不容易。不過,這樣的相還是有用,尤其是對初學佛以及沒有學佛的人而言。據我所知,許多人起初是抱著一種好奇與不信邪的心態去觀賞,直至親眼所見,不得不相信,馬上接受灌頂,類似的情況還滿多的。不過,這不是究竟的佛法,而是方便法。
  
  禪宗一開始就用心法練心,而不是用「術」來接引人。這種「術」,除了密宗之外,中國的道家以及印度其他的宗教都會使用,其力量來自於畫符或咒語,有些是運用神、鬼以及精神體,一方面供養他們,一方面請他們扮演一些角色,產生一些功能,但這和根本的佛法是無關的。
  
  三、不動是默,清楚是照
  
  初學佛者用默照方法時,心不可能隨時隨地都在默、都在照,大多時候,心都是混亂的,有時候會有恐懼心出現。就像我的弟子在打坐時說有鬼去找他,等師父去了,他把師父也當成是鬼。實際上他在打坐,就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恐懼心,但是他心裡的「自我」還在,沒有說:「我在默,我在默。照,是很清楚;默,是不動。」他並沒有到達這樣的程度。雖然在打坐,可是心沒有真正清楚的在照,也沒有安定的在默,當然會受到影響。
  
  今天小參時有人告訴我聽到禪堂裡打香板的聲音就害怕,擔心著有人又要打香板,我告訴她說:「妳不要怕,要隨時準備著有香板聲,聽到之後,妳說這是香板,沒有事,不管它。」這就是照與默的功夫。
  
  已經向諸位介紹過默照的修行方法、層次、次第,以及在修行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種種現象,以及如何分辨是假的悟境,還是真的開悟。過去幾天所講的,都是以有相修行無相,以有我修行無我。剛開始修行時一定是有相、有我,然後用方法及觀念幫助我們,逐漸認知何謂無相及無我。
  
  四、歷歷妙存,靈靈獨照
  
  「歷歷妙存,靈靈獨照」,這是宏智正覺禪師在悟後,以無相、無我的立場來講默照。無相和無我常常被誤認為:無相是什麼都沒有,無我是什麼都不要;這是不正確的觀念。無相,是見到現實環境中所有一切的相,知道它是虛妄、無真實相,無不變的永恆相。至於無我,有人認為如果無我是什麼都不要,那是不是就不需要穿衣、吃飯?以我聖嚴來說,也不必有徒弟、道場,既然無我,還要這些做什麼?這種想法是誤解了無我的意思。無我的意思,是指沒有執著、煩惱、痛苦的我,有的是慈悲與智慧的我;智慧的運用是為眾生之利益,而心有所思、有所動,這是智慧的反應。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也常說:「我,如來……」這個我,是智慧的我,是慈悲的我,不是煩惱痛苦的我。
  
  「歷歷妙存」的歷歷,是經歷的意思,其實就是照的功能,清清楚楚自己親身的體驗。第一個「歷」是自己的經驗,第二個「歷」是清楚的知道這個經驗是什麼,這就是照;「妙存」則是默。就好像家裡有一個保險箱,裡面放了許多金銀財寶,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任何人都不曉得裡面是什麼,可是它有很大的價值及功能。實際上這個保險箱內的寶,指的就是智慧與慈悲的功能是無限的,不動它時,等於沒有。清楚知道自己有這個寶,是照;暫時不動,是默;知道而且清楚它的功能,則是默照同時。
  
  練習照和默的方法,是有前後次第的;一定是先用照,才能達成默的效果。譬如說,知道有妄想雜念,趕快回到方法;知道妄想雜念,是照;趕快回到方法,使妄想雜念停止,是默;知道我在用方法,所以妄想雜念不起,則是默和照。
  
  宏智正覺禪師在語錄中所講的,是開悟以後的境界,工夫已經成熟,是默照同時。表面看來是不動,什麼事情也沒做,是默;然而事實上頭腦是清楚的在照,但是自我執著的煩惱心、情緒心不動,所以是在照也是在默,是默照同時。如果默是默,照是照,先照後默,或先默後照,都表示工夫尚未成熟。
  
  「靈靈獨照」的靈靈,意思是非常活潑、靈巧,隨時都能適應,恰到好處的反應。經常保持著靈活、靈敏、敏銳,看起來是照,其實是默,因為並沒有動。就好像前兩天我提到在湖邊看到的那隻鳥,因為不動,所以靈敏度非常的高。這裡的「靈靈」與「獨照」的照,實際上是不動的,所以照的功能很強,這也是默照同時。
  
  「歷歷妙存,靈靈獨照。」這兩句話,就像以一面品質極好的鏡子,鏡面是不動的,可是當人、物、景在鏡前時,鏡子裡出現的必定是如實的反應,有什麼就反應什麼。反應是照,然而鏡子本身不需要動,就有反應的功能,是默。如果真正將工夫用好,禪宗形容就能夠「漢來漢現,胡來胡現」,這是說,漢人在鏡前經過時,出現是漢人;胡人在鏡前經過時,則是胡人,鏡子裡一定如實的反應,絕對不會漢人經過,鏡子裡反應出胡人,或者西方人經過,看起來像個東方人;能夠「漢來漢現,胡來胡現」這便是默照同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