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地經》
Daśabhūmika Sūtra
──唐 尸羅達摩 譯──
《佛說十地經》卷第一〈菩薩極喜地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成道未久。第二七日。住於他化自在天中。自在天王宮摩尼寶藏殿。與大菩薩無量眾俱。其諸菩薩悉從異佛剎來集。皆於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一生所繫。當證正覺。所謂已得安住一切菩薩智所行境。皆能趣入一切如來智所行處。無有休息。善能示現種種神通諸所作事。應時無滯。成熟調伏一切有情。利樂他事皆不虛棄。引發一切菩薩願。劫世剎土量等修行。暫無休息。一切菩薩福智資糧善備無盡。令諸世間共所受用。已到一切菩薩智慧方便彼岸。示入生死及涅槃門。而不廢捨修菩薩行。善能遊戲解了趣入一切菩薩。靜慮解脫等持等至神通明智。於是一切諸所作事皆得善巧。由獲一切菩薩神通威力自在。以無功用隨心剎那。悉能往詣一切如來道場眾會而為上首。請佛說法。受持一切如來法輪。廣能供養承事諸佛。常勤修習一切菩薩所行事業。其身普現一切世間言音無礙。清徹法界心智無滯。普見三世一切境界。一切菩薩所有祕藏功德正行悉已圓滿。設加無量不可說劫。讚其功德亦不能盡。
其名曰金剛藏菩薩。寶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德藏菩薩。蓮花德藏菩薩。日藏菩薩。曜藏菩薩。地藏菩薩。無垢月藏菩薩。示一切莊嚴光明藏菩薩。智慧普照明藏菩薩。旃檀德藏菩薩。妙吉祥藏菩薩。花德藏菩薩。拘蘇摩德藏菩薩。優鉢羅德藏菩薩。天德藏菩薩。福德藏菩薩。無礙淨智藏菩薩。功德勝藏菩薩。那羅延德藏菩薩。無垢藏菩薩。離垢藏菩薩。種種辯才莊嚴藏菩薩。大光明網照藏菩薩。離垢威德光明王藏菩薩。無礙妙音美響藏菩薩。總持功德能度一切有情願藏菩薩。大海莊嚴藏菩薩。蘇迷盧德藏菩薩。示現一切功德清淨藏菩薩。如來德藏菩薩。佛德藏菩薩。淳金微妙大威德王光明藏菩薩。一切相莊嚴淨藏菩薩。金剛焰胸萬字相莊嚴菩薩。星宿王光照藏菩薩。虛空庫無礙智藏菩薩。解脫月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無量無數不可思議。不可量不可稱無邊無際。無有分齊不可說不可說。皆從異異佛剎來集。金剛藏菩薩而為上首。
爾時。金剛藏菩薩承佛神力。入於菩薩妙三摩地。名大乘光明。入此定已。即時十方各過十俱胝佛剎微塵數世界之外。各有十俱胝佛剎微塵數諸佛如來。同名金剛藏。皆現其面。俱作是言。善哉善哉。佛子。汝今乃能入是大乘光明菩薩等持。然。善男子。今彼十方各十俱胝佛剎微塵數諸佛如來其加持汝。以此世尊毘盧遮那本願威神力所持故。為一切菩薩趣入。能顯不可思議佛法光明。諸智地中。為令攝受一切善根。為擇一切佛法善巧。為廣知法。為正演說善成立法。為無分別智得清淨。為一切魔法不染。為出世法善根得淨。為證不思議智所行境。乃至為證佛智境界。又為一切菩薩十地發趣及得。為如實說諸菩薩地安立善巧。為正緣慮諸佛妙法。為修無漏法之差別。為善選擇決定大慧光明善巧。為趣入於決定智門。為獲顯示如所應處無畏辯說。為證廣大無礙解地。為菩提心念不遺失。為善成熟諸有情界。為一切處通達決定選擇辯才。
然。善男子。汝當辯說此法差別善巧法門。所謂由承諸佛威神力故。已諸如來智慧光明所加持故。已善圓淨自善根故。已善瑩飾真法界故。已普攝益諸有情故。已證法身智所依故。已從諸佛受灌頂故。已現超過一切世間最大身故。已越一切世間趣故。已淨出世正法趣故。已能圓滿一切智智故。
爾時。十方彼諸如來與金剛藏菩提薩埵。無映奪身。與無罣礙演說辯才。與入微妙清淨智辯。與無忘失念所加持。與善決定慧之善巧。與不棄捨周遍行智。與正等覺力無有能摧伏。與如來無所畏令無怯弱。與以一切智智所攝大無礙解辯法理趣決定安立。賜與引發一切如來善分別身語意莊嚴。所以者何。由此菩薩獲彼大乘光明等持。法爾如故。以本誓願所引發故。善淨增上妙意樂故。已善瑩飾淨智輪故。已善積集諸資糧故。已善鍊治所作事故。以無量念而為器故。明朗勝解得清淨故。善達無雜總持門故。法界智印之所印故。
爾時。十方彼佛世尊。不起于座。以神通力各申右手摩金剛藏大菩薩頂。時。金剛藏菩提薩埵蒙彼十方佛摩頂已。即從定起。普告一切菩薩眾言。唯。諸佛子。是菩薩願決定無雜不可照了廣大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能救一切諸有情類。唯。諸佛子。菩薩安處於此願中。方能入於過去諸佛世尊智地。乃能入於未來諸佛世尊智地。亦能入於現在諸佛世尊智地。唯。諸佛子。一切菩薩有十智地。是以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
由此密意我作是言。何等為十。一名極喜地。二名離垢。三名發光。四名焰慧。五名難勝。六名現前。七名遠行。八名不動。九名善慧。十名法雲。唯。諸佛子。此名一切菩薩十地。是以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唯。諸佛子。我不見有諸佛國界。彼中如來不歎說此菩薩十地者。所以者何。是諸菩薩增上勝妙。能淨一切諸菩薩道法門光明。謂即十地安立解釋。唯。諸佛子。當知此處不可思議。謂於諸地安立法中自所證智。
爾時。金剛藏菩薩標斯十地名已。默然而住。不復分別而解釋之。是時。一切諸菩薩眾聞說菩薩十地名已。不聞解釋。咸生渴仰。作如是念。何因何緣是金剛藏菩提薩埵。唯說菩薩十地名已。默然而住更不解釋。
爾時。於此菩薩眾中有一菩薩名解脫月。知諸大眾心之所念。即以頌問金剛藏菩薩曰。
何故正覺者 念智功德具 標諸上妙地 自在不解釋
一切咸決定 菩薩大名稱 何故說地名 而不演其義
一切諸佛子 無畏皆樂聞 願為正分別 說諸地義趣
眾會悉清淨 離懈怠嚴整 鮮潔住堅實 具足功德智
相視咸恭敬 一切悉專仰 唯望法甘露 如蜂念淨蜜
大智無畏者 金剛藏聞是 欲令大眾悅 以頌詶佛子
雖作最勝甚希有 此能顯示菩薩行
辯地能作最微妙 由此佛地有修證
微細難見離分別 遠離心地難證悟
智者境界純無漏 世間聞者悉迷惑
安心不動如金剛 信解佛智最殊勝
了知無我唯心地 此能聞斯微細智
如以眾彩畫虛空 如風依於鳥路行
無漏佛智亦如是 雖為分別而難見
故今吾興如是智 世間難有知此者
及能信此最勝法 是故不任廣解釋
爾時。解脫月菩薩聞是語已。白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今此眾會皆悉清淨。其諸菩薩善淨意樂。善潔思念。善修諸行已。善承事無量百千俱胝諸佛。善集資糧成就無量種種功德。永離疑惑。無諸垢亹。善任增上意樂勝解。於佛法中不隨他教。善哉。佛子。演說此義。是諸菩薩於如是處現證而住。
爾時。解脫月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願說最安隱 菩薩無上行 分別於諸地 智淨成正覺
此眾無諸亹 志解悉明潔 承事無量佛 能知此地義
時。金剛藏菩薩言。佛子。雖此眾會皆悉清淨。其諸菩薩善淨意樂。善潔思念。善修諸行已。善能承事無量百千俱胝諸佛。善集資糧。成就無量種種功德永離疑惑。無諸垢釁。善住增上意樂勝解。於佛法中不隨他教。然有其餘劣解有情。聞此甚深難思議處。忽生疑惑。是彼長夜能引無義無利眾苦。我愍此等。故樂默然。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雖此眾淨廣智慧 甚深明利能決擇
其心不動如山王 不可傾覆猶大海
有行未久解未得 隨識而行不隨智
聞此生疑墮惡道 我愍是等故不說
爾時。解脫月菩薩復白金剛藏菩薩言。善哉。佛子。願說勿疑。由佛神力。佛所護念。此如是等不思議處皆得可信。所以者何。唯。佛子。說此十地解釋之時。法爾如是。謂一切佛皆悉護念。一切菩薩為欲衛護此智地故。皆發勇悍。所以者何。此是菩薩最初正行。亦是一切佛法修證。唯。佛子。譬如一切書字數說。字母為始字母為終。無有少分書字數說離字母者。佛子。一切佛法亦復如是。以地為始。發修行故。以地為終。證佛智故。是故。佛子。願為演說。諸佛應供正遍等覺加持護念。
爾時。解脫月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言。
善哉佛子願演說 趣入菩提諸地行
十方一切自在尊 無不護念智根本
此正行始此智終 一切佛法從此起
如諸書等字母攝 佛法依地亦如是
爾時。此諸大菩薩眾。亦為此義一時同聲而以頌請金剛藏菩薩曰。
上妙無垢智 善說無邊辯 宣揚美妙言 勝義相應理
念持清淨慧 為十力意樂 無礙解決擇 說殊勝十地
此眾離憍慢 及見疑雜染 戒定審悅意 唯願聞善說
如渴思冷水 如飢念美食 如病憶良藥 如眾蜂嗜蜜
此眾亦如是 願聞甘露法 善哉清淨智 說無垢地位
顯十力相應 無礙善逝道
爾時。世尊釋迦牟尼從白毫相放無數光。名照菩薩力無數光明以為眷屬。其光普照十方世界靡不周遍。諸惡趣苦皆令休息。映蔽一切諸魔宮殿。悉照無量諸佛眾會。顯示諸佛不可思議境界行相威力遊戲。照於十方諸世界中及於一切諸佛眾會。以佛神力所加說法菩薩身。已於上空中成大光雲網臺而住。彼諸世尊亦復如是。從白毫相放無數光。無數光明以為眷屬。其光普照十方世界靡不周遍。諸惡趣苦皆令休息。映蔽一切諸魔宮殿。悉照無量諸佛眾會。顯示諸佛不可思議境界行相威力遊戲。照於十方諸世界中及於一切諸佛眾會。以佛神力所加說法菩薩之身。顯不思議諸佛遊戲。并照世尊釋迦牟尼大會之眾及金剛藏菩薩身已。於上空中亦復成就大光明雲網臺而住。由是世尊釋迦牟尼從白毫相所流光明。彼彼世界彼佛眾會及彼菩薩身與法座。皆現了然於此得見。由彼無量佛剎土中。諸佛世尊從白毫相所流光明。此之三千大千世界及此世尊釋迦牟尼大會之眾。并金剛藏菩提薩埵身及法座。皆現了然於彼得見。
爾時。從此光雲網臺出是頌曰。
佛無等等如虛空 十力自在無邊眾
於釋師子妙法中 天人最上今加汝
佛子當承佛神力 開此法王妙法藏
顯示微妙廣大行 分別建立諸智地
若有聞此勝法門 亦蒙善逝所加護
十方一切諸菩薩 悉皆攝持及護念
當能修集諸正行 次第成滿無垢地
能證十力等功德 契悟無上正等覺
雖住海水劫火中 無疑堪聞此法門
其有疑惑不信者 永復不聞如是義
當說最勝地智道 證入安住及昇進
修行境界如次說 利樂一切有情故
爾時。金剛藏菩薩觀察十方。欲令大眾增淨信故而說頌言。
微細難知大仙道 不可分別離分別
難證無濁慧者境 性常寂靜無生滅
性空能寂無二盡 離趣平等至涅槃
無邊中緣無所證 出過三世等虛空
寂靜寂滅佛所證 以諸言趣難宣說
此地及行亦如是 說猶甚難何況聽
遠離思惟及心道 此智所引牟尼境
非蘊界處所顯了 非心所測意所思
譬如空中諸鳥跡 智者叵宣難可示
諸佛子地亦如是 說尚極難何況聽
今當但說此一分 由大慈悲及願力
如其漸次非心境 以智能滿如意樂
如是此境極難見 叵說唯住自意樂
然承佛力我今說 汝等一心恭敬聽
如是智門及正行 億劫宣說猶難盡
我今略說汝等聽 真實法義盡如理
仁者專心恭敬待 我承佛力當善說
宣揚微妙正法音 譬喻相應協倫字
此以言詞難顯了 而蒙無量佛神力
光形聚入於我身 由是我今能演說
唯。諸佛子。若有有情。善積善根善集資糧。善修諸行善事諸佛。善聚白法善友所攝善淨意樂。隨順廣大增上意樂。具妙勝解悲愍現前。為求佛智。為欲證悟十力之力。為獲如來大無所畏。為得平等佛不共法。為欲救拔一切世間。為淨大悲愍。為悟十方無所餘智。為以無礙淨諸佛剎。為一剎那能知三世。為無所畏轉大法輪。發如是心。菩薩發心大悲為先導。慧智增上方便善巧之所攝受。意樂及與增上意樂常所輔持。佛力無量。以堅持力及以智力。善擇決定無礙智。現前隨順無師自然妙智。能受一切佛法慧智。教授誨示。極於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始發此心。即是菩薩超異生地。證入菩薩正性離生。生如來家種族尊貴無可譏嫌。已離世趣入出世道。住於菩薩本法性中。已善安住於菩薩處。隨順三世平等之法。紹如來種決定趣向正等菩提。唯。諸佛子。菩薩住於如是等法。名已善住極喜地中以不動故。
唯。諸佛子。菩薩住於極喜地時。極多歡喜多淨信。多愛樂多適悅。多忻慶多踊躍。多勇悍多無鬪諍。多無惱害多無瞋恨。唯。諸佛子。菩薩住於極喜地中念諸佛時。發生極喜念佛法時。念菩薩時念菩薩行時。念到彼岸清淨之時。念諸菩薩地殊勝時。念餘菩薩不映奪時。念佛教授教誡之時。念令有情得利益時。念當趣入一切如來智加行時。皆生歡喜。
又。此菩薩了知。我今轉離一切世間境界。親近諸佛。遠異生地。近至智地。永斷一切墮險惡趣。與諸有情為依止處。近見諸佛。住佛境界。入諸菩薩平等性中。捨離一切怖畏毛竪故生極喜。所以者何。唯。諸佛子。菩薩纔證極喜地已。所有怖畏。謂不活畏惡名畏死畏惡趣畏。處眾怯畏悉皆遠離。所以者何。由是菩薩離我想故。尚無我愛。況復生於諸資具愛。由是因緣。無不活畏。由於他所無所希望。唯自起欲。我應給施一切有情諸資生具。由是因緣。無惡名畏。由離我見。於我無有失壞之想。故無死畏。自知死後。於當來世決定不離諸佛菩薩。由是因緣。無惡趣畏。由意樂見一切世間尚無有一與我齊等。何況殊勝。是故。無有處眾怯畏。
唯。諸佛子。菩薩如是。已離怖畏憍傲毛竪。以大悲愍而為先導。以無憎背無俗意樂。為欲修證一切善根。勤修加行。以信增上。以多證淨。以潔勝解。以多信解。以引發悲愍。以具足大慈。以無厭倦心。以慚愧莊嚴。以常忍辱柔和相應。以深敬順信重尊貴如來聖教。以無厭足日夜積集一切善根。以奉事善友。以樂於法苑能成就出世間道。以無厭修覺分資糧。以常希求後後勝法。
唯。諸佛子。以如是等諸淨地法相應。菩薩名住安住極喜地中。復次。菩薩住於極喜地時。引發如是諸大誓願諸大勇決諸大出離。為以無餘供養之具及以周備承事。品類普遍供養一切如來。一切行相勝妙成就。而以最上勝解。清淨廣大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佛出世數無有休息。
為大供事。發初大願。為欲受持一切如來所說法眼。為欲攝受諸佛菩提。為護一切正等覺教。廣大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
為攝受妙法。發第二大願。為一切佛出現於世。無餘一切諸世界中。住覩史多天宮為首。降下入胎住胎生長出家成道。受梵王請轉大法輪示大涅槃。為悉往詣供養受法加行為先。為一切處同時而轉廣大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佛出世數無有休息。
為悉往詣。發第三大願。為欲引發諸菩薩行。廣大無量及無分別波羅蜜多之所攝受。淨治諸地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諸菩薩行如實無倒。顯示菩薩智地之道。悉能瑩飾諸到彼岸。授與教授教誡所持資助發心。廣大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及正行數無有休息。
為是引。發第四大願。為欲成就無餘一切諸有情界。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三界所繫入於六趣。繫屬一切受生之處。名色所攝。為令趣入於佛法中。為令永斷一切趣數。為令安處一切智智。廣大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有情界數無有休息。
為欲成熟諸有情界。發第五大願。為欲無餘一切世界廣大無量麁細。亂住覆住仰住帝網差別。入於十方種種異相。皆以隨行現前。知見廣大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及世界數無有休息。
為欲往趣。發第六大願。為令一切諸佛剎土。復一剎土入於一切諸佛剎土。普皆清淨無量佛剎光明嚴具以為莊飾。離諸煩惱成清淨道。無量智性有情充滿。普入廣大諸佛境界。隨諸有情意樂示現皆令歡喜。廣大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及佛剎數無有休息。
為飾一切諸佛剎土。發第七大願。為與一切菩薩同一意樂加行。為無怨敵積集善根。為一所緣與諸菩薩得平等性。為常逢遇諸佛菩薩不相捨離。為隨自欲示佛出世。為隨心念解佛威力。為獲圓滿一切生中常不退轉隨行神通。為遍遊歷一切世界。為於一切眾會影現。為隨一切受生之處同類而行。為恒成就不可思議大乘理趣。為欲修行菩薩正行。廣大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及正行數無有休息。
為大智神通。發第八大願。為行乘御不退轉輪諸菩薩行。為身語意業不唐捐。為暫見者便得決定諸佛法性。暫聞言音便隨智證。纔生淨信永斷煩惱。為身得成如大藥王。為得身心如如意寶。為當修行大菩薩行。廣大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及正行數無有休息。
為不唐捐。發第九大願。為於一切諸世界中。當證無上正等菩提。為不殊異於一毛道遍於一切諸毛道中。示生出家道場正覺轉大法輪歸大寂滅。為當現證弘佛境界威力智慧。隨於一切有情意樂示佛出世。令其所化剎那剎那覺寂證修。為剎那頃以一正覺。普遍一切法寂滅性。為以一音演說法要。令諸有情心皆悅豫。為示大涅槃而行力不絕。為示大智地建立一切法。為以法智神變幻通。悉能充遍一切世界。廣大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一切劫數及正覺數無有休息。
為引發大乘菩薩。發起第十大願。唯。諸佛子。初地菩薩發如是等諸大誓願。諸大勇決諸大出離。菩薩住此極喜地中。十大願門以為上首。引發圓滿百千阿僧企耶諸餘正願。
是諸大願以十盡句而引發之。何等為十。所謂以有情界盡。以世界盡。以虛空界盡。以法界盡。以涅槃界盡。以佛興界盡。以入如來智慧界盡。以心所緣界盡。以智入佛所行界盡。以世間轉法輪智轉界盡。若有情界有斷盡者。是大誓願乃有斷盡。乃至若智轉界有斷盡者。是大誓願乃有斷盡。然有情界終無斷盡。此諸善根願無斷盡。乃至智轉界終無斷盡。此諸善根亦無斷盡。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十地經》
──唐 尸羅達摩 譯──
《佛說十地經》卷第二〈菩薩極喜地之餘〉
復次。菩薩如是已發諸大誓願。得堪能心并柔軟心及調柔心。成就淨信能信諸佛正等覺者。本所入行。修證到彼岸修證諸勝地。成就諸力成滿無所畏。由不共佛法不可映奪。不可思議諸佛法性。引發無中無邊甚深如來境界。隨入無量如來所行信果成就。舉要言之。能信一切菩薩正行。乃至佛地解釋加持。
復次。菩薩作是思惟。諸佛之法如是甚深如是寂靜。如是寂滅如是性空。如是無相如是無願。如是無際如是廣大。如是無量如是難證。然復彼諸愚異生類。由墮邪見心之相續。由無明闇纏繞意識。由驕慢幢高建計度。由渴愛網希求作意。由逐諂誑稠林意樂。由慳嫉相應趣生處加行。由貪瞋癡積集諸業。由以忿恨熾然心焰。由顛倒相應引發業用。由以欲有及無明漏所繫心意意識種子。於三界中生後有芽。所謂名色俱生不相捨離。名色增長成六處聚落。六處成已。由互相觸因緣有受。展轉於受有忻樂者。增長愛取增已成有成就。此故有生老死愁歎苦惱有情苦蘊。如是發生離我我所。不實虛偽空無作用。無動愚鈍。譬如草木如影而現。然彼有情不覺不知。菩薩見彼諸有情類從大苦蘊不得解脫。為拔彼苦引發大悲。為欲令彼住於畢竟安樂涅槃故興大慈。
復次。諸佛子。菩薩如是以此隨順大慈大悲增上意樂。住初地時。於一切事心無顧戀。以慧希求諸佛妙智修行大捨。凡是所有一切能捨。所謂財穀倉庫等捨。或以金銀摩尼真珠瑠璃珂貝璧玉珊瑚車磲碼碯錢物等捨。或以珍寶莊飾嚴具瓔珞等捨。或以殊妙象馬車乘輦輿等捨。或以可意寺舍園林樓觀流泉浴池等捨。或以奴婢僮僕等捨。或以國土聚落城邑王都等捨。或以妻妾男女等捨。或以一切所愛之事皆悉能捨。或以頭目手足一切身分等捨。如是一切所施事中。心無顧戀。以慧希求諸佛妙智皆悉能捨。如是菩薩住於初地能成大捨。
復次。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捨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訪求之時。心無厭倦。即得如是無厭倦性。無厭倦者。於一切論得無怯弱故。此菩薩於諸論中智得成就。此以如是諸論相應應不應。作善籌量智於劣中勝。諸有情所如應如宜而修正行故。此世智而得成就得世智已。應時應分應量而行。以慚愧莊嚴心之相續。勤修自利利他加行。由此菩薩慚愧得成。即於如是正加行中。皆能出離得無退屈及無轉易力所持性。是故。菩薩堅力持性而得發生。菩薩得此堅力持已。即能慇懃供養承事諸佛如來及教法中而正修行。菩薩如是成就十種淨諸地法。所謂淨信慈悲慧捨無有厭倦。善知諸論善解世間。慚愧莊嚴堅力持性供養諸佛。
菩薩住此極喜地中。由廣大見及由願力。現見多佛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庾多佛。多俱胝佛多百俱胝佛多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菩薩見是如來應供正等覺已。悉以廣大增上意樂。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奉施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諸資生具奉獻。菩薩諸妙樂具於僧伽眾而作恭敬。以此善根皆悉迴向無上菩提。由此供養諸佛如來。發生成就有情方便。以布施愛語成就有情。後二攝法未全通達。但以勝解力故而行。於此十種波羅蜜多施到彼岸而得增上。餘到彼岸隨力隨分。非不修行。此菩薩如如供養諸佛世尊。修習成就有情加行。受持修行諸淨地法如是如是。此諸善根於一切智所迴向者。轉更明淨隱意堪用。
唯。諸佛子。如巧金師以鑛性金置於火中。如如燒鍊如是如是。轉得明淨隨意堪用。唯。諸佛子。當知菩薩亦復如是。如如供養諸佛世尊。修習成就有情。加行受持修行諸淨地法。如是如是此諸善根。於一切智所迴向者。倍復明淨隨意堪用。
復次。諸佛子。菩薩住此極喜地中。應從諸佛及諸菩薩善知識。所訪求請問初地行相并得等流。應無厭足成此地支。第二乃至第十地中行相。并得等流亦爾。又。此菩薩於諸地中所治對治應修善巧。於地壞成應修善巧。於地得修應修善巧。於地支清淨應修善巧。於地地運轉應修善巧。於地地安處應修善巧。於地地殊勝應修善巧。於地地得不復退轉應修善巧。於諸菩薩地清淨已。乃至轉入如來智地應修善巧。
唯。諸佛子。菩薩如是引發諸地行相善巧。始從菩薩初地昇進無有間憩。乃至轉入第十智地。以無憩行地智光明證佛智光明。
唯。諸佛子。譬如黠慧善巧商主。將欲率領諸大商侶往詣大城。先未發時訪求請問道中勝利。及於道中退轉過失道處。中間勝利差別道處。中間退轉過失於道資糧作所應作。從初道處雖未發足而善了知。如是乃能到彼大城。此大商主善以如是智慧籌量具大資緣。與大商侶度險曠野。身及商侶悉免憂患。乃至安隱到彼大城。
唯。諸佛子。菩薩善巧大智商主亦復如是。若住初地於諸地中所治對治得成善巧。於地行相等流之中得成善巧。於地得修得成善巧。於地支清淨得成善巧。於地地運轉得成善巧。於地地安處得成善巧。於地地殊勝得成善巧。於地地得不復退轉得成善巧。諸菩薩地得清淨已。乃至入於如來智地得成善巧。是時。菩薩善受廣大殊勝福德聖道資糧。及善決擇智慧資糧。將欲率領無量有情諸大商侶。往詣一切智智大城。先未發時。應從諸佛及諸菩薩善知識所。訪求請問諸菩薩地聖道功德。及從此道退轉過失。於道處間勝利差別。於道處間退轉過失。廣大福智聖道資糧作所應作。從初道處。雖未勝進而善了知。如是乃能到於一切智智大城。此以如是智慧籌量。具大福慧聖道資糧。將已成就無量有情。諸大商侶經過生死曠野險道。自身及彼有情商侶悉免憂患。乃至安隱到於一切智智大城。
唯。諸佛子。是故。菩薩應無厭倦修行諸地瑩飾差別。唯。諸佛子。是名略說菩提薩埵極喜初地趣入之門。住於此者生處多作贍部洲王得大自在。常護正法能以大施攝取有情。善巧能令諸餘有情遠離慳垢。常行大施無有窮盡。諸所作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作意無所畏作意不共佛法作意。乃至不離一切行相勝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復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棄捨一切家屬財位。歸佛聖教淨信出家。既出家已。一剎那頃瞬息須臾。能證菩薩百三摩地。見百如來。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動百世界。能往百剎土能照百世界。成就百有情。能住壽百劫。於前後際各能入百劫。於百法門能正思擇示現百身。身身皆能現百菩薩眷屬圍遶。從此以去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勝願故。所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加持或所作。此等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言。
若有集眾善 具修白淨法 供養天人尊 淨意樂大志
成就妙勝解 隨順悲愍道 為求佛智慧 發此無上心
為獲佛十力 及以無所畏 成佛不共法 救攝群生類
為得大慈悲 為嚴淨佛土 為轉大法輪 發此最勝心
一念知三世 而無有分別 種種時不同 以示於世間
略說求諸佛 一切勝功德 發生廣大心 量等虛空界
悲先智為主 攝以方便慧 淨意樂所持 如來力無量
無礙智現前 隨順自然智 具受佛法誨 發此最勝心
佛子始發生 如是妙寶心 即超凡夫地 入菩薩正性
生在如來家 種族無瑕玷 紹諸佛聖種 決成無上覺
纔生如是心 即得入初地 志樂不可動 勤修正加行
多喜多愛樂 亦復多淨信 極大勇猛心 及多慶躍心
遠離於鬪諍 惱害及瞋恚 慚敬而質直 善守護諸根
救世無等者 所有眾德慧 此處我當得 念是極生喜
始得入初地 即超五怖畏 不活惡名死 惡趣處眾怯
由不貪著我 及以於我所 是故諸佛子 遠離諸怖畏
恒有信恭敬 常行大慈愍 慚愧功德備 日夜增善法
樂遊正法苑 無厭求多聞 思惟所聞法 遠離取著行
不貪於利養 唯引平等心 一志求佛智 緣慮十力等
修行到彼岸 遠離諂虛誑 如說而修行 常能護實語
不污如來家 不捨菩薩學 一切智智心 不動如山王
不捨世間事 而入出世道 以無厭足心 修覺分資糧
常恒無異念 轉求增勝道 如是法相應 名善住初地
引發大誓願 大勇決大行 願當能供養 承事諸世尊
護持諸佛法 攝取大仙道 常奉覲諸佛 修行最勝行
成就諸群生 往趣諸世界 嚴淨佛國土 令智者充滿
與諸菩薩眾 一心等修行 以身語意業 所作無空過
一切毛道中 一時成正覺 如是等大願 無量無邊際
若有情界盡 世界虛空界 法界涅槃界 世間佛興界
諸如來智界 及心所緣界 入如來智界 世法智轉界
彼諸若有盡 我願乃有盡 如彼無盡期 我願亦無盡
如是發大願 心柔軟調順 能信佛功德 觀察諸有情
知從因緣起 即興大慈悲 如是苦有情 我今應救拔
為救有情故 而行種種施 王位與珍寶 及以象馬車
頭目并手足 乃至身血肉 一切皆能捨 心得無憂悔
求種種諸論 其心無厭倦 善解字義趣 能隨世所行
慚愧自莊嚴 修行轉堅固 供養無量佛 恭敬而尊重
如是常修習 日夜無懈倦 善根轉明淨 如金數燒鍊
菩薩住於此 鍊治一切地 所作無障礙 具足不斷絕
譬如大商主 為領諸商侶 問知道險易 安隱至大城
菩薩住初地 應知亦如是 勇猛無障礙 乃到第十地
住此初地中 作大功德王 以法化有情 慈心無損害
統領贍部洲 化行靡不及 皆令住大捨 成就佛智慧
欲求最勝道 捨已國王位 佛教中出家 勇猛勤修習
得百三摩地 及見百諸佛 震動百世界 遊行照亦爾
成就百有情 能知百劫事 入於百法門 示現百化身
及現百菩薩 以為其眷屬 若願自在力 過是數無量
我於地義中 略述其少分 若欲廣分別 億劫不能盡
菩薩最勝道 利益諸群生 如是初地法 我今已說竟
* * * * * * *
〈菩薩離垢地第二〉
諸菩薩聞此 最勝微妙法 其心盡清淨 一切皆欣慶
悉從於座起 踊在虛空中 普散上妙花 同時共稱讚
善哉金剛藏 大智無畏者 善說於此地 菩薩所行法
解脫月菩薩 知眾心清淨 樂聞第二地 所有諸行相
即請金剛藏 大慧願演說 佛子皆樂聞 所住第二地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眾菩薩言。唯。諸佛子。若是菩薩善瑩初地欲求第二菩薩智地。當起十種心之意樂。何等為十。所謂正直意樂。柔軟意樂。堪能意樂。調伏意樂。寂滅意樂。賢善意樂。不雜意樂。無顧戀意樂。勝妙意樂。廣大意樂。起此十種心意樂已。即得安住菩薩第二離垢地中。
唯。諸佛子。菩薩住此離垢地時。自性成就十善業道。遠離殺生棄捨刀杖不懷瞋恨。有慚有愧仁恕具足。於諸有情有命之者。常有慈愍利樂之心。而此菩薩尚以計度。於有命者不作惱害。何況於他諸有情所起有情想。正意思惟。以麁身業而行殺害。離不與取。於自財位常知止足。有愍不壞他財位。若物屬他。有他物想終不於此發起盜心。乃至草葉不與不取。何況其餘諸資生具。離欲邪行。於自妻屬常知止足。不求他妻於屬他女及他妻妾親族媒定法。所護女尚不發生貪染之心。何況彼此二形交婚或於非道。離虛誑語。常作實語真語時語。乃至夢中。亦不能覆見忍樂照以誑他意出虛誑語。何況故犯。離離間語。為諸有情常不破壞。無惱害故而修正行。不將此語為破彼故而向彼說。不將彼語為破此故而向此說。於未壞者令不破壞。已破壞者令不增長。不喜離間不樂離間不說離間語。若實若不實。離麁惡語。謂所有語蜥螫麁獷磣刺於他。令他瞋恨背面慘厲。庸淺鄙惡不可樂聞聞者。不悅瞋忿所出。如火燒心令生怨結。意起熱惱不可愛樂。能壞自他心心相續。如是等語悉皆遠離。常作潤澤柔軟悅意。深可樂聞。聞者生喜善入於心。風雅典則多人愛樂。多人悅樂。令心踊躍令心悅豫。能淨自他心相續語。離雜穢語。善思審語時語真語。義語法語。順道理語巧調伏語。有分段語。隨時籌量有緣起語。乃至戲笑尚恒思審。何況故出散亂之言。其心無貪。於他欲樂及他財位他資具中。不起貪愛不求不願不生貪心。心無瞋恚。常於一切諸有情類發起慈心。及利益心憐愍心安樂心潤澤心攝益一切世間之心。永離忿恨嫉妬瞋恚。常思順行仁慈祐益性。得正見隨順正道。捨離種種占卜吉凶邪戒者。見其見正真無諂無誑。於佛法僧起定意樂。
唯。諸佛子。菩薩如是無間無缺護持十善業道之時。引發如是心之意樂。有情所有險穢惡趣深坑施設此。悉皆由受行十種不善業道。是故我當自住正行。亦勸於他住於正行。所以者何。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無有是處。復作是念。由現受十不善業道。有捺落迦傍生鬼趣。復由現受十善業道。方有人趣乃至有頂受生差別。從此已上由慧行相修習。即此十善業道心狹劣故。怖三界故。闕大悲故。從他聞聲而解了故。隨聲聞行故成聲聞乘。
又。從此上修治清淨十善業道。非他所引自覺悟故。闕大悲方便故。悟解甚深緣起性故。成獨覺乘。復從此上修治清淨十善業道。由心廣大無限量故。具悲愍故。方便善巧之所攝故。發大願故。不捨一切諸有情故。現觀如來無量智故。能成菩薩諸地清淨到彼岸。淨廣大正行。
又。此上上十善業道。以一切種得清淨故。乃至能成諸佛十力及餘一切佛法修證。是故。我今於同出離。遍於一切行相清淨出離之中。應作加行。
唯。諸佛子。菩薩轉更應如是學。復次。十種不善業道。以由上品積集多作為捺洛迦因。由中品故為傍生因。由軟品故為鬼界因。害生將導於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復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短命。二者多病。不與取將導於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復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乏少資財。二者共分資財。於欲邪行將導於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復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妻不貞良。二者眷屬不可依怙。虛誑語將導於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復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多被誹謗。二者為他所誑。離間語將導於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復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眷屬乖離。二者多被毀呰。麁惡語將導於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復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聞不可意。二者言多諍訟。雜穢語將導於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復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言無人受。二者辯不明了。貪欲將導於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復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無厭。瞋恚將導於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復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長短。二者恒被於他之所惱害。邪見將導於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復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墮在邪見。二者心多諂誑。如是此十不善業道。能生此等無量無邊諸大苦蘊。是故。我今永離此十不善業道。於內法苑賞翫法樂。即此。菩薩自善安住十善業道亦勸於他令住其中。
復次。菩薩。於有情所轉。更發起利益心安樂心悲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自己心軌範心發起師心。此作是念。苦哉有情墮在邪見。隨邪思量。順邪意樂。行於僻路稠林之中。我應令彼歸於正趣正見之道。令得安住如實法中。是諸有情互相乖離違諍欺凌。常無間斷忿恨熾然。我當令彼住於無上大慈之中。是諸有情心無厭足。希求他財邪命自活。我當令彼住於清淨身語意業正命法中。是諸有情隨貪瞋癡因緣而轉。常以種種煩惱火焰之所燒爇。不復訪求出要方便。我當令彼除滅一切煩惱熾火。住無災患清涼涅槃。是諸有情癡昏瞖瞙。無明黑暗之所覆蔽。入在廣大黑暗稠林。遠離慧明墮大暗處。趣入見取險難之路。我當令彼得無障礙清淨慧眼。能知一切法如實性不隨他教。是諸有情馳騁生死曠野險道。將墮地獄傍生餓鬼惡趣深坑。投妄惡見邪見絙網。愚癡榛梗之所覆蔽。行邪僻路。喪失慧目。闕大導師。有非出離想遊波旬境。劫賊所擒。遠離大悲善巧導者。趣入諸魔意樂稠林。去佛意樂極為深遠。此諸有情。我當從彼如是生死曠野險難救拔濟度。令得安住一切智智無畏大城。是諸有情沒大瀑流。波浪淪溺入欲有見。無明瀑流沿生死駛愛河漂轉。湍馳奔激不暇觀察。隨順欲恚害覺彌漫。身見羅剎之所執持。趣入欲習氣洄澓旋返。於中沈溺欣樂淤泥洪濤漂擲。我慢灘渚無有依怙。不能超越六處聚落。遠離善巧能濟度者。我以大悲善根勢力。救拔令住於無災患離塵寂靜。無諸恐怖一切智洲。是諸有情閉在於彼多苦愁惱憂。隨非愛愛憎連縛。常與愁歎相應。隨轉渴愛械鋜之所撿繫。無明昏暗稠林。覆障三界牢獄。我當令彼永離三界。住無障礙究竟涅槃。是諸有情執著於我。從蘊執藏不能勝進。隨順四種顛倒而行。依止六處空曠聚落。被四大種毒蛇迫逐。五蘊怨賊之所嬈害受無量苦。我當令彼住於最勝無依著處。謂於離障無餘涅槃。是諸有情勝解下劣怯弱狹小。聞興無上一切智心。設求出離唯發聲聞獨覺乘意。我當令觀微妙佛法。住於廣大無上道心。
唯。諸佛子。菩薩如是隨順淨戒力所住持。善巧引發諸所作事。住於菩薩離垢地時。由廣大見及由願力。現見多佛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庾多佛。多俱胝佛多百俱胝佛多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菩薩見是如來應供正等覺已。悉以廣大增上意樂。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奉施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諸資生具。奉獻菩薩諸妙樂具。於僧伽眾而作恭敬。以此善根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於諸如來正等覺所。以尊重心復更諮受十善業道隨其所受。乃至菩提終不忘失。由是菩薩於無量劫無量百劫無量千劫無量百千劫。無量俱胝劫無量百俱胝劫無量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遠離慳悋犯戒垢故布施淨戒清淨成滿。
唯。諸佛子。譬如真金置礬石中。如法鍊已。離一切垢轉復明淨。菩薩住此離垢地中亦復如是。於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遠離慳悋犯戒垢故布施淨戒清淨成滿。然此菩薩四攝法中愛語偏多。十到彼岸中戒到彼岸而為增上。餘到彼岸隨力隨分非不修行。
唯。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第二離垢地也。菩薩住此受生多作轉輪聖王。得法自在七寶具足。有自在力能除有情犯戒之垢。善巧令彼有情安處十善業道。諸所作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作意。無所畏作意不共佛法作意。乃至不離一切行相勝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
復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師。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棄捨一切家屬財位。歸佛聖教淨信出家。既出家已。一剎那頃瞬息須臾。能證菩薩千三摩地。能見千佛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動千世界。能往千剎土。能照千世界。成就千有情。能住壽千劫。於前後際能入千劫。於千法門能正思擇。示現千身身皆能現千菩薩眷屬圍遶。自此以去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勝願故。所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所作。此等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言。
正直柔軟及堪能 調伏寂滅與賢善
無雜無戀勝廣大 以十意樂入二地
住此成就戒功德 遠離殺生無惱害
離不與取欲邪行 誑惡乖離雜穢語
不貪財位常慈愍 正見直心無諂偽
離險奢慢極調柔 依教而行不放逸
地獄傍生受眾苦 餓鬼燒然出猛焰
一切皆由罪所致 我當離彼住法苑
人中隨意得受生 乃至有頂諸喜樂
聲聞獨覺佛乘道 皆因十善而成就
如是思惟不放逸 自持淨戒教他護
復見群生受眾苦 轉更增益大悲心
凡愚邪智不正解 常懷忿恨多諍訟
貪求境界無足期 我應令彼除三毒
愚癡大暗所纏覆 入大險道邪見網
生死曠野怨所拘 我應令彼摧魔賊
四流漂蕩心沒溺 三界禁繫受眾苦
計蘊為宅我在中 為欲度彼勤行道
設求出離心下劣 捨於最上佛智慧
我欲令彼住大乘 發勤精進無厭足
菩薩住此集功德 見無量佛咸供養
億劫修治善更明 如鍊真金以礬石
佛子住此作輪王 普化有情行十善
所有善法皆修習 為成十力救於世
欲捨王位及財寶 即棄居家依佛教
勇猛精進一剎那 獲千等持見千佛
所有種種神通力 此地菩薩皆能現
願力所作復過此 無量自在度群生
一切世間利益者 所修菩薩最勝行
如是第二地功德 為諸佛子已開演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十地經》
──唐 尸羅達摩 譯──
《佛說十地經》卷第三〈菩薩發光地第三〉
佛子聞此地行已 菩薩境界難思議
靡不恭敬心歡喜 散花空中為供養
讚言善哉大仙主 慈心愍念諸有情
善說智者律儀法 第二地中之行相
是諸菩薩微妙行 真實無異無差別
為欲利益諸群生 如是演說最清淨
一切天人供養者 願為演說第三地
與法相應諸智業 如其境界為具闡
大仙所有施淨戒 安忍精進靜慮慧
及以方便慈悲道 佛清淨道願皆說
時解脫月復請言 無畏大師金剛藏
願說趣入第三地 柔和心者之功德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眾菩薩言。唯。諸佛子。若是菩薩第二地中增上意樂善清淨已。欲入菩薩第三地者。當以十種心之意樂作意而入。何等為十。所謂以清淨心意樂作意。以安住心意樂作意。以厭離心意樂作意。以離欲心意樂作意。以不退心意樂作意。以堅固心意樂作意。以熾然心意樂作意。以勇健心意樂作意。以勝妙心意樂作意。以廣大心意樂作意。菩薩以是十心意樂作意。證入第三地中。
唯。諸佛子。菩薩住此第三地時。觀察一切諸有為行。皆見無常。有苦不淨不可依怙。終皆敗壞不得久住。剎那生滅。前際不來後際不去現在不住。菩薩如是無倒觀察一切行時。復觀見身無有救者。無所依怙。與憂與歎與惱相應。愛憎所繫多苦愁惱。無有停積。以貪恚癡猛火熾然共眾病長。見如是已。從一切行令心勝進趣如來智印。此菩薩見如來智不可思議無等無量。難得無雜無災無惱。至無畏城不復退還。能救無量諸苦有情。菩薩如是見如來智無量利益。見一切行無量災患。則此轉更於有情所。發起十種心之意樂。何等為十。所謂孤獨無依心之意樂。常恒貧窮心之意樂。以貪恚癡猛火熾然心之意樂。於有牢獄之所禁閉心之意樂。常無間斷以諸煩惱稠林所覆心之意樂。不能觀察心之意樂。無善法欲心之意樂。迷失佛法心之意樂。隨生死流心之意樂。失解脫道心之意樂。發此十種心之意樂。
菩薩如是見有情界眾災患已。發大精進。作是念言。此諸有情我應救濟應令解脫。應令清淨應當拔出。應令趣入應令安住。應令歡喜應令愛樂。應令調伏應令寂滅。菩薩如是於彼諸行深心厭離。於諸有情興悲戀心。於佛妙智見大勝利。以如來智為所依止。為救有情。勤修加行作是思惟。此諸有情墮在眾苦煩惱雜染。以何等道而能拔濟。令住究竟常樂涅槃。即此。菩薩便作是念。此皆不離以無障礙智解脫處。此無障礙智解脫。不離一切法如實覺。此一切法如實覺悟。不離無行無生行慧。此慧光明。不離靜慮善巧決擇妙慧觀察。復此靜慮善巧決擇妙慧觀察。皆不離於多聞善巧。菩薩以是善觀察智。專為訪求正法而行。日夜慕法聞法無厭。玩法樂法依法靡法。住法須法怙法歸法。法隨法行。菩薩如是為求佛法修正行時。無有少物或資生具。或財穀倉庫而不能捨。於此終無難作之想。唯於說法補特伽羅生難遭想。為佛法故。無有少分執受外物而不能捨。無少內物而不能捨。無有師長不誓承事。除慢過慢。下意受行。無有身苦而不誓受。若聞佛法一四句頌歡喜踊躍。勝得三千大千世界充滿其中大珍寶聚。若聞一頌善說正法。歡喜勝得轉輪王位。聞未聞法是佛所說。能引正等覺能淨菩薩行歡喜踊躍。勝得一切釋梵王等。住百千劫極尊貴位。設有告言我有一句。佛所說法能引正等覺能淨菩薩行。汝今若能投極熾然大焰火坑。受劇苦者。當為汝說。菩薩聞已作是念言。我為一句佛所說法。能引等正覺能淨菩薩行。正使火坑量等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熾火。我從梵天尚投身入。況小火坑。
又復。我等為求佛法。尚應久處大捺落迦諸險惡趣受大苦惱。況於人中諸餘小苦而不能受。菩薩發起如是精進求正法已。如其所聞而能如理內審觀察。聞正法已。獨居靜處心自決了。作是思惟。以正修行法隨法行。方得名為隨順佛法。非但純以語業演說而得清淨。菩薩住是發光地時。為欲修行法隨法行。離欲離諸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安住。尋伺寂靜內等淨故。一心趣故。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靜慮具足安住。於喜離欲。安住於捨正念正知。有身受樂。於是處所。諸聖宣說。具足捨念及以正知住身受樂。入第三靜慮具足安住。樂斷苦斷先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靜慮具足安住。
又。此菩薩超一切種色之想故。滅沒一切有對想故。以不作意種種想故知無邊虛空。入空無邊處具足安住。超一切種空無邊處。知無邊識。入識無邊處具足安住。超一切種識無邊處。知無所有。入無所有處具足安住。超一切種無所有處。知非想非非想。入於非想非非想處具足安住。但為隨順法隨法行。不以樂著安足處也。
復次。菩薩修慈俱心廣大。無二無量無恨無怨無障無所惱害。遍至一切極於法界盡虛空性。諸世界中以慈普覆。一切世間具足安住。修悲俱心修喜俱心亦復如是。修捨俱心廣大。無二無量無恨無怨無障無所惱害。遍至一切極於法界盡虛空性。諸世界中以捨普覆一切世間具足安住。
復次。菩薩受用無量諸神變事。震動大地。一身為多身。多身為一身。或顯或隱迅疾無礙。牆壁山嶂皆能徹過。如行於空。於虛空中跏趺而去猶如飛鳥。出沒於地猶若水中。履水如地。身出煙焰如大火聚。從身注水喻如大雲。此之日月大神德有大威勢。以手捫摸乃至梵世轉身自在。以天耳界清淨過人。悉聞人天二種音聲。若近若遠乃至蚊蚋蜣蜋等悉聞其聲。以他心智如實而知他有情心。所謂有貪心如實知有貪心。離貪心如實知離貪心。有瞋離瞋有癡離癡有染離染。狹小廣大無量聚散。住定出定已得解脫未得解脫。有亹無亹麁心細心皆如實知。
菩薩如是以他心智。於他有情他數取趣心之所念心自了知。以宿住智隨念。無量諸宿住事謂能隨念。自他一生二三四五至十二十三四五十。乃至百生多百多千多百千生。成劫壞劫及成壞劫乃至隨念。無量成壞劫隨念百劫隨念。千劫百千劫俱胝劫百俱胝劫千俱胝劫百千俱胝劫。乃至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皆能隨念。謂我宿生曾在某處。如是名如是性如是種族如是形貌。如是飲食如是壽量如是久住如是苦樂。從彼處沒來生此處。從此處沒往生於彼。如是形貌如是言說。若略若廣諸宿住事皆能隨念。以天眼界清淨過人。見諸有情死時生時。好色惡色善趣惡趣。若劣若勝隨業所行。諸有情類皆如實知。謂彼有情成就身語及意惡行。誹謗賢聖具足邪見由邪見業。現受因緣身壞命終。墮險惡趣生捺落迦。復彼有情成就身語及意善行。讚美賢聖成就正見。由正見業現受因緣。身壞命終當昇善趣。生於天中受諸快樂。菩薩如是以天眼界清淨過人。以共形貌以共言說。見諸有情死時生時。好色惡色善趣惡趣。若劣若勝隨業所行。諸有情類皆如實知。而此菩薩於彼靜慮解脫等持及諸等至。隨意入出而不由彼威力受生。若見彼處速能圓滿菩提分法故。以願力而生其中。
菩薩住此發光地已。由廣大見及由願力。現見多佛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庾多佛多俱胝佛多百俱胝佛多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菩薩見是如來應正等覺已。悉以廣大增上意樂。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奉施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諸資生具。奉獻菩薩諸妙樂具。於僧伽眾而作恭敬。以此善根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殷重奉事諸佛如來。於其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隨分修行。
復次。菩薩觀一切法無有移轉。亦無壞滅因緣而有。而此菩薩一切欲縛皆轉微薄。一切色縛一切有縛諸無明縛皆轉微薄。一切見縛先已除斷。菩薩住是發光地中。於無量劫無量百劫無量千劫無量百千劫無量百千那庾多劫。無量俱胝劫無量百俱胝劫無量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積集故邪貪除斷。不積集故邪瞋除斷。不積集故邪癡除斷。所有善根轉更明淨。
唯。諸佛子。譬如真金。善巧金師自手鍊治。離諸垢已稱量不減菩薩住此發光地中亦復如是。無量百劫乃至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由不積集邪貪除斷。由不積集邪恚除斷。由不積集邪癡除斷。所有善根轉更明淨。又。此菩薩轉更安忍。柔和意樂而得清淨。又。悅美意樂。不瞋意樂。不動意樂。不濁意樂。無高下意樂。不希有情意下意樂。不望酬報意樂。無諂誑意樂。不稠林意樂皆轉清淨。而此菩薩四攝事中利行偏多。十到彼岸中忍到彼岸而得增上。餘到彼岸隨力隨分非不修行。
唯。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第三發光地也。菩薩安住於此地中。受生多分作釋天帝。有自在力善化有情。令離欲貪善拔救護沒欲泥者。諸所作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作意佛力作意。無所畏作意。佛不共法作意。乃至不離一切行相勝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
復作願言。我當一切有情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棄捨一切家屬財位歸依聖教淨信出家。即一剎那頃瞬息須臾。能證百千諸三摩地。能見百千諸佛如來。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動百千世界。能往百千剎土。能照百千世界。能成熟百千有情。能住壽百千劫。於前後際能入百千劫。於百千法門能正思擇。示現百千身。身身皆能現百千菩薩眷屬圍遶。從此以上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勝願故。所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所作。此等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清淨安住厭離心 離欲無退及堅固
熾然勇健勝妙廣 以此十心入三地
菩薩住於此地中 觀行無常苦不淨
無怙敗壞不久停 遷變無住無來往
觀身無救無依怙 有憂有惱續愛憎
多苦不停或火然 與病俱有無休息
厭離三有求佛智 見彼妙智不思議
無等無量難證悟 無雜無災無逼惱
歸大寂滅無退轉 能救無量苦有情
見佛智已愍眾生 孤獨無依無救護
三毒熾然常困乏 住諸有獄恒受苦
煩惱習覆無慧目 志樂下劣喪法寶
隨順生死怖涅槃 我應救彼勤精進
將求智慧益有情 思何方便令解脫
不離處佛無礙智 斯由覺法如實理
覺由無行無生慧 慧從定發定由聞
如是思惟自策勵 日夜聽習尊重法
為聞正法起敬心 國城資具諸珍寶
妻子眷屬及王位 如是一切皆能捨
頭目耳鼻舌牙齒 手足骨髓心血肉
此等皆捨未為難 但於法師生難想
設有人等語菩薩 孰能投身大火坑
我當與汝佛法寶 聞以投之無怯懼
假使火滿三千界 身從梵世而投入
為求法故不為難 況復人間諸小苦
從初發意至菩提 其中設有無間苦
為聞法故皆能受 何況人中諸苦事
聞已如理正思惟 獲四靜慮四等至
四無量心五神通 不隨其勢而受生
菩薩住此見多佛 供養聽聞心決定
斷諸邪惑轉淨明 如鍊真金體無減
住此多作釋天帝 化導無量諸有情
令捨貪心住善道 一切專求佛功德
住此精進剎那頃 能證百千三摩地
見百千佛相嚴身 若具願力復過是
一切有情普利樂 彼諸菩薩最上行
如是所有第三地 我依其義已解釋
* * * * * * *
〈菩薩焰慧地第四〉
佛子聞此廣大行 可樂深妙殊勝法
心皆勇悅大歡喜 普散眾花供養佛
演說如是妙法時 大地海水皆震動
一切天女咸歡喜 悉吐妙音同讚歎
自在天王大欣慶 雨摩尼寶供養佛
讚言佛為我出興 演說第一功德行
如是智者諸地義 於百千劫甚難遇
我今忽然而得聞 菩薩勝行妙法音
願更演說聰慧者 後決定地無餘道
利益一切諸大眾 此諸佛子皆樂聞
勇猛大心解脫月 請金剛藏言佛子
從此轉入第四地 所有行相願宣說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眾菩薩言。唯。諸佛子。若是菩薩第三地明善清淨已。欲入菩薩第四智地。當以十種法明而入。何等為十。所謂以有情界思察明入。以諸世界思察明入。以真法界思察明入。以虛空界思察明入。以識界思察明入。以欲界思察明入。以色界思察明入。以無色界思察明入。以妙意樂勝解界思察明入。以廣大意樂勝解界思察明入。菩薩以此十法明入昇第四地。
唯。諸佛子。菩薩纔得焰慧地已。則由十種智成熟法。長如來家得彼體法。何等為十。謂由意樂不退轉故。於三寶中不壞淨信至究竟故。觀察諸行生滅性故。觀辯諸法性不起故。觀世間成壞故。觀業有生有死故。觀生死涅槃故。觀有情剎業故。觀前際後際故。觀無性無盡故。唯。諸佛子。菩薩成就如是十種智成熟法。長如來家得彼體法。
復次。諸佛子。菩薩住此焰慧地時。隨於內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除世貪憂。隨於外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除世貪憂。隨內外身住循身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除世貪憂。於內受於外受於內外受亦復如是。於內心於外心於內外心亦復如是。隨於內法住循法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除世貪憂。隨於外法住循法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除世貪憂。隨內外法住循法觀。熾然精進。正知具念除世貪憂。
復次。菩薩。於諸未生惡不善法為不生故。生欲策勵發起精勤策心持心。於諸已生惡不善法為永斷故。生欲策勵發起精勤策心持心。於未生善法為令生故。生欲策勵發起精勤策心持心。於已生善法為令安住不忘。增廣倍修滿故。生欲策勵發起精勤策心持心。
復次。菩薩。修欲等持斷行成就神足。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勤等持斷行成就神足。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心等持斷行成就神足。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觀等持斷行成就神足。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
復次。菩薩。修信根。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精進根。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念根。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定根。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慧根。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
復次。菩薩。修信力。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精進力。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念力。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定力。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慧力。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
復次。菩薩。修念等覺支。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擇法等覺支。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精進等覺支。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喜等覺支。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輕安等覺支。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定等覺支。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捨等覺支。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
復次。菩薩。修正見。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正念。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正思惟。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正語。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正業。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正命。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正精進。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正定。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修正慧。依離依無染依滅迴向捨。菩薩修此菩提分法。但於一切諸有情界有悲戀故。引發本願所扶持故。以大悲愍為先導故。成就大慈故。緣慮一切智者智故。引發佛剎諸莊嚴故。引發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相好言音故。希求後後殊勝法故。隨順甚深解脫佛法所聞行故。觀察廣大方便善巧故。
唯。諸佛子。菩薩住此焰慧地時。所有微細身見等惑。謂我有情命者育者士夫。數取趣蘊界處執。所起動亂思惟伺察。護持攝受畜積著處。如是一切皆悉遠離。所有一切不應作業。諸佛所訶雜染所引。如是一切皆悉捨離。所有應作能順菩薩正行資糧。一切如來讚美之業皆悉受行。復次展轉為菩薩道得圓滿故。如如方便慧所引發。修諸道支如是如是。得滋潤心柔和之忍。有堪能心引利樂心無雜染心。訪求後後殊勝法心。希勝智心。能救一切世間之心。尊重隨順諸師長心。如所聞法而修行心。又善知恩善知報恩。其心調和共住安樂。質直柔軟。無稠林行無誑無慢。善順語者右受教誨。菩薩如是安忍成就調伏成就寂滅成就。如是忍調寂滅成就思惟現行。能淨上地諸業之時。獲大精進無有休息。不雜染精進不退轉精進。廣大精進無邊精進。熾然精進無等精進。無映奪精進。成熟一切有情精進。善分別道非道精進。
又。此菩薩善意樂界轉更清淨。增上意樂界不遺失。勝解明利善根得淨。離世垢濁斷諸疑惑。無疑之性現前。具足證喜輕安。如來加持而得現前。無量心意樂皆悉成就。菩薩住此焰慧地中。以廣大見及以願力。現見多佛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庾多佛。多俱胝佛多百俱胝佛多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菩薩見是如來應供正等覺已。悉以廣大增上意樂。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奉施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諸資生具。奉獻菩薩諸妙樂具。於僧伽眾而作恭敬。以此善根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殷重奉事諸佛如來。於其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隨分修行多分。於彼諸佛聖教淨信出家。於此菩薩所有意樂增上意樂。勝解平等性轉復清淨。菩薩住此焰慧地已。復更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此之意樂勝解平等清淨而住。所有善根轉復熾然轉更明淨。
唯。諸佛子。如巧金師。以所鍊金作莊嚴具。非餘未作莊嚴具金之所映奪。唯。諸佛子。菩薩安住焰慧地中亦復如是。所有善根非餘安住下地菩薩。所有善根而能映奪。又。諸佛子如摩尼寶。清淨光輪。所放光明。非餘寶珠所能映奪。所放光明一切世間風水雨等不能斷滅。唯。諸佛子。菩薩住此焰慧地時亦復如是。非餘安住下地菩薩能所映奪。所有慧光一切魔怨。煩惱現行不能斷滅。而此菩薩四攝事中同事偏多。十到彼岸中精進到彼岸而得增上。餘到彼岸隨力隨分非不修行。
唯。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第四焰慧智地。菩薩住此第四地中。受生多作蘇夜摩天王。有自在力善化有情。令其除滅薩迦邪見。能令有情安住正見。諸所作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作意佛力作意。無所畏作意佛不共法作意。乃至不離一切行相勝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
復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由是精進一剎那頃瞬息須臾。能證俱胝諸三摩地見俱胝佛。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動俱胝世界。能往俱胝佛剎。能照俱胝世界。能成熟俱胝有情。能住壽俱胝劫。於前後際能入俱胝劫。能正思擇俱胝法門。能示現俱胝身。身身皆能現俱胝菩薩眷屬圍遶。從此以上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勝願故。所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所作。此等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言。
菩薩已淨第三地 次觀有情世法界
空識欲色無色界 勝大意樂能趣入
菩薩纔登焰慧地 長如來家永不退
於佛法僧信不壞 觀法生滅無生起
觀世成壞業有生 生死涅槃剎等業
觀前後際無性盡 如是修行長佛家
得是法已增慈愍 轉更勤修四念住
身受心法內外觀 世間貪愛皆除遣
菩薩修治四正斷 惡法除滅善增長
善修神足及根力 七等覺支八聖道
為度有情修覺分 本願扶持慈悲首
求一切智嚴佛土 亦緣如來十種力
四無所畏不共法 殊特相好深美音
亦求妙道解脫處 尋大方便修覺分
身見為首六十二 我及我所無量種
蘊界處等諸取著 第四地中悉遠離
如來所訶煩惱雜 無義之業皆捨離
諸佛所讚清淨業 為度有情無不作
菩薩勤修不懈怠 即得十心皆具足
專求佛道無厭倦 希受灌頂度有情
恭敬尊德修法行 知恩易悔無慍暴
捨慢離諂心調柔 轉更精勤不退轉
又其意樂界清淨 增上意樂永不失
勝解決定善根增 疑網垢濁悉永離
無疑現前得喜安 蒙佛加持無量志
菩薩住此焰慧地 供那庾多無量佛
聽聞正法亦出家 不可映奪如金飾
菩薩住此具功德 以智方便修行道
不為眾魔心退轉 譬如妙寶無能壞
多作夜摩天中王 於法自在眾所尊
普化眾生除惡見 專求佛智修善業
菩薩勤加精進力 獲等持等俱胝數
若以願智力所為 過於此數無能算
如是菩薩第四地 所行精進微妙道
功德義智共相應 我為佛子已宣說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十地經》
──唐 尸羅達摩 譯──
《佛說十地經》卷第四〈菩薩難勝地第五〉
菩薩聞此勝地行 於法解悟心歡喜
空中雨花讚歎言 善哉大士金剛藏
自在天王與天眾 聞法踊躍住虛空
普放種種妙光雲 供養如來喜充遍
天諸婇女奏天樂 亦以言詞歌讚佛
悉以菩薩威神故 於彼聲中發是言
佛願久遠今乃滿 佛道久遠今乃得
釋迦文佛至天宮 利天人者久乃見
大海久遠今始動 佛光久遠今乃放
有情久遠始安樂 大悲音聲久乃聞
功德彼岸皆已到 憍慢黑暗皆已滅
尊極清淨如虛空 不染世法如蓮花
大牟尼尊現於世 譬如須彌出巨海
供養能盡一切苦 供養必得諸佛智
此應供處供無等 是故歡心供養佛
如是無量諸天女 發此言詞稱讚已
一切恭敬喜充滿 瞻仰如來默然住
是時大士解脫月 復請無畏金剛藏
第五地中之行相 願為佛子今演說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眾菩薩言。唯。諸佛子。若是菩薩第四地道善圓滿已。欲入菩薩第五地中。當以十種平等清淨心意樂入。何等為十。所謂過去佛法平等清淨意樂。未來佛法平等清淨意樂。現在佛法平等清淨意樂。戒平等清淨意樂。定平等清淨意樂。除見疑惑平等清淨意樂。道非道智平等清淨意樂。斷智平等清淨意樂。一切菩提分法後後觀察平等清淨意樂。成熟一切有情平等清淨意樂。菩薩以是十種平等清淨意樂入第五地。
唯。諸佛子。菩薩已至此第五地。由善瑩飾覺分道支。由善清淨增上意樂。復求後世殊勝道時。為如是事隨正行故。願力所持故。以大慈悲不捨一切諸有情故。積集福智二資糧故。無休息故。引發善巧妙方便故。觀照後後地光明故。由常勤求佛加持故。念慧趣覺力所持故。得不退轉正作意已。如實了知此苦聖諦。此是苦集此是苦滅此能滅苦。正行聖諦皆如實知。又。此菩薩於世俗諦而得善巧勝義諦。善巧相諦。善巧差別諦。善巧安立諦。善巧事諦。善巧生諦。善巧於盡無生智諦。善巧於趣入道智諦。善巧一切菩薩地。次第相續已成就故。乃至如來智集諦中而得善巧。
復次。此菩薩令他有情如其意樂皆歡喜故。知世俗諦以能證入一切理趣故。知勝義諦覺法自相及共相故。善知相諦悟法差別安立義故。知差別諦解了蘊界處安立故。知安立諦了達身心逼惱的故。名知事諦通達諸趣生相續故。能知生諦一切熱惱究竟滅故。名為知盡無生智諦引發無二故。知入道智諦遍以一切行相覺故。一切菩薩地次相續得成就已。乃至能知如來智集諦。此復但由勝解智力。非以究竟智而知之。菩薩如是以諦善巧所引正慧。如實了知一切有為。虛妄詐偽誑惑愚夫。即此菩薩轉復一切諸有情所。大悲現前。大慈光明而得發生菩薩如是智力所持。於有情界有所顧戀。希求佛智觀察一切諸有為行。前際後際如從前際。無明渴愛所生有情。隨生死流之所漂轉。從蘊執藏不勝進者增長苦蘊。無我無壽無養育者。無數取趣離我我所皆如實知。如其未來於無所有愚癡愛欲。究竟有斷邊際出離。或非有者亦如實知。
即此。菩薩作是思惟。此諸迷倒異生之類甚為可愍。有無數身已滅當滅今亦滅沒。如是盡滅不能於身而生厭離。轉更增長眾苦機關。隨生死流不能還返。不能棄捨諸蘊執藏。不能厭離大種毒蛇。不能拔出見慢箭鏃。不能息滅貪恚癡火。不能飄蕩無明黑闇。不能枯涸渴愛巨海。不求十力大聖導師。隨魔意樂稠林而行。常於無際生死溟渤種種尋伺波濤海獸紛擾之中漂轉無息。我今為彼如是無量眾苦所逼。孤獨無救無依無宅無洲無道。盲無目者無明卵㲉厚膜纏裏昏闇所覆諸有情故。獨一無侶修集無量福智資糧。以是資糧令彼一切有情當證究竟清淨。乃至獲得如來十力無礙佛智。菩薩如是以善觀察智所引慧所修善根。皆為救護一切有情。為欲饒益一切有情。為欲安樂一切有情。為欲哀愍一切有情。為令有情無諸災患。為欲解脫一切有情。為欲引起一切有情。為令有情發起淨信。為欲調伏一切有情。為欲滅度一切有情而修集之。
菩薩安住於此第五難勝地時。名具念者不忘正法故。名具慧者智善決了故。名具趣者覺於經趣祕密教故。名慚愧者護自他故。名堅持者不捨律儀及戒行故。名為覺者觀處非處得善巧故。名隨智行者非他所引故。名隨慧行者於有義無義二俱句中得善巧故。名為引發神通者於修引發得善巧故。名為方便善巧者隨世間而轉故。名為無厭足者善集福德資糧故。名無休息精進者訪求智慧資糧故。名無厭倦意樂者集大慈愍資糧故。名為一切有情加行者以能滅度諸有情故。名為不慢求加行者求如來力無畏不共諸佛法故。名善引發作意行者引發佛土諸莊嚴故。名造種種善業行者集相好故。名為常恒善加行者求佛身語意莊嚴故。名大尊重能承事者於一切菩薩諸法師所如教行故。名為心無礙者以大方便善巧相續入世間故。名為日夜離餘心者唯為成熟一切有情而修行故。
菩薩如是勤修行時。以依布施成熟有情。又以愛語又以利行又以同事。又以示現端嚴色身。又以說法又以開示諸菩薩行。又以顯示如來大我。又以現示生死過失。又以稱讚佛智勝利。引發廣大神通遊戲。種種方便作用加行。成熟有情。而此菩薩如是精勤成熟有情。其心相續恒趣佛智。善根加行無有退轉。求勝法故。而勤修學為欲饒益諸有情故。世間所有種種書論印璽算計金性等論諸醫方論。謂療乾痟癲癎鬼魅損壞蠱毒。及起屍鬼呪詛和合。文筆讚詠歌舞妓樂。戲笑談說喜樂之處。國城村邑宮宅園苑泉流陂池。花菓藥草叢林布列。顯示金銀摩尼真珠。瑠璃貝玉珊瑚等性。入於日月星宿地震。諸鳥獸鳴夢相吉凶。所受遍身及支分相。律儀戒行靜慮神通。四無量心無色定處。及餘所有無惱害事。能引一切有情利樂無罪事業。如是一切皆能引發於諸有情有悲愍故。漸令安住無上佛法。
菩薩住此難勝地中。由廣大見及由願力。現見多佛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庾多佛。多俱胝佛多百俱胝佛多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菩薩見是如來應供正等覺已。悉以廣大增上意樂。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奉施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諸資生具。奉獻菩薩諸妙樂具。於僧伽眾而作恭敬。以此善根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慇重承事諸佛如來恭敬尊重。以希有想聽聞正法。聞已受持隨分修行。多分於彼諸佛聖教。淨信出家既出家已。便則能作聞持法師。此復多分以聞行相。逮得總持而為法師。
菩薩住此難勝地者。於無量劫此諸善根。轉勝熾然而得明淨。無量百劫無量千劫無量百千劫無量百千那庾多劫。無量俱胝劫乃至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此諸善根轉勝熾然而得明淨。
唯。諸佛子。譬如金師。以所鍊金作莊嚴具。以車磲磨瑩轉更熾然轉復明淨。
唯。諸佛子。菩薩住此難勝地中。此諸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思惟觀察。更勝熾然轉復明淨。由智加行功德所引。思惟觀察不可映奪。又。諸佛子譬如日月。星宿宮殿所有光明。一切風輪不能映奪亦非風共。
唯。諸佛子。菩薩住於難勝地中。於此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智思惟觀察隨所行故。一切聲聞諸獨覺等不能映奪。亦非世間餘善根共。而此菩薩十到彼岸中。靜慮到彼岸而得增上。餘到彼岸。隨力隨分非不修行。
唯。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第五難勝智地。菩薩安住於此地中。受生多作珊覩史多天王。能為自在善化有情。令捨一切外道邪法。能令有情住實諦中。諸所作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作意佛力作意。無所畏作意。佛不共法作意。乃至不離一切行相勝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常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由是精進一剎那頃瞬息須臾。證百俱胝諸三摩地。能見百俱胝佛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動百俱胝世界。能往百俱胝諸佛剎土。能照百俱胝世界成熟百俱胝所化有情。能住壽量百俱胝劫。於前後際各皆能入百俱胝劫。能正思擇百俱胝法門。能示現百俱胝身。身身皆能現百俱胝菩薩眷屬圍遶。從此以上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勝願故。所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所作。此等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言。
菩薩第四焰慧地 所修正行已清淨
便悟三世佛平等 謂由戒定除見疑
於道非道并正行 觀察後後覺分智
成熟有情平等故 通達此入第五地
念處為弓根利箭 正勤為馬神足車
五力堅鎧破怨敵 勇健得入第五地
慚愧為衣覺分鬘 淨戒芬馥定塗香
善巧方便妙莊嚴 遊總持林等持苑
神足為足正念頸 慈悲為眼智慧牙
人中師子無我吼 殄滅惑獸入五地
菩薩住此第五地 轉修勝上清淨道
志求佛法不退轉 思念慈悲無厭倦
積集福智勝功德 精勤方便觀上地
佛力所加具念慧 了知四諦皆如實
善知世諦勝義諦 相諦差別成立諦
事諦生盡及道諦 乃至無礙佛智諦
如是觀諦雖微妙 未得無礙勝解脫
以此能生大功德 是故超過世間慧
既觀諦已知有為 體性虛偽無堅實
得佛慈愍光明分 為利有情求佛智
觀諸有為前後際 無明昏闇愛纏縛
流轉遲迴苦趣中 無我有情及壽者
愛取為因受來苦 欲求邊際不可得
迷妄漂流無返期 此等可愍我應度
蘊宅界蛇諸見箭 欲火猛熾無明闇
愛河漂轉不假觀 苦海淪湑闕明導
如是知已勤精進 所作皆為度有情
名為具念具慧者 乃至覺解方便者
習行福智無厭足 恭敬多聞不疲倦
莊嚴剎土引相好 如是一切為有情
為欲教化諸世間 善知書論數印等
亦能善解諸方藥 療治眾病悉令愈
文詞歌舞皆巧妙 布列宮宅園池等
種種寶性咸示人 利益無量有情故
日月星宿地震動 乃至身相亦觀察
靜慮等至及神通 為益世間皆顯示
智者住此難勝地 供養諸佛及聽法
如以車磲瑩真金 善根轉淨亦如是
譬如星宿宮殿光 非為風輪所映奪
如蓮處泥無染污 菩薩於世行亦然
多作覩史多天王 能摧異道諸邪見
所修諸善為佛智 願得十力濟群生
此若發起大精進 剎那見百俱胝佛
得定至現身亦然 願力所作過於是
如是第五難勝地 人天尊者真實道
我以種種方便力 為諸佛子宣說竟
* * * * * * *
〈菩薩現前地第六之一〉
菩薩既聞諸勝行 其心歡喜雨妙花
放淨光明散寶珍 供養如來稱善說
百千天眾皆欣慶 共在空中雨眾寶
花鬘纓珞及幢幡 寶蓋塗香咸供佛
自在天王并眷屬 心生歡喜在空中
散寶成雲持供養 讚言佛子快宣說
無量天女空中住 共以樂音歌讚佛
聲中悉作如是言 佛語能除煩惱病
法性本寂無諸相 猶如虛空離分別
超諸取著絕言道 真實等品常清淨
若能通達諸法性 即於有無心不動
為欲救世勤修行 此佛口生真佛子
不取眾相而行施 本絕諸惡堅持戒
解法無生常堪忍 知法性離具精進
煩惱已盡而入禪 善達性空分別法
具足智力能廣濟 滅除眾惡稱大士
如是妙音千萬種 讚已默然瞻仰佛
解脫月言金剛藏 以何行相入後地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眾菩薩言。唯。諸佛子。若是菩薩第五地中所修之道善圓滿已。欲入菩薩第六地者。當以十種法平等性而入。何等為十。所謂以一切法無相平等。以一切法無自相平等。以一切法無起平等。以一切法無生平等。以一切法寂淨平等。以一切法本來清淨平等。以一切法無戲論平等。以一切法不取不捨平等。以一切法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陽焰水如化平等。以一切法有無不二平等。以此十種法平等性入第六地。菩薩如是觀察隨瑩。隨順不逆一切諸法平等性故。通達第六現前智地。但以猛利須心而證。猶未現得無生忍門。菩薩隨行如是自性一切法時。以大悲愍為先導故。以大悲愍為增上故。為欲圓滿大悲愍故。觀諸世間合散生滅。
菩薩觀此世生滅時。作是思惟。世間所有受生施設。一切皆由我執而起。若離我執即無世間受生施設。復作是念。此諸異生愚癡無智執著於我。無明眩瞖之所覆蔽。求有非有隨不如理。作意馳散。奔鶩僻路隨邪而行。集福非福不動諸行。而彼有情諸行所植有漏有取心之種子。復續來世生及老死。中有後有業田攝藏。無明闇覆愛水滋潤。我慢溉灌見網增盛。生名色種芽生已增長。名色長已五根流轉。諸根轉已遞互與識相對有觸。由觸相對諸受發生。自後於受欣樂名愛。愛增長取。取增生有。由有生已五蘊發生。五蘊起已於五趣中。漸漸衰變衰已失壞。衰失壞故有諸熱惱。因熱惱故。一切愁歎及苦憂惱眾苦皆集。此之一切無有集者。任運而滅亦無滅者。菩薩如是隨順行相觀察緣起。
復次。菩薩作是思惟。以勝義相於諦無知名為無明。無明所作業果名行。行為依止初心名識。與識俱生餘四取蘊說為名色。名色增長說為六處。根境與識三事和合名有。漏觸俱生名受。於受味著名為渴愛。渴愛增長是名為取。從取起有漏業名為有。業等流諸蘊起名為生。蘊熟為老蘊壞名死。臨死欲壞愚迷之者有貪戀故心熱名愁。由愁發語號嘷喟歎。五根相對不悅名苦。意識相對不悅名憂。憂苦所生吁嗞名惱。純大苦對如是增成。於中永無作者受者。
復作是念。由執作者方有作用。既無作者以勝義諦作用亦無。即此菩薩作是思惟。所言三界此唯是心。如來於此分別演說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何以故。若於事中貪欲相應。心起是識事即是行。於行迷惑是即無明。行與無明及心共生是謂名色。名色增長是謂六處。六處分是謂觸。觸共生是受。受用之時無厭是愛。愛逼攝受不捨是取。彼有支生起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為老。老壞為死。
此中無明有二種所作。一所緣故迷惑有情。二為諸行生起與因。諸行亦有二種所作。一能生起未來異熟。二為於識生起與因。識亦有二種所作。一能續有。二為名色生起與因。名色亦有二種所作。一互相資助。二為六處生起與因。六處亦有二種所作。一能現示自境差別。二為於觸生起與因。觸亦有二種所作。一能觸所緣。二為於受生起與因。受亦有二種所作。一能領納愛非愛境及二相違。二為於愛生起與因。愛亦有二種所作。一令可染事中染著。二為於取生起與因。取亦有二種所作。一能續雜染。二為於有生起與因。有亦有二種所作。一令後有異趣現前。二為於生生起與因。生亦有二種所作。一能起諸蘊。二為於老生起與因。老亦有二種所作。一令諸根有衰變異。二共死會合生起與因。死亦有二種所作。一能壞諸行。二非遍知斷。
復次。於中無明緣行者。無明緣性。謂行不斷復有扶助。行緣識者。於行緣性。謂識不斷復有扶助。識緣名色者。於識緣性。謂名色不斷復有扶助。名色緣六處者。名色緣性。謂六處不斷復有扶助。六處緣觸者。六處緣性。謂觸不斷復有扶助。觸緣受者。於觸緣性。謂受不斷復有扶助。受緣愛者。於受緣性。謂愛不斷復有扶助。愛緣取者。於愛緣性。謂取不斷復有扶助。取緣有者。於取緣性。謂有不斷復有扶助。有緣生者。於有緣性。謂生不斷復有扶助。生緣老死者。於生緣性。謂老死不斷復有扶助。無明滅故行滅者。由於無明緣性無故。諸行斷滅更無扶助。行滅故識滅者。由於諸行緣性無故。識亦斷滅更無扶助。識滅故名色滅者。由於識緣性無故。名色斷滅更無扶助。名色滅故六處滅者。由於名色緣性無故。六處斷滅更無扶助。六處滅故觸滅者。由於六處緣性無故。觸亦斷滅更無扶助。觸滅故受滅者。由於觸緣性無故。受亦斷滅更無扶助。受滅故愛滅者。由於受緣性無故。愛亦斷滅更無扶助。愛滅故取滅者。由於愛緣性無故。取亦斷滅更無扶助。取滅故有滅者。由於取緣性無故。有亦斷滅更無扶助。有緣故生滅者。由於有緣性無故。生亦斷滅更無扶助。生滅故老死滅者。由於生緣性無故。老死斷滅更無扶助。
復次。於中無明愛取。是謂煩惱流不斷絕。行有是業流不斷絕。餘支是苦流不斷絕。以差別故前後際滅。是流斷絕如是三流。悉是無我離我我所。自性生滅猶若束蘆。
復次。所說無明緣行是前世觀待。識乃至受是現世觀待。愛乃至有是後世觀待。由是於後相續流轉。無明滅故行滅者是觀待斷絕。復由如是十二有支有三苦性。此中諸行乃至六處是行苦性。觸受此二是苦苦性。所餘有支是壞苦性。無明滅故行滅者。是三苦性究竟斷滅。無明緣行者是則顯行。從因從緣所生之性餘亦如是。無明滅故行滅者此則顯示。行無自性餘亦如是。無明緣行者是生連縛餘亦如是。無明滅故行滅者。是滅連縛餘亦如是。無明緣行者是隨順有觀餘亦如是。無明滅故行滅者。是隨順盡滅觀餘亦如是。
菩薩如是以十行相順逆觀察諸緣起法。所謂有支相續故入一心故。自業差別故不相捨離故。三流不斷故前今後世觀待理故。三苦集故因緣所生故。生滅連縛故觀有盡故。菩薩以是十種行相觀諸緣起。由以無我無壽命者。無數取趣自性空寂。離作者受者觀緣起故。空解脫門而現在前。即此。菩薩彼諸有支自性滅故。究竟解脫現證住故。無少法相後生起者。由是無相解脫門而現在前。
又。此菩薩如是趣入空無相已。無餘願求唯除大悲。為先導故成熟有情。由是無願解脫門而現在前。菩薩如是修習此三解脫門時。離自他想遠離作者及受者想。離有無想大悲為首。於未修證諸覺分法為修證故。轉復修行作是思惟。由相應故有為法轉。由不相應不能流轉。由和合故有為流轉。若無和合則不流轉。我已解了諸有為法。如是多咎污染而轉。是故。我今當斷相應及彼和合。然為成熟諸有情故。不應永滅一切有為。
唯。諸佛子。菩薩如是觀諸有為多咎污染。永無自性本性畢竟不生不滅。觀察此時興大悲故。不捨一切有情聚故。名無著智現前般若波羅蜜多住。以寄現故而現在前。菩薩成就如是智已。慧到彼岸住之所照。引發能引覺分眾緣。然非有住而住之。觀有為法自性寂滅不住。於彼菩提分法未圓滿。菩薩住此現前地中。名入空性三摩地而現在前。自性空性三摩地。勝義空性三摩地。最上空性三摩地。大空性三摩地。相應空性三摩地。引發空性三摩地。如理無分別空性三摩地。有顧戀空性三摩地。離不離空性三摩地。而悉現前。
此菩薩如是上首於空性門。百萬三摩地而現在前。如是於無相門百萬三摩地。於無願門百萬三摩地皆現在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十地經》
──唐 尸羅達摩 譯──
《佛說十地經》卷第五
〈菩薩現前地之餘〉
唯。諸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中。不壞意樂轉更圓滿。決定意樂賢善意樂。甚深意樂不退轉意樂。不休息意樂無垢意樂。無邊意樂求智意樂。方便與慧相應意樂皆得圓滿。於是。菩薩此諸意樂。順佛菩提對諸異論。精進不退入於智地。捨離聲聞獨覺乘地。一向決定趣於佛智。以諸魔怨煩惱現行不可映奪。善住菩薩智光明中。善修習空無相無願法之現行。恒與方便慧觀相應。間雜引發菩提分法。
菩薩住此現前地時。慧到彼岸住得增上。及證第三猛利順忍。以於諸法如理隨順不違逆故。菩薩住此現前地中。以廣大見及以願力。現見多佛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庾多佛多俱胝佛。多百俱胝佛多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菩薩見是如來應供正等覺已。悉以廣大增上意樂。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奉施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諸資生具。奉獻菩薩諸妙樂具。於僧伽眾而作恭敬。以此善根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殷重承事諸佛如來。恭敬尊重以希有想。聽聞正法聞已受持。以無顛倒等持慧智。光明修行。堅固正行憶持不忘。轉更得入如來法藏。
於是。菩薩住此第六現前地者。於無量劫此諸善根轉復熾然轉更明淨。無量百劫無量千劫無量百千劫無量百千那庾多劫。無量俱胝劫無量百俱胝劫無量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此諸善根轉復熾然轉更明淨。
唯。諸佛子。譬如金師。以所鍊金作莊嚴具。以瑠璃寶瑩飾廁填。轉得熾然轉更明淨。
唯。諸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中。此諸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隨所思察。轉得熾然轉更明淨。展轉寂滅無能映奪。又。諸佛子譬如月光。能令有情身得悅豫。非四風轉所能斷壞。
唯。諸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中。此諸善根亦復如是。能滅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煩惱火焰。非四魔道所能斷壞。彼於十種波羅蜜多慧到彼岸而得增上。餘到彼岸隨力隨分非不修行。
唯。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第六現前地。菩薩安住於此地時。受生多作妙化天王。能作自在善化有情。令增上慢畢竟休息。常以一切聲聞問難不可映奪。能令有情證入緣起諸所作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作意佛力作意。無所畏作意佛不共法作意。乃至不離一切行相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常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由是精進一剎那頃瞬息須臾。證入菩薩百千俱胝諸三摩地。能見百千俱胝諸佛。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動百千俱胝世界。能往百千俱胝佛剎。能照百千俱胝世界。成熟百千俱胝有情。住壽百千俱胝大劫。於前後際各能入百千俱胝劫。思擇百千俱胝法門。能示現百千俱胝身。身身能現百千俱胝菩薩眷屬圍遶。
從此以上。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勝願故。所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所作。此等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言。
菩薩已淨第五地 觀法無相無自性
無起無生常寂靜 性本清淨無戲論
亦無取捨如幻等 有無不二離分別
隨順法性如是觀 由此智入第六地
猛利順忍智具足 觀諸世間生滅相
知由我執世間生 除我執已世無有
如理通達緣起空 不壞假立和合用
無作無受無命者 諸行如雲遍興起
於諦無知名無明 癡所造業果名行
生時初心名為識 俱生餘蘊是名色
即此增長名六處 三和謂觸俱生受
欣受名愛愛增取 有漏業有蘊起生
蘊熟名老蘊壞死 純大苦聚如是集
了達三界唯是心 十二有支依心有
生死皆由心所作 若心滅者生死盡
無明所作有二種 由緣迷故與行因
如是乃至老終歿 從此苦生無有盡
無明緣性謂諸行 不斷而復有助成
由斯無故諸行斷 更無扶助餘亦爾
癡愛取是煩惱流 行有是業餘皆苦
無明與行為過去 識至於受是現在
愛取有生未來苦 觀待斷是苦邊際
行至六處是行苦 觸受增長是苦苦
所餘有支是壞苦 若見無我三苦滅
以從因緣行等起 緣離則斷故性空
無明為緣是生縛 於緣得離縛乃除
隨順無明起諸有 若不隨順諸有斷
由此彼有無亦然 十種思惟心離著
有支相續一心攝 自業不離及三流
三際三苦因緣生 連縛起滅順無盡
如是普觀緣起行 無作無受無自性
如幻如夢如光影 亦如愚夫逐陽焰
觀是入空解脫門 知緣性離入無相
了其虛妄無所願 唯除慈愍救有情
大師修行解脫門 轉益大悲求佛法
知有為從和合有 志樂決定勤精進
證空等持具百萬 無相無願亦復然
般若順忍皆增上 解脫智慧得成滿
復以意樂供多佛 於佛教中修習道
得佛法藏增善根 如金瑠璃所瑩飾
如月清涼被眾物 四風來觸無能壞
此聖能超四魔道 息世惑熱亦如是
住此多作善化王 化導有情除我慢
所作皆求一切智 悉已超勝聲聞道
此地精勤獲百千 俱胝菩薩三摩地
亦見若干無量佛 譬如盛夏空中日
甚深微妙難見知 聲聞獨覺無能了
如是菩薩第六地 我為佛子已宣說
* * * * * * *
〈菩薩遠行地第七〉
是時大眾心歡喜 散寶成雲在空住
普發種種妙音聲 白於最勝清淨者
了達勝義智自在 成就功德百千億
人中蓮花無所著 為利群生演深行
自在天主在空中 放大光明照佛身
亦散最上妙香雲 普供除憂煩惱者
爾時大眾皆歡喜 悉發大音同讚述
我等聞斯地功德 則為已獲大善利
天女是時心慶悅 競奏樂音千萬種
悉以如來神力故 聲中共作如是言
威儀寂靜最無比 能調難調世應供
已超一切諸世間 而行於世闡妙道
雖現種種無量身 知身一一無所有
巧以音詞說諸法 不取文字音聲相
往詣百千諸國土 以諸上供供養佛
智慧自在無所著 不生於我佛國想
雖勤教化諸有情 而無彼已一切心
雖已修成廣大善 而於善法不生著
以見一切諸世間 貪恚癡火常熾然
於諸想念悉皆離 發起大悲精進力
一切諸天及天女 種種供養稱讚已
悉共同時默然住 瞻仰人尊願聞法
時解脫月復請言 此諸大眾心清淨
第七地中諸行相 唯願佛子為宣說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眾菩薩言。唯。諸佛子。若是菩薩第六地中所修地道善圓滿已。欲入菩薩第七地者。當以十種妙方便慧所引不共進道勝行而入。何等為十。所謂善修空無相無願三摩地。而集廣大福德資糧。證入諸法無我無壽者無數取趣。而不捨修四無量心。發起廣大福德及法修行增上到彼岸行。而於諸法無少執著。已得遠離一切三界。而能引發三界莊嚴。已得畢竟寂靜寂滅。遠離一切諸煩惱焰。而能引發一切有情。貪瞋癡焰寂滅之行。現知諸法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水中月如鏡中像。自性無二。而能引發業用無量差別意樂。依善修習諸剎土道與虛空等。而能引發佛剎清淨莊嚴之行。了知諸佛法身為性猶如虛空。而能引發妙色相好莊嚴其身。又。知諸佛音聲本性寂靜不可言說。而能引發一切音韻差別莊嚴。了知諸佛一剎那頃頓悟三世。而能隨入顯示種種相劫數等。觀諸有情心意樂故。菩薩如是以此十種妙方便慧所引不共進道勝行。從第六地入第七地。
唯。諸佛子。菩提薩埵由此十種妙方便慧所引不共進道勝行現在前故。名為已入於第七地。菩薩住此第七地中。入於無量諸有情界。入於無量諸佛世尊。成就調伏有情之業。入於無量諸世界網。入於無量諸佛世尊佛剎清淨。入於無量法差別性。入於無量諸佛世尊智正等覺。入於無量劫數差別。入於無量諸佛世尊覺悟三世。入於無量有情勝解差別之相。入於無量諸佛世尊。示現種種名號色身。入於無量有情意樂根之差別。入於無量諸佛世尊。言音令他有情生喜。入於無量有情種種心行差別。入於無量諸佛世尊廣大智行。入於無量諸聲聞乘遊路勝解信解。無量諸佛世尊演說入道。入於無量諸獨覺乘修證成就。入於無量諸佛世尊。演說趣入甚深智門。入於無量諸菩薩行所修加行。入於無量諸佛世尊。演說趣入大乘之集。
即此。菩薩作是思惟。諸佛境界如是無量百俱胝劫不易算數。千俱胝劫百千俱胝劫。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算數。此佛境界我應發起。以無功用無分別無異分別。當令圓滿。菩薩如是多善觀智通。無間無缺精勤修學。以不動故。名已安住於方便慧熏修不共進道勝行。
又。此菩薩於一剎那能引發道不起于定。行時引發如是正智。精勤修學住坐臥時。乃至眠夢遠離蓋障。諸威儀中不道如意正想作意。彼於一心一剎那中。十到彼岸具足成就。所以者何。由是菩薩所起一切心之所念。念念皆以大悲為首。迴向修證一切佛法趣如來智。於此菩薩所有善根。為求佛智施與有情。是彼布施波羅蜜多。慈悲為首。於諸有情不為損害。是彼安忍波羅蜜多。無厭增進後後善法。是彼精進波羅蜜多。一切智道常現在前。未嘗散亂。是彼靜慮波羅蜜多。於性不生不滅法中現前之忍。是彼般若波羅蜜多。引發無量智。是彼方便善巧波羅蜜多。引發後後智。是彼願波羅蜜多。一切異論及諸魔眾。無能壞道是則彼力波羅蜜多。如實建立一切諸法。是名彼智波羅蜜多。
唯。諸佛子。菩薩住此遠行地中。如是十種波羅蜜多剎那。皆得具足四種攝事及四加持。三十七品菩提分法三解脫門。略言一切覺分之法。剎那剎那皆悉圓滿。
如是說已。解脫月菩薩問金剛藏菩薩言。唯。諸佛子。菩薩豈但於第七地一切覺分而得圓滿。為於一切菩薩地中亦滿足耶。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一切十地位中。一切覺分悉皆圓滿。然於菩薩第七地中最為殊勝。所以者何。唯。佛子。此菩薩地今有加行行得圓滿。轉能趣入智神通行。然唯。佛子。於初地中一切大願為所緣覺支圓滿。第二地中遣心垢故。第三地中正願增長得法明故。第四地中趣入道故。第五地中隨順一切世間事業故。第六地中趣入甚深諸法門故。今此菩薩第七地中。具足發起諸佛法故。覺支圓滿。所以者何。菩薩所有始從初地至第七地中之所引發智加行分。此從菩薩第八智地。以無功用悉皆成就。
佛子。譬如有二世界。一者染淨二者純淨。是二界中間難可得過。唯除有大神通力持。
佛子。菩薩雜淨行門亦爾。難可得過。唯除有大誓願方便慧通力。解脫月菩薩言。唯。諸
佛子。豈於前七菩薩地中。菩薩正行以煩惱行之染污耶。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以從初地諸菩薩行。當言遠離諸煩惱業。迴向菩提增上力故。然與隨類道平等故。於七地中未可當言超煩惱行。
佛子。譬如轉輪聖王。乘天象寶巡四大洲人間。貧苦雜染皆能了知。而不為彼眾患所污。然未名為超過人位。若捨王身生於梵世。乘梵宮殿巡覽千界。示現梵天光明威德。爾乃名為超過人位。
佛子。菩薩亦復如是。始初地乘御菩薩到彼岸乘。遍遊世間知諸有情雜染過患。而不為彼眾患所污。乘正道故。然於七地猶未可言超煩惱患。若捨一切有功用。從第七地入第八地。乘御菩薩清淨之乘遍遊世間。知雜染患不為所染。已超過故。菩薩安住於此。菩薩第七地中多分超過貪等一切諸煩惱。眾菩薩修此遠行地時。如應當言非有煩惱非無煩惱。所以者何。一切煩惱不現行故。不應說為有煩惱者。希求佛智猶未得故。不應說為無煩惱者。菩薩住此第七地中。成就增上意樂清淨身語意業超過一切。如來所毀不善業道。常恒護持諸佛所讚十善業道。如前所說。於第五地所引世間工巧業處。此之一切。七地菩薩以無功用自然而轉。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共許為師。唯除如來正遍等覺。及已安住第八地等。諸大菩薩意樂加行無與等者。所有靜慮等持等至神通解脫。此彼一切皆得現前。由修行相現在前故。非由異熟而得成就。如第八地於此菩薩。安住第七遠行地者。諸心念中妙慧方便修力成滿。一切覺支轉得圓滿。
復次。而是菩薩住此第七菩薩地時。入名善思擇菩薩三摩地。名善思義三摩地。名殊勝慧三摩地。名分別義藏三摩地。名擇一切義三摩地。名善住堅根三摩地。名智神通門三摩地。名法界瑩飾三摩地。名如來勝利三摩地。名入種種義藏生死涅槃門三摩地。菩薩如是大智神通為首。入滿百萬諸三摩地淨治此地。由得如是妙方便慧之所熏。修三摩地故。獲大悲故。超過聲聞獨覺乘地。智慧觀察地現在前。於是。菩薩住此菩薩第七地者。無量身業離相隨轉。無量語業離相隨轉。無量意業離相隨轉。極善清淨無生法忍之所顯發。
解脫月菩薩言。唯。佛子。初地菩薩豈無無量身語意業超諸聲聞獨覺行耶。金剛藏菩薩言。佛子。雖有此行。但由佛法所緣增上力故。非由自覺慧所觀察。於此菩薩第七地中。由自覺慧觀境界故無能映奪。佛子。譬如王子生在王家。正后所生具足王相。纔生即能映蔽臣眾。但以父王增上自在。非以自智之所思察。若身長大藝業悉成。乃以自智力所持故。超過一切眾臣所作。佛子。菩薩亦復如是。由初發心映蔽一切聲聞獨覺。但由廣大增上意樂。非由自覺慧所觀察。今此菩薩第七地中。於自所行安立智故。出過一切聲聞獨覺所作事業。
佛子。菩薩住此第七地已。雖得甚深寂靜無行身語意業而不捨離。尋求勝進勇猛加行。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齊何等地能入滅定。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從第六地能入滅定。今住菩薩第七地中。能於一一心剎那中。趣入滅定而不應言於滅作證。由此。菩薩說為成就甚難希奇身語意業。謂常安住實際住中。而於寂滅能不作證。
佛子。譬如有人乘大船舶入於大海。得船善巧善知水相。此終不遭大海水難。
佛子。菩薩住此第七地中亦復如是。乘到彼岸船常能安住實際住中。而於寂滅能不作證。佛子。菩薩得是智已。由三摩地智力修習所引妙慧。以大方便善巧力故示生死門。而其意樂住在涅槃眷屬圍遶。常樂遠離。以願力故三界受生。而非世法過患所污。雖常寂滅而以方便還示熾然。雖然不燒常順佛智。示入聲聞及獨覺地得佛境界藏。示住魔境界趣四魔道現行魔法。示行一切諸外道行。而其意樂不捨佛法。示順一切世間業行。而常樂入出世法趣所有一切莊嚴之事。皆過一切人天龍藥叉鬼神。及釋梵護世之所有者。而不捨樂法作意。
佛子。菩薩成就如是智慧。住此菩薩遠行地已。由廣大見及以願力。現見多佛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庾多佛。多俱胝佛多百俱胝佛多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菩薩見是如來應供正等覺已。悉以廣大增上意樂。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奉施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諸資生具。奉獻菩薩諸妙樂具。於僧伽眾而作恭敬。以此善根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尊重承事諸佛如來。恭敬尊重以希有想。聽聞正法。聞已受持。以無顛倒等持慧智光明修行。以成就於諸佛所護持聖教。一切聲聞及諸獨覺。自現觀中所有問難無能退屈。於彼多分饒益有情法忍得淨。菩薩住此遠行地中。於無量劫此諸善根轉得熾然。清淨堪能轉復明淨。無量百劫無量千劫無量百千劫無量百千那庾多劫。無量俱胝劫無量百俱胝劫無量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此諸善根轉復熾然轉更明淨。
佛子。譬如金師。以所鍊金作莊嚴具。諸摩尼寶瑩飾廁填。甚為光麗極為明淨。餘莊嚴具所不能及。
佛子。菩薩住此第七遠行地中。此諸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之所引發。轉得熾然轉復明淨。一切聲聞獨覺善根不能映奪。佛子。又如日光。不為一切眾星月光所能映奪。多分枯涸贍部州中穢濕泥潦。佛子。菩薩住此遠行地中。此諸善根亦復如是。一切聲聞獨覺善根不能映奪。多分枯涸一切有情煩惱垢穢。彼於十種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波羅蜜多以為增上。餘到彼岸隨力隨分非不修行。
佛子。是名略說菩薩第七遠行地也。菩薩安住於此地時。受生多作他化自在天王。善授一切聲聞獨覺現觀方便。能令有情入離生正性。諸所作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作意佛力作意。無所畏作意佛不共法作意。乃至不離一切行相勝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常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由是精進一剎那頃瞬息須臾。證得百千俱胝那庾多諸三摩地。能見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動百千俱胝那庾多世界。能往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剎。能照百千俱胝那庾多世界。成熟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住壽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於前後際各能入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善能思擇百千俱胝那庾多法門。示現百千俱胝那庾多身。身身能現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薩眷屬圍遶。從此以上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願力故所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所作。此等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言。
第六地行善備已 則修方便慧所印
不共進道殊勝行 以此趣入第七地
處三脫門積福德 通達無我修慈悲
福德及法常充滿 行到彼岸無執著
遠離三界而莊嚴 寂然滅世無煩惱
知法如幻而辦業 了剎如空樂嚴土
解身無相集相好 達響離言善開演
剎那頓悟顯眾相 智者以此昇七地
觀察此法得明了 廣為群迷興利益
入有情界無有邊 佛教化業亦無量
能入剎土法劫數 勝解意樂及心行
說三乘法無限量 由是教化諸群品
剎那引發雙運道 於四威儀常修慧
一一迴向佛菩提 念念具十到彼岸
善施有情是布施 滅惑為戒不害忍
求善無厭斯精進 於道不動即靜慮
忍法無生名為慧 起無量智是方便
引發後後智謂願 無能摧伏是為力
如實成立法是智 如是念念皆成滿
初地勝願覺支滿 二地遠離心垢故
三地願增法明故 第四地中入道故
五順世間事業故 六入甚深法門故
第七地中由發起 一切佛法覺支滿
以是能令第八地 一切所作咸清淨
此地難過唯智者 以大願智乃能超
如雜純淨二界間 唯依神通乃能過
又如輪王無染著 然未名為超人位
若住第八智地中 爾乃踰於心境界
如生梵世超人位 如蓮處水無染著
此地雖超諸惑眾 不名有惑非無惑
以無煩惱而現行 希求佛智猶未得
世間所有眾技藝 經書詞論普明了
靜慮等持及神通 是由修行速成就
菩薩修斯七道地 超過一切二乘行
初地願故此由智 譬如王子力具足
成就甚深仍進道 數入滅定不作證
譬如乘船入海中 在水不為水所溺
方便慧行功德具 一切世間無能了
供養多佛心益明 如以妙寶莊嚴金
此地菩薩智最明 如日舒光竭愛水
又作自在天中主 化導群生修正智
若加勇猛精勤力 獲多等持見多佛
百千俱胝那庾多 願力自在復過是
此是菩薩遠行地 方便智慧清淨道
一切世間天及人 聲聞獨覺無能測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十地經》
──唐 尸羅達摩 譯──
《佛說十地經》卷第六
〈菩薩不動地第八〉
是時天王及天眾 聞此勝行皆歡喜
為欲供養於如來 及以無量大菩薩
雨妙幡花及幢蓋 香鬘瓔珞與寶衣
無量無邊千萬種 悉以摩尼作嚴飾
天女同時奏天樂 普發種種妙音聲
供養於佛并菩薩 共作是言而讚歎
一切見者兩足尊 哀愍有情現神力
令此種種諸天樂 普發妙音咸得聞
於一毛端百千億 那庾多國微塵數
如是無量諸如來 於中安坐說妙法
一毛孔內無量剎 各有四洲及大海
須彌鐵圍亦復然 悉見在中無迫隘
一毛端處有六趣 三種惡道及人天
諸龍神眾阿素洛 各隨自業受果報
於彼一切剎土中 悉有如來演妙法
隨順一切有情心 為轉最上淨法輪
剎中種種有情身 身中復有種種剎
人天諸趣各各異 佛悉知已為說法
大剎隨欲變為小 小剎隨欲變為大
如是神通無有量 世間共說不能盡
普發此等妙音聲 稱讚如來功德已
眾會歡喜默然住 一心瞻仰欲聽法
時解脫月復請言 今此眾會皆寂靜
願說隨次之所入 第八地中之行相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眾菩薩言。唯。諸佛子。若是菩薩於七地中善修決擇。以慧方便善淨諸道。善集資糧善結大願。善蒙安住如來加持。得自善根力所持性。隨順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作意而行。善淨增上意樂思察。由福智力之所涌起。以大慈悲於諸有情。不捨加行隨於無量智道而行。入一切法本來無生無起無相無成無壞。無斷盡無流轉無止息性為性。初中後位皆悉平等。以真如中無分別故入一切智。即此菩薩遠離一切心意及識分別妄想無所執著。與虛空等顯然入性。名為已得無生法忍。
佛子。菩薩成就如是無生法忍。纔證菩薩不動地故。得甚深住難可了知。同無差別離一切相。止息一切想之執著無量無邊。以諸聲聞及以獨覺不可映奪寂靜現前。佛子。譬如苾芻具足神通得心自在。漸入第九想受滅定。一切動亂憶想分別悉皆止息。佛子。菩薩纔得不動地已亦復如是。離諸功用任運至得無功用性。遠離一切身語意。務安住異熟。
佛子。譬如有人夢見自身墮在大河。為欲渡故發大勇猛起大翹勤。以大勇猛起翹勤故。即便寐寤既寤寐已。所作一切勇猛。遽務皆悉休息。佛子。菩薩亦復如是。見有情聚墮在煩惱四大瀑流。為欲救度故。發大勇猛起大翹勤。由以發起大精進故。纔至菩薩不動地已。一切功用靡不。皆息即此。菩薩所有一切二取現行。或相現行不復影現。佛子。譬如天仙生在梵世。欲界煩惱終不現行。佛子。菩薩住此不動地時亦復如是。一切心意及識現行不復現起。又。此乃至諸佛現行。菩提現行菩薩現行。涅槃現行尚不現起。況復發起世間現行。
復次。佛子。菩薩如是行此第八不動地時。安住本願力所持已。即於如是法門駛流。蒙諸如來覺悟勸導。是時。諸佛授與引發如來妙智。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即隨順一切佛法勝義之忍。然。善男子。我等諸佛所有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自在。汝今未得當為成就佛法自在。應起精進於此忍門勿復棄捨。
又。善男子。汝雖得是寂滅解脫。然彼一切異生種類未得寂靜。未能寂滅常順異異煩惱現行。種種尋伺之所侵害。汝當愍念。又。善男子。汝當憶念本所誓願。謂令有情皆得義利及不思議智慧之門。又。善男子。一切諸法法性如是。若佛出世或不出世法界常住終無變易。非但以此諸佛得現一切聲聞及諸獨覺。亦證此法無分別法性。又。善男子。汝觀我等佛身無量。智慧無量。剎土無量。光輪無量。智所引無量。清淨音韻亦無有量。汝今亦應引發此事。
又。善男子。汝今唯得此一法明。謂諸法中無分別慧。然。善男子。如是法明諸佛如來無邊所行。無邊所作無邊所繫。為欲證彼當起引發。又。善男子。汝觀十方無量剎土無量有情無量。諸法種種差別。應是一切如理通達。佛子。如是諸佛世尊覺悟勸導此地菩薩。授與此等無量無邊引發智門。令其無智差別故。能成如是引發之業。
佛子。我今告汝得解。若時諸佛不垂誨示。令此菩薩入於如是引發門者。當時即入究竟涅槃。休息一切利有情業。以是。諸佛授與如是引發無量智慧業故。此地菩薩於一念頃所引智業。此比於前從初發心。乃至七地所修諸行。百倍為勝千倍百千倍。俱胝倍百俱胝倍。千俱胝倍百千俱胝倍。百千俱胝那庾多倍為勝。算數計喻乃至烏波尼殺曇倍。亦復為勝。所以者何。佛子。菩薩先以一身引發諸行。今乘此地以依無量分身差別。修菩薩行以能引發無量音聲。以能引發無量智慧。以能引發無量受生。以能嚴淨無量佛剎。以能成熟無量有情。以悉承事無量諸佛。以悟無量法之理趣。以起無量神通勢力。以依無量眾會差別。以無量行身語意業。一切菩薩正行之力。皆悉成滿以不動故。
佛子。譬如海船未至大海。以有功用排牽而去。若至海已。則無功用任運而行。以於大海風輪飄汎。一日所行此比於前有功用時。設經百歲不能爾所無量而至。佛子。菩薩亦復如是。已善積集善根資糧修證大乘。隨至菩薩正行大海。一須臾頃以無功用智入一切智智。此比於前有功用業。經百千劫不能爾所無量而至。
唯。諸佛子。菩薩已至於第八地。以由廣大方便善巧。妙智所引無功用行。菩薩正慧觀察一切智智之時。觀世界成觀世界壞。如世間成皆能了知。如世間壞皆能了知。由何業集世間成就皆能了知。由何業盡世間壞滅皆能了知。幾時世界成皆能了知。幾時世界壞皆能了知。幾時世界成已住皆能了知。幾時世界壞已住皆能了知。又知地界小大無量及差別相。了知水界小大無量及差別相。了知火界小大無量及差別相。了知風界小大無量及差別相。又知微塵細相麁相無量相及差別相。於何世界所有若干微塵積聚微塵差別皆能了知。於何世界所有若干地界微塵皆能了知。所有若干水界微塵皆能了知。所有若干火界微塵皆能了知。所有若干風界微塵皆能了知。所有若干有情界微塵皆能了知。所有若干剎土聚微塵皆能了知。
又。此菩薩知有情身麁相細相身差別相。知依那洛迦身有若干微塵。知依傍生身有若干微塵。知依鬼界身有若干微塵。知依阿素洛世間身有若干微塵。知依天世間身有若干微塵。知依人世間身有若干微塵。菩薩如是趣入微塵差別智已。知欲界成知色界成知無色界成。知欲界壞知色界壞知無色界壞。能知欲界小大無量及差別相。能知色界小大無量及差別相。能知無色界小大無量及差別相。了知三界。於觀三界隨行智中。復善引發智光明已。於諸有情身差別智已得善巧。於身分別智得善巧。則於示現受生引慧。此菩薩隨有情類受生差別及身成就。隨其所應而為同類。示現自身成熟有情。
復次。菩薩。於一三千大千世界。普能遍滿隨有情身。勝解差別引發受生。以影現智隨所行故。若二若三若四若五。若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若百乃至不可說數。無量三千大千世界。皆能遍滿隨有情身勝解差別。隨其所應引發受生。以影現智隨所行故。菩薩成就如是智已。從一佛剎其身不動。於不可說諸佛剎土眾會之中皆悉顯現。而此菩薩隨諸有情身及勝解意樂差別。能於彼彼佛國土中。及於彼彼眾會道場彼彼之處。如是如是示現其身。所謂於沙門眾中現沙門形。婆羅門眾中現婆羅門形。剎利眾中現剎利形。吠舍眾中現吠舍形。長者眾中現長者形。居士眾中現居士形。於四天王眾中現四天王形。於三十三天眾中示現三十三天形。夜摩眾中覩史多眾中。樂變化眾中他化自在眾中魔王眾中。各隨其類而為現形。於梵眾中現梵形色。
又。此菩薩應以聲聞身得調伏者。而為示現聲聞身形。應以獨覺身得調伏者。而為示現獨覺身形。應以菩薩身得調伏者。而為示現菩薩身形。應以如來身形得調伏者。而為示現如來身形。佛子。菩薩如是。於不可說佛剎土中所有若干有情勝解於彼彼處。如是如是現身差別。
復次。此菩薩遠離一切身相分別。得身平等性。知有情身剎土身。業果身聲聞身。獨覺身菩薩身。如來身智身。法身虛空身。此菩薩知有情心意樂引發。若樂隨欲將有情身置於自身。如是剎土身業果身。聲聞身獨覺身。菩薩身如來身。智身法身虛空身。置於自身。
又。此菩薩知有情心意樂引發若樂隨欲。能以自身置於一切諸有情身。能以自身置於剎土身業果身。聲聞身獨覺身。菩薩身如來身。智身法身虛空身。亦復如是。菩薩已知諸有情心意樂引發。而將此身隨欲置於彼彼身中。是菩薩於有情身中。知業身異熟身煩惱身有色身無色身。於剎土身中。小相大相無量相雜染相。清淨相亂住相仰住相覆入相。方網差別相皆悉能知。於業果身中。能知差別知假建立。於聲聞身於獨覺身於菩薩身。能知差別知建立。於如來身中知等覺身。顯身化身加持之身。相好莊嚴微妙色身。光明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皆悉能知。於智身中善思察相。如實觀相果及加行所攝之相。世間出世間差別相。三乘安立相。共不共相。出離非出離相。有學無學相。皆悉能知。於法身平等性相不毀壞相。隨諸分位及假世俗安立之相。有情無情法安立相。佛法聖僧法安立相。皆悉能知。於虛空身知無量根遍行之相。無形質相無異無邊相。以持色聚得顯了相。皆悉能知。
即此。菩薩如是已能引發身智得壽自在。於不可說不可說劫。加持壽量故得心自在已。於無量無數等持觀。入智故得資生自在。已能示現一切世界無量莊嚴具。莊飾加持故。得業自在。應時。能現業果加持故得生自在。於一切世間示現受生故得勝解自在已。能示現一切世界。佛充滿故得願自在。於隨所欲佛剎時分。示等覺故得神通自在。諸佛剎中皆能示現。神通遊戲故得法自在。已能示現無邊無中法門明故得智自在。示現佛力無畏不共佛法相好正等覺故。菩薩得此十自在故。即得名為不思議智者廣大智者不可映奪智者。
於是。菩薩已至如是。已能成就如是智慧。畢竟無罪。身業現行任運隨轉。畢竟無罪。語業現行任運隨轉。畢竟無罪。意業現行任運隨轉。於一切業智為先導。隨智而轉慧到彼岸。以為增上大悲為首。方便善巧善所分別。願善所引如來加持善所加護。於諸有情利益加行無有休息。隨於無邊世界差別行。佛子。舉要言之。菩薩至於不動地已。所有身語意業現行。皆為積集一切佛法。
復次。菩薩如是至於不動地中。於意樂力得善安住。遠離一切煩惱現行。故於增上意樂力得善安住。不離道故。於大悲力得善安住。不捨利益有情事故。於大慈力得善安住。能救一切諸世間故。於總持力得善安住。無忘失法故。於辯才力得善安住。於一切佛法選擇分別得善巧故。於神通力得善安住。於無邊際諸世界中行差別處得善巧故。於大願力得善安住。不捨一切菩薩所作故。於到彼岸力得善安住。普集一切諸佛法故。於如來加持力得善安住。一切行相一切智智現在前故。然此菩薩已得如是勢力所持。能現一切諸所作事。而於一切所作事中無有過咎。
佛子。此之第八菩薩智地。名為不動地不可映奪故。名為不退地智無退故。名為難得地一切世間無能測故。名為童真地無過失故。名為生地如所樂欲自在轉故。名為成就地無復所作故。名為究竟地以能善作智決擇故。名為涅槃地以善引發本願力故。名為住持地非他所壞故。名為無功用地前際所引故。
佛子。菩薩引發如是智已。入佛種姓。以佛功德光明所照。隨順如來威儀正行。佛境現前無間無缺。如來威德常所加持。釋梵護世之所奉迎。金剛力士常隨侍衛。恒不捨離三摩地力。引發無量分身差別一切身行。勢力相應成就廣大異熟神通。於無涯際三摩地中自在而轉。能受無量菩提記別。隨已成熟諸有情類現成正覺。然此菩薩如是通達入大乘會。獲善觀察大智神通常恒能放妙慧光明。趣入無礙真法界道。能知世界差別之道。示現一切諸大功德。於自心起自在能轉。於前後際善能知行。善能通達伏除一切魔道之智。證入如來所行境界。能於無邊諸世界中。行菩薩行已。能成就不退轉故。是即說為菩薩已至於不動地。
佛子。菩薩住此不動地時。恒常無間不離現見無量諸佛。由三摩地力所引故。然不棄捨廣見諸佛承事供養。然此菩薩於一一世界。見無量佛無量百佛。無量千佛無量百千佛。無量百千那庾多佛。無量俱胝佛。無量百俱胝佛。無量千俱胝佛。無量百千俱胝佛。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見諸佛已恭敬尊重。以一切行相引發供養。悉以奉獻彼諸如來。皆悉承事於諸佛所。領受世界差別義等無量法明。轉復得於如來法藏。於諸世界差別問答無能屈者。於無量劫此諸善根。轉得熾然光麗明淨。無量百劫無量千劫無量百千劫。無量百千那庾多劫。無量俱胝劫無量百俱胝劫。無量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此諸善根轉得熾然光麗明淨。
佛子。譬如善巧金師。以所鍊金作嚴具已。置贍部洲聖王頂上成於頸下。贍部洲中一切臣民。諸莊嚴具無與等者。佛子。菩薩住是不動地中。此諸善根亦復如是。一切聲聞獨覺乃至七地菩薩。所有善根無與等者。以住此地大智光明。普滅有情煩惱黑闇。善能開闡智慧門故。
佛子。譬如千世界主。大梵天王遍運慈心。普放光明滿千世界。菩薩住此不動地已亦復如是。能以光明普照遍滿。乃至百萬佛剎微塵數等世界。漸滅有情煩惱炎熱令身悅豫。於十種波羅蜜多。願到彼岸以為增上。餘到彼岸隨力隨分非不修行。佛子。是名略說菩薩第八不動智地。若廣說者。經無量劫不可窮盡。
菩薩安住於此地已。受生多作大梵天王。主千世界威德最勝無所映奪。善見義利得大自在。為諸有情。善說聲聞獨覺菩薩到彼岸道。世界差別問答之中。無能屈者諸所作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作意佛力作意。無所畏作意佛不共法作意。乃至不離一切行相勝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常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無等為無等等。為導為將為帥。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由是精進一剎那頃瞬息須臾。證得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諸三摩地。能見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佛。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動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諸佛剎土。能照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諸佛國土。成熟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有情。住壽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劫。於前後際。各入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劫。善能思擇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法門。示現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身。身身能現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眷屬圍遶。從此以上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勝願故所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或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所作。此等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七地已修方便慧 善集資糧發大願
得佛加持具善力 順佛功德淨志念
福智已超恒慈愍 智慧廣大等虛空
為求勝智登八地 契悟寂滅無生忍
知法無生無起性 無相無成無壞滅
無盡無轉無止息 無性為性常平等
以無分別入佛智 超心意識分別想
證此忍已得靜住 甚深不動常寂滅
一切世間無能測 心相取著悉皆離
住於此地不分別 譬如苾芻入滅定
如夢渡河起翹勤 寤已坦然無遽務
菩薩為度有情界 功用此地息亦然
如生梵世絕下欲 於此二相除亦爾
於法駛流蒙諸佛 覺悟勸導次其忍
語言我等諸佛德 汝今未獲常勤進
汝雖已滅煩惱火 世間惑焰猶熾然
當念本願度有情 悉使修因趣解脫
法性常爾離分別 非但由此顯世尊
二乘於此亦能得 故當引發一切行
如是人天應供尊 授此智令慧觀察
無邊佛法悉得成 一念超過曩眾行
菩薩住茲妙智地 則獲廣大神通力
一念分身遍十方 如船入海因風濟
心無功用任智力 悉知世界成壞住
諸界種種各殊異 小大無量皆能了
三千界中四大種 六趣有情身各別
及以眾寶微塵數 以智觀察悉無餘
菩薩能知一切身 為化有情同彼形
剎土無量種種別 悉為現形無不遍
譬如日月住虛空 一切水中皆現影
住於法界無所動 隨其心樂各不同
一切眾中皆現身 聲聞獨覺與菩薩
及以佛身靡不現 有情剎土業報身
種種現身智法身 虛空身相皆平等
普為群生而示作 十種聖智普觀察
復以慈悲作眾業 所有佛法皆成就
淨戒不動如須彌 十力成就不搖動
一切魔眾無能轉 諸佛加持天王禮
密迹金剛恒侍衛 此地功德無邊際
千萬億劫說不盡 復以供佛善益明
如王頂上莊嚴具 菩薩住此第八地
多作梵王千界主 演說三乘無有窮
慈光普照滅眾惑 一念獲得百萬界
微塵數等三摩地 餘所作事悉亦然
願力示現復過此 菩薩第八不動地
我為汝等已略說 若以次第廣分別
經於億劫不能盡
《佛說十地經》
──唐尸羅達摩譯──
《佛說十地經》卷第七
〈菩薩善慧地第九〉
已說菩薩第八地 如來現大神通力
震動十方諸剎土 無量億數難思議
一切知見無上尊 其身普放大光明
照曜彼諸無量土 悉使有情獲安樂
菩薩無量百千億 俱時踊在虛空住
以過諸天上妙供 供養說中最勝者
大自在王自在天 悉共同心喜無量
各以種種眾供具 供養甚深功德海
復有天女千萬億 身心歡喜悉充遍
各奏音樂無量種 供養人天大導師
是時眾樂同時奏 百千萬億無量別
悉以善逝威神力 演出妙音而讚歎
寂靜調柔無垢害 隨所入地善修習
心如虛空遍十方 廣說佛道悟群迷
天上人間一切處 悉現無等妙莊嚴
以從如來功德生 令其見者樂佛智
不離一剎諸眾生 如月普現照世間
音聲心念悉皆滅 譬如谷響無不應
若有有情心下劣 為彼演說聲聞行
若心猛利樂獨覺 即為彼說中乘道
若有慈悲樂饒益 為說菩薩所行事
若有最勝智慧心 即示如來無上法
譬如幻師作眾事 種種形相皆非實
菩薩智幻亦如是 雖現一切離有無
如是美音千萬種 歌讚佛已默然住
解脫月言今眾淨 願說第九地行道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若是菩薩以從如是無量功德智籌量慧。復於上上寂滅解脫精勤思慕。復更思察上上究竟智慧。趣入如來祕密之門。如理選擇不可思議智大我性。淨治選擇諸陀羅尼三摩地門。善能引發方廣神通。善能遍覽世界差別。瑩飾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無映奪性。於隨諸佛轉妙法輪入雄特性。不捨所得大悲加持。證入菩薩第九智地。
菩薩安住於此地中。如實了知諸善不善無記法行。有漏無漏法行。世間出世間法行。可思議不可思議法行。決定不決定法行。聲聞獨覺法行。菩薩行法行如來地法行。有為法行無為法行。皆如實知。彼以如是隨智行慧。如實了知諸有情心近稠林行。煩惱近稠林行。業近稠林行。根近稠林行。勝解近稠林行。種性近稠林行。意樂隨眠近稠林行。受生近稠林行。習氣相續近稠林行。三聚安立近稠林行。皆如實知。於是。菩薩如實了知諸有情心種種之性。謂心雜性。心相速轉壞不壞性。心無質性。心無邊際於一切處皆充足性。心本淨性。心有雜染無雜染性。心縛解性。心幻起性。心隨諸趣現前住性。乃至無量百千種種心差別性。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了知煩惱遠隨行性。於加行無邊性。皆悉俱生不相離性。隨眠與纏一處住性。與心相應不相應性。受生相續隨趣住性。於三界中差別之性。渴愛無明及見箭鏃是意罪性。三業因緣不斷絕性。略說乃至八萬四千。諸煩惱行差別之性。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了知諸業善不善無記性。有表無表性。與心共生不相離性。自相因壞積集不失果相續性。有報無報性。黑業白業黑白俱業。不黑不白業受差別性。業田無量性。聖凡有情業差別性。現法生起後所受性。於乘非乘定不定性。乃至無量百千種種業差別性。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了知諸根軟中勝性。前際後際有差別無差別性。上中下性。與煩惱共生不相離性。於乘非乘定不定性。已成熟未成熟性。根網隨轉速壞取相性。由根增上無能摧壞性。有退無退根差別性。久遠隨行共生異性。略要言之。乃至無量百千根差別性。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了知勝解軟中勝性。前際後際有差別無差別性。上中下性。與煩惱共不相離性。於乘非乘定不定性。知已成熟未成熟性。根網隨轉速壞取相性。由勝解增上無能摧壞性。有退無退勝解差別性。久遠隨行共生異性。略要言之。乃至無量百千種種勝解差別。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了知種性軟中勝性。前際後際有差別無差別性。上中下性。與煩惱共生不相離性。於乘非乘定不定性。知已成熟未成熟性。根網隨轉速壞取相性。由種性增上無能摧壞性。有退無退種性。差別性。久遠隨行共生異性。略要言之。乃至無量百千種種種性差別。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了知意樂軟中勝性。前際後際有差別無差別性。上中下性。與煩惱共生不相離性。於乘非乘定不定性。知已成熟未成熟性。根網隨轉速壞取相性。由意樂增上無能摧壞性。有退無退意樂差別性。久遠隨行共生異性。略要言之。乃至無量百千種種意樂差別。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了知隨眠與意樂共生與心共生性。與心相應及不相應不相離性。久遠隨行性。無始世來未曾吐性。以諸靜慮解脫等持等至神通難摧伏性。能繫縛三界受生相續性。從無始世心縛現行性。處門集了別性。得對治事實性。他處和會不和會性。唯以聖道能吐出性。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了知受生種種異性隨業受生性。地獄傍生鬼阿素洛人天安立性。有色無色受生性。有想無想受生性。諸業為田渴愛所潤無明闇覆識為種子生後有芽性。名色俱生不相離性。於有愚癡渴愛希求續受生性。欲愛欲生有情欣樂無始終性。執受三界相牽出性。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了知習氣行不行性。隨趣相續處熏習性。隨有情行所熏習性。隨業煩惱慣薰習性。隨善不善無記法慣熏習性。熏隨後有行熏習性。隨次第熏習性。遠隨行惑不斷不滅所熏習性。實事體熏習性。見聞親近聲聞獨覺菩薩如來熏習之性。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如實了知諸有情聚正定邪定俱不定性。由正見故墮正定性。由邪見故墮邪定性。此二俱離墮不定性。於五無間隨造一故墮邪定性。由修五根墮正定性。此二俱離墮不定性。由習八邪墮邪定性。由修八正墮正定性。更無所作此二俱離墮不定性。慳嫉無悲現行不息墮邪定性。誨示無上聖道修習墮正定性。此二俱離墮不定性。如是一切。皆如實知。
佛子。菩薩隨順如是智已。名住菩薩善慧地中。彼住菩薩善慧地時。如是了知一切有情諸行差別。如應授彼解脫方便。善能了知有情成熟有情調伏。善能演說聲聞乘法。獨覺乘法菩薩乘法。了知演說如來地法。此菩薩知如是已。為令有情得如性故。演說妙法。隨其有情意樂差別隨眠差別。隨根差別隨勝解差別所行境。分別種種現行慣習一切行處智隨行故。隨順種性稠林行故。隨順煩惱業受生習氣永止息故。隨聚安立而隨行故。隨乘勝解得解脫故。而為說法。
佛子。菩薩住此善慧地時。作大法師。常能守護如來法藏。於是菩薩具法師行。以無量智隨行善巧。以諸菩薩四無礙解所引音詞而演說法。於此菩薩圓滿無雜四無礙解。恒常隨轉何等為四。所謂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詞無礙解辯說無礙解。以法無礙解。了知一切諸法自相。以義無礙解。了知一切諸法差別。以詞無礙解。善能無雜演說諸法。以辯說無礙解。能知諸法次第相續無間斷性。
復次。以法無礙解。能知諸法無性之體。以義無礙解。如實了知諸法生滅。以詞無礙解。能隨一切法假安立。能無間斷演說正法。以辯說無礙解。不壞諸法如所施設。而能演說無邊法要。
復次。以法無礙解。了知現在諸法差別。以義無礙解。如應了知過去未來諸法差別。以詞無礙解。於去來今無雜說法。以辯說無礙解。於一一世能以無邊法明說法。
復次。以法無礙解。知法差別。以義無礙解。知義差別。以詞無礙解。隨諸言音演說正法。以辯說無礙解。隨意樂智演說法要。
復次。以法無礙解。依現法智了知差別無雜善巧。以義無礙解。依於比智了知諸法如是性安。以詞無礙解。依世俗智顯示解釋。以辯說無礙解。依勝義智善能說法。
復次。以法無礙解。知一理趣無毀壞性。以義無礙解。隨行趣入蘊界處諦緣起善巧。以詞無礙解。依諸世間易可解了。美妙音詞文句演說。以辯說無礙解。復依展轉無邊慧明。如理解釋。
復次。以法無礙解。了知一乘入門差別。以義無礙解。知善分別諸乘差別。以詞無礙解。善能無雜演說諸乘。以辯說無礙解。一一各以無邊法明解釋。
復次。以法無礙解。能入一切諸菩薩行智行法行。隨智而行。以義無礙解。入釋十地安立差別。以詞無礙解。隨應無雜演說授與諸地之道。以辯說無礙解。一一智地能以無邊行相解釋。
復次。以法無礙解。知一切佛一剎那頃成正等覺。以義無礙解。知種種時事相差別。以詞無礙解。如所正覺分別解釋而演說法。以辯說無礙解。一一法句無量劫中釋無窮盡。
復次。以法無礙解。知諸佛語力無所畏。不共佛法大慈大悲。辯才加行轉大法輪。一切智智隨順之行。以義無礙解。了知如來隨諸有情。八萬四千行類差別。隨其意樂隨根勝解所演音詞。以詞無礙解。為諸有情隨行差別。以佛音詞演說正法。以辯說無礙解。隨如來智清淨行輪勝解說法。
佛子。菩薩安住第九善慧地已。成就如是無礙解智。得佛法藏作大法師。得具義陀羅尼。具法陀羅尼。具引發智陀羅尼。具光照陀羅尼。具善慧陀羅尼。具眾財陀羅尼。具威德陀羅尼。具無礙門陀羅尼。具無邊際陀羅尼。具種種義陀羅尼。獲如是等圓滿百萬阿僧企耶諸陀羅尼。仍以百萬阿僧企耶。音支善巧及以若干。無量辯才剖析之門為他說法。
而此菩薩以依如是無量百千阿僧企耶陀羅尼門。無量佛所聽聞妙法。聞已不忘。而所聞法。能以無量差別演說。於一佛前。悉以百萬阿僧企耶陀羅尼門領受正法。如一佛前。無量佛所亦復如是。然此菩薩以一念頃。於佛世尊正等覺前。所領無量妙法明門。彼得多聞聞持。聲聞於百千劫不能領受。即此菩薩成就如是諸陀羅尼。得辯才已坐於法座。遍滿三千大千世界。隨其有情意樂差別而為說法。彼之法座最為殊勝。唯除諸佛及受灌頂上地菩薩。其餘菩薩威德光明。無能與比。
而此菩薩處於法座隨自樂故。以一音詞演說妙法。能令大眾皆得解了。或隨自欲。以種種言詞音支剖析。今諸大眾皆得開悟。或隨自欲放大光明。從此演出無量法門。或隨自欲。從其身上一一毛孔皆演法音。或隨自欲。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現色像從此一切悉能演出妙法言音。或隨自欲。以一音詞周遍顯了一切法音。或隨自欲。加持一切所有音詞。皆能令作微妙法音。或隨自欲。以從一切世界所屬歌詠樂聲皆演法音。或隨自欲。從一字音演出一切法差別音。或隨自欲。於不可說無量世界地水火風。四大聚中所有微塵。令一一塵皆悉演出不可說法門。假使千界所繫有情咸至其前。於一剎那瞬息須臾。一一皆以無量言音而興問難。一一問難各各不同。而此菩薩於一念頃。彼諸言音隨句隨文悉能領受。仍以一音普為解釋。令隨意樂各得歡喜。假使二千或三千界。或至不可說三千大千世界所繫一切有情。一剎那間一一各以無量言音而興問難。一一問難各各不同。菩薩於一念頃悉能領受。亦以一音普為解釋。令隨意樂各得歡喜。乃至遍滿不可說不可說世界。隨其有情意樂根解。演說妙法。得法講論。求佛加持。能轉法輪廣作佛事。普為有情作所依怙。
復次。而此菩薩更為受持如是法明發此願言。假使於一毛端之處。有不可說諸世界中微塵數佛。各於若干眾會說法。一一如來亦為若干有情隨心差別說法。各隨一一有情意樂。授與若干無量法門。如一如來眾會之中。一切如來眾會亦爾。如一毛端處。一切法界中悉亦如是。我等於中應發如是無量念力。如於一切諸如來所。一切法明悉能領受。
菩薩住此善慧地中。晝夜轉更無餘作意。入佛境界親近如來。逮得甚深菩薩解脫。而此菩薩隨如是智。常在定中現見諸佛未曾暫捨。一一劫中見無量佛無量百佛。無量千佛無量百千佛。無量百千那庾多佛。無量俱胝佛無量百俱胝佛。無量千俱胝佛無量百千俱胝佛。乃至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常以微妙供養之具供養承事。於諸佛所種種啟問。得法總持復能演說。於是菩薩此諸善根。轉更明淨不可映奪。
佛子。譬如善巧金師以所鍊金。作莊嚴具善瑩終畢。轉輪聖王以嚴其首或置頸下。其餘一切諸粟散王。及四洲內一切臣民。莊嚴之具無與等者。
佛子。菩薩住此善慧地中。此諸善根亦復如是。此以一切聲聞獨覺。并住下地一切菩薩所不能及。又。此菩薩善根光明。悉能照曜有情煩惱心等稠林。從此迴轉。
佛子。譬如二千界主大梵天王。身出光明二千界中。稠林幽邃悉能照曜。菩薩住此善慧地時。善根光明亦復如是。照曜有情心及煩惱稠林等已。從此迴轉。彼於十種波羅蜜多。力到彼岸而為增上。餘到彼岸隨力隨分。非不修行。佛子。是名略說菩薩第九善慧智地。若廣說者。於無量劫說不能盡。
此地菩薩受生多作大梵天王。具大威勢王二千界。最為殊勝無所映蔽。善見利益得大自在。能為有情演說。聲聞獨覺菩薩到彼岸行。有情意樂問答之處無能屈者。諸所作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作意佛力作意。無所畏作意不共佛法作意。乃至不離一切行相勝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常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由是精進於一剎那瞬息須臾。得滿百萬阿僧企耶佛剎微塵數諸三摩地。能見百萬阿僧企耶佛剎微塵數佛。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動百萬阿僧企耶佛剎微塵數世界。能往百萬阿僧企耶佛剎微塵數諸佛國土。能照百萬阿僧企耶佛剎微塵數世界。成熟百萬阿僧企耶佛剎微塵數有情。住壽百萬阿僧企耶佛剎微塵數劫。於前後際各入百萬阿僧企耶佛剎微塵數劫。思擇百萬阿僧企耶佛剎微塵數法門。示現百萬阿僧企耶佛剎微塵數身。身身皆能示現百萬阿僧企耶佛剎微塵數等菩薩。眷屬圍遶。從此以上。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勝願故。所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所作。此等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言。
於前無量甚深智 不樂趣求勝解脫
觀佛智入佛祕密 選擇妙智不思議
淨治總持等持門 獲大神通入眾剎
修力無畏不共法 順大悲入第九地
菩薩住斯善慧地 了善不善及無記
有漏無漏世出世 思不思議悉善知
若法決定不決定 三乘所行及佛地
有為無為行差別 如是而知入世間
即能解了有情心 煩惱業報及勝解
種性意樂并隨眠 受生習氣聚稠林
知心種種速轉性 無質無邊等眾相
煩惱無邊互相生 眠纏共處續諸趣
業性種種各差別 因壞果集皆了知
諸根種種下中上 前後際等無量別
勝解種性及意樂 皆亦如是靡不知
隨眠常惑有情見 無始稠林未除剪
與意樂俱心並生 常相羇繫不斷絕
但唯妄想無實體 不離於心無處所
雖修定等猶難遣 唯金剛道方能滅
六趣受生各差別 業田愛潤無明覆
識為種子名色芽 三界無始恒相續
集趣行業煩惱習 漸次復生不離惑
群生悉在三聚中 或溺於見或行道
此地菩薩善觀察 隨其意樂及根解
悉以無礙妙辯才 如應差別為說法
處於法座如師子 亦如牛王寶山王
又如龍王布密雲 霔大甘雨充巨海
善知法相及奧義 隨順言詞能辯說
總持百萬阿僧祇 譬如大海受眾雨
總持等持皆清淨 能於一念見多佛
一一佛所皆聞法 復以妙音而演暢
隨欲三千大千界 教化一切諸群生
如雲廣布無不及 隨其根欲悉令喜
十方無量諸有情 咸來親近會中坐
一念隨心各問難 一音普對悉充足
毛端佛眾無有數 有情意樂亦無窮
悉應其心與法門 一切法界皆如是
菩薩勤加精進力 復獲功德轉增勝
聞持字所諸法門 如地能持一切種
住此紹法太子位 隨機誨誘無厭倦
日夜見佛未曾捨 入深寂滅智解脫
供養諸佛善益明 如王頂上妙金飾
復使有情滅煩惱 譬如梵王光普照
住此多作大梵王 以三乘法化有情
所行善業普饒益 乃至當成一切智
一念能入於百萬 阿僧祇剎塵數定
見佛等事亦復然 願力所作猶過是
此是第九善慧地 大智菩薩所行處
甚深微妙難可見 我為佛子已略說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十地經》
── 唐尸羅達摩譯 ──
〈菩薩法雲地第十之一〉
淨居天眾那庾多 聞此地中之勝行
空中踊躍心歡喜 悉共虔誠供養佛
不可思議菩薩眾 亦在空中大歡喜
俱燃最上悅意香 普熏眾會令清淨
自在天王與天眾 無量億數在虛空
普散天衣供養佛 百千萬種繽紛下
天諸婇女無有量 靡不歡喜供養佛
各奏種種妙樂音 悉以此言而讚歎
如來安坐一剎土 一切世界悉現身
身相端嚴無量億 法界廣大悉充滿
於一毛孔放光明 普滅世間煩惱闇
國土微塵可知數 此光明數不可識
或現如來具眾相 轉於無上正法輪
或現遊行諸佛剎 或現寂然安不動
或現住於喜足宮 或現下生入母胎
或示住胎或出胎 悉令無量國中見
或現出家修聖道 或現道場成正覺
或現說法或涅槃 普使十方無不覩
譬如幻師知幻術 在於大眾多所作
如來智慧亦復然 於世間中普現身
佛住甚深真法性 寂滅無相同虛空
而於第一實義中 示現種種所行事
所住利益有情事 皆依法性而得有
相與無相無差別 入於究竟皆無相
若有欲證如來智 應離一切妄分別
有無通達皆平等 疾作人天大導師
無量無邊天女眾 種種言音稱讚已
身心寂靜共安樂 瞻仰如來默然住
即時菩薩解脫月 知諸眾會咸寂靜
白金剛藏而請言 大無畏者真佛子
從第九地入第十 所有功德諸行相
及以神通變化事 願為慧者今宣說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若是菩薩以於如是無量所知能觀察慧。乃至菩薩第九地終。善選決擇善備白法。善集無邊資糧之集。已善攝受廣大福智。已證無量大慈大悲。了知世界剖析差別。已入有情界稠林行。以想作意順入佛境。緣力無畏不共佛法。名為已至於一切種。一切智智受灌頂地。
佛子。即此菩薩已能隨順如是智行。預於菩薩灌頂位者。得名無垢大三摩地而現在前。名法界剖析差別三摩地。名莊嚴菩提道場三摩地。名一切種光華三摩地。名海藏莊嚴三摩地。名海印三摩地。名虛空界廣大三摩地。名選擇一切法自性三摩地。名隨一切有情心行三摩地。名現在一切諸佛現前住三摩地。而現在前。然此菩薩如是上首百萬阿僧企耶諸三摩地皆現在前。菩薩於此諸三摩地出入自在。於三摩地得善巧已。乃至現受一切等持所作事業。而此菩薩乃至百萬阿僧企耶三摩地。後名一切智智殊勝。灌頂大三摩地而現在前。
此三摩地纔現前時。有大寶王蓮花出現。其花量等百萬三千大千世界。以眾妙寶間錯莊嚴。超過一切世間境界。出世善根之所生起。如幻自性境界所成。依善成立法界影現。非諸天處之所能有。摩訶吠瑠璃摩尼寶為莖。無比旃檀王以為其臺。碼碯為鬚。閻浮檀金為葉。無量光明以眾名花之所晃耀。一切妙寶廁填其藏。以無邊際寶網彌覆。以滿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蓮花而為眷屬。
爾時。菩薩身相姝妙。與其蓮花正等相稱。即此菩薩一切智智殊勝灌頂。大三摩地現在前故。示坐寶王蓮花座上。菩薩適坐於此座已。其大寶王蓮花妙座所有若干蓮花眷屬。亦有爾所菩薩眷屬來坐其上。周匝圍遶此大菩薩。恭敬瞻仰大菩薩身。一一菩薩各得百萬諸三摩地。是大菩薩并其眷屬。一切菩薩適入定時。一切世界咸大震動。一切惡趣皆悉休息。光明遍照一切法界。一切世界周遍嚴淨。諸佛剎中所有言音此皆得聞。所有一切同行菩薩靡不來集。一切世間人天音樂同時發聲。一切有情悉得安樂。一切諸佛正等覺前。不可思議供養承事同時而轉。十方一切諸佛眾會。皆有證知。
所以者何。佛子。菩薩適坐此大寶王蓮花座已。從兩足下放百萬阿僧企耶光明普照十方。下至無間大捺洛迦除滅其苦。從兩膝輪放百萬阿僧企耶光明。普照十方諸傍生趣除滅其苦。從臍輪中放百萬阿僧企耶光明。普照十方諸琰魔界除滅其苦。從左右放百萬阿僧企耶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人身除滅其苦。從兩手掌放百萬阿僧企耶光明。普照十方一切諸天及阿素洛所居宮殿。從兩肩上放百萬阿僧企耶光明。普照十方諸聲聞眾。從其項背放百萬阿僧企耶光明。普照十方諸獨覺身。從其面門放百萬阿僧企耶光明。普照十方從初發心乃至九地一切菩薩。從白毫相放百萬阿僧企耶光明。於十方界隱蔽一切諸魔宮殿。并照十方得灌頂位諸大菩薩。照已而住。從其頂上放滿百萬阿僧企耶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光明。普照十方一切諸佛道場眾會。右遶十種諸世間已。住虛空中成就廣大光明網輪。於諸佛前轉大供養名熾然光耀。從初發心乃至九地。所轉無量諸佛供養。而比於此百倍不及一。千倍百千倍。俱胝倍百俱胝倍。千俱胝倍百千俱胝倍。百千俱胝那庾多倍不及其一。算計譬喻乃至鄔波尼殺曇分所不能及。
從其廣大光明網輪。雨眾妙香燒香塗香末香花鬘。衣服幢幡寶蓋寶瓔。摩尼寶等莊嚴之具。猶如大雲降注大雨。此諸一切超過其餘世間所有。皆從出世增上善根力所生起。普及十方一一如來眾會之前。以為供養一切諸佛。若諸有情覺知如是大供養者。此等一切皆於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是諸光明已轉如是供養事畢。已照一切如來眾會。已遍右遶十種世間。從諸如來足下而入。
爾時。諸佛及諸菩薩。尋即了知於某世界某大菩薩成就如是廣大正行到灌頂位。
佛子。是時。十方無量無邊。乃至九地諸菩薩眾皆來圍遶。設大供養一切瞻仰。此菩薩時各獲百萬諸三摩地。當爾之時。十方所有已受灌頂諸大菩薩。彼悉皆於金剛莊嚴臆德相中。出一大光明名能摧伏一切魔怨。百萬阿僧企耶光明以為眷屬。普照十方現於無量神通變化。作是事已。入此菩薩金剛莊嚴臆德相中。其光入已。令此菩薩智慧威勢增長。比前過百千倍。
佛子。爾時。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應供正遍等覺。皆從眉間白毫相中出大光明。名具一切智性神通。無數光明以為眷屬。其光普照十方無餘一切世界。右遶十種一切世間。顯示如來廣大遊戲。開悟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諸菩薩眾。一切佛剎六種震動。止息一切諸險惡趣死生輪轉。隱蔽一切諸魔宮殿。普示一切如來成道正覺之座。顯示一切諸佛眾會。莊嚴威德普遍照曜。極於法界盡虛空性諸世界已。時。大光明還來至此一切菩薩眾會之上。周匝圍遶。顯示廣大莊嚴事畢。從大菩薩頂上而入。其眷屬光明亦各入彼諸來會坐菩薩頂上。光入之時。彼諸菩薩各得百萬先所未得諸三摩地。是諸光明俱時入此菩薩頂已。則得名為於佛境界已受灌頂。若滿十力則墮正遍等正覺數。
佛子。譬如轉輪聖王太子。正后所生具足王相。其轉輪王令此太子坐白象寶妙金之座。張大網幔建大幢幡。華蓋衣服然香散花。末香花鬘奏諸音樂。令取四洲四大海水置金瓶內。轉輪聖王手自執瓶灌太子頂。纔灌頂已。則墮灌頂剎利王數。若轉具足十善業道。而乃得名轉輪聖王。
佛子。菩薩亦復如是。纔從諸佛得灌頂已。名為已受智水灌頂。若滿十力則墮正遍等正覺數。佛子。是名菩薩大乘灌頂。為此灌頂菩薩發起無量百千難行之行。菩薩如是受灌頂已。增長無量智慧功德。名為安住法雲地中。
佛子。菩薩住此法雲地時。知欲界集色界集無色界集。有情界集識界集有為界集無為界集。虛空界集法界集涅槃界集。皆如實知。了知見行煩惱之集。世界成壞集聲聞行集。獨覺行集。菩薩行集。佛力無畏不共佛法色身法身集。以一切種一切智智集。示成正覺轉大法輪入滅度集。入一切法分別顯了集。舉要言之。以一切種一切智智集。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以依如是隨智行慧。漸更了知有情變化。業煩惱變化見行變化。世界變化法界變化。聲聞變化獨覺變化。菩薩變化如來變化。於諸一切變化差別無分別性。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知佛加持法加持僧加持。業加持煩惱加持。時分加持願加持供養加持。正行加持劫加持智加持。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了知諸佛正等覺者入微細智。所謂或入行微細智。或入降下受生微細智。或入生微細智。或入遊戲微細智。或入出家微細智。或入成正覺微細智。或入轉法輪微細智。或入加持籌量微細智。或入涅槃微細智。或入法住微細智。此之一切。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了知佛正等覺者。所有一切祕密之處。所謂或身祕密或語祕密或心祕密。或時非時籌量祕密。或授菩薩記別祕密。或攝摧伏有情祕密。或乘種種差別祕密。或有情根行差別祕密。或入諸業作用祕密。或行成道覺悟自性祕密。此之一切。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了知諸佛所有一切趣入劫智。所謂或時一劫入無數劫。或無數劫入於一劫。或有數劫入無數劫。或無數劫入有數劫。或剎那入劫劫入剎那。或劫入非劫非劫入劫。或有佛劫入無佛劫。無佛之劫入有佛劫。或入無佛剎或入有佛剎。或過去劫入未來現在。現在劫入過去未來。未來劫入過去現在。或長劫入短劫。短劫入長劫。或短劫入非短劫。非短劫入短劫。一切劫中入相所作。此之一切。皆如實知。
又。此菩薩了知諸佛正等覺者所有入智。所謂或入愚道智。或入微塵智。或入剎土身正覺智。或入有情身心正覺智。或入一切處隨順正覺智。或入示現亂行智。或入示現順行智。或入示現逆行智。或入示現思議不思議世間可了不可了行智。或入示現聲聞所知獨覺所知菩薩所知如來所知行智。此之一切。皆如實知。佛子。諸佛如來智廣無量。於此地中菩薩入智亦無有量。
佛子。復次。菩薩如是隨順此地之行。逮得菩薩不可思議解脫。無障礙解脫。清淨決擇解脫。普門顯發解脫。如來藏解脫。隨順無礙輪解脫。隨三世行解脫。法界藏解脫。解脫輪光耀解脫。無餘境界解脫。佛子。菩薩安住於此第十法雲地中。此十解脫而為上首。逮得無量無數百千諸解脫門。如是。逮得乃至無量無數百千諸三摩地。無量無數百千陀羅尼。逮得無量無數百千神通引發。
佛子。此菩薩成就如是隨智行慧。隨順無量善巧念力。十方無量諸佛如來。所有無量大法光明。大法照耀大法之雲。此一剎那瞬息須臾。皆能堪任咸能領納。悉能攝受普能任持。
佛子。譬如娑伽羅雲注大水聚。此除大海餘地方所不能堪任領納。不能攝受不能任持。諸佛所有入佛祕藏。所謂大法光明大照曜大法之雲。此諸有情諸聲聞眾一切獨覺。并從初地至第九地。一切菩薩不能堪任不能領納。不能攝受不能任持亦復如是。菩薩住此法雲地中。此之一切皆能堪任咸能領納。悉能攝受普能任持。
佛子。譬如大海。一大龍王所注大雨。皆能堪任皆能領納。悉能攝受普能任持。若二若三乃至無量。諸大龍王同一剎那瞬息須臾。所注大雨。皆能堪任咸能領納。悉能攝受普能任持。所以者何。大海無量縱廣寬故。
佛子。菩薩住此法雲地中。亦復如是。於一佛前無量法明法照法雲。剎那瞬息須臾皆能堪任領納攝受任持。若二若三乃至無量諸如來前。無量法明法照法雲。剎那瞬息須臾皆能堪任領納攝受任持。是故。此地名為法雲。
解脫月菩薩言。唯。佛子。豈能算數此地菩薩。於剎那頃瞬息須臾。能幾佛所。堪任領納攝受任持大法光明大法照曜大法雲耶。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不可以算數宣說此事。此地菩薩能於若干諸如來所。於剎那頃瞬息須臾。堪能領納攝受任持大法光。明大法照曜大法之雲。然為仁者當說譬喻。
佛子。譬如十方百萬俱胝那庾多不可說佛剎微塵等諸世界中。所有無餘諸有情界。其中設有隨一有情。已得最上聞持總持為佛侍者。聲聞眾中多聞上首。猶如金剛蓮花上佛如來應供正等覺所大勝苾芻。此一有情。設得成就如是多聞善巧力持。如一有情。於彼無餘諸世界中一切有情。設亦成就如是多聞陀羅尼力。然一有情所受之法餘不重受。佛子。於意云何。彼諸有情多聞善巧寧無量不。解脫月菩薩言。佛子。彼諸有情多聞善巧甚多無量。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今當告汝令得解了。菩薩安住於法雲地。於一佛所一剎那頃。所任所領所攝所持。名三世法界藏大法光明法照法雲。比此大法光明照雲任持善巧。於前爾所世界有情多聞善巧。百倍不及一。千倍百千倍俱胝倍百俱胝倍千俱胝倍百千俱胝倍百千俱胝那庾多倍不及其一。算計譬喻乃至鄔波尼殺曇倍所不能及。如一佛所。如是十方如前所說諸世界中。所有若干微塵之數。爾所如來正等覺所。復過此數無量無邊。諸如來所所有三世法界藏大法光明法照法雲。此等皆能一剎那頃瞬息須臾堪任領納攝受任持。是故。此地名為法雲。
復次。佛子。菩薩安住法雲地已。從此願力起大悲雲震大法雷。神通無畏電光暉昱。大光明風迅轉遐布。以大福智厚霧彌覆。現種種身靉靆旋還。發大法吼駭蹙魔軍。於一剎那瞬息須臾普遍十方。於前所說諸世界中微塵數等。復過此數。普覆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世界。澍大無比甘露法雨。殄息有情無知所起眾惑塵焰。令隨意樂善根稼穡增長成熟。是故。此地名為法雲。
復次。佛子。菩薩住此法雲地中。於一世界處覩史多天宮為首。降下入胎住生出家成道。受請轉大法輪歸大涅槃。隨所應度有情意樂。示現種種一切佛事。若二若三乃至如上諸世界中。所有微塵復過此數。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諸世界中處覩史多天宮為首。乃至示入大般涅槃。隨所應度有情意樂。示現種種一切佛事。菩薩。如是得智自在極善決擇。大智神通隨自心欲。能以狹小世界示現寬廣。寬廣世界示現狹小。復隨心欲雜染世界示為清淨。清淨世界示為雜染。如是廣大無量麁細。亂住正住覆仰住等。一切世界自在力故。皆能引發彼彼示現。
或此菩薩隨其心欲。於一塵中置一世界。周遍乃至輪圍山際微塵。不增世界不減。然彼作用悉令顯現。或復於一微塵之中。置二置三四五乃至不可說世界。一一世界皆悉周備。各各乃至輪圍山際。而彼微塵體相如本。於中世界悉得明現。或隨心欲於一世界中示二世界莊嚴之事。乃至示現於不可說世界莊嚴。或隨心欲能以一世界莊嚴之事示二世界中。乃至示現於不可說諸世界中。復隨樂欲乃至於不可說諸世界中所有有情。此之一切悉能示現。於一世界而於有情無所逼惱。復隨樂欲一世界中。所有若干諸有情界此之示現。於不可說諸世界中。而於有情無所逼惱。復隨意欲於一毛道。示現一佛境界莊嚴。乃至示現於不可說一切諸佛境界莊嚴。復隨心欲於一剎那瞬息須臾。化不可說諸世界中微塵數身。於一一身示現若干微塵數手。以此諸手慇懃供養十方諸佛。以一一手各持殑伽沙數花奩。以散諸佛香篋花鬘。塗香末香衣服寶蓋幢幡一切諸莊嚴具。皆亦如是於一一身。復示爾所微塵數頭。一一頭中加持爾所微塵數舌。以此諸舌稱讚十方諸佛功德。復於一一心念之間遍歷十方。於心念頃普遍十方。示成正覺乃至涅槃。加持國土莊嚴之事。於三世中示無量身。或於自身示有無量諸佛世尊。無量無邊佛剎莊嚴。於自身中能示一切世界成壞。從一毛孔隨欲引出一切風輪。而於有情無所惱害。復隨心欲無邊世界示一大海。此海水中現大蓮花。其光嚴飾遍滿無量無邊世界。於中示現大菩提樹莊嚴之事。乃至示成以一切種勝妙相應一切智性。或於自身現十方界一切光明摩尼寶珠。日月星宿雲電等光靡不皆現。以口噓氣能動十方無量世界。而不令彼有情驚怖。復現十方風災火災及以水災。隨意隨欲悉能加持。一切有情色身嚴好。或自身中示現佛身。或佛身中示現自身。或佛身中現已剎土。或已剎土示現佛身。
佛子。菩薩安住法雲地已。能現如是及餘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數神變遊戲。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佛說十地經 》
──唐尸羅達摩譯──
《佛說十地經》卷第九〈菩薩法雲地之餘〉
爾時。會中一類菩薩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竭路茶緊捺洛牟呼洛伽。釋梵護世摩醯首羅淨居天眾。各起是念。若時。菩薩神通行相智力境界。如是無量佛復云何。爾時。解脫月菩薩。知諸眾會心所念已。白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今此大眾聞其菩薩神通智力墮在疑網。善哉。仁者為斷彼疑。當少示現菩薩神變莊嚴之事。
爾時。金剛藏菩薩即入示現一切佛剎體性菩薩三摩地。時。金剛藏菩提薩埵入此示現一切佛剎體性菩薩三摩地已。時。彼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釋梵護世摩醯首羅淨居天眾。皆見自身在金剛藏菩薩身內。於中復見成佛剎土。於其剎中所有種種行相莊嚴。彼經滿足俱胝大劫說不能盡。又。即於中見菩提樹。其身周圍量等百萬三千世界。枝條棽儷高廣無量。垂蔭圓滿俱胝三千大千世界。稱樹形量有師子座。其上見佛號一切神通慧王如來。坐在樹下菩提道場。如是於中所現種種妙莊嚴事。設使圓滿俱胝大劫說不能盡。時。金剛藏菩提薩埵示現如是大神變已。還令一切菩薩眾會。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茶緊捺洛牟呼洛伽。釋梵護世摩醯首羅淨居天眾。各在本處。時。諸大眾生未曾有希奇之想。默然而住。向金剛藏菩提薩埵。一心瞻仰。
爾時。解脫月菩薩白金剛藏菩薩言。佛子。甚奇希有。此三摩地具足爾所威力莊嚴。佛子。此三摩地名為何等。金剛藏菩薩言。此三摩地名為示現一切佛剎體性。
解脫月菩薩問言。佛子。此三摩地所行境界莊嚴云何。
金剛藏菩薩答言。佛子。菩薩修此三摩地故。能示身中如上所見。殑伽沙數世界微塵等諸佛剎土。復過此數示現身中如上所見無量剎土。佛子。菩薩住此法雲地中。獲如是等無量百千諸三摩地。由是義故。餘諸菩薩乃至已得法太子位。安住菩薩善慧地者。不能測知此地菩薩身或身業語或語業意或意業。神通自在觀察三世。諸三摩地所行隨入智慧境界。遊戲一切諸解脫門。不能測知諸變化業。或加持業或威力業。略要言之。乃至已得法太子位已。住菩薩善慧地中。諸菩薩眾不能測知此地菩薩乃至舉足下足之業。佛子。此菩薩法雲地如是無量。但以略說若廣說者。假使百千阿僧企耶劫中演說亦不能盡。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若於此中菩薩正行境界加持如是無量。如來所行境界證入其復云何。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譬如有人於四洲界。取一砂礫或二或三。大如棗核而作是言。為於無邊諸世界中地界土多為此多耶。我觀汝問亦復如是。如來應供正遍等覺。無量智者無比法性。云何汝今以與諸菩薩法性比量。然善男子如從四洲世界地分所取砂礫。此謂極少餘誠無量。
佛子。即此菩薩法雲智地亦復如是。設於無量劫中演說。但能說其一分之義。況如來地。佛子。我今告汝。令汝解了。如來世尊坐在我前為我作證。佛子。假使十方於一一方。各有無邊世界微塵諸佛剎土。一一剎土得如是地菩薩。充滿如甘蔗竹稻麻叢林。彼諸菩薩無量劫中。所引菩薩正行智慧。此比如來境界。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俱胝之分。百俱胝分千俱胝分百千俱胝分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不及其一。算數計喻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能及。
佛子。菩薩隨順如是智行。不異如來身語意業。不捨菩薩三摩地力。而見諸佛承事供養。一一劫中。以一切種上妙供具。如應供養無量諸佛。而能具受諸佛如來加持顯發轉更增勝。於法界中所有問難善為解釋。無量百劫無量千劫。無量百千劫無量百千那庾多劫。無量俱胝劫無量百俱胝劫。無量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無能屈者。
佛子。譬如善巧金師。以天真金作大嚴飾。大摩尼寶鈿廁其間。自在天王以嚴其首或繫其頸。其餘天人莊飾嚴具所不能及。佛子。菩薩住此法雲地中亦復如是。此之智行不可映奪。一切有情一切聲聞及諸獨覺。始從初地乃至九地。一切菩薩所有智行皆不能及。此地菩薩智慧光明。能令有情乃至入於一切智智。而以一切餘智光明不可映奪。佛子。如大自在天王。光明超過一切受生之處。能令有情身心悅豫。佛子。菩薩安住於此第十法雲地者。智慧光明亦復如是。一切聲聞及諸獨覺。始從初地乃至安住第九地中。一切菩薩智慧光明所不能及。能令有情乃至住於一切智智法性之中。
佛子。菩薩如是已能隨順智慧而行。諸佛世尊復更為說通三世智法界差別智。遍滿一切諸世界智。照一切世界加持之智。遍知一切諸有情類剎土法智。舉要言之。乃至為說一切智智。彼於十種波羅蜜多智到彼岸最為增上。餘到彼岸非不修行隨力隨分。佛子。是名略說菩薩第十法雲地。若廣說者。假使無量阿僧祇劫不可窮盡。
菩薩住此受生多作大自在天王。於法自在能授有情聲聞獨覺一切菩薩到彼岸行。法界差別問答之中無能屈者。諸所作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僧作意。僧伽作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作意。佛力作意。無所畏作意。佛不共法作意。乃至不離以一切種勝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常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由是精進於一剎那瞬息須臾。得入百萬俱胝那庾多不可說佛剎微塵等諸三摩地。能見百萬俱胝那庾多不可說佛剎微塵等諸佛。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動百萬俱胝那庾多不可說佛剎微塵等世界。能往百萬俱胝那庾多不可說佛剎微塵等諸佛國土。能照百萬俱胝那庾多佛剎微塵等世界。成熟百萬俱胝那庾多不可說佛剎微塵等有情。住壽百萬俱胝那庾多不可說佛剎微塵等劫。於前後際。各入百萬俱胝那庾多不可說佛剎微塵等劫。思擇百萬俱胝那庾多不可說佛剎微塵等法門。示現百萬俱胝那庾多不可說佛剎微塵等身。身身皆能示現百萬俱胝那庾多不可說佛剎微塵等菩薩眷屬圍遶。從此已上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勝願故。所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所作。此等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佛子。是諸菩薩十種智地悉皆隨順。一切種一切智智漸現前故。
佛子。譬如從無熱池。流出之水以四河口。流注潤澤贍部洲地。無盡無竭復更增長。乃至入海令其充滿。佛子。從菩提心流出善根亦復如是。以大願流四種攝事。充滿饒益諸有情界。無有窮盡復更增長。乃至入於一切智海令其充滿。
佛子。是諸菩薩十地依因佛智而得顯現。佛子。譬如依因大地。十大山王而得顯現。何等為十。所謂雪山王。香醉山王。裂窮山王。神仙山王。持雙山王。馬耳山王。持魚山王。輪圍山王。幢相山王。妙高山王。佛子。如雪山王一切藥草種類出處。是諸藥草採不可盡。菩薩住在極喜地中亦復如是。能為一切世間書論文頌明呪所依出處。其諸世間書論技藝。文頌明呪說不可盡。
佛子。譬如香醉大山王。一切香類為所出處。於中諸香取不可盡。菩薩住在離垢地中亦復如是。能為一切菩薩淨戒律儀行香所依出處。以諸菩薩淨戒律儀行香無盡。
佛子。譬如裂窮大山王純寶所成。一切眾寶種類出處。於中眾寶取不可盡。菩薩住在發光地中亦復如是。能為一切世間靜慮。神通解脫等持等至所依出處。以於一切世間靜慮神通解脫等持等至。問答之中不可窮盡。
佛子。譬如神仙大山王純寶所成。五通神仙所依出處。於中五通神仙眾會不可窮盡。菩薩住在焰慧地中亦復如是。能為一切於道非道。殊勝智慧所依出處。於一切道非道殊勝智問答中不可窮盡。
佛子。譬如持雙大山王純寶所成。一切藥叉大神出處。於中一切藥叉大神眾不可窮盡。菩薩住在難勝地中亦復如是。能為一切神通威力自在變化所依出處。於諸一切神通威力自在變化問答之中不可窮盡。
佛子。譬如馬耳大山王純寶所成。一切諸果種類出處。於中諸果取不可盡。菩薩住在現前地中亦復如是。能為趣入演說緣起所依出處。聲聞果證問答之中不可窮盡。
佛子。譬如持魚大山王純寶所成。一切大力龍神出處。於中一切大力龍眾無有窮盡。菩薩住在遠行地中亦復如是。能為演說方便妙慧所依出處。獨覺果證問答義中不可窮盡。
佛子。譬如鐵輪圍大山王純寶所成。諸自在眾所依出處。以自在眾不可窮盡。菩薩住在不動地中亦復如是。能為引發一切菩薩自在問答所依出處。於諸世間剖析問答不可窮盡。
佛子。譬如幢相大山王純寶所成。諸大威德阿素洛眾所依出處。以大威德阿素洛眾不可窮盡。菩薩住在善慧地中亦復如是。能為一切世間流轉止息智行所依出處。一切世間生問答中不可窮盡。
佛子。譬如妙高大山王純寶所成。大威德天所依出處。於中諸大威德天眾不可窮盡。菩薩住在法雲地中亦復如是。能為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所依出處。於諸佛事示現問答不可窮盡。
佛子。如此十種大寶山王同在大海。所顯菩薩十地亦復如是。悉皆同在一切智智亦以一切智智所顯。
佛子。譬如大海以十行相。無映奪故墮在海數。何等為十。所謂漸次深故。不共死屍而停宿故。餘水入中捨名數故同一味。故多珍寶故。深難下故。廣無量故。大身種類所居處故。潮不違越所立限故。能受一切大雲之雨不厭足故。
佛子。諸菩薩行亦復如是。以十行相無映奪故墮大行數。何等為十。所謂極喜地中引發大願漸次深故。離垢地中不共毀禁死屍停故。發光地中世間假立捨名數故。焰慧地中以於諸佛不壞淨信同一味故。難勝地中引發無量方便神通世間事用多珍寶故。現前地中觀察緣起甚深理故。遠行地中以廣無量妙慧決擇諸善巧故。不動地中引發示現大莊嚴故。善慧地中如理通達甚深解脫及世間行。終不違越所立限故。法雲地中能受一切諸佛法明。大雲之雨無厭足故。
佛子。譬如大摩尼寶。若時超過十種寶性。而乃採得善巧上匠。以火炙治善圓無缺。善淨離垢善瑩明徹。善妙鑽穿貫以寶縷。置吠瑠璃高幢之上。普放一切種種光明。王所許可。是時。能雨一切眾寶。隨欲攝益一切有情。令其心願悉得充滿。
佛子。當知薩婆若心亦復如是。若時。菩薩大菩提心超過十種聖者種性。而乃得起杜多功德。遠離戒禁善炙鍊冶。靜慮等持等至圓滿。道支行相善淨無垢。方便神通善瑩明徹。以緣起觀善妙鑽穿。貫以種種方便慧縷。置於自在高幢之上。觀眾生行放聞慧光。正等覺智受灌灑已。是時。得名一切智者。能為一切諸有情界廣作佛事。
佛子。當知此能積集諸菩薩行。以一切種一切智智功德性聚妙法門品。未種善根諸有情類終不得聞。
解脫月菩薩言。唯。佛子。若有有情耳根得聞此一切種一切智智功德性聚妙法門品。此等成就幾所福聚。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一切智智所有若干威力自在。發一切智心攝緣故。亦有爾所福德之聚。發一切智心攝緣故。所有若干福德之聚現前。聞此妙法門品。當得爾所福德之聚。所以者何。佛子。當知此一切智智功德性聚妙法門品。若非菩薩不能得聞不能信解。況復於中以修行相精勤加行。
佛子。是故當知。若有有情一心聽聞此法門品。聞已信解解已受持。以修行相於中加行。此諸有情皆悉隨順一切智門。爾時。佛神力故。法爾如故。十方世間十俱胝佛剎微塵數世界。皆悉六變十八相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起遍起等遍起。踊遍踊等遍踊。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擊遍擊等遍擊。佛神力故。法爾如故。雨天花雲雨天鬘雲。天妙衣雲諸天寶雲。天莊嚴雲天寶蓋雲。天寶幢雲天寶幡雲。雨天樂雲其音和雅同時發聲。雨超諸天讚詠一切智地之雲。如此。世界於四大洲他化自在天王宮中演說此法。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此說法聲普遍流轉悉亦如是。
爾時。復以佛神力故。從十方面過十俱胝佛剎微塵數諸世界外。有十俱胝佛剎微塵數諸菩薩眾。遍滿十方來集此會。至此會已咸作是言。善哉善哉。佛子。汝今善能顯此菩薩法性。佛子。我等悉亦同號名金剛藏。我等各各所住世界名金剛勝。於中諸佛正等覺者。皆亦同號名金剛幢。我等各各從彼而來。於彼一切諸世界中。由佛神力亦說此法眾會悉等。文字句義與此所說無有增減。佛子。我等今者承佛神力。而來此會為汝作證。如今我等入此世界十方一切諸世界中。一一世界於四大洲。各於他化自在天中。自在天王宮摩尼寶藏殿。悉亦如是而往作證。
爾時。金剛藏菩薩觀察十方一切眾會。普照法界。為欲讚歎發菩提心。為欲示現菩薩境界。為欲淨治菩薩行力。為說攝取一切智道。為除一切諸世間垢。為欲施與一切種智。為欲示現不可思議智莊嚴事。為欲顯示一切菩薩諸勝功德。為欲令此如上地義轉更開顯。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其心寂滅恒調順 平等無礙如虛空
離諸垢濁住於道 汝等應聽此勝行
百千億劫修諸善 供養無量無邊佛
聲聞獨覺亦復然 為利群生發大心
勤持淨戒常和忍 慚愧福智皆具足
志求佛智修廣慧 為得十力發大心
三世諸佛咸供養 一切國土悉嚴淨
了知諸法皆平等 為利有情發大心
初地已發菩提心 永離眾惡常歡喜
願力廣修諸善法 以悲愍故入後地
戒定具足念有情 滌除垢穢心明潔
觀世三毒火熾然 廣大解者趣三地
三有一切皆無常 如箭入身無救護
厭離有為求佛法 廣大智趣焰慧地
念慧具足得道智 供養百千無量佛
常觀最勝諸功德 斯則趣入難勝地
智慧方便善觀察 種種示現救有情
復供十力無上尊 此能趣入現前地
世所難知而能知 不受於我離有無
法性本寂隨緣轉 由此妙智向七地
智慧方便心廣大 難行難伏難了知
雖證寂滅懃修習 能取如空不動地
蒙佛勸從寂滅起 廣修種種諸智業
具十自在觀世間 以此而昇善慧地
以微妙智觀有情 心惑業等諸稠林
為欲化其令趣道 演說諸佛勝義藏
次第修行具眾善 乃至九地集福慧
常求諸佛最勝法 以佛智水受灌頂
獲諸無數三摩地 皆善了知其作業
其後定名受灌頂 住廣大境恒不動
菩薩得此後定時 大寶蓮花忽然現
身量稱彼於中坐 同觀菩薩眾圍遶
放大光明百千億 滅除一切有情苦
復於頂上放光明 普入十方諸佛會
悉住空中作光網 供養佛已從足入
即時諸佛悉知此 佛子今登灌頂位
十方菩薩皆來集 瞻此大士獲眾定
諸佛眉間亦放光 普照而來從頂入
十方世界咸震動 一切惡趣苦銷滅
是時諸佛灌其頂 如轉輪王灌太子
若蒙諸佛與灌頂 是則名登法雲地
智慧增長無有邊 開悟一切諸世間
欲界色界無色界 法界世界有情界
有為無為空涅槃 如是一切咸通達
一切變化大威力 諸佛加持微細智
祕密劫數毛道等 皆能如實而觀察
受生捨俗成正覺 轉妙法輪入涅槃
乃至寂滅解脫法 及所示說皆能了
菩薩住此法雲地 具足念力持佛法
譬如大海受龍雨 此地受法亦復然
假使十方無量土 微塵數等諸有情
悉得聞持陀羅尼 各持別別無量法
菩薩住此法雲地 於一佛所所受法
名為三世法界藏 此過彼數無有量
由昔智願威神力 一念普遍十方界
注甘露法滅煩惱 是故此地名法雲
神通示現遍十方 超出人天世間境
復過是數無量億 若以世智思必迷
十地菩薩身業等 至舉足量智功德
此乃登法太子位 九地諸聖不能測
何況一切諸群生 及以聲聞獨覺等
此地菩薩供養佛 十方國土悉周遍
亦供現前諸聖眾 具足莊嚴佛功德
諸佛為住此地說 三世法界無礙智
遍照世界有情等 乃至為說一切智
此地菩薩智光明 能示有情正法路
如大自在天王光 除闇能悅有情身
此地智光能除闇 悅豫世間亦如是
住此多作三界王 善能演說三乘法
剎那能證百萬億 那庾多數不可說
剎土塵等三摩地 見佛等事餘亦然
此地我今已略說 若以廣說不可盡
是諸地於佛智中 嶷然住似十山王
初地藝業不可盡 如雪山中諸藥性
二地戒香如香山 三如裂窮豐妙珍
焰慧道寶無有盡 如仙山中神仙眾
五地神通如持雙 六如馬耳具眾果
七地大慧如持魚 八地自在如輪圍
九無礙解如幢相 十如妙高具眾德
初地願首二淨戒 三靜慮等諸功德
四專一行覺支道 五地微妙方便慧
六地甚深緣起觀 七廣大慧八莊嚴
九地思擇微妙義 出過一切世間道
十地受持諸佛法 如是行海無盡竭
十行超世發心初 淨戒第二靜慮三
行淨第四成就五 緣起第六貫穿七
第八置在金剛幢 第九觀察眾稠林
第十法王授灌頂 如是德寶漸清淨
十方國土碎為塵 可於一念知其數
毫末度空可知量 億劫說此不可盡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以佛神力說此經已。如來應供正遍等覺稱許印可。彼諸一切菩薩大眾。及諸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釋梵護世摩醯首羅淨居天眾。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時。薄伽梵成道未久。第二七日。在於他化自在天王宮摩尼寶藏殿。隨喜金剛藏菩薩所說。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註]:
唐尸羅達摩譯《佛說十地經》九卷,相當於《華嚴經》〈十地品〉。
《十地經》Daśabhūmika Sūtra,收入《華嚴經》。
《華嚴經》〈十地品〉指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等。与此《十地經》所舉相同。指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之四十一至五十的「十地」位。
大乘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詳見名相[12畫]之「菩薩階位」)
「十住」原指五十二階位中的第十一位至第二十位。又稱十法住、十解、十地住(不同於五十二階位中的第四十一位至第五十位的「十地」)。此「十住」「十行」「十迴向」合稱為「三賢位」(《菩薩瓔珞本業經》)。
羅什譯的《十住經》四卷与尸羅達磨譯的《十地經》九卷,雖有廣略之別,但其內容完全相同,因此可知,在此的「十住」與「十地」同義無異。是指五十二階位中的第四十一位至第五十位的「十地」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