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名相]七聖財

七聖財:
「七聖財」Saptadhana又稱「七法財」「七德財」「七財」。指七種由修行而生的無形財富。
《維摩經》說:「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
《悲華經》稱為「聖七財」,也就是聖者七財。意指七種由修行而生的無形財富。
《思益梵天所問經》中思益梵天問佛:「世尊。誰名財富。佛言。成就七財者。」
《寶積經》說:「云何聖財?謂信(信受正法)、戒(持法律)、聞(能聞正教)、慚(自分有慚)、愧(於人有愧)、捨(捨離一切而無染著)、慧(智慧照事理),如是等法,是謂七聖財。彼諸眾生不護此故,名極貧窮。」
《涅槃經》說:「有七聖財,所謂信戒慚愧多聞智慧捨離故,故名聖人。」
《報恩經》說:人生世間。禍福從口生。當護於口。甚於猛火。猛火能燒一世。惡口能燒無數世。猛火燒世間財。惡口燒七聖財。口舌皆鑿身之斧也。七聖財謂一信,二精進,三戒,四慚愧,五聞捨,六忍辱,七定慧。七者能資用成佛。故名。」
《法句經》說:「信財戒財,慚愧亦財,聞財施財,慧為七財。」不同經文的稱謂大同小異。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云何信財。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不為沙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是名信財。云何戒財。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離斷在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離飲諸酒。是名戒財。云何慚財。答如世尊說。有具慚者。於可慚羞惡不善法。有諸雜染能感後有。有極熾然苦異熟果。能引後世生老死法。深起慚羞。是名慚財。云何愧財。答如世尊說。有住愧者。於可愧恥惡不善法。有諸雜染能感後有。有極熾然苦異熟果。能引後世生老死法。深生愧恥。是名愧財。云何聞財。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多聞聞持其聞積集。謂佛所說無上法要。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彼於如是無上法要。具足多聞能持語義。極善通利心無散亂見善通達。是名聞財。云何捨財。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於為慳垢所纏眾中能離慳垢。雖住居家而心無著。能行惠捨能舒手施。常樂棄捨好設祠祀。惠捨具足。於行施時平等分布。是名捨財。云何慧財。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聖弟子。能如實知。此是苦聖諦。此是苦集聖諦。此是苦滅聖諦。此是趣苦滅道聖諦。是名慧財。」(卷16〈七法品〉)

「七聖財」包括信財、戒財、慚財、愧財、聞財、舍財、定慧財。
信財:因為對佛陀正法正信而產生信力,能夠受持佛陀正法之福德。
戒財:因持佛戒
防非止惡,為解脫之本,能遮止及防身口意之惡業。
慚財:因自分有慚,而從自心改過遷善,從心地改變造惡業因。
愧財:因於人有愧,故悔過遷善,則不再造有害眾生諸惡業。
聞財:因聞佛陀所開演的世出世間正法聲教,則開發妙解。
捨財:能夠
平等心捨施,無吝惜憎愛想。捨諸愛欲。
慧財:或稱慧財,即止觀,能攝心不散止諸妄念,照了諸法,破諸邪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