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佛說解節經》

《佛說解節經》
──陳 真諦 譯──

  〈不可言無二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與大比丘眾九萬九千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舍諸重擔獲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善得解脫。善得自在善得奢摩他毘婆舍那。其名曰淨命阿若憍陳如等。乃至住阿羅那三昧定須菩提等。復有大比丘尼眾三萬六千人俱。摩訶波阇波提乃至跋陀迦比羅比丘尼等以為上首。復有無量無數優婆塞優婆夷。頻婆娑羅王等而為上首。復有菩薩摩訶薩無量百千。是賢劫中諸菩薩眾。或住此土或他方來。一生補處彌勒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等而為上首。皆悉通達大深法性。調順易化。善行平等。修菩薩道。一切眾生真善知識。得無礙陀羅尼。轉不退法輪。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如是等眾皆悉聚集。
  爾時。如理正聞菩薩問能解甚深義節菩薩言。佛子。一切法無二。一切法無二此言云何。
  能解甚深義節菩薩言。善男子。是一切法不過此二。謂所作非所作。所作者。非所作非非所作。非所作者。非非所作亦非所作。
  如理正聞菩薩問言。佛子。云何所作非所作非非所作。及非所作非非所作亦非所作。
  能解甚深義節菩薩言。善男子。所作者。此是大師正教言句。若是大師正教言句。即是世間所立言說從分別起。此世言說若分別起。由種種分別及所言說一向不成。故非所作。
  善男子。非所作者。屬言教攝。若有法離所作及非所作。是法亦如是亦如是。若如是者。大師說教可無義不。
  非無有義。
    若有義者。義相云何。所謂不可言體。惟是聖人無分別知見之所覺了。為欲令他了達如是不可言體。是故。大師說此言教。謂是法所作。
  善男子。非所作者。此是大師正教言句。若是大師正教言句。即是世間所立言說。從分別起。此世言說若分別起。由種種分別及所言說一向不成。故非非所作。
  善男子。所作者屬言教攝。若有法離非所作及於所作。是法亦如是亦如是。若如是者。大師說教可無義不。
  非無有義。
  若有義者義相云何。所謂不可言體。惟是聖人無分別知見之所覺了。為欲令他了達如是不可言體。是故。大師說此言教。謂是法非所作。
  善男子。如巧幻師及幻弟子。於四衢道。或取草葉及木石等聚集一處。現種種幻事。諸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摩尼真珠珊瑚玉石及倉庫等。若有諸人。嬰兒凡夫愚癡邪智。不能了別草等幻本。是人若見若聞。作是思惟。謂實有此象馬四兵及以庫藏。若見若聞。隨能隨力執著見聞。作是言說。此是真實。異此非真。是人則應重更思量。若有諸人。非嬰兒凡夫及愚癡邪智。識知如是草等幻本。若見若聞。作是思惟。無有如是像馬等物及以庫藏。是人若見若聞。隨能隨力。不著見聞。作如是言。如我所思。此是真實。異此非真。雖隨世言為顯實義。是人不須重更思惟。
  善男子。如此嬰兒凡夫。未得出世真如聖慧。未識諸法不可言體。是人若見若聞。諸法所作及非所作。作是思惟。實有如是諸法所作及非所作。何以故。可見可知故。是人若見若聞。隨能隨力。執著見聞。隨見聞說。此是真實。異此非真。是人應當須重思量。
  若有諸人。非嬰兒凡夫。已見真實及得出世真如聖慧。已識諸法不可言體。若見若聞。作是思惟。如所見知。諸法所作及非所作皆非實有。但有假相。從分別起。如幻化事。欺誑凡心。於此中起所作非所作名及餘眾名。是人如所見聞不生執著。不作是言。此是真實。異此非真。雖隨世言為顯實義。是人不須重更思惟。
  善男子。如是聖人由聖知見。已能覺了不可言體。為欲令他見法實相。故說教句。謂是所作非所作等。
  爾時。能解甚深義節菩薩即說偈言。


     佛說絕言法  無二非凡境
  愚夫於中迷  緣二著戲論
  不決邪決故  常輪轉諸有
  智人離見聞  簡擇中實義


  〈解節經過覺觀境品第二〉

  爾時。曇無竭菩薩白佛言。世尊。從此娑訶世界向東最遠極東方世界。過七十七恒河沙數世界。有世界曰善名聞。佛號廣大善聞修伽陀住處。我於一時往彼佛所。即於彼中見一方地。有七十七千諸外道眾。以師為先聚集而坐。為欲思量諸法實相。時。外道眾思惟稱量。簡擇安立諸法實相。依其所學求覓實相無能得者。起種種執。相違鬥諍乃至言相違害。由口刀杖互相傷毀。便各分散。我見此已。作是思惟。希有希有。諸佛世尊出於世間。由佛出世。過覺觀境甚深法相。通達覺了皆得顯現。
  菩薩說已。佛即告言如是。法上。如是實相。過覺觀境。我覺了已為他解說。安立正教開示顯現。令義淺易。何以故。我說真實。但是聖人自所證見。若是凡夫覺觀境界。自他可證。法上。以是義故。應知實相過於一切覺觀境界。
  復次。法上。我說真實非相行處。一切覺觀緣相行處。以是義故。應知實相過覺觀境。
  復次。法上。我說真實不可言說。一切覺觀但由言說。故知實相過覺觀境。
  復次。法上。我說真實絕於四事。謂見聞覺知。一切覺觀緣四事起。
  復次。法上。我說真相離諸鬥諍。一切覺觀鬥諍境界。以是義故。應知實相過覺觀境。
  法上。譬如有人。盡一期壽恆食苦味。復能覺觀比度憶持蜜等甜味。無有是處。
  復次。譬如有人。恒樂欲塵。塵欲焦熱之所燒然。復能覺觀比度憶持不緣塵相。依內離樂。無有是處。
  復次。譬如有人。恒樂言諍。邪談話戲。復能覺觀比度憶持聖默然定。無有是處。
  復次。譬如有人。恒樂恆行。見聞覺知。復能覺觀比度憶持絕四事處。滅離身見是般涅槃。無有是處。
  復次。法上。譬如有人。由恆蓄財樂行征伐。復能覺觀比度憶持北鬱單越。無有我所無所積蓄。不相鬥諍。是現法樂。無有是處。
  法上。如是。諸人在於覺觀。復能思量比度憶持非覺觀境。無有是處。
  佛說經竟。重說偈言。


     自證無相法  離言絕四事
  無諍法通相  過諸覺觀境


  〈解節經過一異品第三〉

  爾時。淨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是言正說。甚深希有。如世尊說。是真實理。微細甚深難可通達。謂過一異相。
  世尊。我於一時。見一方地大菩薩眾修菩提行在願樂地。於此方所聚集而坐。為欲思量諸法實相與諸行法為一為異。是時。眾中有諸菩薩說如是言。是真實相不異諸行。復有菩薩說。真實相與行不一。復有菩薩起疑惑心。不信一異。說如是言。此一異中。何人說實何人說虛。何者正行何者邪行。為當執一。為當執異。
  世尊。我見此事。作是思惟。諸善男子。嬰兒愚癡。無覺無了。非如理行。何以故。是善男子未能通達微細甚深真實之法。與諸行等。過一異相。
  菩薩說已。佛即告言。如是。淨慧。如是諸善男子。嬰兒愚癡。無覺無了。非如理行。如來通達微細甚深真實之法與諸行等。過一異相。何以故。淨慧。若執如此。依諸行法修真實觀。能達能證真如之理。無有是處。何以故。淨慧。若真如與行相不異者。一切凡夫應見真如。
        復次。一切眾生正在凡位。應得無上如安涅槃。復次。一切眾生於凡位中。亦應能得無上菩提。若真如相異於行相。一切聖人已見真如。則應不能伏滅行相。由不伏滅諸行相故。雖見真諦不能解脫眾相繫縛。若於眾相不得解脫。亦不解脫粗重系縛。若不解脫二種系縛。則不能得無上如安無餘涅槃。亦應不得無上菩提。
  淨慧。由諸凡夫不見真如。在凡夫位不得無上如安涅槃。亦不能得無上菩提。以是義故。真如之理與諸行一。是義不然。若有人說。真如與行相不異者。由此義故。當知是人不如理行。
  復次。淨慧。一切聖人由見真如。已能伏滅諸法行相。非不能故。已能解脫一切相結及粗重惑。非不解脫。由二解脫。已得無上如安涅槃。乃至已得無上菩提。是故。真如與行相異。是義不然。若有人說。真異行相。以是義故。當知此人不如理行。
  復次。淨慧。若真如與行相不異者。猶如行相墮於惑相。真相亦爾應墮惑相。
        復次。淨慧。若真如相異行相者。真如則非諸行通相。淨慧。以此真如不墮惑相。復為一切諸行通相。由是義故。真如與行亦一亦異。義皆不然。若有人說。真如與行亦一亦異。以是義故。當知是人不如理行。
  復次。淨慧。若真如與行相不異者。如真實相於諸行中通無差別。行相亦爾。應通無別。是故。修觀行人於諸行中。不應過此見聞覺知修勝真觀。復次。若真如相異行相者。以是義故。一切諸行但惟無我及以無性。應非真實。復次。一時淨不淨品。各各別相。淨慧。由諸行相但別不通。由觀行人於諸行中。過見聞覺知修勝真觀。由諸行無我無性所顯是真。乃至淨不淨品。亦非一時各各別相。以是義故。真如與行亦一亦異。是義不然。若有人說。真如與行亦一亦異。當知是人不如理行。
  淨慧。譬如傷佉白色。不可安立與螺一異。赤色與金不一不異。亦復如是。譬如毗拏音聲美妙。不可安立與毗拏一與毗拏異。復如沉香。香氣可愛。不可安立與沈一異。亦如摩梨遮其味辛辣。不可安立與摩梨遮為一為異。呵梨勒澀亦復如是。復如綿纊。其觸柔軟。不可安立與綿一異。蘇與醍醐不一不異亦復如是。復如一切有流苦。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如是苦等。不可安立與法一異。亦如貪欲瞋恚愚癡慢等。無寂靜相。不可安立與其一異。淨慧。如是真如與一切行。不可安立為一為異。
  淨慧。如是真如微細甚深。難可通達。我覺了已。為他解說。安立正教開示顯現。令義淺易。
  佛說經已。重說偈言。


     真實與行法  無一異俱相
  若執一異俱  說行不如理
  修行奢摩他  及毗缽舍那
  是人能解脫  相惑粗重結


  〈解節經一味品第四〉

  爾時。佛告須菩提言。須菩提。汝見汝知幾多眾生在眾生界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記自所得。復次。汝見汝知幾多眾生在眾生界無增上慢。不由慢心記自所得。
  須菩提言。世尊。我見我知少有眾生在眾生界無增上慢。不由慢心記自所得。世尊。我見我知無量無數不可稱說諸眾生等。在眾生界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記自所得。
  世尊。我又一時。住阿練若遠寂林中。有多比丘大眾聚集。去我不遠住練若處。我又一時。日中後分。見此大眾互相聚集。隨其所證種種法相。說己修行。記自所得。有諸比丘由證見陰。記其所得。或有比丘證見陰相。或有比丘證見陰生。或有比丘證陰變異。或有比丘證見陰滅。或有比丘證陰滅道。如於陰中有六證相。或有比丘證見諸入。記自所得。乃至入滅及入滅道。或有比丘證見緣生。記自所得。乃至緣生滅緣生滅道。或有比丘證見證食。或有比丘證見四諦。或有比丘證見諸界。及界差別並種種界。乃至界滅及界滅道。或有比丘證見念處。及念處相念處對治。念對治道念處修習。未生念處證見念生。已生念處證見念住。及不忘失增長圓滿。記自所得。如證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分。聖道聖道相。聖道對治聖道。對治道聖道修習。未生聖道證聖道生。已生聖道證聖道住。及不忘失增長圓滿。記自所得。
  世尊。我見此已。作是思惟。如諸長老隨所證見種種法相。記自所得。此諸長老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記自所得。是事決爾。何以故。如其所說自證見法。當知是人未能了別一味真如遍一切處。
  世尊。如世尊言。一味真實遍一切處。微細甚深。難可通達。此言希有。是無對說。
  世尊。若世尊正教中。勤修觀行諸比丘等。一味真實遍一切處尚難通達。況諸外道在正教外。豈能證知一味真實。
  佛言。如是。須菩提。如是微細最微細。甚深最甚深。難見最難見。遍一切處一味真實。我覺了已。為他解說安立正教。開示顯現令義淺易。何以故。須菩提。於五陰中清淨境界。是我所說名為真實。須菩提。於十二入十二緣生。四食四諦諸界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分八聖道中清淨境界。是我所說名為真實。此清淨境界。一切陰處平等一味。無差別相。如於陰中乃至聖道分中。清淨境界平等一味。皆無差別。須菩提。以是義故。應知一味真如遍一切處。
  復次。須菩提。修行比丘若已通達一陰真如。人法無我。不勞更觀一一餘陰所有真如。於十二入十二緣生。四食四諦諸界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分八聖道分。若已通達一分真如。人法無我。不勞更觀餘聖道分所有真如。離無分別後智。無有別觀能順真如觀所餘法一味真實遍一切處。但以無分別後智。隨順前無分別智。觀一切法一味真實。憶持至得。須菩提。以是義故。汝應當知。真實之理遍一切處。唯一味相。
  復次。須菩提。猶如諸陰互有別相。如十二入十二緣生。四食四諦諸界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分八聖道分。互有別相。若諸法真如。人法無我。互有別相。則諸法如如。人法無我不成真實應由因生。若由因生則成有為。若是有為則非真實。若非真實更應於此求別真實。須菩提。由此真實不從因生。非是有為非不真實。於中不勞求別真實。何以故。此法恆常。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界法住皆悉常住。須菩提。以是義故。汝應當知。一味真實等一切處。
  須菩提。譬如眾色。種種差別更互不同。於諸色中。虛空無相。無有差別無有變異。於一切處同一味相。如是諸法。各各別異。汝應當知。於諸法中一味真如。等無差別。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重說偈言。


     法通相一味  諸佛說平等
  若於中執異  是人增上慢
  逆生死流道  微細深難見
  欲染痴覆故  凡人不能得


  爾時。觀世音菩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今從佛聞得如是解節深法。得未曾有。頂戴奉持。世尊。當何名此經。云何受持。
  佛告觀世音菩薩。此經名為了義正說。亦名真實境智正說。亦名'十地波羅蜜依止正說。汝等應當如是受持。
  佛說是經已。八萬菩薩皆得大乘威德三昧。無量無邊諸菩薩眾於無生法得無生法忍。無數眾生從於諸流心得解脫。無數眾生於大乘法生信樂心。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