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惟日雜難經》

《惟日雜難經》
──吳月 支謙 譯──

  初受道遮利。菩薩遮利者。為受行轉上至阿惟越致。阿惟越致者。為不復轉心。次為菩夷菩薩。一為飛行菩薩。次為作佛菩薩。一名度士。亦為道人。菩薩行亦出十二門斷三惡道故。在十方佛前生。不在第十天上。須陀洹亦出十二門斷三惡道。生第十天上。俱出十二門。所以不同處生者。須陀洹十六意。菩薩行三十四意。用是故不同處生。
  菩薩行三十四意。謂四諦十六意十八行不共。合為三十四意。
  菩薩行三十四意。一切能製。阿羅漢行十六意。菩薩力多悉以製說。須陀洹至阿羅漢。見對乃面斷。坐行三十四意已足。便佛十六意從第一上至十六。各自所部。四禪亦爾。
  菩薩精進行二十劫可得佛。用有三意故不得佛。何等為三。有佛意。有辟支佛意。有阿羅漢意。用是三意故不得佛。要為隨多得之意。在佛多得佛。在辟支佛多得辟支佛。在阿羅漢多得阿羅漢。如秤隨重者得之。
  人有居家得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者。亦有得阿惟越致菩薩者。所以棄家行入山。有四因緣。一者恐人言菩薩淫侄。何故得道。二者金輪王亦皆棄國。三者魔當來嬈菩薩。四者求佛道不居家。得已受莂。菩薩斷新受故精進行。要百劫得佛。其不精進者。久能得不。得期無有限。
  受莂菩薩償故不起造新。謂從受莂以來。償前世亦現世未受戒時所罪。無數劫罪亦皆償之。
  從受莂菩薩下至須陀洹。皆有宿罪。有時與故罪相逢。因隨往生道意便薄。若有人說深經意即解罪福。如示意。如不復生。謂人不復作罪故。即畢菩薩受莂。百劫便得佛。釋迦文佛所已九十一劫者。用精進故得九十劫。譬喻如人明日當發行千里。今日先行九百里。計其道裡同等。當百劫人從九十一劫數。阿惟越致菩薩作相乃成。百劫因具不過百劫。未得阿惟越致菩薩行相不成。
  人起一道意。其德勝十萬劫惡。何等為道意。念在四諦。是為道意。惡譬如冥。道意譬如明。如日出天下冥消滅。諸菩薩聞是語皆歡喜大。言南無佛。起一善意得百劫福。菩薩持身餵飢虎不百劫。九十一劫便作佛者。用不覺痛苦滅九劫。菩薩已起意欲為自身咄亦咄。他人身是為兩咄。佛為菩薩時不為他人咄。當為何因緣說為咄。他名為念時即自亂。是苦不可意自受是自咄。行殃亡福地。為是故。他人復誦說久殃盡善本。是為自咄。不知不見。當那見他人道已咄他人為意。即當身從是因緣為兩咄。今現世不安他人亦自身。從是因緣咄。道人知如是毒起。可製人在生死。為久殃毒起為蓋善本。
  菩薩有五法行。一者早起。二者待時。三者不犯人。四者常念。五者反覆。何等為早起。謂精進念道。何等為待時。謂須有所與者到。若善意來便當與之。即行何等為不犯人。謂一切能饒人。何等為常念。謂欲使人得利。有縣官欲使解。有病者欲使愈。貧欲與布施。何等為反覆。從人受一錢物。欲償百倍千倍。是為反覆。菩薩與生死會。無生死事有生死意。阿羅漢斷世間亦斷意。菩薩斷世間不斷意。所以不斷意。當得佛道度世間人故。菩薩畏世間事論。不犯故斷世間事。
  菩薩斷生死意不斷生死事。謂在世間所作但不作惡耳。
  菩薩但斷五情不斷意。何以故。菩薩意與生死合故不斷意。欲度十方人故。菩薩所以布施持戒出家智慧精進忍辱至誠勇念善顧望。持是十事得佛智慧。菩薩生貧家當持戒。在富家當布施。在豪家當忍辱。在山中當禪。菩薩所以四意止七覺意。已得四意止便得七覺意。
  菩薩出行道見四證。一者見老。二者見病。三者見死。四者見苦。見促急故行道。人日趣死。何故不畏臨死時。何以故。畏期到故。
  菩薩已得佛道便說四諦。何以故。說四諦有四因緣。一者用未曾聞故。二者用禪故。三者用得眼故。四者用得慧故。用老病死憂不得出大獄。故說四諦。
  菩薩說經有四因緣。一者國王喜。二者人所樂。三者意受。四者時。何等為時。謂人喜向時。菩薩自校計。何因緣得苦思念。從生得。何緣得生。從行得。何因緣得行。從痴得。何因緣得痴。從愛得。何因緣得愛。從受行。不受亦不得。
        菩薩視百劫如一宿。何以故。世間人不能忍病一日。菩薩耐痛百劫。譬如人一日病。有時行道一日。其福百劫未盡故。言視百劫如一宿。有時菩薩轉行說經意不在生死。視百劫如一宿。
        菩薩未得佛道用三事。一者不與善人相逢。二者欲所作無有因緣亦物。三者不校計是非。坐是事故未得道。菩薩坐三事不得佛道。一者在世間久不覺故。二者不得善知識故。三者亂意不滅盡故。菩薩坐三事不得道。一者不聞。二者不自意生。三者無善知識。
  菩薩亦入罪亦出罪。意隨世間為入罪。意在世間為痴。出世間為慧。
  菩薩有二願。一者願令我臥安隱。謂不念淫侄。二者願令我行安隱。謂不念嫉嗔恚愚癡。是為二願。
  菩薩在福憎福在罪守罪。俱有罪福要不可離。但當識。菩薩不識宿命不得佛。何以故。不識罪犯惡故。
  菩薩不作三惡道行。俱償三惡道罪畢。乃得阿惟越致。菩薩能計三惡罪道多少滿百劫乃得佛。
  菩薩已受莂。九十八結悉有但薄耳。何以故。悉在菩薩行中。四等心憂念十方五道。欲令解脫。投餵餓虎肉與鷹。自殞活人。當滿功成相。結未悉除得佛乃斷。
  菩薩能持妻子斷頭與人。乃為得何等意。有是二因緣。一者自念我不欲令人嗔恚。二者與之令其人得定意。不與者令其人亂意。貪婬有罪嗔恚罪重。恐其人嗔恚故。持頭妻子與之。菩薩持身餵餓虎斷頭與人。有三因緣。一者計身會當棄捐。持用布施為行福。二者譬如報怨。怨家死歡喜。菩薩知一切惡從身生。若干苦咄皆從身得。已計如是。便不欲見身如怨家。以是故不愛。三者欲精進滿功德疾道故。
  菩薩持頭眼妻子與人。一者眼不著色為脫眼。頭與人者。謂惡起便止。是為斷頭。妻與者。為除貪婬嗔恚愚癡。道行有二事。一為校。二為計。校為輕重。計為多少。
  菩薩受莂百劫。嚐一劫作沙門。九十九劫作白衣。菩薩持妻子與人時。見捶之但計骨肉不計是我故與之。
  菩薩求佛當如佛法行之。當從三十二物得所行如法。不可敗相不得佛道。菩薩有一悲意勝禪百倍。
  菩薩在世間有三道分。但不墮三道。何故。人中天上牽多。三道不而得故。不復墮三道。身口意三事盡。三道亦盡。菩薩離五道常有黠福。人死時要有五道分。菩薩复黠分即知念遠近。菩薩知分在須陀洹斯陀含分。不在阿那含。何以故。不復還故。一佛界有三千大千天地。人生死遍其天地間。無有如發不在其中。無所不作。獨未作阿惟越致斯陀含耳。餘悉更無數。
  佛為菩薩時有是意生。為何等行因緣現在得福極。如是更得宿命意。為從是三行。布施從制從合聚。布施有二輩。一為法施。二為物施。守身口識為御守意為合聚。亦從布施因緣得解斷貪。從制為斷嗔恚亂意。從合聚自守為斷痴。從布施亦得正意。從制得正語。從合聚得意行安隱。從布施見布施福。從制說念福。從合聚說意福。菩薩所以布施者。所在五道常饒樂。與凡人有異輒得作王。智慧常有慈心。但畢罪不復更作。雖在罪無作罪。人間亦爾。菩薩與妻子共居年二十五一日生三十一月。年三十日百日年五十一歲。菩薩但禁惡不禁家。名亂意者。為罪不安隱。遠避去無亂意為福。雖在家譬如在獄中但當覺罪。不復便所生在樂處故為菩薩。人求道不忍辱不能耐便得須陀洹。佛前世菩薩言。佛道難得。一語減四十劫。以身餵餓虎出眾菩薩前九劫。為須大拏受莂。一切精進行道。一切得佛。
  有婦不得佛道。菩薩在家時有妻。何以故得。佛用棄妻子六年故乃得佛道。菩薩計妻子是怨家。何以故。與人苦益人惱亂人意增人罪。以隨貪愛便不見道。以是故為怨家。見妻子當如見怨家。意莫隨貪愛。意起即覺。是為覺意。所有財物自身亦爾。天上天下十方一切有火。何以故。有火已。
  菩薩娶婦有四因緣。一者宿命同福。二者畢罪。三者應當共生男女。四者黠人娶婦疾得道。無是四事亦不娶婦。
  為菩薩道。念欲斷十方天下人三毒。是故得佛道。或有行道。但欲自斷三毒故。得阿羅漢。菩薩自壞痴亦復壞十方人痴。阿羅漢自壞痴。不壞餘人痴。菩薩多覺多教人令得行道。是為壞人痴。憂念十方天下人。是為行菩薩道。但自憂身不念十方人。是為阿羅漢道。菩薩壞惡阿羅漢不壞惡。菩薩教人經戒令隨道法是為壞惡。羅漢自守故言不壞惡。菩薩自斷苦亦復斷十方人苦。是為得佛道。羅漢自斷苦而不斷人苦。故得羅漢。
  行菩薩道所以轉得羅漢者。意念佛道生死不可數。所作悉當得之。意計是難轉阿羅漢。復計阿羅漢不復償罪不復生死。直取度世去。用是故轉向阿羅漢。無是意無死轉不避苦。要當得佛道。
  菩薩阿羅漢皆從三十七品經行。所以得佛者。持用四意菩薩所常行。何等為四。一者幸得佛業值佛識我身要當如佛治。二者常持悲意向十方從悲意盡力未曾離當脫十方人非人。三者本上頭願佛意不轉。四者願在世間求道護戒教人增慧待期。有是四意故得佛。無是四意故得阿羅漢。佛等意故無有兩道。隨意行得耳。隨愛便為在五道不得脫。便有老病死憂為苦共合。意不隨貪愛為持水滅火。已隨貪愛為持薪增火。當諦計隨諦得道。
  菩薩娶婦有四因緣。一者恐人言不能得婦故學道。二者恐人言孤獨無妻子故學道。三者宿命本根未盡。四者惡知識勸令娶婦故。菩薩亦斷五陰亦不斷。何等為斷。謂斷五盛陰十二因緣。不斷者。菩薩在經行因緣隨道。是為不斷。菩薩畢罪畢得道。
  菩薩有四無所畏。一者不取人錢。二者不犯他人婦女。三者不兩舌。四者不嫉妒。
  菩薩斷三惡道尚在。但不墮中耳。菩薩未起三毒。佛時無有三毒。得因緣乃有三毒。菩薩坐禪六年。臨當得道三毒俱起淫怒痴使意念。調達得我婦耶。為勝我耶。當複得我財產。意適生即時息念。我從無數劫以來斷是三惡。何以故。复念使滅即得道。
  菩薩坐禪六年。日食一米一麻有四因緣。一者斷貪。二者畢罪。三者見不餓。四者止飢意了不食。謂人餓得道。恐人自餓死。
  菩薩坐行道六年日食一米一麻。入水浴躄地而不起。天因按樹枝令低。即攀之而起。菩薩坐樹下六年。蟲蠡蚊虻不嬈者。有四因緣。一者本從無數世不殺生。二者行等心。三者諸天鬼神護。四者道力強。亦為處淨。
  菩薩有四不戢。一者布施不戢。二者聞經不戢。三者清淨不戢。四者作功德不戢。
  菩薩始出家行學道。諸大人謂。菩薩今太子居家何故去。太子報言。我用三苦故去耳。何等為三苦。謂老病死。大人復言。老病死事常耳何為去。大子言。得一病常不喜。當那何常。
  菩薩生墮地行七步止住。舉右手言。我為天上天下師。止不復行。
  菩薩為太子時行學書到師舍。師問言。欲學何等。太子言。我欲學六十種書。師問言。六十種書皆何等。太子便為師次第說。師言。我但知一種書不能悉知餘書。太子言。如師所知教我。已受師教。便言是少兩字。師更從受兩字。師言。太子所知乃爾。何為從我學。太子言。雖爾當有師法。
  菩薩始出家行百里。解身上衣被珍寶付車匿持歸。白馬健陟淚出舐足。車匿言。莫使有如是人願者。太子報言。天下痴無有如汝輩者。何以故。世間但有老病死憂苦。當願何等。如囚在獄中誰有樂者。當尚未離是。而復更願。當何時脫。譬如獵客網中[少/兔](㝹)得脫。寧复念還入網中不念得脫。如[少/兔](㝹)脫網終不還歸。我在家時念是日久。亦從無數劫以來有是意。非獨今日所致也。
  菩薩生已七日其母終者。有四因緣。一者用懷菩薩故。天來佔視與飯食。二者如生死法當禮母。以菩薩尊故母七日終。三者其母宿命自應爾。四者譬如人有功當封便上天生。菩薩未得佛道時有五夢。一者以須彌山作枕。二者以地為床。三者以手蓋海水。四者天下皆有屎行其上不污足。五者心前生一樹上至二十七天。夢枕須彌者。天上天下尊無過佛者。以地為床者。佛身長能上至二十八天。以手蓋海水者。諸欲說經道無有勝佛者。行屎上不污足者。天下愛欲無能污佛心者。心前生樹者。佛語上聞第二十七天上。
  菩薩隨女人有四因緣。一者勸女人精進。二者亦欲使女人隨行。三者從過去無數世餘罪相逢故。四者宿命願欲教女人。
  諸天試菩薩有三因緣。一者當得佛不得有所貪惜。二者設菩薩起意便謂言。卿當得佛道。何故反爾。菩薩從是增精進。三者得佛當相度故往試之。菩薩行六波羅蜜。阿羅漢亦行是六事。所以相不成者。阿羅漢但有檀無有波羅蜜。檀者謂與布施。波羅為度生死。蜜為無有極。阿羅漢但一切布施。不願度十方故但有檀。菩薩欲度十方人非人故為有波羅蜜。六事皆爾。佛為菩薩時。願欲飯佛以小豆五枚著佛應器中。其一枚墮地。後得作金輪王。八十世所主四天下地者。得四豆福故。其豆不入器中。復得上天生八月。以是故有檀波羅蜜。
  菩薩布施法物與人。佛意隨物行念。令受者安隱。若意生念欲得福。便念飢寒貧窮者。當用與皆令安隱。是為道法布施。與一錢物勝十千萬。復不施與少勝多者。用有道意令安隱故。若人命欲絕時。意在非常苦空非身。便得阿惟越致為受莂。若本求阿羅漢得阿那含。四非常意難致。所以得者。有本世精進行故。菩薩在樹下坐禪有一烏一鴿一虺。自相問。何等為苦。烏言。飢最為苦。何以知為苦。飢不能行。亦不能有所作。人坐飢餓死。以是知飢為苦。鴿言。獨色為苦。何以故。知色為苦。人意念色無有終極。人皆坐色死。以是知色為苦。虺言。獨嗔恚為苦。何以故。知嗔恚為苦。人嗔恚無所避。欲自殺亦欲殺人。故知嗔恚為苦。菩薩言。我曹各說一事。當複為汝說一事。因言。獨不生無有苦耳。有身無有不苦者。是譬在。菩薩百八愛行中。
  菩薩未得佛道時。有五師。一為尼健。二為莫干。三為阿夷。四為羅幹。五為羅和乾。
  說經法不得受禮。菩薩買一偈五百萬者。買有三輩。一為第買。二為反覆買。三為償賜買。菩薩念恩故償賜。受者亦無罪。
  菩薩所行法當咒願十方人民。復言當定意一心者。自意不定亦不而咒願。何以故。用意在生死故。自意不定。亦不能意定人意。
  曇摩為法。阿曷為當來。薩為常。波輪為淚出。阿蕪陀為命不可數。
  薩波輪菩薩常悲淚出。有四因緣。一者不能解經意。二者從因緣得道人亦不知。三者念十方人。四者自念欲過度十方。當何時得佛。菩薩語言。當持黠慧。持意知起滅。
  道行無為。但當守意行三十七品經。所以復布施持戒者。菩薩哀人故。疾斷生死亦福未滿。所以布施後世不欲墮貧家。墮貧家無所有。便墮惡因緣。墮富家者意安隱不隨奸惡。以是故布施。所以持戒者。長壽乃得行道。不長不得行道。何以故。或壽十歲未有所知便壽盡。以是故持戒。不殺便得長壽。所以不盜者。時念其主覺知當撾打。有是惡意當複得其殃。以是故不盜。所以不兩舌者何。佛道至誠。兩舌為不隨道。後為眾人所不信。於今可見是為惡。以是故不兩舌。所以不淫者何。譬如東向視不見西。意在淫不隨道。以是故不淫。所以不飲酒者何。醉便惡口兩舌妄作非法。設人善能尚自亂意。以是故不飲酒。
  菩薩辭親行作沙門。父母言。汝所為顛倒。菩薩道當為十方人求願令解脫。今反近令父母得憂。是為何等。菩薩報言。我有憂故父母有憂。我得道便無憂。父母亦無憂。譬如親屬有憂身亦憂之。复。譬如兩人俱行一人有憂身亦復憂。子憂不解故令父母憂。子以得道父母便脫於憂。
  便維摩羅達達女子告文殊屍利菩薩。若文殊屍利第一深隨行。為菩薩已莂。是為從因緣深深絕。無有人隨因緣行。如是因緣亦不來亦不去。亦不眼中可觀。亦不可意觀。亦不可識。亦不可行。因緣若深深絕。當為無所有無所屬。文殊斯利菩薩便報。本要為深是為深。維摩羅達達复報言。以無有本為無有要。如是為文殊斯利為黠不黠。文殊斯利复報言。是事雲那當說何等。維摩羅達達复報言。有說已過去。文殊斯利复報言。如來覺行不可生死見。文殊斯利便止不復語女菩薩。維摩羅達達一名為出垢。問舍利曰。為悲哀我故。舍利曰。黠第一黠卿所黠為有。若有者當為空為妄。為妄諸若無有。已無有不生。已不生為不共會若有是。舍利曰。無有黠。有菩薩字和須蜜。難一阿羅漢經。阿羅漢不而解。便一心生意上問彌勒。已問。便報和須蜜言。卿所問事次第為解之。和須蜜覺知便詰阿羅漢。卿適一心上問彌勒耶。阿羅漢實然。一心上問有三因緣。一者意意相知。二者化身問。三者先世所行聞即便解。
  和須蜜菩薩事師。三諷經四阿含。當持花散師上。語師言。我已諷四阿含經。師忘不能複識。和須蜜復自思惟。我欲合會是四阿含中要語作一卷經。可於四輩弟子說之。諸道人聞經皆歡喜。大來聽問不而得坐禪。諸道人言。我所聽經者但用坐行故。令我悉以行道。不應復聞經。但當捨去。和須蜜知其心所念。因以手著火中不燒。言是不精進耶。便於大石上坐有行道當於軟坐。和須蜜言。我取石跳一石。未墮地便得阿羅漢。已跳石便不肯起。天因於上牽其石不得令墮。言。卿求菩薩道。我曹悉當從卿得脫。卻後二十劫卿當得佛道。莫壞善意。中有未得道沙門言。是惡人不當令在國中。轉書相告。和須蜜遣人求書。書反言。此好人而教化開人意不欲自貢高。但畏惡人墮罪。复欲過度十方人。道意如恆邊沙。譬喻佛國如來無有著正覺。我所說當為一切十方菩薩。亦不中意為妄到得。無有過諦佛得亦所。
        菩薩行四種從得淨。當為疾得。何等為四種。第一為人淨。第二為法淨。第三為可淨。第四為意淨。在佛國故淨。如是為四淨。為疾淨得亦所。菩薩四多可法當為疾得。何等為四。愛身愛口愛意愛止。是為四多愛法為疾得。亦為四持。向人為疾得深忍辱持。向人為疾得所人知善相持。向人行福知持。向人為疾得。是為四持向人。疾得使善弟子。舍利曰。如佛意中念。為問所欲所念。為菩薩淨行無有異慧。
  南方有諸菩薩。城周匝萬六千里。中有最尊菩薩字文殊斯利。教授諸已得佛。不可勝數其德十倍。曇摩阿偈菩薩城皆七寶。
  曇摩阿偈菩薩所居。城周匝萬六千里。地皆七寶。在北方諸菩薩中有一菩薩。字薩和樓。其德次曇摩阿偈菩薩。
  佛有十八不共者。從初得無上等覺至得度世。無有餘泥洹聞至竟。
  第一如來行無有失。
  第二如來行無有漏。
  第三如來行意不忘意。
  第四如來行不離定意。
  第五如來行不轉。
  第六如來行無盡礙觀。
  第七如來行欲意悉成。
  第八如來行精進無有減。
  第九如來行念不中止。
  第十如來行定無有捐。
  第十一如來行慧無有等。
  第十二如來行度世解脫觀無有餘。
  第十三如來行知過去法無有量。
  第十四如來行知當來無有極。
  第十五如來行知現在無有過。
  第十六如來行有遍慧身所轉悉知。
  第十七如來行有利慧所說不離識。
  第十八如來行有散慧意離覺。
  是為十八不共。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