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商主天子所問經》

《商主天子所問經》
──隋 阇那崛多 譯──

  爾時。婆伽婆住王舍大城耆阇崛山。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大菩薩眾。所謂彌勒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諸眾首等出過數量。種種諸方及與非方。諸佛剎土俱來集會。
  爾時。商主天子與無量諸天百千大眾。前後圍繞來詣佛所。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右繞三匝。以種種供具供養如來。為聽法故。在佛世尊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法王子前。
  爾時。商主天子。向佛合掌而白佛言。唯願世尊。請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法王之子。令說法要。今此眾中。有諸天子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法王之子。久成熟者。是等若聽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智辯才已。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是心已。於佛法中得不退轉。
        佛告文殊師利。善男子。汝為商主天子及餘諸天辯說法要。爾時。文殊師利法王之子受佛教已。告商主天子言。汝當一心諦聽諦受。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如諸菩薩摩訶薩入一切智智。於一切法達到彼岸。速疾滿足六波羅蜜。於一切智當得修行。天子。凡諸菩薩摩訶薩智者。所謂知苦智。荷擔無為智。習智。修集善根智。滅智。出生智。道智。非道智。因智。不失智。果智。攝證諸事緣智。聚集斷智。實智。佛智。自在智。因緣生智。阿波陀那示現智。陰智。除欲染智。界智。破法界智。入智。觀空聚智。施智。時不過智。戒智。成熟破戒眾生智。忍智。精進智。善作諸事業智。禪智。迴轉禪智。智慧智。見知智。方便智。成熟眾生智。慈智。眾生乘智。悲智。不疲倦智。欣智。樂法愛歡欣智。舍智。成就諸佛法智。度眾生智。觀察智。常承事智。非處令住智。正勤智。正覺智。神足智。不造作諸行觀察智。信根力智。超越一切智智。精進根力智。一切諸煩惱不被逼迫智。念根力智。不忘失一切諸法智。三昧根力智。一切法平等智智。根力智。諸根勝智。菩提分智。證道智。過諸非道智。攀緣智。盡智。諸善根無盡智。無生智。得諸法無生忍智。念佛智。自身成就智。念法智。轉法智。念僧智。入阿毘跋僧平等智。念施智。不捨諸眾生智。念尸羅智。具足諸願智。念無智。不造諸惡智。不念法智。諸慈覺智。滿足智。具足諸事不厭智。諸眾生藥智。如法承事方便智。處非處智。非處不作智。十力智。順諸聲聞緣覺乘智。無畏智。作障礙無障礙諸法覺智。過去身不著智。無住識智。未來身無著智。諸法不行智。現在身不著智。不定不住智。身為最上智。諸眾生智。令度智。口為先智。諸眾生音分別智。意為先智。知諸眾生心行所發智。不錯謬智。覺諸眾生錯謬智。樂不樂智。滅鬥諍智。正念不忘失智。亂心眾生令安住智。攝三摩提智。攝懈怠眾生不共諸佛法智。所化眾生覺時智。方便智。般若智。
        天子。此是諸菩薩摩訶薩智。以如是等智故。當得諸佛無礙大智。
  爾時。商主天子語文殊師利菩薩言。希有希有。文殊師利。諸菩薩摩訶薩智。於諸三界最為殊特。不可以小莊嚴而得成就。文殊師利。若能如是生智慧者。是大神通。
    唯然。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能具莊嚴。答言。若諸眾生涅槃本性聞已不怖。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以何因緣名為菩薩。答言。天子。於菩提分住持入故故名菩薩。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以何因緣名為摩訶薩。答言。天子。入大乘故滿大智故。故名摩訶薩。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以何因緣名為最勝薩埵。答言。天子。不可求法智得入故。故名最勝薩埵。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以何義名淨薩埵。答言。天子。不與煩惱共住。為諸眾生滅煩惱故。發精進故。故名淨薩埵。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以何義故名極淨薩埵。答言。天子。令諸眾生行淨道故。以是義故。名極淨薩埵。
        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以何義故名為導師。答言。天子。住是道已。能令無量阿僧祇眾生得成熟故。故名導師。又復問言。文殊師利。復以何義名調伏師。答言。天子。調伏眾生畢竟無諍。故名調伏大師。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成就勇健。答言。天子。調伏眾魔怨敵等難。然後受有成熟眾生。故名菩薩成就勇健。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令他歡欣。答言。天子。於先發誓得滿足已。不依聲聞緣覺等乘。如是菩薩令他歡欣。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為最上。答言。天子當以聖智方便善巧成熟眾生。現了攝受於正法中。如是菩薩得為最上。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為轉法。答言。天子。依佛攝言一切眾生而不能轉。如是菩薩得為轉法。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當轉調伏。答言。天子。菩薩持戒住戒。滅諸眾生所有疑網。如是菩薩名轉調伏。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當得轉義。答言。天子。如所聞行真實與他。如是菩薩名為轉義。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為諸眾生成就利益。答言。天子。所修諸善回施眾生。如是菩薩成就利益。
        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能作直心。答言。天子。若自有犯而不覆藏。如是菩薩當得直心。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當作正心。答言。天子。其有眾生有欲嗔癡而不嗔責。如是菩薩名為正心。又復問言 。文殊師利。云何菩薩當作不諂。答言。天子。如所言如所作。如是菩薩當得不諂。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而不作幻。答言。天子。如心所念口亦如是。如是菩薩得名不幻。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無慢心。答言。天子。向諸眾生曲躬合掌亦不犯惡。如是菩薩得無慢心。
        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作大施主。答言。天子。若能成就菩提大捨。況復餘物。如是菩薩名大施主。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名持戒。答言。天子。若見破戒乃至為命不捨菩提心。如是菩薩得名持戒。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成就忍辱。答言。天子。若受逼迫不逼迫他。如是菩薩成就忍辱。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發勤精進。答言。天子。若簡諸法無法可得。如是菩薩名為發勤精進。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名禪定。答言。天子。若能還現欲界中生。如是菩薩名得禪定。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成就般若。答言。天子。若不作般若事。如是菩薩成就般若。
        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當行慈心。答言。天子。若能觀察眾生界空。如是菩薩名行慈心。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當行悲心。答言。天子。若知諸法及與菩提猶如虛空而不捨精進。如是菩薩名成就悲心。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當行喜心。答言。天子。若得默然及與寂靜。喜求諸法而不知足。如是菩薩名為知足。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能行舍心。答言。天子。若不被世界所沒。行於世間救世間故。如是菩薩能成舍心。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清淨身。答言。天子。若以如幻化身示現眾生平等之身。如是菩薩能得淨身。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清淨口。答言。天子。若能為諸眾生具足音聲。演說法要而無過患。如是菩薩能清淨口業。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能清淨心。答言。天子。若知諸心皆是一心。如是菩薩名得淨心。
        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能得天眼。答言。天子。見諸色形當離諸色。常觀諸色遠離諸色。如是菩薩名得天眼。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名得天耳。答言。天子。若聞諸聲當觀諸聲遠離聲相。如是菩薩名得天耳。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能知他心 。答言。天子。若知心行流註生滅。如是菩薩能知他心。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能知宿命。答言。天子。若念本際即是實際而不增長。如是菩薩能知宿命。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能得神通。答言。天子。若示諸幻而能不為幻業所染。如是菩薩名得神通。
        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為廣大。答言。天子。當化無邊眾生。如是菩薩名得廣大。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當名獨行。答言。天子。若不與諸根共住。如是菩薩名為獨行。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能作調伏。答言。天子。若得不動不嗔法故。如是菩薩名得調伏。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能得寂靜。答言。天子。若在煩惱不為諸惡煩惱所燒。為諸眾生滅煩惱故而演說法。如是菩薩名得寂靜。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能得信心。答言。天子。若以佛身破時而不能破。如是菩薩當得信心。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作巧方便。答言。天子。若見菩提與眾生共。如是菩薩名巧方便。
  爾時。文殊師利說此法時。是大眾中有一萬二千眾生髮菩提心。有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爾時。世尊贊文殊師利童真菩薩言。文殊師利。善哉善哉。為諸菩薩善說此法。如是如是。能為彼等善勝丈夫。說如是等諸大功德。自餘復有無量阿僧祇。
  爾時。商主天子復問文殊師利童真菩薩言。文殊師利。汝於昔供養幾所佛得如是辯。答言。天子。譬如化人心思滅相。又復問言。文殊師利。化無心思。況復非化。答言。天子。諸佛如來體相如是。彼如是相供養承事。又復問言。文殊師利。汝於幾時行檀那波羅蜜。答言。天子。若為如來之所變化。又復問言。我向問汝。汝於幾時行檀那波羅蜜。汝今云何作如是答。答言。天子。彼無可答。我答如是。文殊又言。化相如是當云何答我於許時行檀那波羅蜜。
        又復問言。文殊師利。如我惟忖汝寧慳耶。答言。天子。我實為慳。又復問言。以何因緣作如是說。答言。天子。若心不捨是則名慳。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不捨而得名慳。文殊師利言。天子。我常不捨諸佛法眾。而亦不捨一切眾生。以是義故說我為慳。又復問言。如我惟忖文殊所說。汝於今者此亦破戒。答言。天子。我亦破戒。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以何因緣作如是說。答言。天子。若人破戒彼豈不墮三惡道耶。天子答言。實如聖教。文殊師利言。天子。我故思惟墮於惡道成熟眾生。以是義故稱我破戒。
        又復問言。文殊師利。汝寧不有嗔恚心耶。文殊師利言。如是。天子。又復問言。以何因緣作如是說。文殊師利言。寧不以嗔心是無愛耶。答言。如是。文殊師利言。是故。天子。我於煩惱聲聞緣覺無有愛念。以是義故我有嗔心。又復問言。文殊師利。汝今寧有懈怠心也。答言。如是。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以何因緣作如是說。答言。天子。夫懈怠者。不以身口意發修諸行。我今如是。亦不廢行。亦不欲行。不捨不取。以是義故我名懈怠。又復問言。文殊師利。汝寧復有散亂心耶。答言。如是。又復問言。以何因緣作如是說。答言。天子。夫懈怠者無有處住。彼亦說言是散亂心。天子。我於聖中心得解脫。成熟一切諸眾生故。無有住處。以是義故稱我散亂。
        又復問言。文殊師利。汝於今者豈無智也。答言。如是。天子。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以何義故作如是說。答言。天子。汝豈不以無智慧故。不畏生死不怖煩惱。共迷惑眾生同處娛樂。答言。如是。文殊師利。文殊又言。天子。我於生死諸煩惱中。不畏不怖。共迷惑眾生一處安住。同彼娛樂為成熟故。是故稱我無有智慧。又復問言。文殊師利。汝於今者豈可非是世間福田也。答言。天子。殺害福田故。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以何義故作如是說。答言。天子。夫應殺者是欲恚痴。若能殺彼是則大福田也。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世間眾生聞汝所說多生恐怖。答言。天子。若實際恐怖。是即世間亦生恐怖。所以者何。一切世間不離實際住於實際。
        又復問言。文殊師利。若復有人毀汝所說彼將何去。答言。天子。當向涅槃。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以何因緣作如是說。答言。天子。一切無有不毀語言而能得至聖解脫中者。所以者何。其聖道中無有名字章句語言可說可示。若不信者彼等當不解脫。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以何因緣作如是說。答言。天子。不可已得解脫復得解說。又復問言。文殊師利。謗正法者。彼豈不墮地獄中耶。答言。天子。夫解脫者一切無塵。又復問言。文殊師利。汝所說法皆無所助答言。天子。於空無相無願不可有助。
        又復問言。文殊師利。夫空行者當何所行。答言。天子。空行者即為一切眾生慈行。所以者何。夫空者不離一切諸眾生故。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於諸眾生至於邊際。答言。天子。若見諸法從因緣生。亦復不墮斷常見中。以是義故。菩薩名至眾生邊際。又復問言。文殊師利。何界是眾生界也。答言。天子。法界是眾生界也。又復問言。文殊師利。法界復是何界也。答言。天子。虛空性界是法界也。又復問言。文殊師利。其虛空界復是何界也。答言。天子。超越一切境界是虛空界也。
        又復問言。文殊師利。其佛境界何境界也。答言。天子。其眼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復非眼色識境界。耳境界即是佛界。然其佛界亦復非耳聲識境界。其鼻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復非鼻香識境界。其舌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復非舌味識境界。身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復非身觸識境界。意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復非意法識境界。色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復非是色境界也。受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非受界。想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不觀境界。諸行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復不可造作境界。諸識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復非是了知境界。無明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復非是因緣境界。乃至老死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復不受彼處境界。欲行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復非是欲行境界。色界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復非是色行境界。無色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復非是見界境界。有為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非二境界。無為境界是佛境界。然其佛界亦復不離三相境界。天子。此是諸佛境界。所有境界入一切境界。無邊境界是佛境界。天子。菩薩摩訶薩入此境界已行於利益。一切眾生境界之中亦復不生。魔境界中應當覺知。彼魔境界及佛境界平等無二。不作異界。天子。此是菩薩大智神通。若能超越平等境界。以平等境成就眾生。
        天子。是中何者平等。何者是不平等。一切法空平等故等。菩薩若不入空平等者。彼人住不平等。然彼菩薩成熟彼等。於空法中亦不移動。一切諸法無相故等。菩薩若不入無相平等者。彼人住不平等。菩薩成就彼等。於無相法中亦不移動。一切諸法無願故平等。菩薩若不入無願平等者。彼人住不平等。菩薩成熟彼等。於無願法中亦不移動。一切諸法無作故平等。菩薩若不入無作平等者。彼人住不平等。菩薩成熟彼平等。於無作法中亦不移動。一切諸法不生不出。平等故平等。離欲獨行。平等故平等。無物可滅涅槃。平等故平等。菩薩若不入此平等者。彼人住不平等。菩薩成熟彼等。亦不於彼涅槃法中移動。天子。如是平等不平等行。菩薩入者。是則名為行菩薩行。
        一切諸法無相故等。菩薩若不入無相平等者。彼人住不平等。菩薩成就彼等。於無相法中亦不移動。一切諸法無願故平等。菩薩若不入無願平等者。彼人住不平等。菩薩成熟彼等。於無願法中亦不移動。一切諸法無作故平等。菩薩若不入無作平等者。彼人住不平等。菩薩成熟彼平等。於無作法中亦不移動。一切諸法不生不出。平等故平等。離欲獨行。平等故平等。無物可滅涅槃。平等故平等。菩薩若不入此平等者。彼人住不平等。菩薩成熟彼等。亦不於彼涅槃法中移動。天子。如是平等不平等行。菩薩入者。是則名為行菩薩行。切諸法無相故等。菩薩若不入無相平等者。彼人住不平等。菩薩成就彼等。於無相法中亦不移動。一切諸法無願故平等。菩薩若不入無願平等者。彼人住不平等。菩薩成熟彼等。於無願法中亦不移動。一切諸法無作故平等。菩薩若不入無作平等者。彼人住不平等。菩薩成熟彼平等。於無作法中亦不移動。一切諸法不生不出。平等故平等。離欲獨行。平等故平等。無物可滅涅槃。平等故平等。菩薩若不入此平等者。彼人住不平等。菩薩成熟彼等。亦不於彼涅槃法中移動。天子。如是平等不平等行。菩薩入者。是則名為行菩薩行。
  爾時。商主天子復白文殊師利作如是言。文殊師利。汝今當說。云何為菩薩行也。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行不可思議。又復問言。云何菩薩行不可思議。答言。天子。慾不可思議故。菩薩行亦不離欲行。嗔恚行不可思議故。菩薩行亦不離恚行。愚癡行不可思議故。菩薩行亦作般若行。不嫉妒行是菩薩行。亦不念施行。遠離破戒行是菩薩行。亦不念戒行。不嗔恚行是菩薩行。亦不念忍行。不懈怠行是菩薩行。亦不念精進行。不亂行是菩薩行。亦不念禪行。非無智行是菩薩行。亦不念般若行。不惱行是菩薩行。亦不念離惱行。無慈行是菩薩行。內物施故。無悲行是菩薩行。施男女妻子故。不樂行是菩薩行。諸欲功德不厭故。常不嗔行是菩薩行。聚集諸善根故。不棄捨行是菩薩行。捨身命故。不惜行是菩薩行。憎愛舍故。不恐怖行是菩薩行。不近生死煩惱行故。大重任行是菩薩行。一切眾生荷重擔故。不逼迫行是菩薩行。往昔立誓度彼故。不悔行是菩薩行。無退悔故。最上行是菩薩行。一切上最勝上故。金剛鎧行是菩薩行。善立誓願不缺減故。自心滅行是菩薩行。一切眾生心滅故。不失行是菩薩行。作業不失故。不起分別行是菩薩行。一切眾生平等心故。勇健行是菩薩行。降伏怨敵故。不雜行是菩薩行。親友禪定更隨順故。歡喜行是菩薩行。於一切惡者令歡喜故。歡喜踴躍行是菩薩行。見佛聞法承事尊者歡喜故。莊嚴行是菩薩行。身口心意佛剎莊嚴故。不被降伏行是菩薩行。平等益助故。不毀謗行是菩薩行。智者讚歎故。不逼迫行是菩薩行。正觀諸煩惱故。善丈夫行是菩薩行。擔負重任至彼岸故。饒益行是菩薩行。堅固精進不懈退故。法行是菩薩行。助道諸法善修習故。知恩報恩行是菩薩行。不斷諸佛種性故。珍寶行是菩薩行。嘆說三寶故。智慧方便行是菩薩行。不斷諸攝故。說此菩薩行時。五百菩薩入菩薩行得無生法忍。
  爾時。商主天子復白文殊師利菩薩言。文殊師利。汝善說此諸菩薩行。若有菩薩不離此行。即為彼等而作授記。爾時。佛告商主天子言。如是如是。天子。如汝所說。天子。我於往昔不離此行。然燈如來即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我於爾時。即得無生法忍。天子。此是諸佛菩薩大智通行。
  爾時。商主天子白佛言。世尊。無生者是何謂也。於何法邊於何法中得無生也。答言。天子。夫無生者本自不生。邊際之相是無生義。彼於先不生後亦不生。然彼無生本無生處。然彼先來無處可出。後亦不出。自性本來無處出生。以是義故先無處生。彼於後時亦無處生。自性本來無處出生。彼於先來不可造作是故。於後亦不可作。自性本來不可作故。彼於先無有。是故於後亦復無有。究竟無有。彼於先來不入富伽羅數。是故。於後亦不入數。本性空故。彼於先無相可說可示。是故。於後亦無有相可說可示。然彼諸法本無有相也。若人如是覺者。亦不發心破執覺知。以是義故。言無生也。云何名忍。如是無生。如是堪忍一切眾生故名忍也。如是無生。如是於一切剎忍故名忍也。如此無生。於一切學無學辟支佛。能忍故名忍也。如此無生。於一切佛法一切菩薩行一切諸佛。能忍故名忍也。如此無生。如是能忍一切諸法故名忍也。然彼無者。
        何故名無。無無故無。空空故無。無相無相故無。如空無相空相故無。若法是無即不自在。若無自在是則無欲。若無欲者則是真性。若是真性即名無性。一切法無。空無自在。遠離虛妄。若於一切法中。如是忍者是名為忍。是忍亦無。以忍無故。故無我也。如是平等。菩薩當得授記證無生法忍。然彼忍法不可得知。於中得者謂何義也。若我也若忍也二得也。是名得也。若眾生也若命也若養育富伽羅也若忍也。若一切知是名得也。何者無得自性真忍。忍彼真性。於是義中。不取能所。二能證入是名無得。略說陰界諸入。於一切法所有本性。是名空性。若空性者彼即無為。如無為性。凡所作者亦如是性。若於本性不見能所。如是證知是名無得。天子。如是能忍具足成就。菩薩摩訶薩乃至阿僧祇劫行此忍行。此是菩薩大智通行。
        說此忍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一切世間光明遍滿。百千音樂不鼓自鳴。雨大華雲。四萬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九萬六千眾生得隨順忍。以佛神力及以法力故。令此一切世界猶如往昔然燈如來入蓮華城時如本顯現。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如諸佛法。無量百千種種色光從佛口出。所謂青黃赤白紫頗梨色。至於無量無邊世界。遍照彼已。還來圍繞世尊三匝還入佛頂。
        爾時。慧命阿難即從坐起。整理衣服。右膝著地。向佛合掌。在於佛前。如法合義。問世尊言。


  我問世尊無比德  我問世尊莊嚴光
  我問已舍煩惱翳  牟尼何故現微笑
  我問世尊降外道  我問世尊絕魔力
  我問世尊十力力  牟尼何因現微笑
  我問世尊色殊特  三十二相妙莊嚴
  善行能作大歡喜  尊今何故現微笑
  我問智池智慧樹  得於智慧教敕世
  示現無邊智慧法  世尊何故今微笑
  三界名稱已流布  三明增長拔三垢
  度於三脫三界主  今作微笑有何因
  為勝醫師老死極  尊手足輪羅網指
  勝那羅延金剛體  牟尼為說放光因
  誰今於中清淨行  誰於今日滿諸忍
  誰當正信諸佛德  以是牟尼今微笑
  非不因尊無比身  善行導師示現光
  善哉願演佛音聲  眾生若聞生歡喜
  
  爾時。阿難作是語已。佛告慧命阿難言。阿難。說此法本修多羅時。於是眾中。有七萬二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三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阿難。汝見是商主天子以不。報言。我見。婆伽婆。我見。修伽陀。佛復告阿難言。阿難。此商主天子。往昔已曾供養過算數佛。承事尊重問義勸請。复勸無量眾生行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所應住。阿難。此商主天子。過二阿僧祇劫已。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功德王光明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陀婆伽婆。出現於世。其世界名曰清淨。劫名無垢。阿難。彼清淨世界七寶所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馬腦虎珀赤真珠。時。彼佛剎平正如掌。八步莊嚴寶網垂覆。彼佛剎中無有聲聞辟支佛名。亦無外道遮羅迦波梨婆阇迦。亦無眾魔。亦復無有造五逆者。亦無誹謗佛正法者。彼佛剎土遠離八難。隨心所念飲食即生。亦無破戒患苦名聲。彼等眾生受樂果報。猶如他化自在天。彼諸眾生身皆金色。具足三十二相。多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彼世界名為清淨。彼功德王光明世尊多陀阿伽多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壽命一千四十劫。彼佛國土諸菩薩眾以願力故。於其中間隨心舍壽。時彼如來有六十二億大菩薩眾。阿難。今有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及得無生法忍者。彼等一切皆得往生清淨佛剎。於彼功德王光明如來剎中。時彼如來皆授彼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爾時。眾中有一天子名曰觀息。在眾中坐。以天曼陀羅花散如來上。作如是言。世尊。若彼功德王光明世尊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願我於彼清淨世界作轉輪聖王。供養彼佛及菩薩眾。願我於彼佛後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告慧命阿難言。阿難。此觀息天。於彼世尊功德王光明如來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彼世界中作轉輪聖王。名曰善見。以無量無邊種種供具供彼如來。具足圓滿助菩提法。彼世尊後出現於世。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曰普光明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阿難。彼善見王灌太子頂已。於一時間。彼佛教中信心舍家出家學道。時。彼如來臨般涅槃。授彼菩薩記已。然後入般涅槃。作如是言。此善見菩薩。次於我後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慧命舍利弗告商主天子言。天子。如來已授汝記。答言。尊者舍利弗。佛授我記。猶如如來所作化人得授記法。如今如如。於未來世還此如如。然此如如不增不減。
  爾時。世尊告慧命阿難言。阿難。汝受此法本。持說讀誦。應加修習為他廣說。為眾多人廣利益故。為眾多人受安樂故。為現在未來諸菩薩摩訶薩。利益安樂廣攝受故。
  爾時。慧命阿難白佛言。世尊。我已受此法本。世尊。此法本名為何等。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本名曰神通優波提舍。應如是持此法本。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所說。如是受持。亦名商主天子所問。如是受持。
        佛說此經已。慧命阿難並餘比丘。商主天子。及餘無量無邊阿僧祇拘致那由他諸天子。文殊師利菩薩並餘無量阿僧祇。種種十方世界之所集會。諸菩薩摩訶薩。及一切諸天龍夜叉幹闥婆人及非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